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训练能力培养

2024-07-27

语言文字训练能力培养(共12篇)

语言文字训练能力培养 篇1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语言,模式化,针对性,层次化

语言和思维两者密不可分。没有语言, 不可能有发展的思维;同样, 没有思维, 也就不需要作为工具出现的语言。人们往往把语言的训练与语文、英语等学科的教学和学习联系在一起, 忽视了语言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其实, 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最多的是数学语言, 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数学语言与思维之间的紧密联系, 决定了小学数学语言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数学语言的训练需要模式化

小学生的数学语言经常是无序的、无逻辑的、片面的, 但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 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出三种模式, 即思维模式、语言模式、语言训练模式, 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严谨有序。

例如, 二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时, 让学生计算35-2和35-20。首先, 根据学生思维的逻辑顺序, 设计学生思维的模式, 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条理性, 即利用数的组成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整十数的知识来计算35-2。思维模式是:35分成30和5, 5减2等于3, 30加3等于33。其次, 根据这种思维模式, 设计编排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儿歌以理清算理过程, 即把35分成30和5, 5-2=3, 30+3=33, 所以35-2=33。然后, 设计一种语言训练的模式, 即个体表达———熟悉算理———小组交流———理解算理———思维提升———及时评价。最后, 按照以上三种模式, 要求学生自己计算35-20。实践证明, 通过以上的学习, 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更为清晰, 语言表达更加流畅。

二、数学语言训练需要针对性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严谨的逻辑性, 数学语言又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专业化语言。因此, 教学时, 教师要将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语言紧密地结合起来, 以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按照课型大概分为以下几类: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解决问题教学、空间图形与几何教学等, 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需要提供不同的数学语言训练手段。

1. 概念教学。

在教学中, 要让学生学会抓住概念的含义和其中的关键词语, 并利用分段理解和记忆的方式对概念进行表述和学习。如,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就可抓住“未知数”“等式”这两个关键词语去理解和记忆方程的概念, 学生在语言表述中着重叙述出这两个词即可。概念教学中, 数学语言的表述应尽量避免表述不全、乱造术语、曲解概念、对概念和特性中的限定词语随意删减或添加等现象的出现。如, 把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表述为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等等。

2. 计算教学。

计算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说计算的算理。先根据学生的思维逻辑顺序, 教给学生思维的模式;再根据思维的模式, 设计“说算理”的数学语言模式;最后设计出数学语言训练模式, 并对学生进行训练, 以达到牢固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的目的。如, 学习“9+2”时, 就是用“凑十法”和“数的分解与组成”来计算的。在教学时, 要求学生说出算理, 即把2分成1和1, 1+9=10, 10+1=11。按照以上模式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 学生的思维活动将会逐步完善, 思维能力也将不断提高。

3. 解决问题教学。

教学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的重要方法。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采取阶梯式三步走, 即读懂题意、分析数量间的关系、表述解题思路, 从而以“说”促“思”,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 观光一日游, 哪种最合算?星光旅行社2人256元, 朝阳旅行社3人336元, 光华旅行社4人504元。第一步, 读懂题意。有哪些数学信息?明白“最合算”是什么意思?第二步, 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已知:星光旅行社2人256元, 朝阳旅行社3人336元, 光华旅行社4人504元, 可以求出每个旅行社每人需要多少元, 那么哪种最合算就可以比较出来了。第三步, 表述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按照第二步的分析思路进行表述。通过这样阶梯式教学, 既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又训练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空间图形与几何教学。

在教学中, 首先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设计、组织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图形的特征, 然后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把知识的获得过程与数学语言的培养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如, 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 先让学生将准备好的四条边都可以活动的长方形用手拉一下两个对角, 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最后让学生根据观察所得, 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三、数学语言训练需要层次化

小学阶段数学语言的培养应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心智水平, 以及所学数学知识的编排与结构, 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模仿阶段。就是对教师所说的重要语句, 教材中数学知识的情境图、内容、计算方法等进行语言表述。此层次的数学语言训练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 此阶段要求教师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 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示范和影响的作用。

第二层次———应用阶段。就是对数学概念、算理、性质、法则、公式等知识, 以及数学活动的操作和演示过程, 进行准确、简单的语言表述。此层次的数学语言训练主要针对中、高年级学生, 此阶段要求学生会用准确性、概括性强、条理清晰、语言规范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来叙述数学知识, 从而把自己的思维用有序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语言训练, 使思维得到再次的发展。

第三层次———转化阶段。就是将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符号、图形语言进行互相转化的过程。此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重要方法, 它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在教学时, 这三种语言有时是单独使用, 但有时又在表述同一个数学概念、算理、性质、法则时共同使用, 它们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 并不矛盾, 并且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数学能力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 还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把“说”当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完成, 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的发展,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语言文字训练能力培养 篇2

方法一 逗宝宝发出笑声

宝宝一般在满月后就会笑了,从这个时候开始要经常逗宝宝发笑,尽量使宝宝笑出声音,这是激活宝宝语言的前期准备,同时也是促进他发音器官成熟的有效手段。如挠痒宝宝的身体和手脚,向宝宝扮笑脸、吹口哨、摇铃鼓、躲迷藏等等,逗他发出笑声。

方法二 与宝宝亲切交谈

首先要把宝宝看成一个能听得懂话的孩子,随时与他亲切交谈,使他充分感受语言信息,如“哦!宝宝醒了,妈妈来了。” “宝宝,望着妈妈笑一笑。” “宝宝,吃饱了吗?” “宝宝别着急,妈妈马上就来了!”等等。这种“对牛弹琴”的方法绝对必要。

方法三 对宝宝说一点“儿语”

所谓的“儿语”是指由两个重合的单字音所组成的象声词语或不规范词语,如把“小狗”说成“汪汪”,“小猫”说成“喵喵”,“汽车”说成“嘀嘀”,“米饭”说成“饭饭”,“猪肉”说成“嘎嘎”,“鱼”说成“鱼鱼”等等,

