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分组教学法在高校游泳课中的应用研究

2024-05-25

异质分组教学法在高校游泳课中的应用研究(共8篇)

异质分组教学法在高校游泳课中的应用研究 篇1

作者:李建梅

来源:《科教导刊》第23期

摘 要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高中学校开设了游泳课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师生们的喜爱。然而,游泳课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的进行,本文主要就如何将趣味教学引入高中游泳课进行研究,希望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趣味性 教学改革 高中 游泳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Teac

hing Interesting

in High School Swimming Class

LI Jianmei

(Shenzhen Second Senior High School, Shenzhen, Guangdong 518055)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conditions, more and more high school opened in the school swimming lesson and achieved very good teaching resul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love it deeply.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swimming course also appears some problems, which affect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is thesis focuses on how to make teaching interesting in high school swimming class. We hope it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learning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 interest; the reform of teaching; high school; swimming lessons

游泳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练习,才有可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注意保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比较固定化和程式化,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动作,一个接一个地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模仿和练习。虽然表面上显得整齐有序,却往往容易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变得单调而枯燥,学生也会对游泳运动失去信心。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游泳的主动性,教师就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应变,采用各种趣味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尽快掌握游泳动作和要领。

1 趣味教学法的特点

1.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异质分组教学法在高校游泳课中的应用研究 篇2

教学的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 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如果教育从业者对教学理念有高度明确的表达,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指导教学活动产生积极意义。因此, 产生于20世纪前期的“有效教学”作为一种具有科学精神的教学理念, 愈加引起人们的关注。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伴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历经了30多年的教学革新, 但由于鲜明的学科特点, 使得高校体育类术科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基于上述原因, 确定了本研究的出发点:从操作层面入手, 探究研究性教学在体育术科 (游泳) 课中应用的针对性和有效度, 为高校体育类术科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高校游泳课研究性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度。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学过程设计

针对对照组的教学, 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步骤, 主要以教师的传授、引领为主渠道, 学生通过观察、模仿、练习、纠错等步骤完成技术学习。而针对实验组的教学, 研究者则在充分分析游泳项目特点与体育术科课程教学的共性表现, 针对非体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 依照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以及在掌握技能过程中学生可能表现出的心理适应性反应等方面的问题, 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阶段:引导一准备阶段

引导一准备阶段在于让学生进入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造成学生认知矛后和冲突, 使学生产生研究性学习的需求和愿望, 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去。因此, 在教学开始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游泳教学本身的特点来精心准备知识背景,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确立研究课题, 并指导学生初步制定研究草案。如教师在介绍蛙泳技术动作的发展现状时, 让学生观看一些蛙泳比赛和教学的影象资料, 同时, 使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对蛙泳技术动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教师分发一部分书面材料使学生加深对蛙泳知识的理解。

同时, 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带领学生在现有蛙泳知识的基础上“发现”出新的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 有超过学生知识水平的, 也有难度适中的。此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 组成研究小组通过讨论分析, 筛选研究问题, 明确学习和研究的目标, 使学生形成学习目标的心理定向, 然后教师要通过学习小组的目标反馈, 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 教给学生诸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研究法、资料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指导一探究阶段

指导一探究阶段是研究性教学的中心阶段, 它以系统实施研究方案为任务, 以学生整合知识、收集信息、研讨求索、问题解决为目的, 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设计、自主实施为特征。在学生已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后, 教师有针对性的教授学生一些有关课题研究的知识、方法、思路、技巧、手段等, 在这些指导中, 教师应侧重十教学生学会获取知识, 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淘汰边缘资料, 教会学生多渠道、多方式获取所需要的研究资料, 并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 从信息资料中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观点, 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第三阶段:评价一反思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研究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和反思。此阶段, 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得出结论后, 可以通过交流分享成果。教师可采用报告、辩论等形式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 互相学习, 增强自信力和效能感。因为同学之间不同意见的争鸣和碰撞能够让学生的创新才智在争论中得到发展, 有利十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 因此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学生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讨论, 使研究成果在交流的基础上得以升华。此外,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要关注研究态度、研究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要注意强调形式的多样化和实效性。

2.2 实验结果

实验中将教学模式 (因素A) 分为两个水平 (XA1:研究性教学, XA2:传统教学) , 将学生起始技术水平 (因素B) 也分为两个水平 (XB1:无游泳基础, XB2:有游泳基础) , 教学实验后的结果为因素A与因素B没有交互作用的情况。

