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法律宣传材料

2024-10-10

语言文字法律宣传材料(共12篇)

语言文字法律宣传材料 篇1

2018年,本人与党办领导和同事一起按照工作部署认真履职,与其他部门同志密切配合,围绕分院中心工作,积极抓好党的建设、新闻宣传和文字材料撰写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本岗位的工作任务和领导安排的临时工作。现将2018年度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关键措施。紧紧把握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积极参加分院党委和支部组织的集体学习活动,参加党员网络教育培训,使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有了一定提高,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思想武器。利用周末时间参加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攻读,不断提升文化素质。

在具体工作中,认真履行的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本职工作,包括:做好干部推荐和选拔,制作推荐票、参与谈话、对干部任职情况进行公示、撰写干部推荐材料、发布干部聘任的公文、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的审核和记载,不断完善和更新干部个人信息;

分院党委、党函、党发文件的制作与收发;

学校及校以外机关单位发文的接收、处理;

结合分院实际情况,做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具体工作,协助各支部制定、并执行学习教育计划,完成每月分院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的报告,督促各支部上报季度督察报告;

协助各总支、支部做好支部换届选举、年度支部考核和党员民主评议;

做好党费收缴与管理使用工作等。

最近受组织安排,承担部分宣传工作,撰写分院的新闻稿件,更新分院公众号、微博、门户网站,整理工作的汇报总结,致力于分院思想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总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主要是对政治理论和法律的学习抓得还不够紧,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还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争取克服不足,争取做得更好。

语言文字法律宣传材料 篇2

一、法律与语文的关系

从法律文本的微观要素上看,法律是一项特殊的作品,它是按照一定章法排列组合的语言文字。语言是法律存在的前提,并决定着法律的优劣。

魏德士说,语言之外不存在法,如果没有语言,法和法律工作者就只能失语。法律以语言的存在为前提,并且“法的优劣直接取决于表达并传播法的语言的优劣,语言对法本身的重要性,同样适用于法律工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的重要性”,“不会说也不会写的人很难具备从事专业法律工作的能力,而存在严重语言缺陷的人根本就不适合做这样的工作。法律工作的成功必须首先以语言为工具。”

对于当今中国而言,法律与语言文字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从现代中国法律的创制和形成上看,从二十世纪初的清末变法开始到二十世纪末开始至2001年初步完成的新中国法律体系重建,其所蕴含的文化特质固然是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扬弃,但是从形式上看却深受大陆法系的影响,所以中国法律文本中相当数量的法律术语对德语、日语等外国语文有着密切的关联,甚至现代意义上的“法学”一些词竟然也来自日文汉字。这其实是于法治后发型国家(指其法治传统非本土原创而是继受自其他文明体系)的普遍现象。既然如此,法治后发型国家的法制现代化事业便离不开外语这个工具;同时,随着中国在政治上打开国门、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生活,在经济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经济与国际市场一体化,在文化上加入世界人权组织,开始与其他文明体系主动对话,规范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的法律制度在中国生效,法律体系中的法源不再仅仅来自本土,体现国际社会共同意志的法律(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私法规范),经由一定的程序均可能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许多领域对法律工作都提出了外语的要求。

从法律的实施和有效运行上看,中国法律是为调节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而存在。它的读者是中国的执法、司法者和中国的公众,它必须能够为中国人所理解,以便官方和民间能够准确把握其意义并实行到社会生活中去。但是,由于中华法系的法律文化到清朝末年就断裂了,而民众在其思维定势中却仍然保留着这些文化传统,并且将其表现在他们的自然语言中。传统形成的自然语言的不确定性给现代型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了不少难题。中国不仅是一个法治后发型国家,还是一个民族众多、方言差异极大的国家。即使在共同使用汉语言文字的绝大多数人口中,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可靠性也难以完全保障。因为词的意义会因空间、时间、情景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要使语言成功为人们所理解,就需要持续地将说话者的语言翻译为听众的语言。法律作为立法者的作品,其阅读者是社会公众,立法者所使用的是通行全国的普通话汉语言文字,但是由于中国南北东西文化发展不平衡,各民族各阶层生活环境不同,说者和听者背景不一致,导致了对法律文本含义理解的困难。

二、自然语言的不确定性对法律术语的影响

对法律工作者而言,正确地阅读且合理地理解现行法律文本非常重要。而法律文本的解读与文艺作品有很大区别,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可以掺合读者本人的情感,因而一部文艺作品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种理解。所谓“作家之死”,正是指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作家在其作品出版之后,再也无法左右读者对其作品的理解。法的创制和解释与文艺作品的创作和阅读情况有所不同。对法的解释并不是自由的,因为有效的法律解释受到法律本身的制约,《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对法律解释的权限、程序和效力均有明确的规定;而对法的创制,则往往诉诸立法者的政策目标和价值理想,因此,边沁认为立法学属于伦理学而不属于作为科学的法学。权威法律解释的相对不自由,决定了司法者必须尊重立法文本的优先地位,司法活动服从于立法的目标。如果文艺作品的阅读是为了令读者自己获得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的话,那么法律文本的解释却是为了落实立法者在法律文本中的条文化了的政策目标和价值准则。

尽管法律的安定性和确定性要求以科学的精神对待法律文本的理解,但是前法律自然语言的不确定性对法律的影响仍然是无法完全克服的,因此,法学研究必须对此加以关注。

1. 边界模糊。

语词不仅本身是多义的,而且其特定词义本身也未必都是确定的。语词的中心部分意义可能清晰明确,但是在内外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含义就变得模糊不清。比如,刑法第384条规定了三种构成挪用公款罪的情况,其中之一是“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一元钱肯定不会包含在数额较大的范围之内。一百万元则至少在数额较大标准之上,问题是:在一百万元和一元之间的那些数额,何者较大、何者较小?这个问题法律文本自身是无法确定的。在中国现行的行政法文本中,“道路”、“机动车辆”的含义就是这样。道路的通常含义是供人、车通行之设施,学校和工厂内的通行设施自然应属于道路范围。但是,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公路法上,道路或公路并不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的道路。农机当然也是一种机动车辆,但是法律上的机动车辆管理却将它与一般的机动车辆区别对待。

