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计算机实习课

2024-05-09

怎样上好计算机实习课(共7篇)

怎样上好计算机实习课 篇1

专业实习课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该专业技能的操作, 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职中的学生面临的是就业, 实习课对于职中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目标、方法、任务、评价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上好计算机专业实习课。

实习课是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习课使学生能熟练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以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职中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 只有合理安排好实习课,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 才能使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

一、明确训练目标

实习训练目标是整个实习活动的出发点, 也是实习的最终目标, 确定好本课的实习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该专业技能课的操作及基础理论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项目任务为主体,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通过小组合作,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探究、团队协作、成果展示等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提高学习的能力, 增强自信。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实现教学目标有重要作用, 它是完成三大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鉴于计算机这一特殊课程,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的搜集来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了情境, 明确学习任务后, 就让学生带着问题, 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完成任务。在操作过程中, 学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解决:同学之间合作讨论、上网搜索有关资料、教师的指点。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把网络资料、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 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 同时也可以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但是, 在这一环节,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利用网络。

三、教学形式的组织

在教学中, 可以小组形式进行, 一个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 小组各成员应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智力水平, 共同协作完成任务。本人在组织指导Authorware实习活动时, 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 每组分配三台计算机, 一般每组中以“1好、2中、1差”的形式搭配;要求学生在活动前制订好小组计划, 明确小组各成员间的分工。通过小组活动方式, 能提高小组各成员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锻炼他们的领导能力, 培养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任务的确定

首先,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把握好难度, 过于简单的任务会让学生失去兴趣。相反, 过于难的任务, 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能力范围, 学生也会失去信心, 从而影响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只有难度适当的任务才能让学生最终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其次, 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应该是把一个总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动手, 以加强他们的合作精神。再次, 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应是多元化的,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不应规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过程, 而应让学生自由发挥,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效果评价

作品的评价是学生的交流活动, 也是学生知识水平提高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在进行Authorware实习指导过程中, 是这样来评价的。第一, 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内自我评价。要求每位学生对自己所完成的任务进行自评, 小组长就本组的作品, 进行小组内自我评价。第二, 小组间的互评。每组推荐一名成员, 上讲台介绍本组的作品, 包括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 描述他们的思路方法, 强调他们自己认为突出的有创新的方面, 最后演示他们的作品让全班同学共同评价。但是, 在实施过程中, 本人也遇到几个问题。有的小组缺乏凝聚力, 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到网上搜索资料时, 总有些学生要偷偷做其他的事, 比如上QQ聊天, 影响课堂效率;有些学生在遇到困难时, 对教师和小组的依赖性较大, 往往表现为惰性的等待。

计算机实习教学是根据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教师必须不断在教学和实践中学习。只有这样, 才能使计算机实习教学不断完善,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江苏省如皋职业教育中心校)

怎样上好一堂课 篇2

一、认真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根据教学常规的要求, 学习大纲, 了解各章的内容及其重难点,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但必须把这一环节放在重要的位置, 为一堂好课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 进行一堂课的教案设计, 才会不失偏颇。我认为, 在编写教案时, 应该注意两点:一是注意从全班学生的基础出发, 考虑到全班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宗旨;二是充分考虑到学生接受新知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障碍, 并追求解决问题难点的最有效的途径。另外, 在编写教案时, 还要注意设计好板书, 明晰、条理、富有美感的板书, 能调理学生的思维,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是师生在课堂上最容易利用信息交流的渠道。设计板书时应该做到: (1) 合理布局、虚实相生; (2) 配合讲解, 出现适时; (3) 师生合作, 共同参与; (4) 技艺圆熟, 富于创意。

除此之外, 还有教具的准备, 根据知识的直观性原则, 课前准备好课堂所用的教具, 也是上好一堂课不容忽视的环节。只有在课前准备好课堂上所用的教具, 才能在上课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作用, 用起来得心应手, 胸有成竹。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结构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 要充分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 把二者与教师自己的教学思路结合起来, 做到三合一。

