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语言的训练

2024-10-22

数学语言的训练(共12篇)

数学语言的训练 篇1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启蒙训练, 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同时也为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敢说、多说,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就要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敢说、多说。从说图中的意思、说题目中的数学信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到提什么样的问题、列什么样的算式、怎样去计算, 都让学生一步一步去说。说对了表扬鼓励, 说错了也不批评指责。一个班上总有些爱说、敢说、思维敏捷的学生, 当教师提问的话音刚一落, 他们的小手就举了起来, 争着、抢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般情况下, 当敢说的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 我就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不敢发言的学生;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 就把说话的机会让给不敢发言的学生, 并给予鼓励, 以此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 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 他会觉得非常开心, 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以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2. 严格要求, 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知识面窄, 识字不多、词汇缺乏, 抽象思维能力弱, 语言不丰富、不完整, 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准确表述。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这一弱点, 从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开始加强训练,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例如, 在教学“比多少”时, 我在黑板上画了4个桃子、4个苹果、6个梨后问学生:“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能用完整的话回答。”略加思考后, 很多学生的小手举了起来, 其中一名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画了4个桃子、4个苹果、6个梨, 桃子和苹果同样多, 梨比桃子多, 梨也比苹果多, 桃子比梨少, 苹果也比梨少。”学生表现得很积极, 兴趣很浓, 教学效果良好, 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3. 在计算中结合算式意义和计算方法进行语言训练

一年级教材, 加减法算式多, 正确说出算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9加几”的例题时, 我除了应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9加几”的实际意义, 还让学生说出“9加几”的具体算法。例如, “9+4=13”, 看大数分小数 (看9分4) , 因为9和1凑成10, 所以把4分成1和3, 9和1凑成10, 再加3等于13。让多个学生说, 变换算式说。学生学会了9加几的具体算法, 再让学生思考8加几、7加几、6加几、5加几的算法, 学生很快就算出得数来了, 算出得数再让学生说计算方法。这样反复训练, 既巩固了算理, 又加强了思维能力, 强化了语言能力的表达。

4. 灵活引导说解题思路, 提高思维能力

现行的教材都是以图文并茂呈现教学内容的, 学生既要看懂图意, 又要结合教材所给的文字来理解题意。一般情况下, 我都是先引导学生看图, 说说图意, 再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所给的文字, 分析已知哪些信息,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 让学生一步一步将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说完整。遇到缺条件、少问题的题型, 让学生自己去补条件、提问题, 并且根据所补的条件和所提的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遇到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相同问题的题型, 就让学生说方法, 能说几种是几种。例如, 一年级下册第72~73页《买衣服》一课, 学生提的问题是:“买一条围巾可以怎么付钱?” (一条围巾31元) 我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付钱, 例如, 付3张10元1张1元, 付6张5元1张1元, 付31张1元, 付5张5元3张2元, 付2张10元5张2元1张1元, 等等。

总之,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去表达, 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便能得到迅速提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语言的训练 篇2

一、设计理念:

作文在毕业和升学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大,作文教学也就被语文老师看作重中之重。而想要作文夺取高分,除了具备准确地审题、奇特的立意、合理的结构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优美的语言。针对许多同学的作文,读起来味同嚼蜡,语言缺乏表现力这个特点,我特意设计此堂课,力求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使他们的写作语言靓起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作文的档次,增强学生习作的可读性。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优美语言的一般写作技法和规律。

2、学习运用多样的修辞手法,精炼的语言句式,引用恰当的古诗文等使语言靓丽的方法。

3、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三种让作文语言靓起来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语言没有文采,便难以广泛流传;用于考试作文,该是“言之无文,难得高分。”没有文采的文章,再深刻的立意,再丰富的内容,也会显得默然失色。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作文语言靓丽起来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作文指导课——《让作文的语言靓起来》

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

那靓丽的语言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齐读)根据这些特点,老师教你几招。(具体可感鲜明生动富有情韵)

【写作指导】:

第一招:善用修辞,来一点“形象”

修辞用得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作文语言的表现性、形象性。

1、修改比较,找出修辞

原句:前几天,我脸上长出了十几个青春痘,我并不在意,哪想到越长越多了。改句:前几天,我这只有零星几粒痘痘的脸上‘蹭’地又冒出十几粒,我并不在意,认为这些‘小丘’很快就会消失的,哪想到,这些小家伙顽强不屈,前赴后继,只几天工夫就星罗棋布地在我脸上泛滥成灾了。

(借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写出了脸上的‚青春痘‛越来越多的的情形,语言生动、活泼)

2、例句欣赏,感受作用

原句:考试成绩好,回家才有好日子过。

改句:考试成绩是家长的晴雨表,优秀是晴天,及格是多云,不及格是暴风雨。(运用比喻之后形象的写出考试成绩好坏所带来的家长的不同反应,生动而富有情趣)

原句:祝你一天到晚幸福快乐。

改句:一片树叶代表快乐,我就送你森林;一滴水代表祝福,我就送你大海;一根针代表思念,我就送你仙人球。(排比能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用排比说理深入透彻,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感情洋溢)

例句:丑女一回头,吓死一头牛;丑女二回头,黄河瀑布水倒流;丑女三回头,泰森改打乒乓球。

(夸张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时还能增加幽默感和趣味性。但夸张不是浮夸,是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

3、实战演练:

请扩写下列句中的任意一句,要求运用恰当的修辞: ①他很胖。②我爱……

③春天的桃花源真美啊!

4、小结

精彩的修辞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但修辞不是用的越多越好,也不能抓来就用,强按,硬套。修辞一定得用得自然、贴切,精妙,方能起到形象生动的作用,否则只会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

第二招:精选词语,来一点“感情”

我们在写作时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构思,有的人写出来会让读者觉得苍白无力,有的就会让人觉得韵味无穷。其实,只要在要在语言上下功夫,有时就可以收到化平庸为神奇的效果。

1、要巧于修饰、锤炼 示例:

《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卧:写出顽皮小童在溪头剥莲蓬的可爱、天真,童真毕现,童趣盎然。)我们古代文人皆是炼词的高手,在我们学过的诗词、文章中 有很多这样用词精妙的句子,你能举个例子吗?

