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12-02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精选8篇)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1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华亭一中物理组 连自强

摘要: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变被动为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更透彻的掌握相关知识点,理解相关物理概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

主动学习

一、问题教学法的特点

新兴的“问题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主动性行为为特征的,这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马克思说过: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主观性便是从客观世界的角度揭示人由受动变为主动、能动的特征.新兴的“问题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新兴“问题教学”是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前提的.问题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问题教学法无论对于老师,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学生而言都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首先,问题教学法对于老师而言,它是让老师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点从任意一个思考的角度来提出问题或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创设教学情景,进行创设性教学,把问题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其实也是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带路人作用,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就带领学生进入了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其次,对于学生而言,在枯燥的知识点面前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带动他们进行自主思维,这样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对问题的思索和解决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高中物理是一门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要学好这门学科,必须要掌握好课本里的每一个知识点的相关理念,当然这个掌握不仅要求我们记住它,而且要求我们能理解它.所以问题教学法在这门学科运用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相关知识点巧妙科学的提出相关问题.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主要知识点就是强调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要想让学生对其更深层次理解的话,就应该提出更生层次的问题,比如,小明用拳头打了小强的胸口,小明一点事没有,小强却疼得送医院了.拳头的力与胸口的力是相等的,可是为什么一个疼一个不疼呢?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物理承受力上面来思考,虽然拳头的力与胸口的力是相等的,可是拳头所能承受的力量要远大于胸口所能承受的力量,所以才会有如此的结果,更深层次去理解掌握它.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自主推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鼓励质疑

小时候我们看过《十万个为什么》,说明小时候我们都会主动提出各式各样的的问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小学到高中,知识的增多,而提出的问题却越来越少.其实主要的责任还在于教师,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大胆发言,主动提出问题,创设和谐、公平、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大家随心所欲,畅所欲言.还可以针对一个知识点,让大家把所有想到的问题提出质疑,看时提出的多,实行评分制,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调动之一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动量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列出从相关的例子,看谁举出的多.然后从更生层次来引导思考提出问题,比如,在马路上自行车与汽车相撞,为什么自行车被撞坏了而汽车却安然无恙呢?这到是为什么呢?这样就能大大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质疑能力.让他们产生质疑,这是怎么回事呢?最后使他们明白,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才构成物体的动量,只考虑速度是不够的,也要把物体的质量考虑进来,这样使他们更好的理解动量的概念.2.正确引导的质疑方向

通常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是庞大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逻辑能力要求很高的物理学科而言,任何一个小的知识点就能让他们想象出无数种可能,把他们的思维模式引导到相关的问题上来,鼓励他们提出正确的质疑,并且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这样的“双主体”

在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不但没有消弱,反而提高了.应为在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针对相关知识点提出科学的问题,教师的引导方向非常关键.而在这种教学方法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所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表现出来,这样在问题教学方法中,就体现教师和学生形成的“双主体“的密切配合,在课堂上,教师关键的时候给与引导,给与点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就是想了师生互动.在这种问题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学生对高中物理这门学科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对这门学科的态度大大的转变了,变被动为主动,整个课堂就是他们自主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说明这一教学方法很有现实意义的,以后我会一直把这种教学方法传承下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物理优秀人才.参考文献:

【1】邹勇.浅谈高一物理教学方法与策略.高中物理论文,2010.【2】顾建新.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五个几点.教育探索,2010(2).【3】张妩雯,郭怀中.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小组讨论行为策略及应用.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专辑,2005(10).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2

1.问 题教学法

1.1问题教学法含义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学科教学模式,亦称“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能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动机和欲望, 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1.2问题教学法一般流程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一般流程如下:1问题情境的创设→2问题的提出→3问题的分析与解决→4问题的拓展。其中环节1是教师课前备课工作,23环节是课堂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实践的,环节4是学生的课后作业,它可以解决课堂遗留问题,亦能发展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2.问题情境的创设

2.1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结合高中生物教学自身特点, 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2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或途径

设置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 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几种实际授课常用到的方法或途径。

2.2.1利用生物学研究史 (经典实验 )设置问题情境。例如 :将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萨克斯的实验过程以纯图片形式逐步展示出来, 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处理产生好奇而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烧杯中的‘某种溶液’是什么溶液? ”“为什么要将叶片放在‘某种溶液’中处理? ”等问题。生物学的教材中还有多处内容可采用此方法设置问题情境, 如生长素的发现史、遗传物质的发现史等。

2.2.2通过实物演示实验设置问题情境 。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借助演示实验设置问题情境,该方法设置的情境最真实也更直观。如渗透现象的演示,用赛璐玢扎成袋,袋内装蔗糖溶液,袋口接着玻璃管,将此袋子放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为使学生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可在蔗糖溶液中加入少许红墨水。短时间内学生即可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紧接着学生主动提出“管内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如何证明蔗糖没有透过半透膜? ”等等问题。

