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精选12篇)
夯实基础 篇1
自2008年职工书屋建设工作启动以来, 梧州市总工会一直把职工书屋的建设作为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实施职工素质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 当作新时期工会组织职工、引导职工和服务职工的重要手段。全市职工书屋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目前在全市建立职工书屋近200家, 其中国家级职工书屋示范点8个, 区级职工书屋示范点34个。职工书屋成为提升职工全面素质,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增强社会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平台。
以点带面, 广泛交流
随着职工书屋数量的不断增加, 我们把创建特色书屋作为重点来抓, 不搞统一标准, 根据各单位的实际, 在不同行业选出不同特点的职工书屋进行分类指导。2013年, 市总指导升级了一批示范性职工书屋, 其中中石化广西梧州石油分公司荣获国家级职工书屋示范点称号, 中国移动通信广西梧州分公司、中央储备粮梧州直属库、梧州监狱、梧州航道管理局、广西嘉进药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港德硬质合金制造有限公司分别荣获区级职工书屋示范点称号, 在全市建成市级职工书屋示范点15个。
增加流动书柜, 扩大服务平台。自职工书屋建设工作启动以来, 梧州市总工会先后在苍梧等县城推出流动书柜, 为职工读书学习提供了便捷、有效的平台。近年来, 流动书柜的数量成上升趋势, 服务触角紧抓在一线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作和居住相对较集中的工厂车间、矿区工地、宿舍区等因地制宜建起来的职工书屋。因有限的场地和书籍难以满足读者日益增加的阅读需求, 流动书柜便成了满足职工群众阅读需求的附加平台。流动书柜的书籍不定期轮换, 做到常看常新。在图书配置方面, 注重调整增加涉及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生产技术方面的书籍以及有关行业实用技能书籍, 满足不同读者的读书、学习需求, 传播先进文化, 普及科学知识。
整合图书资源, 提高利用率。梧州市总工会将梧州市图书馆的馆外服务网点引进了职工书屋。该网点在职工书屋设立专用图书书柜, 不定期将书籍从图书馆轮换到职工书屋。还可以多个书屋进行图书资源整合, 重新分配, 资源共享, 提高资源利用率。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图书资源作用, 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量, 又能将书屋有限的经费开支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通过馆外服务网点的引入和图书整合利用, 职工书屋为广大职工读者送上提高技能、开阔眼界、陶冶情操的精神食粮, 为职工书屋注入新鲜血液。既能共享资源, 又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举办培训班, 促进管理完善。每一位职工书屋管理员都是职工书屋的形象代言人, 担当着职工书屋信息员、联络员、办事员、宣传员、服务员的重要职责。举办职工书屋管理员培训班, 加强职工书屋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对职工书屋建设起到有效积极的促进作用。培训班主要分两大内容: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讲师对图书的分类及图书管理工作流程等方面知识做了详细的讲解, 来自全市各级职工书屋的管理人员根据所学知识到市总工会国家级职工书屋参观交流, 并进行操作实践和展开互动。
主题读书活动, 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梧州市总工会以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暨职工书屋建设五周年为导向, 以“知识成就梦, 劳动创造美”为主题开展职工书屋读书征文活动。职工书屋以本次活动为契机, 发动广大职工参与, 引导职工读业务书提高技能、读社科书开阔眼界、读文学艺术书陶冶情操,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来自各行各业的职工群众踊跃参与其中, 本次征文活动共评出77篇获奖文章, 并在《梧州日报》及《梧州工运》开辟专栏对获奖文章择优选登。同时, 获奖征文在市总全国级职工书屋设置的读书园地分批展示, 供读者阅读交流, 调动职工学习和写作的积极性, 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未雨绸缪, 拓宽路子
在职工书屋建设中, 我们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一是建设职工书屋只搭框架, 只建不用, 用了不实, 建书屋只流于形式, 造成了资源浪费;二是职工书屋的管理不够规范, 服务不到位;三是图书数量偏少、品种单一、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 对读者缺乏吸引力;四是领导对职工书屋的重视不够, 书屋建设缺少可持续的经费投入, 影响了书屋的建设和发展;五是职工书屋的作用单一, 仅停留在借阅功能上的多, 未能充分利用书屋这学习平台, 引导职工学知识、学技能, 局限了书屋作用的发挥;六是宣传力度不够, 职工对书屋缺乏认知。
针对上述存在的现象, 我们将总结经验, 多措并举加强职工书屋建设, 逐步实现具有工会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职工书屋, 更好地为职工提供开阔眼界、提高技能、陶冶情操的学习平台。
完善书屋管理是基础。“职工书屋”不仅要“建”好, 更要“管”好, 这样才能保证此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工作, 防止只搭框架, 不务实的走过场现象, 同时加强完善职工书屋规章制度, 各个书屋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符合书屋条件的阅览制度、电子阅览制度、借阅制度等, 从整体上促进和推动职工书屋的建设和发展。二是加强管理人员素质提高, 适时组织职工书屋管理人员在岗培训、经验交流, 借鉴好的管理经验, 切实做好职工书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丰富服务内容是重点。“职工书屋”一般应建在一线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作和居住相对集中的基层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工业园区、乡 (镇) 村等地方, 要照顾到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环境下的阅读需求, 要加强职工书屋的藏书量及软硬件设施。选购图书方面要把好关, 不要让内容不健康的图书进入书屋, 尽量逐年加大藏书量, 同时可以通过整合资源等途径来丰富书屋服务内容。一是增加流动书柜, 注重调整增加涉及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生产技术方面的书籍以及有关行业实用技能书籍, 流动书柜俨然成为职工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流动宝库。二是增加引入市图书馆的馆外服务网点, 设立更多定点书柜, 新书轮换范围更广, 惠及更多职工。同时书屋之间可以设立共享书柜, 进行图书资源整合利用, 将有限的经费开支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三是有条件的职工书屋可以引入信息化程度高、市场接受度好的图书上网工程, 通过批量购入电子图书的形式, 提升图书的存量和质量。
梧州市总工会将继续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书屋建设, 多措并举夯实书屋建设基础;发挥书屋作用服务广大职工群众, 提升书屋品牌扩大职工受益范围;加强调研探索书屋建设新方法, 总结经验拓宽书屋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让职工书屋在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中再创新的辉煌。 (李煜荣摄)
职工书屋管理员培训班的学员们根据所学知识到梧州市总工会的国家级职工书屋进行操作实践。
理论和实践并存的职工书屋管理员培训班吸引了大批学员。
夯实基础 篇2
乡镇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最基层的群众工作,农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通过乡镇信访渠道直接反映上来;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的问题,通过乡镇信访渠道协调化解,消除在萌芽状态。因此做好乡镇群众工作,是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维护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0年以来,竹溪县以乡镇为中心建立起群众综合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构建起“四级服务网络”,为群众办事筑起了“温馨巢”。为竹溪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高位推动,创新载体,构建起强势群众工作网络“蝼蚁之穴能毁掉千里长堤’,群众有怨气,如果一时不能解决,积压多了就会出大事!”县委书记余春存告诫全县干部。为构建起“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秩序,竹溪县以乡镇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构建起强势群众工作网络。一是创新工作理念。县委县政府突破就“信访抓信访”的惯性思维,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全局,真正把信访工作融于群众工作之中;充分相信群众、争取群众、调动群众化解矛盾的积极性,依靠群众力量,发挥群众智慧,解决群众的矛盾和问题,通过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群众利益,理顺群众情绪,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实现社会稳定。二是突出重点,“点线面”结合,构建群众之家。强化乡镇一级。各乡镇都成立了群众综合服务中心,中心主任由分管信访工作的副书记兼任,成员由信访员、司法员、民调员等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调处本乡镇范围内的信访事项;拓展村一级。各行政村都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以民调委员为骨干的信访工作小组,负责调处本村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延伸组一级。明确每个村民组的组长为本组矛盾纠纷信息员
