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2024-06-18

高中数学自学能力培养(共12篇)

高中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篇1

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是一味地教给学生知识而忽略了教给他学习的技能, 而要慢慢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逐步提高自学要求, 使学生懂得自学是社会的要求。因此, 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 加强辅导, 培养兴趣, 增强信心, 激发动机, 使学生热爱自学。

一、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

数学史上不少的数学发现来源于直觉思维, 如费尔马大定理、欧拉定理等, 都是数学家通过观察、领悟、发挥灵感发现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 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 沟通各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传统的教学活动的弊端是: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者, 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要学会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有时, 课堂就像一个“大茶馆”, 学生学的主动性大大激发了教者教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也更加有活力、有生机。重视学生的主体活动是数学课程的热点问题。数学课程就具有活动性的特点。教师以数学目标的某一项及学习大纲的某个水平为出发点, 组织学生学习活动。教师也可以提出开放性课题任务, 进行开放性教学活动, 提倡一种有愉快感、充实感的课堂。数学课程要加入制作、体验等活动, 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丰富对它们的感性认识。

三、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学习数学

信息社会的标志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革命。计算机对数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数学教育开始进入信息化的时代。随着数学教学中技术含量的提高, 电脑、网络技术等已成为学生学习手段之一, 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科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 进行数学思考活动。

四、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 获得亲身体验, 能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产生积极情感, 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 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并根据学生的程度适时调整, 切实实行策略, 学生学会自学的那一天也就为期不远了。21世纪正向我们大踏步走来。迎接知识时代的挑战, 实践数学课堂教学素质化, 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立足课堂进行“课堂革命”, 积极培养富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发出的呼唤, 更是我们数学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使命, 我们必须为之努力奋斗。

高中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篇2

研 究 报 告

雁江区迎接镇古井小学 王科程

雁江区迎接镇中心小学 万飞 【内容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发展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学习的要求,而倡导终身教育,从学会到会学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过程。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很高的自学能力的人。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小学生

自学能力

方法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时代发展要求

21世纪将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纪。知识更新加快,人们在学校所学的东西很快老化,对现代人来说一次性教育概念已被终生教育所代替,就是说一个人终生工作、终生学习,否则就不能适应社会的瞬间已变的需要。今后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都得做到老,学到老,真正的成才全凭自己不断努力探索,也就是说必须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自学能 1

力和兴趣培养不重视,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探讨一条培养自学能力的新途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现行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学习社会化、学习自主性等全新的概念已经对现行的教育方式产生较大的冲击和影响。终身教育、全民教育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撷取知识的主体,使每个人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将成为学生发展的心理与学力的动力。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以学习自主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学生的主体发展从根本上说是靠主动和自觉。

(二)课题研究现状及创新程度

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古已有之,如《礼记-学记》中的“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亲身学习的重要。《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自身的感悟。这些理论散见于古籍之中,未成体系。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而自主学习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我国实施新课程的形势下,对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逐步走向深入,很多教育专家、学者、教师也都致力于新课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可以说,新课程实施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但不同的学校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在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上,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矛盾尤为突出.实践证明,跨世纪的人才不能只是被动受知的两脚书厨,而应该是主动学习,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的庞大群体.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就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管知识陈旧周期如何缩短,社会发展如何迅速,他都会通过自学赶上时代的步伐。而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因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人们在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自学能力,这是一种有一定要求的科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理解、思维、记忆等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学生具有自学能力,能独立地获得和探索新知识,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1.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自觉学习得习惯,自觉完成教师布置的自学预习任务,课堂学习参与意识强,精力集中,思维积极,主动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

2.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无抄袭现象,自觉订正错误作业,自我探求意识强,主动发问,超前预习下阶段学习内容。

3.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去有效地撷取新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质疑能力、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极大的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

1.1——2年级加强学生自学基本知识的积累,使他们尽早达到自学知识的储存标准。

2.3——6年级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使他们人人都能采取多种途径自学。一是课前预习,作为学生学好课本知识的必备程序。二是会用各种工具书解决自学中的一些疑难。三是积累更多的自学基本知识,使学生自学活动顺利开展。四是教会学生上网学习,能了解更多的知识。五是要求学生学会观察,从中发现还未发现的东西。六是让学生学会倾听,能正确理解别人所说内容的意思。

3.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他们的自学习惯的养成施加行之有效的积极影响。要求学生每堂课前必预习、学习的工具书必具备、自学能力必考核。

4.培养一批以学生自学为重要教学手段的的教师队伍,以此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研究对象

1.1——2年级加强学生自学基本知识的积累,使他们尽早达到自学知识的储存标准。

2.3——6年级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使他们人人都能采取多种途径。

(四)研究方法

1.规划研究法。运用此法作好研究的整体规划,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作用、任务、实施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事先作好规划。

2.行动研究法。不同的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有不同的行动,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的研究有多深入,学生的学业就有多大的进步,学生就会有多大的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不同的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有不同的行动,自学能力也就会有不同的提高。我们力促师生积极行动起来,使每一个人都能有自己的最大收获。

3.对比实验法。将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进行对比、将实验做得好的班科与做得一般的班科进行对比、将参与积极性高的班科和参与积极性低班科进行对比。比成绩、比效果、比班风、比学风、比素养、比品行。对这一实验产生的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

4.总结经验法。不断探索与总结,对实验学生进行学习进步的总结、一学期一总结、一阶段一总结、结题总结、推广总结。总结其成功、总结出不足,择其善而从之,取其精华,修正不足,使我们实验总结出的成功经验更完美、更科学。

(五)课题研究的周期及阶段划分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2013.11.1——2014.10.31,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3.11.1——2013.11.30)资料收集整理、理论学习、调查分析、学生访谈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撰写研究方案。课题申报论证和立项阶段,收集整理资料,汇集成册。通过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进行理论学习,在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向教育局教科室申报,做好课题开题论证工作。

2.实施阶段(2013.12.1——2014.8.30)

(1)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并制定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案。(2)理论学习和专家指导。

(3)听课、座谈、研讨。

(4)在探索中不断反思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5)做好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和原始资料的积累。(6)开展各种活动,检验阶段性成果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落实课题的内容,不断地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如些反复。形成有一定价值的操作模式和策略,并对操作策略和所形成的学生能力进行评价。

