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观察能力

2024-07-09

数学观察能力(通用12篇)

数学观察能力 篇1

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究其原因,当然各种各样,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滞后,缺乏观察的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试想,一个没有观察习惯、毫无观察能力的学生,怎么能够发现图形之间、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我认为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内在的动机比外驱力更活跃、更持久,更具有主动性,而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体现。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许多方法。

1. 以美引趣

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具有自身的魅力,数学美集中在数学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体现的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呈现的对称美、数学思想所表现的奇异美的原则,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发掘数学中的美,就能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 以用促趣

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观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更能培养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与系数的教学中, 教师给出如下观察材料:已知x1、x2是方程x2+(K+2) x-1=0的两个根,且x13-11x1=x2,求K的值。对于这个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得出:x1+x2=-(K+2) (1) ,x1x2=-1 (2) ,x31-11x1=x2 (3) 。由此,根据与系数运用时含有的特性———对称性,要求学生进行如下观察:1. (3) 式中的x1与x2的指数是否相等;2.能否用x1的倒数表示x2;3.通过 (2) (3) 两式变形等式,能否表示成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简洁、明了的变形,得出了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案。

3. 以成导趣

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的对象是图形、数量关系、逻辑过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数学通过观察发现数学定理、解决数学难题的事例,并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发现公式、定理的证明,掌握特殊题型的解题技巧,品尝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的积极性。

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学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首先,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握合理的顺序,养成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发现不合理的观察方法,应通过示范分析及时指出,加以指正。例如,在几何起始教学中,对观察材料:已知如图A、B、C、D、E、F是直线上的六点,图中共有几条线段?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得出观察结论后,可进行提问:1.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2.以B、C、D、E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3.你的观察顺序与正确的观察顺序有何不同?借此引导学生认识。

其次,要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的渐进性,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要真正提示内在规律,需要从不同的数学角度出发,进行广泛的观察:既要观察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点,又要观察内在的、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已知的材料,又要观察未知的、隐含的关系。

最后,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如分类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对比观察,等等),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三、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不是消极地注视,不是被动地感知,而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必须十分重视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确性、深刻性等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

1. 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初中学生对观察材料缺乏全部感知的能力,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观察对象叙述的语言要准确,提出观察任务时目标要明确,分析时要紧紧围绕确定的观察目的。例如,在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对要求观察的材料: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 x2-2x+1=2, (2) x2-2x-1=0,可提出如下观察要求: (1) 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 (2) 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通过提问让学生有目的、分层次地观察,积极主动地感知观察对象,达到观察的目的。

2. 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及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在较为复杂结构的图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指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感知对象所能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在观察中,由于学生缺乏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导致感知的对象不能反映各种可能的现象经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鼓励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序深入观察。同时,教师要及时对观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进行讨论,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遗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补救,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

3. 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不能仅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总之,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数学观察能力 篇2

摘要:观察能力作为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延伸,对学生学好数学、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总结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激发兴趣、积极评价,突出目的、防止干扰,启发善导、教贵得法,讲究策略、培养习惯,逆向思维、发现规律等教学策略,对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促进小学数学的教与学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观察能力;策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数学学习是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数学活动的过程。观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活动之一。数学观察能力就是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并由思维参与的较持久的数学感知能力,它和数学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化简运算能力、猜想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共同组成认识、解决及拓展创造数学问题的能力结构,并在这些能力中起着基础开发和前沿作用。观察能力作为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延伸,对学生学好数学、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

培养小学生数学观察能力,可以运用以下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积极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有效的手段就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推动学生的观察内驱力。小学生拥有极强的好奇心,教师只要引导到位,学生就会认真的去观察、思考、学习了。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开展一定的观察活动,比如观察竞赛,教师陈列一定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即时做出积极的评价,给学生恰当的一定的鼓励,这样,学生的观察积极性就会得到激发。对于观察的事物或者需要观察的内容,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最好拿出教学实物,或者板画出教学内容,让学生拥有直观、动态、形象的观察效果,那学生的观察兴趣自然就会高涨。

