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择题

2024-07-09

地理选择题(精选12篇)

地理选择题 篇1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 (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 。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所处纬度为

A.23°26′N B.3°26′N

C.0° D.20°N

2.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频次为1时, 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频次为2时, 历时不到半年

C.频次为3时, 其中一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D.频次为4时,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下图是某城市医院与卫生所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XX医科大学毕业生想开一家私人卫生所, 根据中心地理论, 应选择在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4.选择上题答案的理由是

A.该地卫生所集中, 利于经营

B.位于其他卫生所服务范围的边缘

C.靠近大医院, 可获得其技术支持

D.城市边缘有足够的空间

读下面的地理漫画, 回答5~6题。

5.漫画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A.建筑物密集, 绿地面积小

B.污染严重, 环境质量下降

C.热岛效应显著, 城区温度较高

D.土地面积小, 用地紧张

6.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A.建设新城区, 扩大城市规模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 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D.建设卫星城, 分散城区的人口和工业

下图为家居风水图, 图中蕴藏着我国先民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据此回答7~8题。

7.家居风水八卦图没能反映出的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是

A.大气 B.水

C.岩石 D.生物

8.“物极必反, 否极泰来”, 这是八卦的基本原理之一。其不能反映自然环境的特点是

A.相互联系 B.相互独立

C.相互影响 D.相互渗透

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能源更具战略意义。据此回答9~10题。

9.目前, 全球95%以上的稀土都由中国生产供应。下图中是世界最大稀土产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稀土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风力涡轮机等环保技术领域。下列省区风力涡轮机市场潜力最大的是

A.四川 B.贵州

C.江苏 D.江西

下图是山东核电站分布图。读图, 回答11~12题。

11.在山东东部沿海建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达, 科技领先, 交通便利, 建站优势明显

B.缓解山东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C.人口稠密, 建站优势明显

D.解决矿产资源缺乏的问题

12.下列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意义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 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B.应对国内能源紧缺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措施之一, 填补能源需求缺口

C.是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唯一举措

D.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尤其是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阴影部分表示聚落) , 回答13~14题。

13.图中聚落分布在

A.河口三角洲

B.山麓冲积扇

C.河流阶地

D.河谷平原

14.下面四图中为人们从河流上游至下游所看到的河床, 其中最有可能位于河流下游的是

下图中是沼气池、猪圈、厕所和蔬菜日光温室的“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读图回答15~16题。

15.“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改良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积温 光照 B.温度 土壤

C.土壤 水分 D.光照 土壤

16.图示“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A.海南岛 B.云贵高原

C.山东半岛 D.江南丘陵

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冬小麦收获日期等值线图, 回答17~18题。

17.下列对我国冬小麦最主要产区及其农作物熟制的叙述, 正确的是

A.陕甘宁地区 一年一熟

B.冀鲁豫地区 两年三熟

C.云贵川地区 一年两熟

D.鄂湘赣地区 一年三熟

18.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纬度和地形

B.纬度和距海远近

C.地形和季风环流

D.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

中高纬度地区东西走向山脉的南北两侧, 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 出现了明显的温度差异, 即阳坡温度高于阴坡。读中纬度某内陆地区等值线图, 回答19~20题。

19.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所在位置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甲、乙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B.甲、乙位于南半球的阳坡

C.丙、丁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D.丙、丁位于南半球的阳坡

20.若m为12℃等温线, 则乙地的气温数值可能是

A.6℃ B.8℃ C.9℃ D.10℃

工业布局强调企业经济收益的最大化, 而城镇的合理分布能提升城镇功能, 从而更有效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下图中为我国某城市工业现阶段和计划扩散情况。读图完成21~22题。

21.现阶段, 该中心城市大型工业的配套企业主要布局在距离中心城市10 千米左右的卫星镇。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①政策 ②原料 ③地租 ④运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该市政府为推动县城经济发展, 计划采取“中心城市→县城→乡镇”梯度扩散模式, 将大型工业的配套企业由卫星镇转移到县城。为应对工业扩散, 各县城要

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②在市场调控下降低地价和运费 ③提升服务等级 ④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道路密度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 道路的总里程与该区域面积的比值。下图是某特大城市道路密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23~24题。

23.甲地的值可能为

A.4.6 B.5

C.3.1 D.3.8

24.甲处不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是

A.十字路口 B.绿地

C.卫星城 D.商业区

发展轨道交通是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途径。读北京市地铁规划图,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25~26题。

25.图中地铁换乘站附近几乎都已发展成为北京著名的商圈, 其中以西单商圈, 建国门至国贸附近的CBD商圈地租最高。由此可见, 影响地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

B.历史传统、知名度高低

C.行政因素、社会因素

D.环境因素、自然因素

26.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有

①节约用地 ②逐渐从大城市推广到中小城市 ③合理利用地质和水文条件 ④保护环境, 避免次生灾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在大陆拟订的台海隧道计划中, 专家主要提出了三个方案, 即北线、中线和南线方案, 起点均在福建。读下图, 回答27~28题。

27.如果近期开工建设台海隧道, 则影响其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

A.社会经济因素 B.科学技术因素

C.自然环境因素 D.政治因素

28.受两岸三通影响最大、最直接的经济区是

A.环渤海经济区 B.海峡西岸经济区

C.长三角经济区 D.珠三角经济区

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30.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读“木桶效应”图, 完成31~32题。

31.某一封闭区域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6000、4500、10000, 则该地的人口容量取决于

A.耕地 B.森林 C.淡水 D.矿产

32.下列影响我国各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 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新疆—水资源

下图所示箭头表示某半球高空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读图回答33~34题。

33.图示①②对应的天气系统, 正确的是

A.①—甲 B.②—乙

C.①—丙 D.②—丁

34.如果只考虑热力原因, 则下列关于图中各数码的近地面对应点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①近地面对应点是阴雨天气

B.②近地面对应点为晴朗天气

C.③近地面对应点出现冷锋

D.④近地面对应点吹偏南风

下图表示四种气候类型的月均温和年降水量, 读图回答35~36题。

35.下列各城市的气候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一致的是

A.伦敦、悉尼、莫斯科、开普敦

B.圣保罗、开普敦、孟买、北京

C.圣保罗、开普敦、北京、巴西利亚

D.巴西利亚、伦敦、开普敦、北京

36.当丁气候类型分布地区处于少雨季节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中海沿岸多雨

B.中国江淮流域正值伏旱天气

C.青藏高原景区正值旅游旺季

D.我国江南地区桃红柳绿

读某地1月份等温线分布和不同月份台风移动路径图, 回答37~38题。

37.关于图示半岛1月份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 正确的是

A.沿海气温低, 内陆气温高

B.沿海气温高, 内陆气温低

C.北部温差大, 南部温差小

D.北部等温线向南凸, 南部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38.下列对东亚台风的叙述, 正确的是

A.东亚各国受台风影响的时间相同

B.台风中心盛行下沉气流, 属于反气旋

C.4~7月台风移动路径变化方向与7~10月相同

D.台风移动路径变化方向与气压带、风带有关

图A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及移动示意图, 图B为图A中甲地某河流流量变化过程曲线图, 甲地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读图回答39~40题。

39.甲地大致位于

A.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B.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东岸

C.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D.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40.甲地河流在7月前后流量减少, 这是由于该地区

A.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B.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读下图, 完成41~42题。

41.若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种气压带, 则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A.①—副热带高气压带

B.②—极地高气压带

C.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D.④—赤道低气压带

42.《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 “天旱, 燃木崖上, 推其灰烬, 下移渊中, 寻即降雨”。“寻即降雨”的神效, 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动感动了神灵, 而是蕴涵着某种科学道理。其主要原理对应上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网格模式是储存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主要方式之一。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不同地理图层的网格图, 每格约100km2。读图完成43~44题。

43.EⅤ区域最可能是

A.丘陵 B.耕地 C.海域 D.沙漠

44.该地规划修建大型山水生态公园, 最适宜的区域是

A.BⅠ B.CⅡ C.DⅣ D.EⅢ

民居最能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读我国四地传统民居景观图, 回答45~46题。

45.最能反映出当地高温潮湿气候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6.图片④所示景观所处地区是

A.塔里木盆地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有一些干涸湖底, 常因干燥而龟裂, 定向风沿裂隙进行侵蚀, 使裂隙日益增大, 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 这种地貌为雅丹地貌。读雅丹地貌示意图, 完成47~48题。

47.我国下列省区中, 雅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是

A.广东 B.四川 C.辽宁 D.青海

48.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围湖造田

C.过度采伐林木

D.过度农垦, 用水量大

下面图甲为我国局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图乙为沿图甲中MN一线所作的地层剖面图。读图完成49~50题。

