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笔记(精选5篇)
地理笔记 篇1
记课堂笔记是课堂学习的好方法, 它可以帮助同学们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 为课后复习巩固打好基础。记课堂笔记还可以有助于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 聚精会神地听好课。但从调查中发现, 许多学生不会做地理课堂笔记, 往往将老师讲的、黑板上写的、画的, 一股脑儿地记下来, 把课堂笔记变成了课堂记录, 结果是上课时手忙脚乱, 一下课仍然是一知半解;或者对地理笔记的整理、应用缺乏能力。因此, 要做好地理课堂笔记, 提高听课水平和效率, 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行。
1 笔记要有可持续性, 能促其一直记下去和用下去
古人说, 不动笔墨不读书。从课堂教学中的效果来看, 一节课中如果动手时间很少, 效果是不可能高的。因此,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实际情况经常提醒同学们认真做好笔记,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 找到相应的记笔记感觉, 使其学会记笔记, 并把笔记一直记下去。
在调查中发现, 学生对记地理笔记有一定的认识, 但缺乏方法和恒心。笔者认为, 教师在开始时可以指导学生在书本上的空白部分 (新教材上几乎每页都有) 记笔记, 以后只要书本不丢, 就一直能够用下去, 且每一次复习到相应内容时就能看到相对应的笔记, 做到一一对应, 眼到心到, 及时起到提示、总结、反思的作用,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学习, 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成功的乐趣。
2 笔记要有个性思想, 体现地理学科特点和个人特色
地理学科有较强的学科特点, 特别对读图、析图、用图有特殊要求, 高考能力要求中明确指出:要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 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因此, 地图能力的培养是学好地理的关键。笔者认为, 同学们边听边画, 一方面可帮助其理解, 另一方面可培养其读图绘图能力。其次, 地理教材中几乎每一页都有插图, 有些插图一目了然, 也有一些插图比较难懂, 在遇到后者时同学们就要进行分析, 这时, 地图的隐性内容就是同学们记笔记的重要内容。
当然, 同学们听课时, 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 有时会突发奇想,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以前认为不相关的概念串在一起, 忽然悟出平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道理, 或是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有新的想法和心得, 这时将这些思想的火花记录下来, 就便于课后复习、理解、整理甚至进行新的创造, 而这应该就是有个性的地理笔记。
3 笔记要有实效性, 对构建知识体系化解难题有用
学以致用是学生会学习的最好表现, 笔记在这方面起着知道、点拨、化解的重要作用。但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学生对于整理地理笔记的能力欠缺, 而这一环节是实现学以致用的重要一环。要突出地理笔记的实效性, 教师必须对学生加以指导。
一般来说, 课堂板书就是课堂学习内容的纲目。这些纲目是教师在研透教材内容基础上, 根据教学体会写出来的, 它基本上能反映授课内容的知识结构和要点, 有助于大家理解、掌握、复习新课内容和知识体系, 所以, 同学们应该将它记下来。
在讲课时, 除了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外, 教师还会做些适当的补充, 这些补充的内容融入了教师的心血, 对于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 启迪思路, 开阔视野, 都十分有用。所以, 同学们应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 对教师补充的内容除了记在心上外, 还要突出地做好笔记。
在讲解例题时, 教师常常会讲解解题的技巧、思路和方法, 这些对于开发大家的智力、培养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同学们也应将这些方法记录在册, 并根据所记录下的方法进行理解、复习, 并且日积月累, 举一反三, 无疑会大大提高自身的地理思维能力。
同学们上课时会或多或少地对老师讲的内容有心存疑惑的地方, 有的疑点源于教师的疏忽, 有的则可能来自自己的理解错误或遗漏。在这种情况下可及时把这些记下来, 以便课后再求教老师, 或通过自己思考来解除这些疑惑。另外, 同学们也可将自我学习时或作业时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便于及时提醒自己。
总之, 学生会记地理笔记是地理学习的重要一环, 掌握正确的记地理笔记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记地理笔记的习惯, 对于学生学好地理和教师教好地理是双赢的策略。
摘要:做好地理课堂笔记, 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水平和效率, 从而全面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 为课后复习巩固打好基础。本文介绍了几种记高中地理笔记的方法, 对于学生学好地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地理笔记,课堂教学,学科特点,可持续性,实效性
地理笔记 篇2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好的习惯一定要坚持。首先要正视记地理笔记的意义,自主地完成才能达到想要达到的效果。
(二)课堂上注意听讲。