对比下列两组句子,分别说说哪一句好,原因是什么? ①春天来了,一株株小草从土里偷偷地长出来。②春天来了,一颗颗小草从土里偷偷地钻出来。①树叶落下来,我轻轻接住一片,哦,秋来了!②树叶飘落下来,我轻轻托住一片,哦,秋来了!其实,写文章就像走围棋,围棋的技巧在于做眼,眼做活了,棋也就活了。语言的表达技巧也在于做眼,篇有段眼,段有句眼,句有词眼。眼做活了,文也就活了。

2、要学会变笼统为具体

具体描写就是对所描绘的事物进行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比如写“胖”——

①“这个女人长得很胖。”

②“这个女人胖得就像刚刚发开的面团。”

名句示例:“她的脸胖得发亮,皮肤已经不够用了。睁眼的时候必须把嘴闭上;张嘴的时候必须把眼闭上。”(契诃夫)

具体,就是要将事物写得可闻可睹可摸可感,而且要尽量给人以新的感觉,语言的美感也就产生了。

3、要善于巧妙地组合 有时把一些看似简单、直白的句子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也能达到一种“常字见奇,陈字见新”的语言效果。

例句:一同学描写班上的三个女生“一个秀气,一个洋气,一个土气。秀气的满是灵气,洋气的全是娇气,土气的露出几分傻气。”

(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华丽的词藻,巧妙的组合起来同样也别具情韵。)

我们有些同学在写作文时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只有语言华美才是好文章,于是拼命地追求一些好词好句,结果却让人觉得华而不实。其实,“话须通俗方传远”,简单朴素的语言组合,也许更能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感觉。

4、要善用幽默的语言

人人都爱读语言幽默的文章,所许多同学在写作时也想“幽他一默”,却常常憋得脑袋疼也憋不出一句幽默的话来。有句话叫“机智出幽默”,也就是说,幽默的语言都体现着某种机智,我们读马克吐温的作品,就常常有这种感觉。

例如:戒烟很不容易,一般人会说“戒烟很不容易,我几次想戒都没有戒掉。”而马克吐温用完全相反的说法来表示同样的意思:“戒烟其实很容易,我每年都戒好几回。”这样就有了强烈的幽默感。

想写出语言幽默的文章并不简单,它需要我们平常多读一些幽默故事,在生活中多多留心观察说话幽默的人怎样表达,掌握一些诸如褒词贬用、正话反说、谐音双关等幽默语言的“制造”方法,慢慢地就会使自己文章的语言幽默起来。

5、实战演练:

将下列句子改得更精彩

他走进教室,把练习本放在我桌上说:“看看你做的题,全错了!”

第三招:巧引诗文,来一点“意蕴”

灿若星汉的古诗词,向来以凝练优美著称,有的慷慨豪放,有的婉约清丽。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古诗词(或名句),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能合适地引用,就一定能让我们原本平淡的句子靓起。

1、我向往幽闲,我喜欢清纯,我心仪静谧,我追寻祥和……(原句)

我向往(“采菊东篱下”的那种)幽闲,我喜欢(“清水出芙蓉”的那般)清纯,我心仪(“人迹板桥霜”的那片)静谧,我追寻(“低头弄莲子”的那股)祥和…(改句)

例2:套用古诗句:前不见鸡翅,后不见猪肘,望肚子之空空,独怆然而涕下……唉,都是零食惹的祸!

善用诗词,特别是贴近主题的名句,点缀在文章之中,定能增强作文的韵味和理性升华之美。

实战演练:

她千姿百态,或含苞欲放,或敞怀盛开,或玉洁冰清,或粉妆脱俗。是啊,夏荷不仅有“亭亭净植

”的美好姿态,更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性。

【方法回顾】:

回顾本堂课,我们探讨了哪些让作文语言靓起来的方法? 善用修辞描形象

精选词语绘真情

活用诗句添意蕴 【小试牛刀】

选择你喜欢的图画,尝试用我们刚才所学的写作技巧(生动的修辞,精炼的词语,恰当的诗句),用100字左右来描绘这些美丽的画面。【教学赠言】:

浅谈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 篇3

关键词:数学语言;培养;训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训练学生正确的数学语言有着重要意义,这是因为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在数学教学中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离不开语言这个工具。学生要凭借语言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语言与思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则是思想的外壳。人们在进行思维时,总是和语言结合在一起的,思维的结果要用语言反映出来。为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能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来说明概念、规律的实际意义,能有理有据地叙述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时,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有的学生说:“我懂是懂,就是说不出来。”这实际上是概念不清、思维含混的表现。

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要严格要求,不但会说,而且要说得对、说得好。对学生语言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纠正,一丝不苟,逐步达到如下要求:

一、准确性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在表述概念、规律时往往用词不当,概念含混,如有的学生把“4台拖拉机”说成“4个拖拉机”;叙述平行线的概念时,常常把“在同一平面内”这个重要的条件丢掉。对诸如此类的错误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指出错误所在,特别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一定要帮助学生弄清。如,学生说“因为35、130、95、140几个数的个位都是0和5,所以能被5整除”。应指出:“都”“和”这两个词用得不当,“都”应删去,“和”应改成“或”,并说明理由。

二、嚴密性

不允许有任何疏漏。如,有的学生回答“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时说:“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大小不变”,丢掉了“0除外”这句话,就改变了分数性质这个命题的条件。对这类问题不能轻易放过。

三、逻辑性

这是较高的要求。一个完整的推理一般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组成,对小学生来说,不必提这么高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判断则要有理有据。如判断21和39是不是互质数时,应要求学生这样回答:21和39不是互质数,因为21和39除了有公约数1外,还有公约数3。

数学语言的训练 篇4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 就是将代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数学语言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

数学语言在数学中的基本形式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数学语言具有正确性、专业性、抽象性、简洁性和应用广泛性等特征.

一、培养数学语言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学习数学知识

一方面, 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等无不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另一方面, 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内涵,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实质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一个不能理解数学语言的人是绝对谈不上对数学知识有什么领悟的.因此, 从一定意义上讲, 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 数学语言教学是数学教学的起点.