49.该区域地质构造以及有利于储藏的资源是

A.背斜 地下水 B.背斜 石油

C.向斜 地下水 D.向斜 天然气

50.图中河流的干流

A.从东南流向西北 B.从西南流向东北

C.从南流向北 D.从西北流向东南

等流时线是指流域内径流能同时到达流域出口的所有地点的连线。按一定的流速, 在流域图上可作出许多条等流时线。读图 (图中数值为相对值) , 回答51~52题。

51.关于图中信息的解读, 正确的是

A.一般距流域出口越远, 到达流域出口所需时间越长

B.等流时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一致

C.等流时线越密, 说明流速越快

D.等流时线平直, 说明地形坡度变化大

52.据图分析, 下列结论可以确定的是

A.图示流域内, a、b等流时线之间植被覆盖率最高

B.图示流域内, c、d等流时线之间地形最平坦

C.图示流域内, 等流时线数值大小与流量无关

D.甲、乙、丙三河段中, 甲河段落差最大

下图示意南极大陆及其周边海区缓慢的水循环与洋流运动, 图中序号⑧表示的是冰体的运动。读图完成53~54题。

53.图中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蒸发和升华环节的是

A.①⑤ B.②③

C.④② D.⑤③

54.图中⑥与⑦示意的是洋流运动, 引起此海区海水大规模运动的首要因素为

A.盐度差异 B.热量差异

C.密度差异 D.风力差异

读洋流模式图, 回答55~56题。

5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乙海区均为副极地海区 ②甲、乙海区均为副热带海区 ③1、2所示洋流交汇处会形成大渔场 ④1、3所示洋流的形成主要与盛行风吹拂有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6.若图中洋流2、4之间的水温差异会引起热力环流, 则

①2处空气上升 ②4处空气上升 ③高空空气由2处上空流向4处上空 ④近地面空气由2处流向4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2004~2006年世界各种谷物产量的变化图。读图回答57~58题。

57.各种谷物产量变化表明世界

A.谷物总产量下降

B.农业劳动力减少

C.谷物需求量减少

D.谷物单产下降

58.埃及是世界十大粮食进口国之一, 保证该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最佳措施是

A.提高粮食单产, 加强国际合作

B.扩大耕地面积, 提高人口素质

C.鼓励劳务输出, 减少粮食消费

D.控制人口增长, 调整饮食结构

读下图, 回答59~60题。

59.图示时间是

A.1月 B.7月 C.3月 D.11月

60.关于图中旧金山与诺福克两城市的说法, 正确的是

A.旧金山的气温年较差大于诺福克

B.旧金山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因此其气候的海洋性强于诺福克

C.旧金山受暖流影响, 因此冬季气温高于诺福克

D.冬季旧金山受西风控制, 且有高大山脉阻挡了北部冷空气的侵入, 故气温较诺福克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图示该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90°且频次为2, 说明此地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为46°34′。北半球各地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冬至日。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计算出此地的纬度为20°N。

2.C 频次为1时,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北半球各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为冬至日, 地球接近近日点, 公转速度较快;频次为2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范围为46°34′~90°, 说明太阳两次直射20°N时, 历时大半年;频次为3时, 一次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另外两次为太阳直射16°34′N, 此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6°34′;频次为4时, 太阳直射点位于16°34′N~23°26′N, 为北半球的夏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3.B 图示B区域距离医院较远, 且没有卫生所分布。

4.B B区域位于其他卫生所服务范围的边缘。

5.B 漫画中一只小鸟满身灰尘与油渍, 这说明城市大气等污染严重。

6.D 城市主要污染物来自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 因此应分散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7.D 图中有风 (为大气运动) 、山 (为岩石) 、水、地 (为土) , 没能反映出的是生物。

8.B “物极必反, 否极泰来”说明自然环境的各要素是不断变化的, 当某一要素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这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9.B 我国的稀土矿区是白云鄂博。

10.C 我国的风能资源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和西北地区。选项中各省风能资源最丰富的是江苏省。

11.A 我国东部地区矿产、能源缺乏, 经济发达, 能源需求量大。

12.C

13.B 图示为山地等高线地形图, 阴影部分为山麓地带的冲积扇平原。

14.B 河流下游地区沉积物的颗粒比较小。

15.B 图示“四位一体”的生态模式通过改良低温、增施有机肥, 提高温度和土壤肥力。

16.C 图示生态模式改善温度条件, 海南岛、云贵高原、山东半岛、江南丘陵四地热量相对不足的是山东半岛。

17.B 我国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 图示为陕甘宁、冀鲁豫地区, 陕甘宁、冀鲁豫地区农作物是两年三熟。

18.A R地等值线东西延伸, 其影响因素为纬度;Q地等值线南北延伸, 影响其走向的是地形。

19.C 海拔越高, 气温越低, 图示甲与丙的海拔相同, 但甲的气温低于丙, 说明丙的纬度低, 图示为北半球;根据等温线m在c纬度海拔高, 在a纬度海拔低, 说明丙地处于阳坡。

20.B

21.B 工业企业外移主要是由于城郊地租低, 交通便捷, 运费低廉。

22.D 产业移入区应主要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 硬件是基础设施, 软件是服务能力。

23.A 根据“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规律, 甲地应大于4, 小于5。

24.B 甲地道路密度较邻近地区高, 说明交通便捷, 不可能是绿地。

25.A 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26.C 建设轨道交通主要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27.A 影响交通线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28.B 图示经济区为海峡西岸经济区。

29.D 图示国家老年人口比重大, 该国通过外来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30.D 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31.C 依照“木桶效应”的涵义, 人口容量大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题中数据表明淡水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最小。

32.D 新疆深居内陆, 降水少, 制约人口合理容量。

33.C 根据图示①②两地气流方向, 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 ①地高空为反气旋, ②地高空为气旋。图甲中为北半球高空气旋, 近地面是反气旋;图乙中为南半球高空气旋, 近地面是反气旋;图丙中为北半球高空反气旋, 近地面是气旋;图丁中为南半球高空反气旋, 近地面是气旋。

34.C ①近地面受低压控制, 为阴雨天气;②近地面是高压, 盛行下沉气流, 天气晴朗;③近地面为低压槽, 出现暖锋;④近地面为由②近地面吹向①近地面的偏南风。

35.D 图示甲、乙、丙、丁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36.A 丁气候类型分布地区处于少雨季节时为北半球的冬季, 此时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37.C 图示半岛1月等温线北部密集、南部稀疏, 说明北部温差大, 南部温差小。

38.D 东亚各国受台风影响的时间不同;台风移动的路径不一样, 其影响因素是气压带和风带。

39.A 根据图中甲地某河流流量变化过程曲线, 可以判断甲地处于冬雨区, 位于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40.C 甲地河流流量减少是由于7月该地受副高控制, 降水少。

41.A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热高压、热低压、冷高压、冷低压。副热带高压是热高压, 极地高压是冷高压, 副极地低压是冷低压, 赤道低压是热低压。

42.B “祈雨”利用的是热力环流, 属于热低压。

43.C EV区域是河流的入海口, 应为海域。

44.B 山水生态公园应位于山地与平原交界处, 且有河流经过。

45.C 图示民居分别为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西双版纳的竹楼、新疆的敞房。

46.A 塔里木盆地空气稀薄, 光照强, 降水少, 屋顶平。

47.D 雅丹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48.D 我国西北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是上游地区过度引水, 入湖水量减少。

49.B 从地质剖面图中可以看出岩石中老外新, 为背斜。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50.A 根据河流和等高线的关系可以判断河流是从东南向西北方向流的。

51.A 距流域出口越远, 则到达流域出口所需时间越长;等流时线越密, 说明流速越慢;等流时线平直, 说明地形坡度变化小;等流时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2.C a、b之间等流时线稀疏, 说明费时少, 植被覆盖率低;c、d之间等流时线密集, 说明用时长, 可能是植被覆盖好, 或地形平坦;甲、乙、丙三河段中, 甲河段费时长, 说明落差小;等流时线数值大小与流量无关。

53.A 图示①表示蒸发, ②表示降水, ③表示水汽输送, ④表示降水, ⑤表示升华, ⑥⑦表示洋流。

54.B 热量的不同导致密度差异, 从而使海水大规模流动。

55.D 图示甲、乙为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 4处形成大渔场, 1和3分别是受信风和西风的影响。

56.C 2与4之间产生的热力环流为沃克环流, 2处盛行上升气流, 4处盛行下沉气流, 高空空气由2处上空流向4处上空, 近地面空气由4流向2。

57.A 图示谷物产量变化表明世界谷物总产量在下降。

58.A 埃及是粮食进口国之一, 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一个是提高单产;另一个是加强国际合作, 进口粮食。

59.B 图中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说明是北半球的夏季。

60.D 旧金山与诺福克分别位于大陆的西岸和东岸, 旧金山是地中海气候, 诺福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旧金山的温差小于诺福克;旧金山沿岸为寒流;冬季, 旧金山受山脉的影响, 冷空气不易侵入, 气温相对较高。

