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观察能力培养(共12篇)
数学观察能力培养 篇1
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究其原因,当然各种各样,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滞后,缺乏观察的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试想,一个没有观察习惯、毫无观察能力的学生,怎么能够发现图形之间、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我认为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内在的动机比外驱力更活跃、更持久,更具有主动性,而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体现。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许多方法。
1. 以美引趣
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具有自身的魅力,数学美集中在数学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体现的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呈现的对称美、数学思想所表现的奇异美的原则,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发掘数学中的美,就能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 以用促趣
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观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更能培养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与系数的教学中, 教师给出如下观察材料:已知x1、x2是方程x2+(K+2) x-1=0的两个根,且x13-11x1=x2,求K的值。对于这个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得出:x1+x2=-(K+2) (1) ,x1x2=-1 (2) ,x31-11x1=x2 (3) 。由此,根据与系数运用时含有的特性———对称性,要求学生进行如下观察:1. (3) 式中的x1与x2的指数是否相等;2.能否用x1的倒数表示x2;3.通过 (2) (3) 两式变形等式,能否表示成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简洁、明了的变形,得出了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案。
3. 以成导趣
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的对象是图形、数量关系、逻辑过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数学通过观察发现数学定理、解决数学难题的事例,并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发现公式、定理的证明,掌握特殊题型的解题技巧,品尝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的积极性。
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学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首先,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握合理的顺序,养成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发现不合理的观察方法,应通过示范分析及时指出,加以指正。例如,在几何起始教学中,对观察材料:已知如图A、B、C、D、E、F是直线上的六点,图中共有几条线段?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得出观察结论后,可进行提问:1.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2.以B、C、D、E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3.你的观察顺序与正确的观察顺序有何不同?借此引导学生认识。
其次,要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的渐进性,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要真正提示内在规律,需要从不同的数学角度出发,进行广泛的观察:既要观察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点,又要观察内在的、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已知的材料,又要观察未知的、隐含的关系。
最后,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如分类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对比观察,等等),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三、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不是消极地注视,不是被动地感知,而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必须十分重视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确性、深刻性等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
1. 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初中学生对观察材料缺乏全部感知的能力,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观察对象叙述的语言要准确,提出观察任务时目标要明确,分析时要紧紧围绕确定的观察目的。例如,在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对要求观察的材料: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 x2-2x+1=2, (2) x2-2x-1=0,可提出如下观察要求: (1) 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 (2) 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通过提问让学生有目的、分层次地观察,积极主动地感知观察对象,达到观察的目的。
2. 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及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在较为复杂结构的图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指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感知对象所能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在观察中,由于学生缺乏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导致感知的对象不能反映各种可能的现象经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鼓励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序深入观察。同时,教师要及时对观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进行讨论,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遗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补救,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
3. 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不能仅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总之,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数学观察能力培养 篇2
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形象性,只要提供较多的具体事例,使他们在思维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感性材料,就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学会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方法。基于这种状况,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儿童观察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培养儿童观察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要指导他们逐渐懂得看问题应该从什么角度看。同时,要教会他们特别注意进行分析、比较。例如:在讲对长方体、正方体认识的时候,教师手里拿着一个长方体教具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几何图形长方体,然后要求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的?教师将学生举出的物体贴在黑板上,再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认识到虽然这些物体的形态、大小不同,但都是长方体。这时,学生只看到了长方体的表象,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观察长方体的本质特征。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将课前准备的长方体物体拿出来,要他们从三个方面观察(面、棱、顶点)长方体共有几个面?有几条棱?相对棱的长度怎样?有几个顶点?然后由各小组报告观察结果,教师将这些数据分别板书出来。据此,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观察长方体有什么特征?这时已有许多学生能够说出长方体的本质特征就是: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的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棱的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教师在肯定了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后,把几种长方体斜放在不同的位置,问学生是否还是长方体?通过观察,学生认识到判断长方体要看面、棱和顶点,与放置无关,这样就加深了对长方体本质特征的认识。这时教师拿出正方体教具让学生再观察,并说出现在这个形体与长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察后,学生认识到它们都有6个面,相对面积都相等;都有12条棱,相对棱长度相等;都有8个顶点。不同点是长方体每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而这个形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由此引出正方体的概念。