3.总结阶段(2014.9.1——2014.10.31)(1)整理研究过程的论文、案例(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论文

第三阶段:研究的总结阶段,将各阶段的成果整理、汇总,并分析、研究、总结、提炼,收集数据,做好结题验收工作,写出研究报告,并提请主管部门进行结题验收。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成果

(一)探索出了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四种有效途径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与尝试,我们通过了以下途径来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1.培养自学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人本主义教学观则认为: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我们借助各种途径和手段,诸如介绍古今中外杰出人物自学成才的事迹等来感化学生,唤起 5

学生的自尊心,磨砺学生自主学习意志,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立足于未来竞争社会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质疑问难、敢说敢议,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打下基础。

2.营造自学氛围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可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合作的自主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具有生命意识,视学生为有潜能的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努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进取的课堂教学氛围,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启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提倡“三敢”,即敢想、敢说、敢做;“三不”,即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不迷信长辈。

3.教会自学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语),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方法的多少及是否科学。同样,自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离不开学习方法,良好的自学方法必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1)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要让学生学会自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因为既然是自学,那么就要求学生自己会研读教材,以获得初步的学习感知。通过预习提纲上一连串的问题导引,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文本。学生自读教材时对于一些关键的词句我们要求学生用色笔将做上记号,对于产生的疑问可记录在自学提纲旁边准备第二天在课上交流。学生有了自学提纲可以有序研究,逐步深入,从而能取得良好的自读效果。

(2)教会学生学会思考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激发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教学生思考,可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二是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三是善于采用变式思考。如:对于某一个问题,改变条件,结论将如何?从变中 6

求活,从变中寻求方法;四是善于精心设问,在教材的要求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认知矛盾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学习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他们好学深思,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表现。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是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动力。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质疑的契机,如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质疑;抓住自己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等等,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能探求知识的过程。这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自主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受用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4)多让学生汇报展示

传统课堂教学“一问一答”的模式,随着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的增强,变为互问互答。教师不再是课堂提问的垄断者,而是一位倾听者。我们在课堂中启发学生说思路,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然后借助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如个人陈述、同桌互说、小组讨论、全班共议等,让每一个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激活智慧,不仅使团结协作、个性展示等人文精神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弘扬,还促使思维方法得到训练,观察、思辨、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案例:万飞老师在一堂公开课上讲授 ‚分数的意义‛,在课的结尾,她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许多的听课老师,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由于同学很多没有抽到我,我感到很遗憾。‛

4.优化自学评价

我们重视探索激励性评价方法,以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创见,大力表扬;对学生的异见,充分理解;对学生的误见,宽容引导。不采用如“对”、“错了!”“坐下”等生硬刻板的公式化评价,或冷嘲热讽式的“劣性”评价来“摧残学生的感情、诚实和自信,挫伤学生的自尊。”

案例:王科程老师和万飞老师都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设计了一张简易的激励性评价表。对于小组和个人的出色表现都给予五角星鼓励。对于小组来说:有效的合作、讨论或小组成员的作业质量都达到优秀的标准都可以得到五角星。对于个人来说:精彩的发言、出色的展示、帮助别人都可以得到五角星。个人的五角星打在他所在的小组一栏内。一周我们都要进行一次评比,得到五角星最多的小组将获得‚小组之星‛的称号。双休日本组成员的作业可以减少一些。为了评上‚小组之星‛,小组需要合作,小组中的个人也要努力,于是通过这种评价既激发了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了个人的表现欲望,较好地促进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教学理念的实施。

(二)形成了关注学生培养自学能力的课堂模式,将课堂定为三个模块:自学尝试→互动释疑→训练达成。

第一模块:自学尝试

学习新知识前要求学生先要进行自学尝试。自学尝试采用两种方式: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以课前预习为主。学生先学以后,视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学成果,也可以安排尝试练习进行学情诊断。对于概念、图形、统计、规律、策略等内容可以让学生先交流自学成果再汇报展示;对于计算和一般应用题可以安排尝试练习进行学情诊断,例题可以少讲或者不讲。尝试练习题一般是紧扣例题的类似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几名学生板演,重点关注中下的学生。这时,老师进行巡视,及时发现错误的解题方法,以便于质疑点拨。

案例:王科程老师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要求每个学生拿出长方体纸盒,认真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再让学生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长,用像皮泥等粘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从而清楚看到12条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引出长、宽、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这样三个阶段的操作,让学生逐步把握长方体的内涵,明确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内化新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正如皮亚杰所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取消教师的操作演示,让 8

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思维。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剪一剪、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第二模块:互动释疑

这一模块安排的环节一般有两个:质疑讨论、点拨提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螺旋上升。一般围绕学生汇报中的争议或者尝试练习中的错误展开讨论、争辩、反思,老师适时介入,点拨提升,做到点拨时抓住关键,一针见血,学生会的坚决不讲,把更多的发言机会留给学生。学生在讨论、交流、展示中,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表达组内共识的机会。可以是生生互动,也可以是师生互动。学生把想法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这就是关注生命体验。

第三模块:训练达成

这一模块的环节可以安排三个:分层训练、学生自结、当堂检测。分层训练一般是以书中相关练习为主并适当整合、穿插和延伸。分层训练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练习完毕进行学生自我小结。学生自结不到位或者还有疑问的教师要进行当场答疑。最后一个环节是当堂检测,时间一般5分钟左右,内容一般选择补充习题上的相关题目,题目选择时注意典型、适量,要确保大部分学生当堂完成。通过当堂检测不仅让师生都得到了教和学的及时反馈,而且无形中促使学生形成一种当堂达标的学习意识。

(三)探索出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评价体系 1.教师直接评价

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有独特解法的地方,应多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如“你的方法真是太妙了”、“你的思维真灵活”等等。对于学生不足的地方,则用发展性语言评价。如“我相信你在想一会,一定会想出正确的方法”、“嗯,你说得虽然不够正确,但能勇于发言,精神可嘉。”

2.学生自评,再同桌互评

一些比较基础的练习,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自我评价,再同桌互评。这样,通过內省与反思,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养成练习后能自我反思的好习惯;同桌互评,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悟出真理。

3.小组互相评价

对于一些拓展性的练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在小组讨论,互相评价学习结果,最后再由老师进一步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团结的学习氛围。在相互交流中以优带差,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激励的目的。

