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工作心得总结

2024-10-24

历史教学工作心得总结(通用8篇)

历史教学工作心得总结 篇1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今天小编就整理了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帮助,欢迎阅读!

【篇一】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本学期我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历史学科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历史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狠抓学风。我所教的3个班,学生比较喜爱历史学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六、抓好课后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在我的努力下,历史学科成绩有一定的提高,尤其在毕业班第一、二次质量预测中效果明显,但离学校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已成为宝贵的财富,将引领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篇二】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校领导、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八年级历史备课组活动按时、有序召开,每周一次,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小结如下:

一、制订工作计划本学期初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真制订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有序地开展工作。

二、加强教学管理,贯彻新课标,提高课堂效率1、定期进行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学习新课标,坚持集体备课(即备教材又备学生),认真写好教案,教案能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板书设计、课堂练习、作业安排等内容;2、备课组教师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教学以新课标为依据,并紧扣教材和灵活处理教材、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相关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谈话式教学、直观教学等等)。5、教学过程中关注学困生,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6、学生作业布置少而精,及时反馈作业情况,并找学生谈心和讨论,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果。7、积极参加区、市教研活动,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学习他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1、重点基础知识的巩固性不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错别字丢分现象还是较严重。2、细心、耐心辅导学生不够。各班级低分人数普遍存在。3、解题技巧和题型分析训练不够,学生答题灵活性不强。4、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起主体作用,而教师只在课堂上重视引导点拨?5、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历史,在历史学习中又能感觉到无限的快乐?

四、整改措施及下学期工作思路:1、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从历史的学科特点出发,帮助学生主体建构知识体系,强化对知识点的识记,同时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3、钻研教材,认真备好,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和质量。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4、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指导学生订正,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5、备课组充分交流,多听课,提高业务水平。

【篇三】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级二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为把以后的教学工作做的更好,特将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好计划,备好课,备好学生,上好课

针对目前初三学生在校学习状况,要完成新授课程并复习好迎接中考,必须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时的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使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

历史学科是事实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兴趣性,但对偏理的学生来说,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一味的记忆易失去兴趣。因此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作为教初三历史课的老师,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关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我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差生的培养。做到面向全体,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并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从中考结果证明,在教学成绩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能只做一个教书匠,教学与教科研相联系。尤其是现在正处于课堂改革浪潮中,教学工作中积极撰写教学体会,论文,参加课题研究,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今学期,我写的数篇论文获得省教科所、县级论文,还参加了校本课程的编写工作。积极编写教育教学信息等。

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全镇的两次拉练考试和中考都取得了另人满意的成绩。这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也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和完善,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争取取的更好的成绩。

【篇四】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回顾一学期的九年级历史教学,面对考查内容增加数倍、能力要求全面提升的形势,我知难而进,努力用最小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取的成绩。反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一些做法已成为我们值得珍存的宝贵经验,当然也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先说几点成功的经验

1、坚持减负增效的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学期历史教学,我们两位历史老师形成一个重要的共识,那就是:努力地不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千方百计让学生爱学历史、学好历史。这一学期,我们基本没有布置过笔头的家庭作业,基本没有占用过除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以外的时间补课。我们总是全力以赴把握好每一个45分钟,通过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

2、集体备课、科学安排,顺利完成复习计划。

一学期的教学复习工作能顺利完成,有赖于我们对每一个教学复习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等问题形成比较明确的计划。两位老师虽然分头教学,但目标一致、方法一致,采用的复习提纲、复习卷等都是集体备课的结果,凝聚了两个老师的智慧、增强了科学性。

3、深入研究教材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历史的主干知识,编制了系统复习提纲。

利用各种机会研究教材、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先后数次研讨考试说明,深入领会考试说明中知识点为什么这样选择编排、能力要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例题中透露出哪些命题信息。在此基础上,按照学习专题对考点重新整合,编制了11张系统的复习提纲,对每个专题配以相应的精选习题。这样在复习中做到了讲、看、读、练的有机整合,每课一个专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复习提纲得到学生欢迎,尤其是中外对照的大事年表更被不少学生视为“法宝”。

4、科学复习,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注重练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要减负,就是要避免题海战,努力让学生做有用的题,学会做题的方法。我们在复习中努力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选编、练习、批阅、讲评、改正。每份练习卷都是在教师大量查阅各种资料的基础上精选精编而成的。每份练习我们都尽量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避免课后抄袭作业的现象,实现练习的价值和作用。每次练习教师都认真批阅,都要求学生认真改正,真正弄懂每个题是怎么做的。我们十分重视每一张练习的讲评,决不就题讲题,而是深入探讨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应该怎么解决、还能怎样变化,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搞好补差工作,采用新的方式提高补差效率。集中补差强化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习题得到直观呈现,习题练习、方法指导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