为了把问题引向深入,接着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活动教具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当学生肯定是长方体后,教师把长方体切下一块变成正方体问:“这个图形是长方体吗?”在仔细观察后学生发现,现在6个面都是正方形了,并且其它都符合正方体所有特征,所以说:“不是长方体,是正方体”。到这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已能在变化中观察出本质特征。为了巩固成绩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又拿出一个泥做成的长方体,然后请学生观察并想一想从哪里切下后,可转化为一个正方体?有的说:“6个面都是正方形时”。有的说:“棱长都相等时”。有的说:“长、宽、高都相等时”。至此,可以说学生已从观察表面现象发展到观察本质特征,同时比较牢固地形成了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这种先用教具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形象,再通过语言的解释,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建立形体的概念,学生易于接受,又发展了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学效果较好。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碧波乡又诗小学
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培养刍谈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 课堂 ; 观察能力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257-02
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使初中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观察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不断推广的重要内容,与初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有着极大联系。
一、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主要特点
(一)理论性的指导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观察能力的提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使其发挥理论性指导作用,才能将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融合在一起。因此,教师占据的指导地位,是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
(二)选择性的进行观察
根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情况可知,学生想要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就必须选择性的进行学习。因此,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培养和提高,需要采用合理的观察手段、观察策略,以选择性的进行观察。在实践过程中,只有选择性的进行观察,才能使相关策略得到真正落实,让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性较强、具有多角度性数学问题时,可以自觉的提高观察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
(三)具有一定目的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得到一定提高,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时候,必须具有一定目的性,才能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大胆探索和创新的精神。通过选择正确的观察方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得到合理规划,学生学习过程可以得到有效管理,对于快速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策略
(一)数学教师必须迅速转变教学观念
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从传统的以“教”为重心,逐渐过渡到以“学”为重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以有效学习目标为引导,让学生有意识的提高课堂观察能力,踊跃提出各种问题,才能不断探索和创新。例如:在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整个知识点的学习时,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认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对三角形的内角有更全面的了解。与此同时,有针对性的创设问题,诱发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兴趣,从而在潜移默化的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断改革和创新。
(二)培养浓厚的数学观察兴趣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调动各种器官的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得到最合理的分配,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察兴趣。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如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堂观察能力,将学生任意分为几个小组,让小组的成员相互帮助,以不断增强学生的互动,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练习,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观察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新课程要求下,教师注重数学课堂观察能力培养,在不断提高观察能力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增强,从而扩大学生的数学学习范围,丰富数学学习知识面,让学生选择性的进行观察,对于推动数学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观察方法和观察策略的不断调整
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都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相关知识,不注重学习方法创新,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较大影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提高,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学生必须要有较强的自我调整能力,有意识的自觉培养观察能力,才能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1.课堂上培养自觉观察能力
在课前可以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预习,针对预习中的遇到的问题,做好记录,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提出;教师讲课中,应该转变被动的模式,积极主动的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发现问题、提出观点等;课后需要进行有效的课后总结,复习,从而让学生积极的培养课堂觀察能力。
2.重视专家参与观察
在实践过程中,采用专家进行观察的方法,可以让教师更多的吸取经验,听取他人的意见,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策略,对于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度重视专家参与观察,教师可以在特定的额环境下,对专家提出的观察意见进行全面分析,不断自我修正和提升,从而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全面改革。
3.与实践相联系
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为了更有效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必须与实践相联系。例如:上述的三角形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与三角形相关的事物,探索为什么使用三角形、三角形在稳定性方面发挥着作用等等。让学生有意识的挖掘自身潜力,增强观察兴趣,才能在观察的过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观察能力的有效提高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需要教师的给以高度重视,不断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数学观察兴趣的有效激发,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凤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学周刊,2015,02:26.
[2]杨伟.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5,02:175.
[3]黄立江.培养观察能力,深化数学课堂素质教育[J].内蒙古教育,2015,02:37.
