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论文

2024-10-24

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论文(通用11篇)

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论文 篇1

摘要: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很多教师对物理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使物理实验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出实验教学应有的作用。文中通过对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外小制作在巩固课堂知识、物理实验在提高学生技能及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谈起,强调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突出了实验课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初中物理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可是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也是困难重重,究其原因:

一是抓不住物理学习的实质,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说学生们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大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于力的认识不也是错误的吗?而且这个错误的认识也统治了人们很长的一段时间;

二是缺乏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手段,物理的规律、定律很多都是来自于实验的,可是,在现今的教学中并没有把实验放在中心的位置上,致使学生们的思维活动受到了局限。不同类型的物理实验,都是为展示物理知识的过程服务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能亲身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是比教师在黑板上讲多少遍都有用的实践,可是,由于初中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们在教学时并不把实验放在第一位,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能力的形成。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1通过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的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抽象,难以理解,而对物理的学习有畏难的情绪,进而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而我们知道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基石,如果对物理的学习没有兴趣,那就没有学习的欲望,肯定是学不好的。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和物理学家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物理学知识的产生不偶然的,很多都是物理学家通过上千或上百次的实验而得出的结论,其中的艰辛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物理知识的本质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误导,例如在有阻力的情况下,看起来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那么,我们很容易就得出结论,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物体下落的快,但现在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错误的结论,比萨斜塔上的实验一大一小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就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在做物理实验时学生们要仔细观察,寻找出事物的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因此,教师要通过物理实验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们养成严肃认真的态度。

2通过课外实验小制作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初中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动手操作的欲望,而物理的知识又以实践动手能力为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来提高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了电学的知识后,学生们知识了闭合电路,一节干电池,几根导线,一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就能组成一个电路,都急于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学习的热情是空前高涨,都想自己动手来做一个小电路。教师在学生这样的心态下进行指导、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参与意识增加了,这时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就比较牢固,对巩固课堂知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课外小制作作为一种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由于这种小制作的方式是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的,教师在划分小组时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到一组,组内成员之间互帮到助,对于程度差的学生会有所促进,教师给了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活动对于激发差生的学习也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物理课外小制作的活动,全班学生学习物理氛围增加了,学生们对于物理知识及教材内容的掌握也更多了,小制作的活动使物理的学习达到了一种互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使学生加深了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

3通过物理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及创造能力

物理实验应该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的活动,实验的过程中也可以说是集思广义的过程,各小组各成员的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出谋划策的结果,因此,实验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学生都是一个提高的过程,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之间的独立自主而又团结协作的工作方法,对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的创造性的工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很大的帮助,学生们在实验过程的操作,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提高。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并且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的动手技能及创造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而言之,物理的实验课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初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起始阶段,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在把握好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在提高学生技能及创新能力方面的意义,将实验课不仅作为一项实验来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实验的教学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李爱萍;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教育;2007年15期.

[2]倪平平;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J];考试周刊;2009年42期.

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论文 篇2

一、文学作品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

(一)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文学作品是作者匠心独运地对语言进行加工, 具有个人化特征的作品, 充满了艺术魅力。在英美文学作品中, 小说、戏剧、诗歌、散文是四种最主要的体裁形式。小说和戏剧充满了故事性和趣味性, 因此, 即使是不爱阅读的人, 也会对小说另眼相待。而诗歌和散文语言优美清新, 如晚霞中一朵玫瑰那样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 以另一种形式吸引着读者。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以其内在的魅力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刘杰2011) 。

(二) 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量, 增强句子、篇章理解力

首先,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 学生能直观地看到某个认识的词如何被运用到具体的语境中, 或者他们为了顺利看完故事, 遇到不会的词语或语法结构, 会积极查阅字典、问老师, 这样就有助于迅速有效地积累更多的词和短语, 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比单独记忆词语的效果要好很多。其次, 作者对各种句式、句型的丰富使用, 使学生对句型、句式的把握更加准确, 并通过联系上下文, 增强了对句子和篇章的理解能力 (刘重霄、刘颖2007) 。另外,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 还能够积累对阅读材料的感性认识, 增加语感。这些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三) 有助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锻炼英语思维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提供了相应的文化背景信息。通过文学知识, 能够侧面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英美文学作品中, 蕴含着丰富的异国风土人情、文化习俗, 很多人物的对话、动作等都直接反映出英语国家人的思维方式, 通过大量文学作品的接触, 学生能够迅速、直观、感性地对中西文化差异有更为清醒和正确的认识, 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受到英语文化思维的锻炼, 对今后进一步的阅读有帮助作用。