2.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要比文字语言简洁.在思维操作中, 概念以简明、形象的方式表征, 可以省下相对多的思维容量, 便于思维集中于问题的中心和关键, 从而让思维运作更有效.知识的这些外部表征形式及其转换和联系, 将共同参与学生的思维活动, 被他们选取、改造和适应, 转变为心理上的认知.因此, 多方位的语言表达可以改善学生的信息加工, 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 有利于认知结构的形成和优化.

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在各种能力中, 逻辑思维能力处于核心地位.因此,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什么样的思维依赖于什么样的语言.具体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严谨缜密、具有高度逻辑性的数学语言则是发展逻辑思维的“培养液”.

4.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陶冶

数学语言有一种特殊的美, 有着自身的特征.数学语言的特点突出在它的语言符号化上, 这种符号语言不但比自然语言具有更强的准确性, 而且具有简洁性.正是运用了如此简洁的数学符号, 才使得数学不仅在思想表述上更为精炼, 而且在形式表达上更为简洁, 高度体现出数学的概括性, 给人一种强烈的简洁美感.另外, 在图形语言中的对称图形是典型的视觉对称美, 如平面图形的中心对称、轴对称等.

5.有利于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

掌握数学语言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果敢而严谨的性格、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人的一生都具有重要影响.

二、中学生数学语言培养的方法及途径

数学语言能力的高低, 直接反映一个人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的高低.而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 必须进行长期循序渐进的培养训练.

1.教师做好示范

(1) 教师的语言要规范.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语言的规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是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表达能力, 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在研究教师各项能力的重要性时, 得出的结果是语言表达能力位列26项能力之首.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务必注意自己语言的简洁性、准确性、激励性、启发性.尤其是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正确、科学、简练.所谓正确, 就是要观点明确, 语意清晰, 叙述得当, 推理符合逻辑.所谓科学, 是指语言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日常的生活实际.所谓简练, 是指语言要言简意赅.另外, 作为数学教师, 应注意语言的条理性、逻辑性、连贯性.

(2) 板书要规范清晰.板书不是一种点缀和装饰, 而是通过书面符号系统来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手段.从概念的叙述、定理的推导、公式法则的结构到解题步骤、图形画法, 尤其是大量新增的符号等等, 教师都应给学生一种写或说的示范, 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 在板书时教师应边说边写, 时时处处注意数学语言符号、解题格式步骤的规范化, 为学生树立起标准的典范.

2.注重语言间的互译

(1) 加强数学语言间的互译.文字、符号、图形三者之间相互转译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在几何教学中, 定理是文字的语言, 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师应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定理转译为符号和图形语言.初学几何的同学一开始不会转译, 教师应该从定义、定理入手, 训练学生的转译能力, 如:“平行线的性质”学生嘴里说着定理, 笔下译成图形、符号语言.函数的性质借助于函数的图象, 就会理解得更加容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用文字语言叙述“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同时, 应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这三种位置的图形, 然后用符号语言表示“d>r, d=r, d

(2) 重视数学语言与普通语言的互换.普通语言即日常生活所用语言, 是学生熟悉的.用它来表达的事物, 学生感到亲切, 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 都必须以普通语言为解释系统, 数学语言也是如此.通过两种语言的相互转化, 就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 从而能透彻理解, 运用自如.这个转化包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将普通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化”, 这是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程序.二是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普通语言.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 不适于口头表达, 因此只有将数学语言转化成普通语言使之“通俗化”, 才便于理解和交流, 使数学更贴近生活.

3.多方式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

俗话说:“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学一种语言的最好途径是不断地使用这种语言,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说数学和写数学的机会, 鼓励学生多说、多写, 逐步让学生从跟老师“学着说”、“学着写”到自己“会说”、“会写”, 让学生在大量的自主参与活动中更好地掌握数学语言.

(1) 鼓励学生“多说”.在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说数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敢说、愿说.说的本身就是对思维的进一步加工、提炼, 使之准确、条理化的过程.因此, 以“说”促“思”对提高学生素质有重要作用.《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而“说”就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数学语言, 学会数学语言的表达.新教材为数学语言的表达提供了许多场景与素材, 充分利用不同的场合独立说、小组内说、全班一起说, 特别是针对那些数学语言表达较困难、胆量较小的学生, 可以给予更多的机会, 激励他们多说.不仅要让学生说算理、说数量关系、说图形特征、说逻辑推理过程, 还要让学生说数学思想、数学精神;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 让他们用数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不仅有一般数学讨论, 还要就一些似是而非的数学问题或一些疑难问题举行积极而热烈的数学辩论.

(2) 开展形式多样的“写数学”活动.增设“组句”、“作文”练习, 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书面表达能力.相对于说数学而言, 写数学一般较少使用, 因此这方面更应该加强.学生通过写数学能够较完整地整理自己的思考, 训练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 (1) 写知识小结.在新授课教学中, 每学完一单元、一章节之后, 让学生写单元知识小结与章节知识小结. (2) 写学习反思.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学生写反思、写学到的东西和仍然不明白的地方;写解题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写作业过程中的感受;写对某个问题的认识等等. (3) 写数学小论文.从要求上来讲, 写数学小论文比前两种形式层次要高, 更具训练价值.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平时数学学习中的独到见解与体会写成小论文, 并向有关刊物投稿.内容主要包括:写数学课外读物的读后感, 用简洁规范的数学语言把优秀读物的内容加以概括;写本人对数学的认识和发现;写在物理、化学等相关联学科中的数学问题;写自己由猜想到严密推理而解决的一个问题;写某个数学结论在解题中的妙用;写一类题的巧解等.

