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材料选择题(共7篇)
文字材料选择题 篇1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呈现出非单一化倾向, 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提升, 所以探讨答题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旨在引导学生做出理性分析, 掌握基本思路, 顺利答题。
关键词:新课,文字材料选择题,答题技巧
新课程改革逐步推广, 相应的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也更多地倾向于以创设情境、引用新材料来考查学生在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基础上, 应用迁移技巧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选择题这种题型上, 以前考试多采用直问直答式, 这种题型问题比较直观, 缺点明显, 那就是单纯地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能力,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与新课改要求不相符合。因此近几年命题专家更青睐通过变换设问角度, 即采用文字材料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据统计, 在2010年高考9套课改版历史试卷和文综试卷中, 有110道选择题, 其中文字材料型 (包括地图和照片材料) 为93道, 约占85%;非选择题的比例也大致相同。可见文字材料型题在高考中的分量会日益加重。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就是通过创设历史新情境、引用历史新材料来考查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等各种内容, 而其实质则是考查学生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 通过迁移应用来归纳、概括、比较、辨析, 全面地认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由题干和备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就是用叙述句或疑问句等句式创设出解题材料、解题情境和思路。备选项是指与题干有直接关系的诸多备选答案选项, 有正确项也有干扰项。正是由于选取了一些教材之外的文字材料 (既有客观的历史资料, 也有编创的资料) 作为选择题的一部分, 同学们大多认为这类选择题解答起来有一定难度。
纵观近年来高考试卷, 我们不难发现,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的材料来源主要有三大类型:第一类是正史典籍, 主要从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言论、党报党刊杂志、重要铭文碑刻等文字材料中摘取的片段材料。第二类是文学作品, 主要从诗歌、小说、戏曲、歌谣、楹联、故事传说等资料中选取的文字材料。第三类是考古发现, 新考古发现的报告可以证明或者否定教材知识, 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基于对材料来源的认识与鉴别, 我认为能否认真审清题干与选项, 是否真正理解是做好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的前提和关键, 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一、读懂题干材料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在题干中摘引的材料, 与设问共同构成题目, 这一材料对学生驾驭四个选项有极强的提示和限制作用。要重视对材料的解读, 明确其时限和范围以及所考查的主旨等。
二、明确题干结构
要仔细推敲题干, 搞清题干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 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 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
三、搞清时空范围
根据限定语, 特别是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间界限。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 明确题目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四、推敲各备选项
对各备选项要仔细推敲。近年来,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 需要认真分析, 通过比较, 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 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五、掌握基本的文言阅读能力
文字材料多源于古籍, 由于文言理解失误而造成的错误很普遍, 希望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六、明确理论观点
选择题大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斗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观点, 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 再进行论证和分析。所以要求学生们对政治理论要明确。
下面我们谈谈具体的解题方法: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的解答可以遵循材料解析题的基本方法。一般是在题干中提取一则或数则材料, 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 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 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 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文字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四步进行。
1. 读懂材料, 抓住关键词, 弄清材料内容以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提取有效信息, 排除无效信息, 把握其本质含义和理论实质。
2. 通过对引文的出处以及作者等其他信息, 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并对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态度进行科学判断。
如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一些史书作者把农民起义中的人物都称为“贼”“匪”“寇”等。这时, 我们要还原历史事实, 做出理性判断。
3. 结合所学知识以及相关理论与之挂钩。
在平时复习时要注意对教材中隐性知识的挖掘, 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 加强历史理论的学习, 并将史论结合, 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方法, 形成正确的历史思辨能力。