二、当前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作品教学及阅读现状分析

(一) 教学内容大而空, 忽视文本解析, 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

目前, 我国大部分开设英语专业的院系都将英美文学课程作为大三、大四的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与精读、语法、听力、口语等科目相比, 一个突出的缺点就是教学内容大而空, 重点不突出。一方面, 是因为英美文学发展历程跨度广———有六百多年, 涵盖二十多个文学流派, 几十位作家的作品, 且每位作家风格各异、笔触变化多端, 每一部作品都积淀着深厚的文史背景知识, 而具体涉及的人物、情节更是包罗万象、纷繁芜杂。教学内容安排要做到面面俱到, 尽量都有所阐释, 只能是浮光掠影, 草草带过。另一方面, 许多英美文学课程主要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模式, 且教师大都过于重视对文学史的讲解, 对各个文学时期的社会背景、流派分类、流派体现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态度、作家自身的经历、艺术特征等过度解析, 而对于具体作品的文本讲解、语言赏析、人物及故事情节的评析等往往一带而过或者让学生课下自主学习, 这就导致学生一学期下来只记住了一条条空泛的理论, 一个个冷冰冰的名字, 并没有机会去认认真真地读一段经典作品, 缺少了对文学本身的“体验”和“感悟”, 从文学中体验不到活生生的乐趣和享受, 就不会去大量阅读文学作品, 阅读量少了就无法进行文学、文化功底的磨炼、打造, 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覃承华、郭小娟、梁玲2011) 。

(二) 课堂教学方式、测评方式陈旧落后, 引不起学生的重视

根据我们的调查,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英美文学课只在高年级开设, 且在学生心中基本处于“阳春白雪”的地位, 大家只是将其视为一门平时无需花费过多精力, 只需要“上课带着脑袋听, 期末交篇小论文完事”的课程, 它在学生心中的重量远远小于翻译、口语、听力等课程。目前大多数英美文学的课堂仍旧是沉闷、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学生参与度很低。很多教师自身非常热爱文学, 往往一堂课都激情四溢, 充分抒发着自己对各流派的见解、对某位作家生平的感慨, 或者对作品中某个人物的看法, 而学生却总是因为没有阅读过作品而无法与教师产生共鸣, 还有学生将文学课当成“大脑休息”的时间。另外, 大多数的考试测评采取期末交论文的形式, 甚至是中文的论文, 这就导致学生对文学课根本不重视, 因为对他们来说, 有没有阅读原版作品, 有没有在课外对文学课花费时间, 根本不会影响他们最看重的成绩, 就算考专业八级涉及文学, 那也可以通过“背诵”例题来解决。

(三) 学生自身文学素养不足, 功利心强, 缺乏文学阅读兴趣和习惯

文学作品因为有强烈的故事性、趣味性而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一点在以前娱乐匮乏的时代确实很正确。然而, 随着社会的进步, 一方面, 当代大学生呈现低龄化趋势, 又因为扩招, 大家整体的文学水平参差不齐, 对文学影响心灵的感受不深, 很难明白学习文学经典的意义何在, 与此同时, 他们可选择的娱乐方式有很多:网络、游戏、音乐、电影……因此, 通过阅读英文原版作品来获取快乐的学生越来越少, 甚至被同学视为异类, 被怀疑有“装高雅”的嫌疑 (龚金霞2014) 。另一方面, 伴随就业压力的增大, 英语专业再也不是像以前的稀缺专业一样, 毕业生不愁出路而能静下心听文学这样的“阳春白雪”, 他们更多地只是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习, 对他们来说, 商务英语、口语、听力、翻译实践等课程对工作更有帮助, 而学习文学作品的流派、写作风格、修辞手法、象征意义等, 没有任何意义。

由于学生文学素养不足, 不能从阅读英文原版作品中享受到乐趣, 加之学习英语功利心强, 倾向于“短”“平”“快”的速成模式, 因此, 英语专业学生主动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并不高, 这就根本达不到运用英美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

三、运用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 教学内容上要重文本赏析轻文学史讲解

文学课最终还是要回到对文本的细致阅读和赏析上。教学的内容要更加注重作品内容本身, 文学理论和创作背景知识、作者生平等信息, 教师可指导学生宏观把握, 课堂上不必过于细致。教师可利用开始的一两节课, 将文学史知识如分期、流派、特色、代表作家及作品等做成流程图的形式发给大家, 好让学生在头脑中从宏观上对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有清晰的把握。

而在后面大部分的课程中, 从文学史的时间轴上, 重点选取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 在课上指导学生阅读, 如: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和鲁滨逊一起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探险;和简爱展开有关爱情、独立、尊严的对话;看斯嘉丽在面临窘迫的生存压力时如何展现强大的女性力量;感受雪莱“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的伟大乐观精神;感受莎士比亚经典戏剧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在与作品的近距离接触中了解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再回头看文学史的理论知识, 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而不用死记硬背。另外,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授之以渔, 用简单的语言教会学生阅读的实质和方法, 让学生学会鉴赏英文诗歌、戏剧、小说的套路, 能够独立完成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赏析 (曾隆梅2014) 。

(二) 做好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工作

要想通过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还需要适当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而英美文学长廊中, 文学名著卷帙浩繁, 学生自己不知道该读什么, 或者对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不感兴趣, 草草查阅网络中文资料, 拼凑读书汇报, 敷衍了事。