资料

在宝宝五、六个月时,成人可以指着相应的东西说一些“儿语”给宝宝听,如看见了一条狗,就说“汪汪”或“狗狗”,喂稀饭时就说“饭饭”等。这样做主要是一方面将语言伴随着行为,让宝宝理解大人的`语言,另一方面便于宝宝模仿语言,促进他早一点说话。但要注意的是当宝宝会说话以后,就不要再教“儿语”了,要教规范词语。

方法四 附和宝宝的发音

宝宝在三、四个月时,会自然地发出一些原始音,这是他以后学会语言表达的前期“语言”,大人要十分重视宝宝的这种“语言”。如宝宝自发地发出“妈”这个音,大人就附和着连续发“妈、妈、妈…”的音,还可以将“妈”音转变为“发、发、发…”的音对着宝宝说。当然也可以主动对着宝宝发各种单音或双音,让他模仿。

方法五 适当让宝宝看一点动画片

语言文字训练能力培养 篇3

关键词:英语;朗读;兴趣;技巧;语言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 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9-01 0X(2009)02-0041-02

朗读是学习语言知识所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也是培养语言感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语言感悟能力它包括对文字符号所负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合的方式、方法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总体综合性的感知和领悟。如何加强朗读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目的,是我们每个英语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一、朗读训练与语言感悟能力的关系

1,朗读训练促进语言感悟能力的形成。

语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积极地采用一切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语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形成语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朗读。朗读是对语言文字由外而内的吸收,语感则是对语言文字吸收内化的感受。英语是节奏感非常强的语言,语音的正确、语调的流畅使英语语言具有一种韵律美。培养语感能力,正是以优美的言语对象作用于人的语言器官,激活人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能力。

2,语言感悟能力的形成可提高朗读质量。

初步的语言感受使学生体会到了英语的美感,体会到朗读训练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使学生鼓足学习英语的劲头。朗读课文时能够做到正确、流利和连贯并能迅速地捕捉语言信息,感悟到语言信息真切而具体的韵味,从而提高朗读的质量。

二、激发朗读兴趣,培养语言感悟能力

激发学生的英语朗读热情与兴趣是探索朗读训练方法的前提,也是培养语言感悟能力的基础。要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与兴趣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1,教师正确、良好的示范。

教师的朗读水平对学生的朗读热情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纯正优美的语音、语调及声情并茂的朗读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2,形式多样的课堂朗读训练。

课堂上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开火车”朗读、小老师领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多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

3,多种形式的朗读竞赛和评比。

通过评选班级“勇敢朗读天使”、“英语朗读助教”和“英语朗读明星”等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和兴趣。如每节英语课上可以评出几名“勇敢朗读天使”,通过“勇敢朗读天使”的评选使很多以前羞于开口、不敢朗读、不敢说英语,怕自己读错、说错被别人笑话的同学,便会放弃思想包袱,张开口,大胆地朗读、说英语。每周我都会评选出两名“英语朗读助教”。这两位“英语朗读助教”就是我的左右手,每天他们带领同学们朗读英语,帮助英语朗读有困难的同学,使全班同学的英语朗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另外,每月开展一次英语朗读比赛,评选出“英语朗读明星”,将照片粘贴在教室里的英语角内。通过这些比赛和评比,学生对英语的朗读有了独特的兴趣,朗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英语语言感悟能力也逐步形成。

三、提高朗读技巧,诱发语言感悟能力

1,掌握语音、语调。

语音语调是英语朗读的基础。但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地读出单词的语音。因此,教师要加强语音、语调教学,帮助学生准确地读出单词。在单词读音准确的基础上,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语调朗读句子。很多学生不知道语调的规律,而乱用语调,使朗读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语调的规律,让他们能正确地运用语调,提高朗读的水平。

2,学会朗读节奏。

目前学生朗读的最大问题是节奏感的缺失,一部分学生朗读英语拖音很重。“Chant”是很好的改进学生英语朗读节奏的方法。“Chant”是指将所教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英文儿歌,反复朗读。此法可以提高朗读趣味性、拓展课堂内容、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准确性,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水平。例如:在学习了新的称呼词语如:cousin,uncle,SOB,daughter后,鼓励学生根据既有的chant格式自己新编chant。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训练学生对意群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水平。

英语朗读中少不了连读与重读。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对这些内容进行训练。如How old are you?一句中,要把old和are连起来读成ouda:。也许学生并不知道连读的规则,但只要教师朗读示范正确并加以训练,学生的语感便会逐渐形成,他们即使在不知道规则的情况下也能正确地连读,形成正确的语流。

3,激发想象,加强情感。

有效的朗读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同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文章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

一篇文章所反映的总的感情倾向就是感情基调。朗读一篇文章的主要语调就是朗读基调。朗读基调是由感情基调决定的。要朗读好一篇文章一定要把握好基调。通过朗读的语言艺术,使枯燥的视觉文字活化为生动的听觉声音,以情动情,使学生在爱与憎、悲与欢、心灵与心灵火花的撞击中与课文内涵的理念相沟通,产生共鸣效应,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领悟和感受。

四、创设朗读氛围,激发语言感悟能力

1,充分利用教材,创设朗读、交际氛围。

教材是训练学生朗读的第一手材料,我们要多琢磨教材,用最适合的方法对不同的课文进行朗读训练。新课标英语教材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大多以生活中的故事为情景,这也为培养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便利。如分角色朗读要读得活、读得像,争取和录音磁带比高低。学生们兴致勃勃,小组内表演热烈。他们不仅深刻领会了课文意思,更在表演与模仿中、轻松和笑声中提高了朗读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