2.3 结果分析

首先, 因素A与因素B存在交互作用情况, 通过图2中的数据可以确定以下3种效应:

第一, 通过比较教学方法的两个水平, 可以确定因素A的主效应。研究性教学的边缘值OA1=174, 传统教学的边缘值OA1=164, OA2>OA2, 。由此可知, 不管学生有无游泳基础, 研究性教学的效果都好于传统教学效果 (O1>O3, O2>O4) 。经过差异的可靠性检验, (P<0.05) , 拒绝了零假设, 因此, 有理由认为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影响, 其影响程度属于主效应范畴。

第二, 通过比较学生起始技术水平, 同样可以确定因素B的主效应。无游泳基础的边缘值OB1=166, 有游泳基础的边缘值OB2=172, OB1<OB2。进一步分析可知, 不论采用的教学模式是研究性教学还是传统教学, 有游泳基础的学生体现出的成绩都好于无游泳基础的学生 (O2>O1, O4>O3) 。通过均数差异的可靠性检验 (P<0.05) , 拒绝了零假设, 因此, 有理由认为学生的起始技术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影响, 其影响度属于主效应范畴。

第三, 通过检验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起始技术水平的交互作用, 从图2可以看出, 一方面, 教学方法 (研究性教学和传统教学) 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特征是:研究性教学相比较于传统教学, 其成绩较高 (O2-O1=4>O4-O3=2) ;另一方面, 学生的起始技术水平 (有、无游泳基础)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特征是:无游泳基础的学生相比较于有游泳基础的学生, 其成绩略低 (O1-O2=4<O3-O4=6) 。

3 结论

在高校非体专业女生的游泳课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时, 不论学生有、无游泳基础, 其学习成绩均要好于那些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学生的成绩;同时, 对有游泳基础学生来说, 其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优于无游泳基础的学生。可见, 在高校非体专业女生游泳课的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在很大层面上好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 对高校游泳课中采用研究性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度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在高校非体专业女生的游泳课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时, 不论学生有、无游泳基础, 其学习成绩均要好于那些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学生的成绩;同时, 对有游泳基础学生来说, 其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优于无游泳基础的学生。可见, 在高校非体专业女生游泳课的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很大层面上好于传统教学模式。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游泳课,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杨亚南.加强高校研究型教学的策略初探[J].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 :35-37.

[2]朱杜琴.研究性教学及其基本范式[J].教育探索.2003 (7) :37-38.

趣味教学在高中游泳课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趣味教学;高中游泳课;应用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亲水练习,消除恐惧心理

正是因为游泳课堂的实践性强,所以决定了它与众不同的教

学模式。教师应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于游泳的热情和兴趣,加以正确引导,在健全的防护措施和教师指导的前提下,充分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进行循序渐进的亲水训练。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游泳圈等辅助工具的保护下进行分组游戏,或进行下

水训练,逐渐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当然,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教师的亲自指导。只有让学生对游泳课产生兴趣,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在游泳的课堂上,教师还承担着保障学生安全的重大责任,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扎实过硬的基本技能,能够灵活地应对突发情况,更应该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竭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不对学生造成任何压力,然而在教师心里,却丝毫不能懈怠。只有这样,才能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游泳这门课程不再感到厌烦。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多媒体技术引进游泳课堂

游泳课堂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在理论课堂上,教师不妨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方式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尝试播放视频

教程和一些体育赛事中关于游泳的比赛视频,相信比教师单一而

枯燥的说教要有效得多。实践证明,学生大多喜欢利用课件教学的老师而不是传统的一成不变的课堂,游泳课堂也是如此。

随着素质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和实践,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一个优秀的人才应

该具备多种技能,游泳也是一样。所以,开设游泳课堂,并努力增强游泳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显得尤为重要。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课堂的趣味性,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李建梅.趣味教学在高中游泳课中的应用研究.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8).

