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竞标式教学模式的开发与研究

2024-05-26

分组竞标式教学模式的开发与研究(通用7篇)

分组竞标式教学模式的开发与研究 篇1

第22卷

现代教育技术

Vol.22 2012年第1期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o.1 2012 基于分组式教学的高清多媒体实验室建设与研究

——重庆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多媒体实验室建设经验探析

马逢田

(重庆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重庆 400054)

【摘要】重庆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围绕分组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采用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突破传统模式和空间障碍,成功建设了分组式合班型高清多媒体实验室。该文阐述了其建设方案要点,对其中的成果和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高校开展多媒体实验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分组式教学法;多媒体;信息技术;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1—0000—05重庆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经管中心)是由该校的工商、经贸、会计三个二级学院院属实验室于2006年合并而成。该中心经过5年多的建设与完善,现已成为重庆理工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唯一的实践教学基地。经管中心目前拥有各类房屋面积2000M2,资产总额400余万,建有金融实验室、财会实验室、沙盘实验室、物流实验室、综合设计实训室、创业孵化室等多个专业性功能实验室,取得了大量的教学科研成果,于2008年被评为重庆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级)。

近年来,伴随着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实验室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1],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2011年,学校决定在经管中心新建设一个多媒体实验室,并为此专门拨出两间房屋作为建设用地,房屋的基本情况如下:

(1)两间房屋彼此相邻,中间由一面实体的墙壁完全隔开,学校明确规定,该墙壁不能拆除。

(2)两间房屋的结构完全一致,均为长方型(长17M,宽7M),均能容纳一个45人以内的单班级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组式教学法改变了以往对学生全面培养的传统模式,强调大学教育从讲授知识向学习知识转化[5],强调发挥每个学生自己的独特优势,强调学生对实践环节的主动参与,所以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其应用范围也最为广泛[2]。本次多媒体实验室建设的第一目标,就是采用先进的设备和软件,全力打造出满足分组式教学需要,能充分体现分组式教学法特点的多媒体实验室环境。建设跨房间的合班教学多媒体实验室。

大学教育与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大学教育中经常采用合班制的方式进行教学,即同一个教师同时给两个班级的学生授课。合班制教学方式由于在单位时间内授课的学生人数成倍增加,同时其教学效果也基本不受影响,所以,其对于授课任务非常繁重的大学教师而言,合班制的教学方式是其乐于采用也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从前面的建设场地介绍中可以看出,本次多媒体实验室建设场地为两个相邻的单班规模房间,房间之间有无法拆除的墙体,这一现实的情况对于合班的实践教学而言造成了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本次多媒体实验室建设的第二个目标,就是在既有的约束条件下,积极的探索和大胆创新,尽一切努力突破这一物理障碍,实现两个房间的联合控制与协调管理,使多媒体实验室无论是单班还是合班均能灵活使用。大力提升整个多媒体实验室的实用性和易用性。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集成具有交互性系统的一种技术[4]。其在实验室中实际使用所发挥的最终效果,与其提供的多媒体信息整合方案的实用性和易用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有鉴于此,本次多媒体实验室建设的第三个目标,就是专门针对多媒体实验室的实用性和易用性,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做出整体设计。为了有效地开展工作,我们进一步界定了这一 基本建设目标 全力打造满足分组式教学需要的多媒体实验室环境。随着大学生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协同竞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3]。广大的师生在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了大量的改革与探索,其中分组式教学法是最引人关注的改革成果之一。分组式教学法,顾名思义,是改变传统的学生单一个体式的教学方法,将以往的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相同题目的实践方式,转变为将学生科学合理的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个较为综合的作品设计,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分一目标的具体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清晰度的视觉效果。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能提供显示高清数字信号的手段和方法,即显示画质达到1080P,分辨率达到1920×1080;其二是能提供对单一画面的大尺度高清晰显示的手段和方法。

(2)高保真度的声音效果。无论是人还是计算机发出的声音,均能通过音响系统,在整个房间内清晰的传播。

(3)高效率化的师生交互。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图像交互、声音交互和资源交互三个方面。

(4)高自由度的操控使用。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将多媒体实验室的主要设备进行集成,采用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使实验室的使用方便快捷;其二是采用成熟的无线通讯技术,实现部分设备的移动化。

二 基本建设方案 采用液晶拼接系统,构造分组式作品演示高清液晶显示墙。

DID液晶拼接系统,主要包括DID(Digital Information Display)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屏拼接器及控制软件、VGA矩阵、以及液晶墙拼接支架等。利用DID液晶拼接系统,我们可以将多块高清液晶显示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较大的液晶显示墙,其可以实现以下的功能:

(1)独立显示多个画面。每块液晶显示屏均可以独立显示一个画面。

(2)整体显示一个画面。所有的液晶显示屏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显示一个画面。

(3)组合显示多个画面。将全部液晶显示屏组合后,重新进行划分,形成M×N个独立的显示画面。

(4)高清画质显示。每块DID液晶显示屏的拼接器均带有HDMI高清数字信号接口,可以完美的显示高清画质。

采用这套液晶显示墙,我们可以将分组实验中多个小组的作品在同一时间、同一个平面上进行高清画质的展示,非常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对比、分析和点评,使分组式教学的实际效果有质的飞跃。采用投影机和画框幕布,构造单一作品大尺度高清晰显示面。

尽管液晶显示墙能够完美的演绎高清画质,但其昂贵的价格对建设资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其尺寸越大,价格还将成倍的增长。经过精确预算,我们无法建设120寸幅面的液晶显示墙,而对于单班实验室而言,120寸是显示单一作品最理想的大小。为实现这一功能,我们采用高亮度的投影机和120寸画框式幕布相组合,以投影的方式来展示单一作品。其与液晶显示墙相互补充,分别从大尺度画面和高清画质两个关键点入手,共同构建多媒体实验室视频系统主要的硬件解决方案。采用音响系统和无线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实用性和易用性。

在视频系统的问题基本解决之后,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进一步提高多媒体的效果,突显其实用性、易用性方面。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的解决方案:

(1)高保真的声音效果。我们采用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音响系统来确保实验室的声音效果(包括计算机的发声和人的发声),主要设备有高保真的功放、音箱和调音台等。

