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音乐课堂

2024-10-14

农村中学音乐课堂(共9篇)

农村中学音乐课堂 篇1

农村中学音乐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教育现状离现代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音乐在艺术世界中占有特殊地位,是人类生活的亲密伴侣。随着社会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普遍认识到音乐学习在提高少年儿童的听觉能力,增强综合文化素养及促进智力开发等诸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素质教育活动中,音乐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地区差异,音乐教学发展存在着极不均衡的情况。1.教育主管部门重视不够

农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道“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另外,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上一位思想活跃,又有音乐爱好和音乐素养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音乐课;反之,孩子在整个小学阶段也就几乎与音乐断绝了缘分。这对于无数渴望美、向往美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2.家庭教育支持率不高

在“五育”中“德育”居首位,由此可见,“德育”在基础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德育”的途径很多,音乐教学中也贯穿着“德育”。但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

音乐对孩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科学家研究发现:语言、音乐是由左、右脑分管的,“念”的词只被一侧大脑接受,而“唱”的歌则因为有词有曲,就能同时作用于两侧大脑,使孩子能合理、全面地使用左、右两侧大脑的功能,促进两侧半球功能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城市里的大多数家庭都领悟到了这点,他们利用孩子的课余时间,让他们参加学习,如钢琴、古筝、二胡、小提琴等,孩子们也从中感受到音乐中的情趣。而在农村,家长却认为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家长们不知音乐中的韵律、节奏、乐曲结构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经常欣赏和演奏音乐,可以启发智慧、加强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3.学校对音乐教学管理不力

不少农村教师,尤其是音乐、美术教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的、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音乐课上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条件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为对音乐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音乐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也没有,更谈不上手风琴、钢琴、电子琴、音响、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甚至有的农村小学根本就没有设置音乐课程。

针对我国农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对策: 1.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面对农村小学专职音乐教师紧缺的现状,如果只靠分配一两个专职音乐教师,也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就要为此付出对音乐一无所知的沉痛代价。我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最基本的音乐知识培训。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基本上是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兼代,不少学校在排课表的时候也考虑到将音乐课排给有一点这方面兴趣爱好和基础的教师,这个做法就很实在。更重要的还要对这些教师进行音乐基本技能的培训。外请专家讲座、音乐教学交流等等都是很好的解决途径。如果每个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这门紧缺学科教师的培训,并且想办法去提高教师的素质,我想用不了多久我们的教师中就会涌现不少优秀的专、兼职音乐教师。2.重视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于教唱几首流行歌曲,那种让流行歌曲牵着鼻子走,追逐“排行榜”“金曲榜”的做法是极其幼稚的。音乐课堂应该严格按照课本进行,因为它是一套比较科学的、系统的美育教材。教材中图文并茂,对学生的智力、兴趣和知识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当然除此之外,新创作的优秀儿童歌曲、抒情歌曲和影视插曲,只要是适合青少年和儿童的心理、生理和中小学课堂的,也未尝不可,教师应当有所选择。主要应以课本为核心,紧抓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三个部分的教学,其中唱歌和欣赏是主要内容,唱游教学和器乐教学是今后音乐教学中应逐渐充实和完善的内容。唱歌教学中应着重训练学生唱歌的基本技能,即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结合歌曲采用导入新课、范唱、简短讨论、学习歌词、学习歌曲、巩固新歌的教学法,同时加强二声部合唱歌曲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觉和形象思维。适当向学生介绍变声期与嗓音的保护知识,使他们不至于乱喊乱叫,掌握唱歌的基本技能。课堂力争运用电子琴、手风琴或风琴为学生伴奏,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购置简单的节奏乐器,如三角铁、铃鼓、响板、双响筒、锣、钹、碰铃、木鱼、沙球、大鼓、小鼓等。教师可以选用适当的节奏乐器为学生敲出节奏,让学生一边听节奏,一边看谱唱曲填词。引导学生用手划拍子或击掌拍出节奏,或按课本中的图示要求用手势做出2/

4、3/

4、4/4等拍子。课堂采取多种形式:如集体与个别、小组与小组争夺小红旗(或小红花)、男生与女生、上台表演与评论相结合的演唱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在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聆听歌曲音乐,如果采取这样的方式:教师利用琴法中的“刮奏”奏出C大调音阶 “1 2 3 4 5 6 7 i”,这时学生即作伏桌休息状态,此时让学生仔细听两遍音乐,听完又用刮奏“i 7 6 5 4 3 2 1”,学生立即恢复成听讲状态,这样就比直接让学生听音乐印象更深,课堂气氛也活跃得多。当然,方法还有多种,这里就不逐一列举了。

3.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不可轻视

培养学生听唱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具有音乐的表现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是必要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关的音乐知识。常用的直观教具有:①卡片(音乐知识卡片、单音小插袋等);②挂图(音乐家肖像、唱歌时各韵母口形图等);③运用录音机、录像机、VCD、投影仪等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直接感知、提高感性认识。此外,还可以根据条件和需要,在教学中制作更多的直观教具(如人物、动物头饰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乐理部分也可以采取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使学生得以掌握和巩固。4.把握欣赏教学的内容