异质分组教学法在高校游泳课中的应用研究 篇4

1大学英语教学实行分组教学的原因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等级。在三级目标体系中,基础目标是针对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需求确定的,提高目标是针对入学时英语基础较好、英语需求较高的学生确定的,发展目标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特殊需要以及部分学有余力学生的多元需求确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

1.1教学环境的驱使

我国自1999年开始进行高等教育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学改革,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适龄青年的15%。高校扩招直接导致高校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在学生数量激增,师资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很多高校对公共课实行50人以上的大班教学,包括大学英语。大班教学,增加了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教育指导的对象,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然而,大学英语不同于其他学科,只有小班教学才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训练,才是大学英语教学最理想的教学模式。因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之时(Rogers,1969),尤其是以交际使用为目的的语言学习更是如此。

1.2教学内容的驱使

现在很多高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多为每册书十个单元,每个单元除了括PrereadingActivities,TextA,TextB和AdditionalTheme-relatedActivities四个部分外,还附有大量的课后习题。每节课有限的教学时间使得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安排在课文讲解和分析上,导致教学形式单一。教师要完成正常的教学计划,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进行互动。而语言教学的实质不是向学生机械地传授语言知识,而是要创造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为学生主动地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提供便利(Benson,1997)。

1.3教学目标的驱使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要想完成大学英语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就要加大学生课堂实践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训练。而人数激增的大班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各自的座位上,课堂实践活动仅仅局限在少量的师生互动,教师因为时间关系,很难与每个学生进行互动,无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学生锻炼机会大大减少,最终导致语言交际能力差,难以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2大学英语教学实行分组教学的必要性

分组教学出现在19世纪末。由于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和资产阶级自由竞争的需要,不仅要求教育培养大批人才,而且要求教育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于是出现了分组的教学形式。50年代后期,由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和培养尖端人才的需要,分组教学在美、英、法等发达国家再次受到重视。分组教学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为基础,以实现既定的学习任务为目标,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考核标准的学习过程,被认为是现代教学中最重要、最成功的教育改革。在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性发展的今天,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Richards,Rodgers,1986)。教师的任务不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及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由学生自己决定(Rogers,1969)。但大班授课的形式严重的束缚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因为班级人数过多,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仍是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占用了课堂绝大部分时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学习积极性大大减弱,主观能动的学习能力减弱,英语应用能力下降。离开教师和课本,学生便失去了方向,茫然不知所措。很多学生课后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去学。本来是检验在校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四、六级等级考试,也成为大学生的负担。背单词,做题海,完全背离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很多大学生在通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后,不再主动进行英语方面的学习,语言知识的迅速退化,使得十几年学习英语的努力付诸东流。

3大学英语教学实行分组教学的可行性

大学生正处于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过渡阶段,他们的学习特点具有复杂的学习心理特征,这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大学生学习目的性强,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现实性。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使得他们把很多的精力放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上。有些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继续报名,期待取得更好的成绩。每年,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托福、雅思、GRE等语言考试,帮助自己将来毕业后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获得一席之地。语言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学生是具有独特兴趣、目的和需求的不同个体(Richards,Rodgers,1986)。大学生对英语教学环境要求很高,他们愿意汲取更多更广更丰富的知识,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背景文化,希望在课堂教学中被教师重视,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在英语学习中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行分组教学可以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得到大学生的欢迎与支持。

4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行分组教学的优势

4.1提高出勤率和听课率

大学的大班教学,课堂纪律松弛,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率。面对人数过多的大班,教师无法一一顾及,有些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会做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看小说,玩手机,甚至是公然在课堂上睡觉。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也经常存在,而教师不可能每次上课都点名,检查人数。尽管有相应的考勤机制,也会有学生点过名就溜走,或点名的时候替没来的学生答到,给教学秩序带来很大的不便。分组教学,出勤已经不再是学生的个人行为,不仅受到教师的制约,也受到同组同学的监督和牵制。个人迟到、早退、无故旷课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整体成绩。分组教学,能够让出勤率一目了然。以小组为单位,发言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也会更好的避免学生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听课率。

4.2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分组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分组教学把教学对象从个体变成了小组。分组学习是一个集体性的活动,把教学任务分配给各小组,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展开充分讨论和交流的同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相监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小组个体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来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分组教学还可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讲解为重点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互动的机会,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帮助他们形成自学的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检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分组教学还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提高了语言输入的效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比较,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有利于个体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在课后进行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从而实现英语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5结语