4.让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

要求学生把作业本交给家长看,让学生和家长把对老师的建议和要求及时写在作业本上,做到教师、学生、家长互动,使作业本成为老师、学生、家长互动对话的渠道,共同的话题就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样,学生不在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评价,而是主动的进行自我评价,加上家长的参与,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态度上升到一个新的档次。例如:我的一位学生平时做作业书写认真,做题仔细。然而有次检测,在试卷上乱涂乱画,计算题错的多。于是,我写了一些评语,让他拿回去和家长一起看,给提些意见。在这个互动中,学生和家长的评价意识得到了提高。

五、实验的效果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2.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在教学中顺应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的规律,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设疑、激思,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知识平衡,引起认知冲突,再进行解疑、释疑,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 10

思维,提高学习能力能力。我们通过调查问卷,90%的学生都已养成了课前预习,课中自学,课后复习,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3.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参加试验的班级,在期末统测中均分位于全校第一。学生普遍认为参与自主练习的学习,学得轻松、愉快。

(二)教师方面

1.实验中教师能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大胆地参与实践活动。在研究中使教师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体现出: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由于教师认识上的转变,教育行为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又特别是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有了明显的转变。

2.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以前已教师为主体向学生灌输知识变成了现在已学生为主体的先学后教模式,更加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的教师掌握了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增强,提升了实施素质教育和参与课改的本领。提高了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了教师读书的习惯,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三)学校方面

通过研究我们探索出了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方法,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数学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也随之提高。近两期来,我校学生在期末统考中的数学成绩均有提升。为此,一方面,吸引了大部分教师积极地参加到科研的行列中来;另一方面也吸引了不少周边地区的学生到我校就读,从而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六、结论与反思

(一)结论

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对研究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结论:

1.一定要做好家校联合。大家都知道,课前自学,主要是学生自己在家完成的,如果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没有的很强的学习自律性,仅靠自觉是不能很

好地完成这项工作的。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利用家长会或飞信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同时,要教给家长一些具体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家长做好学生在家自学的工作,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帮助,即使不能,也能在时间上做好监督,有一个比较好地保证。

2.教师一定要提前做好导学提纲。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主要依据的就是课本和教师给出的导学提纲,导学提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学效果,甚至是整节课的成败。教师在设计导学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知识的衔接,注意知识的层次,注意知识重难点的突破,注意知识的趣味性,注意到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根据学情的变化,对学生加以引导,对导学提纲加以修订。

3.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所有的自学工作,必须有一个明确学习方法指导。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那么学生自学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获。这些都要求教师在学生自学前给他们一个明确的方法指导,引导他们更深处入地思考,尽量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留到课堂上解决。

4.充分用小组合作。不管学生如何会学,还是有一些问题是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这个时候,小组合作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通过小组合作,小组讨论、探究,把这些问题尽量解决。此外,一个小组解决不了,可以向其他小组请教,多个小组合作解决。

5.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可能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如果不注意同学生交流,不注意学生自学中遇到的困惑,教师就不能给出最好的自学建议,学生的自学就可能绕弯路,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使自学流于形式。相反,如果教师放下身段,愿意和学生交朋友,学生才会愿意把自己真实想法告诉教师,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指导工作,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使学生的自学工作事半功倍。

(二)反思

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已经结束,但是课题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1.采用自学的模式,大部分学生欢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少数思维滞后的学生表现得劲头不足,甚至不太适应。

2.少数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不能认真预习,家长又不能有力配合,造成预习效果低下。

3.个案研究深度还不够,课题研究的张力和效力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七、主要参考文献

1、盛群力,李志强编著.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2

2、于安廉,和学新主编.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探索[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3

3、蒯超英著.学习策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

4、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皮连生,庞维国等译.教学设计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分析高中数学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42-01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老生常谈的话相信在任何时候都是不会过时的。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拉扎勒斯等人研究表明,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由于高中数学任务重、理论性强、逻辑性严密、具有很大抽象性、练习多等特点,导致许多高中生对于学习数学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这样就更加无从谈起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了。针对以上这些问题,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就要深刻反思,怎样才能克服以上的各种难题,让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克服曾经那种“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被动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例如,在记忆公式时,尽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中的一些实物来帮助他们记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觉得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用的,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就不用在课下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记忆,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成效,从而让老师更轻松,学生也会更开心。还比如一些数学定理十分的抽象,很多学生都是听完后还处于一种云里雾里的状态,这时候如果老师还是一味的按照老的套路去讲授,必定会大大降低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产生一种挫败感。因此,我们可以试着去把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定理尽量具体化、形象化,并鼓励学生通过想象力自己去感受并理解其中的奥妙,长此以往,必定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自学

创设一定的环境,引导学生尽早进入角色,在特定的充满情趣的意境中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正如心理学家所说:“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建立的。”良好的氛围,是有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我在教学中一贯重视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的关系,让教学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在课堂上,坚持与学生对等交流,力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外注意利用和制造一些机会,尽可能多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笔者认为,只有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让学生觉得可亲、可爱、可信,才能让学生兴奋和愉悦,才能让学生“听我的”,自觉主动地、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另外,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还要注重鼓励学生,指导自学,对他们而言,可谓“被动的接受”,却要“主动的参与”,畏难甚至抵触情绪都有。换位思考,理解学生,就应创设宽容的自学氛围。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起初阶段多少会有一些困难与问题,但只要教师多一些鼓励性的话、欣赏的眼光,遇到学生犯错多给予一些宽容,形成良好的激励氛围,学生就一定会进步。

三、引导学生學会阅读和观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数学的学习也离不开阅读。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等无不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数学语言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融合,数学阅读重在理解这三种不同语言的关联及相互转化。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就是把观察作为认识的基础,作为思想的触觉,对学生注意能力、记忆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迁移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和形的感知活动,通过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或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观察,运用思维辨认其形式、结构、数量和位置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四、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高中数学的学习由于任务繁重、逻辑紧密等特点,使得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不仅要靠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学生自己在课下进行总结和归纳,才能将知识点消化。同时,学生还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加以巩固,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进行总结归纳,并进行整理,将零碎的每一个定理、知识点、章节等总结成一个大的知识框架,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帮助学生用整体的眼光去审视自己高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在高考数学的复习中有一个全局性的眼光。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教学成功的最高境界。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由此可以看出自学能力作为整个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往往决定着教育目的和结果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不仅能够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还能使学生在课下更加积极的去主动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来说,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所以,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应该更加努力,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和力量,来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并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道勇.探索高中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之我见.《基础教育》2005(20)

