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化学能力培养

2024-10-15

高中生化学能力培养(共11篇)

高中生化学能力培养 篇1

阅读能力是指完成对文章的阅读所应该具备的本领, 包括对文章感知、理解、鉴赏的具体阅读活动, 以及顺利完成阅读所必需的正常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个性。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必备能力。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 获取化学知识, 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同时又带有一定的文科特点, 所以学习化学同样也需要阅读思考。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教材、化学习题的阅读, 并传授有效的阅读策略和分析方法, 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文中文字、符号、图形、数据的意义, 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十分有益。

一、培养化学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目前普通高中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状况十分令人担忧。首先, 大部分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 甚至欠缺, 因此对教材、习题的阅读和自我理解能力很薄弱, 给化学学习带来了障碍。其次, 高中设置的学习课程较多, 而普通中学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薄弱, 往往顾此失彼;化学课时的紧张, 使原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往往不能落实;化学学科既需要理解又需要记忆;等等, 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下降, 因此培养普通中学高中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很必要。

二、阅读方法的指导

1. 模仿法学习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强调阅读并处处示范阅读方法和要领且要求学生模仿, 让学生在模仿中学到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模仿是一种学习结果, 更是一种学习手段。

(1) 注意教师的阅读方式, 注意文字的关键字和词、符号的含义, 图形的关键点、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2) 注意教师在阅读时提出问题的方式, 边阅读边思考, 提出一些相关的知识及知识点间的联系。

(3) 注意教师的联想和知识的大量提取的方式, 如何检查头脑中输入的知识信息的精确性。

2. 掌握阅读要领

(1) 对重要的概念、论述以及关键的字、词、句等, 要学生以勾、画、圈、点等方式做出必要的标记;或者写简要的读书笔记, 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2) 眼看、脑想、笔写、记卡片, 多方面系统协同行动, 以增强理解和记忆。阅读后把不会的记录在卡片上;把知识的网络记录在卡片上;把必会的知识点记录在卡片上, 以便经常复习。

(3) 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 一个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所以阅读的同时应有思考和理解。阅读要由粗而精、由浅入深、且读且思、边读边记、读有所联、读有所悟。

三、阅读能力的培养

1. 文字阅读方面

(1) 概念提出之前的叙述部分。着重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 认识新问题, 通过联想、讨论、推理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与讨论结果。

(2) 化学基本概念的文字阅读。着重引导学生注意字和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以及概念用语的阅读。

(1) 化学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应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地读, 要让学生明白概念有它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不得任意删改。比如“物质的量”这一概念, 要深入地理解, 明确其中的化学含义, 实质上是要了解概念产生的条件与要求。

(2) 概念之间的区别。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 可以通过阅读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等加以判断。如“同位素”、“同素异体”、“同系物”、“同分异构”、“同种物质”这一组概念, 只有通过比较, 才能加以区别和联系。只有对化学概念进行类比, 才能加深对化学概念的认识。

(3) 概念用语。化学教材的用语, 其书写都有严格的要求。如“两性氧化物”就不能写成“双性氧化物”。学生要学会通过阅读, 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2. 化学符号阅读方面

化学符号有元素符号、分子式、离子符号、化合价、原子符号、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物质状态符号、加热反应符号、反应类型符号、键线式等等。每一个符号的每一个关键点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必须对各种符号的每一个关键点的意义有正确的理解。例如, 在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右下角为构成一个分子的原子数目;右上角为电荷数目;正上方为化合价;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左边为微粒数。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正确地阅读、理解、掌握这些符号, 才能有效地进行化学学习。

3. 图形阅读方面

(1) 对于理论图的阅读。由于理论内容抽象, 用图可以使理论形象化, 增强感性认识, 便于理解概念。在引导学生阅读时, 着重指出与概念密切相关的部分, 阅读的注意点应随教材内容而变化。在应用时, 对图形的关键点要注意判读。

(2) 对于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图的阅读, 要引导学生阅读以下几个内容: (1) 实验内容; (2) 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 (3) 实验装置图的原理; (4) 实验要求的条件; (5) 推测实验现象, 并掌握化学实验的原理、实验结论、对实验中各种化学现象的解释。有关实验图的阅读必须与实验的操作结合起来, 要把阅读教材与观察实验现象紧密结合起来。

(3) 对于曲线图的阅读, 这方面多属于一些综合知识的应用, 需要一定的知识广度。简单地说, 就是要学会坐标的应用。首先要明白在每一条曲线中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化学意义, 同时, 还要了解图上的点、线、面的化学意义, 特别是转折点的意义。