听讲不是单纯地记下老师说的话,而是要在听老师讲解的过程中思考、过滤,老师说的话不一定都是重点,学生要学会筛选。学生学的不仅是教材上的知识,而且要学习老师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于新问题的方法,要知道老师是如何分析、从几方面分析问题的。针对错题笔记,在老师讲解习题、试卷时应仔细听,找出自己做题时的想法与老师的思路区别在哪里,找出做错的原因,课下认真思考,分析原因并记录,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三)选择性的记录。
笔记是辅助学习的有效方法,不是盲目地记录,而是要在思考之后区分主次,有选择地记录。课堂笔记,不是老师说什么都一字不差地记录,全部记录既跟不上老师的脚步,又会错过重要知识点。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好多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如在学习判断热力环流高低压的问题时只记录老师教的口诀即可,如“凸低为高,凸高为低”,还有在学习等压线部分的“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判断方法,要在充分理解后记录,理解其高低大小表示的内容。而针对错题笔记则是针对平时易错点、难点进行梳理后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记录下来,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使得笔记一目了然。
(四)勤于动手,脑中有图。
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侧重于学生能力培养,而验证一个人能力的最好途径就是实践。高中地理地图册是很重要的学习工具,在进行地理练习时,能读懂图则是解题关键。理解知识点要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动手画图,加深印象,使地理图像深刻地印在自己的脑子中,如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压带、风带图及其季节性移动图、洋流图,等等,都是学生在学习中重点需要掌握的,而自己动手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单纯地看书要记忆深刻得多。这样在做题时,脑中的图形呈现,可以加快做题速度。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笔记
一、初中地理课堂笔记的必要性
(一)课堂笔记是对教材的补充
地理教材的编写考虑的是大多数初中生的基本需要,并不能满足全国各地的所有学校的实际需要,具有局限性。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教材的编写往往是相对滞后,因此,地理教师往往在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灵活处理,把当下较为新的内容介绍给学生,与时俱进。中学生学习的内容范围往往超出了课本,此时,笔记就成了对教材最好的补充了。
(二)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维持课堂纪律
由于受到升学的压力,学生课堂以外的时间相当大一部分时间被语数英学科所占据,很少有学生能有余力来对地理进行预习和复习。所以要争取课堂效果最大化,让学生掌握当堂所学的知识。但是一整堂课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集中注意力听讲是不可能的,而做笔记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固定在课堂上,比较不容易分神。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服务
初中阶段是学生知识结构产生剧变的时期,往往有很多学生由于之前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方式不适用初中阶段,会感到课业上的压力,进而对突如其来的科目无从下手。这个时期的学生也正处于生理急剧变化的阶段,具有很好的可塑性,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帮助,指导其养成做好笔记的良好习惯。充分利用好这一环节,往后学生在课后复习过程当中就可以利用笔记把上节课的知识结构,教师的教学思路有个重新的认识和巩固,也可以从笔记当中发现一些课堂上所讲的不懂的地方或遗忘的知识,然后进行分析,再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最后达到掌握。这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便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了,很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其终身学习服务。
二、中学生做好地理课堂笔记的好处
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知识,离不开记忆和理解,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随着记忆知识的增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在逐步的加深。课堂笔记恰好具有增强记忆和加深理解的双重作用。
(一)增强记忆重要途径
研究表明:记忆主要是利用大脑皮层,在学习过程中,把视觉、听觉功能和肢体动作等多种感官结合起来,学过的东西就会在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然而,在以往的地理教学过程当中,我发现学生上课时,往往是听觉和视觉效果较好,换句话说也就是学生习惯了了听和看,所以相对来说,对于动手这一部分往往受到影响,比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发现,学生把直辖市“天津”写成“天京”和南方主要糖料作物“甘蔗”写成“甘庶”之类的。也就是说,往往学生只注重听或看,对于课堂所学知识往往只是模糊的记忆,并没有落实到实处,无法做到真正的掌握,而做好地理课堂笔记。学生在课堂当中,把听到、看到的内容经过头脑的整合,变成笔记上的文字,图形、符号等,在这个过程当中,充分把视、听、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可以获取很好的记忆效果。
