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数学课改课

2024-11-08

怎样上好数学课改课(共9篇)

怎样上好数学课改课 篇1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是艺术追求的目标, 也是艺术之花长盛不衰, 常开常新的奥秘。数学知识博大精深, 奥妙无穷。同时, 数学知识当中也包含许多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等难啃的“硬骨头”。这些“硬骨头”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 对数学失去学习的兴趣, 比如:七年级学生难于理解的有理数, 在引进负数后更使人感到眼花瞭乱;纷繁复杂的“平行四边形”;捉摸不定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永远说不清道不明的“说理题”;时间跨度非常长的“统计知识”等“硬骨头”。正是由于这些啃不动的“硬骨头”作怪, 使得许多刚刚入学、稚气未脱的学生无所适从, 对本来魅力无穷、作用巨大的数学这个“最亲密的朋友”敬而远之, 最终导致由好学到厌学的恶性循环。

我们怎样才能上好数学“课改”课呢?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种观点。

一、要上好数学课改课, 需把游戏引入课堂

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在教学中, 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 把他们爱玩的游戏引入课堂,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中去。

如那边草地上有六个人正在玩游戏, 他们年龄的平均数是15岁。请想象一下是怎样年龄的六个人在玩游戏?通常人们会想象是一群中学生在玩游戏, 但是, 如果是一个65岁的大娘领着五个5岁的孩子在玩游戏也是有可能的吧!

再如由两个人玩的“抢30”游戏, 规则如下:

第一个人先说“1”或“1、2”, 第二个人要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 然后又轮到第一个人, 再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 这样两人反复轮流, 每次每人说一个或两个数都可以, 但是不可以连说三个数, 谁先抢到30, 谁就得胜。

试想像这样生动、有趣的游戏, 能不引人入胜吗?像这样参与性很强的教学过程, 同学们一定会感到学习数学既轻松又愉快, 并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二、要上好数学课改课, 需把问题故事情境化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 激发对探究的热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问题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为什么呢?因为初中生的认识兴趣来自于学习活动本身和学习内容的趣味因素。

所以我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这一节内容时, 就充分地把问题情境化, 巧妙地用古代俄罗斯民间流传的算术题故事:“路上走着7个老头, 每个老头拿着7根手杖, 每根手杖上有7个树杈, 每个树杈上挂着7个竹篮, 每个竹篮里有7个竹笼, 每个竹笼里有7只麻雀, 总共有多少只麻雀?”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法则。

试想这样的故事情境, 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怎能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这样的教学过程, 能使学生在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 让数学知识不知不觉地渗入他们的脑海, 在数学王国里积极的思考、学习, 达到事半功倍、省时高效的目的。

三、要上好数学课改课, 需把问题生活化

“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基本要求, 新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 很多内容都是以艺术化的形式再现了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

如我们在给学生讲什么是同类项时?可先设想下面的问题情境:将一群鸡和一群鸭混合关在一个笼子内, 请问会发生什么现象?对于这个问题, 同学们可能会七嘴八舌地说出不同的答案, 但俗话说:“你是你, 我是我, 鸭子不跟鸡搭伙”, 这就意味着鸡、鸭会各在一边, 分出不同的种类, 即特征相同的事物是同一类。试想, 以此来引导学生来找出3x2y和5x2y的共同特征, 从而轻松地说明什么是同类项的相关知识。

再比如我在讲授“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这一节时, 可试问同学们校园内四四方方的草坪为什么总是被踩去四支角?这个理由其实很简单, 因为同学们走路总爱走捷径, 即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

像这样设计生活中常见的场景,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 在充满愉快的学习过程中,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此时, 思维训练是那样的轻松自然、那样的和谐, 使数学走进了生活, 为生活服务, 生活与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问题情境生活化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 新教材在处理教学内容时, 能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 艺术化地创设具体、生动、活泼有趣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寓教于乐, 使他们乐于智力探索, 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学习, 在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下获得新知。