【例】 (2011·江苏)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

A.图1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2表示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1 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图3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 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D.图4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 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热效应、酸碱中和滴定、溶解度曲线、平衡转化率等知识的理解能力, 是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考查。

A.图1表示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是放热反应。

B.图2中当NaOH与CH3COOH等物质反应时, 溶液因盐类水解而呈碱性, 突跃该曲线前。

C.图3通过a作一条辅助线, 与KNO3的溶解度曲线有一交点在a点之上, 说明a点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图4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 由图知t时曲线并没有达到平衡, 所以反应物的转化率并不是最大。

4. 数据阅读方面

化学教材中的数据都是经过科学家们的实验积累而得出来的。数据的引用是为了说明某一概念。因此, 要在教材的阅读中, 培养学生学会从数据中分析问题, 导出概念。在阅读时, 要教会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是思维的一种重要的基本过程, 不经过比较就不可能分辨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就不可能确定事物的关系, 也不可能区别事物的异同。在指导方法上着重比较以下两个方面:数据的大小;数据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

如某题: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某一化学反应, 现对反应体系内的X、Y、Z、Q四种物质进行测定, 测得如下数据。

该题中待测数据的计算则是依据题中数据关系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内在联系而进行的。

四、在阅读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几点

第一, 既要重视文字叙述, 也要重视表格、插图。不少学生在阅读化学课本时, 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比较重视, 能仔细阅读, 但对课本中的表格、插图就不太重视。而实际上, 化学课本中的表格十分重要, 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 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化学课本中的插图由于简单明了、突出重点, 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 从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所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各种表格、插图。

第二, 既要重视普遍性, 也要重视特殊性。在课堂阅读指导中, 教师要让学生既要重视普遍性, 也要重视特殊性。例如, 浓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更重要的是它的特殊性 (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 ;硅与酸一般不反应, 但与氢氟酸能反应;等等。这些问题的特殊性比较重要而学生往往容易忽视, 所以, 我们在阅读指导中, 应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 对同类事物不仅要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联系之处, 更要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特殊之处。

第三, 既要重视结果, 也要重视原因。许多学生在阅读化学教材时, 十分重视结果而忽视原因。主要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能熟记, 但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引出过程、推导过程不清楚;对化学实验的结果清楚, 但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及操作原理不清楚;等等。

例如,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时, 胶头滴管要伸入试管底部, 但伸入试管底部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也不一定了解。又如, 铝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 而镁只能与酸反应, 其原因是什么, 学生也不一定了解。这样,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际上是很肤浅的。所以, 我们教师在阅读指导中, 必须要求学生重视对化学过程的正确理解, 看书不仅要知道结果, 更要知道原因。

总之,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长期工作, 要从多方面着手并不断坚持才会取得成效。坚持不懈地培养阅读能力, 一定能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如何培养高中化学阅读能力 篇2

一、课前阅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

课前阅读,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预习。对于预习,我们绝大多数化学教师都非常重视。然而,在实际教

学工作中,则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课堂阅读,重在教会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已广泛地被我们广大教师所接受。那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又怎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要重视文字叙述,但更要重视表格、插图。不少同学在阅读化学课本时,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能仔细阅读,但对课本中的表格、插图就不太重视,眼光一扫而过。而实际上,化学课本中的表格却十分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化学课本中的插图则由于简单明了,突出重点,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各种表格、插图。此外,我们还应给学生介绍各种化学工具书,并教会他们在阅读中能正确查阅化学工具书中的各种表格、插图。

2.要重视普遍性,但更要重视特殊性。在课堂阅读指导中,我们教师要十分重视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事物的规律。例如:①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时,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同一类有机物的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这一规律;②在学习卤族元素时,可指导学生找出可用金属卤化物与浓硫酸共热反应来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找出事物的普遍性规律十分重要,然而,对事物的一些特殊性,由于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不十分注意,所以,我们教师在阅读指导中更应要求学生引起重视。例如,上面讲的例①中,卤代烃的密度变化就不符合上面讲的一般规律,它的密度是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减小的。上面讲的例②中,用CaF2与浓H2SO4反应制HF时,由于HF腐蚀玻璃,所以必须在铅皿中进行;而制HBr,HI时,由于浓H2SO4能氧化HBr,HI,而最好使用浓H3PO4。这些问题的特殊性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所以,我们在阅读指导中,应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对同类事物不仅要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联系之处,更要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特殊之处。

3.要重视结果,但更要重视过程。许多学生在阅读化学教材时,十分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能熟记,但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引出过程、推导过程不清楚;对化学实验的结果(但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及操作原理记不清楚等。

三、课后阅读,重在提高阅读能力

课后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我们教师同样也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后阅读的指导,并着重把握好下面三个关:

一是归纳总结关。学生课后阅读的第一关是对已学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在上完一节新课后都必须在课后认真阅读课文,并对本节课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非常牢固地掌握好本节课文的知识重点、难点。在学完一章后,必须对全章知识进行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总结,从而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要注意的是,我们教师在布置学生做这样的阅读作业时,一般不要再布置其他书面练习,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归纳。教师对学生归纳总结的作业本要认真批阅并写出评语,对总结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发散思维关。学生课后阅读指导的第二关是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指导。一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例如,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为什么在同周期中不是最小?为什么碳碳双键的键能不是碳碳单键的两倍?对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等方式解决。二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要多联想、多角度思考。例如,在学习焦炉气时,可指导学生联想到石油气、裂解气、高炉煤气等,并从它们各自的来源、成份、用途等方面加以比较。在学习NH3的溶解性时,可联想到HCl气体的喷泉实验,同时思考Cl2,SO2,CO2等气体能否做喷泉实验。这样,通过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多联想、多角度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使他们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得到增容,思维过程也逐渐立体化。

三是分析应用关。学生课后阅读的第三关是分析应用关,让学生从知识的掌握过程逐渐过渡到知识的应用过程。在这个阶段,我们仍要十分重视循序渐进。一般情况下,应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然后再利用有关课外阅读材料及信息给予题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信息给予题,由于题目给出的信息往往是学生在课本中没有学过的,如化学科技最新成果、化工生产原理、某些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内容等等。配合有关教材内容,让学生阅读、练习这类题目,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这些题的求解,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从而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高中化学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篇3

1. 培养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 他们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设置的化学活动中, 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 激发求知的欲望。教学活动是学习提高的有效载体, 教师要主动创设化学教学情境, 积极引导学生进入化学学习的角色, 引起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我十分重视化学第一课的教学, 因为这关系到学生对化学课的认识和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习惯于背诵化学知识, 如化学元素、化学符号、元素化合价、元素周期表等, 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已经不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因此, 为了引起学生对化学的重视和兴趣, 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第一课导入新课的教学情境, 将“2013年我国首起网络销售假酒案”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同学们, 该案件涉及山西汾酒集团生产的汾酒、老白汾酒、竹叶青等全国驰名酒型, 经警方细致调查, 发现嫌疑犯在网上已销售八千多瓶白酒, 网络销售额显示为260万元, 犯罪金额高达80万元。正当同学们兴趣正浓之时, 我提出问题:假酒的主要有毒成分有哪些?现实生活中, 为什么人们喜欢喝白酒?如果经常喝假酒, 对人的身体有哪些危害呢?这些问题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 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就会调动起来, 自然就投入化学的新课教学中。

2. 创设探究化学问题的情境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要善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从思考问题开始的。因此, 教师要想法子创设化学问题情境, 使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要建立民主的宽松的探究氛围, 将化学问题设计得有趣味性, 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内心产生进一步探究解决问题的动力。例如, 在讲授“光学烟雾”一课时,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热爱自己周围的环境,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 将生活中空气污染的图片一张张地展示给同学们, 工厂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等, 然后提出:1光化烟雾会导致哪些负面影响呢?2光化烟雾危害具体表现有哪些?试举例加以说明。3防止光化烟雾的措施和方法有哪些?

探究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要贴近学生生活、从社会现实出发, 使学生触手可及, 不能脱离实际, 才能使学生想探究、敢探究, 引发积极思维, 使其化学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 使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 化学课堂的教学实效得以提高。

3. 突出化学实验教学, 着力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 主要是通过模拟发现化学规律, 使学生了解怎么认识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 探索化学规律的一个过程, 这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掌握、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化学实验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 是学生主动体验教学的过程, 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提供探究化学世界奥秘的各种平台。例如, 高中化学“喷泉实验”, 我预先让学生复习氨气、氯化氢的物理性质, 然后结合氨气和氯化氢的溶解度特点, 让学生熟知喷泉实验的知识, 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实验中, 尤其加强了喷泉实验的针对性训练, 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喷泉的原理, 对于喷泉后所形成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则通过练习题对其进行了强化, 这既培养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也提升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更提高了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4. 引入生活案例, 拓宽探究空间

