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2024-08-31

夯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通用5篇)

夯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篇1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一篇篇优美的课文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蓝本, 而落实语言训练则离不开文中的一些关键字词。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 关键词的提炼与运用是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捷径。

一、提炼关键词, 让概括化难为简

(一) 巧借表格, 提炼关键词, 概括文本信息

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提炼关键词、概括课文内容或事物特点的学习能力, 可依托表格, 多角度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一课, 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题:“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 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 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教学中, 让学生在初读感知文中有五种新型玻璃之后, 完成如下表格:

通过填表交流, 学生既锻炼了概括的能力, 又轻松地理顺了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提高了教学效率, 同时通过对重点句的品读, 学生深深体会到作者是怎样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表达事物和准确用词的。

(二) 利用人物关系, 提炼关键词, 串联课文主要内容

阅读教学中一般都有“整体感知”环节。所谓“整体感知”, 就是让学生初步走进文本, 了解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包括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发生的相关事件以及事件之间的关联等。教学中教师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往往是简单地逐—提出要求, 学生不是把课文从头到尾截取几个句子讲一遍, 就是很突兀地冒出一两句无关重点的话, 或者是直接说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可见, 概括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教师给予指导。笔者认为, 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是一篇神话题材的文章。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就可以借助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厘清了人物关系, 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明白了。教学时笔者采用铺设台阶、层层提高的方法进行指导:淤让学生找到众神, 并且把他们的名字读好;于在听学生分析各神之间的关系时, 顺势进行简要的板书, 看着板书把课文的内容说一说;盂引导学生用几个词 (取火、受罚、被救) 来概括一下, 并且用上“先—然后—最后”等顺序词。学生的思维逐渐清晰和缜密, 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概括内容的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小说类课文的教学或者读书指导课例等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厘清文本内容, 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把握情感, 提炼关键词, 领悟文本主题

在整体感知环节或者主题升华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体悟文本中人物的精神、情操或品德等, 通过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提炼关键词, 把握情感, 从而领悟文本的主题。例如, 笔者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鞋匠的儿子》一课时, 让学生初步明确“启示类”文章的特点之后, 在画找以及读句子的过程中初步提炼情感关键词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林肯) , 在研读、讨论的层层推进中提升对文本中林肯的认识, 从而逐步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启示———“批评、讪笑、诽谤的石头, 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二、借关键词架设坡度, 训练“多体”语言

口语训练主要分为独白体语言训练、对白体语言训练、辩白体语言训练。下面笔者就以特级教师盛新凤的三个课例为“点”, 具体说明“多体”语言训练的方法。

(一) 精练词语, 让讲述娓娓动听

复述是一种常用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复述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 同时复述也是一个语言转化过程, 通过复述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多数精读课文的课后要求中常常会提到“能大概说说整个故事或者复述课文”, 由此可见复述课文的重要性。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复述课文时常常条理不够清晰, 表达不够连贯, 句子的运用不够准确, 或者是想尽办法地在回忆课文中的句子。尤其是低、中年级学生, 复述课文障碍多多, 需要教师架设坡度, 为他们提供“拐杖”, 在关键词的引领下一步步攀爬, 最终顺利达成“流利地进行复述”的目标。

盛新凤老师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文成公主进藏》时, 通过三次讲述训练, 给学生留下了形象, 留下了精神, 言义共存。淤聚焦“神”性, 讲故事。课中盛新凤老师引导学生完成了一张简单的表格, 表格中各用一个字来概括文成公主进藏路途中遇到的困难和怎么解决困难的。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分别用了“过”“撒”“背”等表示动作的词。于聚焦“人”性, 编故事。在这一环节中盛新凤老师安排了听历史学家讲历史故事的环节, 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还原对文成公主“人”的形象的认识, 同时选择一件事进行讲述训练。盂聚焦“圣”性, 品故事。层层升入, 凝聚了学生对文成公主的敬仰以及这种藏民文化的情感。整个过程, 学生通过提取信息, 将连续性文本转化成非连续性文本, 又通过语言的内化将非连续性文本转化成连续性文本。

(二) 梳理内容, 让介绍实现梯度

每一篇课文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范本, 是语言的典范。盛新凤老师在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一课时, 设计了三个“训练点”,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步骤如下:

淤请快速读课文, 完成如下表格:

盛新凤老师采用了“背景语言”的处理方式, 在这些信息的帮助下训练了学生简要介绍的能力。

于聚焦“人”, 完成如下表格:

在读文完成表格的过程中, 学生充分读句子之后依托表格进行人物的介绍, 实现了从连续性文本到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过程。

盂聚焦“微笑”介绍。学生在“圣母颂”美妙的音乐声中, 抓住细节进行介绍, 此时对蒙娜丽莎的认识已经上升到对艺术品的欣赏。

三次介绍体现了梯度, 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又实现了对文本的认识。

(三) 渗透方法, 让辩白有理有据

辩白体语言的训练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让学生思维变得更缜密, 但由于辩论的开放性、难以操控性以及对辩论者的要求高等特点, 常态的语文课堂上辩论的语言训练较少。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 充分挖掘教材的特点, 精心设计, 教给学生一些方法, 让辩白有理有据, 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乌塔》一文, 盛新凤老师曾调侃这是一篇“三无” (无多元、无主题、无语用点) 教材, 但是在她的开发下, 教给了学生三个辩白的方法:讲得简洁、对得自然、驳得有理。

环节一:淤教师检查“用心提炼”的词:一时语塞、不合逻辑、马上反驳;于检查一段话 (她告诉我她叫乌塔, 已经14 岁了, 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 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 最后还要去希腊) ,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环节二:向爸妈介绍一个14 岁的孩子。

环节三:练习反驳。出示爸爸妈妈观点的句子 (大意是不同意自己的孩子单独出游) 。学生练习写反驳稿, 这个过程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口语交际”课的研讨是当前小学语文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以生为本、以学为主、以练导学”的大语文环境下, 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发挥关键词的纽带、辐射作用, 以表格为依托, 以口语交际为训练的方式, 在阅读、思考、画找、提炼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真正为学生的“练”做足教师的“导”。

摘要:一篇篇优美的课文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蓝本, 而落实语言训练则离不开文中的一些关键字词。具体来说, 一是可以通过巧借表格、利用人物关系、把握情感等路径进行关键词的提炼, 让学生学会概括文本信息, 让概括化难为简, 二是借关键词架设坡度, 进行独白体语、对白体、辩白体等“多体”的语言训练, 在阅读、思考、画找、提炼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开发,提炼,训练,辩白

参考文献

[1]盛新凤盛新凤:生态文明烛照下的和美教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把握言语基点 夯实语言训练 篇2

一、关注标点符号,感受细微差别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也被称作“文章中无声的语言”。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引领学生领略标点符号的精彩,从而进一步感受标点符号的妙用。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自然段时,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从标点符号上感受张衡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地观察星星的特点,笔者在学生读顺课文后,利用多媒体出示两个句子:1?郾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2?郾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想想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两个句子运用的标点符号不一样。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读句子,想一想,在“一颗”的后面是用顿号还是用逗号好。大部分学生说,用逗号好。接着,笔者让学生说说理由。有的说:“张衡是用很长的时间观察一颗星星,再用很长的时间观察第二颗星星,所以要用逗号。”有的说:“张衡观察星星很认真、很仔细、很慢,所以要用逗号。”有的说:“如果用上顿号,就让人觉得张衡观察星星很快,很不认真。”笔者再出示张衡观察星星的画面,让学生带着边观察边数星星的感觉读一读句子。学生们都在“一颗”“两颗”后停顿了较长的时间,仿佛在展现张衡数星星的画面,从中感悟逗号的妙用。最后,让学生用上“一直”说句子。有的说:“五分钟,十分钟,我一直等了三十分钟。”有的说:“一个,两个,我一直数到了十个。”……这样,学生不但感悟到张衡的耐心细致、坚持不懈,而且了解了标点符号在表达上的作用,也激发了学生用好标点符号的强烈愿望。

二、把握重点词语,在语境中生成

有效的词语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积累书面语言。在词语教学时,我们可以运用删除、对比、替换等方法,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揣摩与探究、联想与想象,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与生活有效链接,在触摸、咀嚼词语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为词语的表达运用奠定厚实的基础。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第二自然段时,笔者利用课件出示语段,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引导学生读出猫头鹰“神气极了”“立刻下令”的语气。接着,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猫头鹰的神态、动作等,并进行描述。然后,让学生扮演猫头鹰,神气地下这一道命令。通过读文感悟,想象描述,学生深刻地体会了猫头鹰的“神气极了”。再引导学生探究: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听了这道命令,会说什么。根据议论的情景,学生体会了“议论纷纷”的意思。接着引导学生探究:服从大王的命令,大家在一个星期里天天熬夜,会有什么感受?请用上“ 极了”来说一说。学生说“难受极了”“痛苦极了”“倒霉极了”等。最后让学生说说刚才议论的内容,从而深刻体会“叫苦连天”的意思。这样利用鲜活的语境,引导学生品味词语,走进词语的背后去窥视靓丽的风景,学生对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和运用都得到应有的开拓。