我的课堂教学思路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激趣 (巧设玄机, 把学生带到问题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好课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端。教师应想方设法在授课开始就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就有了求知欲, 有了求知欲, 也就有了学习动力,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一点。

2.讲授新知识

讲授新知识是授课的中心, 如何把新知识输入给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所在。

(1) 充分利用教学语言艺术, 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 要提高效率, 增强感染力, 还要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教师在讲课时, 语言应准确、规范、语调委婉, 做到抑扬顿挫, 课的速度要快慢适宜,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如果讲得太快, 学生思路跟不上, 容易掉队, 讲得太慢, 有的学生会觉得无事可做, 注意力涣散。课堂教学中快慢要交替出现“柔性”转换, 使教学组织结构如行云流水, 顺畅自然。

(2) 讲授新课把握的两个原则

第一, 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原则。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时期, 他们对知识的掌握需要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充分利用启发性原则,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由未知到已知, 有陌生到熟悉。

第二, 课堂人力运用的多边性原则。

教学是一项很复杂的劳动, 不只是教与学那么简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还要协调运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多边性原则。

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就要克服师为主体, 生为客体的观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是主体, 也是客体, 如果把学生看作客体, 那么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会被动地听什么, 学习不会有成效, 也不会发展智力, 只有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主动性, 才能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才能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在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学生对学生的作用。这存在一个课堂人力合理运用的问题。有些工作, 教师完全可以不自己包办, 而放手让学生去做。当然, 这需要一个过程慢慢培养。另外, 学生的上进心与责任感也是每一位有经验的教师都不忽视的驱动力, 教师可以将竞赛的正向作用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度, 有助于教师对课堂的调控。

三、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只有通过课堂练习, 学生的知识才能真正转化为能力。常说起精讲多练, 进行课堂练习, 存在一个质量效率的问题。如何保证质量调高效率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设计训练题组。

通过选配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的原则, 使学生循序渐进, 依次达成层次目标。注意防止形式上的所谓题组训练。

2.训练题组应与变式训练有机结合。

注意发掘课本习题的潜在功能。通过转换问题的表达方式, 改变问题条件、结论等手段, 对本课习题加以引申、改造, 进行变式训练,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同时,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改题、编题。

3.练习的形式与要求。

形式不拘一格, 口答、板演、书面练习、讨论竞赛等, 充分发挥不同练习形式的作用。做到既全部训练, 又抓住关键, 突出重点。同时要求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手段 (小黑板、刻印练习、投影仪等) 节约教学时间, 提高训练效率。

4.练习的讲评。

讲评要有选择性, 注意针对性。抓住重点, 简明扼要, 反对面面俱到不讲不放心的做法。不同类型的练习, 讲评要有侧重。对巩固基础知识的练习, 应侧重于讲评学生的思考过程, 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 对技能训练联系重点讲解步骤、格式、解题速度是否合乎要求, 解题方法是否简捷。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对智能练习主要讲评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探求最佳方法。

四、布置作业

笔者认为, 新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作业要有弹性。

一般学生作业要适中,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教学目标, 有计划地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 让他们感到有题可做, 做到差生吃好, 优生吃饱, 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

2.分清作业层次, 提高学习效率。

如学生学完《小稻秧历险记》这篇童话故事后, 我设计了3个作业供学生选择:复述课文;表演这个故事;续编一个小故事。

3.张扬作业个性, 发挥学生特长。

比如, 教完《小稻秧脱险记》一课, 结合学生的特长, 请喜欢表演的学生排演课本剧;请喜欢绘画的学生画几幅图, 做成连环画;请喜欢朗诵的学生朗读录音;请喜欢创作的学生续编故事。这样的作业给了学生表现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 表演的逼真动人, 绘画的形象有趣, 朗诵的抑扬顿挫, 创作的立意深刻。

