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通用9篇)
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篇1
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摘要:非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然而对非逻辑思维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如何有效的提高非逻辑思维能力一直是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高中物理解题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并结合实例,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关键词:非逻辑思维;物理解题;想象;直觉;灵感
非逻辑思维是相对于逻辑思维而言的,是指用通常的逻辑程序无法说明和解释的那部分思维活动,主要有想象、联想、直觉、灵感和逆向思维等表[1]现形式。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创新过程中往往起着关键作用。科学史上许多真正的重大发现都离不开非逻辑思维。甚至有人认为,“科学发现是一个非逻辑思维过程[2]”。非逻辑思维的重要作用已经为大多数人所认可。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都高度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非逻辑思维。培养学生非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对于高中生来说,解题几乎是学习物理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在解题中运用非逻辑思维,不仅很多时候可以简单快捷的解决问题,而且可以突破常规,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提高学生素质,使解题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无疑是一条值得一试的途径。下面从想象、联想、直觉、灵感和逆向思维五个方面,分别通过举例说明如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运用非逻辑思维,以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一.发挥想象,变通思路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作为一种直观的、形象的思维,是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3]。在物理解题过程中,想象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
物理过程图景想象就是经常要用到的一种想象。学生对题目所涉及的物理过程,在头脑中必须有一幅清晰的图景,才有可能着手解题。
例1从离地面高为h处有自由下落的甲物体,同时在它的正下方的地面上有乙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要使两物体在空中相碰,则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不计空气阻力,两物体均看作质点)若要乙物体在下落过程中与甲物体相碰,则v0又应满足条件是?
该题以自由下落与竖直上抛的两物体在空中相碰创设物理情景,涉及的可能物理过程图景有:1.乙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和甲物体对碰;2.乙物体上升到最高点后又下落,在下落过程中被甲物体追上,和甲物体发生碰撞;3.乙物体上升到
最高点又下落,整个过程都没有和甲物体相碰。
学生如果不能想象出这些物理过程图景,就无法切入问题进行解答。明白这些物理过程图景后,运用运动学的知识,就可以对题目进行解答了。具体的解答过程在此不作赘述。
辅助性想象是物理解题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另一种想象。这种想象比物理过程图景想象更具有思维跳跃性,也更具有创造性。有些问题用常规的方法解答非常繁杂,适当辅助以想象之后就变得简单明,可“想”而知。还有些问题按照常规的逻辑思维可能永远都找不到解答的方法,就不妨大胆想象,说不定会柳暗花明。
例2 如图1所示,在球心为O、半径为a、带电量为Q的均匀带电球体内偏心挖去一个半径为b的小球(球心为0’),OO’=c,挖去小球后剩下部分仍然带电均匀。在OO’连线上距O为r(r>>a)处有一点电荷,带电量为q,试求该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
按照常规的思维,是把带电体等效为点电荷,然后利用库仑定律求解。但是偏心挖去小球后的带电体形状不规则,要找它的几何中心显然是一件很繁杂的事情。如果我们把空腔想象成一个同时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球形带电体,接下来按照逻辑方法,把大球和小球都等效成点电荷,利用库仑定律求他们对点电荷q的合力,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具体过程如下:
b3由题设,易知所挖去的小球带电量为q+=3Q。设空腔中同时带有
ab3b3q+=3Q和q-=-3Q的电荷量,则
aa大球带电体对点电荷q的电场力为:F1=k小球球带电体对点电荷q的电场力为:
Qq 2rqq-b3Qq F2=k=-k322(r+c)a(r+c)1b3故所求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为:F=F1+F2=kQq[2-3].ra(r+c)2例3 如图2(a)所示,有一块均匀的半圆形薄电阻合金片P,先接在电极A、B之间,测得其电阻为R,然后按图2(b)接在电极C、D之间,这时P的电阻为多少?
按照常规的逻辑思路,很多学生可能对这道题无法入手。如果想
象两电极之间本来存着一整块圆形的电阻片,半圆形电阻片是由圆形电阻片切割而来的,然后运用串、并联的有关知识进行组合分割,问题就巧妙的解决了。如图3所示,可一目了然,P的电阻为4R。
二.展开联想,类比迁移
联想是科学研究的又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当人们碰到完全陌生的问题时,往往很难找到解决的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时若能仔细观察,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展开合理的联想,灵活迁移,常常能够事半功倍。在物理解题过程中有效的展开联想,不仅可以驾轻就熟的解决问题,还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例4 如图4所示,有一平直公路MN,在到公路的垂直距离AC=30km处有一仓库A,公路上有一卸货点B,与C相距L=100km.一辆货车从A点出发,在公路外的平地上行驶速度v1=40km/h,在公路上行驶速度为v2=50km/h.则货车从A到B运动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这是一道运动学的题目,然而,直接运用运动学的知识很难解出这道题。如果联想到光的全反射规律,就豁然开朗了:车在平地和公路上的运动可设想为光线从光密介质(n1)进入光疏介质(n2)的传播,且正好处于全反射的临界状态(如图5),由费马原理,光线总是沿着最短光程(即耗时最短的路径)传播,就可以巧妙而简洁地求出货车运动的最短时间了。具体过程如下: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而 AO=434vsina4得 sina=,cosa=,tana=.=1=,553sin90°v25AC=50km,CO=ACtana=40km,OB=BC-CO=60km.cosa所以 tmin=AOOB+=2.45h.v1v2例5 如图6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停放有表面光滑的弧形小车,另一质量与小车质量相同的铁块,以速度v从小车右端水平向左沿圆弧轨道向上滑动,到达某一高度后,又沿轨道下滑。则铁块刚离开轨道时作怎样的运动?()
A.向右作平抛运动
B.向左作平抛运动
C.自由落体运动
D.无法确定
对于这样的题目,很多学生可能觉得所学的知识用不上,无法作出判断。然而,仔细观察题目的条件之后,会发现题目所涉及的物理过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系统的机械能不变;2.铁块和小车的质量相等。这和我们所熟悉的“两等质量小球完全弹性碰撞”模型类似。一联想到“两等质量小球完全弹性碰撞”模型,马上就会得出“交换速度”的结论。由于“碰撞”前小车静止,所以“交换速度”后铁块的水平速度为0,即作自由落体运动,选C项。
三.直觉洞察,直击结论
直觉思维是个体在面对问题时,以个体的整体知识结构为根据,不经过逻辑
[4]思维,而直接地、迅速地获得结论的思维过程。直觉思维通常以跳跃的、概要的方式跳过逻辑程序,径直指向最后的结论,从整体上对事物的性质、联系作出结论性的判断[5]。科学史上很多重大发现和突破,都发端于直觉思维。爱因斯坦曾说:“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通的基本定律,而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思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
当问题的前景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时候,敏锐的直觉往往能够帮助研究者迅速锁定目标,指明研究方向。在物理解题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直觉预测,不仅可以高效的解决问题,达到“一望而知”的效果,还可以坚定学生的直觉信念,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例6 有两个金属小球,固定在两个位置上,现给两个小球提供的总电量为Q.问两个小球的电量如何分配时两球间的库仑力最大?
