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初中语文课(共12篇)
怎样上好初中语文课 篇1
传统的语文教学, 教师是主角, 学生只是听客, 缺乏自主的实践。这就导致讲台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 导致课堂气氛的沉闷, 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活动课关键要让学生“动”起来, 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关系。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教师扮演的是主持人、导演的角色, 切忌越俎代庖、喧宾夺主。但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任不管, 完全让学生自主“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 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 活动后的点评、总结等等, 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如:在学习《犟龟》一课时, 让学生在研读的基础上, 分角色表演各种动物。让他们尽量模仿出各种动物的特点、说话的语气, 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准备, 这时课堂就动起来了。虽“闹”而不乱, 学生的热情也就点燃了。表演完后教师适当点评, 这节课就充分体现了教师“导演”的角色, 放手让学生去“玩”。寓教于乐, 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中, 学生把握了各种动物的特点, 也加深了对“犟龟”的“犟”的理解。
教师作为主导者要处理好课堂中师生间的关系, 摆正自己的位置,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课必须使形式生动活泼而又切实有效。要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但只追求形式是不行的, 还应讲究实效。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教案。什么课文适宜抢答竞赛, 什么课文适宜进行朗诵比赛, 什么问题可进行现场辩论……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文内容去设计。如:在教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时, 我就创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作自我介绍。 (1) 开学第一天, 你在校园里偶遇同班一位不知名的同学, 两人互相介绍与提问; (2) 新学期刚开学, 你参加班干部竞选, 作自我介绍; (3) 某单位正招聘一名学生形象代表, 你前去应聘。这三种情境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学生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语文活动课还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如果仅仅是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的话, 我想这也不是活动课的主旨。教师要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 确保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参与其中, 化被动为主动。以前的语文课堂, 是优秀生表演的舞台, 后进生只是陪衬。后进生由于基础差、反应慢, 虽有兴趣参与活动, 却很难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在抢答、演讲中, 后进生相形见绌, 致使他们失去自信和参与活动的勇气。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 必定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所以, 语文活动课要顺利进行, 还须让成绩中下层的学生动起来, 发掘他们的潜能,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这样才能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而要调动中下层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语文活动课一个难点。中下层学生大部分缺乏自信, 不敢参与任何活动, 久而久之形成心理障碍。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多引导, 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及时鼓励, 让他们重拾自信, 从而参加到活动课中来。记得在讲授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 我让学生发挥想象, 复述美女蛇的故事;还让学生上讲台表演捕鸟的动作, 班上几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顿时神采奕奕, 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 先肯定他们的积极性, 后因太紧张, “竹篓”翻了, “捕鸟”失败。这时帮他们分析原因, 吸取教训, 再来一次, 结果获得了全班同学的鼓掌肯定, 从而让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
语文课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为学生打开了另一个广阔的天地。但学生的知识不应仅局限于课堂上所获, 语文活动课要以课堂为主, 课外为辅, 课堂带动课外, 课外成为课堂的补充和延续。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 特别是山里的孩子, 过寄宿生活, 课外资料又少, 这些造成他们的视野狭窄, 语文水平低, 课外的补充就显得重要了。老师就要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 鼓励学生平时多看报, 课后常去学校阅览室充电, 在假期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等等。
活动课的关键在于“动”。让全体学生“动”起来, 在“动”中有所得, 在“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把单一的传统讲授, 把沉闷的语文课堂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激活。让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学生的语文水平自然也就容易提高了。
怎样上好初中语文课 篇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可,所支持,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不仅仅在课堂上。在新的历史条件,要想做一个称职的、优秀的,尤其是受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那究竟该怎样来上好语文呢?结合这些年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首先,储备于平时。
“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对教师知识拥有量的一个比喻,可以看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具备很多知识,尤其是语文教师甚至应该是一个“杂家”。不但要有教学用的语文专业知识,如语言学、文字学、修辞学、文章学等,还要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而且要对其他各门类知识的了解和涉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多读书、多学习。读叶圣陶、夏沔尊、于漪等语文大家的作品,向当代优秀的语文教师学习,向魏书生、李镇西、韩军、李海林等学习。读专业书刊,订阅一些上档次的语文专业杂志,了解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比如《语文学习》、《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等。读非专业书刊,尤其读大量地文学书刊,这是为进行教学实践的需要,可以使教师学
识渊博,这样一旦有教学需要即可信手拈来,让知识服务于教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赖和崇拜,“亲其师,信其道”。其次,准备于课前。
每次上课前,对于所要导学的内容都要熟稔于胸,绝对不打无准备之仗。