许多老师认为这方面的内容无足轻重,其实它也是音乐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它的基本组织形式可分为课内欣赏和课外欣赏。课内欣赏的方法有:教师演唱、演奏或听录音和唱片,或观看录像。教师通过有表情的演唱或演奏,可以为学生创造直接模仿的条件,还可以即兴设计一些舞蹈动作,师生共同表演,提高学生欣赏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对歌、乐曲的感受和理解。运用唱片或录音、录像进行欣赏,是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电化教学使学生经常欣赏音乐。5.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目前,在世界上一些较发达的国家,都把课外活动视为正课,记入工作量,称之为学校培养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摇篮”。我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农村,在课外活动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它需要我们音乐教师的辛勤努力,密切配合课堂教学,才能使音乐教学成为一个整体,美育教育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①合唱队②器乐队③舞蹈队④学校中的大型音乐活动(如红五月歌会等)。各学校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地理环境,制定课外活动的计划和具体措施。

6.创造条件、改变模式,提高音乐教育水平利用音乐对学生加强美德教育,自然是学校和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所以作为学校的校长:①要懂得艺术教育,重视音乐教育,常抓不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要成为抓艺术教育的“内行”,不当门外汉。如果校长能带头(包括教师)在每周升国旗时,高唱《国歌》,那么对学生的歌唱热情和爱国主义将是一个无形的感染与鼓舞。②要有长远的艺术教育规划,又有短期的活动安排。把学校的音乐教学活动制度化、经常化,既要搞得扎扎实实,又要生机勃勃。③要关心音乐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支持他们开展工作,为他们创造条件,力所能及地购置一些乐器和教学设备,如电子琴、风琴、口风琴、铝板琴、竖笛和简单的节奏性乐器。要充分调动音乐教师的积极性,支持他们的业务进修,合理利用现有电教设备,为音乐教学及活动服务。

教师方面:①应经常坚持不懈地进行业务自修、函授,力争专业进修和短期培训的机会,保证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②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教学方法,紧抓课堂教学效果,丰富课外活动内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试点、试验;订阅音乐报刊,吸收外地、外校的先进经验;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法,如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柯达伊教学法中的“手势法”等,提高课堂教学水平。③教师针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创编一些“乡土音乐”教材,作为补充。如将课本中部分外国、外地的民歌和民乐换上自己民族、民间的音乐,值此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大好气候中,又何尝不可?教师创编一些优秀儿歌、民间小调、山歌、劳动号子,结合当地曲艺音乐、风土人情、婚丧、喜庆、祭祀音乐中的健康成分,整理成册,真可谓“民间风味”,它能使学生热爱家乡,也能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浓。

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法国作家雨果也曾指出:“开启人类的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老一辈音乐家贺绿汀同志说过:“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总之,如果我们教师能够经常地研究音乐教育改革的新问题,改进和改革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经验,改变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我们国家的音乐教学水平就会跃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

农村中学音乐课堂 篇2

自古以来, 对教师的称谓从来都不乏美丽的词汇: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学习的促进者, 教育的探究者等等。

2010 年至今, 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担国培项目17 个, 主要培训学科为初中音乐和小学音乐, 培训的对象均是来自新疆各地州农村的音乐教师, 五年来, 学院累计培训学员700 余人。

问题一:过渡依赖多媒体设备。

在讲课比赛中, 所有老师无一例外全部使用了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传统课堂所无法展示的效果, 例如画面, 音箱, 视频等, 但是有很多教师过渡依赖多媒体设备, 在比赛中, 有一位维吾尔族教师由于优盘有病毒, 无法打开PPT, 最后直接放弃了比赛, 现在很多老师过渡地依赖多媒体设备, 已经使自身的音乐技能在不断的退化, 原来由自己范唱的歌曲或者片段, 现在全部由电脑代替。

问题二:教学过程丰富, 但过于流程化, 以唱歌为主的教学仍占重要的地位。

笔者观摩了所有选手的比赛, 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几乎所有的教师, 上课的程序几乎是一样的 (导入新课—先听新歌-- 朗读歌词—抽出难点乐句进行节奏、音准的训练—分组打节奏-- 跟着电脑唱新歌—分组表演 (拓展) -- 升华主题) 。

由于教师之间在音乐素养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差异, 体现在音乐课堂上, 教学水平也就千差万别, 在讲课比赛中, 有部分教师借鉴了奥尔夫教学法的节奏训练模式, 学生参与性强, 很好地解决了节奏的难题, 但大部分教师所采用仍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唱歌课上有些教师采用的是一句一句的教唱, 有些教师采用的是反复聆听, 抽取重点难点快速突破的方式。

问题三: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资源不够。

新疆历来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 如何更好地挖掘新疆优秀的歌舞资源用于音乐课堂, 是每一位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但在讲课比赛中, 很多教师灵活运用的不是很好, 例如来自塔城地区的朱马别克老师在讲授初中音乐课《欧洲音乐欣赏》的时候, 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声乐演唱水平, 开篇先自弹自唱了一首意大利著名的民歌“我的太阳”赢得了阵阵的掌声, 随后导入新课学唱“桑塔露琪亚”整个教唱新歌的环节倒还很顺利, 用大量的图片展现了欧洲的风情, 欣赏了威尼斯的风情, 课的最后改教师展示了几张自己的图片, 说了句“希望大家到我的家乡去做客”, 笔者以为, 朱老师最后如果自己用原文演唱自己家乡的民歌, 并让学生树立自己家乡的民歌也是最美的, 这节课会非常的成功。

问题四:教师语言随意, 课堂衔接不够流畅。

一节课的成败衔接非常的重要, 一个优秀的教师, 整个课堂就像是一个逻辑紧密的纪录片, 环环相扣, 但在比赛中有很多教师往往在衔接上不够严谨, 没有一个很好的衔接语, 从而使课堂的各个环节比较生硬机械。

引发的思考:

1. 改善以唱歌为主的音乐教学, 逐步加入其它教学内容

“以唱歌为主”的音乐教学己在我国推行了近百年, 从学堂乐歌开始, 音乐在不同的事情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它可以是武器, 可以是战斗的号角, 但新世纪以来, 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不满足个人需求的时候, 我们也在反思我们的音乐教育之路, 唱歌不应该是音乐教学的核心。

2. 改革传统的音乐教学结构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主要内容, 应逐步更新, 要改革传统的音乐教学结构, 把音乐欣尝、器乐、唱歌 ( 重视多声部} 音乐知识等方面组成丰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 有所侧重的进行贯彻, 根据小学、中学不同年级安排一定比例的律动、音乐游戏、舞蹈、节奏训练、音准训练、视唱听音、唱歌表演等。

3. 教材中增加新疆音乐的素材

新课程标准明确说明, 各个地区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地方音乐, 作为新疆的一线教师, 要有这样的意识, 增加一些当地的民歌, 这样可以使孩子们从小树立民族意识, 要喜欢自己的本土音乐文化。

4. 加强新疆民族音乐的教学

中小学音乐教育主要培养演唱和欣赏的能力。演唱的教学重点放在新疆传统的音乐上。这样可以使学生熟悉并吸收新疆民族的文化遗产。欣赏往往选择一些简短的新疆民族乐曲。在中学, 音乐课常常采取静态的学习, 即欣赏音乐和上音乐史课。

5. 注重音乐教学实践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谓实践, 就是让学生尽可能地去做。学校从两个方面来安排:课堂和课外活动。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演奏一种乐器, 有的还能演奏两到三种。

6. 引入小型乐器

基础音乐教学应该走向“器乐化” 中国的基础音乐教学是否应该走向“器乐化”道路? 这是一个针对基础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前景而言十分重要的命题。

初探农村中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 篇3

农村学生的家庭及所在地理区域构建音乐环境相对薄弱,因此学校的音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音乐课堂教学是最主要音乐教育形式,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更值得探讨。目前,由不同小学升学的中学生在刚入学时的音乐技能、音乐欣赏能力大都参差不齐,学生整体音乐素养偏低,对音乐课程重视度不够,相关音乐专业教学设备也还不完善。农村音乐教师需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农村孩子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有效音乐课堂教学初探

(一)兴趣是动力,注重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发展

1.抓准学生们的兴趣点,以此作为推动学生学习音乐的有效动力。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推动学生更好的主动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有效学习。

(1)农村孩子们接触高雅音乐的机会不多,但对流行现代音乐有所偏好,通俗歌曲由于其传唱性高,受孩子们喜爱,在音乐课上选部分优秀或者学生们喜爱的通俗歌曲,如《最初的梦想》、《青花瓷》、《北京欢迎你》等,可穿插在学唱歌曲或音乐欣赏教学中。不能否定现代有很多优秀的通俗歌曲,但与民族音乐及古典音乐、器乐曲等相比较之下,美感及欣赏性还是不足的,因此通俗流行歌曲不能作为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

(2)在中学阶段的学生们大都喜爱新颖又有个性的事物,在导入新课时或教学过程中,利用有特色的小道具、有趣的音乐小故事及幽默的描绘性语言讲述音乐相关背景知识,如初二音乐《雪域高原》单元导入新课时,将藏族哈达带入课堂,请同学模仿藏族同胞互献哈达,在大屏幕上显示酥油茶、手抓肉、青稞酒等藏族食物图片,这些都足以吸引学生们去了解藏族文化,进而对藏族音乐感兴趣了,还能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实现情意价值观目标,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

2.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发展。

(1)以学生的整体基础作为参照,来设计教案,组织教学内容,确立三维目标,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中针对不同基础、不同长项的学生,设置出不同层次的针对性教学提问或互动。如请音准、节奏好的同学示范,让其可以在示范中更自信,更好的进步;请实践能力弱的同学,与教师一起完成音乐实践,教师就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以此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在中学阶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而农村中学生中不乏有个性,有独特想法的孩子,且自尊心很强,对音乐或相同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言论,教师在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的同时,更应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二)歌曲教唱中,音准、节奏等识谱能力的训练,歌曲风格及乐感的培养

1. 选择学唱歌曲时,尽量选择教材歌曲,也可选择教材外与单元主题相关或者类似音乐题材的适合孩子们演唱的歌曲。教材中要求学唱的歌曲作品都非常优秀,但是对于本来音乐基础弱,又有部分同学处在变声期的农村中学生演唱,难度很大,有些学生甚至都开不了口,没办法演唱,因此很难达到预期演唱效果,更会打击孩子们的自信心。因此可围绕教材为中心,紧扣每个单元的主题,选择单元主题相关或者类似音乐题材的适合孩子们演唱的优秀歌曲作品来教唱。每期也可选一两首孩子们推荐的,感兴趣的积极向上的、优秀的流行歌曲学唱。

2.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识谱视唱能力培养,以专业精神来培养学生们的音乐素养。笔者在与学生课后交流时,就有学生提出,“老师可以不唱谱吗,直接唱词吧,我们都不喜欢唱谱,太别扭了”,由此可见,刚入学的农村中学生的识谱能力偏弱,更不乏七个基本音级唱不准的孩子。