异质分组教学法在高校游泳课中的应用研究 篇5

1;小学数学教学中分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同时也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采用分组学习,可以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学生可以在教师的问题启发下,拥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和同学相互学习,倾听别人的观点和看法,从中获取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是自己在学习,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分组学习中,学生能获取很多参与学习的机会,他们不会被动学习课堂知识,而是会将学习变得更加生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过主动交流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并对不足之处作出改正,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2;小学数学教学中分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在小组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独立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学习的机会,这种学习是相对独立的。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他们可以从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强,那么通过这种分组学习,学生会被小组中的氛围所感染,从而学习能力得到增强,并有助于自己的学习成绩提升。另外,分组学习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因为小组之间不仅是在学习,更多的是促进了交流,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友谊,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分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设计研讨问题袁明确相关的要求袁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实行分组学习时,提出适当的研讨问题是实现学习成功的基础所在。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联系学生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在师生的共同合作下,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的方向进行,达到合理的效果。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应该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比如,在商店中购买的零食和矿泉水,让学生计算他们在购买时,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最合适。如果所提问的问题比较简单,学生看到问题就能写出答案,这时的气氛相对比较活跃。长期下来,学生就容易形成活跃的思维,但是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

2;给学生足够的研讨时间袁在分组合作探究时袁提高合作的质量

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时间是很充分的,如果要保证学生的小组合作,每个成员都应该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应该让学生首先回忆先前的内容,在之前的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旧的知识点推导公式,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索。这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小组成员就会开动脑筋,进行积极参与。学生在小组的合作下,通过拼一拼,数一数,发现圆的面积公式。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学生的小组成果进行评比,并给予展示,让学生进行补充,使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合作的快乐。学生的分组合作,应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合作只有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只有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才能让学生进行探究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分组学习需要教师的评价和总结袁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组合作环节,教师的.交流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部分,每个小组间的互动需要小组间的补充,才能促进学生开拓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他们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和技能的进步。即使小组合作是很有效果的,教师的讲解也是必不可少的。通常教师要进行总结和点评,才能对学生的合作起到真正的效果。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习的结果,还要注重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三、结语

异质分组教学法在高校游泳课中的应用研究 篇6

罗春梅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农业推广课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到了就业必须的推广技能。

一、在农业推广课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1、调研式。就是以某个内容为学习项目,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调查,摸清与该项目有关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最终完成任务。如教师提出“某地科技成果转化率及转化途径的情况调查”或“农业推广计划的制定”等项目,引导学生针对某个乡的情况进行现状调查,搜集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2、模拟式。如以某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演讲为案例,通过学生寻找材料准备演讲题目——写稿和准备教具——练习演讲——公开演讲整个过程,使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来体验推广工作的感受,发现自身的不足,克服自己的弱点,掌握推广演讲的技能。

3、归纳式。如以“如何灵活应用农业推广方法”为学习项目,先由学生去搜集有关的各种农业推广方法的优缺点,然后教师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农民间文化素质的差异、推广的具体内容的差异等多方面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分析归纳总结出结果。

4、参观式。如以参观当地某一项农业推广成果的档案资料为案例。通过对当地已获得的某一项农业推广成果的全部档案资料,如成果申报书、技术鉴定证书、应用效益证明、主要技术总结报告等进行参观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间针对农业推广成果的必备条件、成果鉴定、申报奖励的工件程序等内容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写出心得体会,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知识的内化。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1、搜集信息。在教师提出项目后,由学生围绕项目涉及的内容搜集信息。

2、制定计划。根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充分利用搜集的信息制定项目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与教师经过分析讨论后最终得到认可。

3、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内的分工及小组成员间合作形式后,按照确定的方案和程序工作。

4、成果展示。项目实施计划的工作结束后,对形成的成果进行展示。

5、评估总结。主要根据每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进行评价,可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

[示例]:“某优良品种农业推广计划的制定”的教学。

异质分组教学法在高校游泳课中的应用研究 篇7

网球技术特点决定着初学起来比较的困难, 另外高校大部分学生在初、高中很少有所接触, 并且在高校规定的有限的课时、传统的教学手段和不足的场地下, 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学会并且运用到简单的比赛中, 从而使大部分的学生对网球这项运动丧失了兴趣和学习的信心。现在高校网球教师面临的紧要的问题就是采用什么新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初步的掌握网球基本技术并能进行简单比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成就感, 这就需要高校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 不断的引进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不断的创新与创造。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阅读大量的文献, 发现“快易”教学法对初学者有很好的见解, 把“快易”网球教学法引入到高校网球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能为高校网球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添砖加瓦。