4.加强作业探究性, 提高综合能力。

学完《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后, 让学生查阅资料, 收集信息, 积累素材, 然后制作各种小报。

5.作业开放, 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 学会创新, 搜集资料型作业。

例如, 在讲《秋天》一课时, 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课上交流汇报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相片展示了秋天的美丽与富饶;诗歌的朗诵让学生对秋天给予了深深的留恋;歌曲的播放让学生被秋天的热情点燃。

教师怎样才能上好课 篇3

一、深钻大纲教材, 活用教学内容

深钻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钻研教材是备课的关键环节, 是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透彻地钻研教材和研究学生, 并找准教学的突破口, 注重教学的整体设计, 用活教材。

《新课标》提出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从这三个方法去思考, 我将其细化为:把握课文的内容、中心思想、情感, 弄清课文语言文字方面的特点;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 找准课文的基础知识;联系学生实际, 确定应教给学生哪些基础知识, 弄清课文承担着哪些语文基本功训练任务;根据课文和学生实际, 明确应渗透哪些思想教育。这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 统一在课文之中。透彻钻研课文, 就比较容易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力因素和思想教育因素, 虽然要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 但必须在钻研课文的基础上提炼出来。

在钻研教材中, 我认为要以独立钻研为主。教学参考书和其他教学参考资料可以使用, 但应该在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去参阅有关资料, 并且要消化、吸收, 决定取舍。不能照抄照搬, 更不能用参考资料代替个人的钻研, 否则教师个人的能力便无法得到提高。

一位名师曾说:“钻研教材深, 沙里出黄金。钻研教材精, 解牛如庖丁。”只有养成深钻教材的习惯, 才能看到教材中的黄金屋, 才能在教学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 活用教材。

二、有效备课, 提高课堂效率

要上好一节课, 备课有其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效备课需要教师认认真真从点滴做起。要有效备好课需要勤于学习, 按照步骤方法不断修改, 有付出就有收获。备课好比战前准备, 不经武装的战士上战场, 只能束手就擒。备课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备课标。课标是教学的舵盘, 新教师首先要先了解它。有时候目标把握不到位, 在教学内容时就可能加深难度或教得太浅影响后续学习。

备学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接受水平,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来设计教学过程, 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充分预设, 这样会使备课更有针对性。备学生的现有发展区、最近发展水平、高发展水平。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 自己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备教材。包括备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境、有效练习的设计等。做到通视本册教材, 仰视高年级教材, 环视其他版本教材。对照多个版本进行教学, 深入思考教学思路。比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 不同的版本导入新课的方法就不同, 根据教学实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情境导入。另外, 备课前, 要充分研究文本, 画一画, 写一写, 设计出学生可思考的问题, 在书上做标记备忘。

总的来说, 备课非同小可。备课备得好不好, 通过上课可以直接检验, 并且可以通过课堂这个渠道来反馈和矫正。备好课后, 再来研究如何上课, 课堂就会成为尽情展示教学魅力的地方, 品味成功教学的地方, 这样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提高教学水平, 改革管理, 优化备课, 提高效益。

三、合理利用课件, 犹如画龙点睛

合理利用课件, 是充分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

从实际情况来看, 网络上的各种课件多如牛毛, 不少教师不顾教学和学生实际全盘照搬这些课件, 其实有不少课件可以说是粗制滥造, 有的内容庞杂, 对教学作用不大, 一股脑儿地搬下来, 学生听了不知所云, 极大地降低了课堂效率。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探索出一些运用课件方法, 对提高课堂效率十分有益。

利用课件教学, 效果是显著的, 它在教学中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利用幻灯片把小图片放大, 比一般直观教具有更强的直观性, 更生动形象和引人入胜,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利用课件教学, 既有利于教师的口头讲授, 又有利于学生理解, 而且幻灯图像给予学生的印象图片比其他直观教具更为深刻, 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内容的需要, 精选和制作幻灯片。在内容上要紧密结合教材, 要利用幻灯片教学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 不能离开这些任意选制、滥行放映;也不能离开主题, 节外生枝, 投学生所好。对从网络上下载的课件, 要适当删减, 去粗取精, 切不可全部照搬, 要用得犹如画龙点睛。

