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的飞翔

2024-10-06

夯实基础的飞翔(共12篇)

夯实基础的飞翔 篇1

三年级是学会习作的起步阶段, 而在这个阶段往往会出现学生习作没有条理, 表达内容不够具体、明确, 不能准确、完整、详细地表达同一内容, 无话可说, 茫茫然不知所云, 甚至会讨厌协作, 害怕写作。单就书写方面来说, 就是用错的字词也不少, 严重影响了表达效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些现象决不是到了三年级时才待以解决的问题。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可是要夯实写作基础才行。

一、重视语言的积累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的源头活水是语言, “下笔千言, 心有万语。”学生这心中的万语千言才是写作之水, 积水成渊。而这就需要从一年级, 甚至是幼儿园起就开始积累语言了。

1、增加识字量, 提高阅读量。

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工具的作用, 加快识字, 增加识字量。学生储备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 基本达到千字以上, 方能进行阅读, 之后才能进行写作。掌握汉语拼音这个好工具, 能熟练地拼读音节, 就为学生独立识字, 独立阅读创造条件。在学生识字不多的情况下, 借助拼音来独立识字, 进而独立阅读课外书籍, 拓宽视野, 积累语言, 积累知识, 为写作起步创造条件, 是写作的一步。

阅读活动中, 积累语言, 培养语感, 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的重要途径, 所以, 推荐学生阅读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书籍, 并鼓励学生自选其他课外书籍来阅读, 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使用价值, 无图书室那般巨大的藏书的话, 我们也可以利用班级中现有资源来扩大阅读途径, 提高阅读量, 同学之间互相借阅也是一良策, 这样还可以在班级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大量阅读, 使学生感悟, 积累一定的人文精神,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和规范学生的语言, 为学生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积累好句好段, 重视阅读背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大量的背诵积累, 培养学生的语感, 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 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 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当然, 只背诵教材中的好句好段、好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阅读中摘抄写好句好段, 背诵一些优秀文章, 才能达到积累语言, 形成语感的效果。如果没有积累大量的语言, 写作时, 即使有强烈的表达欲望, 也会受到词句以及表达能力的限制, 往往词不达意, 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清楚, 不免顿生“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憾。

二、学会观察, 积累素材

学生作文难点之一是“言之无物”, 其原因乃“无物可言”。所以, 需要培养观察能力和善于观察的习惯, 以积累写作素材。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文章源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感悟的习惯,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 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教会学生观察方法, 开启学生习作的“活水之源”。

兴趣是学生活动最直接的推动力, 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知识性活动, 通过欣赏景观, 典型事物来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世界上原本不缺少美, 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有计划,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使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并且观察时要有一定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 有条理地进行观察, 注意观察时的对比, 区分, 动态及静态时的变化, 注意事物的细节, 在观察时学会想象和联想。逐渐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有所增强, 头脑里贮存的素材也多了起来。鲁迅曾说过:“对于任何事物毕竟观察透彻, 方能下笔。”学生善于观察, 善于摄取写作素材, 写作时也就有内容可写了, 写得有条理, 不再会发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了。

学生在观察进程中, 往往受到观察对象的某些特点和情景刺激、触动, 因而诱发和萌生写作的灵感和欲望, 这种欲望有时是很强烈的, 常常促使学生进一步去观察, 调动生活积累, 也就迅速进入了写作的构思之中。

三、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先说后写

我国著名教育教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说, 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做到“我口说我心, 我笔写我心”。要重视说的训练, 先让学生说, 在会说的基础上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多了。说的训练自然也是从学生上学时起开始训练, 而不是等到三年级写作开始起步时才训练的。

有了观察为前提, 观察得具体, 说得也就具体了。学生必经借助具体的事物, 观察后方能摄取相关信息, 进行详细地描述。表达虽然没有写作语言那么规范, 那么严密, 但也要养成一种良好的用词习惯, 词能达意, 作为为写作打基础的表达训练, 更应该坚持让学生说完整话, 条理清楚地说, 说时做到尽量把主要事物表述详细, 详略得当, 并运用所积累的词句, 学有所用。

低年级从遣词造句开始, 渐而过渡到说一个片段。有说必有听, 有一个好的听话习惯, 较强的听的能力, 听到的语言就是为说积累的, 成为表达的条件。说可以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 语言组织能力, 同时, 更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先说后写, 早已成为不争的规律, 说既是写的依据, “出口成章”再加以润泽, 整理, 渐渐形成“一挥而就”落笔成文的较强的写作能力。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 书面语言自古以来就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先说后写, 这是为写作打好基础。

四、淡化写作意识, 不拔高写作要求

儿童缺乏心理承受能力, 面对写作之路要求过多, 过于明细的要求, 苛求字数, 限制文章情感等给学生造成一种陌生感, 距离感, 无形中将写作变成了一种压力, 这无疑是写作的大敌。所以说, 淡化写作的意识, 没必要和学生讲明种种要求, 应该“无意写作”加以引导, 潜移默化地影响, 将要求一点点渗透给学生最好。

给学生一个足够的自由空间, 写作不受时空限制, 内容取于生活, 由自己选择, 有话则长, 无言则短, “我比写我心”。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注意表现自觉的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 最感兴趣的内容, 珍视学生个人直接感受。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实现写作的个体性,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的集中体现。写作又是让很多老师、学生头疼的事。其实, 基础决定一切, 只好夯实写作起步的基础, 写作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了。

参考文献

[1]《河南教育》, 2010年第7期。

[2]《福建教育》, 2010年第1期。

[3]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福建教育出版社。

[4]《行走课堂》,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夯实基础的飞翔 篇2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社会管理工作说到底是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夯实基层基础。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在着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同时加强社会管理,特别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使

社会发展更加有序、疏解矛盾更加有效、处置问题更加有力,就必须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坚实的基层基础源于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石,也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宜春市在加强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把巩固和加强基层组织放到重要位置,切实壮大基层社会管理力量。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扩大组织覆盖面。既抓农村、社区,又抓企业、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发挥其在社会管理中的组织和推动作用。重点加强乡镇、村(社区)两级队伍建设,通过评选典型、提高报酬、提拔使用等办法,激励基层干部在岗位上创先争优。二是切实壮大基层社会管理力量,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大力加强乡镇(街道)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建设,由乡镇(街道)副书记兼任中心主任,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积极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大力加强纠纷调解员、综治协管员、维稳信息员、法制宣传员“四员”队伍建设,形成近4万人的基层维稳力量,全市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1.2%,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坚实的基层基础源于规范长效的工作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制度是根本。宜春市始终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社会管理全过程,努力构建配套完整、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在认真总结“万名干部下基层”集中行动月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一系列制度性文件,着力实现三个常态化。

一是源头预防常态化。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做到没有深入调研不决策、没有征求意见不决策、没有比较方案不决策,从源头上减少决策失误;建立信访工作机制,落实信访问题处理责任制,坚持领导干部接访、包案制度,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二是化解矛盾纠纷常态化。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信息反馈和预警机制,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确保关键时刻人员拉得出、局面控得住、问题处置得了。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和法制教育常态化。着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知法守法、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权益的良好氛围。

坚实的基层基础源于扎实有效的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宜春市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热心帮助群众。在“万名干部下基层”集中行动月中,下派干部主动为群众修桥补路、通水通电、扶贫助学。

二是积极引导群众。注重道德养成教育和先进典型宣传,运用群众身边的典型,组织“学英模、树正气、促和谐、谋发展”主题教育,引导群众重道德、讲文明,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