今后的工作中改进的地方

1、早学习的东西遗忘多,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安排好对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的系统有效复习。

2、从七年级开始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提高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这些总结可能还不全面,欢迎批评指正。

【篇五】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

1、凸现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

4、积极参加政史地教研组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

5、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6、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历史人物访谈。(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3)、历史专题报告会。(4)、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5)、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7、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8、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三、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接触新的教材,同学们还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今天小编就整理了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帮助,欢迎阅读!

【篇一】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本学期我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历史学科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历史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狠抓学风。我所教的3个班,学生比较喜爱历史学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六、抓好课后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在我的努力下,历史学科成绩有一定的提高,尤其在毕业班第一、二次质量预测中效果明显,但离学校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已成为宝贵的财富,将引领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篇二】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校领导、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八年级历史备课组活动按时、有序召开,每周一次,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小结如下:

一、制订工作计划本学期初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真制订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有序地开展工作。

二、加强教学管理,贯彻新课标,提高课堂效率1、定期进行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学习新课标,坚持集体备课(即备教材又备学生),认真写好教案,教案能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板书设计、课堂练习、作业安排等内容;2、备课组教师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教学以新课标为依据,并紧扣教材和灵活处理教材、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相关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谈话式教学、直观教学等等)。5、教学过程中关注学困生,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6、学生作业布置少而精,及时反馈作业情况,并找学生谈心和讨论,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果。7、积极参加区、市教研活动,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学习他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1、重点基础知识的巩固性不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错别字丢分现象还是较严重。2、细心、耐心辅导学生不够。各班级低分人数普遍存在。3、解题技巧和题型分析训练不够,学生答题灵活性不强。4、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起主体作用,而教师只在课堂上重视引导点拨?5、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历史,在历史学习中又能感觉到无限的快乐?

四、整改措施及下学期工作思路:1、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从历史的学科特点出发,帮助学生主体建构知识体系,强化对知识点的识记,同时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3、钻研教材,认真备好,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和质量。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4、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指导学生订正,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5、备课组充分交流,多听课,提高业务水平。

【篇三】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级二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为把以后的教学工作做的更好,特将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好计划,备好课,备好学生,上好课

针对目前初三学生在校学习状况,要完成新授课程并复习好迎接中考,必须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时的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使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

历史学科是事实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兴趣性,但对偏理的学生来说,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一味的记忆易失去兴趣。因此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作为教初三历史课的老师,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关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我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差生的培养。做到面向全体,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并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从中考结果证明,在教学成绩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能只做一个教书匠,教学与教科研相联系。尤其是现在正处于课堂改革浪潮中,教学工作中积极撰写教学体会,论文,参加课题研究,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今学期,我写的数篇论文获得省教科所、县级论文,还参加了校本课程的编写工作。积极编写教育教学信息等。

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全镇的两次拉练考试和中考都取得了另人满意的成绩。这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也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和完善,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争取取的更好的成绩。

【篇四】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回顾一学期的九年级历史教学,面对考查内容增加数倍、能力要求全面提升的形势,我知难而进,努力用最小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取的成绩。反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一些做法已成为我们值得珍存的宝贵经验,当然也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先说几点成功的经验

1、坚持减负增效的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学期历史教学,我们两位历史老师形成一个重要的共识,那就是:努力地不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千方百计让学生爱学历史、学好历史。这一学期,我们基本没有布置过笔头的家庭作业,基本没有占用过除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以外的时间补课。我们总是全力以赴把握好每一个45分钟,通过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

2、集体备课、科学安排,顺利完成复习计划。

一学期的教学复习工作能顺利完成,有赖于我们对每一个教学复习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等问题形成比较明确的计划。两位老师虽然分头教学,但目标一致、方法一致,采用的复习提纲、复习卷等都是集体备课的结果,凝聚了两个老师的智慧、增强了科学性。

3、深入研究教材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历史的主干知识,编制了系统复习提纲。

利用各种机会研究教材、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先后数次研讨考试说明,深入领会考试说明中知识点为什么这样选择编排、能力要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例题中透露出哪些命题信息。在此基础上,按照学习专题对考点重新整合,编制了11张系统的复习提纲,对每个专题配以相应的精选习题。这样在复习中做到了讲、看、读、练的有机整合,每课一个专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复习提纲得到学生欢迎,尤其是中外对照的大事年表更被不少学生视为“法宝”。