谈谈聋童语言训练的方法 篇5

单位:简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作者:时间:

刘 晓 兰 2011年2月

谈谈聋童语言训练的方法

简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刘晓兰

聋儿由于听力残疾而产生失聪,进而导致了语言障碍,语言障碍不仅严重影响了聋儿的表达和交往能力,而且使聋儿的思维发展受到极大限制。现代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就是要在“早期干预”理论的指导下,把握好儿童词汇发展的高速期,聋儿进行有计划的听力语言训练,使聋儿学习语言、发展思维、回归主流。我在多年的语言训练工作中,根据实际教学,观察、总结了以下几种聋儿语言训练的方法。

一、创设情景,引情入境

情景训练法是指利用聋童生活中的各种情景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根据生活教育的观点,在生活中培养聋童实际说话的能力,可以使语言训练变得生动有趣,将语言训练渗透到聋童生活中,扩大了训练的量,增强了训练的实用性,容易养成学生说话的习惯,不断提高说话能力。而语言训练的情景,则需要根据生活和语训的要求,特别设计范围。如:在学习名词“花”的发音说话时,我就特别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来进行教学。我把课堂搬到学校的花园里,把学生置身到“鲜花”这样一个环境中,让学生观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从而教他们说“花”,“漂亮”等词语,学生从中体会到了乐趣,整个课堂效果也生动积极起来。另外,在课余,也可根据不同的情景,随时随机地训练聋儿说话。比如,在学生打饭时,联系生活老师,问学生:“要吃什么菜?”当学生把要吃的菜名说正确时,就给他打菜。总之,教师要进行情景训练,首先应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日程,每天的作息和每月的目标,每期的训练没人应该比较清楚;其次,教师根据聋童生活的不同情景,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最后,形成学生的某一说话技能,并督促学生在交往中使用。

二、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语言

有教育家说:“游戏是儿童的本能和第二生命。”对低龄聋童而言,游戏则是他们主要的活动、学习方式。教师根据这一理解,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游戏形式,进行语言训练,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办法。如:在认识“太阳”、“月亮|”,教学生说好这两个词语的教学过程中,我就采用了“剪贴游戏”法,我先画好太阳,月亮的图片,教学生说:“太阳,月亮",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大白纸拿出来,贴上小房子,告诉学生天亮了,太阳该出来了,让学生剪好太阳,贴在白纸上,同时发出”太阳“的读音。然后在另外一张涂墨的纸上贴上小房子,告诉学生天黑了,月亮该出来了,让学生剪好月亮,贴在纸上,同时发出”月亮“的读音。通过这种以集体活动为主的游戏,让学生动手动脑,真正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学生掌握起来就轻松多了,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此外,还可根据课堂需要,进行单纯的语言训练,如聋童围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数数,说话,进行”开火车“的游戏,或者几个人进行小型游戏,吸引每个学生的参与,增加语言训练的有效性。

三、强化学习的方法

强化法是教育中常用的方法,经物质、语言、活动等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奖惩,以加强获消除学生某种行为,在语言训练中,学生不愿意开口或说话小声等问题,都可以用强化的方法进行纠正。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教学生发“苹果”、“梨”的读音,有个学生老是不开口说,怎么办呢?想一想,我变换了一种方式,采用“尝一尝”、“是什么?”的游戏,让学生蒙上眼睛,把苹果、梨切成小块,每吃一块就让他们猜出名称,都猜对了,奖励一个苹果或梨。当轮到这个学生时,他也积极地开口说话了,这样,不仅让这个不愿意开口的学生说话了,而且整个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所以,在语言训练中,如果教师经常注意充分使用强化法,促使学生良好的言语习惯的形成,就会更积极,更容易了。

四、发挥直观性训练原则在语言训练中的作用

在语言训练中,用各种图片作辅助,帮助学生进行训练,是一个十分简便,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视觉功能,使学生看图解意,通过理解而学习字音、字形。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中,就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如在教认识动物时,就准备好各种动物的图片,如“猫”、“狗”、“羊”、“牛”等,让聋童在直观的视觉观察,形象的记忆,动作的模仿中学会发音,说话。

浅论智障学生数学语言的有效训练 篇6

关键词: 智障学生    数学语言    有效训练

特殊教育学校中,智障学生的智力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思维不够灵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其不能充分理解数学语言和正确运用数学语言,产生了学习障碍。数学语言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的载体和数学思维的工具。训练智障学生的数学语言,实质是提高智障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1]。我现就智障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解谈谈体会。

一、注重数学语言的趣味性,营造智障学生数学语言交流的有效氛围。

兴趣是有效训练数学语言的法宝。对于注意力容易分散、知识接受能力比较缓慢的智障学生而言,如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营造语言交流的有效氛围不容忽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和句法去认识世界。”[2]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数学语言的功能和优势,切实培养智障学生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营造生动活泼的交流氛围,搭建自由交流的平台,使智障学生敢说、想说,才能有效训练数学语言。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后,教师出示:“要从一张长9cm,宽7cm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纸片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单刀直入提问:“同学们能够解答这道数学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发挥他们的想象,再进行交流。

生1:这很简单,从“一张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可知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9×7=63(平方厘米);正方形的面积:7×7=49(平方厘米);剩下纸片的面积:63-49=14(平方厘米)。

生2:我从“一张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可以得知“剩下纸片”也是长方形的图形,它的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它的宽为:9-7=2(厘米),剩下纸片的面积:7×2=14(平方厘米)。

这样,教师努力营造数学语言交流的良好氛围,将课堂演绎成妙趣横生、个性张扬的舞台,让智障学生踊跃发言,课堂高潮迭起。

二、注重数学语言的差异性,创设智障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情境。

智障学生在数学语言训练过程中,如果善于提出问题且敢于突破常规,就拥有了智慧,而这些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虽然智障学生有共同的身心特点,但他们每个人又是不同的独立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而且他们的智残程度也不相一致[3]。在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智障学生由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缺失,使其在课堂上表达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数学语言的差异性,创设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情境,把语言训练模式化,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例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可以创设一个游戏情境——“和时间赛跑”。带上“时光老人”头饰的老师说“一星期有7天”,手里拿着许多口算卡片,“时间机器”开到哪儿,就指定那位同学回答“两/三/四周一共有多少天”,回答对了,就可以得到“时光老人”的小礼物。如此师生“互教互学”,使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让课堂教学更多地体现动态性。智障学生动起来,其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拉近了师生距离,实施了零距离对话。智障学生获得了数学语言表达的机会,始终保持着最佳的课堂学习状态,从而培养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做到人人参与,个个进步,增强数学语言表达的效果。

