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小班化高效课堂分组教学策略研究推进报告

2024-05-10

农村中学小班化高效课堂分组教学策略研究推进报告(精选3篇)

农村中学小班化高效课堂分组教学策略研究推进报告 篇1

《农村中学小班化高效课堂分组教学策略研究》

推 进 报 告

汀罗一中 岳新良

我校组织实施的小班化转型研究课题《农村中学小班化高效课堂分组教学策略研究》被批准立项以来,严格按照课题规划时间安排,高标准,严要求,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现将课题研究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题活动情况 开题时间:2014年5月

地 点:汀罗镇第一中学会议室 主持人:岳新良

评议专家:陈英龙、杨洪民、郭建云

参与人员:周尉亭、张振山、郭建云、伍建强、邵德贵、刘宪江、张健、王维燕、张树英、冉学美、李建坤、王希泉。

二、研究开展情况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从探索阶段走向更深入的实践之中,新课改要求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学科教学更精彩。但我们通过对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模式,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小班化虽然学额少,但同样存在层次差异及个体差异,为了能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和小组互助能力。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班化高效课堂中分组教学策略”这一课题的研究,试图开拓一条有关高效课堂的发展之路。构建适合本校学生学情实际的自主互助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促进课堂由有效向高效发展。形成有利于促进自主互助学习的学法体系和教与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引导调控作用,培养一批擅长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名师,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定自主互助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操作流程。开展各学科学习策略和各学时学习方法的研究,设计用于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预习案”。研究课堂学习小组建立的科学性,探究自主互助学习的适用条件和教与学的质量评估。探索一课时教与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加强适应小班化课堂教学要求的集体备课研究和课堂组织教学研究。

①、小班化分组教学研究符合学生学习心理,承认学生学习中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实际实施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②、小班化分组教学研究符合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在班级授课制中,普遍出现“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要求、同评价标准”等“一刀切”作法,根本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防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生“吃不饱”,产生学习如同嚼蜡的感觉,学困生“难消化”。

③、小班化分组教学研究使学法指导真正落到实处,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心理辅导方法指导学生,抓两头带中间,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小班化人数少,有利于单独指导的特点,教师更有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方法:根据本课题性质及学校实情,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问卷调查、个案研究为辅。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有效课堂分组教学策略。在研究过程起始阶段,将结合进行文献研究以更好地把握研究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将较多地进行案例研究,从中不断总结,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4、组织: 主持人:岳新良

课题组成员:陈英龙、杨洪民、周尉亭、张振山、郭建云、伍建强、邵德贵、刘宪江、张健、王维燕、张树英、冉学美、李建坤、王希泉

5、分工:

理论学习:课题组全体成员 开题报告:岳新良

第一阶段问卷设计、调查与分析:陈英龙、杨洪民、岳新良、周尉亭

第一阶段学生访谈:、张振山、郭建云、伍建强

第一阶段示范课及教学论文:邵德贵、刘宪江、张健、王维燕、张树英、冉学美、李建坤、王希泉

中期报告:岳新良

第二阶段问卷设计、调查与分析:张树英、冉学美、李建坤、王希泉

第二阶段学生访谈:、陈英龙、杨洪民、岳新良、周尉亭、王维燕、第二阶段示范课及教学论文:张振山、郭建云、伍建强、邵德贵、刘宪江、张健

课题总结与反思:课题组全体成员

6、进度:

(1)、开题论证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工作方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召开开题报告论证会。(负责人:陈英龙)

(2)、基础研究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初步形成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的

基本经验和模式。(负责人: 岳新良)

7、取得成果:

我校以小班化课题为依托,开展了以“教学重心前移为特色”的课堂教学分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逐步达到了养成习惯良好学生群体的目的,各子课题组成员根据承担任务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活动,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论文50多篇,期中我校所开展的小班化课改活动先后被利津电视台、东营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山东青年报等媒体报道。

农村中学小班化高效课堂分组教学策略研究推进报告 篇2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农村小学学生人数每学期都有所减少,现在每班最多不过25名学生。如何充分利用小班班级容量小、师生交往空间大的优势,体现小班化教育优势,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呢?近几年来我尝试着打造农村小班化高效课堂。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中心,遵从可操作性、灵活性、创造性的原则和策略。在日常教学中加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善于启发学生的空间思维,创新教学方式,它必须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小班化教育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新时代不断发展的需要,其策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激发学生本身参与教学策略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我个人认为小班化语文教学更容易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理解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本身参与教学的策略,重点是在小班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这种参与是一个积极而有贡献的参与,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能够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于本班学生的喜好做到心中有数,并且教师的引领要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呈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激发学习的主人。如,我在教学《一个这样的老师》一课时,先以“同学们,你们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导入,最终引出“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怀特森是怎样的一个老师?”这样的提问扩大了学生的参与度,这个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参与老师文本解题,然后带着兴趣去深入理解文章,认识怀特森到底是一位怎么样的老师,与孩子们现实中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吃透文章。实践证明,参与策略的实施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他们在发散性思维活动的锻炼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创设自由讨论甚至争论的教学情境,能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