4、科学复习,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注重练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要减负,就是要避免题海战,努力让学生做有用的题,学会做题的方法。我们在复习中努力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选编、练习、批阅、讲评、改正。每份练习卷都是在教师大量查阅各种资料的基础上精选精编而成的。每份练习我们都尽量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避免课后抄袭作业的现象,实现练习的价值和作用。每次练习教师都认真批阅,都要求学生认真改正,真正弄懂每个题是怎么做的。我们十分重视每一张练习的讲评,决不就题讲题,而是深入探讨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应该怎么解决、还能怎样变化,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搞好补差工作,采用新的方式提高补差效率。集中补差强化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习题得到直观呈现,习题练习、方法指导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

今后的工作中改进的地方

1、早学习的东西遗忘多,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安排好对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的系统有效复习。

2、从七年级开始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提高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这些总结可能还不全面,欢迎批评指正。

【篇五】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

1、凸现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

4、积极参加政史地教研组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

5、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6、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历史人物访谈。(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3)、历史专题报告会。(4)、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5)、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7、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8、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三、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接触新的教材,同学们还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历史教学工作心得总结 篇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 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 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也就是说, 兴趣是认真学习的根本, 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喜欢历史呢?作为一个历史老师, 教学多年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教学语言诙谐

同一种意思, 不一样的表达, 效果截然不同。语言风趣幽默, 语调顿挫抑扬、铿锵有力, 讲起课来眉飞色舞, 活灵活现, 就能把历史课堂搞活。

历史人物教学重在突出人物的鲜活个性, 展示出生动的形象, 揭示其精神风貌, 如分析历史人物, 诗人李白时, 就可以说李白嗜酒如命, 如果诗写得不好, 就是一个浪子形象, 但是人家才华横溢, 斗酒诗百篇, 被称为诗仙, 从而使学生对李白形成了生动的形象。

二、形式活泼生动

把历史课堂变成故事会是一个创造, 也应该这样进行授课, 因为历史课本身就是故事, 说起故事, 学生们都眉开眼笑, 如在讲《三国鼎立》时, 利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三国故事, 说到曹操的智慧, 在那个群雄并起的战乱年代, 曹操迎接汉献帝, 正合人心。实际上是曹操控制了皇帝, 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 出师“名正言顺”“挟天子以令诸侯”, 通过类似的故事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让历史课堂成为了学生的乐园。

三、学习形式多种多样

教师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 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 寻找历史依据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 还有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窍门。这是学习历史的重中之重。历史教学也需要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参加。历史活动的组织可以有很多形式, 如学生编演历史剧、历史知识抢答竞赛、历史谜语竞猜、开展辩论会等。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学习、懂得学习, 让学生大脑的各个功能区都能协调地发展起来, 这就必需让他们学会开动大脑, 启迪思维。主动和同学、老师还有家人探讨历史。

小学历史教学心得 篇3

关键词:小学历史;历史规律;历史观

一、学历史要明白学习历史的意义和方法

1.学历史,明大道,鉴往知来。学习要点不是死记硬背一肚子历史知识,重要的是能够以史为鉴,通过历史事迹激发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深谙历史常识和常理,避免重蹈覆辙,追求文明进步。所以,对我们学到的历史知识,无论真伪,我们都要进行一番推敲,看看这段历史的主角是谁,他们的所作所为反映了当时的何种背景,在有限的历史条件下给这些历史人物何种选择。总之,就是要思考,而不是死读书。

2.纸上谈兵、泛泛空谈,终究无法入木三分,既要思考,又要举例说明。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很有名的君主:一个是秦始皇,另一个就是成吉思汗。他们都武功卓著,其中秦军元将精锐,冠绝天下。他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了极其庞大的帝国。但两个朝代的命运也几乎一样:迅速败亡。为什么这两个帝国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空前之大的版图,而覆灭得又如此之快呢?看来,国家的兴衰,可不是仅仅有强大的军力所能决定的,更重要的是要有执政基础。这两个最强大的帝国虽然拥有当世最精锐的军队,但他们对广大人民的欺压和约束也是最严酷的。所以,当民心尽失,积愤如沸的时候,给帝王和百姓的选择就只有一个,无论他们是否喜欢,那就是重新洗牌。

3.懂得历史规律历史将会轮回,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但身在历史中的人,是否还记得他们读史时候的感慨?无论是学了哪一个时段的历史,我们都要认真地问自己,这段历史说明了什么?我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在我人生的道路上,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帮助?这样的学习才更加有意义。