1和调解员,负责对本村民组内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与此同时,还在县直单位和重点企业都成立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信访接待室,确定了分管领导和专职信访员。目前,全县各级信访机构达到612个,工作人员达到3200多名,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访工作网络。
二、畅通渠道,完善功能,拓展便民服务新平台
--群众诉求表达平台。当前,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不畅已成为矛盾激化的原因之一。乡镇综合服务中心本着便民、利民、服务于民的原则,以司法所为主,联合公安派出所、土地、财政、经管、林业、民政、安全生产等站所和相关人员,实行多位一体,联合办公,提供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服务、上访接待处理等服务,直接回答群众有疑问的的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机具补贴、旧村改造和计生、民政等相关问题。
--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对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由司法所牵头,召集相关当事人和业务人员在便民服务中心现场调解,对于双方接受的,按双方意愿签订调解协议,并督促落实。对双方矛盾较大,无法调解的,也提出调解意见,向群众说明情况,引导群众按司法程序处理,避免无序上访,效果较好。今年6月份,中峰镇长岭村谷竹高速施工时,施工方砍伐了村民袁宗慧16株油松,他本人要求施工方按经济林标准补偿,施工方以为集体公益事业,只愿象征性的赔偿,双方僵持不下。最后在便民服务中心,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达成协议,施工方赔偿袁宗慧800元损失,避免了矛盾的激化。
--预警防范平台。将民生第一取向体现在制定决策、推进工作全过程,把发展第一要务与稳定第一责任统一起来,解决好影响社会和谐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竹溪县建立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拟开工工程、项目可能存在的社会矛盾提前预防、提前化解,实现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社会矛盾化解有机联动。目前已实施风险评估项目27个,其中整改6项,暂缓实施2项。
--便民服务平台。乡镇综合服务中心把群众工作的网络、资源、优势运用于信访工作,将重心向基层转移,将触角向基层延伸,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深入开展了“四进四建”活动,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进支部、进楼院、进责任区,建立双向联动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服务机制,零距离倾听民声,实打实排解民忧,强化了广大党员服务群众的主体作用。
--信息交流平台。缺乏足够的信息交流沟通,也是造成矛盾激化的原因之一。乡镇以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将各项惠农政策、重点项目及各站所的业务范围、工作流程、受理需提供的证件、材料予以公示,群众一看,一目了然,避免了不少由于缺少交流沟通引起的上访事件。
--教育帮扶平台。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积极引导群众树立依法、逐级、有序反映诉求的意识,特别是把接访过程作为思想教育的过程,探索了依靠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方式。针对那些法律之外、情理之中的信访事项,构建了工会、民政、劳动等部门参与的帮扶救助体系,通过帮扶救助息访598人,息访率达91%。
三、转变作风,务求实效,推进信访工作上水平。
--“三个转变”。一是变“孤军作战”为“整体联动”。我们以“包案领导、信访部门、基层单位”为节点,注重发挥包案领导的牵头组织作用,信访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以及基层单位的信息反馈职责,建立了快速反应、衔接紧密、协调互动的三级工作网络。一旦发生信访问题,包案领导“第一时间”介入,信访部门立即协调有关单位联动,基层单位就地稳控和调处,保证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变“被动等访”为“主动接访”。县、乡、村、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工作人员和群众工作协理员通过面对面、零距离地接触群众,当好“社情民意调研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富民强县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等角色,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掌握群众信息,排查矛盾纠纷,将存在于基层群众之中的各种矛盾纠纷和思想疙瘩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使基层群众“琐事不出组、烦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三是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坚持“关口前移、主动出击”,由主管领导带队,经常性深入基层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在一线研究,在一线调处,在一线化解;高度关注重点领域信访稳定动向,主动走访对接重点对象,协助村组一同做好信访稳定工作。
--综合施策。一是对乡镇信访事件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认真进行梳理,分类排队,分清主次的轻重缓急,认真加以解决。特别是对那些事关经济发展、事关一方平安、事关大局的重大信访案件,譬如农村土地征用,水利建设。二是分类指导。掌握政策,分类指导,是处理信访案件的关键。在实践中,有的要把话讲“死”,要让那些政策不允许的或无理纠缠的上访者死心;有的要把话讲“圆”,对那些可能是因决策不当、决策失误或干部工作粗暴、违法乱纪引发的矛盾,要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双方着想,理解上访群众的苦衷,热情接待,耐心细心地倾听他们的陈述,通过过细的思想工作,想方设法,该解决的、能解决的、必须解决;有的要把话讲“活”,对那些邻里之间、村与村之间,因水、电、路、地、山场等引发的纠纷,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辩证地、两点论地向双方做好解释,把话讲活,指出他们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反之,会有什么好处,等等,使双方心平气和,愿意坐下来解决问题。三是注重调解。信访案件,大量反映的是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坚持调解为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事最好。
四、健全机制,强化督办,将矛盾化解在最基层
建立完善四项制度。一是建立信访工作法律服务制度。由司法所人员参加信访值班,为涉法信访案件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引导上访人员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减少和避免重复访、越级访。二是建立联系会议制度。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汇总分析上访案件中的涉法问题,对重大疑难上访案件,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为依法开展信访工作提供法律服务。三是建立信访苗头和矛盾纠纷排查和零报告制度。加强各村人民调解组织与信访办的沟通联系,对在排查出来上访苗头,及时通报给乡信访办,对能够调解的及时组织调解;对群体事件和重信访问题及时向乡镇党委汇报,提出法律建议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宣传。四建立信访调解听证制度。乡村调委会在调解纠纷时,让邀请当地群众参与,由群众来评说是非,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人民调解责任追究制度。对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不履行职责,造成纠纷恶化升级或转为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引发群体事件等将追究其相应责任。2009年至2010年,全县共包案处理重点疑难信访问题304个,化解信访“老案”、“钉子案”、“骨头案”52个。强化督办抓落实。督查通报到位。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信访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督查,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对各乡镇、各单位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县信访部门对全县信访工作情况和重点疑难信访案件办结情况进行经常性督查。同时利用《信访信息》平台,及时推广经验,及时通报问题,激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推动了工作落实。奖惩兑现到位。每年年初,都要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初信初访办结率、重信重访率等作为信访工作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由县委书记与各乡镇、各单位一把手签定责任状。年底,根据县里出台的《信访工作考核办法》以及《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进行考核兑现。每年劳模会,县委、县政府都要对信访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劳模会上进行表彰奖励。与此同时,近年来共取消了8个单位评优资格,对12个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对4名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
事要解决,人民满意是终极目标。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以来,收到明显成效。群众反映问题绝大部分在乡镇就得到了解决,闹访和集体访明显减少。上访群众与乡镇干部面对面地反映问题,探讨解决办法,达到相互理解,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县群众服务中心1个,乡镇群众综合服务中心15个,村(居)群众综合服务站98个,村民组(片区)便民服务点196个。共服务基层群众30000多人次,为群众解决困难3000多件。兵营乡明家梁村一位来访群众说:“过去有事到乡里反映,没人理,气上加气;现在一进政府大院就能看见群众综合服务中心,就能得到热情接待,就凭他们那认真负责的精神,就能消除俺一半的火!”