2. 语境依赖。

尽管一个语词可以被人们约定俗成地认为它有着独立的含义,或者一个语词的含义可以确定,但是,这种含义本身会发生变化,因为语词仅在特定情境下才有意义,语词的含义都是在一系列外部条件支撑下才得以形成的,一旦支撑条件改变,同一个语词的含义就会改变。要消除语词的不确定性,先须确定特定的语境或情境。如果离开了理解的环境和上下文,语词的含义仍然是游弋不定的。“平等”、“善意”这些表达,若放在不同的语境中,会形成完全不同的意义。平等一词,在奴隶社会,它只是指自由人之间的地位关系,该词不能用来描述奴隶与自由人之间的关系,因为那时的奴隶不被视为人;即使到了现代,平等也只能在特定群体之内才会有确定的含义,比如在市民之间、在村民之间,而不能在市民与村民之间论平等。在民法制度中,善意指的是心理学中对真假的认知状态,即“不明知”;而在日常生活中,善意指是却是心理学中对善恶的价值评价,即对他人不存恶意。

3. 循环解释。

被解释语言(对象语言)的准确含义取决于用作解释工具的语言(元语言)含义的精确性,而事实上,用作解释工具的元语言,本身也需要解释。事实上,不需要解释的元语言是不存在的,因此,一个语词含义的确定性只能是一种相对的确定而不可能是绝对的。

自然语言的这些特征与法律追求的确定性、普适性之间存在矛盾。无论是法律创制还是法律实施,如何解决这种矛盾都是一个棘手的难题。法律工作者能够做到的可能只是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并随着民众法律意识的增进而不断自我调适。

三、法律语言的封闭性及其与生活的关系

长期以来,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法学家很难与普通百姓谈论法与法学,也很难向他们解释清楚现实的利益冲突在法律上的解决办法。因此,人们对法和法律工作者的不满和误解一直不断增加。因为法律论证的不可理解令百姓不知所措,法律语言常常构成他们理解法律的障碍,因而影响着他们寻求法律救济的努力。法律职业群体却往往会忽视这一问题。非但如此,反而在法律职业群体中形成一种偏爱法律术语的嗜好,以至于不同部门法的专家之间似乎也会存在交流障碍。

然而,只有公民理解并认同了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法律制度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因此,法学家培养一种令自己的观点易被普通人理解的表达能力就起着关键的作用。即使法律问题很难理解,也应当以常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将那些对判决很重要的概念向当事人解释清楚,以让门外汉能够认识并自己想象价值评价的模式。法学应当是一门可以对话和理解的科学,倘若法律的论证和问题的解决办法不能为公众所理解,那么法学将失去与法律共同体(公民)之间必要的沟通,法将演变为法律的“祭司阶级”的神秘科学。因此,对一切法律工作者而言,培养以明白的方式表达复杂裁判问题的能力比他们所想象的要重要得多。

那么,能否令法律语言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呢?这固然是一个可以理解的要求,然而生活本身是无限多样和丰富多彩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都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包罗万象,因为在逻辑学上,内涵越丰富,概念的含义才越容易理解,但是,内涵越丰富,外延便会越小,为了尽可能充分地将应当管辖的事务全部纳入法律规范之内,立法者便不得不用越来越大的篇幅创制法律文本,法律文本越是庞大,反过来又会增加人们阅读的负担。不但如此,法律用过于具体的语言描述生活的事实,便会使法律失去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对不同情境的概括能力,这样就会促成朝令夕改和无限多样的个性化解释,这反而使普通人对法律的含义难以捉摸。那种令普通公民均可以理解的法律制度是不可能产生的。越是发达的法律制度,普通人独立理解法律并靠自己解决法律事务的能力越会减弱,如前所述,任何一个法律用语或规则的含义只能通过其上下文才可以确定把握。而对上下文的体系化理解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和长期的经验才能达到。

摘要:法律对语言文字的依赖决定了法律创制和法律实施必须重视自然语言、法律术语和法律概念之间的关系。自然语言与生俱来的模糊、语境依赖和循环解释与法律术语的专业性、封闭性对法律概念的形成与解释及法律思维都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法律语言,法律概念,法律解释

参考文献

[1]华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M].p54.刘星.法律的隐喻[M].广东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9:20.

[2]伯恩-魏德士.法理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73-74.

[3]何勤华.西语“法学”一词的起源及其流变[J].法学.1996.3:12-15;王健.输出与回归:法学名词在中日之间[J], 法学.2002.4:14-22.

[4]王洪.司法判决与法律推理[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2:28.

[5]伯恩-魏德士.法理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96.

语言表达之宣传标语 篇3

请拟一条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

答:

【技法指导】

拟写宣传标语,要求注意语言的简练、句式的工整,要有文采,朗读要有节奏感,便于受众记忆。包括以下六点要求:

1.字数要适中。考虑到人们的视线所及,一般字数不宜过多。如果一条标语的字数太多,几十个字甚至上百字,书写者太麻烦,读者读起来也费劲。如“宁等十分,不抢一秒”短短八个字,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如果在考试中检测拟写标语,肯定会有字数的要求;如果试题没有对字数提出明确的要求,考生就应该注意所拟的标语字数不宜过多。

2.内容要积极。标语的内容一定要积极健康,既要亲切、友善,为大多数受众喜闻乐见,又要清新明快、生动活泼有文采,确实起到营造气氛、鼓舞士气的作用。如:

宣传合作医疗的“你帮我帮政府帮,合作医疗保健康”“合作医疗进万家,农民健康需要它”;

宣传环境保护的“保持环境卫生,共建美丽家园”“美化环境,就是美化我们的心灵”;

宣传经济普查的“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盤点过去,把握现在,指点未来”“求真求实求发展,利国利民利未来”。