地理选择题 篇2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高中地理,查字典地理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一地理试题:高一地理上册第三章选择题三,希望对大家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高一地理试题:高一地理上册第三章选择题三

8.下图中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地层界线,A、B、C、D四图中能反映该土层剖面的示意图是()解析:据上图可以判断此地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据等高线判断此地形是山谷。答案:D 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某地1954~2018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近年来该地区水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是()A.气温不断上升 B.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C.气温与降水变化不同步 D.降水不断减少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降水有些年份高于平均值很多,也有许多年份低于平均值很多,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产生旱涝灾害。答案:B 10.根据图中资料可以预测该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内,气候发展的趋势最有可能是()A.温暖湿润 B.温暖干旱 C.寒冷湿润 D.寒冷干旱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气温总体上有上升趋势,降水有下降趋势。答案:B 下图表示了我国75E~102E附近范围内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变化的情况。读图完成11~12题。11.我国高山林线的高度()①在30N附近变化最为剧烈 ②在30N以北变化只受温度的影响 ③在30N以南降低是因为地形的影响 ④从高纬到低纬持续上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30N附近林线的高度变化约在2800米到4600米之间,变化最为剧烈。30N以南为喜马拉雅山坡,水、热条件差,所以林线低。由图可知30N以南林线不再持续上升。答案:C 12.沿30N一线地区()①热量条件优越,畜牧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 ②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 ③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具有开拓南亚市场的重要意义 ④煤炭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地理选择题的应试策略 篇3

1. 文字描述式

文字描述是指没有表格和图像系统的纯文字式试题,这是高考地理选择题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考题形式。根据试题所考查的内容状况,该类试题又可分为纯文字描述式试题(包括文字材料分析式试题)和无图考图式试题两大类。其中所谓的纯文字描述式试题可以不涉及空间分布问题,同学们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无需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空间分布图像,如下面的例1就是一种典型的纯文字描述式试题。而无图考图类试题则是一种表面上看起来试题没有图像系统,但同学们在解答该试题时必须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空间分布图像,否则难以顺利答题的试题,如下面的例2就是一道典型的无图考图题。

【例1】 利用作物秸杆等农副产品发展农区畜牧业,有利于()

A. 改善局地气候B. 综合利用资源

C. 防止水土流失D. 保护农田作物

【参考答案】 B

【例2】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4月30日20时(北京时间)隆重开幕,本届世博会历时184天。设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当世博会开幕时,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完成(1)~(2)题。

(1) 世博会开幕时,与P点位于同一时区的地点是()

A. 开普敦(18°32′E)

B. 伦敦(经度0°)

C. 惠灵顿(174°46′E)

D. 布宜诺斯艾利斯(58°24′W)

(2) 在世博会期间,P点移动方向是()

A. 先向北,后向南

B. 先向南,后向北

C. 先向北,后向南,再向北

D. 先向南,后向北,再向南

【参考答案】 (1)B (2)C

2. 表格材料式

要考查同学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资料分析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考题形式。表格具有信息承载量大、形式简洁等优点,因而常常成为展示材料的首选方式。如下面的例3就是一种典型的表格材料式地理考题。

【例3】 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1)~(3)题。

(1) 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A. 开拓国际市场B. 建立品牌形象

C. 吸引国外资金D. 降低生产成本

(2) 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A. 降低劳动成本B. 增强集聚效应

C. 便于产品销售D. 便于原料运输

(3) 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A. 市场B. 资金C. 原料D. 技术

【参考答案】 (1)A (2)C (3)D

3. 图像资料式

我们知道,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同样,地理考试也不可能缺少图像系统。翻开历年来各地的高考地理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一幅幅构思巧妙、设计新颖的地理图像构成了地理试题最靓丽的风景,这也成为地理高考试题有别于其他大多数学科考题的突出特征。当然,地理图像系统的表达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包括区域分布图(如地理坐标图分布图、区域轮廓图分布图、典型地物分布图等)、地理统计图(如扇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线状统计图、饼状统计图、正三角坐标统计图、散点状分布统计图)、原理示意图(因果关系型地理原理图、时空分布型地理原理图、基本联系型地理原理图、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形成过程、分布示意型地理原理图等)、地理景观图(如地貌、植被、文物、建筑、聚落等)、地形剖面图(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沿某一方向的地势起伏与通视状况)、地理漫画(利用漫画独有的诙谐、幽默功效,来“轻松”地反映一些日益大众化的严峻问题,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水污染等)等。下面的例4就是一道典型的地理图像类考题。

【例4】 下图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由08时到20时,图中()

A. 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 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 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 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参考答案】 C

二、 选择题的主要解题方法

由于地理选择题考查内容和试题形式的多样性,因而解答地理选择题的方法也就多种多样。但总体来说,可以分为直选法、排除法和优选法三大类型。

1. 直选法

这是一种适用于解决绝大多数类型的地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具体来说,直选法就是通过读图、计算、推理、图图转换、图文转换等多种方法对地理考题进行分析、判断,进而直接寻求试题答案的解题方法。虽然直选法对解答难度较大的考题也十分有效,但它对难度相对较小的考题显然更加适应。如下面的例5,同学们首先结合题目的要求对图示进行阅读和判断,然后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其正确选项,这就是典型的直选法。

【例5】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 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 4℃B. 12℃C. 16℃D. 18℃

(2)下午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

【参考答案】 (1)C (2)B

2. 排除法

排除法是一种主要适用于难度较大或具有创新情境而考生对正确答案不能直接判断的考题,此时,同学们若能够使用排除法优先排除那些与题干不符、选项本身叙述错误或明显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这样就可以快速缩小答案的选择范围,减小试题的难度,进而最终筛选出正确的选项。如下面的例6,对于绝大多数的同学来说,面对本题时很难直接判断出形成本次沙尘暴的天气系统,同学们只能通过题意对图像系统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采用排除法,逐步排除错误选项,使正确答案最终浮出水面。如,通过图像中沙尘暴逆时针向中心的运动方向,可以判断该天气系统应该为北半球的气旋而非反气旋,这样就可以快速排除与气旋有关的A选项和B选项,使选择范围减小一半。但这里的锋面究竟是冷锋还是暖锋呢?根据题目已知条件中的沙尘暴形成于“3月中旬”这个时间,再联系我国的沙尘暴多发生于北方地区的特征,就可以判断,3月中旬活动于我国北方的锋面应该主要是冷锋,这样就可以把最后一个错误选项D排除掉,剩下的一定就是该题的正确选项了。

【例6】 下图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至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下图,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

A. 反气旋、冷锋B. 反气旋、暖锋

C. 气旋、冷锋D. 气旋、暖锋

【参考答案】 C

3. 优选法

在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有时还经常会遇到一些既无知识性错误、也无叙述性错误、甚至貌似很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这很让同学们伤脑筋,因为这些选项似乎都是正确的,是可以选择的。此时,我们就可以使用优选法,也就是依据“最优原则”选出一个(单项选择题)或两个(双项选择题)选项,而对另外的选项进行舍弃处理。如下面的例7,根据图示可知,该城市的人口迁入地主要是近郊区,因而该城市具有明显的“郊区城市化现象”。但同样的问题是城市中心区恰是人口迁出最多的地带,因而该城市也应该有很明显的“空心化现象”,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究竟是B项还是C项呢?这让很多同学难以抉择,此时,同学们就应该依据“最优原则”进行取舍。由于题干给出的是“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的限制条件,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在不断扩大,郊区城市化现象也较为明显;而“城市空心化现象”则更多地是一种逆城市化现象的体现,而当今世界的逆城市化现象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通过比较就可以发现,B选项显然更符合题目的本意和要求,是最优答案。

【例7】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可推测该市()

A. 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 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 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参考答案】 B

三、 选择题的审题要求

审题是答题的基础。所以,想要正确答题,首先需要仔细审题,只有题意审清了,才有可能正确答题。对于选择题来说,审题需要着重审清两个方面:一是审题干,二是审选项。

1. 审题干

题干就是考生需要解答的问题,并为答题指明了方向。题干中包含着很多与答题有关的因素,如特定的时空范围、特定的情景或条件等。审题干,就是在审题过程中将题目的已知条件和答题范围等认真搞清楚,特别是面对一些平时没有遇到过的陌生情况,如创新的情境、创新的材料和创新的图像系统等,这时就更加需要考生把握好审题的力度,不放过任何一个文字、图像和符号,以便切实弄清题目的要求,为选出正确选项作好准备。还需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解答选择题时,同学们还一定要特别注意试题是要求选出正确选项还是错误选项,因为犯如此低级错误的同学不在少数,甚至一些平时成绩十分优异的同学有时也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2. 审选项

