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式教学法

2024-06-24

分组式教学法(共12篇)

分组式教学法 篇1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 它把教育重心由知识转向了能力, 将提升职业核心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除强调学生的个人能力之外, 还强调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互动能力, 因此, 我们设置了多段分组式的考核方式和相应的教学模式。

多种形式并用的多段考核方式

改变原先的“一卷定乾坤”的单一考核方式, 实现考评的多样化和过程化。我们把学生的课程总成绩分成三个部分:平时成绩、项目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以学生的考勤记录、平时表现和实训作业为考评依据;项目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 采取分组考核的方式, 由多个阶段、多种形式的考核而得出的成绩组合而成;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 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考核方式。下面我们以液压课程为例, 就各个阶段的考核方式做具体的说明。

(一) 初段计时赛 (必选项)

一般设置在教学初期, 如第一个教学情境结束以后。主要考核学生对液压元件的熟悉程度、简单回路的搭建调试能力和小组合作初期的默契程度等。考核内容难度低, 题量和工作量较小。

比赛规则和步骤 (1) 比赛前, 教师设置六个液压实验台 (含液压泵、油箱、油管若干) , 在每个实验台上放置特定数量和种类的液压元件以及试卷和答题纸。 (2) 比赛开始前五分钟, 教师进行倒计时, 各个小组就位, 教师检查并要求所有学生不得携带任何纸质资料、通讯工具和存储设备。此时, 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自己安排分工, 注意观察实验台上各液压元件和比赛环境, 商量比赛细节, 直到五分钟计时到以后教师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3) 比赛中, 要求各组学生既要完成试卷上的要求, 如在答题纸上写下实验台上所有的液压元件名称、职能符号图和具体作用, 用现有的液压元件搭建出合适的液压回路, 在答题纸上按要求正确画下回路图, 并在实验台上调试完成整个回路。

评分方法 (满分10分) 教师从三个方面评价各小组的表现。第一个方面是各个小组最终完成调试回路的时间, 第一个完成的小组得5分, 第二个小组得4分, 依次递减, 最后一个小组得0分;第二个方面是每个小组的答题内容, 错一处扣0.5分, 完全正确则得3分;第三个方面是团队合作, 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气氛融洽的得2分。

(二) 项目设计搭建能力测评 (可选项)

一般设置在教学中期, 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对较复杂液压回路的设计和动手调试能力以及小组合作中的默契程度等, 考核内容难度中等, 题量和工作量中等。

考核规则和步骤 (1) 考核前, 教师选择难度适中的电液动项目作为考核题目, 并设置六个液压实验台 (含液压泵、油箱、油管若干) , 每个实验台都配置了种类较全的液压和电气元件、一台装有液压仿真软件的电脑以及试卷和答题纸。 (2) 考核开始前, 教师进行五分钟倒计时, 各个小组就位, 教师检查并要求所有学生不得携带任何纸质资料、通讯工具和存储设备, 此时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自己安排分工, 注意观察各类液压元件和电气元件以及考核环境, 商量考核细节, 直到五分钟计时到以后教师宣布考核正式开始。 (3) 考核时间为两小时, 要求各组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设计液压回路和电气控制回路, 通过电脑上的液压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验证, 在答题纸上正确地画下回路图, 在试卷上写下合适的答案, 并利用各个元件实物在实验台上搭建并调试完成液压电气回路。

评分方法 (满分10分) 教师从三个方面评价各小组的表现:第一个方面是液压回路和电气控制回路图, 设计和仿真运行正确且所提问题答案正确的得4分, 错一处扣0.5分;第二个方面是连接回路和调试运行, 连接完成并正确操作运行的得3分, 错一处扣0.5分;第三个方面是团队合作, 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气氛融洽的得3分。

(三) 综合项目对抗赛 (必选项)

一般设置在教学中后期, 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计划组织能力等, 考核内容难度较高, 工作量较大。

比赛规则和步骤 (1) 比赛时间跨度较长 (约2周时间) , 分为上课实施和课后准备两部分。上课实施部分分成三次, 每次需1~2课时, 第一次是教师向学生讲解比赛要求和引导各小组选题, 第二次是中期检查和互动答疑, 第三次是各小组上台展示讲解、小组互评和教师评分, 最终得出比赛结果。 (2) 选题采取学生自主选题与教师分配相结合的方式, 以来源于生活与生产实际, 并能解决现实生活与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项目为主, 以模拟项目为辅, 由教师先提供数个项目 (如液压机、液压磨床、升降台等) 给学生作为参考, 各小组结合自身情况, 经过小组成员讨论, 在课后将比赛项目告知教师, 开始着手准备。 (3) 教师在比赛进行1周后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鼓励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和有创意的点子, 对各小组项目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引导。 (4) 每个小组最终必须完成项目展示, 项目展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如多媒体演示、小组讲述、模拟仿真、实物运行等。内容主要包括小组分工、选题依据、项目方案、机构说明 (含总装图、部分零件说明等) 、液压回路图及回路说明、液压元件选型、电气控制回路图及回路说明、项目感受等。各小组须将项目展示内容汇总打印成项目报告, 交教师评分。

评分方法 (满分20分) 教师从五个方面评价各小组的表现:第一个方面是知识和技能运用, 学生在项目设计中对专业知识技能运用合理、项目展示内容正确无误的得4分;第二个方面是创意设计, 激励小组学生在项目设计中运用创新思维主动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最高得4分;第三个方面是团队合作, 小组成员分工合理、团结协作的得4分;第四个方面是项目汇报, 汇报工作细致完整、项目表述清晰流畅的小组最高可得4分;第五个方面是其他小组评分, 从其他小组学生的角度评价该小组的表现, 最高得4分。

(四) 故障诊断排除大赛 (可选项)

一般设置在教学后期, 主要考核的是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电液动回路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等, 考核内容难度中等, 题量和工作量中等。

比赛规则和步骤 (1) 比赛前, 教师设置六个液压实验台 (含液压泵、油箱、油管若干) , 在每个实验台上设置适当难度的电液动回路项目 (包含若干电气控制和液压传动故障) 以及项目资料、试卷和答题纸。 (2) 比赛开始前五分钟, 教师进行倒计时, 各个小组就位, 教师检查并要求所有学生不得携带任何纸质资料、通讯工具和存储设备。此时, 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自己安排分工, 注意观察实验台上故障回路和比赛环境, 商量比赛细节, 直到五分钟计时到以后教师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3) 根据对学生液压知识技能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 比赛设置故障诊断实操项目和理实综合项目两部分内容。通过故障诊断实操项目, 考查学生的故障诊断排除及逻辑分析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各小组根据比赛题目的具体要求, 利用现场提供的项目资料和元件, 完成电气控制故障 (2~3个故障点) 和液压传动故障 (2~3个故障点) , 并按要求做好作业记录, 教师对整个作业过程和作业记录的完成情况以及故障确认和排除情况进行现场评分。理论实践综合项目的考题均为客观题 (可由企业专家协助出题) , 题型为判断题、选择题、案例分析题, 主要考查学生的液压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能力。 (4) 比赛时间为1小时, 要求各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记录、故障排除和试卷答题。

评分方法 (满分10分) 教师从四个方面评价各小组的表现:第一个方面是各小组故障诊断排除作业的过程和记录完成情况, 最高得2分;第二个方面是故障确认和排除情况, 故障完全排除得3分, 少找一处扣0.5分;第三个方面是理论与实践综合项目的答题情况, 最高可得3分;第四个方面是团队合作, 小组成员分工合理、团结协作的得2分。

(五) 理论实践一体化期末考试 (必选项)

不同于以上四种的小组考核方式, 这是针对单个学生的考核。用一张试卷将理论和技能相结合, 主要以设计题目为主, 要求学生当场完成设计、仿真和回路连接, 并回答卷面相关问题, 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对液压和相关电气知识的掌握情况, 各类元件的选择使用能力, 液压和电气控制回路图的绘制能力, 以及液压系统的基本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等。考核内容难度中等, 题量适中。

考试规则和步骤 (1) 考试前, 教师做好考试环境准备, 设置六个液压实验台 (含液压泵、油箱、油管若干) , 每个实验台都配置种类较全的液压和电气元件、一台装有液压仿真软件的电脑, 并从题库中选择考题完成试卷编制、打印和装订工作。 (2) 考试时, 教师将全班分成4批, 每批6名学生, 学生依批次进入考场考试, 发卷前教师检查并要求所有学生不得携带任何纸质资料、通讯工具和存储设备, 考试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评分方法 (满分100分) 教师从两个方面进行评分:第一个方面是技能部分 (共50分) , 教师从学生的实操表现和考题完成情况进行现场打分;第二部分是理论部分 (共50分) , 题型有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与考核方式相对应的分组教学模式

要使学生逐步理解和适应新的考核环境和方法, 并能从中获益, 就必须有与之相应、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分组教学便是为此而设置。

首先, 根据课程内容搜集工业案例, 编制出实训手册, 使学生在上课时可以按照实训手册的要求完成实训项目。这样, 教师就可以直接在实训手册上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 可以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分依据之一。另外, 教师在原有课程教材的基础上以项目导入的方式制作校本教材, 使教学更生动, 知识内容更贴近实际, 更易为学生所掌握。

其次, 教师按学生之前的成绩和表现, 将24人小班分成6个小组, 每组4人, 分组时尽量把基础和表现较差的学生与基础较好、表现积极的学生分在一组。分组以后, 学生可以自己为小组定名, 教师注意记录小组名称、成员和表现等。如小组成员分配不合理, 也可尽早调整。

再次, 各小组确定以后, 教师讲解各阶段的考核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明白分组的原因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平时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各个小组, 设置不同的教学项目。例如, 在液压传动课程教学中, 教师设置钻床的构建与维护为纯液压传动教学情境, 将各知识点布置到教学情境的各个项目中, 通过液压泵特性曲线绘制、淬火炉、压粘机、砂轮切割机等教学项目的导入, 使学生学习到液压泵、液压缸、换向阀、溢流阀、减压阀等重要知识点, 再引导学生来分析讨论任务中的问题, 并由各小组制定计划来完成任务, 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来总结评价。这样, 一个既独立进行、又有团队协作的教学过程, 既能使学生更有学习兴趣, 主动掌握学习内容, 又能提高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让大家养成团队合作的习惯。

最后, 每个小组不设组长, 每个小组成员轮流代表各小组进行经验和问题总结, 各成员的表现直接影响各小组的最终得分, 并且每一次上课都要留有一定的实训练习时间, 以供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加深对各知识点的掌握。

多段分组式教学考核方式的建立,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该教学考核方式的实施, 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 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J].职教论坛, 2006, (4) .