1“快易”网球方法的实质与引入

1.1“快易”网球的概念。所谓“快易”从字面不难理解为快乐、快速和简单、易学。自2002年开始, 一支由10个国家的高级教练员和专家组成的团队就开始研究如何帮助人们更容易的掌握网球、喜欢网球并坚持下去的问题。2007年国际网球联合会 (ITF) 携手37个成员国 (包括中国) 正式推出这项最新的网球教学研究成果Tennis…Play&Stay (中文名称快易网球) 是国际网球联合会经过近20年的网球教学总结的网球教学经验, 在教学中采用三色网球教学, 它轻松易懂、简单易学、上手快、无需适应球性、直接可以进入角色[1]。

1.2“快易”网球的原则。“快易”网球教学法的原则也可以理解为教学的核心方法。a.因材施教:现在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身体素质等等, 致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网球技术上存在改变不了的差异, 包括:身体素质、爱好取向、性格特点、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心理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等都是不尽相同的, 不能一概而论, 要依照学生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做出不同的实施方法;b.循序渐进:古语说的好“做任何事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体育教学也是一样, 学习的教学内容不同, 技术的难以水平不同, 要依次完成, 最终完成。c.自主学习: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自主的意识, 从而真正的感受到快乐的本质, 只有学生对这项运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才会油然而生掌握这项运动欲望;d.培养学生爱好: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教师应该研究一下, 不再像旧社会的学生那样顺从, 现在学生会质疑教师的教学, 甚至会反对更甚至会挑衅教师的教学与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要进行技能的讲解, 要不断鼓励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体育选项课选择网球存在不同的原因和理由,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 其内心并不一定真正的喜欢网球, 只是为了能够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所以网球教师就要面临挑战, 采用新颖的、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激励学生, 让他们逐渐对网球这项运动产生兴趣或者是折服于教师千变万化的教学手段下, 最终一步步的融入进去, 自发的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

1.3“快易”网球的引入。“快易”网球的实验操作流程和内容就是在网球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改进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采用缩小练习场地、使用减压网球, 减速网球, 海绵网球来展开对初学者进行网球教学, 不局限于网球的专业技术, 让学生利用能利用的技术进行网球多回合的练习, 培养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初步兴趣, 让学生产生继续进行网球运动的动力, 逐步的进行网球基础技术的教学, 完成网球运动技能的提高, 较好的解决了网球爱好者尤其是网球初学者流失问题, 并且不断的增加了网球运动队伍的人数, 这和高校网球通过教学手段人力发展网球运动, 通过增加人学生网球爱好者, 防止其流失, 在毕业后能继续从事网球运动, 培养人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是有相同之处的。这不但是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2]。

2普通高校网球课教学现状分析

2.1场地器械不足, 人均基数更小。通过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网球场地与器械的统计调研, 调研学校有25所, 其中有10片场地以上的只有2所, 8片场地的学校也不过是寥寥的4所学校, 4-6片场地的占到多数有12所学校, 只有2片场地7所学校, 有的学校什么都没有网球场地或者是场地比较陈旧, 甚至是有部分学校上课只限制其中少部分场地来进行教学。场地是保证高校开展网球运动的重要保障, 场地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着网球课程开设和进展的重要因素。根据高校课程规章制度要求一般都是以30名学生为一个教学班, 这样计算每个学生使用场地的基数小的可怜。

随着国家政策对学校占地的控制和当地政府对本地土地价格的平衡, 高校为了生计扩招步伐的继续, 为了应对学校学生的食、住、行, 对学校环境的改善, 加强了教学楼、宿舍楼和办公楼的基础建设, 在有体育场地可用的情况下没有心力在网球场地环境和数量上的改善, 严重制约了高校网球课的开设和学生课外网球锻炼的需要。

2.2教学手段单一, 教方法陈旧。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项运动的兴趣, 然而现在普通高校的教师注重强调网球技术的标准化, 专业性过强, 只是一律的进行教师的示范,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然后教师进行动作的强调与纠正, 再进行重复的练习, 手段单一, 方法过久, 不能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兴趣, 甚至有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自尊心的打击, 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传统的教学观念一直存在, 不能很好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一直是教师是主体, 教师是中心, 学生始终在围绕着中心转动, 从而麻痹、厌倦。

