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语言的优化

2024-10-14

高中数学语言的优化(通用12篇)

高中数学语言的优化 篇1

在教学过程中, 教材、教法、教学语言是教学的三大中介因素。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学的高标准要求, 课堂教学的语言愈来愈被广大教师所重视。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 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做为一名数学教师, 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 努力提高语言艺术。

一、语言要准确规范。

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 不能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 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例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增加了”与“增加到”等, 如果混为一谈, 就违背了同一律;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直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 这就违背了矛盾律。二是必须用科学术语来讲解, 不能用土话、方言来表达。比如, 不能把“垂线”说成“垂直向下的线”, 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等。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 还应有规范性的要求。如说话吐字要清晰, 读题语句要分明, 坚持使用普通话等。

二、激励性的教学语言, 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

教师要乐于和学生站在同一思维层面上, 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心声, 乐于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 用自己的真情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 一位教师这样对学生说:“不要紧, 你可以轻轻地将答案告诉老师。”然后, 老师走到他身边, 侧耳倾听他的悄悄话。当倾听到学生的答案正确时, 教师把答案公布于众, 并给予赞赏, 并适时引导:“××说得多好呀!下次你自己大声地把答案告诉大家, 那样会更好的!”;对于答案不足的学生, 教师则把答案稍加修正, 并充分肯定学生思维劳动的成果:“××说得有道理, 其他同学再补充补充吧!”这样, 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充满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有效地使缺乏自信的学生, 逐渐树立信心, 敢于表达、乐于交流, 学会合作。

三、恰当使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

新课改强调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即不仅可以教师评价学生, 也可以学生评价教师、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等, 使学生更加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比如:“你说得太好了, 老师和你想得完全一样”“真了不起, 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回答得很正确, 如果声音能再大一点就更棒了”“不要怕, 大胆地说, 把你的想法说出来, 让老师和同学分享分享”等, 启发学生评价教师:“老师这样想好吗?好在哪里?”“你觉得老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学生评价学生:“我认为她理解得不全面, 我来补充一下”“老师, 我做得不完整, 我可以改一下吗?”这样做, 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合作探究, 大胆质疑、主动学习, 教师巧导妙引, 整个课堂充满了平等、和谐的气氛, 进而展现自我,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优化教学语言, 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 本身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社会性等功能, 对思维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 可以说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语言、词来实现的。因此, 教师要把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句话都作为推进学生深入学习的教学情境。教师要用具有引导性、开放性的有结构的教学语言从不同侧面给予学生质疑的方向, 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 激励学生一起参与、共同研究, 去读书、去思考、去感悟, 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展示自己的个性。看下面的教学语言:“对于梯形, 动手折折、剪剪、拼拼, 你还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自由操作, 让学生在较轻松的状态下激活原有的相关数学活动经验;“你觉得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如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谈谈你的初步设想。”引导学生充分假设、大胆猜想, 体验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五、体态语言, 恰到好处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根据实验指出, 人们获得的信息量, 7%来自文字, 38%来自语言, 55%来自面部表情。可见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加深印象, 教师除了充分利用有语言外, 还要辅以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种:

注视: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用目光注视可以沟通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建立视线联系要平视, 不要仰视或俯视。教师的目光多是信赖的、鼓励的、赞扬的, 但也有批评的、否定的, 种种目光都使学生心领神会, 从而受到教育、启发。表情:教师和蔼微笑的表情, 有利于学生在亲切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严肃深思的表情会启迪学生对问题钻研、探讨;微笑、点头表示肯定, 摇头、皱眉表示否定。教师的表情能把学生带到一定的意境当中去。动作:在课堂教学中, 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 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多种多样, 好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运用艺术, 是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的知识积淀、娴熟的教育技巧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完美结合。教师可根据教学语言的一般规律, 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自己的语言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进行千锤百炼、弃失扬得、反复融铸, 以形成自己的风格。

高中数学语言的优化 篇2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10-10-11 阅读:98次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锤炼教师语言艺术 山东省莱芜市

王桂云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来完成。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目前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现象一:“流水帐”语言。A教师执教“用乘法口诀求商”。首先出示例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式并尝试计算,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多次提出“你想怎么算就怎么算”,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而后组织反馈,学生一一展示探索成果(有的用小棒摆,有的分圆片,还有的直接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每一种方法展示之后,教师提问:“对吗?”学生齐答“对”,顺利通过。最后,依次完成教材后面的练习。整堂课,教师表情严肃,语调平淡,从例题到练习,过程非常流畅,如流水帐般过了一遍,而对于本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在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却未曾提及。在课后的追踪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能清楚说出算理的学生了了无几。

分析A教师的观念是新了——你想怎么算就怎么算,形式也有了——让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表面效果也是好的——学生都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了。但实质呢?“学生的各种算法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各种算法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本质联系?”教师含含糊糊。计算教学重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而教师为了追求形式,却忽略了对知识本身的教学。再加上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毫无吸引力,更无回味价值。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能保持多久?课堂教学的效果又如何? 现象二: “做秀”语言。B教师执教“倒数”一课,B教师进走教室容光焕发,开场白:“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语调自然、柔和,开门见山,给人一种完全不同于A教师的亲切感。受上课教师的影响,学生也个个心情愉悦,精神振奋,课堂气氛很和谐。而课堂进行至半,B教师仍一如既往地“甜言蜜语”,在老师的“催眠曲”下,终于,有的学生忍不住了,开始昏昏欲睡„„

分析“倒数”一课知识点不多,难度也不大,高年级学生完全有独立学习的能力,而教者却不仅处处“铺石搭桥”,而且对学生的回答总是欣喜若狂,激动非常。教师语言做作,情绪激动,使学生疲劳、厌恶,“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也不足为奇。新课程提倡为学生创设宽松、安全的学习氛围,但绝不等同于不顾学生心理感受,一味的“甜言蜜语”。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需要鼓励,需要表扬,但更需要挑战,唯有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才能证明其实力,树立其学习的信心。

现象三: “泥水”语言。C教师执教“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策略找到了答案,明确了算理,在交流时,教师追问:“商的个位上为什么要写0?”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回答:“0在这里要占位。”或许是教师不放心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或许是担心“鱼目混珠”,教师又重新开始解释:“我们看,刚才分的小棒„„”反反复复,罗罗嗦嗦,颠来倒去,拖泥带水,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昏昏欲睡。

分析:正如郑毓信教授所形容的,站在二楼,明明可以直接上三楼,教师非得学生先回到一楼再上三楼。根据课后调查,这样的讲解,对于这个班中90%以上的学生来说是多余的。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们该怎样来提高自身的数学语言修养呢?