针对“课外读什么”的问题, 首先, 我们要为学生挑选书籍, 根据“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作品的价值导向符合国情、情节叙事和语言表达有可读性”等大原则为学生列出一份书单, 在这个范围内,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阅读。根据调查, 男生一般对军事、侦探、科幻、冒险、殖民历史类题材感兴趣, 而女生则更喜欢看爱情、家庭、童话、奇幻等题材的作品, 在书目的选取上要考虑到男女生的兴趣差异, 不能有所偏颇。其次, 还要适当增加近代和当代的英美文学作品, 这个时期的作品所反映的背景更贴近当代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 语言也更加鲜活、易懂, 更能增强可读性和实用性。再次, 要教给学生文献查找的途径和方法, 方便学生借阅或购买, 以获取书单所列的书籍。

另外, 课外还可以不定期开展各种读书交流会、读书沙龙、名家讲座等, 以各种形式鼓励、督促学生阅读更多的英美文学作品, 提升英语阅读能力。

(三) 增强课堂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实践性, 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当前, 我国高校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授课—学生听的模式, 讲的内容也是以枯燥的文学史和文学理论为主, 文选的部分一带而过。学生提不起兴趣, 或者出于功利性心理认为这种课程根本没法锻炼口语, 即使练习, 效果也微乎其微, 因为涉及的词语生活化不强或者教师用中文授课。学生没有阅读的机会, 没有开口锻炼的机会, 自然也就不像重视经贸课、口语课、写作课一样重视文学课。因此, 需要教师想办法增强课堂教学方式的趣味性。

上文我们提到, 课程内容要轻文学史讲解而重文本赏析。

首先, 文本赏析除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本外, 还可以采取表演的形式, 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文选中的人物, 这样做, 第一, 可以让学生为了记忆台词、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心理、记清场景变换, 而不得不去细致阅读作品, 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第二, 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 满足学生实用性的心理;第三, 可以增强课堂活跃度、趣味性, 提高课程吸引力, 一举三得。

其次, 可以设计辩论赛, 让大家认真阅读后根据一个话题用英语辩论, 锻炼思维和口才。

再次, 可以设计问题表, 以抢答赛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口语。

另外, 还可以进行诗歌朗诵会、文学作品段落写作模仿等教学活动, 增多学生接触英美文学作品的机会, 增强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能力。

(四)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增强阅读兴趣

当今, 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 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 挖掘更多的教学资料和教学途径, 增强英美文学的教学效果。一些学校在校园网开设了英美文学赏析论坛, 尽管会使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但是学生能够在课余多一个阅读和走进文学作品的平台, 非常值得。另外, 很多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都已经被加工、制作成了影视剧, 甚至有的小说被翻拍成多个版本, 例如著名的英国小说《傲慢与偏见》就多达九个影视剧版本, 成为很多人难以忘怀的经典之作。我们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阅读英文原版小说, 然后利用多媒体, 一起观看这些影视剧版本, 并根据自己的阅读讨论各版本的优劣, 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还能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

结束语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 英美文学作品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有很大作用, 而目前高校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使文学作品没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们应该从改进教学内容、探索多元化的课堂组织方式、指导监督课外阅读等多方面改进教学, 切实实现阅读能力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刘重霄, 刘颖.2007.大学外语习得论丛[C].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刘杰.2011.英美文学作品中英语语言的应用[J].时代文学, (12) :69.

龚金霞.2014.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 :52.

覃承华, 郭小娟, 梁玲.2011.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 .

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论文 篇3

【关键词】化学实验 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课外活动 合作探究式实验

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国教育界长期存在的一大弊端,也是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变苦学为乐学。学习兴趣是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发展能力的内在动因。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相反会感到是一种需要和享受,因而会自觉刻苦地钻研学习材料,并且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甚至于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学家戴安邦教授说过: “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

一、认真做好演示实验

化学实验有一种神秘感和好奇心,而中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期待探求其奥秘,因而产生了求知欲以满足自身的需要。所以他们会聚精会神的观察实验现象和操作过程,甚至有动手的欲望。所以教师要抓住和利用这种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形成稳固的兴趣。对于演示实验课前要进行周密的准备,使每一个演示实验的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使每个学生都看的得清清楚楚;教师要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直观上升到抽象思维。当他们的努力有了收获、求知欲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就会逐渐巩固最初兴趣,形成钻研化学知识和探索物质内部构造的兴趣。

二、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然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中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如,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在进行碱与酸的中和反应实验中,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做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清洗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导致实验过程中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然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只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之就会熟能生巧。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通过化学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广泛持久的学习兴趣

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实验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还不受教材限制,时间充裕,因此能收到巩固和深化教学内容,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兴趣的效果。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可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课外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采用合作探究式实验教学,将已学知识用于未知实验上,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不能简单地根据教材,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教学,要针对实验内容进行处理,对某些演示实验可以改成学生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亲自动手。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进行“乙烯的制取及其性质检验”教学中,我并没有先在讲台上演示一系列过程,而是告诉学生实验室制取C2H4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指导学生由这方程式考虑:(1)装置类型如何?(2)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杂质?如何将其检验并除去?(3)如何检验C2H4的不饱和性与可燃性?通过分析,由学生自行设计装置,因为该实验相对较复杂,所以可以分组合作,大家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很快每组的装置都设计好了。当各组呈现出来时,大家精心比较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并及时纠正。比如温度计是否使用及水银球所在的位置等问题很快都解决了,而大家争议较多的是C2H4中的杂质问题,其实C2H4中主要杂质SO2会影响C2H4不饱和性的检验,必须要先除去,有些同学想到但缺少了“检验是否除尽SO2”那部分装置。最终大家达成一致,得到了正确的结果:品红(检验SO2)——NaOH(除SO2)——品红(确定SO2是否除尽)——酸性KMnO4溶液(检验C2H4)。这样,在基本上没有老师参与的情况下大家完成了一个比较复杂的实验,最后大家用自己组装的装置完成了该实验。我想,每位同学对该实验应该都会铭记于心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习不再被动与枯燥,而是充满乐趣。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践而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有意识地把实验所带来的直觉兴趣引导到化学变化的因果关系或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上来,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也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品质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教学教法的研究,找准学生兴趣的最佳触发点,因势利导,使学生产生兴趣,并且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实验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更广泛的学习兴趣,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浅析》中国教育创新杂志2005.9