化学教学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这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使难懂的化学定律具体化, 使学生学习化学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 由表及里。例如, 在讲解“一切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都应验纯”时, 我引入案例:2014年1月, 我国河南郑州的五岁顽童将燃着的爆竹投入到一个窨井里之后, 又上前将面部贴近窨井盖查看内部情况, 谁知窨井内的沼气浓度过大, 突发爆炸, 将其掀到10米之外。居民听到这声巨响, 以为是地震了, 因为楼里的一块玻璃都震裂了。这次放炮不慎, 造成孩子头部和手部的出血, 孩子陷入昏迷状态, 家长迅速将孩子送往医院。医生检查后, 发现孩子的头部严重损伤, 颅内有出血现象, 情况危急, 随时有生命危险。其实, 长期不清理的下水道或者窨井, 由于管道内生活废水与工业废水并存、臭水与臭气并存、雨水与废水并存, 极易产生并积累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如沼气、氨气、硫化氢等, 它们的浓度超高而成为极其危险的安全隐患, 犹如一颗“隐形炸弹”, 遇火即爆。

高中生化学能力培养 篇4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人自身的学习能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但是这种自学素养需要从小培养。本文从高中化学教学这一维度出发,讨论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使其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 自学素养 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科学技术每天都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的未来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对于每个社会成员快速的自我学习能力、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要求都比较高。高效快速的学习能力应该是每个人在现在和将来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高中化学教学在培养学生化学知识能力素养的同时,有义务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倡导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精神。

一、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自主学习的基础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跟着教师的步调,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自己对问题的观点与看法,更谈不上教师与学生对化学知识问题的讨论,师生之间缺乏了“真诚”与平等的“对话”。因此,改善目前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为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质疑、对教师知识的质疑,让其在教学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此应该使用肯定的语言进行评价,允许学生对教师提意见,并自由地参与到日常的教学中来,共同讨论教学的方法。

二、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好化学,激发他们的潜能,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何才能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我们需要讨论的话题。

1、把握教学进度,循序渐进,控制教学难度、深度,避免学生因为逃避困难而出现厌学情绪,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挑战困难的兴趣,多让其成功,培养其自信心。

2、联系生活,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开展教学,激发学生无限的学习热情。

3、教学过程中,教师切记不要随意拔高内容、不要一步到位,要从简单入手,多让学生成功,可以经常出些简单的题目让其练习,培养其做对题目的好心情。

三、强调“授之以渔”

高中阶段的学习,无论是哪门课程,上课认真听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听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能够对教师讲的重点和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当然,只听不记也只是暂时性的明白,这样根本没有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讲课时要强调学习的方法。因此,在听的同时还必须适当地做下笔记,将知识的重点难点、思想方法记下来,这样有助于课后的复习和巩固。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从化学知识的特点中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化学探究性试验

设计探究性试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在设计化学探究性试验时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从教材中提取探究性试验的内容、方式,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这些体现在探究性试验中。在学生实施试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在试验的整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角色,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分析,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来总结出有价值的结论,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化学教学与实际相联系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与人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实例为核心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不仅使学生忘记了书本知识的死板,而且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化学的现实意义,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五、注重学习评价的实施来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评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学生把握学习起点有着促进作用,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来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学习评价方式的选择就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学习评价的方式有很多,例如诊断性评价、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等等,无论选择哪种评价方式,其宗旨都是从全方位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针对高中化学而言,对学生的评价要将学习的过程发展作为重点,让学生参与到自身评价和互评中。这样既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又能够使他们形成客观的评价认知体系,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健春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

初中生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5

【关键词】善于激发;营造氛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它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其他能力的集中表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教学中愈来愈显著。

一、正确认识化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本价值取向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化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化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化学素质基础。在全面实施化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二、营造化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能力,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能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要能够给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探究蜡烛燃烧产物时,让学生按课本上的方法探究,当时南方气候属高温气候,很难发现水珠,只有点水雾感,但很快就消失,无法说服学生,更不能说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遇到这样问题时,就使用教师自制教具来探究,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和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从而得出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教学引入要创新,在讲解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时,首先找出一块小木块和同材质刨片,用火柴去点燃,结果发现小木块不能点燃,而刨片一点就着,这样一下子就吸住了学生,引发好奇心和想去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化学事例来阐明化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教学内容要创新,在讲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时,先出示几瓶有气味液体,如食醋、酒精、浓氨水,让学生去闻一闻气味,而得出分子在不停运动。并提出分子运动与哪些条件有关呢?实验1 把两块小布用水湿润,一块放在酒精灯上烘,很快就干了,另一块没有什么变化。这样易得出:温度高分子运动快。实验2 在玻璃管两头分别放入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重)棉花,用橡皮塞子塞紧,在玻璃管中间贴红纸条,一会儿,在靠浓盐酸的一边产生白烟。学生很容易得出,分子质量小,运动速度快。