一、教学语言必须准确、规范,简明扼要

教师对有关的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的叙述要准确,不能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疑惑和误解,例如,“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把“线段的中点”讲成“在线段中间的点”就不够准确,这些不科学的说法很可能使学生产生误解。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读音、用词的准确性,上课的口头禅太多,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要抓住重点,简洁地进行概括。

二、教学语言力求幽默风趣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更有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的知识,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

三、教学语言力求生动直观,具有启发性

教师把抽象难懂的知识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传授给学生,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表情、手势、动作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达到较快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教学语言与教学情境合拍,情景交融 数学教学语言是为教学效果服务的,这自然就要求教学语言必须随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的推进而不断变化。如教学引入时,要求给学生以想象、给人以启迪;讲解时,要给人以导向,教人以智慧;小结思考时,要给人以激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地增强了教学的整体艺术,更使学生容易接受。

五、教学的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数学语言也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语言是数学教学中的无声语言,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但教室毕竟与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以免弄巧成拙,引起学生的反感。

浅谈数学教学语言的优化 篇3

一、数学教学语言必须精练

教学语言在准确的基础上要力求精练,不啰唆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洁地进行概括,并且能有的放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送最大的信息。例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以后,怎样判断两种相关量成正比例,可以这样小结:“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商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再如,我们在判断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的符号的时候,正弦在一、二象限符号为正,三、四象限符号为负;余弦在一、四象限符号为正,二、三象限符号为负;正切在一、三象限符号为正,二、四象限符号为负。我们可以这样简单说成“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这样的总结简单明了,学生易于掌握。

二、数学教学语言应具有逻辑性

数学语言中“有一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这种逻辑力量虽有些枯燥,但是能紧紧抓住听众,然后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数学教学从揭示主题开始“步步生花,丝丝入扣”,要让学生目不转睛,跟着老师思考、探求,最后进入一个新境界,得靠逻辑性。违背逻辑的语言,会给学生思维带来困惑。

1.数学语言的逻辑性要讲究根据。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内部活动,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一是通过实物教具、学具或实例,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出概念、法则、性质等,并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二是以旧引新,引导学生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从而去类比类推,掌握新知。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纸做的平行四边形,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折、剪、拼,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很快发现能拼成长方形,通过讨论又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样,学生不仅理解这一公式的含义而且明白了公式的由来。

2.数学语言的逻辑性还应做到严谨。语言的逻辑性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材料。因此,教师讲解时的语言不能模棱两可,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且具有说服力。故而要恰当运用数学专业术语,为学生提供思维严谨、步骤清晰的模仿范例。当然,逻辑的严谨性又使得数学教材独具特点。教材中对教学内容往往是以结果的形式来呈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做好还原工作,并在教学中进行讲解的时候注重启发性,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等,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三、数学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感

1.语言的快慢必须和教学内容本身相一致。如果是一堂课的开始,因为学生课间休息,精神松弛,有的没有很好地预习、复习,害怕老师提问而精神紧张。此时,教师无论是复习旧课还是导入新课,课堂语言都宜慢,就像汽车轮船刚刚启动,有一个逐渐导入轨道航向的过程。当学生情绪已调动起来,思维进入正常轨道时,语言和教学进度可逐渐加快。当教师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时,由于这些内容输入学生的大脑需要有一个处理转换过程,这时的语言又宜慢不宜快。总之,不能只顾自己讲,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说话过快,学生没有思考时间;说话过慢,又满足不了学生求知欲望。无论快慢都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

2.语言的声调要有抑扬顿挫。声调变换直接关系到讲课效果。有时教学语言要带一种一气呵成的语势,像飞瀑激流,动人心魄;有时教学语言宜平缓清晰,一字一句,字正腔圆,犹如溪流滴水,叮当有声。总是平淡低沉的声调或是慢慢吞吞的声调,使课堂气氛太沉闷,往往会起到催眠曲的作用。相反,总是高亢震耳的声调,影响学生思考、品味,容易引起疲倦。好的声调节奏,完全是为了适应学生听觉的需要,符合思维活动规律,增强语言的艺术性,才有好的教学效果。

四、数学语言力求幽默风趣

1.在数学教学中巧妙运用幽默,可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的讲课的语言变得风趣、诙谐,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教师的一句妙语、自编一个顺口溜,会让学生在一笑中放松紧绷的思维,在品味中调动积极思考的心弦。

例如教过平面图形后说世界上图形千千万,端端正正数正方形,四平八稳显端庄;上窄下宽是梯形,脚儿蹬开,有如钢梁铁架;扭腰变态是平行四边形,不是东倒就是西歪;身材苗条是长方形,横也顺眼竖也好看,圆是世界上最美的图形,那么我们看它美在何处?教学就轻而易举引入了正题。

2.在数学教学中巧妙运用幽默可提高批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温泉中学)

英语教学语言优化与初高中衔接 篇4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语言,初高中衔接

近年来, 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给中学外语课堂教学带来了积极效应, 也将初高中的衔接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听过初中英语课的教师会发现, 初中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 课堂气氛活跃, 而到了高中课堂上发言的人不多, 课堂气氛趋于沉闷。这里固然有学生成长过程中自身的原因, 但教师的因素更不可忽视。老师如何从英语教学语言上下功夫、继续保持并不断改善新升入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呢?下面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 谈谈高一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现状和优化英语教学语言的必要性。

1 教学语言的定义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语言。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一个教师课堂语言的质量实际上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该教师的基本素质。英语教学语言通常只是教师用作传达信息、讲解知识和传授技能的工具。但是外语教师不但关心语言的内容, 还关心语言的形式, 包括教师所使用的词语、句式、语调, 甚至神情和语气。有相当多的英语教师都把教学语言视为课堂用语, 使用的教学语言不仅是一种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工具, 同时也是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本身。其实, 英语教学语言和英语课堂用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英语教学语言一般由四部分组成:1) 讲授用语;2) 课堂用语;3) 教师反馈用语;4) 师生交流用语。英语课堂语言是指在英语教学全过程中, 所使用的英语, 它已超出了课堂用语的范畴。课堂用语是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特定用语。往往它有固定的句式。我们熟悉的“Open your books, please.”“Class begins.”“Class is over.“Look at the blackboard.””等都属于课堂用语的范畴。讲授用语是教师在讲解词汇、语法结构、语篇等时所用的语言;教师反馈用语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操练时对学生的语用行为做出评价的语言;师生交流用语是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各种交谈、对答和讨论时的语言。

2 高一英语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现状

由于条件所限, 许多教育资源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无法采用“跟班上”“大循环”的教学安排, 一些英语教师在高一阶段教学中目光不够长远, 准备不够充分, 造成师生互动脱节。结合本校实际和对本地区几所中学的课堂进行的调查结果, 笔者发现, 高一教师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 一些问题仍还存在:

2.1 教学语言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听说领先”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已成为新高一英语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新教材的编排体系迫使许多外语教师放弃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但是如果对他们进行的教学语言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这些语言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 即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在课堂上“滔滔不绝”, 不顾学生的反映、忽视学生的适应能力。似有为说英语而说英语之嫌, 缺乏简化教学语言的敏感性。

2.2 口语能力欠规范, 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较好保证

经调查了解, 本地区从小学到高中的英语教师的配置还不够合理, 其学历达标情况和基本素质的分布走向是由低到高。新升入高中学生在英语口语方面本身极需要改善。但少一部分英语教师, 其英语口语能力较差, 学生长期在这种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下, 使原本就不纯正的英语口语变得更不地道。

双语现象在部分教师在教学语言中仍然存在, 即英语里还夹杂着汉语。

教师具有双重身份, 既是传授者, 又是学习者, 这就决定了思维是非直觉, 脑海中英语词汇的空缺时就寻求母语来代替。

3 优化英语教学语言的必要性

3.1 是由中小学教师布局的特点决定的

由于历史原因, 西北地区乃止全国, 小学、初中、高中英语师资力量的分布由弱到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语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 这一矛盾可望得到缓解。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小学及初中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学历达标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在升入高中时, 反映出了前两个阶段语音方面存在的缺憾:语音不准、听力水平低下、汉语思维习惯及口语交际能力差等。高中老师需要对他们正确引导并用良好的教学语言对其进行“熏陶”和“感染”, 方能使他们“改邪归正”, 以迎接高考的挑战及就业的需要。高一当为这一阶段的最关键环节。

3.2 是由教材的特点决定的

与初三相比, 高一教材的增幅梯度较大:信息量扩大、知识点增多、难度上升。教师在不同环节的过渡、新语言项目的呈现及知识点的讲解上, 既要按教学规律强调过程、保证环节到位, 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保证质量。这从很大程度上要求教师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 力求所使用的教学语言体现出“可接受性、简明性和实用性”的特色。可接受性是指在课堂中, 英语教师为便于交流, 采用一种特别英语, 这种英语能够被学生所理解, 即简单、易懂、明了的教学语言。高一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词汇量,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尽可能用初中所学词汇, 略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简明性是指教师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简化和加工, 用最简明的方式准确传递学习者所需要的信息, 以达到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的目的。例如:解释和原文释义 (paraphrase) 可以简化复杂的表达, 增加表达的清晰度, 消除歧义;重复则可以强化必要信息, 实现教师自我监控或纠正学生错误, 引起学生的注意。实用性是指在学生学习的较高阶段, 教师根据所教材料, 呈现一些相关的自然用语, 这些自然用语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 避免课堂教学与课外运用的脱节。

3.3 是由教学的阶段性要求决定的

如何优化高中数学课堂 篇5

如何优化高中数学课堂

文/刘小兵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培育新一代的国家栋梁。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学生;优化

一、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在21世纪的今天,培养人才的关键,是能否培育学生用独特新颖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质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大胆地猜测、怀疑,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的过程;是培育学生创新型思维的有效方法。如,在学习“集合”的内容时,给出题目:集合{a,b,c}的子集个数为6个。这时,要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当他们用传统思维去思考时,便会得出{a},{b},{c},{a,b},{a,c},{b,c},{a,b,c}共7个子集,很快的,学生会提出质疑,紧接着,他们就会否定集合{a,b,c}的子集个数为6个的说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因为学生提出的7个子集的答案是错误的。根据学生发展需要进行创新,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突破常规,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问题,重视集合{a,b,c}的子集到底有多少个这类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缺了空集的情况,让他们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数学思维和能力。这种从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错误的答案,让学生找到比这个答案更接近于正确答案的答案,最后再引导他们找出完全正确的答案,有利于培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质疑,提出质疑,也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技术相结合

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用到数学教学中,能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改变传统模式上的教学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然而,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将高中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声音、图像、视频等屏幕教学将高中数学的难度降低。如,在学习函数图象的时候,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等多种函数进行对比。

综上所述,要优化高中数学课堂,需要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为了方便教学,减少在黑板上抄写的时间,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需要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技术相结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不断地探索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的国家栋梁。

参考文献:

肖凌戆。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数学教育,(Z2)。

浅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篇6

【关键字】:数学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语言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学的高标准要求,课堂教学的语言愈来愈被广大教师重视。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应该讲求教学语言的艺术技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斯托利亚在《数学教育学》中指出: “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本人结合数学教学实践,就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艺术进行探讨,现分述如下。

一、数学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首先,数学语言应准确规范。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公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该使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因此,要做到如下两条:

1、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透彻的了解。例如,“切线”与“切线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又如“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就缺乏准确性。

2、必须用科学的数学术语来授课,不能用自己的土话或方言来表达概念、性质、定理等。比如,把“线段的中点”讲成“在线段中间的点”。初中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语言习惯和能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数学教师必须熟练数学科学语言的表达,做到言之成序,言之有理,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数学思维是大有益处的。

其次,數学语言还应严谨简约。数学教学语言不能模棱两可,要抓重点,简洁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用最短的时间传送最大的信息。

二、数学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1、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可以先讲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有一次,欧拉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然后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致被调动起来了。

2、幽默还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地同学心悦诚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对学生发火会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敌对情绪,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完全不同。

3、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当然,运用幽默语言时应该注意将幽默与插科打诨和耍贫嘴区别开来。如果贬损了学生人格,挫伤了学生的自尊,那就会产生负面效应。

三、数学教学语言力求亲切,富有情绪。

数学语言是师生传递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智力源于情感,情感支配智力”,对待学生也是如此。尤其是对待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大的学生用刻薄的言语批评,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就,上进心也受到破坏。我们要尽量引导、鼓励他们,及时肯定他们对于事物的评价,同时要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四、数学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教师应该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怎样才能实现上述要求呢?

