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精选7篇)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 篇1
在教学中很容易看到这样的现象, 学生喜欢哪位教师, 就很期盼上哪位教师的课, 并且在课堂中表现得很积极, 而如果不喜欢哪位教师, 就很怕甚至厌烦上这位教师的课, 自然而然学习效果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学生对不同教师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 值得引发我们的深思。本文从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 喜欢自己的课, 如何备出学生喜欢的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如何让学生喜欢
1. 积极备课, 寻找激发兴趣的切入点。
备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此间, 教师不但要备知识, 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 努力寻找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
2. 认真授课,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针对学习内容、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 设计出富有弹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3. 语言和板书, 课堂的通行证。
教师应做到:语言准确, 精炼简洁, 形象生动。好的板书, 简洁, 形象, 字迹工整清秀, 带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欣赏价值, 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4. 充满热爱之情, 注入不竭的动力。
如果教师本身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 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教师教学中自然流露的激情、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技巧都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形成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我们学校, 新教师比较多, 作为新教师, 虽然经过一定量的教师能力、教师素质、教育技能的培训, 但毕竟是刚刚出道, 经验不足, 或多或少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
二、备出学生喜欢的特色
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备不好课就根本谈不上上好一节课。因此, 知道怎样备好一节课是非常重要的。而备好一节课一般应该包括:备好教学知识内容、备好学生、备好教学方法这几个环节。对一个新教师来说, 坚持听课, 可使自己尽快成长。那么, 新教师在听课时应该怎样听呢?听一节课, 应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对新教师来说, 听课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1. 关注教师的教。
新教师不同于学生, 听课的目的是回去教学生。因此, 要关注老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技巧等等。将老教师的这些长处与自身情况相融合, 结合学生群体综合备课, 学生喜欢什么口味, 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风格受学生欢迎、最能达到教学效果。在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生欢迎, 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关注学生反应。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 新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疑问?学生活动 (或练习) 的时间是否充裕得当?学生的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学习方法是否养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只有关注这些, 教师在备课期间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为学生的这些反应做好准备, 避免在上课时遇到学生出现这些情况无所适从。
三、听课者要学会倾听
在听课时, 新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以下两种角色:
1. 审美者。
新教师在听课时的最佳角色应该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家, 要多学习老教师的长处与闪光点, 为我所用。老教师有着多年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新教师要认真倾听, 做好笔记, 将老教师教学的“恰到好处”的教学技巧记录下来, 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于认为老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要从审美的角度去修正与完善, 多学习他们教学中的闪光点, 避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只有这样正确认识听课过程中自己要扮演的角色, 以审美的心态, 而不是赤裸裸地批判, 在听课中以谦逊的心态, 逐渐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提高自身素质, 为上好一节课打好坚实的基础。
2. 参与者。
新教师在听课时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 而不是旁观者。只有有“备”而听, 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角色, 以谦逊的心态, 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从思想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才能获取第一手材料, 从而为自己上好每一堂课奠定好基础, 不以旁观者自居, 只看不练, 才能真正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 才能有所收获。
