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阅读策略

2024-05-28

语言文字阅读策略(共12篇)

语言文字阅读策略 篇1

语言文字阅读策略是以明确自觉为教育目的的特殊的语文活动。其体现在:学生和老师在“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双重的突破, 学生得到本身的成长, 即精神上的;老师也能在授课中提高自身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在课堂上, 教师在尊重学生本身个性的基础上, 强调学生“主体性的自由阅读”。同时, 语文教师也要依据教育新理念, 给学生以课外系统的指导, 让学生从语文教材中吸取尽可能丰富的言语材料, 尽最大努力开拓学生的精神自由空间。具体而言, 高中语言文字阅读研究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语言文字自主阅读策略——游刃有余

语言文字自主阅读策略是指在课堂活动中,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带着课下收集的资料以及课堂外所遇到的没有解决的疑虑”在课堂上寻找解决的情境, 带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性。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之后, 定能提高语文素养。这种策略大胆地改革了传统中的阅读教学过程, 因此也向现代阅读教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教学中, 教师主要传授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语言文字自主积累策略——水涨船高

古人云:“积学以储宝。”积累就是不断收集, 积累零琼碎玉, 一天一天, 一月一月, 一年一年, 然后为我所用。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强调语言文字自主积累的重要性,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积累日常知识的积极性, 养成汇集知识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多读良书, 积累语言、文学、思想等素材, 加强自主分析理解能力, 可以从奇闻趣事、典故寓言、生活谚语等方面积累, 生活中的所想所感所思也可以记录下来。一部电影, 一篇小说,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都是资源, 要随时积累, 日久天长, 学生的知识面会逐渐得到拓展, 写作水平也能逐渐提高。

语言文字自主积累策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积极自主摘抄学习资料、预习课本、记下课前疑问迷惑的良好习惯。并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 详细认真地记录老师讲解的知识、方法, 整理成有用的笔记, 等课后细细咀嚼, 体悟理解, 逐步提高。同时, 对有些易错的知识点也可收集辨正, 集成一本“易错集”, 课余时看、读、记、思, “活血化淤”。这样持之以恒地不断积淀, 学生的知识仓库逐渐充实, 语文素质及能力便能随着积累而“水涨船高”。

三、语言文字自主质疑策略——疑出真知

俗话说“尽信书, 不如无书”, 即便是名家大作, 也并不见得是天衣无缝、字字珠玑, 文中也难免会出现些瑕疵。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以往的结论和观点在当前的背景下不一定都适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疑点能力的重要性, 这也是一个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所学教材, 善于发现问题, 找出疑点, 培养学生发现疑点和解决难题的能力。也就是说, 在写作中要多思考, 多寻找新的方法和出路。

语言文字阅读中要引导学生多进行“是不是”“对不对”的思考, 帮助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 不断创新, 从一个问题多个解法、多个问题一种解法、逆向求答案等思维方式去培养, 如“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这句名言, 虽有一定道理, 但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近墨者”不但“不黑”, 反而影响“墨者”, 促使其改变“颜色”的事实。因此, 近朱者未必赤, 近墨者未必黑。总之, 自主质疑策略的运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创性的思想能力和“不唯书”的精神, 有利于学生获得真知灼见。

四、语言文字自主写作策略——学以致用

巴金说:“书读多了, 读熟了, 也就能慢慢体会出它们的好处, 也就能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可见, 熟能生巧。为了活跃学生思维, 作为教师, 应该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 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引发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此外, 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要求撰写课本剧, 展开联想, 写出独到的见解, 或者独辟蹊径给教材课文续写“尾巴”。如学习《项链》一文后, 适时让学生续写或改写课文结局, 如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 玛蒂尔德会有什么表现?假如项链没有丢掉, 或者丢掉了以后立即得知项链是假的, 玛蒂尔德的结局将会怎样?再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之后, 让学生比较、概括烛之武、触龙、邹忌的“说的艺术”……总之, “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让读和写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并且能学以致用, 倾诉自己的真实心声,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综上所述, 只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坚持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自主学习能力出发, 尽量为学生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充分运用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策略 (即自主阅读策略、自主积累策略、自主质疑策略、自主写作策略) , 把学习的权利尽可能地还给学生, 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提高自主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主动参与学习, 积极思考, 大胆创新, 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言文字阅读策略 篇2

点:古代诗歌阅读和语言文字运用 难

点:古代诗歌阅读

点:学生有可能遗忘某个知识内容和解题方法及步骤。应多提问复习,同做题相结合。

式:八字教学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课

时:一课时

教学模式及内容展开过程

生读读:

一、诗歌部分

阅读并试译《思远人》 思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生议议:

1、古代诗歌阅读题有哪些答题步骤?

2、古代诗歌鉴赏都指哪些内容?

3、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 ”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4、“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6分)生讲评:

1、读原文→懂大意→看题干→ 找信息→ 写答案

2、鉴赏诗歌所指内容有:诗歌的形象(人、物、景)、语言、技巧(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概括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

3、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思念之情。首句起兴,借景抒情。以红叶黄花染会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出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4、它们是承接关系。“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流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二、名言名句默写

生议议:名言名句默写应注意些什么?

生讲评:

1、记住生僻难写字

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区分同音异义字

如:心忧炭贱愿(怨)天寒

3、区分同义异形字

如:长(常)使英雄泪满襟

4、区分形近异义字

如:无边落木萧萧(箫)下

5、要留心语句顺序 如:春色满园(满园春色)关不住

6、要仍写通假字

如:君子生(性)非异也

7、要注意语句出处

如:路曼曼(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8、要符合情景要求 如:《诗经·静女》中,“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两句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约会逗趣的生动细节。

生练练:(1)苏轼《水调歌头》中“,”这两句诗,深深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共赏明月。借此寄托对亲人的殷切思念。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有自身的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怀的著名诗句是:“,”,风雨不动安如山!

(3)“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这句话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阐释“恕”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

,”。

三、语言文字运用

生议议:语言文字运用一般指哪些方面?

生讲评:正确使用词语(成语、实词、虚词)、修改病句、扩展或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简析、图文转换、作文。

生练练: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好的批评家的文字是U

的,他们往往不在语言上

。就像金圣叹点评《西厢记》一样,评到佳处,直接来一“妙”字,并不用一大通理论说“妙”在何处,可是我们便感觉此处是妙处了。无需多言,读者此时已经。

A平铺直叙 字斟句酌 心照不宣

B平易近人 字斟句酌 心领神会 C平铺直叙 咬文嚼字 心照不宣

D平易近人 咬文嚼字 心领神会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C在热闹纷繁的氛围中,一个人应具备波澜不惊的定力,维持着精神一隅的宁静,等待着脱颖而出的机遇,把事情办好。

D取消农业税,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以大江东去。红色体裁的艺术创作,却始终是代表一个时代艺术成就的最强音。因为它不止是艺术家风格形态的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又能期许到美好的未来。

①能看到一个伟大民族的历史记忆

②我们能看到一个民族艰苦奋斗的历程

③而从这些辉煌的历史记忆之中

④通过一幅幅杰出的红色体裁作品

⑤而且是与过去历史神思遥接的时空媒介

⑥能看到一个民族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A、④②⑥①⑤③

B、⑤④②⑥①③ C、⑤②⑥①③④

D、④①②⑥③⑤

4、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不超过30字(5分)

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小心,小心”!

徒弟问:“师父,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

师父回答:“

”。

5、讨论: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问题(6分)

材料一

最近家里有小学生的北京家长一谈起奥数,几乎人人痛恨,其中的苦楚似乎难以用语言表达。可事实上,多数小学生都在上奥数,但很少有哪个孩子真正喜欢。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先生说:“奥数是一个让大部分孩子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课程。”于是有人惊呼,奥数这海盗为何越剿越猖狂? 材料二

目前,全国奥林匹克竞赛高级教练员、大连育明高中 奥赛金牌教练闫东说,如果取消了奥赛升学加分和保送资格,就等于把大家又送到了高考独木桥上,是一种倒退。(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讲评: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

B平易近人 字斟句酌 心领神会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搭配不当)加主语,应是“这次让我扮演曹操”B(缺少介词)在“提高”后加(对)C(搭配不当)改“维持”为“保持”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B)

B⑤④②⑥①③

4、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不超过30字(5分)

师父回答:“ 没经验时,容易在难处出错;有了经验了,往往在易处出错

”。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问题(6分)

(1)用一句话可概括为:人们对中小学生学习奥数褒贬不一。

(2)甲同学,我对上述现象的看法是:反对中小学生学习奥数。理由

1、学奥数是违背循序渐进原则,拔苗助长,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2、片面强调奥数,使奥数成为应试教育的翻版,造成学校之间不正常竞争。

乙同学,我对上述现象的看法是:赞同中小学生学习奥数。理由

1、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脑子灵活。

2、扩大学生知识面,弥补课本不足。

3、使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前发展。师点评:该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不拘,言之成理即可。

反思:本课内容刚好一节课完成。选用的教学模式同学情内容正相吻合,应用得当。学生能积极参与合作探究,课堂气氛活跃。今后要多加强

高中文本阅读的语言分析策略 篇3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本阅读 语言分析

与其他学科的老师不同,语文教师面对的往往不是惶惑的未知者,而是一些自以为是的已知者。学生面对文本,一目了然,即使文字上有某些障碍,求助于注解或者工具书也能轻松解决。一些学生甚至认为语文课上不上无所谓,那么,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能力该如何提高呢?