选项就是试题的备选答案。审选项主要包括:审选项的知识性正误,审选项的语言叙述性正误,审选项与题干的匹配状况等。当然,很多错误选项也许既无知识性错误也无叙述性错误,只是它们与题干的要求不相匹配而已,即不符合题意,因而也就不能成为正确选项。

四、 选择题的备考策略

1. 雄厚的基础知识储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固然重要,但它们毕竟是要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没有深厚的日积月累的知识基础,再好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也只能是花拳绣腿,徒劳无功,是不可能保证考试成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将知识的基础打牢固,只有稳固的知识基础才是考试成功的关键。

2. 良好的解题方法与应试技巧

雄厚的知识基础是考试成功的前提,而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良好的应试技巧则是让考试迈向更高层次的关键。因为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良好的应试技巧能够提高答题效率,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还可以降低试题难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 从容应试的心态

不同类型地理选择题的解答方法 篇4

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在平时学习中,既要对课本基础知识突出主干,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又要及时分析可能出现的题型及特点,对不同类型的试题采取不同的解题对策。下面简单谈一下地理选择题的一些常见类型及相应的解题策略。

一、概念型

概念型选择题突出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概念,并对概念内在规律本质进行把握。此类选择题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并且提出许多限制性条件,而在高考中出现的概念大多并非直接来自教材,往往是给出一个全新概念。出题者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大多采取混淆手法来表达以迷惑学生思维。要准确解答此类选择题,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尤其在一轮复习中,对基本概念的阐述、原因、性质、影响等进行全面准确的理解,不能单纯地死记硬背,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并且对相近、相似的概念进行比较。

解答此类选择题时,应认真分析题中的每一个限制条件,综合概念条件、表述及相关知识结论来判断选项,从而筛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例如:“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它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进行无限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并造成大量废物,污染环境。根据你的理解,回答下列3题:

1.下列恶果, 不是由“牧童经济”造成的是 () 。

A.沙尘暴加剧%B.农药污染

C.臭氧层“空洞”%D.破坏性地震

2. 下列经济模式,属于“牧童经济”特点的是()。

A.黄河出现凌汛

B.围湖造田,增产粮食

C.南水北调,解决北方水荒D.黄土高原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

3. 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 发达国家不会出现

B.是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经济模式

C.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区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D.它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产物, 不可避免

根据“牧童经济”的特点是人类对自然的无限索取,从而可以确定正确选项为B、B、C。

二、组合型

此类选择题的备选项中包含一个以上的项目,要求学生从中找出完全相符的一组。

组合型选择题考查知识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从多方面多层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反映了地理试题“能力立足”的本质要求。由于本类试题设计灵活,故相对难度较大。

解答此类选择题时,应首先找出自己认为有把握的一至两个选项,确认其正确或错误,在四个选项中首用排除法排除含有错误的或不含正确的选项,最后对比分析,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三、排序型

排序型选择题一般指题干中给出一组材料,在选项中要求按时间、空间等进行排列,并确定一一对应关系。

此类选择题中,简单排序可由自己先排序后与答案进行比对来确定正确答案;对不能直接排序的,可首先排除选择错误的或不包括正确的选项,每一组选项中只要有一个错误,就可以排除整组被选项,一般在做题中,只要确定两三个正确选项即可确定正确答案。

四、计算型

地理计算是《地理考试大纲》中对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之一,这一要求在近几年高考试卷中得到了很好体现,计算型选择题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 图形计算。

此类试题以示意图或统计图形式展示地理信息,要求考生从图中提取有用的数据信息,运用地理规律、原理进行相关计算,并利用计算结果作出正确选择。

2. 表格型计算。

此类选择题以表格形式展示地理数据信息,要求考生从表格中提取有效数据信息进行正确计算判断。

3. 图表结合型计算。

此类题以图像和表格相结合形式提供地理数据,判断方法后把上述两者结合即可。

4. 文字材料型计算。

以文字形式展示地理计算信息,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知识或材料的有效信息加以计算,并正确作出选择。

在1∶25, 000的地形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为1.2厘米,甲的海拔高度为1200米,已知两地坡度为30°,乙地的海拔高度约为多少米?()

五、判断型

判断型选择题题干中往往出现“正确”、“不正确”、“错误”、“可信”、“不可信”等判断性的文字。此类试题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分析运用能力。

考生在分析此类选择题时,一要认真看清题目要求,选择的是“正”还是“误”,二要逐个分析判断选项。例如在“A.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B.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C.平顶屋———塔里木盆地D.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四个选项中,选择传统民居与分布地域对应不正确的选项。此题首先从题干中研判出选择对应不正确的答案,在四个选项中筛选出自己能够肯定的选项,确定选中项,或者按照已经掌握的知识直接选择不能对应的选项。

六、因果型

因果型选择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题干为因,选项为果,另一种是题干为果,选项为因。该类题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因此增大了试题难度。

解答此类试题时应注意分清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北欧国家芬兰从十九世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科技高度发达的高福利国家,创造了“芬兰奇迹”。其主要原因是:()。

(1) 进口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学工业

(2) 漫长严寒的气候不利于农牧业的发展

(3) 重视智力开发、免费高中和高等教育,人口素质高

(4) 人均能耗高,能源利用率高

(5) 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6) 重点发展电子通讯、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

中考地理选择题训练 篇5

综合训练(a)

一、选择题(共50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合符题意的答案,请将合符题意的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 选对得2分,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

1。地球仪上的0°经线是: ( )

a。可称为经线圈的圆

b。指示南北方向的本初子午线

c。指示东西方向的最大经线圈

d。可把地球等分成两个半球的经线圈

2。下列有关地图的正确叙述是: ( )

a。有了等高线地形图就能绘制出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b。地图上标注的山峰高度一般都是相对高度

c。地图上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确定方向的

d。一千万分之一比一百万分之一的地图比例尺大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三分是海洋,七分是陆地

b。据测量,太平洋在扩张,大西洋在收缩

c。大洋洲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个洲

d。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大洲的分界线

4。一年中,南半球月平均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 )

a。六月 b。七月 c。十二月 d。一月

5。下列能源中,属可更新资源,但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

a。沼气 b。核能 c。水能 d。太阳能

6。现在人们还未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

a。浅层地下水 b。冰川水 c。淡水湖泊水 d。河流水

7。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

a。英语 b。西班牙语 c。汉语 d。阿拉伯语

8。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有: ( )

a。20多个 b。50多个 c。10多个 d。140多个

9。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 ( )

a。中国 b。美国 c。西欧 d。亚洲

10。世界上火山最多,有“火山国”之称的是: ( )

a。日本 b。马来西亚 c。智利 d。印度尼西亚

11。南亚是: ( )

a。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b。世界上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区

c。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d。以平原地形为主的地区

12。下列国家中,不属于“阿拉伯国家”的是: ( )

a。伊朗 b。伊拉克 c。约旦 d。科威特

13。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是: ( )

a。巴格达 b。阿尔及尔 c。开罗 d。耶路撒冷

14。下列地理事物与所在国家的连线,正确的是: ( )

a。乞力马扎罗山一—埃塞俄比亚

b。维多利亚湖——扎伊尔

c。刚果河口——刚果

d。好望角——南非

15。某国是工农业都比较发达的国家,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在一个 著名的盆地内。这个国家是: ( )

a。德国 b。意大利 c。匈牙利 d。法国

16。俄罗斯境内的大河自东向西依次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伏尔加河

b。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伏尔加河

c。伏尔加河、勒拿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d。叶尼塞河、鄂毕河、伏尔加河、勒拿河

17。加拿大和美国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是: ( )

a。温带草原气候 b。亚热带湿润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8。拉丁美洲现有居民中,人数最多的是: ( )

a。混血种人 b。欧洲移民 c。印第安人 d。亚洲侨民

19。下列对澳大利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b。地广人稀的发展中国家

c。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d。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20。下面对南极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南极洲是全部位于南极圈内的大洲

b。南极洲是孤立于地球最南端的大洲

c。南极洲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d。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21。下列界线中,不通过陆地的是: ( )

a。西经20°经线 b。日界线

c。东经160°经线 d。南极圈

22。当格林尼治时间为12点时,东一区和西一区: ( )

a。相差24小时 b。相差22小时

高考地理选择题审题及答题技巧 篇6

大凡以试题形式出现的东西,总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做选择题时也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用,切忌凭运气去胡乱猜测。

第一步,阅读试题材料,标记关键词,明确考查的内容——审材料

选择题的材料来自于三个方面,即:文字背景材料、图表材料、问题材料。在解答选择题的问题之前,先要认真阅读试题给出的相关资料,然后结合问题判断试题中哪些内容是解题所需的、哪些内容是关键的、哪些内容是干扰信息诱使你犯错误的。在试题与答题卷分开设置的情况下,读题时就可把上述要点内容用笔圈注出来,以提醒自己注意。