3.用语要通俗。既然标语非常讲究实用性,就要考虑到不同读者群的文化水准、思想状况、生活经历甚至身份、地位等,所拟标语就应该尽可能地照顾一般水准的读者群,而不去考虑更高一层的读者群。这样,在词语的选用上,就要做到通俗易懂、鲜明准确、亲切感人、生动活泼,同时力避华丽的词藻,尤其是多义词,因多义词(包括短语)的不同理解能够导致语言歧义。值得注意的是,标语毕竟是为了营造气氛调动参与者积极性的,因此,在语言上还要尽量做到生动、形象、有文采,给人赏心悦目之感,至少是让人们喜闻乐见,而避免死板、陈旧。“清除污染靓城市,从我做起强素质”就通俗易懂又鲜明准确,告诉大家从自身做起来保护城市的环境卫生。

4.句式要整齐。标语的接受对象一般是明确的,所以,在句式上,一般使用简单的无主句,多为动宾结构,而少用复杂的主谓语句。标语的句子结构一般比较整齐,即使是较长的句子,也多为字数较少、结构较简单的整句,像对比、对偶性的句子和简单的排比句。

5.修辞要鲜明。标语的受众,一般来讲是事先就十分明确的,所以,标语应该考虑受众的大众性,即尽可能地考虑为大多数受众所接受。那么,比较冷僻的修辞手法就不宜使用,像通感、仿词、借喻等。同时标语的内容一定要真实、切忌浮夸,因此标语中一般不可以使用夸张、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但是,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明喻、暗喻、比拟、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是可以使用的,运用得好还能收到比较好的表达效果。

6.标点符号上的要求。由于受特殊表達手段的限制,标语一般不能使用标点符号(宣传某种著作、讲话使用书名号,特定称谓使用引号除外)。因此,拟写标语时,要避免因停顿或轻重音而产生的歧义。确实需要停顿时,可以使用空格(竖排版)或者转行(横向排版)来代替标点符号。

【同步训练】

1.某住宅区绿化带前立了一块标语牌,上写着“不准践踏草坪”。请你写一句更得体的标语,使小区的人们乐于接受。

答:

2.请你拟写一条有关尊老爱幼的公益广告,要求语言精练,表意明确。

答:

3.有人曾戏言:人类的祖先是从树上下来的,树都被砍光了。人类岂不是自断了归路?请你根据意思写一条公益广告语。

答:

语言文字法律宣传材料 篇4

一、播音时间:

2014年5月12日 13:30——13:45

二、播音内容和教师

1.开场白 播音教师:方佳鸣

各位同事,中午好!我是语言文字工作小组组长方佳鸣,现携群体小组组员,利用大家宝贵的午休时间,向全体同事宣传我园语言小组文字工作近况。2.常规管理 播音教师:唐晓瑜

我园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幼儿园常规管理工作中。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幼儿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主管领导认真检查落实。幼儿园设警示标语牌、永久性标语牌,在学校走廊等张贴有关于讲普通话的宣传标语,时时提醒老师、幼儿、家长养成加强说普通话的意识,使校园内形成人人都说普通话,都使用规范汉字的氛围。对幼儿园内所有公示牌、上墙的制度、办法及所发文件、所写文字材料负责监督审查,对不规范用字现象要立即纠正、整改。幼儿园名牌、楼名牌、室名牌、幼儿园转发的各级各类公文、文件文头和园刊、公章、印鉴、图章、自编自印的各类印刷品等几个方面的用字必须规范化、标准化。3.教学管理 播音教师: 王秀文

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应使用普通话,在家庭联系册、科研论文、案例、教案等中写规范汉字,每学期对教师教案、论文、科研材料等进行一次抽样检查。在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将用语用字规范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加强对各类教材、教辅读物、教案、等用语用词的规范审核把关。把普通话口语课作为拓展型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固定任课教师,使用统一教材,着重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4.师资管理 播音教师:宋瑜婷

将普通话合格作为录用教师的条件、新教师上岗的条件、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对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能力纳入教师业务学习、职后培训、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基本内容。5.结束语

本次语言文字宣传广播到此结束,谢谢收听!小结:

近期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我们王港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中开展多层次的普通话演讲、朗诵、讲故事及规范字知识竞赛。开展“推普宣传周”活动,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幼儿园网站每学期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内容5次以上,每学期举行2次以上的语言文字活动,积极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有关文件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开展普及普通话专题宣传活动,提高师生语言文字水平。开展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语言文字工作,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语言文字工作小组

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标语 3 篇5

1、推广普通话,美丽大中华。

2、四海之内皆兄弟,规范语言大家喜。

3、说好普通话,推广靠大家。

4、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5、普通话,承载文明,光彩中华。

6、推广普及普通话,靠你靠我靠大家。

7、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

8、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着力构建和谐校园。

9、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10、人人都讲普通话,处处盛开文明花。

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口号 篇6

1、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文明语温暖男女老少心。

2、大力推广普通话,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4、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5、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6、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7、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用规范字。

8、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

9、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10、普通话是校园语言。

11、说好普通话,方便、文明又高雅。

12、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做文明人。

13、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14、普通话与素质同在,与形象同伴,与文明同行。

15、人人学讲普通话,个个争当文明人。

16、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17、说好普通话,热爱我中华。普及普通话,世界看中华。

18、服务说好普通话,情暖顾客心欢畅。

19、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20、普通话是您出行的`第一名片。

21、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展市民风采。

22、树立公共服务行业新形象,人人都讲普通话。

23、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24、普通话是公共服务人员的第一职业语言。

25、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26、普及普通话,规范社会用字。

27、说普通话四海同音,写规范字九州一体。

28、规范社会用语用字,提升市民素养和城市文明新形象。

29、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材料色彩语言解析 篇7

一、认识材料

认识材料也就是要搞清什么是材料,几种不同的材质组合到一起会呈现出哪些不同的视觉效果,心理感受,等等。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材料是支撑其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中常常使用的媒介。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在材料的使用上都有着各自鲜明的时代印记,这些印记都与当时的人文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由于材料自身的结构、组成和特性不同,其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软硬、轻重等特性,有些材料虽表面特征相同,具有相近的视觉感受,但质地材质的不同却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触觉感受。质地是所有材料都具有的固有属性,一般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

