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日记反思数学教学语言

2024-05-13

从学生日记反思数学教学语言(精选12篇)

从学生日记反思数学教学语言 篇1

从学生日记反思数学教学语言

福建省晋江市锦东华侨学校蔡荣昌

在学生的数学日记中,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听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课,学习数学特别轻松!”这使我陷入深思:学生在校的大部时间都是在课堂上与老师打交道,而语言是课堂上师生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达内容的形式。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尤其是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值得我们反思。

一、反思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现状

1、教育理念理解偏差

新课程提倡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是有些教师对自我角色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新课程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议。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设计好每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就好,数学教学语言无关紧要。

2、数学语言规范欠佳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规范,不应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疑问或误解。但有的数学教师对数学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了解不透彻,常以偏概全,缺乏准确性,甚至用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例如对于同类项的概念,有的老师讲成“字母与次数相同的项是同类项”,这会使学生误解“ab与ab2是同类项”的现象。

3、引导语言导向偏离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但注意力的持久性差,抽象思维发展不够。因此,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探究知识时,应给予点拨、启发,深入浅出,注意准确性与逻辑性,使学生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默移潜化中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但有的教师讲课时语言拖沓、繁琐复杂,对数学知识探究的引导缺乏导向性,导致学生的探究偏离学习的重点。

4、追问语言把握不准

新课程指出“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但有的教师把每节数学教学的内容,分得很细很细,每一步都给学生搭好了“台阶”,问题的设计缺乏合理性、科学性,提问对象随意性大,提问时机把握不准,忽视对重点、难点的点拨和讲解。特别是“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的追问满天飞。这样的“满堂问”,学生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地走,课堂表面上很热闹,学生参与度高,实际上学生的参与是浅层次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思维,当然更谈不上思维得到发展2 1

和提高。

5、激励语言时机贻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教师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但有的教师在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学中,不能敏锐地把握每一个适当的教学契机,不能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错失良机,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

二、反思数学教学实践

《数学新课标》强调数学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悟、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等,从人文教育入手,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彰显语言艺术魅力,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乐学、会思、善问,通过语言艺术化的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努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乐趣,最终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反思自身的数学教学语言的实践:

㈠、更新教育观念

数学新课标从教育观念和内容、教育方法和学习模式、评价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及数学教学纲,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整体把握新课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重视规范化数学语言的应用,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性,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气氛中受到激励和鼓舞。

㈡、提升学识能力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教师是知识的代名词,必须具备高深的学识。教师的知识越广博,阅历越丰富,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就愈丰富、精彩。因此,数学教师应做到:

1、多学多练

不懂学生的心理,就不懂教育的规律;不懂语言的基本知识,研究语言艺术就会带有盲目性,就不可能自觉、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所以教师应多练习规范的普通话,多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学等书籍,多钻研数学相关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为提升自身语言水平奠定基础。

2、多写多听

多练笔是增进语言表达能力有效的措施之一。好的教师,往往是笔不离手。

如写备课笔记、教学心得与反思,写讲稿和论文等都是练笔的好方法,也是提高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教师还要多听听电视、广播、培训讲座,甚至多听评书、相声等进行多方熏陶,多听同行的课,以便丰富自己的语言,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注意力。

㈢、践行课堂教学

1、渗透情感,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和谐。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又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给学生以真诚的关爱,学生就会情绪高涨,思维敏捷,信心百倍,乐于交往。因此,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情理结合,尊重、理解学生,用欣赏的眼光、激励的语言肯定学生,使学生感受老师的爱与尊重,相信个人的价值,从而喜欢数学,亲近数学。

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赏识学生的闪光点,总是满怀期望地对待学生,用生命的语言去构建数学课堂教学。在课前,我乐于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同学们每周都能坚持写好数学日记,记下学习数学的收获与感触,很多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越来越浓了。” “说句悄悄话,××同学勤学好问的精神让老师钦佩,现在老师也在悄悄地‘充电’呢。”简短的一句话,激起了学生参与的激情。在提问中,当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感到不自信时,我便走到他的身边,用手拍拍他的肩膀或用手抚摸他的头说“没关系,大胆的说,你很聪明,这个问题一定难不倒你。”这样评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培养了学生自信的个性品质,更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学生在这种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情感氛围中,能以愉悦的心情、高昂的情绪亲近数学,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这样的数学课堂更让学生感受到和谐。

2、规范语言,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事物的兴趣,更多的来自事物本身。我们要在课堂中让学生获得快乐的体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中来,就必需关注数学学习内容,规范数学教学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自身魅力。由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的内容,规范数学教学语言。

①、艺术处理教学内容为规范的普通话教学语言。这样不仅能准确地阐述知识,能使语言的魅力上升到更高层次,而且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火花,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入情入境。②、准确规范、简洁严谨地表达数学语言。由于数学语言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所以数学教师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要有透彻的了解,要用准确规范、科学的术语来叙述数学概念、定义,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有正确的理解和使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3、讲究幽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维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 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不仅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还可以拉近师生的关系,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因此,数学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顺口溜、俗语、歇后语等引入课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催生了学生的数学乐趣。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探究归纳时,我用顺口溜“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解不了。”揭示了不等式组解集的规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体验数学的趣味。

4、注重体态,让学生领会数学的真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举手投足„„无声的语言都可拨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调控课堂的学习气氛、节奏,增强数学语言力度,强化数学知识,同时还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与科学间的情感交流,给学生以真切感。

①、注重用体态语言来调控课堂。数学教师可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的肯定或否定,从而达到控制学生课堂行为、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的目的。例如在上数学活动探究课时出现了讨论积极、火爆的场面,为了使教学计划顺利完成,就要掌控讨论节奏,适时制止学生的讨论。这时,我采用点头微笑来表示赞美、许可,同时手臂平伸手掌向下做向下压的动作,拍拍手,做暂停的手势等这样学生就会领会教师的意图,即避免了教师为了压过讨论声而更加提高嗓门的尴尬,又给予学生心理上的肯定与满足。

②、注重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教学。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能激发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体态语言所表征的内容。例如,在“二次函数的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形象的用食指在空中画出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勾出抛物线的走势,引导学生体会抛物线的变化趋势。

③、注重用体态语言来激励学生。例如把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利用眼神的接触,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被重视的感觉,借此表达对学生行为的赞同或反对,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用手轻拍学生的肩,抚摸一下学生的头,以示鼓励;手掌向上,要求学生站起来,手掌向下,要求学生坐下;举起学生的作业展示,以示赞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艺术感染中,会感到数学学习的亲切。

5、评价激励,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成功。

“孩子的最大愿望是得到赏识。”给予赏识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促使他们走向成功。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课堂上,我常给学生以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①、准确生动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讲得很有条理性!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来交流的!”“您的思路与老师的想法完全一样!”“您能大胆发言了,虽然问题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是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相信您下一次一定能把问题回答正确。”

②、巧妙机智的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老师很佩服你的勇气,让我们再来听听其它同学的声音,好吗?”