在教学中, 不论是新课学习还是复习, 均可运用幻灯片教学。在教学进程中, 可以分散放映, 也可以集中放映。如何安排, 并无严格限制, 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方式。通常情况下, 都是边讲边放, 把幻灯片教学融入整个过程中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放映方式, 能紧密配合教材内容, 成为解决难点, 突出教材重点, 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经验证明, 这种方式在讲授过程中收效很大。

总之, 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使语文课堂情意浓浓, 高潮迭起, 学生思维活跃。他们不仅在自主探究中进入了豁然开朗的境界, 而且在心灵上产生了愉悦的振奋, 美的享受。这样的课堂以“媒体”为手段, 以“情感”为纽带, 以“能力”为目标, 给学生创造了有效的学习最佳氛围, 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更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的目标。

四、尊重学生, 师生互动构建新型课堂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学生总会有差别。这就决定了教师接受每一个学生是无条件的。学生在学校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和教育。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是学生共同的心理需求, 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老师的爱是博大的、精深的, 它像阳光一样, 洒向大地上每一个角落。喜爱优等生, 歧视后进生, 是狭隘教育观的表现。西方有一位哲人曾说:“一个人,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不妨借过来说:“一个老师, 爱优等生是人, 爱后进生是神。”当然,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付出更多的劳动, 但是, 只要我们拿出真诚的爱心, 就会发现, 后进生也有许多可爱之处, 也有许多闪光点, 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指导, 就能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在教学工作中, 必须淡化教育者的角色痕迹, 与学生平等对话。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 做到师生相互悦纳。在学生人生成长阶段, 自我意识的发展已成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我们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 是他们走向理想之路的引路人。对现代学生来说, 他们需要的不是声色俱厉的威严, 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 而是能够理解、信任他, 与他平等对话, 伴他成长的引路者、解惑人。

老师要善于把问题摆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出主意、想办法, 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能达到理解、执行教学意图的目的。我们要尽可能减政放权, 尽可能把学习过程看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不是老师的事情。从组织结构的设计与活动的组织, 都应渗透这一思想。要通过学生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面对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学生, 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不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并不是简单地堵漏洞, 死死盯住学生的言行, 而应当细致地疏导帮助, 形成宽松的学习环境, 创设和谐的氛围, 形成开放的学习文化氛围, 以求“润物细无声”。

实现师生互动的前提, 应是和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 这需要师生长期培养感情, 教师应思考:自己是否真正高于学生, 如果不是, 就应该不耻下问, 因为教师作为个体, 在庞大的学生群体面前, 只是一分子, 因此, 老师具有“教”与“学”的双重关系, 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小先生”, 并能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去读书、学习。教学中, 师生才会实现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性循环。

怎样上好数学复习课 篇4

一、激发复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 教师上复习课时也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拓展学生参与的渠道, 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 为学生提供复习的载体, 变“要我复习”为“我要复习”。如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认识与简单应用》复习课, 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和好奇心强的特点, 可设计如下:智慧老爷爷做了一个百宝箱, 里面放着许多数字卡片, 请同学们上台, 从箱子里抽取一张幸运号码 (数字卡片) , 说说自己对这个数的认识, 并把这张卡片贴到黑板上。请一些学生上台抽完后, 最后让学生把抽到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通过这样的活动, 不仅让枯燥无味的数字变得生动有趣, 而且把数的组成与分解、数的大小比较、数的顺序、各数之间的联系等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 沟通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 促进知识系统化。