二、突出目的,防止干扰

对于小学生来说,注意力很难集中,他们一遇到感兴趣的事物就容易忽视观察的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强调观察活动的目的性,以硬性的规定提高学生的抗干扰能力,促使学生提高注意力和捕捉信息的能力,从而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这节教学内容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耐心细致地观察数学课本中的情境图。课本上的情境图用整个版面呈现了公园的风景,这就极易造成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被公园的风景所牵制,或者被公园其它的事物所干扰,而忽视右下角小小的公园定向运动图。如果不排除这样的干扰,观察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抗干扰观察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意地缩小观察的范围,然后强化提示,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到与数学相关的信息。明确观察的目的会指引学生认真观察,仔细观察,观察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三、启发善导,教贵得法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相对匮乏,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对数学知识的解读有时候很难现学现用。教师必须了解学情,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分析观察法是一种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以分析事理为目的的观察方法。这种观察方法要求在观察对象的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可以运用分析观察法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如平行线为什么不会相交?三角形为什么只能有一个角是钝角?这类数学常识很直观,学生易于了解,但是却很难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上,更悟不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就达不到预期的观察目标。

四、讲究策略,培养习惯

观察能力不会是先天性的遗传,而是在学生经历大量的观察活动,积累一定观察经验的基础上锻炼出来的。要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结合教授的课程内容及学情,设计相关的观察内容,让学生在大量的观察活动中得到经验,获取知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学生调动自身全部的感官参与其中,并且根据已有的教学知识,巧用知识迁移,嫁接到图片、标本、模型等实物上。教师还应该进行积极引导,教给学生一些正确的观察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是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在学习复杂的四则运算时,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一定的观察习惯,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运算符号和算式中的数据特点,巧用运算定律,进行化繁为简来解决问题,不能一拿到题目埋头就做,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这样就会大大地提高解题效率了。

五、逆向思维,发现规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题目相对简单,程序相对简洁,不少问题在教学中只要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对于数学试题来说,特别是一些综合数题,看上去难度系数较大,但只是学生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就会从中找出规律,这与传统的解题方法相比,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计算过程。对于数学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学会逆向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

例如:请比较下面三个分数,然后判断其大小,1/

2、3/

4、6/7。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很多的小学生一般都是采取传统的思维方法,先通分,然后再比较他们的大小,这样的话操作起来计算比较多,并且容易出现错误。如果学生善于观察,具备一定的逆向思维的话,就可以打破常规,取这三个数与1相比,做差,然后比较差的大小,差小的分数就大,差大的分数较小。这样做差的话计算比较简单,计算的量也很小,解法自然也就简单了。

观察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的基础能力,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着自身的优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以上策略,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善于观察、学会观察,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何宏涛.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4)

发展学生数学观察阅读表达能力 篇3

一、充分提高观察能力

李思远说:“观察是成功的真谛。”数学学习需要观察,观察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探测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高他们观察的能力。

“观察与经验有机地利用到学习上就是智慧。”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形成有效的观察经验,提高获取知识的手段。观察是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的第一道工序,观察效果的好坏决定了知识获取的多少。数学观察要做到观察有序、观察有致、观察有度。观察时可以按照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观察,可以从左往右横着看,可以从上向下竖着看;观察中要有重点,可以先整体后部分、先总后分,把握观察重点,主次分明。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中“年、月、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日历自主观察探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并适时加以引导,渗透观察技能的训练。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观察每张年历卡,看看一年共有几个月?2.一年中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3.二月份有多少天,每年的2月份天数都相同吗?学生围绕问题,有目标有重点地观察,避免了观察中注意力分散和观察方向偏离的问题,提高了观察实效。学生在合理有序的观察中较好地认识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切实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同样是重要的学习方式。阅读可以扩充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较强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知识的获取度。

严谨的逻辑性,使得数学阅读更要求细致精确、字斟句酌,不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数学阅读要边读边想,读思同步,以再现相关知识,联想迁移。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对数学题目至少阅读两次,先整体后局部,初次通读了解整体含义,再次局部精读,抓住关键词,反复阅读理解关键词,把握住问题的核心,以助于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解题思路的确定。例如下题:“刚学会电脑打字的小芳3分钟打了180个字,照这样计算,一份600个字的稿件,小芳几分钟能够打完?”学生将题目完整粗读一遍后,让他们再读一遍,圈画出关键词“照这样计算”;接着让学生反复阅读这个关键词,说说其表示的意义。学生终于弄清楚“照这样计算”表示按照“小芳3分钟打了180个字”的工作效率来计算,也就是小芳每分钟打字的速度不变。在通过关键词的解读后,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已然明了:要求“一份600个字的稿件,小芳几分钟能够打完”,必须先算出小芳打字的速度,然后再求打完600个字所需的时间。德国哲学家狄慈根在读读不懂题目之书籍时,就是先求得题目的肤表见解,先浏览一遍再重新读,以获求精密知识。