③、饱含深情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例如“老师听得好入味,怎么不„„”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是诗,那么教学语言无疑是流动着的韵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是乐,那么教学语言无疑就是跳动着的音符。作为数学教师,要不断反思和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彰显语言艺术的魅力,让数学学习变成智慧的对话、精神的召唤和生命的会晤,从而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数学课堂的乐趣。

从学生日记反思数学教学语言 篇2

如何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根据个人的实践, 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课堂更生动———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青少年时期, 是学生对于世界和人生充满好奇和憧憬并且对之形成自我认识的关键时期。学生对于探索世界, 本来就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在初中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性, 将它变为学生对于探索和学习知识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头, 也是最好的动力。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1. 对于各个科目都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与知识相关的时事背景, 如语文和思想政治课, 就可以讲讲《感动中国》中的青年自强不息的事例和抗震救灾中的感人情景;对于数学课, 可以时下的热点问题比如环保节能为例进行数学建模使教学更加有趣。这些问题不仅是学生关心的,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兴趣, 也是教师应该让学生培养的人文主义意识。

2. 在教学中开展适当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参与课堂, 而不是教师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完一节课, 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与学生产生距离感而显得有些枯燥乏味。比如, 在化学和物理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监督和保护下让学生自己做一些有趣的演示小实验, 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积极性, 还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最直观和真实的感受, 更好地理解知识。

3.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呆板, 不仅不利于教师开发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 也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紧跟信息化时代的潮流, 善于利用多媒体工具来使课堂形式更加丰富和多元化。比如, 用一些精心筛选的视频、音乐、图片等使教学更加生动, 这样既可以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又可以让学生体验新颖而又鲜活的教学方式, 使他们的眼界和胸怀更加开阔。

二、课堂更自由———放飞发散性思维的翅膀

新课改中的学习过程, 学生不再需要被动接受知识, 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两者都应该有主人翁的意识。因此, 在初中教学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放飞发散性思维的翅膀, 改变以往的定式思维, 给学生独立分析和学习、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教师应该关注下面几点:

1. 对学生给予足够的肯定和鼓励。

即在教学中, 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敢于发表意见的学生, 教师要及时地表扬他们, 让学生从心理上肯定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树立“我可以自由地思考”的意识, 不惧怕自己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2. 设计开放性题目。

即在课堂练习或者复习测验中, 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取一些答案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回答。比如, 语文教学中可以进行教材结尾的扩写和根据课文自由编剧本的练习, 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证明题, 化学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结果设计探究方案, 等等。

总之, 要让学生在开放性题目中培养从一般到抽象的问题分析法和由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并且在方案的改进中实现矛盾和发展的统一。只有让学生自由地去发现、去思考、去否定、再否定自己, 才可以使他们面对科学问题甚至是生活中的问题时, 采取客观和全面的思维方式, 最终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 给学生质疑权威的勇气和支持。

传统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和教师都是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标准循规蹈矩地学习知识的, 并没有对教材中的“标准答案”和“绝对科学”进行质疑的意识。“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在教学中, 学生对于知识只是单纯、被动地接受, 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那么在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中将变成墨守成规的单一型技术人员和知识的复制人员, 我们的整个社会对于科学的探索也将无法创新, 停滞不前。

针对这样的不足, 教师首先要自己吃透教材和课本知识, 然后反复推敲进行质疑和方案的优化, 然后在教学中, 面对学生发散思维式的发问 (即使有些并不完美或者并不正确) , 将不仅给他们以满意的答案, 也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然后, 教师要提出一些有循循善诱式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这样层层递进, 有利于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堂外更充实———巩固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教学过程是一个全面而系统性的工程。课堂学习只是知识的开端, 课堂之外对知识的“温故而知新”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样重要。为了巩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着重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 布置梳理知识网络的课后作业。

任何科目的教学目标设定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也应该相应地总结其中的规律。教师可以在每一章节完成之后或者专题复习时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 让他们自己作出相关知识的网络。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还可以培养学生系统、逻辑的思维方式。

2. 布置查找资料的预习工作。

教师在教学中, 不妨把讲课的角色交给学生一部分, 定期地安排部分学生轮流在课堂学习之前为全班同学讲解背景知识。这样的任务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之外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如进行查资料、读课文、做实验等自主学习的实践。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还加深了学生对自主学习的重视和热情, 锻炼了他们敢于表现自己、张扬自我的性格。

3. 让学生定期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客观、公平地评价, 还要对他们自主学习的表现进行评估, 激励他们继续发掘自己的潜能。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自评报告, 与教师进行书面或当面交流, 谈谈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这样教师才可以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 因材施教, 改进教学方式, 为学生们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当然, 初中教学中的学生自主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和鼓励, 才能让学生从死记硬背的约束中解放出来, 放飞自己的思维、积极地进行创新, 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带动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中, 与教师平等和谐地进行交流, 积极发掘学生自我提升的潜能。这就为初中教学提出了新的方向, 即教师用鲜活的方法教授知识, 学生用主动的方式学习知识。就初中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谈几点反思。

关键词:初中教学,自主能力,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朱正贵.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11, (05) .

[2]郑明镜.谈中学生地理主观能动性的培养[J].科技信息, 2011, (19) .