三、注重数学语言的发展性,采用智障学生数学语言训练的有效形式。

根据数学语言的外形特征,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三大板块。掌握数学语言的水平是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主要反映。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一部分智障学生难以把日常生活的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没有语言转化能力,不能用数学语言把问题的内容清晰简洁地表示出来[4]。因此,教师采用数学语言训练的有效形式,必须服务于智障学生的生活,在透过文字语言的现象、抓住符号语言(寻找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的本质时,还应借助图形语言,利用直观的特点,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教学《长度单的认识》一课后,教师出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小明的身高是1()5()”,可以先请智障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汇报。这样做,既使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又有听别人说的机会,增加了课堂密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采用同桌探讨的方法,通过同桌间的互动,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还可以让学生小結,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说出题目的解决要点,达到智能并进的目的。答案精彩纷呈:学生有的认为小明的身高是1(米)5(分米),有的认为是1(米)5(厘米),还有的认为是1(米)5(毫米)。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鼓励智障学生把思维说出来,加深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对处理方式的认知。

人类优秀的语言能力不都是天生的,还有后天科学、系统、适时训练的结果。智障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有效训练数学语言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一。教师应该善于抓住数学语言的特点,注意训练智障学生用准确清晰而有条理的语言讲出自己的思路、过程和结果,引导智障学生感悟、形成和发展数学语言,造就数学语言有效训练的“天方夜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智力落后儿童学校数学教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张志英.应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J].基础教育参考,2012(10).

[3]顾红.谈低年级智障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J].绥化学院学报,2011(04).

数学语言的训练 篇7

诸如此类的情景在平时教学中也经常出现, 既阻碍了课堂教学中的多边互动, 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为何会“启而不发”?经过细细分析、课后调查, 了解到学生大多存在以下现状:一、不懂如何表达;二、由于教学气氛严肃, 师生关系不融洽, 学生对于学习又信心不足, 担心表达不合适会被同学讥笑, 不敢表达;三、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明明会说也不愿说。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有话可说

1. 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第几”这节课时, 可以先让10个学生排好队, 并做着一个自己认为最酷的姿势, 然后让其他学生说说他们喜欢第几个小朋友的姿势。在这个游戏中, 学生通过玩一玩, 说一说, 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训练, 他们参与的兴趣较浓, 积极性较高, 这样更好地激发了说话的热情。

2. 创设数学味浓的问题情境。

如:在教学“数的大小比较”中, 可为学生创设熟悉的“货比三家”的活动, “老师准备买一台洗衣机, 来到汇德隆, 发现一款自己满意的洗衣机价格是946元。后来又到国美、苏宁两家电器城, 发现同样款式的洗衣机分别卖1002元和899元。老师该到哪家商场买洗衣机?为什么?”这种情境的设计既能帮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 又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有比较浓的“数学味”。

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大胆敢说

1. 尊重学生人格。

教师要尊重学生, 宽容学生, 呵护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话。教师要微笑着面对学生, 不能因为学生的回答没达到点子上而流露出任何不满的情绪, 也不能在学生说话的时候轻易打断他们的话。当学生答不出时, 你可以和蔼地说:“不要紧, 慢慢想, 一会老师还找你。”当学生说得不太完整时, 你可以指导他说:“不错, 如果你能结合某个地方, 那就更完美了。”当学生说错时, 你还可以安慰说:“没关系, 你可能在某个方面混淆或弄错了, 再想想看。”……

2. 赏识学生优点。

教师的赏识、激励能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要善于寻找契机, 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但有些教师一评价就是简单地让全班同学齐呼:“嘿嘿, 你真棒!”的口号;或响起“啪、啪、啪啪啪”此类的整齐划一的掌声。这样的评价缺乏了针对性, 缺乏了真情, 久而久之对学生的作用会越来越小。因此, 教师的评价要真诚、要具有针对性, 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愉快, 感受到爱和尊重、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被表扬的原因, 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提高。

三、提供形象的直观操作, 使学生清晰易说

1. 通过操作, 使算理清晰化。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36-8时, 我让每个学生拿出36根小棒, 问:“怎样去掉8根?”有的学生边摆边说:“6减8不够减, 我可以打开一捆再减, 从36里拿出16, 16减8得8, 20再加8得28。”而有的同学则说:“我从36里先拿出10根, 10减8得2, 26再加2得28。”运用小棒, 通过摆一摆, 分一分等操作活动, 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直观、清晰的表象, 所以叙述起来思路清晰, 解答正确。

2. 通过画图, 使问题简单化。

如, 解决“舞蹈队里, 小红的前面有8人, 她的后面有5人, 舞蹈队里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虽然经过教师的讲解, 有些小朋友很快掌握了8+5+1的计算方法, 但他们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说不出为什么还要加“1”?这时, 如果教师按题目要求在黑板上画一画, 相信学生就能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 说明其中的缘由了。

3. 通过观察, 使图形特征形象化。

重视聋生的数学语言学习与训练 篇8

数学学习首先接触到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外衣和工具。数学语言是数学信息的载体, 数学学习的构成实际上是通过数学语言这一载体, 把教师或书本上的数学信息传输给学生。数学语言则成为学习接受数学信息的信号。在数学学习中, 数学思维是借助于数学语言进行的。

掌握数学语言, 首先必须认识数学语言的特点:

第一, 数学语言的约定性。作为数学中特殊语言的数学符号, 具有约定性。数学符号是人们数学活动中的产物。如我们常用的四则运算符号“+”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 在横线上加一竖, 表示增加。正因为数学符号是约定俗成的, 因此, 它们具有通用性, 以至于不同国度的数学符号都是相通的。

第二, 数学语言的简练性。数学语言的简练性主要表现在用词量上的少和质上的精。如数学语言上常见“有且只有”、“当且仅当”、“若……, 则……”等都是再精练不过的词了。

第三, 数学语言的准确性。数学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用词涵义的确定性和不容混淆。如我们不能用“除”去代替“除以”, 不能用“消去”去代替“约去”等。

第四, 数学语言的严谨性。数学语言的严谨性指的是符合科学。这是由数学的逻辑严谨性所决定的。

第五, 数学语言可以符号化。数学语言可以符号化这是数学语言的一个特点。例如, “对于任意的”可以用符号x表示等。

正是因为数学语言有时可以用符号表示, 一方面可以使数学语言表达得更加简练, 另一方面又使数学根据符号化——从而也根据抽象化和形式化, 可以大大缩小语言表达的长度。