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论文 篇4

大多数教师都会注重新课的引入,但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怎样导入?却考虑得比较少,往往直接把实验装置摆上讲台进行演示,这正是当前课堂教学的弊端。事实上,一个好的实验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望,还能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提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条件,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

实验的引入十分重要。因此实验导入时,可以先推导出即将演示的实验的原理,也可以先导入其所用器材,进而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不管哪种导入方式都必须注意合理“布局”,教师的提问或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都要能刺激学生心理产生疑问,进而激发探究欲望,这样学生才有探索的内动力,才能形成探索的课堂氛围。学生一旦有机会运用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他们就会在推导过程中积极应用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分类与比较等各种思维方法进行思考,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提高了逻辑推理能力,同时还激励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注重实验的实施,突出科学方法,突显创新意识

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要有理想的实验装置,更重要的是如何实施实验的演示及教学,以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实验中的技术、丰富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以及蕴含的创造原理与创新技法传授给学生,对发展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它们“显化”,加以突出,给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可以说,相当于在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的进程中加进了催化剂。

中学物理实验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比较法、累积法、模拟法,还有等效法、转换法等。而且每个实验都是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而确定的,也是教育教学创造活动的结晶。因此,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的实施,即突出科学方法,显化创新意识。让学生体验创新活动的乐趣,使他们从中培养创新精神,掌握好物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创新技法。可以说,学生对研究方法认识的进步,其意义并不比创新本身小。

三、注重实验的创新设计,全面发挥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对现有的实验大胆创新已成为当前物理教学的共识。教师该从何种途径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呢?根据应用实验手段研究物理问题时的基本过程,可归纳为如下几种途径:

1.通过改变实验目的和要求进行创新

教师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改变原有实验目的与要求,提出新实验课题,要求学生利用原有的实验器材(甚至可适当增减),对原有实验进行创新改进,设计完成新实验课题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改进原实验、设计新实验的创新能力。

2.通过改变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进行创新

每个实验都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提出来的,这个理论就是实验原理。为达到同一实验目的,可依据不同原理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原有实验的原理或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进行创新,依据新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提出新的实验方案。

3.通过改变实验器材进行创新

这种创新情形需改变原有实验的使用器材(包括测量对象),提出了在新实验器材基础上测量原有的物理量或新的物理量的新实验课题,一般学生应用原有的实验理论和方法无法解答新实验课题,必须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或步骤,这些都要求学生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法。

4.通过增设或改变实验情景进行创新

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论文 篇5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杨石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及运动规律的科学,从物理学的发展以及物理学自身的研究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科学认识的基础,是判断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是联系实践的形式之一。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教育改革已深入到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阶段,要求广大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学会合作,其核心是21世纪的学生要具有创新精神,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更,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和做好实验教学。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建立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验可开发学生智力,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的初步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个人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加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教材中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的有关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即从实验直接推出结论的正确与否。在这些实验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往往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探索性实验的主体是学生,由学生自己动手,在实验过程中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它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 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将演示实验与学生操作实验,有机结合进行,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例如:以电磁感应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说明一下设计思想。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节课都要把启动顺序、知识结构等写在教学材料上。从表面看有点像程序教学,实质上它有更多的灵活性。其中操作上有分有合,时间上可长可短,运行中有序交替。总之,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训练要求,避免一刀切。

二、加强实验方案和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实验的设计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会正确使用基本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据取数,得出结论,而且还应培养学生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独立地设计实验方案的本领,即培养学生实验的设计能力。要变学生实验为设计实验,教师对实验设计只进行一般性的原则指导,教师只讲述基本方法,不做示范操作,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实验操作可在实验室内巡视启发指导,给学生创造独立实验操作的环境。对学生实验中的错误、实验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多角度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在“做”中逐步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形成学习物理的比较稳定的动机、情感,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在“做”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实验方法多样性,活跃学生思维

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是要求在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四、重视演示实验中设计思想的展示和创新,注重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物理实验现象本身就具有鲜明、直观的特点,能够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但在教学实践中,不能片面追求实验中强烈的视觉感受,却忽视了对实验过程中重复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新课程标准中,将科学研究列入标准,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强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否则,只能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在物理实验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分析研究学生分组实验中发现的发生的异常现象;二是注意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三是做好课外小实验;四是留心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物理实验,不但要达到教材对每一个实验提出的实验目的,进行常规的验证性的实验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理论联系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发现、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展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