2.2.3利用资料设置问题情境。

此方法操作简便,资料来源也较广泛。资料可以是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料, 也可以是教材中的小资料或对教材的创新处理。例如,在人教版《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怎样获得细胞膜这一环节,笔者对教材重新处理,创设如下情境:“科学家采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将实验材料特殊处理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现象,一些物质溶出,发生溶血后的红细胞剩下保持原来形态和大小的细胞膜结构(称血影),然后进行分离。根据上述资料,请提出与细胞膜制备有关的一些问题。”学生在阅读了给出的资料后,提出了不少问题:“怎样才能让红细胞发生溶血 ? ”“溶血后的红细胞为什么保持原来形态? ”“为什么要进行分离? ”“怎样分离? ”“溶血后,原有结构是否破坏? ”“怎么知道细胞内的物质是否都已经溶出? ”“为什么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其他细胞行不行? ”等等。

2.2.4利用学生的错题设置问题情境 。

此方法需要教师平时有意识地收集学生的错题, 了解学生的错因。教师可以口述学生的错误观点或将学生的错题通过图片等形式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实践证明,此方法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很愿意发现同学存在的问题,进而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3.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3.1学 生错题实例

一位高三学生做选择题时遇到这样一个选项“用180只标记水,可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学生认为该选项是正确的,他说:“老师,用180只标记水 ,对产生的氧气进行放射性检测,如果有,则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如果没有放射性, 不是反过来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来自二氧化碳,所以这句话没有错啊。”虽然教材有介绍鲁宾和卡门的实验, 但这位同学显然没有真正理解科学研究的发现过程与方法,所以对该实验的理解没有到位。

3.2以 问促思 ,引导分析

当学生问我们问题时, 我们习惯急着给学生把问题解释清楚,经常忽视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既然学生已经把问题说出来了,我们不妨再把问题转移给学生,让他自己分析一下。“若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只来自水,检验结果是有放射性。若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同时来自水和二氧化碳, 那么检验结果又如何呢? ”学生说:“哦,也会有放射性。”“那么实验应该怎么设计才行? ”学生通过思考后,自己提出再设置一组用18O只标记二氧化碳的对比实验。

3.3常 用方法

得知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水和二氧化碳,提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到底是来自二氧化碳还是水? ”这一问题时,笔者让学生做出假设,当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后,再追问学生怎么检验自己的假设。学生会喊出:“通过实验来检验。”教师提出:“怎么设计实验 ? 什么样的实验结果可以支持你的假设呢 ? 有没有其他可能的实验结果? 如果实验结果不支持你的假设,又该怎么办? ”

如果我们的学生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这一线索进行积极思维, 学生就会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除了假设与检验外,还有推理与论证等。例如,推理和论证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就得到很好地体现。

4.对问题教学法的思考

4.1设置情境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4.1.1创设的情境是用来烘托问题的 , 使问题呼之即出。为了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需要转变提问方式。比如,从“为什么? ”“原因是什么? ”到“你想到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创设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并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的学生暂时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内隐的生物学知识、生物科学方法上。

4.1.2在“问题意识”培养中 ,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倾向,克服胆怯和从众心理,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把发现的问题大胆提出来,并用书面形式呈现在黑板上。不论问题深浅,教师都对学生表示肯定。在鼓励学生质疑后,还要不断训练,帮助学生养成习惯。

4.2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问题式教学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不是削弱而是更高了。生物学中不少的“为什么”可以引导学生从两个适应来分析: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切勿出现教师一言堂的情形,要注意教师的角色是点拨,即“点”要害,“拨”疑问。解决问题的方 法是在师 生互动、生 生互动中 形成的 ,教师不能 仅教给学生 明明白白 的答案 ,这才是最 有价值的 解决问题 的策略。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问题教学法;应用研究

引言

一直以来,高中英语教学是整个高中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如何才能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水平,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高潮。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这次改革在教学理念,教育目标以及教学方法与模式方面,与传统相比有着很大的改进与提高。其中,比较明显的改进是注重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各种信息处理手段,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这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需要的是一种以问题为教学导向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是非常恰当和适用的。本文从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现状入手,尝试将问题教学法与高中英语教学结合在一起,希望能为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路扩展与方法探索,提供新的研究路径。

一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现状

问题解决能力,是对个体思维综合能力的考验。这种能力要求个体从假设出发,利用问题所提供的已有的情景,进行初步地分析与思考,并且在思考过程中将已有的知识信息進行相应的加工和处理,最终达至问题未知的情景,进行假设的验证。这一过程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体头脑中的信息储备,更多的是一种思维加工与训练的意识与能力。

笔者在问卷调查与访谈中发现:学生对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比较陌生。他们的印象中,英语教学就是听说读写,甚至有的学生反映,高中英语教学就是背单词。这种只讲究学生输入的高中英语教学的现象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比较普遍。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参加英语测试时,对于一些只是需要简单背诵的题目,例如,语法填空中的汉译英,做得比较顺手。可是对于牵涉到学生综合语言驾驭能力的英语写作,阅读理解,包括短文改错等方面却显得比较吃力。因此,通过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推广,已经是迫在眉睫。

二 问题教学法的内涵与要求

问题教学法有着比较久远的历史。古希腊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就善于利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来一步步找到问题背后的答案,最终实现智慧与知识的增长。问题教学法主张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立问题情境与相关具体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问题的加工与分析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最终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问题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1 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