反复诵读所要学习的知识或文章,仔细揣摩,全面地、多方位了解尽可能多地发现知识点,结合编者的选遍意图,提炼出最主要的导学目标,据此设计出教师导课的努力方向。导学目标一旦确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要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方案,来完成导学目标。此外,还要大量阅读与此次授课相关的资料、图片、背景知识以及其他介绍,去粗取精,选择对教学有用的材料。
除去充分准备所要导学的内容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对于所要学习的文本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所导学的内容产生共鸣。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呢?如做游戏、竞赛、接龙、分组、才艺比拼等,每一个环节要用多长时间,由几个人活动,都预设出来。知识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会问怎样的问题,怎样分层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赏,去感悟,哪一类问题由什么水平的学生解决。全面地,深层次地站在学生的出发点上对所学进行预设思考。
另外,决胜于课堂。
所有的准备都是为课堂导学服务,教师与文本对话业已完成,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已经通过预习也进行完毕。课堂导学是完成导学目标的主阵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抓住课堂导学这个环节。
通过由浅入深式的缓缓行进,带领学生进入文本,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主动地进入到文本情景之中去,去品位、去感受。教师逐步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生与生互动,师与生互动探究答案。这样一来情感体验就会全面,达到学习的目的,下面以经典篇目《变色龙》为例来谈一谈。
导学进行之前,布置好预习,先让学生预习好有关的知识。上课开始让两名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介绍,比一比谁知道地多,记得准确,布置学生出声朗读课文,读后提出较易的问题,本课的人物有哪些,故事情节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很简单,在班级内讨论解决不需要教师处理。接下来的问题是:奥楚蔑洛夫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样认为的?文中的环境描写在第几段,有什么作用?军大衣的脱和穿有没有深层次的含义?你怎样看待当时的社会现实?由浅入深的逐一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来研读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一旦解决基本标志着学生对文本的掌握。在导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尽量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去,教师进行
巧妙地艺术地点拨,整个过程要营造民主地课堂,这样对于文本的理解会更丰满、全面。
最后,巩固于课后。
语文学习不能不掌握住知识,掌握知识是肯定的事实,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后时间如何运用有一个准确地科学地指导。依据教材上的练习题及其他相关的资料,设计出精当的作业,这是为巩固知识而做的努力。写作类的习题有两种巩固模式,一种是片段练笔,另一种是根据所学的文本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命题写作练习,可以是日记和作文的形式。从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去巩固,当然这里也有情感体验融入其中。有布置,有批改,有反馈,这样对于学生的促进作用肯定是很明显。从文本出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的指导,也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下面以经典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来谈一谈作业的设置。学习完本课之后,可以布置两个方面的课后作业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第一,查找阅读莫泊桑的作品,课下去图书馆或者上网寻找相关的作品,对莫泊桑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第二,布置一篇命题日记:“在去巴尔赛岛的船上,一身西装革履的于勒出现在菲利普夫妇的面前。”展开丰富的相象,进行续写,尤其是回来时的景色应该怎样描写,一定结合课文内容来写,设想故事高潮和结局部分。
农村初中怎样上好语文综合实践课 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它要求把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中,既提高学生的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又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语文综合实践课的重要意义,更要具备驾驭活动课的教学能力。
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教师的一桶“死水”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得缔造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且是源头丰厚的活水,要随时能激起学生思维创新的浪花。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学习优秀教师成功的经验,不断地加强阅读,丰富自身知识的积累,才能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指导学生活动。因此,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是上好实践课的关键。
二、關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活动的兴趣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引领学生进入生活中的语文世界后,学生会发现,生活中的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例如,汽车的增多带来的环境保护的问题;网络和电脑病毒;初中生该不该拥有手机……这些热点都为综合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选题,教师合理地进行引导,使学生深度思考处理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大语文的妙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挖掘本地资源引进活动的“源头活水”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本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运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我们学校地处小浪底库区边缘,西接国家级五A级景区——龙潭大峡谷,北边是素有“黄河明珠”之称的荆紫山,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平台。譬如,综合性活动“到民间采风去”,为了让学生对丰富多样的民间传说和传统习俗有更深刻的领悟,在学习此单元开始时,我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让他们一开始就对身边的民间文化关注起来。从荆紫山的名字由来到龙潭峡谷中各景点的传说,从祖辈口中听到的黄河故事到“三月三”庙会的传统习俗等,都在学生的调查和回顾中鲜活起来。通过搜集、调查,学生知道了五龙潭、刀碑石等的来历,掌握了不少的节日习俗,体悟了家乡别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眷恋,加强了乡土文化与生活实践、语文学习的沟通。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特别是开展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时,应放开手脚让学生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合作,使他们能分享其中的快乐。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本校、本地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尽力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陈茂云.浅谈如何上好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国教研创新导刊,2012.