一堂课能否高效完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并不是每堂课都是完美、成功的。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反思, 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及时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我们不断取得进步, 使我们的教学成果锦上添花。每位教师都要认识到这个问题, 不断充实自己,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以谦逊的心态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 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刘洪艳.教师应该如何听课和评课[J].职业, 2012 (17) .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 篇2
一、备课重在深度
1、教参是指南。
有些老师备课不喜欢看教学参考书,而是翻看其他的各种资料,我很不赞成,因为这样做难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编者的真正意图。前段时间武穴市教研室组织了一次小学数学讲课比赛。其中有5位老师同上一节课:确定起跑线。这是教研室特意安排的,这种几个人同上一节课的方式叫做同课异构。“确定起跑线”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通过该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参上写得很清楚是让老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不仅可以通过计算“全长”之差,也可计算“周长”之差得到各跑道起跑线应该相差的距离,两条相邻跑道的差实际是2.5π。但是有的老师并没有认真钻研教参,而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去计算各个跑道的长,从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收获非常小。因为整节课就在枯燥的计算中过去的,没有把握好重点。作为新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教参作为教学的必备教学资料,最好在备课前,把教参关于那节的内容通读一遍,再来开始设计教案。我们老师经常会遇到一些争论的教学问题,最后以什么为准?只有教参才能让大家都心服口服。
2、教材是例子。
我们的教学除开体育课,都有教材。那么怎样使用教材呢?我认为是尊重教材但不应该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呈现知识的方式就只有一种,而我们的学生实际又可不相同。我们应该灵活地处理。比如: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有一个9+几的内容。教材是这样呈现的:小学生开运动会。运来一些饮料分给运动员,问还有多少盒?箱子里装9盒,旁边有4盒。情境图上呈现了三种算法:把一盒放进去,就是十盒,还有三盒,10+3=13盒,其实这就是凑十法。点数法,一个一个地数。还有接着数数法。从9往后数,10、11、12、13.那么我们怎样来应用教材呢?就是要记住教材只是呈现知识的例子,而不是真理。而我们有的老师再讲到这节内容时,问学生9+4=13是怎么想时,学生就想到了凑十法,非常简单。但是老师为了按照教材来讲,他反复地问学生,还可以怎么算。启发来启发去,学生终于知道了点数法和接着数数法。我们来反思一下,这样的教学有作用吗?我们提出计算多样化是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果有学生这样算的时候,我们不能说他错了。但是如果学生没有提出这些较低层次的方法,我们何必要纠缠不清呢。因为学习数学就是要会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计算的最终目的是要优化的,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凑十法的简便,从而逐渐认可并学会使用这种方法。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千万不要受教材的限制,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名师是榜样。
名师是富有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的,我们应该多向名师学习。那么,怎么样向这些名师学习呢?我给大家提供两种方法。第一是:网上搜索名师课堂实录。因为实录把师生的交流非常完整地写出来了,我们在看得时候就能够知道老师是怎样处理各个教学问题的。比如你想上作文课,你在百度搜索上输出贾志敏作文教学实录,就会有很多课例可让大家看。如果你不知道特级教师的名字,你也可以直接输入特级教师作文教学实录。比如数学课上《因数和倍数》,你就在百度搜索中输入特级教师讲因数和倍数的课堂实录,相关信息任你选择。第二是观看课堂视频。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你们可以在新浪UC的空中课堂中参加听课,每周二和周四晚上八点都有特级教师讲课。你们还可以直接在网上查找。我们要明确一个学习目标,学名师是为了学习他们的评价语言,他们的课堂驾驭能力,他们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方法。但是现在有些老师喜欢抄名师的教案,这是非常不好的。打个比方:大家出门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是别人带坐车去,那么过了一些日子后,你还能够找到原址吗?而如果是你自己通过问路或者按照地图去找的,一定印象非常深刻,难以忘记。对于抄写别人的教案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经过自己大脑思考的教学设计,一定不能成就一节好课。所以说名师教学是榜样,但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复制品。
二、讲课贵在灵活
怎样把我们好的教学预案用好,还需要我们老师具有较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应变能力。
1、变化语调
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抑扬顿挫的语调才能吸引他们。丰富生动的语音语调是老师的一项基本功,我们应该苦练。