一般而言,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找出主干知识点,明确思考的范围

在地理高考复习中,对主干知识的结构体系复习是比较深刻的。在审题时,我们要去伪存真,辨析出其中的主干知识词语。这样有利于快速围绕它来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跑题、偏题,而且也能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2.高度重视图形材料中的信息

高考信息没有无用信息,沒有干扰信息,尤其是地图中的信息,更是要高度重视。例如,在区域地图中,特别要注意图例,往往大多数图例需要用到;在坐标图中,命题者有时有意将熟悉的坐标图中的数值和单位发生变化,不认真审题的考生就很容易在这方面出问题。

3.注意问题呈现的形式及内容,明确“怎么问”“问什么”

4.注意题组中各题之间的关系

地理选择题多以题组的形式出现,这说明该题组中的各题并非独立,而是有着某种密切联系,有时上题正好是解答下一题的重要条件。如果审题时不能注意这一点,不能从全局角度来审读这一题组,而是将自己局限于某一题中,则常常会导致无法解题。与此相反,有些题组中还经常出现条件不断变换的情况,解题时千万不要将上题中的条件作为下一题的已知条件,否则极易受到干扰,最终得出错误结论,所以解题时应将它们看作是一道道独立的试题。

第二步,选择恰当的方法,高效快速解题——正确解题

1.排除法

大多数学生在解答选择题时多采用排除法。所谓排除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题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解题时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然后把比较有把握的选项排除,直至最后剩下唯一的选项。找准解题的关键点,根据这个关键点进行排除,不仅可以正确解题,也可以大大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2.直选法

直选法主要是针对一些考查识记性知识的试题而言,这类试题往往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题时根据自身对知识的记忆情况,选择出正确选项即可。虽然高考越来越重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不少试卷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需用直选法来解答的选择题。

3.同意相溶法

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选项,因此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只要能够确定其中某两项或三项的含义是相同或相近的,就可把它们先溶解掉(即去掉),这样就可大幅度减小选择的难度,甚至直接得出答案。

4.优选法

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样,就应该采取优选法进行取舍。此种方法常用于比较研究、材料解析等类型的选择题。

5.因果联系法

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不少命题者据此编制出一系列具有因果联系的选择题。在解答这类选择题时,考生先要认真审题,分析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找出题干和选项之间的联系,然后就此探究现象的成因或追寻某种现象可能带来的结果。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设置障碍:(1)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科学性;(2)选项虽然正确,但选项和题干之间并不构成因果关系;(3)颠倒了因果关系,如要求选择出题干中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而给出的则是题干中内容会导致的结果。

6.图文转换法

图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教材中的不少知识点都是以图的形式呈现,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教材中的图表,认真分析图表中隐含的信息,学会分析各种类型图的一般方法。对于教材中一些以文字描述的结论、原理,可试着将它们转绘成图形,以便记忆和理解,如转绘出某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图、某日全球各地昼长的分布图等。在解题时,要注意适时地进行图文转换,使题中所给的图(或文)信息朝我们比较熟悉的文(或图)去转换,这将极大地提高解题效率。

7.特例反证法

反证法是解答地理选择题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反证法,就是在解题时并不是直接判断某选项描述的正误,而是通过逆向思维,找出不符合选项描述的特例,进而来确定选项的错误,从而排除一个个障碍。用特例反证法来解答的选择题,在语言描述上一般较有特色,大多选项中会出现“全”“都”“均”等语气比较肯定的词语。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不同的解题方法,但学生解题时切不可陷入“方法”的困境中,不要时时刻刻想“我该用什么方法来解题”。总之,能将题正确做出来的就是好方法。这个就需要大家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多去思考,多去总结。

例谈高考地理非选择题解答策略 篇7

[试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 每年都有大量的苹果出口到俄罗斯、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读我国苹果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与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相比, 简述渤海湾苹果优势区苹果生产的优势条件。 (6分)

思路分析:

答案:距海近, 降水较多 (气候湿润) ;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市场广阔。

[抽取四位学生答案]

第一位: (1) 位于沿海地区, 降雨多。 (2) 海陆空交通便利。 (3) 位于京津地区, 市场广阔。 (4) 技术水平高。 (5)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第二位: (1) 渤海湾地区光照充足, 气候温和降水充足, 多山地丘陵, 利于苹果生长。 (2) 渤海湾的苹果临近东部沿海地区, 有广阔的市场。 (3) 临近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利于苹果的运输和销售。

第三位: (1) 临海, 有利于技术交流和出口。 (2) 灌溉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3) 无霜期短, 气温较高, 光热充足。 (4) 技术发达, 有利于培育新品种。

第四位: (1) 沿海地区地势低平, 土壤肥沃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肥力差) 。 (2)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适合苹果生长。 (3) 靠近海港和交通线, 便于商品贸易 (黄土高原相对封闭) 。

[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第一, 地理位置定位不准。如渤海湾苹果优势区的地形, 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华北平原,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第二, 不是写优势条件, 而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全写, 学生认为写上总比不写强。

第三, 没有对两区进一步深入比较分析。把共有因素作为优势条件。如温带季风气候等。

第四, 用语啰嗦, 不准确, 废话较多, 如写渤海湾地区, 渤海湾的苹果。

第五, 要点重复或漏答要点。如临海, 有利于技术交流和出口, 技术发达, 有利于培育新品种。

第六, 思维没有条理, 想一点, 写一点, 如第一位 (5)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属于自然因素。

第七, 不按采分点答题。如第一位有五点, 第三位有四点。

[针对学生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第一, 专题训练——图。通过地形图、气候图、城市图、交通图、等值线图等专项训练, 培养学生读图定位的能力, 让学生知道读图要细, 定位要准, 否则, 一旦地理位置搞错, 所有分析可能全错。如果学生将渤海湾苹果优势区的地形定位在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就不会写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错误分析。

第二, 磨——题。以月考典型试题为例, 培养学生从题干、图上、问题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描述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如此题题干材料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 每年都有大量的苹果出口到俄罗斯、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说明我国生产苹果的地方多、质量高、市场广。图上表示我国苹果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说明黄土高原苹果生产和渤海湾苹果生产都有优势, 只不过优势方面不同, 所以才让简述渤海湾苹果优势区苹果生产的优势条件。如果学生能分析到这一点也就不会面面俱到地写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第三, 辨析和讨论——区域。以案例形式通过辨析和讨论比较世界和我国不同区域的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方面的区位, 掌握分析区位的一般方法和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找出主导因素和限制因素, 并且进行动态过程分析。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推理论证能力。如果学生对此题能够列出区位因素提纲就不会将要点重复或漏答要点。

地理选择题 篇8

一、地理新图像的变式特点

传统的地理选择题图像有景观图、地图、统计图、示意图、图表等类型,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地理图像出现了很多新面孔, 这些新面孔拓展了地理命题材料, 也对学生解题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1. 表达手段的创新

在新出现的地理图像中, 有的是对原来图像进行改造, 从而出现新的视觉效果, 学生在应试过程中由于紧张, 往往习惯于定势分析, 导致解题失误。比如纵横坐标的错位, 对以往的视觉定势造成了冲击。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卷将习惯上用柱状表示降水、用曲线表示气温作了一个对调, 由于习惯的影响, 很多学生判断失准。还有较多的是对表达手段进行创新、像修饰手段的创新、定点符号的变换, 都产生新的视觉效果, 因此要避免受习惯的束缚。

这些新图像虽然表达手段有所创新, 但是如果能让学生知道其演变过程, 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如近几年出现的以代码代替作图要素的简单栅格化图层, 图中的每一个方格以等距离形式呈现, 其实代码不仅起到了比例尺的作用, 而且起到了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颜色的作用, 或者是等高线地图中等高线的作用, 或者代表了地理分布图中的具体地物, 是对传统地形图和地理分布图作了一个理想化处理。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卷第27-28题中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图就是此类图像 (图1) 。

2. 复合型图的增加

为了增加图像的信息量, 将多个要素的图层叠加在一起, 形成复合型图, 这些图往往整合性很强, 不仅表现在内容的整合, 而且表现在图像的展示形式上, 有平面图和立体图的整合, 有统计图和分布图的整合, 甚至有三种以上表现手法的整合, 使学生在与图像刚一接触的瞬间会产生紧张感。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第3题是一个地貌和地质的复合图 (图2) 。其实复合型图只是表面上看比较复杂, 因此容易漏掉信息, 但是只要让学生学会对图像进行拆解和组合, 并且找准不同图层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像的难度系数会大大降低。

3. 三维图像以及遥感图像的出现

近几年随着地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出现, 相应地出现了一些遥感图像和三维图像, 以及GIS分析成果的可视化图像, 这些图像无疑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新鲜感, 并且这些图像的应用领域很广, 表现方式也很多, 无法预料和猜测, 更增加了一定的神秘感和陌生度。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卷出现的是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像图。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II卷第1题图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出现的也是一张遥感图像 (图3) 。2011年高考北京卷第10题出现交通运输的一个三维图 (图4) 。学生对这些图像的新鲜感大于紧张度, 因此只要让学生多接触此类图像, 自然就可以熟能生巧。