数学阅读务求“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其中以心到为要,心不到则眼看不仔细,心到自然带动了眼和口到。教师要让学生严格按照“三到”进行数学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有效提升表达能力

观察和阅读如同电脑中的扫描仪和键盘一样是输入设备,而表达则是一种如同显示器和打印机般的输出设备。输出设备可以将原先吸纳存储的材料呈现,可以检测储存内容的真伪对错,并为其提供展示的平台。学生需要通过表达来彰显内在的知识,检验知识的真伪,展示思维的优劣,从而发展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做到表达条理清晰、简练准确,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将生活化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科学使用数学概念、等式、符号等数学语言。在开展应用题教学时,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是表达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采用“一读二想三说”三步骤,先让学生读题,思考片刻后用自己的话表达题目意思,简要说明题目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表达将阅读、观察中获得的信息予以展现,把储存的原有知识输出,将大脑中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和想法外显,促进了新知的内化。表达不仅锻炼提高了学生,还让更多学生实现了互动交流的机会,实现了知识的分享。

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以发展能力为核心,不断提高学生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 篇4

一、为什么要促进初中数学课堂观察力提升

1.夯实基础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基本上都依赖于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接收到多少知识就基本上决定了学生能够学习到的知识量,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接收能力,就要提高学生的课堂观察能力.数学是一门非常灵活的学科,它在学习的时候经常会采用许多形象的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做到手、眼、心的结合利用.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学会观察,比如各种角的变化,几何图形的空间转变,这些都需要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意识中留下印象[1].可以说,观察这个步骤是学习的起始,是学习的基础,之后的理解和应用都建立在完整的观察之后.

2.新教育改革的需要

社会的变化总是迅疾而多元,教育也会紧跟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新的教育改革对初中数学有了较为高层次的目标设定,意在期望初级阶段的数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新的教育要求是建立在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之上的,而学生是通过观察的方式掌握基础知识[2].另一方面,新的教育要求非常灵活,意味着学生需要有广阔的视野,课堂观察能力不仅仅是横向的全面扫视,还要纵向的进行重点凝视,提高课堂观察能力的纵深,有助于学生在日常基础学习中有新的突破.

二、如何促进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提升

1.积极利用实际案例

近些年来许多人对于数学教育提出了质疑,戏称除了加减乘除外现实中并不会使用到其它数学知识,那么多年的各种数学学习没有必要.这种说法逐渐影响到了学校的学生,实际上这也是学生的课堂观察能力没有受到正确培养的结果.初中数学,相当一部分课程在进行的时候需要结合实践实例.例如,角的认识和应用,在导入阶段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应当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事物意识到角的存在和各种角度变化的形态.这就是观察的一部分,学生在现实中看到了数学的知识,自然而然会在意识中构建生动的数学形象.这种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的方式是数学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方式,也是提高学生课堂观察能力的最佳选择.学生一旦在意识中形成了现实数学的概念,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发现身边的现实数学,从而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这也是课堂观察能力的一种延伸,学生的课堂并不仅仅是固定在教室内的一小块固定范围,而应当是学生生活的整个社会,能够给予学生知识的地方就是学生的课堂,因此学生的课堂观察力也应当包含了能够带给学生感悟的现实观察[3].仍然拿角的认识举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最多的角应当是周围的时钟,时钟的角不断变化,学生在看时间的时候就会接触到角的变化,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却因为观察能力的不足而忽略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发现身边的这一类现实数学.

2.观察自我,观察他人

课堂观察是理解应用的基础,那么课堂观察是否就仅限于教学的导入部分,实际上贯穿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课堂观察能力的应用是自始至终的,当学生和教师都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时,就能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观察能力了.就以教学的后期练习部分为例,此时教师一般都已经将知识教授结束,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应用,最常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做相关的练习,继而到课堂上给予解析.在这个过程中,有课后练习和课堂练习两种,课后练习一般教师会按照习题的顺序逐一讲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观察的是自我的学习漏洞,教师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因此这时的重点在于尽可能地涵盖所有可能的习题重点,并且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是一种对自我的观察,着重的是观察的纵深,通过审视自己的不足,观察教师的讲解获得填补.而课堂练习上会有一部分的学生到黑板前做题,这时候学生需要观察的就不仅仅是自我,还有他人的不足,学生的观察范围瞬间得到了扩大,在面的广度上得到了扩充,无疑有助于发现新的漏洞[4].无论是纵深还是广度,学生的观察能力都在得到提升,虽然在无意识的时候也能够达到此目的,但是教师和学生仍然应当意识到课堂观察能力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意识到观察力的重要作用,才能够自发地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在对自我和他人的观察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总之,课堂观察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新教育改革之后对于初中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课堂观察能力的提升.为此,我们需要积极地利用实际案例,客观存在的事物更加容易让学生锻炼观察能力,也有助于他们培养随时观察的习惯.教师要意识到观察所占的地位,并努力从纵深和广度方面延伸.

