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语言文字汇报材料

2024-05-19

镇语言文字汇报材料(精选6篇)

镇语言文字汇报材料 篇1

创建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秦州区天水镇中心小学

一、学校概况

秦州区天水镇中心小学创办于1924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学校占地面积976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职工1人。教学班16个,在校学生803人。专任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20人,二级乙等26人,普通话水平考试合格率为100%。学校有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不足40岁,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2名,小学一级教师29名。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成绩。全校获省级自制教具奖2人;省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说课优秀奖1人;省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一等奖1人;市级教学能手1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获市级教改优质课奖3人;市级电教优质课奖3人;获区园丁奖21人,区级骨干教师8人,区级教改优秀课4人,区级电教优质课3人;省市区级优秀论文、教学设计20余篇。学校曾多次被市、区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学校”、“文明学校”、“普及教育先进单位”、“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近五年,连续被天水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二、加强方言文字工作的措施和做法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语言文字工作网络。学校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语言文字工作网络系统。由校长担任领

导小组组长,分管教学、德育、教研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教导主任、工会主席和语文教研组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排教研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三个广播站辅导教师为办公室成员。形成了学校、教研组、班级齐抓共管的语言文字工作网络系统。

2.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中。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到学校文化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实行教师持普通话达标证上岗制度,并以此作为教师评优的条件;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落实情况列入教师年终业务检查的内容,并占一定的比例;将语言文字达标列入学生评价内容,列为学生评优条件。

3.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推动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语文课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作用,切实改变重知识、轻能力倾向。加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重视对学生课内阅读的指导,以便师生共同提高语言文字能力。教导处、语文备课组通力合作,在培养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过程中,重视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习惯。针对学生作文错别字扣分较多的问题,教导处每学期都会组织一次纠正学生作业错别字专项整治活动,同时要求各科任教师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作业用字的规范意识,并反映到作文批改、作业批改及各种测试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教导处还积极组织教学研究,探索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语文组承担每学期的“普通话推广周”活动,“消灭错别字”活动,特别是语文教师批阅作文时学生的错别字要求逐个指出。数学组每学期期末组织一次“数学作业错别字查找、纠错”活动。学校每年还组织一次师生普通话竞赛活动、小学生百科知

识竞赛活动,以活动形式更好地推广普通话、纠正错别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校园文化建设促进语言文字工作开展。2007年,我校获得全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荣誉后,学校从环境文化、管理文化、知识文化、班级文化和体育文化等方面着力打造,力争再上新台阶。近年来,我校张贴的标语、横幅、喷绘、展板、教室内的黑板报、教师板书都严禁出现繁体字、异体字、简化字,旨在为全体师生营造一个规范用字的环境。在“推普”方面,我校要求师生做到“六必须”,即严格要求师生上课必须讲普通话;师生之间课余交流必须讲普通话;教师大会领导必须讲普通话;教师交流发言必须讲普通话;升旗集会等活动师生必须讲普通话;学生之间的课余交流必须讲普通话。学校还借助“金色童年”广播站这个平台,以各班选拔小广播员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说好普通话,并选送普通话标准的学生到广播站担任播音员。

5.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建立语言文字工作的有效机制。教学楼入口的玻璃门左面张贴着:“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右面张贴着:“用文明语、做文明人”。在校园墙壁空白处书写:“说好普通话、沟通你我他”;“使用规范字、方便千万家”四条永久性标语。每年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期间,校园内都要悬挂多幅语言文字宣传标语、宣传画等,做到活动有计划、有总结、有照片。

充分利用赛事和活动助力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每学期教导处都要组织一次“教师示范课展示”、“教师优质课竞赛”、青年教师说课比赛、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比赛等活动,评分细则中都有语言

文字规范化方面的要求和所占分值。少先队、语文组还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专题书法比赛及相关知识竞赛等活动。每项活动都体现了语言文字工作的要求,并将其列入评比的重要条件。班级也组织学生深入村镇、街道开展用字情况调查。利用扫盲教育向镇政府及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村镇教师和学员宣传通用语言文字方面的法律法规,影响社会、影响周围人,形成了良好的规范用字习惯。

6.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规范语言文字工作档案。为使语言文字工作常规化,学校在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基础上,每学期初都要由学校召开推普员会议,总结得失,布置下学期工作。要求工作到位,逐步形成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机制。学校档案室对语言文字工作档案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了完备的推普和语言文字工作资料系统。

虽然我校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省级评估指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校外使用普通话的氛围还不是很浓厚;前、后鼻音发音还不够标准;个别教师的书写还不是很工整、很规范等。今后,我校将进一步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方面制定详实的规章制度,积极营造氛围,着力提供平台,让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更好地为我校教育教学服务,为我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生态镇汇报材料 篇2

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生态公道

中共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委员会 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人民政府

(2010年8月)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在市、区环保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经我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开展争创“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我镇以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3大项基本条件和26项考核要求为目标,按照“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分工负责、稳步推进”的原则,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创建活动,各项指标已达到考核要求。通过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力地推动了公道的可持续发展。

一、公道镇概况

公道镇位于扬州北郊,地处两省三市、区(江苏省、安徽省,仪征市、高邮市、邗江区)交汇处,南接沪宁高速,东接京沪高速,北临高邮湖、邵伯湖,全镇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万人,辖11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公道镇作为千年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通儒”太傅大学士阮元的故乡,是明代开国大将常遇春的出生地,境内至今还流传着有关阮元祠堂、阮家花园、九井头以及太平牛市、三棵柳等动人传说。

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宏观调控中抢抓机遇,在调整结构中促进发展,在区域竞争中奋勇争先,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重点中心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文明镇、扬州市优美环境小城镇、扬州市平安镇等称号。2009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4亿元、财政总收入56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10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今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目标,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协调、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科学治理、分类指导”的基本方针,按照“思想再统一、认识再提高、重点再突破、投入再加大”的工作思路,全力营造创建工作的浓烈氛围,并围绕创建工作方案,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截止目前,各项指标已达到考核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和农村饮用水合格率均达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2.7%;地表水、空气和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73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6.8%,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无水土流失现象,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产品农药残留均控制在标准之内。

1、加强领导,完善创建工作机制

在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目标确定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创建工作纳入我镇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重要内容和必要的组成部分予以落实和执行。一是健全组织架构。为了更好地推进创建工作,我镇成立了以镇长姚正根任组长,副书记顾国平任副组长,副镇长江春萍、梁长春、张华,党委委员李晨、王帮荣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由各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创建办公室,并组建了宣传教育组、建筑交通组、城建设施镇容秩序组、文化卫生改厕组、农业生态组、污染防治组、软件资料组等七个专项工作小组。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公道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实施方案》,根据考核指标进一步分解了目标任务,落实了责任,指导各部门、各村成立了相应创建班子,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同各村、各企业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合同,形成了“政府领导、生态指挥部牵头、部门协作、全民创建”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为了使创建工作得到落实,我们根据创建细则的要求和镇区内实际情况,将创建工作分解至各有关职能部门、各村(居),由镇政府与其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做到任务具体、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考核指标明确、保障措施落到实处,深入扎实地推进创建各项工作。三是加强督查考核。为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化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每个阶段工作任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带队检查和了解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查找薄弱环节,亲自部署指挥,组织有关部门现场办公,重点解决好重点部位的环境卫生问题。对照创建要求,加强督查,采取现场解决和专项治理的办法一项一项抓整改、促达标,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跟进整改情况。对于工作成效突出的部门、单位、村(居)进行通报表扬,树立典型;对于未能如期保质完成创建任务的部门、单位、村(居),坚决追究其主要领导责任。建立奖惩制度,把创建任务完成情况直接与领导干部考核挂钩。