2、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有师问生答,师讲生问,生讲师评,生问生答等方式。生问生答就是让学生当小老师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他们觉得很新鲜,而且学生在讲的时候容易暴露他们的错误,我们就可以真好利用错误资源来讲解,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师问生答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关于发言的方式。我们老师一般都是点举手的同学来发言。但从我多年的实践来看,单纯的用举手发言的形式,势必会让班上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一部分学生产生学习的惰性,认为自己不举手,老师就不会让他发言,他们很难专心投入学习。如何进行改进呢?我认为可以采取点名和举手相结合的发言形式。如果想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就用座位点名和随机点名、开火车发言方法,这样既能给每个同学均等的发言机会,又能够促使每位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因为他们不知道,下个点名的将会是谁。如果教师想了解学生还有什么疑惑?可以采取举手发言的形式,举手提问题,使问题能够更集中。
3、有效启发
我们现在采取的教学一般都是启发式教学,旨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既然要启发教师就要设计不同的教学问题,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学校每年进新老师,让他们面试时,都要让他们上一节课。大凡给我们留下较好印象的都是会提问的老师,而一些不会启发或者乱用启发教学的老师总是让课堂显得尴尬和无奈。
要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一位老师上《司马光砸缸》这节课时,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想一想,司马光怎么能想到这个办法呢?老师为了让学生说司马光很聪明,司马光临危不惧。可是学生怎么答呢?一位学生说:他可能是从书上看到了这种方法。这一说不打紧,整个方向全偏了,另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说:我认为是他爸爸妈妈告诉他的,那个时候书上肯定没有写这样的事情。这样一搅合,这课可怎么收场?这不怪学生,他们又不是老师肚子的蛔虫,怎么知道老师想让他们说什么?要怪就怪老师自己的的问题没有设计好。如果这样问:司马光救人后,赶过来的大人们会怎样夸奖他呢?这时学生肯定就会说:司马光你好聪明哪,你能想出这样的办法不简单等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达到了教师预想的目的。
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探究。有一位老师在教学生认天空一词。老师说:同学们,我们的上面是什么?学生说:天花板。老师急了,忙问:天花板的上面是什么?学生怯怯地答:二楼。老师快要窒息了又问:我说的是我们站在外面,上面是什么?接着学生回答时,老师无语。你们猜这位可爱的学生说什么?他说,上面是白云。怎么办?教师这样启发,就是不能把学生导到那儿去。其实问题出在哪儿?出在了老师对启发式的误解,认为什么知识需要去启发。你认识天空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然后让学生说天空上有什么,不就完了吗?何必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4、语言幽默
我曾经在学生中作了一次“你最喜欢怎样的老师?”的调查活动。结果发现,学生们都选择讲课生动形象、妙语连珠的幽默老师类型。他们的理由是:上课挺有趣的,学习起来也就比较轻松。我认为做一名富有幽默感的老师很重要。因为幽默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机智,是教师娴熟地驾驭教学的一种表现。它以高雅有趣、出人意料、富含高度技巧与艺术的特点在教学中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1)、常开故事会
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用自己班学生作为故事的主角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比如,我上一年级上册的加减混合内容时。我以诙谐的语气对同学们说:“今天上学时,王钊奶奶给了王钊十六颗糖。结果他在路上跳呀跳呀,不小心掉了九颗,他着急啊,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能掉了呢?(学生们都在笑)于是,他又往回找。嘿,结果他找回了6颗糖,你们说一说,王钊的口袋里现在有多少颗糖?”因为故事很吸引学生,他们都睁大了眼睛,听得非常地认真,很快都算出来了。这时,我不忙说出正确答案,叫王钊上来,让他把口袋里的糖给大家看(我事先放在他的口袋里)。同学们看到自己算正确了,都欢呼雀跃起来。我再选学生当小老师,到讲台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并且让王钊把糖送给最优秀的“小老师”。整节课气氛活跃,学习目标轻松完成。
(2)、善于打比方
老师在讲授新知识时,用打比方的办法可以把生涩的内容深入浅出的讲出来,化难为易。如学《退位减法》时,像“100-37=”这样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觉得难掌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饶有趣味地学,我是这样叙述的: 今天,数学王国里来了一家人,这家人十分有趣,你瞧:“0小个”是个穷光蛋,减7不够,向“十叔叔”借钱,“十叔叔”也是个穷光蛋,可是他非常乐于助人,于是向“百爷爷”借,“百爷爷”把仅有的1百元钱借给了“十叔叔”,“十叔叔”把它换成10个十,自己留了9个,拿出一个借给“0小个”,“0小个”欢天喜地,马上用借来的10减7„„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懂了。(3)、巧纠小错误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的错误有普遍性,错得地方都差不多,而且时常反复。怎么样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呢?我们可以用“夸大其辞”、“小题大做”的办法来纠正小错误。如在练习长度单位时,我出了一题:“妈妈的身高为1.65()”。一位学生抢答:“厘米!”这是同学们平常爱犯的错误。我故意瞪圆眼睛,“怒”道:“妈妈在你眼里竟如此渺小,我都为你的妈妈生气了!”那位马虎的同学脸唰得红了。那天做作业时,带错单位的现象几乎没有。
(4)、妙语化尴尬
在课堂上,常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尴尬事件,老师要善于用玩笑话来调节气氛,有时还能起到化尴尬为精彩,化意外为微笑的效果。,我用一幅挂图讲《位置》内容。突然,挂图“啪”的一声掉了下来,这时恰好响起了下课铃,我不失时机,幽默地说:“看来挂图也想休息了,下课!