(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在初中阶段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开始接触到一些比较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如果说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只是要求“是什么”,相反,对于初中阶段来说,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则要求更多的是“为什么”。对于这些内容当然需要地理教师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讲解。然而,在有限的45分钟的课堂时间内,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可以完全理解和掌握下来,此时,地理课堂笔记就可以帮助学生重现教师上课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当时产生的一些对知识上的困惑,进而加以及时解决,最后到达对课堂所学的完全吸收。通过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地理解运用。
三、如何做好地理课堂笔记
(一)教师层面
首先,充分的备课是关键。也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做好笔记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当中,应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归纳、整理、设计知识结构,并在备课过程中在一些重难点的地方可以利用特殊的颜色进行标注,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能指导学生针对这些重难点位置可以做好相应的笔记。
其次,把握好课堂常规环节。语言要清晰,有条理,语速应该适中,具有亲和力。在讲重点部分时,语言要具有感染力,并反复加以强调,让学生感觉到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在板书方面,也应做到字迹工整,布局合理,能够体现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加强直观性,
再次,指导学生填图、绘图,对于一些地理位置和范围,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在地图上明确的指出。同时,也要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出来,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双边效果,比如在“中国的疆域”这一节课中讲到中国的临海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分别是哪些海洋,而且还要指导学生把中国所濒临的各个海洋的范围界限也标注出来,这样让学生对我国的临海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理解。
(二)学生层面
首先,提前预习教师要讲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有个大概的认识,在教师授课的时候理解起来也较快。然后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并做上记号,在教师真正讲授的时候对自己不懂的注意力也相应提高。
其次,课本与笔记合二为一,一般来说,课堂上的笔记记录利用课本上空白处,没必要用专门的笔记本来记,因为笔记和书上的图文对应是最佳效果。实现课本与笔记的互补。再来,避免满堂记,有选择性的做笔记,记录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和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教师讲的课本上有的内容对其可以用不同符号在相应的位置划起来,对于关键字还可以圈起来等。
最后,课后笔记的比较整理,把课堂上做好的笔记和其他同学做的笔记进行比较,看是否有遗漏的或做得不够详细的地方,以便进行及时补充。一方面,在学习上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另一方面,在比较笔记的时候也是在对课堂所学的回忆和巩固。
地理笔记 篇4
一、概括法———记核心知识体系
专题复习必须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即学会对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进行整合、梳理,形成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这既有利于从知识点上的深化理解,又有利于从知识面上的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概括法的第一步是理清结构,归纳重点;第二步是舍弃无关紧要部分;第三步按教师的要求和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形成思维路径;第四步用关键词、言简意赅语句表达出来,形成“干货”。
例1:洋流核心知识体系笔记(见图1、图2)
二、模式法———记有效解题套路
模式法主要是记某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常有这样的经历,有时见到一道题目一时找不到思路,就迫不及待去翻看答案,看答案时往往觉得答案的每一步都顺理成章,该用哪个规律,该用什么方法,非常清楚,自认为把题目已经理解透了。但过几天再做相似的题目,还是无从下手。问题在于学生没有掌握该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或者说解题套路不清晰,方法没掌握。记有效解题套路就是针对重难点问题形成自己清晰的解题思路,构建操作性强的解题模式。
例2:洋流与等温线解题套路(见表1)
例3: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见图3)