4. 搞清各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 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
有人提出逐项套入求证, 也不失为一种方法。总之, 读懂材料是解答这种题型的关键。
作为一种常见的题型,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的解答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充实自己的知识, 包括历史的、政治的、地理的, 也包括语文和其他知识。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并加以灵活运用, 就可以顺利地解答好这类选择题。
文字材料选择题 篇2
①下面是我刚才搜集资源制作的一份模拟试题,都是单选,并且答案已经填写在括号里面。
②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答案去除,不让考生看到,按下键盘上的Ctrl+H键,打开替换界面。
③在查找内容里面输入:(^$),表示两者要匹配,在替换中输入:( ),括号间有个空格。
PPT数字作文文字材料创作训练 篇3
一、文字材料创作原则
PPT数字作文与传统作文相比,犹如散文诗之于散文,简洁而情感充沛,主题鲜明而富有动态美,主要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元素的协调搭配来突出主题,并以此触发人的联想与想象,让人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接受作品、感悟作品。在创作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其简洁性、跳跃性、协调性等特点。简洁性即文字的语句要简洁凝练,内容要浓缩;跳跃性是指文字想象丰富且杂而不乱,数字作文不像普通作文那样连贯直白,部分内容需要靠整体效果的渲染来启发人们联想和想象;协调性指文字材料和其它素材的搭配要协调,音乐渲染、背景烘托、视频点缀等都要到位。特别是协调性,对数字作品来说至关重要,处理不好作品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二、创作素材的选取
素材的优劣直接决定文章的成败。教师在引导学生筛选素材时,应抓住素材的选取和文章的创新,唯有创新才能激发学生写出新颖的文章。一段影视剧,一则新闻,一个笑话,一段视频(含微信),都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意愿。通过组织学生了解和观看这些素材,拓宽创作视野,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引发对社会的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道理。例如,结合蔡英文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的一些表现,引导学生创作一个话题为“风雨迷途话两岸”的作品,通过民进党的种种言行,引出创作议题,再利用影视素材中国共对抗那段惨痛的记忆,再到两岸关系发展各个节点及国共融冰的历史性会晤等视频,引发人们对两岸的深刻思考:两岸同胞,手足情深,可风雨迷途,路在何方?此外,组织学生观看有关虐童、家暴的有关报道及动物保护幼子的视频等,引导学生创作有关母爱的文章,学生大多感触很深,有话可写。只要教师稍加指导,他们便能满怀热情去网络筛选有关视频材料。
三、文章的主题创新
素材和创作方向确定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主题上进行创新,没有立意的创新,数字作品就不能引发别人的兴趣,不能牢牢抓住观众的心,达不到预期的演示效果。学完文章《陈太丘与友期》后,友人几乎是人人鞭挞的对象,但有一种观点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从文中友人的表现(初来的问候及后来的“下车引之”等)来看,友人并不是一个粗鲁无礼之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官场,士子们都特别注重自身形象,友人应该不可能在自己理亏的情况下还如此“理直气壮”,后面必有原因。如从美国飞往中国签合同的生意人,路途遇突发事件返航,当然不能责怪人家爽约了,友人之怒可能在于此。以这个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写一篇文章,也不失为一种创新,至少能给人一种新的文章解读思路,引发人们对数字作品的关注。
四、作文材料的发散性构思
发散性思维是文学创作的主要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加以运用。从某个中心出发,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将各个创作要素和对象勾连起来,描绘出文章的大致脉络,再渗透一些文体特征及相关要素,一张创作大网就这样结成了,学生可以在罗列出的要素中根据需要确定创作内容。以《陈太丘与友期》为例,友人“迟到”的背后有哪些可能存在的故事?是家事困扰,还是公务缠身?围绕这些疑问再逐步展开,会不会牵扯人物甲,人物乙……这些故事又如何能演绎出友人的“委屈”?像蜘蛛结网一样,从中心点出发,沿着一个个节点,编织出一个个令人意想不到却又似乎稀松平常的故事(见图一)。
再如,以“母爱”为话题构思一篇文章,写的对象可以是人、动物、植物,或者是微观世界。写人的话则可选择中国人、外国人,中国的古今又有许多可写素材,正面的、反面的可利用事例很多,当前社会中的相关数字素材又数不胜数,只要沿着节点不断向四周织网,网越大,写的范围和素材余地就越大,写起来就越轻松(见图二)。这种发散性的构思,能拓宽学生的创作视野,发大想象空间,若能将自己积累的一些相关素材科学加以利用,作品就会更加丰满生动。
五、文字材料在PPT中的布局
经过多次删改和调整后,文字材料就能在PPT模板中布局了,每页的文字多少及内容安排应根据表达的需要,需要突出表现的部分则文字尽量少点,且用特殊效果加以强调,文字较多的部分背景就不能过于花哨,感情激昂、情绪低落、美好喜庆的部分,图片音乐则要随之搭配协调,每一张幻灯片的时间设置要与音乐的变化及文字阅读速度相协调等等,只有文字材料布局到位,文字创作才算真正完成。
文字材料选择题 篇4
情境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历史, 以材料引领问题, 形成新情境;高考选择题也“无材料不成题”, 作为高考指挥棒, 它对教学的指向作用不言而喻。因此,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多关注材料型选择题。总览2012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 历史文字材料型选择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对此进行评析解读, 以帮助学生有效复习。
1. 观点型
例1 (安徽文综卷)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 而不悉其行, 至后败职, 虽刑戮之, 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答案】D
【评析】此类试题要求学生读懂材料, 弄清其本意。此题考查古代的选官制度, 唐朝选拔官吏以诗赋、书法为重要参考依据, 对提高官员素养及促进文学艺术发展都有很大作用, 但是一旦形式主义之风盛行, 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唐太宗认为选官须“悉其行”, 强调考查官员的品行, 避免危害民生。因此答案为D项。
2. 因果型
例2 (江苏历史卷) 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 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 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 国家又濒于危亡, 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答案】B