5、激励评价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避免两种现象:第一,评价就是表扬。很多老师的评价语言单一,用“太好了”、“真了不起”评价学生,或者对同学们说:“你真聪明,大家一起表扬他。”于是同学们就一起拍着整齐的“啪啪,啪啪啪.”的掌声。通过观察,我们看到,这种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口头惯用语言在低年级学生还能够起一些作用,到了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第二,对学生的错误不做出准确的判断。为了激励学生,教师不敢轻易说学生错了。学生错误回答,教师只是含糊其辞地让学生坐了下来,没有通过让学生自主探讨或者教师指导的方式让学生知道答案。还有老师简单地说一句“好”,就让学生坐下来。回答到底正确与否,有些学生到下课时仍不清楚。我认为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导向性。教师的评价应该在正确处激发潜力,在错误处激发信心,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例如:在教学“9加几”一课时,学生由于提前预习了,题做得非常正确,我们学校一位老师这样评价学生:“你回答的太棒了,老师知道你一定回家预习了,对吗?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给大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以后要继续坚持。”这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肯定。再例如:“这个小组长真不错,已经把小组的工分好了。”这是对合作学习的方法的介绍。用这些贴切的激励语言有针对性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还有的比如学生上课纪律不够好,如果你说:你看刘芳坐得多好啊,我喜欢她。马上其他同学就会坐好了。尤其在幼儿园和低年级,评价中树立榜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很大。
三、批改强调高效
课堂教学除了要重视讲授,还要特别特别重视作业练习,因为作业是巩固知识和发现学生学习问题的最好方式。我发现一般老师对待学生的作业就是采取让学生完成后再集中批改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一些缺点:学生在做作业时,教师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中信息反馈越是及时恰当,学生的
学习效果就越好。作业训练尤其如此。教师应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反馈作业情况,这样也可以避免因错误在学生脑子里停留时间过长而打下“烙印”,以致造成纠错的反复性与艰巨性。多年来,我在语文和数学教学中教学成绩一直不错。主要归功于我的作业四部曲:回顾点拨——分级练习——走动批改——重点突破。
1、回顾点拨:打好“预防针”
每次做作业之前,我一般要进行5分钟的预热活动,主要是做什么呢?两个方面:
1、把今天练习的知识点,进行一个简单的整理复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提高练习的准确率。
2、把学生可能会卡壳的练习题,换一种表述方式进行点拨。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比较困难的题目上耽误太多的时间,教给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
设计理念:以巩固知识点为核心,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准确率,减少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
2、分级练习:做好“营养餐”
打好“预防针”后,马上就进入练习阶段。因为一般的作业设计都是一刀切的形式,为了兼顾大部分学生,练习题目主要是考虑中等生。对于这样的作业,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好。调配适合学生个体需要的营养套餐,才能做到真正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我设计的练习是由A题(基础)+B题(综合)+C题(拓展)组成。我按照学生学习情况,把学生分为两大组:达标组和达优组。达标组必须完成A题+B题,达优组必须完成B题+C题,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大约为20分钟。(凡是应用题,我都不要求学生抄题,目的是为了节约时间)。在开学初时,我选择达优组为15人,其他为达标组。在课堂反馈练习中,如果达标组学生一个月作业评比中,有15次作业被评为优,可以晋级为达优组。如果达优组的学生在月评比中,有10次作业不能评为优秀,则降级为达标组。经过实践,我发现有了这样适合自己口味的“营养套餐”,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一般到期末时,达优组能达到25人左右。设计理念:通过分级练习,落实培优帮差。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给每位学生梯级进步的机会。
3、走动批改:当好“巡逻兵”
传统的面批面改是:教师坐着,学生做完作业排队,轮流让老师改。这种方法虽然也可以及时反馈作业情况,但是浪费了不少学生的时间,因为他们要等着老师一个一个地改完,另外非要一部分学生做完了才能改,那么做作业的时候,教师可能就会失去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最佳机会。于是我选择的是走动批改。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我就拿着红笔,走到第一组第一个同学面前改作业,他做多少题我就改多少,然后轮流往后面改。就这样,我从一组走到四组后,一半学生的作业已经做完。这样批改的方式有三个好处:第一,可以及时了解每位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碰到个别错误,我会当面给学生指出来。如果是普遍问题,留着集中评讲。在这个环节上,我为学困生所投入的时间也是最多。第二,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作业习惯。很多学生做作业时不讲究格式,字迹潦草等等,我在巡视批改的时候,发现这样的问题,及时纠正,在源头上杜绝了这类情况的发生,保证了作业的质量。设计理念:宁愿辛苦自己,但是要尽量发挥每一分钟的时间的效率,尽量多给学困生一些帮助。
4、重点突破——抓好“钉子户” 改完一圈后,我的头脑就非常清楚了,哪些题目学生最容易做错,哪些题目学生理解上存在偏差。我迅速在黑板旁边出一些类似的题目。(一般都是换数字,换名称,防止学生直接抄答案)让所有学生放下笔,集中精力攻下这些“钉子户”,(即使不是自己做得题目范围之内,也要求他们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杜微防渐,避免了有些学生还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自己把错误纠正过来。这类题目我一般都是着重讲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这些题目交流自己的看法。设计理念:找出突出问题、普遍错误,进行针对性地重点讲解,节约了老师一个个单独讲解的时间,大面积提高作业辅导效率。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篇3