[2]陈耀敏.高职高专教育考核方法的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 .

[3]李湘佑.高职院校考试制度改革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5, (4) .

分组式教学法 篇2

现代教育技术

Vol.22 2012年第1期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o.1 2012 基于分组式教学的高清多媒体实验室建设与研究

——重庆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多媒体实验室建设经验探析

马逢田

(重庆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重庆 400054)

【摘要】重庆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围绕分组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采用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突破传统模式和空间障碍,成功建设了分组式合班型高清多媒体实验室。该文阐述了其建设方案要点,对其中的成果和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高校开展多媒体实验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分组式教学法;多媒体;信息技术;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1—0000—05重庆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经管中心)是由该校的工商、经贸、会计三个二级学院院属实验室于2006年合并而成。该中心经过5年多的建设与完善,现已成为重庆理工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唯一的实践教学基地。经管中心目前拥有各类房屋面积2000M2,资产总额400余万,建有金融实验室、财会实验室、沙盘实验室、物流实验室、综合设计实训室、创业孵化室等多个专业性功能实验室,取得了大量的教学科研成果,于2008年被评为重庆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级)。

近年来,伴随着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实验室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1],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2011年,学校决定在经管中心新建设一个多媒体实验室,并为此专门拨出两间房屋作为建设用地,房屋的基本情况如下:

(1)两间房屋彼此相邻,中间由一面实体的墙壁完全隔开,学校明确规定,该墙壁不能拆除。

(2)两间房屋的结构完全一致,均为长方型(长17M,宽7M),均能容纳一个45人以内的单班级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组式教学法改变了以往对学生全面培养的传统模式,强调大学教育从讲授知识向学习知识转化[5],强调发挥每个学生自己的独特优势,强调学生对实践环节的主动参与,所以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其应用范围也最为广泛[2]。本次多媒体实验室建设的第一目标,就是采用先进的设备和软件,全力打造出满足分组式教学需要,能充分体现分组式教学法特点的多媒体实验室环境。建设跨房间的合班教学多媒体实验室。

大学教育与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大学教育中经常采用合班制的方式进行教学,即同一个教师同时给两个班级的学生授课。合班制教学方式由于在单位时间内授课的学生人数成倍增加,同时其教学效果也基本不受影响,所以,其对于授课任务非常繁重的大学教师而言,合班制的教学方式是其乐于采用也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从前面的建设场地介绍中可以看出,本次多媒体实验室建设场地为两个相邻的单班规模房间,房间之间有无法拆除的墙体,这一现实的情况对于合班的实践教学而言造成了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本次多媒体实验室建设的第二个目标,就是在既有的约束条件下,积极的探索和大胆创新,尽一切努力突破这一物理障碍,实现两个房间的联合控制与协调管理,使多媒体实验室无论是单班还是合班均能灵活使用。大力提升整个多媒体实验室的实用性和易用性。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集成具有交互性系统的一种技术[4]。其在实验室中实际使用所发挥的最终效果,与其提供的多媒体信息整合方案的实用性和易用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有鉴于此,本次多媒体实验室建设的第三个目标,就是专门针对多媒体实验室的实用性和易用性,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做出整体设计。为了有效地开展工作,我们进一步界定了这一 基本建设目标 全力打造满足分组式教学需要的多媒体实验室环境。随着大学生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协同竞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3]。广大的师生在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了大量的改革与探索,其中分组式教学法是最引人关注的改革成果之一。分组式教学法,顾名思义,是改变传统的学生单一个体式的教学方法,将以往的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相同题目的实践方式,转变为将学生科学合理的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个较为综合的作品设计,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分一目标的具体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清晰度的视觉效果。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能提供显示高清数字信号的手段和方法,即显示画质达到1080P,分辨率达到1920×1080;其二是能提供对单一画面的大尺度高清晰显示的手段和方法。

(2)高保真度的声音效果。无论是人还是计算机发出的声音,均能通过音响系统,在整个房间内清晰的传播。

(3)高效率化的师生交互。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图像交互、声音交互和资源交互三个方面。

(4)高自由度的操控使用。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将多媒体实验室的主要设备进行集成,采用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使实验室的使用方便快捷;其二是采用成熟的无线通讯技术,实现部分设备的移动化。

二 基本建设方案 采用液晶拼接系统,构造分组式作品演示高清液晶显示墙。

DID液晶拼接系统,主要包括DID(Digital Information Display)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屏拼接器及控制软件、VGA矩阵、以及液晶墙拼接支架等。利用DID液晶拼接系统,我们可以将多块高清液晶显示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较大的液晶显示墙,其可以实现以下的功能:

(1)独立显示多个画面。每块液晶显示屏均可以独立显示一个画面。

(2)整体显示一个画面。所有的液晶显示屏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显示一个画面。

(3)组合显示多个画面。将全部液晶显示屏组合后,重新进行划分,形成M×N个独立的显示画面。

(4)高清画质显示。每块DID液晶显示屏的拼接器均带有HDMI高清数字信号接口,可以完美的显示高清画质。

采用这套液晶显示墙,我们可以将分组实验中多个小组的作品在同一时间、同一个平面上进行高清画质的展示,非常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对比、分析和点评,使分组式教学的实际效果有质的飞跃。采用投影机和画框幕布,构造单一作品大尺度高清晰显示面。

尽管液晶显示墙能够完美的演绎高清画质,但其昂贵的价格对建设资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其尺寸越大,价格还将成倍的增长。经过精确预算,我们无法建设120寸幅面的液晶显示墙,而对于单班实验室而言,120寸是显示单一作品最理想的大小。为实现这一功能,我们采用高亮度的投影机和120寸画框式幕布相组合,以投影的方式来展示单一作品。其与液晶显示墙相互补充,分别从大尺度画面和高清画质两个关键点入手,共同构建多媒体实验室视频系统主要的硬件解决方案。采用音响系统和无线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实用性和易用性。

在视频系统的问题基本解决之后,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进一步提高多媒体的效果,突显其实用性、易用性方面。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的解决方案:

(1)高保真的声音效果。我们采用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音响系统来确保实验室的声音效果(包括计算机的发声和人的发声),主要设备有高保真的功放、音箱和调音台等。

(2)无线便捷的交互方式。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采用无线接收器和无线话筒等设备,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发言以无线的方式进行传输,完全不受空间和线路的约束;其次是采用无线手写等电子设备,实现教师的板书自由便捷,不受空间限制;最后,我们还采用多媒体网络软件,实现教师计算机与学生计算机之间资源发布、信息交互、课堂控制等功能。采用中控系统,实现中央控制和灵活使用。

本次多媒体实验室建设后,将增添大量的电子设备,某些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较为复杂。如果我们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广大的授课教师掌握并灵活使用,必将会大大降低教师使用多媒体实验室的意愿和兴趣。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触摸式可编程中控系统,将主要的设备智能化集成:所有的操作均在后台完成,包括各种设备的控制信号传输、VGA矩阵和液晶拼接器的联动等;前台则采用液晶触摸屏提供一个简单、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使授课教师无需太多培训就能轻松掌握多媒体实验室的使用。

三 主要实施方案

本次多媒体实验室建设方案具体实施中,最为关键且难度最大的是视频系统,其要求要在保持高清画质的前提下,突破房间之间的物理障碍,实现跨房间视频信号联合控制与协调管理。这在几乎没有任何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的现实情况下,无疑是一种突破创新和自我挑战。以下,我们将主要阐述视频系统的实施细节。视频系统设备配置与线路结构

经管中心与来自企业界的资深高级工程师深入分析、反复思考,最后采用了一个简单、方便、又较为经济的视频系统实施方案,其系统拓扑如图1所示。

(1)主要设备。两个房间各安装一套2*3的液晶显示墙,其采用的每块液晶显示屏均为40寸窄边DID液晶显示屏,除带VGA信号接口外,还带两个HDMI高清接口;两个房间各安装一套投影系统,由3500流明的工业级投影机和120寸大尺寸画框式幕布组成;两个房间共用一个16进16出的VGA矩阵;每个房间有学生用计算机42台,分成7个小组;每个房间有教师用计算机1台,该计算机可同时输出VGA和HDMI两种信号;两个房间的所有计算机使用4个24口的高速网络交换机连接,形成局域网络。图1 视频系统拓扑图

(2)VGA矩阵信号输入端连接方式。教师用计算机的VGA信号使用VGA视频分配器输入矩阵;每组学生计算机中有一台固定的计算机,其使用显卡自带的两路输出中的一路VGA信号接入矩阵,该计算机的两路VGA信号在显卡的控制软件里配置成复制模式。

(3)VGA矩阵信号输出端连接方式。将矩阵的16个输出信号中的12个分别连接到两个房间的12块液晶显示屏的VGA输入接口;将矩阵的2个输出信号分别连接到两个房间的投影机输入接口。

(4)高清信号连接方式。两个实验室的每台教师用计算机均通过一个1分2的HDMI分配器和2个1分10的HDMI分配器与两个教室的每块液晶显示屏的HDMI输入接口连接。

由此可见,两个实验室的教师机上的HDMI高清视频信号直接连接到液晶显示墙上的每块液晶显示屏上,而所有的VGA信号则通过矩阵的方式连接起来,这就为各种信号之间的发送、传输、接收、显示铺平了道路。但是,物理上信号的连通距离正式的使用尚有一段距离,我们还必须进行以下的工作。安装拼接控制软件进行视频信号的管理

通过对两台教师用计算机安装液晶拼接控制软件,实现对视频信号的管理。

(1)信号归类整理。对每个教室的视频信号的输入端和视频信号的输出端进行归类编号,我们必须确保每个编号清晰明确,让使用者通过编号能够非常容易地确定其对应设备。

(2)信号的控制。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首先是控制各个输出设备选择和接收某个输入信号;其次是控制液晶显示墙如何显示接收的信息,如单独显示,或者整体显示等。改进拼接控制软件实现跨房间合班控制

