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2024-10-24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精选12篇)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篇1

一、注重问题的启发性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 旨在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 而不是强迫、代替.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 新学知识只有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 并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联结点, 才能将新知识同化, 才能牢固地掌握新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 使之应启而发, 少问学生“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这样无效的问题.

例如, 笔者在讲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 (n-1) d时, 问:“若a1跟d是已知数, 则an是哪个变量的函数?是几次函数?”学生都能答出来.再问:“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什么?”学生答:“是一条直线.”这时让学生看书上的图像, 确是一条直线, 学生好像表示已经无可怀疑了.

师:“这个函数中的自变量可以是任何数吗?”

生:“必须在自然数集合内变化.”

师:“那么它的函数图像还能是一条直线吗?”

生:“不能了.”

师:“那么这个图像应该怎么画呢?”

生:“将这条直线改为不连续的间断点.”

在笔者层层深入的启发下,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学到了活的知识.

二、注重难题的层次性

相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老师设置的标题也应将难题加以分解, 让学生经过对难题的思考、答复把握数学题的目的.再者, 将一道数学题的难题进行分解, 所提出的难题从浅到深逐步深入, 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 使学生经过努力思考可以获取新知识 (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 , 所以, 达到了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克服了数学难题的难点、发展思维本领的目的, 并且让学生对难题的实质和转化加以掌握.

如高二教材中的一道例题:一炮弹在某处爆炸, 在a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比在b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晚两秒, 爆炸点应在什么样的曲线上?处理此题, 可以设置以下一些问题: (1) 在a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比b处晚, 能阐明什么? (2) 若设爆炸点为p, 声音传播的速度为v, 你能否用一个式子来加以描述?学生容易得出式子|pa|-|pb|=2v.在学生得出这个式子后, 可以设置第三个难题. (3) 这个式子是否满足双曲线的定义?假设不满足, 原因是什么?经过这个难题, 让学生继续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加以比较后, 可由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解答, 然后答复第四个难题. (4) 这个解答整个过程与你的想法是否吻合?假设不是, 需要怎么样解答?

经过这一些问题的设置, 将学生引入到对此题的思考中来, 并且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注重问题的逆向性

所谓“逆向”, 即有意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 以制造矛盾, 引发学生展开思维交锋, 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 理解特别深刻, 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 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问题与数学知识表面上相“矛盾”, 或者平时形成的观念与数学原理不一致的问题.例如, 在讲解统计中的概率问题时, 教师设计了一道游戏性质的数学题:有三个号码可供选择, 其中一个号码上写着小汽车, 另两个号码上写着小金猪, 你想选中小汽车吗?我拿着这三个号码让你随意挑选.比如你选了一号, 我反过来三号看到了是小金猪, 为了有较大机会选中汽车, 你是坚持选原来的号码还是再换另一个?这时学生会明显地分成两派.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让实验结果来说话, 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实验的重要性, 养成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

四、注重评价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从积极一面对学生作出评价, 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其《行为管理学》一书中说, 同样一个人经充分激励后发挥的能力, 相当于未经激励前的3~4倍, 可见, “肯定”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在提问后应对回答的学生及时评价, 对于回答中的闪光点 (哪怕是仅有的一点) 应大力鼓励和表扬, 即使回答完全错误, 也应首先肯定其积极思考, 再帮助其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 在对学生评价中不应涉及学生的个性品质, 不应将其与学生“是否聪明”“是好学生”“是坏学生”联系在一起.笔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特别注重对学生的鼓励, 努力让积极性评价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润滑剂.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篇2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7 0032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教师引导思维走向、检验教学效果、把握教学进程的重要教学手段,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许多教师对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为推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此,笔者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进行总结分享.

一、明确提问目的,设计情境问题

1.在情境化提问中激发学生的思维

情境化提问可以让学生联系真实的数学世界,激发他们探究与解决现实问题的愿望,在思维得到激发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根据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建筑物,建立事物的表象,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典型的特色建筑.大家回忆一下,看能说出哪些特色建筑?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他们回答的建筑物基本上包含所学的几何体),进一步提问:从几何结构来看,这些特色建筑都有哪些特点呢?

这样的提问无形中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情境中,思考并发现现实图形与所学知识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2.在深入提问中揭示学习内容

在经过对现实情景的思考后,学生已经对几何体的结构有了模糊的初步认识,这时教师应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刚才大家所举出的建筑物在结构上大部分都是由“柱、锥、台、球”构成的,下面请大家观察图片(教师播放几何体的课件),看能否按照一些标准把它们进行分类呢?

结合实物图片提问,点燃了学生进一步探究与思考的热情,同时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课堂提问的效率得到了提升.

二、注重提问方法,设计梯度问题

学生的思维往往受到学习内容和进程的制约,所以教师设计的提问必须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循序渐进,逐步实施,不可以跳跃无序.