2、强化宣传,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们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持续开展环保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为创建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一是召开动员大会。动员全镇干部群众统一思想认识,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创建工作。为使全镇人民都能积极参与创建工作,镇创建领导小组先后印发公开信3万多份,公众满意调查问卷2万多份,采取“小手牵大手”、企业发放、公开发放等方式进行宣传。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统一了全镇上下的思想,形成了人人积极参与,共建生态公道的良好氛围,为创建工作奠定了群众基础。二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字幕、“村村通”有线广播、流动宣传车、横幅、标语、固定宣传栏等载体,广泛宣传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目的、意义和做法,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三是举行环保培训。加强对全镇领导干部的环保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重点加强对污染企业负责人及其职工的环保教育,增强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从源头上狠抓环境保护工作。四是抓好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以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镇上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动员,人人珍惜环境,关爱生命,保护生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严格把关,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环境保护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紧紧抓住这次创建的机遇,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一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环境监测,推动达标排放,引导督促天平化工、双盛锌业等企业加大环保设备投入力度,提高废污处理能力和噪音隔离水平,目前我镇的企、事业单位的污废均达到要求。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力度,夏、秋两季实现全面禁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3%。二是严格医源性污废处理。按照上级要求,加强卫生院、社区服务站等医疗机构污水、一次性医疗物品管理,规范化处理率达100%。三是严把项目审批关。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引进的项目,首先由环保部门认真评审,严格把关,不符合环保条件的项目,坚决不允许引进和立项。严格实行“三同时”,验收不达标,严禁投产。四是加强交通车辆和机器噪声管理。对镇区的客货车辆实施定点停放,专人看管。对企业机械噪声按环评要求安装隔音装置,保证镇区居民在清新、安静的环境中生活,形成人与自然、自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4、突出重点,提升镇村环境质态

我镇将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与开展整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提升,镇村形象不断优化。一是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镇投入100多万元新建了集镇污水处理厂并已投入试运行,该工程采用地埋式,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设计污水处理能力1000吨/天,出水水质达到国家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污水处理站的噪声达到我国工业企业厂界噪声Ⅱ类标准:昼间小于60分贝,夜间小于50分贝。投入650万元完成集镇农贸市场改扩建工程,投入100万元新建集镇南联圩堤顶公路,完成10千伏电力线路改造。加强道路硬质化建设,近两年,我镇共投入800多万元建设通组道路62公里,改造和铺设混凝土路面8条,计15公里。道路硬化投入资金为400多万元,铺设人行道板800万平方米,投入505万元完善集镇亮化工程。完善排水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为1500万元完善镇区排水系统,累计修建排水管道全长5万米,达到路面排水畅通,无溢流,符合集镇排水要求。二是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09年,我镇累计投入500多万元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四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得到有效落实,创建市级环境综合整治达标镇通过验收。新建、改建涵闸、泵站50座。疏浚河道9条、整治河塘37口,完成土方62万方。埝桥村创成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赤岸村创成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三界、太平、河西、湖滨等村创成省级绿化合格村,河西村通过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验收,11个行政村中有9个村创成市级生态村。三是镇区环境整治实现长效管理。为了切实做好镇区环境整治工作,我们着重抓了两支队伍建设。一是环卫队伍,通过选拔招聘,组建了一支环卫队伍,主要路段分工包干,全部配齐服装,并配备了清洁车。二是城管队伍,城管队员大多数是从部队复员或退伍的军人,年轻、能干。我们同样配齐了服装,配备了城管执法车。区环卫办、城管局定期来进行培训、辅导,使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知识不断增强,成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集镇“卫士”。加强环卫设施维修保养,新增果壳箱184只,垃圾清运车4辆。镇区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3%,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达到90.9%。今年又投入50万元对镇垃圾中转场周边的河塘进行整治。四是不断加强绿化工作。2009年,镇区绿化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新建绿化广场5个及部分绿化带,新增绿化面积19600平方米。新增绿化造林面积1200亩,森林覆盖率达20.6%。五是加大改水改厕力度。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改厕工作,逐年下达各村改厕指标,并纳入干部年终目标考核内容。同时要求农村新建房户必须按规定配套建设三格式无害化化粪池,近两年我镇新增三格式化化粪池3885座,今年改造四格化粪池1843座,我镇卫生户厕已占全镇总农户的95%以上。我镇镇区原有公厕5座,今年我们又投入60万元,新建一类公厕1座,改造5座,并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和清洁,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按照要求已全面达标。与扬州市自来水厂供水站联网,统一由大市供水,全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任重道远。尽管我镇在创建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践行科学发展观,围绕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目标,踏实工作,把我镇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一是切实优化人居环境。结合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全面开展创建生态村工作,扩大生态村创建面。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深化垃圾收集,清运以及路面、河道的保洁工作,巩固镇村环境整治的成果。切实加大生态环境的监督保护,强化环保是第一前提意识,完善环保工作巡查、监控体系,及时制止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确保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二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持与时俱进的先进性,优化产业结构。严把招商引资关,抬高环保门槛,进一步从源头上杜绝新的污染源和生态破坏现象。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继续扎实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以“一河两岸”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三是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度。巩固创建工作成果,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使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成为社会各方的共同愿望和统一行动。

镇创建经验汇报材料 篇3

二0一二年八月

围绕法制抓法治 抓好法治促发展

—某某镇开展法治镇创建工作经验汇报

某某市涪城区某某镇地处某某市区南郊,幅员面积32平方千米。辖御营、东岳、红星、古井4个村改居社区和浸水、范家、瓦店、楼房、蟠龙五个行政村。总人口 20791人,常年流动人口3万人。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24.19亿元,实现财税收入1.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60元。随着中国气动中心科研实验新区、某某商贸物流城、城南新区、二环路建设等“市、区”两级重大项目的实施,某某镇将全面迈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不久的将来,将成为某某科技城南郊的又一处经济发展高地、商贸明珠、新型城区和城乡统筹示范带。

自2009年开展法治乡镇创建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围绕法制建设抓好法治乡镇创建工作。根据我镇目标建设规划,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互动发展为主线,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并贯彻落实“依法行政、依法治镇”基本方略。以 “五五”普法规划实施为依托,“六五”普法启动实施为契机,将普法重点对象作为学法用法主要载体,筑牢9个村(居)、“市、区”两级重点建设项目法治建设阵地,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全镇公民法律素质;以某某社会事务管理、公共服务、拆迁安臵工作为法治乡镇创建工作主要导向,努力推进法治乡镇创建进程。通过不懈努力,我镇的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有力地保障和促 进了“商贸某某、畅通某某、和谐某某”的构建。现将我镇法治乡镇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长效的机制,强化普法措施

近年来,某某镇工业化、城镇化步伐逐渐加快,中国气动中心科研实验新区、某某商贸物流城、城南新区建设等一批“市、区”两级重大项目相继在境内开工建设。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两化”协调互动作为法治乡镇创建的工作主要导向,推行“经济发展与普法结合,宣传与教育并举”的工作原则,以推进依法治理为支撑,紧紧围绕全镇中心工作,扎实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建立长效的普法机制,强化普法措施,确保法治乡镇创建顺利实施,有力推进“法治涪城”建设。