夯实基础开阔视野 篇3
纵观历年语文高考试卷,基础知识占有一定的比重,真可谓“得基础分者得语文”!下面,笔者将从2014年高考语文卷中选择典型的字音(形)、词语(含成语)、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标点符号、名句名篇默写等基础进行备考指导。
1.字音、字形
最近两年,全国新课标卷没有单独考查字音、字形。从一定程度来讲,“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字”是《考纲》的要求,也是适应社会的需要。其实,这两考点对考生阅读文言文和做其他主观题(尤其是作文)的帮助也很大。
一轮复习攻略:(1)考查的范围是常用的3500个字,命题所涉猎的主要来自2500个常用字,少数出自1000个常用字。在备考的过程中,希望同学们参照字典或词典把握这3500个字的音形义。(2)建议同学们看《108个多音字缀句巧计》《高考常见1000个错字》和《高考语文常考字音字形1000题》。(3)三多:多做题、多积累、多总结。
2.词语(含熟语)
《考纲》对此考点的要求是“正确使用”。大部分省市的考题都与成语有关,能将各词语类结合起来考查的省份不多。
例(2014广东卷)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连篇累牍B.如鲠在喉
C.梳理D.受众
应该说,广东卷采用一个语段集中考查四个词语(成语)的使用的形式值得借鉴。这种考查形式符合高中学生的语言运用实际。此题A项“连篇累牍”的意思是“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多为贬义,但此处并没有体现出贬义,故选A。
一轮复习攻略:(1)实词(尤其是近义实词)主要从词义的轻重、范围、侧重点,词语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词义的色彩等方面来辨析与运用。
(2)虚词主要从语气、关系、时态、位置等来辨析与使用。
(3)成语考题的设误点主要集中在使用对象不当、望文生义、感情色彩不当上。建议同学们关注《高考易错成语560例》。
3.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考纲》对病句的考查主要是能“辨析与修改”。近几年的高考辨析与修改题命题范围基本限定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病句类型内,可单独设置选择题,也可将选择和修改混考。
例(2014重庆卷)下边一段话中有三个句子,其中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句子需保持原意。
①现在的重庆夜景,随着光彩工程的实施,现代科技的运用,更加璀璨夺目,已进入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②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放,点点灯火流光溢彩,宛若天上的繁星散落,把山城打扮得如梦似幻,仿佛人间仙境。③有人将夜晚的山城形容为灯山,这是因为山城轮廓分明、层次清晰;又有人将绕城的两江比喻为灯河,这是因为江中碧波倒映出满城灯火。
有病的句子是:(只填序號)(2分)
针对语病的修改:(2分)
通过读和析第①个句子,它的主干是“夜景……进入……城市之一”这属于配搭不当,造成后一分句缺主语。所以应将“已进入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改为“已成为世界四大城市夜景之一”。
一轮复习攻略:(1)牢记病句的六种类型,将“语感辨析”和“语法辨析”结合起来检查病因,对症下药。(2)在中小学语文语法教学淡化的情况下,老师在进行病句专题复习之前应将词、短语、语法三个方面讲解一下。(3)将近几年各省市的高考病句题集中整理后读一读,这种方法虽死板但适用。
4.标点符号
从2014年高考题来看,“标点符号应用”这一知识点只在重庆和安徽两省市考查。虽然大部分省市没有考,但并不是说我们不重视。实际上,这一知识点是融合在其他主观题(尤其是作文)考查中的。
一轮复习攻略:(1)牢记各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尤其是要注意转述和插说时不能用冒号,具有解释说明作用的括号和破折号以及问号、分号、顿号的使用。(2)建议同学们仔细研究教材中的标点。
5.名句名篇默写
《考纲》要求“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选取的都是考生比较常见且比较重视的初高中教材要求背诵的64篇(首),部分省市考题还会涉及诸子名言。
一轮复习攻略:此考点要求同学们能背诵默写《考纲》要求的64篇(首)以及诸子名言,同时还要注意由“单一的默写”变为“情景式的默写”的考查形式。
6.语句排序
“语句排序”题型属于《考纲》要求的“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一类中的“语言表达连贯”。
一轮复习攻略: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找上下文之间的逻辑联系,查看陈述对象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开阔视野
一轮复习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与“视野”同步的过程。笔者所说的“视野”包含两方面:
社会。在备考紧、考压大的情况下,同学们很少与社会进行直接接触,但可以通过如《参考消息》《南方周末》等媒体间接地了解社会新形势、新面貌。比如,阅读《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的“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这一段材料,我们就可以积累成语“养痈遗患”和句子“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题型。同学们在备考时候要多接触各种题型,扩宽自己的知识面。例如,部分同学面对2014年全国课标卷的第5、10、13这三个小题时不知从何突破,其实这题型在其他省市近几年的高考中已经出现过。于此,只有平时多关注各题型,才能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
加深记忆 夯实基础 篇4
本人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多年, 在教学中逐渐摸索出一些加强学生记忆能力的方法。下面我把它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勉, 并真诚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趣味教学, 强化无意记忆
众所周知, 化学用语的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 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之一。许多学生在学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时, 经常记错。我在刚从事教学的头几年里, 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方法, 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费时费力, 而且非常不理想。有的学生明明记住了, 过几天再写时又错了。这说明死记硬背这种方法, 不仅事倍功半, 而且记忆不牢, 还可能使学生逐渐失去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后来我采用了如下游戏的方法:先将元素符号或化学式与它们对应的汉字名称写在红黄两色扑克牌大小的硬纸牌上。比如红色纸牌上写上:FeSO4、Fe2 (SO4) 3、Na2CO3、CaCO3等, 黄色纸牌上就对应写上:硫酸亚铁、硫酸铁、碳酸钠、碳酸钙等。教学时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班级可采用课前或课堂分发, 每人一张, 课堂上教师指定一名拿红牌的学生上台, 让与之对应的黄牌学生自动上台。若这名学生不会, 可让全体学生举起手中的牌, 让这名红牌的学生到下面请上对应的黄牌学生。这样不仅增加趣味, 活跃课堂气氛, 还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当然也可将两色牌子分放在讲台的两个盒子内, 让学生单人或两人一组上台表演, 下面学生集体评判。这种方法, 教具易制、操作简单、灵活方便、效果很好。这样做不仅事半功倍, 加强了学生的无意识记忆,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口诀记忆, 强化重点
初中化学的知识点较多, 前后联系并不紧密, 有些知识一段时间不接触的话, 可能下次用到就想不起来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 许多小时候记的古文或诗词, 多年以后仍能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从科学的角度讲, 这是由于除了大脑记忆之外, 小脑对口腔肌肉的一连串的动作保持了牢固记忆的缘故, 这叫运动记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 采用这种运动记忆的方法, 效果较为显著。下面摘录几条供大家参考。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注意事项较多, 我便编了如下口诀:尾高口, 管伸短, 夹管一比三。酒精灯, 用外焰, 管出水面, 灯还原。又如在讲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介绍了如下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钡钙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 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在讲述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 酸碱盐的溶解性的记忆是学生一大难点, 而且容易混淆。我就编了下列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 放入水中溶解完。硫酸盐, 去钡铅, 氯化银不溶盐酸盐。其他的如前20号元素的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稀释浓硫酸、实验基本操作等均可采用这种形式教学。当然, 有时候可发动学生进行比赛, 看谁编的口诀既全面又好记, 并让他自己介绍给大家, 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且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三、联系生活加强有意记忆
在生活中, 往往我们自身经历过的事情或非常感兴趣的事情, 就会记忆犹新。那么, 教学中我们就可根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生活中的热点、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有意记忆, 使学生记忆更加牢固。
记得有一次吃午饭的时候, 我们班的几个学生在一起议论他们村前几天煤气中毒的事件。我就凑了过去, 在他们谈的比较投机时, 就趁机给他们讲解了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及产生一氧化碳的原因。他们竟听得津津有味, 有的甚至忘了吃饭。时隔一段时间, 当上到一氧化碳这一节时, 我就有意识地提问这几位同学, 出乎意料, 他们竟答得非常准确。