怎样上好语文课 篇4
一节好的语文课, 不是45分钟就能完成的。这45分钟所展现教师的才华、学生的智慧不是一朝一夕能修炼的, 需要教师长期不断地增长个人知识修养, 并且有意识地坚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 最后把这一切体现在一节课中。一节课好不好, 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是否达到了和谐统一。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特别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如果没有渊博的学识, 整天只是照本宣科式地讲解书本, 就很难吸引学生。有人说语文教师应该同时是一个书法家, 一个播音员, 一个作家。这些要求虽然有些苛刻, 但是指出了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扎实的专业知识。语文教师要普通话发音准确, 语速适中, 声音响亮、高低抑扬错落、感染力强, 并能辅以恰当的肢体语言;巧用修辞、典故、古诗名句, 语言幽默风趣, 妙语连篇;“三笔字”工整规范, 教材熟悉, 运用多媒体设备娴熟自如。如果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不过硬, 就不可能成就精彩的课堂。
语文教师仅有渊博的学识还不够, 还应有驾驭课堂的高超能力。首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 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 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辩证关系出发, 把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确定一个质与量统一的整体性的教学目的, 设计出恰当的提问, 启发学生思考, 推动教学开展。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直接决定课堂的教学水平。驾驭能力强的教师在课堂上有大将风度, 充满信心, 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 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指挥调度;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驾驭能力差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信心不强、情绪低落、教学环节紊乱、应变能力差、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等缺点。
李海林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中心就是“学生与语文的接触”, 语文教学的一切设计都是围绕“学生与语文的接触”来进行的。一堂课如果仅仅是老师在忙碌, 而学生很少参与, 老师的水平再高, 学生没有得到发展, 这样的课就不能称之为好课。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通过自学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 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课前预习一般分这样几个步骤来完成: (1) 读。反复读课文, 要大声朗读, 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体会语言美, 品味句式美, 把优美的词句采集在自己的采集本中, 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2) 圈。课前预习课文时, 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 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 课堂上认真听、仔细记, 做到难点突出。 (3) 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 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 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 加深印象。 (4) 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 做到重点突出。 (5) 抄。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 巩固记忆。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 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因此语文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怎样来体现这两大特征呢?读中感悟是一个好法子。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 其语境描述的美妙, 语言运用的精妙, 思想表达的深邃, 见解阐述的独到, 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 学生个人朗读、集体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诵等形式都可以。在反复朗读过程中, 师生一起分享点点滴滴的情感体验, 体会作者用字的巧妙性, 品读课文精彩片断。书读透了才悟得出, 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读出来。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十分重视情境教学。把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 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 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 这样不仅能对教材内容形成深刻印象, 还能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
怎样上好初中体育2 篇5
秦安县五营中学宋俊国
摘要: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根据体育课程标准和学校学期体育计划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心理、生理指标进行量化,科学掌握运动量的大小,加强课后的信息反馈,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体育教师掌握学生的情况后要对学期计划进行调整,科学安排体育课的内容。
关键词:体育教学 课堂教学 体育方法
一、概述
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有上好体育课,才能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增强学生体质。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体育课呢?我认为,除了教师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外,教师还必须认真抓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一)根据学期计划认真备好课。
大多数人认为:上体育课很简单,用不着备课,上课时,教师安排学生运动就是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组织体能训练的课,它与其他科的课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备好课,否则无法达到目的。
(二)课堂教学灵活多样
课堂教学是上好一节课的主体体现,要抓好这一环节,就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准备活动
体育教学过程中,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学生活动不开各关节,在运动中就容易受伤,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内容,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对相关的关节充分活动开,如:跳高和跳远教学中,主要活动开胯、膝、踝关节;技巧和单杠教学中,主要活动开肩、肘、腕关节,准备活动也可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如:短跑(60米)教学前,可安排“黄河长江”、“跳绳接力”等游戏,让学生在操场上相互追逐、跑动,学生在跑动中有加速跑、匀速跑、变速跑等,这样可加大关节的稳固性和承受能力,提高肌肉伸缩性与爆发
力,之后,再进行60米练习,就能提高学生的短跑速度。总之,灵活多样的准备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达到各类运动的负荷指标。
2、讲解与示范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真讲解动作要领,还要进行认真示范。要做到讲解清楚、突出重点、示范标准、动作优美,合理地运用讲解与示范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具体条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各年级都反复出现的内容(如耐久跑、铅球、篮球等),可采用先讲解,后示范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对教材比较生疏的情况下,教师可采用先示范后讲解的教学方法,对一些集体形式下进行练习的项目(如广播体操、武术等),教师还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一边体会动作要领,一边跟着教师做出相应的动作,以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与理解能力,因此,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讲解与示范,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3、组织练习
学生练习部分是学生最活跃的时期。教师如果组织不好,学生便会发生混乱,争抢练习次数或是发生打闹现象,这样就容易造成练习中动作变形,以及学生受伤等,因此,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组织好学生依次练习,严格要求学生对动作的标准化,对错误动作出现时,教师要及时地进行纠正,可采用单独纠正或集体纠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练习中可采用分组比赛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增强团结,加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
(三)根据课后的作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体育课后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难度与学习后的信息反馈,对掌握难易程度有所知道,体育教师要对学生的性别、年龄、年级、体能状况、动作掌握情况有进一步了解,通过掌握学生情况后,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调整学生的心理、生理等指标,动作的难易程度,关心学生的健康,关心学生的课堂表现,关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第一、课后学生的情况交流、及时掌握情况:
体育教师每节课后要请体育委员调查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掌握动作情况要了如指掌,通过信息反馈后,体育教师要心中有度,每学期制订体育计划时作调整,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有一定的教学内容调整,根据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增加或删除教学内容,体育教师作局部调整。
第二、合理安排课的运动量:
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测定学生的运动脉膊,运动量大小,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变化,为下一节课合理安排运动量,体育教师心里有数,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课的前后运动量出现的次数,课的高潮如何解决运动量的大小,比较完整解决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对运动量的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测定学生课中运动量的分配,是否合理与科学,体育教师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总之,体育课的好坏,关键看体育教师如何安排,如何掌握科学的方法对体育课进行及时调整,不断完善体育对健康作用,体育课让每一个学生喜欢,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在运动中享受运动的快乐,快乐中学习运动技术,在快乐中学会掌握技术的方法,健康第一理念在体育课堂上充分体现。
二,对上好初中体育课的建议
我认为上好初中体育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做,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统观新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我们深深体会到几乎每处都渗透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在教学中将增进学生的健康贯穿于实验过程,以确保“健康第一”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地成长。例:我在教学生蛙跳时,用激励的口号代替传统的“一、二、三”口号,在练习时,我用激励口号鼓励学生:我自信、我成功、我参与、我能行。