三、利用句式特点,引导生动表达

句式训练是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导学生积累语句、锤炼语言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发现句式的秘密,及时引导学生揣摩、仿造,有效地建立句式的概念,灵活运用句式,进行具体生动、有创意的表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的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这段话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尤其是用了七个“……变成了……”和一个“……化作了……”的句子,形象具体地描绘出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的每一部分,分别化作地球上的万物。这些句子句式工整,气势磅礴,朗朗上口,是一个绝好的句式训练的范例。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他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用七个“……变成了……”和一个“……化作了……”的句式,来表达盘古的身体发生的“巨大的、神奇的”变化。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读语句,既内化文本内容,又感悟文本的句式。最后,以“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想象,并要求用课文中的句式来表达。经过自主探究后,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得意之作,有的说:“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头发变成铺青叠翠的小草,眉毛变成了五彩缤纷的鲜花,胡须变成了气势磅礴的瀑布。”……这样由读到说(写),就是引领学生去触摸句式,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探求句式的秘密,再适当模仿迁移,从而发展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四、感悟文本章法,学会布局谋篇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单元的习作目标和要求,潜心解读单元教材,探寻为单元习作服务的写作知识、技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分析、理解和仿写,提高习作能力。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从导语到课文,再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主题来编排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都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布局谋篇的。其中,《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分述部分,从海面、海底、海滩和海岛四方面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第一段和第七段既是对全文的概括总结,又相互呼应,使得文章结构非常完整。这种“总—分—总”或“总—分”的叙述方式不仅体现在全篇文章中,还体现在部分的段落中,成为这篇文章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教学时我们要引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梳理,深刻感悟课文的结构特点及作用。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和《香港,璀璨的明珠》时,放手让学生进行结构分析,归纳出特点,让学生对“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在课后练笔和单元习作时,要求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选择家乡的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写法,或按“总—分—总”的结构,或按方位(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东到西……),或按时间(春、夏、秋、冬;早晨、中午、傍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仿写。这样既可以消化“读”的内容,又可以提高“写”的水平,从而使“读”和“写”的能力和谐相生。

夯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训练,语文文化基础

一、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关键是在强化语言知识基础训练的同时, 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实践证明教学中每一成功的取得都源于学生的兴趣。小学语文教材里所选的一些课文, 尽管大多数师生认为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然而, 课外阅读作为扩大知识范围、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补充必须高度重视, 一些自选的课外阅读书籍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使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文情境能够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这是教育界同仁所关心的普遍问题之一。在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 教育专家与心理学家都提出, 构建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学生与老师平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宽松的生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正确理解教师知识传授的接收效果和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激发的培养的相互促进关系。小学阶段是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孩子们想象力和勇于创新的最佳阶 段, 是唤起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期。语言方面创造力的启发和培养, 指的是为小学生创设能够即时被鼓励, 有效促进他们的形象思维发展空间的形成,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有利于挖掘学生富于创造性的语言表达智慧, 打破传统教育教学影响模式下的教师完全给予, 而学生只是认真听课、被动接受的局面, 进一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语文课堂教学最关键的问题是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文化修养充分利用教材中文学语言的魅力, 从心灵深处感化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实事求是,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掌握语言的实际情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这样才能教得实, 学得更实。

二、加强课外语文教学资源的挖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需要通过创新发展的教学行为体现, 包括语言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语言、有效学法的指导和教学效果检测反馈等, 这一切都需要有充满人文情趣的课堂教学环境实施。心理学研究表明: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学生与老师平等, 尤其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才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实效。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今后成长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 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评价应该更关注实际效果, 其评价标准应该以素质教育为基本目标, 主要考虑教师能否有效引导学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看教师能否充分把小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更加关注小学生语言自主表达能力的提高, 看每一个班级的整体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是否得到提高, 探索创造性的语言教学实践活动, 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而不断努力。大量实践证明, 教师对小学生所作的评语、尤其是在课堂上当众作的评价会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 教师一定要慎重对待。教师必须在观念上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 不要以为面对的是小学生, 就随便批评, 不注意用语的准确性, 不讲求评价的科学性。