(1)歌曲是由不同音高的音符按照一定的规律谱成,但都离不开七个基本音级,因此基本音级音准的训练是有必要的。第一,在练声之前,先听钢琴或教师示范七个基本音级或音程模进,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让学生先感受到音阶概念,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们音准的形成。第二,C大调五度内音阶模唱训练,如:C大调音阶1=C 2/4 1 –|2–|3–|4–|5–|6–|7–|i–| i–|7–|6–|5–|4–|3–|2–|1–||,三度模进1=C 2/41 3|2 4|3 5|4 6|5 7|6 i |7 2|i–| i 6|7 5|6 4|5 3|4 2|3 1|2 7|1–||,五度模进等。模唱训练应由浅入深,节奏可慢速,跟钢琴或教师示范唱,每个音高都力求准确,需要长期积累,每次学唱歌曲前,可用三到五分钟时间训练。第三,选择旋律优美的由七個基本音级构成的练声曲。可选择传统的练声曲,可教师自谱简易、朗朗上口的优美、旋律感强的练声曲。

(2)对于农村学生,实在的传统的教唱比花哨的设计更有效。学唱前,先给学生听赏影像或教师示范,学生再跟教师逐句学唱,在遇到节奏和音准等难点,不只是给学生指出,更需要让学生多练唱,不能让学生蒙混过关,让学生明白音乐是严谨的。

农村中学音乐课堂 篇4

一、课题的提出

国家《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音乐课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具有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塑造完美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音乐教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无论学校办学水平还是教学方法,都有很多值得探讨、关注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农村学校音乐教育普遍为唱歌教学,教学内容枯燥,教法陈旧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音乐教育观、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制约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引起了我们对音乐教学现状与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深思。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中学音乐理论教学方法创新》课题研究是立足于课堂教学,是对中学音乐理论教学方法创新实验的研究,其目的为了将枯燥的音乐理论变成有趣的常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服务于音乐课堂,更好地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任务,包含以下四个目标:

1、因材施教,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及团结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快乐的音乐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2、突出学科特点,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改变我们以往的以“说教语言”为主的音乐教学组织方式,实现以“音乐性”“情感性”为特点的常规课堂教学。

3、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有机的与相关学科融为一体,让学生产生对世界有一种无暇的美,意识到音乐课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学会多元化的文化知识的创造性运用。

4、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全面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丰富音乐课程教学语言,锻造具有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音乐教师。

三、课程研究原则

1、审美性原则:音乐审美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育的一项基本任务,而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学生可以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音乐带给人们的丰富世界,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音乐性原则:音乐性是音乐课堂的生命线。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感受、感知音乐,坚持“以听为基础、唱为主体、动为重要方式”的基本理念,强化活动过程中的音乐性。

3、情感性原则: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感受、感知音乐,坚持“以听为基础、唱为主体、动为重要方式”的基本理念,强化活动过程中的音乐性。

4、实践性原则:新课程十分重视和强调实践性学习,倡导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参与实践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5、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做到听、学、演、练、说结合,教师只说引导性激励性语言,学生多练,把课堂交给学生。

7、全体性: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表扬激励方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

8、常规性:不作秀式,不空洞,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本人的业务水平开展研究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研究对象:七年级(小学——中学的衔接)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注重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材,不受教材限制,针对教学三维目标,精选积极向上、思想内容健康的歌曲做教材。选取学生在上幼儿班时候学唱过的耳熟能详的儿歌稍加改编,教唱乐谱时纠正出现的习惯性错误,再熟练背唱乐谱。

2、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乐器,让学生把自己小的时候用的竖笛、口琴、口风琴带到学校学习乐谱、练习视唱、自学歌曲,把小乐器引进课堂,既能练习识谱,又能自学歌曲,一举两得。

3、由学生的兴趣入手,严格遵守《新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原则的基础上大胆突破,改变传统教材的教学内容,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的现代流行歌曲做教材。把音乐知识贯穿到音乐欣赏和唱歌教学当中。乐理知识除了最基础的音的长短和音的高低之外,都不集中讲解而是分散到每次所学的歌乐曲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并在欣赏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再由老师引导归纳,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会欣赏歌乐曲活动。

4、先练再听后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备课时提前把歌乐曲中典型节奏,精彩的高潮部分精选出来,改变成基础知识中的节奏练习、视唱练习,利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课中前几分钟,集中练习让学生有了初步印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然后欣赏所学歌曲或乐曲,初步欣赏时学生就可以跟上示范音乐拍击节奏哼唱旋律,带着学习的欲望,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5、注意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特别是在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所有学科都是有关联的都是相辅相成的只不过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木的理解。

6、注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班级内每一个同学都有事情做,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

7、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只有乐理知识笔试50分参加答卷,其他内容不再集中在学期末集中考试,采取分散考试的办法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评价。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全体学生提出十六节课中得到六个优秀期末考试免考,大型活动中参与表演并获奖免考,搜集材料并在课堂上展示或同学好评达到数量期末考试免考等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音乐习惯,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精神上得到愉悦,自身音乐素质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提高。

六、研究的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研究职责,分工到位,保证日常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

2、课题组建立固定的学习机制。经常性组织学习理论文章,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最新信息,加强课题组的理论学习。

3、加强研究过程中的合作与反思。加强实践探索,相互交流,合作研究及时反馈,共同完善,不断探索新的研究内容。

七、研究的主要方法及策略

1、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加强理论学习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合理利用资源,不断充实本课题研究。

②实验探究法,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不断反思教学实践,形成较完善系统的音乐的衔接部分的识谱读谱能力„„。

③调查分析法:在实践过程中及时了解老师在教学过程及环节上出现的新问题,适时调整方案,找出相应的对策,完善课题研究。

2、策略:

①音乐理论创新教学以《新课标》为依据,遵循音乐教学自身规律。②音乐理论创新教学体现以音乐实践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格局。

③音音乐理论创新教学以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

八、课题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

制定课题计划,落实课题组成员,对课题方案进行保证,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着手开展研究。

2.实施阶段:()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实验研究,通过文献、调查、实验等探索课题目标的实施,形成操作的模式,定期开展汇报活动。