由于液晶显示墙在实验室单/合班灵活配置方面处于空白状态,所以,目前市面已有的拼接控制软件均不能完全满足这个方面的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改进软件的功能。

(1)单/合班实验室信号切换控制。前面已经对各个信号

端进行了科学的编号,现在的改进是实现对这个编号的管理,即在得到授权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控制使用两个房间内全部输入输出信号;而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者只能控制使用其所在房间内的输入输出信号,另一间房间的信号则无法使用。

(2)两个房间同时作为单班使用下的矩阵控制。当两个教师分别进入两个房间进行授课时,尽管前面的单/合班实验室信号切换控制已经将输入输出视频信号分开管理,但仍然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现有的VGA矩阵同一时间只能由一台计算机控制,故在传统模式下,就只能一个教师使用,而另一个教师是无法同时使用的。我们的改进是当该软件启

动时自动进行侦测,一旦发现VGA矩阵的串口控制链路已经被另外一台计算机的控制软件控制的情况下,将能通过网络连接到已经控制VGA矩阵的计算机,通过调用该计算机上的矩阵服务端软件来实现对自己房间内的视频信号进行控制和管理。尽管这时候两台教师用计算机都在使用其中一台的控制软件对VGA矩阵进行视频信号的切换,但由于有前面的信号授权管理,所以,其相互之间完全不受影响,而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也完全感受不出来。

(3)定制设备完成矩阵自动管理。前面的阐述中我们知道,VGA矩阵同一时间只能由一台计算机进行控制,根据拟定的设计方案,要完成单/合班灵活配置,就必须实现能够自动判断哪台教师用计算机首先通电启动,同时立即将矩阵交由该计算机控制与管理。这里我们采用了硬件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单独设计和定制了一个矩阵控制信号切换器和液晶拼接器的控制信号切换器,该切换器能够自动侦测两台教师用计算机中某一台是否率先通电启动,如果发现其中一台已经启动,则立即将矩阵的控制权切换到该计算机上,另外一台计算机则通过TCP/IP链路连接到此计算机的矩阵控制服务端对矩阵分配给本机的视频信号进行切换。单/合班实践教学具体情况推演

完成前面的三个步骤后,实现了最关键的跨房间合班控制与协调管理问题,能够全面的满足单/合班多媒体室实验室实践教学的需要。

(1)单班开展实践教学情况。由于只有一个班级开展实践教学,所以只使用一间房间,只有一台教师用计算机会启动,矩阵切换器将VGA矩阵交由该计算机控制,该教室的拼接器控制信号也默认接在该计算机上,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该教师只能对本实验室内的视频信号进行切换控制。

(2)两个单班同时开展实践教学情况。当两个单班同时开展实践教学的时候,矩阵切换器会将VGA矩阵的控制权交给先启动的那个教师用计算机,另一个房间的教师用计算机则将通过网络共享控制矩阵的教师用计算机的矩阵控制服务端软件,从而实现两台计算机同时控制使用VGA矩阵分配给自己的视频信号资源。同时,由于两个教师都没有授权,所以两个教师都只能对自己所在房间的视频信号进行管理。

(3)合班开展实践教学情况。当进行合班实践教学的时候,学生分布在两个房间,教师只在其中一个房间,只启动一台教师用计算机,两个实验室的液晶拼接器的控制信号全部根据中控的指令切换到该教师机上,矩阵切换器也将VGA矩阵交由该计算机控制,由于得到授权,该教师将能够对两个房间内的全部视频信号进行管理,并且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意切换并控制两个教室内的液晶拼接墙及投影机的显示画面和场景。其他方面的实施情况

相对于视频部分而言,其他方面的实施要简单一些,这里就不再详述。声音和视频一样,也需要进行单/合班联合控制与协调管理,但实施起来较为简单,只需要将两个房间的音响系统中的两个调音台的音频信号通道的输入和AUX输出对应连通即可,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对方教室音频输入的信号通道的AUX输出旋钮要调节到最低,防止自激啸叫。同时本教室内的各个信号输入通道的AUX输出根据现场的实际环境进行调节,以便另外一个教室内的调音台接收到的音频信号电平适中,防止产生削峰,影响声音效果,这样当教师按下中控系统触摸屏上的合班课按钮的时候,该中控主机将自动发送信号控制矩阵切换器、液晶拼接器切换器及音频切换器,即可实现单个房间和合班房间的便捷转换。

音频系统拓扑如图2所示:

图2 音频系统拓扑图

四 实施效果与经验总结

本次经管中心多媒体实验室经过近一个多月时间的设计和建设,已经全部完成,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比较圆满的实现了各项预期的目标。多媒体效果显著提升,分组式实验教学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深化。

(1)无论是视频效果还是音频效果,都令人非常满意,尤其是在液晶显示墙上展示教师用计算机的高清信号时,完全是一副栩栩如生的优美画面。

(2)分组式实验教学中,教师即可以将某个小组的作品在液晶显示墙上整体展示,实现对单个作品的分析点评;也

可以将14个小组的作品在12块液晶显示屏和2个投影机上同时展示,实现对全部小组作品的分析点评;还可以将4个小组的作品其中2个在液晶显示墙上整体展示,另外两个在投影机上展示,实现对部分作品的高清晰对比分析。总而言之,作品展示的方法和手段非常丰富,实践教学的效果的确是传统方式无法比拟的。完全实现跨房间合班控制,对分组式多媒体实验室的功能进行了重新的诠释,极大地提升了分组式多媒体实验室在高校中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跨房间合班控制与协调管理是本次建设中花费精力最多、困难度也最大的一个环节,但实施后的效果证明,这是非常必要和最有价值的部分。通过本次的改革和建设,成功的解决了分组式多媒体实验室跨房间综合应用的难题,彻底突破了以往分组式多媒体实验室只能在一个房间内使用的空间局限,极大地拓宽了分组式多媒体实验室在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实用价值,为广大高校积极进行分组式多媒体实验室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案例。

五 结束语

本次多媒体实验室建设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教训,如:(1)视频信号长距离衰减问题。根据实际效果来看,不管是采用成品线还是手工制作的视频线缆,一旦视频线超过20米以上就可能出现拖尾或者重影。在添加信号增强设备和隔离设备放大和优化信号后,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2)另外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是由于实验室的强电均为三相电380V输入,而多媒体视频设备和所有的电脑均使用单相220V交流电,当这些设备的交流电不是接在同一相电的时候,由于电位差产生水波纹、横纹干扰的几率较大,值得注意。

(3)视频及音频信号线的铺设上尽量远离强电干扰,否则也容易出现视频信号的干扰及音频信号的交流干扰噪声。

高校实验室多媒体化是实验室建设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和探索课题,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的付出和不懈努力。本次重庆理工大学经管中心分组式多媒体室建设可以说是一次极有创意的尝试和探索,其多媒体跨房间合班控制与协调管理的解决方案突破传统模式,为这个难题的顺利解决提供了现实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左铁镛.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作用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

与探索,2011,30(4):1-5.[2] 刘岚.论分组式教学法在大学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13(3):107-109

[3] 张红,李新华.闵淑辉.基于系统设计理念的高校多媒体教

学优化研究[J].湖南农机:学术版,2011,38(5):159-160.[4] 袁国骏,穆强.高校多媒体实验教学利弊分析及相应对策[J].实验室科学,2009,22(5):39-40.[5] 张蓉,左晓园.试论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5(1):161-163.Based on the Group Teaching Multi-room HD Multimedia Lab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Multimedia Lab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YANG Xiao

LIU Wei

MA Feng-tian(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ChongQing 400054,China)Abstract: Arou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group teach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use the advanced multimed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reative break with traditional patterns and space constraints, design and implement the group teaching multi room HD multimedia lab construction proje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point, analyzes and sum up th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which has a great reference value for universities in developing multimedia lab.Keywords: group teaching;multimedia;information technology;lab construction ——————————

*基金项目:本文受重庆理工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经济控制研究——历史和现实”(重理工[2010]12号第16项)资助。作者信息:杨晓,重庆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电子邮箱:yxem@163.com 收稿日期:2011年12月7日

编辑:李原

[6] 张锡琨.谈多媒体网络数字化语音实验室的构建[J].信息技

分组学习下的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组学习 对话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55-01

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教条化、单一化的特点,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为此,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刻不容缓[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大多数教师已经开始实施对话式教学,注重分组学习,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分组学习模式下落实对话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情境创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是起点,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动力,而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共同设疑、质疑、释疑、解疑的探究过程[2]。在对话式教学中,问题情境的精心创设是教学的基本策略,让学生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与掌握。比如,在学习《商的近似值》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创设以下问题情境:教师拿出一筒羽毛球,并说明是花了24元买来的,同学们根据自己知道的信息,可以想出什么数学问题?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并且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与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通过分组探讨,得出结果。在此过程中,通过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不仅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开放、多元的对话平台

对话式教学过程就是注重师生共同发展、交往、互动的过程。倘若没有交往、没有互动,也就不会产生教学活动。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师生关系的培养,增加师生互动。比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教师在阐述有关字母乘法式子简写之前,先让学生对教材内容予以了解,思考字母乘法式子的书写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得到结论。在开展对话式教学的时候,教师能够借助思考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展开自主的学习,通过和文本内容的交流,对文本内容予以深刻理解和掌握,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通过开放对话式空间的创设,组织学生展开有效交流与探讨,通过质疑、点拨、引导学生,增进师生关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师生共同参加,交往互动的过程,要想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探究,就要充分借助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对话,让学生自行设疑、释疑,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答案,以此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把教学地点设在学校跳远沙坑旁边,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4-6人,之后提出有关数学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测量、记录、计算、讨论等,提出以下问题:此沙坑的占地面积为多少?此沙坑可以装多少立方米的沙子?……之后通过学生探讨,得出最后结果。通过此教学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对数学知识予以实际灵活运用。

四、强调对话引领

在对话式教学中,能够充分体现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接纳、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点拨与引领,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考范围,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数字与信息》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运动员编号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思考一些运动员编号前面为什么出现“0”,并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自主探究与思考,同时,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知道编号与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及时的点拨与引领,可以让学生充分领悟到数学知识中存在的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通过对话时教学的全面展开,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与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对全面展开教学内容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增加师生互动,开展对话式教学,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对话式教学中,更加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可以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并且学到相应的知识,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使小学数学课堂充分生机与活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盖维秀.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13(18):56-57.