一、语言分析的意义

语言系统的规则只适用于表达一般的内容,不适于表达特殊的内容。文学是人学,文学创作的主要目的不是阐述道理或介绍某方面的知识,而是抒发创作主体的内在情感。人的心理世界异常丰富和复杂,在内心深处,喜爱与憎恶,欢乐与忧愁,尊敬与轻蔑,希望与失望,意识与无意识,理性与非理性……种种情绪瞬息万变,神奇而瑰丽,难以用日常的实用性语言表达出来,因为这样做会显得苍白无力或力不从心。

如果其他学科教学聚焦于“说什么”,那么语文教学则聚焦于“怎么说”,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点的,语言是作家与读者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桥梁,作家依靠语言把自己的情思输入作品,读者依靠语言从作品中挖掘出作家的情思。那么,怎样弄清楚文章是“怎么说”的呢?显然,只满足于字、词、句、段、篇的解释,用凝固、静态、剔除情意的方法解析语言是行不通的,必须读懂作者和人物的生命,以及他们内在的精神和情感,在流变中真正把握语言,用我们的情感、意志激活语言,用我们的经历、心境补充语言,用我们的联想、想象连缀和具象语言。因此,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细细品读文字,分析语言,对范文语言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才能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如何进行语言分析

入选语文课本的文学作品并不是所有语句都充满超常规的、瞬时的陌生化语言。文学作品中,一个语词的选择,一段语序的排列,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的选择都隐藏着作者和人物的心灵密码,正是在这种地方,体现着语言的精妙,需要我们领悟、探索和分析。文本的语言分析从“语言的运用”的角度,从小处入手,是一种微观的分析,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语言进行比较、推敲、锤炼和品味。有如下方法:

1.还原法。这是从文学语言中还原出它本来的、原生的、字典里的规范的意义,再把它和具体话境中的语意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体昧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的一种方法。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头一段鲁迅强调:百草园“不过只有一些野草,但那里却是我的乐园”,按原生语意。乐园令人想起美好的天堂,至少是风景极其优美的地方。如果是一个荒废的园子,只有一些野草而把它当成乐园,可能会给人一种用词不当的感觉,但文中关于“乐园”的特殊理解和运用,正透露了一个孩子的童心,离开了孩子的天真心灵是不可能得到理解的。这里的乐园除了字典里的意义外,还有另一重含义,用来形容一种并不美好的场所,但可以和读者分享童年美好的回忆。这并不是大人的乐园,而是孩子的乐园,不是物质意义的乐园,而是心灵的乐园。乐园之所以成为乐园,是因为这里活跃着一颗童心,洋溢着儿童的趣味。

2.增删法。即采用在原文上增加或删减标点、字词、句子、段落后,让学生对此进行比较、推敲、体味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的一种方法。如《守财奴》一文中,在葛朗台发现查理留给女儿的梳妆匣上有金子时,说:“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问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葛朗台称赞女儿为什么说“你真是我的女儿”,而不说“你真足我的好女儿”?通过对比发现前者侧重在“好”字上,后者侧重在“我”字上,葛朗台并非一般地称赞女儿“好”,而在赏识女儿像“我”,像“我”一样为了金钱什么都可以拿去交易。葛朗台只会说“你真是我的女儿”,而不会说“你真是我的好女儿”。后来,葛朗台请公证人克罗旭来做财产继承公正时,对欧也妮说:“好孩子,现在你继承你母亲啦,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情得办一办。”这句话中的好孩子的“好”字非加不可,因为此时此刻的葛朗台要千方百计地讨好女儿,赢得女儿的欢心,好把财产骗到手。这样增删对比之后,学生真正深入葛朗台的内心世界,窥见他的丑恶,辨认作者和人物的个性和深层的、潜在的情感。

3.调换法。即有意地将原文中的词(词序)、甸(句序)、段(段序)作一些调整或置换的方法,再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体昧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的一种方法。如《我与地坛》中,史铁生描绘荒芜而并不衰败的地坛,其中用了这样的句子:“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蟑瑟数藩了玉砌雕栏。”我们在品读这几句时不能仅仅品味“浮夸”与“炫耀”等词语的“反常规”运用,更应仔细品味在句式上的“反常规”。因为常规的句式往往是这样表述的:它的琉璃剥蚀了,朱红淡褪了,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散落了。可在这里,作者却将“剥蚀”等词语都移到了句首,这是为什么呢?品味之中,我们也许就能感受到:这些词语这样一移,给读者造成一种“陌生化”的感觉,从而更能凸显这个古园的荒芜状态。如果再深思下去,也许就会发现并感悟另外一个问题:作者在这里连写了四种景象,为什么要将后两种景象连在一个分句中写?为什么不像写前两种那样分开,再加上与前两个分句相应的形容词,造一个由四个分句构成的排比句呢?在仔细品读中,我们会体会到作者这样造句之妙:一连四个排比句,语言的气势增强了。但语言气势的增强,在这里反而会冲淡古园荒芜的气氛,而到第三分句的忽然生变,在内容上突出古园高墙“坍圮”后的荒芜之景;在句式上,既与前两个分句自然衔接,又生发新的变化,使整个句子显得整齐而寓变化,摇曳而成新姿。

语言文字阅读策略 篇4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言文字,有效运用,言语体验

汉语以其语言简洁、而语义丰富闻名世界,要学会准确表达和理解,只有在真实的言语体验中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文字无处不在,任何情境的预设都以言语为基础且归于言语。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语言文字之间通过体验而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一、语音感知,体验言语语感

1.识别和品味汉字。

小学阶段要求认识3500个左右的汉字,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对于增添或更换部首、偏旁等的衍生字,要以“会读”为标准;对于一些易混淆的形近字,着重要求“能写”;对于一些表意不明、不便记忆的文字,要帮助学生理解。

在做好汉字识别的基础上,由读入手,反复品味,体会汉字的音律美和情意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安排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通读等,引领学生走入汉语的语音世界,通过“读”让学生体验作品语音的艺术表达,在语音流动中唤醒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情感。

对汉字语音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品位言语声律所特有的审美意味。教师应首先通过朗读规范字音,与默读穿插进行,激发学生的初始情意反应;而后进行精读细品,将情意反应由外在表达转向内在体味;最高阶段是诵读,达到学生主体与言语表达课题的自然融合。

2.言语形式的初步体验。

古代文学非常讲究音律的艺术表达效果,要求言语表达要此起彼伏协调搭配,体现言语的韵律美。不同的声律能够传达出不同的调质美感,激发不同的情感反应。如阴暗低沉的字音让人伤感,响亮清脆的字音让人喜悦,圆滑轻快的字音描绘水流,铿锵急促的字音形容马蹄声等。教师应充分唤起学生主体与言语韵律一致的情意反应,去体味这些言语表达的深层意义。

韵律之外也要关注言语流动的方式,即节奏,它体现在声音的高低、长短、轻重、缓急配合而成的起伏变化。言语节奏是作品审美情趣的表现,能够强化情感表达,达到一唱三叹、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音律的协调、节奏的有致给人带来深刻的审美感受和情意体验,教师应在学生准确把握音准、初步感受言语音律之妙后,引导学生融入语音所传达的情意世界,在诵读中反复玩味言语作品的文脉、气韵,为深层次的阅读提供心理预设。

二、言意转换,体验言语语意

1.组织概括。

语言文字运用的大师水平是把厚书读薄,长文读短,段落读成句子,句子读成字词。自三年级开始,概括能力的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始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应努力探究多种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合理引导,使学生的概括能力在反复的阅读训练中得到巩固和提高,做到适度有常、通达圆融。

在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组织概括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模式进行练习设计。模式一,给出重点词语和连接短语,使学生能够借助台阶“跳一跳”进行语言组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模式二,针对脉络清晰的课文,从让学生概括一个句群、一个自然段开始,一点到面,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脉络结构。模式三,有些课文题目的课题基本概括了主要内容,从课题入手也是一种锻炼概括能力的方法。模式四,针对较难的文章,教师可在黑板上板书摘要的重点词或者线索结构,将学生分析感悟之后的理解填入,水到渠成。

2.学会复述。

只有充分理解内容、切实把握要点,运用有组织、有逻辑的语言,才能做好对课文的复述。复述是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学习、运用、发展语言的训练场。复述课文不同于背诵课文,复述要在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基础上,有序组织语言,按一定的逻辑,清楚、连贯地叙述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事件、情节、背景等内容;既要遵循原文,又要发挥自主性,恰当地运用课文中优美的语句,用自己的语言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创造性复述。

以《蝙蝠和雷达》为例,教师应设计几个递进的问题。1.蝙蝠是靠什么探路的?并设计表格,记录在不同的试验方法下铃是否发出响声,得出蝙蝠探路的方式。2.蝙蝠的嘴和耳是怎么配合探路的?引导学生梳理关键词并画出示意图,结合图示总结探路过程。3.科学家是怎么模仿的?让学生结合图示和重点词进行描述。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探寻复述的角度和顺序、语言选择。

三、由意入情,体验言语情感

1.反观情景体验。

言语作品在基本语意的表达之外,还在情感、哲理、人生追求、生活趣味等方面给予人类永恒的关照,也因而具备了生命力和艺术价值。体验言语作品情感的关键在于达到读者与作品情感的统一,在于实现感同身受的过程。情感是发于内而表于外的东西,而言语形式是最好的情感外化手段。教师应帮助学生把握和理解蕴含作品内在情感的言语形式,深入其情其境,体会作者言语表达中的深情厚意。

在解读文本时,学生总会带着自身特有的情感准备,甚至形成言语理解的心理定式,倾向于以前接触过、或是当前他们所深信不疑的东西,不可避免地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同化言语表达。这种以“有我之境”投射个人思想感情的模式,不仅使学生的自我情感得到适度宣泄,更让已有的情感体验升华了作品的底蕴和内涵,在由此及彼、彼此相容的复合式反观言语情境中,促进学生自我内心世界的成长。

2.驾驭情景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做好文学鉴赏工作,即前文所说的文本理解、言语品位、情感体验等,之后就要将教学重点放到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身心成长上来,这是教师开展语言文字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已经融入作品,切己体察了言语语境,但如何跳出文本所营造情意世界的樊篱呢?一方面将言语情境纳入自我促进的轨道,力求这些阅读行为价值的有效生成;另一方面由此及彼,对言语情意进行深层剖析和意义探寻,体验言语作品韵外的别致。

教师不应止步于学生与言语情境世界的相融相感,更应将这种和谐共振的情感体验化为自己“知、情、意、行”各方面的素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体情能力也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与所阅读的内容加以融合,促成自我情感阅历的增长。教师和学生不应在言语情境体验中过度迷失,应有教学检测的自我驾驭能力,客观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提升境界,体验言语“意蕴”

1.理清文路,点拨文眼。

进行阅读训练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脉络结构,是高年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语文学习能力。五年级是一个过渡期,也是培养理清文路这一学习能力的关键一年。比如,在执教《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时,教师可以在课始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初读文章第一段,你认为黄山被誉为什么?它以哪四绝闻名于世?2.文中描写了哪几种松树?第一个问题是重温第一段的内容,学生很快就能回忆起来。第二个问题,学生通过浏览全文,“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几个关键短语浮出水面,凸显了“三大名松”是黄山闻名的“奇松”,为学生把握课文的整体脉络指明了道路。