(2)无线便捷的交互方式。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采用无线接收器和无线话筒等设备,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发言以无线的方式进行传输,完全不受空间和线路的约束;其次是采用无线手写等电子设备,实现教师的板书自由便捷,不受空间限制;最后,我们还采用多媒体网络软件,实现教师计算机与学生计算机之间资源发布、信息交互、课堂控制等功能。采用中控系统,实现中央控制和灵活使用。

本次多媒体实验室建设后,将增添大量的电子设备,某些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较为复杂。如果我们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广大的授课教师掌握并灵活使用,必将会大大降低教师使用多媒体实验室的意愿和兴趣。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触摸式可编程中控系统,将主要的设备智能化集成:所有的操作均在后台完成,包括各种设备的控制信号传输、VGA矩阵和液晶拼接器的联动等;前台则采用液晶触摸屏提供一个简单、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使授课教师无需太多培训就能轻松掌握多媒体实验室的使用。

三 主要实施方案

本次多媒体实验室建设方案具体实施中,最为关键且难度最大的是视频系统,其要求要在保持高清画质的前提下,突破房间之间的物理障碍,实现跨房间视频信号联合控制与协调管理。这在几乎没有任何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的现实情况下,无疑是一种突破创新和自我挑战。以下,我们将主要阐述视频系统的实施细节。视频系统设备配置与线路结构

经管中心与来自企业界的资深高级工程师深入分析、反复思考,最后采用了一个简单、方便、又较为经济的视频系统实施方案,其系统拓扑如图1所示。

(1)主要设备。两个房间各安装一套2*3的液晶显示墙,其采用的每块液晶显示屏均为40寸窄边DID液晶显示屏,除带VGA信号接口外,还带两个HDMI高清接口;两个房间各安装一套投影系统,由3500流明的工业级投影机和120寸大尺寸画框式幕布组成;两个房间共用一个16进16出的VGA矩阵;每个房间有学生用计算机42台,分成7个小组;每个房间有教师用计算机1台,该计算机可同时输出VGA和HDMI两种信号;两个房间的所有计算机使用4个24口的高速网络交换机连接,形成局域网络。图1 视频系统拓扑图

(2)VGA矩阵信号输入端连接方式。教师用计算机的VGA信号使用VGA视频分配器输入矩阵;每组学生计算机中有一台固定的计算机,其使用显卡自带的两路输出中的一路VGA信号接入矩阵,该计算机的两路VGA信号在显卡的控制软件里配置成复制模式。

(3)VGA矩阵信号输出端连接方式。将矩阵的16个输出信号中的12个分别连接到两个房间的12块液晶显示屏的VGA输入接口;将矩阵的2个输出信号分别连接到两个房间的投影机输入接口。

(4)高清信号连接方式。两个实验室的每台教师用计算机均通过一个1分2的HDMI分配器和2个1分10的HDMI分配器与两个教室的每块液晶显示屏的HDMI输入接口连接。

由此可见,两个实验室的教师机上的HDMI高清视频信号直接连接到液晶显示墙上的每块液晶显示屏上,而所有的VGA信号则通过矩阵的方式连接起来,这就为各种信号之间的发送、传输、接收、显示铺平了道路。但是,物理上信号的连通距离正式的使用尚有一段距离,我们还必须进行以下的工作。安装拼接控制软件进行视频信号的管理

通过对两台教师用计算机安装液晶拼接控制软件,实现对视频信号的管理。

(1)信号归类整理。对每个教室的视频信号的输入端和视频信号的输出端进行归类编号,我们必须确保每个编号清晰明确,让使用者通过编号能够非常容易地确定其对应设备。

(2)信号的控制。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首先是控制各个输出设备选择和接收某个输入信号;其次是控制液晶显示墙如何显示接收的信息,如单独显示,或者整体显示等。改进拼接控制软件实现跨房间合班控制

由于液晶显示墙在实验室单/合班灵活配置方面处于空白状态,所以,目前市面已有的拼接控制软件均不能完全满足这个方面的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改进软件的功能。

(1)单/合班实验室信号切换控制。前面已经对各个信号

端进行了科学的编号,现在的改进是实现对这个编号的管理,即在得到授权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控制使用两个房间内全部输入输出信号;而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者只能控制使用其所在房间内的输入输出信号,另一间房间的信号则无法使用。

(2)两个房间同时作为单班使用下的矩阵控制。当两个教师分别进入两个房间进行授课时,尽管前面的单/合班实验室信号切换控制已经将输入输出视频信号分开管理,但仍然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现有的VGA矩阵同一时间只能由一台计算机控制,故在传统模式下,就只能一个教师使用,而另一个教师是无法同时使用的。我们的改进是当该软件启

动时自动进行侦测,一旦发现VGA矩阵的串口控制链路已经被另外一台计算机的控制软件控制的情况下,将能通过网络连接到已经控制VGA矩阵的计算机,通过调用该计算机上的矩阵服务端软件来实现对自己房间内的视频信号进行控制和管理。尽管这时候两台教师用计算机都在使用其中一台的控制软件对VGA矩阵进行视频信号的切换,但由于有前面的信号授权管理,所以,其相互之间完全不受影响,而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也完全感受不出来。

(3)定制设备完成矩阵自动管理。前面的阐述中我们知道,VGA矩阵同一时间只能由一台计算机进行控制,根据拟定的设计方案,要完成单/合班灵活配置,就必须实现能够自动判断哪台教师用计算机首先通电启动,同时立即将矩阵交由该计算机控制与管理。这里我们采用了硬件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单独设计和定制了一个矩阵控制信号切换器和液晶拼接器的控制信号切换器,该切换器能够自动侦测两台教师用计算机中某一台是否率先通电启动,如果发现其中一台已经启动,则立即将矩阵的控制权切换到该计算机上,另外一台计算机则通过TCP/IP链路连接到此计算机的矩阵控制服务端对矩阵分配给本机的视频信号进行切换。单/合班实践教学具体情况推演

完成前面的三个步骤后,实现了最关键的跨房间合班控制与协调管理问题,能够全面的满足单/合班多媒体室实验室实践教学的需要。

(1)单班开展实践教学情况。由于只有一个班级开展实践教学,所以只使用一间房间,只有一台教师用计算机会启动,矩阵切换器将VGA矩阵交由该计算机控制,该教室的拼接器控制信号也默认接在该计算机上,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该教师只能对本实验室内的视频信号进行切换控制。