夯实英语学习的基础关 篇3

【关键词】基础 音标 作用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记忆单词慢,单词读写易出错、单词遗忘率高,造成预习与课外复习的准确性降低。究其原因,很多学生不知道英语单词的拼写跟发音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不是科学地从音到形去记单词,而是按字母顺序记单词,造成单词困难;此外,用汉字给英语注音的现象屡见不鲜,结果单词念不准,散失说英语的信心,成为哑巴英语,更有甚者,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好的学生成为哑巴英语,差的学生甚至放弃不学了。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我们深知:语音是英语口语的基础,而音标学习是英语口语基础之基础;很好地掌握音标,借助读音规则,不但能高质高效地掌握大量词汇,增强自学能力,同时通过自学还能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和文化素质,而且有利于用规范的语音充满自信地进行英语交流和表达思想,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建立信心、奠定良好的基础。因而把好语音关,成为英语初级学习阶段的关键所在。

如何让学生熟悉和掌握音标呢?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把好音标关:

一、重视音标教学,激发学生对音标的学习兴趣

尽管有些小学教材编排有音标教学,但因学生因年龄小而注意力易分散或重视不够、巩固不及时等原因,大多学生掌握不好。有时字母会读成音标的音,音标的音会读成字母的音,以至于他们的语音、语调很混乱,读不准也不利于记单词。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初中英语教师必须在初一起始阶段多花几节课时间集中、细致、系统地安排巩固音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用卡片、配音图表、小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掌握规则发音和单词的拼读规律,对单词有助记的功能。单词是由字母组成的,如chick一词,如果把chick按字母拆分开来看c-h-i-c-k,我们并不知道每个字母在单词中应如何发音,但根据读音规则按字母组合来看,可变成ch、i、ck的组合(字母按读音规则组合就是“字组”),ch-i-ck分别对应[t?]、[i]和[k]音。以“字组”为单位来看待这个词,我们就很容易地读出单词的读音,使单词的“音”与“形”统一起来,“音形一体”的特点,就便于我们记忆。

学好国际音标,通过练习,在记忆单词时如能做到“读其音,想其形;见其形,读其音”,看出词形与读音之间的对应关系,就可以提高我们记忆单词的能力,才能让我们多快好省地去记忆单词,从而激发学生学音标的动力,为进入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落实音标教学,开启英语口语的基础

音标教学中,学生往往将音标发音和汉语拼音发音混淆,给音标的学习带来困难,我通过多年的教学,认为抓好音标教学,需做好以下三点:

1.让学生了解英语元音、辅音的特点。发音时声带振动而气流在通路上不受阻碍的是元音。不论声带是否振动,气流在通路上受到阻碍的是辅音。声带不振动的称为清辅音,如[f][s]、[θ]等,声带振动的称为浊辅音,如[v]、[z]、[?]等。

2.让学生正确运用发音器官,准确发音。

(1)通过对发音器官部位示意图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发音器官中各部位,使音素发音与口腔部位的关系对应关系更加直观。

(2)教师讲解音素发音时口腔部位及音素之间的关系与区别,通过将某些音素与汉语拼音作比较,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直至熟练掌握。如:在[b]、[p],[d]、[t],[g]、[k]三对爆破音中,[b]、[d]、[g]英汉发音极为相似,但须注意:汉语的 b、d、g是气流极弱的清辅音,在英语中就要比较明显地送气读。汉语中p、t、k要送气读,且较英语的气流更大些,只要掌握好六个爆破音分别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气流强弱,就很容易做到准确发音。对于某些不易发准确的音标,进行讲解和示范。如在学习辅音时,主要应掌握发音的位置及方法,例如辅音[t],它的发音位置是舌端抵齿槽,方法是氣流从口腔冲出,发出清脆有力的爆破音,如果发音位置错了,舌端不是抵在齿槽上而是抵在上齿,就不能发出正确的[t]音,部位对了,音必然准。学生一旦摸清了每个音标的发音部位和方法,便感到豁然开朗,兴趣大增。

3.让学生多听,多练,熟练发音

(1)要求学生细致观察教师的发音口形,静听教师的发音,可让学生每人带一面镜子,边对照口形,边大声模仿,做到舌、唇、齿到位。

(2)多听录音,正确模仿发音,掌握读音规则,为建立良好的语感做好准备。

(3)结合读音规则,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对音标进行渐次的操练,逐步熟练。例如,元音字母E读音规则:

在重读开音节中一般读[i:],如me,he,she,we,these;

在重读闭音节一般读[e],如hen,egg,bed,red,pen;

在非重读音节中一般读[i]或[?],如,eleven,open,student。

字母组合ee读[i:],如see beef,tree,green ;ea读[i:][e][i][?][ei],如eat,sea,tea,please,head,sweater,real,great;

字母组合er读/[ ?:]/或[?],如term,worker;

字母组合 eer,ear读[i?],如deer,beer,ear,hear,tear。

读音标时,可以让全班齐声读,让学生在“滥芋充数”中,克服害羞、怕说错的心理障碍,做到人人开口。然后再进行分半班,分组、分排、分行读,最后进行个人领读、表演读、依次轮流读,由认知音标达到掌握音标程度。

三、利用拼读规则,辅助学生记忆单词

英语是拼音文字,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拼写规则是学习记忆单词的前提,记忆单词包括记它的音、义、形。一般来说,英语单词的发音都有规则,相同的字母或者字母组合发音也基本相同,只有个别会发不同的音。记忆单词,不应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通过音标的教学,掌握发音规则就有利于单词的拼读和记忆;学好音标,在记单词时使“读其音,想其形;见其形,读其音”成为可能。

在元音字母教学中,可根据其在单词中读音规则记忆单词。如:bag,pen,big,not,bus等时,根据读音规则很快就会读和拼写单词,再如:bus,cat,dog,Jim,pen,cake,he,nice,no等,用读音规则法来记,学生自己会读和马上能拼写出来。

掌握一定的拼读知识,可以把英语单词的拼写和读音做为一个整体来掌握,见到一个单词就可以根据其拼写形式读其音;反过来,听到一个单词的发音,就能够根据读音正确地拼写出这个单词来。这样把拼写和拼读当成一个整体来对待。记住了词形,也就记住了词音,记住了词音也就等于记住了该词的拼写形式。用读音规则法来学习和记忆单词,将会提高单词的识记能力,使学生走出了死记硬背的误区,因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制定音标教学长期计划,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音标教学很难一步到位,老师教了音标以后,学生一定就有了自己拼读音标的能力,这是不可能的。在教了音标之后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拼读出音标词,按照单音节、双单节、多音节顺序练习,逐个由简到复杂,拼读过关了,自然就会有收获。音标教学一定要精心设计、详细计划,使教学具有循序渐进和时效性。初中年级的音标教学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教师有必要制定一个三年长期的教学计划:如初一达到熟练读写音标的目标,教学重点放在读音规则的练习和掌握上;初二在巩固的基础上进行提高,重点放在音形合一的练习上,能熟练掌握“读其音,想其形”;初三如何利用音标知识记忆单词,能够做到“见其形,读其音”以及语音语调等口语练习上;等等。音標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要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音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发音规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拼读音标和口语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能力,从而有效学习。表达语言时,音素不是孤立地发出的,而是连结成一个一个音节,音节又连结成语音片段。在这些语音片段中,音素的发音可以互相影响,同时还有轻重、高低等变化,但孤立地掌握音素是不够的。因此,在掌握音标及读音规则的大前提下,要强化单词重音,句子重音,语调、失去爆破、连读、降调升调、意群的停顿等方面朗读技能技巧,对建立良好的语感起到基础、关键性的作用。