教师的提问具有导向性,因此提问必须与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相关联,以实物的直观性为基础,问题由易到难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以便学生能快速进入所学内容并积极参与思考.比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提问:教室中的墙角线、前后黑板边线以及课桌的各条边线等,都能看到异面直线和同面直线,大家能否举出类似的例子呢?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并接着问:那么你们能否根据这些例子总结一下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样的提问从生活中的直观实例出发,由具体到抽象步步递进,难度逐步增加.学生在“平面”知识的基础上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思考,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师将结合本节课的新知识进一步设计提问,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比如,在总结空间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特点后,教师提出问题: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不是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或异面上,两条直线公共交点的情况如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得出“同一平面内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没有公共点;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的结论以及公理4的知识内容.问题梯度进行,知识在连贯中逐步升级,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理,效果显著.

三、把握提问精髓,设计探究问题

数学提问的精髓之处是设计的问题能不断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在“等差数列”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数列,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如足球世界杯部分举办年份为1982、1986、1990、1994、2000、2002、2006、2010;联通公司按照一定话费计费标准得出的话费依次为:0.3,0.3+0.1,0.3+0.1x2,0.3+0.1x3……观察后教师提问:大家从这些数据中能否看出一定的规律?能否对这样的一些规律进行总结?无疑学生在观察中已经发现了一些规律,但要想真正弄清楚细节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所以当问题提出后,学生的学习自然就被引入到合作探究中去,学生最终在互动合作的探究过程中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不仅如此,这样的问题引导还可以进一步推动等差数列其他相关知识的探究学习.

总之,高中数学提问是教师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师只有认真分析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提问的技巧和方法,设计具有引导性、情境性、探究性的问题,才能让课堂提问的效率更加显著.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分析论文 篇3

高中数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重于逻辑性的分析过程,但是单纯的逻辑讲解会使学生在理解上产生一定的困难,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想解决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强在课堂问题设置的科学性,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把数学问题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当中,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过程中逐渐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在对高中数学问题进行情境创建时,一定要结合书本的主体内容,所有情境的创建都应该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升作为出发点。通过情境来调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能够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更容易接受相关数学知识。

二、科学设计大众性问题

数学课堂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所组成的集体,因此在对问题提出与延伸时要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有问题提问的难度适当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问题设置如果超出大多数学生所能承受的.难度,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很容易导致老师问题提出之后,没有学生进行回答的局面,因此大众化问题的设置既能让大多数学生在经过思考之后对问题做出解答,也能使他们进一步地巩固相关的知识点。大众化问题的提出,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之中,从而增强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在课堂中提出较难或者较简单的题都会使得课堂达不到预期效果。问题设置得太难,可能会激发小部分学生探索的欲望,但是大多数学生还是会对其望而却步,从而影响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问题设置得过于简单,虽然会照顾到某些对知识掌握不太牢固的同学,但是由于大多数学生对问题已经有了基本的掌握,因此就会丧失对问题探索的激情,从而影响其对数学课的兴趣。因此,只有提出的问题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探索水平,才能够把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化。

三、适当设置阶梯型问题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的论文 篇4

初中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更擅长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的本领处于发展阶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通过一些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问题,不断引领学生思维走向纵深。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准备好细绳、剪刀,我首先给学生演示用剪刀剪细绳:第一次,将绳子对折,找到中点将其剪断,绳子成为2根;第二次再将2根细绳一起对折,再次找出中点并将其剪断,绳子成为4根,依此类推,并将剪的次数与细绳的根数记录下来。此时,我提出下列问题:1.如果剪5次,能够得到多少根细绳?2.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如果总共剪n次,可以得到多少根细绳?怎么写出表达式?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伴随着提问,不仅引导学生感悟了乘方的含义,更深化了对乘方知识的理解,促进他们深入思考乘方的数学内涵。

二、提问要面向全体,更要考虑个体的差异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我们切忌走极端,要么泛泛提问,让学生泛而广之地回答;要么紧盯着几个优秀学生,忽视其他班级个体。精彩高效的课堂提问,必然是能触发每一个个体的思维意识,促进他们深入地思考问题,教师在提问时,即使是面对个别学生,也要力求让全班同学都能进入思考的境地,真正使课堂提问成为一种有效调节课堂的手段。如在让小刚同学回答时,教师可以说:“现在小刚同学先回答,其他同学看他回答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然后再说说你的看法。”这就无形中照顾了其他同学,使正在回答的以及旁听的同学都进入到对问题思考的状态中,积极思维,开动脑筋。在课堂上要尽量避免学生齐答的现象,因为齐答虽然表面上气氛热烈,但必然存在部分同学不经大脑思考,人云亦云的现象,犹如南郭先生一样,随声附和。此外,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还要考虑个体的差异性,要契合学生学习实际,设计贴近学生思维水平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从而既不伤害学生的自信心,也让他们感受思维的价值,体会思维成功的快乐,尤其是对那些基础较好,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他们量身定做一些凸显他们思维水平的问题,引导他们感受深层思维带来的乐趣。

三、提问要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耳目一新

课堂提问,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切忌一成不变,让学生感觉缺乏新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通过精心预设,选取新颖别致,能让学生耳目一新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开启思维,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时,我出示如下问题:小明在打扫卫生时,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了(出示图),现在需要划同样大小的一块玻璃,他应该怎么办?这样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耳目一新,在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中,产生了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的探究欲望。