二、自主梳理建构

上数学复习课, 教师一定要松绑放权, 不能让学生只做“听众”“观众”,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 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评价,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 低年级要“帮”, 即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复习;中年级要“带”, 即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整理思路, 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整理、复习;高年级要“放”, 即教师可以放手, 让学生自己回忆学过的知识点, 进行整理、归纳。

三、关注全体学生

由于每个学生家庭背景、生活积累以及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学习理解上的差异, 因此掌握知识的情况也有所不同, 反映在课堂上是每个学生在复习时的需求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时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 了解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上课前, 教师可以事先多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一般的学生要保证达到达到基本要求, 做一些基本形式的练习;而优等生可以增加一些富有思考性的巧妙的开放题, 让他们“吃得饱”;对于学困生, 教师要尤其关注, 帮助他们找出学习不好的原因, 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及时补缺补漏, 多鼓励, 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复习, 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一步。

四、复习方法与策略, 渗透数学思想

通过回忆, 帮助学生再现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不断积累活动经验, 并进行提炼, 概括出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 领悟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有利于改进、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特别有利于后续的学习和运用。

五、设计多样的练习形式

(一)

当学生整理完知识后, 鼓励学生将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成功与难忘的事进行总结, 并把这些情况记录下来,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用数学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如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总复习》可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王大爷家有一个羊圈, 是一个长12米、宽8米的长方形, 算一算, 围成这个羊圈所用的栅栏的长度是多少和所围成的羊圈的面积。学生算完后, 教师提出:后来, 羊圈里又添了几只羊, 王大爷只用原来长度的栅栏就把羊圈的面积扩大了, 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 说说王大爷是怎么做的吗?学生可能会想出把羊圈围成正方形或圆形。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用同样的材料能使羊圈的面积再大一些吗?鼓励学生进一步突破思维定势, 大胆创新,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三) 一题多变的练习。

怎样上好音乐优质课 篇5

关键词:优质课,教学,设计

优质课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是检测音乐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一种良好方法, 一节好的优质课需要从选题、设计、语言、内容等等, 不断的推敲琢磨, 不停的演练, 最终才能脱颖而出。

一、慎重选题

选好题是上好课的基础, 好的课题能事半功倍, 不但能突出教师基本功, 还能呈现不同的亮点。

课题的选取首先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自身素质而定, 要扬长避短, 切不可随心所欲。声乐专业可选取唱歌课, 课堂教学以唱为主, 上课过程凸显自己声乐水平;舞蹈专业可选取与舞蹈有关的歌曲或乐曲, 课堂教学以自身展示和教舞蹈动作为主;器乐好的, 可选取有关西洋乐、民族乐的欣赏课, 能显现自己专业水平, 让学生仰慕, 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其次, 要适合当前背景, 如亚运会、奥运会、建国六十周年等等, 课题要切合当前形势, 更有创意。还可以根据时间背景来选题, 春、夏、秋、冬四季, 根据讲课季节而定, 春天讲与春有关的歌曲《渴望春天》《春天奏鸣曲》等;夏天讲《夏日泛舟海上》;秋天可以聆听《金色的秋天》《四季——秋》等;冬天可唱《踏雪寻梅》《铃儿响叮当》等。最后, 定题要定好讲的、易讲的, 好讲就是内容丰富——可讲;通俗易懂——好讲;特点鲜明——易讲。像民族的就易讲, 也能凸显特色, 如蒙古、新疆、西藏, 可讲人文背景, 地方特点, 风俗习惯, 服饰、乐器, 乐曲风格、舞蹈特点、风土人情等, 任意切合一点都能讲的很精彩。总之选题要与自身特长结合, 扬长避短, 突出特色, 展现自我。