【评析】此类试题要求分析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 也有考查目的的。此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对人们的影响。“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 其原因是“国家又濒于危亡”, 而A、C、D三项反映的都是国内矛盾, 与国家危亡没有直接关系。九一八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民族危机开始严重。因此答案为B项。
3. 背景型
例3 (福建文综卷) 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 (在佛罗伦萨) 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 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答案】B
【评析】此类试题多以“反映”“说明”等来体现问题, 如果学生能判断出时代背景, 就会迎刃而解。此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 从时间和地点就能判断出来。各种科目的复活其实是对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在公元前就经历了繁盛时期, 排除A项。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分别兴起于16、17世纪, 排除C、D两项。因此答案为B项。
4. 评价型
例4 (全国文综新课程卷) 1958年, 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 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 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 同时减少粮食出口, 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 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答案】D
【评析】此类试题主要通过对材料的解读, 给出正确的评价。此题考查的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题中文件没有看到1958年的“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错误的探索, 其探索带来了严重后果;高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不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也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因此答案为D项。
5. 主题型
例5 (全国文综新课程卷)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 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 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答案】D
【评析】主题型试题, 是指展示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 要求对其进行归纳概括, 通过求同存异, 得出共同点, 亦即主题。此题考查的是宋代商业发展的影响。材料中的世俗故事源于宋代商业发展, 市民阶层兴起;题中关键词“自由相恋”“维持正义”反映了其中的价值观。A、B、C三项都无法准确反映材料的意思。故答案为D项。
6. 特点型
例6 (江苏历史卷)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 攻金之工六, 攻皮之工五, 设色之工五, 刮摩之工五, 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 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 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 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 生产规模化
【答案】C
【评析】这类试题, 其题干材料所给现象的特点, 要通过阅读材料而归纳出来。本题的解答, 依据材料可知, “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的细致分工, 有利于提高手工业者的熟练程度和技术, 说明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分工细致, 生产专业化。因此答案为C项。
7. 判断型
例7 (山东文综卷)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做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B.道家
C.墨家D.法家
【答案】D
【评析】这类试题要求根据材料信息判断时间、地点、人物等。此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时期的法家思想。法家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 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世袭特权, 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 倡导重农抑商, 以增强国力。因此法家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 且“把商人和学者看做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故答案为D项。
8. 比较型
例8 (广东文综卷)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 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 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答案】C
【评析】这类试题指材料中两个历史人物、观点或事件等之间的比较, 要求分析其异同。此题考查的是宗教改革, 要求回答马丁·路德和教皇代表的分歧所在。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 同上帝对话, 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 个人的得道要依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 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谁掌握《圣经》的解释权。材料没有涉及教会腐败问题, 排除A项;很明显也可以排除B项;D项《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 二者对此是没有分歧的。因此答案为C项。
9. 探究型