再如:教学《How much…》一课时,创设“教室小商店”情景。在讲台上放满玩具和生活、学习用品,让几个学生扮成售货员,其他学生扮成顾客,让学生亲身体会买东西时的情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句型,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交际之中,即朗读训练和实际运用相结合,实现了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双重目标。

2,利用课外读物,营造朗读氛围。

有效利用课外英语读物,将朗读训练和泛读训练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我经常推荐《英语画刊》、《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及各种英语故事读本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余时间阅读、思考、写读书心得。还可提供一些英语阅读及学习的网站,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听文章诵读并跟读以提高英语朗读能力。在英语活动课上,让每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有讲故事、唱英语歌、做英语游戏、演英语小品等形式。这样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和交际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体验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这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3,开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投入阅读实践。

除课外读物及网络学习外,还可以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到阅读的实践中,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如在我校英语艺术节中,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其英语朗读水平;学校开办了校园英语一百句的教学节目《campus English Teaching》,让学生担任主持人,进行教读。这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及各方面能力,同时训练了全体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了英语感悟能力。我校还开辟了英语角、创设了英语报廊,经常举行英语故事会、英语晚会、英语童话剧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启发,拓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了思维能力,增强了责任感,同时又提高了英语朗读能力和英语感悟能力。

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篇4

一、在阅读中掌握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时可以范读、领读形式进行,以讲读、朗读、默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文章的长短为依据,通过整体背诵及分步背诵形式掌握语言文字,使学生的背书积极性得以调动。课后,教师还要以诗歌朗诵会和读报等比赛形式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再训练,针对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

在阅读比赛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范文背诵的习惯,使他们的记忆力得以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组织学生看书、写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活动掌握语言文字。借助宣传墙报与校园报刊对学生精彩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有读课外书的兴趣,进一步掌握语言文字。

二、加强提问,在文本中感悟语言文字

高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教师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与方向,学生对授课的重点、难点及关键有所掌握,走进文本,才能掌握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

1.以题眼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而稳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以问题导入为主,更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以语文课程中的有效资源为主,找准文本的题眼并以此设计问题。

2.以主要线索为切入点,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改以自主学习为主,借助语文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让学生学会质疑、探究,通过实践学习,指导学生以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为主。”朱熹云:“自我理会,自我体察,自我涵养。”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感知、感受、感悟文本的过程。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脉络清晰,学习文本时,教师要抓住主要的线索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内容,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篇5

《“说得美”——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职校生毕业后要直接面临社会的选择。他们能否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语言表达是他们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所以我在语文课堂上专门开设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序列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教学设计是这个训练序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情分析】“说得美”这一训练序列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在表达过程中能用生动、形象、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表情达意。要达到这一目标,学生必须具备清楚、准确、流畅表达的基础。因为在此之前已经进行了“说得清”、“说得准”、“说得巧”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在表达上已经能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晰,流畅准确,条理性强,巧妙得体,所以通过本次训练学生应该能掌握表达的要领,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感染力与表现力。【教学目标】

1、在对古典诗词的鉴赏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2、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雅的文化品位。【教学重点】

通过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提高学生生动、形象地表达的能力。【教学难点】

运用精当、丰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强化表达效果。【教学关键】 加强词汇积累 【教学方法】

1、学生把感受、想象到的“美”用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出来。

2、多媒体直观性强,生动、形象,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3、在鉴赏过程中用关键问题引导学生鉴赏、表达。【学习方法】

1、学生运用朗读诗词的方法(把握基调、注意断句、节奏、重音等。)朗读诗词,感受美。

2、在形成语言表达之前需要先用想象的方法把诗词中美的意境在头脑中再现出来。

3、合作教学既有助于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能动性,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运用想象进行表达能力训练时采用了这种方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课前训练 现在进入夏季了,天气也逐渐热起来了,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表现出这种“热”,但不能说出“热”字,否则罚讲故事或笑话。

[教师指导] 可从周围的环境变化或人的着装变化上入手。

三、导入新课

语言表达能力是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美国著名教育家、演讲理论家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约有百分之十五取决于技术知识,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人类工程——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担任领袖的能力,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三种能力哪一种能离得开口才?良好口才的表现特征是敢说、有说、会说。为达到这个标准,我们除了要具备准确表达,条理性表达,恰当、得体表达的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生动、形象表达的能力。下面要进行的口语训练就要教我们怎样把话说得“美”。

四、片断想象、表达训练

多媒体出示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要求学生初读,整体感受画面;然后播放多媒体的音配画朗读,让学生边欣赏边领会其意境美。

[教师指导] 这首诗一共描绘了几幅画面?这几幅画面美在何处?

[学生活动1] 稍作讨论后明确:描绘了空山、明月、清泉、竹喧、莲动这几幅画面。

[学生活动2] 学生自选一幅画面在头脑中进行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美用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示例:空山美在清新、凉爽的空气。

明月美在松树衬托下的皎洁月色。

清泉美在清澈的潺潺水声。

竹喧、莲动美在淳朴的劳动生活。

这幅画面还美在山水相映,明丽洁净。

五、整体想象、表达训练。多媒体出示杜牧的《江南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学生活动3] 朗读然后在头脑中进行想象;最后,用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把想象到的美表达出来。

[教师指导] 该诗所描绘的画面上有哪些形象?诗人是如何为这些形象着色的?哪些形象是动的?该诗所绘的画面背景是什么?