从学生日记反思数学教学语言 篇3

一、数学语言的意义及功能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是思维交流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因此《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有效的数学交流作为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是学习和掌握数学语言。

事实上,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学习掌握数学语言的过程。数学语言学习的好坏,掌握的多少,能否运用的熟练自如,对数学学习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学生学习数学时遇到的很多困难都是由于不能理解数学语言的意思和不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而引起的。

二、数学语言的形式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常见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主要包括叙述语言,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符号语言,如正比例函数y=kx。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等。图形语言如右图:

三、数学语言的功能

1.数学语言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在的体现或反映,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密切联系。斯大林说:“语言同思维直接联系的,他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用词和由此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这样就使人类社会中的思想可以交流成为可能。”不难看出,语言与思维有着多么密不可分的联系,没有了思维,也就不需要作为承担工具或手段的语言了。有了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就等于掌握了进行思维的工具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2.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数学语言是指数学符号语言,而数学知识的获得与建构,主要是通过数学符号的学习。而数学符号语言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表达数的字母或几何图形的符号,具有确定的符号意义的功能。如,“∠”表示角,用“∥”表示平行等。

(2)数学符号具有形成数与数、数与式、式与式之间关系的功能。如:符号“=” 表示数或式相等,“>” 、“<”分别表示大于和小于。

(3)数学符号具有按照某种规定进行运算的功能。符号“十” 、“一” 、“×” 、“ ÷ ”分别表示数或式的加、减、乘、除。

(4)数学符号具有约定辅助功能。 “( )”,“[]”、“{ }” 在数学中起辅助功能的作用。数学符号有机地结合,构成了内涵深刻、丰富简明的数学语言。

3.数学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数学知识。尤其是一些术语符号的运用,更易于学生表述与理解,。数学语言对于一些数学问题的论证与推理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能用相对具体的符号,非常简洁地表示出抽象的概念而成为具体的化身。如: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我们可以记作:a∥b.直线f与直线g互相垂直,垂足为O,可以记作:f⊥g 于o既形象有直观。

4.数学语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记忆水平。数学与语言作为一种可感知的知识载体,以其简洁、流畅、以及其内涵的奥秘刺激、诱惑着人们投身于数学学习与研究中,让无数酷爱数学的莘莘学子为之着迷。言以其形象直观、便于记忆的特点在每一个人的头脑中重组数学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例如,只要一说到平行四边形,每个人的脑海中都会立马浮出    的形狀,而不是“长方形”三个字。

四、小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途径

1.让学生在阅读中咬文嚼字,从中感悟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叙述语言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须仔细推敲,因此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阅读数学文本,勤思多想,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本真理解。

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2. 注重数学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普通语言即日常生活中所用语言,这是学生熟悉的,用它来表达的事物,学生感到亲切,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以普通语言为解释系统。数学语言也是如此,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就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比如集合的自然语言表示、符号语言表示及韦恩图表示相互对照,再比如,将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字母表示的符号语言等。

3. 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概论》 ——李兴贵.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从学生日记反思数学教学语言 篇4

中 期 小 结

数学日记活动,为小学生们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实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完美链接。通过近两个月对本课题的研究,在学生中开展写数学日记的活动,在“说数学”、“找数学”、“用数学”、“想数学”活动中,孩子们深深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就生活在数学之中。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探索、创造的欲望。为后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收到了激发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感知、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的良好效果。

数学日记已发展成为教师和学生评价自己的能力或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平台。

通过实践表明,指导学生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可行的,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数学日记的内容,把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编入例题或习题,可以更好地实现知识与生活的链接。

小学生语文考试反思日记 篇5

这次二单元考试成绩出来了,虽然我考了93分,在90分以上,但与考了97分以上的同学相比,我还是有差距的,因为我的目标是95分以上,哎,可惜没考好!回到家里妈妈和我一起分析试卷找原因,结果发现做错了的题都是因为自己马虎而造成的,都是属于不该错的,妈妈说都是犯的低级错误。

居然写“铁”字右边不出头,这还是因为我的字词掌握的不牢固,有些字自己是掌握的事实而非的,以后一定要在学习中重点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要牢记音同字不同等相近字的区别,同时还要改正看题不仔细、马虎的缺点,这次阅读题第一题就马虎了,没有用虚线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勾画出来而白白的被扣掉了4分,如果我仔细的读题,根据题的要求一步步的做下去,那我就不会在这里丢分了,就不会是现在这个分数了,我真后悔呀!因为以前的考试中我就犯过同样的错误,结果这次又犯了同样的错误,真不应该呀!今后我一定不会在犯了,因为我知道了就差这4分,我就可以达到我的目标以上了,而不用写反思了。

从现在开始除每天认真完成当天的作业外,还要认真并且反复的听写,预习课文,同时还要复习巩固以前学过的内容,还要把字写得更好,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考出好成绩,千万不要马虎了,加油,相信自己是能够做到的!

从学生日记反思数学教学语言 篇6

本周我们进行了中班语言《大树和小鸟》一课三论研讨活动。我对本次活动做了如下反思: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在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氛围。整个活动环节层层递进,幼儿的注意力也相对集中,第一环节导入部分,我是先出示大小字样,让幼儿自己先说一说是什么。因为在平时的活动中,我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的幼儿都认识大和小这两个字。所以我想让这两个字作为我的导入环节,从而引起幼儿的兴趣。但经过老师们的讨论觉得这个讨论环节不是特别好,应以情感投入来导入。在教具方面:我没有在黑板上画出一句一句线条,导致幼儿看图片很费劲,不知是从上到下,还是从左到右。在最后一个环节仿编活动,“高高的大树上除了住着小鸟,还住着谁呢?”这边语言应该再精炼一点可以说“还住着哪些小动物呢?”在整个活动中,在于体验大树与小鸟之间互相友爱、相互依存的情感。这一环节可以说是体现的不明确,我是强加给他们的概念。甚至没有小朋友能体会其中的情感。所以幼儿在学习儿歌时,只记住了儿歌而忽略了情感的表达。而本次活动目标旨在让幼儿既有情感的表达又学会了儿歌。所以我并没有完全的达到预设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我要时常告诫自己以后心中一定要装着活动的重难点,活动前要想想用怎样的方式、怎样的语言来突破这个重难点,怎么说孩子才能明白,才能理解,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能有新的突破。

从学生日记反思数学教学语言 篇7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要求通过教学让孩子学会识记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 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三年级上册《平安回家》要求通过教学让孩子继续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 了解过马路及行走的正确方法。