第六, 数学语言的多元化。由于词的多样性, 因而用词来表达的数学语言在使用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一词多义。如“方程的解”与“不等式的解”中的“解”, 其涵义不同, 方程的解一般指有限个离散的值, 而不等式的解则是一个连续的区间。 (2) 异词同义。如“a的平方”、“a的自乘”、“a的二次方”是同一意义。又如“自然数”、“正整数”是同一意义。 (3) 词义相近或易混淆的词。如“扩大”与“增加”、“增加了”与“增加到”、“除”与“除以”等。

二重视聋生的数学语言学习

林宝贵在《听觉障碍儿童语言沟通法与语文教学法之研究》中指出:“要解决听觉障碍者的, 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为他们解决语言沟通的问题。语言沟通的问题解决了, 其他的教育问题、学力问题、情绪问题、社会适宜问题、就业问题等自然迎刃而解。”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语言不仅决定聋生的数学学习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 而且是发展聋生数学思维的第一关。因此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与训练。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理论, 他的理论属于认知心理学范畴。他把学习从两个维度上进行划分:根据学习的内容, 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根据学习的方式, 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是指学生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 仅仅记住某个数学符号或某个词句的组合。如关于函数符号, 学生可能知道这是函数的符号, 也知道代表因变量, 代表自变量, 但它真正的含义并不十分清楚。会背函数的定义, 但不知其意义, 这些都是机械学习的表现。有意义学习构成的实质, 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新学习者认知结果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的 (非任意的) 和实质的 (非字面的) 联系。所谓实质性的联系, 指用不同语言或其他符号表达的同一认知内容的联系。如对数概念, “logab”;“求以a为底b的对数”就是求a的多少次方等于b;alogab=b, 三者表示的是同一意思。这三者的联系就是实质性的联系。

三借助手语对聋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同时, 一定的语言又促成一定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 聋人也凭借这种自然力, 在无声中完全依赖视觉吸收信息, 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殊文化, 也形成了以手语语言为中心的特殊思维方式。对大多数聋生来说, 手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 也是他们学习所依赖的工具。通俗地说, 手语是用手“说话”和用眼睛“听”的语言。

数学手语的发展关系到聋生的数学语言学习和发展, 关系到聋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只有适合聋生自身特点的数学手语, 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通用的《中国手语》编订过程中, 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统一基本词的手势;保留手势的形象化;同字异义动作有区别;适当使用手指字母等。在确定数学手语的过程中, 上述原则必须作为编制数学手语的基本出发点。同时, 也必须充分考虑到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学习特点, 特别是聋生的实际情况。据此, 在确定数学手语时, 有必要对数学手语特殊的原则予以考虑。

第一, 简练性。数学手语的简练性主要表现在数量上的少和质量上的精。如数学语言上常见“有且只有”、“当且仅当”、“若……, 则……”等都是再精练不过的词了, 相应的数学手语也应是简练的。

第二, 准确性。数学手语的准确性表现在用词涵义的确定性和不容混淆。如我们不能用“除”去代替“除以”, 不能用“消去”去代替“约去”等。相应的数学手语也应该注意用词涵义的确定性和不容含混, 准确地表达数学的含义。

第三, 严谨性。数学手语的严谨性指符合科学性。这是由数学的逻辑严谨性所决定的。

第四, 可接受性。数学手语的可接受性, 是指所制订的手势在不违反科学性、符合学生思维习惯的前提下能为聋生认同。

第五, 创新性。数学手语的创新性是根据教学的需要, 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创制《中国手语》上没有的数学手语词汇, 特别是高等数学的词汇。聋人语言的创新是一个从未停止的过程, 但创制高等数学手语是一个新的课题, 其出发点仍然是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数学手语的表述具有一些特点: (1) 符号化。复杂的数学语言可以通过简单的符号表示, 即符号化, 这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特点。如“对于任意的”可以用符号:“∀”表示。由于相当一部分数学语言可用符号表示, 因而使它得以借助符号这种简单的形式向学生传递抽象复杂的信息, 使学习过程简约化。 (2) 专有化。除数字、字母和符号外, 数学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数学专有语言。如除以、除、当且仅当、单调性、奇偶性、极限、积分、微积分、导数、求导等。

用数学手语来表现丰富的数学语言, 本身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这样在制订一些词条的手势动作时, 不可避免地出现难以同时贯彻几条原则的情况。当以上原则难以兼顾时, 以贯彻科学性、形象性原则为先。

以人为本, 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对于聋人这个有着自身特点和特殊需要的群体的教育更要充分考虑其特殊的因素。只有语言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数学教学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数学知识才得以在语词的基础上形成概念系统, 思维能力才能跃上更高的抽象概括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聋人协会编辑.中国手语[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0

[2]吴海生、蔡来舟.实用语言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

数学语言的训练 篇9

一、加强模仿训练,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二、加强扩说训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三、加强辩述训练,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灯不挑不亮,理不辩不明.辩述训练就是将学生的错例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辩论来弄清错误的所在,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比如,“圆的周长和面积”单元试卷有“一个半圆的直径是1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这样一道题,不少学生是这样列式的:3.14×6=18.84(厘米).笔者抓住这一错误资源,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到底错在哪里?你能画图解释吗?借助画图,学生们纷纷指出,半圆的周长是指圆周长的一半加上一条直径,这样列式求得是圆周长的一半,少加了一条直径,正确的列式是3.14×6+12=30.84(厘米).笔者趁机追问:如果用字母来表示它们的周长,应该怎么表示呢?学生们借助直观的图形对比,归纳出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πr表示,半圆的周长用字母πr+2r表示.通过辩说训练,学生不仅找出错误的根源,而且对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的周长这两个易混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加强说理训练,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说理训练就是说算理、说推理、说思路、说式理等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的有效载体.以说思路为例,解决问题时,有的学生会列式,不会说思路,针对学生这种只会列式计算不会说思路的现象,教学时,就要加强说思路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比如,解决问题“把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高9厘米的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不仅要求学生说出列式6×6×6÷9=24(平方厘米),更要训练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列式?把学生内部的思维转化成外部的思维,即说清解题的思路.本题可以要求学生从问题入手说,要求圆柱体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根据“圆柱体的底面积=圆柱体的体积÷高”,已知高是9厘米,关键是把体积求出来,因为“把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高9厘米的圆柱体”只是形状变了,体积没有变,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的体积.而正方体的体积等于6×6×6=216(立方厘米),也就是圆柱体的体积也是216立方厘米,所以圆柱体的底面积是216÷9=24(平方厘米).能够这么有条理地把思路说清楚的学生,解题思路一定是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一定是强的.因此,说思路训练要结合具体的题目不折不扣地进行,刚开始训练教师要提供语言阶梯,从易到难,可以从条件入手,也可以从问题入手,还可以是条件、问题相结合入手.只有通过这样有目的、有意识的强化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才有机会得到增强,对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不是语文教师的专利,数学教师也要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而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渗透,把握时机,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要循循善诱,做到导之以法,训练有方.从而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长此训练,不仅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增强,而且思维之树也能“四季常绿”.