文眼阅读法,即抓住文章题目中蕴含的双眼,捕捉文章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在《黄山奇松》的授课中,可扣住“奇”字展开教学,提问学生黄山“奇”在哪?黄山三大名松“奇”在哪?带领学生潜心观察,交流感悟。

2.体会言语主体人格境界。

人格境界属于言语作品所展现的内蕴空间,指向言语表达主体的生命情味,是言语表达主体意识的直接反映。人格境界延伸和综合了个体个性、精神旨趣,是在生命历程中内心坚守的人格操守、价值探寻和意义追求。我们直接面对的作品,用托物言志、抒发人生慨叹等形式讲述人生哲理,需要学生在阅读中分析、补充、品味其中的精神信仰和高尚追求。

语言文字阅读策略 篇5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017山西太原二模改编)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学生的考场作文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读来酣畅淋漓、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忍卒读,难....以入目。

②我们的时代不乏热门作品,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好作品、精品力作是微不足道的,是少得可怜....的。

③陈邦彦书法洒落劲健,如兔起鹘落,气贯长虹,字里行间奔突着一股清刚俊逸又不失法度的气息。....④近段时间来有关李嘉诚旗下产业撤资、罢工等诸多话题甚嚣尘上,但大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静待新的确....切消息。

⑤郑渊洁说:我不知道国外的军人爱不爱唱歌,反正我服兵役的年代,中国军人特爱唱歌,唱的当然都是趾高..气扬、荡气回肠的歌曲。..⑥近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无数艰苦卓绝的仁人志士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抗争,为辛亥革命取得成功....做了充分的铺垫。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2.(2017山西太原二模)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是通过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对自己想表达的意愿进行网络快速发送。

B.最近,各种保健品公司推出的所谓保健产品花样繁多,价格极高。在购买者中,老年人的需求往往是最容易受骗、最容易受伤的人群。

C.在许多人的固有印象中,中国运动员总是实力超群,但四平八稳、老气横秋,相比之下,不按套路出牌的傅园慧显得格外立体,难怪有人调侃她是游泳界的泥石流。

D.调查表明,我们无论怎样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雾霾天气的治理都将是长期的工作,不可一曝十寒。

3.(2017原创)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老赵一见人就说:“古人云,言而无信,不知其可。我这个人一辈子从不食言,绝对是一言九鼎。”

B.一向酷爱篮球的赵嘉一见到美国派出的实力超群的梦八队队员名单,就对表兄说:“表兄,我不耻下问,请教你一个问题,美国篮球技术为什么如此高明呢?”

C.李明对前来祝贺自己习作发表的张凯说:“我续写《祥林嫂》只能算是狗尾续貂,还是你续写的那篇《项链》精彩。”

D.何可欣在比赛中失误意外掉杠,比赛结束后潸然泪下,她的队友宽慰她说:“没关系,大家相信你的实力。不管出了什么问题,大家都会鼎力相助的。”

4.(2017四川绵阳二诊)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人们把一个说法看成“套话”,①

,但人们对许多套话不但没有反感,而且还有着强烈的好感。很多时间,人们称这些套话为箴言、格言、警句、名言、语录,甚至把它们当成至理名言。这样的套话看上去很有说服力,②

,只能让人思想陷入懒惰。假若人的思想懒惰,先是没有独立思考的行为,时间一长,③。

5.(2017四川绵阳二诊)下面是某中学高三年级6班和13班的班徽,你会为哪一个班徽点赞?请从构图要素和寓意两个方面陈述理由。(5分)

答:

二、名篇名句默写(5分)

6.(2017云南昆明二模改编)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孔子认为,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述而》中与这句话意思相似的句子是“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用“

,”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2017新疆乌鲁木齐二诊)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11分)

省试湘灵鼓瑟

钱 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 ①这是一首应试诗(又叫“试帖诗”),是钱起在参加由礼部主持的省试时所作。“湘灵鼓瑟”是考试约定的题目。湘灵,湘水女神,舜帝南巡而死,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娥皇、女英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化为水神。②云和:古山名。③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开头两句倒装,暗用《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让人想起湘灵弹奏哀伤乐曲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堪称应试诗之典范。

B.“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中“空自”二字,点出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诗人借这两句诗表达世间知音难遇、心事无人知晓的落寞和感伤。

C.“苍梧”代指葬在苍梧山的舜帝;“白芷”,一种香草,在此喻指湘灵。从这两句诗中可见舜帝与湘灵双方心心相印,情意相通,彼此思慕,感情忠贞。

D.“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此二句,乐曲进入最高潮,湘灵深深的哀怨随流水与悲风“传潇浦”“过洞庭”,绵延不绝,凄婉幽怨,动人心魄。

E.尾联写静景,以景结情。曲终人散,不见伊人,只剩一川江水,几峰青山。画面极其简净明丽、静谧美好,给人留下了回味悠长的广阔空间。

8.同样是写乐音,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与本诗“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在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赏析。(6分)答:

四、文言文阅读(19分)

(2017河北石家庄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乘其无备,袭取宋州,有诏以州遂隶其军,节度使李勉即表署刺史。.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充宋、亳、颍节度使。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余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迁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汴滑都统副使。

李希烈之反,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屯淮、汝,数困贼。帝在奉天,垂意关东,乃诏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希烈攻陈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进取汴州。诏加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玄佐本名洽,至是赐名以尊宠之。入朝,复兼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

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绝一端,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曰:“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据案当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汴有相国寺,或传佛躯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将吏、商贾奔走输金钱,惟恐后。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初,李纳遣使至汴,玄佐盛饰女子进之,厚馈遗,皆得其阴谋,故纳最惮之。所宠吏张士南及假子乐士朝赀皆钜万;而士朝私玄佐嬖妾,惧事觉,酖玄佐,死,年五十八,赠太傅,谥曰壮武。

始,玄佐养子士幹与士朝皆来京师,士幹知玄佐死无状,遣奴持刀绐为吊,入杀士朝于次。帝恶其专,亦赐士幹死。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余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B.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余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C.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余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D.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余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B.“汴州”是古地名,也称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为八朝古都,即“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

C.“端”是古代布帛的长度单位,二丈(或六丈)为“一端”。

D.“商贾”是商人的统称。古代有“行商坐贾”的说法,商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是开店铺卖东西的人,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

B.刘玄佐平叛立功,获得恩宠。他平定李纳有功,晋升检校兵部尚书等职;打败李希烈,加官汴宋节度使等职,并被皇帝赐名。

C.刘玄佐孝敬母亲,听从教诲。他母亲多次告诫他要恪守为臣之道,他忠于朝廷;他母亲劝告他礼待下属官员,他奉行唯谨。

D.刘玄佐驭下不严,结局可悲。他不严格管理军队,结果他的士兵常常犯法乱纪;他对干儿子过分宠信,结果被其用毒酒害死。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据案当之,可安乎?(5分)译文: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5分)译文:

答案精解精析

1.D ①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②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③兔起鹘落:常用来比喻写字、作画或写文章下笔迅速,中无停顿。④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⑤趾高气扬: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⑥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

2.C A.成分残缺,句末加“的平台”。B.搭配不当,删除“的需求”。D.关联词语位置不当,“我们”和“无论”调换位置。

3.C A.一言九鼎: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大,作用很大。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B.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用在这里不合适。C.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 5 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这里是自谦之辞,正确。D.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4.答案 ①已经包含了对它的反感 ②但若不加思考地拿来当作正确结论 ③还会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解析 回答此题,应注重把握语段的意思和横线前后的内容。语段主要介绍的是有关“套话”的问题。①处,由前文写人们把一个说法看成“套话”,后文用转折关系表示人们对“套话”不但没有反感,而且有好感可知,此处应该填写人们对“说法”的反感等内容;②处,由前文写“套话”的特点,后文写“套话”的危害可知,此处应该填写造成这种危害的假设条件;③处,由前文的假设关系表示的如果人们思想懒惰便会先造成没有独立思考的行为以及“时间一长”可知,此处应填更深一层的危害。

5.答案(示例1)高三6班。构图要素:由“6”和“三”的变形字符组成一个艺术化的音乐符号。寓意:高中三年是一曲激昂而澎湃的音乐华章,6班这个集体正在奏响青春的乐章,放飞美丽的梦想。

(示例2)高三13班。构图要素:由“1”和“3”构成的“13”的变形字符组成一幅龙盘旋飞腾的图案。寓意:“龙”是中华民族象征祥瑞的图腾,象征着13班将如一条巨龙一样腾飞。

解析 回答问题,注重班徽的内容以及整体班徽所代表的意义。比如高三6班的班徽,上半部分是一个“三”,下半部分是一个音符,也是数字“6”的字形;寓意方面,可以从音乐的角度展开联想,比如奏响青春的乐章,放飞美丽的梦想等。再如高三13班的班徽,整体看,它是由数字“1”和“3”构成的“13”,也是“龙”的变形;寓意方面,可以从“龙”的角度加以阐释,比如腾飞等。

6.答案(1)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2)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7.BC B.“表达世间知音难遇、心事无人知晓的落寞和感伤”有误。“冯夷”“楚客”的表现都突出了瑟音巨大的感染力。C.“在此喻指湘灵”有误。这两句是说瑟音感动了舜帝,也引得白芷摇动芬芳。没有比喻。8.答案 同:都是直接(正面)描写乐音及其变化。异:白诗两句主要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实写听到的琵琶声的婉转流利和滞塞难通;钱诗两句主要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虚写想象的瑟音的凄苦、清亢。解析 这两句都是描写乐音的句子,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思考,而侧面描写乐音的手法主要考虑修辞手法。白诗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主要运用了比喻写听到的琵琶声的婉转流利和滞塞难通。钱诗中的“凄金石”运用拟人的手法,“清音入杳冥”的意思是“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9.C 从句子的意思和结构来看,“李洧”是“以徐州归”的主语,所以应该在“叛”后停顿,排除A、D两项;“纳”做的是“急攻之”的主语,所以应该在“归”后停顿,排除B项,答案为C。10.A “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错,《陈情表》《出师表》都有情感的流露。11.A “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错,汴州士兵骄横,从李忠臣时期就开始了。