化学的许多知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抓住契机, 加以利用, 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加强培训 夯实基础 篇5
检修二班敖剑英
搞好企业职工培训,提高全体职工素质,是企业建设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大法宝。电气知识是我公司检修部门不可缺少的基础,做为一个公司的检修部门,为了贯彻加强这一岗位的职责,我们就必须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职工队伍,特别是要对综合思想,技术,技能等素质的提高提出要求,这不仅仅是企业的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因此,今年检修一分厂在领导的带领下,积极迎接社会的发展、技术发展的挑战,狠抓职工培训教育工作。在培训工作期间,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员工放弃了中午的休息时间,积极参加培训。培训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有计划地进行电气基础理论知识和各种电路的培训。培训工作由我分厂书记主持开展,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陈永清授课。并且针对一线单位和基础薄弱的员工培训,加强员工对电气的认识、夯实基础、巩固技术。培训内容包括:电气的基础理念知识、单相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各种照明电路、接触器的选择、实物认知等。培训中员工参与的兴趣极高,在下课期间员工“包围”老师就是一连串的提问深一步了解自己不足之处。
员工通过培训加深了对电气的认识和理解,明白了自
己的不足,明白了电路中的实际误差了解,对自身的基础得到了夯实,工作中也不在盲目的去寻找故障等。通过本次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培训,既提高了员工的职业素质,又提高了员工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维修经验。激发了员工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做到了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提高了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竞技水平使员工从中受益,员工在训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检修技术的技艺和快乐,建立团队精神,遇见问题互相探讨,提高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同时也获得了宝贵的专业培训机会,不仅提高了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既强化了职业技能的培养又提高了员工的求知欲望。
夯实基础 强化信心 篇6
一,明确考试只是一种手段
对于同学们来说,首先必须明确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它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通过考试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中还有哪些疏漏,分析和研究成败的原因,找到改进教学的突破口,从而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这对促进教学和提高教学水平很有好处,另一方面,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应用知识能力检验的方法之一,通过复习考试,学生可以系统地将所学知识加以复习消化,并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只有定期的考试,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学习水平。
二,以正确的态度参加考试
有些同学平时学习很不错,但一到考试,甚至一些关键性的考试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焦虑、怯场等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着自己的考场发挥,这里最根本的原因是对考试的态度不端正,许多同学在参加考试时,过多地考虑考试成败的后果,家长怎么看、同学怎么看、自己的前途如何……这么多的干扰,考试成绩怎么会好呢?应该心平气和地参加考试,只将它看成是对自己所学知识和能力的一次检查。
三,消除对考试的恐惧心里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你对某件事情或某样东西惧怕时,你会表现得怎样?考试只是对自己过去所学知识的检验,为了帮助你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可取之处,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扬长避短,争取更好的成绩,考试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帮助同学们检验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是学习的一个环节,所以应该以平常心接纳考试,把考试当做总结,从考试结果中找到下一步学习进步和提高的解决措施,如果在平时充满激情扎实地做好每件事情,对考试何来恐惧呢?克服紧张、恐惧的心理,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勇敢面对,多加锻炼,不能放任紧张感支配你,形成习惯,考前的每一次测验明考,都是极好的锻炼机会。
四,增强自己对考试的自信
我们做任何的事情都不能缺乏自信心,只有自己相信自己,能力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考试也不例外,有些同学缺乏自信,虽然自己在考前准备很充分,但总认为自己的底子薄,唯恐要考的内容没有准备或准备不充分,于是一进考场就心里紧张,所以一定要树立信心,自我鼓气:“试题对于我难,对别人也不见得容易。”
五,把考试当做提高的新起点
正常的考试会像镜子一样,反映出学习的真实情况,考试之后,应把精力放在解决所暴露出的问题上,力求彻底弄懂错误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迈出扎实的一步,请记住:我们的任何一次考试都不是人生最后一次考试,每一次考试成绩都是为了下一次取得更好的成绩,每一次考试都是一个提高的新起点。
六,拒绝做分数的“奴隶”
同学们既要认真学习和复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争取考出好成绩,又不能过分看重分数,斤斤计较分数高低,就会拉大分数和真实知识水平之间的差距,一般说来,分数高低的确是学习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但这有个前提:高分应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对概念、定律、公式、法则等的灵活运用的基础上,只有这样,知识的获得才能和智力的发展相一致,知识才有其真正的价值,你可以追求高分数,但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具备上面的那些基础,作为学生,应正确对待考试分数,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关键是要通过考试找出差距,争取每次都有所收获。
七,考前应保持充足的睡眠
学习需要一张一弛,劳逸结合,玩得好才能学得好,只知道死学的学生一般不会取得好成绩,尤其是考前的一段时间,有些同学为了能考出好成绩,往往连续“开夜车”,不注意必要的休息,结果常常适得其反,由于睡眠严重不足,大脑负荷超载,致使兴奋和抑制失调,出现头昏耳鸣,记忆减退,情绪波动等,反而影响了考试成绩,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这样才能在期考中,保持大脑清醒灵活,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八,考试前需要多补充营养
复习考试阶段用脑频率高,脑
★如何正确对待考试
内物质能量消耗大,自然需要多补充一些营养物质,尤其需要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蛋白质和维生素是脑神经细胞必不可少的营养素,脑的机能活动与蛋白质的关系十分密切,越是高度用脑,所需的蛋白质就越多,因此紧张复习考试阶段的同学每天可吃一两个鸡蛋,喝一两杯牛奶,鸡蛋和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够满足大脑对蛋白质的需求,维生素主要通过粗粮、新鲜的水果、蔬菜、肝类、胡萝卜和红薯等来获取,总之,饮食应该多样化,粗细、荤素、干鲜俱全,品种要多,数量要足,这样,就能给大脑提供足够的营养素。
九,考后要好好分析与反思
无论考的成绩如何,都要对各门试卷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思考,所谓考试分析就是把试卷中出现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看一看这些问题是不是自己经常出现的问题,如果是,那么就要反思一下,自己平时对这些问题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采取的措施是否适当,从而决定下一步行动;如果不是,那么就要把失误和当时自己应考的心情、想法结合起来考虑,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存在着急于赶进度、匆忙不细致、紧张不安等情况,如果有的话恐怕是自己的心态有问题,造成以上心态失衡的原因一般是没有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动机过于强烈,急于考好,结果失去了平常心,欲速则不达,解决的办法是把平时做题和考试做题的动机协调起来,做到不因为平时做题而放松,也不因考试做题而紧张,始终按照自己的能力解决好自己会的问题,不忧虑能否做完,也不忧虑结果的好坏。
十,要正确面对考试的挫败
在考试中,你难免会有一两次的成绩不好,这可能有许多原因,如考前没有复习好,考试题偏难,考试中太紧张等,这并不可怕,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在考试中永远处于最佳“竞技”水平,关键是要在考试后认真地总结自己考试失败的原因,作有针对性的改进,争取在下一次考试中成功,其实,考试失败,谁也不想,但在繁多的考试中,偶尔考试失败不足为奇,我们要失败不失志:要有勤奋努力、奋起直追的勇气和斗志,另外,要勇于承认失败,敢于承认失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找出失败的原因,才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才能反败为胜,失败并不可怕,怕就怕经不起失败的打击,怕就怕甘居落后,不思进取,而一蹶不振,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要认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树信心,用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学习、去拼搏,迎头赶上,送大家一句话:如果盯着一次考试结果不放,你可能失去对下次考试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考试如同打仗,要在战略上轻视,战术上重视,身心上调整到最佳状态,营养上补充到最全面,最后,预祝大家期考成功!过一个愉快的寒假!