四、提问要瞄准时机,把握好火候

课堂提问的时机,对课堂提问尤为重要。时机选择得当,学生思维正处于对疑惑的渴求阶段,教师抛出问题,效果明显,事半功倍。当然,不同时期的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不同。新课伊始,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及时提问,可以锁定学生的注意力;授课过程中,当学生思维遭遇障碍,产生偏差,或思维偏离方向,此时的及时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纠正方向,扫除思维障碍,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此时上课时间已经较长,学生容易产生麻痹和倦怠心理,教师展示问题,能够让学生重振精神,集中注意力。从教学的整体来看,课堂提问可谓贯穿始终,无论是教学的哪一环节,教师都要恰当展示问题,通过反问或追问,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在数学课堂上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五、提问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虽然教师在课前经过精心预设,但课堂中各种预设之外的生成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回答中往往会出现超出我们预设之外的结果,如答非所问,或直接回答不出等。因而我们在提问时不仅要全身心投入,灵活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妥善解决课堂问题,还需要多疏导、多启发、多铺垫,从而将学生引入正确的思维轨道上来。如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学生把公式中(a+b)2展开式中的2ab这一项漏掉了,此时,我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再次让学生发现完全平方式的特征,从而加深他们对公式的认识,发现其内在的规律。总之,数学课堂是思维的世界,问题犹如点燃思维的火苗。一节优秀的数学课离不开精彩的提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有不断优化提问的策略,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才能真正让课堂提问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因提问而不断闪耀出迷人的光彩。

高效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篇5

程 锦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必备的教学形式,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基础。它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然而大多数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许多学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气氛不热烈,启而不发,呼而不答,这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如何有效的优化课堂提问在当前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高效课堂中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1.当前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

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半天没有反应,出现一段长时间的沉默;而当教师点名让某个同学作答时,该同学也不愿开口。这种情况出现在公开课时,会让教师因担心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或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惊惶失措,急得满头大汗,要么自问自答,要么责怪学生不配合教师。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1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不会回答。

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大而空;甚至未开讲,就把需要深化的内容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和信心。教师的提问随意拔高,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

1.2教师的问题表达不清楚,学生不知如何作答。

首先,问题表达不清楚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备课不清楚,胡乱提问,连教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问的是什么问题,学生也是乱答一通,像这样上一堂课,学生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教师也不知道自己上了什么课。另一方面就是语言表达不清楚,前后矛盾。比如教师复习了分式方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及其步骤,然后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有的学生回答:我觉得是抓住解题步骤。有的学生回答:我觉得是抓住等量关系。教师又问:那到底关键是什么呢? 教室一片沉默。

一个提问,它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这位教师在复习了分式方程中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及其步骤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答案就可能是学生回答的这两种,因而一问下来,学生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时间也白白浪费了。

1.3教师提问的用语不当,学生不愿回答。

课堂上教师经常这样问学生:这个问题谁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会的请举手。这样的用语就不准确,学生答上来是理所当然,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果说回答不上来,说明连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其他的知识可能更不会,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一些尖子生也不屑回答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既然非常简单,让那些学困生回答就好了,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效果就不好。而有的老师说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这样说也不好,既然是“非常难”的问题,学困生就不愿思考了,反正我答不上来,尖子生回答后,感觉非常容易,易产生骄傲情绪。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教师认为非常简单的问题,对学生来来说不一定简单,如几何题作辅助线“连接某一条线段”,知道了就非常简单,不知道就非常难,这就造成了师生间的交流障碍。

1.4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提出的问题,便急于让学生回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需要时间来思考问题的,而我们通常在讨论中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大部分的课堂讨论中,学生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就必须对老师提出来的问题作出反应。其实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上认真独立的思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有些时候保持沉默是教师的最佳选择,这对提高学习效果有巨大的作用。

2.高效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方法

2.1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力求新颖巧妙,要能激发兴趣,引人深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巧妙设计问题,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从而获取数学知识。一次听过一位教师上课,在学习了同类项内容后课后小结时,巧妙地举了个例子“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说降幂排列好比是按照个子高低去排队,那么今天学习的同类项可以好比是什么呢?学生们立即开展了讨论,小结后发言异常踊跃:好比是按照男生、女生排队;好比是卖水果,各类水果各归一类等等。学生们充分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兴趣盎然。教师马上追问那么同类项分类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通过这样巧妙设计问题后提问,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思维,学生会牢牢掌握同类项的分类应注意的问题。

2.2提问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和深度

教师所提问题的难度和深度应适宜,必须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动一番脑筋后才能做出回答。如果所提问过于简单就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而难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智力范围,会使学生丧失信心,降低学习兴趣。我们提倡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出发,从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通过深题浅问,浅题深问,直题曲问,曲题直问,逆向提问,一题多问等多种方式,开展多角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展示学生的创新个性,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和健康情感的培养。2.3提问必须精而准

精准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提问要恰当,准确无误,精益求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有效性,就是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使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思绪又得到严格的训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问题过多,且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都是一些诸如“懂了吗?还有什么不会的吗?找到了吗?”等无效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站在发挥主观能动性角度上,多设计一些启发思考、拓展思维的综合型问题。