参考文献

[1]俞志娟.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J].文理导航:中旬,2015(04):22-24.

[2]包士祥.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J].中小学教育,2011(12):143-145.

[3]潘云平.提高初中课堂观察能力的有效策略[J].吉林教育,2015(2):64-66.

观察能力培养教学随笔 篇5

看到这种情况,我停止了讲解,走到了樯樯身边,故作惊讶地问道:“樯樯,你会玩游戏啁?这是什么游戏啊?教我们玩玩可以吗?”听我这么一说,本以为会受责备的樯樯自豪地仰起了笑脸说:“我爸爸教我的,我早就会了。”在老师鼓励的眼神中樯樯得意地走向了讲台,边玩边给大家当起了解说员。老师的表扬声,小朋友的掌声,使樯樯原本那不太自信的脸上露出开心的微笑。从此以后,老师的身前影后总能看到樯樯的笑脸。

无意中的一次活动,看似是孩子的一个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却收获了孩子的一个奇迹。在老师眼中显得有些笨的樯樯,用他出奇不意的电脑秀,给了老师一个惊喜。而老师的赞赏也给了孩子充分的自信感与成功感。尊重是什么?尊重就是赏识孩子的发展、,孩子是以不同速度发展着的个体,就好比高速公路卜介跑的汽车,有的开得快,付的外得慢,但他们都会到达终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都应该学会赏识孩子,抛弃心中“恨铁不成钢”的激情.多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用一颗赞赏的心看孩子。这样的赏识才是一种尊重,一种对孩子发展的尊重,成长的尊重。

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培养刍谈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 课堂 ; 观察能力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257-02

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使初中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观察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不断推广的重要内容,与初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有着极大联系。

一、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主要特点

(一)理论性的指导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观察能力的提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使其发挥理论性指导作用,才能将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融合在一起。因此,教师占据的指导地位,是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

(二)选择性的进行观察

根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情况可知,学生想要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就必须选择性的进行学习。因此,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培养和提高,需要采用合理的观察手段、观察策略,以选择性的进行观察。在实践过程中,只有选择性的进行观察,才能使相关策略得到真正落实,让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性较强、具有多角度性数学问题时,可以自觉的提高观察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

(三)具有一定目的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得到一定提高,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时候,必须具有一定目的性,才能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大胆探索和创新的精神。通过选择正确的观察方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得到合理规划,学生学习过程可以得到有效管理,对于快速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策略

(一)数学教师必须迅速转变教学观念

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从传统的以“教”为重心,逐渐过渡到以“学”为重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以有效学习目标为引导,让学生有意识的提高课堂观察能力,踊跃提出各种问题,才能不断探索和创新。例如:在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整个知识点的学习时,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认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对三角形的内角有更全面的了解。与此同时,有针对性的创设问题,诱发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兴趣,从而在潜移默化的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断改革和创新。

(二)培养浓厚的数学观察兴趣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调动各种器官的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得到最合理的分配,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察兴趣。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如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堂观察能力,将学生任意分为几个小组,让小组的成员相互帮助,以不断增强学生的互动,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练习,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观察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新课程要求下,教师注重数学课堂观察能力培养,在不断提高观察能力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增强,从而扩大学生的数学学习范围,丰富数学学习知识面,让学生选择性的进行观察,对于推动数学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观察方法和观察策略的不断调整

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都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相关知识,不注重学习方法创新,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较大影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提高,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学生必须要有较强的自我调整能力,有意识的自觉培养观察能力,才能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1.课堂上培养自觉观察能力

在课前可以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预习,针对预习中的遇到的问题,做好记录,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提出;教师讲课中,应该转变被动的模式,积极主动的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发现问题、提出观点等;课后需要进行有效的课后总结,复习,从而让学生积极的培养课堂觀察能力。

2.重视专家参与观察

在实践过程中,采用专家进行观察的方法,可以让教师更多的吸取经验,听取他人的意见,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策略,对于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度重视专家参与观察,教师可以在特定的额环境下,对专家提出的观察意见进行全面分析,不断自我修正和提升,从而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全面改革。

3.与实践相联系

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为了更有效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必须与实践相联系。例如:上述的三角形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与三角形相关的事物,探索为什么使用三角形、三角形在稳定性方面发挥着作用等等。让学生有意识的挖掘自身潜力,增强观察兴趣,才能在观察的过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观察能力的有效提高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需要教师的给以高度重视,不断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数学观察兴趣的有效激发,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凤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学周刊,2015,02:26.