二、增加智慧,提高素质,历史是一种启迪,是一种揭示

历史最大的作用就是教育,教育者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努力学习历史,认真阅读历史书籍。作为研究者,同时也要深入研究历史事件,抓住本质,撰写卓有建树的学术专著,发表颇有见地的学术论文;把历史研究普及化,提高全民的思想和素质。历史是记载人心的文字,是文明的集结,史学工作者、教育者责任重大,要起到带头作用,科学地研究历史,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让每一个人抚今追昔,心灵丰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担当起历史的责任。

总之,学习历史不是为了记忆知识、年代、典故,而是总结经验,完善自我,吸收营养,修葺自然,更好地奉献社会。

历史教学工作心得总结 篇4

初中部党支部 宋秀娟

通过近段时间阅读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让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党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蕴涵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一个个辉煌和奇迹的经验与智慧。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光辉历程,充分说明我们党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经过党史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党,更加热爱党,更坚定跟党走的决心。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与时俱进的精神伴随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继续前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党的成长历程说明,没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党的发展壮大。

二、优秀的共产党员队伍是党完成各项使命的重要保证。

党的历史,是党不断加强和改善自身建设,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不断提高领导水平的历史。在战争年代,当时党员的先进性主要表现为: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昂扬的斗志,率先垂范,用心进取,开拓创新。共产党员不怕牺牲、不为名利、无私奉献、勇挑重担的精神,在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各个岗位均发挥了先锋队作用,鼓舞了全中华民族的信心和斗志,为党圆满完成各时期的历史使命带给了坚强的保证。

三、理论联系实际是党取得胜利的理论基础。

党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军队第一枪,但是南昌起义、武汉起义相继失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却取得胜利,建立了红色根据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武装斗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个性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四、学党史后的启发。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 篇5

——娟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结束了初三的教学任务,又回到了初一。回想过去的三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更深地体会到了历史教学的乐趣,发现它有着挖掘不完的东西。为此,我对如何开展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了反思。

首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例如讲到春秋战国的纷争这课,开篇就是典故“烽火戏诸侯”,而后涉及齐桓公和管仲的故事,勾践的“卧薪尝胆”等等,最后再讲“长平之战”时,还有秦和赵反间计的故事。我因此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学,愿学。同时,师生互动,层层剖析,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其次,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

第三,抓两头,带中间。无论课上课下都要注重对学困生的关注与辅导,多提问,多过关。而对于优秀生也不能忽视,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集中进行辅导和知识清理,他们学习方法好,效率高,但也往往忽视对历史的巩固复习,所以要及时关注他们。对于中等生更是应该对他们的学习乃至学习过程给予更多的关注。努力让所有的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和提高。

初二历史教学心得 篇6

初二历史

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推及到教学中,反思有着更为深厚的内涵和意义,因为一个教师被喻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也许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行为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吾日三省吾身”从传授知识和做人上为学生做出一个好榜样。

一个学期的时间过去了,本学期我教初二年级历史,在这半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也发觉到自己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不懂不会的东西,我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确定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自己在教学中得到的体会

说实话,上好一节历史课是很不容易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在把握重点和难点的同时,必须对琐碎的知识点进行加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华东师大版历史教材的特点是对历史事件交待的比较简单而且不是很连贯,这对于作为一个新教师的我来说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加强对整个历史过程的了解,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初二上学期所讲的近代史部分的内容,我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一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使学生对知识结构有所了解使教材内容的连贯性强一些。

历史学科的时间和空间跨度比较大。一些历史事件如果能用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间相结合,利用网络资源展示一些影象资料和图片,拉近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同时与时世相联系。今天是历史的延续,我们可以在今天找到历史的影子。比如,香港问题,我们可以把它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及后来的瓜分狂潮联系起来;我们还可以把日本侵略台湾与今天台湾问题结合起来。总之,我们可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让学生感到历史离我们并不是很遥远。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时采用比较式教学。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另外在本册书的最后的一单元是关于科技文化的内容,本单元的内容讲授难度来说并不大,可是有大量的内容需要学生来记忆,而对于每天都要读背一些很多东西的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多少兴趣主动学习,所以我仍延续了我上学期的一个方法:让学生讲课,发动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到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当教师,听课的学生当评委。这样调动了很多学生的学习和记忆课程内容的兴趣。并且发现了好几个有讲课、演讲才能的学生。比如,二(1)班的小张静、樊亚慧讲课抑扬顿挫,课程内容组织紧凑,二(2)班张少伟讲课幽默风趣,二(3)班李伟娟讲课内容准备的很丰富。其他的还有王淼寅、刘振华、胡立聪、季利阳、刘利革、张壮等同学准备的也很充分,对于课程把握比较好。其实讲课的同学也都很认真的准备了内容。虽然不是每个同学都讲的精彩无比,可是“讲课”对于他们来说是对自己