4. 专题内容的拓展

选择题中出现的地图一般以专题地图为主, 随着新课程能力教学的深入, 专题地图所涉及的空间和内容出现了很大的拓展。比如等值线, 由传统的等温线、等高线、等压线、等深线等, 拓展到了各个领域, 特别是人文地理领域中很多因素都可以用等值线图来表述。新出现的等值线有海啸传播等时线、城市区域等价格线、交通等车流量线等。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第7题中出现一个气候风险度的等值线。2011年高考海南地理卷第14题出现的是等光合有效辐射线 (图5) 。学生接触最多、最早的等值线是等高线, 在接触其他等值线的时候要注意区别分布规律。很多人会用读等高线的办法去判读其他等值线, 这样判读有时候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比如海啸传播等时线 (图6) , 学生在判读的时候会按照等高线越密地形越陡的思路, 认为等时线越密, 传播速度越快, 这样就会导致判断失误。

地理分布图的内容也大大拓展, 但是不管增加何种内容, 图像都会有其一定的属性, 所以一定要因图制宜、因题制宜。

二、地理新图像的应对技巧

不管以何种面目出现, 以何种表现手段呈现, 地理图像要表达的都是一定的地理信息, 选择题就是要根据这些图像所透露的信息来做出判断和抉择。因此, 做图像选择题, 最关键的是读懂图像, 学会解剖图像的结构, 挖掘图形的内涵, 提取有效信息。

1. 举手之劳, 顺应视觉习惯

所有的图像上呈现出来的信息, 都是人们视觉的结果。人的视觉对图形有一些习惯, 新图像在构制过程中若以非常规的模式呈现, 或以与人的视觉习惯不一致的方式出现, 就会给人以一定的陌生感。在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题中, 这类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解题进程。其实, 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 举手之劳就可以让原来不顺畅的图像视觉变得顺畅起来, 那就是让学生把纸面颠倒过来看, 目的是让图像在我们面前改变视觉角度, 从而化解图像的难度。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第5~7题图中 (图7) , 左图的曲线分布与右图表面上一致, 其实与学生的视觉习惯大相径庭。学生的习惯是, 经线呈南北向分布, 纬线呈东西向分布。因此虽然这左右两个表面上相似的图形, 其实左图给学生的视觉是非常态的。但是只要将试卷按顺时针转动90°, 成为图8的效果, 这样经线的布局也成为南北向的布局, 图形的信息就会一下子明朗起来。

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第3、4题的等高线地形图 (图9) , 如果能够将卷面逆时针转动90°变成图10的效果, 这样的等高线地形图就顺应了学生的视觉习惯, 就好像人站在山脚下, 落脚点就在山麓, 山体布局在人的面前, 可以清晰地看清楚山谷和山脊等地形分布。这样判读地形比原图清晰多了。

2. 画辅助线, 做到事半功倍

地理图像虽然没有数学几何图形那样抽象, 但是在读图解题过程中也可以借助数学几何题作辅助线, 或者加阴影面的方式来增加图形的直观性, 在原来图像的基础上, 通过添加辅助线和阴影区的办法, 使题目给出的条件明朗化, 从而更好地完成题目提出的要求。

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第7题图中所给出的空间资料 (图11) , 直接在该图上不能明确地作出选择。如果在右边的空间资料图上增加两条辅助线, 就是以河流a曲线为中心, 往两侧分别画两条曲线a1和a2, 并且每一条线上的每个点与河流的最近距离都是1km。这样, 符合条件的区域就一目了然了 (图12) 。

在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过程中, 添加辅助线和一些注记也很有帮助。在计算面积的时候加一些阴影图示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不容易出差错。

3. 还原母图, 了解整体环境

有的图像在取材的时候截自于更大篇幅的地图或图表, 这就是子图与母图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寻找和还原母图。很多隐性的光照图就是在地球光照俯视图和侧视图上截取了一个子图, 如果能够还原母图, 问题会变得很直观。再如某个洋流分布图, 只要我们在脑子里有一个全球的或者某个海域的洋流分布母图, 把题目中出现的子图回归到母图中去, 这样就会对出现的洋流所处的位置有一个全面了解, 对完成题目的选择会有很大帮助。

地球运动题目一直是地理高考中的“老虎”, 许多学生, 特别是文科女生更是“谈虎色变”。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题中地理选择题的最后几个题号似乎成了地球运动考点的“专座”。2008年的全国卷中曾经出现过四个地球运动选择题的极端现象。这类题目难在各种图的变式多, 隐藏深。因此面对这类题目, 首先要让学生将图还原到最原始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也就是找出母图的真相, 还原“庐山真面目”, 这样便于学生阅读和识别。

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第9~10题, 给出的图是一个很简单的只用直线表示的示意图 (图13) , 在这个示意图上无法作出空间想象和判断, 因此需要把该图转化成常规的光照图。根据题干可以先把骨架放到侧视图的环境中去, 就是图14的效果, 也就是还原了一个母图, 这样直观了许多。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 放到条件所述的环境中去, 如第9道选择题, 根据条件所示, 还原出母图 (图15) 。这样根据条件和题目的需要, 冷静地处理, 一步一步转化、分解、图示, 光照图就不会成为文综高考的拦路虎了。

地理教学媒体的选择 篇9

一、地理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

1. 地理教学目标

地理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参加地理教学活动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它是贯穿地理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 不仅规定了地理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而且还控制着地理教学媒体的类型以及媒体出示的时机、方法与步骤。因此, 地理教学目标对地理教学媒体的选择具有决定作用。每个单元、课时、课题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 即具体的教学要求, 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通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来传输教学信息[1]。例如, 对于认知类教学目标, 选择挂图、图片、实物、标本、模型、投影、多媒体动画等媒体开展教学, 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情感类教学目标, 选择表现手法多样、艺术性和感染力强的媒体, 如录音、录像等, 可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情感上的震撼力。

2. 地理教学内容

地理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地理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地理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地理教学内容和地理教学媒体之间存在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地理教学内容是制约地理教学媒体选择的重要因素。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广泛, 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 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 应有区别地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例如, 自然地理多选择图片、实物、标本、模型、录像等;人文地理多选择挂图、录像等;区域地理则多采用挂图、景观图片教学。从知识属性看, 地理名称、地理分布一般采用挂图;地理数据一般采用黑板、投影;地理景观一般采用图片、实物、标本、模型、录像等;地理演变则多采用动画, 制作多媒体课件, 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 则多采用板书、板图、板画、挂图等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质。

3. 学生特点

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学生学习地理的心理基本特征是地理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之一,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心理学研究表明, 高中生与初中生在心理发展上有很大区别。从学习积极性方面看, 高中生与初中生在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上都有区别。从认知结构上看, 初中生的观察能力较差, 缺乏从整体上观察、从细微处观察的意识, 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 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高中生的观察能力较为精确而深刻, 注意力比较趋于稳定而持久, 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 能够逐步摆脱直观形象和直观经验的限制, 借助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和推理, 想象更加丰富、合乎理性[2]。而教学媒体与学生认知结构关系密切, 如图1所示[3]。可以看出,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学生接受地理信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地理教学媒体与地理教学内容是否统一, 地理教学媒体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否相容, 地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否一致。统一性、相容性、一致性越好, 图1中的重合部分就越大, 意味着有效信息量就越大。

1.有效信息量2.教学媒体3.学习内容4.认知结构

因此, 地理教学媒体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对于初中生可以较多地使用投影、电影、电视和录像。投影片要形象生动, 重点突出, 色彩鲜艳, 能活动的地方力求活动, 每节课使用的片数不宜太多, 要对片中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使用电影、电视和录像, 宜选用短片, 动画镜头可以多一些。对于高中生, 选用的教学媒体种类可以广泛一些, 传递的内容可增加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增加理性认识的分量, 重点应放在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规律上, 同一种媒体连续使用的时间也可以延长。

4. 地理教师特点

每个地理教师在媒体的使用上都有自己的长处, 也有不擅长的媒体, 在选择媒体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扬长避短。有的地理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声音柔美、极富感染力, 他就可以多采用语言讲述, 绘声绘色;有的地理教师美术功底好, 可以多选用板图、板画、投影等辅助教学;有的教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在学校设备齐全的条件下, 他就可以选择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如果一名地理教师同时具备上述能力, 那么他在进行地理教学媒体的选择上就具有更大的空间。因此, 地理教师在选择地理教学媒体时, 一方面要正确认识自己驾驭地理教学媒体的能力, 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高自己, 以适应现代媒体对教师的要求。