谈高中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4

一、要改变观念

在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三年级,通过大量的练习,成绩可有明显的提高,这是因为初中知识相对比较浅显,易于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了熟练程度,即可提高成绩。即使是这样,学生对有些问题也有理解得不够深刻甚至是不理解的。例如在初中时,问|a|=2时,a等于什么,在中考中错的人极少,然而进入高中后,如果老师问:|a|=2,且a<0,那么a等于什么,即使是重点学校的学生,也会有一些同学不假思索地回答:a=2。这个例子就说明了这个问题。高中课程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以探究的理念对待每一个问题。

二、要认真听课

第一,要在自学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听课,在急于想找到问题答案的欲望的驱使下,听课效率一定会很高。

第二,即使你感到上课之前这节课的内容都会了也要认真听,听老师是怎样对这些问题进行描述的、讲解的,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的。因为老师简洁精准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严密的推理正是需要学习的地方。这样下来你一定会感到这节课确实受益匪浅。

第三,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其他同学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手势、表情和演示实验的动作,生动而深刻地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重点。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问题的。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巧记笔记

课堂做笔记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一点不记呆听傻看,这样的后果是要么走神,要么睡觉,二是将老师讲的例题一字不漏地抄下来,而忽略了老师精辟的分析。笔记是要记的,但记什么?我认为:(1)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2)记典型的例题和重要的解题方法;(3)记当时没理解的问题。总之要把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进行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四、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听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和总结。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分析解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们补充起来,这就使得当天上课的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还改进了听课方法,提高了听课效率。

五、正确对待例题

听老师讲例题或自己看例题时,先不要看分析和解答,看懂题意后先自己做,如果实在不会再看分析。看完分析后就自己做一做,做不出,可看一下解答分析,看懂了再自己做,做完了再对照。如果会做,做完了也要看解答分析,对比一下解题思路与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学到这个例子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切忌不可看完题目就看解答,有时好像看明白了,其实不然,不自己动手做一遍是弄不清楚其中奥妙的。

六、抛弃依赖思想,增强责任感

可能大家从小就养成了事事依赖父母,上学依靠老师的习惯。在初中时只要有不会的问题就去问老师,学生也许至今不能忘记老师那耐心细致的认真讲解,而对他们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感到敬佩。可这也种下了不善于独立思考的种子,养成了“学不好就怨老师教得不好”的观点。学生不可能永远在别人的呵护下生活、做事,不要一遇到问题就去问别人,要自己思考,会发现大部分问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解决的。如果真想不出了再去问教师,要树立“学习不好是自己的责任”的意识。

七、关于制订计划

计划一定要有,要有长计划,还要有短安排。当你从一生、十年、五年的角度来观察眼前的一天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增强紧迫感,即使个别得过且过的同学,也会变得严肃认真起来,也会更珍惜时间,更注意改变犹豫、拖拉的不良习惯,以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那么怎样制订计划呢?(1)要结合自己的实际;(2)要有具体目标;(3)要注意任务的轻重缓急。抓落实要记账,学习就像一本帐,什么时候做得好要记下来,什么时候错了也要记下来。把生活中锻炼、学习的正确、错误都记录在帐本上,在周末和假期里同样不能间断。把帐一天天积累起来,这就是所走过的人生之路。如果一直坚持这样做,就一定会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学生。

浅议数学教学中自学能力培养 篇5

浅议数学教学中自学能力培养

数学教材虽然也和其他教材一样,是根据教学大纲用科学的连贯的叙述来说明教学内容,但也有它独特的词汇、不同的叙述格式和语言特点,因此,必须经常地指导学生自学、阅读和钻研教材,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养成了独立钻研的习惯,这不仅能大大减少接受新教材的困难,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因而得到提高,同时,还为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创造了条件,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地扩大视野,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

作 者:马晓克 作者单位:河北唐县石门中学,河北,唐县,072350刊 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年,卷(期):“”(18)分类号:G633.6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学能力 悟出规律

高中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 自学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5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朗格朗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据国外统计,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所学到的知识,只占他一生所拥有的知识的20%。所以,从学会到会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只要掌握了自学能力,就能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使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广泛的迁移,无论知识更新周期如何缩短,科学技术文化的洪流如何奔腾,都能运用自学能力迎头赶上。同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也相应减轻,培养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是适应社会全面发展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培养其他能力的基础。

一、阅读能力培养

在这方面老师的合理引导、详细说明和认真指点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着力于学生应该“读什么”及“怎样读”。“读什么”主要让学生首先认识到教科书的重要,然后是对其练习和课外读物的选择。“怎样读”是这部分的核心。好方法多种多样,但往往离不开“查”“思”“练”三个方面:所谓“查“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懂的概念,较为生疏的问题,比如:符号“x∈J”中的“J”表于什么?“三面角”是什么样的角?复数与点与向量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这时要学会在向别人请教前,自己先去查找相应资料,尽量通过对不同种样、不同层次的书籍,来对它进行了解和把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查”是自学体现的第一步,是开启通往知识宝库的钥匙!

所谓“思”是指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读而不思,无异于囫囵吞枣,只有所读到的知识与自己的思考融合在一起,才会学有所得。但这种对数学的理解,也由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数学经验和知识积累,而呈现出差异,表现为机械的、联系的、逻辑的、创造性的四种层次的理解水平。由此,老师要针对不同的水平进而作不同程度的指引。所谓“练”是指将阅读到的知识加以巩固,更深一层地掌握所学内容。老师可以在学生“练”后,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并学会现实中的运用,使学生懂得了数学本身是从量和形的角度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积累知识,为实现由知识到素质,进而发展成为能力做好准备。

二、自学习惯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有了初步的自学信心之后,教师就要适时地给予他们具体的方法指导,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学生一旦掌握了自学方法,养成了自学习惯,将终身受用。教师要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教给、教会学生使用比较、分类、对比、归纳、推理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这些思想方法的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学生自学时如果善于使用这些方法,就可以少走弯路,收到预期的自学效果。数学的学习主要包括概念的学习,定理的学习,例题的学习和习题的训练。针对这些方面的自学,我们给予了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