3.总结阶段:()

撰写课题总结报告,邀请上级部门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鉴定。

九、课题的组织与分工

课题负责人: 课题研究人员:

课题分工: 负责课题的组织协调工作。

负责课题方案,研究计划的撰写,课题的具体实施等。

让农村音乐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篇5

让农村音乐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作者:史瑞芳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5期

摘 要:以往的音乐课都是一本书,一架琴,一张嘴,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演,音乐课失去了艺术色彩,学生们对音乐课也失去了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也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改变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想尽各种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关键词:兴趣激发多姿多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184-0

1近年来,作为农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音乐课,越来越不被人们所重视。音乐课都是由学校最年长的教师担任,上课时只要拿一本书,带一张嘴进教室就万事ok了,甚至有些时候却上起了自习课,作为一名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看到这种情况心中满是焦虑,这样下去音乐教育的传承将会是怎样一个结果呢?

当我第一天走进教室时,我看到了学生对音乐的渴望,他们喜爱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通过与同学们交谈,他们是这样说的:音乐课太枯燥,一点活力都没有;音乐课与语文课没什么区别,坐在板凳上,张着嘴唱歌,跟读语文课文一样……孩子们一句句质朴的话语戳得我心痛,音乐课就这样在他们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一个令人失落的印象,于是我下决心一定要让音乐课走进学生中间,走进学生心间。

《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找回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我做了以下努力。在课堂中让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在每一次教授新课之前,我都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露一手”这个小环节受到了同学们的喜欢,他们把自己最拿手的节目展示给大家看,可以是唱歌、跳舞、诗歌朗诵等,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或鼓励。通过这个环节,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而且在课间也看到了他们在一起谈论音乐课的身影。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动起来

《课标》要求,音乐欣赏应与其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如演唱、讨论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感观形式,吸引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活力。比如,我在教授欣赏课时,就努力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让学生融入到音乐中,使他们成为其中的主人翁。教农村小学二年级听赏课《妈妈、爸爸和老师》时,先引导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和老师做过的最让你感动的事情,同学们积极

踊跃的发言,然后我又让同学们按照自己描述的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形象表演给大家看,这一下学生们的兴致一下就被提起来了,兴致勃勃的表演着。表演完毕我又让同学们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他们从中悟出爸爸、妈妈及老师为了把我们培养成人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心血,非常的不容易。通过这节课既展现了学生的表演技能,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学生们都非常喜欢,非常高兴。让音乐课堂变的生活化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样我也要把我的音乐课堂变的生活化。

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我抓住这一特点,在音乐课堂中实行玩中学,学中玩的计划。比如,在教歌曲《大鹿》时,课下提前与学生们动手制作了猎枪、房子、大树、动物头饰等教学道具,课上先让学生听录音感受歌曲情境,然后分角色进行表演,把歌曲融入到了一个特别逼真,优美的情境之中,同学们感到自己真的是大鹿、猎人和小兔子,每个人物特点学生们把握的都很好:大鹿的关心,兔子的着急,猎人的紧追不舍,把整个歌曲内容表现的淋漓尽致,脱离了以前那种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的刻板教学,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的学会了歌曲。

教歌曲《交通警察》和《红绿灯》时,同学们都争着担当交警叔叔,边唱歌曲边指挥交通,红灯停,绿灯行,一个个神气十足,很有交警的气派。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在轻松自在中学会了歌曲,还加深了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更能使学生走进生活。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在教歌曲《在农场里》时同学们就把猪儿、鸭子、牛儿改编成其他的小动物,有的同学还把“猪儿在农场噜噜,猪儿在农场噜噜,猪儿在农场噜噜叫,猪儿噜噜噜”。改成:“我是妈妈的宝贝,我是妈妈的宝贝,我是妈妈的小宝贝,妈妈最爱我。”我觉得这样的改编在真正意义上延伸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而没有局限于在动物方面的改编。动手动脑一起参与

器乐演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制作乐器就更能调动学生们的这种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同学们制作了很多小乐器:用酸奶瓶装沙子做成沙锤,;用大贝壳做成响板;用硬纸板模仿风声;用碗装水做成打击乐。自制的小乐器花样繁多,我看到同学们用自己制作的乐器演奏歌曲时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我也从内心里佩服同学们的这种想象力和创作力。

除了在课上积极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外,课余时间我还组织了课外活动小组,在这里同学们也能展示自己的才华,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并且我还引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

总之,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积极主动的为学生创造良好、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朋友关系,一起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趣味性、创造性和启发性,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枯燥无味的音乐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篇6

湖南省明德中学 秦秋玲

提问法,也称问答法或谈话法,是以师生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思维心理学的角度看,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思维就将停止。从古至今,提问法就被广泛地运用在各个学科领域之中。

作为课堂教学的手段,提问是一门艺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却发现了部分教师不善提问或不懂提问的艺术,往往出现了这样一些误区:比如,有些问题提的过于简单,没有什么思考价值;或者有些问题提的太抽象,导致学生不知所措或教室出现“一潭死水”,最后变成教师自问自答。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音乐课堂如何把握好提问艺术,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呢?在此,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就音乐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与同行一起商讨。

一、设计竞争情境进行提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头脑处于竞争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争时高得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往往将学生分组开展一些讨论、抢答、辩论的活动,从而使竞争情景得以形成,同时将课堂上每组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做到及时评价,结果学生的兴趣非常浓,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扣准主题,把握问题的难易,逐层提问