二、激发和保持学 生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 影响 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知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未来的体育课程和教学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多学或少学一些竞技运动技能,学生掌握的动作是否规范(当然最好是多学一些运动技能,动作最好是规范一点),并不十分重要,如何激发学生保持学生 的运动兴趣,才是体育课程和教学中最重要的事情。如何才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体育教学中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以往,我们上体育课或公开课时,都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在进行新课程教学实验时,实际上是创新和合作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注重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因此,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中心做文章,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文章。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的需要自主选择练习,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进步,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首先,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课程是为所有学生设置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新课程的一种理念,体育课程当然应该如此。以前,体育教学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在活动,但实质上,我们竞技运动的教学色彩比较浓厚,我们一些体育教师期望在一节体育课上选拔和培养优秀的运动人才来,因为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培养输送运动人才和取得优异竞赛成绩,要比他们认真从事教学工作能获得更多的荣誉。
其次,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存在很大差异,他们不应该因某一方面的不足或欠缺而受到他人不平等的对待,甚至冷落。以前的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人格的尊重。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可以使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养成健全的人格。
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1)重视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重视对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希望学生能掌握所有的项目,期望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运动全才”。
(2)新课程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十分注重教师和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不断有创新行为,学生才会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是一名决策者、创新者,而不是一名实施者、依赖者。让 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自由组合,相互协作,课
堂气氛活跃,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
六、改变评价的方式
体育课的评价目标应定位在增强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整体健康方面,仅仅采用定量评价方法显然不能反映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情况。例,100米跑只要是同一年级,达到15秒8为及格,这是一种机械的做法,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工业化评价模式,即用一把尺来卡螺丝帽,合格就合格,不合格就不合格。而我们是评价活生生的人,即使从过去“增强体质”这一指导思想出发,100米跑15秒8的学生体质不一定比跑16秒的强,因此教学的评价应对学生健康水平改善做出评价。在考核中,对每名学生的此项成绩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要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及体育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起来,对学生做出最终的评价,使得这项工作更加民主、客观、公正、合理,更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
总之,体育是学校的窗口,直接反映出校风校貌,而上好初中体育课,这就更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塑造一个具有体育知识和技能、具有体育知识和具有良好的体育意识的高素质的人才,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
怎样上好初中体育课
五营中学
怎样上好小学语文课 篇6
【关键词】培养;兴趣;求知欲;认真;备课;课前;预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更大程度的创设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更大的发挥,在教学中以故事的形式使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使学生感受到国文博大的同时增加学习的动力。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
学生有着爱说爱笑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小学生的心里特征,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求知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可以使学生怀著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大胆的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语文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和接近学生的经历与生活,因此老师应该多角度的转换教法,使他们更深刻的感悟生活,让他们自由的施展个性,多角度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下去,学习的驱动力自然会逐步增强。
二、认真备课,老师上语文课要有激情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外,更重要的是具体了解学生已有的语文基础,如语文的学习成绩,接受水平,对语文的爱好程度,知识缺陷等。这无论对已经任教或新任一个班的语文教师来说,都是必要的。新教师可以通过与原任的语文老师交谈,或与学生单独谈话,或复习提纲,或课外辅导等了解。教师备课到某一具体课文时,还要分析学生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或可能提出的问题,必要时还可以先找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做些了解,以便备课做到有的放矢。分析教材,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化分析教材,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好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学法,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选好的教学方法与学法要以所教的课文、目的、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校的教学设备等几个方面,综合加以考虑。
三、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好课文内容的基础所在。字词关不过,课文内容不清,课后习题不思,这样一来,老师的讲授自然成了“天书”!试想在不闻不问之下何以解得玄奥重重的天机.究其实质,乃学生课前不预习所致!其中,固然有教师是否严于督促之因,也不免有学生是否主动预习之过.至少,对课文内容梗概应有所了解吧!若能这样,授课中就不会出现一问三不知,不问全不知的被动局面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每次提到预习,无非也就是要求学生读一读课文,查一查字典而已。其实预习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预习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的要求自己去读书 ,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在预习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预习时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寻求答案,久而久之,自己就会悟出一些方法来,越读越觉的有兴趣,越读获取知识越丰富。课文对于孩子来说,是枯燥的,当老师把课文读出情感的时候,孩子就有了兴趣。有了兴趣就听讲了,也就参与到学习中来。我根据课文的内容读,有时激昂,有时低沉,孩子们听着听着也投入情感了。减少老师的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学生互动,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比如教生字词语,用投影仪器或者课件让 孩子自己学,老师就把握正确就可以了。在辅导孩子读书时,要鼓励和帮助孩子把书读好。老师的提问要精心设置,根据你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问题既不能过简单,又不能过难,遇到难答的问题时,自己要尽量帮助孩子,启发他们。不要损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老师的语言要普通话,说话要慢点,孩子听话的速度要帮助孩子背书。孩子们也怕背书,所以要在讲课时写出要背章节的关键字词。背书时可以让前桌和后桌4个人面对面背,这样孩子有背书的积极性。也可以互相提醒,提高背书的效率。
谈谈怎样上好语文课 篇7
一、师生充分利用课前时间, 做好课前准备, 是上好语文课文的前提
要想上好语文课, 首先教师自己要在课前充分地吃透教材, 精心设计好教案, 在尽可能的条件下, 针对教材内容, 查阅相关资料, 做到对教材及其相关知识了如指掌。只有这样, 教师才会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其次, 教师还得在课前布置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前预习。这是教师上好语文课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课堂上, 教师便可利用学生掌握的数据和资料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习惯, 更重要的是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效果上势必事半功倍。
二、以学生为主体, 体现以人为本, 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愉悦轻松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氛围, 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保证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 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职责是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 发展主体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是第一位, 以教师为主导是第二位。这正体现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的“语文教学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体现以人为本, 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愉悦轻松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氛围。怎样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民主、和谐、愉悦轻松呢?