例9 (浙江文综卷) 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 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 同日陷长平”, 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 秦人胜, 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 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 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 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 但必须详加考辨
【答案】D
【评析】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获得了丰富的史料就能更接近真相。诗歌是特定时期社会风貌在文学上的反映, 可以作为研究的史料, A项不准确;因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 必须去伪存真, 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 排除B项;以诗证史并不是新的研究方法, C项不准确。因此答案为D项。
1 0. 抛砖型
例10 (江苏历史卷) “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 而民间性情之响, 遂不得列于诗坛, 于是别之曰‘山歌’, 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 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 独非《郑》、《卫》 (国风之篇) 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 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诗经》B.楚辞
C.汉赋D.唐诗
【答案】A
【评析】抛砖型有抛砖引玉之意, 这类试题意在引出与材料所给现象相符的同类现象, 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此题考查了古代文学的特点。《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 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 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故答案为A项。
成果文字介绍材料 篇5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逸夫小学“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纪实
“静园飞来千树绿,学苑常引百花香。”平坝县逸夫小学位于中国屯堡文化之乡——贵州省平坝县县城南端。建校16年来,在邵逸夫先生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学校“以优化教师队伍为立校之本,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以强化学校管理为治校之道,努力创建现代化学校;以开展教育科研为活校之源,加强校本教研活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强校之基,积极创建特色学校”,为平坝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奉献。
教育发展,安全先行。当“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这一时代理念在黔中大地变为生动实践之时,逸夫小学就紧紧围绕“加强安全管理,优化育人环境,打造精品教育”的工作思路,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丰富内容,为构建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创建安全文明校园过程中,我们看到:近年来,由于县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我校就读,在校学生与日俱增。这些学生当中,家庭贫困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管理的疏漏和自控能力的薄弱,这些学生经常表现出厌学、沉迷网络、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敲诈和盗取他人财物等行为,是导致近年来学校安全隐患凸显、安全压力增大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管理,提高他们抵抗挫折、明辨是非的能力,对抓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抓好了特殊学生的安全问题,也就抓住了安全管理的重点。
特殊学生有着特殊的背景和经历、特殊的心理和情感,对其教育也必然有着特殊的要求。为抓好特殊学生的教育管理,促其健康成长,确保创建活动取
22、开展三项整治。积极主动与公安、文化、综治等部门建立综合治理机制,深入进行社会治安环境整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校外文化环境整治,净化学校周边的育人环境,为特殊学生的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3、抓整体联动。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把教育延伸到社会层面,搞好与关工委、妇联、团委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努力构建立体化的教育网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特殊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格局。
4、抓维权行动。开辟“绿色通道”,积极为特殊学生申请法律援助,使他们在抚养纠纷、损害赔偿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及时的法律援助。
“稚子童贞巧呵护,竭智躬行为孩子。”从实施有效的特殊学生教育管理、抓好特殊学生的安全问题入手,逸夫小学在全面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中特色彰显、成果斐然:建校以来,全校无一例治安案件和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学校先后获得平坝县禁毒先进学校、贵州省示范家长学校、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平坝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平坝县基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发展贵州构建和谐”精神文明示范窗口、全国和谐校园下先进学校等70多项荣誉称号。
“群山巍峨不足道,踏出青山路一条。”构建安全文明校园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精神,在全校营造浓厚的安全文明教育氛围,不断把安全文明学校创建工作推向前进。
贵州省平坝县逸夫小学
文字材料选择题 篇6
一、“文字表述类”非选择题的主要题型
“文字表述类”非选择题的常见形式有两种,即“材料综合型”非选择题和“实验设计型”非选择题。
1.“材料综合型”非选择题
此类非选择题是依据题干描述或所给材料,通过对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提取、分析综合来解答问题的。其常体现出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三个层面的考查,是高考中非选择题的主要形式之一,其答案要求有填空(包括填图和填表)和简答两种。