(2)两个单班同时开展实践教学情况。当两个单班同时开展实践教学的时候,矩阵切换器会将VGA矩阵的控制权交给先启动的那个教师用计算机,另一个房间的教师用计算机则将通过网络共享控制矩阵的教师用计算机的矩阵控制服务端软件,从而实现两台计算机同时控制使用VGA矩阵分配给自己的视频信号资源。同时,由于两个教师都没有授权,所以两个教师都只能对自己所在房间的视频信号进行管理。

(3)合班开展实践教学情况。当进行合班实践教学的时候,学生分布在两个房间,教师只在其中一个房间,只启动一台教师用计算机,两个实验室的液晶拼接器的控制信号全部根据中控的指令切换到该教师机上,矩阵切换器也将VGA矩阵交由该计算机控制,由于得到授权,该教师将能够对两个房间内的全部视频信号进行管理,并且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意切换并控制两个教室内的液晶拼接墙及投影机的显示画面和场景。其他方面的实施情况

相对于视频部分而言,其他方面的实施要简单一些,这里就不再详述。声音和视频一样,也需要进行单/合班联合控制与协调管理,但实施起来较为简单,只需要将两个房间的音响系统中的两个调音台的音频信号通道的输入和AUX输出对应连通即可,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对方教室音频输入的信号通道的AUX输出旋钮要调节到最低,防止自激啸叫。同时本教室内的各个信号输入通道的AUX输出根据现场的实际环境进行调节,以便另外一个教室内的调音台接收到的音频信号电平适中,防止产生削峰,影响声音效果,这样当教师按下中控系统触摸屏上的合班课按钮的时候,该中控主机将自动发送信号控制矩阵切换器、液晶拼接器切换器及音频切换器,即可实现单个房间和合班房间的便捷转换。

音频系统拓扑如图2所示:

图2 音频系统拓扑图

四 实施效果与经验总结

本次经管中心多媒体实验室经过近一个多月时间的设计和建设,已经全部完成,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比较圆满的实现了各项预期的目标。多媒体效果显著提升,分组式实验教学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深化。

(1)无论是视频效果还是音频效果,都令人非常满意,尤其是在液晶显示墙上展示教师用计算机的高清信号时,完全是一副栩栩如生的优美画面。

(2)分组式实验教学中,教师即可以将某个小组的作品在液晶显示墙上整体展示,实现对单个作品的分析点评;也

可以将14个小组的作品在12块液晶显示屏和2个投影机上同时展示,实现对全部小组作品的分析点评;还可以将4个小组的作品其中2个在液晶显示墙上整体展示,另外两个在投影机上展示,实现对部分作品的高清晰对比分析。总而言之,作品展示的方法和手段非常丰富,实践教学的效果的确是传统方式无法比拟的。完全实现跨房间合班控制,对分组式多媒体实验室的功能进行了重新的诠释,极大地提升了分组式多媒体实验室在高校中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跨房间合班控制与协调管理是本次建设中花费精力最多、困难度也最大的一个环节,但实施后的效果证明,这是非常必要和最有价值的部分。通过本次的改革和建设,成功的解决了分组式多媒体实验室跨房间综合应用的难题,彻底突破了以往分组式多媒体实验室只能在一个房间内使用的空间局限,极大地拓宽了分组式多媒体实验室在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实用价值,为广大高校积极进行分组式多媒体实验室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案例。

五 结束语

本次多媒体实验室建设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教训,如:(1)视频信号长距离衰减问题。根据实际效果来看,不管是采用成品线还是手工制作的视频线缆,一旦视频线超过20米以上就可能出现拖尾或者重影。在添加信号增强设备和隔离设备放大和优化信号后,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2)另外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是由于实验室的强电均为三相电380V输入,而多媒体视频设备和所有的电脑均使用单相220V交流电,当这些设备的交流电不是接在同一相电的时候,由于电位差产生水波纹、横纹干扰的几率较大,值得注意。

(3)视频及音频信号线的铺设上尽量远离强电干扰,否则也容易出现视频信号的干扰及音频信号的交流干扰噪声。

高校实验室多媒体化是实验室建设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和探索课题,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的付出和不懈努力。本次重庆理工大学经管中心分组式多媒体室建设可以说是一次极有创意的尝试和探索,其多媒体跨房间合班控制与协调管理的解决方案突破传统模式,为这个难题的顺利解决提供了现实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左铁镛.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作用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

与探索,2011,30(4):1-5.[2] 刘岚.论分组式教学法在大学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13(3):107-109

[3] 张红,李新华.闵淑辉.基于系统设计理念的高校多媒体教

学优化研究[J].湖南农机:学术版,2011,38(5):159-160.[4] 袁国骏,穆强.高校多媒体实验教学利弊分析及相应对策[J].实验室科学,2009,22(5):39-40.[5] 张蓉,左晓园.试论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5(1):161-163.Based on the Group Teaching Multi-room HD Multimedia Lab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Multimedia Lab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YANG Xiao

LIU Wei

MA Feng-tian(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ChongQing 400054,China)Abstract: Arou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group teach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use the advanced multimed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reative break with traditional patterns and space constraints, design and implement the group teaching multi room HD multimedia lab construction proje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point, analyzes and sum up th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which has a great reference value for universities in developing multimedia lab.Keywords: group teaching;multimedia;information technology;lab construction ——————————

*基金项目:本文受重庆理工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经济控制研究——历史和现实”(重理工[2010]12号第16项)资助。作者信息:杨晓,重庆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电子邮箱:yxem@163.com 收稿日期:2011年12月7日

编辑:李原

[6] 张锡琨.谈多媒体网络数字化语音实验室的构建[J].信息技

术,2006,7:76-81.[7] 于九红,鲁军.多媒体网络应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63-66.