南京市地方教材《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第一课《交通规则记心间》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让孩子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了解相应的交通规则, 从而能安全出行。

交通安全教育是我校的德育特色, 不仅有先进的交通体验馆, 还有相应的校本教材《“嘀嘀叭叭”乐活园》, 其中二年级中有一课《安全出行 (步行) 》, 教学目标是让孩子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了解相应的交通规则。

在实际教学中, 我将这三本教材中的四课教学内容, 紧扣学生的真实生活, 进行了整合、融合, 将课题定为《安全出行 (步行) 》, 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为: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了解相应的交通规则, 知道人行道、人行横道等是供行人通过的;了解行走时的注意事项;学会过马路的方法;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并努力通过一系列体验、探究等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身边的交通实况, 真正掌握日常生活中所要运用到的交通本领。

一切从孩子的真实生活出发。

一、教学准备

我跟着学生的放学路队, 仔细了解了校园周边的道路情况, 发现短短200米左右的路程却异常复杂:校门口的人行道上停满了汽车, 成了停车场, 孩子们只能和汽车、电瓶车等混行;往前100米是个三岔路口, 既无人行横道, 也无红绿灯, 学生只能在来往的车流中穿行, 到达马路对面;再往前是个十字路口, 有人行横道但被卖菜、卖水果的占领, 有汽车信号灯却无行人信号灯……这复杂而又凶险的道路情况就是学生真实的生活, 我们的教学绝不能纸上谈兵, 而必须在课堂上重现这样真实的场景, 具体有效地进行指导, 实实在在地教会孩子“走路”。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聊聊话题:你会走路吗?

从“同学们, 平常你都会走路去哪里或干什么”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到出示资料:“每年都有许多人在步行时遭遇可怕的车祸, 其中中小学生占多数。”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我真的“会”走路吗?“一起制定安全秘笈”的活动又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二——认认标志:哪些路能走?

1.出示交通标志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

(1) 看, 这些交通标志你认识吗?哪些地方表示我们能行走呢? (板贴:行走应走人行道)

(2) 出示校门口道路图片:这条路大家熟悉吗?哪里是人行道, 谁来指一指?我们学校附近、你家小区附近, 还有这样的人行道吗?这些人行道就是专门为我们步行提供的安全通道。

(3) 出示校门右侧通向朗晴名居的道路图片:这条路大家熟悉吗?哪里是人行道?没有人行道该走哪里呢? (板贴:没有行道往右靠。)

2.还有哪些地方是我们能走的呢?再来看这些交通标志: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禁止行人进入、注意危险、步行街。

(1) 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我们能不能走呢?小组内轻声快速地讨论一下。

(2) 全班交流。

3.这些交通标志就像“不说话的交警”, 时时提醒着我们。这样的标志, 你还在哪里见过?对, 学校教学楼的左手边有一条交通标志路, 我们还给它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人在乐途;五楼的交通体验馆里也有很多, 同学们课后多去走一走、看一看, 一定会很有收获。

这个环节, 对应的是“认识交通标志”这一目标, 我将标志进行了归类及分层, 在本课中出现的都是与“步行”相关的标志, 从人行道—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禁止行人进入”标识, 一步步引导孩子去了解哪些地方是我们能走的, 并始终坚持“将单一的标志认识结合具体的生活场景进行指导”的理念, 从“校门口的道路——校门右侧通向朗晴名居的道路——学校内的交通标志路——学校五楼的交通体验馆”, 孩子们课堂上接触到的就不是呆板而空洞的标志, 而是活生生的他们自己的生活。

活动三——火眼金睛:这样走对吗?

知道了哪些地方是我们能走的, 再一起来看看他们这样走对吗?

1.情境1:几名学生在机动车道滑龙板、踢球。

2.情境2:一名学生边走路边看书。

3.情境3:一群人闯红灯, 师追问:

(1) 正确的走法是什么?

(2) 出示图片:红灯亮, 爸爸妈妈拉着孩子过马路。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认为谁对谁错?该如何劝说爸妈? (一学生说他们已经走到了半路, 应抓紧跑过去, 师适时给予指导, 补充等候区。)

4.情境4:一群孩子在横穿马路, 有的翻越绿化带, 有的走到人行横道的外边, 有的在打闹 (书本第P33页) , 师追问:

(1) 横穿马路正确的走法是怎样的?

(2) 朗晴名居门口的三岔路口:这是我们每天放学都要经过的路口, 但没有人行横道、天桥、地下通道, 也没有信号灯, 该如何过街呢?

这个环节对应的目标是“了解行走时的注意事项, 学会过马路的方法”, 采用的是学生喜欢的情境找错法, 但学生不仅发现了他们的错误之处, 还开动脑筋, 找到了正确的方法, 我将这些方法简单提炼后写在黑板上, 我们的“安全秘笈”正慢慢诞生。同时, 在这个环节中还自然地引入并解决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难点:如何横穿那个没有人行横道、天桥、地下通道, 也没有信号灯的三岔路口?

活动四——实战演练:我会过马路!

这里有一条斑马线 (事先在地上用即时贴贴好) , 也就是人行横道, 路口有红绿灯, 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绿人闪烁表示什么意思?

1.谁想来试试?他走得对吗?

2.以小组为单位过 (强调不能一涌而过、奔跑等) 。

3.图片出示宝地园路口。

(1) 这个路口熟悉吗?对, 是家住宝地园、港龙园的同学回家要经过的路口。

(2) 没有行人信号灯, 引导会看车辆信号灯的指示方向及秒数, 引导关注绿灯还有3秒闪烁、黄灯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3) 录像播放宝地园路口红绿灯, 孩子们分批演练, 互相点评。

如果说前面是大脑认识思辨, 那么这个环节就是身体实战演练, 这个环节中学生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对出现在教室里的斑马线、红绿灯感觉新奇;对出现在屏幕上的每天放学都要经过的路口感觉亲切;对自己和同学横穿马路的走法表示肯定, 提出疑问及修正意见……其实, 身体实战演练的同时哪离得开大脑的认识思辨呢?他们正自主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安全秘笈”!