1、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责任到位。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镇人大主席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综治办、党政办、社计办、经发办等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乡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工作。各企事业单位、各村(居)也建立起相应的工作组织制度,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单位配合抓的工作局面,为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镇党委还将法治乡镇创建工作纳入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2、强化制度建设,确保职能发挥到位。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促创建,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促进职能作用的发挥。制定了 法治乡镇创建工作制度和标准,下发了《某某市涪城区某某镇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法治镇创建活动的通知》、《某某镇法治乡镇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围绕“七个细胞”建设,有序推进法治乡镇创建工作。制定了《某某镇法治乡镇创建任务分解表》,将七大类57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多个部门、企事业单位、村(居),形成了齐抓共管、全面协调推进的法治乡镇创建机制,确保法治乡镇创建顺利实施。

3、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开展。一是狠抓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学法。建立了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机关领导、干部每人有一本学法笔记本,每年按学时完成自学笔记。每年,我们都要组织镇公务人员进行一次法制知识学习及考试,培训率、合格率均达100%。二是狠抓青少年在校生学法。全镇所有中小学校都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确保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各节点,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都到学校了解学生遵纪守法情况,有针对性地举办法制讲座,年受教育人数达4000余人次。学校中的青少年活动机构积极开展青少年维权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近2000人次接受法制教育。近年我镇辖区内的三所学校未发生一起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三是狠抓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个体工商户学法。健全完善了企业经管人员学法和个体工商户学法制度,排定学法计划,使他们熟悉市场竞争规则,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镇经发办每年分上下半年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累计送法进规模以上企业8 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面达到100%。四是狠抓流动人口学法。某某镇地处城郊结合部,人员结构复杂,流动人口普法长期处于普法盲区,针对这一情况,我镇为加强流动人口普法将御营社区做为流动人口普法试点,针对人员流动性大、难以集中的情况,采取多级协定,“点对点”的方式开展流动人口普法工作,多形式宣传法律法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五是抓好村(居)民学法活动。继续推行村(居)普法骨干学习制度和法制学校制度,大力进行法治乡镇创建宣传活动,每年坚持送法到村(居),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

4、强化普法阵地建设,筑牢基层普法基石。利用LED显示屏滚动播放法治创建标语,提高机关干部、办事群众的知晓率。在全镇四个社区、五个村范围内采取“各村(居)对各社队,各社(队)对各户主”的“点对点”宣传模式向各居民、农户发放涪城区创建省级法治县(市、区)基本常识卡片,确保法治创建活动人人皆知。在各村(居)常住人员集中、流动人口密集区域悬挂创建横幅、标语,利用宣传栏展出法治乡镇创建展板、张贴画,保证法治创建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努力营造浓厚的“省级法治县(市、区)”创建氛围。在日常普法宣传教育中为进一步加强普法阵地建设,在某某商贸物流城、中国气动中心科研实验新区人口集中区域设立法制宣传栏,书写法制宣传标语。对涉及拆迁安臵的政策、法律法规采取流动宣传车、发放宣传手册、制作主题展板、广播宣传等形式让广大群众知晓拆迁安臵政策,使拆 迁安臵更加“阳光”,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各村(社区)也均设立法制宣传栏,刷写固定性宣传标语、板报。在人员集中区域采取悬挂横幅、法制文艺演出、播放法制专题片等形式,积极营造浓郁的法治创建舆论氛围。自活动开展来累计发放宣传卡片300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380幅,书写主题标语220幅,制作法治乡镇创建主题展板82块,撰写广播稿56份,集中播放法制专题片6次,出动流动宣传车120台次,共计80000余人次接受法制宣传教育,“省级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浓厚氛围在某某镇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园区的开发,统筹城乡发展

良好的区位优势,某某镇必将走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前列。现目前国际领先,亚洲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规划建设面积3500余亩,涉及拆迁安臵农户699户、1954人、企业38户的空气动力试验研发机构—中国气动中心科研实验新区;川、陕、甘毗邻区辐射能力最强、商贸经济影响面最广,川西北综合配套服务能力最强,总规划面积约6000亩,包括某某镇东岳社区、范家村、瓦店村、楼房村17个社(组)在内,涉及拆迁安臵农户2200余户、5800余人的商贸物流中心—某某商贸物流城,相继在某某境内“落户”“,并开始拆迁、建设。为保证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村改居”、拆迁安臵工作有序推进。某某镇深化“两化”协调互动、城乡统筹发展,运用大宣传机制,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政策讲解活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助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各项任务目标按时完成、广大群众得到妥善安臵,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

1、面对面宣传,干部深入农户中。在拆迁工作启动前,某某镇专门组织召开拆迁工作会,专题部署安排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工作;制作张贴画、利用法制宣传栏、电视广播,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编印《拆迁安臵知识手册》,保证拆迁干部人手“一册、两法规”。在此基础上,拆迁干部深入一线,组织召开“坝坝会”、“院落会”等76场次,将动员会开到村上、农家小院,把法律法规、政策带到群众身边给他们“讲到、讲清、讲明”。同时,入户面对面宣传,针对具体事项具体讲解6379人次,使群众在法律法规、政策上不模糊。

2、“亮”出公开栏,保障群众知情权。将拆迁安臵的重大意义、政策知识和相关法规等公开亮出,张贴到村(组)民主法治宣传栏。在村委会设立《征地拆迁安臵公示栏》,及时公示出政策和重大事项56次,先后五次分时段集中收集群众疑难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印制8000份“问答卡片”发到群众手中,并把拆迁安臵相关政策制作成20块大型展板,便于群众阅读。亮出政策后,使拆迁安臵更加“阳光”,充分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

3、“三个一致”,确保群众无疑惑。将利用广播宣传、法制宣传车,将拆迁安臵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作成16万余字45份广播稿,每天连续2小时滚动播放,使群众能够了解到干部讲 的、亮出看的、广播听的“三个一致”,做到法规明、政策清。同时,从拆迁准备工作一开始,就注重倾听群众诉求,并摘编诉求知识卡片1000余份印发群众,在拆迁安臵工作推进中,针对拆迁户对法律法规、政策理解、个别问题“横攀竖比”等诱发的各类矛盾,又及时答复群众疑惑169个,并利用广播适时宣传。通过有效宣传,群众既对法律法规、政策深入理解,又知晓维护稳定各项规定,做到心中无疑惑自觉执行相关政策和规定。法制宣传教育、政策讲解,保障依法拆迁,始终贯穿整个拆迁安臵、重点工程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中。按照依法拆迁、妥善安臵的原则实施,使得拆迁安臵、重点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拆迁安臵任务高效完成。在此期间,某某镇整个征地拆迁范围内无一例“钉子户”现象出现,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法治氛围和发展基础。

三、平安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

全面深化平安建设,着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深化平安创建,着力强化村(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和谐稳定的投资环境,为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健全责任机制 某某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居)、单位也把“平安和谐 ”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平安和谐工作站,明确村(居)、单位主管(村支书、村主任、单位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综治、治安负责人负直接责任,工作网络成员负具体责任的层层落实责任制度。

2、形成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与派出所密切联系,全面实行网格化布警,把警力向重点部位和复杂场所倾斜。在公共复杂场所合理布臵治安报警点,强化阵地控制。投入20余万元购买技防设备,在重点部位、治安乱点安装监控等技防设备,形成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了“院落联防”、“户户联防”活动,积极推行保安服务。在9个村(居)分别成立义务巡逻队,发展巡逻队员73名,统一配发服装、装具,并为其购买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解除队员的后顾之忧。全镇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本形成,治安、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