天然材料是指未经人为加工的天然形成的材料,如木材、石材等。用天然材料创作的艺术作品会给人带来质朴的视觉心理感受,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文明中,天然材料呈现着超级强劲的亲和力,比如说石材,其在使用功能方面大多是用于铺路、建房,等等。其在美学方面传达出的是冷酷、坚强等心理感受,所以在现代艺术创作中运用石材能表现理性的心理感受。

人工材料通常指非自然的、经过人工加工而成的材料,包括各种金属、塑料、玻璃等多种质地的材料。在现代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常常使用的材料有各类纸材料、金属材料、玻璃材料、塑料等。比如说玻璃,其在使用功能方面大多是用于窗户、器皿、工艺品,等等;其在美学方面传达出的是透明、锋利、脆弱、破坏性,等等。使用人工材料首先要充分了解所选择的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具有的精神内涵,每一种材料都是会说话的,在作品中它们都会像无声的推销员一样向观众表明自己所独具的属性,传递着某种含义,观者通过大脑自行地整合着这些信息,获得作品所传递出的感受。如天然木材和被油漆过的木材,其产生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意义。加工过的现成品一定具有时代或地域的文化特征,以及使用者的审美意识。

在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中,材料是无处不在的。无论哪一种材料带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只要在现代艺术创作中运用得得体,并且充分贯穿着创作者的“设计”理念,就能够在观者的面前创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作品来。在实际创作和运用中材料并不是单一出现的,而是会涉及到各种材料元素之间的组合,几种不同材质的材料组合在一起,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冲击力。如何比较完美地解决这些现代艺术创作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创作者能充分了解与研究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充分利用材料具有的可塑性,考虑材料的形态、色彩关系、肌理对比,将情感表达通过可视、可听的形式呈现出来,引起观者的共鸣,传达出需要的准确信息。因此艺术家对于色彩的运用、色彩的选择难度也更大,需要在材质、造型、色彩等方面与作品要传达的信息形成准确的契合,才能充分引起共鸣。

二、色彩的认识与理论的演进

色彩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是通过光来表现的,没有光就没有色彩,世界上所有物体的形态和色彩必须要由光照来调节,在光照下产生。无论是哪一类的材料都拥有各自的色彩,同时色彩具有色相、明度及纯度三种属性,分为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只有充分掌握并且能熟练调配组合色彩,合理运用色彩对比和色彩调和的相关知识,才能在实际的运用中达到自己想要的视觉效果,并且有时还可以产生意料之处的色彩视觉效果。

比如,白色背景下的黄色、黑色背景下的紫色,可视性比较差,是因为颜色之间的明度差异较小,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大色彩之间的明度值,才能准确地传递信息。

再比如,明度高的色彩会给人开朗和轻快感;明度低的色彩会给人稳重和深沉感;纯度高的色彩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和新奇感;纯度低的色彩则会给人以沉静和质朴感。

色彩在艺术创作中是最富感性和视觉冲击力的表现元素,但是色彩想呈现出一定的视觉效果,必须要依附于材料这个载体,同时色彩又能衬托材料的质感发生作用。材料色彩可以分为自然色彩和人工色彩,每一个色彩都具有各自固有的心理属性,所以充分认识和了解色彩的这些属性对于现代艺术创作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红色可以使人产生兴奋感,给人以、幸福、温暖的心理感受;蓝色、绿色与红色恰好相反,因为冷暖的对比关系,给人以安静、理性、环保的感觉。当然,因为每个人的社会生活经历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色彩传达出来的心理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材料的色彩表现不可能达到调色盘上的丰富程度,在一定条件下会受到材料本身的结构、质感等的制约,但是色彩美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与其他的元素相互组合和搭配,才能充分体现出色彩语言魅力。材料具有肌理美,相同或相似的肌理表现、不同肌理的对比表现,增加了表现中的感染力,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材料具有质地美,不同质地可以给人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在应用中,合理地选择和利用材料,使材料色彩语言得到充分体现,才能创造出具有个性的视觉效果。

三、材料色彩的应用与表现

现代艺术要得到更好的发展,材料色彩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各种物质都有着自身的结构,沙粒、木材、纤维等各种材料,由于表面的组织结构、粗糙程度、吸收反射的能力不同,所以取得的色彩视觉效果也不同,只有把握住核心的视觉元素,进行合理的组合搭配,才会创造出美妙的视觉效果。

每一种材料本身都是具有表情的,但是这种表情并不是固有的,因为有了人的参与,会使材料在一定的空间中传达出一定的含义,通过观者的整合理解后了解艺术家们创作的宗旨。如果每个人都能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增加经验积累,善于把握各种材料的与众不同的美,那么通过使用材料进行现代艺术创作时所传达出的美感将会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比如,木作,质地相对较软,纹理比较丰富,具有天然朴素的个性;铁虽然没有纹理,但是有弹性,可以作任何造型上的变化,每一变化都会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塑料的表面光滑平整,色彩比较丰富,具有较强的现代感;不锈钢是有光泽的,质地坚硬,能反射周围的环境,有华丽高贵的气质;玻璃是清晰透明的,质感是既脆且硬的,可以传达出高雅的气质。所以经过观察积累,我们会发现同一种材料通过不同的表面处理,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而不同材料的运用也会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因此在现代艺术创作中只要能够选择到较为理想的材料,都能够使原本普普通通的造型焕发出超乎寻常的艺术效果。

在现代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完完全全突破了传统、单一的限制,材料在现代艺术创作里面找到了充分发挥效果的空间,一些新材料的出现及应用对现代艺术创作起到了正面的积极推动作用。