分组式教学法 篇4

秘书礼仪课程是秘书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引导学生树立礼仪意识、提升自身形象、增强社交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秘书学专业长期作为高校的专科专业存在, 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方面都受到一定限制, 教学方法也长期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为主, 相关教学音像观摩和实践训练环节极其缺乏, 学生无法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学习热情很受影响。随着一些院校文秘实训室或移动教室建成投入使用, 实训环节被逐渐引入课堂, 分组式教学法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 但传统的分组式教学存在缺少周密规划、组员临时性较强、相互间积极的依存关系难以呈现等问题, 小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待加强。2011年5月, 秘书学被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当秘书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层次逐渐由专科向本科提升, 秘书学专业教育逐渐与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伦理学等本科专业发生紧密联系, 寻求一种比传统分组式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礼仪道德意识和社会综合技能的教学方法, 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合作式教学法对传统分组式教学法的改进

(一) 理论内涵的进步

分组式教学, 就是通过将班级暂时划分为更多的小组, 小组成员一起按照老师所安排的或自己设计的主题开展工作, 并将工作结果在稍后的全班的课堂阶段做报告。分组式教学法产生于19世纪末, 是西方政治、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早出”需求的教育产品。传统的分组标准主要包括三种, 一是按学生智力、学科水平分组, 如美国;二是按学生个性和能力分组, 如日本;三是按智力和成绩分A、B、C组, 如英国。这种对学生进行分层、分批教学的做法在产生之初就受到批评和指责, 并一度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陷入低谷, 后来由于社会的需要才逐渐复苏和发展, 分组标准也趋向多元和客观。但无论按哪种标准分组, 分组式教学的核心部分都是小组工作, 即小组所要完成的、目标确定的工作任务。在传统的分组式教学中, 组员之间的讨论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

合作式教学法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调动教学系统中的一切积极因素, 促成学习者积极互动、积极探索和建构知识体系, 并以团体成绩和组员成绩恰当结合为评价方法, 达到学生主动、积极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合作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合作学习这种古老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古罗马昆体良学派曾指出学生可以从互教中受益;18到19世纪, 合作学习的方式从英国传到美国并在那里兴盛;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公立学校的发展在美国逐渐失去主导地位, 到70年代复兴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系列更系统、更成熟的原理与策略。合作式教学与传统的分组式教学在形式上相似, 表现为教师作为幕后的指导者, 仅仅负责学习情景的组织;所有学生有权利就工作流程、工作结果的形成和展示汇报等做出决定。其核心虽然也是小组工作, 但更强调组员为完成小组任务所需的合作意识和行动。相比传统的分组式教学而言, 合作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主题工作的准备, 而且可以用于课堂上对工作结果的检测中。

(二) 教学实践的进步———以重要宾客接待礼仪教学为例

1. 重要宾客接待礼仪

秘书接待礼仪是秘书商务活动礼仪中重要的部分之一, 指秘书在接待活动中应遵循的仪表仪容、行为举止、言谈风度等方面的礼仪。秘书接待礼仪可分为日常接待礼仪和重要宾客接待礼仪两个环节, 日常接待礼仪主要指基本的办公室接待礼仪规范;重要宾客接待礼仪则涉及接机、陪车、会谈、参观、宴请、娱乐等各环节礼仪规范, 比日常接待礼仪更加复杂, 对团队的合作精神要求也更高。

2. 合作式教学法在重要宾客接待礼仪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内容:杭州华尚服装公司要推出新款秋装, 为引领时尚潮流, 公司总经理李总特意请巴黎著名服装设计师Smith先生来杭进行指导。Smith先生的助手Mike先生、秘书Mary小姐随行。三位客人乘坐F1036次航班往返, 在杭停留三天。

主题任务:制定接待方案

具体要求:

(1) 以小组为单位组成接待团队。根据国际认可的5人一小组的最合适人数标准, 规定每组人数以5人为基数, 分别承担法方的Smith先生、Mike先生、Mary小姐和中方的总经理李总、秘书小刘五个角色, 允许各组根据需要补充其他角色。

(2) 制定详细的接待方案。该方案需具体注明接待流程及相应礼仪规范。每位组员都可以承担自身角色的礼仪规范文字撰写, 从角色本身的职责考虑, 尽量做到周到、完备;也可以由每位组员承担一个环节的礼仪规范撰写。

(3) 方案完成后, 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形式不限。

教师工作:

(1) 下达主题任务, 要求学生下周进行课堂汇报。

(2) 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伙伴, 完成分组, 并引导各组确定秘书小刘的人选。

(3) 对接待方案的指导思想、内容、附属材料、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详细说明。

学生完成情况:

各组学生都在课下进行了周密的讨论和策划, 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有一组学生以视频短片的形式进行汇报, 该组学生共7人, 其中五位学生分别担任Smith先生、Mike先生、Mary小姐和李总经理、小刘秘书五个角色, 另有一位学生担任驾驶员, 一位学生担任视频导演、摄像及剪辑。方案共分接机、陪车、会谈、参观、宴请、送行六个环节, 介绍、握手、奉茶等细节分别融入接机和会谈环节中。每位环节的礼仪规范分别由一位学生撰写, 秘书小刘担纲整合统稿工作。

视频显示, 在实施过程中, 每位学生都身着与角色身份相符的服饰, 言谈、举止也与相应的礼仪规范完全符合, 各环节衔接紧密, 操作准确, 能看出他们在课下经过了充分的讨论和认真的演练。尤其是饰演秘书小刘的学生, 在每个环节都发挥了中心作用, 其他学生也都给予他高度的配合, 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认真的态度。当该小组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时, 其他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观看, 视频中学生操作正确时, 教室里非常安静, 但当操作出现小失误 (比如接机后汽车座次的安排一度出现错误, 但秘书及时做了调整) , 教室里响起嗡嗡的小声议论。当视频播放临近结束, 屏幕上依次出现各位组员的名字时, 全班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随后, 教师请其他组的学生代表予以点评, 点评者对演示者优秀表现加以赞扬, 对疑问之处进行询问, 演示者进行解释或申辩, 教师在旁进行点拨, 三方在讨论中达成共识。

3. 合作式教学法对传统分组式教学的改进

从这个教学案例中可见, 在合作式教学法的指导下, 小组任务完成的过程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和实施。任务下达阶段, 教师作为幕后指导,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案例内容并提出要求和建议, 为学习情景的组织奠定基础;方案制定阶段, 小组成员为完成方案指导、实施及汇报而共同努力, 秘书小刘无形中担任了统筹安排的工作, 同时其他组员又都根据自身角色需要对小组工作流程、工作结果的形成及展示汇报的方式等提出设想, 经过相互辩论、争执、平衡, 最终大家一起做出决定。这样就形成了以秘书小刘为中心的合作团队, 确立了良好的向心力基础;方案实施阶段, 所有组员都遵循标准的礼仪规范, 设计并表现相应的台词、动作, 每位组员不仅要对自己的表现负责, 还要努力帮助他人做到完美无缺。这次小组任务并没有对汇报的形式进行要求, 但学生主动以视频的形式进行拍摄、剪辑, 提高了难度, 也提高了对自身的要求。当他们的作品在教室大屏幕上播放, 接受老师和全班同学的检阅时, 他们会为大家的充分肯定而倍感骄傲, 也会为某些小小的瑕疵感到不安, 有助于他们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听取意见, 加以改进。整体来看, 从确定角色到讨论、实施、展示, 合作式学习形式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潜质, 唤起他们的协作意识;也赋予他们积极的独立精神和责任心, 推动他们在小组内树立一种荣辱与共的精神。

如果以传统的分组式方法来进行重要宾客接待礼仪的教学, 教学形式就可能更多地体现为教学地点的改变或在课堂中增加更多的讨论机会。尽管能做到较科学的分组, 但传统的分组对小组规模没有特殊要求, 组员的角色感将不够明确, 秘书小刘的组织者身份也将不够明显, 以小刘为中心的合作团队也不易形成。在以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传统分组式教学中, 组员自身职责不明确会导致交流的目的性不强甚至流于形式, 共同努力完成小组任务的决心和责任心也将不够坚决。由于缺乏具体细致的实践环节的验证和随时随地地师生交流, 小组成员的内部冲突通常被忽略, 而在此冲突发生到解决过程中培养出的倾听的能力、礼貌、建设性的批判、相互尊重等社会技能, 也有可能被忽略。

(三) 成绩评定方法的进步

传统分组式教学法对成绩的评定更多地遵循教师打分的原则, 教师的意见占主导地位。合作式教学法改变了这种方式, 在课堂上引入学生评委制, 让学生参与到成绩评定的环节中来。当一组学生进行工作汇报时, 别组学生担任评委, 评委需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对汇报者的表现认真观察, 发现其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并将其量化为数据。在重要宾客接待礼仪的教学中, 评委评分形式如下。

即由B组第1、2、3名学生负责给A组第1、2、3名学生评分, B组第4、5、6名学生负责给A组第4、5、6名学生评分, B组第7、8、9名学生负责给A组第7名学生评分。如果B组人数不够, 就从别组抽调过来。这样, 每位学生的操作都有三位评委观察并打分, 取平均分为最终成绩, 确保了客观公正;同时, 每位评委负责观察并为三位学生打分, 负担不会过重, 也便于观察得更细致, 评价得更客观。评分参考标准如下:

秘书人员重要宾客接待礼仪实训评分参考表

其中态度分指汇报时的参与态度, 应知分指对礼仪规范的熟悉及掌握程度, 形态分即形象、仪态分, 指发型、面容、着装、饰物、表情等仪容服饰及坐、立、行等言行举止的表现, 创新分指创意的新颖、操作的实效等, 团体分指团体合作精神及合作能力等。每个单项分占总分的20%, 按其表现又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最终量化为具体数据填入表格。五个单项分相加得出总分, 然后取三位评委的平均分作为学生此次小组工作的成绩。态度分、应知分、形态分会根据个人表现而有所差异, 而创新分、团体分更多地来自于小组的共同努力, 组员之间的差距不会非常大;尤其是团体分, 同一组的得分基本相同, 这也促使每位组员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成功会使他人受益, 他人的成功同样会使自己受到鞭策和鼓励, 培养了他们荣辱与共的集体精神和责任感。