在问题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与主人翁。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不同,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中,要积极参与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这一方法中的主要角色是一个组织者与引导者和见证者。学生会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实现对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2 以问题为教学导向

问题是指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与将要认知的具体事物与情境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就是学生需要面临去解决的问题。以往的问题的解决大都是教师借助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教学经验,帮助学生从认知层面上进行理解与消化。虽然从教学效果上来看,这种直接的讲授法在教学效率与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学生的问题解决思维与能力并没有得到一定的激发与训练,最终导致学生对教师讲解的依赖性以及对潜在问题解决所呈现出畏难的情绪。

3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会通过一定的测试手段或工具来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衡量。需要指出的是,在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测评应该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要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可以通过学生成长的问题解决能力与过往的问题解决能力有一个比对与判断。单纯通过问题解决答案是否符合标准答案的测评工具是很少在这一教学法中进行使用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动向,在关键时刻予以点拨,避免学生因为自控能力差而导致不好的学习效果。

三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在词汇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听力、写作、阅读等方面技能与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实施不是盲目的,没有方向的或者漫无目的的。首先,高中英语问题教学法要明确:在上文所述的几个高中英语教学项目中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如何才能引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问题的加工与分析,最终获得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以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为例。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实施的关键是明确什么制约着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与水平的提高。经过分析,发现主要有两个主要的原因。首先是词汇量的不足与相关语法结构的不熟悉。其次是,学生对所阅读文章的相关知识背景的欠缺。因此。问题教学法实施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如何才能把词汇量不足的问题解决。

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积极踊跃举手发言,针对自己的英语学习特点制定了自己的词汇扩大方案。有的和同桌制定了单词背诵竞赛,有的要求自己每天早晨熟读自己学过的课文,有的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下载单词背诵软件,还有的学生开始全程寻找英语单词的大行动,主要是在商场,公共场所,门市等地寻找自己不认识的单词或者短语通过分散记忆的方式来实现自己词汇量的扩大。经过一个学期努力,我们的学生在词汇扩大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更为让人高兴的是,在这个解决词汇的问题当中,学生对于英语单词的认知兴趣与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单词学习已经不再象过去那样枯燥乏味。学生也看到了自身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不足,正逐渐养成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养成。

另一方面,在面对学生缺乏阅读材料的相关背景知识这一问题,笔者发动学生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群策群力下,学生们找到了很多适合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例如,通过开办英语读书会的方式来扩大学生对欧美文化的了解和学习。还有的学生推荐通过观看一些反映欧美文化的电视剧。例如,《走遍美国》,《老友记》等等来帮助大家建立对欧美文化常识的学习与认识。最终,我们采取了收集欧美文化信息的方式,来弥补学生在欧美文化认知方面的不足。

结语

英语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越来越注重运用科学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尽管不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新名词,但新课程背景和理念却赋予了其新的含义:它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科学地设计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问题教学法围绕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核心,引导和启发学生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在这种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锻炼和培养自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法符合了当前国家关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倡议与思考,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丁念金著.问题教学[M].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2] (美)RobertDelisle著,方彤译.问题导向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3] (英)S.I.罗伯逊(S.IanRobertson)著,张奇等译.问题解决心理学[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4] 陆云主编.英语教学论[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4

高中数学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内容,数学在高考中所占分数比例较大。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数学老师与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到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空间想象思维不足,影响了数学学习。就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为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多媒体教学高中数学应用改革随着高中教学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到了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使用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将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生动的演示出来,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一、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促进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将会对基础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将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基础教学方法的完善提供支持,多媒体教学是21世纪教学发展的重要创新,是符合时代发潮流与教学发展规律的。

二、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1.通过教学情境的改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一根粉笔、一面黑板、一本教材的形式,学生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少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运用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与动画、声音结合的功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辅助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式的学习和对知识的内在认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简单轻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求知欲。通过电子屏幕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的互动性,快速灵活性,将大幅度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

多媒体教学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将高中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图形由抽象变得直观化,通过多媒体动态的演示,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内容发展的全过程,这对学生培养数学的逻辑思维有着较好的效果。比如,在进行高中立体几何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将比较抽象的多维空间,立体形式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树立立体的思维模式。

3.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幅度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传统的黑板式教学,将大量的有效时间都浪费在了板书的书写上面,一节课学习到的知识有限。而数学教学有着大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很难完成。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教学可以容纳大量的数学信息,课件的演示快速而简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的内容,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可以注意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另外,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材料,为学生创设出特定的问题情境,辅助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式的学习和对知识的内在认知,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涨、思路开阔、豁然醒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快速提高数学成绩。

三、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提高教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

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实施的成功与否,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解放思想,提高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消除对多媒体教学的抵触情绪。其次,加强对数学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培训,教师要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选材,多媒体课件的讲解。最后,加强多媒体课件在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只有教师掌握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很好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2.加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

多媒体教学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是对传统教学的完善与补充,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很多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是万能的,在教学中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几乎很少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的过分应用,也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静态的交流会导致课堂缺少情感,抑制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因此,一定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应用。