分组竞标式教学模式的开发与研究 篇2

一、高职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

高职数学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技能培养和未来的发展, 而当前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令人忧虑。

1.学生基础较差, 学习能力较低

近几年来, 随着国家高考政策的调整, 高校扩招致使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不高。有不少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正是因为高中数学基础较差, 所以导致高考失利。这样的学生很容易对数学产生畏惧感。相对中学数学来说, 高等数学内容更多, 知识更加抽象, 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阻力。

2.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高职高专学生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 所以学习的惰性大、依赖性强。其主要表现为学习不主动, 课前不预习, 课后不复习;课内不做笔记, 听课不认真;作业喜欢对答案, 甚至抄袭;不能正确对待考试。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 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钻研、创造精神。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涨情绪, 也不可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

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的认识, 认为“学数学没有用”, “数学就是解题, 求出正确答案”, “自己学不好数学”, “数学学习与社会环境联系不大”, 体会不到数学的价值。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 对数学学习的目标不明确。有的学生因为高考失利而自暴自弃, 更加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4.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 注重教师的教, 忽视学生的学, 教师讲演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往往整节课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灌输”。数学课上老师是绝对的主角, 学生仅仅是旁观者。学生没有体验数学知识创造发展的过程, 没有参与数学活动, 只是观看教师的数学活动, 学生的数学活动就是解题, 对于数学问题解决缺乏主体意识。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 缺乏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分组研究式学习”的实践

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态度和方法都制约了数学学习的效果。“只有愿意学, 才能学得好”。所以, 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将学生丢在一边的“注入式”模式必须进行改革。要认真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 合理选择数学教学方法, 努力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合理地采用“分组研究式学习”模式, 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体验数学学习中“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充分挖掘数学的魅力。

所谓“分组研究式学习”模式是指: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单位, 由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评价的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教师把不同层次的学生, 优化组合成新的学习小组, 组内成员成了直接交流的对象, 有利于组内合作学习、小组间竞争, 有利于学习资源共享、成果交流。

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 合理分组。

高职数学往往采取大班教学, 这会带来许多问题。老师和学生缺乏互动, 老师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差, 课堂教学气氛不好, 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明显。

针对这种情况, 老师进行分组时可以按学生宿舍为单位, 也可以是按学生自愿来进行。每组人员控制在5~10人。尽量做到:组内成员学习成绩有好有差, 男女性别搭配合理, 性格有外向有内向, 能力有大有小, 形成异质小组。每组由学生推荐产生一名组长, 课下由组长带领组织学习。

第二, 明确学习目标, 布置学习任务, 提出学习要求。

分组后, 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 拟订学习目标, 作为学生学习的中心。要求全班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 也就是做好课前的预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讨论学习的“问题”,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 由小组成员进行讨论, 由组长统一整理, 并进行总结。

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要吃透教材, 根据学生的能力, 结合书本知识, 使学生通过预习和小组成员之间的研究讨论能基本完成任务。布置的任务太难, 学生无法完成, 会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布置的太容易, 学生又会不重视, 难以做到小组的研究和讨论。

例如, 在讲“导数的概念”之前可以布置小组研究学习的任务:通过预习总结“求分段函数导数的方法”;学习可导与连续的关系后举出两个“连续但不可导”的例子等。又如, 在讲“微分中值定理”时可以布置任务:归纳总结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再如, 在积分部分, 对于书上一些可以一题多解的例题, 可以在课前布置:探寻尽可能多的不同于书上的解题方法。通过实践证明, 这样的任务学生大多能通过小组间的研究解决。

第三, 课堂教学组织与引导。

“分组研究式学习”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 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情况也更加复杂。这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 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教师要把握好上课的节奏, 既要把基本的知识点讲解到位, 又要留时间给小组讨论和成果汇报交流。要注意避免两种极端情况, 其一, 讨论激烈, 学生各自为阵, 课堂秩序失控, 效果差;其二, 发言不积极, 任务在有效时间内不能落实, 出现冷场。所以, 教师要预先设计好整个课堂教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时, 以自愿为前提, 教师也要注意调控, 当问题较简单容易解决时, 多给能力较弱的小组机会, 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当问题较难时,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 最终由学生得出结论。

第四, 适时评价, 总结, 坚持激励机制。

在小组讨论及成果汇报后, 教师简要小结, 肯定对的, 指出不足, 适当讲解, 并进行相应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接下来小组学习提供借鉴和参考, 提高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小组学习的效果;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全面。首先要关注学生“分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态度, 参与活动的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等, 客观公正地给出评价;其次是对于能进行量化评定的学习过程, 均要量化、公示, 并纳入学生平时成绩。结果要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提高学习兴趣, 突出以鼓励为主的特点。

三、“分组研究式学习”效果反馈与反思

“分组研究式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 取得了一定效果, 主要表现在:

第一, “分组研究式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 改变了以往数学课严肃、枯燥, 老师满堂灌, 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 “分组研究式学习”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他们不仅在课堂上按小组讨论, 课后也会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风气。增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提升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第三, “分组研究式学习”使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快乐, 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大胆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 在讨论中, 他们的观点、看法被认同、被肯定、被补充完善, 他们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尤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 每一次的成功体验, 都会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通过开展学生座谈会, 有学生反馈说:“分组讨论后要同学上讲台讲解, 数学课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 这种方式在我们看来很新鲜, 所以组员积极性高, 能主动参与, 不再觉得讲课、授课仅仅是老师的事情;这种方式, 经过同学的讲解, 老师的补充, 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的同学说:“要解决老师布置的任务就必须预习课本, 这让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锻炼了我们的自学能力。组员们一起学习也比较有乐趣, 而且之后再听老师讲解, 就会清楚之前不太懂的东西。”有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比各自学习效果好得多, 能从相互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的分组就像给我们在课后找到相互帮助学习的小老师, 不仅是数学, 其他课程的学习有困难时我们也会一起讨论, 相互帮助。”上过讲台主讲的学生认为:“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挺紧张的, 感觉脑子里一片空白。通过这种方式能很有效地锻炼我们的表达能力, 这也许对我们今后找工作参加面试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在“分组研究式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中, 有些问题需要注意:

(1) 分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 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 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不可为了讨论而讨论, 这样反而会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

(2) 教师必须尽量面向所有的学生, 要让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不能只是个别好学生做老师, 其余学生当听众, 只靠个别好学生研究学习, 这样的方式是低效的, 甚至是无效的。

(3) 小组成员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互换或流动, 也可以是组内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新鲜感, 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 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4)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

“分组研究式学习”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 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改进学习方式, 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真正实现“教为不教”的教学目的, 值得进一步的完善和推广。

摘要:高职数学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发展, 教学方法又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教师的教, 忽视学生的学, 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 学习效果不好。对“分组研究式学习”模式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剖析了高职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 提出了“分组研究式学习”的步骤与方法, 总结了经验和问题, 以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数学,“分组研究式学习”模式,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4.