2.4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人而异

提问涉及面要广,要注意被问的对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可以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回答。同时,教师要吃透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有梯度的问题:对学困生可适当降低要求提出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在数学课中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兴趣。对中等生提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既获得了成功感又能激励其上进。对尖子生,提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激励其上进。提问要因人而异,因人施问,消除中等生与学困生回答问题的畏惧心理,培养各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

2.5提问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索的时间

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提问后要耐心等待,课堂提问的发问间隔时间还是一个很有讲究的学问。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留给学生适当的考虑时间。一般来说对于事实性的低级认知问题,等待1秒左右为宜;而对于批判性和决策等高级认知问题,等待时间要适当延长。研究表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从不到一秒增加到3至5秒时,课堂就会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如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的成就感会明显增强。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最好不要超过10秒。因为时间过长,课堂气氛会变得异样,很多学生开始处于思维游荡状态,即已偏离了课堂教学的问题范围。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2.6提问过程中给予学生鼓励并及时评价

对于学生的回答应给予及时的评价,这个评价要客观,中肯。否则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是教师对概念性的知识重点强调,对规律性的知识进行总结,达到对知识概念不混淆,对知识规律系统掌握,提升学生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篇6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提问,存在误区,应对策略

一、课堂提问的误区

1.教师“满堂问”, 学生无思考.为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 教师常常设计大量学生容易答出的问题, 这种提问只是一种课堂作秀, 会偏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一提问目的.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法, 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因而, 有些教师就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了衡量一堂课学生活动是否丰富的一个标准.然而, 在课堂上由于问题太多, 有时学生穷于应付, 看似师生交流频繁, 实际上学生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因为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

2.教师“连珠炮”式提问, 学生思考浅.有些教师, 上课的时候也是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当学生在回答时, 却经常把学生晾在一边.有时学生刚刚回答, 老师就接住学生的回答, 一讲到底.长此以往, 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 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

3.教师问题单调, 学生兴趣平淡.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数学课, 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乏味.

二、课堂提问的应对策略

1.目标明确, 抛砖引玉.课堂提问必须先设计问题, 如创设情境?已有知识的衔接?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如何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如何促使学生思考?如何总结归纳?因此, 备课时就要明确提问的目的, 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不清的提问, 保留针对性强, 有实际意义的提问.使提问恰到好处, 为教学穿针引线, 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2.难易适中, 衔接自然.课堂提问要定准难度.要防止浅———缺乏引力, 索然无味;偏———抓不住重点, 纠缠枝节;深———高不可攀, “听”而生畏;空———内容空洞, 无从下手.提问适度, 就是要掌握好难易间的“度”.太易, 脱口而出, 无法引起思考;太难, 无从下手, 造成学生心理压力, 效果适得其反.因此, 提问考虑难易适度必须摸准学情.教师可根据教学活动中的具体情况, 灵活设计出一些问题, 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

3.充分思考, 及时反馈.课堂提问应重视分析学生信息反馈.老师提出问题后, 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因此应有一个适当的停顿,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至于停顿时间的长短, 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反应情况而定.对于学生的回答, 教师应作出及时、明确的反应, 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 安排合理,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4.着眼全体, 分层试教.合理的课堂提问正是“学”与“思”的最佳结合点,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 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难度要适中, 问题提出后, 不是让学生随口而出, 而必须经过思考后才能回答.如果教师在课堂提问时统统都让好学生回答, 而忽略了学习困难的学生, 就会造成两极分化.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注意要着眼全体, 使学生都能参与思考, 把回答问题的机会平均分配给全班的学生, 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对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展示空间, 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兼顾好、中、差三类学生, 使各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和提高.

5.启发点拨, 柳岸花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师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取决于教师启发点拨的程度, 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有启发性.教师还应设计富有启发、诱导、思维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是不是”、“对不对”等不经思考的问答.只要教师心中有“课标”, 目中有“学生”, 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能够创造性地设计出来.从而学生的兴趣将被“启起来”, 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去思考、去讨论.如在某一重要环节或一堂课结束之前, 向学生提一些有利于归纳总结的问题, “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适当补充说明, 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篇7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堂提问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1-0035-02

一、掌握好问题难度

在备课阶段,教师不但需要对教材、教法有所掌握,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设计问题。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造成课堂冷场,学生难以体会到回答的乐趣。如果问题过于简单,也会造成学生思考性不足,在回答问题时缺乏积极性。要改变上述问题,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依据,难度要适中,在激发学生思维活跃度的同时,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只有学生在既有知识基础上与新问题产生冲突,才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而这一问题也将更具启发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去探究答案。

【案例 1】《二次函数单调性的复习课》教学片段

问题设置如下:

(1)已知f(x)=x2+ax+1在(2,+∞)上单调递增,则a的取值范围是怎样的?多数学生能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回答这一问题。

接下来提问:

(2)如果将函数改为f(x)=lg(x2+ax+1),a的范围怎样划定?这一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学生在第一个问题基础上进行推导。

接下来再问:

(3)如果将函数改为f(x)=lga(x2+ax+1),a的范围怎样划定?