总之,由于学生在实验教育中要么观看教师做演示实验,或按部就班地按书上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课堂实验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这种被动性的意识程度与意识到指导性作用发挥的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中去,而不是仅仅在于实验的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通过做实验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论文 篇6

[摘要]思维能力是学好物理学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科学的学习方法等三个方面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物理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物理教学中,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思维能力是指大脑将输入信息加工成思想产品的能力,它是构成智力的核心因素。因此,要使教学适应时代要求,就要重视开拓学生思路,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

能力是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所引起和支配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其中,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创造性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直观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1、采取演示实验引入新课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在开课时教师首先通过演示实验表现出一些“奇异”的物理现象,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提出问题,留下悬念。这样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观察与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兴趣。这种引入新课讲授物理规律或概念的方法,容易使学生接受知识既感到有趣又轻松。例如,在研究“磁生电”这一现象时,我们把演示实验放到本节课的开头。取条形磁铁和线圈,学生观察到在原线圈中插入磁铁可引起感应电流,且改变副线圈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在原线圈内同样引起了感应电流。此时将这两种现象有什么异同,又如何能使“磁生电”的问题引入新课,学生的思维都调动起来了,并能饶有兴致地听老师讲解。

2、利用实验把学生引入物理境界。很多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的是受直接兴趣的影响,即对事物本身感兴趣。多组织实验课把学生带入物理境界,会使学生对物理产生直接兴趣。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让学生亲手做一做马德堡半球的实验,拉一拉抽出空气的两个半球,体会一下大气压强的存在与威力,使学生既感到了乐趣,又实现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同时也培养了思维能力。

二、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1、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品质。物理教材中的内容纷繁复杂,各种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处在联系状态中,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弄明白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如在讲解“磁场”这一章时,从中看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在闭合回路里磁通量发生变化又可以产生电流,电和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联系就可以理清相关的几个定律。所以,通过把问题全面化,而不是片面地孤立地分析,这样做不仅降低了知识的理解难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看问题的.思维能力。

2、变换角度,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思维度的指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恰当的速度要求,要控制好教学节奏,利用学生“好胜”心理,适当展开学习竞赛,以便训练学生思维过程,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在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上思考问题,增强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化归”,“迁移”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方法是构成能力的重要因素,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正确的方法。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指导学习物理概念知识,要注意把物理概念的抽象化与具体性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类比,分析,推理和想象来形成概念。

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论文 篇7

针对这一现象,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纲要中所倡导的“探究式、谈论式”的学习方法正好与20世纪80年代末在国际教育界普遍推崇和实施的研究性学习理念一致。“研究性学习”起源于“发现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分别由美国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和教育家施瓦布提出的。该文旨在以视听说教学为载体, 构建以“策略引领-多元互动-立体化”和大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为特色的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视听说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 有自然科学方面的, 也有社会科学方面的, 或者既包括自然科学又涉及社会科学范畴的。因此, 采用的研究方法也会有多种多样, 不能机械地认为, 一个课题中只能用一种方法。目前学界主要有两种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狭义上来说,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定向培养的课程, 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知识, 强调通过研究性的课程让学生理解并且掌握研究方法;而从广义上来说, 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提出的一种探究式学习和教学方法, 即培养学生具有实践能力。该文所探讨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指前者。因为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背景知识和技能理解信息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该学会丰富听力课堂的教学内容。一种语言的学习实质上就是学习以这种语言为基础的一种文化, 但是缺乏了解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话, 会导致对英语听力的障碍。该文的研究是采用实践论和方法论来研究有关视听说教学。所以笔者认为学生在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下进行学习。在此情景下, 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体验来获取他们在课堂无法完全掌握的知识。例如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常常反映他们十分厌倦“老师在台上放音, 学生在下面听”的听力模式, 他们缺乏词汇量甚至连许多单词发音都搞不清楚, 这些都造成了学生正确理解听力材料方面的困难。由于在课堂上所接触的大都是课本上的录音, 而且局限于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这些练习, 所以对课堂听力的弥补主要应在课外进行。通过研究性的学习,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 通过提出问题一收集信息一提出假说一设计方案一验证假说等一系列过程, 使他们体验创新的行为, 体验自我创新的情感, 增强了他们的记忆点。学生在这种小型的科学研究过程中, 他们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 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这样的方法可以缓解单纯以灌输为主的听力课堂带给他们的心理恐惧。他们更有自信地面对听力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策略, 带给学生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并主动迁移到英语学习的其他方面。

研究性学习固然重要, 可是如果缺乏有效手段, 学生也无从下手, 因此应该从多方面鼓励我们的学生网络上自主的学习, 让我们的学生获得亲自参加研究探索的相关体验,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上升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新的教学方法要以现代的信息技术, 尤其是网络技术为载体, 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教学要求》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提出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将会变成以流动性和无中心性为特点的超文本思想为主导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课程教学。

以超文本思想为主导的网络课程学习以它的非线性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见表1。

(改编自Mak, Linda.Language Learing of A New Kind.CUHK.Online)