学生数学图形观察能力的培养 篇4
要读图首先要学会观察图形,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图形能力.下面笔者谈谈培养学生数学图形观察能力的策略.
一、“趣”———观察的动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看图,甚至看到图就头疼的人,能有多强的图形观察能力?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感兴趣.
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图形产生的过程,弄清来龙去脉,这样学生才能抓住本质,深入理解图形.例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就是通过事例直观感知再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等操作步骤完成的.又如,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是在正比例函数y=kx图像的基础上进行上下平移得到的.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图,从中发现趣味性,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如体育课上一列学生的报数,这列学生就可看成是有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数轴,学生就相当于数轴上的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研究图,为培养学生的图形观察能力奠定基础.
二、“源”———知识是基础
数学图形作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重要载体,是信息传输的工具之一.数学图形的制作者依靠充分掌握原始信息,研究对象,结合作图要求,合理使用图形语言,将信息准确地加载于图形上.看图者必须熟悉图形语言,深入阅读,分析图形信息,形成对作图对象正确而深刻的认识.无论哪一种数学图形,都是以其特定的数学知识为基础的.学生要熟悉这些基础知识,才能认识图形.不可想象,一年级的学生能正确认识一次函数的图像吗?可以说,知识是图形的基础,图形是知识的表现形式.
三、“向”———明确的目的性
图形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我们观察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观察图形时,要有一定的目的.观察的目的使观察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与选择性.例如,面对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我们不会从曲线的粗细、颜色来考虑与研究.所以,在观察图形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量,从这些方面来进行观察.
四、“器”———方法是关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要正确观察图形,必要的观察方法少不了.很多学生在看图时还存在一些问题:看图没有按一定的顺序;没有重点,没有目的,“胡子眉毛一把抓”;孤立地观察图,没有联系整体;等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学生读图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观察图形要讲究方法与技巧.
1.相关信息标在图上
数学中的图大都是配合题目的文字表述出现的,比较粗略,许多重要的已知信息没有体现在图上.学生在观察时一般先边看文字边看图,由于文字表述的信息较多,学生再去观察图时已遗忘某些信息.这时,可将相关信息(如角的度数、相等的角)用一定的方式标记在图上,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这样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图形中各要素的关系.
2.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学生观察图形时,一般先从局部着手,以得到图形的某一方面认识.如观察函数图像时,必须先看清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含义.对于一个比较复杂的图形,可将其分解成多个图形来看,这样可去除不相关的图,减少干扰,局部突破.然后再从整体来观察各局部间的联系与变化.对于一题中出现的多个图形,不能孤立地看一个图,而要进行综合观察,从局部扩大到整体.
五、“析”———分析是强化
观察图形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出图形蕴含的信息.图形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两个部分组成.直接信息是图形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信息,比如垂直、交点等;而间接信息则是经过观察、分析而获得有关现象或规律的信息.要获得间接信息,需要对图形数据进行计算、推理、证明等.比如,通过图像得出解析式,从而进行一些判断与预测.分析图形的本质是将图形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
总之,数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图形观察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训练和个人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物理观察能力的培养 篇5
在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培养、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中学物理教学应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因为,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通过观察,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观察能力不能自然长入学生头脑中,必须进行培养。培养观察能力,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观察习惯。常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就是说有的人没有观察的习惯。虽然听到了声音,看到了事物,但却毫无反应。由此可见,周围丰富的事物、现象作用于人之耳目,不一定就会使每个人都能得到感性的知识。所以,作为一个物理教师本身就要带头观察事物,并且结合教学需要经常向学生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有意识地到生活中去捕捉物理现象,吸收感性认识,长久如此训练,便可养成善于观察事物的习惯。
如何培养观察能力呢?应该充分利用物理课上演示和实验的机会,此外,要善于利用生活、生产中的便利条件。如讲圆周运动之前,就让学生亲自跑步和骑自行车绕着操场跑两圈,在拐弯处好好体味一下自己的.姿态,跑快、跑慢又有何不同?为了使学生很好的理解物体的重心及稳度,课前就让学生亲自背重物体验一下,身子为何要向前弯下去才不会倒?