12.答案(1)长吏恐惧而十分谦卑。我想到你父亲在县里做官,也应当是这个样子。你高高在上地面对下属,心里能够安宁吗?(2)十天以后,刘玄佐下令停止,统计所得收入数万金,利用这些来充当军费。他善用权术计谋就像这样。解析(1)重点词:而、吏、尔、当之。(2)重点词:敕、籍、赡、谲。

[参考译文]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时放荡不羁,不自立业,替县里捕捉盗贼,犯了法,胥吏鞭打凌辱他,几乎丧命,于是逃亡投奔永平军,逐渐升为牙将。大历年间,李灵耀占据汴州叛乱,刘玄佐乘其不备,偷袭占领了宋州,朝廷下诏以宋州隶属刘玄佐管辖,节度使李勉上表奏请让刘玄佐代理宋州刺史。

德宗建中初年,升职而兼任御史中丞,任宋、亳、颍节度使。当时李纳反叛,李洧带着徐州归顺朝廷,李纳猛攻李洧,皇上诏令刘玄佐援助李洧,大破李纳军,斩杀一万余人,东南部的水陆粮道于是被打通。进兵围濮州,攻濮阳,都打下来了,两次都迫使守将投降,从而打通了濮阳渡口。朝廷提升刘玄佐为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汴滑都统副使。

李希烈反叛时,刘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驻于淮汝,多次困扰贼兵。皇帝在奉天,关注关东局势,于是下诏任命刘玄佐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希烈攻打陈州,刘玄佐去救援,李希烈败走,因而攻取了汴州。皇帝又下诏给刘玄佐加官任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刘玄佐本名刘洽,至此,皇帝赐他名玄佐以表示恩宠。还朝后,刘玄佐又兼任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

刘玄佐性情豪放不羁,轻视钱财而喜欢重赏部下,所以部属日益难于约束。汴州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横,不能自拔,到刘玄佐时更加厉害。以后杀将帅上司,大肆掠夺抢劫,都是贪财而造成的。刘玄佐发迹后,其母还健在,是一个贤惠的妇人。常常每月织粗绸一匹,以示不忘贫时劳动本色,多次教育告诫刘玄佐要恪守为臣之道。母亲见县令来厅前禀告政事,县令走后,她告诫玄佐说:“长吏恐惧而十分谦卑。我想到你父亲在县里做官,也应当是这个样子。而你高高在上地面对下属,心里能够安宁吗?”刘玄佐受感动醒悟了,所以对待下属更加宽和以礼相待。

汴州有个相国寺,有人传说佛体流汗,刘玄佐亲自去大量施舍金银布帛,于是将佐、官吏、商人纷纷向相国寺捐赠金钱,惟恐落后。十天以后,刘玄佐下令停止,统计所得收入数万金,利用这些来充当军费。他善用权术计谋就像这样。当初,李纳派遣使者到汴州,刘玄佐以盛装美女进奉,并赠送丰厚礼品,因此全部获悉了李纳的阴谋,所以李纳最怕刘玄佐。他宠信的官员张士南及义子乐士朝都是巨富;而乐士朝与刘玄佐宠妾私通,害怕丑事败露,用毒酒害死了刘玄佐。刘玄佐终年五十八岁。皇帝追赠他为太傅,定谥号为壮武。

语言文字阅读策略 篇6

关键词:语文阅读;创设情境;策略

教师非常注重教学手段的应用,在开展语文教学课程中,情境教学已经被应用到现实教学中,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堂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学习,而且情境教学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目的性

1.原理性

情境教学时,教师要正确定位,将其定位在乐学基础上。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枯燥的问题。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情操、积累知识的有效方式。在教学时,创设中的情境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那么这个境就应该是学生看得见、接近学生生活的实体形象,这样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喜悦感。这个过程中,感性是认识的基础,有了基础学生构建起知识桥梁能更牢固。学生的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被激发,学生的生理需求和感官享受都得到满足,学生在阅读中激起了共鸣,从而不断地推动学生,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学习。

2.目的性

开展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情境教学时,应该有明确的目的,理应围绕教学课程开展,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执行。如果没有良好的问题情境,这对教学开展没有多大帮助,如果在教学中偏离了教学目标,它也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应该突出情境教学创设的基础原则,基于这一原则,教师在进行创设语文学习时,理当第一考虑情境创设的必要性、价值性。

3.現实性

教师使用情境教学时,使用的现实性素材应该和学生实际生活相符,和学生的认识保持一致。当学生进入新课程学习时,应该将生活中碰到的事件给学生认知,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设情境教学时,应该保持情境的真实性,这样学生构建出的知识可靠性就越强。同时,这样比较容易实现高效率教学,避免了学生呆板认识、肤浅认识以及机械认识等。这样不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保障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

1.以角色创设情境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假象和假设空间。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去扮演角色,重现情境。在角色扮演中体验阅读故事,感受文章传递的正能量。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变化枯燥的学习方法。另外,角色扮演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他们融入情境中去学习。他们是情境的感受者,同时也是情境的学习者。角色扮演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去理解文章,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在实际使用中,教师要把握好整个情感基调和内容,选择有象征意义的素材。根据不同的内容和课程,创设出不同的情境。及时对情景设计有一个反馈认识,寻找到切入点,逐渐实现情境融合。

2.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最普遍和最直接的教学方式介质之一,教师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使用技巧,保障整个阅读课堂轻松愉悦。因此,对教师要求比较高,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描述地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让学生徜徉在阅读的海洋中,感受知识。

3.以生活创设情境

教师教学时,要联系实际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着手。一般而言,许多内容都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因此,教师开展教学时,创设的情境就应该建立在生活中。这样学生对文章阅读才会更加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礼物》章节中,教师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一般而言,学生生活中不缺乏礼物,这些礼物有家长送的、有同学送的、有朋友送的等。这些礼物都是一份心意。教师教学时,就从学生最普通的实际生活着手,开展阅读教学。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需要情境教学,需要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这是提升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会逐渐提升。学生学习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开展课堂有效性教学之根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根据每节不同的课程进行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这样学生学习兴趣会逐渐提高,他们更能主动去获取知识,逐渐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李晶晶.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开放性阅读教学设计的应用与反思[J].邢台学院学报,2010(2).

语言文字阅读策略 篇7

一、打造灵活课堂,生活与理论结合

很多学生的家长一直对孩子的阅读能力感到着急,别人的孩子10分钟读完一个单元单词,可是自己的孩子一下午也不见得记住几个,于是总觉得如果小学阶段跟不上就会对孩子的整个人生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情绪,才是家长需要认真探讨的。

要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注意力曲线来安排内容,不要以为一节课40分钟都盯住老师是个简单事情,孩子的注意力能够一次性保证20分钟就非常不错了。我在课堂上会把前10分钟用来阅读教材,让学生们自己描述这一节课的内容。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After School”,这一单元讨论的就是放学之后可以做些什么,课本中的男孩女孩都有各式各样的消遣,像“football match”“table tennis”还有“swimminglesson”等,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踊跃发言描述自己的课后活动,有的学生是“have supper”,有的学生是“have a piano lesson”,更多的学生则是要参加什么围棋班(I -go)、书法班(Calligraphy)、绘画班(Drawing)等,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课后生活中,让学生愿意查阅字典了解不认识的生词,时间一长阅读能力和速度自然提高了。快速阅读的精髓在于抓住重点。如一篇阅读理解或是课文,通篇几百字可以大部分都是不涉及考试问题的,学生要做的就是找到几个要素,针对问题来找原文,如果问题有“Where is Jim going?”,只要在原文中找到Jim说的话就可以了,不需要全文每一个词句都理解。

二、建造愉悦课堂,知识与兴趣相通

不少教师会抱怨学生上课总是溜号、不听讲,希望这些教师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课堂气氛太沉重、授课方式太老旧等……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仍然是孩子性情,对于游戏才是最容易集中精神的。所以,这也给了很多教师启发,优秀教师会把游戏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既不让学生觉得疲惫,又能够按时按量完成大纲教学要求。

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Our animal friends”的课文中,主要围绕的是家里有豢养小动物的书中人物进行的描写,一般家庭的宠物多数是猫、狗一类的,特别一些的会有乌龟(tortoise)、金丝熊(hamster)等,更有趣的是有个学生的爸爸特别喜欢变色龙(chameleon),他每天回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和变色龙捉迷藏,还有的学生家里养的是普通的猫狗,但是对于猫奴和狗奴的感触就特别深,可以给他们布置一项“As a slave of Dog/Cat”的作文任务,或者是自己写亲身经历,或者是搜寻有关的英文摘要,这样的阅读内容远比教材更生动,比阅读理解更吸引人。经过这样的指导之后,课堂教学内容很容易就被消化吸收,甚至一些生僻的动物名词也会成为学生探索另一个世界大门的钥匙。讲述自己熟知的动物是每一个小学生都能侃侃而谈的事情,讲述的能力是实现快速阅读的前提和基础,要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愿望,就要在他们感兴趣、有倾诉欲望的时候鼓励讲述。动物界的各种名词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知道,教会学生自己查阅也是重要环节,让学生知道学无止境、学有所长,掌握一个方面的能力不代表可以解决所有事情。这样既让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真实,在讲述中增加了对阅读的渴望,又锻炼了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推崇自由课堂,思维与现实零距离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地会遇到思维特别灵活的学生,但是这部分学生往往成绩都不是特别好,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医学界一般认为儿童的发育是分阶段和方面的,如一个学生口才特别好,可能他的数学就比较差;或者一个学生理科思维很丰富,但是学习古文就很痛苦。在练习阅读的过程当中,小学生常常出现眼睛跟不上思维的情况,这就需要不断提高“一目十行”的能力。有人认为这样阅读是不认真的态度,不能提倡,可是阅读也是分为浏览、精读和略读很多方式,逼着学生一个字眼、一个词组都不放过的学习方法,实在不是学习阅读的正确态度。