学界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很多。诸如Benson (2005:50) 认为自主学习是对自己学习控制的能力, 他认为动机、观念和策略是影响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当前最大挑战是如何合理地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和网络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这是许多教师都共同面临的问题。

笔者在某综合大学所做的问卷调查来窥探大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情况。本调查的对象为某综合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本研究运用了整群抽样法从二年级四个非专业英语班级中共发放问卷250份, 其中有效问卷207份, 有效率82%。该问卷使用的是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 经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来确定项目的归属。问卷分析的最终结果是整体a系数为0.8461。这就说明问卷效度和信度均好, 业符合测量学要求。

上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网络自主学习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丰富的网络资源能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诸如:学生可以在普特英语网上下载一些CNN, BBC等原汁原味的英语节目。另外电视台也时常会在不同时段播放英语沙龙和原版电影等。通过这些多媒体软件, 画面逼真, 直观生动, 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的英语, 进而促进了他们口语和听力能力的提升。更加证明了网络资源在学英语习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然具体的问卷结果还显示一个事实就是学生因为年纪不同, 性别差异等因素影响, 使得他们对网络自主学习抱有不同的态度。学生自身情况的差别会严重影响他们在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的使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来帮助学生网络自主听力学习:1.强化学生的内在动机, 具体运用在英语网络自在学习上就是要学生保持网络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内在动机越强烈, 对网络自主学习的认识和看法就越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一些英文报纸, 杂志及英文原著来尽量多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 同时扩充词汇量, 掌握一些常见词汇的特殊用法2.提高学生对网络自主学习的认识, 奠定良好的观念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平培养学生持有正确学习观念。譬如由于深受母语的影响, 学生在听的时候会过分依赖母语, 特别是在写作文和翻译两个部分。学生更倾向与先用汉语思维然后才是英语。因此,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英语网络学习的热情。要教授一些听力技巧, 比如抓住关键词, 快速记录文本等3.加强学习策略培训, 提高学生有效运用策略自主学习听力。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学习策略, 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将外在策略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例如对听力在播放录音前根据问题和选项进行预测, 带着问题去听, 有助于集中精力, 变“被动”为“主动”,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应指出, 本研究仅为探索性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内容, 其涉及样本较小, 因此并不能完全代表每个个案的具体情况, 也无法系统地研究该模式各个环节对听力学习过程的具体影响。虽然未能深入, 但也也可窥探到一个方面, 就是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的存在, 因材施教, 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网络上的自主“研究性学习”来取得大学英语听力学习地进步。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 听力往往是最令教师感到棘手的环节之一。听力理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语言心理过程, 但它却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听力的特点、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的设置等方面, 结合自主探究的视听说教学模式和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使用, 提出一些符合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听力训练方法。

关键词:英语听力,研究性学习,网络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2]Anderson A, T Lynch.Listening[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3]Jeremy H.How to Teach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4]束定芳.外语教学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论文 篇8

一、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创新意识

当前教育的主流思想是引导学生“人格的形成”,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作用,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探索和研究去认识自然,掌握改造自然的本领,而随堂实验的应用和课外小实验的设计与制作为这些教学目的的实现创设了主动、自觉学习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对象发生了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物理实验具有直观、真实、形象和生动的特点,能激发矛盾,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实验又能提供定量测量的方法,使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从定型了解提高到定量分析的水平,从而对自然本质给予深入的揭示。由生命科学研究可知,不同的信息使人体大脑中不同的部位产生刺激作用,实验教学的加强能使思维品质能得到极大提高,学习效率也相应地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竞争趋于激烈,欲使我们的学生在将来的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实验教学和实验制作活动的开展。能达到这一目的。

二、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探索自然奥秘有许多方法,如实验验证法,1920年卢瑟福预言有中子存在,1932年查德威克在实验中发现这种粒子;又如,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建立、相对论的成功都是通过实验验证而得以肯定。在教学中运用实验验证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又如,实验归纳法,法拉第定律等都是这样取得成功的。再如理想实验法,伽利略理想实验、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都是理想实验方法的体现。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方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想象、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教学的加强,为学生提供了特定的物理情境,使学生看到对象从出现、发展到消失的变化全过程,或测出相应的有关数据。或在对比性实验中通过观察发现影响结果的因素,从而为对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并在这一过程中使观察能力得到提高。我国学生的突出特点是理论水平较高,而突出的缺点又是动手实验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较弱。在黑板上做实验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只有大力加强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基本仪器的操作和使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让学生通过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滚下分别在不同材料面上滑行距离的比较,得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越远的结论后。再让学生观察,若水平面光滑,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这一实验能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如,“楞次定律”教学中,通过改变磁铁N和s极在线圈中插入即拔出、原副线圈位置不变时电流大小方向变化引起的副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归纳出一般结论,使学生归纳能力提高。之后让学生思考。若磁铁不动,移动线圈能否产生感应电流?这又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论文 篇9

参考文献:

吴英。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09)。

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论文 篇10

物理实验论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

邓莉萍

云南镇雄县实验中学(657200)