对于这道题,很多学生可能先会想到当只有一个小球带电时,两球带电量差异最大,库仑力为零。至此,有些学生会直觉到两球电量相等,即两球带电量差异最小时库仑力最大,进而进行逻辑验证。
“两球带电量差异最大,库仑力为零”和“两球带电量差异最小时库仑力最小”之间并无必然的逻辑关系。但这种直觉是非常可贵的,它直接从无数可能的结果中锁定了目标,为严格的逻辑运算提供了积极的先导作用,使一个求解题变成了求证题。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直觉都是正确的,直觉质量的高低依赖于学生原有的经验储备和知识储备[6],以及学生已具备的思维品质。只有正确的直觉才能促进问题的解决。于是,对直觉必须进行逻辑验证或实践检验。
四.灵感启发,出奇制胜
灵感是指人们在问题面前调动全部智慧进行探索,使精神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再由某种偶然因素的激发,而对问题的解决突然产生富有创造性的思路[7]。灵感思维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高度的思维跳跃性,其创造性是其他思维所无法比拟的。它往往能使问题的解决发生突破性的进展,对问题的解决起关键性作用。
人们在实践中获得大量感性认识,经过理性认识的加工处理形成信息储存起来,以此来“诱导”灵感的发生。当信息储存到一定程度,某一刺激就会引起灵感的爆发,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8]在物理教学中,我们除了要使学生积累丰富的“信息”,还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灵感的爆
发”。设计一些需要高度的思维跳跃性才能解决的习题,就能产生这样的“刺激”,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发学生的创造性。
例7 如图7所示,长为L、质量为M的小船停在静水中,一个质量为m的人立在船头,若不计水的阻力,人从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船和人对地的位移各是多少?
在该题中,由人和船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始终不受外力作用,水平方向上动量时刻守恒,可用动量守恒定律解答。但是不知道人和船的速度,无法直接运用动量守恒定律。一些理论基础扎实、思维活跃的学生可能会“灵机一动”:用位移代替速度。这是完全可以的,因为在任意时刻都有mv人-Mv船=0,所以mv人-Mv船=0(v人和v船表示平均速度),又因为时间相等,给上式每项乘上时间t后,就可以用位移代替速度了。即
ms人-Ms船=0,又
s人+s,L船=马上可以得到s船=mLML,s人=.m+Mm+M五.逆向思维,另辟蹊径
逆向思维就是在分析、处理问题时,从习惯思维(正向思维)相反的方向去探索、研究,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9]运用逆向思维往往能使我们另辟蹊径,迅速有效的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在物理解题中灵活运用逆向思维,不仅可以巧妙高效的解决问题,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物理知识,摆脱思维定势,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8 一个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的最后1秒内上升的高度是它上升最大高度的1/ 5,试求它上升的最大高度。(g取10m/s2.)
按正向思维解题,该题运算过程较为繁琐。如果考虑到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与自由落体运动是可逆的,设想时间反演,则可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竖直上抛运动到达最高点的最后 1 秒内上升的高度,恰好等于自由落体最初 1 秒内下落的高度。于是,所求的最大高度
11h=5?gt25创10?1225m
22这就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了物理中的简单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欲望。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问题都具有可逆性。
在物理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要注意几个问题:
1.由非逻辑思维得到的结论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不同人对同一问题的非逻辑思维结论也往往大相径庭。这是由非逻辑思维所固有的跳跃性和不严格性决定 的。因此,对由非逻辑思维得出的结论,需要进行逻辑验证或实践检验。
2.非逻辑思维要以逻辑思维为基础。想象和联想不是胡思乱想,直觉和灵感并非空穴来风,逆向思维也不是简单的“反过来想”就行了。失去逻辑思维这个基础,非逻辑思维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质量的非逻辑思维是以丰富的经验储备和知识储备为后盾的,必然有高质量的逻辑思维支撑。具备高质量逻辑思维的人不一定具备高质量非逻辑思维,但是具备高质量非逻辑思维的人必然具备高质量逻辑思维。所以,在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要着眼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非逻辑思维必须结合逻辑思维,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单凭非逻辑思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非逻辑思维只是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思路,或者取得一种突破,要最终解决问题,还得依赖逻辑思维。
总之,在物理解题中注入非逻辑因素,可以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非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陶国富.马克思主义创新思维之非逻辑思维[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6):86—91.[2] 刘玉涛,张培富.科学发现与非逻辑思维[J].科学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5):173—174.[3] 张敏.论科学想象[J].学习与探索,1987,(1):37—43.[4] 张志艺.中学物理教育中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6.[5] 陈锡恩.浅议高中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9,16(5):80—82.[6] 郑青岳.直觉思维与物理解题[J].课程·教材·教法,1996,(6):34—39.[7] 王功仁,黎红.浅议物理解题中灵感的产生[J].物理教师,1998,19(6):22—24.[8] 杨贵哲,傅玉生,吕国忱.灵感的新视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6):22—27.[9] 毛国永.趣谈逆向思维[J].物理教学探讨,2009,(6):8—9.Training Students’ Non-logical Thinking by High
School Physical Exercise
Wu Lin-tao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non-logical thinking has been realiz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However, the study of non-logical thinking is still very immature at present.It is always a non-well-solved problem that how to improve non-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effectively.This paper tries to train students’ non-logical thinking by high school physical exercise.And some proposals are offered with instances.Key words: non-logical thinking;physical exercise;imagination;intuition;inspiration
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篇2
1. 关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借助图象解决问题是直觉思维的特征之一.现代多媒体手段的应用逐渐改善了物理教学的境况,给物理教学带来新的生机.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和物理课件,创设引人入胜的物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形象、动态的物理图形多视角、多层面去洞察问题,指导学生反复尝试这些视觉技能,进而培养物理读图能力和物理直觉观察能力.