[2]王昭海.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中的矛盾及相应对策[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6, (4) .

分组竞标式教学模式的开发与研究 篇3

关键词 项目开发 教学模式 实践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项目开发相关教学方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盛行于德国,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尤其适合于高层次技术教育。研究适用于软件相关课程的项目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改善就业现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分组竞标式教学模式的开发与研究 篇4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我校也投入到教学改革的大潮,开展了符合我校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改革。语文作为一门交际性的语言,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自如。如何让每位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语文交流活动中,使他们得到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去克服学生学习的消极被动情绪?如何去把语文教学的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有效而实用的解决方法。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改教育理念。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从激发学生主体性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多向交往,除了师生交流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更多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采用了小组就近组合和任务驱动组合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一、小组就近组合:

小组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且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也便于开展合作学习的组间竞赛,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更为适宜。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分组议论。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的、松散的,而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因此,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班级开展合作学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开始实施时,教师还要示范性地与学习小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由学生自己采用轮换制产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的活动可以在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词典,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与一般的课前预习有所不同的是,教师经常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比如,让学生先通过独立预习找出学习的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也可在预习时要求学习小组完成一些课前任务。比如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师可要求学习小组围绕“谁是小说的主人公”展开讨论和交流。小组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还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比如,举行查字典比赛、成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和问题抢答竞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评价各小组的团体成绩,并将其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教师还应注意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布置小组组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进行课文内容复述的练习和检查书面作业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二、任务驱动组合: 任务驱动组合是指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任务驱动组合学习一般以2~6人为一组。这类组合一般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任务驱动组合学习的目标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小组学习的时间上可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在教学生如何“培养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时,教师可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整理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并指出其优劣,讨论交流后,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比如,教学“不要写错别字”后,开展找错别字活动,要求学生到自己的日记本、作文本上找错别字,到报纸、杂志上找错别字等;教学“正确使用字典和词典”后,开展查字、词典比赛,要求学生制作词语卡片等;教学说明文时,要求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运用学过的说明文写作知识写一篇介绍植物的说明文。为了完成小组任务,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分头查阅资料和互相讨论,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语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小组交流时,教师要发挥好导学的作用,并要适时地引进竞争机制,对学生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

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柔性的学习目标,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体现了因材施教、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师生一道探讨,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新课改强调学生的经历、经验和体验。初中语文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

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在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只有把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才更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人数较多的班级,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时间分配关系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根据所教的内容,对小组学习和集体教学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科学有效地合理分配。

2、教师应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刚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在课堂上常会出现学生因不清楚要干什么而乱作一团的局面,这会令教师措手不及。因此,每次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教师所提的要求要有梯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时,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要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熟练,逐渐增加要求。

3、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性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组内成员来说,是他们之间的合作,但对于组与组之间来说,还必须有竞争。只有建立“组内是合作,组间有竞争”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

分组竞标式教学模式的开发与研究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08年7月~2009年2月在我院完成临床实习的护生85人为对照组, 2009年7月~2010年2月在我院完成临床实习的护生83人为实验组, 2组护生实习时间均为8个月, 大专学历, 均为女性, 年龄19~23岁, 其平均年龄及在校理论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分科带教授课模式, 即所有的授课内容分配到各科室完成。实验组采用分组式三阶段系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1) 护生实习授课分为生活护理、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专科理论及操作技术3个阶段。护理部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制订各阶段详细的学习内容、时间和分组计划, 并组织实施。所有护生进院后一边按教学计划进行正常轮科实习, 一边参加每周半天的三阶段教学日活动, 按8~10人分组进入不同的教学基地学习。从生活护理→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专科理论及操作技术3个阶段的授课和实践活动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

(2) 设立教学基地。根据各科室护理工作性质、各项护理操作频度和整体师资力量配比, 按三阶段教学计划, 有选择性地建立教学基地14个, 包括生活护理基地2个,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基地6个, 专科护理基地6个。

(3) 教学师资的选拔与培训。在选定的教学基地内, 从具备带教资格的护理人员中按科室推荐与择优的原则选拔教师。对选定教师根据所分配的项目和内容由护理部进行专人专项的讲课辅导和技术操作培训。

(4) 在教学方式上, 教学基地教师根据计划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讲解和操作示教, 课后给予操作辅导, 为护生提供实地操作实践机会。

1.3 评价方法

护生在实习结束前进行综合评价。 (1) 自制《教学满意度调查表》, 在护生实习结束前发放; (2) 实习结束前对每位护生进行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操作项目的考试及理论闭卷考核; (3) 对分组式三阶段系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应用χ2检验比较2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护生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

2 结果

2.1 2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比较 (见表1)

问卷调查显示, 95.00%的护生及90.00%的带教教师喜欢分组式三阶段系统教学模式。

2.2 2组护生实习成绩比较 (见表2)

3 讨论

我院是一所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承担周边几所大中专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任务, 临床教学一直采用传统模式, 即全部护生每月参加一次护理部组织的护理讲座, 护理部按教学大纲选择基础护理操作重点讲授项目分配到各科室, 专科护理操作均在各科室完成。新教学模式根据各科室的专科性质和操作频度, 分项建立教学基地, 各教学基地选拔优秀教师, 由护理部进行专项操作培训, 并由授课教师再对基地内其他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教学工作全员参与, 共同提高, 从而使护生轮科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从表1可以看出, 实验组护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和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

新教学模式对护生进行分组授课, 授课内容与临床实际紧密联系, 教师适时地穿插一些临床案例进行讲解, 使学习内容更加具体, 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护生进行操作实践, 在教师的督促与指导下, 护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参与热情提高, 教与学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果。调查显示, 95.00%的护生及90.00%的带教教师喜欢新教学模式, 从表1也可以看出, 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