和一种挑战,只要讲出来了就是一种胜利。以后我会继续这种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同学表现自己和长处。

此外,我还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历史读物,布置一些趣味性历史题目。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今后努力方向

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下一步的历史教学中我需要进一步强化的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要适合学生的特点;注意参考教材实际、符合教学规律;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挖掘,争取把每一个学生都调动起来,否则,脱离了对象(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无用功。

历史教学工作心得总结 篇7

一、对恩师的教学体会

龙教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负责,尤其是学术上的独到见解和讲课的深入、生动,印象极为深刻,至今仍历历在目,终生难忘,现追忆如下:

1. 讲解透彻。

关于建筑历史问题,特别是对中国文献资料,宜“吃透弄通”。例如人们所熟知的影响历代都城制度的《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图1)即使一些专著,迄今仍多作字面解释:“宫城前面为外朝,后面为市。宗庙、社稷则据主轴线对称设置在宫城前面的两侧,这便是宫、朝、市、祖、社五者的相对规划位置和它们之间的关系”[1]。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位置关系?恩师讲得明白:其布局意图是:“前以明礼,后以明利”,布局效果则是“前静后闹,前呼后拥”,这种规划原则是符合当时朝政要求的。又如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一般多就“明五暗九”形式和“叉柱造”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恩师还从型制上加以阐明:“(1)隋唐时期的木塔平面多为方形(如日本的实物),而此塔是八角形;(2)塔方向朝南,与辽代的习俗不合,足证晚期辽人的汉化。”(见恩师自编讲义P33)讲解极为深刻、透彻。

2. 见解独到。

恩师在治学方面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古代建筑的研究中。早年发表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5年5卷4期的《开封之铁塔》,用现代力学概念来论证该塔(即宋祐国寺塔)的结构稳定性,极有见地,为学者所共知。晚年发表于《建筑学报》1963年第1期的《我国古代建筑的避雷措施》,则进一步采用数理量化方法(数学公式推导)来探讨古建筑的安全防护,很有研究价值和启发意义。联系到中国建筑史的讲课中,常结合诸如高台基、石柱础、出山顶等防潮、防水、防火以及抗风、抗震等防灾问题,均有独到的见解,为后人的研究、教学帮助很大,至今仍记忆犹新。

3. 分析全面。

建筑历史的教学在占有了一定的材料之后,就要善于发掘,做深入、细致的分析,才具有说明力,也才能使学习印象深刻。例如古希腊建筑何故产生三种柱式?恩师是从历史背景、社会生产方式、自然条件、民族特征,乃至当时各国的文化交流等作多方考察,分析十分周到。讲到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廊柱样式为何要做凹槽?至今本人保留的片断笔记中还写道:“从自然条件的影响来看,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之凹槽,可减少“矮劲儿”(这是恩师当时讲课的生动术语),在天气睛朗之时有阴影加强其直立感;而且这种柱式是用白色大理石制,此在南方太阳照耀下显得柱子更加优美、柔和,与整个自然环境是非常调和的。“又如,关于“斗拱”的功能,当年所发梁思成先生《中国建筑史》油印讲义解释是:“以斗拱为结构之关键,并为度量单位……,其功用在以伸出之拱承受上部结构之荷载,转纳于下部之立柱上,故为大建筑物所必用。”(现见百花出版社正式出版本P14)而恩师在讲课中还补充了斗拱构架的“免震”性能与作用,实属全面。

4. 扩充内容。

关于中国建筑史的教学,给人的印象是:前期多为宫殿、庙宇、陵墓,后期则是城市、民居、园林,仍感类型偏少,不及外国品类丰富,特别是缺少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即使某些历史教材、论著亦似如此,需要加以补充。恩师早年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讲课中突出讲了隋河北赵县安济桥、元河南登封告成镇观星台,以及木构架和斗拱的定型化、模数化与力学性能:并着重介绍了宋·李明仲《营造法式》、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及明·计成《园冶》、清·李渔《一家言·居室部》等专著,不仅扩充了内容,更增添了科技含量,说明中国建筑确实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科技文化。

二、《中国建筑史》的教学方式

现时选购教材《中国建筑史》已出潘谷西主编第五版本,内容丰富,但仍让学生去图书馆借阅参考教材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或自作一些资料互为补充。原因是在“古代建筑史”部分我们没有按照原书类型学编排来讲课,而是师承一脉相传的采用断代史的教学方式,这并非“沿袭”或“守旧”。而是因为:

1.“中国建筑史”既然是把中国建筑当作历史来看待,就应运用史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探求它的发生、发展、主要成就……,尤其是强调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将建筑放到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去研究,按原始、奴隶、封建、近代和现代社会五个大分期,其中封建社会较长,又分早、中、晚三个小分期,这样既照顾到各个朝代建筑的实际情况,也符合建筑本身的发展阶段特征,亦是“外国建筑史”和一般史学的教学方式。

2. 用断代史讲课,可将中国建筑起源、传承的来龙去脉作广泛、系统的整体考察,使我们仿佛走进了那个时代。迎面接触到的是一定社会所独有的建筑状态和特色,脉络清楚,一目了然。更有一层意思,是将中国建筑置于世界建筑之中,看到中外建筑文化的交流、吸收,也可突出中国建筑在世界之林中的地位和影响,既不孤立,又使古代和近现代建筑的过渡与衔接自然贴切,不致感到突然和生硬(见图2)。当然,各个时期的建筑类型应有所择重,尤其是存有实物的要详讲,分析透彻,而不是面面俱到。一般唐宋以前实物较少,宜从文献资料分析着手,唐宋以后实物较多,应用实物对照进行讲课。至于近现代建筑,因距离我们较近,比较容易理解,且后续课程《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多有涉及,更由于教学时数有限,一般只作概括性、启发性的重点讲解,以学生自学为主。

3. 随着社会现实和历史的嬗变,“中国建筑史”的教学早已由过去的“营造技术史”转为现在的“变迁发展史”,除专门研究或古建修缮需要外,对古代木构架多作一般性描述,主要着重整体、系统的讲授与今后潜移默化的运用;况且学生在中小学已对中国历史有所了解,学起来也比较容易接受和记忆。顺便提及的是,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1版1978年3月,正式教材由该书编写组编《中国建筑史》1979年7月出第1版,在此之前的讲课或现今年岁较大一点的教师多以梁思成先生《中国建筑史》讲义或自编断代史作教材,讲起来似较熟练与顺手,可以做到教、学相长。

4. 我们这样做的目的,还在于将现有的研究再往前推进一步,就是扩大到形成那个朝代的建筑活动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特别是把儒、道、释三家的思想同当时社会生活酿成的建筑状态更切实,更自然地结合起来,如“天人合一”自然观、“以和为贵”伦理观等在建筑中的体现;也就是说,将“技术”融于“思想”中,把“思想”贯于“技术”中,使听者觉得中国建筑确有个性和特色。对此,也不致为那些枯燥、生硬的专有名词所绊羁,讲起来就比较自然、生动。

三、当前建筑史的教学

建筑史作为人类物质文化一部分的建筑的历史,过去曾受滚滚商潮的冲击,一度受到冷遇,但在建筑专业的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干课程的地位,不容忽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知识的扩展,加上古今对照、史料丰富,须用历史辨证的观点、方法看问题。因此如何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来提高教学质量,有如下深刻体会:

1. 观念更新。

建筑历史既是一门专门学科,就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性,绝不能等同与政治史、思想史,更不能机械地套用“阶级斗争论”,对此要剔除偏见,更新观念。例如上述《周礼·考工记》周王城规划布置,虽是古代宗法礼制思想所致,但不能误解把“市”放在“朝”后引伸为“重礼轻利、重农轻商”的源头。从总体布局来看,“祖”、“社”在前固然重要,但居“朝”宫的左右为其陪衬。而“市”场在后考虑安全与安静稍有隔阻,却与“朝”并列在主轴线上,地位显要,足见当时对商业的重视,因为“王室在都城中央,其前为行政区域,其后为商业区域,在人事简单的古代,城市能如此配置整齐,也可算十分完备。”(亦见恩师自编讲义P15)又如古代从北到南的“四合院”民居,过去一直认为表现封建社会“内向”性格和“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等级观念,事实上这种“封闭性”布局适于当时“一户一宅”的家庭组织,“四世同堂”融于一庐,既方便灵活,又安静安全,且体现尊老爱幼美德,极富人情味,亦为当今家居生活所必需。