三、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例在讲催化剂概念时,补做一个实验:在两块石棉网上分别放一匙白砂糖,一份混少量香烟灰,一份不混香烟灰,分别用火柴点燃,结果,没混香烟灰的白砂糖不能燃烧,混有香烟灰的白砂糖很快燃烧起来。燃烧结束后,学生可观察到香烟灰依然存在,结合实验中过氧化氢加二氧化锰制氧气,其中二氧化锰只“催化”,而本身没有转化成生成物,学生不难发现上述实验中香烟灰的作用,它是白砂糖燃烧的催化剂。虽然学生对白砂糖和香烟灰这两样物品比较熟悉,但对白砂糖在香烟灰催化下的燃烧却很新奇,一方面加深了对“催化剂”的认识,另一方面引起对“二氧化锰”以外催化剂的探究产生浓厚兴趣,这样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发展。

广博的知识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但知识并不等于创新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去训练,让他们去发现,去寻找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心中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要把学生当做知识的主人,创造机会让学生进入创造性思维的情景中去,开拓学生知识领域去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在讲课时,教师先把实验中的几个反应用文字表达式书写在一起。

硫+氧气   二氧化硫

碳+氧气   二氧化碳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要求学生发现共同点,很快同学们就得出:反应物中都有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f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只有一种。根据得出化合反应的概念,根据?得出氧化反应的概念。这为以后讲解基本反应类型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在学生发现了反应规律中,获得了乐趣,提高了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意,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创新意识,树立学生具有创新意识的个性品质,才能较好地发展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刘涛.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

[2]李鑫.中学化学教师实验创新策略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3]韩庆奎.引导-发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J].化学教育,2000(10)

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篇6

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适当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其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学生有了更多自由发展空间,从某一方面来说,也更能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二、高度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

思维的形成来自发问,所以,想要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甚至有些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取得好成绩,经常会传授给学生多种解题技巧和方法,但是,却没有几个教师教学生该如何去提问.从某方面来讲,学生质疑能力要比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这是因为,只有学生发现了问题,才有可能去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学生发现的是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进而通过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可以堪称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创新活动.比如,在做化学实验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整个实验过程,待实验操作完成后,要让学生提出一些不懂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慢慢的养成提问的习惯,同时,提问的质量也逐渐提高,把问题作为导向,这样一来,便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学习也更具有目标性,同时这也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所必须具备的.

三、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我们所说的思维深刻性指的是人的思维活动可以达到更高一层次的逻辑水平与抽象程度.其主要表现在人们可以更加深入的去思考和探讨遇到的问题,在比较复杂的现象中用类比迁移法去扑捉事物的本质特点.然而,迁移主要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响应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必须要建立在以往的经验基础之上,根据文字叙述来理解其中的内容.另外,这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有着重要的实质性意义.只要有学习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迁移,也可以说不会存在孤立的学习.尤其是对于高中新入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并不是非常的完善,他们并不能将所学到的新知识及时归纳到已学的知识结构中,因此,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缺乏深度.所以,教师在讲解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比较,重点掌握知识结构中同类要素之间的联系,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技能.比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一节时,化学教师可以将反应中氧得失的情况,列举Cu O+H2=Cu+H2O,让学生标出化合价的变化,进而提出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得出化合价的升降其本质就是电子的转移,这样一来,便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除此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巩固相关的概念,例如,氧化性与还原性.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特别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要特别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大胆去想象.比如,在讲氮气结构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假象氮气不存在三键,那么氮气就会非常活泼,我们整个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有些学生根据自己所想给出答案,其答案有多种多样,在这个时候,教师一定不要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相反是要给学一些肯定,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学生只有在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中,更愿意去想象.在学生发挥想象力的同时,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组织学生多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化学主要来源于生活和大自然.然而,我们学习化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所以,在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特别注重和实际相结合,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大量进行课外活动,例如,参加知识比赛、带学生参观农业生产线等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好的认识化学知识以及规律.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拥有了更多的实践经验,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进入21世纪后,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已经成为了竞争的焦点.由此看来,培养创新性人才成为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所以,身为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工作,尤其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在当今社会,创新成为社会各界谈论的焦点问题,这是因为创新能力不仅和个人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而且和国家的发展也有密切的关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都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这已经是当前我国教育工作的基本目标.本文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从而为今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徐国栋.实验与教学并重,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水平[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3).

[2]赵向军.论高中新课程中的化学实验教学创新[J].化学教育,2011(2).

[3]陈樱莹.高中化学课的创新教学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9).