2.3师资力量薄弱。通过查阅文献和实际的调查得知, 现在大部分高校的网球教师的专业性不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家教育部的要求, 同时高校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高校现在的招聘计划中, 教师的学历有明显提高, 本科生学历几乎是不能进入高校进行教学, 最低要求是硕士学历, 这也就产生了自身的矛盾。因为现在还没有网球方向的博士生, 网球方向的研究生的专业技术或网球知识掌握的也是凤毛麟角, 如此更加剧了网球教师的供求矛盾, 而且此矛盾在短期内难以解决[3], 大部分高校网球教师是其它专业教师兼任, 业余时间进行短时间的培训后从事网球教学, 不能科学系统地学习、练习和领悟, 只是肤浅地了解网球的基本技术和教法是很难胜任网球教学任务的。目前, 高校网球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宫晓丽等[4], 从全国1517所普通高校中随机抽取48所院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开设网球教学课的院校, 师生比例是1:4725, 说明高校网球师资严重不足[3]。

3“快易”网球对高校网球教学的启示

3.1迎合教学新观念, 跟上改革步伐, 鼓励创新。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进步, 高校体育教学的新宗旨、新观念“终身体育, 快乐体育”, 所以作为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的学习, 不断的创新,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转变在教学中自身的角色, 创造教师与学生之间新的角色关系。摆脱传统教学强调技术的专业性, 正确性, 灌输性。而是不受技术的限制, 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练习, 让学生自主的去进行网球技术或比赛的竞争, 随意的发挥自己对网球技术的体会, 让学生在练习或比赛中体会到网球这项运动的乐趣, 在比赛回合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从而向教师询问或者是要求教师加强自己的不足, 做出有效的措施来改进网球技术的学习。

3.2改进场地器材, 环节练习难度。“快易”网球的理念和方法特点就是减小场地的面积和改变网球的大小和速度, 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减小跑动的距离, 增强了学生对运动中网球的更好控制, 也降低了网球在飞行过程中的速度, 提供每个学生在练习中国成功率。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大场地划分为四个小的网球场地, 设置同样高度的网球网, 依照“快易”网球方法可把网球分为四个类别, 一为海绵低压球, 二为降速50%的球, 三为降速25%的球, 四为标准球。根据学生自身网球技术掌握的情况, 采用不同层次的球进行练习, 循序渐进, 不断进步, 能够在练习中让学生找到自信心的同时会产生极大的兴趣。

3.3丰富教学手段, 创新教学方法。“快易”网球的主旨就是在快乐的学习中更加简单的掌握网球相应的技术。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练习, 教师纠正一条线, 这个方法显得是那样的无趣与乏味, 学生在练习的过程很容易疲劳和乏味, 甚至是运动水平不强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丧失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师可以丰富教学手段, 利用网球游戏、娱乐性的比赛, 网球技术分解片段等手段, 让学生感觉是在游戏中掌握网球技术, 或者是在失败中找到自己的不足, 甚者是在胜利中知道自己的长处。总之,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网球这项运动的乐趣和兴趣, 增强每一次运动的效率。

4结论

“快易”网球教学是现在网球教学过程中最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他可以弥补现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改变现在网球教学中存在问题, 高校教师要通过对“快易”网球教学理论的学习, 真正的理解和体会“快易”网球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初衷,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理顺新思路,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利用有限的器械, 把场地器械放大化, 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练习, 在“快易”网球教学发的启示下为教学改革开辟新道路。

摘要:随着网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和赛事的传播, 另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被称为“贵族运动”网球运动也日益的普及, 高校网球课也日益的被大群体学生追捧。在“快易”网球理念下如何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场地和器械的条件下, 让学生在短时间里就能够学会基本的网球技术并且运用到比赛中, 这一课题已成为现代高效网球教学改革的热点。

关键词:快易,网球,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国际网球联合会快易网球手册[M].

[2]陈帅.中国女子网球成就的社会价值[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8. (4) :52-54.

[3]陈勇, 李皿.非体育专业高校提高网球教学质量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8 (9) :1255.

[4]宫晓丽, 梁斌, 杨涛等.我国普通高校人学生网球运动开展现状研究[J].山东休育学院学报, 2004.20 (5) :89-91.

[5]周峰, 李明芝, 刘永立, 余宏飞.论快易网球[J].体育文化导刊, 2010, (11) :46.

[6]彭业仁, 陈惠娜“.快易网球”教学理念和方法对高校网球课的启示[J].广西教育 (职业与高等教育版) , 2011 (4) .

[7]章凌凌, 陈锡尧.我国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快易网球实验研究—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J].体育科研, 2012, 33 (3) .