夯实基础创新服务 篇7
一、加强领导, 完善机制, 健全网络
为了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 由中心牵头, 成立了一把手镇长任组长, 分管镇长任副组长, 学校、文化、人社、农服、司法、关工委等多部门参与的社区教育领导小组, 下设社区教育办公室, 成教校长任办公室主任, 建立并完善了社区教育章程和领导小组例会制度, 以保障社区教育的工作开展。
定期召开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研究确定社区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推进工作落实的具体措施, 增进部门间的沟通, 互通培训信息, 为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按照《江苏省居民学校建设标准》推进基层居民学校建设, 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校务委员会, 有效运转。通过聘请大学生村官担任居民学校的常务副校长, 充实各村居民学校的新生力量, 逐步构成以镇社区教育中心为主体、居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
二、强化建设, 完善制度, 夯实基础
我中心原址在集镇边缘, 场地又小, 不宜开展工作, 也不便群众参与学习教育活动。后通过我们出色的工作, 争取到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 将社区教育中心、文体中心以及各部门的培训教育基地融合在一起建设, 实现资源共享, 新打造了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 融教育、文化、体育、休闲为一体的全民学习中心。
新中心占地面积16 300 平方米, 建筑面积3 931.2平方米, 拥有培训室16 个, 活动室18 个, 办公用房11间, 物联智能化的报告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舞蹈房、乐器室、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活动室一应俱全, 拥有适应专业培训、阅览的图书、音像资料一万余册, 教育教学设备先进, 活动器械丰富。
建立健全了社区教育工作岗位责任制度、例会制度、工作考核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各专用室管理使用制度等, 职责明确, 责任到人, 强化制度管理, 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贴近需求, 服务全民, 促进发展
在工作中, 我中心积极探索“贴近需求, 服务全民, 快乐学习”的社区教育理念, 并以“学园、家园、乐园”作为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 结合区域实际, 组织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 满足社区各类成员的学习需求, 促进全体全面发展。
(一) 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提升公民素养
1.定期举办百姓讲坛、道德讲堂活动, 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以固定人群为主体, 向周边人群辐射、吸引, 定期举办“百姓讲坛”“道德讲堂”等活动。主要内容有家教、养身、保健、理财、普法、环保、防盗、防骗、防暴以及家乡发展、身边道德典型等,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健康文明的主流思想文化, 抢占阵地, 防止邪教、迷信等不良思想文化的侵入, 缓解社会矛盾, 构建和谐社会。
2.关注青少年校外教育, 举办丰富多彩的假日活动班
解决农村家长的渴望, 破解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 从城市、高校引进了专业师资, 为乡村的孩子们举办了乐器、舞蹈、绘画、书法、跆拳道等假日培训班, 开展各项素质教育, 为基层乡村孩子们的特长发展提供机会, 创造条件。
3.丰富老年教育课程, 引导成立社团, 提升生命质量
每年精心制订《老年学校教学计划》, 并依计划逐一落实, 举办了历史文化知识、防盗防骗防抢常识、老年运动常识、健康养生知识、网上课程学习方法指导等培训。中心牵头, 由本镇中老年居民自愿组成天韵社团, 组织师资为他们开展各类民乐演奏培训, 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开展健康的文化艺术活动, 提升老年生活幸福指数。
(二) 服务三农, 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围绕我镇有机农业产业的生产和发展, 利用县域内农科院所的优势, 邀请农科专家, 依托各种专业合作社平台, 大面积组织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如:“执证农民有机水稻专业培训”“执证农民彩叶苗木专业培训”“执证农民有机蔬菜专业培训”“合作社组织培训”“农村经纪人培训”“网络销售培训”等。培训内容丰富, 方式灵活多样, 通俗、易懂、实用, 用实打实的案例, 让种养户学到真本领。
(三) 注重劳动力转移和企业职工培训, 服务企业发展
协同人社部门, 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和“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如, 锻造工初级中级培训、钳工初级中级培训、金山村失地农民特色蔬菜腌制培训。对部分企业、窑厂中来自于外省市的职工进行岗前培训, 对他们进行相关法律、安全、生产技能、企业文化等培训, 为他们维护自身利益、自身安全送去了法律知识, 也为地方安全生产, 和谐生产, 维护了稳定。
(四) 深入探索创业培训, 为我镇居民创业提供智力支撑
为配合打造创业型城市, 密切与人社、工商、税务等部门合作, 在我镇大范围开展“创业意识”培训工作, 掀起我镇居民的创业热情。在激发创业学习需求的基础上, 又进一步举办“创办你的企业 (SYB) 培训班”, 让拟创业者深入学习创业初步知识, 掌握创业技能, 了解创业政策, 开拓“大众创业”新局面。
四、开拓创新, 彰显特色, 提升内涵
(一) 开展社区教育课题研究, 提升内涵建设
通过课题研究, 来加强工作内涵建设。我们申报的“十二五”规划课题《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成人教育转型的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效性途径的探索》, 被江苏省社会教育指导中心由普通立项课题转为重点立项课题, 在课题研究中, 团队在国家、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 篇, 在县、市、省各项评比中多篇论文、案例、征文获奖, 本课题已于2014 年12 月底顺利结题, 并于2015 年9 月被江苏开放大学、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评为“2010-2015 年江苏省社会教育研究优秀科研成果”。
(二) 探索社区教育课程建设, 打造培训特色
结合本地实际开发地方课程, 组织开展相关培训, 打造本土特色培训项目。2012 年我们编写的《天王镇居民手册》和《戴庄有机农业生产通俗读本》荣获省级三等奖;2013 年我们编写的 《发展休闲农业打造魅力乡村》的乡土课程荣获省级一等奖;2014 年我们编写的乡土课程《现代农业发展下的“戴庄模式”》, 荣获省级三等奖;2015 年在百姓讲坛“和谐生活系列课”中, 我们的《崇尚科学抵制邪教》视频课程, 参加江苏开放大学、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主办的老年远程教育优秀音像教材和优秀课件评比, 荣获三等奖。
(三) 坚持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 不断推动学习型组织创建
每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期间, 我中心认真筹划、组织, 协同组织办、妇联、文体中心、人社中心、农服中心等多部门, 广泛开展了各类学习教育活动, 并在活动启动仪式上表彰“三项”学习型组织, 大力宣传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 掀起了全镇学习热潮。
我中心在2014 年顺利通过了镇江市教育现代化先进社区教育中心和江苏省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的验收。今后我们将继续以阵地建设为基础, 以内涵建设为核心, 开展项目研究, 提升培训活动质量, 打造特色品牌, 推动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 努力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 推动全民终身学习, 服务地方的“五个文明”建设, 服务和谐社区的治理创新。
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推进社区教育:首先, 通过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工作机制, 健全社区教育网络, 推动健康发展;其次, 通过强化阵地建设, 完善工作制度, 夯实服务基础能力;然后, 贴近各类人群的需求, 服务终身学习, 促进全民的全面发展;最后, 通过特色创新, 提升内涵, 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
关键词:健全网络,完善机制,夯实基础,贴近需求,服务全民,彰显特色
参考文献
夯实基础 保障质量 篇8
解决夯实什么是教学的第一要义。我们应该夯实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课标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材所体现的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体系。例如, 化学学科有87个考点, 183个化学方程式, 三大学科思想。夯实基础, 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易错点、易混点、易考点) 。
夯实基础就要遵循“低起点, 高标准;小台阶, 大密度;勤反复, 重能力”教学原则。
一、低起点, 高标准
低起点:就是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难易程度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从学生能理解的地方开始入手授课, 能激起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学习欲望和情趣。低起点切入强调在学情调研的基础上, 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让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
高标准:就是每节课都能让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 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低起点”和“高标准”是两个状态, “低起点”考虑到学生的基础, “高标准”为学生确立学习标准, 这中间的差距表明我们老师具有广泛的可作为的空间。从“低起点”达到“高标准”就是老师的最佳表现, 也是我们老师的最大功劳。