新教学模式中, 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操作技术2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几乎涵盖了基础护理学主要的操作项目, 专科护理内容以内、外、妇、儿专科临床护理特点和专科常用的、具有专科特色的操作为主, 护生在临床实习中按阶段计划, 有重点、有层次的学习, 同时在实践中予以应用。从表2可以看出, 实验组护生的各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理论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其他3项操作成绩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 , 说明新教学模式应用效果明显。

分组式三阶段系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使护生的理论知识得以渗透、强化、更新和补充, 技能操作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展开学习和实践, 明确了教与学的目的, 弥补了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不足, 对目前护理教育体制下实习护生的临床实践教学, 在医院现有人力资源的配置下, 以不增加临床教学任务为前提, 达到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实现了护生向护理工作者的顺利过渡。

摘要:目的 探讨分组式三阶段系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以近1年完成实习的83名护生作为实验组, 前1年完成实习的85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分组式三阶段系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满意度、实习成绩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同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实验组教学满意度及实习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分组式三阶段系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能弥补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不足, 缓解临床师资紧缺问题, 能全面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分组式三阶段系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效果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凌云, 李英兰, 单信之.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齐鲁医学杂志, 2008, 23 (2) :174~175.

[2]何芸芳, 伍林生, 江自云.医改新形势下我国护理教育改革发展之管见[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11) :1018~1020.

计算机基础分组教学研究论文 篇6

当前科技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技术应用遍布社会各个领域,计算机得到了广泛运用。因此,学好计算机技术是大势所趋,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这项基本技能。许多学生在初中时就开始接触这门课程,但是由于初中生要备战中考,学校往往不会为计算机课设置很多学时,往往只是一周一节,甚至两周一节。

一、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而临的问题

由于新信息时代的来临,职业学校在每个专业都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这是一门公共课,每个学生都要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教学面临的问题也不断突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刚入学,对职业学校学习以及生活方式难以适应,他们仍然沉浸在初中的学习模式中。中职学校教学进度快、信息量大,更自由、民主,而学生往往自觉性不高,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很难快速适应这种方式。其次,职业学校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他们有着不同的计算机基础,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他们接受知识课后作业时对因为学生的差异也难以做到统一。再次,公共课一般在大的多媒体教室进行,空间大,学生多,老师通过计算机加大屏幕投影,主要以讲授为主,师生之间没有多少互动,课堂积极性难以调动,学生注意力也很难得到集中,课堂效率大打折扣。最后,因为计算机课程有理论课也有实际上机操练课,两个课时之间往往隔离很长时间,学生理论学习后难以及时进行实际操作,在下次上机操作时往往已经忘记了一些理论知识,而老师也没有太多时间再逐一进行辅导。此外,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很快,每个学生对计算机需求度及兴趣度也存在差异,教师难以做到统一教学。由此看来,当前的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有很多不足之处,学校应作出一些改革,在多方面进行整改,例如实施分组教学、添加资源设备、合理安排课时等等,以进一步促进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发展。

二、分组教学的意义所在

所谓的分组教学,就是改变当前大班整体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不同分组,从而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他们的能力发展。每个小组的学生之间是互相合作关系,小组之间则是竞争关系。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小组教学相对于大班授课而言,更轻松,更利于老师掌握每位学生的情况,老师不再是主体,可以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发展,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密切,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老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其次,小组间的学生互相合作,为了小组的荣誉而奋斗,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以及团结性,提升他们互相合作的能力。好的榜样还能起到模范作用,带领其他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同时,还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再次,小组教学可以让每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促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面对问题和矛盾的时候,要全员参与其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对自我认知能力也有了提升。此外,分组教学是集合了其他教学方法的优势,教学过程中注重层次、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等等,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分组教学的实施方法

体验式课堂教学研究与探索 篇7

王琛芳

生态体验让每个人都会经历生命感动,体会美好人生,在体验着自我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理想与信念。我校以生态体验课题为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健全人格,以原生态的课堂为依托,融通三重生态,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努力打造具有生命活力的魅力课堂。我们信守一个诺言:“我负责我的课堂,我研究我的课堂,我创新我的课堂,我享受我的课堂。”

一、专家引领,净化心灵

“只有先感动自己的生命,才可以谈论和实施教育。”感动是教育,也是生命最动人的节拍,是教育得以发生的精神引线。有句教育谚语:“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只有感动生命,教育才有魅力。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感动自己生命的体验,何来力量去推动、摇动和唤醒学生,诱发他们的生命感动呢?因此我校多次请来央教科所刘惊铎、姚亚萍两位教授为我们作有关生态体验的报告,在一次又一次的交流互动中让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生态体验的真谛,在一个接一个的亲验活动中,震撼着教师的心灵。

二、理念支撑,焕发活力

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用心诠释着生态体验的内涵,生态体验主张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与反思性对话中,引导体验者(学生)经历生命感动,在体验者自我成功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内化。生态体验是实现教育由教授、灌输走向引导、体验、感悟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校教师积极寻找生态体验的核心理念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从“情境体验,角色体验,主题体验等”多个教学场景中,努力在课堂上实现师生的互动对话和共同发展,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崭新的样态。我校教师经过多次培训,研究、探讨,使我校的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1、营造生命律动的体验课堂

没有生命感动的课堂教学是缺乏动力支持,很难入脑入心。因此,我们努力打造有生命律动的体验课堂。我们在生态体验教育的课堂教学探索中发现,科学知识的教学也可以成为让师生“怦然心动”的过程,日常教学也可以充满精神魅力,焕发生命的活力。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实践着我们的课题探索,学生在课后这样写道:“您的声音虽轻,却有一种韧性。您丰富的表情加深了我们对课文的感悟,您充满活力的语言使我们身临其境、如醉如痴。”学生在这种情景和氛围中,熏陶日久,学生便会渐渐地用心灵回应着教师的真情感动,师生之间会出现高频度的心灵对话,生命的音符在不停地跳动。