1. 改变传统的说教、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
过去那种一问一答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既不利于推行素质教育, 更不利于创新, 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尽快地从陈旧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
2. 教师要改变观念, 摆正自己的位置。
我们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无形之中过分张扬了自己, 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印象, 久而久之, 学生就对教师产生敬畏感。
3.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教学手段要出奇出新。
“教有方法、教无定法”,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借鉴他人经验, 取其之长, 补己之短, 甚至为我所用, 让自己的课堂不断推陈出新, 永葆活力。只有课堂活力四射, 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真正呈现出民主而和谐、愉悦而轻松的良好氛围, 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会随之熠熠生辉。
三、以“读”为主体, 体现以读为本, 让“读”激活语文课堂, 是上好语文课的主要途径
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可见“读”对于语文教学是多么的重要。依本人之见, 读书不仅要注重读的数量, 还要重视读书的形式和质量。读书在形式上有教师的领读、范读, 学生的默读、朗读、诵读、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读书形式, 如在教学散文题材的文章《桂林山水》、诗歌类题材文章《长征》时, 教师可让学生在自由读熟的基础上学会诵读, 这对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功、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很有帮助。如在执教《奴隶英雄》一课时, 教师可运用分角色读与表演读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在表演时, 教师还可设计让学生各自用事先准备好的道具) , 这样一来, 既能使教学内容形象化, 又能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
在某种意义上说, 读书的形式其实就是为教师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既然如此,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读有目的, 即带着疑问去读, 或是在读中读出疑问, 当然后者比前者更具有创新, 这就要靠教师的引导。而且, 教师要重视读的指导。在学生读的过程中, 如遇学生停顿不当、情感把握不准时, 教师有必要作示范指导。除此之外, 还要引进评价激励机制, 对同学之间的读书质量通过相互评价, 相互激励, 最终达到取长补短, 提高自身读书能力的目的。“读”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只有“读”到位, 语文课堂才会焕发生机。
四、注重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 是上好语文课的时代要求
中职语文课怎样才能上好 篇8
一、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色适当改变讲解内容, 突出实用性与专业性
中职学校所使用的语文教材是全国通用教材, 是兼顾各专业、基础不同的学生的, 对于个别学校的特定专业学生并非完全适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下功夫去研究学生、研究专业, 然后根据本专业、本年级学生的特点来决定讲解的内容, 以适应学生的变化、社会的需求。中职语文教学应提前为学生进入职业状态、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专业能力。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要善于精心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使学生有机会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也可适当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教育。如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 通过讲授课文, 教师可分析邹忌讽谏齐王的说话艺术, 让学生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 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 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同时, 教师可以模拟情景表演的形式, 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锻炼。如航空动车专业的教学中, 教师可指导学生掌握如何与乘客进行沟通的技巧,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沟通与合作。这种技巧包括: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为对方打算、婉言相劝、先对方之忧而忧等。这样, 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建立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 而且与“能力、就业”紧密联系, 使学生有兴趣有动力去学。
二、把文科基础课内容融入语文教学
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 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 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在中国古代, 文学与历史、政治、礼仪、道德等是不分家的。中职学校的学生和教师没有中学升学的压力, 这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学生在中职学校的语文学习, 不仅要注重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而且要注重知识面的扩大。目前, 一般的中职学校开设的文科基础课有语文、德育、礼仪等。这种分类是自然科学主义思想观念在教育中的深刻体现, 它的优点是学科化, 方便教学。缺点是把内容相近、功能互通的知识人为地割裂开来, 把教学内容客观化。其实, 语文、德育、礼仪、政治教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重视人的主观情感因素, 要求学生学会感悟与想象。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只能学会书本中的条条框框, 只会在试卷中写出好成绩, 能否使学生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还得通过学生在生活中耳濡目染, 通过学习教师、同学的行为, 感同身受, 通过阅读感悟。礼仪教学中人文性的学习更是不容忽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把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把礼仪教学穿插于语文教学中间,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对语文课堂会更感兴趣, 教师的教学也会更加生动, 更有活力, 而不是纯粹的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当然, 历史、政治、地理也可以融人语文课的教学当中, 学生可以从教师“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文化的伟大、知识的浩瀚, 从而对读书学习产生兴趣,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服务的。唯有新颖、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 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探求活动, 使其永远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旺盛的求知欲。下面介绍几种中职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方法。
1. 对话教学法。
对话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其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课堂宽松气氛的营造, 否则就流于形式,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例如, 在学《项链》一文时, 我让学生讨论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 学生们各抒己见, 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最后我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了总结,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2. 愉快教学法。
一些有情节的文章,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 让学生参与表演, 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这种方法在小说、戏剧的教学中十分有效。例如, 我在教《项链》时, 让学生课下排练, 课堂演出,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对人物的性格、课文理解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在学习《阿Q正传》一文时, 让学生观看《阿Q正传》电影, 并讨论其中的情节, 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3. 自主学习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自主学习法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等方面的兴趣、特长, 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体验价值, 从而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例如, 在教《论语七则》一文时, 我让学生在课下收集儒家思想的资料, 并让学生体会儒家思想对我们现在生活的深刻影响。这样一来, 学生不仅知道了儒家思想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发展脉络, 而且对我们现在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更加热爱生活。
中职语文课教学, 不但要考虑到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为人处世和人际交往的需要, 也要考虑学生专业课学习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语文教所具有的双重职能———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又要为学生学习专业服务。中职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而往往忽略公共文化课, 因此语文教师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 巧妙地把语文学习同学专业结合起来, 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 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从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
摘要:“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 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 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 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 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怎样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质量是每个中职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实用性,观念突破,灵活教学
参考文献
[1]岳曼.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J].陕西教育, 2009, (3) .