二、小台阶, 大密度
小台阶:就是知识传授要从一个学生很熟悉的问题入手, 不断搭设知识台阶, 减缓新旧知识之间的梯度, 引导学生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走, 逐渐接受新的知识, 增加学生的信心, 使学生自然而然学会新知识。教师要善于运用本学科的一些基本方法、基本技巧来引导学生, 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使学生从不愿意学到愿意学, 从被动学到主动学, 从要求我学到我要学, 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学会, 在学会的基础上再往前推进。有的学生之所以学习差, 就是因为学习新知识时出现断层, 出现空白, 不是不想学, 而是听不懂。所以, 我们尽可能地多搭设几个台阶, 让他们听得懂跟得上, 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大密度:就是课堂容量要大。我们的大密度课堂教学应包括明确目标、自学检测、要点精讲、巩固训练、归纳小结、作业精选等环节, 要突出重点、难点;突出精讲精练;突出思维训练;突出因材施教;突出课后作业的典型性。大密度还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运用多种组织形式, 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使学生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 提问面要广, 班级不存在陪坐现象。
大密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投入学习的专注程度, 确保学生该记的记、该背的背、改写的写、该练的练,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老师一定要用自身的勤快带动学生, 该要求的应要求, 该板书的要板书, 该训练要及时训练, 该检查要认真检查。
三、勤反复, 重能力
勤反复:就是重点知识和方法要反复再现, 这符合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老师要按此规律在一小时、九小时、一天、两天、六天和三十一天这些关键时刻, 要求学生务必复习知识, 否则就功亏一篑。勤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上的盲点, 消除盲点才能达到学习的。
勤反复要注意把握好质和量的关系。没有量的积累, 就没有质的飞跃,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强调反复强化是必要的。在重视量的同时, 还要重视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质的问题) 。要以课本主干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基础, 以考查相应知识和方法的部分高考题为标杆, 以有选择的部分课外习题作为强化训练。练的深度和广度要符合考试大纲和课标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 符合教学的进程, 符合学生的实际。
重能力:就是教学的落脚点要放在学生能力提高上, 特别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力是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有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应用能力 (描述和阐释事物) 、鉴赏评析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 (论证和探讨问题)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 、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大部分学生平时的成绩并不差, 为什么高考成绩不理想?关键是缺少综合能力。教师传授知识和方法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提升学生的能力。
夯实写作基础的策略 篇9
一、重视语言的积累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的源头活水是语言, “下笔千言, 心有万语。”学生这心中的万语千言才是写作之水, 积水成渊。而这就需要从一年级, 甚至是幼儿园起就开始积累语言了。
1、增加识字量, 提高阅读量。
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工具的作用, 加快识字, 增加识字量。学生储备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 基本达到千字以上, 方能进行阅读, 之后才能进行写作。掌握汉语拼音这个好工具, 能熟练地拼读音节, 就为学生独立识字, 独立阅读创造条件。在学生识字不多的情况下, 借助拼音来独立识字, 进而独立阅读课外书籍, 拓宽视野, 积累语言, 积累知识, 为写作起步创造条件, 是写作的一步。
阅读活动中, 积累语言, 培养语感, 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的重要途径, 所以, 推荐学生阅读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书籍, 并鼓励学生自选其他课外书籍来阅读, 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使用价值, 无图书室那般巨大的藏书的话, 我们也可以利用班级中现有资源来扩大阅读途径, 提高阅读量, 同学之间互相借阅也是一良策, 这样还可以在班级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大量阅读, 使学生感悟, 积累一定的人文精神,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和规范学生的语言, 为学生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积累好句好段, 重视阅读背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大量的背诵积累, 培养学生的语感, 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 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 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当然, 只背诵教材中的好句好段、好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阅读中摘抄写好句好段, 背诵一些优秀文章, 才能达到积累语言, 形成语感的效果。如果没有积累大量的语言, 写作时, 即使有强烈的表达欲望, 也会受到词句以及表达能力的限制, 往往词不达意, 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清楚, 不免顿生“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憾。
二、学会观察, 积累素材
学生作文难点之一是“言之无物”, 其原因乃“无物可言”。所以, 需要培养观察能力和善于观察的习惯, 以积累写作素材。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文章源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感悟的习惯,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 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教会学生观察方法, 开启学生习作的“活水之源”。
兴趣是学生活动最直接的推动力, 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知识性活动, 通过欣赏景观, 典型事物来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世界上原本不缺少美, 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有计划,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使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并且观察时要有一定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 有条理地进行观察, 注意观察时的对比, 区分, 动态及静态时的变化, 注意事物的细节, 在观察时学会想象和联想。逐渐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有所增强, 头脑里贮存的素材也多了起来。鲁迅曾说过:“对于任何事物毕竟观察透彻, 方能下笔。”学生善于观察, 善于摄取写作素材, 写作时也就有内容可写了, 写得有条理, 不再会发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了。
学生在观察进程中, 往往受到观察对象的某些特点和情景刺激、触动, 因而诱发和萌生写作的灵感和欲望, 这种欲望有时是很强烈的, 常常促使学生进一步去观察, 调动生活积累, 也就迅速进入了写作的构思之中。
三、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先说后写
我国著名教育教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说, 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做到“我口说我心, 我笔写我心”。要重视说的训练, 先让学生说, 在会说的基础上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多了。说的训练自然也是从学生上学时起开始训练, 而不是等到三年级写作开始起步时才训练的。
有了观察为前提, 观察得具体, 说得也就具体了。学生必经借助具体的事物, 观察后方能摄取相关信息, 进行详细地描述。表达虽然没有写作语言那么规范, 那么严密, 但也要养成一种良好的用词习惯, 词能达意, 作为为写作打基础的表达训练, 更应该坚持让学生说完整话, 条理清楚地说, 说时做到尽量把主要事物表述详细, 详略得当, 并运用所积累的词句, 学有所用。
低年级从遣词造句开始, 渐而过渡到说一个片段。有说必有听, 有一个好的听话习惯, 较强的听的能力, 听到的语言就是为说积累的, 成为表达的条件。说可以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 语言组织能力, 同时, 更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先说后写, 早已成为不争的规律, 说既是写的依据, “出口成章”再加以润泽, 整理, 渐渐形成“一挥而就”落笔成文的较强的写作能力。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 书面语言自古以来就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先说后写, 这是为写作打好基础。
四、淡化写作意识, 不拔高写作要求
儿童缺乏心理承受能力, 面对写作之路要求过多, 过于明细的要求, 苛求字数, 限制文章情感等给学生造成一种陌生感, 距离感, 无形中将写作变成了一种压力, 这无疑是写作的大敌。所以说, 淡化写作的意识, 没必要和学生讲明种种要求, 应该“无意写作”加以引导, 潜移默化地影响, 将要求一点点渗透给学生最好。