在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Signs”这一单元的学习当中,学生们就对各种标识非常感兴趣,最常见的自然是商场里的卫生间(Ladies’and Gentlemen’s)了,还有安全出口(Exit)和入口(Entrance),超市里的食物如巧克力(Chocolate)、糖果(Candy)、饮料(Drinks)等,都是拓展知识的好机会。对于这些标识的学习的发掘不仅是增加词汇量的一个途径,也是帮助学生了解周围生活环境的手段。但是要注意,超市当中的很多物品的英文翻译都是错误的,学生在记忆的时候一定要查阅字典或者是询问教师之后再正确记忆。还有很多货物的单词虽然拼写正确,但是和原意多少有些出入,如“饺子”的英文单词一般都用“dumpling”表示,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有饺子这种食品,“意大利饺子”是“tortellini”“土耳其饺子”是“manti”,并不是所有的饺子都适用“dumpling”这个说法。现代建筑的物品上几乎都有相应的英文说明,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可阅读的英文,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炫耀”机会,这和英语角的概念基本相同,因此一些愿意把自己的优缺点表现出来的人更容易进步。同时,要实现在考试中快速阅读的目的,捷径是无法找到的,所有的阅读方式都是从日常训练当中提炼出来的,只有保持热情、爱阅读的心才能发挥学生潜在的学习力量。

语言文字阅读策略 篇8

1 英语新闻的语言特色

英语新闻语言表达上力求简洁明晰,语意清新,用词生动,表达客观,常用谚语、成语和典故以及比喻等修辞手段引人注目,耐人寻味。

1)英语新闻词汇特色

英语新闻中大量使用专有名词和缩略词、简短词。专有名词即表示特定的人名、地名或组织机构的名称。这些专有名词一般具有独一性。除个别外,专有名词通常没有复数形式。同时以缩略词的形式出现。缩略词即由首字母缩写组成的词。英语新闻报道中大量地使用专有名词和缩略词,涉及各个领域,需要英语学习者熟练记忆和专门记忆。例如最常见的一些组织机构:UN:United Nations(联合国);ASEAN: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东南亚国家联盟)。对于中国英语学习爱好者,还要掌握具有中国语言特色的专有名词和缩略词。例如:CPPCC: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全国政协)。此外表示地点、建筑物名称的专有名词,例如各国的首都都可用来指国家或政府,以及官方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都有这种功能。例如:The White House-美国政府;Down⁃ing street-英国首相官邸,可指英国政府,内阁等;Pyongyang-指朝鲜这个国家,Wall Street(n.)华尔街。

新闻与其他体裁不同,为保证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以有限的篇幅报道国际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要求英语新闻的语言言简意赅,因此新闻报道中采取尽可能的手段来浓缩精简语言,新闻编写人员会大量采取使用简短词或叫小词。这些词汇常常都是单音节词或非常简短的词。例如常见的简短动、名词:Clash=disagree(分歧);boost=increase(增加);gut=destroy(摧毁)……。

2)常用词汇包含特殊含义

新闻词语常带有新闻文体的特色,在特定的上下文限制下,具有其特定的涵义。例如:Fire Rock Baghdad After Aerial Assault.(空袭之后大火肆虐巴格达城)。Rock一词做名词意为“岩石”、“摇滚”;作动词本意为“使震惊”;“摇动;使动心”,在此句新闻标题中其意为“肆虐”。又如:Cops under Fire(警察遭枪击)。“fire”在此并不是“火,或起火”的意思,而是“枪击“的意思。对于一些常见的单词必须准确掌握其在新闻语境中的含义和正确读音,为英语新闻阅读扫除障碍。

3)新词、热词的不断产生

频繁使用新词是新闻文体用词的一个重要特点。新闻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词反映出人们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人类文明的不断提高。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变化促使人们寻求新的表达方式以适应反映新的现实生活的需要。例如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对海外产品的青睐而诞生的新词汇-“Cross-border online shopping海淘”。又如:随着我国不断发展的庞大的手机用户群而被植入恶意软件的:“山寨应用”即“Fake app”等一系列的新词。

同时当今世界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世界。网络新闻媒体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灾难报道乃至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的最佳传播渠道。现实生活中的热门词汇率先通过网络新闻媒体被大众所认知并接受。热词和新词都有着显著的社会性。例如2016年五一小长假期间21岁大学生魏则西不幸去世事件成了最受关注的话题,在各大社交媒体刷屏。将搜索引擎巨头百度推向风口浪尖的“Wei Zexi Incident/Case”(魏则西事件):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is ban⁃ning all hospitals in the country from outsourcing any clinic to third-party service providers following the Wei Zexi incident.

2 英语新闻的文体特点

英语新闻符合新闻的标准:迅速地描述客观事实,客观清晰地提供信息,且必须遵守ABC原则。即内容准确无误(Accu⁃racy),语言精练(Brevity),思路清晰(clarity)。

1)新闻标题结构精炼

新闻标题可以采用完整的简短句、各类从句、祈使句、疑问句等增强新闻的简洁性,同时迅速抓住读者眼球,节省阅读时间。例如:

Car-hailing app driver robs woman,kills her in Shenzhen.

(China Daily,2016-05-04)深圳一女子滴滴打车遭司机杀害;

China’s education authorities have launched a campaign to curb school bulling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对“校园欺凌”开展专项治理活动;Six Black countries to hold summit:非洲六国将举行首脑会议。

英语新闻标题习惯选用小词简单明了(例如音节不多或字母数量少的名词或名词词组但意义广泛)、形象生动。例如:bar(防止;阻止)而不用prevent,用ban(禁止)而不用prohibit or forbid;用rap(批评)而不用criticize。以上小词在英语新闻当中俯拾即是。英语学习者平时在阅读过程中要留意并积累下来,阅读才会更通畅。

2)英语新闻文体句法特点

英语新闻文体一般常用近于谈话体、口语化的行文语言。常常使用英语简单句。简单句有助于清楚地叙述时间的发生发展过程,可突出显示时间发生发展过程的层次感。定语、状语、同位语、介词短语、分词短语,以及不定式短语等补加成分以扩展简单句来表示目的、意图及行为结果等。英语新闻文体多用主动语态,使用主动语态叙事可以使读者产生直接感。同时新闻报道中广泛使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进行描述,使新闻报道具有客观性,以增添新闻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例如:

主动语态叙事:Millions of people are voting across Britain on what is being called Super Thursday.(全英数百万人在被称为:“超级星期四”的这一套进行投票);

直接引语:Vice President Joe Biden says he"would have been the best president"if he had mounted a successful campaign in the 2016 election,but that forgoing the race was the right deci⁃sion for his family:(美国副总统拜登说,如果他在2016年大选中组织一次成功的竞选活动,那么他“就会成为最好的总统”。但放弃竞选是为家庭做出的正确选择);

3)英语新闻行文结构特点

英语新闻报道一般由题目、主题句和故事三个部分构成。题目高度概括主要新闻内容;主题句是新闻中最主要的部分,详细、具体地说明新闻的大意。正文部分详细提供新闻证据,包括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援引、评论等。英语新闻文体结构常常采用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叙法。即按照新闻事件事实重要程度由要点到细节逐步展开,排列全文。即将最关键,在第一时间内能吸引人的语句至于全篇开头,新闻术语为导语(lead)。例如:

Apple Inc has lost exclusivity on the use of the"i Phone"trademark in China and has to share it with a Beijing-based leath⁃er products maker.

近日,苹果公司在“i Phone”商标在华独家使用权一案中败诉,不得不与北京一家皮革产品制造商共用该商标。

4)英语新闻的修辞特征

修辞学是研究语言艺术的一门科学,人们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恰当地表现所要传达的内容,加强言辞或文句的艺术效果.新闻英语借助修辞手段修饰语言,使新闻报道的语言生动形象,增加报道的可读性,吸引读者们的阅读兴趣.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①比喻、拟人

如:To rivals,making Microsoft kinder and gentler is like get⁃ting a tiger to not only change its stripes but become vegetarian,too.

对于对手而言,要想让微软变得善良而有风度,无异于让老虎改变其斑纹并成为素食者。(比喻;拟人)

②排比

如:Ancient Mongol tribes inhabited it;Persian Shahs fought for it and the Russian conquered it.

古代蒙古各族栖息于此;波斯诸国王为此而战;而俄罗斯人征服了此地。(排比)

3 英语新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1)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作为英语学习这要端正心态:英语学习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阅读者长期、勤奋地积累语言知识、记忆和掌握大量新闻英语词汇,长期坚持阅读新闻报刊每日完成一定的阅读量,长此以往,必定形成一个量变到质变,提高阅读者的分析、理解、判断、推理能力。

2)熟记掌握专有名词、缩略词及高频简短词(小词)

平常注意收集归纳总结常用的专有名词,比如表示国家以及首都、著名建筑物、政治人物名字。熟记常常出现于新闻当中的简短词。记忆单词的最好方法是通过上下文语境记忆。这样可以更方便记忆,也便于以后模仿使用这个单词和相应的句型;其次方便阅读者从英语的思维角度更准确地理解这个单词的运用,而不是用中文含义生搬硬套,在中英文语言体系中不对等现象很普遍。

3)选择优秀的阅读新闻材料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打好坚实基础

作为英语学习者,选择优秀的新闻来源至关重要。英语本土的媒体非常重要。阅读者可以定制Google新闻,它可以个性化定制语言和类别:政治、经济、科技、数码、书评、明星八卦、中国、国际。获得第一手最纯正的新闻阅读材料。对于本国新闻,利用时下热门的软件App作为获取英语新闻的阅读材料也非常便捷,例如中国官方唯一官方英文报纸China Daily的微信公众号。可以阅读到国内最权威的新闻,同时对于一些中国特色的词汇能即时学到准确的表达。在阅读初级阶段,阅读者可以选择偏向自己较为感兴趣的新闻材料,这样可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也有利于英语学习者产生深刻的印象,而不是变成令人生厌的枯燥的死记硬背,同时帮助阅读者更易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容。此外,阅读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的媒体,阅读者可以总结两者在用词、语言习惯和所涉时事新闻表达上的不同,锻炼阅读和思考能力。

4)时刻关注国内外时事动态

当今社会信息瞬变,英语新闻阅读者可以多关注各种时事报道,比如各种政治动态、重大方针政策,时局变化,经济形势,天气变化,灾难事故等等。积累中文背景知识,然后方能更好地理解英语新闻。