【例1】[2009理综全国1卷·第33题]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鸟类繁殖活动图解如下:
请回答:
(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____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____。
(2)上面图解中的A、B、C分别代表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他们分别是____,C进入血液后,通过____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的分泌和调节。
(3)据图判断,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____(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____。
点评:本题立足教材,以教材素材有关反馈调节的内容考查有关激素的作用,设置问题。
2.“实验设计型”非选择题
此类非选择题是高考题型的最高形式,其文字表述既有科学性,同时又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它是近年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考中的非选择题的另一主要形式。通过对实验的设计、问题表述,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组织语言答题的能力。对“实验设计型”试题的解答,首先体现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结论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其次才是对答题时的文字表述方面的能力考查。故此类题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常是试卷的压轴题。
【例2】[2009理综全国1卷·第32题]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蒸馏水,3.5%FeCl3溶液,0.01%牛过氧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
(1)实验步骤:________。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________。
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的释放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________。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O2释放的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点评:该题要同时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因此应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立足教材,以教材素材“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置问题。
二、解题策略
1.分析题干,充分利用有效信息
在高考中获取高分的前提是审清题目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很多学生高考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审题失误。所以,教师在教学生答题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必须要读懂题目,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作答的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高考生物试题大多是用一定的文字表述或图表、实验等形式呈现,考查考生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包括试题中隐藏的信息,排除无关信息,并根据题目不同角度的设问,用不同的形式准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的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的能力。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很多考生的分数都不高,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会审题,或者抓不住题目的要点。所以,我们在教学生审题时,尽量要求学生小心谨慎,做到稳、准、慢,尽可能挖掘一切对解题有用的信息,特别是隐含在题目中的不明显的要求。
2.密切联系课本,合理判断推理
在高考中,生物试题主要是考查课本的基础知识,虽然素材是课外的,但答案往往就在课本中。所以,我们在教给学生解题技巧时,先要求学生弄懂题目所给条件和要求,然后把这些条件和要求跟课本联系起来,看看可以用课本中的哪些知识来解答,同时注意命题陷阱,结合题目要求重新组合课本中的知识,并做出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最后用准确的语言组织答案。
3.用语准确,以规范的生物学术语作答
(1)力求答题用语的专业化,确保表达形式与题干形式的一致性。如:能够与“腺嘌呤”互补配对的碱基为____。在解答此题时,由于题干中“腺嘌呤”是采用文字表达,故答案应为“胸腺嘧啶或尿嘧啶”,一般不要答成“T或U”,确保答案与题干表述的一致性。
(2)答案用语尽可能条理清晰、科学规范,注意语言表述的科学性、逻辑性、完整性和条理性。此外,对于依据表格、图解或曲线来解答的文字表述题,有些问题还应注意根据“表格、图解或曲线”的特点有条理地分点解答。
如何选择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点 篇7
一、明确语言文字训练点的要求
1. 语言文字训练点要求“准”
语言文字训练点的选择要准确,要有针对性。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点说得简单,其实做起来实属不易,要求教师用心地研读文本,细细体会,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教材的特点来寻找训练点。对于小学语文课来说,不同年龄段的训练点不尽相同。例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语言文字训练的重点应是“五好”,即识好字,写好字,学好词,读好文,写好话。而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更加注重围绕听、说、读、写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听”,要培养倾听的习惯,大胆提出疑问与他人讨论;“说”,要能说得清楚、完整、具体;“读”,要注意朗读的方式与层次;“写”,要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完整、写具体。而到了高年级,就要求深入挖掘、提炼文本蕴含的核心价值内容,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学会取舍,一课一得。
明确了各个年段的训练重点,我们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从而因材施教。
2. 语言文字训练点要求“精”