给学生一个足够的自由空间, 写作不受时空限制, 内容取于生活, 由自己选择, 有话则长, 无言则短, “我比写我心”。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注意表现自觉的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 最感兴趣的内容, 珍视学生个人直接感受。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实现写作的个体性,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的集中体现。写作又是让很多老师、学生头疼的事。其实, 基础决定一切, 只好夯实写作起步的基础, 写作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了。
参考文献
[1]《河南教育》, 2010年第7期。
[2]《福建教育》, 2010年第1期。
[3]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福建教育出版社。
提高积累能力 夯实写作基础 篇10
一、积累的内容
1. 积累思想
在教学中自然提炼或感悟的一些经典的语句, 对学生良好思维和品质的培养作用极大。中国传统的思想有很多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具体表现为名言、警句、文章, 这笔财富应当继承,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有的观点注入了新的内涵, 所以这部分的积累要注意传统与时代相结合。
2. 积累情感
情是艺术之根, 更是构建健康人格的基石。健康的情感是形成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热情、感动、善良是美好人格的表现。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意韵和情趣移植于司空见惯的事、物、景, 用一双充满情感的眼睛关注生活中美的事物, 在喜爱、欣赏、赞美、感动中使情感纯正、丰满。还可让学生关注古诗词、现代诗词、散文、小说等。
3. 积累见闻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体察民间风情, 了解人生百态, 感受生活的变化。引导学生融进多彩的生活, 引导学生比较判断, 让学生从自身的经历中去体验, 从自己的所见所闻中去思考感悟, 在这种体验感悟中不断成熟, 激发起他们成为生活主人的意识和责任感。
4. 积累语言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导学生把积累词汇当成每日必修功课, 养成自觉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二是指导学生利用语文的内生活来猜读一些词汇的特殊含义, 尤其是文言词汇的积累, 更要鼓励学生大胆猜读。中学阶段, 学生更成熟, 自觉性更高, 理解能力和自主意识也更强, 这更有利于词汇积累。总原则是要求学生务必做到:字词不认识、不熟悉就一定要查字典, 使查工具书成为自己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一, 积累词汇
具体做到四点: (1) 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准备《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词典》等工具书, 学习和生活中若遇到不认识或不熟悉的字词随时向词典请教; (2) 指导学生查阅词典时要像串铜钱一样, 成串成片地理解、记忆生词。比如, 要查“明日黄花”一词, 我就要求学生不要只查这一个词, 还要顺势把所有“明”字打头的词都看一看, 要养成这样的习惯; (3) 坚决不给学生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 只是引导他们勾画出来, 然后给时间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整理、理解、消化, 逼着学生自己想办法养成良好的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4) 要教会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品味、探究词汇的临时意思, 如褒词贬用, 雅词俗用等。
第二, 积累语句
有三层含义:一是学生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体会精彩语句缘何精彩, 用心领悟, 用心摘录;二是指导学生长期定时定量地积累三是学生要在生活化的过程中不断消化、吸收, 使之内化为自己思想、道德、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素养, 并在说写活动中加以化用。
5. 积累灵感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引导寻找自己的生活, 寻找自己的感受, 捕捉自己的心灵之光, 并要求学生随身带纸笔, 时刻捕捉自己瞬间即逝的灵感。
6. 其他方面
除以上条目外, 我们还让学生注意自我的发展的积累, 人间真情的积累, 实践苦乐的积累, 心灵的期盼的积累, 生活哲理的积累, 生活情趣的积累, 时代变迁的积累, 历史思考的积累等。
二、积累的方式
1. 名著与时文相结合
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名著, 经历了历史的锤炼, 其中的思想情感极其深厚。时文美学中对生活的感悟, 可以让我们加深对社会、对生活的认知。阅读可以说是对美文 (名著和时文) 意蕴及技巧信息的接受, 通过吸收优秀的语言并不断地将其提炼, 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从而培养语文文字表达方面的基本功, 而写作则是在此基础上, 力求写出类似的美文, 并通过创新实现将阅读获取的信息转换为知识、能力, 实现真正的写作。
2. 教材与同主题课外文章相结合
教材中的典范文章, 精彩段落, 教师应指导学生背诵, 圈点勾划, 摘抄优美词句、名言警句, 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 积累语文知识, 最终达到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例如:以语言见长的, 不妨重在鉴赏积累;以情节取胜的, 不妨重在写作训练, 写出人物的个性, 事件的波澜;以情趣见长的, 不妨重在情感熏陶;以理趣取胜的, 不妨重在思维表达训练;以志趣见长的, 不妨重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为学生设计的课外阅读可以配合教学内容考虑, 如教学散文单元可以让学生读一些优美散文;教学诗歌单元可以组织学生读一些课外诗作;教学小说单元可以读一些小小说;教学议论文单元可以让学生读一些议论性的小品文。课外阅读虽然自由性比较强, 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阅读实用健康品味高的文章, 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学会做读书笔记, 以确保真正意义的语文积累。
3. 学生推荐文章与老师推荐文章相结合
阅读是间接的生活之源。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 而写作也是把这种认识、感悟、思考反映出来。开发学生拥有的信息资源, 形成资源共享格局, 每个学生每月至少推荐一篇课外美文, 附加自己的感悟, 小组或全班交流。教师方面, 可开设美文品读课, 由教师收集若干美文, 引导学生品读、领悟、借鉴, 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4. 课前十分钟与课堂相结合
提升素质 夯实基础 篇11
这次新轮的课程改革在我地区实施已经有5年了。回顾这五年,我们大家特别是第一线的教师经历了很多疑惑甚至是迷茫的过程。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我们有了深切的体会,不管怎么改革我们都不能脱离提升教师的号业素质,更不能把学生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丢掉,这才是根本。
那么,今天的主题究竟怎样体现在课堂上的呢?
一、教师专业素质的体现
读书和教书的关系。怎样处理好读书和教书的关系,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二年级的张老师(人教版《北京》),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抓住关键词语、借助多媒体、收集资料等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五年级的郭老师(人教版《新型玻璃》),首先让同学们提出问题并把它定为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在本节课应该围绕什么学习,抓住本课的写作特点,利用合作学习完成了学习任务;六年级的封老师(北师大版《三峡之秋》),在开始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了美景,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了学习,学生不知不觉在读书中找到了美的感觉,欣赏到了美景,语文基础知识在此渗透。
读书与做人的关系。这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是有品位的人。我们不要交给学生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那么怎样在课堂上体现教书育人?我们已经看到了二年级的同学在朗读课文、找资料、欣赏课件中感受到了我们祖国首都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五年级的同学通过学习了解了新型玻璃的奥妙,同时萌生了长大后自己也要创造出更加神奇的玻璃的念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种下了创新的意识;六年级的同学通过对三峡美景的渲染,对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有了更进一层的了解,不但受到美的熏陶,而且加深了爱国心。这样,孩子们的价值取向得到了正确的引导。这三节课均没有出现直接进行思品教育的现象,只是在学习过程中很自然地做到了渗透。
小组合作学习。今天的三节课上只有五年级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不能盲目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有的问题需要通过个体的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时如果安排合作学习反而相互干扰起反作用。五年级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而理解这一点恰恰是教学重点,所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可以互相补充、交流,集思广益制作表格完成学习任务,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夯实基础
大家都知道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包涵的内容很多,怎样才能在短短的一两节课上体现夯实基础呢?