三、重视阅读教学中文化素养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加强现代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积极地建构先进阅读教学模式, 逐步改变传统认知结构和审美价值观,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为培养新世纪人才夯实语言基础, 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要一切为学生的未来着想, 指导阅读应该不仅仅顾及眼前的考试成绩, 更不当混饭吃的职业先生, 那样不仅仅是职业道德的问题, 必将受到良心的谴责。教师应该在观察、了解、研究学生心理的基础上, 结合语文教学实际, 认真指导小学生阅读好的课内外作品, 时刻想着小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收获了什么。其次要通过阅读培训, 实施有效阅读, 通过苦练基本功等途径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文化修养, 尤其是驾驭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实事求是, 根据小学生的实际进行阅读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系统工程中的最基础工作者, 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 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真正把通过阅读获得知识的方法科学地传授给学生。教师在考虑完成每一项阅读教学任务的同时, 更要考虑学生能学到多少, 有什么受益, 不要只考虑自己为小学生讲了多少内容。教师应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精神文化作用, 运用文学的感知力和审美价值观,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并且指导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阅读教学活动。

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文化审美意识

教师必须明确,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让小学生简单地学习文章语言结构等内容, 而且要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特别是有效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文化审美意识, 强化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逐步充实自己, 勤于锻炼思维。语文课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的十字真经;紧扣“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的八字要诀, 扎扎实实上成“语文”课。这种种运用离不开必要的训练。语言训练中的“训”是教导, “训”是教师的事, “练”是习练, 是学生的事。语文教学尤其如此, 教师把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作为知识传授的重点, 需要精讲细读, 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进行教学辅导。高效率的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通过创新发展的教学探索体现, 包括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积累、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兴趣培养、审美体验和文化熏陶等因素。

夯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篇4

关键词:阅读方法 引领和训练 自主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093-01

小学语文阅读课到底该怎么上,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呼唤一种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校制定了“阅读课”全新的教学模式。

1 阅读教学的任务

无论今天的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花样翻新,异彩纷呈。阅读教学的任务是不能变的。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事,必须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进行,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会阅读。它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识字,语言积累。(2)从文本中获取知识,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思维,促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等的和谐发展。(3)重读学写,为写作积累。(4)学会阅读,掌握操作阅读过程的方法、本领,提高感受、理解、欣赏、评判的能力。(5)通过朗读背诵,体会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阅读的方法的有效引领和训练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内容是阅读内容,但不等于阅读教学的全部内容。但阅读教学还有自身更重要的教学内容,这就是教学生学会操作阅读过程。

2.1 教会最基本的读书法,引导学生分类实践

教会学生下面这些最基本阅读方法:(1)查工具书。(2)抓重点,比较。(3)联系上下文、生活等联想、推想。(4)从事实材料看思想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5)把自己融进去,再造想象。(6)边读边提出问题。(7)圈点勾画,以笔助思。(8)列提纲,理思路。(9)分段,概括段意。(10)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11)体会写作技巧和修辞方法。(12)朗读、复述、背诵、精读、略读、品读、回味读。

2.2 积极强化学生的“自我有效感”

学生作为一名发现者、探索者、实践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自信心具体表现就是“自我有效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让学生拥有“自我有效感”。课堂上多对学生作出肯定性评价,以肯定的语气多给与表扬。(1)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直接得出结果。对于能贯穿整篇文章的问题,当发现学生的发言偏离了教师备课的答案时,教师应当肯定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即便是学生的答案完全错了,也要肯定学生积极发言的学习态度,然后告诉学生再仔细考虑,注意聆听别人的意见,而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使学生不会因为回答有误而积极性受挫感觉。(2)教师要多给学生树立榜样。当“自我有效感”较低的学生观察到同水平学生成功的例子时,会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进行全班讨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之后,学生们仍不能解决的教师作适当的点拨。(3)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课外知识,可以通过让学生画一幅画,作一首诗等活动,多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同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长处,尽可能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2.3 善于引导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