重要宾客接待礼仪的成绩评定后, 每位学生都得到了一次小组任务的成绩;多次小组任务成绩的平均分构成他的平时成绩;期中有一次较大规模的小组任务, 按照同样的操作程序得出一个期中成绩;再加上学期终试卷的卷面成绩, 共有平时、期中、期终三个成绩。这三个成绩分别按照适当的比例进行折算, 最终得出这位学生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毫无疑问, 每一次成绩都是学生自己身体力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通过辛苦的努力才能获得的, 促使他重视每一次小组工作的经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自身意见被尊重和采纳甚至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鼓舞了他们的信心, 改变了他们对传统考试方式的紧张心理, 促使他们将认真工作、时时接受检查和自我检查逐渐化为一种平常心态, 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保持既严于律己, 又宽以待人的良好心态, 打下坚实基础。

三、合作式教学法的公共关系学解读

除重要宾客接待礼仪外, 秘书礼仪的教学内容还包括秘书人员个人礼仪、办公室礼仪、会务工作礼仪、拜访及谈判等商务活动礼仪、习俗礼仪和文书礼仪等, 说到底是秘书人员在社会交往中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问题。恰当地运用礼仪来理顺各种关系, 是秘书工作艺术的高度体现, 也是塑造秘书个人及所在组织良好形象、打造良好公共关系氛围的重要途径, 因此秘书礼仪是秘书公共关系的题中之意。在公共关系活动中, 主体在一定职业伦理规范指引下, 为获得有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而从事交流、沟通和劝说, 良好的合作精神是有效沟通的指路明灯。合作式教学在引导小组成员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和协调完美地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 关键途径也正是在合作精神指引下的有效的“交流、沟通和劝说”。因此, 将合作式教学法引入秘书礼仪教学,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礼仪规范, 培养学生更好地理解礼仪及公共关系的内涵, 教学效果更好。

如果说以交流、沟通和劝说为主的合作式学习方式非常符合公共关系内涵, 小组任务完成过程中组员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就十分符合交往伦理学的要求。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每一个难关都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安然渡过, 每一个决策都必将是经过充分讨论并得到每一位组员的认可才可以施行。这就促使每一位组员都把同舟共济作为自己的信念, 都能够以一种合作者的眼光来分析人、观察人, 都诚挚地融合到整体的合作精神中去, 也就是进入这一组完整的文化之中。合作的品质必然在这种完整的文化中形成, 学生也就在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被理解、被尊重、被认同的感觉, 意识到自己所应当担负的人道、公正与责任。在成功的合作式教学法为每一位学生真正接受并愿意身体力行地去施行时, 合作学习逐渐转为一种道德品性和价值观, 不仅影响着他的学习, 更影响着他的生活, 成为他一以贯之的表现。

四、结语

在秘书礼仪教学中, 合作式教学法的引入,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分组式教学存在的小组向心力不强、计划不周密、讨论流于形式、组员合作精神不够、相应社会技能的培养被忽略等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 以科学的分组确定组员名单, 以组内核心人员的确定来培养向心力, 放手让组员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周密策划以培养他们的交流、沟通、协调能力, 然后通过学生评委制的引入让学生参与成绩评定, 使每一位学生的努力都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合作式教学方法之下, 学生从接受任务、完成任务、公正汇报到成绩评定, 每个环节都要秉承合作精神, 这种合作精神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秘书礼仪的内涵和要求, 更能逐渐在他身上化为一种道德的力量, 推动他为个人和未来的组织创建一种良好的公共关系。

摘要:合作式教学法比传统分组式教学法更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合作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科学的标准进行分组, 确定各组核心人员以增强向心力, 引导组员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和协调, 引入学生评委制得到客观公正的成绩。合作精神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小组任务, 而且逐渐化为一种道德力量。

关键词:秘书礼仪教学,合作式教学法,传统分组式教学法,改进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倩.分组教学形式的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 2011, (1) :111.

[2]王玮.对合作式学习方式实验研究的反思[J].学周刊, 2011, (18) :119.

[3]刘选会, 郭俊仓.合作式学习方法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24) :118-119.

分组教学教学反思 篇5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怎样突出教学重难点,怎样设计板书,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但这对于学生来说,未必都有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

今天,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分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其中一个闪光的亮点。

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的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所以,教师必须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一是如何让学生去进行合作,去开展有意义的合作,教师如何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等等。

要知道,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效果的。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比如进行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社会是丰富多变的,行业是不同的,每个人担当的角色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认为,小组交流应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二是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人人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这样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

在多次听课中,我发现多数的小组学习,形式大于效果,基本上是低效的、放任的。经常是某几个人在表演,学生回答学习的结果时,根本没有用“我们小组有人认为„„,有的人认为„„,最后一致认为是„„”的方式汇报交流的结果。而只是说“我认为„„”“我觉得„„”小组学习只是反映在形式上,盲目的开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这样的小组学习是低效的。

合作学习,不教给学生方法,小组学习就会在一张张叽叽喳喳小嘴的废话中耗掉学习时间,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转变,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小组学习就失去了重全员参与,重情感体验,重人文关怀与合作的真正意义。

学生已经习惯而且总想着怎样去做一个旁观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一个看客是麻木的,是可怕的。这种现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那就是表扬正确,呵斥错误。优秀生在老师不断的表扬声中信心十足,表现欲更强;而大多数学生却在无数次的呵斥下战战兢兢,他们不敢多嘴,怕别人讥笑,怕老师棒杀,怕说不好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快。干脆充当看客,什么也不说。这样的教学行为扼杀了个性,压抑了思想,泯灭了个人发言的积极性。最终中国传统的教育培养了“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从众群体。

很多时候,教师站在讲台上,让下面学生一组组开展学习与讨论,在看似热闹的场景中,实质上学生有没有开展有效性的学习活动,上面讲台上的老师是不知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全员参与,也包括教师参与,教师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讨论的组织者,教师如果能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当然,这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经过一个教师耐心辅导的过程。

二是这种学习是否每节课都需要。学生的小组学习是否在走过场,或者说流于形式。教师要注意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控制讨论的局面,如讨论中是否有人进行人身攻击,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及时调控。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适,是做秀还是教学的需要。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认同,还需要课程的认同,学生的认同。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到研究讨论中去,一句话,要看是不是开展小组学习的时机,这个时机的掌握要看教师教学实际操作,教学的艺术性就表现在这里。教学就应该达到让学生“既竭我才,欲罢不能”的地步,大多数学生都踊跃发言,孩子们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这时正是小组讨论的良机,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交流的需要时,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不切实际的流于形式的小组学习会给学生一个不好的意识,乱哄哄、热热闹闹这就是小组学习。给人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觉,以讹传讹。反而诱发学生产生不良的小组学习行为习惯。另外传递出一些不良信息,反正老师也看不见,给某些学生创造了说废话、做小动作的机会。真正的学习过程在这里被歪曲了。千万不要让这种不切实际的形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意识。这种潜意识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教师在这里不经意间,犯下了一个无法挽回的错误。

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是新课改的基本课题,也是新课能否成功的关键。经历了一个过程之后,这个过程就是无形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主动性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素质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唯一出发点。要最大程度尽最大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思考状态以及学习方式。某些好看的东西未必实用,这是生活中的常理。

著名的教育家T.洛扎克说:“信息,到处是信息,惟独没有思考的头脑。”愿教师多思考,不要被热热闹闹的假象所迷惑,盲目模仿别人的结果是适得其反。只要你静下心来,走下讲台,弯下腰和学生近一些,就可以听到学生的心声,就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小组学习,参与到学习中去,始终监控学习的过程,引导学习的方式。这样,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将被我们所左右,学生受益大矣,新课改成功的希望大矣。

孩子们在做什么,想什么,是否和教师的教学设想一致应该成为我们永远思考的课题。小组合作目前体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组不科学。最常见不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或者俺高矮次序甚至男女生搭配而成。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2.规则不明确。在课堂中,往往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知道做什么,怎样做;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

3.合作时机不当。

(1)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

如果问题太浅易,学生只要翻开课本就能找到答案;有的问题又过于艰深,明显超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导致组际交流冷场的尴尬现象;有的问题则只能活跃课堂气氛,不能支撑学生的合作学习,有张力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产生合作的需要。

(2)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比如学案中的达标测试.(3)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比如关键知识的讲解,点拨.规律的总结等.(4)一节课中安排了过多次小组合作学习。

5. 关注片面,评价不全。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反馈,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6.合作研讨 议而无效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一些小组发表了与教师不一致的或出乎教师意料的看法,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重复学生的意见,不做任何引导,就直接给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又绕到教参那里。这使得精彩的小组讨论被教参的结论或教师的定论所代替。这种合作学习,表面上是学生在集体研讨,但本质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再者以教师或教参的观点

7.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指导。

由于一有问题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同样由于缺乏必要的讲述,无法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基 本 对 策

综观上述诸多问题,我认为症结在于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的本质理解,是对合作学习表面化、形式化的理解而造成的。要正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举例,我班是四人一个学习小组,八人卫生大组.有大,小组长.一号带四号,二号带三号.一号四号,二号三号同桌.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并使每个小组的能力水平和知识视阔基本保持一致,构成竞争态势 2.小组培训

(1)做耐心细致的前期工作,并要激发其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一是教师对学优生要进行适当的教育,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培养爱心,从而使自己的举止更为得体,更能尊重他人,更具有分享精神,得到别人的尊重。并在分享中体验自身的价值。而是对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自信度和自尊性。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并加以发扬,(2)合作技能培训.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是有用的,它是如何展开的,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不要争吵

3.营造宽松的合作氛围

(1)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与学生一起探究。体现是双主并举。

(2)提供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产生合作动机和合作倾向的时候再展开合作比较适宜。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集体评价能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以及团体精神。尽快形成合力。比如我们提问的时候,可以利用同组同学补充答案的方式来提高凝聚力。个人问题解决的好,同时也是为小组争光等。

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5.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产生合作的需要。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 6.精选内容。提供合作的素材。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于合作学习,而且小组合作也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要开展。(1)、当个人难以独立完成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解决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时适宜开展小组合作。

(3)、方法、结果容易产生分歧时最值得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及全班的辨析、评判、争论能够引发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在交流中感悟,从而体验合作的价值,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