可以说,学好音标是打开英语大门的“金钥匙”,是进入英语王国的“金拐杖”。让我们从基础做起,从点滴做起,帮助学生们夯实英语学习的基础关——“国际音标”关,把国际音标这根“金拐杖”交给他们,更加坚实地迈入英语学习的大门,奠定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宇文刚.谁说国际音标不能这么学[M].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陈力.与小学英语教师谈音标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

夯实作文起步教学基础的研究 篇4

一、抓好阅读引导

古人说采得百花酿成蜜。唯有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 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因此,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绘本、童歌、童谣等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 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明悟写作技巧, 感受作品字里行间渗透的感情, 为写好作文夯实基础。童歌、童谣短小精悍, 新奇有趣, 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让童谣进入习作课堂, 就能为写好作文夯实根基。例如, 《小老鼠》写出了偷油吃的小老鼠的可爱, 让学生对坏老鼠也不禁有了一丝怜爱;《拍手歌》让学生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 也体验到和伙伴交往的快乐;此外, 还有一些节日歌谣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形象直观的绘本就更能让学生兴趣勃发了, 精美的插图, 精练的文字, 让学生沉浸其中, 不能自拔。《西游记》等文学经典也是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经典著作以其精巧的构思, 优美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想象跨越了时空, 给学生以熏陶。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和经典同行,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拓展学生的阅读视角, 帮助他们体验到美好的感情, 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与此同时, 还要积极搭建平台, 让学生通过朗诵、讲故事等形式展示自己。比如每堂语文课开始前五分钟, 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大声朗读, 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童谣表演、诗歌朗诵等活动。活动中, 有人诵读古今贤文, 有人模拟电视剧中的经典台词, 有人讲述精彩故事, 还有人打着节拍唱童谣。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增长了知识。学生在阅读中咀嚼文字、感悟情感、洗礼心灵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写作热情。

二、做好资料收集

小学生要求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之一就是读书做笔记。《燕子》一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燕子的外形美、生活习性以及飞行休息时候的情景。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 春天到了, 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一边飞, 一边赞叹春天太美了, 那么春天有哪些色彩呢?读读第二自然段, 圈出描写色彩的词语。学生:鹅黄色、青、绿。老师:春天还有许许多多的色彩, 小燕子还没有来得及看, 我们帮它们观察一下, 可能还有哪些呢?学生:粉红, 雪白, 金黄。师:同学们平时积累的词语真多。课文中是如何写春天美丽色彩的呢?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呢?生: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 绿的芽, 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师:如果你是作者, 你会怎么把春天当作人来写呢?生:粉红的桃花在春风中张开了笑脸。生:金黄色的南瓜花在和煦的春阳中吹响了喇叭。师:你们说得太好了。请将这些词句摘抄到“小蜜蜂心语”本上。学生们一边欣赏优美的语句, 一边及时摘录下来, 提升了阅读的品质, 词句的大量积累使得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为了写好《春天来了》, 习作前, 我布置了前置作业, 要求诵读有关春天的文章, 摘抄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有位同学在摘录本上摘抄了:春风送暖、风和日丽、莺歌燕舞、草长莺飞等八个词语。在作文课上, 他巧妙地将相关词语运用到作文当中描述了春天的美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 妈妈骑车带着我到田野上寻找春天。一路上草长莺飞, 莺歌燕舞, 好一派迷人的景象。春风送暖, 两棵古老的银杏树换上了绿色的新装, 一片片叶子就像一个个可爱的精灵, 你挨着我, 我挨着你。一阵风吹来, 银杏叶子在和煦的春风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桃树上一丛丛的桃花张开了粉红色的笑脸, 在春风中轻轻摇曳, 似乎向人们展示他们迷人的身姿……春天的田野让我们驻足观赏, 流连忘返。摘录让学生们抹亮了作文的底色, 习作让摘录变得更加具有生命的活力。阅读积累和习作应用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学生们在写作的时候, 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作文化难为易了。

三、引导自由表达

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不要总是试图让学生按照一定的套路, 那样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我在引导学生写作的时候, 总是尽可能地营造氛围, 让学生们自由表达。例如, 有一个平时怕写作文的学生写道:今天, 我在家玩手机上的游戏玩累了, 感觉没什么意思。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申请个微信呢?于是, 我在百度上了解申请微信的步骤并进行操作, 居然成功了。我迫不及待地加了爸爸的手机号, 他居然很快就添加了我。我迫不及待发了一句祝福的话, 他很高兴。问我是谁?我告诉他我是他儿子。他还以为我开玩笑, 打电话确认后, 他也为我感到高兴。我又加了妈妈微信, 我恨不得添加所有我认识的人的微信, 让他们都知道, 我会申请、使用微信了。我在班上朗读他的作文, 并表扬了他。他很高兴, 写作的劲头更足了。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能够营造浓浓的写作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乐于表达, 从而爱上写作, 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卢丽娜.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略谈[J].文学教育, 2011 (07) .

[2]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5.

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 篇5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2日 10:19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韩俊

一、全球进入粮食市场动荡不定和高粮价时代,必须立足国内保障粮食的基本供给,牢牢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实现“七连增”,且从2007年以来连续四年产量超过1万亿斤。这次粮食“七连增”是在国际粮食市场动荡不定、国内自然灾害频发、市场形势多变、通胀预期加重等严峻环境和挑战下取得的,确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粮食实现“七连增”,不仅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管理通胀预期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解决世界粮食危机、缓解贫困和饥饿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我国粮食供求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脆弱平衡强制平衡、紧张平衡。所谓脆弱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资源条件贫乏,表现为耕地数量日趋减少、水资源短缺加剧等,中国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中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性比耕地问题更加突出。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l/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所谓强制平衡,是种粮成本快速增长,农民种粮比较收益不高,保障粮食安全,需要政府强力主导,经济社会要素投入大,机会成本高。所谓紧张平衡,是总供给保障所有人口粮食安全的能力不宽裕,表现在品种结构上:小麦供求总量基本平衡;而稻谷消费比重逐步提高,供求总量将长期偏紧;玉米由于饲料与工业加工需求逐年增加,供需关系也将日趋偏紧。

2008年全球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粮食危机,世界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受到严重冲击,甚至出现社会动荡。2008年以后,世界粮食价格曾短暂回落,但很快又出现震荡后快速上涨。目前的粮价已经超过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最高水平。世界粮食价格除了受一般供求关系影响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还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从全球粮食生产与消费的角度看,供求偏紧的态势难以在近期、中期改变。相关资料表明,近10年来全球粮食消费年均增长1.1%,而产量年均仅增长0.5%。全球正在进入高粮价时代,粮食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大。

中国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大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粮食的需要,仅仅依靠现有的农业资源是不够的。在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农业发展战略布局必须立足于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在粮食问题上,我们需要有选择地利用世界农业资源和国际农产品市场。要鼓励与国际供应商签订长期贸易合同,建立稳定进口渠道。积极推进农业“走出去”,促进跨国农业投资,获得稳定的粮食供给能力。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每年粮食消费量占世界粮食消费总量的1/5,占世界粮食贸易量的两倍左右。世界粮食市场的供给能力有限,如果粮食进口过多,不仅国际市场难以承受,也会给低收入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不利影响。一旦出现严重的粮食供求缺口,谁也养活不了我们。保证中国人吃饱吃好,还得靠我们自己。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牢牢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把立足国内保障粮食等重要食物的基本供给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我国粮食自给率一直很高。2010年我国进口大豆达到前所未有的5480万t,玉米进口157万t,小麦进口120万t。按照粮食供给量计算,我国粮食自给率虽然低于95%,但是进口的主要是大豆而不是谷物,主要谷物品种稻谷、小麦、玉米的自给率超过98%。大豆进口主要是满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后对植物油的需求,大豆加工副产品豆粕可以作为饲料,满足部分肉类生产的需要,这些都不完全是原来意义上的粮食需求,而是体现了更广泛的食物总需求。如果不包括大豆,我国“十二五”期间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是有把握的。