[2]杨伟.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5,02:175.

[3]黄立江.培养观察能力,深化数学课堂素质教育[J].内蒙古教育,2015,02:37.

浅谈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培养 篇7

一、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学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 因此, 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首先, 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握合理的顺序, 养成学生从整体到局部, 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发现不合理的观察方法, 应通过示范分析及时指出, 加以指正。例如, 在几何的起始教学中, 对观察材料:已知A、B、C、D、E、F是直线上的六点, 图中共有几条线段?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得出观察结论后, 可进行提问:1.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2.以B、C、D、E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3.你的观察顺序与正确的观察顺序有何不同?借此引导学生认识有序观察事物的合理性与重要性。

其次, 要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的渐进性, 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要真正提示内在规律, 需要从不同的数学角度出发, 进行广泛的观察:既要观察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点, 还要观察内在的、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已知的材料, 又要观察未知的、隐含的关系。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 对于观察材料:A, 在△ABC中, AB=AC, P是BC上任意一点, PE⊥AB于E, DPF⊥AC于F, CD⊥AB于D, 求证CD=PE+PF。教师应启发学生按面积之和与大三角形面积相等的数量关系的角度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角度进行观察, 以求得一题多解。

再次, 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 (如分类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对比观察等等) , 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 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二、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不是消极的注视, 不是被动的感知, 而是一种“思维的知觉”, 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 必须十分重视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确性、深刻性等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

1. 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初中学生对观察材料缺乏全部感知的能力, 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观察对象叙述的语言要准确, 提出观察任务时目标要明确, 分析时要紧紧围绕确定的观察目的。例如, 在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 对要求观察的材料: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 (x-1) ×2=2, (2) x2-2x+1=2, (3) x2-2x-1=0可提出如下观察要求:1. (1) 式左、右两边的代数式有何特征?2. (2) 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3. (3) 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通过提问, 让学生有目的、分层次地观察, 积极主动地感知观察对象, 实现观察目的。

2.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 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在较为复杂结构的图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指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感知对象所能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在观察中, 由于学生缺乏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 导致感知的对象不能反映各种可能的现象经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 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 分析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 鼓励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序, 深入观察。同时, 教师要及时对观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 与学生相互讨论, 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遗漏, 要分析原因, 加以补救, 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

3. 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 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 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 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 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4. 培养观察的深刻性

数学观察能力 篇8

一、创设情境,激发中低段学生对观察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其对所观察的对象感兴趣,喜欢它,这样才可能去认识它、观察它。

二、循序渐进,教给学生数学观察的方法

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合适的观察对象后,要想达到理想的观察效果,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1. 引导学生把握合理的观察顺序

刚入学的孩子在观察时往往是杂乱无章的,没有一定的规律,我们在教学中要逐步教给孩子识图的顺序,让学生学会观察时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可以从上往下观察或从下往上观察,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观察,也可以从里往外或从外往里观察,可以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观察,还可以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观察等。如,在教学“准备课”(一年级上册)时,可以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按照图中人物、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渗透分类思想。在以上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图中有几个学生?几个老师?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几个人?几棵树?……这样有顺序地观察画面,感知事物的数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从观察中选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数学观察具有独特的数学学科特点,学生在观察时也许把所有观察到的东西都一一呈现,不知道哪些有用,哪些无用。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教会学生从观察中得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去除非数学的信息,这样学生的观察才具有实效。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出示场景后,可以问学生: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也许会说:我看到了蘑菇、我看到了小兔子、我还看到了草地……老师适时引导孩子们观察,可以设问:这幅图上还藏着我们已经认识的一个朋友,它是一个数学符号,你发现了它在哪里吗?它叫什么?大括号的下面还紧跟着一个新朋友,你们认识它吗?这样从学生杂乱无章的信息中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明确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需要知道什么信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去除非数学“无用”的信息。这样持之以恒让学生掌握数学观察中抗“干扰”的能力,即学会从观察中选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全面性