如,在分析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问题时,学生的学习水平虽有不同,对答案却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机械振动可以以单摆或弹簧振子这些模型辅助理解,容易解决问题.而要想正确解答关于机械波方面的问题,若没有空间想象力,是很困难的,另外,机械波本身是运动形式和能量的传播,是动态的.对于这样的难题,如果利用多媒体来演示动态的物理课件,就可以把不同位置上点的位移变化过程准确地进行模拟,让学生体会直观的视觉冲击,通过观察主动地进行物理联想,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机的模拟还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向右、向左传播任意位移后的波形图,得到准确的物理直觉.
2. 注重物理图象在头脑中的建立
直觉思维的本性是图象性的,它的过程是非语言性的.每个物理过程都存在不同的要素,只要掌握了各种要素的特征,理顺其内在的区别与联系,就能确立并活跃学生头脑中的物理图象,进而活跃物理直觉思维.比如,像“追赶问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问题,就能很好地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典型的物理图景,进而发展物理直觉思维.图象能形象地表述物理规律,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趋势,因此图象在中学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高考也更加重视对图象的理解与应用,利用图象法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明显增多.图象法解题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简捷实用,有些问题借助图象只需简单的计算就能求解,有关以图象及其运用为背景的问题训练,更是对直觉的一种训练.
二、引导学生的直觉认知的手段
1. 重视认知冲突与解决
直觉和逻辑认知的冲突可能导致学生很难接受和掌握形式化的物理知识,所以在遇到冲突时,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问题解决的直觉趋向及其根源.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排除认知障碍,通过对原理和本质的剖析,指出错误,深化对物理问题的理解,从而真正达到掌握物理知识的目的.
2. 关注直觉认知情境的创设
为便于学生理解问题,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物理认知结构,创造建立物理思维的情境.指导学生凭借已掌握的材料和知识做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猜想,有利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思维策略,在浓厚的探索氛围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想象能力.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光滑的水平面上物块与小车以速度v0向墙壁撞去,已知物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质量分别为M、m,且M>m,小车车身足够长,若碰撞过程时间极短且无机械能损失,试求自第一次碰撞后小车运动的总路程.对这个问题,教师先引导学生猜测每碰一次小车位移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摩擦力的原因,小车与墙壁的位移逐渐减小,究竟以何种规律减小呢?学生进行各种大胆猜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每碰一次小车位移构成等比数列的结论;最后再将这一模型加以拓展,如乒乓球的下落(空气阻力大小不变)等.这种环境下组织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直觉想象力,促使学生从整体出发直觉地产生接近于正确的猜测,提高直觉思维能力.将这个问题与物理的限制条件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逐步以直觉的方式接纳这一概念.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教育传统,导致忽视对学生直觉思维培养的问题长期存在.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直觉思维是非逻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备的创造性及它在非逻辑思维中所起的促进作用,是其他思维形式不能比拟的.所以在教学中如何从物理学科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就成了摆在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直觉思维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阎金铎,查有梁,谢仁根.物理教学论[J].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385,104,108.
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教学;解题思维;问题;对策
作为一门逻辑性以及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高中物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由于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这就使得初步入高中的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连贯性,实际成绩并不是非常理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物理解题方式和解题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解题思路,提升实际的物理学习效率。
一、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学生解题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物理教学方面存在着不对接的现象。与初中物理教学相比,高中物理教学无论在教学要求上,还是在教材内容上都具有非常大的差异。初中物理教学知识点相对较少,对学生物理能力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较低,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在教师指导之下,经过反复性训练能力获得物理能力,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借助死记硬背也能够获得高分。但是,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量比较大,学习难度也非常大,这就对学生的物理能力要求非常高,特备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更加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目前的教学来看,教师并没有认识到高中物理教学与初中物理教学方面存在的差异,实际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表面知识的解释,学生无法充分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实际的理解并不透彻,丧失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产生厌学心理,实际的课堂教学并不是非常理想。
2、学生在心理发育方面存在着不完善。从目前的调查来看,高中学生成绩层次不齐,在知识接受能力方面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初入高中的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上存在着很多不适应性,这就使得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诸如,在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的结合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学生心理因素以及智力等方面影响学生解题思维能力,在物理学习中,无法分析物理场景,无法充分理解题意,问题分析存在着不全面的现象,学习思路不清晰,知识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实际的教学并不是非常理想,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一种畏惧情绪和厌倦心理,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的理想。
二、高中物理力学教学教学中对学生解题思维培养对策
1、注重引导,鼓励学生寻找解题思路。物理题目千变万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把握实际的学习规律,提升学生问题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力学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包含了直线运动、力学运动和天体运动等等,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了解物理概念以及本质,提升实际的学习效率。总之,在物理学习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定义、概念以及规律等角度进行分析,明确思路和方法,举一反三,坚持多种解题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实际的审题能力以及解题能力,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升物理能力,提升物理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2、注重知识衔接,培养物理运用能力。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就是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数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除了简单的加减乘除之外,在表达公式、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函数等数学内容对学生物理知识的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内容。数学知识、物理知识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在进行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的体会,将数学知识与物理学习相结合,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联,注重实际的计算,提升实际的物理学习效率。从目前的教学来看吧,大部分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并没有将数学知识与物理之间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关联,或者是一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这就使得实际的学习效果并不是非常的理想。例如,力学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力的合成以及分解的过程中,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可能会设计到三角函数方面的数学知识,但是一部分学生对斜边、临边或者是对角边等并没有把握,在切和弦等方面也存在着概念不清的问题,这就使得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大的困难。大部分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因此,物理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理念和方式,注重学生知识与物理知识之间的有效衔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解题思维和解题习惯,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
3、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形成学习合力。新课程改革的日渐发展促使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满足现代教学发展需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鼓励学生课外合作。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把握,坚持“同组异质”和“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科学的分组,每一个小组设置一个小组长,做好整个小组的学习与合作,进行物理问题的有效探索,鼓励学生互相答疑,提升实际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力学计算方面可能存在着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并且进行深入的分析,久而久之能夠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能力。
三、结语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工作属于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还需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逻辑思维特点以及知识基础来进行自我提升,借助逻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来提升实际的解题思维,通过知识训练的多样性,让学生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良好的知识基础,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高中物理的解题思维培养对提升高中学生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坚持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各个教学之间的配合,不断尝试,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提升实际的教学效率,实现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徐学海.浅谈高中物理力学问题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1(12):73-75.
[2] 李敏.浅谈高中物理力学教学[J].读写算(教研版),2014(01):195.
[3] 包永春.浅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5):119.