参考文献

[1]叶建伟.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训练[J].福建教育,199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小学生数学语言训练之我见 篇10

一、正确引导学生言之有物

培养学生正确地使用数学语言, 完整地表述思维过程。首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知道该说什么, 不该说什么。

(1) 针对算式说算理。一般的试题中要让学生说清楚算理, 如8+3这个算式中你是怎么计算的?让学生自己说出算理。主要是运用凑十法, 把那个数分成几和几与谁凑成10。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说出8和2凑成10, 所以把3分成2和1, 8加2得10, 10再加1就等于11。让学生多说计算的过程, 从而明确算理。在这里, 老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 持之以恒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针对实际问题叙述思路。数学来源于生活,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问题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说出解题思路。如“丁丁家养了12只白鸽子, 8只灰鸽子。白鸽子比灰鸽子多几只?”这样的问题首先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也就是怎么思考的过程。可以表述为:“在这里可以这样想, 白鸽子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和灰鸽子同样多的, 另一部分是比灰鸽子多的。用白鸽子的只数去掉和灰鸽子同样多的8只, 剩下的就是白鸽子比灰鸽子多的。”引导学生说出这种分析的方法, 自然而然知识也就学会了。

(3) 针对实际操作叙述操作过程。在这里, 教师有效地运用教具学具来进行操作, 学生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更深刻地体会、理解问题。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些新的知识都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感知的。操作完后让学生汇报操作过程中的发现、感悟, 才能提炼出最本质的知识。这一系列活动中, 叙述操作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需要引导学生详细地说出操作的过程, 以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二、正确培养学生言之有序

通过第一个层次的教学, 使学生知道了什么该说, 有话可说。但是有时候学生会出现“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况, 这就关系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语言的有序性。在课堂上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 发展学生语言的有序性。我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 来培养训练学生语言的有序性。 (1) 示范。主要是教给学生说的模式, 以语言的有序来规范思维的有序。如“学校有30张彩色纸, 做纸花用去11张, 做小旗用去9张, 还剩多少张?”分析这个题目时可以从问题入手, 表述为“要求还剩多少张, 应先求用去了多少张”。用去多少张很显然就可以求出来了。通过教学一系列的应用题, 学生就能自觉地用模式去分析题意明确思路。 (2) 概括。能训练学生的敏捷性, 使学生思维定向、迅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上面的这道题就给学生形成了“要求什么问题, 应先求什么?”这样的模式。 (3) 要点。也就是引导学生提取本质属性。这个方法多用于问题的结论, 本课结束时的总结。

三、强化训练学生言必有中

言必有中是训练的重点所在。即通过各种能力训练, 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敏捷性, 以促进思维的准确性及灵活性。在这个过程中, 作为学生, 主要把握住以下原则。 (1) 恒常性原则。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呈螺旋状上升的, 所以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必须长久地抓。 (2) 阶梯性原则。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要注意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由点到面。 (3) 趣味性原则。是长期进行语言训练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手段和调节剂。可采用的方法有:接话游戏、“我是小老师”“大家照我学”等活动。 (4) 合理性原则。重视语言训练, 并不否定动手练习, 更应该注意动口动手时间搭配的合理性,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思维。

四、以语言促思维, 形成严密的知识结构

在训练中要充分运用数学知识的纵向联系, 注意例题之间的交叉, 单元之间的交叉, 册数之间的交叉。以低层次的训练重点作为高层次的起点, 使语言训练与思维同步, 并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各层次间并不是按照年级段来划分的, 而是针对新旧知识的层次而言。实施过程是呈阶梯式稳步上升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递进式提高的。事实证明, 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训练, 不但能很好地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也能更合理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水平。

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训练的思与行 篇11

语言学家布龙非尔德说过:“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忽视了数学语言的教学无异于买椟还珠。如果说数学是装载知识的船,那么数学语言就是水,水积得越深,托起的船就越大。因此,如何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是我一直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一、以写助“言”

长久以来,日记被默认为是语文学科的一种专利,如果数学课中布置学生写数学日记,那肯定是一件稀奇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理念、新思想的诞生,以及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渗透,数学日记作为一个典型应运而生了。那什么是数学日记?数学日记该怎么写呢?

(一)什么是“数学日记”

所谓“数学日记”,就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学习数学的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记数学日记来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并进一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数学日记”作为一种新的过程评价方式,不仅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用于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

(二)“数学日记”有何魅力

1“.数学日记”——敞开心扉的场所。在数学日记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把因害怕老师或碍于面子不敢说的话都可写到日记里。中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也变得逐渐“成熟”起来,在低年级善于表现的学生也变得“腼腆”起来,主要原因是低年级学生只关注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而高年级的学生则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但是同伴的评价是缺少激励性的,因此,除非有确切的把握,大部分的同学是不愿意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这时的他们,对自己的见解,是既渴望表达,而又因为害怕“出错”而不敢说,对自己缺乏信心,这时尽量多给他们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见解写下来,还可以推敲一下表达是否更恰当,这样既可以避免站起来张口结舌,又可以让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精炼且有条理性,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勇于表达。

2“.数学日记”——记录生活的乐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把这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记录下来。

例如:今天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成人票每人5元,儿童票每人3元。我和爸爸妈妈共花了13元钱。我是这样算的:5×2+3=13。妈妈夸我真棒!