7.把握时机,形成合作的取向。

学生在学习中碰到难点、疑点或兴奋点时常常会产生一种迫切需要交流的欲望,激起合作学习的动力。能有效地发挥集体的智慧,较快地帮助学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举例上几天刚学的正弦余弦的关系时候组织小组合作,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探究,几乎每个小组都能探索出二者关系。

在疑点处开展小组合作能促使学生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释放出来,在交流中产生互动,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思维的兴奋点处开展小组合作,有意识地设置悬念,使学生能够保持探索的积极态势,从而产生合作探讨的欲望。

8.科学调控,体验合作的价值。

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生间信息的整合与补充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交往与审美,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学会表达、倾听等合作参与形式。因此,科学地组织调控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也要学会倾听。

9.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机。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最后,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促进者。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老师们,面对我校的教学形式,面对十六字的教学模式,面对小组合作。我们不是逃避,而是迎头赶上,我们一起探索小组合作的精髓,让她真正成为指导我们教学,提升我们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我的发言有很多不足和欠缺之处。请老师们指正。

四、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个弊端

弊端一:马蹄型座位不利于两边的学生长身体的需要

初中生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而学生端坐课堂的时间占一天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学习小组的人员一经编定则不轻易变动。这样,坐在两边的学生看黑板时需要把身体侧转过来或者偏着头斜着眼,不但不利于正常体型的生长,也有形成斜视的可能。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我让学生每周按顺时针方向调换一次座位,既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又使学生对自己的座位及邻居的更换抱有新鲜感,从而加深了对小组的感情。

弊端二:“小组合作学习”有时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虽然原则上“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独立学习基础上的,但是因为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价值观,总有个别学生报着投机取巧的心理,不肯自己动脑子想,但凡遇到一点小问题就去找组里的好学生询问。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思维的依赖性,也不利于独立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这种情况,除了可通过整体性的评价机制来约束以外,还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使其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懂得尊重别人的自由和时间。慢慢地,学生就会树立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学会发现问题的方法,尝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弊端三:小组成员的参与机会不均等

分组式教学法 篇6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分组协作

一、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现状和问题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观察、学习、动手、研究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在一些方面与新时期教育不相适应,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其所在学校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与创新,真正达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的目标。本文主要探讨教学方法的改革,即分组协作式方法在物理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目前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一些学生对实验不够重视,课前不认真预习;大多数学生的课前预习报告都只是罗列教材上的内容,没有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则按照教师的讲解和教材上的步骤,程式化、机械式地进行操作,不求甚解,对一些本来能自己思考解决的问题也要依赖教师。在课堂上,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但都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完成相同的任务,导致一些学生跟不上进度,另一些学生则觉得对实验没有必要进行过于详细的讲解。此外,很多大学中的物理实验课程,通常是单人实验或者两人一组进行实验。单人完成实验的缺点是:实验过程中缺少交流,学生遇到困难往往不是想找到方法独立解决,而是依赖教师、模仿同学,甚至抄袭,希望蒙混过关。双人完成实验的缺点是:分工不明,往往是一人做得比较多,另外一人做得少甚至不做,滥竽充数。长期固定的分组形式也会形成学生之间的依赖关系,使得一些学生在课上实验过程中偷懒、课后完成报告时抄袭。

上述问题大多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联。按照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通常教师先将实验基本原理、仪器使用方法、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数据处理方式等内容详细地介绍给学生,并对实验步骤进行演示,然后再让学生按教师的讲解及操作示范,进行数据的记录,经过教师检查后由学生在实验课后完成该次的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方法只注重过程和形式,却没有给学生留下主动思考的空间,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只需机械地模仿重现教师的操作过程、记录数据,不需思考即可完成实验,易养成惰性和依赖性。要有效地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让实验课程真正起到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作用,就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之渗透至实验课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实验操作过程、课前的预习过程以及课后对数据的处理过程。

二、分组协作式教学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分组协作式教学方法来改进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其具体内容包括:建立实验组长制度,设立提问、讨论和解答环节,让学生在多人协作的过程中完成实验。

1.分组协作式教学方法的基本内容

在物理实验课程中建立实验组长制度,将学生划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3~4名成员,并依据学生对实验的预习情况,采用自我推荐、同学推荐的方式选出小组组长。

教师在讲解重点后,让各位小组长共同参与实验的指导过程。对于实验过程明确、仪器功能清晰的实验,教师在实验讲解过程中可先保证各组组长迅速地领会实验原理和操作中的重点,这样组长们就能够为各自小组的成员提供基本的帮助和提示。

在实验进行的同时,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为了避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教师不应立即就给出答案,而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自发解决。对于一些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问题,可以让小组成员进行相互提问,通过同学之间的积极交流和互相帮助来解决问题,在完成实验目标的基础上,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提问环节、讨论环节和解答环节。

在提问环节,可以针对操作中的细节或实验中与理论和实际应用关联最密切的部分来提问。由此可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此外,也可以由教师给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示例,而后组织学生进行提问。通过这种问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讨论和解答环节,对于比较重要的问题,先组织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加以适当引导,最后由教师做总结解答,部分问题可由组长做总结回答,其它的问题则可经适当筛选,留作课后作业,由学生独立完成。在解答环节中,教师给予适时的引导、指正和讲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

2.分组协作式教学方法应做到因材施教

在小组协作的过程中,担任组长任务的学生,通过给其他同学做出示范、讲解和指导以及组织小组内部的集体讨论,更进一步地提高了自己的学科水平,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和组织管理等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小组的各位成员,通过参与思考和提问、发现与解答的过程,既可以避免简单化的模仿操作,做到“知其所以然”,发挥主动学习的热情,又培养了在集体中的合作精神,通过相互帮助增进了友谊,并逐步消除依赖心理。例如:一些学生遇到问题后,第一反应是找到教师询问仪器是否出现故障,而没有排除自己操作失误的过程。此时,组长会以很自然的方式在同组的学生之间发起讨论,小组成员共同出谋划策,通过有条理地分析、排除,来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

基础不同的几位学生,通过共同协作和相互交流,各自都能有所收获,获得多方面的提高。例如:在自组惠斯通电桥测量电阻实验中,有些学生一开始丝毫不在意仪器的安排、接线的先后顺序等细节,将几个电阻箱随意摆放、连线纠缠不清,在测量过程中就会遇到困难,难以确定比率臂的倍率。而通过与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及时交流,他们很快就能意识到这样违背实验操作规程;相对地,遵守规则的学生,通过眼前的实例来看实验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程,就不再是一些空洞的限制条文了。像这样,学生分别从正、反两方面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认真所带来的益处。

3.考核方式和作业形式的改进

除了课堂上教学方法的改进,还可以对考核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采取合适的激励方法。例如:根据学生反馈,制订合理的奖励制度,对担任组长的学生和在问答环节中表现积极的学生进行评分奖励。

为了避免实验报告的相互抄袭,可以布置具有个人特征的课后作业:各组长和成员分别简述其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以及心得体会;在提问环节中留下的一些问题,指定由不同的学生回答,作为其实验报告的作业内容。

三、在实践中完善

教师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参考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地推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例如:与自身的教学风格相结合,改善教学效果;逐步改进小组的组成方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适当组合,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选择组长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带领学生一起克服困难、完成实验;同时减轻组长的负担,使学生能积极自愿地担当起组长的职责,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一旦增加了每位学生被指定为组长的几率,就会促使他们认真地完成课前的实验预习。通过课堂上相互提问的问答环节以及组长的轮换,可以减少滥竽充数的现象,激励每一位学生去积极地做好实验预习准备以及课后的分析工作。

教师利用分组协作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去,通过主动思考来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和协作来解决问题。这样,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有助于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同学之间在相互交流、相互提问时,处于更加放松的心理状态,通过交流与合作,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气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吕太国.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4):20-21.

[2]龙卧云,汤剑锋,任文辉,林智群,谭玉.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农业院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131-133.

[3]杜娟,马春生.基于独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价值工程,2010(14):124-125.

[4]蔡青,向安平.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实践与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61-65.

[5]王伟平.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181-182.

[6]李国峰,李剑生,陈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研究——改进教学程序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1):14-15.

[7]任红,谢莉莎,刘彩霞,朱志峰.近代物理实验教学与考试效果分析评价体系研究[J].物理实验,2013(7):14-19.

分组式教学法 篇7

多年来, 五年制学生的课堂教学状况一直令人头疼, 大家都积极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尝试以求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从事五年制高职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SQLServer2005”的教学工作中, 发现常常是教师在津津有味地讲解, 约有15%的学生在勉强听课、30%学生睡觉、30%学生玩手机、10%学生聊天, 其余缺课;课程结束后, 课程实训时, 学生什么都不会操作。结业考试时, 基本概念、最简单的查询命令学生均不会做, 使得相当多学生无法通过考试。

一、高职五年制学生现状分析及教学设计思路

1. 五年制学生的问题及优点

五年制学生的入学成绩大都在300分左右, 这样的成绩一般无法升入高中, 又因年龄小不可能进入社会, 因而家长选择让其进入高职, 期望能学一技之长。他们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 基础差、无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差、自我管理能力差, 目标盲目, 混文凭的思想严重; (2) 一些班级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 (3) 一些学生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 只求学生在校安全健康, 拿个文凭即可。

五年制学生的优点表现在学生思想活跃、外向、热情、喜欢动手;只要及时鼓励, 委以重任, 会很努力地去完成任务。

2. 现状分析及课堂教学方法构思

基于五年制学生的这种现状, 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应扬长避短、正确引导。

(1) 入学分数低、基础差。这使得他们在纯理论学习时听不懂, 课堂上睡觉、玩手机、说话聊天。教学方法设计上应当避免长时间的理论讲解, 以实践后很快可以看到效果的教学方法为主, 且不时邀请学生进行课堂演示, 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2) 学习兴趣不浓、无学习的主动性。思考一下为什么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而对游戏却那么感兴趣?是因为游戏的画面、声音、情节、情境等都能刺激他们的神经, 使其处于兴奋状态, 而课堂教学对他们很难有那样的效果。教学方法设计上应该力求做到有吸引力, 增强趣味性, 项目的设计上一要实用, 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随着学习的深入, 使学生慢慢对课程产生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 班风不正, 学风不好。由于班级大多数学生都不想学习, 一些想学习的学生也逐渐变得不想学习了, 甚至有些想学习的学生还会受到排挤。为此, 在教学方法设计上, 要设计一种让所有同学都能参与的项目。在完成项目时, 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没有他人的帮助将无法完成自己的任务, 他必须主动地求助于一些学习好的学生, 使学习好的学生被尊重, 体验到学习的喜悦, 使其更加努力地学习, 同时也会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和友谊, 整个班风学风也会随之改观。