1.概念的自学。对于数学概念要教给学生学会咬文嚼字地读,弄清关键词句,分清层次,从正反两方面推敲,能联系实际问题的最好联系实际,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记忆。例如:七年级中关于同类项概念是这样描述的:“在多项式中,我们把那些所含字母相同,并且各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在自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相同”“各”,首先“所含字母必须相同”,其次“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必须相同”,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个特征的项才能称为同类项。然后再要求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特征举例子,并判断例子是否满足特征,最后再作出判断。这样把握概念不仅理解深刻,而且记得准确。

2.定理的自学。对于每个定理教给学生必须分清题设和结论,弄清其中关键词语,然后进行思考,某些题设更换后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是否还成立等。例如:“对顶角相等。”让学生找出题设和结论,用“如果……那么……”的形式说出:“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果将此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对换,命题是否还真呢?诸如这样去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回答,所学习的定理(或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什么?以及它们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什么?是否正确?更换为否命题是否还正确等。这无疑会促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

3.例题的自学。对于例题的自学,要求学生特别注意解题思路和探索过程,要掌握书写格式及语言叙述的规范化,对不同层次的例题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自学。①单一应用知识的低档题型,通常采用:“看题——解答——对照”三步法。②综合运用知识的中高档题型,通常采用:“看题——分析——思考——解答——对照——回顾”六步法。这里的“解答”是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解决的结果不一定正确,而“对照”是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过程与例题的解答作对比,从而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解题的过程。

4.尝试练习。在完成了概念和知识点的自学基础上,学生可对照例题的解题思路、过程尝试着去做课后的练习或习题,以检查自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拨,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觉纠正错题的习惯,这种自检自练的习惯也是自学习惯的重要方面。任何人的任何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都是在经过无数次的重复之后才会形成的,而在习惯形成的开始阶段还往往需要带有一点强制色彩,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指令去做,要对一些不良习惯及时、不断地矫正,再矫正。这样,经过大约一学期自学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自学逐步变成了自觉行为,自学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三、自练自检能力培养

检查学习效果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步骤,而自练自检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一环。“自练自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在学生自练自检中遵循小步子、快节奏的原则。学生在自学完了一节的内容之后,会产生想知道结果的强烈欲望。为此,教师应适时地给予正确答案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帮助学生能及时地发现错误并且改正。教师设计练习题时要充分体现小步子的原则,使学生解题准确无误,降低错误率。2.建立错题笔录,对错题分析原因,逐渐培养自检能力。获取反馈信息之后,对错误的题目及时而准确地分析、订正,这是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培养解题技能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

浅论高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7

一、创造和完善外围环境,指导学生主动自学

1.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 我在教学中一贯重视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的关系,让教学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在课堂上,坚持与学生互动,力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外注意抓住一切机会,尽可能多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只有师生关系融洽了,才能让学生兴奋和愉悦,才能让学生“听我的”,自觉主动地独立完成学习活动。

“激励是最宝贵而又最廉价的奖赏”。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表扬学生。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起初阶段多少会有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我坚持多说鼓励性的话,用欣赏的眼光,鼓励他们努力的行为、过程和结果。学生有时会“偷懒”甚至会退缩,我虽然严格要求,不轻易让步,但从不责骂。这样,不到一个学期的“磨合”,大部分学生不再认为我是“放任自流”,而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接受“独立自主的学习”,开始积极自学。

2.精心设计学习的过程

高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相当重要。我在教学实践中,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依据“学是教为主导下的主体,教是学为主体上的主导“的原则,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则放;该紧则紧,该松则松。

(1)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 ,不讲或者少讲。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 我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让他们自己运用知识的迁移,完成认知的冲突”,顺利掌握新知。

(2)全新的知识 ,努力寻找“最近发展区”,只讲解和点拨关键外,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学。

(3)积极建构适于学生自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 ,我运用“尝试—建构”模式: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自我尝试,知识运用—小组反馈, 建构知识、其他学科知识及已有数学知识,通过自身体检,在阅读、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数学能力,形成数学品质。

二、激发和强化内在因素,引导学生积极自学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发挥个人潜力的催化剂”。一个学生只有喜欢数学,才有可能主动学数学,才谈得上自学能力的培养。

(1)以情感人 ,唤起兴趣。在高中阶段 ,很多学生感觉数学抽象、枯燥、乏味。即使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数学的内容及编排也不及其他学科形象和生动。为了让课堂变得更生动,在教学中注入强烈的情感:语言表达富于激情,想象力求丰富,多与实际生活联系,以教的激情,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挖掘数学美 ,激发兴趣。在教学中 ,我积极挖掘数学美,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激起情感的涟漪。例如教学“对称性”,我引导学生挖掘:人体的协调美、对称美、曲线美,让学生兴趣盎然。

2.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实践中,注意有计、有目的、有层次地指导学生应该怎样预习、听课、复习和作业,应该怎样思考、交流和发言,并在教学过程中设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虽然“扎实”,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却很少主动地学。为此,我采用多种方式引导他们,让他们不断明白:自己做了什么?还有什么是自己的事? 还要做什么? 等等。这样坚持不懈地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延续兴趣,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

三、渗透和指导自学方法,辅导学生有效自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种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引导学生掌握可操作的方法相当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渗透和指导方法,让学生的自学更有序,有效。

1.指 导制订计划 ,合理安排自学

自学效率与学生的计划决策能力密切相关。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自学,不但可以克服忙乱的现象,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让学生养成有条不紊的学习、生活习惯。

指导学生制订计划,我首先要求他们从实际出发。自身基础差的学生,自学的重点放在补习基础上;基础好的学生,自学的重点则放在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其次,我还指导学生尽量把计划制订得具体些,有可操作性,不要贪高求快。

2.指导学生处理好自学与课堂学习的关系

指导学生自学并不是让学生脱离教材、脱离课堂、脱离教师的教学。相反,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应是一种更紧密的、更高层次的结合。所以在指导过程中,要求自学不与课堂教学相冲突,而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3.指导学生多做笔记 ,勤 做联系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熟能生巧”。勤做笔记,是对自学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二勤做习题则是巩固自学内容,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4.引导学生勤思考 、会 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勤动脑 ,勤思考 ,寻根究底,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学生才有可能在自学中找到数学学习的“根”。

高中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体会 篇8

1.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是学习成绩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一名学生的学习水平检验主要是看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是老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知识的灌输,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呆板,在教学中不能确定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程度.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具有严密的符号体系和独特的公式结构,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觉得数学课上起来过于枯燥和沉闷,这就需要老师研究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要领导者,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掌握数学知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是否听懂了老师所讲的知识,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数学时《空间立体几何》这章时,老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了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气氛,可以举例题: 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BC,AD上的点,已知AB = 4,CD = 20,EF = 7,求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这道题时,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同学们展现出一个立体几何图形,为同学们将题中的已知条件都注重在几何图形中,为同学的解题提供了进一步的思路,根据余弦定理求得∠FGE = 120°,所成的锐角等于AB与CD所成的角,于是AB与CD所成的角等于60° . 多媒体是集图文并茂为一体的,视频、动画已经逐步走进课堂可以使学生对教学中的知识要点更加感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意识逐渐增强,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师生的沟通和交流.