浅谈高中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7

一、课前阅读, 重在培养阅读习惯

课前阅读, 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预习。对于预习, 我们绝大多数化学教师都非常重视。然而,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则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为此, 我们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 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 要创设情境,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时, 可结合课文, 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提几个有吸引力的问题或做几个现象十分明显的实验, 从而创设一种情境, 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课文产生兴趣, 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 在布置学生阅读“氯化氢”一节时, 可给学生观察一瓶氯化氢气体, 并做喷泉实验, 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氯化氢气体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 在课前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

其次, 要循序渐进, 不断地提高阅读要求。阅读要求要十分明确具体, 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范围, 更要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开始阶段, 可将这些要求编成具体的问题并印成讲义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一段时间后, 可将讲义缩简成阅读提纲, 写在小黑板上布置给学生。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 就不必再发讲义和布置阅读提纲, 可逐步要求学生通过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 从而自己提炼出阅读提纲。

再次, 要加强检查, 使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为了使学生在课前能认真阅读并达到预期效果, 教师的严格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开始时, 教师必须亲自一个一个地检查, 不让任何一位没有完成阅读要求的学生蒙混过关。一段时间后, 教师可通过同学相互检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后, 教师可采用学生自我检查、教师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课本及阅读笔记, 也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 经过一个时期的严格要求, 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课堂阅读, 重在教会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已广泛地被我们广大教师所接受。那么,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又怎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 要重视文字叙述, 但更要重视表格、插图。

不少同学在阅读化学课本时, 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 能仔细阅读, 但对课本中的表格、插图就不太重视, 眼光一扫而过。而实际上, 化学课本中的表格却十分重要, 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 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化学课本中的插图则由于简单明了, 突出重点, 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 从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所以, 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各种表格、插图。此外, 我们还应给学生介绍各种化学工具书, 并教会他们在阅读中能正确查阅化学工具书中的各种表格、插图。

2. 要重视普遍性, 但更要重视特殊性。

在课堂阅读指导中, 我们教师要十分重视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事物的规律。

高中生化学能力培养 篇8

人们常说:“播种信念、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一个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良好习惯的形成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是否取得好的成绩就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化学来说,是否能把他们培养成良好的实验观察能力这一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农村高中学生主要来自乡下各镇的初级中学,各初级中学由于受到当地的经济、文化水平的制约,各学校的师资水平、教学设备参差不齐,导致不同的初中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各种能力差异很大。到了高中阶段,如何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引领到有效的课堂教学当中来,这显得尤为迫切。人们常说:“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如果一个人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能力,那么他就不能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在高中进行的化学实验中,在实验教师的引导下,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和重点,每进行一个实验从头到尾要认真细致的观察,要时刻提醒我们的学生注意排除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扰,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

例如:钠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反应,学生往往只注意到小球不断转动、发出嘶嘶的声音,有火花冒出,溶液变红色,而忽略了小球逐渐变小并很快消失,烧杯壁发烫这些细微现象。又如在新制的氢氧化铜浊液中滴加甲酸的实验中,蓝色沉淀溶解的瞬间又马上出现砖红色沉淀,指导学生捕捉瞬间突变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敏锐性。在进行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学会用眼看,还要学会用手摸(比如在化学反应实验中的放热现象)、用鼻子“闻”(气体的气味如氯气、氨气、硫化氢),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堂主要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农村的高中生习惯于初中课堂中那种“填鸭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学,不能成为课堂中的主人,而是变成了课堂中一台台冰冷的机器。我作为高中化学教师中的一员,如何去破解这一难题,改变学生那种被动式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在每上一节课之前,教师必须要先设计一系列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课堂中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学生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以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性,使学生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例如:研究形成原电池的实验中,先让学生回顾一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相关知识,及电解质的定义,再介绍原电池的制作原理和装置和所需的器材等,然后提出以下问题:(1)给出的几组物质(石墨和陶瓷、铁片和铜片、锌片和石墨),它们都能作原电池的电极吗?为什么?(2)给出的以下几种物质(氢氧化钾固体、硫酸钠溶液、盐酸溶液、蔗糖溶液、酒精)都能导电吗?都是电解质溶液吗?为什么?(3)用课件展示两组原电池的示意图,一组两个电极插在同一个烧杯的电解质溶液中,另一组两个电极分别插在相同电解质溶液的两个烧杯中,向全体同学发问,哪一组能形成原电池,哪一组不能形成原电池,为什么?这时学生们大胆猜测出不同的情况。这时,学生们跃跃欲试,急着想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对前面几个问题自然能得出答案,而最后的一个问题同学们就会陷入思考,这时教师应及时点拨,该出手时就出手,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通过课堂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对学好化学这一门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但对于农村高中学生来说,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能力较弱,主要是受到乡下初级中学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晌,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往往这种学生一到需要自己独立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时显得缩手缩脚,无从着手。这时,我们作为教师必须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学好化学离不开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探究自己已认知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慨念,理解和巩固已学过的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化学探究。