例4:分析渔场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1)由果及因推导。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深层无机盐上泛←特殊的海域位置(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
(2)洋流分布推导。温带沿海海域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热带和副热带沿海海域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多位于副热带大陆西岸海域,如南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海域。
三、综合法———记考点应用角度
对与核心知识应用有关的信息进行汇集、归纳和整理,以便对核心知识点进行时间与空间、纵向与横向等方面的综合钻研,准确把握试题的考查角度。
例5:洋流考点应用角度笔记
四、补充法———记遗漏及更新点
复习和做题后及时进行整理和汇总,查漏补缺,不断调整分支和整体结构,更新旧知识点。对核心知识点、解题套路、考查方向都要进行及时的更新、补漏、整合,从而使笔记的体系更完善、方法更有效、方向更明确。
例6:洋流遗漏及更新点笔记
(1)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水温高。寒暖流只是与所流经海区水温对比而言的。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于寒流水温,高纬地区暖流的水温可能低于低纬地区寒流的水温。
(2)同是西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洋流,性质不一定相同。西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洋流为西风漂流,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主要表现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主要表现为寒流。
(3)渔业资源丰富的海域,并非都是因为寒暖流交汇。
(4)海洋咸水渔业资源丰富与河湖淡水渔业资源丰富对比(以松花江流域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为例:面积广阔,河湖多,水域辽阔,为鱼类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地势较为平坦,水流较缓,有机物沉积多;温度比较适宜,适合鱼类生存;水量丰富,上游发源于林区,河水中营养物质多)。
五、粘贴法———记典型考查题目
典型题往往图文结合,要记在笔记本上耗时多,难度大,且手绘图像变形大,不利于复习,不妨直接裁剪后粘贴到笔记本上。另外,还应将相似题或不同设问角度的相同题目补充到典型题中。通过对典型考查题目的不断复习,对专题复习时提高核心知识的应用能力,明确答题角度,快速解题,具有重要意义。
例7:图示A城市是所属国著名的渔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单说明A城市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2)如渔船漏油,试分析A城市附近海域油污的漂流方向。
分析:图示为日本的北海道,附近海域有北海道渔场。受千岛寒流影响,A城市附近海域油污向南漂流。
答案:(1)大陆架宽广,海水较浅;寒暖流交汇。(2)受千岛寒流影响,A城市附近海域油污向南漂流。
例8:图示为“某区域海陆分布图”,图中M为纽芬兰岛,a、b是两支洋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两支洋流分别属于()
A.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寒流
B.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暖流
C.寒流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D.暖流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分析纽芬兰岛附近渔场冬季渔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分析:(1)根据纬度位置可判定a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b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暖流。(2)纽芬兰岛附近渔场为纽芬兰渔场,该地纬度高,气温低,港口易封冻,渔业生产不利。靠近格陵兰岛,冬季多浮冰,威胁捕鱼船的安全。冬季受西风影响,海面风浪大,多气旋活动,多阴雨天气,不利作业。寒暖流交汇,多海雾,能见度低,容易出现事故。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笔记 篇5
一、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因素(课本P42图3.3)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具有相同特征。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课本P45~46图3.9)
一、季风水田农业(课本P47~48图3.10)
二、商品谷物农业(课本P49~50图3.13,3.14)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大牧场放牧业(课本P47~48图3.10)
【地理笔记】推荐阅读:
做地理笔记有用吗06-18
地理和贸易读书笔记06-27
初中地理课标读书笔记12-07
高中地理世界地理教案10-08
高二地理教案-----世界地理11-10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试题教案08-18
高三地理人文地理习题11-18
地理知识与地理教学06-05
高中地理复习策略研究地理论文10-24
盗墓笔记读书笔记随笔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