三、教学反思

处理情境3的时候, 出现了两个很有趣、令我难忘的情景:

1.我出示了一群人闯红灯的图片,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错!”“那正确的走法是什么呢?”我追问。学生立刻想起了一年级时学过的, 大声说:“红灯停, 绿灯行, 黄灯闪烁莫抢行。”我将这句话写在了黑板上, 就在我写好转身的时候, 有个学生举手:“老师, 绿灯亮了, 也不能马上就走, 得左右看一下, 没车再走, 不然万一有车子闯黄灯就危险了!”说得多妙呀, 我完全没有想到!

2.我出示图片:红灯亮, 爸爸妈妈拉着孩子过马路。并提问:“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认为谁对谁错?”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家人:不能闯红灯。大部分学生领会了我的意图, 都说爸爸妈妈不对。但却有一个学生高举手说:“孩子不对!”我请他说说理由, 他大声地说:“你看, 图中的爸爸妈妈和孩子已经走到了马路中间, 这个时候就应该赶紧跑过去, 否则呆在路中间就很危险!”我一看, 是啊, 因为是漫画, 所以比例有些失调, 看起来是像走到了马路中间, 学生看得多仔细啊, 而且他还结合他的生活经验给出了判断。但这时有个小姑娘举手了:“就算这时走到了马路中间, 也不能闯红灯, 应该待在原地等下一次绿灯, 否则太危险了!”又一个孩子举手:“我听说有的地方在马路中间就有等候区, 我们可以在那里等待, 但不能硬闯!”可爱的学生用他们还不太丰富的生活经验给我上了一课, 教学相长!

从学生日记反思数学教学语言 篇8

【关键词】外贸信函写作;语言错误;英语教学

一、从写作中的语言错误来探索国际商务英语外贸信函写作的英语教学

关于怎样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并且借此来提高学生们关于商务英语外贸信函的英语写作能力,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了众多商务英语专业人士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为了找出解决问题入手的关键,方便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将会从学生们写作分析的练习中的错误进行举例分析,并以此作为借鉴和经验总结,来仔细分析一下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表达的障碍,最后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商务英语外贸信函的正确的合理的教学方式。

1.教学新大纲对商务英语外贸学生写作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不仅要求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商务英语理论水平,还要培养较强的灵活运用商务英语的专业技能,而且可以熟练并且独立的完成商务英语外贸信函。

2.典型的错误分析

(1)句法中简单句和复合句的理论和概念混淆不清。例:

(错)As no direct steamers to your port, we have to ship the goods to Hong Kong.

(正)As there are no direct steamers to your port, we have to ship the goods to Hong Kong.

(2)对英语句法中典型的句型记忆不清,出现似懂非懂的情况,基础把握不牢固,导致句子结构不明,意义模糊。

例:(误)We would be highly appreciated it if could send us your best quotations.

(正)It would be highly appreciated if you could send us your best quotations./ We shall appreciate it if you send us your best quotations.

(误)In view of our long friendly relations that we exceptionally extend you this accommodations.

(正)It is in view of our long friendly relations that we exceptionally extend you this accommodations.

(3)主谓出现不一致,不能够准确的使用动词的单复数和动词的其他形式。例:

(误)We are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500 computers under your S/C No.106 has shipped on board s.s "peace".

(正)We are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500 computers under your S/C No.106 have been shipped on board s.s"Peace".

(误)Having not received your L/C, we regret our inability to make delivery of your goods within the prescribed time.

(正)Not having received your L/C, we regret our inability to make delivery of your goods within the prescribed time.

(4)词句和词法之间的错误搭配,造成前后矛盾。例:

(误)We offer you firm subject to our final confirmation as follows.

(正)We offer you firm subject to our final confirmation on as follows.

(5)句子之间缺少了连词,导致句子前后不连贯,条理模糊,不能够有效的突出重点。例:

(误)We have the pleasure of informing you that we have received your L/C NO.103. on examining it carefully. We are regretful to find that some points are no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terms in our Contract No.112. You are requested to instruct your banker to make the following amendments.

(正) We have the pleasure of informing you that we have received your L/C No.103. However, on examining it carefully , we regretfully find that some points are no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terms in our Contract No.112. Therefore, you are requested to instruct your banker to make the following amendments.

(6)汉氏英语现象太严重,大部分学生是通过中文思维翻译成英语导致忽略了英汉语言之间的语言结构的差异性。例:

(误)In spite of our again and again reminders(多次提醒), you have not yet established the covering L/C。

(正)In spite of our repeated reminders(多次提醒),you have not yet established the covering L/C.

(误) As the goods are urgently needed , so we hope you will deliver them immediately.

(正)As the goods are urgently needed ,we hope you will deliver them immediately./

The goods are urgently needed, we therefore hope you will deliver them immediately.

(7)单词的记忆不够准确,特别是拼写出现错误。在国际商务英语外贸信函中,要求字母大写的情况一般是公司名、当事人明、机构、品牌名、单证、法律条款、贸易专业术语、数字等内容,从而可以极大的引起当事人的注意力,强调重要性。例:

(误)20 cases were missing .

(正) Twenty cases were missing.(通常情况下,当句子的主语是数字的时候,应该直接运用数字字母的拼写,并且首字母应该大写,但是数字的年份除外。)

(误) The amount of the invoice No.02 has been drawn at 30 days.

(正)The amount of the invoice No.02 has been drawn at 30 days.