对于一篇课文来说,通篇都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但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那就会什么都抓不到。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当课堂上充满了语言文字训练点,那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必定都是浅尝辄止,无法深入,无法内化。因此,训练点一定要精。只有精选出训练点,才能有力量把它做实。如教二年级语文上册《称赞》一文时,抓住“一个比一个好”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我在学生明白基本意思后,引导学生换词说说什么是“一个比一个好”。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找到“好”的具体表象:不粗糙、光滑、整齐,等等。还引导学生想象“好”的小板凳的样子,体会小獾做的小板凳“一个比一个好”。如此就将理解内容和语言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了。
3. 语言文字训练点要求“巧”
当前,我们的语文课堂上,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已是大势所趋,但有些课堂片面地强调语言文字训练,而把对文本内涵的把握抛在一边,这也是不可取的。语文课,最高的境界还是“言意兼得”,既学习了语言文字运用,同时也把握了文本的人文之美,体会到文字的内涵。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在选择语言文字训练点时就要求“巧”,也就是巧妙地将“得言”与“得意”结合在一起。如教学《再见了,亲人》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可先让学生弄明白“代价”的含义:原意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力。课文是指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而双腿致残。接着让学生弄懂句义: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而双腿致残,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大嫂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然后让学生明白这是个反问句,放在段末强烈表现了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不舍之情。最后让学生把它改成陈述句,然后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经过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原文运用反问句能更强烈地表达出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二、从多处入手抓语言文字训练点
1. 从词句入手,挖掘读写结合点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读,这种品读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该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是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增减式、换词式等。
如在教《翠鸟》时,我觉得“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这句话中的“蹬”字用得好,于是我就引导学生用换词式,体会“蹬”字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蹬’字可以换成其他的词语吗,比如说‘离’?作者为什么不用其他的就用‘蹬’呢?”通过引导,学生明白了“蹬”字能体现出翠鸟的敏捷、急速。因此,这个“蹬”字用得十分准确。
如教学丰子恺的《白鹅》时,“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比喻的写法突出了鹅的傲慢,我抓住“局促不安”与“步调从容,大模大样”进行词义对比,两种动物的走姿跃然纸上。
2. 从重点段落入手,挖掘读写结合点
在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可以让学生模仿的段落。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段落展开读写结合。如学习《小木偶的故事》时,我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段的训练。“‘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读到这儿,感受到了小木偶的痛苦遭遇,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笑能让我们____面对生活,但我们还要有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表情来表达内心的情绪。生活是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都有,今天体育测试我没过关,我很______。快下课时,老师告诉我们:‘这次测试没过的同学明天可以补考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我们_________。记得还有一次……”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孩子们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写自己的真实体会,答案精彩纷呈。
3. 从结尾入手,挖掘读写结合点
仿照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的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如在学习了《假如》这一课后,我让孩子们接着续写课文,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开始续写,让孩子们发挥想象,按照课文的形式续写。我话一说完,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动笔写了起来。没过多久,一个个精彩的片段呈现了出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画许多许多的书本。让他们有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不再因为买不起书本而哭泣。”“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拥堵的城市画一条通畅的马路。让汽车能在马路上欢快地奔跑,不用在拥堵的路上,开开停停,像乌龟一样缓慢地爬行。”“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没有水的地方画上许多许多的河流,让那里的人们再也不用为缺水而发愁,让庄稼能好好生长,获得丰收。”……从这些片段中,我看出孩子们的善良,他们真正懂得了中华美德。
【文字材料选择题】推荐阅读:
应对文字材料作文05-15
街道社区文字材料05-28
文字材料规范格式10-29
感恩父母班会文字材料08-15
旅游车队文字汇报材料09-06
镇语言文字汇报材料05-19
撰写文字材料的方法和技巧07-02
语言文字工作汇报材料范文05-28
语言文字法律宣传材料10-10
“问题”是一切文字材料的基础和灵魂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