以上观点, 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与看法, 在教学观念上可能还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会在今后的实践中, 积极学习新的理论与方法, 逐渐靠拢“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努力完成新教材的实验任务, 以便更好地上好数学“课改”课。

怎样上好数学课改课 篇2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知识。所要解决的是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因此,复习课的教学任务要重视“理”,达到“化”,把平时一个个课时所学的知识从新的角度,按新的要求进行梳理,组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归纳、总结,最终达到浓缩化,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思想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如何上好一节复习课呢?首先要依纲扣本。小学阶段的复习,要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教师应该以“标准”为根据,以“教材”为准绳,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其次要有的放矢。复习课最忌讳的是题海战术,使学生不堪重负。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必须首先钻进题海,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典型性例题,为精讲、精练、高效、减负打下基础。复习过程不应是机械地重复过去教学的过程,复习也不仅是抓几个重点,补几处缺漏、选几道习题、讲几个错例、把复习的过程变成书本知识再过滤的过程。复习应当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即使是“旧”题也要“新”做。所以复习范例应做到数量少、容量大、覆盖面广、启迪性强,最后要关注本质。要想上好复习课,教师应对教材有个总体思想,不能见“好”的题目随意拿来就做,“优”的题目拉来就练,一个章节,一个单元进行独立的、分散的复习,应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并加以变换和展开,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知识系统进行整体研究。

一、梳理知识,理清知识点

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往往是一个个地分散出现的,即使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一般地说也是有限的,在教学到一定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对学过的概念作穿线结网,促进学生脑中的概念结构系统化。

二、总结质疑,抓住重难点,在复习时,必须做到:

1、让学生克服定势思维;

2、查找学生的薄弱环节;

3、分层辅导。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重点。在复习时,针对重点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学生通过练习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另外,也可以将学生的作业本上平时出现的错误进行统计归类,并拟出了相应的题。先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做错的题进行归类,还要试着找相关类型的题做一做,同桌互相检查、辅导。然后教师将自己拟定的题出示到黑板上让学生练习,检验一下学生掌握得如何。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篇3

【摘要】新课改理念积极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开发他们的数学潜能。作为教师,应该积极落实新课改精神,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转变教师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鼓励性语言;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关注学生情感。

【关键词】新课改 ; 小学数学课堂 ;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59-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台上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学模式陈旧单一,学生毫无学习興趣,新课改理念积极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开发他们的数学潜能。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怎样践行新课改精神,上好小学数学课,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是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下面我就针对怎样在新课改形势下上好小学数学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转变教师角色

一堂课的成败不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作为一名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不能只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而要关注学生“愿不愿”学习。可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很多老师仍然信奉“师道尊严”的思想,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其实这与新课改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新课改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积极转变角色,努力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合作,一起交流,例如在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等课时,我都积极转变角色,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思想,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交流,共同学习。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理念也积极倡导在教学中不能只是单纯传授知识,而应该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我们的数学有着严谨性与抽象性的特点,符号化、程式化的东西较多,如果我们教师的观念再比较落后,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沉闷、呆板的。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积极落实新课改理念,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我用“观察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圆柱与圆锥》时,我用“直观教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图形的变换》时,我用“操作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我用“讲故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新课改理念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它在形式上与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区别,它不仅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专制模式,还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机会。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积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按照高、中、低层次分配学生,这样既有利于各个小组间的平衡,又有利于学生优势互补,当然,小组成员是动态的,这样,不仅保持了学生的新鲜感,还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我们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组长、汇报员、纪律员、记录员等,他们各司其职,又互相合作。例如在学习《表内乘法》、《观察物体》以及《认识时间》等课时,我都成功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鼓励性语言