2、创设情感互动的人文课堂

真心地走进我们的学生,和他们一起选择诗意的栖居,他们洋溢的热情和全部的信任,真的能将人融化。在课堂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力求充分发掘教师内在的道德潜能,在教学中我们以平等、尊重、公正的价值为引导,以身示范,以情动情、以情传情,师生共同体验,学生情动于心,以此促进学生对教师及学科的情感认同,只要我们相信学生,相信在他们的心里,潜藏着人性的光辉;只要我们多一些褒扬,少一些否定,多一些唤醒,少一些压抑我们的课堂定会充满人文精神的温馨,定会生成五彩缤纷的精彩世界。进而使课堂教学与学科教育焕发出生命与人性的光彩。

3、构建师生共赢的个性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师生生命成长的最佳生态园地。在这个生态园地里,教师不断的挖掘自身的潜力,吸取丰富的知识,以自己的思想、情感、语言、技巧给学生有效的指导,同时也使自己的生命逐渐成熟,绽放绚丽的花朵;学生在教师智慧的引领下,在优秀作品的滋养下,在积极主动的体验探究下,生命之树日益长高、茂盛。这样的课堂才会拥有最灿烂的阳光,最清新的空气,最甘甜的泉水,这样的课堂才会成为适合教师创新发展、学生个性飞扬的生命成长园地。

4、挖掘生成资源的智慧课堂

课堂是一个多变、复杂的动态场,教师要具有足够的创造性教学智慧,随机应变、敏锐捕捉,用细致人微的心去发现每一个新的课堂生成点,运用教学机智、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智慧驾驭课堂,顺学而导,在教师的捕捉、点拨、引导下,使学生受益终身。这样的课堂生成虽然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那似流星闪现的光彩却有可能成为永恒„„

三、付诸实践,异彩纷呈

再多的理论,最终还是要付诸于实践,我校教师努力在实践中丰富着生态体验的内涵:

1、生态课堂铸就人格培养的体验场

所谓体验,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自己去感悟,去提升生命智慧,唤起生命的感动,让生态体验以它最纯朴,最自然的形态达到心灵与心灵的对话,生命与生命的感动,在充满体验的生态课堂里,我校教师千方百计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各种有效的情境,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在融通自我、自然、他人的三重生态中感悟生命,蜕变重生。

生态体验讲究的自然生态是人生命的物质滋养,类生态是人生命的社会依托,内生态是人生命安顿的心灵居所,三重生态圆融互摄,对生命健康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1)亲近自然,回归本位,打造自然生态课堂

教学的“自然生态”强调的是真实、自然,追求的是和谐。我校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处理了“知”与“智”的关系。智育是教学“原生态”的根,忽略它,教学中就会出现让人看到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那只能称作在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在教学中保持了“智”的开发,智慧就能让学生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教学“原生态”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石头里的风景、沙子中的灵魂,去开创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体现教学的文明。

我校科学教师在执教《认识大树》一课时,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在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抱一抱之中感受生命的力量,让学生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了解大树,热爱生活。有的学生索性躺在了大树底下,仰视那树冠,那参天的大树顽强的生命力给学生以震撼,在感悟人类渺小的同时,了解了自然的伟大,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感悟,爱的萌生。

在日常生活中,道路旁、大树下,小河边„„不起眼的卵石到处可见,张旭老师组织学生经过挑选,再把捡回的卵石洗干净后,根据卵石的形状进行造型游戏。本节课,老师把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作为丰富学生体验的媒介,遵循审美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同时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还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流个不歇。”现实的生活情境是小学生感受生活的一个朴实而开放的大课堂。张惠玲老师在作文课上让学生写自己,把观察、表达融为一体,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氛围里诉说着自己真实地感受,把眼中的老师描写得栩栩如生,刻画得淋漓尽致。张老师关注学生的生命轨迹,紧扣学生的生命发展,切实把学生放在习作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写,用自己的心灵抒写人生,让作文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表现原生态的自我。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无拘无束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在欢声笑语中,学习作文,学会做人。我想,这样的作文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作文教学。

在朴实的课堂上,也许没有热热闹闹的场面,也许没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设计,然而却流淌着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美,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朴实往往是在我们自然、随意的教学细节中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在朴实的课堂教学中,没有豪华的课件,老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人格的养成。

我校刘洋老师在教学《统计》一课时,通过对校园里树木的统计,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产生了爱校、爱树的情感。课后,通过统计塑料袋个数的活动,不仅加深了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还在活动中感受到了丢弃塑料袋的行为对大自然的影响,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而这些内容的体现又丝毫没有刻意安排的痕迹,而是自然的、和谐的流露,可以说是不经意间见真谛。

(2)相互交流,沟通你我,创造类生态环境

所谓类生态是指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我校教师十分重视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一个与他人交往的类生态环境。走进我校的课堂,感受到的是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充满爱的旋律,教师已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他们和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讨论中学习,在学生每一次发言后,教师都为学生的精彩发言而喝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在信息传递中达到情感互动。教师就是学生最亲密的朋友,教室就是学生最快乐的学园。

胡艳老师注意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中渗透人文教育,她提出小组合作中的几要素,关键词为:学会交流、学会协作、学会赞赏、学会感激、学会倾听、学会低声讲话。这些关键词学生都记在了数学书第一页,学生张口就可以说出来,学生对这些要求已经烂熟于心,这不正是良好的育人教育吗!黄老师的写字课上不仅教学生写字,还注意学生的写字习惯,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在书法作品的互评过程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欣赏他人。

(3)启迪心灵,产生共鸣,诱发内生态感动

内生态是指人生命安顿的心灵之地,它包括人与其身心的关系,情感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关注情感上的学习才能描绘出人类认知的性能和局限。”而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教育,其本质在于“以美引真”、“以美导善”、“以美化情”。我校音乐教师在教学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过程中,先给孩子们介绍这个动人故事的发生背景,之后再让他们欣赏音乐。在学生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田老师进一步启发:“为什么这个音乐可以带来忧伤的感觉?同一种旋律经过节奏变化,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感觉吗?”等等,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使他们逐渐养成“欣赏音乐作品——情感体验——延伸思考”的思维方式,慢慢拥有“日渐丰富的情感体验”。当音乐融入情感,心灵产生震撼,你能感觉到学生的真情随音乐涌动——很多孩子在听这首歌曲的时候,小脸蛋上挂满了晶莹的泪珠。这种人性的感动,将会以稳定的状态定格于学生内心,并伴随他们终身。