3、建立平安创建普法宣传工作机制 抓好平安创建的集中宣传教育,利用“3月综治宣传月”、“6〃26”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着力深化平安创建等宣传活动。在镇广播站开办了《法制天地》栏目,撰写广播稿56份,利用广播宣传辐射面广、普及程度高等特点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平安创建知识。深入开展“送法进企业”、“法律进乡村”、“法律进校园”等活动,在村(居)、企业周边建立起预防违法犯罪的长效工作机制。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共出动宣传车辆58台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万余份,制作大型横幅标语282幅。

4、健全人民调解考核奖惩机制 镇党委、政府把平安创建 活动纳入目标管理,在村(居)、企事业单位健全和完善了矛盾纠纷联动调处机制、矛盾纠纷周报制度、责任查究制度等。每年按调解案件成功率、疑难程度以50元—200元不等的金额落实人民调解案件补贴,充分调动人民调解员参加矛盾调处的积极性。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累计调处成功矛盾纠纷324件,其中疑难案件72件。使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得到化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5、加大综合治理力度,确保引得进留得住 某某镇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积极开展企业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集中整治一批影响企业周边环境的治安乱点,在9个村(居)健全规范村(居)基层综治组织,落实治安防范措施,组建成立义务巡逻队,主动维护企业周边良好环境。并对企业周边环境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绿化、美化、亮化”道路,深化企业周边环境治理效果,确保社会和经济秩序和谐稳定。镇综治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不断拓展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在企业周边制作法制宣传橱窗,向企业和周边居民宣讲法律知识,提高广大居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定期组织召开企业所在地村、居民代表恳谈会,谋求厂村共建良策,为企业发展营造优良的人文发展环境,实现 “无阻工闹事、无强揽工程、无索拿卡要、无纠纷冲突”企业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处的喜人局面,确保企业引得进留得住。

和谐稳定的良好投资环境,使一些知名房产、投资公司如昊川房产、坤隆建设、繁华集团、恒金达投资公司、中石油等9户 大型建筑公司或投资公司纷至沓来洽谈考察项目。孟林能源、超兰纸业、绵州电工等项目,目前达成初步意向,并开始现场踏勘地形。目前园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过10亿元,税收入库2182万元。截止目前某某镇已引进规模以上企业8家,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企业55个。2011年实现规模工业企业产值89059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0.41%;全镇企业新上、技改及增资投入项目7个,协议总投资159190万元,今年计划投资79236万元,已到位资金45215万元,其中:三产39596万元,基础设施5619万元。储备优质引资项目14个,协议引资6亿元。

四、多彩的活动,弘扬法治精神

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在基层蓬勃开展,各村(居)、企事业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形式。在有条件的村(居)相继组建成立法制文艺宣传队,不断丰富普法活动形式;坚持开展村(居)“两委”成员轮流义务讲法活动,形成全员互动参与的普法格局;落实“多级协定、点对点,谁出租,谁普法”制度,探索创新普法新形式;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某某创新开展,涌现出了由司法部、民政部命名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某某镇范家村,“范家经验”也在某某这块广茂土地上生根开花。

1、加强法制阵地建设,夯实普法基础 各村(居)为巩固法制阵地建设,创新开展 “法律进乡村、进农家”活动,筑牢村(居)法制宣传教育“五个一”(一间图书室、一个宣传场所、一块宣传栏、一支宣传队伍、一位法律明白人)工程。在各村(居)平安大院建立了一间图书室,各类法制书籍藏书量达4500余册,满足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法制文化需求;将村委会会议室建成法制讲座教室,能容纳村(居)民百余人同时听课,多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民主法治宣传栏建成了“民主法治墙”把村(居)重大决策,“敏感问题”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监督;每年统一集中开展普法骨干和信息员的普法培训,强化宣传队伍能力、结构建设;通过多形式、多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每一位村居名都做位法律明白人,提高法制意识。

2、基层民主法治建设,透明化开展 各村(居)在重视普法宣传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法治实践,凡村(居)重大事项的决策、都在党员大会、村(居)民大会上进行集体商讨,并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为突出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行村务、财务两公开,各村(居)始终严格落实 “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在各村(居)委会设立民主法治宣传栏、公示栏,将如选举程序、进程、监督事项、村(居)务管理、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内容定期刷新公示,让群众“知其事,解其惑”,真正实现依法治村(居),透明化管理。

3、一支不走的法律宣传队常年活跃在基层 一支活跃在“送法下乡”、街头宣传表演、田间、果园普法的法制文艺宣传队在范家村组建成立,宣传队所有普法宣传节目全部自编自演,每月最后一周还利用文艺演出的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 的法律法规。编写了脍炙人口的表演唱《四大妈学法》、清音联唱《党的阳光照范家》、快板《科学发展颂党恩》、四川方言小歌剧《齐心合力建家园》等一批基层法制文艺作品,在庆祝活动、业余文艺演出中展演,深受群众好评。大多群众身边的普法事例还被编成“三字经、五字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在范家村得到拓展和延伸。

4、“两委”干部齐上阵,创新宣传得实效 范家村“两委”干部甘做学法用法的带头人,率先垂范,每月23至28日由村“两委”干部轮流义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宣传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宪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让每位村民都做一位法律明白人。现在老百姓遇到问题都愿意先主动向村干部征求意见咨询解决,村“两委”成员现已成为老百姓心中名副其实的“法律顾问”。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法制宣传教育,成效明显:

一、范家村至今无一例集访、闹访、缠访事例发生。

二、周边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偷盗现象很少发生。

三、良好的法治环境也推动了范家村的跨越式发展,如今已吸引了十八家中小企业在村投资办厂。

四、广大群众在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深受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得到创新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5、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水平,探索普法宣传的新模式 御营社区通过整合资源,创新社区流动人口普法宣传方式,健全流动人 口普法网络。将法制宣传教育内容纳入到流动人口管理规定中,结合实际,由出租房户以发放宣传资料,社区组织集中学习等方式,实行“点对点,谁出租,谁普法”的形式深入辖区开展流动人口普法工作,宣传《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与流动人口权益密切相关的法规、政策,化被动为主动为流动人口宣传法律、维护权益,广泛引导流动人口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通过实践,御营社区流动人口普法效果明显,辖区内矛盾纠纷发生率,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下步准备在东岳社区、红星社区、古井社区、浸水村等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较多的村(居)推广御营社区经验。

各位领导!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围绕以提升党政和社会组织法治化管理水平,提升公务员依法办事水平、提升青少年法制理念和法律素养、提升公民法律素质、,推进法治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为目标。努力保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全镇公民民主法治意识,努力形成人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理念。为建设“商贸某某、畅通某某、宜居某某、和谐某某”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某某镇法治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镇党建工作汇报材料 篇4

一、基本情况

**镇幅员面积56.33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16个农业行政村149个村民组,总人口29602人,全县第三人口大镇,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373元,有23个党支部,党员618人,后备干部78人。我镇立足“打造川南商贸物流重镇、建设长宁北部门户新城”的发展定位,全力推进“三江一路”党建示范区建设“一园两区三带”产业发展思路,全域打造党建示范镇,努力实现以党的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重点党建工作完成情况

(一)抓实党建主体责任,巩牢党建示范市建设思想基础。

一是落实党委主体责任。认真落实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要求,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定期召开党委会研究党建工作,层层传导党建工作压力,努力形成“党委书记带头抓、班子成员分工抓、党务副书记直接抓、组织委员具体抓”的工作局面。二是夯实基层基础。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党内组织生活会制度,每月开展1次主题党日活动,力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组织外出考察党建和产业发展2次,教育培训村社干部546人次。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新任干部集中培训1次,开展党性教育2次,开展全覆盖谈心谈话2次,督促班子成员到联系村开展宣讲18次,自觉承担应尽之责。