二、“十二五”开局之年稳定粮食生产意义重大,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夯实水利这个基础性支撑

从当前某些迹象看,在连续七年增产之后,2011年确保粮食继续保持增产势头面临很大压力。一是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大。二是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的矛盾仍很突出。根据以往经验,以及目前粮食生产、价格和效益情况,预计“十二五”期间,忽视粮食生产的倾向有可能重新抬头,粮食播种面积可能下降,其他作物将根据市场需求和种植效益增减。最令人担心的是,在快速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会再度出现耕地的变相占用,即以各种名目将现有耕

地转为非农用途。如果缺乏必要的措施确保粮食面积,粮食生产出现“拐点”是有可能的。实现粮食稳定发展新的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是“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课题。防止2011年粮食生产出现新的滑坡徘徊,关键是稳住面积,提高单产,稳定粮食生产能力。

在今后乃至中长期内,我国增加粮食产量仍有很大资源和技术潜力。但制约粮食增产的因素也不少,主要是三大制约:一是耕地减少趋势不可逆转;二是粮食比较效益低、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加快上升的约束不断强化;三是农业自然灭害多发重发,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低、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大力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下面,就此谈几点具体看法。

第一,统筹推进大中小水利工程建设。在2010年发生特大干旱的云南、贵州等山区农村,主要依靠小水窖、小塘坝、小水库等“五小”水利工程,水源补给单一,供水保证率较低,遇到大旱年份便会干涸。大旱暴露的突出问题是工程性缺水严重。在缺乏大中型骨干水源支撑的条件下,一旦遇到类似2010年的特大干旱,小型水利设施的作用将大打折扣。针对西南地区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雨洪资源利用率低、工程性缺水等突出问题,要以显著提高区域水资源的利用能力和调节控制能力为核心,建设大中小型水源调蓄工程,全面提高水利工程抗御大旱、减轻灾害、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二,切实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和大型灌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作为水利的“毛细血管”,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却严重滞后。近年,我国严重旱涝灾害频发,突显了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硬伤,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实践证明,再像过去那样主要靠农民自身投工投劳搞农田水利已不现实,需要明确农田水利的公益性质,需要强化政府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农民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在小农水项目建设上,应改变过去以政府为主体的直接建设方法,推行农户全过程参与的建设模式,通过民议民决、民建民管,形成“政府主导、农户主体”的建设机制。应充分利用财政奖补政策和其他补助专项,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原则上以投劳为主,引导农民参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多

渠道培养基层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技术人才。许多地区的水利中专学校已经取消,职业学校大都不开设水利专业,农田水利建设人才匮乏。根据我们对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调查,近20年水利系统都没有引进一名大学本科水利专业技术人员,既有的水利技术人员也无法充实到基层。其次,要健全基层水利公共服务机构。近年,在乡镇机构改革过程中,很多县市都把乡镇水利站并入其他站所,已经无法发挥服务农田水利的作用。乡镇水管站是在小型农田水利规划、施工、管护、使用等方面发挥着一般社会化服务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应科学定位乡镇水管站所的服务职能,落实定编、定岗、定职、定责,由财政保障运行经费。

第三,加快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增辟水源,兴修水利工程,是全面提升农业抗旱减灾综合能力的基础。加快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是提高农业抗旱减灾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缺水与浪费现象并存,节水农业发展滞后,不能适应日趋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要求。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2%,发展节水农业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推动农业节水利用,要把重点转到田间,以综合手段整体推进节水农业全面发展。

第四,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开始以后,各地的义务工和积累工相继取消,形成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庞大历史欠账。从全国情况来看,“两工”取消造成每年农田水利投入减少约80亿个工日,每个工日按均价折算为25元,这方面的缺口为每年2000亿元。自2003年至2010年,7年间累计缺口1.4万亿元。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体系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资金渠道单一,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按照目前国家水利投资政策,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实行中央财政补助,补助比例一般为1/

3、50%和60%,个别类项目为80%。中西部相当一部分县市本级的财政收入保工资和运转还不够,根本没有富余的资金用于水利建设配套。有的基层领导形象地把贫困地区的资金配套任务称为“逼着公鸡下蛋”。在水利项目要求地方政府配套一定比例建设资金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了拿到项目,只能向水利建设主管部门打“空头支票”承诺拨付配套资金。

一是要大幅度增加财政对水利的投入。中央财政要把农田水利作为投资重点,继续加大投入,使其与国家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的增长速度一致。2010年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的大盘子是3 926亿元,其中安排用于农业

和农村建设的资金数量为1600亿元,用于水利的(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就达600多亿元。如果仅仅把目光盯在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上,不可能弥补水利建设巨大的资金缺口,必须拓宽投入渠道。土地出让纯收益已经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支出用于城市建设支出的占25%,而用于耕地开发、土地整理、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的支出不足4%,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比重更小。在土地财政日益强化的背景下,不仅要保障中央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向水利倾斜,而且要保障各级政府土地出让收益部分优先用于水利建设,要加快落实中央提出的“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规定。

二是减免地方农田水利配套资金比例。农田水利建设任务较重的县,往往是农业大县或产粮大县,财政收入十分有限。水利建设资金配套对地方财政构成较重压力。“空配”和“钓鱼”情况时常发生,水利项目建设资金经常无法足额到位。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投入上,中央投入50%,地方配套50%,对于贫困地区来讲,中央补助偏低。在资金配套的门槛约束下,一些水利工程无法开工建设,更多的则是工程质量堪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难达标,新建水利设施质量无保证。应参照病险水库加固和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标准,把小农水作为一项民生水利工程,由中央承担80%的小农水建设资金,20%由省财政完成配套,全部免除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产粮大市、县两级水利建设配套资金。

以发展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篇6

【做强做大钢铁主业】

攀钢是我国为调整钢铁工业布局、开发攀西资源和建设大三线,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起来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现已形成年产钢620万吨、钒钛制品30多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170亿元,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品种结构最齐全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最大的钒制品和铁路用钢生产基地,最大的钛原料基地及世界三大产钒企业之一。与过去相比,攀钢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同国内外市场竞争对钢铁企业的压力、同国家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集团的要求相比,攀钢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攀钢有得天独厚的钢铁钒钛资源优势,有国家加快攀西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要站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研究制定钢铁产业发展规划和措施,做强做大钢铁主业。一是抓好攀钢三期工程建设。经过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建设,攀钢解决了“从无到有”、“从钢坯到钢材”的问题,三期工程要解决的是“材变精品”的问题。从2001年开始,攀钢启动了三期工程建设,计划投资60多亿元,重点建设钢铁钒钛十大标志性工程,包括方板坯连铸、万能轧机轧制100米重轨生产线、冷轧酸轧联机、30万吨/年镀锌铝线、2000吨/年钒氮合金生产线、6万吨/年氯化法钛白和18万吨/年高钛渣项目等,目前已有8项工程建成投产,正逐步产生投资效益。二是加快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公司的企业发展工作,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把成都地区建成攀钢优质无缝钢管、优质建材和板材深加工精品基地。2002年攀成钢重组以来,已顺利完成一期工程技术改造,用转炉钢坯代替原有的电炉钢坯轧制无缝钢管,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扭转了原来的亏损局面,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逐步增长。目前攀成钢正在建设Ф340mm连轧管机组等重点工程,工程进展顺利。三是加快攀钢集团长城特殊钢公司的扭亏脱困工作,依托攀钢的资源优势、品种优势、管理优势,加快企业融合,努力把长城特钢建设成为攀钢优质特钢生产基地。四是在三期工程的基础上,抓好攀钢本部铁钢材产能新增100万吨、攀成钢铁钢材产能新增100万吨等重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方案论证及研究工作,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前提下扩大钢铁主业规模,提高攀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到2010年攀钢钢产量将达到800-1000万吨,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做精做深钒钛产业】

