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总结:夯实基础抓落实 创新发展争先优

2024-09-29

社区工作总结:夯实基础抓落实 创新发展争先优(共2篇)

社区工作总结:夯实基础抓落实 创新发展争先优 篇1

社区工作总结:夯实基础抓落实 创新发展争先优

站前社区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四个xx”建设作,全面落实城区街道工委确定的“保稳定、促和谐、谋突破、快发展”的工作目标,本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服务宗旨,明确了社区服务精神是:善于开拓创新,乐于吃苦奉献,勇于争创一流,求于居民满意。几年来社区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城区街道工委的指导下,积极创建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的“服务型社区”,本着服务居民有所作为,创新发展敢为人先的精神,努力打造服务型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先后举办过邻居节、社区节、厨艺大赛、趣味运动会、传统文化讲座、市民学校大讲堂、“七一”党员系列活动、“大手牵小手”活动等多项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成立了健身操队、秧歌队、舞蹈队、器乐队、文艺队、小莺乐园合唱队等文艺队伍,成立了“百帮团”志愿者服务队。

站前社区位于城区中心地带,下设五个居民小组,xx户,共 xx 口人,60岁以上老人xx人,驻区单位24个,?栋楼,?个楼院。共有工作者6人,劳动协理员3人,残疾人协理员1人。

一、党建工作创先争优

努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在“xx一家“活动开展以来,县委常委进社区“接地气连民心”,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于再林书记亲自带领省市级文明单位 到我们社区开展共建帮扶工作,先后为社区捐赠,电脑、座椅、。帮助社区制定发展规划,社区通过与驻区单位共驻共建,在林都雅苑借用2间15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建立党员服务站,党员活动室,居民书屋、康乐服务站。定期组织党员学习,讲党课,开展活动。成立了11个楼院党支部,6个党小组,5个楼管会,在楼院党支部中开展“五个一”活动那个,即:包一个楼道、包一片绿地、包一颗绿化树、帮扶一户贫困居民、帮教一名学生等。在小区绿化、环境卫生卫生、供暖、维修、治安等民生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庆祝建党91周年,举办了“庆七一楼院党支部红歌演唱会”,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一对一”帮扶活动。重大节日社区党总支都为孤寡老人送去慰问品和鲜花,让老人们感受到党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十八大”召开期间,组织社区党员观看开幕式实况,学习解读十八大报告,谈心得体会,共召开3次座谈会畅谈对十八大的感受,出墙报4期,有35名党员写了学习心得,受“十八大”精神的鼓舞,?楼院有70岁老人 ?名字向社区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通过党组织生活的举办,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得到加强。

二、贴心服务情暖民心

1、成立“双阳活动站”。由退休人员组成的“社区夕阳志愿者服务队”,于社区孤儿、残疾儿童、贫困女童组成的“朝阳受助队”进行结对帮扶帮教、开展心理疏导等活动,10名退休人员分别与8名儿童结成帮扶对子,为他们送去了书包、雨伞及学习用品等。

2、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共有成员31人,为特殊群体送去关心和帮助。空巢老人吴艳杰72岁,患有心脏病,门上的灰尘、油渍几年未清理,服务队成立后,志愿者轮流去照顾老人,帮助打扫卫生、劈柴、理发、洗刷餐具。还义务为居民检修老化电线,处理线路故障,解决房屋漏雨等,这样的活动服务队每月进行一次。

3、印制便民服务卡。为推进“百项服务进社区”活动深入开展,我们印制便民服务卡2000多张,涉及家政、供水、供电、有线电视、家电维修等8 类10项服务,发给弱势群体每户1张,遇到上述困难打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

4、印制爱心优惠卡。同煤厂老板协商,贫困户持优惠卡,每购一吨煤在最低价的基础上优惠20元,共有68户贫困户享受到优惠救助。

5、开展职业介绍服务。共为各类无业人员提供外出就业75人次,并为镇内96名无业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

6、成立“康乐居民之家”,开展助老助残服务,推广普及健康知识,免费为居民康复理疗,提高居民的健康程指数,增强居民对于社区的认知度和归属感。

三、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1、举办社区节系列活动。利用社区节举办“和谐幸福文艺晚会”,<莲山 课 ~件 >组织居民自编自演节目,情景剧《社区居民来相会》、《和谐楼道一家亲》、快板《小区故事多》受到广泛好评,上至80岁老人,下至5岁儿童都参加演出。

2、举办“邻居节”活动。在学府小区、百合小区举办邻居节,组织楼道居民美化楼道、才艺展示、文艺演出、邻里聚餐、印制联系卡、成立楼道党小组、楼道茶社等,既促进了邻里和睦相处,又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主人翁意识。