[8]程杰, 陆英浩, 陆树兵.普通高校网球课程的构建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12) :121-122.

异质分组教学法在高校游泳课中的应用研究 篇8

一、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的内涵分析和理论解读

(一) 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的内涵分析。教育家布鲁纳认为, 发现并不仅仅局限于人类未曾知晓的事物或领域, 还包括人们用头脑获得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思维的一切形式。也就是说, 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也可以成为主动地发现概念、范畴、规律的研究活动。以人为本的研究式教学是以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兴趣培养等为根本目标进行研究式教学, 它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研究意识、创新能力等。[1]

(二) 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的理论解读。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正面价值, 关注人的自我实现, 主张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罗杰斯认为, 人类天生就拥有自我实现的心理动机, 学习活动过程就体现着这种自我实现的心理动机。因而,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发挥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与自我实现。就高校教学而言, 教师要通过研究式教学、探索性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等, 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效参与者。二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活动是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借教师或同伴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在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中,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是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 学生是意义、知识、概念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要通过情境、会话、交流等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 让学生收集资料, 验证假设, 实现意义建构。

二、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对高校职业规划教学的意义

(一) 研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传统高校职业规划课教学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许多弊端, 导致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是研究性的“教”与研究性的“学”的有机结合, 所谓研究性的“教”是指教师的教学要有科研含量, 能够对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 并作出理论性的解答。所谓研究性的“学”是指学生能够边学习、边思考, 能够创造性地研究所学问题。显然, 研究式教学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积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求教师改变“填鸭式”教学法, 用讨论式、案例式、启发式等现代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问题意识等。这些顺应了素质教育发展理念,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3]

(二) 研究式教学有助于推进高校职业规划教学改革。高校职业规划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认识和就业观念, 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但是高校职业规划教学现状却并不乐观, 仍存在问题与困难, 比如, 许多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了解不够, 将职业规划简单地看成职业选择, 认为学不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意义不大。将研究式教学运用于高校职业规划教学之中, 有助于破解高校职业指导课教学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让学生充分融入职业规划教学过程之中, 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和职业发展的目标。[2]

三、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在高校职业规划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校职业规划教学中, 可以通过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丰富高校职业生涯教学理论, 创新高校职业规划教学实践, 提高高校职业生涯教学的有效性。

(一) 运用问题研究式教学方式。问题研究教学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式教学法, 最初是由教育家马赫穆托福提出的, 后来, 国内学者对马赫穆托福的教育理论进一步完善, 形成了以生为本的问题研究教学法。问题研究教学法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取新知识和新方法。在高校职业规划课上, 问题研究式教学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创造问题情境。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创造问题情境, 将职业生涯愿景、职业倾向、就业竞争力、自我评估等具体问题以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呈现出来, 然后引导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以激发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兴趣。二是开展尝试性研究。在诱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问题意识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整理文献资料, 引导学生提出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方案等, 并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性和激励性评价。三是开展研究式讨论。在学生对教学问题有所了解和认知后, 可以组织学生就学习问题进行探索和讨论, 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深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二) 运用案例研究式教学方法。案例研究式教学法是研究教学案例, 体验案例情境, 学习问题解决策略, 掌握案例所表达思想观点的教学方法。在高职职业规划教学中, 案例研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选择典型案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选择新颖、典型的职业生涯规划案例, 以提高研究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二是分析教学案例。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具体案例, 让学生结合当前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以及自身的就业能力、综合素质等分析案例, 探寻解决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有效方法。三是总结案例研究过程。在学生得出案例研究结论后, 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讨论情况和研究结果, 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研究结果。[4]

(三) 运用互研性讲授式教学方式。互研性讲授式教学方法是指将讲授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在研究互动中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解决传统填鸭式教学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在高职职业规划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互研式讲授法开展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 在“当前就业形势”教学中, 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研究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原因、对策等, 探究“在大学生就业难背景下如何规划个人职业发展”, 这样有利于学生清晰认识就业问题。

以生为本的研究式教学顺应了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体现了“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因而, 应积极探索研究式教学在高校职业规划课教学中的应用, 以更好地提高职业规划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欢, 陈敏.体验式教学在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上海市级精品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模拟面授课为例[J].高教研究, 2009, 3

[2]魏淑慧.研究式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5

[3]吴师伟, 冯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 6

上一篇:写态度问题的作文下一篇:心理学在教育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