新的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老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另一重要手段.

2. 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老师和家长的疏忽,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学生还存在很多需要改正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而有很多同学在学习中却处于被动地位,对待学习没有积极性,对于数学学习更是缺乏兴趣的培养,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基本是相关联的,章与章、节与节之间都有很大的关联,学生如果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在课上没有认真听讲,落下一节的内容对接下来的学习都会有难度,这就需要同学培养学习的兴趣,总结学习的方法,除了在课上认真听讲以外,回家还要认真复习,深刻分析老师上课所讲的例题,例题是帮助同学理解这一类型题的关键,只有理解了例题的内涵,对接下来的解题才会更有体会.

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典型的解题类型是: 一个等比数列的第三项和第四项是12与18,求它的第一项与第二项,解题可以从已知条件入手,用an表示题中公比为q的等比公式,有已知条件可知a3= 12,a4= 18,及a1q2= 12,a1q3= 18,由此可知,a1= 16 /3,q = 3 /2,这个数列的第一项和第二项分别是16 /3与8. 这是典型的求等比数列的题,学生可以根据典型例题中寻找经验应用在今后的习题中.

3.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

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个人的目标是他前进的动力,学生也不例外,能够考上一所名牌大学,掌握好数学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只有让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有真正的动力去钻研数学; 光有目标还不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学习数学的关键,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具有很大的逻辑性,它不像英语和语文那样有规律可循,也不是靠日常的积累就能够进步的,数学学习需要一定的头脑和手段,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对学习有帮助.

高中数学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应战高考,人教版的高中数学分为代数和几何两部分,每个部分都需要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函数和三角函数这章时》,掌握定理公式是学习的基本,三角函数的主要内容就是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正确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正切. 在掌握定理的基础上需要同学多做题来加深自己的记忆,不得不说,在高中数学中,题海战术对数学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多做题可以帮助同学加深公式的记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准确性.

总结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数学在学习中会遇到的问题,为学生在培养自学能力做基础,还主要研究了学生自学高中数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能力,对提高数学的教学水平有进一步的促进和提高作用.

摘要:数学自学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自我实践的方法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随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进,在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学能力的水平逐渐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教学发展的前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体现越来越明显,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是引导学生成为学习主导者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了培养自学能力的途径及方法,希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篇9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学生就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数学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会用到。比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解决银行利率、商品折扣等实际问题, 这些内容学生常常会遇到, 就不会感觉的新知识是陌生的, 并对数学学习产生很大的学习热情。

(二) 创设人文化的教学情境

传统的数学教学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计算、演练等方面的技能, 而忽视了数学学科也具有人文教育的特点。实施新课改后, 现行的教材都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性, 比如, 阅读材料中经常会介绍一些中外著名的数学家, 以及他们所取得的成就;还有一些资料是政治家、思想家等用数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性格及追求, 这些都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奥秘, 进而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更多知识的欲望和热情。

(三) 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

学习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 它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 使他们在新奇、有趣的数学知识的引导下, 主动地、愉快的进入到学习活动中,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还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师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古语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不能仅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学习方法, 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获得更多的知识, 并且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 数学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 要让学生学会预习

刚开始时, 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预习的提纲, 让他们明白哪些是学习重点, 哪些是学习难点, 在听课时会着重注意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之后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 让他们逐步学会归纳和整理预习结果。

(二) 要让学生学会提问

很多学生上课时会遇到“拦路虎”, 但是他们不敢提问, 生怕自己的问题会闹笑话,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 多表扬他们的发言, 比如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 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等, 教师都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发问。学生有了疑问, 就会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过程就是在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三) 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得出结论

俗话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验证课本中的结论或者自己的想法是否科学、正确。同时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也能对某一问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甚至能够受到一定的启发, 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四) 要让学生养成善于反思的习惯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 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 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 这样他们才会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包括的定义和性质等专业术语比较多, 而且表述比较抽象,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 这不仅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困难, 而且也给学生运用这些定义、性质等解答练习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些在教师看来很简单的内容却成了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 因此,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抓好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渡这一环节的教学,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来演示和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 进而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比如, 当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某个概念的定义和性质时, 学生可能会出现思考卡壳的现象, 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引导, 而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演算、探究, 或者通过小组合作来帮助学生探究某一数学概念的实质。这种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的知识要比教师讲解和传授的效果要好得多, 因此, 我们高中数学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 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帮助学生养成的学习习惯

(一)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 手脑结合的习惯

教学中, 教师要教会学生一边读书, 一边思考的习惯。思考不是简单的动脑, 而是手脑结合, 一是对概念、定理、法则等中的关键字词要重点勾画, 对于难以理解的地方要做关键标注。二是实际应用类问题, 要求学生边读边在草稿纸上逐一罗列, 哪些是已知的, 哪些是未知的, 他们之间有何关系, 都要做一番清理, 要在头脑中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二) 培养学生善于联系和归纳的习惯

学生所学课本中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 要想形成知识体系, 就要养成善于联系、善于归纳的习惯,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 如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 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 都是学习归纳的重点内容。

(三) 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反思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我检查、自我调节、自我强化的一种能力。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对一节课自学表现的回顾。自学后, 合上书, 想一想自己有哪些收获, 哪些疑惑, 是由于以前的知识欠缺造成的, 还是因为对新知识的不理解而产生, 将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 与大家坦诚相处, 这对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大有益处。

总而言之,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因此, 我们高中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 使他们“愿学”“乐学”“会学”, 使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摘要:素质教育着眼于开发人的智力, 培养人的能力, 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学会”知识, 更重要的是“会学”知识。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自学中去探索, 求发现, 提高思维能力, 这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由于课堂自学时间有限, 加之学生自学方法和自学习惯较差, 在课堂自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 高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自学, 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 进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赵良斌.略论数学教学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 (5) .