3、成立社区文化体育队伍。建立了秧歌队、舞蹈队、健身操队、乐器队、合唱队,这些队伍活跃在居民区,带领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为“活力xx” “幸福xx”创建增添色彩。

4、打造楼院文化。建立“和谐楼院、幸福楼院、德孝楼院”,分别在供电家属楼院打造“德孝楼院”,悬挂“二十四孝”宣传图片,将居民自己创作的不同题材的书画作品挂在楼道里;在铁路小区打造“幸福楼院”;在?小区打造“和谐楼院”,粮食局楼院几十年没有粉刷,2012年通过多次于粮食局、司法局,楼下个体户沟通、,筹资6000元,粉刷了楼道,居民交口称赞。

5、举办了市民“家庭趣味运动会”。组织动员60个家庭100余人参加各类比赛活动,一家祖孙三代参加趣味运动项目,春种秋收、托球、夹气球等活动项目,居民们欢声笑语,拉近邻里之间、楼与楼之间的距离。

6、举办“楼院厨艺大赛“。居民自带食材,在兴林广场现场烹饪加工48道菜,评委现场品尝打分,评出金厨奖、银厨奖。

居民在各种活动中,受到了“知礼崇德、和睦互相(助)?、健康文明、热爱家园”的教育熏陶,有力地提升居民的道德修养,促进了楼院、邻里、社区的和谐。

站前社区先后获得过xx市“优秀社区党总支“、xx市“无邪教社区”、xx市“文明小区标兵”、xx县“无邪教先进集体”、xx县“创先争优先进集体”、xx县“和谐社区共驻共建先进单位”、xx县“社区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四、2013年社区工作重点

1、加强社区为民服务载体建设。

一是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建立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健身舞蹈队、德孝文化宣讲服务队、老年书画服务队等各种社区群众性服务组织。发挥各种服务队在特色社区建设中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发动和鼓励社区成员之间开展互助性服务,积极探索社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的建立,创办“三店”建设工程:即:“居民蔬菜便利店”、“平价粮油供应店”、“折旧物品捐赠(领取)店”等扶贫救助工程。大力开展社区慈善活动,开展双管党员进社区“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二是开展凝聚居民的社区活动。克服活动场所和办公条件的不足,努力解决社区活动阵地少,居民归属感不强问题,整合文化、教育、体育等部门资源,挖掘有特长的居民牵头,成立各类群众性自娱自乐文体组织,广泛开展文艺表演、风采展示、科普知识、书画摄影、各种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居民享受现代文化生活,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馨,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完善居民代表议事制度、社区民主协商议事制度、党建联席制度建设,对于涉及民生工作事项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四是加强社区队伍建设,重点解决社区工作者于居民沟通的能力,提升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提高各项政策理解、宣传、执行的能力,妥善处理社区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继续开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活动,以《弟子规》经典诵读为教材,以国学讲师经典课程为教材,调解工作者心态,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

2、全力做好党建品牌的创建工作

一是丰富和完善社区“党员先锋”党建品牌建设,在社区党员中开展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为重点,全面落实县委十六届五次全会精神,为实现“四个xx”建设目标,依托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和纪念活动,丰富党组织生活。二是完善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依托社区党员服务站,本着就地、就近的原则,积极探索社区党员管理新途径。三是依托市民学校和社区大讲堂,开展传统文化、健康养生、社会公德、居民行为规范、法律宣传等内容的公益教育活动,提升居民的整体素质。

3、深入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打造特色网格”创建活动

结合社区的区域、资源、人口等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围绕网格化管理,< 课~件 >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便民服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创新服务内容,打造服务亮点,创造服务品牌,建设网格化管理下的特色型社区,确保网格特色更加鲜明,服务更加到位,效果更加明显。特别是实行“三级网络”管理更适合方便群众工作,即“社区网格、小区网格、楼院网格”的三级管理,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的工作运行机制。

五、“接地气、连民心”活动重点及创新工作

(一)党建工作1、4月5月建立楼院党支部,积极协调各级党总支,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双管”党员的积极性,主动走进社区参加业主委员会,楼院党支部、楼管会的筹建,年末完成85%以上的楼院。

2、社区党总支坚持每月讲一次党课。

3、楼院党支部活动:每个楼院党支部开展一个主题特色的党支部活动,全年围绕特色活动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