在培养观察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辅导学生观察必须有目标,观察同时要思考。结合教学经常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并教给观察方法。事实证明,学生的观察能力一定会培养起来。
低年级学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篇6
一、观察内容的指导
1.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观察内容,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主要依赖两种经验前提,一是已有的观察方法;二是旧有知识基础。学生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首先从观察单一物体数量的多少入手,然后逐步发展为不同类物体分类数量的多少,最后还要训练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将物体分类数数。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材第35页,这幅图把10个方块分成二部分,有几种分法?首先我和学生一起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摆出10个正方体分成两堆,这时我们就可以边观察,边摆,边讨论。10的分与合有几组情况,教师按照一定的规律把10的几种分法摆出来(如图:略),让学生观察,这样做,还可以从上到下数出各部分的数量是多少。
又如一年级第二学期教材第18页,比大小,我们可以把比较的四个数,竖着排列,数位对齐后,让学生观察,学生就会发现两位数小于三位数。而两位数之间要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数大的则这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2.观察数量间的相互关系
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两个部分,数与总数,大小数与相差数,每份数与总数。一倍数、倍数与几倍数、等数量间的四则运算关系。开始时,学生一般只会从一个角度去观察数量间的一种运算关系,以后就要逐步培养学生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同幅图中的数量,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依关系。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第38页试一试中第一题图,它渗透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及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因为7+2=9,所以9-2=7,9-7=2。
又如二年级第一学期第48页例1的小鸡直观图,可清楚地看出每份数、份数与总数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2×4=8 8÷2=4 8÷4=2 在“倍的认识”时,让学生观察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如2只羊和6只兔子,在比较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多少关系后,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兔子的只数中有3个2只,接着让学生摆学具,摆出3个2只,在观察中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倍的概念。
二、观察顺序的引导
小学低年级数学要求学生掌握的观察顺序,可以有以下三种。
◇表示5,◇◇◇就表示15,这样学生就很方便的看出◇◇◇◇◇表示25。
1.横着看,从左往右看,或者从右往左看,例如一年级第二学期第32页,看图统计,用实物图来表示一个数,它是从左到右:
2.竖着看。从上往下看,或者从下往上看,例如二年级第一学期第19页,2的乘法口决,从上往下,借助直观图,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掌握2的乘法口决的规律。
3.从中心向周围扩展。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第43页加减混合。它是用汽车停车场车辆进出的情景来说明的。原来有4辆汽车,先开出1辆,再开进2辆,现在停车场里有几辆车?算式是4-1+2,这样就比较形象,让学生观察,再列式计算。
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也要加强有序观察的训练,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观察方法的训练
观察的方法,就低年级而言,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具体地说,主要应进行以下三方面的训练。
1.应用旧知,指导观察
例如,教师让学生观察一幅画,图内有大小不同的7只五角星,要求学生按图意编出一道求一共有几个五角星的加法应用题,学生必须先回忆以下两个问题
(1)要求图内一共有几只五角星,可以分成几部分?
(2)这些五角星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成两部分?回忆这些知识,就能进行有目的的观察,编出以下三道题。
A.图内有4个大五角星,3个小五角星,一共有几个五角星?
B.图内大五角星比小五角星多几个?
C.图内小五角星比大五角星少几个?
2.对比观察,找出异同点
例如,给出9的乘法口决后(二年级第二学期第24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比观察,找出其中的规律,帮助记忆。
(1)观察比较它们的积,发现下一句口决的积都比上一句多9,上一句口决的积都比下一句少9。
(2)观察比较它们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发现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和都是9。
(3)观察比较它们积的十位数与乘数,发现积的十位数都比与9相乘的数少1。积的个位数就是10减去与9相乘的数的差。
这样训练能使学生学会以前者为参照物,逐一观察,逐一对比,有次序地找出前后观察对象之间的异同点,进而发现其中的规律。
3.培养对比,设问,寻根究底的习惯
观察对比能为学生思维的启动打开广阔的天地,但要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观察能力的深刻性,还必须要求学生在找出规律的同时,多向自己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观察时能逐步养成“寻根问底”的习惯。例如二年级第二学期第39页有余数的除法和没余数的除法,要引导学生作对比。
(1)小英有20颗珠子,第5颗一串,可以穿多少串?
