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班“分组教学”之我见

2024-10-24

弱智班“分组教学”之我见(共2篇)

弱智班“分组教学”之我见 篇1

弱智班“分组教学”之我见

弱智班的“分组教学”,经过几年实践与发展,被证明是有效的班级教学方法之一。如何正确地进行“分组教学”,使它更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呢?本人就自己的实践经验,粗误一点体会。

一、正确理解“分组教学”中小组的概念

目前,我国推行的“分组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在政集体教学的前提下展开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分组;在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单元,同一教材的不同课型,可能出现不同的组别。同一学生在学习的不厉阶段,也可能处在不同层次的小组中教学中,教师正是以这种动态的、激励的.,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每一层次的学生。有位教师说:“分组教学’使学生们感到前有目标,后有追兵。”分组后创设的这种教学情境和学习气氛,将对弱智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实施“分组教学”必须注重的几项工作

“分组教学”是为了实实在在地帮助每个弱智儿童参加学习,而不是以“分组”为理由,将某一部分或某个弱智生从集体教学中分化出去,冷落在一旁。要防止“分组”后可能产生的消极现象,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充分了解学生。对同一年招收编斑的学生必须充分调查摸底,不要以片面的主观印象匆忙分组学生个体之间在道德情感、行为习惯、智力状况、年龄身体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综合分析,观察其发展情况。到一学期或一学年后,再将学习水平相接近的学生,组织进同层次的。小组内。在新组成的班级中不宜过早地实施“分组”,而且开招分组时也宜粗不宜细。可先分为教学目标接近的两个组次。以后随着教学内容的深人与学生的发展情况再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分组。

2.制订个体教学计划。为了保证某学科中的“分组教学”有计划地进行,事先要对每个学生确定一个较为具体的教学计划,以使在教学中、按照各组要求的共同点进行集体教学和各组要求的不同点安排分组学习。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可设置弹性要求,但必须保证基本要求的完成。每个学生都要有可行的、明确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可结合大纲和全学期使用的教材,以及学生的自身情况去设置。

3.保证教学井然有序。实施“分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品质,既要做到爱心和责任心并存.同时又要有过硬的敏学技能。如,备课要面向各类学生,各组活动都是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思路,因此,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时间分配、教学方法和练习形式上也都要有区别、有讲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有序义有质。

4.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分组教学”为了兼顾不同类型的学生,无形中增加了教师教的难度;所以,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做到根据教材采取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地说,文化课的知识系统性强。劳动训练要补偿学生的不同缺陷,因此,分组教学的形式要求较明显。而音、体、美等课,目前合班教学的形式比较普遍。当然、需要分组教学的学科,还应根据具体内容、教材的难易程度,来确定学生分组的层次。

[1][2]

英语分组教学法之我见 篇2

一、实施分组教学法的必要性

首先,英语是一种语言教学,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果在英语课堂中长期采用单一的班级授课制会使教学效率不高;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很被动;千篇一律的教授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其次,新形势下高中英语教学如果还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那么成绩好的学生显然会“吃不饱”,而成绩差的学生却因此会“吃不了”。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实施分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1.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

2.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

3.有利于落实因材施教,有利于开展分层次的教学,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4.有利于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新课标的实施,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二、分组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一)进行分组

教师在构建学习小组时,要注重结构的合理性。一是人数要合理,一般为4-6人为宜。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平衡、组內存异、优势互补”的原则。即教师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想象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分组,这样分组不但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个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组织教学

1.课堂教学讲授分层次,充分发挥小组在课堂上的作用。课堂教学在讲授同一教材内容时,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程度做参考,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并分层设计练习、课堂问题、布置作业,同时学生全员参加,各得其所。改革课堂教学,必须把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和组织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让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对问题的探索、发现、解决上。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组内组织讨论→组间讨论交流→全班达成共识得出结论→教师评价与小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不能像在传统教学中那样,迫不及待的给出答案,而是要成为学生的“参谋者”“询问者”,与他们共同参与到问题的探索讨论中去。在探讨中应该多向学生问问“为什么”,有时可以给出一点信息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解答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一时“走错”的学生,千万不能全盘否定,而要在充分肯定其思维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问原因、找漏洞,帮助他们“改邪归正”,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共同促进课堂教学。

2.课后练习、作业分层。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能力的迅速提高,使学生更适应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的发展需要,我们对不同学生的课后练习、作业、以及评价都差异对待。其中, A层次的同学要求在课后做出超出课本知识外的预习和复习; B层次的同学要把每一篇课文读懂,力争把课文变成自己的东西,掌握课文的重要词汇和语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置情景,自行表达,以达到语言的实际运用的目的;C层次的同学要紧扣教材,完成课后的习题,同时鼓励他们多说、多读、多听,培养他们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有更大的进步。

上一篇:医生考核鉴定推荐下一篇:关注两会,你我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