(二)创新工作1、7月在 ? 楼院组织开展“百家宴活动”增进邻里和谐。< 莲山课~件 >

2、组织低保户开展季度申报制,每季度书面申报就业情况、收入情况、家庭情况、身体情况;对低保家庭开展一次市民“八德”培训,重点开展“讲德孝念党恩“主题教育,引导低保家庭树立生活自信心,自立自强靠创业摆脱贫困。

3、举办庆“七一”草根书法绘画展,邀请社区里会书法绘画的学生、党员、居民参加。

4、建立就业信息用工档案。

5、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组织留守儿童、单亲儿童读书、看报、上网查资料、文体活动等。

6、开展“爱心小回报”活动:动员居民义务清理小广告换日用品活动。

(三)、筑牢民生工作基础。全面开展社区工作者网格长入户普查居民信息活动。民生工作基础3月、4月重点社区工作者、网格格长全面入户,普查核实居民信息,建立网格信息库。

(四)推广邻居节活动,推动和谐社区建设。8月、9月开展“邻居节”活动。

(五)继续开展文化进楼院活动。在条件成熟的楼院创建“文化楼道”、文化楼院创建活动,今年计划完成 ?楼院的建设工作。

(六)普及传统德孝感恩文化。利用市民学校举办传统文化学习。分层次举办妇女“女德教育”培训班,婆婆培训班、媳妇专题班。

社区发展任重而道远,面对未来,我们满怀希望和信心。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努力实现社区工作的追赶跨越,打造服务品牌,提高工作能力,不断提升社区工作在居民中的满意度,为xx的平安稳定、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更大的贡献。

社区工作总结:夯实基础抓落实 创新发展争先优 篇2

2008年6月,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 精神, 通过培训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 提高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训练水平, 进而带动全国各级各类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 推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颁布《2008年~2012年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五年培训规划》, 拟在五年期间, 通过在北京 (首都中培训、讲师团赴西部12省区巡回培训和东中部19省市的各省分省培训三种形式, 完成三万多人的培训体育教师的任务。五年来, 无论国家集中培训与巡回培训还是分省培训, 均获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在基本完成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分配的培训任务的同时, 创新完善了培训内容与形式, 初步构筑了全国体育传统校师资培训的基本框架和模式, 形成了各自的培训经验和特点。

在本次总结大会上,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中心——首都体育学院, 及西部12省区、东中部19省市的部分代表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 展示了他们在过去五年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成绩。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中心:制订完善课程体系, 配备一流师资队伍, 落实体育师资培训质量与效果

全国体育传统校体育师资培训中心设在首都体育学院, 由周登嵩教授领衔培训工作团队, 主要承担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国家集中培训任务, 承担组建国家讲师团赴西部省区送教上门巡回培训任务。五年来, 培训中心以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规范的项目团队管理和重效果与实效性的态度, 总计完成12500余人的培训任务, 积累了丰硕的成果。

以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基础:在课程内容设计上, 培训中心的设计思路体现了“三个根据”, 即以中央7号文件精神为根据, 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学校课余训练的实际需求为根据, 以短期集中培训只有6~8天的实际为依据, 统一设计了“统一加特色”的培训模式。其中, 统一模式为国家集中培训中心统一设计的“一半理论课, 一半技术课”;特色培训为各省培训基地自行开设的有地方特色和学员要求的选修课程及交流参观实践。此外, 在培训的教学模式与环节上, 改变过去传统培训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模式, 除了一半时间的运动技术实践课之外, 还设置了专项班研讨交流, 全国学员大班交流发言的多层互动学习模式;增加了去当地体校参观训练课学习的环节。

以一流的师资和管理为保障:培训中心聘请了校内外40余位高水平的专家教授, 他们既为北京的集中培训班学员授课, 其中多数教师又担任讲师团成员赴西部省区完成巡回教学任务。这些教师来自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 大部分有15~30年教学经历, 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已是本校和全国公认的权威和优秀教师。他们大多数人参与过不同地区的体育教师培训教学任务, 具有丰富的经验。

此外, 培训中心采用了项目负责人制的团队管理方式, 组建了专业的管理团队, 全程参与培训与日常教学管理事务。为了更好地做好管理与组织培训工作, 管理团队对自身提出了严格要求:一是要加强对相关政策、文件的学习, 做好前期调研工作;二是对课程教学计划进行精心设计、反复论证, 并组织编制教学大纲和教材;三是制定针对任课教师和学院的规范与守则, 严格明确地规定了成绩考核与获取结业证书的资格;四是加强科学管理, 及时与学员沟通并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积极开展追踪调查确保培训实效:每期国家集中培训班教学结束后, 培训中心对全部学员发放调查问卷, 每年还对西部部分省区培训班学员进行抽样调查;另外, 还组织调研组对前期培训部分学员进行追踪调查。这些工作的开展, 确保了培训中心能够及时检验培训班的教学效果、参训学员的变化及在回校后对所学知识应用的情况, 为后期的培训提供参考。