教师的课堂提问,不是交谈时的随想而问,往往是为了引导学生实现某一教学目标。因此,提问首先必须紧扣授课主题,有明确的目的性。

其次,设置的问题必须鲜明生动、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富有启发性。那些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尽量不要问,因为学生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也没什么含义。而一些较难的问题则尽量分解成易理解或更有趣的小问题,采取迂回包抄的手段,诱发学生逐层深入思考回答。这样,那种学生不知所措,教室“一潭死水”,教师自问自答的现象不仅可以避免,兴许还会出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此外,提问还需从整节课或整首乐曲来谋划,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提问,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这样,课的结构更加明了清晰,也更易达成教学目标。

三、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设问

中学阶段是学生生理成熟、社会化发展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每一学段学生的音乐能力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初中生对眼前事物把握比较准确,一定程度上也能把握他们能够设想的可能情况。笔者认为,初中的音乐教学中应侧重让学生知道一些什么,并记忆一些相关内容,而高中生思维敏锐,对新事物既敏捷又易接受也乐于开拓,这一阶段的音乐教学除了让学生更多地“知道”一些什么,还应该更深入地思考与探讨一些“为什么”,要往一定的理论高度上引导。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除紧扣授课内容外必须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来进行设计。

目前各中学所使用的音乐教材以湘教版和人教版的居多,但不管哪个版本,不少内容在初中与高中音乐两个阶段中均有涉及。专家这样编肯定是有其用意的。如有关民歌的内容,湘教版高中鉴赏教材和初中八年级教材都有涉及,笔者也有幸听了不少这一内容的课,结果发现,不少高中教师上这方面内容的课在初中课堂也很适用。当然老师们都很认真,课堂也很活跃,这样上似乎也不是不可以,但面对新课程,却留给我很深的思索:同一主题下的音乐教学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怎样教学呢?我想课堂问题的设计与引导应该是关键。同样的主题,初中学段的设问可以“浅而宽”,而高中学段的教学则应“窄而深”了。再如民歌这一内容,对初中生,通过欣赏比较,教师问学生:“民歌的三种类型的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分辨这三种类型吗?”,学生能答出一、二,能初步判断三种类型就可以了,但在高中阶段,除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民歌的特点外,我们还应该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或者民歌的发展、民歌的赏析等问题。

四、关注全体,灵活提问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同一学段,同一班级,学生的基础能力是有差别的,音乐素质更是因人而异,因此,课堂提问既要满足音乐基础较好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要兼顾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能逐步跟上,缩小差距。对同一学段,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所提问题也应有所不同。

此外,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对每一回答或者有回答欲望的同学尽量表扬和鼓励,努力捕捉他的闪光点,逐渐增强他们的信心,使学生在不同的起跑线上不断提高,自我完善。如此不仅生成了有效的教学过程,还锻炼了教师的临时应变教学能力。

农村中学音乐课堂 篇7

过去每逢过年, 农村都会组织本村的老戏迷以及外地的民间戏迷演出, 唱戏, 其热闹情景深深烙在我的记忆里, 大人小孩都会摇头晃脑哼上几句, 其乐融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农村传统音乐文化逐渐被流行音乐取代了, 几乎没有人学传统的戏剧或者歌曲了。乡村的老艺术家感叹道:要是谁愿意学习传统的戏剧或者歌曲, 我免费教。在红白喜事上我们还偶尔看见小型的团体演出, 或烘托气氛或寄托哀思, 但是音乐没有了原先的感伤或者喜气。传统音乐是否正在消失?答案是肯定的。

笔者认为将熟悉、朴实、亲切传统的音乐文化带进课堂, 既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 也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 更是将衢州艺术文化继承下来。因此农村音乐课堂如何创新教育已是非常紧迫的任务, 关系到农村音乐文化继承发展。

二、现阶段实施农村初中音乐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课时量不够

音乐课程是实践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小学音乐教材设计很完美, 内容也丰富、生动有趣, 教材安排许多音乐创新与实践环节, 但是由于缺乏足够课时而不能实施, 还有课余时间也被主课占用, 导致音乐老师课堂创新教育实践受阻, 农村初中音乐课时少决定这些学生, 将来是农村音乐文化的建设者, 其综合素质不高, 务必引起我们音乐教师足够的重视。

2、许多农村音乐教师创新教育理论与农村传统观念格格不入。

我国音乐创新教育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重视音乐实践, 鼓励音乐创造, 教师已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3、学生主体主观因素:

学生学习兴趣不稳定, 常常受主课作业干扰, 音乐可以放一放。音乐知识空白无妨, 认为上音乐课占用时间影响主课成绩, 很多学优生竟然不参与音乐活动, 这种音乐学习氛围和学习意识只会削弱学生兴趣。加之从小音乐学习习惯不好, 如:缺乏自信唱歌, 唱歌气息很分散, 一首歌唱下来基本没有感情等。

三、农村的传统音乐进课堂, 农村音乐创新教育的探索

1、解决问题根源从学生生活中音乐开始

音乐课应该从学生生活中选取素材, 像本地的地方戏曲、民间乐器等是很好的素材。农村的传统音乐是开拓农村学生学习音乐的视野。音乐课只有结合农村学生生长环境拓展教学, 传统音乐对他们来说更具亲切感, 同时传统音乐提升教师的理解、表现能力及二度创造能力。原本的传统改成学生易接受的传统, 不但发挥师生从小耳染目熏的民间音乐特长, 更是学生学习音乐最大潜力的挖掘。