一、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个班的学生总是有差异的,备课时根据具体的学生,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这样有利于课堂的教学,我们的课堂才会精彩、有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我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一般都是我设置问题,学生来回答。可在那一节课上,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向我提问,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二、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
一、二年级学生上课发言积极,三到六年级学生上课不爱发言,需要老师的感染和恰当的引导。我经常听课时发现,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上课都很好动,生怕老师忽略了他,所以每个人都积极的表现。但到了中高年级,学生都懒于回答问题,即使知道答案也坐在那里不说。
三、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
在课堂上,要上成一节有期待的课,让学生对这节课充满期待,这样的课堂是精彩的,有效率的。即“学”在课堂上是主体地位,“教”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具体如下:
(一)“学”
1.读一读。
初读课文,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再读本课的认读生字。我在教学《珍珠鸟》这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在于读,有小组朗读,指名朗读,自由朗读。经过几次的读,学生基本上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写一写(检查读书的效果)。
在练习本上书写自己在读课文时遇到的生字,在积累一些本课的易错字。《落花生》这篇课文中的形近字如:幕、墓、慕、暮、募,还有辨,辫,辩,这都是需要写的内容。
(二)“教”
1.说一说。
这部分主要是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本节课需要掌握的重点。先由学生自己来讨论,可以是同桌,也可以是小组讨论,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展示学习成果。《梅花魂》这篇课文让学生讨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学生小组讨论,而且一个小组只讨论一个,这样学生的压力小,而且竞争意识强。学生很快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效果明显,还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2.讲一讲。
讲在课堂中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而且只讲学生解决不了的知识点。对《珍珠鸟》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这就需要老师讲,通过课文的梳理,结合身边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意识到信任的重要性,了解到生活也是一样,人与人的相处也是一样的。
四、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
一节语文课,适当的延伸是必要的,但也要善于运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比如:
1.读了本篇课文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习完《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我就让学生写自己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其中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我了解到玻璃的类型真多,增长了我的见识。”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我能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等等。
2.设计仿写句子练习,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等都可以。《桂花雨》这篇课文中运用到最大的修辞手法就是夸张,“桂花盛开,香飘十里。”那我就要求学生写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走遍天下书为侣》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要求这样来仿写,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
3.最喜欢文章中哪句话或者是哪个句子,谈谈自己喜欢的原因。读了《窃读记》这篇课文,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谈谈体会。有的学生喜欢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在这一自然段中有跨、掂、挤等动词运用的好。有的学生喜欢第四自然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的比喻的修辞运用的好等。
4.积累与本文有关的名人名言、好词佳句等。学习完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学生可以积累有关思乡诗句,还可以积累有关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还可以积累有关描写春夏秋冬的词语等。
五、课后的巩固
1.依据本节课的重点设置合理的课后习题。一到三年级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四到六年级注重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如果是精读课文的第一课时,作业则是看拼音写词语,形近字组词,多音字填空。第二课时则是课内阅读。而且作业设计也要根据学情,应该分层布置,这样满足了全班学生的需求。
2.及时的批改,及时的反馈。作业一般都在教室批阅,而且是面对面。对于我们班后进生只要求其完成第一课时的作业,必须全部掌握,而对于其他学生则从书写的规范、整齐上及时对症下药。
总之,对于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还在实践和摸索,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继续积累,愿取得更大的进步。
论怎样上好一节课 篇4
一、小学生课堂状态不佳的原因分析
(一) 受现代科技产品的影响, 学生睡眠不足