朗读。三节课均把朗读贯穿教学全过程,在读中感悟,没有因为三节课都是阅读课把全部精力和时间放在分析课文内容上。关键问题是我们怎样进行朗读。二年级课上安排了读带生字的词语、读重点词语、读四字新词,做到个别读、分自然段读、看课件再读、感情读,还做到了背诵自己喜欢的段。高年级的课上安排了默读、快速浏览、重点句的抽读,还安排了感情读、对比读、理解之后再度等等。无疑,这些都是为理解课文内容服务的。
语言的运用。我们平常要求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目的在于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这样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就逐渐提高。今天的课上,也有所体现。比如,用词造句、用句式说话、两个短文的比较、推销产品、导游、写广告词、写“我的视角”等等。
阅读理解。阅读课的任务不是分析课文,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最终达到学会阅读。三节课上都有体现,比如在读中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借助辅助手段(多媒体、查找资料等)、抓住写作特点等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起到了引导和扶持作用,是同学们自主利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完成了阅读任务。
积累和动笔。三节课均给学生安排了动笔和积累的环节,二年级写写好词佳句,五年级完成了表格,六年级填写了“我的视角”,每个同学都有了练笔的机会。
夯实“三个”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篇12
一、分类训练, 夯实表达的基础。
平时批阅学生作文, 最头痛的就是学生的语言表达问题。如语言表达的低俗化、平铺直叙句式单调、堆砌辞藻华而不实、拖沓冗长晦涩另类、无厘头搞笑、散漫口语化等, 一篇文章想传达什么, 往往让人看不懂, 甚至在教师指出这些不足时, 学生却并不认为这是个问题。其实, 这些都是表达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 还是学生思想感情贫乏, 没有品评鉴赏语言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 表达方式有五种,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其内涵比较容易把握, 但学生很难熟练准确地驾驭。譬如, 一篇议论文, 有些学生却用大半篇幅去讲一个故事, 似乎又不以此作论据, 更有甚者故事与论点关系不大。我想, 其根本原因就是表达基础太差, 以致在文体语言的使用上产生了问题。
那么, 如何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呢?首先, 我分类搜集了一些文章给学生, 让他们认真阅读, 找出相关的表达方式, 感知不同的表达方式特点, 进行详细的评析, 这种训练要维系一周。其次, 我要求学生用日记的形式, 结合现实生活作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练习。譬如宿舍、食堂里每天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上学路上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们可以作详细生动的描写;针对校园或社会热点问题, 自己有怎样的看法, 我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议论。这些练习能够很好地区分文体语言。最后, 再进行综合强化训练, 把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的方法综合运用, 让学生做到符合要求, 表达规范。这样就会避免表达上存在的种种问题。
孔子言“辞达而已”, 不管用怎样的表达方式, 重要的是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我坚持每周把学生文章里文体鲜明的或者有闪光点的语段贴在教室里展示, 提高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班里一些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 也写出了一篇篇文通字顺的文章。
二、注重积累, 夯实生活的基础。
很多学生抱怨作文没有材料可写, 生活太单调, 写作时总是离不开屈原、苏轼、感动中国人物等材料, 这些事例用多了就失去了生活的鲜活味道, 连自己也打动不了的事例, 更无法让阅卷老师心动。
针对这一现状, 我们不妨指导学生选择一两位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精心研读。譬如, 我曾经鼓励学生认真阅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半学期之后, 有几位学生在日记里详细地表述了阅读它所带给自己的震撼。他们所写的感情真挚, 看法独到, 语言流畅自然, 对学习和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显然, 有了真实的阅读体验, 写出的东西自然不同凡响。
紧张的高中生活, 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啃大部头, 那么善于挖掘已有的积淀就更为重要。其实教材中的许多优秀篇章就是我们素材的来源, 有些优秀作文就是利用课本素材写出来的。例如, 2006年有位考生的文章《人与路》, 写的就是自己的奶奶, 套用的是余光中《乡愁》的模式;2008年一位考生的《好奇心》, 就写了自己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好奇, 借用中学课本里学过的内容, 很好地充实了自己的文章。另外学生从小到大接触了不少事, 看了不少报刊, 也积累了很多素材, 关键是要学会灵活运用, 甚至很多题材是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知道的。
当然真正的艺术来源于生活。我常引导学生留心生活, 在回家的路上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回家做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写出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 因为这都来自生活, 是原汁原味的鲜活的写作素材。其实, 再深入一步, 你个人的爱好, 你喜欢的艺术, 你的二老爹、四表叔、邻居大妈……他们的追求, 他们的艰辛, 他们的执著, 他们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方方面面都可以入文。班里有一位学生在几次作文中都以自己的父亲作为写作对象, 非常出彩, 原因就是他对父亲有细致的观察, 有真实的情感, 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所以, 在一次作文讲评的时候, 我开玩笑地对这位学生说:三年高中作文甚至高考作文, 你完全可以打“老爹”牌, 因为那种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是读者尤其是高考阅卷者最想看到的。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开拓, 要提高作文水平就得丰富他们的生活, 可以经常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如组织各类竞赛, 建立兴趣小组等。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 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净化美好心灵, 从而丰富作文的内容。
当然, 生活中的任何一则素材在写入文章之前, 还都是一些未经雕琢的璞玉, 需要切磋、琢磨, 这是对生活更高层次的提炼。而提炼生活的能力要靠平时的观察积累, 要靠对生活的敏感程度和思考深度, 这就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通过积累达到生活基础的宽厚, 这样在写作时才能有广度, 更有深度。
三、提高认识, 夯实思想基础。
写作总要有一个中心思想, 即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和对事物的看法。“千古文章意为高”, 这清楚地说明了主题思想在文章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作用。但是, 许多学生缺少正确的道德观, 其思想认识水平严重制约了作文立意的高度。譬如对班集体不够关注, 对同学冷漠, 对生灵的残害都会公然写在作文中。记得有一年秋天学校开运动会, 我让学生写一篇“运动会剪影”的命题作文, 意在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班上竟然有三个学生在作文中用一种不严肃的态度对自己不遵守纪律洋洋自得, 对参赛同学和辛苦为班级争先的同学大肆嘲笑, 甚至嘲笑那些在赛场上拼搏的运动员为傻瓜。这些现象表现出思想教育滑坡的现实, 同时也说明了作文思想基础薄弱的问题。我在作文评讲课上对这几个学生进行了严肃的批评, 课后做了大量的心理辅导工作。他们上大学之后给我来信谈到此事, 仍感谢老师“先学会做人, 再学会作文”的谆谆教诲。
我要求学生考场作文要多写生活中积极的一面, 而很多学生会质疑, 说看到的就是阴暗的一面。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严峻的问题, 我们要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从作文的层面来讲, 什么该写, 什么不该写, 或者是该怎样写, 写出来的东西想表达什么, 很多学生是搞不清楚的。这个时候, 就需要引领学生多关注思想认识上的几个层面, 譬如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真善美, 生活中的哲理以及与时代紧密相连的社会热点问题等等。
2008年笔者参加了江苏省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在阅卷过程中, 专家组强调最多的问题是对生活的关注度。现在, 我想再和大家一起看看阅卷组反复强调的八个关注点:
记叙文:1.扣住题目, 人物故事有独到之处, 叙写自己真切感人的生活故事;2.叙写对象个性特征和丰富性能够生动感人;3.会化用故事、改写材料。语言有文学色彩, 有较好的写作特色;4.行文角度独特, 如用拟人化的手法以动物、植物等自然物看人间世事。
议论文:1.扣住中心, 辩证说理, 论证有层次, 语言表达富有逻辑性;2.扣住中心, 分层论述。层层深入, 引例鲜活, 语言富有文采;3.独具慧眼, 抓住不易发现的议论点条分缕析, 发人所未发;4.举例与论证上显示了论说的智慧, 把质朴的观点论说得生动形象, 富有情韵。
如果我们认真揣摩这八个关注点, 就会发现它其实涵盖了作文教学中表达、生活、思想三个方面的基础。打好三个基础看似简单, 实际操作起来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如果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能够重视夯实“三个基础”并以此形成作文训练的系列, 就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按照这样的方向朝前走, 必然可以开辟出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作文教学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