示例:这是一幅明丽的江南春景。一片葱绿的大地,万紫千红的花树,形形色色的酒旗,金碧辉煌的寺庙,雕梁画栋的楼台,真是色彩缤纷,炫人眼目,美不胜收。但这异彩分呈的美景却笼罩在一片迷蒙的烟雨中。这正是江南春景独特的特色。

六、拓展训练

多媒体出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雨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学生活动4] 四人一组合作学习,想象画面,然后用准确、生动、传神、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美” 要求:

1、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2、表达流畅、条理性强。

3、声音响亮、口齿清晰、速度适中。

4、仪态大方、充满自信。

5、自如使用普通话。

七、总结

怎样把话说的美,关键在于选用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的语言,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词汇。

八、作业

阅读美文佳作,积累美词佳句。

【教学反思】

因为古典诗词的语言凝练、优美,在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表达中易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与感染力。从课堂教学来看,大部分学生知道了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语言表达精当、丰富、富有表现力。但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最终提升不是通过

一、两次训练就能实现的,这次训练只

找准语言训练点,提升语言能力 篇6

【关键词】文本;语言;训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聚焦认识模糊处

汉语的词汇很丰富,有的词语意思虽然相近,但仔细比较还是有区别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细细琢磨,加以区别。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垂”是一种姿态,是属于蜘蛛的姿态,当大风来临的时候,这种姿态透露出蜘蛛的机灵,同时也折射出蜘蛛逃离的急切。可教学这课时,有些学生认为句子中的“垂”可以换成“掉”,如何让学生区分“掉”和“垂”的不同之处,体会文中“垂”的精妙呢?我通过动画,先演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垂”的意思;接着,我又演示苹果、文具盒从高处掉下的情景以及小白兔耳朵和柳枝垂下来的样子,比较“掉下来”和“垂下来”的异同。这时学生明白了,如果一头向下,另一头还连着,就用“垂下来” ;如果另一头也完全分开了,就用“掉下来”,文中蜘蛛从网上下来时有蜘蛛丝连着的,不会掉下来,而是垂下来的。最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想象蜘蛛沿着“垂”下的丝线逃离的情景,感受蜘蛛在大风中的机敏。

这样教学,把摄取—消化—运用融为一体,语言文字清晰地呈现在孩子眼前,体会到了“一字一世界”的韵味。

二、驻足知识盲点处

盲点一般是指老师和学生留意不到的地方。有些语言形式,看起来很熟悉,很简单,但学生不懂,老师也常常容易忽略,比如《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学生在幼儿园时已经耳熟能详,可学生复述故事时,仍然不会运用文中“又( )又( )”的词语形式来讲述小猴子下山所见。于是,我先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一路上为什么那么高兴,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勾画出玉米、桃子和西瓜;再让学生读课文,想想文中用了什么词语告诉我们这些东西很吸引人?并相机在图画旁边板书:又大又多,又大又红 又大又圆 ;接着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用上这些词语有什么好处?要是小猴子闻一闻、尝一尝会是什么味道?你会用“又( )又( )”的形式来说说好吃的东西吗?

结果学生说出了很多“又( )又( )”的词语。最后,我再次让学生复述故事,学生都能用上“又( )又( )”的词语,说得有声有色,让人垂涎三尺。

通过图画、板书,以及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独特语言形式的作用,学生感受到了玉米、西瓜、桃子的强大诱惑力,看一个爱一个,爱一个丢一个的猴子跃然纸上。由此可见,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有敏锐的听觉,捕捉课堂上稍纵即逝的语言生发点,引导学生用心揣摩特殊的语言形式,变盲点为亮点。

三、善用文本空白处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也留有耐人寻味的“空白”。在教学中要是能巧妙运用这些空白,就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放飞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如第五册的《给予树》,课文结束了,但并没有提到小女孩是否收到了金吉娅送的洋娃娃以及收到洋娃娃以后的反映。于是,我设计了小练笔:“圣诞节那天,小女孩收到了洋娃娃,____。”让学生对金吉娅收到礼物后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拓展描写,使学生对“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有了难以磨灭的深刻体会。有个学生是这样写:她抱着那个披着金色的长发,眨着碧蓝的眼睛,穿着漂亮的长裙子的洋娃娃,看了又看,亲了又亲,爱不释手。她自言自语地说:金吉娅姐姐,谢谢你!是你帮我实现了美好的愿望。现在我不再是一个人了,我会好好爱护它,把它当作最好的朋友,陪着它玩耍,抱着它睡觉……

语文课是加法的艺术,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文本之外的内容,通过补白、发挥,让文本更丰满、更具体、更生动,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让空白处色彩斑斓,情深意切。

四、模仿表达独特处

文本是作者心声的吐露,是作者独有的心灵体验,因此不同的文本往往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语言表达。老师要有文本意识,针对不同文本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孩子们在语文的百花园中流连忘返,沉醉其间。如《穷人》是大文豪托尔斯泰写的,当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后,作者有一段精彩的心理描写:“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嗯,揍我一顿也好!”这段话为了突出桑娜的忐忑不安,用了四个“?”,有担心,有怀疑,有害怕;三个“!”,有释怀,有肯定,有担当。五个“……”把这些复杂交织的感情连在一起,读来让人动容,体现了标点的无穷魅力。教学时要抓住这些独到的、极为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学生细细品读、积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仿写自己忐忑的心理活动,如走夜路,一个人待在家里,发试卷等等。

有位学生写偷玩电脑:“突然听到外面门“吱嘎”一声,是老爸回来了吗?他会说什么呢?谁让我偷偷玩电脑!……是他进房间了吗?……没有,他还没有进来!……我赶紧关电脑!……可也来不及了!为什么玩电脑的瘾头总是那么大呀?……爸爸会批评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批评一顿也好,我不该不经过他同意就自己玩,更不该作业没有做完就先玩!”这位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灵活使用标点符号,把偷玩电脑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得淋漓尽致,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挖掘训练点,进行最优化、最有效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得意、得能、得法。