例如:学生做乙酸乙酯的制备及反应条件的实验探究实验中。(1)教师提出问题:a比较在有无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酯化反应进行的快慢;b比较在氢离子含量相同的稀硫酸作用下,酯化反应进行的快慢;c物质的量相同的乙酸和乙醇,是否可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为什么?D要想提高乙酸乙酯的转化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2)假设上述问题让同学们大胆去猜想。这时动脑猜想的过程必须符合逻辑思维,同时必须考虑到是否可以检验,是否可以实施。(3)通过实验检验。在实验时,多鼓励学生们感想、敢做、敢于突破未知领域和传统的束缚。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技巧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果农村高中通过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化学课堂的教学特点,让学生们通过课堂实验,不断探索新知识、新领域,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相信农村高中的孩子学习化学的能力将有很大的提高。

摘要: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的特点和内容决定了化学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这里就我在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结合农村高中生的特点,对农村高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浅谈我的一些个人见解。

高中生化学能力培养 篇9

一、适当调整教材结构和体系,加强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创新思维重要的特征是批判性和发散性。批判性就是不盲目从众,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拒绝复制型思维。创造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就是批判。思维的发散性,就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是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时间和空间“集装箱”式的程式化,使师生缺乏个性化的选择和自由;统一的学习方法抹煞了学生的思维个性;标准答案不允许学生尝试错误,更不允许批判思维、发散思维;过分依赖演绎的教学使学生跳不出教材和教师的手心,等等。因此在创新教学中要适当调整教材结构和体系,加强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对实验装置运用缺点列举法、特性列举法等加以改进;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运用大脑风暴法、力行法等创新思维方法进行解决等。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手段,给学生发挥主体性提供时空保证

素质教育只有渗进课堂教学,才能最终落到实处。为达到最优化的组合,实施方案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组合:A、教与学最优化组合;B、传授知识与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的最优组合;C、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最优组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已无法适应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需要。因此,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于教学中,以此来提高教育质量。如:高三《化学》电解质溶液,关于原电池工作原理,金属腐蚀和防护,电解、电镀,涉及溶液中各种离子得失、电子的相互转换关系。若单凭教师一张嘴即使是用很形象、生动的语言,也很难把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的东西描绘得那么真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用微机模拟出溶液中离子得失电子的全过程,以及电解、电镀过程,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开展实验设计,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如:在进行高考实验部分复习,气体与喷泉一节时,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一套能够形成喷泉的装置。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给予一定的指导。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大胆联想,认真设计,努力创新,设计出了很多方案。很多学生的设计图原理正确,设计新颖,并把化学与物理知识进行了充分的综合。此设计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目前,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用实验来论证已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正确性,在实验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实验模式缺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将教材中的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可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兴奋状态,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验证性实验所无法替代的。例如,在讲解Fe (0H) 2的制备和性质时,我就先告诉学生Fe (0H) 2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然后演示新制的FeS04和NaOH溶液的反应,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学生未能看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是灰绿色的沉淀。该现象立即就会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此时我便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原因: (1) 为什么要用新制的FeS04溶液? (2) 为何要将滴管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地挤出NaOH溶液? (3) 久置的NaOH溶液中会溶解什么物质?当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分析得出FeS04和Fe (0H) 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时,然后立即换一瓶经煮沸以除去氧气的NaOH溶液重新进行实验,再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得到白色沉淀,但过一会儿就转变为灰绿色,随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这一现象又引起学生的疑问:怎样才能使生成的Fe (0H) 2被氧化的速率减慢呢?结果经过学生一系列的思考、讨论、比较以后,最后选用在FeS04液面上滴加几滴苯作保护层,再将滴管伸入试管底部,滴加煮沸过的NaOH溶液,就得到了Fe (0H) 2白色沉淀并保持了较长的时间不变色。通过探究性实验的开展,激发了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激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注重生产生活实际,开发创新之源

高中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10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化学 培养 策略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基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要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具备终身再学习的能力。

一、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自主学习与创新教育是不可分割的,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所以教育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在中学时期就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自治能力,而自主学习对于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大有帮助。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课后时间的主宰者,自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激发创新的潜能。

(二)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学会学习》一书中指出:“每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我们再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生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教育应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成了人们促进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强调学习者自身的进取和努力,关注更多的是掌握知识的手段,而非获得具体知识,学习者只有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开发潜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达到这一目的。自主学习给予了学生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自主学习激励并使人们有能力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并合理应用它们。因此,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激活学生自主意识