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

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

五、无声语言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恰到好处地运用无声情语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数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老师一个温和的眼神,对学生都是激励。课堂上教师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同样,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

同样,若没有手势,课堂教学就显得有些生硬死板,缺乏活力。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既可增强语言力度,又可强化传授的数学知识,给课堂教学增添亮点和活力。当然,教室不是舞台,应强调自然和真实,可遵循下面的原则:

1、不要总重复一个手势,使学生感到乏味。

2、不要把手交叉在腰或笔直地扶在教台上装作老成持重,更不要搔耳挠腮,转移学生的视线。

3、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不要大动作、太夸张。

高中数学语言的优化 篇7

高中数学语言是体现高中数学思维特点(严格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表达的形式化)的特殊语言。它的主要特点是:简练、严密、精确、抽象化。

高中数学语言是简练的,它不允许存在与反映对象的本质无关的文字,不同于文学中的修饰和描写,而是直来直去,一语破的,直接揭露事物的本质。因此,高中数学语言,惜字如金,十分简练。

高中数学语言是严密精确的,例如:交集的定义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而并集的定义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两集合的交集与并集一定要把握住“且”与“或”两个关键字。

高中数学的抽象性正是高中数学的优点,正是这样,使得高中数学有广泛的应用性。

二、高中数学语言的重要性

1.高中数学语言的教学有利于“高中数学思考”目标的实现。高中数学思考就是对高中数学进行的比较深刻的、周密的思维活动。高中数学思维常常由抽象开始,逐级概括并发展起来。它注重事物间的某种共性,并用恰当的符号表示,即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是用高中数学语言来表达的,而且高中数学思维过程必须借助高中数学语言才能进行。

例如,在解题“求过点(0,1)的直线,使它与抛物线y2=2x仅有一个公共点。”时,一个学生的解法是:设所求的直线方程是y=kx+1,由方程y=kx+1和y2=2x解得,k2x2+(2k-2)x+1=0,据题意Δ=0,解得k=1/2,所以所求方程为y=1/2x+1。待这位学生做完后,我让全体同学进行缜密的思考,这样的解答过程是否合理呢?然后师生共同在同一坐标系里画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解题里面的数学语言,发现上面的解题过程中有三个不严谨之处:首先,设y=kx+1,则已指定所求直线的斜率必然存在;其次,忽视了k=0的情况;再次,混淆了“相切”与“仅有一个公共点”这两个不同的概念。通过对语言的重新组织,使学生发现了自己思考中的不足,也发现了数学语言在解题中的重要性,牢记以后遇到一次项系数带有参数的直线问题时,一定要讨论斜率是否存在的问题,这样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锻炼了思维的缜密性。

通过上题我们也可以发现,高中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般按“形成表象———语言内化———抽象概括”的思维程序进行。任何高中数学知识都有其形成过程,如果能用高中数学语言将其形成过程表述清楚,并且变成学生自己能表述的东西,从而可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抽象的高中数学概念,进而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搭建可靠的“平台”。“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归结为四个思维能力领域的发展,即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合理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在推理能力培养上,提出“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高中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用高中数学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质疑的前提,是每个人都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而高中数学语言的准确性、连贯性、多样性则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逻辑性和丰富性。由此可见,“高中数学思考”目标的内涵是指学生在与高中数学相关的一般思维水平方面的发展,而高中数学语言承载着“高中数学思考”,从而促进了这一目标的实现。

2.高中数学语言的教学有利于“解决问题”目标的实现。无论是从高中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还是从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角度来解决问题,都离不开高中数学语言的应用。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高中数学语言表达的意义,才会把非数学问题转化成高中数学问题。而高中数学问题寓于高中数学信息之中,因此学生能否理解高中数学语言便成为解决问题的前提。

3.高中数学语言的教学有利于“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的工具和媒介,高中数学语言也同样具备语言的这种交际功能。学生在用高中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高中数学思想时,能将自己对高中数学的认识、体验、感受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而学生在倾听他人的思想时,要学会欣赏他人、尊重他人、取他人之长,并领会新的高中数学思想和精神。总之,用高中数学语言进行高中数学交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使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与态度。

三、培养数学语言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1.数学语言的良好应用是帮助学生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重要能力之一,对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提高能力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和单一的教学方式只重视学生数学解题技能和思维方式的提升和锻炼,而忽视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语言解决问题的培养,导致我国出现大量“应试能力强,应用能力弱”的高中生。

因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首先注重生活情景的设置,使学生数学语言应用意识不断增强。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情感的激发区,将贴近生活的问题设置成问题教学,通过数学语言对生活问题的解答,促进学生在解题中感悟数学学科知识的生活性,比如在讲解数列知识时,可以引用“储蓄利息的计算”让学生组织语言来自行进行问题解答;在指数函数知识的教学中,可以设置“细胞进行裂变”的语言问题进行教学。将具有实践性、探究性的问题借助现有的学习方法和数学语言的能力经验进行解答,从而在提升能力中形成应用习惯。

2.运用数学语言学习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掌握以下六个基本步骤:1分析问题背景;2建立数学模型;3求解数学问题;4检验;5交流和评价;6推广问题。

如:过椭圆内一点M(2,1)引一条弦使弦被M点平分,求这条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1分析问题背景:阅读题后,知道这个问题是在学习了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之后提出来的,并且这道数学问题要求的是直线方程,首先已经知道了直线上一点,下一步应该求出这条直线的斜率,就可以利用点斜式方程求出直线方程。总结起来这个问题就是弦中点问题。

2建立数学模型:设 A(x1,y1),

3求解数学问题:

(3)-(4)得:

(x1-x2)(x1+x2)+4(y1+y2)(y1-y2)=0,

整理得

将(1)(2)代入上式得

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

x + 2y-4=0。

4检验:将直线方程和椭圆方程联立,得出点A,B坐标,求出A,B两点中点坐标,看是否与M坐标相同。如果相同,结果成立;如果不相同,那么计算错误。本问题经检验可知,结果成立。

5交流和评价:这道问题利用了简便算法,它可能适合其他曲线的弦中点问题。

6推广问题:

(a)求双曲线9x2-16y2=144被点A( 4,8)平分的弦PQ所在直线的方程。

(b)已知双曲线x2-y2/2=1上存在两点关于直线l:y=kx+4对称,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3.培养学生欣赏高中数学语言美,高中数学教育不仅让学生学会认知,还应该让学生学会欣赏。高中数学来自于自然,它不过是用数字、符号、图形来表示自然规律罢了,即用高中数学语言来表述自然规律。高中数学定律所揭示的和谐当然要与自然界的美高度统一。这就是说,高中数学语言是追求美的最有力工具。教学中要使学生领悟到高中数学语言美的神韵,需要教师深入挖掘高中数学语言的审美内容,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从高中数学语言中获得美的享受。如,祖冲之发现的圆周率以其355的和谐形式呈现,结构优美113(113355六个数字对半分作为分母、分子,结构简单,并且该数本身体现了高中数学中惊人的精确美),无论画在何处、无论大小,其圆周长与直径之比均可用355表113示;世界上存在着无数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三角形,但面积公式S=1/2ah却适用于所有的 三角形 ; 极坐标公 式可以描绘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也可描绘天体运动与万有引力中运动物体的轨迹等。这些都是用简洁的高中数学语言表述,反过来又用高中数学语言解释更多、更复杂的现象。这正是高中数学语言的魅力、美的体现。总之,高中数学美是通过高中数学语言来表达的。