【摘要】迎接时代对创造性,开拓性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应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着手,本文提出了探索性建议:课堂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多种动手的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供外动手机会。从心理学对记忆的保持和识记时间的研究成果,听到的不如看到的,而看到的不如实际操作的,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实际操作过,在操作过程中充分运用动作思维,才便于对物理知识的识记,并保持长久。对于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掌握知识,必须有学生动手,动脑,别的是不能代替的。动手能力的高低决定人的生存能力,也是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而社会需要创造性人才。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物理教学需要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动手能力;探索;动作思维;创造性;开拓性

作为教师,应培养社会需要的有创造性,开拓性的复合型人才,而作为物理教师就更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探索建议。

1重视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多种动手的机会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新课本安排了大量的实验(包括小实验),初中生好奇心强,又有动手的习惯,特别是在学生实验一些小实验中,他们眼、耳、手、脑并用,往往会因为自己验证了某物理规律或现象,而感到心里的满足,产生“我要学”的愿望。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全方位的组织实验教学,以便投其所好。具体方法为:

1.1开足分组实验,创设条件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还能把抽象、枯燥、复杂的概念直观的显示在学生面前,同时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可以为学生做好实验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演示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非常想亲自动手操作。教师要创设条件将有些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注意提高实验课的质量;(教学论文 )实验前,就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实验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我们不要直接答复,而通过启发,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实验结束后,让他们汇报实验情况,引导他们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这样,充分的学习动脑,动手非常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生“实验:测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教师提出:怎样计算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的机械效率?学生:用公式n=W/W=GH/FS。师:需测知哪些物理量?生:G、H、F、S。师:还需要什么?因该怎么做?……通过讨论,学生蒋要做实验已心中有数了。

1.2灵活设计,改进教材上的实验

初中物理课本中,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仪器的应用和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实际应用的实验,部分学生往往满足于按照课本进行实验。

而教育认为,实验设计能使学生的思维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因素、多层次、多途径进行探索,不受传统思想模式的束缚,勇于求新,求异,引伸拓宽,达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共同研讨,以启发引导的反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允许学生自行探索,容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打破他们头脑中老师和课本的权威性,帮他们扩展教材中某些分组实验内容,引导、鼓励他们找出演示实验的不足之处,自行灵活设计、改进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创造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刻度尺、弹簧称、温度计等实用时,我布置了一些扩展性的测试内容,让学生用刻度尺测指甲的宽度,一步的距离、用弹簧秤测一串钥匙的重量力,用温度计测试室外的`温差等。在验证定理、规律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换一种器材和方法,从另一角度来验证,克服照本实验的刻板和僵化。

例如测固体密度试验中,我拿了一个铅球,要学生通过实验鉴别铅球是否是铅做的。在量筒放不下的情空下,学生用了很多方法测出了铅球的体积,很有兴趣地做完了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继而又启学生,现在有很多卖金银首饰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鉴别真金的仪器,于是同学们纷纷开动脑筋,发明了能方便,准确地鉴别首饰真伪的装置。

又如:在焦耳定律实验中,教材把两根电阻都浸入煤油中,通电后液柱上升很慢,实验花费时间长且现象不明显。这时让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讨论:液柱上升缓慢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实验?最后总结出不把电阻丝浸入煤油中,而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使瓶内压强增大,使液柱上升。马上动手把电阻丝位置提高,移出液面,重复刚才实验,液柱很快上升,只一两分钟,两液柱就相差一大截,效果十分明显。实验的成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到发明创造离他们并不遥远,只要多动脑、动手、勤思考、发明创造就在身边。

1.3让学生自制仪器进行试验

学生刚一接触物理时,都有一种新的奇感和好奇心,如果这种新奇感不及时得到满足,好奇心得不到及时培养,可能很快就会消失。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结合教材指导并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进行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一些重要途径。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时要有目的的提出与学生动手制作小教具有关的预习题。例如:在第一章的反射的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中,有意加进“课外小实验中制作的针孔照相机说明什么?你能制作一个针孔照相机吧?”简单的要求,商量的口气,把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了动手的欲望。同时在学生动手之前,教师要本着因陋就简,废物利用,不花钱也能制作的原则,帮助学生选好材料。

如:做针孔照相机时,可以告诉学生找两个粗细不等的牙膏盒、皮鞋油盒、或用糊糊、订书机把硬纸、纸壳糊、订上制成等。这些材料都是学生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废旧平和容易得到的物品,材料容易获得。除了选材上降低学生的难度,还在制作要领上降低学生的难度,所以制作“针孔照相机”时,告诉学生选择的材料外表面的颜色要是深颜色的,最好是黑色或深蓝色,小孔的直径不要超过3毫米。这样,降低了制作难度,使学生制作得又快又好,增强学生制作成功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就感。教具做完之后一定要想办法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可以在课上,也可以让学生以班或组为单位,利用课后进行展示。

学生在展示自制教具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切磋和评比,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并激发了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教师通过再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及时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落实教学任务。所以印象深刻,不易淡忘,还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了积极性和自觉性,也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1.4编制一些习题实验

把一些可以通过简单的仪器解决的习题编制成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习题,把思考的问题化为动作,再把动作内外化作思维,反复进行,每一次反复都是一次提高,从而最终解决问题。