2. 深入发掘。

当代建筑历史的教学不能“以史论史,为史而史”,而是要以历史为载体,引导对今天的创作有所借鉴和启示,为学生在校的学习和尔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此,就要同恩师当年治学、教学那样,对古代建筑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尤其是我国封建社会较长,更要注意发掘其间民族建筑文化的潜能和精华,以发扬光大。例如群体布局典型的北京故宫强调中轴线,左右绝对对称,创造出雄伟、壮丽的王者风范;而苏州园林强调对景与借景,曲径通幽、以小见大,呈现出向往大自然的山水情趣。至于个体建筑,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出檐深远的气势,河北正定隆兴寺“四出抱厦”的造型……,特别是独特运用匾额、楹联、旗幡等辅助手段来强化主题,产生深远的意境,都值得我们学习、吸取。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对这些古典建筑作重点讲解,另一方面也要结合现实的建筑作品来评析,不致“闭门造车”。例如近现代著名建筑南京中山陵、广州白天鹅宾馆、北京香山饭店等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古典建筑的创作手法和技巧,就是极生动的例证。我们可以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 综合分析。

对中、外建筑历史,应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实例进行古今、中外建筑对照、比较,以显示事物的清晰度和识别性,加深学习印记。尤其讲“中国建筑史”,常可应用古代诗词、文论加以补充,更具深邃的哲理意义。例如《礼记·乐记》所言:“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将个人、社会,乃至整个宇宙(即天、地、人三者)贯通,其中“以人为本”,“人道”顺应“天道”,形成“天人合一”自然观,致使建筑与山川地貌、风土人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使之人与自然统一,也即今天所要求的人、建筑、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此外,还应突出中国古代讲求虚实相渗,阴阳相合,以及气韵生动、妙趣横生诸多构思妙谛和艺术手法。正如王安石《洪畴传》中举言:“耦之中又有耦焉,而万物之变逐至于无穷。”比较中外园林,西方多为几何构图,对立自然,一览无余;而中国则具太极图意,师法自然,含蓄幽深,即可得到证实。又如,学生常问到为何西方多用山墙;而中国惯用面阔作建筑主(正)立面?这就要从双方构图手法不同来阐释。因西方建筑无论横、竖方向多数间距相等,只有节奏感形成的等分阶调,须用山墙山尖来加强其中心感,而中国建筑开间、层次多是由大到小逐渐收敛、明显具有韵律感,不看上部檐脊就能找到趣味中心,更是技高一筹。这一则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建筑的热爱;另则也可引起学生对西方建筑的兴趣,各有所长。

4. 正确引导。

关于建筑历史的教学效果,一般只要深入浅出讲课生动,又能进行实例分析,学生都愿意学;并且很感兴趣,上课能认真做笔记,考试成绩也较好,但学习心态则有两种:一是一般学生满足教学计划内容;另是考研生希望增加一些篇章,特别是中国古典建筑名词解释。从搜集到的硕士考题来看,诸如解释“市朝一夫”、“重檐三滴水”,比较“市井与市”、“出跳与出踩”等,确实要下一番功夫。这里牵涉到两个问题:一是受学时限制,不可能讲全,需要额外辅导;二是要规范试题,按照教学大纲内容,根据选购教材出题,切勿出偏题、怪题。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教学一方面是传播知识,让学生掌握建筑历史知识;另一方面是传导思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当前由于社会热衷于建筑表面形式,业主看重的就是建筑外型和豪华装饰,造成建筑教育极端注重形式和急功近利思想,这样就从建筑历史中拿来一些古典构件当作符号到处套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譬如当前盛行的“欧陆风潮”即是如此。我们的责任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建筑本质与形式、现实与潮流,努力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紧跟时代步伐,革新创造,使建筑历史的教学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是我国学子尊师传统的写照,也是崇高师德的体现。今天我们纪念龙、夏、陈三位教授诞辰105周年,一则要学习先辈们治学、教学、为人、敬业精神,另则也要承前启后,以新的姿态、起点、面貌和毅力刻苦钻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获取教学、科研新成果。我想,如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为最好的纪念!

参考文献

历史教学工作心得总结 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材使用;教学心得

1、释标法导入

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川教版教材的每一课都有精彩的导语,诱发性导语设置的非常有特色,短短的几句话,既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学生看的兴趣,又揭示了本课的重点,阐释了本课某些主要之处,可谓画龙点睛之笔。导语给老师的导入设计提供了范例。但这些导语也是给学生看的,学生读了导语会被其吸引,进而深入课文内容。老师在导入时照本宣科的话,难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制。很多时候老师还是采用了惯用的复习导入法,即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引出新课内容,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注重历史学科的连贯性。除此之外还有比较常用的资料、材料、影像导入法,即是运用与新课有关的历史故事、图片、影像、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的教学。