要正确认识物体的特征,我们一定要学会全面观察的方法。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二年级上册)时,我们让学生观察自己所带的实物,并说说你所看到的情况。结果四人小组每个孩子的表述都不一样。比如,有个小组在汇报时四个孩子观察到的布娃娃分别是:我看到布娃娃的脸,她有两个大大的眼睛,有一个鼻子和一个小嘴巴;我看到布娃娃的屁股;我看到布娃娃的侧面,她的手指向左边;不对,不对,布娃娃的手指向的是右边。两个孩子争执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反复地观察讨论最终让学生知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又如,教学以下例题: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这就需要学生学会从正反面观察,从上下面观察,从左右面观察之后,全面认识这个物体,才能正确地认识它的特征。

4. 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说到观察,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用眼睛看。其实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如,我们在教学“认识图形”(一年级上册)时,课前学生收集到各种各样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用眼睛观察找到物体的特征,也可以通过动手摸一摸,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不同,可以通过推一推、滚一滚感受圆柱和球的易滚动性……我们可以同时调动眼、耳、鼻、口、舌、手多种感官进行数学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用于数学观察的内容和途径有很多,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察图画发现信息、观察图形发现特征、观察算式发现联系、观察操作发现结论、观察数字发现规律、观察表格发现特点、观察板书发现重点等。

总之,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是终身有益的。

摘要:<正>数学观察能力是顺利完成数学活动所必备的且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大量事实证明观察的重要作用,作为小学中低段的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那么该怎样培养小学中低段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呢?一、创设情境,激发中低段学生对观察的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

参考文献

数学观察能力 篇9

1. 课堂观察的特征

(1)目的性.初中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和认识实践过程中的规律.观察本身就是具有一定目的的,明确了为什么观察,学生才能够有一个准确的观察方向,在这个方向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分析,总结数学规律,掌握数学知识.

(2)理论性.观察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观察活动基本没有意义.因此,初中学生课堂观察,需要以理论知识为依据,理论是观察的根基,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准备,才能够顺利观察,有效观察,所以说初中数学观察还具有理论性.

(3)选择性.对初中数学课堂进行观察,就意味着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通常情况下,对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较为系统与复杂,往往需要人们在初中数学课堂进行观察时,对某些问题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因其他因素和条件的限制,必然存在一定的选择性,使得其所描述的事实并不全面和真实.

2. 课堂观察的重要性

作为人类直觉的高级形式之一,人类观察与人类思维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思维的计划性、目的性,都会影响人类观察,同时观察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懂得观察,会观察的人,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人际交往都会更加顺利.在初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数学课堂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应更加受到关注.

(1)对学生课堂观察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中已经明确,教会学生数量关系、几何图形基础知识与技能[1],同时在运算能力、处理数据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方面也要兼顾.目标中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据处理能力”都与学生的课堂观察能力不可分割.简单分析一下,如果学生不具备课堂观察能力,或者这方面的能力不足,那么他们就很难掌握到运算以及空间认知的要点,不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综合素养很难得到提高.所以说,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一部分,不可忽视.

(2)提高课堂观察能力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教师共同的活动,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与质量,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了,对教学细节的掌握会更深刻,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思考和回答,在别人会的过程中,其他学生通过对他的观察,能够与自己的答案进行对比,进行深入思考.这样的课堂氛围,教学效率会更高,教学质量也会不断提升.

(3)提高课堂观察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

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一些空间图形、数字运算规律等方面的教学上,教师会更省力,学生理解也会更加容易.有些人的观察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大部分人是依靠后天的努力,以及不断训练获得的.初中数学教师承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任,通过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手眼协调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堂观察能力

1. 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

数学是一门结合了趣味性、实用性、逻辑性的学科,人类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的世界是奇妙的,是精彩的,这需要教师的精细设计,与悉心教导.教师应该通过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的多重魅力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萌生研究数学的欲望,在欲望的驱使下,他们自然会不由自的去观察,去探索.比如,在进行“有理数的乘方”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建一个游戏情境,首先请两名同学一同站起来,接着让这两名同学分别再请两名同学站起来,然后自己坐下.接着站着的四名同学,在分别请两名同学,他们再坐下.这样以此类推,开始是两名同学,然后变成四名,接着四名变成八名,八名变成十六名......然后要求学生观察,人数的变化.这样的游戏方式,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自然而然的进行观察,通过做游戏,与教师的合理点拨,很多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这就是一个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学生亲自参与,教师合理点拨,无形中就激活了学生的观察意识[2].

2. 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初中学生处于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渴望得到认可,希望被认可,被尊重.同时,他们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如果教师能够利用这个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巧设悬念,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容易被激发,进而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高度集中,自然而然观察力也会提升.