事实上,现代艺术家只有不断以不同材质为媒介,运用直接或间接的表现方式,借用材料所具有的外观属性以及独具的文化特质,对所熟悉的主题进行富有想像力的再创造,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积累经验,留意身边的种种事物,有意识地培养审美能力,感受不同材料所带来的视觉美感,才能真正提高、丰富其审美意识。未来的艺术创作正在朝向一种多元的形态价值标准发展,各类材料的加入会使艺术创作越来越自由,越来越有趣。这也是我们还将继续研究下去的重要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赵权利.中国古代绘画技法、材料、工具史纲[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

[2]高明潞.中国当代美术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3]张国龙.当代·艺术·材料·空间[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

[4]金增媛.色彩与微观世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如何应对文字材料作文 篇8

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训练:

一、审懂材料题意旨,把握写作要求

審题是材料作文写作的第一步。审题应从两方面进行,即审材料中提示语和审写作要求。材料作文一般在选材、立意、文体等方面限制较少,很多同学往往会忽视审题。审材料,明确写作要求、人称、语言等要细致、全面,准确领会材料的内容是不能偷工减料的,抓住材料的核心是作文的关键。

审材料要审清材料的内涵和外延。找出关键性句子和表现材料主旨的句子,用辩证的眼光,多角度思考材料体现的倾向性。这对整篇作文的立意、构思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注意材料的提示语、材料划定的写作范围和对象,同学们可以由材料出发,但又不能机械地拘泥于材料,而是要跳出材料写更为广泛的生活。

二、巧用隽永语言,标题先声夺人

标题作为文章的“眼睛”,能给阅卷老师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因此,同学们在拟题时力争要使自己的文题准确、凝练、含蓄、新奇,从而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尽量避免直接引用材料,这不是聪明的懒办法,而是懒人的笨方法。如根据“诚信”主题,可拟出《诚信的魅力》《诚信让我感动》等题目。

拟标题的依据是主题和材料,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语言要简洁,字数不能太多。可根据所确定的主题,或所选择的材料来拟定出相应的题目。可以引用(或化用)诗句、格言、警句、俗语、成语、广告语、影视片名、歌词等,可以运用比喻、拟人、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可以运用象征、悬念、谐音、反衬等手法。这些方法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很多,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等,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三、联系广阔生活,盘点所需素材

联系生活的目的是拓展选材的广阔空间,搜寻到与材料相关的大量素材,通过盘点,逐一分析、鉴别这是选定最有价值材料而最终成文的前提,是写作材料作文的一个重要步骤。

1.可由提示语切入,联系生活,盘点素材

例如,材料(湖北十堰卷)提示语“淡淡的友谊很纯,淡淡的微笑很甜,淡淡的生活很真实。在平淡的生活中享受淡淡的真情和淡淡的快乐,也许,这些平淡的点滴会成为生活中最美的风景。”同学们可由其中的每一句话联系与材料相关的每一个生活层面:与朋友真诚的交往,某人给你的一个印象深刻微笑,平淡而又充实的学习生活,父母句句饱含真情的唠叨,平淡生活中的快乐心情,平凡生活中的美……这样就很容易发掘到很多好素材了。

2.可以从相关的人、事、物、景、情几个方面与材料相关联,发现素材,盘点素材

例如,材料“成长,需要竞争、需要合作、需要拒绝、需要等待……”(湖南柳州卷),乍一看题目,提示似乎很多,似乎素材又很难,但如果从“成长”展开联想与想象,就会有大量的素材,短时间内在脑海纷涌而现,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来全不费工夫。

3.可分别从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方面(每一个方面还可以再分几个方面)来发现并盘点素材

具体做法是同学们回顾一下学校、家里、社会上有哪些可以写作的人、事、物,并分析一下有多大的写作价值。总之,要多角度设想有关材料的内容,尽可能多占有素材,仔细分析、对比、筛选,做到心中有数。

四、确立鲜明的主旨,选择鲜活的素材

我们已经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然而,我们应结合自己感悟最深的一个方面去发挥,一般不要面面俱到,要善于取舍。此时应当依据占有的材料来确立自己最善于表达的主题,在最终材料的选用上要选跟自己生活贴近的。便于表达真情实感的、写来得心应手的材料,最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如:逆向思维来立意,依据材料挖出深度。

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少学生在平时的做法是审完题后就拟标题,拟了标题马上就找材料(而不是选材料),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思维空间受到了限制,占有的材料很少,选择的余地小,选出来的材料一般没有什么新意,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最有价值的材料可能未能被发现。

五、布设精巧的格局,依纲铺展内容

确定了主题、材料和标题,仅仅是作文的序幕,一篇文章要写得精彩,巧妙的构思、新颖的形式也是至关重要的。文章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视主题而定,可适当运用新颖的形式,比如日记体、书信体、小小说、剧本、片断式、故事新编式、访谈式、寓言式等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精心构思、合理加工,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都要规划好。写前一定要列好提纲,再对提纲进行审查,然后进一步修改,最后依纲行文。考试答卷时间有限,不能全文打草稿,但开头和行文思路一定要打草稿,避免边写边改,影响卷面。

总之,应对语文材料作文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角度”的选择,只有命题意图领会了,切入点找好了,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就不难了,当然最好是在自己有经历、有体验、有感悟的内容方面进行。

参考文献:

语言文字法律宣传材料 篇9

近年来,××区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坚持把做好语言文字工作作为打造精品城区的一个重要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语言文字工作水平。区委宣传部根据区语委的工作要求,把深化语言文字工作作为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基础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区营造“请写规范字、请说普通话”的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规范制度

坚持把加强语言文字工作作为加强宣传部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水平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加强领导、开展学习、建立制度等,进一步深化语言文字工作。

1.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宣传部建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宣传部各职能科室为工作小组成员,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及联络员岗位,根据区语委的部署和安排,结合宣传部工作实际,对全年各项语言文字工作作出安排。

医院语言文字工作汇报材料 篇10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我院的语言文字工作在县语委领导下,紧紧结合医院的实际工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规范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作为**县卫生系统的重要窗口单位之一,我院始终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作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高度重视、常抓不懈。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推广与使用,将规范医院的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医院工作的重要议程。我院专门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二、宣传到位,措施得力