学生们商务外贸信函写作基础较差的一项重要原因就是英语的语法和词汇理解和掌握问题,对句型的掌握和理解也不够牢固和充实,很多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也有问题,不能做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应该如何进行商务外贸英语写作教学应该遵循以下的方法:

二、探索国际商务英语外贸信函写作的英语教学应该思考的关系

1.英语外贸信函写作应该处理好进出口国际业务等国际课程的关系

对于教学课程逐渐现代化的显著特点就是重点关注课程的整体性,注重连接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重视课程学习内容的统一性。除此之外,想要认真的掌握英语外贸信函写作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展相关的专业治理理论基础,还需要掌握专业语言。认真的研究并且了解国际惯例,进一步的认识商品进出口的流通环节,才可以熟练的写出有关的正确的符合英语外贸习惯的信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平衡两者之间的比重,否则就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比如在进行涉外合同的协作的时候,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上对于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特殊条款的规定、相关的国际案例法都做出了准确的详细的解释。所以在写作教学的研究过程中,教室就应该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合同的基本格式和规范,写作的具体细节要求(商务英语常用句型和专业术语等),以及保证合同的语言简单明晰,准确无误等。具体点来说就是外贸合同的信函中具体的数量条款、价格条款的拟定应该注意的问题、拟定合同所合适的专业措辞、表达方式等等。再比如说,商务英语的信函的主要任务就是传达信息,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该特别注意时间、日期、地址、百分比、货币、尺度、数量、重量等一些重要的细节,尽可能的避免汉式表达方法。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目的的,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训练并且做到语言的简洁与规范。

2.英语外贸信函写作应该处理好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写作训练的关系

作者认为在语音外贸信函写作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及时的传授专业的写作理论和相关的技巧培训,使学生通过从理论基础知识着手来进一步掌握外贸信函写作的基本格式并且以此来作为指导后面的实践写作。教师可以按照概述-范文-写作的步骤来阐述写作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指出写作的基本特点和写作的基本规律,然后参考范文,进行正确和错误的语法示范,使学生进一步哦掌握对写作格式的理解,然后制定训练计划,其中包括对不是同类文种的几项重要的技能分解进行单项的基础训练和不同的文体进行综合性的训练。比如在审证改证的信函写作的时候,除了对范文的格式、写作技巧进行解释之外,还可以从中提出问题,并且使学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加深对写作的理解。例如:审核信用证件的依据是哪些?受益人应该重点对哪方面的内容进行审核?写作过程中应该注重使用哪些句型、习惯用语和表达方法?总而言之,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导,强化实践和训练,这样才可以在英语商务外贸信函的写作训练中见成效。

3.英语外贸信函写作应该处理好商务外贸英语与普通基础外贸英语的关系

商务外贸英语通常情况下是在进出口的贸易工作中经常使用的语言,而且明显的同普通的基础英语不同,具有其本身独特的语言风格。比如意义准确、格式简洁、措辞严谨准确,这样下来整篇文章都显得严谨而且具有说服力,避免有模糊不清的表达,防止产生歧义,同时语言的组织结构也比较严谨,防止歪曲事实。比如说销售确认书、信用证、合同等各种证件,这些都是语言简洁、结构严谨,而且逻辑清晰表达清楚的。具体体现在用词比较正式,不随意(notify, obtain),而且会出现古体词(hereby, herein, thereof, thereafter, whereby, whereof), 相近词意的词语的重复运用( terms and conditions), 以及谓语动词使用强制性的语言(must,be requested to…),专有名词大写(S/C,L/C,Packing List…)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参与到语言的实践中来体会外贸英语的特征和文体。具体的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模拟商业活动,比如说针对某些特定的条款进行双方谈判、填报业务单来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文体特征。这样情况下,在以后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处理相关问题,而且会考虑到外贸英语的语言严谨的特征。否则容易出现由于语言的模糊,缺乏严谨性造成双方承受不同程度的经济和业务损失。

4.英语外贸信函写作应该强化英语技能和汉英两种语言的基本功训练

国际商务外贸英语虽然是一门专业课程,但是也要求了学生应该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底,否则很难学好。所以,老师在教授这一门课程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的加强英语基础技能的训练,将传授知识、培养技巧始终贯穿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不仅需要传授语法、措辞、逻辑思考能力,加强文字表达的基本功,还更需要关注强化外贸英语中词、句和句型的强化训练。同时还应该避免极端化的教学方式,随着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现代化发展,很多老师都不由自主的忽略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运用,进而不能够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掌握中英两种不同语言的句法和词汇特点。所以,这就造成了母语对英语学习的障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要求学生加强英语基本功的训练,还应该重视母语的基本表达的练习,同时提高掌握两种语言的能力和修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探索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灵活性,将汉英两种语言有意识的进行比较,这样才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印象和理解,有助于后来实践过程中的准确应用。

5.英语外贸信函写作应该同实践性教学相互结合,并且借此来培养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国际商务外贸英语写作要求学生必须要大量的实践训练,这门课程拥有它本身独特的特色和特点,理论知识少,可操作性强,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同实践性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结合,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再多的理论传授缺乏实践活动都是“纸上谈兵”。具体的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们到相关的实习基地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与经验传授,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有条理的模拟进出口公司的运作流程,具体熟悉到每个环节,从往来的信函交流着手,到报盘、还盘、订单、合同、包装、运输、付款、保险和索赔等等具体的环节,尽可能的再现每个环节。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遇到事情从实际出发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来,要想做好国际商务英语写作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国际外贸信函的专业技巧和写作能力,也是目前主要的教学任务。也是我们为了完成社会使命、为国际贸易事业培养大批合格的、优秀的专业人士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张辉松.从语境因素看外贸信函英语文体特点[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张玉玺.英语写作中chinglish的成因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班语言.教学反思 篇9

孩子上中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经常听到家长来倾诉孩子在家什么事都不做,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衣,自己的玩具不会整理等等。于是我们老师天天在学校鼓励孩子,你们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似乎这些话说多了也不怎么见效。通过学习用《又….又…》说话这节活动课,孩子们慢慢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干。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学着做,开始慢慢学会了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等等。

在活动中我首先用了提问的方式导入,“你们会干些什么”对幼儿进行提问,让幼儿为活动中看图说话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让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是个有用的好孩子。

活动前教具的准备:我根教材的内容用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很快地引导幼儿理解并掌握了画面的大意,轻松地解决了活动的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活动中幼儿能将自己会做的事、身边的物品进行简单的讲述和比较,并让幼儿说说“自己在家会做哪些事”让幼儿自由说说,满足了孩子们我要说,我想说的欲望。接着我就借助课前准备的图片有序地一一出示,这样幼儿就能很容易的看着图片把意思说出来。在活动中带孩子们跟读,还采用齐读的方式,提高了幼儿阅读画面的兴趣,帮助幼儿掌握句型。