3.课件的制作要科学合理

多媒体教学中课件的制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课件的制作,一方面,要突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容易对知识点的掌握;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实用性,尽量避免为了教学效果,过多的使用图片、声音、动漫等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一定要科学合理,既要体现出趣味性,又要体现出实效性。

四、小结

多媒体教学是数学教学方法的一次革新,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完善,而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完全取代,多媒体教学不可能解决数学教学中的一切问题,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要有的放矢,不能违背教学规律,在实践教学中要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一定会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5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2 1.1 研究背景................................................2 1.1.1 当前的信息技术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 1.1.2 微视频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提供了新思路...............2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3 1.2.1 研究目的...........................................3 1.2.2 研究意义...........................................3 1.3 研究方法................................................3 1.3.1 文献综述...........................................3 1.3.2 问卷调查法.........................................8 1.3.3 教学实验法.........................................8 1.4 研究内容................................................8 1.5 研究进度................................................8 第二章 研究综述.................................................8 2.1.研究的相关概念.........................................8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10 2.3 微视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1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前的信息技术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信息技术课堂是各类学校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场所。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虽在全国各地大范围开展,但素质教育发展仍不成熟,传统教育模式弊端仍然普遍存在[1]。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仍然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家长关注的焦点,而信息技术课因其学科评价方式不当,学科地位较低,加上教学环境和学习方式的特殊性,信息技术课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材版本过旧,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考试范围及题型过于单一;信息的碎片化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与探索精神,信息的迅速更新也给学生带来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惑。这些问题行为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2]。

另外,当前信息技术课教学对校园软硬件环境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很多学校网站不完善,很多学校没有自己独立的网络资源,对于实验的开展多了一层顾虑;网络资源版本繁多,寻找下载整合比较繁琐,造成效率低下[3]。再加上,来自于各种新技术的威胁,使得我国信息技术课的面临着巨大挑战。

1.1.2 微视频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4]。然而,当前社会信息技术领域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课程必须走在教学领域信息技术革新的最前沿,将最新、最便捷、最有效的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操作能力,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5]。

微视频的兴起为信息技术课教学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利用微视频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化,为教学设计中引入部分提供更多的情节展示;可以剪辑教师形象片,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可以将教学内容虚拟的部分具象化,使学生一目了然;可以展示操作型软件的整个操作过程,并为多次回看提供教学资源[6]。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综述

为了分析对微视频的研究,本文在中国知网中查阅关于以“微视频”为主题的文献,在进行搜索的时候,和“微视频”有关的文献共有1342篇。时间跨度主要分布在2006年至2016年间。图1给出的是关于“微视频”文献的发表情况:

图1“微视频”文献的发表情况

从图中数据可知,关于微视频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06年,且2006年正好也是中国网络微视频发展的第一年,从时间节点来看,两者是一致的。2006年对于微视频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在不同的网站中开始出现微视频。从图中数据还可以看出,关于微视频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总体上来说数目并不大,真正发展起来是从2011年,即从2011年开始,微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才逐步发展起来,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也随之增加了。2011年,以“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视频作品展播平台”和“微视频网”的相继成立,标志着国内正式进入到了国内微视频时代。随后,微视频的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趋势,特别是最近几年,微视频的发展突飞猛进[7]。据图2显示可知,时间截止到2016年年底,在中国庞大的网络视频用户中,网络视频用户超过了6亿,超过网民的半数以上。微视频用户占视频用户的绝大部分。自此,国内的微视频正式步入了发展的轨道。

图2 微视频占网络视频用户的比例图

通过对微视频文献的梳理发现,在文献中将微视频用到教学领域的研究是非常少的,约占文献综述的六分之一。从这个比例可以推测出当前教学中对微视频的引入还是非常少的。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分析,发现这些文献所研究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微视频的发展历史,占微视频研究的15%;二是微视频的制作过程,占微视频研究的21%;三是微视频在实际中的应用,占微视频研究的60%;四是微视频其他先关研究,占微视频研究的4%。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微视频研究方向分布图

其中,以微视频的发展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有329篇;有1013篇文献是以微视频的制作为主要内容的;剩下的文献将的全是微视频的应用。从文献涉及主体的分布可以看出,对微视频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微视频的应用情况。具体如图3所示:

图4 图4 是微视频的应用情况图

从下图5可知,微视频在不同学科的应用情况主要有劳动技术,生物学实验、幼儿教学、党员学习、大学英语、计算机课程,其所占比例分别为:23%、16%、17%、15%、15%、14%。这些课程是最早涉及微视频应用的课程,比如说微视频在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借助摄像机将光学显微镜下实验的动态过程录制下来,然后再用相关的软件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处理,最终做成实验教学用的微视频。在用微视频进行教学的时候,一方面减轻了老师的教学工作量,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方便了学生的学习,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这些教学微视频还可以方便学生带回家里自主学习。

图5微视频在不同学科的应用情况

据燕风(2016)的调查显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72%的学生经常使用微视频,25%的学生表示偶尔使用微视频。有些学生,他们觉得信息技术是非高考学科,学习信息技术只是为了应付会考,所以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来学习,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从未使用过微视频辅助学习,对学习效果持有怀疑态度。只有3%的学生表示肯定不会用,而这部分学生都是因为从未体验过视频教学。具体情况如图6所示: 图6 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微视频使用情况图