[4] 尹习洲.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8):57.
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篇4
理化生等理科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是让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在探究过程中,学习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技能,而且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如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等,其中逻辑思维能力则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它起着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和结论等重要作用。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一、利用生物科学史的经典案例,帮助学生建立成熟的逻辑思维模式
教师要吃透教材,理顺思路,才能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从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魏斯曼预言减数分裂→摩尔根定位基因在染色体上→格里菲斯、艾弗里、赫尔希、蔡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科学家证实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发展→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及基因工程→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现代生物进化论,围绕人类对基因的发现、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既展示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又体现了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遗传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既能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尝试像科学家那样解释和推理,又能从众多科学家表现出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其他优秀品质中多有感悟。特别是感悟科学家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思想方法。通过分析萨顿的假说,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通过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的侵染实验再次体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等等。细心推敲经典案例,使我们的教学能让学生感觉身临其中,建立成熟的逻辑思维模式。
二、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如,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格里菲思所做的体内转化实验,二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对格里菲思启发最大的是哪组实验?这组实验注射的肺炎双球菌是什么类型?实验结果如何?S型菌不是已经杀死了吗,那么第四组中导致小鼠死亡的S型菌是哪来的?在一系列的问题串的引领下得出结论——可能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内有某种活性物质,促使转化。这种物质是S型菌体内的什么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吗?艾弗里利用什么方法来证明DNA是转化因子而其它物质不是。既然艾弗里已经证明DNA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那科学家为什么还要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与艾弗里的实验不论在实验材料、具体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可是他们有无共同的设计思路?是什么?他们选择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有什么优点?如何标记两组噬菌体?离心后用35S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而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这样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可以检测到32P而检测不到35S又说明了什么?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学到了科学的实验方法。
三、通过解题过程,进行逻辑思维的强化训练
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篇5
浅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文/刘赤刚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完成科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高中教师要具备创新性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课堂的交流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接触理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新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解决能力,实现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探究能力;高效教学
一、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
现代的高中物理学习方式仍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单向教导为主,没有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对高中物理应用问题的研究,设计好课堂要提出的问题,提高问题的创新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兴趣。针对学生本人的高中物理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使课堂教学高效开展,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课堂的创新性。
二、实现高中物理教学高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获取信息的来源较丰富,教师要利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引。例如,教师可以图像动态模拟弹性力的学习引申到弹性力的实验探究,并且要让学生参与实验,掌握基本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利用趣味性较强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探究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新的知识,并在学习中强调猜想和假设的重要性。可以通过猜想的方式,导入课堂,例如,对于两个带电的物体来讲,探究相互力的重要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如带电物体的大小、带电物体电荷量及距离等,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和探究意识。
3.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探究
现代的网络技术比较发达,教师要创造和学生多沟通的机会,
让学生合理利用网络,通过网络认识更多新鲜事物,与物理相联系,提高对物理的探究兴趣,学生对物理学习有疑问,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来开展物理学习,提升探究意识。
参考文献:
[1]苏渤雯。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30)。
[2]陈微微。倡导探究教学 培养探究能力[J].文学教育:中,2010(03)。
[3]徐春香。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认识[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08)。
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篇6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可以认为是教学领域里的一场革命,它集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和声音的能力等各类优势于一身,多媒体辅助教学所拥有的极强的表现力、重复性和优良的可控制性、交互性必将使物理课堂教学焕然一新,整个物理教学将从计算机技术中获得革命性的进展。
一.利用计算机极强的表现力,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形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形象是进行物理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形成正确的物理形象,才能使视觉能参与思维,才能在物理问题情境中排除次要因素,抓住本质特征,才能组构原有表象,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极强的表现力,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计算机的动态画面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物理图景、抽象概念形象化,将在课堂教学中不便演示的现象和内容以立体的信息输入学生的大脑。
例1在物体的相对运动问题中,临界状态的分析研究。
“临界状态”的运动模型中的物体追及的最大距离和不相撞条件,传统的教学是运用静态图片或板画图进行教学。实践表明,无论教师多么善讲也只能让一小部分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所接收。此外,这种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运用3DMAX制作立体小车,然后通过Authoware进行集成,将静态图景变为动态图景,将物理过程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如临其境,可以通过自己的归纳与总结形成正确的物理形象,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二.利用计算机较好的受控性,创设物理情境,向学生提供物理思维材料,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能够对己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物理创新教育需要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因此,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个重要任务。
例2《稳恒电流电路中能量转化分析》的教学设计
《稳恒电流电路中能量转化分析》一般在高三物理高考复习时作为专题进行教学。在高
一、高二学生分别学习了机械能及其守恒规律,在热学中又认识了内能及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规律,在静电场中认识了电场能,这些是电路中能量转化分析的基础。复习课应当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明白运用能量观点对电路进行分析是电路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电路综合分析的物理思维方法。教学中应当抓住能量转化分析的主要问题设计物理情景,即一是能量转化方向问题,二是能量转化计算问题。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从特殊中总结归纳出一般规律。鉴于这种理念我们设计这节课的课件思路如图所示。我们运用PHOTOSHOP、POWERPOINT、FLSH等软件制作了《稳恒电中能量转化》课件,该课件既有静态图景,又有动态演示,为学生多向思路的展开提供了大量的背景素材。在相应的教学过程之中我们设计了大量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完成认识过程,最后还有反馈训练。三.利用计算机的重现性,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与观察能力
物理观察的基本特征是其知觉过程必须在既定条件下展开,按既定条件的成因,它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前者指在不附加人为调控因素的自然形成过程的观察;后者指在人为复制或附加和调控的某一过程中观察。众所周知,许多物理现象是在较短暂的时间内完成的,有些观察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还没有看到整个过程时,物理现象已经停止了。显然,观察的目的没有达到,因而对接下来的物理教学过程来说,这类学生也只订“听讲”的份了,而不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认识物理问题的本质。