小结:高中数学语言是高中数学教学和高中数学学习的纽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高中数学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高中数学语言的练习。

摘要: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除了日常用语外,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专业用语。俗话说,不懂“行话”难入门。要学会读高中数学书,要能正确地思考高中数学问题、解答高中数学问题,总结学习高中数学的经验、心得,不学好高中数学语言是不行的。

高中数学语言的优化 篇8

1. 数学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关系教学

高中数学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数学语言是不断内化、不断形成、不断运用的过程。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这也是数学的教学难点之一。一些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难懂难学,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缺少训练,以致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对高中数学语言的教学。首先,注重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数学语言包括文字、符号、图形,是一种有别于自然语言的专业化语言,它既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又是数学操作的工具。在现代社会,准确地提取数学信息、正确地使用数学符号、清晰地进行数学表达,成为学生必备的基本数学能力之一。普通语言即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语言,是学生熟悉的,用它来表达的事物,学生感到亲切,也容易理解。它是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的前提条件。而数学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简明的特点。如果数学语言与普通语言建立互译关系,就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从而让人透彻理解,运用自如。“互译”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将普通语言译为数学符号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化”,例如集合概念中的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用“属于”符号,子集关系用“包含于”符号,方程是设元把文字表达等量关系改用含未知数的数学等式,这是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途径。二是将数学语言译为普通语言。由于数学语言准确、严密、简明,给学生的

学教育的严重缺陷。学生学习数学不知道数学理论是怎么来的,学完以后又不知道往哪儿用(也不会用),以致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没用。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指出的:“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这句话不仅指出了数学教育脱离实际的危害性,还指出了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密切联系实际。数学建模课程正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内容都是来自于日常生活、工程技术及经济管理等领域的研究课题,而且其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学生可以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体会到“发现问题”、“发明问题”及“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必然会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必将使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有突破性的进展。

3. 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也必将对数学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数学教师不懂工程问题和经济问题的缺陷,使其在教学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数学语言加以通俗化理解。如果学生能用普通语言复述概念的定义和解释概念所揭示的本质属性,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刻。在学生掌握知识后再强调数学语言的严密性与规范性,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系统的数学语言体系。

2.注重数学语言教学的规范

数学语言是数学符号和规则,定理的描述,它从现实世界得到其意义,又在更大的范围内运用于现实生活。因此学生只有在理解数学语言的来龙去脉及意义,熟练地掌握他们的各种用法,得到理性的认识之后,才能在数学学习中灵活地对它们进行各种证明与运算,正确应用数学语言,从而达到对数学语言学习的最高水平。教学过程是教师具体对某个数学符号进行讲解、分析、举例、考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驾驭数学语言,要认真分析数学语言结构,对照符号语言与叙述语言的关系。因为叙述语言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须仔细推敲,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

例如正弦定理的内容是“三角形的任意一边与其对角的正弦值之比为同一个常数”,这里的关键词是“三角形”是指同一个三角形中,“与其对角”是指前面所述边的对角,“正弦”自然就明白了。在这一定义中学生自然关心这个常数,那么教师顺便交待并作简单地推出就可以了。又如“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这里关键词是“三点”条件是“不在同一直线上”,强调的是“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简化为三点确定一平面,要注意三点的条件,“有且只有”的充分性与必要性。同样,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关注的是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一条直线不能构成平行线,所以不能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可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不相交导出异面直线的概念;也可通过延长直线使学生理解“不相交”的正确含义。这样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换、增删,使学生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这些关键词句不可欠缺,从而加深对平行线与异面直线的理解,并加深对数学语言结构的严密性与逻辑性的解读。数学的符号语言是数学语言的符号化,在学习一个

过程中能把工程问题及经济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其二,由于数学建模问题通常是很复杂的实际问题,没有现成的方法,也没有最好的结果,对教师来说,这是难题,必然会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提高水平。同时,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也拓宽了教师的科研领域。

因此,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董臻圃主编.数学建模方法与实践.国防工业出版社,

[2]张思明.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与认识: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3]马忠林主编.数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求知钥匙

郭跃龙

(南通市天生港中学,江苏南通

摘要:本文从利用语言艺术唤起学生兴趣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中学数学培养兴趣措施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不少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因此,数学课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兴趣的途径有许多,教师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语言艺术唤起学生兴趣

数学是抽象的,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的作用就是使抽象的概念、判断、定理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难懂的理论形象化,教师的语言艺术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超的语言艺术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尽量用学生较为熟悉、容易理解,而且具有诱惑力的语言,这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有良好的作用。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师讲课非常有趣是他们集中精神听课的原因,更有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喜欢数学是因为他们认为上数学课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一节让学生感到有趣的数学课,主要体现在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等的魅力上。实践证明,风趣幽默的语言具有神奇的诱惑力。巧妙地运用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强化意识。

例如为了解决学生犯|a|=a这样的错误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解题时用绝对值过度来保护,即|a|,并告诉学生要化简,如何出“院子”(绝对值||)的,这要看a的“本质”(正、负或零),体质健壮(a≥0)的直接出去;体质虚弱(a≤0),必须戴上“一条围巾”(负号“-”)以防感冒。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破除教师中心论,教师教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的作用必须通过学生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教的目标就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在课堂上教师多主张“老师少讲,学生多讲”,由教师引导、做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学会思维方法,学到的知识也更灵活、牢固。那么怎样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呢?做怎样的提示才能

新的数学符号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有代表性的具体模型,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如两集合的交集符号与并集符号关键是把握“且”与“或”两个字。然后再根据定义,离开具体的模型对符号的实质进行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在抽象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最后又重新回到具体的模型,如,⊥,∥,∪,∩,∈等。这里具体的模型在数学符号的教学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作为一般化的起点,为引进抽象符号作准备,二是作为特殊化的途径,便于符号的应用。数学符号语言具有高度的集约性、抽象性、内涵的丰富性。这就要求学生对符号语言具有相当的理解能力,要求把严格的符号语言译成一般的数学语言或者是普通语言,从而有利于深入理解数学问题。

3.合理应用数学语言之间的转化解决数学问题

符号语言由一些数学概念定义、定理、运算法则的缩写、代号组成,充满形式化,十分抽象。用直观形象的图象语言来

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可以通过发现法、比较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发现法

发现法是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概念和原理时,不直接提示这种概念和原理,而只是给他们一些事实、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中学数学中的发现法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借助教材去主动、亲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学生探求问题的答案(实验、观察)、提出假设(猜想)、构造反例逻辑证明、得出原理或者概念、教师组织学生探求成果、评价探求结论与方法、引导学生应用发现的结果。发现法的教学是当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应引导他们自己循着前人探究的脚印自己去发现知识。这种方法既使学生学习了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另外,通过自己“发现”,学生学得的知识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保存。同时,用发现法教学,课堂显得很活跃,学生对教师预设的发现情境兴趣盎然,对亲自去探讨、概括,信心十足。