2、利用当地的民间乐队, 进行座谈访问, 极力引进优秀传统音乐进课堂。

事实上老一代艺术家们对地方优秀传统音乐有着非常执著的喜爱, 像乐队有二胡、唢呐、大号、小号、锣鼓、箫、板胡、道琴等组成, 一个人会两种乐器以上也很平常, 有些音乐技能全属童子功从8岁开始学习笛子、二胡司空见惯, 如今能背唱许多民间歌曲, 懂琴谱、会创作等这些学习音乐资源, 我们通过采访吸收他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聘请老艺术家进课堂讲述民间音乐发展现状, 激发学生主观学习意识。

3、邀请民间音乐家音乐技术指导, 我们在学生了解传统艺术之后, 重点培养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孩子。

这期间组织他们和老艺术家一对一学习一样技术, 组成一个学校民间乐队, 由年轻点的农民艺术家任组长, 教师带领乐队, 利用寒暑假义务参加各种农村礼仪活动, 并且拍成数码资料, 带回课堂供学生观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学生改变对音乐课的看法, 增进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还有戏剧元素也属传统音乐也有必要引进课堂, 可谓引旧创新教学探索。

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创新教学实践的形式和方法探索

1、结合教材, 课堂上老艺术家生动表演一段民间舞蹈。

在课堂听、看、唱、舞、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中, 增进学生对民舞的热爱。民间歌舞曲, 像衢江《采茶灯》, 用于表现种茶、采茶的欢乐情绪, 曲调欢快、跳跃, 舞蹈再现采茶姑娘青春焕发的风貌。

2、欣赏一场婺剧。

创设学生模仿空间, 比如课堂专题讨论婺剧的走步, 婺剧的服装, 婺剧表现力。婺剧中的高腔有西安、西吴、侯阳三种。衢州西安高腔即婺剧一种。婺剧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 较有影响的剧目有:《黄金印》、《孙膑与庞涓》等, 因为婺剧的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 所谓:“武戏慢慢来, 文戏踩破台”。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同时和文化馆工作人员商讨送戏下乡, 创造学生零距离艺术欣赏机会。

3、结合民乐《二泉映月》或者《唱脸谱》教学, 教学生学会一种民族乐器二胡简单演奏。

通过女子十二乐坊乐曲录像课堂欣赏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对民间乐器兴趣, 像流行浙西一带的民间器乐。将民间音乐家请进课堂, 传授二胡演奏民间乐曲, 曲调柔美清婉、逸丽多彩, 引起学生共鸣。

4、通过观看越剧碟片, 观察学习越剧《王老虎抢亲》、《玉

堂春》、《杨娃女斩夫》、《金殿认子》等戏, 所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在表演方面, 向越剧学习优美的舞蹈身段和程式动作, 教师搜集一些音乐素材, 供学生选择性学习。

五、结语

将农村传统音乐教育引进农村小学音乐课堂, 从而创新农村小学音乐课, 是推进农村音乐文化发展一个重要途径, 这是不争的事实。

摘要:农村小学音乐文化依赖农村学校音乐生活发展, 流行音乐尤其是一直深得学生们的喜爱。欣赏共鸣的流行音乐, 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流行音乐与文化影响着学生思维、审美、行为方式、价值观, 而反映家乡现实生活的传统音乐备受冷落, 几乎离学生音乐生活越来越远了。值得庆幸的是, 近来我们衢州传统文化非物质遗产像衢州的婺剧西安高腔, 衢江的十番等被衢州人重新关注。在此, 笔者有个想法:我们音乐课堂是否也该探索引进衢州本地的传统音乐文化, 探索音乐创新教育?

关键词:农村传统音乐文化,初中音乐教育,现状,举措,教学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民族音乐》文章《音乐人类学视角中的民间音乐》作者:熊晓辉2009年第二期

[2]、《中国音乐教育》2009年第五期《民间音乐作为地方课程函待重视和挖掘》--由《欢庆丰收》一课想到的作者:林百玲

如何上好农村中学音乐欣赏课 篇8

音乐欣赏课越来越被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视,可在很多的农村中学,由于经济落后,教学设备简陋,加上音乐教育资源的严重匮乏和教学理念陈旧、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浅薄,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常常忽视了音乐欣赏教学,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并不是认真的聆听音乐,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昏昏欲睡,有的在做其它的作业,更有些学生在听MP3、打游戏等。根本谈不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学生喜欢音乐,但不愿上音乐课,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呢?

为了进一步搞好农村音乐欣赏课教学,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下面我结合了本人实际工作经验谈一谈如何搞好农村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提出几点的看法。

一、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欣赏技能训练

在一些农村小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开设音乐课,即使开设音乐课,也被语、数等学科占用,好点的也就是把音乐课上成单一的唱歌课。加上教学设备简陋,使音乐欣赏枯燥、单调,这样造成音乐知识是的缺乏,他们上初中后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减小,因此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也难以理解音乐作品。很多学生对一些基本乐器都不认识,都不能鉴别这些乐器发出的音色,他又怎么能对一部音乐作品进行体验感受呢?因此需要对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欣赏技能训练。如:节奏、节拍、拍子、拍号、调式、调性、常用符号,以及有关的欣赏知识,如:对乐器的认识等。当然,讲授这些知识应在运用的过程中有机穿插进行,注意方法,以免将音乐欣赏课上成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加强基础训练主要是指节奏的训练。小学六年的音乐课,多多少少学生都在节奏韵律上有些感知,上初中后,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以学生为主的创编,比如:教师写出各种小节奏型,让学生去用不同的拍号编写出各种节奏型,或用格字式编写出各种节奏,能让学生用不同的拍子,按不同的顺序编出节奏进行节奏韵律练习,或者两人或多人编节奏进行练习,然后让学生来拍击自己编写的节奏,这样训练往往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并能在训练中让学生懂得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通过以上措施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进一步提高音乐素养,为上好音乐欣赏课完成重要的一步。