五年培训工作积累的成果与获得的效果:全国体育传统校体育教师国家培训中心, 在五年的培训工作中, 开发积累了多项成果, 包括在调查听取学员意见的基础上, 组织近10门任课教师, 在2009年6月完成了以理论课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培训教材, 并于2011年对前三年使用的教材重新做了修订, 保证了教材的前沿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等特点;组织任课教师开发研制了“校园集体舞蹈”、“体育游戏”、“健美操”3门公共技术课的教学录像光盘, 为广大学员既能提供培训期间的课程学习指导, 在学员回到工作岗位后的实践中可提供专业帮助与参考;针对课程教学大纲, 每年会在教学前进行及时修订与完善;此外, 还制作了学院优秀论文集和培训照片集。

江苏省:以传统项目学校培训为契机, 推进实施“江苏省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

为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五年计划》的要求, 结合江苏省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实际, 江苏省体育局、教育厅联合组织实施了“江苏省万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程” (以下简称“培训工程”) 。“培训工程”的基本任务是, 为全省各级各类中小学及中等职业学校各培训1名体育教师, 其中, 省级以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各培训2名体育教师, 全省共计划培训约1万名体育教师。所有培训经费由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承担, 学员培训合格后颁发由两个部门印制的证书, 并计入学员继续教育学时。

自2008年开始, 培训工程先后组织实施了两轮, 第一轮培训共完成了8322名体育教师的培训任务, 其中, 省级以上体育传统校教师344名。第二轮培训于2012年3月份启动, 目前已顺利完成全省4328名小学体育教师、126名体育教研员和283名省级以上体育传统校教师的培训任务, 其他培训工作计划于2013年完成。“培训工程”主要呈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周密的组织实施:为尽量贴近体育教师的教学实际, 保证培训质量, 切实提升体育教师特别是体育传统校教师的执教能力, 每轮培训前, 省体育局和教育厅都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和教育部门资深教研员对教学大纲内容、培训的重点、培训方法手段等进行多次细致的研讨, 编写了统一的培训教学大纲, 并制作了教学光盘供各培训基地参考。各培训基地根据全年的培训任务, 直接与有关市教育、体育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确定培训学员名册, 编制具体的培训工作方案, 并上报省有关部门, 由省教育评估院对培训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调查, 对培训效果进行客观评估。

创新的培训形式:此次培训在讲师团备课形式上大胆改革, 设计了一个“大平台、多模块、小专题”的立体模型。其中, “大平台”是培训内容的资源库, 每位授课讲师按照教学计划选取授课具体的内容;“多模块”是指建立在大平台基础上, 以各专项为模块结构形式出现的一个个小组合;“小专题”是课程模块的具体呈现形式, 即每个专项模块分若干专题进行教学。

优化的师资结构:本次培训组织了涵盖全国培训课程的省级专家讲师团。各培训基地除经审核同意的本单位授课教师外, 必须聘请一定数量的省讲师团专家授课, 以保证整个培训工作的质量。

严格的培训考核:为了保证培训效果, 本次培训对考核提出了高要求, 除日常的考勤要求外, 还对学员进行了理论综合考核和实践组织技能考核, 考核合格方能发放培训证书, 计入教学教育学时。此外, 还制订了优秀学员的评选细则, 对每期培训的优秀学员都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此外, 在总结两轮的培训工作时, 省教育厅和体育局还表示, 短期的集中培训只能从理论层面上为学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而真正的“培训”还要靠教师们自己在岗位上锻炼成长。作为培训机构, 应加强对学员进行跟踪, 使培训者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得到解决, 真正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

体育师资培训甘肃基地兰州城市学院:明确培训指向, 按需组织培训;创新培训模式, 提高培训质量

为了做好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工作, 甘肃省体育局、教育厅给予了高度重视, 成立了专门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培训工作, 并将培训基地设在兰州城市学院, 由兰州城市学院负责培训项目的具体实施。在过去的五年中, 共培训全省14个市、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主管校长、业余训练骨干共800名。其中,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主管校长56名, 体育教师704名, 市县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和少儿体校校长、教练40名。