1.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召开语言文字工作动员大会,组织全院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语言文字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号召干部职工“人人说好普通话,人人写好规范字”。

2.创设语言文字宣传环境,营造良好的推普氛围。在医院门诊、住院部显著位置悬挂推普宣传条幅,设立推普宣传栏,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相关知识;在各科室、各部门醒目位置设立“请说普通话,请写规范字”、“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做文明人”提示牌;通过电子显示屏和医院网站等形式进行语言文字宣传,使全院职工了解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

3.积极组织我院急诊科、药剂科、财务科等窗口科室职工召开“窗口科室文明优质服务暨推普工作”专题会议,组织职工认真学习领会

有关文件精神,使大家深入了解语言文字工作对于公共服务行业的要求和意义,并制订了相关的服务措施,规范了服务窗口的服务用语。

4.把普通话纳入职工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需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窗口科室职工和兼有教学任务的医务人员普通话要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普通话水平将列入工作考核内容。

5.抓好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工作。今年我院积极组织医护人员和行管后勤人员,参加了由县语委办举办的普通话培训班,并参加了普通话全省统一测试。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语言文字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全院干部职工应用普通话和规范字的能力,为积极营造良好的医患沟通环境,打造和谐语言生活奠定基础。

三、认真自查自纠,制定整改措施

我院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各科室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1.不定期对各科室在接听电话、查房、会议、与患者沟通等方面是否使用普通话进行检查。

2.检查院内各种标志牌、指示牌、电子显示屏、宣传板报及网站等,发现有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及残缺字的现象,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予以纠正,做到规格字体统一,用字正确、规范。

3.抽检各种文件材料,对文件落款时间及标题序码使用不规范的情况予以纠正。

4.组织医务科、病案室人员对门诊处方和病历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5.检查医院职工工作牌及名片,纠正个别职工工作牌使用繁体字现象。

语言文字法律宣传材料 篇11

关键字:法律英语 语言 特点

新时代的背景下法律英语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应该对法律英语语言的特点有所了解,尤其是在翻译的过程当中更要对这些特点做到心领神会,本文就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展开了分析和研究。

一、法律英语的词汇特点

1.含有法律专业意义的普通词汇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法律英语凭借着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其在法律专业当中的地位在中国的大地上迅速的发展起来。法律英语的形成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通过不断地司法实践以及改革最终形成了一套具有特定意义的表现模式和规范准则,它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词汇的丰富性、语法的结构上面,是法律语言专业性、集中性和严谨性的重要体现。法律英语和普通英语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它在实际运用的过程当中既包含了普通英语的词汇,还延伸出许多特定的含义。

2.特定的法律专业术语

法律法规具有规范调解的作用,而它主要是通过具有法律效果的言语行为来实现的。既然是具有法律效果的言语行为,那么就必须承担着为实施者和立法者以及司法者等的法律能力和语言能力提供重要支撑的效果,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准确得体,它与其他行业的专业英语不同,它需要通过间接明了的字句来表现法律的定义,传达法律所想要表达的效果。正是因为法律语言的特殊社会功能,让法律语言成为了表达特定含义或者是法律概念的专用术语,是无法随意更改或者被其他词汇来代替的,法律中最常见的特定法律专业术语就有以下几种:complainant (原告),defendant(被告),bigamy(重罪),demurrer(抗辩)等,这些词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反映了法律语言的特点,即不能被其他领域的专业英语所引用。

3.外来词

大多数的英语词汇都是来自于法语或者是拉丁语。众所周知,法语对于英语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对于法律英语的形成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说bar是法庭判台的意思,verdict是采掘的意思。当代我们见到的法律英语的基础来自于普通法,而普通法的制定来源于中世纪罗马教会所制定和沿用的罗马法律,在罗马法当中许多法规都是用拉丁文来陈述的,因此当代我们看到的法律英语当中会有许多拉丁词汇,比如:alibi(某人不在犯罪现场的申辩或证明),declaration(申诉,陈述,证言)。

4.成对型近义词

在法律英语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成对型近义词的出现,实际上它的存在让法律合同的条款在陈述上或者是实施上具有很大的弹性,扩大了设计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现纠纷和争议。

5.拉丁语的频繁使用

在英美等国家,人们最羡慕的职业就是律师和法官,而事实上,从事法律工作的他们为了彰显自己的不同之处,在很多情况下都使用外来语,尤其是拉丁语。在英国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有懂得拉丁语的人才称得上是学法律的人。

二、法律英语的句法特点

法律英语的句法结构大多数情况下都很复杂,经常使用被动句的语法结构是法律英语最显著的句法特点。在许多专业书籍当中,条件状语从句经常会与高频率的介词短语连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人们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难度。定语的作用是对那些名词性术语的内涵或者是在必要情况下对它们所延伸出来的含义进行重新界定,而状语更多时候是为了体现履行权利和义务所需要的条件、方式、地点以及时间而出现的。

1.陈述句

法律文书是为了进一步确定法律关系以及陈述法律法规当中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专用公文,它需要用陈述句的口吻客观地进行描述,因此法律英语的句式结构主要是陈述句结构,比如在法律英语规范文件和法律文书当中,很少用到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2.完整句

法律用语在表达的时候往往拥有很强的严谨性,因此在书写的时候要最大限度地避免省略句或者是句子缺省状况的出现,因为被省略的句子经常会造成人们在理解上的歧义,另一方面,法律英语也不适用单独句,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主语、谓语、宾语,具备完全的主谓宾结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完整句结构。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将法律文书当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完整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显示出法律英语独特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3.条款句

法律法规的文字表达强调的是间接、明了,从文章主题的结构上看,古今中外的法律语言都采用分条列款陈述的形式,法律英语同样也遵循着这样的原则。法律英语使用条款的句子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简单条款句、平行条款句和树形条款句。这三种形式的使用让法律的文书在脉络上更加清晰,主次分明。