现代家庭中,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重心, 不少家长会产生溺爱孩子的现象, 且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达, 很多学生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会到很晚, 很多家长对此不管不顾, 造成孩子上课时由于睡眠不足很难保持一个良好的课堂状态。而且, 电视或者电脑上的精彩画面, 会刺激学生的大脑, 使得学生对上课时教师所讲的内容感到无趣, 甚至会走神沉浸在电脑游戏中, 不仅影响了课堂效率, 而且抑制了学生大脑的正常发展。
(二) 课堂设计不合理
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 我发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一方面是学生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但另一方面教师也有责任。在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 难以和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 使得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自然注意力弱, 状态不佳。心理学研究表明, 注意力涣散是影响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 学生心不在焉又怎能听进去教学内容呢?
二、提高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方法
小学生大多灵活好动、思维比较活跃,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家校联系, 形成教育合力
第一, 学校可以在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海报, 或者对家长进行相关培训, 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 使家长了解科学合理的育儿知识, 以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让家长了解孩子睡眠的重要性, 为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 对于迷恋电视、电脑的学生, 教师应该和家长及时说明情况, 让家长配合限制学生的行为, 要让家长明白合理使用电脑是可以帮助学习的, 但是过度依赖电脑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而且长时间对着荧屏对学生的眼睛损伤也很大。所以对孩子每一次看电视、用电脑的时间, 家长都应该进行限制, 并在发现孩子有迷恋电子产品的苗头时, 应该通过其他有意义的方式转移孩子的兴趣点, 如带孩子进行健康的室外活动, 让孩子学习感兴趣的特长等, 以综合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二) 明确学习动机, 强化训练方式
小学生的自制力普遍较差,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 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首先, 要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 即学习是为自己而学的, 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知识才能立足于社会、创造于社会, 要教育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以培养其主观能动性。其次, 小学生必须要遵守课堂规范, 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样才能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生存法则。教师要要求学生专心听讲, 认真完成作业, 不允许有小动作, 从外界进行施压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当然, 注意力还可以通过训练来提升,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 各方面能力也在提高, 注意力亦是如此, 就学生的视觉、听觉进行相关训练, 是提升其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三) 调动学生感官, 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对新事物比较敏感, 作为教师, 就应该运用各种手段, 刺激学生的大脑,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比如,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语速的快慢变化来刺激学生的听觉, 从而使其集中注意力;也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做做眼操, 让他们稍作放松, 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有效果。
(四) 对学生提出要求, 集中他们注意的方向
小学生在上课时往往抓不住重点, 就像一只迷茫的小鸟找不到方向一样, 自然就难以集中注意力, 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具体来要求学生, 比如上课一定要抬头看黑板, 目光要跟着教师走, 提出问题要及时进行回答, 能开口一定要开口, 紧跟课堂节奏;要求学生听课要全神贯注, 一旦走神后边就会听不懂;还可以让学生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引导他们抓住课堂重点, 为学生集中注意力提供方向, 以此来达到教学目标。
(五)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引发学生共鸣
单调的理论知识是烦躁无味的, 不仅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只有将学习材料和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 才能让学生自觉地接纳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从生活中寻找实例, 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习热情, 引发学生的共鸣。
三、结语
上好一节课, 不仅仅是指上好单纯的一节课, 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节课。在课堂上,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都是影响课堂效率的主要因素, 这几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只有协调好这些因素间的关系, 才能真正上好一节课, 才能构建起高效的课堂, 才能收获最大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秦婉.怎样上好一节养成教育课[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1 (6) .