20÷5=4(串) 答:可以穿4 串。
(2)小英有20颗珠子,每6颗一串,可以穿多少串,还剩多少颗?
20÷6=3(串)………2(颗) 答:可以穿3串,还剩2颗。
再让学生观察,这两道题的条件、问题、得数、答案各有什么不同,然后还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两题有这样的不同?当学生发现它们产生区别的关键原因,是因为20÷÷5没余数,而20÷6有余数时,就会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上去,从而掌握了问题的实质。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观察能力三要素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这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浅谈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培养 篇7
一、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学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 因此, 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首先, 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握合理的顺序, 养成学生从整体到局部, 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发现不合理的观察方法, 应通过示范分析及时指出, 加以指正。例如, 在几何的起始教学中, 对观察材料:已知A、B、C、D、E、F是直线上的六点, 图中共有几条线段?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得出观察结论后, 可进行提问:1.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2.以B、C、D、E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3.你的观察顺序与正确的观察顺序有何不同?借此引导学生认识有序观察事物的合理性与重要性。
其次, 要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的渐进性, 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要真正提示内在规律, 需要从不同的数学角度出发, 进行广泛的观察:既要观察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点, 还要观察内在的、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已知的材料, 又要观察未知的、隐含的关系。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 对于观察材料:A, 在△ABC中, AB=AC, P是BC上任意一点, PE⊥AB于E, DPF⊥AC于F, CD⊥AB于D, 求证CD=PE+PF。教师应启发学生按面积之和与大三角形面积相等的数量关系的角度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角度进行观察, 以求得一题多解。
再次, 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 (如分类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对比观察等等) , 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 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二、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不是消极的注视, 不是被动的感知, 而是一种“思维的知觉”, 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 必须十分重视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确性、深刻性等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
1. 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初中学生对观察材料缺乏全部感知的能力, 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观察对象叙述的语言要准确, 提出观察任务时目标要明确, 分析时要紧紧围绕确定的观察目的。例如, 在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 对要求观察的材料: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 (x-1) ×2=2, (2) x2-2x+1=2, (3) x2-2x-1=0可提出如下观察要求:1. (1) 式左、右两边的代数式有何特征?2. (2) 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3. (3) 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通过提问, 让学生有目的、分层次地观察, 积极主动地感知观察对象, 实现观察目的。
2.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 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在较为复杂结构的图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指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感知对象所能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在观察中, 由于学生缺乏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 导致感知的对象不能反映各种可能的现象经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 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 分析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 鼓励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序, 深入观察。同时, 教师要及时对观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 与学生相互讨论, 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遗漏, 要分析原因, 加以补救, 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
3. 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 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 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 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 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4. 培养观察的深刻性
数学观察能力培养 篇8
一、创设情境,激发中低段学生对观察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其对所观察的对象感兴趣,喜欢它,这样才可能去认识它、观察它。
二、循序渐进,教给学生数学观察的方法
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合适的观察对象后,要想达到理想的观察效果,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1. 引导学生把握合理的观察顺序