新课改理念积极倡导,对学生的表现应该采用鼓励表扬的评价方式,要从正面进行引导。因为激励性语言能让学生敢说敢做、敢问敢想,如沐春风,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活力,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常常运用这样的语言:“你是一个有独到见解的孩子”、“你的想法很深刻”、“老师真佩服你”、“你的回答太精彩了”等等。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班一个平时爱做小动作的学生这节课出奇的安静,我感到奇怪,走近一看,原来他在画画,当时我很生气,但当我看到他画的画不错时,我这样说:“黄锦灿是一个绘画天才,要是在美术课上或者课下画,我想他会画的更好——”,从此以后,黄锦灿上数学课也认真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

五、关注学生情感

新课改倡导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俗话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喜欢每一位老师时,他就会喜欢这位老师所上的课。因为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积极关注学生情感,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例如他们的成长环境、家庭情况、个性特长等,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与他们多沟通,从多角度寻觅学生闪光点。例如在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百分数》等课时,我都积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热爱与关心。

总之,要想上好小学数学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作为教师,应该积极落实新课改精神,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运用一切办法上好小学数学课,让数学课堂变成孩子们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孔企平等.《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怎样上好数学复习课 篇4

一、激发复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 教师上复习课时也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拓展学生参与的渠道, 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 为学生提供复习的载体, 变“要我复习”为“我要复习”。如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认识与简单应用》复习课, 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和好奇心强的特点, 可设计如下:智慧老爷爷做了一个百宝箱, 里面放着许多数字卡片, 请同学们上台, 从箱子里抽取一张幸运号码 (数字卡片) , 说说自己对这个数的认识, 并把这张卡片贴到黑板上。请一些学生上台抽完后, 最后让学生把抽到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通过这样的活动, 不仅让枯燥无味的数字变得生动有趣, 而且把数的组成与分解、数的大小比较、数的顺序、各数之间的联系等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 沟通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 促进知识系统化。

二、自主梳理建构

上数学复习课, 教师一定要松绑放权, 不能让学生只做“听众”“观众”,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 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评价,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 低年级要“帮”, 即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复习;中年级要“带”, 即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整理思路, 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整理、复习;高年级要“放”, 即教师可以放手, 让学生自己回忆学过的知识点, 进行整理、归纳。

三、关注全体学生

由于每个学生家庭背景、生活积累以及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学习理解上的差异, 因此掌握知识的情况也有所不同, 反映在课堂上是每个学生在复习时的需求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时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 了解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上课前, 教师可以事先多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一般的学生要保证达到达到基本要求, 做一些基本形式的练习;而优等生可以增加一些富有思考性的巧妙的开放题, 让他们“吃得饱”;对于学困生, 教师要尤其关注, 帮助他们找出学习不好的原因, 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及时补缺补漏, 多鼓励, 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复习, 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一步。

四、复习方法与策略, 渗透数学思想

通过回忆, 帮助学生再现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不断积累活动经验, 并进行提炼, 概括出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 领悟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有利于改进、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特别有利于后续的学习和运用。

五、设计多样的练习形式

(一)

当学生整理完知识后, 鼓励学生将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成功与难忘的事进行总结, 并把这些情况记录下来,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用数学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如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总复习》可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王大爷家有一个羊圈, 是一个长12米、宽8米的长方形, 算一算, 围成这个羊圈所用的栅栏的长度是多少和所围成的羊圈的面积。学生算完后, 教师提出:后来, 羊圈里又添了几只羊, 王大爷只用原来长度的栅栏就把羊圈的面积扩大了, 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 说说王大爷是怎么做的吗?学生可能会想出把羊圈围成正方形或圆形。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用同样的材料能使羊圈的面积再大一些吗?鼓励学生进一步突破思维定势, 大胆创新,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三) 一题多变的练习。

怎样上好数学课改课 篇5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是以总结、讲解、练习为主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总结是使知识系统化的主要措施,讲解是引导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和关键的有力手段,练习是引导学生检查和运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它在学生知识系统化中能起到组织作用,并能完成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由此可见,上好复习课,对于学生牢固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在数学习题课的讲解上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紧扣课本