(4) 缺乏被肯定的体验, 无主动学习意愿。任何一个人都会有想得到别人承认的心理需求。高职学生从小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一直不好, 在学校很少被教师表扬和肯定, 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 易自暴自弃。因此, 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应该力求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采取优帮差的互助学习方式, 并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力求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都能体验成功、体验被肯定的喜悦。

二、传统教学模式不足及项目分组式教学方法的确定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SQLServer2005”作为“动态网页”、“电子商务”等课程的前导课程, 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枯燥、零散, 课堂展现形式上也不同于“静态网页”、“多媒体制作”等课程, 没有不断出现的新画面、没有声音持续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很难使学生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学习效果一直不理想。

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一节课中由教师按课本顺序介绍几个命令或操作, 然后以一个具体的数据库为例进行课堂演示。学生课堂上觉得听懂了, 但由于课堂缺乏学生主动参与, 因而是一种灌输式被动学习, 加之知识引入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 课程结束, 学生却普遍反映什么都没有学会。

基于上述原因, 笔者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SQLServer2005”课程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1. 从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引入了项目教学

通过一个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项目, 将零散的知识融为一个有机整体, 按照数据库项目研发步骤, 逐步引入相关知识, 让学生感觉每天的学习过程充满新奇和刺激。考虑五年制学生对纯理论知识的接收能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精简课程内容, 弱化纯理论知识, 重点把握课程核心, 把过于枯燥的理论用一种可操作的、实用的方式呈现。

2. 在教学组织上采用了分组探讨的学习模式

分组采用强弱结合方式, 组内学习任务采用不完全均等划分模式, 由组长根据组员的实际能力分配不同难易程度的任务。通过小组内讨论与学习, 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与交流,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小组学习模式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由于采取了优帮差的互助学习方式,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氛围。

3. 采用了新的成绩考核方法

学生的成绩评定不再由单一的期末考试成绩决定。组长根据每次分配任务的难易度以及完成情况给组员进行分次考核,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给组长和其下的每位组员进行考核, 最终的课程考核成绩是结合组长评定、教师评定及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这种评定方法有助于组内学习的有效管理。

三、项目分组式教学方法实施

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后, 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SQLServer2005”课程进行了教改实验, 采用项目分组式教学法, 具体实施如表1所示。

四、项目分组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调查

笔者将项目分组式教学方法用于五年制“数据库原理与应用SQLServer2005”课程教学中, 并对两届两个班近110名学生进行了课程结业后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如图1所示。

调查结果以及教学方法使用前后的成绩对比如图2所示。

由调查统计结果可见:

1.由于采用项目分组教学, 使课堂教学不再以单一教的方式呈现, 课堂上不再只是教师单向灌输, 学生被动学习。每次课堂教学都成为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场所, 教师讲解时学生会更加用心。课堂听课状况大大改善。

2.采用分组项目式教学, 使学生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听课伙伴, 而是合作团伙。这种相互合作的团队体验, 有助于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

3.使得理论知识不再过于集中地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处于一种渐进的教学过程中。

4.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每次任务中均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 从而感受到完成任务后成功体验。同时在合作中认识各自不足, 互相帮助, 取长补短, 有助于形成良性的班风和学风。

5.该项目可以使学生以合理的方式获得优良的成绩。该项目数据库的内容就是本课程的试题, 也可能是将来他们要考试的内容, 因此在项目实施整个过程中, 他们就会比较留意这些试题内容, 从而潜移默化地熟练了这些知识, 使最终的测试也较容易通过, 可谓一举多得。

经过两轮项目分组式教学实践, 学生的课堂反应、学习兴趣、合作精神以及最后的课程考试, 都较常规教学有明显的提高, 学生反映良好。

参考文献

[1]文喆.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J].人民教育, 2003, (1) .

[2]文喆.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 (之二) [J].人民教育, 2003, (5) .

[3]文喆.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 (之三) [J].人民教育, 2003, (7) .

[4]康钊.浅议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及其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 (宏观教育研究) , 2007, (1) .

[5]蒋宏成.项目式方法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时代金融, 2011, (7) .

分组式教学法 篇8

一、概述分组协作式学习

分组协作式学习, 一般是指教师以小组或团体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分组既是一种组织形式, 也是一种表现方法, 更是一种管理方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分组也不例外, 也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以学生为主体而组成的小组或团体。小组和团体是分组协作式学习之根本所在, 协作式学习则是教学方式的重要载体。协作式学习是有小组或团队成员之间协同工作、共同配合进而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用分组协作式学习的方式教学,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还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内容的探索与发现中去,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团结协作, 一起实现学习目标。分组协作式学习是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平等性、发展新和创造性,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此可见, 分组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方式具有合作性、自主性、交互性、高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让学生在协作式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应用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应用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分组策略

分组协作式学习首先强调的是分组, 再就是协作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分组之前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整体情况, 再根据情况对学生整体进行分析, 最后根据得到的结论进行分组。在摸排学生计算机学习情况时应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摸排调查, 掌握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了解程度、学习兴趣、应用能力及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待掌握基本情况之后, 根据这些情况将计算机应能力有高低之差的学生进行交叉组合, 同时还应尽可能的考虑将自制力高于低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让他们互相监督、相互学习。例如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时, 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并将教学目标作为基础以了解和分析学生。待掌握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情况和学习兴趣后, 进行细致分析, 并将学生分为四到五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 确定一个小组长。确定组长的时候应注意:确保该生计算机基础牢固、学习能力强, 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能力且善于乐意帮助同学等优点。这就能给每个小组中学习能力和自制力相对较低的学生提供学习榜样和求助对象。

虽然分组只是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才能体现协作式学习, 但能否正确的分组直接决定着分组协作式学习效果的高低, 所以, 分组是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前提。此外, 还应对每个小组的成员和组长根据实际应用去、效果进行合理调整, 最大程度的确保分组的有效性。

2、协作式学习方式在小组中的应用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 除了确保分组的有效性外, 还应联系教学内容应用分组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应全面分析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 再按照上述分组策略进行分组。分组是根本所在, 只有把学生分成小组方能将协作式学习应用在教学之中。协作式学习随着教师上课内容的讲述而进行, 教师在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进行讲解时, 应把教学内容分为几个小部分, 并将每一小部分的内容进行讲解, 并让学生根据老师所述进行操作, 待学生能够自主操作之后, 再进行下一小部分内容的讲解。学生在动手操作时, 应以小组为单位。对于操作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 教师应让学生自行解决, 假如问题难度大就应用小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加以分析并尽可能的解决。教师只是个引导者, 只有所遇到的问题比较困难且经过小组分析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就应针对此类问题进行详细讲解。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竞赛, 并对表现出现的小组或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例如, 在进行word的教学时, 学生不仅要学会用word进行文档编辑, 还要学会在文档中插入图画、文本框、艺术字以及页眉、页脚等。但是在对这一部分的内容的讲解就会显得比较枯燥, 因此, 学生在听了讲解部分后的操作就显得特别重要。基于此, 笔者建议:学生在操作的时候老师可以发给他们一些资料, 让学生根据资料设计海报。因为在设计海报的时候不仅会涉及到文档的编辑, 也同时将上面所说到的插入内容也包括在内了, 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发下资料后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 要求小组中每个人都必须设计一份, 然后将自己在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小组讨论时提出来, 在小组之间进行解决。若是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其交给老师, 老师在最后进行统一讲解。最后老师应收集学生设计作品, 并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分析, 看看是否还有需要自己讲解的问题。另外, 在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分析后应该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结束语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分组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方式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个别学生在小组中抱着“吃大锅饭”的思想, 不进行实际操作, 但这还是弥补了是整体教学中班级授课制度的不足,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 加深了所学知识的印象,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团节协作的精神。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发挥其优势, 做到扬长避短, 就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培养更多的新型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慧明:《“分层、分组”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辽宁高职学报》2008 (10) 。

[2]冯敬益:《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教育信息化同》, 2010 (12) 。

分组式教学法 篇9

一、分组教学的具体实施

在Photoshop教学的过程中, 分组教学的具体实施一直影响着分组教学的效果, 作为教师, 必须按照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类。在教学中, 对小组的分类标准有如下两种:第一类按成绩分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所反映的成绩, 将学生分为优、良、有待提高三种组类。第二类按接受能力分组。比如在教学中, 有的学生在创意上、抠图上能力较强, 有的学生在特效的使用处理上能力较强, 因此根据同一能力类项里能力的大小和其发展速度分组。

二、合作学习

1. 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 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在合作学习中, 通过组员之间相互支持与配合, 特别是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有效进行沟通交流, 个人必须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 这些因素都有助于形成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感与责任感, 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2. 合作学习的优点

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别人发问, 向别人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 更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 扩展他们的视野, 促进思维的发展。

3.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主张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他组员。作为教授者的学生, 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 必须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

4. 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它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 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变为师生、成员之间的多向交流, 而且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分组教学在教学中很好地实现教学内容的传递、学生技能的培养, 同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起到良好的培养作用。这种能力将会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 为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分组教学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从学生实际出发, 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受到平等公正的对待。了解学生的差异有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有利于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2) 合理设计分组方案。教师在专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 要考虑教学分组方案是否顾及学生的差异以及分组教学的可操作性。同时, 教师在设计课时就应该考虑如何利用异质分组的优越性, 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小组内的相互学习。

(3) 教学评价应该强调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目标反映教学统一的要求和基本标准;个性目标反映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特长的发挥。评价为了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所以评价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态度、练习兴趣和进步情况, 真正发挥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激励, 让同学在鼓励中提高能力, 获得自信。

通过在Photoshop课堂上进行分组教学, 我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团结的精神加强了, 这为他们将来能够团队配合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与此同时, 在Photoshop教学中我还结合其他的教学方法, 比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 使学生能够在中职学校里很好地掌握好Photoshop这个软件, 将来能够在平面设计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分组式教学法 篇10