刚入学的孩子在观察时往往是杂乱无章的,没有一定的规律,我们在教学中要逐步教给孩子识图的顺序,让学生学会观察时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可以从上往下观察或从下往上观察,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观察,也可以从里往外或从外往里观察,可以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观察,还可以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观察等。如,在教学“准备课”(一年级上册)时,可以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按照图中人物、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渗透分类思想。在以上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图中有几个学生?几个老师?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几个人?几棵树?……这样有顺序地观察画面,感知事物的数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从观察中选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数学观察具有独特的数学学科特点,学生在观察时也许把所有观察到的东西都一一呈现,不知道哪些有用,哪些无用。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教会学生从观察中得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去除非数学的信息,这样学生的观察才具有实效。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出示场景后,可以问学生: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也许会说:我看到了蘑菇、我看到了小兔子、我还看到了草地……老师适时引导孩子们观察,可以设问:这幅图上还藏着我们已经认识的一个朋友,它是一个数学符号,你发现了它在哪里吗?它叫什么?大括号的下面还紧跟着一个新朋友,你们认识它吗?这样从学生杂乱无章的信息中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明确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需要知道什么信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去除非数学“无用”的信息。这样持之以恒让学生掌握数学观察中抗“干扰”的能力,即学会从观察中选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全面性
要正确认识物体的特征,我们一定要学会全面观察的方法。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二年级上册)时,我们让学生观察自己所带的实物,并说说你所看到的情况。结果四人小组每个孩子的表述都不一样。比如,有个小组在汇报时四个孩子观察到的布娃娃分别是:我看到布娃娃的脸,她有两个大大的眼睛,有一个鼻子和一个小嘴巴;我看到布娃娃的屁股;我看到布娃娃的侧面,她的手指向左边;不对,不对,布娃娃的手指向的是右边。两个孩子争执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反复地观察讨论最终让学生知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又如,教学以下例题: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这就需要学生学会从正反面观察,从上下面观察,从左右面观察之后,全面认识这个物体,才能正确地认识它的特征。
4. 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说到观察,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用眼睛看。其实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如,我们在教学“认识图形”(一年级上册)时,课前学生收集到各种各样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用眼睛观察找到物体的特征,也可以通过动手摸一摸,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不同,可以通过推一推、滚一滚感受圆柱和球的易滚动性……我们可以同时调动眼、耳、鼻、口、舌、手多种感官进行数学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用于数学观察的内容和途径有很多,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察图画发现信息、观察图形发现特征、观察算式发现联系、观察操作发现结论、观察数字发现规律、观察表格发现特点、观察板书发现重点等。
总之,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是终身有益的。
摘要:<正>数学观察能力是顺利完成数学活动所必备的且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大量事实证明观察的重要作用,作为小学中低段的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那么该怎样培养小学中低段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呢?一、创设情境,激发中低段学生对观察的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
参考文献
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篇9
一、认识数学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观察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是把感性认识进行思维加工的前提,是一种主动地对数学符号、字母、数字、图形等产生好奇的、积极的感知活动,是学生在学习中获取数学信息、联系数学知识、构造数学模型,进而发现数学规律并进行基础开发和拓展研究的前提。可见,观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其次要告诉学生观察的重要性,并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引导他们主动观察。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而要达到观察的目的,必须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有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提高观察的效率。数学是一门规律性非常强的科目,教师可以利用图形的旋转、平移、 合并同类项、方程的化简等展示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数学学习中通常用到的观察方法有:一是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二是分析观察,寻找隐含条件;三是实验观察,探索规律;四是正逆观察,开拓思路;五是归纳观察,得出结论;六是综合观察,系统强化。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要想让学生通过观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或者理解数学规律, 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观察, 分清主次关系。在观察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一些细节,若只是随意地浏览, 则只能看到杂乱无章的数学现象,观察不到事物变化的本质和规律,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当而适时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结合观察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品质的培养。
四、提供更多的观察机会
观察事物或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前, 教师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或解决的问题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有不同的目的,教师在解决问题之前,要告诉学生将要做什么,这个问题是为了观察什么现象或是为了验证什么假设, 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等等。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并通过研讨得出正确结论。
五、创设情境激发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观察积极性最好的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做好观察活动的准备工作,且要尽量把观察活动设置在科学规范的条件下, 为学生创设观察、研究的情境。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只有长期观察,才能捕捉到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现象和规律。 要培养学生全面的观察能力,就必须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同时还要打破教学时空的限制,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观察。
浅谈初中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篇10