攀钢拥有丰富的钒钛资源,钒钛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攀钢的主要产业。做精做深钒钛产业,重点是要利用攀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钒钛资源优势,加快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步伐,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扩大攀钢钒钛产业规模和产品档次,确保攀钢在国内钒钛产业中的主导地位,争取把钒产业做成规模世界第一、技术世界领先,把钛产业做成规模和技术国内第一、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

在钒产业方面,攀钢钒制品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在国际市场上超过15%。加快钒产业的发展,攀钢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增加含钒铁水产量,改进炼钢提钒工艺,提高粗钒渣产量,扩大钒产业规模,争取到2010年粗钒渣产量达到17.5万吨。二是大力发展钒氮合金,在现有1000吨产能的基础上,新建一条2000吨/年的生产线,利用含钒钢筋在国内大量推广应用和世界范围内含钒钢迅速发展的机会,努力扩大竞争优势,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三是发展钒精细化工产品,拟新建一条年产500吨的钒催化剂生产线和一条年产1300吨的钒电池溶液生产线,做精做细攀钢钒产业。

在钛产业方面,攀钢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加快攀钢钛产业的发展,攀钢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攀钢锦州钛业有限的发展,通过加大攻关力度,加快技术引进和扩能改造步伐,完善现有工艺技术及设备,在现有产能1.5万吨/年的基础上,新建一条3~6万吨/年的氯化法钛白生产线,使攀钢在氯化法钛白行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二是加快渝钛白的技术改造,使产能由1.7万吨/年扩大到5万吨/年,把渝钛白建成国内最大的金红石型高档钛白生产基地,保持其在规模、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三是抓好攀钢钛白粉厂的改造,使其形成3-4万吨/年的产能并具备生产高档金红石钛白产品的能力。

【积极推进资产重组】

与国内其他钢铁大企业相比较,攀钢本部的发展具有更多的限制条件,地域小、地理位置偏僻、运输条件紧张。基于此,攀钢立足长远发展,按照国家发展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部署,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做强自身、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充分发挥资源、技术和管理优势,稳步实施多种形式的资产重组,先后对成都无缝钢管公司、成都钢铁厂、锦州铁合金公司、渝钛白、长城特殊钢公司实施了重组,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0年,攀钢对成都无缝钢管公司实行承债式兼并,通过严格管理和加快技术进步,在资金、技术、人才及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成都无缝当年实现扭亏为盈。2002年,攀钢结合成都东郊改造,成都无缝需搬迁的实际,积极推动成都无缝与成都钢铁厂的联合重组,成立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公司,到2003年,攀成钢已实现利润1.82亿元,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02年,攀钢与锦州铁合金公司实施并购重组,投入现金1.02亿元,成立攀钢集团锦州钛业公司,把发展氯化法钛白作为发展重点,到2003年企业实现了盈利。2002年,攀钢成功收购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3900万股渝钛白股权,成为渝钛白第二大股东,并受托管理公司生产经营,目前渝钛白的生产经营和技术改造均顺利进行,企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2004年,攀钢重组长钢取得成功,成立攀钢集团长城特殊钢公司,目前,企业扭亏脱困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攀钢将继续推进资产重组和战略合作,提高攀钢竞争力。一是按照国家《关于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集团的指导意见》中“组建我国四大钢铁企业集团,西部则是以攀钢为主组建西部钢铁集团”的战略思路,加强西南地区钢铁产业联合重组的战略研究,把推进西南钢铁联合重组或战略联盟作为实现攀钢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措施。二是积极参与国内其他钛白粉生产企业的资产重组,推动钛白产能及技术向攀钢集中,并通过重组后的资源整合及技术互补,提高攀钢钛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攀钢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在生产经营高速增长的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历史上还有所欠帐,如“废渣、废水、废气、废酸”对生存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更是制约着未来攀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攀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2001年以来,攀钢与地方政府联合出资,成立环业冶金渣开发公司,利用高炉渣生产建筑材料,已累计处理高炉渣1330多万吨,并恢复了攀钢西渣场重新倒渣的能力,环业公司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环保企业。同时将重点抓好三期工程建设中的十大环保节能项目建设,主要包括:高炉煤气的回收利用,高炉氧煤混喷扩能改造,烧结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回收利用,焦炉装煤、推焦除尘,焦炉干熄焦工程,炼钢转炉及混铁炉烟尘治理,炼钢转炉煤气回收,攀钢工业废水治理提高工业水复用率,钛白粉厂废硫酸治理与综合利用,尾矿治理等,搞好“废渣、废水、废气、废渣”的综合治理。通过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文明生产方式,发展绿色企业、循环经济企业,依托科技进步,为在加快发展中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增强攀钢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

夯实高中信息技术的理论教学基础 篇7

一、信息技术理论教学轻视理论的原因探析与必要性强调

应该说轻视理论知识教学是有一定原因的。从学生角度讲, 相对于上机操作而言, 学生显然不喜欢枯燥的理论知识。比如说《算术与程序设计》中“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等知识相对而言确实比较抽象, 而且不符合学生熟悉的十进制运算习惯;从教师角度讲, 理论知识教学费力且不受学生喜欢,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且又不太受考试的制约;从知识角度来看, 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较难以学生喜欢的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来实施;从知识传输的角度来看, 讲授式是最好的选择却也是学生最不喜欢的方式。总而言之, 内外因共同导致了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在高中教学中的弱化。

但理论知识教学的必要性又是不言而喻的,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其课程理念是“提升信息素养, 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强调问题解决, 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等, 这些理念的落实必须以信息技术理论的掌握作为基础。

而从目前的考试评价角度来看, 虽然说全国各省采用的评价方式不一样, 但也都无一例外地高度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查。但是针对这一点有必要强调的是, 考查引导下的理论教学常常是信息技术知识的机械记忆, 并不必然导致有效的课堂理论教学。

同时不能忽视的另一个思考维度就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信息社会中出现大量的信息不对称、信息漏洞等多种不良甚至是违法犯罪现象, 这一方面固然有利益的驱动, 同时也有着当事者对于信息技术领域应当遵守的道德的漠视。因而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 进行良好的道德规范教育与价值观培养, 也应当由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教学来完成。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的理论教学方法尝试

要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 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法。虽然人们常说“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但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思考,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还是可以寻找到一些可以称之为教学方法的东西, 并从实践中寻找到能够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思路与方法。

比如说“对比法”。对于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 笔者发现如果生硬讲授, 学生不仅不感兴趣, 而且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牢固。在这种情况下, 笔者尝试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一些基础知识的感知与掌握。例如, 在数据的查询与排序中, 我们通过Excel提供一组数据, 先让学生通过传统的方法进行查询, 则学生需要通过视觉进行查找, 如果借助其中的查找功能, 则可以精确地查找到对象, 而如果通过“筛选”功能并结合视觉查找, 则可以迅速且精确地寻找到查询对象。针对大量数据的排序, 凭逻辑判断是相当耗时的, 而利用Excel中的排序功能就能轻而易举地实现。