[2]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J].成功教育, 2008, (8) .
[3]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 .
怎样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 篇9
一、以习题带动概念的复习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需要学生理解.部分教师在复习时让学生去背诵这些概念, 这种做法有待进一步地改进.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再现已学的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题组, 以带动概念的复习, 使学生在具体的题目情境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识, 同时加深对知识的应用与理解.如在复习一次函数时, 可以先让学生完成下面一道题.
【例1】 (1) 下列函数哪些是一次函数, 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2) 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____象限;y随x增大而_____;图像与x轴交点坐标______;与y轴交点坐标______;图像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______.
通过上述题目的完成, 就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一次函数和正比例的函数的定义及相关知识, 并能从形式上巩固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印象.这种复习方式比传统的背诵概念及口头叙述的效果要强得多.
二、让学生在总结错误中提高
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 在平时的作业、练习中积累了大量的错误, 教师在平时要注意搜集学生在解题时常犯的一些错误, 编制成错题组, 在复习时以改错的形式重现, 让学生通过辨别错误, 达到巩固基础知识, 查漏补缺的目的, 再通过类比改编题目, 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 在实数计算中有这样一道题:计算:, 在这道题的运算中, 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在复习时, 教师可把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展示出来, 让学生进行辨别、自我矫正, 这样的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计算指数次幂、零次幂、绝对值、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及特殊三角函数值, 同时还可以选取类似下面的练习题加以强化.
【例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 (-2) 0=0 B.3-2=-9
C.sin30°=1/2D.
这样, 通过识别错误、巩固错误来达到温故知新的复习效果.
三、加强知识之间的横纵向联系, 促进知识条理化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往往都是点状的、零散的,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复习课把点状的、零散的知识进行相互比较、归纳, 找到知识间的横纵向的联系, 形成知识串、知识网, 使知识条理化, 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在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在复习课前让学生通过结构框图、表格、树状图、括号连接等各种形式对知识进行梳理,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总结情况并加以补充完善.如, 在复习《三角形》一章时, 可以先给学生布置课前活动任务:系统梳理本章的知识点和思想方法, 按三角形概念和分类、性质、应用三方面进行梳理.在复习时教师加以完善, 最终得到三角形知识结构图.
四、深化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 学生会学到很多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应帮助学生把这个阶段中所反映出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及解题的基本思路提炼出来, 使学生在认知上得到提高、飞跃.数学学习是一个由薄到厚, 又由厚到薄的过程, 复习的目的不仅是要使知识系统化, 还要对所学的而且知识进行再认识, 对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和提炼, 从而使方法系统化,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有所提高.
例如, 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 按规定∠A应该等于90°, ∠B、∠D应分别等于20°和30°, 王工程师量得∠BCD=142°, 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 你能说出其中的理由吗?
通过对这个题目的多种解题方法的分析, 让学生学会把不熟悉的图形转化为熟悉的图形, 把不熟悉的知识转化为熟悉的知识去解决, 这种转化的思想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特定思维方法的形成.
怎样上好初中英语阅读课 篇10
一、精心选择阅读材料
1、可阅读性。文章要贴近现实, 符合学生的爱好。要有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2、长短适中。课堂教学必须要考虑时间, 针对文章的篇幅和难易程度限时阅读。文章篇幅不宜太长, 否则学生容易倦怠。
3、难易适中。尽量做到先选学生们感兴趣的浅显易懂的。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可高估学生的水平, 太难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锐气和积极性。
4、分类训练。为了让学生快速高效地完成考试部分的阅读题, 平时我们可以人为地将文章分类呈现给学生, 让他们对各类文章掌握技巧, 解答时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文章内容和写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叙事类、广告类、表格类、幽默类、科普类等。针对不同类型进行有效训练, 且教给相应的阅读技巧。当然, 不同的阅读内容应有不同的时间限制和阅读速度, 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
二、抓住关键词, 概括段意中心
1、默读一遍, 回答浅层问题。默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加快主要信息扑捉能力。例如, 初二年级第四单元的阅读文章《she said helping others schanged her life》。学生默读一遍大约需5分钟时间。回答4个左右的浅层问题。1.what did Yang lei’s mother say adout her daughter?2 what did the children say about their volunteer teacher?3.How did Yang Lei say she could help?4.What did Yang Lei say about her time as a volunteer?