大多数学生对已讲过的知识会有遗忘现象,所以上复习课首先必须以课本为主,把课本上的概念、重要习题先复习一遍,帮助学生回忆上新课所必须注意的重点、难点,理清概念。

2、精选例题

复习课是以精讲、多练为主的课,要想上好习题课必须选好例题,选好练习题,尤其是平时极容易出现错误的。精选的例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且具有典型性;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要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启发性。在上复习课的时候,如果按照题号顺序依次讲解,没有将同类型的习题归类讲解,使学生接受的知识零零散散。所以,在教学过程要将不同类型的题目做到分类、整合,在讲解过程中,要将该类问题讲透彻,让学生完完全全的明白理解,凡是有不理解的题,多练以增加记忆,达到真正理解掌握。

3、认真考虑教学方法

绝大部分的时间里,复习课采用的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样就导致有些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上复习课感觉很轻松,教学效果自然就不好。其实,在教学中我觉得可以改变一下,以学生为主角,通过学生来讲解自己错误思路的方法,发现问题之所在。从学生讲述自己错误的思路,发现其中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再着重讲解,这样教学效果会好得多。对所选的例题课前要认真研究,寻找最优方法或一题多解。在讲解时要详细得当,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深入,层层剖析,使学生听的条理,学的主动。同时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以讲为主,也可以以练为主。

4、认真配置好课内外的练习题。

选好、讲好习题课的例题固然重要,但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还必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因此对于复习课要求学生既要认真完成课堂练习,也要认真做好课外习题。教师在选择课内外练习题时,要认真筛选,决不能草率从事,掉以轻心。

5、阶段性测试。

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计算课 篇6

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我的体会颇深,随即记下几笔,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有趣情境的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将计算教学和教学情境结合起来,能增添计算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进而使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参与计算过程。如: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是这样进行的,师:小朋友你们会朗读古诗吗?生:会!师:老师有个想法,就是和大家一起比一比速度,看谁在朗读完诗句后能迅速地把诗句的字数报出来,大家愿意吗?生:愿意!此时,大多数学生是一个一个字地数,而老师很快可以知道是多少字,学生顿生疑虑,师顺势就说: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大家就知道了……短短的几分钟,教师将“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与学生非常熟悉的古诗诗句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了一个师生快速数古诗字数的比赛游戏的教学情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冲突和探究的欲望,使其以积极的心理倾向进入乘法口诀的探究活动中。

二、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是为了提倡学生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展示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结果,老师不能引导学生寻求“低层次算法”。要舍得放手,要相信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多独立思考、尽可能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目前,计算教学在方法上大都注意了量的增加,既引导学生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法,但往往忽略了有序思维,从质的方面提高。鼓励算法多样化,它为我们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能有的放矢地采用各种手段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追寻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小学教学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一些条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育。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整数除法等知识,然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入新课:小明去商店买文具、每支笔0.3元,他用1.2元可以买几支笔?学生因为有生活经验,所以很快就得出答案:可以买4支笔。可当我请他们用竖式解答时,学生产生了疑惑:1.2除以0.3,商4应该写在哪儿呢?这时,有的学生说,如果都是整数就好了。我及时抓住学生的这个迁移点,因势利导地提出:如果把除数变成整数,要使商不变,有什么办法?学生思考、检验有关知识,不一会儿就回答出: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得扩大10倍。接着,我设计了把除数变成整数时,要使商不变,被除数的几种情况的练习,从易到难,引导学生“拾级而上”。这样,就使新的计算法则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获得了实际意义,同时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真正理解了算理。

四、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学生是因为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①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②认真审题,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③认真书写,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④认真演算。