5. 地理教学媒体特性

地理教学媒体自身特性包括技术特性和专业教学特性两个方面。地理教学媒体技术特性包括呈现力、重现力、传播力、受控性与参与性五个方面。仅考虑呈现力方面, 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的呈现力要强于其他地理教学媒体, 而全面考虑呈现力、重现力、传播力、受控性与参与性因素, 幻灯、投影、录音与录像的技术特性较强, 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则是最具有优势的媒体。

地理教学媒体的专业教学特性是指教学媒体传递、处理不同内容的教学信息的能力。不同的教学媒体, 传递、处理某一教学内容的能力是不同的。黑板适合文字教学, 录音适合语言教学, 幻灯、投影与录像适合图像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则适合动画教学。综合比较各种地理教学媒体的专业教学特性, 可以看出, 一般来说, 技术特性好的教学媒体, 对各种教学内容的功效都比较高, 如幻灯、投影、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即是如此。但也有例外, 录音的技术特性虽好, 却很难表现地理景观、地理分布以及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 它的地理教学特性比较差, 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使用得比较少。

正确认识各种地理教学媒体的优势与缺陷, 是地理教师有效选择媒体的前提条件。

6. 地理教学环境

地理教学环境对地理教学媒体的选用有重要影响。根据信息传递方式, 地理教学环境分为传统地理教学环境、电化地理教学环境、多媒体地理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地理教学环境。不同的环境为选择相应的媒体提供了可能。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应根据当地的教学环境, 考虑到所选用的媒体是否是唾手可得, 或通过简单的准备即可利用, 而不应考虑那些在学校与教学环境中无法准备与实现的媒体。

二、地理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

1. 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要求在选用地理教学媒体时, 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 应尽可能多选一些媒体, 因为运用多种媒体比只用一种媒体效果好。

从媒体本身看, 选择多种媒体有利于媒体优势互补, 进行媒体组合教学。关于教学媒体功能的研究表明:没有万能的教学媒体, 所有的媒体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没有一种媒体能永远优于其他媒体, 也没有哪一种媒体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有时, 某一种媒体的短处可能恰恰是另一种媒体的长处[4]。综合使用多种教学媒体就可以取长补短, 优势互补, 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整体功能。如视觉型媒体能使学生眼见其形, 但不能耳闻其声;而听觉型媒体则相反, 只能使学生耳闻其声, 不能眼见其形, 如果选择两者, 在课堂上结合使用, 不仅各显其能, 而且能够收到声形并茂和相得益彰的效果。

从教学信息论看, 选择多种媒体有利于加大教学信息容量和提高课堂效率。多样性原则要求既要选择传统媒体, 又要选择现代媒体, 特别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应尽可能地多选择现代媒体。因为现代地理教学媒体具有传递信息快, 单位时间内信息容量大的特点, 可以节省教学时间, 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 达到在现有的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大可能的结果。据教育统计材料, 在同一单位时间内,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可比一般教学媒体增加20%~30%的教学内容, 所学得的材料分量比传统教学方式增加一倍, 且可使考试中的错误减少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因此, 要高效率地传递大量信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则应多选用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

从学习的生理机制看, 选择多种媒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对记忆的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参与记忆, 无论是记忆的速度还是记忆的质量远远大于单一感官的记忆。拿记忆后保持的比率来说, 单用视觉, 三小时后记忆保持的比率为70%, 三天后为40%;单用听觉, 三小时后记忆保持的比率为60%, 三天后为15%;而视听并用记忆比率达到90%, 三天后仍为75%, 远远大于只看只听。课堂选用多种媒体, 传递教学信息就有多种渠道, 分别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当不同的感官接受的信息内容相互关联时, 就会深化对知识的感知程度, 达到强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 适度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要求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多地采用一些教学媒体, 但这要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 并不是说媒体选得越多越好, 因为尽管多种媒体传递的教学信息量一定比只有一种媒体传递的教学信息量要大, 但信息量大了, 还要考虑学生能否接受, 如果不能接受, 媒体再多也没有用。因此媒体的选择还应遵循适度性原则, 即一堂课使用的媒体不宜太多, 应有一定数量的限制。一堂课用多少种媒体好呢?有人研究了课堂教学, 认为不算常规教学媒体, 仅选择现代教学媒体, 以两、三种为好, 这样既能从不同方面理解教学内容, 又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发现, 如果选择四五种以上的教学媒体, 教学效果就不好了[5]。

3. 经济性原则

美国大众传播学家施拉姆曾说过:“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的功能一样, 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选择媒体, 除了看使用效果外, 还要看何种媒体花钱少、时间省、成本低, 即要遵循经济性原则。一般来说, 常规教学媒体的价格低于现代教学媒体的价格。在所有的教学媒体中, 印刷品和黑板的价格最低, 标本、模型、录音的价格较低, 幻灯、投影、电视的价格中等, 电影和录像的价格较高, 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价格最高。前面说过,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要尽可能地选用现代教学媒体, 但并不是说要一味地追求“带电作业”, 不是选用媒体越高档越好, 而是要看情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本来用黑板就能展示的板书, 用挂图、图片就能说明问题的教学内容, 却制成了昂贵的幻灯片、投影片;本来用幻灯片、投影片就能显示的例题或习题, 却制成了高档的多媒体课件;本来可以直接用实物或模型演示的实验, 却制成了高价的录像带, 这样既浪费材料、人力, 又浪费教学时间。可见, 选择教学媒体应该考虑低成本、高效能。

4. 教学最优化原则

教学最优化原则是指把选用教学媒体的过程放在整体的教学设计中, 充分考虑教学各方面的因素, 协调教学媒体与教学其他方面的关系, 使教学媒体的功效服从于整体教学设计, 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学最优化原则可以说是选用教学媒体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要求。实施这一原则的关键是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首先, 要充分认识各种教学媒体的功能、特性及其发挥积极作用的主客观条件。其次, 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的构成与水平层次;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类型、层次结构、逻辑联系、重点和难点及其教学意义;了解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生活经验、知识存量、初始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格;认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能力;熟悉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室的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 选用合适的教学媒体以实现教学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王以宁.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赫兴无.浅谈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的选择.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5) .

[3]陈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徐福荫等.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地理选择题 篇10

一、重温高考题

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二十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示意M国的位置。以此完成下列问题。

6.中资企业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

A.满足我国需求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技术水平D.增加当地就业

7.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 ( )

A.美国B.日本C.澳大利亚D.法国

8.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 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 )

A.8∶00—9∶00 B.11∶00—12∶00

C.14∶00—15∶00 D.17∶00—18∶00

【答案】6.B;7.D;8.A。

本题考查了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同时又是以区域定位为“开门的钥匙”,所以直接考查学生的时间计算问题和区域准确定位这两大“硬功夫”。

二、区域准确定位技巧

现在区域定位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经纬度定位, 根据海陆位置定位,根据相对位置定位,根据轮廓特征定位,根据重要的地理要素特征如地理景观、图例和标记等定位。但是,随着试题中的区域图选取的范图越来越小,比例尺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简略,后几种定位方法仿佛成了辅助,而第一种方法即经纬度定位法成为关键。

1.根据经纬度定位首先要记一些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地方,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北极圈、0°经线、60°E、 120°E、60°W、120°W经过的地方。例如120°E经线依次穿过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渤海、山东丘陵、黄海、太湖平原、海南岛。北回归线依次穿过云贵高原南部、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峡、台湾山脉。

2.其次记一些点的经纬度作为定位的参考点,并以点为中心进行发散。例如,从90°E与40°N的交点(塔里木河末端、罗布泊附近)出发,其北面为天山、准噶尔盆地,南面为昆仑山、青藏高原,东面为河西走廊,西面为塔里木盆地的中心。

3.除了要记住这些重要的经纬线的交点外,还需要记住一些大陆所跨的主体经纬度范围。比如亚洲(50°E ~150°E,10°N~70°N)、欧洲(0°E~60°E,40°N~70°N)、 非洲(20°W~40°E,30°S~30°N)、大洋洲(110°E~150° E,15°S~35°S)、北美洲(70°W~120°W,30°N~70°N)、 南美洲(40°W~80°W,10°N~40°S)。

三、解答时间计算问题的技巧———巧用数轴计算时间

数轴上的数与时区、经度的关系:数轴上的原点对应中时区中央经线0°经线,+1到+12对应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1到-12对应西一区到西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0到+12对应东经0°到180°,0到-12对应西经0°到180°。

1.首先,画一数轴,在数轴标出原点(即中时区中央经线的位置)和正方向。

2.在数轴上标出两个时区的位置,东时区在正方向,西时区在负方向,并算出两时区在数轴上的距离(用S表示)。

3.在两个时区之间画一箭头,方向由已知时间的时区指向未知时间的时区。如果箭头指向负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减去S;如果箭头指向正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加上S。

例如这道高考题坐标轴图解为(右图):

虽然高考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考查的都是教材的主干知识,如果学生基本功扎实,再掌握一些小技巧,难题定能迎刃而解。