初中数学是一门学习简易的数学运算和图形关系知识及其初步应用技能的课程, 《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 离不开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研究图形、数字、符号还是数据关系都离不开观察, 只有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才能得到本质的提高。
一、激发兴趣是基础
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 那么在学习过程中, 他是不可能关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细节的。所以, 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 必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图案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对称之美, 通过数字的排列组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奥妙无穷, 可以通过让学生听数学家的故事认识到研究数学的乐趣。通过这些教学活动, 学生可以逐渐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慢慢形成注意听讲、注意观察、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为学好数学打好基础。
二、培养方法是关键
观察不是简单的看, 而是带着既定目的调动自身观察器官去看、去感悟。初中生由于年龄关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 在观察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欠缺, 有的学生在观察中分不清重点, 往往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有的学生在观察中忽视了次序, 常常会出现本末倒置, 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观察能力时一定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要注意把观察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做到“授之以渔”。
在教授学生观察方法上, 首先要教会学生掌握观察的次序。顺序可以分为空间顺序与时间顺序两大类, 空间可以是上到下、外到内、表到里;时间顺序可以是早到晚、前到后, 也可以倒着, 从后到前、从晚到早等。对于数学观察而言, 从观察顺序来说, 一般都要从整体到局部, 又由局部到整体, 从观察方法来说, 可分为分类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对比观察等。另外, 还要教育学生注意观察的渐进性在观察时要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通过设定目标、制订计划、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归纳分析等步骤, 训练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
三、养成品质是目标
在形成一定观察习惯之后, 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主动观察, 积极观察, 在观察中发现新的规律和现象, 从而为将来探究和发现打好基础。观察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必须时刻注意教育学生把观察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 让学生的眼睛明亮起来, 能够敏锐地发现观察对象存在的隐含条件, 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到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
0078-02
什么是观察能力呢?观察能力就是对事物的留心程度和分析深度。具有良好观察能力的人观察事物时会细心地去看,去思考,能区分事物之间的异同点,从而能够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在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发现数学规律。而观察就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前提,是发现规律,发展运算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数学表达能力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学生顺利完成数学活动所必备的并影响其他能力发展的一种能力。因此,培养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必经途径,它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效率低,知识掌握慢,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存在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一定的观察能力,没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因而无从思考,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更无法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可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切实重视和落实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二、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学习数学概念时, 要仔细观察,找出知识脉络
例如,反函数的定义: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A, 值域为C,从式子y=f(x)中解出x=F(y),若对y在C中的任一值,通过式子x=F(y),x在A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则x=F(y)表示x是自变量y的函数,交换x、y后得y=F(x),记作y=f-1(x),其定义域、值域分别为原函数的值域、定义域。表面看来,这个定义繁琐难懂,但只要仔细观察,抓住主线就不难理解:
这样通过观察抓住本质,把重要的内容提炼出来,形成定义的过程就显得简明、清晰,便于记忆。
2.解决数学问题时,要认真观察,发现内在联系
解数学题时首先要进行观察,但观察不仅仅是解题的一个步骤, 它还应贯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观察要从整体入手,做到全面、系统地观察, 并要及时反省审查, 切忌想当然地得出结论。 特别是在解题受阻时, 更应认真观察揣摩, 努力发现有价值的隐含信息,注意概念、公式、定理的应用背景。
例题1:(全国高考题) 设f(x)=■-ax函数 , 其中a> 0, 解不等式f ( x ) ≤ 1 。
分析: 本题的知识背景为学生所熟悉,表面看来解题比较容易,实际上却很少有学生得出正确答案。一般学生会把不等式转化为■≤1+ax,然后按常规方法解不等式,将其转化为1+ax≥0,x■+1≤(1+ax)■,即x≥-■,(1-a■)x■-2ax≤0,再进行分类讨论。由于过程复杂,不少人无功而返。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1,再由题设可知 ax+1≥1,即x≥0。这样不等式转化为x≥0,(1-a2)x≤2a,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3.处理实际问题时,要从观察入手,确定数学模型
目前,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能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教材中大部分章节的内容都是以提出实际问题来引入的。如指数函数的引入:某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y就是x的函数。这些实际问题的表达文字较多,符号少,不易直接从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对文字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抽象出数学问题,准确地确定数学模型,就能得出应得的数学结论。
4.选择数学方法时,要细致观察,识别问题特征
例题2:若实数a、b、x、 y 满足a2+b2=3,x2+y2=5,其中a、 b 为常数, 则ax+by的最大值是 _________。
错解:ax+by≤■+■=■=4, 当且仅当a= x, b= y即a= b 时, 上式取“= ”号, 故最大值为4。
正解: 令a=■sinα,b=■cosα,x=■cosβ,y=■sinβ(α,βR),
则ax+by=■sin(α+β)≤■,所以 所求最大值为■。