五、保障计算练习的质量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教学时应注意这样几点:①精选习题,练习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如有关小数计算练习的重点是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怎样确定,位置不够时用“0”占位;小数除法中除数转化成整数时被除数中小数点的移动方法。教师组织练习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注重基础,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时注意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逐步提高基本口算的熟练程度。③强化方法,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错误,教师要具体分析其中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六、适时适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一下,怎样对学生进行评价,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调控、激励、诊断等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高考前怎样上好数学试卷讲评课 篇7

关键词:高考数学,试卷讲评课,针对性练习

在考前这一重要时间段, 我认为一堂好的试卷讲评课, 首先应该是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成绩, 表扬优生, 鼓励进步生, 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使学生处于喜欢数学、热爱数学的最佳状态;其次,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以诚恳的态度指出, 要注意学生的自尊心, 以期学生能从内心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 端正态度, 查漏补缺。试卷讲评之后应该有学生的知识反思、方法归纳、考试策略与技巧的交流总结。上好试卷分析课, 能切实有效地提高高三学生的数学成绩。在这里, 就高三后期数学试卷的讲评, 谈谈我的几点操作。

1. 成绩统计。

成绩统计包括最高分、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 各分数段的人数及各题的得分率, 临近几次考试成绩的对比分析等等。但怎样在讲评课上充分利用成绩统计表, 这是讲评成功与否的关键。我认为讲评课应以表扬为主的指导思想来运用成绩统计表。要大张旗鼓的宣读最高成绩获得者, 把表扬面扩大到90分以上的学生、甚至80分以上的学生;点名道姓地表扬成绩提高幅度大的学生, 有些学生尽管分数不高, 但进步大提高快, 也理应受到表扬。

2. 做好学生答卷及试题分析。

这是整个评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直接关系到“讲”是否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讲评之前应该熟知以下几个方面情况。

(1) 学生答卷是否规范。这里的规范包括书写的规范性、用笔的规范性、叙述的规范等。要通过解题规范性训练, 争取让学生做到会做的题目不失分。

(2) 基础题目学生得分情况, 重点题、易错题学生得分情况。要根据教材和考试说明要求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进行强化训练。要坚持基础知识反复讲, 反复练, 直到基础题不失分。将重点题、易错题归类, 及时回放, 甚至回访, 争取让学生把易错题的错误率降到最低。

(3) 关注选修内容题得分情况。选修内容往往是课时少, 应用不多, 老师和学生容易放松警惕的地方, 学生得分一般较低。因而要加强对新增知识点的研究, 适时强化。

(4) 注意搜集分析试题带来的信息, 随时把握高考动向。

3. 试卷讲评。

要在一节课内把试卷上的题目逐题分析是不可能的。要进行讲评、分析的题目必须有所选择。选择时应遵循几个原则。

(1) 突出重点, 讲究针对性。一份试卷测试完后, 每题的得分率不尽相同, 讲评时所花精力与时间也应有所不同。必须针对学生实际, 讲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讲评课要针对难点、易混点、空白点、考点, 围绕重点内容和典型题多做文章, 详略得当, 切不可面面俱到, 通过各阶段讲评后, 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形成一定的系统。

(2) 以题带面, 体现综合性。讲评时, 要引导学生领悟并思索解题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 查漏补缺, 有无纵横联系, 如何联系, 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和结构化,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综合运用及解题能力的提高。对具有较大灵活性的典型题要做进一步的“借题发挥”, 讲评时, 教师要善于以题带面。具体可通过 (1) 一题多变, 变换条件 (推断等) 多方设疑, 提高学生临场应变能力, 起到以少胜多的作用; (2) 一题多解, 展示多种解题思路,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3) 多题一解, 总结解题规律, 引导学生对一道题目深入研究, 透过现象, 抓住本质, 找出共同的规律, 真正达到理解和运用。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跳出“题海”, 以不变应万变。