如果将问题(3)独立列出则难度较大。但是已经有上述两个问题做铺垫,学生更容易得出正确答案。此类提问设置较为科学,能够激发学生“跳一跳”去思考的积极性,同时形成新旧知识的融合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设置科学的问题梯度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问题已经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削减问题难度,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保持连贯性。教师对于问题串的设计是教学需要的基本能力。郑毓信指出,备课的本质在于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的优化,而问题的提出正是课程重建的结果。教师需要以教学内容、课堂环境、学生情况等进行教学创新。

【案例 2】《函数的单调性》引入片段

指适量温水中加入糖,随着糖份的不断增加,糖水溶液的甜度也会持续增加。

问题 1:糖水溶液的甜度为什么会持续上升?是否能够利用模式来诠释这种变化?

问题 2:在这一变化体系内,具有定量和变量两项因素,请将其分别找出,并确定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

问题 3:在以往学习当中,是都存在“一个数量增加另一个数量也随之变大”的问题。如果有,请举例。

问题 4:在以往知识当中,是否存在“随x的增大,y值不断增大”的函数?如果有,请举例。

问题 5:在以往知识当中,是否存在“随x的增大,y值不断缩小”的函数?如果有,请举例。

问题 6:对普通函数而言,是都具备“随 的增大, 值发生变化”的趋势?

函数的单调性是高中数学中学生第一次利用符号语言表示数学性质,而学生对于这一能力的掌握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在学生既往学习经验中,已经对这些内容有所体验。通过上述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函数特征,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掌握问题的思考方式。在分层次分析、逐步深入的探究中,学生将不断刷新知识点高度,使数学思维更有逻辑性。

三、选择好问题的角度

在高中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中,需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在关注学生接受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启发性,体现出不同知识的交互点。在提问方式上不断创新,切入视角要巧妙,从而使问题更具启发性,提问方式更灵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促进学的生数学思维更加活跃。

四、调整问题密度

虽然提问在数学课堂中应用较为普遍,但是问题数量并不是多多益善,评价提问质量优劣的评价标准并不是以量为主的,而需要看这些问题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是否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问题并寻求正确的解答方式。提问教学的优势毋庸置疑,但是对于问题数量的控制需要科学合理。教师在问题密度的设置中需要全面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不能以“满堂问”贯穿整个数学课堂。无论是提问内容还是问题难度,都需要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匹配。在问题设置中应当注重其分布密度,使学生在问题回答中有张有弛,保障问题安排的科学性。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对课堂提问密度进行科学设置,以获得更佳教学效果。

在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中,由于篇幅限制还有不少问题未能进行论述,如针对有效课堂的理论性分析,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等,这些问题将在后续研究中逐步完善。科学的课堂提问有利于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王世平.高中数学的课堂有效提问对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5):232-233.

[2]代琼.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J].教育界,2015,(1):60.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篇8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优化策略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如何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进行优化提高,让学生参与实践,提高问题意识,将对现代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提问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

课堂进行提问有助于教师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更好地将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融入教学课堂中,落实到对每个学生个人发展的关注上,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课堂气氛积极和谐,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使课堂成为师生交流沟通的有效平台,真正意义上优化课堂提问。

一、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现状及对高效课堂的定义

就目前来说,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处于应试教育模式,教师在课前准备大量的备课资料,上课不管学生是否能吸收知识,单向灌输理论,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吸收知识能力不高,而要改变现状,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就要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突破口要从课堂提问的目的出发,课堂提问的主体是教师,回答的对象是学生,教师要明确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师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提问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课堂提问营造宽松和谐积极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问题意识,学会主动参与。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提问问题的意义和教学方案的可实施性,要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要在课堂提问,通过各种创新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实践,以此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真正做到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二、教师优化课堂提问应注意的要点

1.注重以生为本的课堂,优化提问态度

在课堂上教师提问时尽量要使态度真诚和蔼,注重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学生,才能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差异,允许学生有各种价值观念并存,使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迸发思维的灵感,进而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学生自己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参与价值,才会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体现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的课堂氛围。

2.把握好提问时机,培养学生的.内心素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趋向于单一的说教模式,教学模式枯燥无趣,这种状况严重淡化和削弱了素质教学的意义,教师要结合实际,把握好正确的提问实际,对于中学思想品德中的教材进行剖析,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教育,价值观得到提升,发挥自身的潜能,教师也必须不断对教育课程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在课堂提问方面,教师要在不同的课程上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差异进行分析,及时通过观察改正设计方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3.小组合作,提前对教师提问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师以人为本,设计好课堂提问,提前布置好课堂的提问内容,将班级人员分组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课前针对某一话题的讨论,可以提升学习兴致,并在沟通交流中互相学习,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对于学习的自主性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小组中各个成员的相互配合,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也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三、优化课堂策略研究

1.与不同教师交流分享,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教师要通过对思想政治问题的研究,设计好课堂提问问题,重视系统的知识学习,提高问题的创新性,在思想政治课堂上主要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从中体会到政治道德的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创新改革的意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学会和不同教师分享和交流,提高在课堂上提问的高效性,使学生能沉浸在教学思考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