二、精心设计

巧妙的课堂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课讲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课堂设计, 就像设计师设计衣服, 有的衣服很华丽但不实用, 有的适用但不好看, 怎么才能让衣服既好看又实用呢, 要突出特点、彰显亮点, 美化细节, 强化内容。讲课不但如此, 还要符合学生特点, 既要调理清晰、逻辑鲜明、又要有内涵, 有诗情画意。如:《大海啊, 故乡》一课, 采取听海——唱海——戏海——悟海四个环节, 一目了然;《唱脸谱》赏脸谱——唱脸谱——画脸谱——演脸谱更是层层深入;《青春舞曲》设计“听一听”、“唱一唱”、“打一打”、“跳一跳”;《阿西里西》设计“创设情景——感受美”、“聆听歌曲——体验美”、“学唱歌曲——表现美”、“艺术实践——创造美”;另一设计:学海初探——排异解难——沙城点兵——学海拾贝等等多有深意。再如《亚洲之声》重点介绍日本、朝鲜、印度, 可设计:日本《樱花》——吹 (用竖笛代替尺八吹奏歌曲) ;朝鲜《清津浦船歌》——唱 (演唱朝鲜歌曲感受其魅力) ;印度鼓舞——跳 (跳印度舞蹈体验其舞蹈特点) ;印度尼西亚《甘美兰》——打 (用桌、凳、笔等材料进行打击乐演奏, 体会甘美兰音乐合奏形式) , 这样的设计“吹、唱、跳、打”等活动贯穿整堂课, 不仅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快速把握各个国家音乐特点, 而且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加强师生合作能力, 体验新课改理念。

三、祥写过程

教案的书写首先要规范,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各环节要完整, 缺一不可。教案的书写要注意以下几点:1.字体要规范, 标题小二号黑体, 正文小四号宋体。2.课题要清晰明了、不能繁琐冗长。3.导入要短小精悍, 直扣主题。4.正文要条理清晰、详略得当。5.板书设计要新颖、适当。6.及时进行课堂反思、总结。

其次, 教学祥案要包裹讲课的每句话, 语言要简练清晰, 一语中的, 每句话都要反复不断推敲、琢磨, 既不能太书面化, 也不能太口语化, 既要具有亲和力, 又不失规范。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设计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能突出重点, 把握难点, 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衔接语言要过渡自然, 不留痕迹, 例如讲《节奏的魅力》在绕口令导入完过度到第一环节就用奖励的性质, 说“同学们表现这么好, 我就再奖励大家xxxx……”, 优美的过渡语让听者感觉很舒服、自然。远比很多老师“接下来, 然后, 下面……”等好听多了。

四、充分准备

正式讲课前要反复不停地试讲, 在试讲的过程中要根据情况不断修改教案, 试讲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往往要进行几十遍, 上到自己能非常流畅的背讲下来, 正所谓的“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正式讲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所需的教具带好, 设备调试好, 衣着要大方得体, 最好与讲课风格相匹配, 一切物质准备好以后, 上场前要做好心理准备, 不能紧张、怯场, 只要自信就不会怯场, 只有准备不充分时才会紧张, 紧张的心理会导致语言错乱、歌唱跑调、弹琴错音等, 一切的客观原因在评委眼里都是苍白无力的, 唯有凭借自己的实力战胜自己。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 希望每位老师珍惜每次拥有的机会, 认真准备, 讲出精彩的自己。

怎样上好试卷讲评课 篇6

一、讲评前精心准备

1. 做好试卷分析统计, 激发学生的竞争力

教师下水做题, 认真分析研究, 明确知识要点及分布情况, 摸清能力要求和难易程度, 了解考题类型与所占比重。统计出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和得分率及格率、优生率等, 绘制成表格, 便于学生宏观上比较, 从而找出自己的差距。另外, 有错误的典型或优秀的代表也应作出记录, 以利于课堂交流。

2. 指导学生分析答卷, 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除了教师的研究外, 还要指导学生做好分析, 为实现讲评目的做好准备。 (1) 印发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让学生对照检查弄清得失, 从而初步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2) 针对问题原因、解决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系统化的总结评价。因为针对性强, 所以讲评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讲评中科学引导