(3) 分析错因, 提高辨错力。高明的医生能给病人开出良方, 关键在于能探明患者的病因。数学试卷的讲评, 关键在于能否开出“良方”, 避免再犯同样的“病”。一份试卷, 学生出错的原因可能很多, 也因人而异。例如, 有些是在解题过程中误解了题意、混淆了概念, 有些是忽略了隐含条件, 还有些是因为心理紧张或格式不规范造成的失分。因此, 教师在讲评时, 要加强思维训练和方法指导, 教会学生审题, 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等等。

4. 讲评后配备针对性练习。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高中物理课 篇8

一、更新教学理念, 提高自身素质

新课改下的课程体系从课程功能、结构内容与实施评价等方面做了较大的创新与突破, 这就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考验。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 找准自己的位置, 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时,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转变角色,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 学生围着教师转, 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新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与情感。因此, 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时, 我总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做课堂的主人。例如在上《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等课时, 我充分尊重学生需求, 积极做他们的合作伙伴, 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2.加强学习 , 提高个人 专业素质。 教师是新课改的实施者,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效果, 因此, 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专业素质。在教授高中物理教材时, 我总是积极参加各种培训, 认真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不断反思不足, 争取上好每一节课。

二、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 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1.运用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引导下, 组织全班同学或小组成员, 就某一个中心问题, 发表意见, 集思广益, 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又能开阔学生思维。例如在上《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一课时, 我组织学生讨论“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这一问题, 讨论前, 我提出了具体要求, 指导学生翻阅参考材料, 让他们积极准备讨论的意见。在讨论过程中, 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 对他们的不同看法作辩证分析, 做出科学判断, 得出正确结论。

2.运用自学法。授人以鱼, 只能供一餐所用, 授人以渔, 则会让人受用终身。因此,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 更要让他们“会学”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我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他们的素质。例如在上《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一课时, 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充分挖掘潜能, 使学生真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

三、加强自主探究,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新课改理念认为, 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识知识的过程, 更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过程。 小组合作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与交流具有明显优势, 因为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与发展水平不同, 对相同的事物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与引导下, 进行讨论与交流, 可以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同时, 小组交流合作给学生提供了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以四人为单位的学习小组, 按照学生的性别、能力、个性特征与学业水平合理分配。例如在上《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课时, 我首先布置学生定向教学任务, 再设计适合小组合作的作业内容, 让学生选择、接纳, 最后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学习效果。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理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物理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为他们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鼓励他们用适合的学习方式学习。基于这一点, 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我总是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允许学生发表见解, 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上《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抛体运动的规律》、《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等课时, 我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 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落实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总之, 新形势下,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努力积极落实新课改精神,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争取上好每一节高中物理课。

参考文献

[1]周新艳, 韩叙虹.如何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教学研究.物理教学探讨, 2010 (08) .

[2]李莉, 王志红.对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理解[J].现代教育科学, 2007 (06) .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音乐课 篇9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文明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在这四要素中,声音是构成音乐的物质基础,时间是音乐在空间呈现的载体,情感是音乐表述的核心。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文明是方向。怎样上好音乐课。怎样使自己的音乐课使学生有愉悦的享受。这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音乐教学则是以“听-唱-情”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过程。整个过程中,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如何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水平,如何使得学生受到真正艺术熏陶。新课程改革对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受传统音乐教学目标定位的影響,音乐教学可能更注重于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课改后的音乐课程已明确定位其属人文学科人域,音乐教学也不仅仅是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人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相应对音乐教师基本素质的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也不仅是吹、拉、弹、唱,能歌善舞就是一位合格的音乐教师,而要从教师的专业素养、文化素养、职业素养等多方面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想这是我们音乐教师永远做的一个大课题,一个系统、不断更新的工程。下面我谈一下提高中小学教学的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1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这是一条名言,更是一条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没有学生这一主体的充分参与、配合,任何音乐教学都会事倍而功半。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音乐课教学就会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既站不起来,又深入不下去。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音乐小组,按小组布置任务,让每个小组自主选择音乐欣赏素材,并能把要欣赏的作品背景等相关知识和内容介绍给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方法。从而,可以成立“音乐资料档案袋”,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过程。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音乐又开拓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使音乐欣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又挖掘了音乐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2 注重视听效果,多运用多媒体