语文课上,张荣老师动情地朗诵,优美的解说,顷刻间赢得了学生的敬佩,接下来在指导学生朗诵《美丽的集邮册》时,张老师使学生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境界,体验语言文字的灿烂,悟出言中之意,文中之情,在深悟美读中享受着语文。

《成吉思汗和鹰》是“面对错误”主题单元的第二篇主体文章,讲了成吉思汗一怒杀鹰又后悔的故事,从文本的语言来看,描写通俗生动,易于理解;从文本包含的人文教育来看,贴近生活,符合现实。陈莉娜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把体验阅读作为重要的学习手段,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强学生自我感悟。对于课文主题的处理,陈老师并没有仅仅定位于“不要在盛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而是将主题进一步深化,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切身感受的环节,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让文章所揭示的道理深入学生的心灵。

2、个性飞扬打造师生发展的动态场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新课堂应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是激励、赏识、尊重学生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动态场。

如果说让学生得到尊重、得到关爱是学校需要营造的基本生态,那么,满足学生生命涌动的需要,则是在另一种境界上给与学生生活的高质量。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师生共同的创造过程。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作另类回答;学生智慧的激活,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生生间积极的思维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光芒和个性色彩的绚丽。师生可以从中尽情地去体验教学创造美的特殊乐趣,并可获得教案预设目标外的丰富收获。自主、创造和潜能的释放是满足学生生命涌动的基本音符;心灵的自由驰骋、智慧灵光的不断闪现和生命色彩的斑斓是学生生命灿烂的共同旋律。

(1)和谐发展、构建学习共同体

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构筑有关学习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基于差异的共同体。如教师让学生共读一本书,各人按自己不同的理解,各抒己见,每一个同学发出声音犹如交响乐团在和谐地演奏,音色、音阶都不同的乐器发挥其差异性,和谐地发出音。

构建和谐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要激励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共同合作,协同努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在学习共同体中,要让每一个学生学会欣赏,欣赏别人的优点,宽容别人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会接纳,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会接纳不同的人,与不同的人相处、交流。学会承担,不仅对自己负责,而且要对“共同体”其他成员负责,协同努力,为“共同体’,目标的实现而竭尽全力。学会交往,在参与共同体学习过程中,学会交往、沟通的技能。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们营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浓厚氛围,启迪学生主动发现,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感悟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引领学生进入忘我的数学探究世界,打造魅力课堂,铸造了师生共鸣的思维场。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注意了学生个体感悟的差异性,给学生创设了发展自我的空间,把提问题的权利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我们想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有发展。

王先梅老师的《乘法计算》一课,创建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交流、探索,然后对比、评价,由学生自己探索出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教师只是在旁边予以组织、引导和画龙点睛的评价。教学语言简练、准确,逻辑性强,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参与比较有效。在听课时,我们也主要观察了学生的表现,重点观察了学生对教师组织的活动参与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效,思维含量有多高,是流于表面还是深入实质,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老师的教学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都在发展。

(2)凸显智慧、塑造魅力教师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做“主体”。还要把他们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这样才会不把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回答看做是一种对教师的配合,而是看做对教的过程的积极参与和教学过程创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对话的“组织引导者”、学业的“评价者”,还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新信息的“重组者”、动态生成的“推进者”。教师不仅要善于倾听,并且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问题和观点。只有向课堂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对话教学的课堂才能散发出浓浓的充满人情韵味的温馨;才能听到发自学生内心最深处、最真实的语言。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让课堂的每一分钟成为师生共享的生命历程。”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座右铭。因此,在很多课上你都会看到老师们独到精巧的设计环节,都能体味到教师们的良苦用心。安学文老师的体育课既有规范的训练内容,又融入一年级孩子喜爱的游戏活动,扔纸飞机看似游戏,实际又包含了投掷技巧的训练。黄丽芳老师的《马到成功》以“马”字在中国文字历史中的演变为开端,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又渗透了中国古老文明发展史,最后以自己制作精美的书签为提升,练习的过程中配之以舒缓的古筝乐曲,调养情趣,相得益彰。秦莹作为一名工作不足三年的教师在自己的刻苦努力下,取得了很大进步,她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为电脑课注入了兴奋剂。张颖老师的《小数性质》一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超市价签引入,题材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具,让学生去猜想、验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发言面广泛,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适度的自己阅读理解的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学生发言后注意发动学生对其发言给予评价,使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进行了自我教育。曹东梅老师《一夜的工作》注重从内到外多维拓展,在引导学生体会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意境中,适时适当地引入一些背景资料,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疑难,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韩续辉老师以春天的图片引入新课《春天的手》,将学生带入春天的情景中,从而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杜军芹以猜谜语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李梅老师在指导学识字中,抓住学生喜欢游戏、喜欢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放鞭炮”、“击鼓传花”的游戏中快乐识字。儿童时期的想象力表现最活跃,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创新的想象开始的。温静老师巧妙地挖掘了教材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和老树爷爷一起讲故事,让课文更加丰满,课堂更加丰实。崔颖老师的《理想的翅膀》从图片和音乐的适时地引入,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多向感悟,引导学生想象,把文本中简约的语言变为生动,变为丰满。许多老师在讲《方向》一课时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纸上谈兵,而李辉老师打破已有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带到了操场上,在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认识了方向,在同学们排队上楼的过程中,老师在每一个转弯处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再次辨认自己前进的方向,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领悟方向的变化。

正是这一个个充满睿智的课堂,验证了我们教师的成长。

“生态体验,一路如歌”就让我们在生态体验课堂中,相生相惜,共生共荣,同创和谐美善人生境界。在体验中珍惜各自的生命感动,在体验课堂的平台上诉说、对话沟通和互动分享,在人生交往中打开友情之门,在合作探索中相扶前行。让我们在这片谐美的生态体验课堂绿洲、心灵绿洲里,不断陶养自己的心性,一同拥有更加健康的人格、靓丽的生命样态。以上就是我校在生态体验下课堂教学的初步探索,我们把点点滴滴的思考梳理成章,与大家交流,也真诚地希望能得到各位领导的批评指正。

上一篇:AHP分析法在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中的应用研究下一篇:国家劳动保障监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