关键词:分组式,合作学习,中职英语,教学运用

英语是中职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于中职生的就业问题有很大帮助, 同时是中职学校的重点学科。 但是, 中职生对英语学习普遍存在畏难心理和抵触情绪。 教学实践表明, 分组式合作学习是更适合中职英语教学的教学策略, 可以有效解决中职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对此, 教师要充分发挥分组式合作学习法的价值,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职英语的教学现状

中职教育长期以来偏重视专业课的教学模式, 导致中职院校文化课的相对落后, 这是中职生英语水平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部分教师认为中职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 提高学生的就业优势, 从而忽略像英语等文化课的教学价值。 随着涉外活动的增多, 中职院校与外企的合作日益频繁, 英语应用越来越广泛, 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 然而, 英语是“鸡肋学科”, 是中职院校可有可无的课程组成部分, 被广大教育者忽视。 其次, 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成为课堂的指挥者, 课堂氛围枯燥, 师生互动过少, 且学生过于依赖教师, 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最后, 中职生英语基础薄弱, 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缺乏学习激情且存在自卑心理, 这导致中职生普遍学习态度不端正。 对此, 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采取分组式合作学习, 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 使中职生成长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

二、具体运用策略

1.合理进行小组重组。 合理分组是分组式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 教师的分组情况要兼顾学生的群体需要和个性差异, 也就是注意我们所说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组, 实现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平衡。 教师在分组前应对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有所了解, 合理预设小组数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 每组可设四五个组员, 保证每个组内都有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优秀成员, 带动整组成员的英语学习, 可以使这部分成员担任小组长, 以此保证小组件的成绩平衡。 要真正发挥分组式合作教学的价值, 就要对分组方法进行创新。每节课都有不同组合形式, 这样的分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学生的分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依靠小组完成预习。 中职生不同于普高学生, 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且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差, 这是中职生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 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针对中职生的这种学习特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在课上完成预习任务。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课件, 上课前留出三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预习词汇,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进行情境导入, 使学生对语境有一定的初步感知。 随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两人一组, 相互配合识记单词, 可以一个学生读英语单词, 另一个学生说汉语意思, 也可以一个学生说汉语意思, 另一个学生说出对应单词, 期间要进行角色交换,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这种方式虽然传统, 但对中职生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生在相互配合的识记过程中可以逐步明确单词发音, 奠定词汇基础。

3.创新小组学习形式。 很多中职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固定不变, 单纯采用集体学习的方式, 这种集体教学虽然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共同知识, 但是给学生的个人表达机会较少, 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需要。对此, 教师要不断创新英语学习方法。 例如在进行单次检测时, 教师可以采取“单词接龙”的游戏形式检测学生的单词识记情况。 学生通过单词接龙, 能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在接龙过程中加强交流和互动, 也使课堂气氛变得更轻松活跃。同样是检测单词, 除了采取单词接龙的游戏形式外, 教师还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上黑板默写, 进行板书, 担任裁判, 评出表现最佳的一组, 并给予适当奖励。 这样, 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发挥分组式合作学习的作用与价值。

4.引导小组成员对话。 听说能力是中职生最欠缺的英语能力, 中职英语教学一直处于“聋哑”状态,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尝试对话。 请小组成员上台展示, 其他学生充当评委, 选出最好的小组,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英语学习活动的趣味性, 同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此外, 教师还可以引导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对话”,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病人的就医过程, 小组成员分工, 分别扮演护士、医生、病人等角色, 全程采用英语交流, 还可以展开小组对决赛, 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感受英语的魅力, 切实提高中职生的英语水平。

三、结语

分组式合作学习对于提高中职英语的教学质量而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分组式合作学习在我国刚刚起步, 仍然处于初始阶段, 这需要广大教育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 更好地发挥分组式合作学习的价值, 提高中职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艾玲芳.分组式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 2015 (100) .

[2]邹俊.分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 2012.

[3]宋丽娜.中职英语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分析[J].职业, 2015 (15) :134-135.

[4]邹瑜.中职英语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条件[J].俪人:教师, 2014 (22) :165-165.

分组式教学法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组学习;思维对话;教学有效性

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往往在探析班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后,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小组的分组,进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基本载体指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思考,以在基础知识简单教学的前提下,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一、借助尝试教学法的有效作用,优化学生对于课程的准备工作

思维對话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往往需要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开展,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学习的自律性以及学习的方法还有待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有效教学之前,可以先借助尝试教学法,通过习题的引入来对学生的数学预习进行指导,进而让学生在预习阶段发现自己学习的需求,保障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参与。

二、借助基本的数学活动,指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以及逻辑性为数学课程的有效探究提供了基本的前提,现阶段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思维对话式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借助如七巧板游戏、圆周率探究等小组活动来开展数学课程知识的探究,进而在课程教学的同时不断的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思考。

三、以经典习题为载体开展数学知识应用探究,提升思维对话式教学的实际效果

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往往需要借助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应用来体现,在思维对话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以习题为基本载体,为学生的小组学习设立探究小任务,进而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头脑风暴,从各个角度来探究数学知识应用的最佳方式,进而再通过教师的综合总结来不断提升思维对话式教学的实际效果。

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在传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并保障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探究与深入理解。因此在现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尝试教学法、数学活动探究、小组习题头脑风暴等形式不断推动思维对话式教学工作的开展,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获得综合性的提升。

分组式教学法 篇12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与分组协作式学习

中职计算机教学在现今发展处于“蒸蒸日上”状态,简单来说,就是计算机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急剧上升,中职计算机教学就是培养该方面人才的重要形式。但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较为不理想,发展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其的具体要求,主要原因就是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师资力量以及生源较为有限,该现象会使我国该方面人才的缺口无法得到填补,抑制网络化时代成熟化的实现。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实际的调查以及实际的研究发现,其中作用极为凸显以及有相应的发展前景的教学方式就是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的引进。

1. 中职计算机教学

中职计算机教学发展时间较为有限,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以及存在的不合理不科学之处较多,需要进行的改进方向以及改进内容较多,所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就是逐步进行,由主到次,由杂到简,简单的来说就是抓住影响中职计算机教学进展缓慢的主要因素以及主要问题,从该方面入手,大体上调整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方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起色之后,进行细节性的内容改进,进而完善化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职计算机教学发展的主要意义就是适应时事,适应社会,发挥存在价值,实现存在意义,不被社会所淘汰,被社会所认可,并且能够在险象环生的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能够实际的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向国家输送人才,让社会的发展更为稳定以及社会的发展更为快速。

2. 分组协作式学习

分组协作式学习就是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各小组之间进行相互的协作,帮助,在竞争的环境中相互促进,相互完善,自我发展,分组协作式学习所需要掌握的主要原则就是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合作,理性竞争等,分组协作式学习能够有效的快速的稳定的提升整体学生的能力,提升整体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减轻教师负担,和谐化师生以及生生关系有实际的效果,分组协作式学习过程中教师所占据的位置以及教师所占据的比重较为有限,教师主要起到的作用就是指导以及引导作用。因此,从一个层次上来说,就是分组协作式学习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学生的合作学习。

二、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 分组协作式学习应用表面化

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应用,需要建立在教师的配合以及教师的引导鼓励之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这一条件并没有达成。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的独立性以及给予学生的空间较为有限,课堂上采取的仍旧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小组形式只是给教师的随机性提问提供方便,小组之间的协作也因为该种形式而出现名存实亡的现象,反而出现竞争激化的情况,如教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问答比赛,以最终成绩确定最佳小组,给予一定奖励,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形式化的表面化的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无法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以及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无法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下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升,以及阻碍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创新意识培养。

2. 分组协作式学习与中职计算机教学结合不合理

分组协作式学习与中职计算机教学结合不合理,体现在分组协作式学习只是针对特定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没有大范围的采取,并且教师在分组协作式学习应用中所结合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较为不重要,所给与的时间以及所给与的空间较为有限,没有给学生一定的示范以及一定的提示,导致学生由于对此不了解而出现探讨质量较低,协作与竞争关系调节不合理等现象,学生因而对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失去兴趣,产生反感情绪,教师也因为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没有达到预期要求而坚定自我的理解,认为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无法起到促进效果。

3. 分组协作式学习应用方式存在问题

分组协作式学习存在的另一个无法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就是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存在应用方式不妥当,具体表现为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具体应用方式为学生自主组队,学生在课堂上根据组队形式进行排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随机讨论,导致的现象就是课堂秩序紊乱,学生所谈论的话题杂糅,无法控制学生的讨论中心,导致课堂沦为学生闲聊的场所,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就是教师的不合理调整以及控制,教师把握的度存在问题以及学生的自控能力有待提高。

三、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1. 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探讨

通过以上对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相应的针对性解决措施,针对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应用表面化,所提出的针对性问题就是对教师提出明确性要求。以分组协作式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通过监控方式以及随机调查方式进行强制性要求,使得教师在该环境中逐渐形成习惯,并且能够快速有效的适应该种教学模式。同时通过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效果的展现让教师对此更为重视,进而促进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的发展;针对两者结合不合理提出的措施就是教师进行课程内容的全面分析,以理性的视角确定需要进行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内容,以其中较为简单的篇章作为例子向学生阐述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具体形式以及进展方式;针对分组协作式学习应用方式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通过对成功例子探究以及通过对先进课堂管理方式的分析,确定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的具体开展形式以及应用方式。

2. 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分析

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就是教师根据班级的成绩、学生的能力、学生的特长以及班级的座位等信息进行小组分配,而后教师给出一个探讨主题以及学习主要范围,让小组以此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小组需要将自主学习的过程以及自主学习的结论进行记录,并能够保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小组之间需要保证互相协作,对于小组之间的协作内容也需要进行记录,在此之后,小组进行调换式课堂讨论,以达到协作的最大化,在课堂上没有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只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时间,由教师指定调换组中的任意一名学生进行操作以及进行讲述。

3. 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前景,就是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较为全面的掌握具体计算机操作技术以及具体计算机知识,能够较为平衡地促进班级学生的共同进步发展,能够有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发展学生对于知识的利用能力以及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创新能力。

综上,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明显,有实际的发展价值以及进步空间。

摘要:主要研究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应用的方向为中职计算机教学,通过对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所生产的具体促进作用,来确定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应用的价值以及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分组协作式学习,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韩云凤.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187.

[2]冯敬益.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6):41-42.

上一篇: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下一篇:MBA教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