(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三江一路”示范建设见成效。

一是突出全域规划引领。

确立了“一园两区三带”总体思路,着力打造“4+3+1”示范点及“益家村—复兴村—长兴社区—大田村—狮子村—民主村—天平村—新宁村—永利村—民权村”示范环线,全力全域推进。“三江一路”建设以来,工业园区引进14个企业落户建设。长兴社区为中心的场镇功能服务区进一步规划修编完成,宜宾市特色小城镇建设顺利启动,场镇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工作进一步完善;二码头社区为中心的三农综合服务区功能显现,农产品批发市场营运良好。以长江、育江沿江地带为依托的沿江景观旅游观光带,以复兴村、益家村、共兴村、淯江村、年丰村、天平村、民主村、民权村、狮子村、大同村、长江村、骑龙村和新华村为主体的优质粮油果蔬经济带,以天平村、复兴村、益家村、育江村、骑龙村、新华村、大田村、新宁村为主体,以养殖肉牛、肉兔、生猪、土鸡、泥鳅水产养殖的畜禽水产示范带引领示范作用凸显。

二是规划产业落地发展。

全镇规划特色产业46个,基本实现一村一品。民权村“五星级”农家乐水云居投入运营;大田村社会投资50万元玫瑰园休闲山庄和准三星级农家乐紫竹林建成投入使用;天平村即将完工“银杏山庄”农业综合体旅游休闲项目;年丰村社会投资2000万元占地500亩户外休闲及观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1个星级农家乐建设列入规划,沿江旅游观光带亮点纷呈。民主村建成花椒基地近6500亩,2017计划新增300亩;新华村、长江村、骑龙村发展西瓜种植2700亩,生姜种植1400亩,4000亩特色果蔬规划全面实现;复兴村、长江村、骑龙村、天平村、大同村、狮子村规划种植柑桔1600亩,已种植680亩;狮子村已种植珍稀林木银杏500亩;育江村、狮子村规划蔬菜种植300亩,已种植100亩;共兴村枇杷、柚子种植180亩已经启动;益家村三角梅花卉基地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辐射带动贫困户

户种植三角梅面积达80亩,粮油果蔬经济带硕果累累。复兴村发展肉牛养殖大户15户,养殖肉牛150头,年出栏肉牛达70头,2017年计划新建养牛场1000㎡,新养肉牛150头;天平村肉牛养殖全村规划即将启动,预计发展养殖大户40户;骑龙村年出栏3000头生猪规模养殖场已经启动建设;育江村年出栏500头生猪养殖基地选址完成;益家村年出栏20000只肉兔养殖场已启动建设;新宁村350亩泥鳅养殖已启动建设,畜禽水产示范带引领示范作用明显。三是优化阵地功能布局。全镇计划投入

万元,新建民主村、年丰村两个村级阵地,天平、大同村联合阵地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永利村阵地建设已启动,大田、狮子村联合阵地、骑龙村、育江村阵地建设选址完成,力争年底前竣工投入使用。预计2017年底实现全域村级阵地建设全部达标。完成文化广场建设1个,启动建设2个,列入规划1个。四是全面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全镇计划投入

万元,硬化村级道路

公里,碎石路

公里,便民路

公里,已完成硬化村级道路

公里,碎石路

公里,便民路

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一个,污水管网建设

米,已完成选址和征地工作;天然气、自来水和光纤入户工程

户;农网改造

户;提灌站

个,维修水渠

米;新规划建设垃圾池

个;五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在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基础上,把党建示范群建设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探索推行“入股分红、抱团发展、托管经营、基地务工”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形成村集体、协会和群众共生、共存、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有效推动了花椒、柑桔、肉牛、三角梅等特色产业发展。

(三)重视管理加大投入,“农民夜校”建设实现全覆盖。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多次召开党委会研究农民夜校挂牌、村级师资库建设、经费保障、运行制度等工作,成立领导组和具体指导实施机构,制定《**镇农民夜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农民夜校学习计划》。二是稳步推进建设进度。我镇首先在贫困村、产业特色村,依托村党支部活动室、民俗文化院坝等场地,先行开办“农民夜校”,总结经验做法,逐步推广,于今年2月底,全镇16个农业行政村“农民夜校”全覆盖。三是统筹师资力量。有校长16人,有管理人员16人,有16套完整的教育教学设备,组建了县、镇、村三级共计90余人师资队伍,制定了2种以上管理制度,共计开展了90余场次共计培训5120人次的教学活动,有效满足了群众需求。四是丰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内容与农民自身需求紧密结合,听取学员意见和建议,适时进行调整,教学前进行公示。同时,农民夜校与“三会一课”相结合,改变单一的讲授模式,充分利用上门送学、田间现场教学、观看视频的形式,使教育教学活动达到灵活多样,确保教学通俗易懂,“农民夜校”受群众欢迎。五是强化管理考核。建立农民“夜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将农民“夜校”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考核,作为村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定期不定期对各村“农民夜校”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推动不力的责任人及时处理,确保每村实现年内“农民夜校”开课24场(次)、培训农民2000人次以上。

(四)突出精准党建行动,“五个一”帮扶力量有效发挥。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帮扶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一把手”带头帮扶制度,“五个一”帮扶力量每月集中研究复兴村脱贫事宜,制定脱贫计划,做到一户一策、一人一策,找准产业发展路子,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并且力争在人、财、物等方面为促进该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努力。(联系领导为兰宏彬、倪兴科;帮扶单位为长宁县农业局,驻村工作组组长是苏小勇;第一书记是曾兴国;农业技术人员是黄瑞平,成员是杨敬。)

二是建立扶贫攻坚“三本台账”。

民生台账: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医疗保障、民生诉求帮扶、贫困户收入(含政策性收入、经营性收入、零散务工收入等具体内容),为提升民生监督工作奠定基础。困难群众台账:包含低保、五保、重度残疾、住房难、生活难、医疗困难群众帮扶等内容。贫困户收入台账的建立使贫困户的收支情况更加透明化,有助于结对帮扶责任人找到共商的突破口。稳定台账:包括社会治安管理、重点人员帮扶等内容。

三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扶贫村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载体、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为扶贫村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充分发挥贫困村党员干部在率先发展、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促进和谐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驻点村发展的整体合力;切实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指导村支部每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名,同时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台账。

四是立足村级生态循环产业定位抓落实。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理念,确立了以“肉牛+”为主导的村级生态循环产业,打造了“牧草-肉牛-牧草”、“肉牛-特色果蔬”、“肉牛-食用菌”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目前全村新建标准化肉牛养殖场4个,桂圆种植基地200亩,柑橘基地500亩,三角梅基地50亩,食用菌10万袋,村级生态循环产业发展思路初步形成。

五是筑巢引凤吸引优秀人才回村参与建设。

针对复兴村缺少理念、资金、劳动力、致富带头人等实际情况,驻村工作组和村支两委,优化发展环境,实施回引工程,动员在外务工和发展的精英人士回村发展,并为他们出谋划策,争取优惠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吸引他们立足复兴,带领贫困户和产业发展。截止目前,全村回引回乡创业人士6人,均成为复兴村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复兴村的发展注入了新鲜力量。

六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以复兴村确立的“肉牛+”生态循环产业为平台,以回引的返乡创业精英为主体,积极培育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范化发展,争取更多的强农惠农政策支持。截止目前为止全村引进农业公司2个,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家庭农场5个,并争取到了能繁母牛、政府贴息贷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支持。

七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利用产业扶持资金和整村脱贫资金新建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1个,通过公开招租的方式选择业主入场养殖,通过租金、股金、公益金、管理费等多种形式实现集体经济增收。初步估计2017年9月底全村总人口人均集体经济收入15元,总额3万元以上。