3.“数学日记”——表达情感的机会。写数学日记无疑是给学生提供了另外一个用数学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例如王帆同学在学习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回家找来硬纸板,做了一个没有盖的长方体纸盒,她将做的材料,步骤与过程清楚地一步一步记录下来,不但巩固了对长方体表面积这一知识点,而且将思维用语言清晰表述出来,也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促进学生描述更加准确化,表达更加精炼化,思维更加条理化。

二、以读悟“言”

1.数学中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对错分明。小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是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首先,在感知基础上对头脑里所形成的语言表象作初步的加工,形成比较笼统的、粗糙的语言,这是对数学语言的初步的理解,然后,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的数学语言进一步作比较精确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对数学语言本质和规律的理解,其结果是对所学的数学语言比较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对个别数学定义,还应该让学生作更深刻的理解,使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水平。

2.现行数学教材以反映现实世界的“主题图”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所以还要引导学生“读”懂图形。

例如教学“倍”这一概念:师:仔细观察“快乐的动物”这幅图,先统计猴子和鸭子的只数。生1:猴子3只。(教师用简笔画,在黑板画了3只猴子)生2:鸭子6只。(教师用简笔画,在黑板3只猴子下面画了6只鸭子)师:我们把3只猴子看成l份,鸭子的只数有这样的几份?生:把3只猴子看成l份,鸭子的只数有这样的2份。我借助简笔画实物图,在生活语言“把3只猴子看成l份,鸭子的只数有这样的2份”的基础上提炼出“几份”,再抽象出数学语言“倍”,初步揭示了“倍”的含义。

三、以听学“言”

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习同伴的表述,也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对于同伴的发言,要求学生在注意倾听的前提下,我会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刚才××同学的回答,哪个词用的非常准确?哪地方的表述不够准确?”“谁还能表达的更准确一些?”班级中的学困生,也可在同伴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在上课时,教师更要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因为刚开始,学生数学语言能力不得要领,只言片语,浅显幼稚,这时教师要学会及时做出合适的应答,(包括评价,追问、启发、判断、组织等),在关键时刻要扶一把,送一程,使他们能灵活地运用数学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见解。

四、以辩练“言”

辩论是观点与思维结合的产物。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辩论的机会,让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的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

数学语言的训练 篇12

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思想, 进行数学思维的重要载体与表现方式.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要借助丰富的语言形式, 而一定的数学语言又蕴含特定的数学内容数学语言包括:

1. 数学文字语言:

数学化了的自然语言, 是数学符号, 关系与普通语言的有机融合, 其中每个术语, 符号及习惯用语都有明确的具体的含义.一些关键词语如“或”, “非”, “当且仅当”等, 对数学思维的准确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实物模型语言:

指用实验, 操作, 模型演示等手段揭示数学对象的结构, 关系等, 如用动画演示图形的对称、平移、旋转、相似等操作.它利于形成动作上的记忆, 在心理上形成动觉意向 (再现一个动作, 如画图过程) 和动态意向 (在心理上出现一个视觉意向, 如动态教学法) .

3. 图形图表语言:

是以结构联系对象的关系语言形式, 它为数学对象, 性质提供直观的对应, 关系模型, 利于形成直觉思维.如统计图, 统计表, 函数图像等, 都能直接反映某些对象的结构、变化、对应、关系等.

4. 符号语言:

数学内容的特殊本质决定了符合语言的特殊性.用特定的数学术语, 符号来表达数学活动和思想, 是数学语言的高级形式.

二、数学语言障碍的表现

1. 数学语言识别障碍:

(1) 不能识别数学语言的基本属性及其所表示的数学对象; (2) 不能识别符号语言的暗示功能.例如, 当学生面对一组数2, 0.12, 3.141 59, 4等时, 若把4当成是无理数, 或者把3.14159当成是π, 那么这就发生了数学语言识别障碍.学生的数学语言识别能力依赖于自然语言能力和他们对数学事实的理解程度.

2. 数学语言理解障碍.

学生在理解数学词语、数学命题等数学语言时不能完全理解语言并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1) 不能正确理解数学词语; (2) 难以理解各个数学语言信息块; (3) 不能正确理解数学语言信息块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数学语言的理解过程中, 缺乏有关的信息, 或者不能激活记忆中的相关信息, 就会导致数学语言理解障碍.例如, 学生对线段的垂线, 线段的中点不理解, 就不能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推理能力弱也会导致数学语言理解障碍.

3. 数学语言转换障碍.

学生在不同表达形式的数学语言之间, 或在同一种表达形式的数学语言的内部进行转换时产生了困难.主要体现在图像、符号和文字语言相互转换的障碍上.但是, 同一种表达形式的数学语言内部的转换障碍也值得注意.如在平面几何的学习中, “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与“三条直线每两条均相交”表示的意义相同, 但有的学生对它们却有不同的理解.由于学生存在数学语言转换障碍, 不能从一种表述顺利过渡到另一种表述.

4. 数学语言构造障碍.

表现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学生很难构造出适当的数学语言来表示所研究的对象.例如, 学生在解决二面角的平面角问题时通常需要构造一个三角形, 而部分学生往往就在这点上遇到了困难.构造障碍通常是较高层次的语言障碍, 它与数学语言的理解有关, 也涉及了数学思维障碍.

5. 数学语言组织障碍.

包括: (1) 不能筛选出有关数学语言特征的信息, 审题出现困难; (2) 不能分析出数学语言之间的联系, 列出关系式; (3) 不能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语言组织障碍体现在不能归纳出各个数学公式间的关系, 不能再现概念的定义、公式和定理的证明等, 也体现在数学语言信息输入学生头脑时, 不能顺利地对旧语言信息进行回忆 (提取) , 使新旧信息之间建立联系.

6. 数学语言表达障碍.

数学语言的表达要求严格, 它要求把人的思想转换成一种人工的语言, 其语法规则、形式都与自然语言有差别, 或者需要辅之以图像、表格等.数学语言的转换直接关系到数学语言的表达.数学语言表达障碍可分为4个层次: (1) 不能表达出来; (2) 表达有错误; (3) 表达不全面, 或不清楚; (4) 不能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来表达同一个数学信息.

三、克服数学语言障碍的对策

上一篇:价值创造结构下一篇:免疫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