例3碰撞过程的观察与研究
碰撞过程有两大特点:一是碰撞物体之间的作用时间短,一般只有百分之几秒,甚至千分之几秒:二是碰撞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大,经碰撞后物体的状态变化十分显著。两个弹性小球的碰撞前后可分为四个阶段:接近、压缩、恢复和分离阶段。碰撞过程的机械能变化情况主要由两球开始接触到两球分离的中间两个阶段所决定。而这一过程的观察学生是很难观察到的,传统的教学是画草图说明,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转,学习过程缺乏自主性。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将碰撞过程放大、变慢,让学生进行充分观察,并从中体验分析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多媒体课件将教学难点化解成一个个可观察的视点,降低了认知难度,形成教学坡度,吸引学生带着问题一步一步地进行科学探索,逐级攀登,逐步掌握物理知识。
计算机的交互性为向学生提供大量信息提供了前提条件,我们可将诸物理信息以一定的方式输入电脑,并以一定的程序进行科学编译,将大量的资料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供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要求物理教师大量收集资料、物理素材,并进行技巧性编译和程序设计,使物理信息能够呈现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增强创造性才能。
参考文献:
[1]朱仁成《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实用教程(第二版)》
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篇7
人的思维结构和各门科学的知识、逻辑结构都是人们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是紧密联系的。因此,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上来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不掌握学科结构,就难以发挥该学科的功能。无论是物理学的学科特点,还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和现代系统科学的研究成果都强调了“结构的重要性”。由此必须对物理的教材、教法进行新的处理,必须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检测、评价系统,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扎实学好物理基础知识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学科,同时物理教学课程体系又相对完整系统,教材各章节知识点联系相当密切,相互关联,每个环节的教学都非常重要,相互联系也极为密切,在以后其他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起到很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学习物理知识,搞好物理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尤为重要。搞好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师在平时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熟悉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紧扣新课程标准;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解要详细,解疑要耐心;物理概念,物理定理定律的条件、属性及适用范围要特别明确;掌握各种基本物理方法和思想的来龙去脉:学会举一反三,达到融会贯通。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掌握了牢固过硬的基本功,熟悉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学会梳理总结物理知识,利用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巩固,加强理解和记忆,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物理思维回顾了旧知识。
讲到电磁感应部分,法拉第正是从电与磁的对称性出发,由电能生磁大胆猜测磁能生电,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继法拉第之后麦克斯韦将该定律与安培环路定律对比时,发现了其中的不对称性。由变化磁场能产生电场推断变化电场能产生磁场,提出了位移电流假说,建立了麦克斯韦积分方程组,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开创了无线电的新时代,这是类比推理在物理学史上完成的一项伟业。除了电与磁的类比外,力与电类比的例子也很多。如库仑定律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相似;静电力的保守性与重力保守性的相似,等等。将这些例子穿插在原理和概念的讲授中,活跃了学生的联想推测思维,激发起对未知的探索精神,同时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系统化和条理化。因此,在高中物理中,要让学生吃透概念,学习对物理基础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的方法,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增强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善于思维的习惯
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导入,也要从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情境,教学语言要力求饱满生动。教学环节要适当设置诱人的悬念,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思维、积极思维,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让学生真实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要积极开展求异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善于从不同的侧面看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运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形象生动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少用、慎用指责,禁用惩罚,积极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教学前要精心设计每节课,备课时要优化课堂设计:对于较难的问题或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分散教学难点,减缓坡度,逐步进行: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寻求新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重点,强化思维训练,变换思维模式,启发学生内在的思维动力,使学生易于接受,鼓励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抽象、概括思维能力
抽象是头脑中将事物的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区分开来,把有关因素中最本质的因素提取出来。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各种现象或现象之间的共同因素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上去的过程。抽象与概括是在分析与综合大量事物或现象基础上进行的,由此可以总结出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的结论,从而建立模型、概念、规律与理论。对高一学生来说,重点是指导学生从认识大量的物理现象或科学事实开始,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初步的抽象与概括,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中学物理所研究的对象和过程,多是利用科学思想化的方法建立起来的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过程。高中学生会逐步地接触到:质点、刚体、理想气体、点电荷、光滑表面、匀速直线运动、习速圆周运物、等温变化、绝热变化等知识。这些都是对现实进行的一种理想化的抽象和概括。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这种学习科学抽象与概括的思维能力。
3. 结语
随着自然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发展,本文所论述的方法只是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从本文所列举的科学史料中可以清楚看出科学研究方法对自然科学研究、发现新规律、建立新理论起到了巨大作用,大大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可以说没有科学研究方法,物理学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辉煌的成就,物理学的发展也到不了今天的水平。通过回顾历史,借鉴前辈科学家的研究经验和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对于认识科学发展的规律,从历史回顾探索未来,对物理学的发展及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2012XKT-ZXWL133)。
高中物理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王正平
(甘肃省文县第二中学,甘肃文县
摘要:从高中物理起始教育出发,注重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善于质疑、勇于创新的习惯,是中学阶段物理教学与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生后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观察能力培养策略
物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只有通过观察,对知识有了表象的认识,才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能学好物理知识。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呢?
一、物理教学中观察的特征
1.目的性。明确的目的是观察前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为了提高观察的有效性,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每次组织学生进行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的观察时,务必让学生们清楚要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通过观察学到了什么?验证了什么物理原理?明确观察的目的性后,再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观察,对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
2.计划性。制订学习计划必须结合实际,权衡自己的基础,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同时,要遵守制定的计划。完成一项可以在后面画勾,然后小小休息一下。在引发成就感的同时,增强计划性。同样,观察也需要具有计划性。比如,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时,需要一段时间,因为熔化与凝固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观察的时候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掌握好第一手实验数据后,再进行归纳总结。
3.持久性。任何事情的发展都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在物理的试验过程中,必须具有耐心。物理实验是物理原理的直观反映,对物理实验的过程进行仔细的观察,掌握合适的观察方法,对弄清物理原理、强化物理学习效果大有裨益。
二、物理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1.了解观察方法,明确观察目的。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地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发他们观察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观察前,要确定对象、目的、计划和方法等。观察中多思考、多分析,观察后要分析处