2.比较法

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相同与相异之点,便于对事物作初步的分类。

数学教学,特别是数学概念的教学,普遍存在一定的难度,但许多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若在概念教学中能充分运用比较,便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而且,有比较才能鉴别概念的本质属性,只有通过比较或对比才能更好地把它们的本质揭露出来,使学生真正掌握概念之精髓。同时用比较法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智力。如“等比数列”的教学,割裂地教,自然枯燥乏味,若用与“等差数列”相类似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就有利于提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既可以总结等差数列的知识,又可以用类比等差数列的方法来学等比数列,有了学习的方法,学生才有兴趣去学,有了兴趣,学习效果才更好。

应用题教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应用题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法,能使学

反映抽象的符号,借助于式的逻辑推理和形的直观特性求解,即所谓的数形结合,这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许多抽象函数或方程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形”来解决。数学问题大多是根据已知条件,借助于数学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经过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而符号化是推理的最大特点,贯穿始终,解题时将文字语言转译成符号语言是首先要做的事。首先让学生画出图形,把题意转化为图象语言然后把图象语言转化符号语言。其次用符号语言进行逻辑推理,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语言由文字、图象、符号语言组成,细分的话还有代数语言、几何语言、集合语言等。在实际应用题中,指导学生分析产生问题的背景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转化为数学语言,建立数学模型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准确地使用规范化数学语言来教学,引导学生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及其应用,全面提高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数学素质。

摘要:本文对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普通高中的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认为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并对如何实施加以阐述。

教学语言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9

一、教学语言要严密准确, 不能含糊其辞、误导学生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结构很严密的学科.数学教师必须把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放在首位, 必须要求自己的教学语言严密、准确.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 而且使学生受到严格的数学语言训练, 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学习风气.

例如, 在讲等差数列时, 我强调两点:“其一, 数列从第二项起, an-an-1=d (n≥2) , 因为a1没有前一项;其二, an-an-1=d (n≥2) , d为与n无关的常数, 若an-an-1=2n-1 (n≥2) , 则数列{an}不是等差数列, 因为2n-1不是常数.”

在利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时, 强调:“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 (0, π/2], 利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角 , 一定要区别于两向量所成的角, 两向量所成角范围为[0, π], 所以〉|.”

二、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贴近生活, 易于接受

所谓语言直观性, 就是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既活泼、有趣、逼真, 又深入浅出、易于接受.要使教学语言生动形象, 就要以语言的表现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例如教学习题:设函数f (x) =2x/1+2x-1/2, [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 求函数y=[f (x) ]的值域, 在解释[x]时, “[x]表示下取整函数, 就像咱们去买菜, 价格11块3, 给11元得了.价格11块9, 也给11元, 即小数点后的都省略”.随即扩充知识, “还有一类函数是上取整函数, 「x骎表示不低于x的最小整数, 即上取整函数, 如手机计时收费, 不足一分钟的按一分钟收费, 「5.6骎=6, 「6.1骎=7.上取整与下取整都区别于以前的四舍五入.”

三、教学语言要有高度的概括性, 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教学语言不仅要精炼准确, 而且要高度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促使学生准确把握所学的新知识, 帮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并对以后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期待, 争取达到“课已尽, 趣未尽”的效果.

例如, 在△ABC中, ∠A=π/3, 求sin B+sin C的取值范围.

“在求函数值域过程中 , 若函数中有两个变量 , 我们一定要注意“二化一”, 即把其中一个字母化掉, 使函数只存在一个自变量. 如上题, 将B=2π/3-c代入, 再化简”, 继而确定0<c<2π/3后再求值域.”“我这里还有一道题可供同学们思考.”

设f (x) =lnx-1/lnx+1, 若f (x1) +f (ex2) =1 (其中x1>e, x2>e) , 求f (x1x2) 的最小值.

“由f (x1) +f (ex2) =1推出lnx1与lnx2的关系, 代入f (x1x2) 的表达式, 确定只存在一个变量后再求最小值.”

四、课堂教学要常用带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 激发学生思考

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所以, 教师在授课时, 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 尽量使用简单且能激发学生思维的语言, 尤其有学生表示对教师所讲知识有不同见解时, 教师应让其先表明立场, 再共同分析, 促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感到由衷的满足并获得知识的提升, 主动参与到研讨之中.

例如, 已知0<α<π/2<β<π, tanα/2=1/2, , 求β的值.

“由可如何求解? ”引导学生说出错误答案.

“展开, 按公式展开, 解方程.”学生回答得很踊跃.

“那就试 试吧 . ”继续引 导学生知 道错误解 题过程为什 么不行 . 在黑板上 板演公式 展开 , 到解方程 组时, 问:“这个方程组怎么解? ”有些学生愣住了.“我给你们20分钟, 你们把它解出来.”

“太麻烦了, 解得出来吗? ”学生骚动很厉害.

“这种方法以后是坚决杜绝的”, 在黑板上把错误答案圈了起来, “正确应该怎么做? ”

“是不是应该凑角, β=β-α+α.”有部分学生小声说.

“对 , 这道题应该用已知角β-α与α凑出所求角β.”在黑板板演正确解法.

五、课堂教学语言中不可缺少的还有势态语言

势态语言又叫“人体语言”、“动作语言”、“无声语言”.教师用微笑的表情和恰当的手势、眼神、姿态向学生传递信息、表情达意, 在教学中能达到激励、强化、交流、暗示等效果, 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这是有声语言、文字语言难以表示或表达的.

例如, 在课堂上, 教师应经常走下讲台, 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 对没注意听讲的学生, 可以轻敲桌子以示警告, 学生在教师经过身边时会集中注意力; 在课堂上经常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 会使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教师的“注意中心”, 自己不是“被冷落的人”, 从而得到信任;在课堂秩序混乱时, 教师可以停止讲课, 以无声警示学生, 学生在意识到问题后会自觉恢复良好的课堂秩序; 教师可以用严厉和警告的目光批评课堂违纪的学生, 与大声训斥相比, 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 且不会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 它既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 又与教学效果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教学语言.愿更多的教师能关注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 愿课堂教学语言的合理运用能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摘要: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也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 更是影响学生语言形成的重要因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 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六个方面, 通过实例阐述课堂教学语言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语言,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宣进.谈谈数学语言及其转译[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 2001 (01) .

[2]杨朝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思考[J].保山师专学报, 2000 (02) .

[3]杨巧梅.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的训练方法[J].才智, 2009 (17) .

[4]江莪茜.论美与数学[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03) .