2.提高问题的针对性

教师要针对学生本人的语文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只有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才能使课堂教学高效开展,对于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要按照问题的高低难度进行不同的提问,尽量使学生能有所回答,正确表达的同时也能真正锻炼表达水平,使学生综合素质大幅提升,教师除了要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之外,还要不时在学习上为学生提供参考意见,及时为学生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难题,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篇9

开 题 报 告

建湖县森达实验学校 韩朝平余荣军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全面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价值。

2、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和谐的生态课堂。

二、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只有通过深入课堂进行调查,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对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才能为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依据,指明方向。

2、有效性数学提问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可以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然而在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其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误区。所以我们将通过对教师观念的相关性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提问艺术。

4、小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的理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提出问题,但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思考。反之,如果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所以我们课题组将对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的“启发式”教育理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告诫他的学生的一句话,道出了他所主张的“学思结合”教学思想。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这便又是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相机提问。因此,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多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可以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提问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4、“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能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四、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班级教学的动态环境中、实践中具体研究如何转变学习方式;

(2)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学习方式转变的文献进行学习和探讨,以促进课题在我校的深入发展;

(3)案例研究法:对教学中转变学习方式而取得成功和失败的相关案例予以研究和探索,从而建立富有实效的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五、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按三个阶段逐步展开。

1、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6月)主要工作:

(1)申报课题,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4)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前测)。

2、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3年1月)主要工作:

(1)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

(2)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3)召开课题研讨会,举行教学沙龙活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比赛。

3、总结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主要工作

(1)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后测)。(2)撰写研究报告。

(3)完成课题实验,完成各项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六、课题研究人员组成及分工

姓名 韩朝平余荣军 职 称 中高 工作单位及职务 森达实验学校校长

学术专长 教育管理

课题组中的分工

课题负责人 负责课题指导

负责课题指导

负责课题申报、研究及结题报告的撰小高 森达实验学校教科室副主任 数学教学

写 森达实验学校

王吉明 曹兆文 夏玉良 徐友萍 李文娟 陈步珍 小高 小高 小高 小高 小高 小高

数学教学

教导主任

森达实验学校总务主任 数学教学 森达实验学校教导副主任 数学教学 森达实验学校数学教研组长 数学教学

森达实验学校教师 数学教学 森达实验学校教师 数学教学

负责各阶段的计划与总结 负责课题经费的筹措与管理

负责课题的调研、整理资料

课题会议记录

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存档

负责研究报告的形成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在进行这项研究之前,课题负责人及所有课题组成员都曾参与了县思者足音《有效提问—引领有效课堂的翅膀》的校本教研研讨,其沙龙纪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上发表,对课题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课题负责人有能力承担该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都是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他们的参与是对本课题的有力支持。

2、我校拥有一支强而有力的数学教师队伍,全体数学教师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完整的科学文化知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精湛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以及健全的生理心理素质,教科研意识强烈,有敬业精神。另外,还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观念新颖,在市、县各类评优课中屡获好评的优秀骨干教师,他们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3、本课题理论框架论证较为充分,研究设计较为严谨,这是我们研究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参与课题的老师对自己的课堂将进行录音、分析,逐步建立资料库,拟对数学课堂中的提问环节进行具体研究,以便于找出现有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课堂效益。

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提问 策略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提升课堂气氛活跃性的关键教学方式之一。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多运用课堂提问,有效的进行课堂提问,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在课堂上带动高中生学习的主动性性,有利于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更浓烈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数学教师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如何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是各校高中数学教师想要迫切处理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对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展开了了探讨,从中探讨有利于提高的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与策略。

一、细心做好课堂备课

只有高中数学教师学会运用教材,加深研究教材,充足了解教材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可以根据教材照本宣科,死板地照教材内容一字不漏的读给高中生听,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显得枯燥无味,还难以提高高中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了避免老师在课堂上讲课过于随意,无法合理运用课堂时间,教师应该在课前备课时就对数学教学的每一节课进行合理的安排,从复习旧知识到教授新知识,从课堂提问到课堂练习,从课堂总结到布置课后作业,把这一过程一环接着一环,紧密连接,充足地运用数学课上的每一分钟每一秒。做到不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让高中生有充裕的时间接受新的知识。教师应该在教学前理清楚众多单元中,哪一段知识在整个单元,乃至整本教材中是需要重点教学的,对数学教材展开详尽的研究,弄明白数学教材中各个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只有把整个教材了解清楚,深入研究,才能令课堂上的教学变得简单、容易上手,使高中生更容易接受新的数学知识。同年级的数学老师也应该在备课后,一起分享大家的成果,并对其他教师的备课思路进行研究、分析。众多数学老师一起对大家的备课思路进行讨论,发现自己与他人的课堂备课上的不足与优势,结合大家的劳动成果,完善自己的课堂备课,使课堂备课变得更加完美,充分带动数学课堂的氛围,吸引高中生主动性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地运用课堂提问使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认识学生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课堂备课,同时也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如果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交流与沟通,就会出现“灌输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数学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样,数学老师自然就没有办法,没有渠道知道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同时也没有办法正确的提出适合高中生的数学课堂问题。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更有效地引发高中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带动学生主动参加到课堂提问的讨论中。让学生通过课堂提问的讨论来认识自己在学生上的不足,通过与同学、教师之间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长高中生的数学知识,使高中生对数学课产生兴趣,提高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适当的和高中生交流,深入了解高中生的学习情况,了解高中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致也是数学教师教学中的一部分。只有教师对高中生学习数学的现有知识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加深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感情,才能更方便于数学老师在备课、教学时,利用课堂提问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三、课堂提问的问题要合理