摘要:从2015年全国Ⅱ卷文综地理一道选择题为出发点,分析了试题考查的两大知识点,即以区域定位为前提,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和时间的计算。主要探讨了关于区域准确定位和时间计算的小技巧。

地理选择题 篇11

[关键词]区域定位 时间 数轴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2015年的高考结束了,悉心研究每一道题目都觉得堪称经典。本次全国Ⅱ卷文综地理试题的命题指导思想、能力要求、试题区分度方面体现了大纲的要求,而且凸现了地理学科所应承载的基本考核能力要求,地理学科特色明显。每一道试题都涵盖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体现了从多侧面、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命题和考查。其中全国Ⅱ卷文综地理选择题第6~8题更是一张图考查了两大“硬功夫”。

一、重温高考题

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二十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示意M国的位置。以此完成下列问题。

6.中资企业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

( )

A.满足我国需求 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技术水平D.增加当地就业

7.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

( )

A.美国 B.日本 C.澳大利亚 D.法国

8.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

( )

A.8∶00—9∶00 B.11∶00—12∶00

C.14∶00—15∶00D.17∶00—18∶00

【答案】6.B;7.D;8.A。

本题考查了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同时又是以区域定位为“开门的钥匙”,所以直接考查学生的时间计算问题和区域准确定位这两大“硬功夫”。

二、区域准确定位技巧

现在区域定位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经纬度定位,根据海陆位置定位,根据相对位置定位,根据轮廓特征定位,根据重要的地理要素特征如地理景观、图例和标记等定位。但是,随着试题中的区域图选取的范图越来越小,比例尺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简略,后几种定位方法仿佛成了辅助,而第一种方法即经纬度定位法成为关键。 1.根据经纬度定位首先要记一些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地方,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北极圈、0°经线、60°E、120°E、60°W、120°W经过的地方。例如120°E经线依次穿过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渤海、山东丘陵、黄海、太湖平原、海南岛。北回归线依次穿过云贵高原南部、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峡、台湾山脉。

2.其次记一些点的经纬度作为定位的参考点,并以点为中心进行发散。例如,从90°E与40°N的交点(塔里木河末端、罗布泊附近)出发,其北面为天山、准噶尔盆地,南面为昆仑山、青藏高原,东面为河西走廊,西面为塔里木盆地的中心。

3.除了要记住这些重要的经纬线的交点外,还需要记住一些大陆所跨的主体经纬度范围。比如亚洲(50°E~150°E,10°N~70°N)、欧洲(0°E~60°E,40°N~70°N)、非洲(20°W~40°E,30°S~30°N)、大洋洲(110°E~150°E,15°S~35°S)、北美洲(70°W~120°W,30°N~70°N)、南美洲(40°W~80°W,10°N~40°S)。

三、解答时间计算问题的技巧——巧用数轴计算时间

数轴上的数与时区、经度的关系:数轴上的原点对应中时区中央经线0°经线,+1到+12对应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1到-12对应西一区到西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0到+12对应东经0°到180°,0到-12对应西经0°到180°。

1.首先,画一数轴,在数轴标出原点(即中时区中央经线的位置)和正方向。

2.在数轴上标出两个时区的位置,东时区在正方向,西时区在负方向,并算出两时区在数轴上的距离(用S表示)。

3.在两个时区之间画一箭头,方向由已知时间的时区指向未知时间的时区。如果箭头指向负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减去S;如果箭头指向正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加上S。

例如这道高考题坐标轴图解为(右图):

虽然高考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考查的都是教材的主干知识,如果学生基本功扎实,再掌握一些小技巧,难题定能迎刃而解。

浅议地理课堂中“问点”的选择 篇12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能否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 恰到好处地选择和设置问点, 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所谓问点, 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的切入点。那么地理课堂教学中问点究竟选择在哪里呢?

一、问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 温故知新

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作好知识铺垫, 缩短学生已知与未知的差距, 给学生构筑起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 做到旧中学新, 使学生有悬念, 不断探求新知;新中带旧, 让学生将散装的知识随时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 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提高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

如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时, 可以这样设问: (1)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 回答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而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 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回答:地面受热不均, 导致空气的上升和下沉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 因此空气产生了水平运动, 形成了环流。 (3)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又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在新旧知识点的衔接处设问,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 将旧知识和新知识作对比, 找出旧、新知识的差异和联系, 学生在感受新知识的同时, 既有思想准备, 又有知识基础, 做到了温故知新。

二、问在学生思维的困惑处, 突破难点

每一节地理课总存在一定的教学难点, 很容易引起学生思维上的障碍和困惑。所谓教学难点, 一般是指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有限, 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情感体验;二是思维定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存在, 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问题的解决。因此, 这个时候教师必须及时、巧妙地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去体验, 去分析思考。如果问题设计得巧妙, 学生就会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突然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讲地球自转运动的周期时, 有两个周期:太阳日和恒星日, 它们有什么区别?哪一个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为什么?从某一颗恒星 (除太阳外) 位于上中天起, 到下一次又位于上中天的时间间隔, 为1个恒星日, 地球自转了360°, 时间是23时56分4秒;太阳从上中天到下一个上中天的时间间隔, 叫太阳日, 地球自转了360°59′, 时间是24小时。当地球公转与自转一致时, 太阳日大于恒星日,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恒星日。因此, 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在于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太阳日以太阳作为参照物, 恒星日以天空中的恒星作为参照物, 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问在学生心理的乏味处, 激发兴趣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经常遇到有些知识如年代、数字、地点、规律、特点等枯燥乏味但又重要的知识, 学生很难积极主动地获取, 单靠教师的讲授也很乏味。教师应在此设疑, 深入教材,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活”教材, 于平淡中见神奇, 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让学生带着问题, 怀着探究的心态掌握课本中重要却无趣的知识。

如, 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共有10个。如何记住这10个国家呢?首先提问这10个国家分别分布在哪几个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哪个大洲个数最多, 有哪几个国家?亚洲最多, 有6个: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亚洲的6个国家又分别分布在哪个部分?东亚有2个国家:中国、日本。南亚有3个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有1个国家:印度尼西亚。各个国家的经纬度位置、形状是什么?通过这些提问, 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四、问在知识交叉处, 理清思路

地理教学中常常出现知识交叉的情况, 此时各知识点会互相重叠、覆盖, 使学生无法理清脉络、线索, 陷入迷茫中, 教师在这里设问, 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通过学生的思辨进行概括、归纳和比较, 以点带面, 积极建构。

农业地域类型有五种:混合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这五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关知识点容易混淆, 如果此时教师能及时让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就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学生就不易将知识搞混了。

就上述表格, 再进一步提问:这五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农业生产水平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这五种农业地域类型中, 哪个国家分布的类型最多?……这样的提问能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问在学生无疑处, 引发思考

“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为长进。”古代许多哲人认识到“有疑”的教育作用, 所以在地理课堂中即便是无疑的地方也要设疑。有些地理知识貌似无疑, 但却蕴含着智力因素。教师要从中深入挖掘在学生看来并不是问题的问题, 激发其疑问,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就像投石击水, 在学生思维的海洋里, 激起层层涟漪。

例如:如何证明地球是圆的?如何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假如地球自转方向或公转方向相反, 恒星日与太阳日长短如何变化?自然现象可能有哪些变化?

六、问在结尾处, 设置悬念

意味深长地结束一堂好课, 既有好的开头, 中间有一两次高潮, 也应有好的结尾。设疑不失为结束课程的一种好方式。设疑使其词已尽, 意无穷。教师应在课结束时, 根据知识的系统, 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 既使新旧知识有机紧密关联, 又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 为下次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讲完气压带和风带后, 提问:实际上地球上的气压带是呈带状分布的吗, 为什么?留下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握提问时机。一是从学生思维的角度来把握提问时机, 当学生思维发生障碍时提问, 或在误入歧途时提问, 或在受到定式干扰时提问, 或在缺乏深度时提问, 或在受到抑制时提问等。二是从教材的角度来确定提问时机, 如在教材的关键处提问, 或在疑难处提问, 或在含蓄处提问, 或在易混处提问等。三是从教学进度的角度来把握提问时机, 如在过渡处提问, 或在转化处提问, 或在矛盾处提问, 或在总结处提问等。总之, 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具体情况设置问点, 切不可千篇一律。

摘要:问题教学在激发学生思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问题教学的首要环节是课堂问题的设计。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能否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 恰到好处地选择和设置问点, 直接影响到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问题教学,课堂提问,问点

参考文献

[1]李小冬.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5, (12)

[2]白文新.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艺术与技巧.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8, (8)

[3]李树民.谈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5, (12)

[4]户清丽, 白文新.如何确保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8, (1)

[5]浅谈地理课堂提问中“度”的把握.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2005, (5)

上一篇:中学解题下一篇:地理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