除了国内学者外,国外很多学者都对微视频有一定研究,并且第一个微视频网站就诞生于国外。YouTube是第一个微视频网站,该网站的建立和运营标志着微视频不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自2005年7月正式运用以来,YouTube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微视频一跃发展成为一个行业。在这个行业内,YouTube是做的最强最大的企业,素有“龙头老大”的美誉。Macromedia Flash是YouTube网站主要用到的技术,而且该网站在发展很短的时间内就有过亿的访问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微视频行业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行业,同时微视频网站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微视频网站的诞生以及微视频表现出的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注意,相继有不少的人加入到微视频应用程序的开发大军中。比较著名的微视频应用有Viddy, Socialcam.Klip。其中Viddy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拥有了百万以上的用户,一时间,微视频成为了吸引人们投资的领域。在国外关于微视频的应用主要涉及两大领域,一是教育教学领域,二是娱乐传播领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指国外的一些公开课资源;在娱乐传播方面的应用主要就是YouTube网站。1.3.2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指调查者为了了解某些情况或意见需要向被调查者了解相关信息而做的问卷的方法。本篇文章主要是想了解把微视频引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对这一事情的态度而设计的问卷调查,主要包括把微视频引入高中课堂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自学能力有无变化。同时,就微视频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经验进行了总结,也为微视频在其他课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1.3.3 教学实验法

教育实验研究法是用来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结合科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来揭示教学活动中存在的规律,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研究办法。在本文中以红岭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为例,搜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对事情进行分析,为微视频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参考。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进度 第二章 研究综述 前言

在众多的学科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强,课程中涉及的内容以操作练习为主。微视频学习资源的特点表现为短、小、精,使得这类资源在传输的时候比较方便,也很容易查看。如果把具有这样特征的资源搬到课堂上,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帮老师减轻不少的教学负担,不同程度的学生之间也可以方便学习。微视频课程因为比较短小,所以包含的内容、知识点单一,学生自学起来也比较方便。新课改以后,各种新型教学手段与方式被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8]。另外,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也使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高中学生正是学习各种技能的关键阶段,所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备受人们的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微视频被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它的加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为此,本文将从微视频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入手,重点研究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方式与方法。

2.1.研究的相关概念 2.1.1 微视频的定义 关于微视频的定义,在媒体界及学界还没有达成共识。随着微视频的发展,大概有短片、电影短片、短视频、微电影等称呼,只是称呼不一样,其所指的内容都是一样的。通过这些不同的称呼,也可以折射出微视频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微视频主要体现在视频的“微”,在这里“微”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代表着传播速度,还代表着制作简单。微视频的这些特征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移动技术发展的焦点。

关于微视频的概念,当前引用最多的就是古永锵的说法,他说:微视频是指通过不同的录摄终端录制的视频,这些视频的时间很短,大约从30秒到20分钟之间不等,这些短小的视频上传至互联网进而被人们共享播放。这些视频的内容非常丰富,题材也多种多样,比如有广告片段,DV短片,视频剪辑等。上述这些短小的视频都称之为是微视频。之所以称之为是微视频主要是相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视频来说,微视频的特点表现在:视频的播放时间段,制作过程也比较简单,传输方便,最主要的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9]。

上述给的都是一般意义上的微视频,而在本文中讲到的微视频主要是引用到教学过程中微视频。在教学的过程中,微视频表现出了便捷性,不仅对于老师的教学来说,还是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和过去来说都方便多了。

2.1.2 微课的定义

微课到底是什么呢?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众说纷纭,但对微课的所有定义和阐述的共同观点是: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其中胡铁生、焦建利和魏亮认为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其他人没有对用什么载体来传播作限定。笔者认为微课的表现形式是以视频为主,多种类的载体,也可以实现的一种学习资源,可以在课堂内外帮助学生的学习,作为传统课程的一种补充方式。笔者赞同美国戴维·彭罗斯的观点,定义微课是以建构主义思想来设计的。从张静然地观点认识到,一线教师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可以自己开发微课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从魏亮的观点中可以看出一节好的微课可以短到一分钟的时间,制作方式不一定很复杂,用PPT转换成教学视频的方式便能实现。结合专家学者的观点,根据本文研究对象,把微课成功的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中,本文对微课的定义作了阐述如下: 微课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难题,针对一个知识点而设计的10分钟以内的微型课。这种短小灵活的课程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可以应用于课堂内外,是传统课程的有效补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作支撑,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活力。这样的微型课是以微视频为主来呈现教学内容,还包括与该教学内容配套的微课的教学设计、导学案、微练习题、互动平台等教学资源。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微学习理论

非正式学习是相对于学校的正式学习来说的。微视频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非正式学习的一种。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为微视频学习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撑。微型学习第一被正式提出来是在2004年的时候,自此这种便捷的学习方式迅速发展起来,而且也深受人们的喜欢。