二、小组合作,互动策略

在小班化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中,小组合作、互动的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教学活动中,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有表现自我欲望,有提高学习成绩的成效。

小班化语文高效课堂促进了学生多角度的交流,起到互相充电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为打开师生交流的局面,想方设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启发学生在交往中引起争论,激活思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加深理解,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要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生生互动的潜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三、面面俱到策略

小班化教育的最大优势就是班级人数少,教师对于班内每个学生都十分了解,课上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有时间受到教师的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素质和个性化发展更能得到充分的培养。由于每班只有25人左右,每个学生受到的教育资源程度、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与机会都大大提高。

小班人数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对班级内的各种陈设、环境随时做调整,让他们喜欢到教室里来学习。如,可以把教室内的桌椅摆放为“秧田型、马蹄型、圆桌型、丁字型”等座位形式,学生可以是小组团团座,也可以是全班团团坐,还可以是师生团坐在一起。如此一来,师生面对面地交流,省去了提问、点名的时间,增加了思考交往的时间,构成了多向交流的布局。教室里不再有高高的讲台,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屏障没有了,缩短了师生的空间距离,充满情感魅力的教师更加平易近人,课堂上教师随意穿行于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或亲切指导,或扮作学生坐于学生中间,或参与学生热烈讨论,对个别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教师甚至手把手地教……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增加了师生互动和学生交流的频率,营造了一种积极、健康、向上、民主、融洽的教育教学氛围。教师可以给班级内每人建立一个“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从学生的听、说、读、悟、思、写等各个方面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努力使小班化语文高效课堂真正成为每个学生愉悦身心的乐园。

四、分层教学,尊重差异策略

不论小班化小到什么程度,班上有几个人,只要有群体就会有差异,小班教育提倡“阳光普照”“均等教育”“奉行无一人掉队”“少一倍学生,多几倍关爱”的教育理念,教育应正视学生存在的个别差异的事实。因此,在备课、教材设计处理、教法选择、评价模式、作业的布置上,教师均应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每一位学生的起点行为,以发挥学生的多元智慧与身心潜能。作业布置上有弹性;评价分层有纵向评价(平时测验、练习)、横向评价(生生间互评互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

经过这几年的研究,综合多种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我发现小班化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达到了活有序、散有点、思有创、学有趣的教学效果。

农村中学小班化高效课堂分组教学策略研究推进报告 篇3

大丰市小海二小 尹晓艳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理论意义

我校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学生发展的要求、课程改革的需求,决定进行“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研究”。

为了推进新课程,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盐城市教育局决定,从开始,开展为期三年的盐城市中小学“有效教学年”活动。20XX年为有效教学提升年,重点是总结并推广先进经验,在实践中探索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形成我市有效教学的特色。面对21世纪的农村小学体育,如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新一代人才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快乐体育思想引进到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给我国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观发生根本转变带来了全新气息和有益启示,同时也引起了体育教法体系的全面变革。在体育教学中,以运动和情感作为实施教学目标的手段,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习的愿望,体验运动中的乐趣,理解运动的意义,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才是实施快乐体育的真谛。同时也是对传统的、刻板的体育教学模式的一个挑战。

我们通过网络检索和查阅相关资料,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关于农村小学小班化背景下快乐体育课堂的研究目前还基本处于空白。课题《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研究》正是以此为契机,一群年轻的探索者准备以十分高昂的斗志积极加入到探索小学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的践行之路。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有乐有趣的教学情景

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只有当教学活动对他们的心理因素产生有效地刺激并为他们所喜爱时,才会产生一种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才能使潜在的力量真正投入到身心活动中来。因此,笔者在体育课教学中将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思想教育与学生的身心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活动中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构造生动趣味的教学语言

教学的语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其在听课时大脑动起来。要启迪思维,就要举一反三,要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精神不易集中,常被外部环境因素干扰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体育教师的语言还要风趣。