三、存在问题

(一)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

发展集体经济缺乏有效手段和措施。

(二)“三江一路”党建示范区项目落实与群众需求存在差距。

因镇村财力弱,不可能对群众的所有需求给予解决。

镇农村综合改革汇报材料 篇5

小池镇地处九江长江大桥头,辖43个村委会、16个居委会,总人口1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52万人,农业户数18792户,耕地面积79450.8亩,人均收入5868元,社会总产值29.12亿元.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综合改革重要精神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到位,“以钱养事”机制已建立并正常运行,涉农收费和农民负担管理规范,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村级债务得到较好的化解,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及时足额拨付,村干部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在财政奖补政策下有较好的发展,农村中小学“普九”债务得到化解。具体汇报如下:

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情况

政府机关定编45人,现在编45人,实行了“一人一编一卡一证” 管理,并已上网公示,无编外借用、聘用人员,对原党校事业编制28人、行政落岗2人、合同制工人9人、共计39人全部置换了身份,发放了一次性安置费,办理了养老保险;2010年党委政府交叉任职5人,内设机构3个,其中:党政综合办公室内设主任1 人,副主任1人、干事5人,经济与发展办公室内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干事2人,社会事务办公室内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干事2人。县延伸派驻的事业单位财政所和经管站实行了合并,成立了小池镇财经所,现在编在岗33人。

二、“以钱养事”机制建立及考核情况

镇直各站所办人员都退出了事业编制,组建了服务中心,全面建立了“以钱养事”工作新机制,各服务中心在岗人员 23人,其中:文化 1 人、计生8 人、广电 1 人、农技 9 人、畜牧 1 人、水利 1 人、水产 1人、农机 1 人。

按照省、市、县委有关综合配套改革文件精神,“以钱养事”部门已全部脱离了事业编制,<莲~山 课件>建立了新机制。由镇政府作鉴证,县业务主管部门与各服务中心签订了“以钱养事”服务合同,全面履行公益服务职能。同时,县各主管局、镇政府针对签订的服务合同,通过听取各中心上岗服务人员的工作情况汇报,采取随机抽样、抽查农户、征求群众意见,对公益性服务职责、服务内容、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二次考核。通过量化考核,规范服务行为,完善服务体系,极大地促进我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涉农收费整治和公示情况

2010年,全镇涉农收费单位严格按照要求对收费项目、标准、审批文件进行了公示,没有发生任何乱收费和超标准收费的行为。农村中小学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学杂费全免;派出所装订式户口本收6元、户口迁移证收5元、居民身份证20元、暂住证5元。计生办只收取一孩准生证、二孩准生证10元,社会抚养费严格依法征收;国土资源分局依据省物价部门的核定标准,依法收取土地开垦费和工本费。工商、镇民政部门无涉收费。

四、农民负担情况

政策监督卡填写使用统一软件打印,财政干部直接发放到户,同时配套发放惠农补贴资金发放通知书、致农民朋友公开信。村内筹资筹劳53个村(居)委会,村民筹资总额 1139804元,按受益79653人口计算,人平筹资14.31元,村民筹劳158029 个工日,劳力33957人,劳平筹劳4.65个工日。村组收费监管多措施:一是监督卡监管,告诉农民,卡外负担有权拒交;二是公开信监管,让农民明白合理负担; 三举报电话监管,3433559和3439931二十四小时接受群众举报。四是专项检查监管,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深入村组户检查。2010年全镇无一例乱收费,无一例因乱收费而发生上访事件。

五、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全镇共发放惠农补贴资金“一折通”18080本,共发放惠农补贴资金5255140.56元,其中粮食直补618580.20元,综合补贴2876065.36 元,早稻良种补贴50000元,中稻良种补贴570000元,晚稻良种补贴84540元,油菜良种补贴392920元,小麦良种补贴159800元,玉米良种补贴18980元,棉花良种补贴415755元,水库移民扶持补贴68500元。

所有补贴资金均在信用社办理专用存折,由农户凭存折到信用社直接支取,资金入户率100%。全镇未发生一起抵扣、挪用惠农补贴资金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粮食生产积极性和对共产党热爱之情。<~课件>

六、村级化债情况

2010年底全镇债务总额 40085009.93元,2008年省政府审计认定债务总额60525482.74元,两年多时间化解债务20440472.81元,全镇无债务增长现象,债务实现“零增长”目标。同时,在债务管理方面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债权债务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化债机制,制定了化债目标责任制,健全了债务管理制度,使债务管理步入规范管理阶段。

七、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

2010年全镇拨付村级转移支付资金159万元。转移支付资金及时拨付,确保了村级干部工资的足额发放,全镇无截留、抵扣、挪用转移支付资金现象。

八、村干部工资的发放情况

全镇村干部221人,由于转移支付资金和两税附加资金及时拨付,以及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2010年共计发放村干部工资222.2万元,村干部工资人平1万元左右。村干部工资的发放在镇、村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得到保障,全镇采取统一标准核算,统一镇委文件明确,分村发放落实的办法,确保村干部工资兑现,极大地提高了村干部投身农村工作的积极性。

九、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情况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15万元,受益21个村委会。使用情况具体如下:

物流园相关四个村公益建设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40万元,其中:中埒村修建白沙湖路10万元,水月村新建肖圩泵站10万元,陈坝村陈圩里沟清於10万元,泥池村修建通组公路10万元。

关湖港水系相关五个村公益建设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43万元,其中:妙乐村二级港清於9.4万元,三埒村二级港清於7.1万元,沙池村二级港清於4万元,长埒村二级港清於13.1万元,河桥村二级港清於9.4万元。

军圩港水系相关二个村公益建设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3万元,其中:刘畈村军圩港扩口1万元,杨埒村军圩港扩口2万元。

光明港水系相关二个村公益建设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3万元,其中:徐桥村梅家桥修建1万元,素埒村光明港清草清障2万元

东港水系相关二个村公益建设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4万元,其中:杨塘村电灌站改造2万元,石团湖村清江口闸清於2万元。

镇重点建设相关二个村公益建设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0万元,其中:虞菜园村修建新港路5万元,涂咀村修建八一畈路5万元。

财政建设相关四个村公益建设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2万元,其中:卢段村电灌站及水渠改造3万元,周廊村电灌站及水渠改造3万元,板桥村电灌站及水渠改造3万元,李大墩村跃进港清障3万元。

十、农村中小学普九债务化解情况

我镇学校“普九”债务经审计认定共计3779474.90元,所有债务于2009年由财政资金全部直接支付到债权人账户,所有学校“普九”债务化解完毕,具体情况如下:“普九”债务项目学校共5所:一中、二中、王埠中学、一小、二小。“普九”债务项目个数19个:一中2个、二中10个、王埠中学3个、一小2个、二小2个。各校“普九”债务数:一中414129.80元、二中1959107元、王埠中学387281元、一小506854元、二小512103.10元。“普九”债务所涉及债权人8人:黄树西、刘再柱、冯树仁、王银华、余序文、曾正国、戴大明、张江明。

大庄镇省级创建汇报材料 篇6

枣林村计划生育服务室始建于八十年代末,与村卫生室合设,现有房屋2间,业务人员2名,其中具有乡医资质工作人员1名。村服务室医疗设备在县上的资助下,配备有药具专柜、体重称、冰箱、听诊器、血压计、臭氧治疗仪器等。主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预防、查治,计生四术回访、避服药具发放,宣传培训及儿童免疫等业务。