课堂提问的问题不能太随意,教师要结合所讲授的知识的课堂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习程度,来决定问题的内容和难度大小。在高中数学老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课堂上的提问问题是为了让高中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而具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问题。既然是为了让高中生学会自己独立思考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就必须根据高中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提问。只有根据高中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提问,才可以让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更简单易懂。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不能太过深奥,当然也不能太过浅显。课堂问题太过深奥,提出问题后,全班学生都没有几个可以回答的,学生连思考的思路都无法产生,难以理解问题的根源,又怎样去独立思考。课堂问题过于浅显,学生一听题目,无需思考,就能把答案脱口而出,也同样起不了让高中生独立思考的作用,还容易让学生认为高中的数学知识浅显易懂,容易让高中生过于自信,无法认清自己在数学知识点上的不足,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该堂课程的教学知识。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要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上加上一点点的难度,让学生能够自己独立思考,又能够理解问题所在的根源,并且要对高中生思考问题的时候给予耐心,让高中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问题,等待最后的结果。在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出现阻碍,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应该及时为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引导,让学生能够顺利进行思考。

四、对课堂问题进行评价

课堂上的提问可以加速学生对本节课上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并对本节课所没有理解的知识点有了一定了解,能够及时对不明白的知识点进行复习。而教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是不是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了多少,还欠缺了哪些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让高中数学老师充分掌握住数学教学,了解自己的教学水平。在高中生给出结果后,要对学生的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对回答正确的学生送上奖励和表扬,对回答不正确,但是思路独特的学生要进行鼓励,这样才能让学生再接再厉,勇于独立思考数学问题,自己解决数学难题。教师在评价过后,让学生主动提出本节课无法理解的内容和没有弄明白的问题,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提出新的问题,开阔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教师需要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为学生解疑释惑,增长学生的数学知识,增加高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提问需要结合多方面的条件,全面充足地了解教材,高中数学教师才能更有效地对课堂知识进行提问。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高中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强化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梅.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教师提问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2012,12(10):112-124.

[2]张超.高中数学课堂学生提问行为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张海燕.“问题”背后的思考一对一堂课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和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12,7(6):136-137.

[4]熊军燕,黄纪宏.关于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8).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篇11

一、有效提问的标准

在新课标理念的倡导下, 有效提问成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利用提问, 促使学生心智和思维的发展。教学相长, 形成“学习共同体”。之所以称之为“有效提问”, 是高中课堂所赋予提问以新的内涵, 即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预设问题, 创建的一种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思考。具体来说, 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标准。

1. 有效提问要有目的性。

高中知识海量, 课堂时间有限, 我们要知道, 任何一个问题的设置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一定要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有效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必须有助于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它源自对教材内容正确而深刻的解读, 通过提问为学生设置一个思考情景, 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 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维, 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更深的了解。例如:数学必修2中, 引入二元一次不等式与线性规律的问题时, 就可以先给出例题:某货车车队有甲型货车4辆, 载重量为10t;乙型货车7辆, 载重量为6t, 有9名驾驶员。此车队每天至少要运输360t货物从A到B地。已知甲、乙型货车每天可分别往返6次和8次。这两种货车每天的成本费分别为252元和160元。请问该车队每天派出甲型货车多少辆, 乙型货车多少辆, 才能使车队花费的成本最低?解决这个问题, 需引导学生根据每个条件分别列出相应的不等关系, 然后分别画出图解, 寻找最优的解题思维。接着, 引出课题内容, 进一步深入探讨。

2. 有效提问要有启发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所设置的问题一定是教师精心挑选的, 严格把握题目质量, 由易到难有梯度的延伸。问题的设置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 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的。学生由浅入深, 逐一攻克。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取新的信息, 启发学生合理运用数学思维, 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二、有效提问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要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就要使课堂教学具有批判性、创造性的提问过程。这样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地思考, 积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总结起来, 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对教师而言, 有效提问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可控性;对于学生而言, 有效提问要具有三大性质:探究性、障碍性、可接受性。那么对教学内容本身而言, 有效提问就要有目的性和启发性。针对于高中生的现状, 有效提问要掌握以下几个主要策略。

1. 掌握好问题的难度。

在问题的选择上是有很大学问的。问题太难, 会出现课堂僵局的状况, 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题目太简单, 又失去了探究问题、激发思维的意义。所以有效的提问一定要建立在学生以往认知的水平上, 再进行进一步深化, 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探究, 获得启发。比如在上“二次函数最值”的习题课时, 先给出这样一个题目:要在墙上凿开一个如图所示的窗户 (上部分为半圆形, 下部分为矩形) 。已知窗框的总长度为l, 请写出窗户的面积S与圆的直径x的函数关系。