我对高中数学课堂优化的思考 篇10

一、老师从思想深处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转换课堂角色

1.深入细致地研究学习目标, 熟知本节课教学要点难点, 在深度、广度上预想相关知识的联系拓展.

2.驾驭课堂, 善于围绕课堂学习目标组织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讨论、提升、总结、迁移、拓展, 使整个课堂节奏加快, 形散而神不散, 效果理想.

3.学生讨论不到位的问题, 老师一定要讲深讲透, 不要丢掉老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学生指导应考的宝贵经验传授.

这样把开放课堂后的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担心学生学不会的问题通过老师的周密准备转化为如何设计、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子.由原来的“主演”转化为“主导”, 放手发动学生, 发展学生.

二、找准切入点,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分组合作探究式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 让课堂真正活起来.经过实践与研究, 我们发现数学课的最佳突破口是习题课和讲评课, 原因是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 讨论好开展, 也就是学生有“东西”交流.由此看来学生必须先实践体会, 先做预习学案, 先做题, 有了感知才有交流, 因此必须用好预习学案, 用双色笔标记、整理、质疑, 再小组讨论交流, 互相启发、展示.

三、改变课堂基本结构

视具体内容可采取一节课三个阶段的方法 (预习讨论交流、展示质疑反馈、总结提高检测) .

1.分组排位:

六人左右一组, 划分科学, 由班主任协同各科老师根据总成绩统一安排, 合理搭配, 确保每小组每科都有优秀同学和相对弱科同学, 组长就由本组学科最优秀的同学担任, 可分科兼任.小组内又将每两名同学结成一个互帮对子, 互相检查, 互相帮助.各科一定培养好小组长, 小组长作用非常大, 要组织本小组形成一个坚强的合作团体, 布置检查本组同学学习情况, 组织发言展示等.

2.展示平台及方式:

以前后黑板和每班的两块小黑板为展示平台, 固定地方, 还可使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方式可口头、可书面, 要求必须简洁、有逻辑, 重点突出, 见解深刻, 能分析、讲解、点评、总结.

3.课堂基本结构:

做预习学案, 写好预习笔记.每名同学集中精力用双色笔紧扣学习目标, 做好预习.老师板书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学什么, 把握哪些知识点, 达到什么目标.小组分担展示内容 (典型例题) , 组内讨论交流, 准备好展示的要点 (方法、思维难点、易错点、一题多解) , 指定中心发言人, 学生讲析.分组展示讲析, 点评质疑, 此环节要限时高效, 争问抢答, 声音洪亮, 记录规范.师生总结、清理、提升、系统化, 形成规律、能力, 练习、巩固, 达标反思 (特别注意当堂检测多用书面) .课堂模式不看老师讲了多少, 而看学生学了多少, 能力提高了多少, 效果评价围绕“会与提高”, 围绕课标和考纲的能力要求, 围绕课堂学习探究的深度、思维密度、知识质量和推进速度.课堂不仅是形式上活, 更应是思维上活.

四、提升复习课与讲评课的效率

1.复习课

我们特别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夯实, 新的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就是预习、互动、测评三个环节.

预习环节:展示预习目标, 明确任务分工.先自己研究学习教材, 然后独立完成预习学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各自预习成果, 通过小组讨论, 解决预习中形成的问题, 将未解决问题与新提出的问题列在疑难问题反馈表上.预习完成后, 学生独立完成讲义上的典型例题与变式训练, 达到巩固预习成果, 演练典型题目, 积累解题方法与技巧的效果, 同时要求学生思考与记录做题中遇到的障碍与形成的好的思路, 准备在互动环节中解决与交流.

互动环节:老师批阅学案, 根据批阅学案与疑难问题反馈表中提出的问题, 提前分配任务, 由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展示.其他同学在展示过程中, 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 并对展示的问题准备点评.师生互动, 点评展示的疑难问题, 以学生点评补充为主, 老师进行必要的深化拓展, 学生自己总结感悟.小组合作探究未能解决彻底的问题, 老师要进行必要的点拨;老师根据本节内容提前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进行巩固、拓展.因为学生先做并且经过独立的思考, 在讨论中小组的针对性很强, 并且相互启发, 往往会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对方法有更独到的研究.

测评环节:学生在掌握了例题的思路与方法, 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后, 跟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评, 我们采用的是限时闭卷完成, 即每个专题后都相当于进行了一次考试.根据内容, 测评一般40分钟完成, 完成后马上上交, 老师细致批阅, 找准问题, 再放在各小组第二次讨论, 老师根据情况适当、深入地点拨.

2.讲评课

传统的数学讲评课的模式是:老师阅卷, 统计错题, 根据错题讲评, 跟踪练习.以老师讲为主, 学生只要认真听就行了.我们采用新的课堂模式后, 讲评课是这样上的:

(1) 阅卷:

老师独立阅卷或老师与一个学习小组共同阅卷.

(2) 评价:

对优胜小组与个人进行表彰.然后对试卷评价, 老师或阅卷小组的同学指出阅卷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3) 讨论:

充分发挥数学小组的作用, 把问题放给小组研究解决, 小组讨论典型错题的解法、思路、易错点, 交流考试心得, 老师巡视各小组, 对小组内的个别问题进行点评.

(4) 巩固:

针对错题, 老师预先设计针对性练习, 限时训练并上交批阅.

高中数学语言的优化 篇11

【关键词】符号语言 高中数学 教学方法

数学符号在数学领域是一个非常普遍,也非常重要的内容,数学符号的使用也贯穿了整个教学知识。师生可以感触到,高中的数学不再是一个文字化的世界,取而代之的是符号语言,所有的信息都通过符号来传达,而符号语言以其特殊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地解释了数学知识,因此数学符号语言的学习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符号能够培养学生数学灵感

符号具有一定的形象特征,所以这就意味着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符号语言感受到不同的数学信息,并且能够在数学的学习中增强自己的兴趣。学生通过对数学符号的感性认识,从而产生一定的热情,推动他们不断进行思考,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与“数列”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列举如下的数列,让学生通过这些符号去观察其中的规律:

第一行:(1/1)

第二行:(1/2,2/2,1/2)

第三行:(1/3,2/3,3/3,2/3,1/3)

……

通过这样一组符号可以看到,每一行的分母都和行数一样,分子也成增加到递减的形式排列。这种样的排列方式就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数学图形,学生可以根据每一行的每一组的符号信息去寻找其中的规律,形成自己的认识,最后加强对“数列”知识的了解,最后得出结果。所以,学生通过观察这样的数学符号能够产生自己的数学灵感,根据图形形态的分布和数字排列的规律来找出一定的答案,对“数列”知识的学习起着很大的帮助作用。所以数学符号不仅仅是一种数学知识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规律性的数据,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字、标点、图案等的敏感度,增强知识学习技能,并且能够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符号语言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