[2]黄小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自学能力策略初探[J].文理导航, 2011 (9) .

高中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篇10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自学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有兴趣才会有求知的欲望, 才会引发一切学习活动.自学是一种属于学生个体的、自觉的活动, 需要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开始这项活动并加以长时间的坚持, 提高自学的效果.高中数学自学主要涉及预习、练习和复习等枯燥的抽象内容, 学生往往感到十分枯燥无味, 难以坚持进行, 最终无法形成自学能力.因此, 要想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就应该从激发学生的数学自学兴趣入手.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的我们, 应该站在数学教育的专业角度上, 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找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 有意识地、适时适度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学意识.当然, 高中生的心理已经相对比较成熟, 教师也可以向他们说明学习数学和自学数学的意义, 引导他们建立起适合时代特点的学习需要.

数学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境,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在知识应用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获得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感受到数学的用途和价值, 发现数学就在身边, 体会到自学的乐趣, 形成数学自学的积极态度.

二、锻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其数学自学能力的关键.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科学性很强的学科, 数学中的定理、概念的表述都相当严密, 而数学语言尤为平淡无奇、枯燥乏味.数学知识里面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很多学生往往就是因为不习惯读数学书而放弃自学数学的念头.

教材是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工具, 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可以从教会学生阅读数学材料开始.刚开始自学时, 学生可能不太懂得阅读方法, 不善于思考, 对抽象的数学符号、数学专用术语不解其意, 可能并没有什么收获.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试着引领学生精读, 分析定义、公理或者公式的内涵和外延, 帮助学生对数学语言理解透彻.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学教材的时间, 给学生布置好阅读要求,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同时要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 深入地思考问题推理过程中的思路、方法和逻辑表述, 鼓励学生自己探索知识、自己发现疑问、自己寻找规律, 使学生学到如何读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逐步掌握阅读数学教材的基本方法, 能够独立地阅读数学教材.

在学生学会阅读的同时, 高中数学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整理好所学知识, 理清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在理解的基础上, 能够整理出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 掌握相应的研究方法, 进一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例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给一个数学专业名称作出界定.

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阅读是学习的外在形式, 思考才是学习的实质内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个体自己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是头脑里面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顺应过程, 最终形成个体独特的认知结构.如果高中学生在阅读数学资料的过程中, 不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理解、消化, 不与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同化或者顺应, 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

学习就必须学会思考, 学会思考是会学的核心.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 让学生多观察、多实践, 找到知识点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 培养学生逐步养成随时发问的好习惯, 充分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质疑, 积极地发现问题, 善于寻求方法和途径, 用多种思维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这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思维水平.

反思是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整理、深化、加工和提炼的过程, 即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再思考、再建构.学生的反思能力是需要后天培养的, 随着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提高而变得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指导的步骤指导学生进行反思, 要求学生对解析习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和总结, 找出最佳的方法.课程总结时反思本课堂的知识内容, 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习惯

数学自学习惯是学生必须进行数学自学的内在需要, 导致学生的数学自学活动变成一种规律性的、必需的活动, 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高中数学教师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引导、监督和培养, 同时也可以借助教师的数学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自学习惯.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但也是一项必需的工作, 让学生从苦学到乐学, 从学会到会学, 慢慢使自学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

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前进行预习, 这也是一种自学活动, 需要学生主动地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 分析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 认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初步了解数学课上的新知识, 并能够对新知识有所掌握, 搞清楚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主动地寻找问题、发现问题, 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老师释疑解惑,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留出一些时间组织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对于疑难问题, 教师可以进行讲解, 也可以组织同学进行讨论、辩论,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课后复习则是另外一种自学.通过学习教师布置的复习提纲和复习习题或资料, 学生掌握所有要求的知识内容, 并通过练习进行灵活运用, 巩固学到的新知识, 深化以前学过的旧知识.

五、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自学目标是通过自学过程实现的, 自学过程又需要学生的自我监控才能够完成.自学的自我监控能力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自学目标, 学生对自己的自学行为进行自觉的计划、监察、评价、调节和控制的意志能力.高中学生的意识水平和自制能力已经达到了自我监控的要求, 其数学自学成果与自我监控能力有很大关系.因此, 培养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 提高学生数学自学的质量和效果, 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自我监控是个体主观意识能动性的表现.高中数学自学过程中, 学生自我监控行为的发生是需要建立在学生个体的积极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对数学自学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那么他就无法在自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控.

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把学习数学当作自己的需要, 个体的需要内化成学生数学自学的动力, 也是自我监控的动力, 从而驱动学生在自学数学的过程中克服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 不断地修正、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 促进全面发展.

总之, 把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使其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学科课程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是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 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严格训练和自我坚持.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并给学生制定合理的自学要求, 努力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从而使他们受益终生.

摘要:文章分析了激发学生的数学自学兴趣的作用和方法, 探讨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数学自学习惯以及自我监控能力的具体措施, 得出了把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成长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学能力,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赵良斌.略论数学教学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 (5) .

[2]王明晖.浅谈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3) .

[3]刘晨亮.“教学合一学案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1.