这些教学过程如果分开来实施, 则学生形成的知识就是孤立的, 而如果在对比的情境中实施教学, 学生就有可能产生更为深刻的体验, 也更容易形成理论上的认识。再如在图形的格式转教学换当中, 我们可以选择让学生用不同的软件如Photoshop、Flash以及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等, 这些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各有什么优缺点, 这些理论知识未必会在考试等评价中出现, 但却是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 因此学生对此必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掌握。笔者尝试的方法也是让学生在对比中找到答案。让学生将一个已知文件大小的图片, 通过不同的软件进行处理, 然后比较文件的大小与色彩保真程度, 从而形成默会于心的认识, 进而在以后的图形处理中就会恰当地选择软件。

再比如说“实践反思法”。作为一项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学习, 要让学生形成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必须通过实践并加以反思, 在实践中形成经验, 在反思中生成知识, 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例如在利用关联式数据库系统Access开发小型数据库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数据库知识结合实际需要开发一个简单的管理系统。如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记分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有小组人员组成、小组任务分工、分数记录与分数统计排名等。更为重要的是, 在这个系统开发过程中还需要学生先制订一个开发流程, 而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 这个流程的制订会经历个性设定、小组讨论、初步尝试、调试修改等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仅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 而且学生参与的程度更高, 运用的知识也更多, 因此学生容易对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形成丰富的运用经验。同时, 在数据库初步形成之后, 我们还结合对数据库的运用让学生反思这一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在这一反思过程当中, 学生会总结数据库开发过程中的成败得失, 进而对Access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

此外,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还有一些方法也被证明对于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而言是行之有效的。如利用多媒体、白板等教学手段模拟实际情形, 让学生对实际操作过程进行观察的“过程分析法”;利用学生对现成的信息技术作品进行理论分析的“案例分析法”等。

三、关于高中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教学的一些思考

经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 我们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教学应该超越单纯的计算机技术层面, 应当培养高中学生具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素养, 我们也深深意识到信息素养应当是以理论知识来奠定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精神基础的。从这个角度讲,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信息获取与加工、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等教学范畴中都有大量的理论知识, 这些理论知识应当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向学生传输、渗透,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永恒话题。根据对实践的反思, 我们坚持认为教学认识的提高以及教学策略的选择, 是夯实学生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基础的重要途径。面对不同的学生与不同的信息背景, 我们的经验永远起着基石的作用, 具体到一个教学现场, 还需要我们以教学智慧去化解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应该超越单纯的计算机技术层面, 培养高中学生应具有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应当是以理论知识来奠定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精神基础的。

论夯实基础对有效阅读的影响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能力,障碍,对策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有重要作用。英语阅读中一些生词、词组的反复出现,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扩充词汇量,熟悉一些词汇的应用。同时在阅读的 过程中, 能够加强对语法的感觉与运用,英语阅读的材料中不乏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优美的词句,对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也大有裨益。再者,英语短文通常都是一些描述外国故事及人物或是一些幽默的小笑话,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扩充学生的课外知识。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良好阅读技巧的培养,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保证阅读质量

很多学生在阅读 材料时,缺乏良好 的英语阅 读习惯,缺乏阅读的连贯性思维,阅读速度普遍较 慢。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快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掌握一些常见的、重要的单词和词组的基础上,加强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读”的习惯,读的方式有出声阅读、默读和看读等,读的程序是 “词形→词音→ 词义”,在最初阶段,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出声阅读,在声读阶段要求学生能够读出每个词的准确发音,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语感,再逐步过渡到看读,看的程序是“词形 → 词义”,看的速度快于读的速度,循序渐进地培 养学生直 接理解书 面意义的 阅读能力。

初中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普遍较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还不能独立读懂阅读课教材的内容。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也要树立起阅读训练的长远意识,以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提高其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二、纠正阅读的随意性,做到有的放矢

1.寻读(scanning):放眼全篇,查找信息,快速扫视, 掌握全文大意。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文章体裁、主题,从语篇中找到出关键句或词进行仔细研读,而不是去认识每一个单词、分析每一个句子,这样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2.略读(skimming):在寻读的 基础上,选取文中 的重要部分和主 要细节进 行仔细阅 读,以便抓住 文章精华。

3.概括阅读(survey):文章首尾句通常是全文信息的“窗口”,对掌握整篇大意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每一章节的正副标题及每段首句和文章的首尾段落,猜测文章中心和各段大意。

在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上课前 先明确任 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设置各种阅读活动,比如填表格、列举事件细节、回答问题 等, 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针对性阅读,使学生能够全程参与阅读过程,成为阅读实践活动的主角。

三、教会学生猜测词义的技巧,提高阅读水平

在中考阅读理解中,一篇阅读理解的文章一般都有3%的生词量,因此,猜测词义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一方面。在阅读理解中,学生会不可避免的遇到许多需要正确理解词义的问题,如果仅仅依靠查词典来理解, 势必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的整体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词义猜测技巧, 夯实阅读基础来过好词汇关。

例如8BUnit 2Travelling的Reading部分,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与travelling有关的单词,如retinue,backpacking,itinerary,transit,tourist,hotel,route,travel, trip,journey等。通过英语构词法来扩大英语词汇量,如记住“audi”一词,就能连带地识记“audible,inaudible,audibly,audibility,audience,auditory,auditorium”。再比如根据语境、连词等信息来猜测词义,如:Like her younger sister who is gregarious, Alice also likes to make friends.其中gregarious是个生词,但只要我 们沉着应 对,仔细分析,可以发现like、also这两个词给我们提供了线索,它和make friends意思相近,可以猜测出为“合群的、爱交朋友的”意思。

词汇是阅读的“根基”所在,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猜测词义技巧,对学生正 确获取全 文信息具 有重要的 作用。在平时的阅读 教学中,教师可以 围绕话题 罗列单词,也可以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改编成信息材料,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单词、运用单词,让学生能够自己形成一张独特的词汇网。

夯实基础拓宽路子 篇9

以点带面, 广泛交流

随着职工书屋数量的不断增加, 我们把创建特色书屋作为重点来抓, 不搞统一标准, 根据各单位的实际, 在不同行业选出不同特点的职工书屋进行分类指导。2013年, 市总指导升级了一批示范性职工书屋, 其中中石化广西梧州石油分公司荣获国家级职工书屋示范点称号, 中国移动通信广西梧州分公司、中央储备粮梧州直属库、梧州监狱、梧州航道管理局、广西嘉进药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港德硬质合金制造有限公司分别荣获区级职工书屋示范点称号, 在全市建成市级职工书屋示范点15个。

增加流动书柜, 扩大服务平台。自职工书屋建设工作启动以来, 梧州市总工会先后在苍梧等县城推出流动书柜, 为职工读书学习提供了便捷、有效的平台。近年来, 流动书柜的数量成上升趋势, 服务触角紧抓在一线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作和居住相对较集中的工厂车间、矿区工地、宿舍区等因地制宜建起来的职工书屋。因有限的场地和书籍难以满足读者日益增加的阅读需求, 流动书柜便成了满足职工群众阅读需求的附加平台。流动书柜的书籍不定期轮换, 做到常看常新。在图书配置方面, 注重调整增加涉及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生产技术方面的书籍以及有关行业实用技能书籍, 满足不同读者的读书、学习需求, 传播先进文化, 普及科学知识。