有求异才有创新,让学生都学会自主预习、主动预习。在开始上新课之前,应针对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指导学生们选择自主预习方式,适合自己的有效方式。如教《西门豹治邺》一文,我给学生提供了几种方式:(1)“基础型”。即根据导读要求,借助字典正确读准字音,正确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作业型”。讓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自读、自找、自练,来完成导读、预习、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3)“自能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在自读中提出不懂或者弄不明白的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过程中去。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深究的学习情境,使之能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潜能,这三种预习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生有了主动求知的欲望,必定会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自主解决疑难。利用问题答案的不唯一性,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如何依据课文题目、人物言行及重点、重点词语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教师只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对着教材讲解。讲课前,教师可以把寻找有关资料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如教《天路》时,教师要求学生查阅读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如青藏铁路到底有多长,海拔有多高,离我们有多远,青藏铁路修筑时的困难;它为什么青藏铁路被称为“天路”?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掌握了很多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最后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从中找出不足,及时予以弥补,学习效果就事半功倍了。

2.4 精心设问,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夯实语言基础,发展成功教育 篇5

一、通过课堂教学实施成功教育

所谓成功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努力去做,不怕困难挫折,就会有成功的希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让他们怀有成功感。另外,英语学科的特点需要所学者能够“敢说”“敢尝试”,而缺乏自信的中职学生必须经历成功教育,重新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成功教育的开展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各有所长,有的善于提问,有的善于朗读,有的善于表演,有的善于书写,教师要因势引导,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和场合,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展示,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而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长处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态度,和谐处理师生关系,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重新审视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要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师生间多进行思想交流,感情沟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特长后,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针对学生的特长来进行提问和任务设置,然后请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展现所长,实现初步的成功教育。如,学习中职教材提高版第二册第三单元Reading A“Life is all about choices”《生活就是选择》一文时,出示Flash动画,展现不同的职业内容,然后抓住中职教育的特点,将教育空间拓展到实习场地中来。需要注意的是成功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们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学生只有在经过战胜困难后取得成功时,才会感受到真正的成就感,才能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开展教育前教师必须设计好教学任务的难度,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中职生自己选择任务,以便更好地开展成功教育。

二、通过课堂教学夯实语言基础

1.因材施教,运用教材

根据教材开展英语教学是基础教学的关键,对于中职英语教材而言,综合能力训练内容更为突出,十分适合中职生学习。但是,面对复杂的中职生原有英文水平,教师也必须因材施教地合理运用教材。第一步,教师必须根据专业进行教材加工。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英语运用的要求也不同,如,国际贸易、旅游等专业对学生的要求要以口语为主。计算机、机械专业要加强说明书、机械材料等方面的教学阅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针对专业情况进行教材合理裁剪。第二步,教师要根据教材基本内容,拓展中职英语教学的视听资源。例如英语新闻。英语新闻内容丰富,语言简洁、准确,集实效性、真实性和重要性为一体,是很好的英语学习辅助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听力训练可以借助相关软件,学生可以根据电脑给出的声音、图像或文字材料,选择答案。形式生动有趣,反馈也迅速,并且加强了学生对语音、语调的感知和识别能力,养成音义直接联系的习惯。

2.突破一点,全面推进

夯实英语教学基础必须从英语教学的基础开始,诸如语音、单词、句子、词组等内容。如果要让中职学生从这些基础内容开始完成基础教学比较难,因此,要重视突破教学,全面推进教学内容的开展。例如,有的学生有很强的“朗读”能力,教师就要重视对“读英语”的指导,请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英语内容朗读,并采用“朗读领先,全面推进”的方法,逐步巩固学生的书写、运用能力。总之,抓住一点来全面推进中职英语教学能够保证教学的全面推进。

3.重视口语,训练写作

学英语只做到基础扎实还不行,英语是用来沟通和交流的,这就需要语言输出,口语和写作就是最基本的两种语言输出方式。教师一定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写作能力。当然,我们可以适当增加口语课时,笔者认为,效果最明显的就是开展英语实践课外活动,诸如英语角、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朗读竞赛、英语单词拼写竞赛等。

英语写作是学生英语学习中普遍感到困难的问题,但是写作作为英语学习四种基本技能之一是每个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写作有畏惧心理,提起写作就心烦,不知从何下手。这就需要教师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的情况下,通过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指导其写作技巧,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完成课堂写作训练:(1)造句。给出关键词汇,让学生用它们组织句子;(2)改写。我们可以就教材中的经典文章提出概括性、评价性或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重组。

综上所述,中职英语教学的关键点要在发展基础教育的前提下,重视成功教育的实施。而成功教育则要明确中职英语教学的不同点,考虑到中职生英语学困生较多的现状,重视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通过成功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上一篇:非英语专业硕士下一篇:三峡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