4.复合长句

复合长句是法律英语非常重要的特点。与科技英语、商务英语相比较而言,法律英语的句子结构无论是长度还是从句的使用都要复杂得多,尤其是对从句的连续性要求较高。法律英语的句法特点和其特定的问题特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正式的法律法规或者是原文法律专业书当中对中心词的使用往往有很多的限制,与此同时,对于某一法律的概念成立的条件也有着非常严格的步骤。因此,法律英语大都以长句居多,很少会看见短句的形式。

很多法律文书的制定者都比较喜欢那些长度超出普通英语句子的平均长度的句式,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句话构成一个段落的现象,有些还有非常复杂的修饰成分。这样的句式结构往往都能做到叙事具体,条理分明。比如说:衡平法对于那些利用职位之便来谋取利润的受委托人拥有解释利润来源的责任与义务,并且这些利润是规定与欺诈或者是否拥有诚意是没有关系的,另外一个方面判断这种利润是不是应该由原告来获得,或者是获得利润的人是不是拥有义务来帮助原告来了解获得利润的途径,他是否为了原告的利益而去冒险,原告是否真的受到了损失以及在诉讼当中是否能够获得利益等等这样的问题和考虑无关。

分析:这是一个由法律英语翻译过来的长句,当中由六个从句来构成,其中有三个介词短语,一个动名词所构成的短语结构,尽管整个句子的结构比较复杂,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它的条理还是很清楚的,能够完整地表达出法律所要陈述的内容,丝丝入扣。像这样的长句在许多法律文章当中都是随处可见的。

三、法律英语的文体特点

法律英语属于书面英语,很多时候表述的语句都要求庄重、正式,并且强调书面语的使用。法律作为国家政权意志的主要表现形式,与其他行业的英语不同的是,法律英语的语言功能已经不再停留在最初的交流阶段了,更重要的是有效地体现、传播和执行立法者的意愿。为了有效地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政策性和权威性,法律、法规和条例当中所用到的法律英语的文书都对遣词造句的能力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并且每一个词汇的使用都应该做到精准,用词要正式。

四、法律英语翻译过程当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法律英语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专业英语而言,专业性和特殊性更强,就算是法律专业的学生在阅读法律条款的原文或者是专业书籍的时候都会感到力不从心,更不用说将他们准确地翻译出来。信、达、雅是进行翻译工作的基本准则,但是对于法律英语的翻译工作而言,这项翻译原则显然不适用,实际上它遵循的是相对独特的原则。

1.准确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就是说在翻译的时候,中文的表述应该要能够准确地反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诸要素,要准确地反映出法律英语原有的意思和宗旨。英国国家的法律文化源远流长,法制思想深深烙入了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这实际上与我国人民在法律上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尤其是在对法律文化的认识上面。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应该要很好地把握法律英语的主旨,这也是法律英语翻译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

2.注意我国法律术语的选择

法律术语是用来表现法律专业特点的词语,它不同于一般性的词语,通常情况下涵盖了特定的法律概念、原则等等内容。如果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与具体的情境联系起来,用那些与中文的法律术语不相符合的词语来表达的话,读者往往很难领会你想要表达的意思。比如说,personal representactive一般被人们翻译成为个人代表的意思。这个词似乎很容易理解,但是在大陆的一半英汉词典和英汉法律词典当中却是不存在的,却能在香港的法律词典中找到,它的意思是遗嘱执行人,包括excutor(男遗嘱执行人)、executrix(女遗嘱执行人)或者是遗产管理人,包括administrator(男遗产管理人)、administratrix(女遗产管理人),都是由法律规定的管理死者遗产的人员。

3.中文表述要注重逻辑性

在将法律英语翻译成中文时,要做到表述清晰,逻辑思路要正确,用语要庄重。同样的,中文法律用语也是不同于一般的普通话交流语。当我们选择了法律用语之后,还要考虑所选的词句是否符合法律的行文风格,法律是一项庄重而神圣的事物,因此应该用陈述的口吻来表述,不能含带过多的情感色彩,要体现法律文件的庄严冷峻的特色。

五、法律英语的翻译技巧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法律英语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专业英语,它带有很强的特殊性,复杂的句式结构、较多的专业词汇,让我们在翻译时总是感到力不从心。法律英语翻译水平的提高,不是万丈高楼平地起,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取得成效的,更不是拥有较高的英语基础知识就能够胜任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积累和了解,做到牢记于心,才能够将法律英语翻译得准确。因此,法律英语的翻译也不是无从入手的,在深入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总结法律英语翻译的一些技巧,在掌握了这些技巧以后就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法律英语翻译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和其他行业的专业英语翻译一样,法律法规等法律文献的翻译也要求我们要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要求翻译人员仔细研读原文并能够准确深刻地了解原文的大意。首先我们要对原文当中法律英语的词汇、语法、句式结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帮助我们快速阅读文章。

比如说法律英语当中经常会出现定语后置、分隔的用法情况,有些法律文献或者是文件当中会出现比较长的从句,这些句子有可能会独立成为一段或者是一项条款,有一些句子在定语从句后面又带着状语从句或者是定语从句,因此在翻译这种类型的句子时,翻译者首先要理清自己的逻辑顺序,思维要敏捷、清晰,寻找句子当中具有标志性的连词来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

2.借助法律英语工具书和参考书完成翻译

在翻译法律英语的时候,我们要经常性地使用法律英语工具书和参考书,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借助香港地区的翻译来辅助我们顺利地完成整个法律英语的翻译工作。法律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所拥有的时间是很悠闲的。如果想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翻译工作,并且提升翻译的质量,工具书和参考书是必不可少的。

3.适当选择直译和意译

在翻译法律英语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翻译方式,也就是直译和意译的选择要恰当,切忌不可见字译字。由于中英法律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再加上法律专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拥有比较强的特殊性,在更多情况下我们都不鼓励用直译的方式,而是选择意译。有些时候我们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避开法律英语原文结构的束缚,重新用中文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够符合汉语语言的习惯,让读者读起来比较舒服。