浅析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培养 篇11

关键词:高中英语 兴趣 自学能力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但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班应运而生,许多家长不惜重金,不惜占据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送孩子去学习,使学生不堪重负,苦不堪言;而在学校里,有的老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经常留一些重复性的、无意义的作业,这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许多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缺失,自学能力越来越差。因此,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自学能力,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是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英语教学中,如果能正确了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挖掘其潜能,学生会在英语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有一个极大的飞跃。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必须与时俱进,学会学习,不断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动机中最重要和最重点的部分就是求知欲和好奇心。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实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只要激发出来,他们就会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自觉地去探索。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教师首先要看到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愿望,活动不是课堂的装饰品和调味品,而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思想感情和信息交流的载体,师生这两个主体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教师是指导者、助学者,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果,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教学是“我教你学”,甚至是“我讲你听”。教师首先要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此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乐学。教师在课堂上切忌过多地自我表现,“一言堂”是造成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学习成绩上不去的重要原因。其次,教师要通过直观教学、电化手段、联系实际、实践操作、开展竞赛、做游戏和生动的语言描述等,使学生产生追求新知、学好新知的欲望,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学生可敬的师长,而且要做他们可信赖的朋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感情投入,这祥师生之间就会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对英语课就会产生强烈的兴趣,由厌学转化为好学、爱学、乐学、主动学。

三、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成功的喜悦”是指学生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当学生从成功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时,就能产生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基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对其多加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享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与此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及时表扬、肯定或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对研究性学习所取得的成功体验,强化其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引导学生对共同存在的问题,找到改进的具体方法,及时查漏解决。这样,学生在每一次研究学习活动中都能见到成效,达到目的,促使学生越学越有趣,越学越带劲,形成良性循环,提高自学能力。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科学的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成功的教学应该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尽早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授之以鱼,中饱一天,授之以渔,终生受惠。授之以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实现了“教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法”研究和有计划、系统地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如预习方法、听课方法、记忆词汇的方法、复习方法,听说读写译的方法、思维方法等,培养其自学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方法,能自觉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可以逐渐培养起来的。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答疑解难,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肖桂清 以学生为主体的外语教学模式的特点[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年。

[2]金鑫鑫 在中学外语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高中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篇12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自学兴趣

对高中数学的自学, 主要形式为预习、练习、总结和复习, 学生往往感到十分枯燥无味, 从而把自学当作一种负担, 当然就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了。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介绍一些数学家为科学奋斗的故事, 制作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电教片等, 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 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了更大的帮助,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要求。还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数学材料, 做到凡是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一定让学生自己完成, 切实做到让学生自己看书 (教师只指点范围和方向) , 让学生谈见解 (教师只引导和纠错) , 让学生议论重点和难点 (教师只作裁判和技术指导员) , 规律和结论让学生自己归纳 (教师只作补充和完善) 。这样可让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使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更强, 可大大提高兴趣, 在学习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学定能成功的信心。

二、转变教学观念, 着眼于“授之以渔”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敢于放手, 指导有方得法, 相信学生能自学好, 指导学生会自学, 最终使学生达到由“看书—会看书—想看书”的良性循环状态。这样学生从一个消极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了一个积极的探求者, 教师的角色也实现了由讲授知识为重心转向重在激励学生思考、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 要重分析, 讲关键, 提思路, 授方法。

三、数学学科的特点、新教材的编写, 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高中数学科目, 其理论性、知识性、抽象度大大加强, 但新教材的编写注重数学精华和基础, 其中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的阐述与解析注重起源和发展背景, 注重它的形成过程、应用及相互的关联, 知识的引出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 不仅合情合理, 甚至很有人情味, 有助于自学。尤其是新课标教材的应用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的选学素材,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 有利于其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 保障自学能力发展

(一) 培养把握自学的内外条件的能力。

把握自学的内外条件对于高中生学习数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说来, 学习数学需要安静的环境, 但客观情况往往不是这样。我们现在是班级授课制, 一个班五十人左右, 教室的学习环境未必安静。而在家里也会有诸如电视、朋友来访等的干扰。老师指导自学的水平, 教学的水平也未必如人意等, 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自制能力。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不待教师和他人约束、监督便能自觉学习。我们要求学生学会闹中取静, 如在环境“不宜”时, 手脑并用且多动手, 解决问题要难易适当, 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留在“好环境”下进行。

(二) 培养监控自学活动过程的能力。

自学目标要通过自学过程来实现。高中生应具有完整的高效的自学过程, 并有主动驾驭自学过程的能力。自学的监控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学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意志能力。自学能力的情意要素优化与自学能力的智能要素的优化是相辅相存的。一个人只有克服自身的盲目冲动, 克服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 才能全身心地进行学习, 全面发展。在自学活动过程中, 往往会受到各种干扰, 这就需要学生对自学活动进行强化, 以不致使自学活动中断。然而, 数学自学活动有时遇到一个稍难的问题也会使其中断, 甚至使学生丧失信心。此时, 应尽快让学生继续自学活动。要做到这一点, 就得让学生胸中有目标, 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排除干扰, 磨练意志。

(三) 培养反思、评价自学活动结果的能力。

知识在训练中掌握, 能力在训练中提高。任何知识的学习和任何能力的掌握程度都需要一定的评价手段来检验。学习高中数学也不例外。比如学习了某章某节, 要求学生关上书本回顾知识体系, 进行自我反思。自己从另一本参考书中选出一些题来组成自测题, 或者用别人拟好的自测题来检查自学的结果, 既可达到强化的目的, 又能找出存在的问题, 为下一步拟定自学计划提供借鉴。我们在进行“由教到导”的实验时, 让学生一题多变, 或自编题目, 然后自己给出解答, 或者指出无解的原因, 效果较好。

五、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人说:“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而是他们自学成材的。”我认为这句话是不对的, 应该这样说:“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不是天生出来的, 而是后天培养成材的。”的确, 那些优秀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 在很多时候他们可以离开老师的教导进行自学, 但是, 他们超强的自学能力是哪里来的呢?我觉得主要还是老师长期培养出来的。在引入新课时, 教师首先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 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去思考与追索;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寻找解题思路, 探索解题规律, 从而得出结论, 并以结论为基础再进一步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使结论加以延伸、扩展, 让学生深入探究, 从而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最后以形式多样的例题和练习题来巩固得出的结论, 使学生加深对结论的认识, 更好地掌握结论。这样, 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 有利于学生自学, 从而提高了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

六、因材施教, 讲究实效, 面向全体, 防止分化

教师的工作应当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 而且尽量大面积化地教会学生学习。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应力求做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对基础好的学生要启发他们钻研一些问题, 指导他们写解题小结、模块小结;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多帮助, 引导他们理清头绪,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并防止走过场, 纠正不务实的学习风气。

总而言之, 新课程标准教材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造就一批有能力的社会主义新一代, 那么, 我们每一位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并努力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 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在离开老师的情况下能自主学习, 他们的学业成绩就能进一步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进一步加强。所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要致力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的提高。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特别是深化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不知怎样学习的人”。这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使学生能够尽可能的独立获取新知识, 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 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上一篇:感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下一篇:工程施工控制园林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