1. 分类标记抓重点

指导学生分类标记确定重点

满分的题目画圆圈, 评讲中比较思路优劣;错误的题目打问号, 评讲中明确失分原因;不会的题目划横线, 讲评中弄清症结所在。这样听讲时有针对性, 复习时有条理性。

2. 借题引路教方法

指导学生从题目中总结方法, 掌握技巧。如, 从现代文阅读中总结出正确的阅读步骤: (1) 速读文章把握大意。 (2) 研究题目筛选信息。 (3) 仔细分析做出答案。这样, 学生通过讲评课有了方法、有了能力, 效果明显。

3. 点面辐射开视野

指导学生由点到面扩展思路, 纵横联系形成网络。如, 名句默写题, 在讲评中既检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又强化内容理解, 加深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既锻炼了思维, 又提高了能力。

三、讲评后强化落实

1. 继续思考

讲评后让学生继续思考答案得出的规律、自己做错的原因等。

2. 继续练习

讲评后针对错误题, 变换角度让学生二次练习, 提高过关率。

3. 继续总结

引导学生剖析自己的不良习惯, 写好考后反思并落实到行动。

总之, 精心准备、教给方法、狠抓落实的讲评课, 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能够改变语文复习高耗低效的状态, 能够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摘要:试卷讲评课的主要功能在于补充知识要点、改进学习方法、纠正不良习惯、提高解题能力。常规的试卷讲评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要想让讲评课真正有效, 必须在讲评前精心准备, 讲评中科学引导, 讲评后强化落实。

怎样上好体育理论健康课 篇7

在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对这些方面比较忽略,致使在室外教学中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室内理论课的重要性。为更好地教学,总结几点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按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

教案编写安排要对教学内容分清主次,有所选择,教案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培养能力。以学案为载体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作指导。将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知识技能与创新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掌握适合个性特点的体育学习方法,进而为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打下扎实的基础。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体育学案自然要设计教法与学法,只有把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努力做好课前准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熟练掌握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把所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不断提高老师各方面知识素养。体育教师要善于整合利用课程标准水平目标要求的内容,结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引导学生掌握安全健康的学练方法,还要善于结合当前发展形势,主动摄取新的、和体育与健康相关的知识技能、教学内容开展教学。讲解中,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对重点内容讲解要认真、细致、充分,但是语言要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简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同时讲解的内容要使学生易于接受,体现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不宜太深太难,只有平中创新,引发兴趣;同中求异,激发兴趣;因材施教,强化兴趣;重视鼓励,发展兴趣;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体育文化素养。

二、抓住学生心理,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中学生正处于好幻想,求知欲高,注意、思维、情绪、意志、个性等各种心理特征都趋于稳定和发展的年龄阶段,教师要结合大纲及学生心理制定教学内容,在内容上求新、求趣。为使学生更愿意学,不感到理论健康知识枯燥、乏味,可适当穿插一些体育趣闻、历史演变(运动项目)、个人故事,增加趣味性,使学生掌握知识,树立崇高理想。例如我们在讲足球运动规则时,可把足球运动的历史演变,运动中的趣闻和足球运动史上名人故事穿插其中,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规则,又从中体验了乐趣,并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扩大了知识面。

三、把“五性”融为一体

体育理论本身是一门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对中学生来说。这样,在教学中就更要充分体现知识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针对性、特殊性。要把“五性”始终贯穿于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理想,获得乐趣。思想性也可通过讲名人故事、历史事件(运动)反映。要使学生正确认识、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并辩证地看待事物,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增强爱国思想。趣味性是在知识性基础上的一种知识的再扩展,是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服务的,促进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的一种有效的教法。针对性是针对所讲教学内容和为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学手段而言的。所谓特殊性,是指体育理论课有别于体育实践课,体育理论课既要讲简单的体育常识,又要讲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知识。“五性”是辩证的也是统一的,它们是一个整体,在教学中要切实体现。

上一篇:应用型技能人才下一篇:廊坊市农产品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