整合图书资源, 提高利用率。梧州市总工会将梧州市图书馆的馆外服务网点引进了职工书屋。该网点在职工书屋设立专用图书书柜, 不定期将书籍从图书馆轮换到职工书屋。还可以多个书屋进行图书资源整合, 重新分配, 资源共享, 提高资源利用率。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图书资源作用, 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量, 又能将书屋有限的经费开支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通过馆外服务网点的引入和图书整合利用, 职工书屋为广大职工读者送上提高技能、开阔眼界、陶冶情操的精神食粮, 为职工书屋注入新鲜血液。既能共享资源, 又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举办培训班, 促进管理完善。每一位职工书屋管理员都是职工书屋的形象代言人, 担当着职工书屋信息员、联络员、办事员、宣传员、服务员的重要职责。举办职工书屋管理员培训班, 加强职工书屋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对职工书屋建设起到有效积极的促进作用。培训班主要分两大内容: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讲师对图书的分类及图书管理工作流程等方面知识做了详细的讲解, 来自全市各级职工书屋的管理人员根据所学知识到市总工会国家级职工书屋参观交流, 并进行操作实践和展开互动。

主题读书活动, 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梧州市总工会以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暨职工书屋建设五周年为导向, 以“知识成就梦, 劳动创造美”为主题开展职工书屋读书征文活动。职工书屋以本次活动为契机, 发动广大职工参与, 引导职工读业务书提高技能、读社科书开阔眼界、读文学艺术书陶冶情操,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来自各行各业的职工群众踊跃参与其中, 本次征文活动共评出77篇获奖文章, 并在《梧州日报》及《梧州工运》开辟专栏对获奖文章择优选登。同时, 获奖征文在市总全国级职工书屋设置的读书园地分批展示, 供读者阅读交流, 调动职工学习和写作的积极性, 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未雨绸缪, 拓宽路子

在职工书屋建设中, 我们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一是建设职工书屋只搭框架, 只建不用, 用了不实, 建书屋只流于形式, 造成了资源浪费;二是职工书屋的管理不够规范, 服务不到位;三是图书数量偏少、品种单一、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 对读者缺乏吸引力;四是领导对职工书屋的重视不够, 书屋建设缺少可持续的经费投入, 影响了书屋的建设和发展;五是职工书屋的作用单一, 仅停留在借阅功能上的多, 未能充分利用书屋这学习平台, 引导职工学知识、学技能, 局限了书屋作用的发挥;六是宣传力度不够, 职工对书屋缺乏认知。

针对上述存在的现象, 我们将总结经验, 多措并举加强职工书屋建设, 逐步实现具有工会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职工书屋, 更好地为职工提供开阔眼界、提高技能、陶冶情操的学习平台。

完善书屋管理是基础。“职工书屋”不仅要“建”好, 更要“管”好, 这样才能保证此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工作, 防止只搭框架, 不务实的走过场现象, 同时加强完善职工书屋规章制度, 各个书屋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符合书屋条件的阅览制度、电子阅览制度、借阅制度等, 从整体上促进和推动职工书屋的建设和发展。二是加强管理人员素质提高, 适时组织职工书屋管理人员在岗培训、经验交流, 借鉴好的管理经验, 切实做好职工书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丰富服务内容是重点。“职工书屋”一般应建在一线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作和居住相对集中的基层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工业园区、乡 (镇) 村等地方, 要照顾到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环境下的阅读需求, 要加强职工书屋的藏书量及软硬件设施。选购图书方面要把好关, 不要让内容不健康的图书进入书屋, 尽量逐年加大藏书量, 同时可以通过整合资源等途径来丰富书屋服务内容。一是增加流动书柜, 注重调整增加涉及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生产技术方面的书籍以及有关行业实用技能书籍, 流动书柜俨然成为职工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流动宝库。二是增加引入市图书馆的馆外服务网点, 设立更多定点书柜, 新书轮换范围更广, 惠及更多职工。同时书屋之间可以设立共享书柜, 进行图书资源整合利用, 将有限的经费开支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三是有条件的职工书屋可以引入信息化程度高、市场接受度好的图书上网工程, 通过批量购入电子图书的形式, 提升图书的存量和质量。

梧州市总工会将继续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书屋建设, 多措并举夯实书屋建设基础;发挥书屋作用服务广大职工群众, 提升书屋品牌扩大职工受益范围;加强调研探索书屋建设新方法, 总结经验拓宽书屋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让职工书屋在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中再创新的辉煌。 (李煜荣摄)

职工书屋管理员培训班的学员们根据所学知识到梧州市总工会的国家级职工书屋进行操作实践。

加深记忆 夯实基础 篇10

本人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多年, 在教学中逐渐摸索出一些加强学生记忆能力的方法。下面我把它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勉, 并真诚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趣味教学, 强化无意记忆

众所周知, 化学用语的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 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之一。许多学生在学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时, 经常记错。我在刚从事教学的头几年里, 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方法, 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费时费力, 而且非常不理想。有的学生明明记住了, 过几天再写时又错了。这说明死记硬背这种方法, 不仅事倍功半, 而且记忆不牢, 还可能使学生逐渐失去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后来我采用了如下游戏的方法:先将元素符号或化学式与它们对应的汉字名称写在红黄两色扑克牌大小的硬纸牌上。比如红色纸牌上写上:FeSO4、Fe2 (SO4) 3、Na2CO3、CaCO3等, 黄色纸牌上就对应写上:硫酸亚铁、硫酸铁、碳酸钠、碳酸钙等。教学时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班级可采用课前或课堂分发, 每人一张, 课堂上教师指定一名拿红牌的学生上台, 让与之对应的黄牌学生自动上台。若这名学生不会, 可让全体学生举起手中的牌, 让这名红牌的学生到下面请上对应的黄牌学生。这样不仅增加趣味, 活跃课堂气氛, 还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当然也可将两色牌子分放在讲台的两个盒子内, 让学生单人或两人一组上台表演, 下面学生集体评判。这种方法, 教具易制、操作简单、灵活方便、效果很好。这样做不仅事半功倍, 加强了学生的无意识记忆,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口诀记忆, 强化重点

初中化学的知识点较多, 前后联系并不紧密, 有些知识一段时间不接触的话, 可能下次用到就想不起来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 许多小时候记的古文或诗词, 多年以后仍能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从科学的角度讲, 这是由于除了大脑记忆之外, 小脑对口腔肌肉的一连串的动作保持了牢固记忆的缘故, 这叫运动记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 采用这种运动记忆的方法, 效果较为显著。下面摘录几条供大家参考。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注意事项较多, 我便编了如下口诀:尾高口, 管伸短, 夹管一比三。酒精灯, 用外焰, 管出水面, 灯还原。又如在讲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介绍了如下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钡钙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 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在讲述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 酸碱盐的溶解性的记忆是学生一大难点, 而且容易混淆。我就编了下列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 放入水中溶解完。硫酸盐, 去钡铅, 氯化银不溶盐酸盐。其他的如前20号元素的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稀释浓硫酸、实验基本操作等均可采用这种形式教学。当然, 有时候可发动学生进行比赛, 看谁编的口诀既全面又好记, 并让他自己介绍给大家, 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且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三、联系生活加强有意记忆

在生活中, 往往我们自身经历过的事情或非常感兴趣的事情, 就会记忆犹新。那么, 教学中我们就可根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生活中的热点、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有意记忆, 使学生记忆更加牢固。

记得有一次吃午饭的时候, 我们班的几个学生在一起议论他们村前几天煤气中毒的事件。我就凑了过去, 在他们谈的比较投机时, 就趁机给他们讲解了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及产生一氧化碳的原因。他们竟听得津津有味, 有的甚至忘了吃饭。时隔一段时间, 当上到一氧化碳这一节时, 我就有意识地提问这几位同学, 出乎意料, 他们竟答得非常准确。

化学的许多知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抓住契机, 加以利用, 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夯实基础 科研创新 篇11

理学院自成立近一年来,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多学科各方面的支持,目前,该院正积极营造学科、学术的基础研究氛围,弘扬科学精神,建立学科研究平台,综合学科交叉,培养学科研究人才,建立学术、学科梯队,他们正在为构建时代工程,夯实研究基础,作出不懈努力。