大班语言教学反思 篇10

在活动的开始,我以角色形象的口吻将他们的担心一一表达出来,目的想引导幼儿去感受角色的心态变化,感受完角色形象的担心后我就马上请幼儿来提出自己的担心问题。却不料一开始竟然没有孩子提出来,于是我说:哦,我们班的孩子看来已经都准备好了呀,所以没有担心的事情了!看到这个情况我正想就干脆让孩子来解答故事中角色提出的担心问题吧。正在这时,我看到了一只小手举了起来,我马上叫了她,她说出第一个担心的问题:“到了小学里作业多不多呀?”听了她提出的担心后,孩子们的手马上像春笋般一个接一个举起来。“小学里可不可以玩呀?”“上课的时候如果要小便了怎么跟老师说呀?”“上小学了还能不能睡觉?有没有饭吃?可不可以喝水、看书、吃水果?”“任务太多没有玩的时间怎么办?”“小学里要不要升国旗?”“可不可以画画、做手工,休息的时候老师会不会讲故事?”……孩子们提出了一大串的担心,有的说了一个还要说第二、三个,看来刚刚孩子们一开始没有说可能还在思考中,也或者一下之还没明白过来,所以我应该多给他们一点时间。

面对这么多的担心问题,该以怎么样的形式去化解呢?于是有的问题我让幼儿从刚刚故事中去寻求答案,或者根据他们已有的经验进行解答,在集体达成共识后我帮助归纳小结;面对幼儿没有经验的问题,有的我进行解答,有的则留空,因为接下来会有一个参观小学的活动,正好给幼儿布置任务,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参观小学,从而引导幼儿到时候注意观察,寻求答案。

从三个层面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篇11

曾几何时,原本敢于在课堂上大胆表达的学生似乎变得羞涩起来了,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种现状的改变,在笔者看来,需要语文教师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教学生“说”,而语文要想发挥工具性作用,也离不开“说”,因此,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让学生敢于、善于、勤于表达,这种重任和使命必须由语文教学承担。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任务繁重,书写、作文、应试等重要教学任务,常常让语文教师忙得焦头烂额,因此,要想静下心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真正敢于、善于、勤于表达,还真是一件考验语文教师是否具有举重若轻本领的大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做过一些探索,现把相关思考写成小文,以求教于方家。

一、羞于表达者,使其敢于表达

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自然也不例外。笔者注意到,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属于想说但不敢说的类型。这类学生往往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与表达能力,也有表达的欲望,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往往过于重视别人对他的评价,总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会被别人重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心态。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想培养其表达能力,关键是帮他打开心扉,让其敢于表达。

根据笔者的经验,有效的策略有两个:一是课后进行心理疏导,让其意识到其实他并不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受到别人的关注,我们的学习行为也不应该过多地关心别人的评价,只要自己努力、有进步就好;二是课堂上适时鼓励,努力让他们迈出敢于表达的第一步。

例如,在古文《桃花源记》一文的教学中,笔者注意到,班上一位女学生具有较好的朗诵基本功,但却属于那种胆子较小、比较内向的学生,在平常多次找她谈话的基础上,这次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名家诵读的音频文件,然后向全班学生发出号召:谁愿意用自己的朗诵来挑战一下专家的?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笔者将眼光锁定在她的身上,用鼓励和期待的眼神看着她的眼睛,她显然是获得了一种勇气,大胆地站了起来,一开始的时候声音还有点颤抖,但越到后面越流利,音调和感情也都能体现出文章应有的基调,同学们都惊讶极了,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这位女同学有如此之好的古文基本功。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有潜力但羞于表达者,励其志是表达能力得以彰显的基本前提。

二、拙于表达者,使其善于表达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们注意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强,这其中固然有平常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有一部分是考试成绩不错,但在课堂上却拙于表达的学生。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分类实施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们要努力找出其语文学习到底差在何处。

比如,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位学生,其考试成绩正常都在及格线以下,对于这样的学生,如何培养其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利用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的机会,笔者选他担任皇帝旁边的大臣,在前几次彩排的过程中,这位学生的表现都不太好,但笔者鼓励并指导他坚持下去,让他认真重复阅读这篇文章,结合看到的电视剧中的大臣形象,来想象自己应该如何表达。

经过一番努力,当他在表演过程中大声地喊出“宣两位裁缝晋见”时,那惟妙惟肖的表情引得观众哈哈大笑,但他却很认真地投入了表演的状态。后来,这位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参与程度较以前有明显的改观。这个事例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着力点,使之发扬光大并成为促进整个语文学习的契机,而让原本拙于表达的学生变得善于表达之后,这样的学习着力点就形成了。

对于语文成绩尚可但表达能力却不理想的学生而言,转化的途径重在将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符号知识变成有声语言。根据笔者的实践与观察,这样的学生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但因为缺少表达的欲望与动机,时间长了之后,这种能力就变得“笨拙”起来,因此,语文教师的工作重心就是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以恢复。事实证明,对于这类学生,培养其表达能力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创造机会让他们表达,教师适时进行一些简单的指导即可。

三、懒于表达者,使其勤于表达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还注意到一类有趣的现象,就是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懒于表达,明明知道却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但他们在课后或者在一些私人场合,口才却极佳,表达能力也相当好。如何让这样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展示出他们的表达能力,以为其他同学树立一个好的标杆呢?笔者很是费了一番思量。虽然说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找到一个“包治百病”的妙招,但有些尝试还是体现出了一定的价值。

比如,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注意到有一小组的三个学生在下面讨论时,对文中的“我”、“我的父母”以及“于勒”等人的形象有独到的认识,但在我走近他们并让他们当众说出自己的观点时,他们却怎么也不答应。怎么办呢?笔者一时之间想出了“赶鸭子上架”的方法,让他们仨到讲台前,分别代表上述三者的一位人物形象,并为“自己”辩护。没办法,他们只好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而独到的观点也确实得到了其他许多同学的认同,以后再让他们在课堂上表达时,就没这么费事了,甚至有时都抢着说出自己的观点。由“懒”到“勤”,关键是学生心态的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在促进这类学生勤于表达时,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能完全采用“硬”的方法,必要时可以先找他们谈心,比如在教某一课的内容时,提前与他们进行商讨,让他们谈谈对文章的看法。事实表明,在小的场合他们往往并不懒,而是很愿意与老师交流。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让他们在课堂上去表达的要求时,他们往往不会拒绝。