5)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

语言学习共通的阅读办法是:先略读,再精读,同时做好笔记,将笔记穿插于阅读过程之中。第一步,略读。阅读时不借助词典和其他任何工具。遇到不认识的词先做个记号并根据上下文迅速揣测一下其可能的含义,揣测不出来可先不管,不要因为查生词而影响第一遍的阅读流畅性。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密切留意该生词的出现频率,那么即可推断其跟文章主旨关联密切,同时可根据更多的上下文语境推测生词的意思,如果还是无法明确其含义,仍继续阅读,直到读完全文为止。

第二步,以单词为单位的部分精读。略读完一篇英语新闻后,基本把握了这篇文章的主旨。此阶段英语阅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英语知识能力把握阅读材料,若选择的阅读材料百分之八十能实现无障碍阅读,那说明这篇英语新闻适合阅读者,还可以适当考虑提高阅读材料的难度。若全文一半以上看不懂,那就要更换阅读材料,降低标准,寻找和自己阅读能力先匹配的新闻文章。到此阶段,阅读者可以用纸质词典或电子词典查阅所做记号的那些生词。如果大写的是专业名词,可推断其是人名、地名、或专业名称术语。可暂放一边。查阅完毕后记忆生词切忌死记硬背中文含义,这样不但很遗忘,更不是真正理解单词,而是从英语的思维角度来分析这个词——它的中心基本含义是什么?衍伸义是什么,加了词缀词义和词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将其规整做好笔记。

第三步,以句为单位的实现通篇精读。在规整、理解和掌握的生词之后,再回到原文阅读那些含有生词的句子。把全文整体流畅地过一遍并对语法现象或句子结构仔细钻研。最后完成阅读。

4 结束语

英语新闻总是力求以最有限的篇幅表达新闻事件,在措词上选用短小精悍或单音节的动词。这些词增强了新闻的简洁性、时效性和可读性,同时节省篇幅。阅读英语新闻,对提升英语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英语新闻的词汇特点,熟悉掌握英语新闻中常用词汇、修辞手法、文体特点,时时关注国际国内动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会让英语阅读更加顺畅。此外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英语新闻阅读也要求阅读者持之以恒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郭青,谭颖文,戴卫平.英语新闻与词汇研究[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2015.

[2]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语言文字阅读策略 篇9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性。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元阅读的重要性,并通过元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形成良好的阅读心理。 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已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因此,中学语言教学要不断改革,积极探索元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中学语言教学中元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1元阅读能力的内涵

在元认知的基础上产生了元阅读能力, 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它控制着认知主体的认知活动,并制约认知主体的思维。 元阅读就是指认知主体对自己阅读过程的调节与监控, 根据自己的阅读状况调整阅读行为,审视自己的心理活动及阅读结果,它是一种高于阅读内容本身的心理加工方式。 读者能够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阅读目标,且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两条视线: 一是对阅读材料本身的信息加工; 二是对信息加工过程的调节和控制。 广义的元阅读能力主要包括阅读资源管理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狭义的元阅读能力主要包括元阅读知识、元阅读体验和元阅读监控,下面将重点探讨狭义的元阅读能力。

2.2元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 中学生需要元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种基本智力技能,是人们搜集信息、发展思维、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作为阅读活动的主体, 必须重点培养元阅读能力, 主动地意识、调节和监控阅读活动,促进其他学习活动的开展。 信息时代将阅读看做生产力,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中学生能够接受元阅读能力。 中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有一定的心理基础接受元阅读能力。 在整个认知活动中, 中学生能够主动了解学习的意义,自我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主动监控自己的思维过程,更加明确认知过程、认知结果与认知意义之间的关系。 总之,独立的思维和辩证的思维为中学生接受元阅读能力提供了基础。

第三,中学生缺失元阅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改革对语言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在注重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导致一些中学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策略,阅读被看成娱乐休闲的方式。 具体表现如下:其一,中学生没有针对阅读材料特点制订阅读计划,缺乏明确的目的。 在阅读中遇到问题时,不会调整阅读速度和阅读心态,对文章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 其二, 中学生大多忽略了阅读策略的具体环境,即使教师已经传授了阅读策略,学生只是机械识记,不会将其运用在不同的阅读环境和材料中。 其三,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价, 导致学生长期处于盲目的阅读状态,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阅读成果和阅读策略,打消了阅读积极性。

3.中学语文教学中元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3.1调控阅读的非智力因素

元阅读能力的培养与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调控阅读的非智力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激发中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中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能够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 引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巧妙安排教学问题,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发现知识转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其次,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缺乏自我调节、自我反省的能力,消极情绪限制阅读活动的开展。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培养学生自信心。 如“高呼法”等,开展高效能阅读教学。 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意志品质。 一些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意志品质,培养其元阅读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思考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此外,还要适当增加挫折训练,根据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因势利导,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形成不怕挫折的思想。

3.2丰富元阅读知识

元阅读知识包括阅读能力和阅读策略的相关知识, 它是产生元阅读体验和监控的前提条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教学, 帮助学生科学选择阅读方式, 主动对阅读材料进行筛选和加工,进而提高元阅读能力。 中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阅读任务和阅读策略,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阅读不同的文章,根据不同的任务调整阅读策略, 有学者总结出八步读书法: 第一步跳读;第二步记住人物、事件;第三步复述文章内容;第四步理清文章脉络;第五步理解字词句;第六步画文章重点;第七步归纳中心;第八步分析写作特点。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强化了解人物的自我意识,还能够提高阅读效率。

3.3强化元阅读体验

元阅读体验作为元阅读知识结构中的组成部分, 强化元阅读体验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为学生创造自由的阅读环境,只有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掌握元阅读的主动权,更好地进行元阅读体验。 阅读思维也是影响学生元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元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在设定的问题中展开思维,逐渐构建思维模型,形成发散性较强的思维。 学生完成阅读后,要及时交流阅读感受,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结果进行评价, 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调整阅读策略,进而增强中学生的元阅读体验能力。

4.结 语

语言文字阅读策略 篇10

(1) 教学内容面面俱到, 教学重点不突出, 难点未突破。教学目的往往定位在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上, 使阅读教学处低效或无效状态。 (2)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支离破碎, 缺少整体把握。教学中教师问得多, 讲得多, 引得多。学生读的少, 想得少, 练得少。 (3) 教师按自己预设的教案进行教学, 缺少对学生学习中生成资源的关注, 未能体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 (4) 注重知识的传授, 缺乏对学生的读写能力的训练。教学中教师不能抓住语言文字训练点展开有效的语言训练, 学生学到的只是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或思想的体会, 但在阅读和表达的能力上没能得到应有的培养, 语感能力的培养也就更谈不上了。 (5) 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意志和品质的培养, 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6) 课堂作业不能当堂完成,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以上问题的出现, 或是因为教师们对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课程的核心价值认识不深刻, 或不明确, 或对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没有一个基本的策略或缺乏好的方法。

根据多年的教学教研经验, 笔者研究出了“小学阅读六环节教学策略”, 并从2010年开始, 在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基层学校推广实施, 运用这一教学策略的教师普遍认为, 这个策略好操作且具有实效性, 贴切新课标的精神, 值得总结和推广。

一、什么是阅读六环节教学策略

所谓六环节指:释题激趣, 创设语境;初读文本, 整体感知;顺学引导, 直奔重点;紧扣关键, 落实训练;回归整体, 读中学写;当堂作业, 拓展延伸。这六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 每个部分既是一个独立的整体, 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清清楚楚一条线, 明明白白几个点, 完完整整一个圆”的高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同时也体现了“整体把握、突出重点、紧扣关键、落实训练”的高效教学方法。

所谓“清清楚楚一条线”是指文本的文路、教学思路、学生学路、编者意图这四线合一, 教学中只有充分考虑如何做到四线合一, 才能使我们的教学主线不夹杂, 不偏移。选择好这条“线”, 是设计好六环节的关键。

“明明白白几个点”中的“点”, 是教学设计中根据文本的中心与表达的特点, 确定的语言文字训练点。扣住主线, 选择好几个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 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 引导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 从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以及语感能力, 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目标。这是“六环节教学策略”的核心思想。

“完完整整一个圆”是指教学过程遵循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引导学生从语言到内容再回到语言表达形式, 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整合, 进一步强化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 从而实现“言意兼得”的阅读教学目标。

二、六环节教学策略解读及实施建议

环节一:释题激趣, 创设语境

阅读教学的情境创设, 如果能从“释题”角度入手, 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对题目进行研读, 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与探究欲望, 为整体阅读打下基础。这一环节从形式上看, 能使学生快速进入阅读过程, 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读题的能力及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 通过引导学生释题, 能够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为后续与文本充分对话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这一环节可采取以下基本策略:

(1) 抓住题眼激趣。文题常常有其“题眼”, 也就是直接或者间接体现文章中心或主旨的的字或词, 抓准题眼, 就可以顺藤摸瓜, 更好地激发和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为学生整体感知文章打下基础。 (2) 对课题提问激趣。经由对课题提问, 往往能更快地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甚或直接可由此内容进入重点部分的学习。 (3) 对课题深入的探究激趣。在《刷子李》这篇课文中, 学生能从课题中知道, 本文写的是一个姓李的粉刷匠, 通过教师引导对课题深入探究:“所有干粉刷的姓李的师傅都能叫刷子李吗?”学生未见其人, 却已对他有一定了解, 但又充满了好奇:他有什么绝活, 能成为“刷子李”呢?为课文重点学习打下了基础。 (4) 抓住文题的含义激趣。有的课题直指文章中心, 可以从内容入手提问, 再对课题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 (5) 从课题所包含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环境等入手创设学习语言情境。一般说来, 课题中如果是时间或者是地点, 用释题的方式能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课文特定的情境。

环节二:初读文本, 整体感知

文本本身是一个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整体, 是以整体形象呈现给读者的。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思想, 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的简单相加, 认识事物必须由整体到部分, 由综合到分析。学生只有在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脉络之后, 才能够去品味文本的各个组成部分, 即对字词句段进行深入地理解领悟, 然后再回到整体。这一过程是阅读的基本规律。而教学初始的整体感知, 是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机, 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体现, 所以教师应该给予时间, 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 最后达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 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个初步感受, 对文章的写作方法与特点有一个初步印象的目的。这一环节, 一般有四个要求:自学生字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谈谈读完文章后的初步印象或感受;质疑问难。