2、大声朗读, 回答深层问题。大声朗读, 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形成语感, 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涵。这是第二遍阅读这篇文章, 可以问学生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1) W hy may teaching in a poor mountain village not sound like fun to you.? (2) why would Yang Lei like to help those children? (3) Why would Yang Lei return to the area again?
3、找出重点词汇, 理解并运用。由输入到输出, 关键在于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对于关键词的重点掌握及运用是知识输出的资本。这篇文章中需要重点掌握的词有:sound, experience, make, need, until, open up, as, enjoy, there is no difference.让学生试着用这些短语造句, 或编一个故事, 在运用中掌握这些新词。
4、概括文章, 复述大意。抓住文章的中心意思, 形成完整印象。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大意, 抓住关健词复述课文, 是思考后成品输出、学习后成果展示的重要环节。
三、挖掘主题, 拓宽思路
1、仔细研究, 找出文章的引申义。文章是作者传播信息或信念的载体, 要体会到作者的深层含义。作者想通过《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让学生们了解边远山区的孩子生活的艰苦, 从中懂得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而更加发奋学习。同时也激发学生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引导学生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
2、换位思考, 别出新意。看问题要多角度、多方位。如果你是一位山区的学生, 你会有何想法。如果你是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你又将有何打算。如果你写一篇有关希望小学的文章, 你会说什么。总之,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忘了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
四、激活思维, 展开讨论
将阅读文章其转化现实教学的形式就可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语言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 手, 心, 耳、对语言信息的综合反应,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愿望。比如在《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一文中, 问:你听说过希望小学吗?你曾亲目睹过边远山区的生活吗?如果有一天你有一个机会你愿意去那里工作吗?在学生轻声阅读该课文之后,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组, 让学生进行小组练习, 最后让学生自由操练。然后要学生讨论:If we have a chance to go there to work one day, what can we do for them?由于教师利为学生设置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氛围,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全班学生都很兴奋, 讨论时气氛热烈, 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表述自己的观点, 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根据阅读题材仿写
怎样才能上好语文课 篇11
一、注重新課导入
每讲一篇新课文,我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设置不同的导课方式,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语文学习情境,有时讲故事导入,有时用多媒体画面进入情景,有时读课文中精彩的段落……这样灵活多变的方法,学生兴趣十分浓厚。
二、重视感情朗读
小学课文每篇课文都是佳作,语言优美,思想感情浓厚,学生学后深受启发,因此讲课中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学习课文中优美语言。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为了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课前让学生查阅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讨论,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还有信心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的指导更让他们受益匪浅。总之,语文教学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改进。
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合理安排时间,减少维持课堂纪律,讲课中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提出来讨论。
一、提高课堂效率
课前,要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特长,尝试独立思考,讲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形成集体的意见。合作学习时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教师还要对合作学习进行面对面指导,这样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课前备好每一堂课
提高课堂效率,在备课时,要设计参与学生在学习生活,通过课堂组织,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激发学生兴趣,并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解决问题。
三、注重课堂新用语
讲课时,不能拘谨于教材,要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年龄特点,设计课堂用语,这样根据学情而教,让学生读有所感,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场所。
怎样上好初中科学习题复习课 篇12
什么是习题课?习题课是科学复习过程中把练习中的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题作一讲评的课型, 是加深理解基础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技巧, 揭示解题规律, 总结解题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场所。习题课质量的优劣, 效率的高低, 将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尤其在中考冲刺阶段。习题课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任何一堂高质量的习题课都离不开以下几点:
一、善于发现问题
要上好习题课, 首先老师要善于发现问题, 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树立问题意识, 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难点问题, 以此作为习题课训练的重点。那么, 怎么去发现问题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发现问题:
(一) 从学生提问中发现问题。学生提问多, 说明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
(二) 从学生的作业、练习反馈情况中发现问题。学生做错比较多, 说明这个问题也具有普遍性。
(三) 当然有的同学不喜欢问问题, 有的同学的作业
有抄袭现象, 我们还可以从学生考试答题情况分析中去发现问题, 这是发现问题很重要的途径, 所以, 老师要重视试卷分析。
二、科学选择习题
发现问题以后, 我们就要对问题进行分析, 选择典型的习题进行训练巩固, 怎样选择典型的习题呢?