2008年服务室在县镇计生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服务理念,积极开展生殖保健、避孕节育和优生优育指导等服务。为育龄妇女健康检查4次计382余人,四术回访10余次,发放避孕药具6人次,儿童计划免疫20余人次,有效拉高了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为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方寨村计划生育服务室

方寨村计划生育服务室始建于九十年代初,与村卫生室合设,现有房屋2间,业务人员2名,且具有乡医资质,有工作制度4种以上。村服务室医疗设备配备有药具专柜、体重称、冰箱、听诊器、血压计、臭氧治疗仪器等。主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预防、查治,计生四术回访、避服药具发放,宣传培训及儿童免疫等业务。

2008年服务室在县镇计生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先后配合县站、镇站业务技术人员对302名育龄妇女进行了健康检查,对5对新婚妇女进行了新婚知识宣传指导,根据《育龄妇女需求调查》,联合镇计生办对育龄妇女开展了6场生殖保健和优生优育知识培训,发放避孕药具6人次,儿童计划免疫20余人次,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为本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

大庄镇计划生育服务站

大庄镇计划生育服务站位于大庄镇政府院内西南角,总占地面积38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平方米,服务站设有工作人员5名,其中站长1名,专业技术人员4名。服务站科室设备齐全,器械精良,业务开展广泛。站内设有妇检室、B超室、观察室、药具室、手术室、咨询室、宣传培训室等8个科室。现有B超机、红外光治疗仪、电子臭氧治疗仪等医疗器械15余种。服务站按照上级业务部门批准的执业范围,主要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咨询、避孕节育及医学检查、药具发放、计生手术并发症及药具不良反应的诊冶、避孕节育手术及其它生殖健康等项业务工作。

近年来,我站认真贯彻省、市计生政策,全面落实各项服务工作,不断加强服务站设施建设,强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极大地方便和满足育龄群众的需求。今年我站严格按照创建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的标准,积极开展“计生便民服务行”活动,实施优质服务“三大工程”。首先,我们针对全镇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率高的实情,广泛对全镇9700多名育龄妇女及时开展健康检查,其中臭氧治疗307人次。其次,我们常年下村开展上门服务。积极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等活动,全面提高服务水平。我们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开展了生殖健康系列服务,在村服务室举办培训班,并自行印发宣传资料及单页5种3800余份,对新婚妇女进行了新婚知识宣传指导,为不宜落措的妇女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对孕产期妇女实行全程跟踪服务,防止了溺弃女婴现象的发生,帮助已婚育龄妇女选择安全有效的节育措施,定期做好随访工作,定期为更年期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和有关技术报务,使宣传教育率达到90%以上,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为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了积极贡献。大庄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大庄镇委员会 大庄镇人民政府

(2008年11月)

大庄镇位于武功县城以西6公里处,全镇25个行政村,9510户,总人口43448人,育龄妇女9703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7838人,累计落实节育措施7540人。2006—2008共出生1164人,其中:男597人,女567人,计划内一孩732人,计划内二孩421人,落实节育措施1146例,其中:上环706例,结扎412例,使用药具28例。

今年以来,我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计生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创建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为载体,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狠抓基层基础,强化利益导向,创新工作机制,深化宣传教育,开展优质服务,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搭建人口信息化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全镇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了计划生育创建工作任务,使我镇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得到稳步提高。连续三年全镇计生率达到98%以上,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出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在106以内。现就我镇人口

-1-和计划生育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今年我县列为创建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之一,为抢抓机遇,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方案,坚定信心,下大力气,积极主动,严格标准,决心为创建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一是镇上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研究制定下发了大庄镇《创建工作计划》、《创建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实施方案》和《创建工作考核奖罚办法》,落实了领导责任,明确了工作重点。二是镇党委、政府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一班人齐抓共管和坚持“一票否决”的原则,全镇实行了计划生育对象任务,创建项目包抓责任制。镇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带头包片、包抓重点村,包抓创建项目。镇、村干部包村、包组、包对象户、包创建任务,确保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人。三是加强考核,严格奖惩,确保创建任务落到实处。镇上与各村、各企事业单位及各包村干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进行月讲评,季考核,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干部的考核作用,竞争上岗及工资挂钩,与企事业单位的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从而在全镇形成了计划生育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局。有力的促进了我镇计划生育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四是抓点示范,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在创建工作中,我镇主要抓了计划生育基础好,新农村建设好,群众婚育观念、致富技能好的贺家、枣林、方寨三个村率先作为

-2-全镇的“三新”建设示范村。示范村确定后,我们严格按计划生育“三新”示范村标准指导工作。首先是狠抓质量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把控制人口数量作为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抓好经常性的管理服务工作,防止计外怀孕出生,杜绝出生漏报,虚报现象。其次是加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推动农村文明乡风形成。充分发挥乡村人口学校的作用,举办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及致富技术,生活知识培训51场次,累计培训群众9800多人次。再次是充分发挥镇计生服务站,村计生服务室的作用,经常性的为育龄群众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心理咨询技术服务,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等工作,提高了我镇广大育龄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程度。

二、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在资金紧缺情况下,我们积极争取县与乡镇财政,一次性投入资金2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化的镇计划生育服务站综合服务大楼。开设了B超室、妇检室、手术室、药具室、观察室、宣传培训室、咨询室等8个科室。配置了妇科检查床、手术台,臭氧治疗仪等医疗器械15余种。重新精美制作了各科室的制度挂牌和喷绘条幅及宣传画,使人口国策室呈现出温馨、干净、整洁的面貌,为育龄妇女创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拓宽了服务领域。二是在抓好镇站建设的同时,我们还注重抓了村办、村室建设,制作了各种制度挂牌,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镇站村室现有技术、服务人员53名,其中:34名具有

-3-乡医资质,一人具有中级职称。结合计生人事制度改革,全镇选配了35名村计生专干,110名中心户长,这些同志都是经过县上考试考核,择优应聘上岗,镇管村用,工资由县统发,有效地调动了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三、转变观念,热情开展优质服务工作。

我们从转变观念入手,加大工作力度,提高优质服务水平。首先,重点实施了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生殖道感染干预和出生缺陷干预优质服务三大工程。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已在19个村顺利推行。大力开展了关爱女孩、性别比治理、优生监测和生殖保健健康检查工作,有效的降低了出生缺陷的发生。杜绝了人为的选择性别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的发生。其次,坚持“三查两清一服务”工作制度,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在每次“三查两清一服务”工作中,实行点名三查,点名手术制度,坚决做到该查的全查,该清的全清,确保重点对象的“三查率”、“两清率”达到100%。在优质服务工作中,镇服务站一直坚持“三送”活动,即:送医、送药、送技术,进村入户为育龄群众服务,坚持手术随访制度和查病治病档案卡管理制度。仅在2007年,下村开展服务12次,义务为育龄群众查病治病多达5869人次,查出患有常见妇女病的妇女1568人次,共治愈1331人次。第三,加强避孕药具管理和发放工作。避孕药具管理工作步入正规化,形成了以“镇站为中心,村室为依托,站门诊为窗口”的一条龙服务格局。全镇现有避孕药具使用人员43

-4-人,使避孕药具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四、关爱女孩,治理性别比,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与生育环境。