[2]吕恒才.浅谈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书, 2010 (4) .
浅谈怎样上好一节课 篇5
经过我这些年的经验总结,个人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我们教授学生知识,自己便需要丰富的知识来铺垫,如果自身知识匮乏,那么仅能停留在照本宣科阶段,学生稍有疑问,我们就很可能被问住了。相反如果我们知识储备很丰富,便可以举一反三,学生就会融会贯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业知识丰富,才能更好地研究教材,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材的重难点,为精心备课打下基础。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也可以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毕竟学科间知识是相互渗透的。一个终身学习的教师才能称为是优秀的教师,此言不虚。
其次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教和学是同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对我们施教的对象有一个深入地了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们大概都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有时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往往会就同一内容在不同班级试上,课堂效果却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因为学生不一样,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所以我认为只有课前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针对性地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教学。
最后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里素质。我觉得这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课前精心准备的教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大脑时常会一片空白,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教案是我们预设的,但是课堂却是生成的,如果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乱了阵脚,缺乏应变的能力,这自然不是一节成功的课。
谈谈怎样上好第一节课 篇6
一、记住学生的名字
据说蒋经国先生当年演讲都是脱稿的, 而据他的秘书披露说, 蒋先生往往都要在一个月前就开始背稿了。因此, 教师接手一个新班级, 要善于从学校有关部门索取学生的档案资料, 对学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并根据相片记住几个学生的名字。上课的时候好像不经意地对着某个学生叫出他的名字, 这对学生来说一定是最动听的声音, 学生也一定会暗暗吃惊和钦佩。
二、讲好开场白
一个年轻的教师去请教老教师。老教师告诉他四个字“语出惊人”。老教师举例说, 你可以这样说, 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是在女人的怀抱中度过的。这个女人是谁呢?她就是我的母亲。年轻教师在公开课上这样一讲, 效果可真好,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紧紧抓住了。我曾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场白的:夏日炎炎, 挡不住莘莘学子切切的求学之心, 从现在开始我们正式拉开了日后将证明是刻骨铭心的漫长而又紧张的三年高中生活的帷幕,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到达。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管风雨兼程。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目标, 便要拼搏到底。许多年以后, 不少学生说仍然记得这一节课的情景。
三、进行自我介绍
学生在第一节课, 对老师的兴趣大于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他们最想知道的是老师的基本情况。关于自我介绍这个环节我查遍了师范院校的教科书和相关书籍, 均不见有正式的范本。我结合自己的名字, 设计了这样的自我介绍:我叫黄鸿祖, 黄是炎黄子孙的黄, 鸿是大展鸿图的鸿, 祖是报效祖国的祖。连起来是炎黄子孙, 大展鸿图, 报效祖国。而今, 我站在这讲台上, 教书育人也是报效祖国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学校的安排, 我将担任你们班的物理教师。将来同学们中如果有人成了专家教授, 那么我就是专家教授的老师了。
四、灌输教学理念
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教学理念, 我有五大教学理念, 这些理念构成了我教书育人的体系。一是“课比天大”, 二是“不听是你的错, 听了不再听是我的错”, 三是“我是一个教学生学物理的老师, 而不是通常意义上教物理的老师”。由于篇幅关系, 这里不展开了。
五、宣讲本学科的精华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篇7
一、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个班的学生总是有差异的, 备课时根据具体的学生, 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 这样有利于课堂的教学, 我们的课堂才会精彩、有效,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我在上一节公开课时, 一般都是我设置问题, 学生来回答。 可在那一节课上, 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向我提问, 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二、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