四、独立思考,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爱因斯坦在晚年谈到教育时说: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得特定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学科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了如何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肯定会找到属于他的道路。朱棣文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也谈到这方面的感受,他说在大学里工作,最大的优点就是与那些生机勃勃、充满热情的学生朝夕相处。可能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但那些学生却是这个社会中的最佳受众。他认为只有读大学的那段时间,人的思想才是自由,充满着无限的创造力。发散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是指物理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能够从正面分析,而且能够从
理、总结规律。只有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处处留心皆学问,勤察深思出真知”。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为什么在开始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小并逐渐消失,而沸腾时上升过程中会变大,并在水面破裂。对于这些现象,只有积极思考,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观察能力的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是获得新知识的基础条件,如千百万人都见过苹果落地,唯有牛顿悟出万有引力定律;家家都有水壶,唯有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看到过X射线的不乏其人,但唯有伦琴发现了它,等等。这些科学家之所以能做出发现或发明,是因为他们具备了超常的观察能力。
2. 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对物理现象及规律的了解,要通过正确观察方法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增强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从似乎平常的事物现象中找出有关方面的联系,从众多事物和现象中找出规律,所以要在科学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就要学会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1)有意观察法。有意观察法就是针对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观察,在教学中观察的目的一般有两种:一是学生迄今未知或未加阐明的事实,让学生从观察中得到知识和发现问题。二是判断理论是否符合事实,让学生证实理论或验证知识,例如领导学生观察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
(2)长期观察方法。自然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变化微妙曲折,周期长短不一,有时要进行长期观察,才能得到系统的资料。例如居里夫妇是经过长期的实验观察才发现了“钋”和“镭”。
(3)细微观察方法。事物的变化有时是细微和偶然的,而细微的变化中却蕴藏着质的飞跃,偶然的变化中包含着必然性,所以不能放过偶然观察到的异常现象,许多重要发现常常在特定条件下带有偶然性,但在偶然观察中会发现必然的规律。例如伦琴发现X射线,贝克勒发现放射现象,奥期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无一不是从某种偶然开始的。
(4)精确观察法。观察贵在精确,既要注意事物状态的变化,又要注意事物量的变化,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揭示事物的变化规律,例如:布拉凯特从40多万条粒子径迹照片中发现8条产生了分叉,从而发现了质子的存在。
(5)归纳观察法。反映物质现象、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总反面分析;不仅能局部分析,而且能整体把握;解决运动学问题,既能用公式,又能用图像;解决简谐振动问题,既能用旋转矢量法,又能用图像法,还能用公式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组成的。概念、规律、方法等是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概念、规律、方法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了该门科学的知识和逻辑结构。当然这种结构也在变化和发展着。应该说,人的思维结构和各门科学的知识、逻辑结构都是人们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是紧密联系的。因此,从教学必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上来说,正如杰罗姆布普纳所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有其独特的性质,在教学中要与初中物理教学相区别,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还要让学生勤动手,在动手中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效率。
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篇8
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高中物理作为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应该充分重视高中物理课堂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课堂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知名物理学家在探索物理知识时的故事来作为学生教育的榜样,教师可以介绍物理学的一些基本历史过程,以及各个物理定理和知识的发现过程,并对物理学家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描述,进而使学生从中学习到他们宝贵的思维、意志以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让学生充分了解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并主动将想象力和创造力应用到其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紧密结合当前社会中的一些热门话题,如能源问题、污染问题等,使课堂内容与社会生活更加贴近,这有助于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理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注重对高中物理教材内容的创新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工具,对教材内容的合理把握是开展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础保证.高中物理教师如果连教材的内容都不了解,那么创新教学也就无从谈起,教材的使用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1.教师坚实的物理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丰富的物理知识是教师开展高中物理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熟练掌握了高中物理的相关知识,才能够将这些知识更好地串联起来,并对这些物理知识形成更加深刻和准确的把握和理解,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在课堂教学中不会传授给学生一些错误或者不够深入准确的知识.此外,教师只有在对高中物理知识充分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才可能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上,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2.灵活使用教材中的各种内容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新教材进行灵活地运用,对各种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大胆地组合,并渗透入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方式.通过对各种教材的整合,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创造,从而形成一套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的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中处处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維,为学生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
三、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物理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学科,因此,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挖掘.
1.利用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常常是教师进行简单的操作演练,学生只是一名普通的观众,根本没有机会进行真实地参与,这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非常不利.因此,教师在实验演示时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想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然后在进行实验演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一种激烈的思维冲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有着积极地作用.
2.通过验证性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传统的物理验证实验教学中,教师常常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进行实验的讲解和示范,最后让学生按照规定好的实验方式进行实验.这种实验教学方法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完成实验后根本不知道实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有的同学甚至直接将实验过程和方法完全忘记,在以后的考试中遇到这一实验问题时还是无从下手.
例如,高中物理实验中的螺旋测微器读数,一直是学生考试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实验,问题的根本还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这一仪器的使用方法.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纠正学生那种小组实验无所谓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将以往的分组实验改变为探索型实验方式,大胆地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教师只需要将实验的最终目的和使用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后让学生自由组合,挑选适合的实验仪器,并根据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各种实验表格的设计和各种实验数据的处理.
此外,教师还应该在实验教学中设计一些探索性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仪器来进行实验,并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试验的参与和设计者,并积极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完成实验,而不是利用固定的方式去重复实验.
四、利用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进行探究