4.将主题、内容、客体展开翻译

在翻译法律英语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注意把握好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紧紧围绕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从而准确地区分文献或者是法律英语文件当中的主体、内容、客体,并将他们展开来翻译。法律关系是由一个基本行为而衍生出来的法律概念。在翻译法律英语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准确地把握某个具体法律案件当中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即主体,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当事人;内容,也就是法律双方当事人之间所需要履行的权利和义务;客体,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对象。只有把握好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具体内容,才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原文,准确地作出翻译。比如说,在翻译英语合同的时候,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分配和当事人在合同中所处的地位、合同的性质种类应该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5.翻译较长句子的时候要简化句子结构

在翻译法律英语文件的时候,我们往往要将原文当中比较复杂的长句进行适当的简化,剔除句子当中的定语、状语等修饰语,进而找出句子结构当中的主语、谓语、宾语,最后找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此外,在翻译的初稿完成以后,我们还要适当地检查和重新阅读,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将重点放在对词语搭配和句子成分的完整程度的检查上面,语序是否颠倒、用词是不是有歧义、翻译的过程当中主句和从句的衔接是不是正确,在经过了进一步的斟酌以后,才能够最终形成翻译稿,切忌匆忙收工。

六、小结

本文就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展开分析,主要分析了法律英语的词汇特点、句法特点以及问题特点,并就翻译过程当中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展开探讨,最后总结出了法律英语的翻译技巧,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肖云枢.法律英语语法特点初探.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

2.王建.影响法律英语翻译的因素.中国科技翻译,2003

3.陆汶逊.法律词汇翻译切戒望文生义.法律学刊,2009(02)

4.陆文慧.法律翻译——从实践出发.法律文学,2004

作者简介

组合作文材料绽放语言精彩 篇12

1. 加强阅读, 模仿借鉴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增加其阅读量, 为学生的作文提供充实的材料, 丰富学生的语言功底。这充分说明了多读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的重要性。因此, 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 除了多读课文外, 还应放宽视野, 广泛地阅读课外读物, 如《散文选粹》《美文欣赏》《小小说》等课外刊物, 从中撷取精彩的语句, 认真体会其中的意味与情趣。同时, 还应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的融合起来。使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这样才能取得效果。我们还要引导学生选读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经典作品, 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鲁宾逊漂流记》等, 要求学生利用空余时间看多少回, 或让学生利用好寒暑假, 把阅读与假期作业相挂钩等多重引导阅读的方法,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知识面, 不断扩大积累量。另外, 鼓励学生通过背诵大量古今中外的名篇美文佳作来丰富自己的语言素养, 语言素养提高了, 作文时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作文水平自然提高了。

2. 利用教材, 挖掘资源

高中语文课文中的很多内容就是写作中的素材, 学生在课本中阅读到的内容, 都可以直接地为作文服务。要求学生细细体会课文中优美、精彩文段中作者的感情色彩, 并要求他们学以致用。例如, 在《项脊轩志》这篇课文中, 通过记物来记家庭琐事, 字里行间都体现了怀念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 这份深厚的亲情必能感染到学生。有个学生在作文《生活甜如蜜》中写道:“高中学习不轻松的我, 一到周末就会疯狂补眠。一个阳光极其灿烂的周六, 我从美梦中醒来, 才惊觉已是下午三点。妈妈推门进来, 你终于起床了!饿不?这里有饺子, 赶紧过来吃!我闻到了饺子的香味。还真饿了。妈妈在旁含笑看着狼吞虎咽的我, 一脸满足。她那满足的幸福神态, 让我不由得心痛。而我总会不自觉地忽略她的爱。对不起妈妈!晚风轻轻吹过, 带来了花的香味, 我深深地吸着, 贪婪地吸着, 吸到肺里。生活甜如蜜, 只因为有她, 妈妈……”这位同学把妈妈对自己的爱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带入作文中, 从而也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了《项脊轩志》中那份浓浓的亲情。

3. 模仿造篇, 增加积累

中学语文课本中名家名篇随处可见, 在学完课本中的课文之后, 可以让学生就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思想感情、语言或写法特点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这也是思想情感积累、写法积累的要求。这里自己的认识及感想应是由文中的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引发的, 是课文内容的巩固与延伸。而在语言文字上, 为了增加学生的积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 要求学生运用本课或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生字、词语, 引用并进而化用文中的佳句, 不怕出错, 也不怕多, 只要敢于运用。

4. 课外拓展, 信手拈来

翻开中国的文学史看看, 从温柔敦厚的儒家经典, 到大气磅礴的诸子百家散文, 再到雄奇瑰丽的唐诗宋词, 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化经典, 都是中学生课外积累的好素材。这些国学经典都以凝练的语言、巧妙的构思, 或抒发真挚的情感, 表现深邃的哲理;或写人记事;或描写优美的自然景观。学生在诵读这些国学经典时, 不仅可以受到审美的熏陶, 还可以感受到其中凝练的语言、幽远的意境。如果坚持下去, 这些国学经典与自身文化逐渐融合、渗透, 不仅能更迅速地体会其中的含义, 还将在加深理解、拓展思维等方面显出明显的效果, 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明白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 从而陶冶了情操, 净化了心灵, 健全了人格, 等等。不仅如此,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阅读其他名家精品, 以拓宽思路、充实自我。在语言积累中, 我们要培养学生细心地观察, 广泛地阅读, 大量地积累, 养成“采蜜”的好习惯。

总之,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 我们既要培养的材料组织能力, 又要培养和发展语言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作文训练中获得作文的乐趣, 妙笔生花, 欲罢不能。

摘要:高中作文教学要注重材料的组合与语言的积累。丰富的语言积累, 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底蕴,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材料积累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和表达, 而作文前应组织一定数量的材料, 才能用语言充分地表达真实的情感, 才有可能将作文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关键词:高中作文,材料,语言

参考文献

[1]程红兵.本质论:拨开迷雾返璞归真——对中学生作文本质的探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4 (5) .

上一篇:征求意见表范文下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紧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