关于微型学习先后也有不少的人做过研究。林德纳就是在微型学习研究方面比较有造诣的一位学习专家。在他看来,微型学习是一种建立在新媒介基础上的学习方式,主要特征表现在内容含量比较小,媒体中介也比较小。具体的说,微型学习的内容都是一些比较一些松散的知识,学习单元比较小,把比较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模块化处理,比如说一条短信包含的学习内容。从微型学习的媒体中介来说,多指手机、iPad和掌上电脑等具有播放视频功能的小型设备,这些小型媒介给学习者提供了可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而且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

微型学习的特点表现在学习的片段化,便利,个性等,是非正式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作者就是看到了微型学习的特点和优点,才试图将微视频学习引入到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的,目的就是一方面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提高学习效果。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媒介在学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抓住这样一个契机尝试将这门课程的教学引入微视频教学方式,鉴于微型学习的优点,不仅可以实现课前的预习,还可以实现课后的巩固,提高了教学效果。本文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引入微型学习,是对微型学习爱的进一步探索,也丰富了微型学习理论。

2.2.2 认知负荷理论

资源有限理论和图式理论是认识负荷论的基础。顾名思义,资源有限论是人们对资源的认知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通俗的理解就是,人对工作内容的记忆是有限的。一般来说,人的工作记忆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加工7个信息块,由于工作记忆还有对信息具有加工,处理的功能,所以在同一时间内人们不可能同时记住这7个信息,最终能记住的也就2—3个。该理论用到学生的学习来说,学生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消耗认识资源即工作记忆,当某种消耗超过了学生的负载量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降低了。而图式理论则认为如果知识是以图片的形式存在人的记忆中的时候,这种图式记忆可以快速而准确的将所面对的画面进行分析和归类,但是这个过程是不需要占用资源消耗而自动完成的过程。从前者启示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工作记忆负荷进行适当的控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微视频教学就是这样一种可以控制学生认知负荷的办法。所以从认知负荷理论来讲,将微视频教学引入到教学课堂是一件科学的事情。

2.3 微视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微视频的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教育视频的知名网站并非数量很多,可汗学院就是其中之一。可汗学院是由获得M IT硕士学位和哈佛大学M BA学位的萨尔曼何汗创建的网络视频教学网站。之前他是为了帮助自己的亲人而把自己制作的教学视频放在YOUTUBE上。而随着教学视频的好评不断增多,观看量也剧增,他就辞职然后自己创办了此以教育视频为主的网站。可汗学院的视频特点是时间大概在10分钟左右,讲授者不露面,视频知识面覆盖广,难度从简到难。此网站的不足之处是例子单一,针对对象大多为成人。

另外一个影响力的的视频网站是TED。其中的视频主要以简短扼要的专业讲座为主,一般长度在18分钟之内。演讲者的来历大多为著名大学的教授,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等等。till视频的受众主要为大学生,且讲座的专业性较强,未成年人人一般听不懂[10]。

总之,在国外,微视频的传播大多以娱乐为主。就算有关教育类的视频也是针对成人教育的,以社科类的项目为主。而随着微视频教学的崛起,针对全年龄层的微视频教学资源一定会越来越多的与人类见面。2.3.2 微视频的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微视频在国内外的快速发展,其研究也逐渐深入,在国内关于微视频的研究主要从网络传播、发展前景、网站稳定性着手进行探讨。

其一,从网络传播角度入手探究网络微视频背后个体所表达的内容以及网络现象所包涵的思想潮流。例如,在“馒头血案”中有学者杨梅从无标度网络理论和小世界网络背后的复杂系统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为网络视频、事件的解析提供了一种分析维度。相对于传统传播媒介,微视频的个体表达有着自身个性化特点,如沉默螺旋的弱化、对传统媒体把关的挑战、议程设置的多元化、个体的使用与满足[11]。

其二,从各方面入手寻求微视频前景的动态趋势。例如,有学者指出微视频己经成为当今互联网发展的创新点,也逐渐成为趋势,然而在短期来看,是否能找到符合我国当前情况的盈利模式还无法定夺。赖黎捷等学者从国内视频网站的盈亏状况入手,结合微视频产品特征及手机视频发展困局,探讨微视频盈利模式的可拓展路径。微视频满足了碎片化信息时代的需求,在其实际应用中契合了营销中一些关键环节,例如内容与资源、内容与关系的同时管理,微视频也能与企业各方资源融合。

有学者指出,建设满足丰富用户交流、适应用户校内间、校际间互动,突破传统校园是放映局限的稳定微视频网络平台。

关于微视频在国内的应用,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一,从微视频在教育教学资源中的应用来谈微视频的发展。比如以郑军为代表的一批研究学者对微视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视频在教学领域中的实践和操作问题。第二,从传播学的来谈微视频。比如以:邢强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的研究围绕着微视频的媒介对微视频的影响来做分析,分别从文化的角度,社会的角度和媒介的角度来阐释了微视频的意义。第三,从微视频的发展来看。以苏岩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紧紧围绕着微视频的发展历程,并预测了微视频将来会有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12]。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微视频在国内教学方面已经有所应用,但受微视频发展的限制,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对微视频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研究。本文围绕的是微视频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做的研究和分析。