对于高中物理而言,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而科学探究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让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利用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的提出可以说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通过情境创设就直接进入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去,那么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就不会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学生非常容易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冷漠和厌倦情绪,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都是非常不利的.相反教师如果能为学生创造一种探究和学习氛围,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都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篇9
摘要:教学关键是教会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文章从培养学生“数形”整合、“方程”思维、“对应”思维、“转化”能力、增强自信等五个方面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关键词:培养学生;数学教学;解题能力;转化能力
Abstract: The teaching key is the knowledge solution actual problem which the church student uses to study, namely must sharpen student’s problem solving ability.The article from trains the student “the number shape” the conformity, “the equation” the thought that “the correspondence” the thought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ability, the enhancement self-confidently and so on five aspects to discuss how to raise student’s mathematics problem solving ability.key word: Trains the student;Mathematics teaching;Problem solving ability;Transformed ability 前 言
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归根结底在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始终贯穿于教学始终,我们必须把它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具体方法上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
手:
一、培养“数形”结合的能力
“数”与“形”无处不在。任何事物,剥去它的质的方面,只剩下形状和大小两个属性,就交给了教学去研究了。初中数学两个分支——代数和几何,代数是研究“数”的,几何是研究“形”的。但是研究代数要借助“形”,研究几何要借助“数”,“数形整合”是一种趋势,越学下去,“数”与“形”越密不可分。到了高中就出现了专门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课,叫做“解析几何”。在初二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研究函数的问题就离不开图像了。往往借助图像能使问题明朗化,比较容易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要重视“数形结合”的思维训练,任何一道题,只要与“形”沾上了一点边,就应该根据题意画出草图来分析一番。这样做,不但直观,而且全面,整体性强,容易找出切入点,对解题大有益处。尝到甜头的人就会慢慢养成一种“数形结合”的好习惯。
二、培养“方程”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最重要的数量关系是等量关系,其次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比如等速运动中,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就有一种等量关系,可以建立一个相关的等式:速度ⅹ时间=路程,在这样的等式中,一般会有已知量,也有未知量,像这样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就是“方程”,而通过方程里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的过程就是解方程。我们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简易方程,而初一则比较系统地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并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如果学会并掌握了这五个步骤,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能顺利地解出来。初
二、初三我们还将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分式方程,到了高中我们还将学习指数方程、对数方程、线性方程、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等。解这些方程的思维几乎一致,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它们转化一元一次方程或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然后用大家熟悉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或者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加以解决。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式,现实中的大量实际运用,都需要建立方程,通过解方程来求出结果。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学好,进而学好其它形式的方程。所谓的“议程”思维就是对于数学问题,特别是现实当中碰到的未知量和已知量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善于用“方程”的观点去构建有关的方程,进而用解方
程的方法去解决它。
三、培养学生数学“转化”思维能力
解数学题最根本的途径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也就是把复杂繁难的数学问题通过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手段,逐渐将它转变为一个大家熟知的简单的数学形式,然后通过大家所熟悉的数学运算把它解决。比如,我们学校要扩大校园面积,需要向镇上征地。镇上给了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地,如何丈量的它的面积呢?首先使用小平板仪(有条件的话,可使用水准仪或经纬仪)依据一定的比例,将实际地形绘制成纸上图形,然后将纸上图形分割成若干块梯形、长方形、三角形,利用学过的面积计算方法,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之和,也就得到了这块不规则地形的总面积。在这里,我们把无法计算的不规则图形转化成了可以计算的规则图形,从而解决了土地丈量问题。另外,我们前面提到的各种多元方程、高次方程,利用“消元”、“降次”等方法,最终都可以把它们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然后用已知的步骤或公式把它们解决。“转化”的思想,是解题最重要的思维习惯。面对难题,面对没有见过的题,首先就要想到转化,也总是能够转化的。平时,要多留心老师是怎样解题的,是怎样“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的。同学之间也应多交流交流成功转化的体会,深入理解转化的真正含义,切实掌握转化的思维和技巧。
四、培养“对应”的思维能力
“对应”的思想由来已久,比如我们将一支铅笔、一本书、一栋房子对应一个抽象的数“1”,将两只眼睛、一对耳环、双胞胎对应一个抽象的数“2”。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将对应扩展到对应一种关系、对应一种形式等等。比如我们在计算或化简中,将对应公式的左边X,对应A;Y对应B;再利用公式的右边直接得出原式的结果。这就是运用“对应”的思想和方法来解题。初二初三我们将看到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与一对有序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函数与其图象之间的对应。“对应”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
将会发生越来越大的作用。
五、增强自信是解题的关键
自信才能自强,在考试中,总是看到有些同学的试卷出现许多空白,有好多题根本没有动手去做。俗话说,艺高胆大,(转上页)(接下页)艺不高就胆不大。但是做不出是一回事,没有去做又是另一回事。稍微难一点的数学题都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解法和结果的。要去分析、探索、比比画画、写写算算,经过迂回曲折的推理或演算,才能显现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某种联系,整个思路才会明朗清晰起来。没有动手去做,又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做呢?即使是老师,拿到一道难题,也不能立即答复你。也
同样要去分析研究,找到正确的思路后才能讲授。不敢去做(论文网 )稍微复杂一点的题(不一定是难题,有些题只不过是叙述多一点),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数学解题中,自信心是相当重要的。要相信自己,只要不超出自己的知识范畴,不管哪道题,总是能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把它解出来。要敢于去做题,要善于去做题。这就叫做在“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具体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紧紧抓住题目的所有条件不放,不要忽略了任何一个条件。一道题和一类题之间有一定的共性,可以想想这一类题的一般思路和一般解法,但更重要的是抓住这一道题的特殊性。抓住这一道题与这一类题不同的地方,数学题几乎没有相同的,总有一个或几个条件不相同,因此思路和解题过程也不尽相同。有些同学老师讲过的题会做,其他题就不会做,只会依样画瓢,题目有些小的变化就无从下手。当然做题先从哪儿下手是一件棘手的事,不一定找得准。但是,做题一定要抓住其特殊性则绝对没错。选择一个或几个条件作为解题的突破口,看由这个条件能得出什么,得出的越多越好,然后从中选择其它条件有关的,进行推算或演算。一般难题都有多种解法,条条大道通罗马。要相信利用这道题的条件,加上自己学过的那些知识,一定能推出正确的结论。数学题目是无限的,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却是有限的。我们只要学好了有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就能顺利地对付那无限的题目。题目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题海无边,总也做不完。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培养起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有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当然,题目做得多也有若干好处:一是熟能生巧,加快速度,节省时间,这一点在考试中时间有限制时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利用做题来巩固、记忆所学的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形成良性循环。解题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自信心。没有自信心就会畏难,就会放弃。只有自信才能勇往直前,才不会轻言放弃,才会加倍努力地学习,才有希望攻克难关,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发展智力,培养学生数学能力。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数学思维的发展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广泛而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精心设计课题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引入能在课堂教学的开始便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几分钟的引入切不可轻视,它关系到四十五分种课堂教学的直接效果。那么引入要怎样做才能做到引人入胜呢? 这是没有定论的,它 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因素等具体情况而定。
比如,在学习§2.11有理数的平方时,故事引入:从前,有一个国王为了奖励发明国际象棋游戏的人,承诺要满足这个人的一个要求。这个人提出,只要在这个国际象棋棋盘里的64个格子中,依次放上2颗、4颗、8颗、16颗,„,后一个格子里的数量是前一格子的数量的2倍的粮食就可以了。国王高兴的答应了。但随后令国王惊讶的是,国王并没有办法满足这个人的要求。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了力吸引过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妙吧!(如何用式子把每一格的数量表达出来呢?)