理学院下设信息与计算机学系、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教学教育与应用系、物理教育系、基础数学部、基础物理部、物理实验室等7个系部,拥有信息与计算机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教育等4个专业,现有教职工119人,其中教师101人,教授8人,副教授33人,讲师22人;在读学生945人。该学院重视学科建设,主要学科有:生物光子学、大气传输与自适应光学、非线性科学、光信息科学和光电源技术微观物理结构理论、计算科学与工程、代数理论及应用等。

夯实基础创新服务 篇12

一、加强领导, 完善机制, 健全网络

为了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 由中心牵头, 成立了一把手镇长任组长, 分管镇长任副组长, 学校、文化、人社、农服、司法、关工委等多部门参与的社区教育领导小组, 下设社区教育办公室, 成教校长任办公室主任, 建立并完善了社区教育章程和领导小组例会制度, 以保障社区教育的工作开展。

定期召开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研究确定社区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推进工作落实的具体措施, 增进部门间的沟通, 互通培训信息, 为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按照《江苏省居民学校建设标准》推进基层居民学校建设, 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校务委员会, 有效运转。通过聘请大学生村官担任居民学校的常务副校长, 充实各村居民学校的新生力量, 逐步构成以镇社区教育中心为主体、居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

二、强化建设, 完善制度, 夯实基础

我中心原址在集镇边缘, 场地又小, 不宜开展工作, 也不便群众参与学习教育活动。后通过我们出色的工作, 争取到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 将社区教育中心、文体中心以及各部门的培训教育基地融合在一起建设, 实现资源共享, 新打造了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 融教育、文化、体育、休闲为一体的全民学习中心。

新中心占地面积16 300 平方米, 建筑面积3 931.2平方米, 拥有培训室16 个, 活动室18 个, 办公用房11间, 物联智能化的报告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舞蹈房、乐器室、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活动室一应俱全, 拥有适应专业培训、阅览的图书、音像资料一万余册, 教育教学设备先进, 活动器械丰富。

建立健全了社区教育工作岗位责任制度、例会制度、工作考核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各专用室管理使用制度等, 职责明确, 责任到人, 强化制度管理, 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贴近需求, 服务全民, 促进发展

在工作中, 我中心积极探索“贴近需求, 服务全民, 快乐学习”的社区教育理念, 并以“学园、家园、乐园”作为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 结合区域实际, 组织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 满足社区各类成员的学习需求, 促进全体全面发展。

(一) 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提升公民素养

1.定期举办百姓讲坛、道德讲堂活动, 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以固定人群为主体, 向周边人群辐射、吸引, 定期举办“百姓讲坛”“道德讲堂”等活动。主要内容有家教、养身、保健、理财、普法、环保、防盗、防骗、防暴以及家乡发展、身边道德典型等,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健康文明的主流思想文化, 抢占阵地, 防止邪教、迷信等不良思想文化的侵入, 缓解社会矛盾, 构建和谐社会。

2.关注青少年校外教育, 举办丰富多彩的假日活动班

解决农村家长的渴望, 破解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 从城市、高校引进了专业师资, 为乡村的孩子们举办了乐器、舞蹈、绘画、书法、跆拳道等假日培训班, 开展各项素质教育, 为基层乡村孩子们的特长发展提供机会, 创造条件。

3.丰富老年教育课程, 引导成立社团, 提升生命质量

每年精心制订《老年学校教学计划》, 并依计划逐一落实, 举办了历史文化知识、防盗防骗防抢常识、老年运动常识、健康养生知识、网上课程学习方法指导等培训。中心牵头, 由本镇中老年居民自愿组成天韵社团, 组织师资为他们开展各类民乐演奏培训, 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开展健康的文化艺术活动, 提升老年生活幸福指数。

(二) 服务三农, 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围绕我镇有机农业产业的生产和发展, 利用县域内农科院所的优势, 邀请农科专家, 依托各种专业合作社平台, 大面积组织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如:“执证农民有机水稻专业培训”“执证农民彩叶苗木专业培训”“执证农民有机蔬菜专业培训”“合作社组织培训”“农村经纪人培训”“网络销售培训”等。培训内容丰富, 方式灵活多样, 通俗、易懂、实用, 用实打实的案例, 让种养户学到真本领。

(三) 注重劳动力转移和企业职工培训, 服务企业发展

协同人社部门, 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和“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如, 锻造工初级中级培训、钳工初级中级培训、金山村失地农民特色蔬菜腌制培训。对部分企业、窑厂中来自于外省市的职工进行岗前培训, 对他们进行相关法律、安全、生产技能、企业文化等培训, 为他们维护自身利益、自身安全送去了法律知识, 也为地方安全生产, 和谐生产, 维护了稳定。

(四) 深入探索创业培训, 为我镇居民创业提供智力支撑

为配合打造创业型城市, 密切与人社、工商、税务等部门合作, 在我镇大范围开展“创业意识”培训工作, 掀起我镇居民的创业热情。在激发创业学习需求的基础上, 又进一步举办“创办你的企业 (SYB) 培训班”, 让拟创业者深入学习创业初步知识, 掌握创业技能, 了解创业政策, 开拓“大众创业”新局面。

四、开拓创新, 彰显特色, 提升内涵

(一) 开展社区教育课题研究, 提升内涵建设

通过课题研究, 来加强工作内涵建设。我们申报的“十二五”规划课题《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成人教育转型的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效性途径的探索》, 被江苏省社会教育指导中心由普通立项课题转为重点立项课题, 在课题研究中, 团队在国家、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 篇, 在县、市、省各项评比中多篇论文、案例、征文获奖, 本课题已于2014 年12 月底顺利结题, 并于2015 年9 月被江苏开放大学、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评为“2010-2015 年江苏省社会教育研究优秀科研成果”。

(二) 探索社区教育课程建设, 打造培训特色

结合本地实际开发地方课程, 组织开展相关培训, 打造本土特色培训项目。2012 年我们编写的《天王镇居民手册》和《戴庄有机农业生产通俗读本》荣获省级三等奖;2013 年我们编写的 《发展休闲农业打造魅力乡村》的乡土课程荣获省级一等奖;2014 年我们编写的乡土课程《现代农业发展下的“戴庄模式”》, 荣获省级三等奖;2015 年在百姓讲坛“和谐生活系列课”中, 我们的《崇尚科学抵制邪教》视频课程, 参加江苏开放大学、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主办的老年远程教育优秀音像教材和优秀课件评比, 荣获三等奖。

(三) 坚持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 不断推动学习型组织创建

每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期间, 我中心认真筹划、组织, 协同组织办、妇联、文体中心、人社中心、农服中心等多部门, 广泛开展了各类学习教育活动, 并在活动启动仪式上表彰“三项”学习型组织, 大力宣传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 掀起了全镇学习热潮。

我中心在2014 年顺利通过了镇江市教育现代化先进社区教育中心和江苏省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的验收。今后我们将继续以阵地建设为基础, 以内涵建设为核心, 开展项目研究, 提升培训活动质量, 打造特色品牌, 推动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 努力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 推动全民终身学习, 服务地方的“五个文明”建设, 服务和谐社区的治理创新。

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推进社区教育:首先, 通过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工作机制, 健全社区教育网络, 推动健康发展;其次, 通过强化阵地建设, 完善工作制度, 夯实服务基础能力;然后, 贴近各类人群的需求, 服务终身学习, 促进全民的全面发展;最后, 通过特色创新, 提升内涵, 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

关键词:健全网络,完善机制,夯实基础,贴近需求,服务全民,彰显特色

参考文献

上一篇:石膏砌块下一篇:招投标建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