音乐作品在本质上是听觉艺术。先听后感,才能有所联想、想象,进而才有听众审美的提高。因此,音乐欣赏的学习,必须通过“听”,通过反复的“听”,不只一般的感知的“听”,还要达到理性的“听”,甚至达到审美意义的“听”。既然如此,就可以先在“听”上下工夫,让学生能主动的被“听”吸引住,而后才有“被教育”的可能,这是音乐欣赏实施美育的第一步。要实施此第一步,最佳方式就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可谓音乐教学之“核武器”,它集视、听、唱、赏四者于一体,能全方位地满足学生的感官刺激,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实现高标准的视听同步。在选择、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时,要遵循媒体传播规律、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优化组合,同时要尽可能多留有师生情感交流的空间,做到恰到好处地运用,发挥其最大的正效应。

3 应情景导入,注重激活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音乐兴趣的培养是音乐新课程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提出要给学生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枯燥,多一些兴奋,少一些消沉,打开学生心扉,激发学生灵感。所以,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

上课开始以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打击乐器(用于节奏训练)等作为教学道具。在课堂上,教师播放音乐,跟上节奏,先教全体同学一起跟着节奏歌唱、跳舞打节奏,再让部分学生在一旁敲锣打鼓。如,在欣赏歌曲《包围黄河》是,可以先播放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战斗精神,以及红军战士舍身救国的动人场面,然后启发学生,此时立刻,学生们会激动、感慨,教室里充满了一种凝重的气氛。这样一来,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以及一种气势。也达到了教育同学们的目的。

4 现场示范注重课堂演奏与欣赏

现场演奏欣赏也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学期可安排几次由教师亲自演奏的欣赏课,这样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人的审美感受首先起于对美的事物的直接观照,现场演奏以外在形式吸引和打动学生,使其产生强烈的印象,同时触发他们的情感,这种饱含着情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的相对自由的活动可以使欣赏课达到和谐的程度,让他们不自觉地进入某种境界,有所发现,有所领悟。这种对美感的个人直觉性,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目前很多学生都在课外接受了专业的音乐教育,也可以邀请这些接受了专业教育的学生做现场演奏和讲解,对演奏者和欣赏者都将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5 音乐课堂让学生勇于“创造”

我们的学生在什么时候会做的最好,(1)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2)当学生有兴趣时;(3)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时;(4)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5)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6)当学生能自有参与探究与创新时;(7)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8)当学生有更多的自我期待时;(9}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10)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只有学好了,他们才有兴趣去创造,要想我们的孩子能急性创造,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思想应该走在学生前面。“创造”领域教学问题思考。“创造”领域是一个新的教学领域,从教学内容的编排到教学方式的选择,都还有待进一步认识与探讨。其一,如何正确认识“创造”领域的教学。“创造”不等于“创作”,“音乐创作”只是包含于“创造”领域中的极小部分内容。通过“创造”领域的教学,更强调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培养,而非创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要重“创造”而非“创作”,重“创造”的过程而非“创造”的结果,要注意学习评价的导向。其二,如何设置“创造”领域教学的“梯度”。这里的“梯度”包括教学内容的“梯度”和教学方式的“梯度”。从教师们平常的施教情况来看,存在各年级甚至两个学段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梯度”体现不分明的现象,不利于该领域教学目标的达成。其三,如何体现“创造”领域的教学实质。该领域内容教学的实施中存在重“形式”而非“实质”,教学中创设了很多机会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参与“创造”,但有为“创造”而“创造”之嫌,甚至有些是表演“创造”。

上一篇:数学思想的教学功能下一篇:精品建筑项目工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