在培训实施中, 相关机构认真组织开展调研活动, 掌握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 分析教学实施中存在的困惑、疑难与问题, 掌握对有关项目的意见与要求;及时制订了符合甘肃省实际的体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结合甘肃省实际、制订了培训教学计划及任课教师、学员管理办法, 印制了《甘肃省体育师资培训班培训指南》和《培训日志》。此外, 为了做到按需施教, 培训之前还设计了培训需求调查表, 调查了解了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基层体育教师的培训需求, 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

一个好的培训方案, 是培训活动有效开展和顺利实施的行动指南, 也是保证培训达到预期效果的有力保障。兰州城市学院针对调研结果, 最终确立了“三、三、四”培训实施方案。即三个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与反思相结合、把握规律与促进发展相结合;三个模块:理论与技能、实践与考察、对话与交流;四种方式: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与成果分享、观摩与研讨、问题研讨与网络服务 (学校为每个学员提供了一个专用博客, 鼓励学员积极参与网络学习和交流活动, 以博文的形式发表培训感言、培训总结、实践经验交流、分享课程资源和提交建议) 。

此外,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 更好地做好培训工作, 除了由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中心选派并组织的西部讲师团之外, 兰州城市学院还精心遴选了甘肃省在体育训练和学校体育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在省内体育教育和训练方面有一定影响力本省教学一线的教授、优秀教练和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讲师团的部分成员。

安徽省:以“四个一”为工作思路, 扎实开展体育师资培训工作

2008年以来, 安徽省共有690名体育教师先后参加并完成了国家级和省级体育师资培训, 覆盖全省12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36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4所省特色学校的体育教师, 有效提高了基层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执教水平。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五年计划》出台后, 安徽省体育局、省教育厅高度重视体育师资培训工作, 确立了“成立一个领导小组, 制定一份培训计划, 划拨一笔专项经费, 确立一个培训基地”的工作思路。即, 2009年, 省体育局、教育厅共同成立了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专项特色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并共同制订了《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专项特色学校体育教师培训五年计划》, 计划从2008~2012年每年选派20名左右的体育教师参加国家集中培训, 并从2009年开始由省体育局和教育厅联合举办省级体育教师培训班;该计划还对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培训组织与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并给予参加培训人员计入继续教育学时 (学分) 的政策, 有效调动了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此外, 从2009年起, 省体育局将体育教师培训列入年度经费预算, 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拿出30万元左右的专项经费用于举办体育教师培训班;并与省教育厅共同确定了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培训基地, 负责全省集中培训日常工作。

体育师资培训四川省基地成都体育学院:立足实际, 突破难点, 关注未来发展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五年规划》和2012年3月“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集中培训准备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 成都体育学院在承办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西部项目暨四川省四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的基础上, 调研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教育发展现实和需求, 结合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的特点和要求, 立足体育教师的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需求, 为保证高质量完成好国家体育总局下达的“2012年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国家集中培训850人”培训任务, 特制订了2012年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国家集中培训实施方案, 并按此方案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三期国家集中培训。

在实施过程中, 组建教学团队时充分考虑了传统校体育教师们的现状和需求, 尽量做到选派熟悉传统校教学情况、有一定培训经验、认真负责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进行讲授。教学中, 又根据所开设的课程将授课教师分为若干小组, 推选小组长, 并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该小组授课教师集体备课, 集中学习培训大纲、研制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等, 并在每一期的课后进行总结, 及时改进完善和提高。期间, 面对“培训人数较多, 技术课授课时要考虑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分小班教学, 无形中给课程安排和教师选派增加了难度”的问题, 采取了分大班轮换授课结合小班教学的形式, 从而既解决了暑期请教师难的问题, 又妥善解决了场地、器材和人数的协调问题, 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体育师资培训重庆市基地西南大学:以100%为目标, 创新模式推进培训工作

自2008年为期五年的“西部地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启动以来, 重庆市体育局和西南大学培训基地积极与西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北京中心配合、协作, 全面实施培训计划, 提高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业余水平, 为增强青少年体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南大学作为培训基地, 主要负责了“专项术课实践模块”的教学, 在培训中, 探索出了“突出两个中心、坚持三个开放、做到六个结合”的培训模式。其中, “两个中心”, 即以提升学员的理论素养和体育训练技能为中心;“三个开放”, 即开放的课程内容、开放教师资源、开放的教学主体;“六个结合”, 即集中研修与小班教学相结合、专题学习与案例研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团队合作相结合、交流研讨与反思评价相结合、观摩与经验分享相结合、理论诠释与课例教学相结合。具体做法是:一是国家讲师团专题讲座;二是课例分析;三是参与式培训;四是反思交流。

上一篇:盘点管理制度已定下一篇:煤矿提升运输安全机电运输培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