分析: 错解中, 产生错误的原因是观察不细致, 直接应用了基本不等式,而忽略了不等式成立的条件“a= b”。在本题中,此条件显然不成立。因此,在观察问题时,要认真仔细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伪存真,才能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观察不是消极的寻找,而是积极的发现。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要从多个方面去培养,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养成在观察中认真思考的习惯。
数学观察能力培养 篇12
一、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是人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 而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体现。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以图形的美感引发学生观察兴趣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的图形世界里, 圆的太阳、平的湖面、各种造型奇特的建筑, 不断翻转、移动的动漫世界等等, 有的图形是平面的, 有的是立体的, 各种变化的图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数学自身的魅力和图形美主要集中在数学的简单、对称、奇异、变化等方面, 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征,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 发现并挖掘数学中内在的美, 才能激起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比如, 益智玩具“七巧板”就是由一个正方形薄板分隔为7块组成的玩具, 虽然很简单, 但它可以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 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 既开发了人的智力, 又给人以美感。
2. 以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观察兴趣
一次成功的尝试, 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可以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主动观察, 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 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 设计一些富有技巧性的练习, 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通过观察就能解决数学难题的事例, 并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然后找出哪些是最简单、最不容易出错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能力去分析, 掌握一些特殊题型的解题技巧, 品尝解题成功的喜悦, 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的兴趣。比如求一个“五角星”的五个顶角之和, 乍一看, 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经过仔细观察, 可以利用“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把分散的五个角集中在一个三角形里, 学生就会豁然开朗了。
3. 以实际的问题促进学生观察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使学生真正了解观察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更能促进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这样, 就可以在观察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转换, 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如在生活中需要测量一条河流的宽度, 就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测量出与它相等的长度就是河流的宽度。
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 在掌握知识的水平上缺乏足够的观察能力, 因此, 只有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才能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1. 指导学生懂得观察的顺序性
学生在观察时,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性,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果不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 就有可能造成重复或遗漏, 所以在这方面要多加练习, 及时指出学生容易犯的错误, 加以改正。例如, 在《线段、射线、直线》这一节中, 已知A、B、C、D、E分别是直线上的五个点, 问图中一共有几条线段?并分别列出。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观察, 等学生做完之后, 进行提问: (1) 以A、B、C、D、E分别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 (2) 你是按照什么样顺序观察的? (3) 哪种方法更不容易出错?以此让学生明白有序观察事物的重要性了。
2. 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的递进性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 既要观察给出的已知材料的关系, 又要学会观察隐含未知材料的关系。如图2, 在等腰Rt△ABC中, ∠C=90°, CB=CA, AD是∠BAC的角平分线, DE⊥AB于E, AB=8cm, 求△BDE的周长。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逐步观察,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出CD=DE, AC=AE, 所以DE+DB=BD+DC=BC, 而BC=AC=AE, 所以DE+DB+EB=BC+EB=AC+EB=AE+EB=AB=8cm, 也就是△BDE的周长是8cm。
3. 引导学生运用常用的观察方法
常见的观察方法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分类观察、对比观察等等。教会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记录, 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地训练, 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如:平面内有n条直线两两相交, 最少有几个交点?最多有几个交点?教师引导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形, 从简单情形入手, 2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3条呢?4条呢?……n条呢?由简单到复杂, 归纳发现规律, 直到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 在数学教中学必须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如果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逐步养成学会观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就可以让数学教学目标真正得到实现。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 无论是图形的变换、数据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的技巧还是基本规律的总结, 都离不开认真的观察。本文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入手, 学会运用多种观察方法,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 抽象思维也随之提高, 教学效果也就得到有效提升。
【数学观察能力培养】推荐阅读:
数学观察能力07-09
数学教学中观察力培养12-24
培养观察能力11-05
加强观察能力培养08-28
科学观察能力培养10-05
观察能力的培养12-15
重视学生观察能力培养08-21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08-03
数学观察12-19
中职教育化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