比如,在导入“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时,利用几何画板,可拖动三条长短不同的线段使之部分能组成三角形,部分不能组成三角形,从而提出要满足怎样条件的三条线段才能构成三角形呢?让学生带着悬念,带着自己的新想法进入学习状态.进而再证明“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有趣.

3.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1)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观察时要有一定的顺序,培养学生从整体到局部,或者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顺序.

(2)观察要用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看数学问题就会有不同的收获.观察广泛更能促进对事物的了解,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看到事物的表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内在.在数学教学中不同的题型都要让学生接触,使其广泛的观察并学习数学.

(3)观察要按步骤进行.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都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要想真正的了解、学习数学这门课程,就要反复观察、仔细观察、深入观察,从而更透彻地学习数学.

(4)教授正确的观察方法.何谓正确的观察方法,像类比法、对比法、全局法、分类法等,都是正确的观察方法,除此之外,也要教授他们要学会从一般到特殊或者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自己为什么要观察,以及怎么去观察[4].例如,布置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教学的观察作业,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脑,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在课前有着充分的知识准备,在实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最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这种数学教学观察作业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4. 教师不断提升自我观察意识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应该不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做个懂得观察的人,善于发现自我教学的缺陷,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些都会推动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明确一点,那就是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是初中学生能力培养的一部分,不可忽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理特点与个体差异,善于总结经验和方法,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技巧,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马云鹏.数与代数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之五[J].小学数学教育.2012(Z2).

[2]董先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山东教育,2014(08).

数学观察能力 篇10

数学观察能力指对用符号、字母、数字所表示的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问题及对图表、图象、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的观察能力, 即对概括化、形式化、空间结构和逻辑模式的识别能力。例如, 要从一个复杂的图形中找出某一特殊图形;要从一个代数式或方程组中发现有关系数、指数之间的某些特定关系;要从一个推理过程或从某些数学内容之间发现一定的逻辑关系等, 都表现出数学观察能力的作用。

(一) 实现数学教学目标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中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 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数学能力, 数学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二) 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它不单纯是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直接反映过程, 还包括积极的思维活动。事实上, 在观察过程中, 观察者必须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或特征进行分析、实验、比较、归纳、推断, 否则就无法通过观察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观察能力, 无疑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创造力是由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等构成的。观察是基础, 由观察而联想, 联想可发展智力;猜想是联想的继续, 是一种发散思维, 是创造力的表现。因而在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联想的良好习惯, 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重要。观察是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通过观察, 把获取的信息输入大脑, 与大脑中原有的信息发生联系。通过大脑的联想、选择, 输出加工后的新信息, 形成新的设想。下面我就谈谈在解题教学中如何进行观察。

(一) 引导学生观察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我们在进行数学观察时, 要注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观察整体的同时, 还应观察其部分的特点, 从整体看部分, 从部分中把握整体, 这样, 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使解题简化。例如我们在讲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常会以这样一个问题引入:

计算:1+3+5+7+9+.........97+99

许多学生一看到题就将数一个一个累加, 当然能够算出结果, 但比较麻烦。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式子的整体与局部, 会发现它们隐含的规律, 1+99=100, 3+97=100, 5+95=100如此类推一共有25个100, 两者相乘, 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从而易得出:1+3+5+.......+ (2n-3) + (2n-1) 的和为n2

(二) 引导学生观察能否变换代

有些命题的式子, 初看似乎不能用公式, 但通过变换观察是可以代用公式的。

(三)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题设与结论的特征

在许多数学问题中, 题设与结论往往隐含着某种“特征”, 若能敏锐地观察与分析, 善于观察和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捕捉这些“特征”, 将会使我们在一开始解题时, 自然而然地找准思维起点 (切入点) , 再加上科学、合理的思维、运算、推理, 就能轻松使问题获解, 且解题干净、利落, 简洁明了。举例如下:

已知1+cosα-sinβ+sinαsinβ=0且1-cosα-cosβ+sinαcosβ=0, 求证:3 cos2α+2sinα=0

通过观察分析得知:条件中含有β, 结论中不含β, 由此突破, 消去β。

(四)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式子相应的图象

在解决有些问题时通过观察其相应的图象不仅直观易发现解题途径, 而且能避免复杂的计算与推理, 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

例, 已知0<a<1, 则方程a|ⅹ|=|logaⅹ|的实根个数为 ()