二、养好学生的聆听习惯,使学生学会聆听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也是欣赏音乐和鉴赏音乐的基础,只有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才能谈得上音乐的欣赏与鉴赏。使学生学会聆听,就要从感悟自然声音做起。没有反复的听,反复的鉴别,反复的训练,听觉技能是不可能形成的。周围有着广阔的活动环境,是一个天然的“听觉训练场”,或者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讨论,培养他们的聆听习惯。再就是可以通过欣赏音乐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聆听习惯,并学会聆听。比如,选择作品中富有感染力的部分作为倾听的重点,在速度、音乐拍子等问题,让学生有一个倾听的侧重点,使学生专心倾听,并对这一段音乐产生兴趣。再则就是初听全曲后找出音乐的高潮部分,把握音乐的整体结构,让学生闭目静听,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少讲,让教室里回荡的只有音乐声。其次,有了前面初听的印象后,进一步的深化。如跟随音乐的速度或音乐情绪进行体验,可用挥拍、内心节奏感、轻哼鸣或选一段学生能演奏旋律,让学生参与教师范唱、范奏。或者运用对比性倾听。如在一部音乐作品中可选择不同风格的、不同的版本音乐进行对比性的倾听,让学生始终保持倾听的兴奋状态。如让学生欣赏聆听不同的版本的《梁祝》时,能够感受不同的版本的作品无论从音色、节奏、速度、旋律、力度、调式变化等方面比较,都可以帮助学生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音乐作品。

三、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由浅入深,循序渐近

很多学生往往有这样的观念,认为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才是他们在校学习的科目,而音乐课只是作为他们课后娱乐的节目,爱上不上,或者交头接耳、昏昏欲睡、听MP3、不认真听讲,面对这种局面就要给学生讲学习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其次,在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能够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尊重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生理、心里及审美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将经典与通俗作品进行对比欣赏,体验音乐的不同风格和表现力,感悟音乐的思想内蕴而引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踊跃地参与到当中去。由于客观原因,农村中学生的音乐素养较差,所以在选取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时,应选简短、浅显、容易被接受的音乐作品,流行而具有特点的民歌,短小精悍、形象鲜明的民族器乐曲等,首先使学生在欣赏时不会感到高深莫测。由浅入深,循序渐近的让学生去接受。另外,有些无法避开的基本知识也要深入浅出地给予分析。

四、将音乐欣赏与多元文化综合起来

农村中学音乐课堂 篇9

一、高效课堂设计的前提是教师精心的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使课堂高效,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

首先备课标,因为课标是备课的依据,应该改变只看教材不看课标的不良的习惯,应该把课标熟记于心;其次备教材,教材是师生进行共同学习的平台,老师要整合各种资源,并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重难点了解的历历在目,力求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再次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因为教学总是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在课间应多与学生平等亲切地交流,这样就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只有充分而又精心的备课,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由此可见,设计高效的课堂,备好课至关重要。

二、高效课堂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充满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策略有:

1、“捕捉新奇’找’问题”。中学音乐教学领域中有许多名词和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像“调式”、“和声”、“华彩段”等。学生初次接触有关调式与和声的歌曲时,很容易产生各种疑问,以这些疑问为中心展开讨论,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摄取新知识的能力。

2、“发现矛盾’增’知识”。教学活动过程中有很多看似相近的概念,鼓励学生找出各概念的要点,对比异同,找出联系。如“音程”、“音域”等。针对这样的问题,开始学习时很多学生会有疑惑,经过讨论,学生举出了很多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音乐现象。这样借助学生间相互的讨论,不仅化解了疑点,而且增长了知识。

3、“纵横比较’更’清晰”。

在学生学习时会对有关相互干扰的乐理知识产生混淆。如音高、音调、音阶、音节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纵横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时,对中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判定就是一个难点。首先要分清四个相似概念的区别,其次要对各种概念力所能及的应用到具体到某首作品上,这样通过比较,使复杂的知识体系更加清晰。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应尽可能的.采用灵活多变的比较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获得新的乐理知识。

三、高效课堂的设计,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向学生传授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音乐课堂学习效率。常用的方法是知识纵横向的联想和知识与实际唱歌的结合应用等方法。

1、通过知识横纵向的联想,使错综复杂的基础知识更加系统化、立体化、有序化。中学音乐乐理知识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并学会把某个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加以理解,并通过实例来深化、拓展,使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有效,运用起来更加准确。因此,引导学生抓住乐理知识体系这根主线,丰富知识的内涵,扩大知识的外延,把中学音乐基础知识搭建成适合自己的一张理论体系网络。

2、在构建完善的乐理知识体系的同时,还应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鼓励学生把所学的乐理知识应用于平时的唱歌消遣当中,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在学习有关大合唱中的分“声部”知识时,很多同学会问,“《黄河大合唱》中分声部唱法”产生原理是什么吗?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倡导学生运用自己所知道的乐理知识去讨论各种音乐现象的特点。这样不但知识得到了深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

3、在预习、听讲、合作探究、复习和作业、总结等各个常规步骤中,引导学生唱什么、怎么唱、为什么唱、什么时候唱。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习惯,当然,学生开始时会感到有点难度,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尝到甜头,继而会有更大的突破。我们要知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设计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高效的学习方法。

四、高效课堂的设计,应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可利用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教学形式简洁、丰富直观,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内容的兴趣性和立体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使学生因为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上一篇:银行电话销售实习报告下一篇:爱国演讲稿祖国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