找准语言训练点,提升语言能力 篇7

汉语的词汇很丰富,有的词语意思虽然相近,但仔细比较还是有区别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细细琢磨,加以区别。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垂”是一种姿态,是属于蜘蛛的姿态,当大风来临的时候,这种姿态透露出蜘蛛的机灵,同时也折射出蜘蛛逃离的急切。可教学这课时,有些学生认为句子中的“垂”可以换成“掉”,如何让学生区分“掉”和“垂”的不同之处,体会文中“垂”的精妙呢?我通过动画,先演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垂”的意思;接着,我又演示苹果、文具盒从高处掉下的情景以及小白兔耳朵和柳枝垂下来的样子,比较“掉下来”和“垂下来”的异同。这时学生明白了,如果一头向下,另一头还连着,就用“垂下来”;如果另一头也完全分开了,就用“掉下来”,文中蜘蛛从网上下来时有蜘蛛丝连着的,不会掉下来,而是垂下来的。最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想象蜘蛛沿着“垂”下的丝线逃离的情景,感受蜘蛛在大风中的机敏。

这样教学,把摄取—消化—运用融为一体,语言文字清晰地呈现在孩子眼前,体会到了“一字一世界”的韵味。

二、驻足知识盲点处

盲点一般是指老师和学生留意不到的地方。有些语言形式,看起来很熟悉,很简单,但学生不懂,老师也常常容易忽略,比如《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学生在幼儿园时已经耳熟能详,可学生复述故事时,仍然不会运用文中“又()又()”的词语形式来讲述小猴子下山所见。于是,我先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一路上为什么那么高兴,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勾画出玉米、桃子和西瓜;再让学生读课文,想想文中用了什么词语告诉我们这些东西很吸引人?并相机在图画旁边板书: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接着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用上这些词语有什么好处?要是小猴子闻一闻、尝一尝会是什么味道?你会用“又()又()”的形式来说说好吃的东西吗?

结果学生说出了很多“又()又()”的词语。最后,我再次让学生复述故事,学生都能用上“又()又()”的词语,说得有声有色,让人垂涎三尺。

通过图画、板书,以及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独特语言形式的作用,学生感受到了玉米、西瓜、桃子的强大诱惑力,看一个爱一个,爱一个丢一个的猴子跃然纸上。由此可见,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有敏锐的听觉,捕捉课堂上稍纵即逝的语言生发点,引导学生用心揣摩特殊的语言形式,变盲点为亮点。

三、善用文本空白处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也留有耐人寻味的“空白”。在教学中要是能巧妙运用这些空白,就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放飞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如第五册的《给予树》,课文结束了,但并没有提到小女孩是否收到了金吉娅送的洋娃娃以及收到洋娃娃以后的反映。于是,我设计了小练笔:“圣诞节那天,小女孩收到了洋娃娃,____。”让学生对金吉娅收到礼物后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拓展描写,使学生对“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有了难以磨灭的深刻体会。有个学生是这样写:她抱着那个披着金色的长发,眨着碧蓝的眼睛,穿着漂亮的长裙子的洋娃娃,看了又看,亲了又亲,爱不释手。她自言自语地说:金吉娅姐姐,谢谢你!是你帮我实现了美好的愿望。现在我不再是一个人了,我会好好爱护它,把它当作最好的朋友,陪着它玩耍,抱着它睡觉……

语文课是加法的艺术,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文本之外的内容,通过补白、发挥,让文本更丰满、更具体、更生动,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让空白处色彩斑斓,情深意切。

四、模仿表达独特处

文本是作者心声的吐露,是作者独有的心灵体验,因此不同的文本往往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语言表达。老师要有文本意识,针对不同文本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孩子们在语文的百花园中流连忘返,沉醉其间。如《穷人》是大文豪托尔斯泰写的,当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后,作者有一段精彩的心理描写:“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嗯,揍我一顿也好!’”这段话为了突出桑娜的忐忑不安,用了四个“?”,有担心,有怀疑,有害怕;三个“!”,有释怀,有肯定,有担当。五个“……”把这些复杂交织的感情连在一起,读来让人动容,体现了标点的无穷魅力。教学时要抓住这些独到的、极为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学生细细品读、积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仿写自己忐忑的心理活动,如走夜路,一个人待在家里,发试卷等等。

有位学生写偷玩电脑:“突然听到外面门“吱嘎”一声,是老爸回来了吗?他会说什么呢?谁让我偷偷玩电脑!……是他进房间了吗?……没有,他还没有进来!……我赶紧关电脑!……可也来不及了!为什么玩电脑的瘾头总是那么大呀?……爸爸会批评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批评一顿也好,我不该不经过他同意就自己玩,更不该作业没有做完就先玩!”这位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灵活使用标点符号,把偷玩电脑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得淋漓尽致,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语言文字训练能力培养 篇8

一、关注语言训练的梯度, 拓宽口语表达的范围

关注语言训练, 首先应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在教学准备时, 通过学情的分析, 在设计语言训练的教学内容时, 语言训练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选择恰当的训练难度:选择的语言训练点太简单, 就失去训练的意义, 选择的语言训练点太难, 又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 由简到难, 适当的语言训练点的梯度设计, 既考虑到中高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已有的知识, 又可以使一些学生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梯度提升中得以提高, 扩宽口语表达的范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口语交际的信心。

在语训班开班之初, 我选择了“普通话声母”这一看似最浅显的内容作为开篇教学, 先让学生复习普通话21个声母的发音要领, 读准每个声母。这些知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也许过于简单, 但把这些基础知识进行重新回顾, 能让学生拾起普通话发音中最基本的元素, 温故而知新, 更能矫正现在普通话的错误发音。随后提升教学难度, 进行声母对比辨别练习、声母对比交替练习, 通过对诸如“发报———发炮、备料———配料”“编排、爆破、配备、破败”此类词语的练习, 让学生在掌握声母发音要领的基础上, 读准这些词语。最后, 进行绕口令的训练, 把声母训练贯穿在绕口令中, 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 语言训练的“点”也许看似简单, 尤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 但是这些最朴实的基础知识才是学生掌握其他知识的奠基石。选择的语言训练的教学内容由简入难的梯度, 首先设计一些铺垫训练, 就像这最简单的声母的训练, 再考虑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设计相似词语的对比练习, 最后从绕口令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让学生逐步感受到学习难度的提升, 从而满足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就感, 体会幸福学习的乐趣。