在总复习期间,给学生出这样一道习题:给你一只量筒,你课题做哪些初中物理实验?辅助器材自选。把学生带到实验室,摆出很多供选器材,学生能者多功,基础扎实的同学能设计很多种,基础薄弱的也能设计两三种,一节课后再让学生相互交流以强带弱,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促进,并能够不同程度的动手,让抽象问题直观化,学生兴趣很高,动手能力得到培养。这种复习方法非常适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也比较符合当前的素质教育体制。如果教师在布置学生将所操作过的实验书写在作业本上,这一道实验习题得到落实,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能应付式教育。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开展物理活动是发展学生独立的能力,培养其创造才能的重要手段。利用课外活都的时间、空间,可以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使物理教学走出目前封闭的课堂模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开展下一些形式的课外活动。

2.1阅读与物理有关的课外书籍,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让学生相互交流读书经验,收获和体会,以推动课外读书活动广泛和深入的开展。

2.2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竞赛活动。

2.3专题物理讲座:请有相关教师或工程师、技术员、专家、学者来学校讲物理学史发展,物理知识的重要应用,以及最新的科技成果等。

这些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物理知识,使我们的物理教学由课内走向课外,由学校拓展到社会,其效果是我们仅靠封闭的课堂教学这种单一的模式所难以达到的。

提供课外动手机会。布置学生在家务劳动中体会物理,如让学生体会厨房中的物理,在使用菜刀时,利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的道理等等;简单的工具中的物理,在使用羊角锤起钉子时,体会支点、动力、阻力以及如何使用才省力等等。

综上所述,动手思维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认清动作思维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在物理发展中的作用和对学习物理的作用。要求我们在注意培养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具有各种思维形式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培养出具有高思维素质的学生,培养出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龙坷・物理素质教育中动作思维的培养[J]・中学物理,,(10):23―24

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11

关键词:物理;实验;探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06-01

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物理实验教学在中学物理中就显的尤为重要。然而,在过去的物理教学中,往往只是重视理论教学,却忽视了实验教学的作用。即使进行实验教学,也只是侧重于应试,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致使实验教学仅仅是课本的翻版,毫无新意,又令学生束手束脚,无法达到实验本身的目的。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等一系列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那么,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变验证式实验为探究式实验

以前,课堂演示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教材已给出结论,只需用实验去验证即可。这种做法,导致学生仅是一名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若变演示实验为探究实验,就可以把学生完全调动起来,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比两种方式,探究式实验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尽管学生的探究,谈不上科研成果之说,但这种方式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意识。在学生积极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方法、基本技能,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采用多方法实验,鼓励学生改进实验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应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全局的观点,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抽象、概括、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在物理实验中,为了使实验更鲜明生动,更有效的反映问题,通过多方法实验,改进原有的实验,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创设实验问题,提倡学生质疑

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突破。常言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孔子在鼓励学生时常道“每事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可以做出科学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提倡学生敢于质疑。例如,在观察《光的色散》实验中,同学们用三棱镜去观察七色光带。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白光通过三棱镜投在屏上时,彩色光带为上红下紫,而透过棱镜直接观察时,彩色光带却是上紫下红?”这个问题提的好,说明他是真的动脑,真的思考了。笔者立即鼓励了他,并借此机会提倡全班学生养成多提问、多质疑的好习惯。从此以后,同学们在实验中都踊跃思考,敢于质疑,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应该多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倡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求真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开设课外实验,激发学生思维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也可以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一次课外实验时,笔者给每位学生发一枚鸡蛋,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的翅膀,利用鸡蛋来验证一种物理规律或物理现象。学生的想法真是五花八门:有的把鸡蛋煮熟后,浸入凉水之中,发现比平常的热鸡蛋好剥的多,从而验证了热胀冷缩现象;有的把含酒精的棉花置入开口瓶中,并把鸡蛋置于瓶口,燃烧后,鸡蛋被吞入瓶中,从而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还有的将鸡蛋放于硬纸片上,下方置一杯水,迅速弹出硬纸片,鸡蛋落入杯中,进而验证了惯性定律。像这样与实际相联系的课外小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对实验教学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开放实验室,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法

开放式实验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打开实验室门就可实现的,那只是“实验室的开放”,而非真正的开放式实验教学。要搞好开放式实验教学需要有一整套相应的措施。北京某校老师们打破了实验课附属于理论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多年来他们一直在探索实验教学的新模式,以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经过近年来不断地探索,他们提出了基础实验教学开放式管理的新模式:教师根据最新科技发展的情况,拟就若干个实验题目,由学生选取后自行查阅资料、自行拟就实验方案、自行备齐所需简易用具、按需要预先约定使用实验室及所需仪器的时间,最后独立或分小组完成实验。教师的作用仅是提供必要的理论引导和“维护型”的实验室指导。这种实验的开放管理意味着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完全由学生自由选择。为保证实验的正常开展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采用预约实验时间这一常规方法的同时,也尊重了学生意见,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每一个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并没有结束时间的规定,允许学生在实验失败后重做,直至成功为止。指导教师也一改以往辅导过细,偏重结果的做法,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创造的翅膀,自由发挥。

上一篇:参观幼儿园心得体会——保育员参观学习下一篇:心理学入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