我镇把关爱女孩、治理性别比作为计生工作的重点来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今年创建活动中,以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教育活动为突破口,上半年主要抓了贺家、枣林、文徐、方寨、布王等12个示范村的宣传教育氛围建设。建起了墙体标语和喷绘构成的贺家村人口文化广场与宣传示范一条街。建起了以喷绘、墙体标语和铁制挂牌构成的枣林村人口文化大院和宣传示范一条路。建起了以喷绘、墙体标语构成的文徐村人口文化大院和宣传示范绿色通道。方寨、圪崂等村的人口文化广场,目前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全镇刷写关爱女孩宣传标语368条,制作喷绘、绘制壁画38幅。镇村两级建立了二孩孕期跟踪服务工作责任,并加强了对镇区药店监督力度,与之签定了责任书,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杜绝了人工终止妊娠药品非法销售现象。与时同时,我们散发学《决定》促创建,关爱女孩行动宣传资料1368份,组织锣鼓、秧歌等群众性文化文艺活动14场,结合关爱女孩,婚育新风进万家创、选、评竞赛活动,全镇评选出好媳妇54名,好公婆23名,五好文明家庭35户。在关爱女孩方面我镇还充分运用利益导向机制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镇奖励扶助12户42人,办理独生子女证147人,为计生户家庭办理新型合作医疗191户544人,对结扎的双女

-5-户家庭给予了相应补贴,大大激发了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的积极性,确保了治理性别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依法行政,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工作依法管理机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实施,标志着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法制化轨道,对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从转变干部作风入手,狠抓了依法行政工作。一是建立了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行业作风评议制度。坚决杜绝了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一些违法现象。镇党委、政府和行政执法人员签订了行政执法责任书,确保依法行政,工作有序开展,使我镇近年来无违反“七不准”的现象发生。二是加强了计划生育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近年来,我镇参加市、县计生执法培训共11次27人,增强了计生干部的法律意识。三是严格财务管理制度。镇上对计划生育经费建立专帐,制定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计生经费专款专用,不浪费一分钱。四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2008年全镇流动人口“三查”率达100%(包括流出人口寄回“三查证”),流动人口办证率95%以上,并且为流动人口健全了档案,有效地遏制了流动人口的计外出生。

六、搭建人口计生信息化平台,提升计生工作水平。为了实现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目标,镇党委、政府把人口信息化工作摆到事关人口发展重要位置来抓,一方面多方筹措资金建立高标准信息化网站,开设机房用房2

-6-间,面积40多平方米。另一方面,专门配备了二台微机,配置了UPS、视频头、话筒、移动硬盘、打印机、接入了宽带,安装了铝合金隔断,铺设了防静电地板砖等,确保了我镇信息化软、硬件设施设备全部到位达标,为人口计划生育事业插上了金翅膀,受到了省、市领导的表扬。

总之,我镇在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标准、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决心以这次检查迎验为契机,在今后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再添措施,再鼓干劲,积极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优质服务、基层基础、依法行政,利益导向、流动人口管理,创新工作机制,下大力气,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努力为我镇人口和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大庄镇创建省级优质服务

先进县材料汇编

中共大庄镇委员会 大庄镇人民政府

2008年11月

枣林村人口与计划生育

工作情况汇报

(2008年11月)

我们枣林村位于大庄镇政府以北2公里处,全村4个村民小组,145户613人,育龄妇女141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16人,已婚育龄妇女累计落措113人。2006—2008年出生16人,其中男8人,女8人,计划内一孩13人,计划内二孩3人,四术落措14人,计生率、三查两清率均达到100%。

2008年我村被确定为大庄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了抢抓机遇,借助新农村建设之机,积极开展创建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活动,我们大力向广大育龄群众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为创建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奠定了基础。县上领导和计生部门领导同志多次深入我村调研指导工作,并协调计生、计划、农发等部门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使全村的计划生育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进而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抓好阵地建设,增强计生工作后劲。

在创建省级优质服务县活动中,我村按照高步起点,投入资金32万元,建起村人口文化大院、计划生育办公室和人口

-1-学校,配制了各种制度挂牌,同时建起了以喷绘、墙体标语和铁制挂牌构成的宣传示范一条路,有力的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增加了工作亮点,使本村与过往群众在氛围建设中受到熏淘。

二、村文明村风,婚育新风常吹。

为把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与树立文明村风紧密结合起来,枣林村充分发挥人口文化大院等宣传阵地作用,对育龄群众进行人口国情、计生政策法规和关爱女孩行动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今年举办学习、培训班9期,散发学《决定》促创建宣传资料368份。组织锣鼓、秧歌等群众性文化文艺演出活动4场。在婚育新风进万家创、选、评竞赛活动中,评选出好媳妇4名,好公婆6名,五好文明家庭10户。计划生育新家庭示范户15户,进一步促进了群众婚姻观念的转变。

三、优质服务暖民心,免费查体送健康。

为大力提高群众文明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在3月、5月、10月份,该村积极配合市、县和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结合三查工作,上门入户免费为育龄群众进行健康检查和咨询服务。全村累计普查308人次,对查出的16名患病妇女,都及时提供治疗和服务指导,不仅普及了生殖保健知识,-2-密切了干群关系,更增强了育龄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寓计生管理于优质服务之中。

多年来,我村在县级业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计生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双赢”的效果,为全镇其村计生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今后,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他村级计生网络阵地建设,努力提升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认真贯彻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若干规定》文件精神,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推动全村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大庄镇方寨村计划生育

工作情况汇报

(2008年11月)

我们方寨村位于大庄镇政府以南3公里处,全村441户,总人口1916人,耕地1760亩,以粮食、造纸为主导产业,2007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上。

全村育龄妇女318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302人,已婚育龄妇女累计落措297人。2006—2008年出生49人,其中:男26人,女23人,计内一孩33人,计内二孩16人,计生率三查率均达到100%。

2008年我县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为了抢抓机遇,抓好落实,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与计生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以宣传教育工作为先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开展优质服务,提高人口素质,服务育龄群众为最终目的。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扑下身子抓创建,使全村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进而促进了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强化基础工作,提升质量指标

近年来,我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1-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一目标,广泛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知识,关心育龄妇女的生产生活问题,做育龄妇女的贴心人,把质量指标作为计生工作的生命线来抓。为此,我们一是制作了喷绘,刷写墙体标语,建起计划生育一条街,并召开5次计生工作座谈会,广泛宣传《人口号计划生育法》、《省条例》、《决定》及生殖保健等知识,使广大育龄群众对计生知识的知晓率达到了95%以上,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引向深入。二是县计生部门和镇计生办成员多次深入到育龄妇女家中,深入开展了“排查摸底、分类指导、解决问题”活动,帮助12名育龄妇女解决了生活上的问题,帮助6名育龄妇女治愈了妇科病,使全村育龄妇女查病治病率达到了100%。三是我们从每次“三查”活动抓起,积极动员“三查”对象和“四术”对象到县、镇计生服务站履行“三查”和“四术”,采取“入户督促、上门动员、跟踪服务”等多种途径,确保三查两清率分别达到100%,促使计生质量指标的进一步提高。

二、狠抓阵地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进一步强化阵地建设,村预计投资30万元建人口文化广场,文化广场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之中。在镇计生办的协助下,-2-我们完善村计生办资料,挂牌及其他资料,进一步巩固规范了计生基础工作。强化计划生育督促检查,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村上主要干部负总责,其他干部共同参与的机制,严格考核,进一步提高了村干部参与计生工作的积极性,在全村范围内形成了长效的激励机制。

三、发展造纸业,促进经济发展。

为了进一步实现计划生育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我们立足村情,认真分析,研究制定了远景规划,明确提出了多措并举,发展造纸业、工业园区,狠抓计生户帮扶培养,使计生户迈上勤劳致富的快车道,带动促进了全村的经济发展。

上一篇:冬晨作文600字下一篇:和爷爷奶奶共读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