由于符号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语言,并且其书写形式也有着生动性特点,所以学生能够对这样一种语言产生额外的关注,因为图形或者图像更会冲击人类视觉,并且人们会对这样的符号化信息产生更加强烈的记忆。因此,教师也要利用这一优势来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数学。例如在学习“杨辉三角”这一个内容时,数字组成的三角图形也非常吸引学生的关注:

1

1 1

1 2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个三角图案里的数字,找出规律。又图可见,每一组的数字与下一组的数字之间存在着加法关系。在学生掌握这样的规律后,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默写出杨辉三角具体的数字排列形态。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和认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记忆,所以在默写时也能够得心应手。所以,譬如杨辉三角这样的数学符号对学生的记忆能够产生很大的提高作用,学生对某一个数学符号、图形的记忆就是对一种数学概念的记忆,当遇到与其类似的问题时,学生就能够顺利地找到诀窍。所以数学符号对学生的学习记忆力是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三、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数学符号虽然只是一种书面形态,但是却隐藏着深层的意义,即每一个数学符号都有着其相关的数学含义,这就要求学生对符号所表示的含义进行深刻地认识,从而能够对数学知识有着透彻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集合”这一单元时,里面就有很多集合符号,比如:∪、∩、∈……这些都是集合单元所涉及到的符号。这些符号都有着相似性,学生在记忆时会产生误解,从而在做习题时会犯错。所以教师可以单独把这些类似的符号挑出来讲解,并且根据符号的形态来运用。

除此外,一些字母符号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理解,比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导数”这一内容时,有一个关系式:

(f(x))'=f'(x)

(f(g(x)))'≠f'(g(x))

高中数学语言的优化 篇12

一、设计分层作业

设计分层作业是优化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一个最直接途径。数学学习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基础水平已经形成较大差异, 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能力也因人而异, 在作业设计上如果针对每一个人都是布置同样的作业任务、提出同样的完成要求, 这显然是不合理并且不太有效的。因此, 如果能够在作业设计上显示出差异, 针对不同的学生梯度性的设计作业, 这不仅能够让作业设计更有针对性, 也能够让不同层面的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发展与提升。

在学完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后, 我给学生留下了这么一个作业:

分别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 y=5/x2 (x大于0)

2) y=x+5/x2 (x大于0)

3) y=x+5/ (x2+1) (x大于0)

这道题的设置并不难, 三个小问由简单到复杂依次展开, 这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吸收程度, 也能够让他们对于所学知识很好的展开运用。最重要的是梯度设置作业题目能够让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的数学水平都得到良好的检验, 基础较差的学生基本能够解决第一问和第二问, 前面两个题目还能够一定程度给予他们指引, 让他们可以尝试挑战第三问。基础很好的学生基本通过思考后能够让三个问题都得以良好的解决, 这不仅是对于他们基础知识的一个巩固过程, 对于他们的数学能力也是一种提升。

二、设计探究性作业

在平时的习练过程中, 学生们接触到的作业类型基本为“封闭”式的题目, 这部分题目条件完备, 答案相对也很固定, 然而, 如果学生长时间只是对于这类型的问题进行思考, 这不仅对于学生的思维是一种束缚, 很可能会让学生的思维僵化, 这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想要让作业设计得到优化, 探究性作业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 探究性的问题通常十分开放, 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研究分析的能力, 此外, 探究性类型的题目答案通常不固定,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及层面思考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这种不以对错论英雄的题目设置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很大的鼓励, 往往是学生更愿意尝试的问题。

某次课堂教学结束后我给学生留下了这样一个思考问题:现平面上有两个定点F1、F2, 另有一个动点P。这三点间可能构成如下几种情况:1) 当P到两个动点的距离相同时则P的轨迹可能为椭圆、线段或者不存在;2) 如果P到两个动点间的距离之差为定制, 则P的轨迹可能为双曲线、射线或者不存在。就以上两种情况, 你能对“关于到两定点间的距离的存在关系的点的轨迹”展开探究吗?如果可以, 将你的探讨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时间为一周。

这道题目相对而言综合性较强, 且需要学生有很好的归纳、总结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一道很典型的开放性试题, 检验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必然会需要对过往的知识进行很好的梳理整合, 只有抓住学过的知识要点才能够对这个开放性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从而得出结论。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当设计更多的探究性思考题, 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才是数学作业设计的宗旨所在。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

趣味性试题往往是学生们最喜爱的, 趣味性试题的设置可以从三个方面寻求突破。首先, 题目的设计应当尽量求新, 无论是在题目的形式、内容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可以添加更多新颖的元素, 让数学作业摆脱一直以来带给学生的枯燥乏味的感觉。其次, 趣味性作业在设计上可以尽量求活, 题目应当设计的更灵活多样, 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发与锻炼, 如果能够设计“一题多解”或者“一题多变”的形式往往会更有效。此外, 趣味性作业在设计上应当尽量求近, 要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贴近, 和当下的社会热点贴近, 富有生动情境的题目往往能够更大程度吸引学生的兴趣, 从而引发他们思考, 让他们的数学能力得到锻炼。

在学完判断命题的真假后, 我给学生布置了下面的思考问题:

老师收到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作业, 发现4个同学的作业的笔迹和答案完全一致, 现在老师怀疑4位同学中有一个同学帮助其他3位抄作业, 于是把他们四个叫到一起问道:“到底是谁负责抄的?”

甲说:是乙负责抄的。

乙说:不是我, 是丁负责抄的。

丙说:肯定不会是我抄的。

丁说:乙在撒谎。

现在甲乙丙丁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大家分析下到底作业是谁抄的,

这个题目非常有趣, 当我说完这道题目后很多同学都哈哈大笑, 这次的作业大家完成的都异常认真, 很多学生都分析出了正确答案, 尤其可见, 趣味性的作业设计往往能够更好的发挥功效。

想要让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得到优化,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 可以给学生设计分层作业, 这会让各类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锻炼。其次, 作业的设计应当富有探究性, 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的归纳、总结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升。此外, 有趣的作业设计往往更能够让学生喜爱, 趣味性的作业才能够让学生更投入思考, 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才是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宗旨所在。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如何能够让学生从作业习练中有更大的收获, 这很大程度在于作业的优化设计。教师如果能够给学生设计富有探究性、梯度行及趣味性的作业, 相信这样的题目大家会更愿意思考与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孙世林, 童嘉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J].高中数理化, 2010 (03)

[2]赵本宏.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J].中学数学, 2010 (01)

[3]田林.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08

[4]赵云翔.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8

上一篇:个体化联合用药下一篇:TCP/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