一、二年级学生上课发言积极, 三到六年级学生上课不爱发言, 需要老师的感染和恰当的引导。 我经常听课时发现, 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 上课都很好动, 生怕老师忽略了他, 所以每个人都积极的表现。 但到了中高年级, 学生都懒于回答问题, 即使知道答案也坐在那里不说。
三、把握好“ 教”与“ 学”的关系
在课堂上, 要上成一节有期待的课, 让学生对这节课充满期待, 这样的课堂是精彩的, 有效率的。 即“ 学”在课堂上是主体地位, “ 教”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 具体如下:
( 一) “ 学”
1.读一读。
初读课文, 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再读本课的认读生字。 我在教学《 珍珠鸟》 这一课时, 教学的重点在于读, 有小组朗读, 指名朗读, 自由朗读。 经过几次的读, 学生基本上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写一写 ( 检查读书的效果) 。
在练习本上书写自己在读课文时遇到的生字, 在积累一些本课的易错字。 《 落花生》 这篇课文中的形近字如:幕、墓、慕、暮、募, 还有辨, 辫, 辩, 这都是需要写的内容。
( 二) “ 教”
1.说一说。
这部分主要是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以及本节课需要掌握的重点。 先由学生自己来讨论, 可以是同桌, 也可以是小组讨论, 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展示学习成果。 《 梅花魂》 这篇课文让学生讨论课文围绕“ 梅花”写了哪几件事, 学生小组讨论, 而且一个小组只讨论一个, 这样学生的压力小, 而且竞争意识强。 学生很快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学习效果明显, 还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2.讲一讲。
讲在课堂中是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的关键。 而且只讲学生解决不了的知识点。 对《 珍珠鸟》 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这就需要老师讲, 通过课文的梳理, 结合身边的具体事例, 引导学生意识到信任的重要性, 了解到生活也是一样, 人与人的相处也是一样的。
四、联系生活实际, 拓展延伸
一节语文课, 适当的延伸是必要的, 但也要善于运用适合学生的方式, 比如:
1.读了本篇课文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习完《 新型玻璃》 这篇课文, 我就让学生写自己的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其中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我了解到玻璃的类型真多, 增长了我的见识。 ”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我能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 ”等等。
2.设计仿写句子练习, 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等都可以。 《 桂花雨》 这篇课文中运用到最大的修辞手法就是夸张, “ 桂花盛开, 香飘十里。”那我就要求学生写带有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 走遍天下书为侣》 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 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要求这样来仿写,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 , 也是 () 。
3.最喜欢文章中哪句话或者是哪个句子, 谈谈自己喜欢的原因。读了《 窃读记》 这篇课文, 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 谈谈体会。有的学生喜欢文章的第三自然段, 在这一自然段中有跨、掂、挤等动词运用的好。 有的学生喜欢第四自然段, “ 我像一匹饿狼, 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的比喻的修辞运用的好等。
4.积累与本文有关的名人名言、好词佳句等。 学习完五年级上册《 古诗词三首》 , 学生可以积累有关思乡诗句, 还可以积累有关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还可以积累有关描写春夏秋冬的词语等。
五、课后的巩固
1.依据本节课的重点设置合理的课后习题。 一到三年级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四到六年级注重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 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 如果是精读课文的第一课时, 作业则是看拼音写词语, 形近字组词, 多音字填空。第二课时则是课内阅读。而且作业设计也要根据学情, 应该分层布置, 这样满足了全班学生的需求。
2.及时的批改, 及时的反馈。 作业一般都在教室批阅, 而且是面对面。 对于我们班后进生只要求其完成第一课时的作业, 必须全部掌握, 而对于其他学生则从书写的规范、整齐上及时对症下药。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推荐阅读:
教师怎样才能上好课09-16
怎样才能上好体育课08-26
怎样才能上好小学数学课06-28
怎样才能学好化学05-13
怎样才能面试成功06-17
怎样才能培养毅力?08-27
简历怎样才能重视09-02
怎样才能专业成功10-14
怎样突破一节课的难点09-26
怎样才能留住新员工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