2.3.3 微视频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微视颇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我国广泛应用实践发展特别是在教学中,微视颇教学广泛应用于劳动技术、生物学实验、计算机教学、英语口语、语文实践学习中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微视颇教学不仅可以降}氏教师的教学负担,还能够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微视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延伸出了“微视频”教学相比于国外的微视颇教学,国内的微视颇教学还处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状态国外的微视颇教学形式更加简单,时间也更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教学视颇精练,配有相应的解题以及解说的过程,在教学中看不到教师的身影,但是教学效果十分良好。

将微视频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时代发展对学校教学方式方法的要求,也是适应当前时代经济多元化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们的应用早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引入微视频的教学办法,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百益而无一害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采用新颖的教学办法特别符学生好奇的心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鉴于微视频的方便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从老师的角度来讲。将微视频教学引入课堂,可以缩短老师的教学时间,降低了老师的教学工作量,提高了教学效率的同时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上述层面来说,将微视频教学引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参考文献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6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词汇教学是基础、也是难点和重点教学环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人们对英语教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进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效能提升,进而实现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有效提升,已成为一项摆在广大教育关注者面前重要研究课题。为此,本文将对词块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词块理论;高中英语;英语教学;词汇教学;

作为英语词汇教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词块理论具有较高的研究界认可度,其通过将词块划分为句子框架、习惯用语、搭配词、单词短语等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以帮助学习者进行词义和词汇属性理解和掌握。

一、当前我国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中,词汇“领读-分析-记忆-听写-练习”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应用,是广大英语教师非常偏爱的一种词汇教学方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为了能尽快的让学生记忆和掌握英语词汇,很多教师都会先教会学生所讲词汇的发音,然后通过造句或者举例的方式,让学生对该词汇的用途予以领悟,而后,在基于听写的方式,加深学生词汇记忆,进而用学生听写词汇正确数量对学生的词汇掌握程度进行衡量。尽管这种词汇教学方式从表面上来说达到了“熟练掌握”的程度,但其本质上仍然只是词汇的“机械记忆”,是非常片面的教学方式。在这种学习中,尽管很多学生都能记忆住所学词汇,但他们很难讲这些词汇进行片段和语句连贯,更不要说进行思想表达了。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必然不高,甚至会在某种程度上厌恶和恐惧英语学习,这明显违背了英语词汇学习的本意。

基于分析,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双方消极作用。第一,作为学生知识来源的重要载体,教师英语教学方式方法是否得当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能的充分体现。在上述英语教学中,学生尽管记住了大量的词汇,实现了词汇记忆的目的,但却严重忽视了词汇之间的联系和词义性质的差别,进而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总会难以对其进行正确使用,错误百出。第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有效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学生词汇应用与学习之间的不协调,对英语词汇教学质量具有很强的不利影响。当前,学生对词汇记忆过于注重,对词汇实际应用则比较忽视,词汇学习没有特定语境支撑,是在篇段和词汇分离的情况下进行分别学习,致使他们只能记住一些独立的词汇,没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可言。

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词块理论的应用分析

词块理论的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单词运用能力和综合记忆能力,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因而,备受广大教育者关注和青睐。

2.1高中英语词汇“听”教学环节中词块理论的应用

在“听”、“说”、“读”、“写”、“译”这几种英语技能中,英语“听”的能力居于首要位置,是其他几项英语技能的重要基础。甚至可以说,没有“听”的有效积淀,其他技能根本无从谈起。但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学生难以有效进行“听”的能力培养,而词块理论的应用,则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英语听力能力,弱化这一环节的学习难度。在此,我们以《新概念英语》中“A cold welcome”这一章节为例,这篇文章讲述的主要是新年前夕,发生故障的大钟没有敲响新年的钟声便停止运转了。教师在听力播放前,可以先进行譬如“How many people there”、“What happened to the Hall clock”等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文章倾听,在短文中进行词块标注,而后进行词块讲解,这样学生便能对短文内容形成更有效的掌握。

2.2高中英语词汇“说”教学环节中词块理论的应用

本土化、流利化的语句表达是高中英语“说”教学的重要注重点,因而,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必须拥有一定的固定语式和词块知识储备,例如,提出或者征求建议的固定语式、态度表达的固定语式等。只有一定的类似表达词块,学生的英语表达才能更流利、更随心所欲。

2.3高中英语词汇“读”教学环节中词块理论的应用

从表面看,“说”和“读”都是讲英语,但“读”更注重逻辑性,而“说”则偏重流利性,两者之间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通过词块理论的应用进行英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词块识别和勾划,而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互结合、互相补充,能有效促进学生“说”和“读”能力的提升。例如,在“To my surprise,there have a large crowd of people in the church.But the Pastor is „„”学习中,可以首先进行词块勾划,并基于语句进行部分划分,而后,根据词块顺序进行语句阅读,这样学生便能对语句丰富而有序的逻辑进行更深的体验。

2.4高中英语词汇“写”教学环节中词块理论的应用

语用功能和语言自动生成功能是单词和词汇短语之间存在的最大区别,不同的词汇短语和词块通过调整和搭配能够形成语句和新的词块,而语句的组合又能形成寓意深刻的文章。由此可见英语“写”的环节中词块理论的重要作用。