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包括外在的物质环境,比如宽敞明亮的教室、整洁舒适的布置等,能让学生感到身心舒适、精神抖擞;它还包括内在的精神环境,比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是学习主导者与学习主体的关系,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承担学习责任,师生之间的感情应该是和谐的。教师应该对学生充满爱心,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合作交流,平等对话。教师在教学中,要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每一个闪光点,让学生都动起来。这样学生才会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态,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生生之间应该是合作学习的关系。一个苹果换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而一种思想与一种思想交换,就会获得两种思想。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获得的不只是答案,他们还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中用个性化的语言交流,擦出思想的火花,得出具有创新性的结论。

(二)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具备一定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安排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可以积极、有序、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共享学习资源,分享学习智慧,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一节课里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交流、去书写,让所有的学生充分动起来。学生们往往为了完成书面作业而省略掉读书与思考,因此,教师应尽可能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和动笔操作的作业分开布置,以保证其有足够独立学习的时间。同时,教师应该让所有的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独立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充分释放活力,积极地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调控

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思维习惯、性格爱好等都各有不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把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提高到最大程度。受年龄及认知水平的制约,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单单依靠个人力量是无法完成好的。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在教师引导下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真正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需要循循善诱,巧妙地点拨,适度地调控。当学生思路不畅通时,要及时进行疏导;当学生的思路偏离了教学目标时,要善于引导;当学生思路不开阔,甚至钻牛角尖时,要巧妙开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讲解、点拨、提示、指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断提高学生自主调控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论自主学习[J].学科教育,1999(09):32-39.

[2]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68-69.

高中生化学能力培养 篇11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而少年强则国强, 因此要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就要从学生抓起, 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学生时代就应该备受瞩目, 无论是社会还是老师都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决定条件, 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高中的化学教学也同样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该文主要归纳和整理高中化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从概念出发进行阐述, 再重点分析学生创新能力在化学高中教学课堂的特点和原则, 并以此论证归纳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 创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1.1 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要从教师抓起。教学要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 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这样对学生潜移默化,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教师的感染慢慢的拥有创新意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使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这其中也包括教师自身的情感, 教师在授课时与学生做好相应的互动, 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想法, 给每个学生同样的机会,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心, 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积极、主动, 只有对学习充满了热情才是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教师在授课时也要打破常规,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区分开来,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任何的不同的看法都应给予适当的表扬而非置之不理或是嗤之以鼻, 对学生的关心与表扬都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 让学生品尝到成功。

1.2 开放多变、生动活泼的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应以学生为先, 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前提, 因此在注重创新精神的课堂上教师应多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应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主动的发言, 对于老师提出的任何问题学生都应积极思考, 学生也可以大胆的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 尤其是在化学实验课上更是考验学生手脑并用的好时机, 在实验课上学生可以充分的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 许多知识点也多以死记硬背的形式记下来, 这样做就会有许多极大的弊端, 就算学生背下来了也未必能够完全理解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师要带领学生克服死记硬背的弊端, 让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实际的运用到日常遇到的问题中。教师还要多多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质疑, 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勇敢的说出来, 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1.3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是学好化学的前提。教师在讲课时要多多关注这一点, 例如在讲解任何问题时教师都尽可能的把这些问题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好了化学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是一件多么酷的事儿啊, 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是需要学生带着好奇心以及探索知识奥妙的心来进行的, 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创设一些较为神秘的情境, 吸引着学生迫切的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多一些空间, 使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指导完美的结合, 在一个愉悦、融洽的氛围中把知识一点一点参透, 学生的自学能力强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再加上老师适时的进行指导, 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大大增强。

2 创新学习课堂教学的原则

2.1 问题原则

问题是创新学习的关键。首先, 教师要善于提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总是一定要注意新颖性与多面性, 让学生通过问题激活, 或者让学生动脑思考, 或者让学生相互讨论, 或者让学生辩论, 教师对学生的不一定非要按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 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其次,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 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 使学生想问、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 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

2.2 实践原则

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 不仅是学习知识, 而且是创新的必要途径。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是学习, 使用也是学习, 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思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 综合分析, 实际参与。”把实际参与看成学习的最高水平, 这是因为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易于遇到亲情况和产生新问题, 这就是创新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念;试念生断语;断语生行动, 以此演化无穷。”因此, 在实验中, 实验教师总是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实践中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遇到棘手的问题, 学会开动脑筋, 从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2.3 高效原则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必须充分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益问题。因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是其他渠道 (如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 不能替代的。创新学习课堂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减少课堂教学与之相应的作业、复习等对学生时空的过多占有, 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 以便留出有效的时间, 让其他渠道也能发挥其独特作用[3]。通过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学习, 以达到培养学生高中化学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龚春燕, 何云山.何云山创新学习:21世纪学习观[J]人民教育, 2000 (3) :20-22.

[2]大学生急需培养四种能力[E].中华网, 2005.

上一篇:精冲工艺下一篇:会计档案计算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