A.1个B.2个C.3个D.1个或2个或3个

判断方程的根的个数就是判断图象y=a|ⅹ|与y=|logaⅹ|的交点个数, 画出两个函数图象, 观察函数图象易知两图象只有两个交点, 故方程有2个实根。

(五)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学会探索数理和事物发展的规律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有时人们难以对客观事物全部、清晰地掌握, 只能有选择地部分事物作为观察对象, 寻求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应及时总结规律, 要注意寻找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 在从特殊过渡到一般结论时, 要观察特殊与一般的区别和联系。

于是, 这一道看似复杂的题通过观察分析, 探索题目的规律, 便很容易地得到了答案。

三、在观察中还应做到既全面又周密, 既深刻又细致,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 要确定观察的目的, 以便集中注意力;

(二) 在观察时要区别观察的对象和背景, 以便清楚地感知对象;

(三) 在观察学习对象时, 先要有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再观察它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联系, 最后形成有关学习对象的清晰表象;

(四) 在观察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区别对象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 以便形成正确概念;

(五) 观察的结果还须在记忆中保持下来, 必要时, 还要作好记录。

参考文献

[1]数学教育学第五章.数学能力与数学思维.

[2]王子兴.中学数学教育心理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生数学课堂观察能力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选择性;理论性

观察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充分地观察和理解问题,才能更好地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进行解答。在不断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使学生主动解决问题,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得到提高。

一、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特征

1.选择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的活跃,学生思维的快速发展,可被学生感知和观察的事物众多,如果学生盲目地进行全面观察,必定会造成无的放矢的现象。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针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进行观察,这样就具有选择性,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有着明确的目的性,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课堂观察规划,使得初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升。

2.理论性

观察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观察的有效性。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过程中就必须依据数学理论,对初中数学课堂进行科学性观察,从而得出有效的结论。

3.目的性

初中数学课堂观察不仅具有选择性和理论性,还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都是带有目的地对某一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并做出科学合理的课堂观察计划,从而确保数学课堂观察的有序进行。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方法

1.激发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数学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数学的定理和解决数学难题,并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只有加强学生的观察力和对学生的观察方法进行正确指导,才能确保观察的正确性。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合理性,养成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最后,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并掌握一定的观察步骤,然后通过长期的训练,让学生能够熟练、正确地进行自主观察。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数学课堂观察教学中,观察是“思维的知觉”,不是被动的感知,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就必须十分重视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確性、深刻性等良好品质的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不仅能更好地了解事物的全貌,精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还能发现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和区别。这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对比观察、列表比较等方法,通过直观的形象,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从而揭示观察的本质。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将观察力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尤其是对观察对象所隐含的条件进行发掘,通过对学生观察能力的不断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必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J].神州:上旬刊,2013(7).

[2]赵连讯,赵霞霞.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8).

浅谈初中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篇12

初中数学是一门学习简易的数学运算和图形关系知识及其初步应用技能的课程, 《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 离不开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研究图形、数字、符号还是数据关系都离不开观察, 只有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才能得到本质的提高。

一、激发兴趣是基础

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 那么在学习过程中, 他是不可能关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细节的。所以, 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 必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图案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对称之美, 通过数字的排列组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奥妙无穷, 可以通过让学生听数学家的故事认识到研究数学的乐趣。通过这些教学活动, 学生可以逐渐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慢慢形成注意听讲、注意观察、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为学好数学打好基础。

二、培养方法是关键

观察不是简单的看, 而是带着既定目的调动自身观察器官去看、去感悟。初中生由于年龄关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 在观察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欠缺, 有的学生在观察中分不清重点, 往往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有的学生在观察中忽视了次序, 常常会出现本末倒置, 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观察能力时一定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要注意把观察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做到“授之以渔”。

在教授学生观察方法上, 首先要教会学生掌握观察的次序。顺序可以分为空间顺序与时间顺序两大类, 空间可以是上到下、外到内、表到里;时间顺序可以是早到晚、前到后, 也可以倒着, 从后到前、从晚到早等。对于数学观察而言, 从观察顺序来说, 一般都要从整体到局部, 又由局部到整体, 从观察方法来说, 可分为分类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对比观察等。另外, 还要教育学生注意观察的渐进性在观察时要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通过设定目标、制订计划、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归纳分析等步骤, 训练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

三、养成品质是目标

在形成一定观察习惯之后, 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主动观察, 积极观察, 在观察中发现新的规律和现象, 从而为将来探究和发现打好基础。观察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必须时刻注意教育学生把观察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 让学生的眼睛明亮起来, 能够敏锐地发现观察对象存在的隐含条件, 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到发展。

上一篇:长三角下一篇: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