二、关注语言训练的契机, 引起口语表达的动机

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奇爱动、好胜心强的心理, 适时地在语言训练中适时关注口语交流的契机, 寻找语言训练“点”的突破口, 能引发学生间的关注意识、竞争意识和自我表现欲望, 让学生乐学、趣学。这就要求教师驾驭课堂时, 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 努力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引起学生口语表达的动机, 给学生一个灵活、快乐、幸福的课堂。

(一) 营造氛围, 消除紧张心理

营造轻松、民主、和谐、幸福的教学氛围, 是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语言训练的前提。如果学生处于一种熟悉、自在的语言环境中, 没有约束感, 就能快速地进入语言表达的最佳状态, 乐于思考, 敢于表达, 善于表现。在语训班中有时会出现只有部分学生乐于表达的现象, 一开始, 语训班中的多数学生还处于害怕说错话, 怕老师批评, 怕其他同学笑话的状态中, 因此不敢积极发言。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此时, 教师应正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 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人, 才是口语交际的训练者, 教师应态度和蔼可亲、说话热情而富有童趣, 鼓励学生大胆说话, 敢于交流, 以此来消除学生胆怯的心理。

第一节语训课, 由于是老师和学生第一次见面, 学生之间也较为陌生, 无论是教师与学生, 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难免产生距离感, 因此, 教师在对自身进行自我介绍后, 以热情洋溢的语言送给学生一份初见的礼物:“同学们, 从今天开始, 我们将组成一个新的大家庭, 虽然它是临时性的, 时间也很短暂, 但我相信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一定可以相处的很开心的, 那你们愿意向你们的家庭成员介绍你们自己吗?”短短几句话, 在班级中产生了一种与家人交谈的欲望, 容易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这轻松即兴的谈话背后其实也是一个语言训练点, 为后面的语言训练教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样轻松、和谐、幸福氛围的营造, 也有利于师生共同在课堂中体验幸福的感受。

(二) 创设情境, 产生语言动机

李吉林老师在她的著作中曾提到:“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 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 提供语言的材料, 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 创设有趣、生动、活泼的情境,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 开口发言, 乐于交流, 是培养学生语言训练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1、语言描述情境

语训课堂中, 用语言来描绘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 不仅能推动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 也能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 把语言训练点的情境所带来的感情色彩一起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学生的主观感受得到强化, 从而激起情感, 把自己引入教师语言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

2、图片再现情境

图片在语言训练的情境教学中起到一种最为直观演示的作用, 用图片来显现情境, 其实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 更为生动、形象。课件中的图片、挂图、简笔画、符号等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中的情境。这些也更易于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图片, 最直观的语言便能从思维中跳脱出来, 形成自己的口头表达。

3、表演领会情境

语言训练情境教学中的表演大致有两种, 一个是扮演语境角色, 一个是进入语境角色。扮演语境角色, 就是扮演语言训练点中的某一角色, 通过人物或角色的扮演, 来加深感受自己的内心体验。另外一种是进入角色, 就是“假如我是———”交换位置, 设身处地地思考角色的内心感受。这两种表演中, 学生对第一种角色扮演更感兴趣, 不仅可以训练表达能力, 更能以表演的形式使角色更加鲜活, 引发课堂乐趣。这种把肢体动作、表情融于语言训练, 多元因素的集合, 更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4、即兴创设情境

在语训课堂中常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件, 或物体或气味或声音, 学生对这突如其来的事物充满好奇。这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例如教室中闯入一只蜜蜂, 它在教室里手足无措地乱飞。引导学生对教室中蜜蜂加以观察, 观察它的外形, 观察它飞行的姿态等, 等蜜蜂飞出窗外后, 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蜜蜂的了解介绍蜜蜂。不仅仅是物体, 就连窗外的不明声音也能作为语言训练的素材, 这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又进行了语言的训练, 使课堂因突发事情而更加精彩。

三、关注语言训练的反馈, 提升口语表达的实效

学生精彩的发言后, 渴望的是老师的及时评价, 而这也是对语言训练的有效反馈。在课堂中的评价类型有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这三类。固然, 教师的评价在课堂中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也不能忽视其他两种评价。教师评价中尽可能给予肯定的激励性评价, 鼓励学生多发言, 多思考, 敢于展示自我, 并根据发言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评价, 切不可单纯的以“你真棒!”类似的语句来评价学生, 显得较为空洞, 对语言最美的称赞莫过于更加美妙的语言了。此外, 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说说自己表达中的闪光点, 增强信心, 也可发现自己的不足, 完善自我, 为下一次的语言训练提供契机。学生间的互评也尤为关键, 这是站在学生的角度, 取长补短, 既能发现别的同学的长处, 又能反思自己的不足。因此, 只有将这三种评价结合起来, 才能更完整地对语言训练进行有效的反馈, 在提升学生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 能真正享受课堂的快乐、幸福的感觉。

语言训练是集思想性、情感性、趣味性、随机性于一体的训练, 它不应该仅局限于语训课堂中, 更应该是其他学科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常态, 因为它们才是语言训练的广阔天地, 才是它的源头。作为教师, 我们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在语训课堂中, 通过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关注语训课堂中的训练“点”, 抓住训练的契机, 不断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的能力。相信通过我们的关注、探索和研究, 一定能使语言训练的乐趣显现出来, 使师生都能真正的体会课堂中的幸福感。

摘要:在小学语文学习中, 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 借学校开设的语训兴趣班之机, 语言训练教学中关注训练的梯度、趣味、反馈, 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言训练的有效性,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乐于表达, 善于交流, 从而体验课堂幸福感。