3、结合教材特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思维的独特性,是指个体独立思考创造出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智力品质,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形态。它集中体现在个体的创造力上。学生的创造力不仅体现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也会在体育课上表现出来。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有表演自己创造能力和特长的机会,鼓励学生的"异想天开",保护他们创造新方法的积极性。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在教师的保护、引导下得到发展。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学生唯唯诺诺,言听是从。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二、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我们进行了“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与实践。旨在通过实施,达到在学校体育中实现四个改变的目的,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确保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新的模式。进一步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体质。一是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要我练”为“我要练”,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是变以往单调、枯燥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为多种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内容; 三是变少数人参与的体育活动为多数人参与的体育活动,达到了乐中健体、启智、培德的教育目的,在学校体育中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四是变以往轻群体健身重竞技体育为两者相辅相成,使发展广大学生身心与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协调发展。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快乐体育起源于日本,它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自主性,对学生进行健全的身体教育、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它强调情感、兴趣、创造和能力培养,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介,达成学生对体育的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它从生理、心理与社会三维空间来把握体育教学的特性和整体效益。80年代中期,伴随着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兴起,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开始传入我国,并逐渐拓展开来。至今,全国已有四川重庆市的“快乐体育”教学理论与教改实验、广东省的“快乐体育”实践和新教材内容、以江苏为中心的“218”实验校群体的“快乐体育”的教改理论和实践等等与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紧密相联的学校体育改革。从各地区开展的快乐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都对过去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如过分强调竞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等。同时也对体育教学的某些方面进行了改革,但许多改革往往只着眼于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点,如广东的快乐体育以教材的更新和评价的改革为切入点,“218课程研究团体”以各年龄段的课程的综合改革为切入点,江苏和广东省湛江市的快乐体育以教学内容和教具的改良为主要内容,山东的和乐体育则以营造和睦的教学氛围为主要目标。对于快乐体育教学在整个学校体育中的应用模式,却缺少深入的、进一步的研究。为此,我们进行了“快乐体育”教学活动的研究与实践。旨在通过实施,达到在学校体育中实现四个改变的目的,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确保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四、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我们开展的“农村小学下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在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思想的研究。

2、“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课堂教学内容的研究。

3、“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课外活动的创新化研究。

4、“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场地器材的人性化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研究的思路、课题实施过程设计、主要措施和研究方法)

(一)这个课题的研究经历三个阶段。

(1)第阶一段(2013、2-2013、3)起步阶段。主要工作:①确定研究课题;②完成课题规划;③了解农村小学小班化体育教学状况,并认真分析;④等待审批结果。

(2)第二阶段(2013、4-2013、9)实践研究阶段。主要工作:撰写《如何将快乐融入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小论文;完成小班化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3)第三阶段(2013、10-至2013、12)课题研究后期。主要工作:①撰写专题论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②展示课题成果;③推广经验;④申请结题。(二)研究思路。

我们的研究从已形成的自然小班化(班级学生人数不足30人)为主,以“关注每一位”,“快乐每一个”,“健康第一”为出发点,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逐渐了解和掌握打造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的内涵、特征与教学策略、方法途径措施。最终形成适合我市快乐体育教学新模式,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课题实施过程设计、主要措施和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在我市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指导下,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小班化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革新尝试。为此,本研究将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总体研究的技术路线沿“理论筛选—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展开。

(1)文献法:思想、理念研究主要采取文献资料和个案进行比较与归纳的方法,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进行充分检索、分析和利用。

(2)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召开相关人员的座谈会和个别访问,与专家、学者零距离的访谈,接受面对面的指导,广泛听取意见,为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或参考意见,进行强有力的调控。

(3)实验法:随机抽样选定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前期测试,属可比样本。实验过程中进行数据积累,实验后运用统计学进行数据处理,进行实验前后对比。

(4)行动研究法:坚持行动中研究、研究中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的原则,分阶段以子课题为单位进行总结评比,不断积累经验,进行个案反思分析,不断形成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努力走出一条学校小班化背景下体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新路子。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成立“快乐体育课程开发小组”,负责项目研究的决策和需要集体决定的项目研究事宜。

2、课题组是项目研究的基本单位,将定期举行研讨活动,集体研讨如何将项目研究方案转化为成员的教育教学行为,探讨如何协作贯彻项目研究的基本思路。

3、课题组成员是项目研究的具体落实人员,成员应积极投入实践,积极参加项目研究及子课题研究活动,主动地探索,完成研究任务。

七、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

1、学校为此成立了“小班化研究团队”,组织参研人员组织学习相关理论、观摩研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教师对小班化教学概念理解更为透彻。

2、“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学校专门为小班化研究配备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在学校网页上开辟了专题网页,为将来的实践、交流、推广做好扎实的研究平台。

3、主要文献有: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要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体育教学》季克异2001 [3] 刘新兰,林生华.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轨迹展望21世纪学校体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14(4):16-18 [4] 曲宗湖,杨文轩.域外学校体育传真(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丛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5] 姜允哲.风行于日本的快乐体育.学校体育,1986,(6)[6] 李丽云.“快乐体育”与学校体育.浙江体育科学,1997,(5):23—24 [7] 邱海龙,表扬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J].体育科研,2001,22(4):26-27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理论成果

1、课题研究成果报告。教师能准确理解小班化快乐体育教育教学的理论,能胜任小班化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小班化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中,享受愉快的、优质的体育课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最佳发展。教师写好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2、教师论文。通过实践探索出“农村小学小班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规律,形成我校“小班化快乐体育教学”的特色并写好相关论文。

3、快乐体育课堂教学案例汇编。在研究中进一步提高我校小学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提高各我校的教学质量,并培养出若干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体育学科带头人。收集体育课堂教学案例汇编成册。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唐俊杰。负责项目研究的决策和需要集体决定的项目研究事宜。

上一篇:简洁清晰简历下一篇:稽核报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