2、政史结合

在讲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社会形态的演变过程中,不结合政治上的基本原理是无法开展教学的。借助它可以彰显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轮廓。就世界古代史而言,教材安排上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同出一辙。世界近代史与政治原理的联系更为紧密。原人教版的世界近代史是讲述七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发展、斗争和逐渐衰亡的过程。上册主要是讲述资本主义的建立过程。其建立的根本原因是一致的,都是某一种力量阻碍了该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法、日、俄是没落的封建制度,德、意是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川教版教材已经省略),美国独立战争是英国的殖民统治,美国内战则是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无论是革命,还是改革,无论是独立战争,还是国家的统一,其根本原因是一样的:都是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先进生产力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据说初中的政治也淡化了这一理论,但是不管怎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理解社会形态更替演变的基础。如果不引入政治中的这一观点是很难展开深层教学的。除此之外,现代史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经济政策、世界格局、国际政治经济新旧秩序等等无不与政治有精密相联。

3、史地结合

南宋史学家郑樵在《通志·图谱略》中说:“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梁启超也说过:“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地图在歷史教学中的作用可见一斑。《课程标准》也明确表明考查学生利用地图理解历史知识的空间分布能力。其实历史教师都清楚离开了地图,历史教学就少了一只腿,很难前行。不但如此,地图还是历史教学的最好资源之一。凭借一张新航路开辟的地图足以帮助学生掌握航海家们的偉大壮举,离开了日军侵华示意图对抗日战争的讲解肯定是云里雾里,一幅长征示意图足可以弄清长征的来龙去脉和历经的艰辛。川教版历史教材每册都精心配备了历史地图,每册的历史地图册则更加丰富和详细。历史地图以其时空分明、形象直观在教学中起到再造想象和激趣化简的功能。在重大历史事件发展演变中配合地图讲解会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

4、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历史作为“人类的成长日记”它积聚了人类的宝贵情感和精神财富。如果历史教学中片面追求高分而忽视精神和情感那将是历史和历史教学的悲哀。由此可见教学中结合现实事件更大的意义在于完成历史教育的最高使命,让学生逐步树立健全的人格!从而完成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川教版教材选择了很多贴近现实社会生活的内容,吸取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反映了许多新、近的历史事件。其意图也是很明显的:学史而不忘现实。

5、上好活动课

川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编排中安排了适量的活动课。很多老师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对这一内容忽略了。历史活动课这一课型是以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教学实践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实践,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并在活动中不断建构历史知识和能力。

6、用好插图

川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另一大特点是插图丰富,图文并茂,融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教科书的封面后的几页配置了彩图插图,教材的每个主题的插图中除了地图之外,还有人物图、文物古迹图、历史事件图、历史复原图和漫画图等。给教师配备的《教师用书》中几乎对每一副插图都进行了讲解,由此可见编者的用心良苦。直观的图画正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口味,无意注意间帮助学生存留了历史事件。一副漫画图《时局图》让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相关史实一目了然,一件宋代的女装可以将宋代的生活浓缩记忆。看图讲历史是我在历史课堂的惯用手法,长时间的运用时我明白,历史教材中的插图作为一种直观的材料,不但能够避免历史文字的单调和帮助记忆,还能够培养学生图文表述、空间想象、推理复原的能力。

7、开心练习,开心作业

一听到“作业”二字,很多学生便愁上眉梢。为什么《开心辞典》、《幸运52》能够给“考生”带来愉悦?除了奖品之外,我想其“作业”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当老师不吝啬“表扬”的奖品,把“求助观众”、“求助热线”、“降低难度”、“去掉一个错误答案”的手段运用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效果一定比单纯几道题的效果好得多。事实证明在课堂上有了全班观众的支持,有了表扬的吸引,再加上“考官”的风趣幽默,每位学生都争当答题选手。课后作业不正是“求助热线”的契机吗?很明显,这样做不仅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还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空间。我国近代史学大师吕思勉在每次作业、考试的时候都会自己设计几道题让学生选做一道。这正是我们当前历史老师的榜样。

结语:以上是我在处理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上的一些常用方法,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上多媒体教学当仁不让。多媒体以巨大的知识容量和丰富的资源正在演绎教育手段的变革。历史学科的教学中会有大量的影像再现、图片展示,离开了多媒体手段很难展开教学。当然,在运用多媒体的教学中切忌随便下载一个课件就拿来用。每册的教师用书都配备了一张关盘,它也不能直接充当上课的课件,它更多的是给我们自制的课件提供好的素材。课件的制作必须是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根据,体现出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上一篇: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下一篇:美食沙龙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