敢于表达、善于表达、勤于表达既是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也是表达能力培养的三个步骤,笔者觉得,培养表达能力必须循序渐进,一步步实现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

从学生日记反思数学教学语言 篇12

一、用语言艺术吸引学生

孔子云:“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意思是, 说话如果没有文采, 不讲艺术性, 就不能打动人, 因而也不能广泛、长远地流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 教师准确、生动、优美、富有感情和启发性的语言, 往往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开门见山, 直入课题。

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一堂课也是如此。如果一开始上课就使学生感到厌倦、消极, 后面的课即使上得再精彩, 可能也要大打折扣。因此, 课堂导入十分重要。我在上初二上册《竞争合作》一框时, 直接提问“商场如战场对吗?”学生都说对, 我说不对。因为商场除了竞争, 还需要有合作, 于是揭示课题:竞争合作。

2、兴趣着手, 激活课堂。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 能变无效为有效, 化低效为高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使学生乐学、爱学。如:我在上初一《新学校新同学》一框时, 就从学生们想认识新老师、新同学的兴趣入手提问:你们想认识、了解我吗?你们想认识全班同学吗?“想。”老师用课件作自我介绍, 学生用猜猜他 (她) 是谁的活动进行介绍。这下, 同学们参与积极, 兴趣高昂, 便激活了课堂。

3、寓理于例, 渗透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上好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渠道。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1]。要完成这一目标, 思想品德课绝不能是空洞的说教, 而要寓理于例、以寓喻理、寓教于乐, 让学生们在示例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和启发。如, 我在上初一上册《创建新集体》, 讲解团结协作, 互助前行知识点时, 借用“瞎子和跛子”的示例来揭示这一道理。某处人家, 人都因事出去了, 只有跛子与瞎子二人留在家里看守。房屋忽然失了火, 跛子见了, 大叫起来, 可是不会走路, 着急也没用。瞎子能走路, 却不知道火在哪里, 向哪里逃才好!二人急中生智, 合作起来。瞎子背着跛子, 跛子指导方向, 由瞎子背着走路, 这才逃出了这所火宅。这种讲课艺术, 教学内容会更加耐人寻味、沁人心扉, 从而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

4、随机应变适时激励。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未成熟, 注意力容易分散, 不够持久, 常常上课只能坚持到一半。于是我就随机应变, 借题发挥, 适时激励学生。上复习课时, 同学们往往是龙头蛇尾, 前半部分热情高涨, 后半部分奄奄一息。在他们刚泄气时, 我在黑板上写下: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同学们看后, 会心地笑了, 读书声又响彻教室。课堂上请同学们自学教材时, 少部分同学不习惯看书, 我便写上打油诗:要想人生不输, 就得读书, 要想成才, 就看教材。他们读后, 乖乖地看书。上自习课时, 少部分同学东张西望, 说小话, 我就边说边写:东张西望, 没得希望, 东说西说, 没得前途。同学们边念边笑后就静静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了。

二、用互动课堂激活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3]明确指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结构, 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1、解放教师,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今天教师的教, 是为了明天学生自己学。正如一句谚语所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因此, 教师要从思想上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基础, 是前提, 没有“学”无所谓“教”。反之, 强调学生的“学”, 轻视教师的“导, ”学生的活动就可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学习主人”就难以实现。教师的引导体现在课堂教学前要拟订好学生学习学案, 预计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课堂上, 使用“先学、互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所谓“先学”, 就是在课堂上, 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自学要求, 方法、目标, 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 完成检测性的练习。不会的, 同桌互相帮助学习, 即所谓“互学。”所谓“后教”, 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由老师或同学解答, 消除疑团, 发展独创思维。所谓“当堂训练”, 就是在5-10分钟之内完成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 应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从而加深理解在课堂上所学的重点和难点。这种教学模式, 不但解放了学生, 也解放了老师, 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多向互动, 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互动既包括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 也包括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同样, 学生之间的互动既包括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 又包括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 还包括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教师灵活的、丰富多彩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上《合作·竞争》一框时,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人数一致, 每组的第一个同学准备一张纸, 在纸上任意写一个字, 本组的其余成员依次写一个字和第一个字组成完整的句子, 比赛哪个小组最快最好 (规则:小组成员每个人必须写, 而且只能写一个字) 。活动一开始, 有的小组在喊快点;有的小组成员孤军奋战;有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竞争的结果是合作小组获胜。通过课堂内互动, 让他们懂得竞争应该是公平竞争的竞争、竞争需要合作, 合作得越好, 力量就越强, 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的道理。从而, 学会在竞争中合作, 在合作中竞争, 这样既掌握了知识, 又学会创新, 还学会做人。

3、情景体验促进学生道德践行。

在注重思想品德课知识教学的同时, 更要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 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教师要运用灵活恰当的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 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 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两代人的对话》一框, 在探讨解决与父母发生矛盾冲突的途径时, 设置以下情景:小冰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 顺便看会儿录像。爸爸同意了, 但要求她8点前回家。小冰想, 现在已经快7点了, 那么快就回来不合理!一时冒了火。请你帮她出主意解决, 分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

A、不去同学家了

B、按照家长的意思办, 8点前到家

C、看完录像再回来

D、表面答应家长的要求, 做完作业后打电话告诉家长, 看完录像再回来

E、跟爸爸商量, 9点钟回家

你赞成哪个主意, 为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有的同学说, 我赞成B, 因为我是一个乖乖女;也有同学回答, 我赞成D, 因为我爸爸好说话, 这样既满足了我和同学的愿望, 也让爸爸知道我的情况;更多的同学赞成E, 因为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时, 通过商量、沟通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 达成一致意见, 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就会融洽, 享受更多的家庭温暖。同学们富有个性的精彩发言, 启迪了他们在处理与父母矛盾时, 要根据自身的家庭实际情况出发, 找到恰当地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相信:用艺术去吸引学生, 用魅力去感染学生, 用活动去激活学生, 用爱心去关爱学生, 用真心去感化学生, 用良心去教好学生, 就能让思想品德课更富有吸引力, 一定能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谢盈盈.“生命, 在课堂中诗意地栖息.”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2006.3.

上一篇:拆迁补偿抵押协议书下一篇:携程公司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