1.从教辅资料、历年中考卷、模拟卷、网络 (科学资源网站、名师工作室、专家博客) 等上面选择习题, 这也是最普遍的选题方式。
2.从学生的错题中选择习题。错误, 有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有一篇文章叫《经营“失败”也是一种“高明”》, 介绍的是一位记者访问了一所名牌中学的五位中考单科状元, 问他们在学习上有什么好的经验, 虽然他们回答各异, 但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能从失败和错误中吸取营养, 滋养成功。甚至其中有四个人不约而同地拿出一个本子, 只见封皮上工工整整地写着三个字:纠错集。因此, 精明的老师要学会从学生的错题中选择典型的题例。
3.从日常生活中挖掘题材。《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它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实际生活。许多科学题目往往就是生活的一些实例, 所以我们在选取例题时还应该从实际生活入手, 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社会热点作为题目的背景材料,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 这样的题目, 学生往往易于接受, 还能在练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怎样选择习题
对于一堂习题课, 习题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选择习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习题要立足《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要紧扣选题时有的放矢, 既不盲目降低要求, 也不盲目拔高。
2.选择习题要有目的性。选择的习题除了巩固、深化和运用学过的知识以外, 还应当通过习题训练有计划地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包括解题的基本程序。
3.选择习题要有层次性。进入初三复习阶段,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有一定的差距, 学生在复习时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也不能一下到位, 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知识规律开始设计一些稍简单的题目,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可以采取增加条件的方法, 也可采取变换条件的方法, 逐步加深,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将问题深化, 揭示出解题规律。
一般来说, 习题设计时要注意三个梯度:第一梯度是设计基本的、简单的问题, 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程度比较差的同学, 使基础知识内化, 以巩固强化教学中的重点知识, 如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第二梯度是设计一些带有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 面向大多数学生, 使学生把知识转变为技能, 以达到知识同化的目的, 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能力。第三层次是设计一些思考性、创造性强的问题, 供给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 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地优化, 以发展他们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创造能力等等。
四、有效组织教学
选择好的习题, 还只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利用习题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 更是需要老师用心思考的问题。高明的老师常常利用习题教学课来巩固和检查学生所学的知识, 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出发, 教育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评价、会质疑、会反思。如果我们平时的习题课仅仅是为了做题目而做题目, 那显然是浅层次的习题课, 是低效的, 甚至是无效的。有效的习题课除了对学生进行做题训练以外,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 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即授人以“渔”。因此, 在组织习题课教学中必须关注过程和方法, 处理好两对关系。
我们常常在考试以后听到老师这样生气地批评学生:“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多遍了, 你怎么还做错呢?”当我们在埋怨学生的时候, 其实, 我们应该要有勇气反省一下我们自己:我们老师在设计练习或命制试题时, 往往是以我们老师和教材为中心的, 测试的目标、重点、难点等一般也都是从老师的角度设计的, 老师讲评试卷时, 也常常是从头讲到尾, 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试题怎么做讲清楚;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 他们有时并不清楚老师出这个题目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出这个题, 为什么要这样做, 将来遇到类似题目是否可以也这么做。因此, 当讲过的、做过的习题再次出现时或稍有些变动时, 学生仍然不能从容应对, 容易出错。我们自己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习题课的讲评方法, 比如多问一下学生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让学生来讲, 让学生相互讲, 或许比老师讲效果更好。
有一种说法叫5×1<1×5, 很有道理, 说的是:围绕同一能力层次, 同一类型的题目做5道, 其实效远小于做一道题时, 从5个不同的深浅层次进行讨论、探究。这5个层次是: (1) 这道题怎么做? (2) 为什么这样做? (3) 怎样想到这样做? (4) 还有哪些方法能解这道题? (5) 改变一下条件或设问角度, 这道题还能变成什么新题目?
就是一个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考试结束以后, 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讲“这道题目我会做的, 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呢?”、“这道题目我会做的, 为什么我会做错呢?”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平时练习的时候没有对问题多加思考分析, 只是把老师的解题过程进行简单的模范和生硬的识记。
还有哪些方法能解这道题?这是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 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这样做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促使他们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例如:在密度应用练习中, 我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 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 绝大多数学生都会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激发学生思维, 我就启发学生是不是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 学生便想出另外两招: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 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通过这样的练习, 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 达到举一反三效果。
改变一下条件或设问角度, 这道题还能变成什么新题目?这是鼓励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 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 形成多变导向,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在《小灯泡大电学》课题复习中, 我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有一只“6V12W”的灯泡, 问“6V12W”含义是什么?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多少?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这些问题是比较基础, 然后提出: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所给的信息再加上一个条件, 能不能设计出更多的新问题?例如: (1) 该灯泡正常发光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2) 1千瓦时的电能可使该灯泡正常发光几小时? (3) 若把“6V12W”的灯泡接到3V的电路中, 该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4) 两只分别标有“6V12W”与“12V12W”字样的灯泡, 在正常发光时, 谁更亮? (5) 若把“6V12W”的灯泡接入9V的电中, 要使它正常发光, 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6) 若把“6V12W”和一个“6V6W”的灯泡串联在电路中, 哪个亮些? (7) 若把“6V12W”和一个“6V6W”的灯泡并联在电路, 哪个亮些? (8) 若把“6V12W”和“6V6W”的两个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 则它们通过的电流之比%%;两端电压之比%%;实际消耗的功率之比%%;相同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之比为%%%;产生的热量之比%%。 (9) 若把“6V12W”和“6V3W”的两个小灯泡并联在电路中, 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两端的电压之比为%%;实际消耗的功率之比为%%;相同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之比为%%;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10) 如果想实际测量一下小灯泡在电路中的功率, 能不能说出你的办法……通过以上一连串的问题, 把电学里面的重要概念、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电功率的计算等进行了整合, 学生也拓宽了思路。
摘要:目前, 多数科学教师对上好复习课感到头疼, 尤其是习题课,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教师对习题课研究较少;另一方面是习题课确实很难上出新意, 教师觉得很机械, 学生觉得很枯燥。习题复习课效率低, 教学效果欠佳, 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本文着重从怎样学会发现问题, 如何科学选择习题, 怎样有效地组织习题课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提高初中科学习题复习课效率。
关键词:发现问题,选择习题,组织教学
参考文献
[1].孙张尧.习题课要解决什么问题.技术物理教学, 2003,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