在写作教学中,基于词块进行特定语句表达后,通过加入一定的连接词将其组合成句子,再加入转折词后,根据顺序进行文章组合的词块教学,不但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词汇搭配能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而且还能对他们的写作流畅度和写作速度的提升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结语:总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词块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意义,因此,广大教育关注者和研究者,应对此进行积极的探究,以不断提升词块理论的应用效能。

参考文献:

[1]赵娟.词块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

[2]张永琴.词块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 2014。

[3]陈丽霞.试论词块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版》 , 2015。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7

一、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问题教学法, 是指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 巧妙设置问题, 营造教学氛围, 使学生努力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答案, 从而有效掌握课程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 不仅符合物理课程改革的要求, 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

1.问题教学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众所周知, 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问题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来认真思考和领会学习内容。

2.问题教学法可促进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物理学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 运用问题教学法能促进学生及时巩固旧知识和牢固掌握新知识, 并通过回忆已有的知识来评价和加强当前的学习观点, 以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从而有效掌握学科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3.问题教学法可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发现问题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的起点, 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运用问题教学法有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促进学生的创造活动。

二、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方法与要求

1.合理设置问题,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教育家波利亚说:“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 并给予恰当的帮助, 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的内心冲突, 动摇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 造成认知的不协调, 从而激发起学生疑惑、惊奇的情感, 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新问题的探究中去。而且, 教师要善于结合生产生活的实例来努力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 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建立物理模型。但是, 所创设的情境要生动形象并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探索性。例如在讲到“牛顿第三定律”时可以回放宇宙飞船升天的录像再提出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的问题设计要科学合理, 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设计出让学生能够接受并且处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而且问题之间要有联系, 并要注重问题的情景化。物理学科是一门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 要联系学生熟悉的、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物理现象来设置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

2.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和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有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才能产生不怕犯错、勇于求异的良好心理, 才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因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地位观念, 增强与学生的亲近度, 缩短与学生的身心距离, 让学生在人格上独立、思想上自由,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好疑好问的天性得到发挥, 培养学生大胆探索、敢于创新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 不仅要让全体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 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全程和全方位地参与到物理教学中, 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 问题的设置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使所有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收获。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8

关键词:高中教育;地理学科;“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163-01

前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主体教学活动典型性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为透彻、细致的认识地理学科、了解地理本质、掌握地理知识,开展以“问题解决”为基本方法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

一、创设恰当问题情境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单元的教学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的接受“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必须要创设出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让问题情境的魅力吸引学生进入到情境当中来,进而完成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和地理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进行《南水北调》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研究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辅助内容,来达到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新闻媒体资料就非常不错。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看与南水北调工程有关的新闻,让学生对南水北调工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构建起一个良好的南水北调环境,为“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展开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引导学生产生质疑

学生作为教学行为当中的主体,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行为动力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创设好问题情境后,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教学引导者与辅助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所学习内容产生质疑、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探究学习内容的主观动力,为地理课程的顺利展开提供支持。仍以《南水北调》课程为例,在教师创建良好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学生对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有了一个基础的了解,并且已经充分认识到南水北调的作用及重要性。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来完成对学生学习质疑的引导。

问题举例:1:一旦长江中下游发生旱情,是否会对南水北调工程产生影响?;2: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平是否会对南水北调工程产生影响,为什么?……

在设计和提出问题过程中,为了确保问题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师一方面要保证所提出问题与教学内容的绝对关联性,另一方面要保证问题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且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到“问题”当中,例如将学生的家乡就设置为南水北调工程当中的枢纽城市,让学生产生一种认识,即教师所提出问题就是切切实实发生在学生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通过与实际生活当中的关联,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三、指导学生进行解惑

探究和解答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当中的重中之重,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必须要发挥出自己教学指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完成对问题的有效探究和解答,从而确保“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所设定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从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地理基础知识水平的角度来看,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是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效果相对较好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产生质疑,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来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合作探究小组,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搭配之间的合理性,保证各小组的知识水平、探究能力、解疑兴趣等都能够处在一个较为均衡的状态下,让各个小组之间能够产生一种良性竞争关系,从而促进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知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程度,但因为他们没有做到完全认知和了解地理学科,因此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他们无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时候教师必须要发挥出自己教学引导者的作用,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让他们能够在点拨当中有所懂、有所悟,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问题解答,达到“解惑”的效果。

四、帮助学生完成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其无论是对于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着关键性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出“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学生完成问题解答后,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反思,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为了保证教学反思的正确性、有效性,教师需要在之前的教学活动当中,细心的观察和记录学生在产生质疑、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些错误或不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以这些作为教学反思环节的内容支撑,帮助学生改正自己不好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反思后,教师还要进行自我教学反思,反思自己在此次授课过程中的不足,邀请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不足提出意见并进行探讨,让教师在认识自己教学不足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学生所喜欢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更高水平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课程的展开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作为当前最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地理学科的本质,同时还能激发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激发学生地理专业潜能和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用效果的最佳化发挥,我们需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基点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争取创设出最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地理“问题解决”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进步提供最基础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葛建祖.高中地理教学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研究[J].学周刊,2013,24:35.

上一篇:中层管理人员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教师个人职业发展三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