关键词:幸福,语言训练,口语表达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

强化语言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篇9

一、留心观察生活, 寻找说话素材

现实生活是一个变幻无穷的万花筒。无处不展示它特有的魅力, 世界著名大师罗丹曾说过“在我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通过观察既有助于开拓思路, 提供说话与写作的素材, 又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要细心观察, 用心思考, 留心记忆, 新颖生动的说话材料就会纷至沓来。教师平时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 包括观察的顺序、步骤、观察的内容主次及思考与判断, 做到多角度、深层次、抓住其形象特征, 寻找潜在规律全面得到领会的目的。通过观察引导表情达意, 展开合理的想象, 构建认知网络, 拓宽认知内容, 顺势设疑, 积极思考, 不仅使认识更积极性的飞跃, 还培养, 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加强实践锻炼, 产生表达愿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百见不如一试”。通过学生亲身体验, 兴趣浓印象深, 如参加义务劳动, 做科学实验、登山、野炊、唱歌、跳舞、制作科技作品、玩模具模型, 拼图、游戏、召开主题班会、学做家务等等。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加强锻炼、提高认识。实践体验前后, 所见所闻所感迥然不同。学生强烈的表达愿望、跃跃欲试, 有一吐为快的赶的感觉, 有的甚至终身难以忘怀。

三、培养想象能力, 拓展思维空间

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假设, 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可见想象在人的认知过程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此, 在平时说话过程中, 要注意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注意观察表象, 但又不拘泥于表象, 以想象生活为基础, 发挥想象, 由静变动, 由眼前追溯到过去甚至是想象未来;由单线到多线, 由孤立到复杂, 经纬交错, 由此及彼。认知的范围不断扩大, 认知的广度得以延伸, 认识的视角发生变化。

四、积累丰富词汇, 确保言之有物

在说话训练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积极自觉地积累语言材料, 不断丰富词汇, 并进行理解消化吸收。理解和积累是运用语言的前提, 仅仅理解不加以记忆。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当然就谈不上运用了, 反之只记忆:不作理解, 大脑就成了堆放杂物的仓库。培养阅读的兴趣, 养成摘录精彩词句章节的良好习惯, 浏览精读并举、深思结合, 要加强名篇的熟读成诵。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不断丰富自身的词汇, 为提高表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日积月累是运用, 联系实际循序渐进, 说话的质量就会逐渐提高。

五、注意方法指导, 把握训练要领

1.复述性说话训练。根据基础的不同, 听一段或几段难易适当的话后, 能把听到的内容复述出来。在听、记的基础上, 强调内容的完整性, 语句的重要性。

2.描述性说话训练, 在看图观察场景, 实践活动等之后, 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描述出来, 力求生动、形象、有序。

3.补述性说话训练。针对某部分情节欠缺, 以原有内容为基础, 合理想象, 进行扩展、续编、充实内容、力求自然。

4.变扭述性说话训练。就某个问题或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见解富有逻辑性, 敏捷性, 深刻性和创造性。

强化语感训练提高语言能力 篇10

一、听力训练,有效培养学生英语语感

听力训练是教师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标准化的听力训练安排,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语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英语吸收、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上知识,都有着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8 《Happy new year》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所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存在着较大的关联,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课堂上,我特意为学生安排了一些相关英语视频的学习。通过视频的刺激,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的正确表达方式,还有效地加强了他们的语感,从而对“In many places people like to set off firecrackers”“Children like the festival very much ,because they can have delicious food and wear new clothes ”之类的中文习俗的英文表达有了很好的了解,充分地提升了他们的英语水平,完成了课上教学的既定任务。

在教学中,适当地加入听力内容,是教师帮助学生训练听力的一个有效方式。通过适当的听力安排,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接触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并由此对学生产生引导,使学生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之中,快速地熟悉英文中的词语使用方式以及语言节奏,从而培养出英语语感。而且,通过听力训练,教师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英式思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为轻松有效地完成自我提高。

二、读写实践,科学提升学生英语语感

读写实践是教师帮助学生提升英语语感的又一种科学方式。通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安排学生对于相关部分进行读写实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让其对之前所学过的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而且通过实际的续写训练,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英语语感,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例如,在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单元中,学生接触到了许多与动物有关的表达方式。为了帮助学生快速地对这些表达方式进行掌握,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以及英语语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特意为学生布置了任务,让学生用英语来描述自己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动物朋友。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对自己的英语语感进行了很好的训练,在读写过程中,他们很好地完成了课上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对课内的知识有效地进行了拓展。从而掌握了“The snake is a long and thin animal that lives in grass or other dark places. A snake has no legs or feet, but it can move very fast on its stomach ”等这样的课外知识。通过这样的读写实践,学生很好地锻炼了英语自我表达能力,完成了教学内容。

安排学生进行读写实践,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记忆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巧,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培养英语语感。经常性地让学生去进行读写实践,不但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化地进行英语表达,还能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提高英语水平。

三、口语检验,合理规范学生英语语感

口语检验是教师在教学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规范英语语感的合理渠道。通过安排学生进行口语化的表达,并对之检验,教师可以充分地掌握到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学,纠正学生的表达错误,规范学生的语感。通过这样有目的性的教学,教师可以在同等的时间限制下,将教学成果最大化,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更为准确的英语表达,在保持学生规范性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

例如,在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 《What a day》单元的教学过程中,牵扯到的与生活相关的表达部分比较多。为了帮助学生实现更准确、规范的表达,强化他们的表达能力以及语感,在新课之后,我特意让学生针对最近的天气情况进行了一次自由对话表达练习。在练习中,很多学生在表达上并不十分规范,最终,经过我的指导,学生很好地对自己既存的错误进行了改正,明白了是“The temperature is very nice in April.”而不是“This kind of weather feel very comfortable.”这样既规范了语感,又提升了他们的能力。

安排学生进行口语检验,是检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并对其进行指导修正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适当地安排学生进行口语检验,教师可以轻松地发现学生在英语表达中所存在的错误,并加以纠正,从而帮助他们更为准确地运用英语,强化学生语感。