第一格:2 第四格:2×2×2×2=16
第一格:2×2=4 第五格:2×2×2×2×2=
32第三格:2×2×2=8 „„
我们发现第2格也能象上面一样列出数学式子进行计算,但显然用这样的式子在表达上很不方便的,那我们能否找到简便的表达方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理数的乘方。
小学时,我们学过:a×a记作 a,读作a的平方(或a的2次方);a×a×a记作 a,读作a的立方(或a的3次方);那么a×a×a×a可以记作什么?a×a×a×a×a呢?a×a×a×a„×a有n个a呢?象这样n个a相乘,记作a,既简单又明确。这样就很自然地把求几个相同因数的乘积的运算介绍给了学生。学生都能在不知不觉中参与教学活动中,学到了新的知识,活跃了思维。
二、.在赏识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活动中,最被动的莫过于后进生了。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放弃后进生就不能做到,使人人都能学数学用数学。根据后进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容易情绪低落,甚至 自暴自弃的特点,本人认为,应从赏识入手,多给后进生一些鼓励和指导帮助。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降低对后进生在学习上难度的要求,积极发现后进生在课堂中的闪光点,及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例如§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教学中,安排这样一道题:你能用6根火柴组成4个一样大的三角形吗?若能,请说明你的图形。其中,有一个后进生说:“能”,虽然声音不大,却能被老师听到,及时给他一个机会。这个同学说:“图形是棱锥,是三棱锥。”因为之前老师有分析过三棱锥有6条棱,在这一题目中,6根火柴就是6条棱,所以要回答本题并不难。由于该生的特殊性,老师鼓励他说:“你看,你有很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只要你能像现在一样,你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的。”这个同学的积极性马上就有了,其他同学也是深受鼓舞。
当然,不仅仅后进生需要老师、同学的赏识,在学习生活中,每一个同学都渴望能得到理解和肯定,都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我们知道,不是聪明的学生被夸奖,而是被夸奖的学生会变得更聪明。课堂中,赏识的目光象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有赏识就有成功,有赏识,学生都愿意动起来。
三、一题多解,合作讨论,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大课堂教学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就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小组、学生个人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用心思考、真诚交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平行线的识别与特征的复习中,有这样一道题:已知:直线AB∥ CD,直线L分别截 直线AB、CD于点E、点F两点。并且 ∠1=130°,求:∠2的度数。
问题分析:(1)所求角∠2与已知角∠1之间有什么联系?
(2)已知直线AB∥CD,能帮我们带来哪些结论?
(3)怎样把求∠2 的过程用几何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尽可能地从多种角度求出。以提高学生几何题的分析和推理表达能力。
解法1:通过∠2 的内错角与∠1联系起来;解法2:通过∠2 的同位角与∠1联系起来;解法3:通过∠2的同旁内角与∠1联系起来。这样,通过一道题的多种解法,既复习了平行线的特征的应用,又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合作讨论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学生不仅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刻,而且“创造”着解题过程的方法,体验着获取、巩固知识的喜悦。同时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充分展现出学生的个性和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动起来。
四、增加动手操作,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直观性。
在传统的教学形态里,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将各种经验、概念、法则与理论强制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被压抑了,主动性减弱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新教材的优势,增加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例如:§4.3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中,对正方体展开图的探索。
1、课前准备:每个学生都有6个一样的正方形硬纸板、剪刀、透明胶布。
2、授课方式:分组合作学习。
3、探索步骤:(1)将6片硬纸板围成正方形,(2)将正方体剪开,与同学对比,得到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是否唯一?(3)讨论正方体的平面是展开图有哪些可能情况?
(4)讨论由6块一样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一定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吗?哪些情形不是?
发现: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虽然现在初一年的学生并不能自主地归纳出正方体展开图的所有可能,但体会其中的几种情况也让他们得到莫大的满足,尤其是对含田字结构形、含凹字结构形、四连两同侧形、五连形、或六连结构形的不能围成正方体可是深有体会。虽然学生在理论上的理解还不深刻,但能让老师感到他们都在愉快的学习中,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职责已由知识的传授转向促进学生发展,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则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这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内容,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论文录入:游客 责任编辑:杨建永
上一篇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
下一篇论文: 新学习方式下的有效教学
略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防止两级分化
【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两级分化;转化策略
【论文摘要 数学学科的特征更加明显地体现出两级分化的严重性和可怕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正确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办法改变和杜绝这种现象,对提高数学教学成绩,促进教育健康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初中生数学学习两级分化的原因
1.1 缺乏学习数学的喜好和学习意志薄弱。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喜好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喜好的淡薄甚至缺乏是造成他们成绩差的重要原因。初中数学相对小学而言,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变化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学生适应性及学习意志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分化的严重性和否。
1.2 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相比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其次还表现在把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因此,假如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把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1.3 思维方式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八年级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1.4 双基不扎实。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和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
1.5 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科学。学生自学能力差,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练习,抄袭应付了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重视综合练习,缺乏竞争意识。后进生转化的策略
2.1 培养后进生对数学学习的喜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摘要:①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它的抽象性,是形成后进生的主要原因。教学时,应加强数学的直观性教学以吸引后进生的注重力。②应加强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非凡注重观察后进生的学习情绪,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③注重情感教育。
2.2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摘要:①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重难易程度,要注重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②大部分后进生学习被动,依靠性强。教师在解答新问题时,要注重启发,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③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对后进生要“爱”字当头,“严”字贯其中,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2.3 认真把好考试关,注重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让他们心得成功和被赞赏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4 教会学生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2.5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练习和培养。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新问题,从七年级数学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练习,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2.6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和熟悉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熟悉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喜好和学习情感密不可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
2.7 尊重和理解后进生。要相信后进生是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的。他们通过努力而取得的成绩,希望得到同学的承认、老师的理解。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教育。对后进生工作要有耐心和信心。平时教学始终贯彻“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
3.1 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有创意,注重严密的逻辑推理,力求解题过程的完整和完美。另外,开展课外提高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切实发挥他们的尖子生优势,让他们在平时学习以及中考中占有决对的尖子优势,这和中考成绩优分率提高,关系重大。
3.2 注重中等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这部分学生占据了学生中的大多数,他们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考试均分的高低,抓好对他们的教和辅,也是数学教学中成绩提高的重要一环。他们对知识把握不太牢固,解题时常丢三拉四,因此,解题时的严密和细心成为他们考取高分的关键。一定要练习他们在能得分处多得分,不能得分处想法得一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1 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尽量采用启发法、点拨法、讨论法、图表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4.2 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练习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平时教学中多给学生教授解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重视他们能力的培养,加强“联想、想象、转化”思维练习。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新问题、总结规律。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探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功能,使他们受益终生”。
4.3 要做到“精”。要做到精选、精讲、精析、精练,不搞题海战术。但不练习、不强化也不行,这就要认真备教材、教法、学法,使之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这就要从“精”字作文章。
4.4 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足够的小组学习时间。小组讨论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同学们在讨论交流中主动参和,集思广益,促进了学生间学习风格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补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对于后进生来说,也会积极参和的。
【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推荐阅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11-04
高中物理解题能力培养09-06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10-19
高中物理的思维培养09-25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0-05
高中物理实验能力培养08-17
高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11-19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8-17
物理解题能力培养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