这个问题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完全自己可以解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要使窗户透光面积最大, 窗户应具有怎样的尺寸?并写出最大值。学生有了思路的点拨进一步探究起来就轻松多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还更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方便学生认知。

2. 掌握问题的梯度。

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解决数学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 对于那些超出学生认知能力的知识要形成梯度式的教学模式, 逐渐增加难度, 引人入胜,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了解, 引导学生完成思维的跨越。例如, 要引入函数单调性的问题时, 可以先举向水里加糖的例子, 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感知的认识, 然后探讨定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继而再进一步探究问题, 寻找数学中一个量增大, 另一个也越来越大的例子。再如, 寻找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的函数;寻找y随着x的增大而变小的函数。这样学生就逐渐产生对函数单调性的认知, 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特征。学生通过由浅入深的理解方法, 最终将问题解决。

3. 调节好问题的密度。

虽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有效提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并不意味着问题越多就越好。问题是否有效, 关键不在于问题的多少, 而在于问题的质量, 看问题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频繁的问题不仅会影响课程进度, 而且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问题的设置应该松弛有度、张弛得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完成课堂学习, 实现有效提问的效率和价值。

三、有效提问常用的方法

有效提问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 针对让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使提问更加有效, 笔者总结了一些提问策略, 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第一, 循循善诱。就是要注意启发学生, 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第二, 重过程而不重结论。问题的提出不单单是为了得到答案, 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解题的整个过程, 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所以要抓住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 因势利导。第三, 提问方法要新颖别致。高中的学习生活可以说是枯燥乏味的, 所以新颖别致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索热情。这里的“新”指的是提问的方式要有新意, 比如说通过故事的形式阐述问题。巧妙的设计课堂内容会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课堂效率。第四, 提问方法要多样, 有时候采用整体提问, 有时候采用个别提问。教师抛出问题后, 要让所有学生都积极思考, 让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有回答问题的冲动, 此时教师可以看情况让学生个别回答或者是整体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善于捕捉新的问题, 提出新问题, 这样既能使得师生思维产生共鸣, 又能使问题深化。有时候教师也可以先点回答问题的学生, 然后再提出问题。

高中数学的理性思维非常强, 有效提问模式不仅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还帮助组织教学,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有效提高课堂质量。而且, 提问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这对学生以后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 都有重大的意义。教师在采用提问方法的时候, 可以多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尽量避免以具体点名的方式完成提问过程。这样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对学生主动学习观念的培养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祥.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语数外学习 (数学教育) , 2013, (6) :29.

[2]潘元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 2013, (1) :166.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篇12

黔西县第三小学

赵华开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提问;情境创设

问题是学习之始,提问一向是教师们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准确、恰当的(即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从而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说,有效提问构成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好课堂提问,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呢?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创设兴趣情境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富有一定的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穿插一些数学游戏,一定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会自觉地去思考,从而获得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如: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先教学8的乘法口诀,然后在巩固练习阶段,我设计“比一比谁摘的苹果最多”游戏,我事先在黑板上准备好一棵“大苹果树”,然后我举起苹果卡片,在苹果卡片的背面写着需要补充的乘法口诀,并提问:先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接着把苹果卡片贴在树上。我的话音刚落,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调动起来,他们纷纷举起了稚嫩的小手,抢着回答问题。创设这一游戏情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学习过程,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以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的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新的知识点或有待形成的技能,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了解新的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因而“合理的情境一般都蕴涵着较深层的数学问题,问题发端于“最近发展区”极易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冲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三)创设操作情境

二、有效提问的技巧

(一)提问的明确性 1.提问语言要明确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提问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和准确性。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和提炼富有启发性、准确性、挑战性的数学语言,提问语言要严谨、简洁、精巧精致,不能含糊不清。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0 ÷ 5 ”,老师提问:“ 20 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可以是:“ 20 是个两位数”、“20 是个大于 19 的数”、“ 20 是个偶数”等等。原因就在于提问含糊不清。若老师问:“20 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我们称它是什么数?”学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答案。

2.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问的思考性 1.提问内容要难易适度

梯度设问,化难为易。有些问题,由于难点较集中,教师就应当为学生设置思维的“阶梯”,初问浅显,学生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一般化,抽象化,把教学的难点分化瓦解,逐渐达到预计的目的。

2.挑战性提问

而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能使学生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三)提问的多样性

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内容有意识地提出一些相关的趣味性问题,创设生动愉快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新奇、刺激、有趣、迷恋,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主动地去进行思考;一个问题往往有多角透视度,能从不同的角度去透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为了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可进行探索式的提问;为了深化知识,不妨变换形式或采用反问;为了纠正错误的认识,又可设陷而问。总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合,由于不同的需要可以设计出许多类型的提问。教师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提问,都应先提问,然后再请学生回答,这样多数学生觉得自己也有可能被叫来回答问题,使之保持高度注意力,积极思考。

上一篇:南非的餐饮礼仪下一篇:历史教学工作心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