四、阅读强化,充分强化学生英语语感

阅读训练是在口语、读写以及听力的基础之上,教师帮助学生强化语感的又一有效途径。通过安排阅读材料来对学生加以引导,教师可以轻松地对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并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的全面提高,从多角度强化学生的英语语感。

例如,在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1 《I like dogs》单元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效果,并对学生的语感进行训练,我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之后,特意为学生准备了一系列的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对课上知识形成有效回顾,并在回顾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英语语感,通过阅读材料的辅助,学生们最终掌握了“Look, those pandas are cute and fat”“Look the dog, it is so cute, I like it”之类的英文表达。

在教学中,融入阅读教学的内容,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效地对学生形成二次刺激,让他们对课上所学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体会,同时,阅读教学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感,完成课堂教学中的语感训练任务。

体味语言,训练语文表达能力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体味语言;口语

语文是对母语系统的认识和学习,小学时期是语文学习的初始阶段,我们需要做的不光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字词句的默写和表达,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能初步体验语言知识,全面提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素养。鉴于此,笔者联系教学经验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分析两点提升语言技能的教学方法。

一、挖掘文本素材,体味表达语感

语文教学中信息输入的渠道就是阅读,它是我们挖掘文本素材、体味语言表达技巧、汲取营养知识的不二法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不要好高骛远,先要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经典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和体味文字所描摹的情感,体验语言的魅力。

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们就可以启发学生阅读其中对景物的精彩描写,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笔者按照“读、思、品、诵”几个环节来指导学生精读文本,启发他们边读边想象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千秋魅力和不同特色。然后,再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酝酿和体味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总之,文本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读出感情,边想边读,这样才能掌握表达技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素养。

二、强化口语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和口语表达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书面的字词句记忆,忽略了口语表达。其实口语表达是书面写作的前奏,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强化口语表达训练,不仅仅是看图说话,而是要交流、交际,进一步转化为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实际上提高写作能力,不光要学生多写多练,更需要通过口语训练提升学生对语言和逻辑的驾驭能力。现行教材遴选的文章都是名家经典范例,从语句章法,到文采铺渲,从立意取材,到情感交融都能体现名家们的匠心所在,教师这时可因势利导,学生情发而辞动,最终落笔生花,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诉诸笔端。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他们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代银琴.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中小学教育,2012(11).

语言文字训练能力培养 篇12

诸如此类的情景在平时教学中也经常出现, 既阻碍了课堂教学中的多边互动, 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为何会“启而不发”?经过细细分析、课后调查, 了解到学生大多存在以下现状:一、不懂如何表达;二、由于教学气氛严肃, 师生关系不融洽, 学生对于学习又信心不足, 担心表达不合适会被同学讥笑, 不敢表达;三、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明明会说也不愿说。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有话可说

1. 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第几”这节课时, 可以先让10个学生排好队, 并做着一个自己认为最酷的姿势, 然后让其他学生说说他们喜欢第几个小朋友的姿势。在这个游戏中, 学生通过玩一玩, 说一说, 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训练, 他们参与的兴趣较浓, 积极性较高, 这样更好地激发了说话的热情。

2. 创设数学味浓的问题情境。

如:在教学“数的大小比较”中, 可为学生创设熟悉的“货比三家”的活动, “老师准备买一台洗衣机, 来到汇德隆, 发现一款自己满意的洗衣机价格是946元。后来又到国美、苏宁两家电器城, 发现同样款式的洗衣机分别卖1002元和899元。老师该到哪家商场买洗衣机?为什么?”这种情境的设计既能帮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 又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有比较浓的“数学味”。

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大胆敢说

1. 尊重学生人格。

教师要尊重学生, 宽容学生, 呵护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话。教师要微笑着面对学生, 不能因为学生的回答没达到点子上而流露出任何不满的情绪, 也不能在学生说话的时候轻易打断他们的话。当学生答不出时, 你可以和蔼地说:“不要紧, 慢慢想, 一会老师还找你。”当学生说得不太完整时, 你可以指导他说:“不错, 如果你能结合某个地方, 那就更完美了。”当学生说错时, 你还可以安慰说:“没关系, 你可能在某个方面混淆或弄错了, 再想想看。”……

2. 赏识学生优点。

教师的赏识、激励能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要善于寻找契机, 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但有些教师一评价就是简单地让全班同学齐呼:“嘿嘿, 你真棒!”的口号;或响起“啪、啪、啪啪啪”此类的整齐划一的掌声。这样的评价缺乏了针对性, 缺乏了真情, 久而久之对学生的作用会越来越小。因此, 教师的评价要真诚、要具有针对性, 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愉快, 感受到爱和尊重、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被表扬的原因, 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提高。

三、提供形象的直观操作, 使学生清晰易说

1. 通过操作, 使算理清晰化。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36-8时, 我让每个学生拿出36根小棒, 问:“怎样去掉8根?”有的学生边摆边说:“6减8不够减, 我可以打开一捆再减, 从36里拿出16, 16减8得8, 20再加8得28。”而有的同学则说:“我从36里先拿出10根, 10减8得2, 26再加2得28。”运用小棒, 通过摆一摆, 分一分等操作活动, 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直观、清晰的表象, 所以叙述起来思路清晰, 解答正确。

2. 通过画图, 使问题简单化。

如, 解决“舞蹈队里, 小红的前面有8人, 她的后面有5人, 舞蹈队里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虽然经过教师的讲解, 有些小朋友很快掌握了8+5+1的计算方法, 但他们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说不出为什么还要加“1”?这时, 如果教师按题目要求在黑板上画一画, 相信学生就能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 说明其中的缘由了。

3. 通过观察, 使图形特征形象化。

上一篇:农业政策学下一篇:政府家庭暴力责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