1. 生字词的学习因不同的年段侧重点不一样。中年段的力度相对大些, 可以多读读多说说, 一定还得多动笔写写。这里应加强教师写字指导的示范性,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落实写字教学。高年段则以点拨为主, 重点练习, 充分相信学生的同时, 还需及时检查反馈, 真正落实生字教学和写字的训练。

2. 主要内容的归纳是对学生概括能力培养的重要训练内容, 也一直是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教材特点, 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这一环节从三年级开始就应该落实训练, 万不可走过场。中年级的学生对文章内容概括的能力较弱, 教师可以采用填空的方式, 逐步培养学生清楚、完整地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到了高年级, 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 教师应该从准确、完整、简洁的角度训练学生。这样的训练, 使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 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 学生对这一类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培养。

3. 在学生初读文本的基础上, 让学生说说读后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这一要求的目的, 为的是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习惯和能力, 也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学习方式的具体体现, 同时为下一个环节直奔重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4.“学贵有疑”, 质疑问难是学生养成思考习惯、形成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学生初读后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能顺势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的重难点, 从而体现“教”为“学”服务和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

环节三:顺学引导, 直奔重点

面对学生的疑问和对文本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教师要善于梳理、归纳、引导, 与此同时, 引导学生发现并形成学习课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而引导学生直奔文章的重、难点相关段落的学习, 一改过去顺承教学的行为。学生提出的问题, 往往有以下几种:字词方面的疑问;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内涵方面的疑问;写作方法方面的疑问。

有些问题与教学的目标不甚相关, 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 不吝肯定;有些问题与文本的重难点密切相关, 教师应该大力表扬, 并鼓励学生针对文章的重难点提出自己的想法, 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思考的习惯;有时候, 学生提出的问题与重难点相关但表达不清, 教师应该及时引导, 使学生的模糊问题变得清晰, 成为探究文本的主要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提的问题多, 但与研读文本的重难点关系不密切, 教师应相机安排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或课外的拓展中予以解决, 真正做到对学生的尊重, 体现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

这一过程是整个教学环节的过渡环节, 也是引导学生与文本重点直接对话的过度, 看似简单, 其实它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过去我们很多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往往就课文内容顺承而教、面面俱到, 结果一到不到。所以我们提出高效课堂必须立足三个点, 即: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突出语言训练点, 在突出三点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 实现阅读教学高效的目的。

环节四:紧扣关键, 落实训练

三点抓住了, 怎样进行有效的训练呢?一般来讲语言训练要体现三性:目的性、层次性、指导性, 从而使学生历练一个听、说、读、写、思的完整的语言训练过程。一般讲, 语言文字训练可以采用“四化”策略, 即具体化、情景化、形象化、生活化。

1.具体化。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将文章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展开来, 将其具体化, 在理解词语表面意思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 更加明确词句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情境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3.形象化。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 其中不管是人物还是拟人化的动植物, 形象都是个性鲜明, 十分丰富的。语言训练中要用形象化手段感染、熏陶学生。

4.生活化。学生阅读文本时, 只有把自己的生活体验、经验、生活中的感受等与文本所描叙的内容相联系, 才能产生情感共鸣, 这一过程, 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重要方法。学生学习课文就是学习生活, 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应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他们有一个从表象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值得注意的是, 完整的语言文字训练应包含四个过程:感知、感悟、感动、表达。

第一步:感知词句的表面意思, 可让学生查字、词典了解词句的表面意思。这是准确理解词句的前提, 是基础。第二步:感悟词句的含义。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贯下联, 感悟词句在文中的意思, 也就是作者用这个词句想说明什么。第三步:体会作者通过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对词语理解升华的过程。“眼里看着文字, 心里理解语言, 情感产生共鸣”实现学生与作者“心与心的沟通, 情与情的交融”继而进行感情朗读地指导, 从而培养学生审美和语感能力, 渗透人文教育。第四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阅读教学的目的, 不仅仅是引导学生读懂文章, 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只有完成了这一步,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语言文字训练”, 使我们的语文课具有“语文味”。例如, 通过删减比较、换词比较等方法,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句子体会完了, 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对表现思想感情的作用及好处。有时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仿照文中的句子写一写等。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的规律与方法。在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策略时一定要注意:

1.找准“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一般来讲, “有价值”的语言文字训练点有如下特点:“牵一发动全身”的词句, 学生对这个词句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有所体会;有利于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的词句;有利于学生整体阅读的词句 (有利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和规律的词句;有利于学生思维训练的词句等。

2.语言文字训练必须在文章里“走一个来回”。让学生既理解语言文字的意思和感情, 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理解语言的表达方法。

3.语言文字训练必须要在三维目标整体推进中实施, 从而体现语言文字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在训练时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运用联系的方法进行阅读与思考。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去读、去想,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从而落实对学生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统一的要求。这也是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能力的基本方法。

环节五:回归整体, 读中学写

这一环节, 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与思想的整体回顾, 更重要地是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内容回到文章的语言形式上来, 即体会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表现手法, 体会作者的写作匠心, 从而使语言文字运用落实到位, 与此同时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也会得到培养。日积月累学生定能在阅读与理解的能力上、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上得到提高。这是教学一篇文章从方法迁移到实际运用的重要过程, 是最重要的但也是以前教师们最容易忽略的。

环节六:当堂作业, 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重要环节, 也是促使老师进行高效教学设计的手段。当堂作业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还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再指导的作用。教师要依据学情和教学目标, 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思基本能力的培养;着眼于表达方法的训练;着眼于本课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着眼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拓展, 创造性地设计“练案”。这一部分不仅要注意练习的精当, 更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和必要的作业指导、及时地评价反馈, 使这一环节获得最大效益。

总之, 六环节教学策略是针对过去课堂教学无效的教学现象应运而生的, 在运用这个策略的时候, 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年段特点和认知规律, 尊重教师的个性特征, 尊重学科特点和学习规律, 尊重教材特点和特性。另外运用这个策略, 必须强化教师的几项基本功, 即钻研教材, 把握教材的基本功;处理教材和运用教材的基本功;创设语文学习情境, 语言表达的基本功;教学机智的锻炼, 即引导、评价、激励、启发、点拨等应变能力的基本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 才能很好地灵活地运用这一策略, 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课程核心目标, 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

因为教师们对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课程的核心价值的认识不深刻, 或不明确, 或对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没有一个基本的策略或缺乏好的方法。

教学初始的整体感知, 是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机, 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体现, 所以教师应该给予时间, 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

阅读教学要聚焦语言文字表达 篇11

一、推敲精当的用词。

古人为文往往是“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斟字酌句,反复推敲,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如今教材里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推敲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用词之妙,准确把握其丰富的内涵,提高遣词造句的技巧。比如《景阳冈》一课有这句话:“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教学时不妨设问:面对老虎进攻,武松为何“闪”而不“躲”?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加以推敲:从速度看,怎么样?“闪”动作快,“躲”比较慢。从心态看,怎么样?“闪”体现勇敢,“躲”含有胆小之意。从动作看,怎么样?“闪”显得轻快灵活,“躲”有点笨手笨脚。从策略看,怎么样?“闪”是主动避开凶猛的老虎,寻找对付良策,“躲”是被动逃避,无奈之举。这样多角度比较、揣摩,学生对武松的个性特点有了深刻认识。

二、赏析娴熟的表达。

娴熟的表达技巧可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课文的表达技巧既包括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又包括象征、对比、烘托、正面或侧面描写、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等表现手法。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的表达技巧,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为学生提升表达水平和技巧积蓄能量。比如,《詹天佑》一课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了高大的人物形象,颂扬了詹天佑杰出的才能和满腔的爱国热情。(1)社会环境,表现爱国热情。帝国主义列强“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并以“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来要挟清朝政府,中国人“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置身这样的环境,詹天佑“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不但为中国人争了光,长了志气,而且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2)语言描写,反映一丝不苟。为了修好铁路,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品读话语,体悟詹天佑有怎样的思想?这表现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风,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极端负责的态度。(3)行动描写,突出吃苦耐劳。“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詹天佑为什么这样做?这突出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身先士卒的作风,战胜困难的意志。(4)心理描写,体现一心为国。“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詹天佑的内心独白,活现出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一心为国争气的坚定决心,这是他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教学时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品味,赏析并总结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提升学生的表达水平。

三、揣摩精巧的结构。

结构就是作者在动笔之前对文章进行全盘考虑,勾勒出整体轮廓,理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文章讲究不同的谋篇布局:或讲究前后呼应,或巧设悬念,或构思新奇,或结构巧妙,或开篇点题,或卒章显志或详略得当。精巧的谋篇布局是言语形式的综合体现,是最具语文性的内容之一,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必须高度关注,引导学生用心揣摩,汲取养分,为生所用。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其结构别具一格,独具匠心:一是倒叙开头,由果溯因——“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由结果引出原因。二是空行标段,层次分明——记叙的四件事情各自成段,以空行标明,一目了然;三是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巧用首尾、对比、互补等多种照应方法,使文章结构紧凑;四是篇末总结,突出中心——结尾解答了开头的疑问,揭示了人物特点,点明了中心。教学时紧扣课文的精巧结构,设问引思:课文怎样开头、结尾?几个故事之间怎样衔接的?以引导学生揣摩作者为什么这样谋篇布局,提升语文素养,更好地用于言语实践。

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阅读教学的本位就是既要对言语形式蕴含的价值取向的感知和人文精神的悦纳,又要对言语形式加以感悟、品析、玩味、学习、运用和借鉴。总之,阅读教学必须针对文本特点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近言语形式,品味言语形式,把握言语规律,增长言语智慧,提升言语表达水平和表达技能,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滋养。

语言文字阅读策略 篇12

一、以文本的典范语言为要素, 找准基点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是例子。例子意味着隐含规律, 意味着是一种示范, 可以让学生欣赏、感受汉语表达技巧的艺术感染力, 为学生的阅读心理和语言实践建立发展平台。因此, 要挖掘文本中独具特色的, 丰富多彩的典范语言作为语言训练的要素。以《秋天的雨》第二段为例阐述:

1.提炼精巧语言为要素。

这一段首先运用比喻, 把银杏树的叶子比做小扇子, 把枫叶比做邮票, 把田野比做金色的海洋。这些事物之间形状、样子、作用相似, 产生近似联想。其次, 运用人格化的写法, 秋雨是一个充满活力、魔法无边的精灵, 它把斑斓的色彩赐予各种植物, 把黄色给银杏树, 红色给枫树, 金黄色给稻田, 橙红色给果树, 多种色彩给菊花仙子。一个“把”字, 一个“给”能让你感觉到秋雨就像一个画家, 慷慨地把各种颜色送给别人, 让大地色彩斑斓, 让秋天美如画。在秋雨的感召下, 植物似乎富有灵性, 他们有思想、有语言。他们扇哪扇哪, 扇走夏天的炎热;飘啊飘啊, 邮来秋天的凉爽;他们你挤我碰, 展示自己的饱满, 争着让人们去摘;他们在秋雨中展露那优美的舞姿, 点头、微笑、弯腰, 风姿卓越。

2.挖掘关键词句为要素。

这一段中句子组合很有特色。第一句话中先是拟人写法“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接着比喻“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又是拟人“扇哪扇哪, 扇走夏天的炎热”。句子与句子之间富有变化, 银杏树和枫树一种句式, 田野和果树一种句式, 菊花仙子是另一种句式, 读来富有节奏感。句子之间连接时还有一些看似不起眼却蕴藏妙用的连接词语:“你看”, “看”, 细细读来, 能感觉到作者发现了秋天的美, 非常兴奋, 他又迫不及待地想和别人分享, 惊喜地叫着“你看”, 想要引起同伴的注意, 让更多人和他一样发现秋天的美。让三年级的学生发现、感受比喻句、拟人句的魔力, 并试着说一说、写一写, 这是我从中提炼的语言训练要素。

3.紧扣典型段落为要素。

这一段是典型的总分结构段式, 围绕第一句“秋天的雨, 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展开描写。再看整篇文章的布局, 也是总分总, 将每一段的第一句串起来就是一首写秋雨的诗歌。还可以让学生模仿语言进行创作:秋天的雨, 是一个画家, 他用五彩缤纷的颜料把山林画得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秋天的雨, 是一个魔术师, 把田野、果园变得得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我从教材中这些活泼、生动、有趣而有诗意, 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字中提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仿写的语言训练的要素。我抓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 从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一段段话玩味, 通过细嚼慢品, 发现语言精妙, 实践语言智慧。

二、探言语发现和表现的过程, 寻得方法

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在语言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展开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 用自己的耳朵听, 用自己的嘴巴说, 用自己的身体经历, 用自己的心历练的训练过程, 寻得多角度、多途径的方法, 体验语言的魅力, 获得语言技能。

1.巧用辨析之法, 获得词语运用技巧。

词语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 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而来的, 不仅形象生动, 而且折射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 在文章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运用辨析法, 引导学生学会辨别词义和词的不同色彩, 获得运用词语的技巧。

如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中“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是有色彩, 有画面的。于是我就让学生展开联想,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美景?学生在音乐声中闭眼联想:我仿佛看到德国人窗前五彩缤纷的花十分鲜艳;我从花团锦簇看到花紧挨着, 从姹紫嫣红看出花的颜色丰富多彩;我仿佛看到德国人窗前那鲜红的杜鹃花绽放开来;我仿佛闻到阵阵花香……多么生动的联想啊, 接着出示与文字相映衬的画面, 将话显现为画。看着形象的画面, 再让学生背一背带有词语的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道, 抬头向上看, 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通过联想, 学生明白这两个词语写出花的数量多, 品种多, 形态多, 色彩多, 甚至写出花的香味。通过辨析, 学生更清晰:姹紫嫣红, 侧重形容各种颜色的花朵, 娇艳、绚丽、好看;花团锦簇, 侧重于形容五彩缤纷, 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发现词语的准确性、丰富性、情感性, 让学生得到一把打开词语宝库的金钥匙, 为语言实践积淀厚实的词语基础。

2.妙用赏析之法, 把握句子语言范式。

课文中有许多语句富有内涵, 在表达上比较有特色, 并体现语言规律的现象。我选择这些语句,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赏析、感悟遣词造句之美, 体会表达之妙, 发现语言范式, 并模仿句子范式, 为独立运用语言夯实基础。

三年级下册《翠鸟》一文中这一句:翠鸟蹬开苇秆, 像箭一样飞过去, 叼起小鱼, 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翠鸟捉鱼的动作之快、敏捷, 我请学生圈出关键词句体会。学生圈出了动词:蹬, 飞, 叼, 贴, 从动作上感受到了翠鸟的敏捷;圈出了比喻句“像箭一样”, 从与另一个事物的比较中感受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当然语言实践不能只是停留在此, 我引导学生读读前后两句, 还从哪里感受到翠鸟的快?学生发现前面一句用上“尽管……还是……”的关联词写了小鱼的机灵, 通过对比突出翠鸟的机灵、锐利。学生又发现后面一句写了苇秆还在摇晃, 水波还在荡漾, 翠鸟已经飞远了, 通过对景物的侧面描写间接写出翠鸟的快。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段特点, 我选择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前后句子的赏析, 并大量积累这样的语言范式, 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继而引导学生运用“尽管……还是……”的句式仿写, 把学生引向对文本语言更亲密的接触, 引向更形象的表达。我就是这样引导学生发现经典语句的语言范式, 让学生积累并运用有价值、有生命、有灵性的文字。

3.运用仿写之法, 掌握段落构成秘妙。

不同的文章构段的方式不同, 有的同一篇文章还出现多种不同的段式, 这些不同的构段方式使文章像一朵色彩艳丽的花朵。我运用语言迁移仿写的训练, 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不同的构段方式, 如总分式、转折式、并列式、因果式、概括具体式等, 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是典型的总分段式, 我引导学生关注第四自然段, 合作完成表格, 发现本段的构段特点。

这段是围绕第一句, 从船只多、拥挤、极窄三种情况直接写出船夫驾驶技术高超, 从乘客飞一般和忙极了的感受衬托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并运用三组关联词语。我在学生发现总分段式构段特点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仿写, 把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语言技能的训练需要方法, 需要在语言实践中反复练习。在段的训练方面, 我还进行了模仿立意、转换语境等方法的探索, 让学生获得语言的技能, 习得语言并运用。我就是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亲历语言实践的过程, 借助文本, 通过感悟、欣赏语言现象, 感受词语使用的精妙和特点, 感悟句段所蕴含的味道和情感, 把握语言运用的本质和规律, 并通过一个载体让学生把学习而得的技能转化成语言, 内化成阅读积累,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炼言语实践的表达与运用, 创造提高

我在学生学会语言的通顺, 用词准确, 句子完整, 句意明确, 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 段落层次清楚, 思路清晰的基础上, 又进行语言创造提升的实践训练。就是学习文章的各种表达方式, 指向话语与篇章, 指向“说”和“写”的创造性行为实践。我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及自身的生活经验, 进行满足内心表现的一种说写语言实践形式。

1.学习小说利用短句烘托渲染的方法, 延伸创造。

如五年级下册《桥》这篇小说中短句的描写很有力量, 我运用增减法引导学生体会像泼、像倒。读着这两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请把想到的写在文字的旁边:“仿佛看到雨水是从天上凝成一条泉水直接冲下来;仿佛看到天上开了一个大口子, 水从天上直往下倒。桥窄!排成一队, 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老汉的话想告诉人们什么?请写在文字的旁边:他想告诉人们桥窄, 情况危险, 提醒人们要排成一队, 有秩序, 共产党员要舍己为人, 先人后己。”

学生用丰富的语言表达, 于是引导质疑:为什么文章不这样详细描写?对比读一读, 有什么不同感受。学生体会到短句更简短有力, 更能渲染特殊的氛围, 烘托出生死关头的紧迫感, 丰满人物的形象。这就是短句的魅力, 请你用短句续写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 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 被人搀扶着, 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___”

在写的过程中, 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情感和写作的方法融入语言表达过程中, 使言意相融, 相得益彰, 生命感悟也在语言实践中绽放。

2.模仿运用动作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迁移创造。

如四年级下册《父亲的菜园》一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了父亲的形象, 特别是文中的动作描写尤为生动。于是, 我引导学生默读2-10自然段, 抓住写父亲动作的词, 写一写批注。学生交流:挑———写出一个爱护菜园的父亲;扛———写出一个不怕累不怕苦;冲———写出一个心急如焚的父亲;笑———写出一个乐观的父亲……教师引导:砌、挑、盖住、磨起、开、笑———写出一个坚持不懈的父亲。一个个动词, 让我们读出父亲的内心世界。接着运用动词, 从课文这一留白处入手进行迁移创造:父亲还没来得及整理他新辟的菜园, 一场暴雨说来就来了。那天, 父亲正在吃午饭, 把碗一丢, 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当父亲抓起铁锨冲进暴雨中, 他会去哪里?又会做出怎样让我们意料不到的举动呢?请你展开想象, 用上几个动作的词。学生恰当地运用动词, 写出一个“坚持不懈、执著、顽强、对土地爱得深沉的父亲……”这是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过程、建构过程。

我还结合本单元的习作写一个你敬佩的人进行课堂素描, 将这一语言实践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这个人物的一个特点, 在事例描写时, 重点写出人物的动作。有学生这样写道:他弯着腰, 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 两眼溜溜地转动, 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 一会左拐, 一会右拐, 冲过了两层防线, 来到篮下, 一个虎跳, 转身投篮, 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 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在阅读时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布局谋篇、表达顺序、表达手段等写作方法, 接着模仿、迁移这一写法, 进行创造性练笔, 实现语言、思维、情感和谐共生。关于篇的创造性训练我们进行了猜想人物的心理、换位转换语言、关注描写顺序、模仿场面描写等方面的探索。有效组织学生语言实践活动, 让学生经历感悟、认识、迁移、运用的过程, 把语文知识和方法转化为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 我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语言实践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更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 进行有效的语言实践引导, 将运用语言的训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让学生经历感悟、认识、迁移、运用的过程。在说、写的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融入言语表达中, 语言实践训练把语文知识和方法转化为语言技能, 内化为语文素养,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圣陶, 夏丏尊.文章讲话[M].北京:中华书局, 2010.3:1-20.

[2]赵国忠.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9:269-293.

[3]刘仁增.让语文回家[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9.8:1-90.

上一篇:产品生产销售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