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2024-11-10

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精选8篇)

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今天小编就整理了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帮助,欢迎阅读!

【篇一】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本学期我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历史学科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历史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狠抓学风。我所教的3个班,学生比较喜爱历史学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六、抓好课后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在我的努力下,历史学科成绩有一定的提高,尤其在毕业班第一、二次质量预测中效果明显,但离学校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已成为宝贵的财富,将引领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篇二】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校领导、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八年级历史备课组活动按时、有序召开,每周一次,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小结如下:

一、制订工作计划本学期初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真制订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有序地开展工作。

二、加强教学管理,贯彻新课标,提高课堂效率1、定期进行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学习新课标,坚持集体备课(即备教材又备学生),认真写好教案,教案能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板书设计、课堂练习、作业安排等内容;2、备课组教师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教学以新课标为依据,并紧扣教材和灵活处理教材、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相关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谈话式教学、直观教学等等)。5、教学过程中关注学困生,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6、学生作业布置少而精,及时反馈作业情况,并找学生谈心和讨论,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果。7、积极参加区、市教研活动,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学习他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1、重点基础知识的巩固性不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错别字丢分现象还是较严重。2、细心、耐心辅导学生不够。各班级低分人数普遍存在。3、解题技巧和题型分析训练不够,学生答题灵活性不强。4、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起主体作用,而教师只在课堂上重视引导点拨?5、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历史,在历史学习中又能感觉到无限的快乐?

四、整改措施及下学期工作思路:1、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从历史的学科特点出发,帮助学生主体建构知识体系,强化对知识点的识记,同时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3、钻研教材,认真备好,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和质量。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4、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指导学生订正,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5、备课组充分交流,多听课,提高业务水平。

【篇三】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级二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为把以后的教学工作做的更好,特将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好计划,备好课,备好学生,上好课

针对目前初三学生在校学习状况,要完成新授课程并复习好迎接中考,必须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时的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使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

历史学科是事实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兴趣性,但对偏理的学生来说,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一味的记忆易失去兴趣。因此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作为教初三历史课的老师,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关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我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差生的培养。做到面向全体,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并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从中考结果证明,在教学成绩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能只做一个教书匠,教学与教科研相联系。尤其是现在正处于课堂改革浪潮中,教学工作中积极撰写教学体会,论文,参加课题研究,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今学期,我写的数篇论文获得省教科所、县级论文,还参加了校本课程的编写工作。积极编写教育教学信息等。

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全镇的两次拉练考试和中考都取得了另人满意的成绩。这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也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和完善,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争取取的更好的成绩。

【篇四】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回顾一学期的九年级历史教学,面对考查内容增加数倍、能力要求全面提升的形势,我知难而进,努力用最小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取的成绩。反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一些做法已成为我们值得珍存的宝贵经验,当然也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先说几点成功的经验

1、坚持减负增效的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学期历史教学,我们两位历史老师形成一个重要的共识,那就是:努力地不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千方百计让学生爱学历史、学好历史。这一学期,我们基本没有布置过笔头的家庭作业,基本没有占用过除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以外的时间补课。我们总是全力以赴把握好每一个45分钟,通过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

2、集体备课、科学安排,顺利完成复习计划。

一学期的教学复习工作能顺利完成,有赖于我们对每一个教学复习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等问题形成比较明确的计划。两位老师虽然分头教学,但目标一致、方法一致,采用的复习提纲、复习卷等都是集体备课的结果,凝聚了两个老师的智慧、增强了科学性。

3、深入研究教材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历史的主干知识,编制了系统复习提纲。

利用各种机会研究教材、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先后数次研讨考试说明,深入领会考试说明中知识点为什么这样选择编排、能力要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例题中透露出哪些命题信息。在此基础上,按照学习专题对考点重新整合,编制了11张系统的复习提纲,对每个专题配以相应的精选习题。这样在复习中做到了讲、看、读、练的有机整合,每课一个专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复习提纲得到学生欢迎,尤其是中外对照的大事年表更被不少学生视为“法宝”。

4、科学复习,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注重练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要减负,就是要避免题海战,努力让学生做有用的题,学会做题的方法。我们在复习中努力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选编、练习、批阅、讲评、改正。每份练习卷都是在教师大量查阅各种资料的基础上精选精编而成的。每份练习我们都尽量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避免课后抄袭作业的现象,实现练习的价值和作用。每次练习教师都认真批阅,都要求学生认真改正,真正弄懂每个题是怎么做的。我们十分重视每一张练习的讲评,决不就题讲题,而是深入探讨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应该怎么解决、还能怎样变化,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搞好补差工作,采用新的方式提高补差效率。集中补差强化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习题得到直观呈现,习题练习、方法指导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

今后的工作中改进的地方

1、早学习的东西遗忘多,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安排好对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的系统有效复习。

2、从七年级开始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提高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这些总结可能还不全面,欢迎批评指正。

【篇五】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

1、凸现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

4、积极参加政史地教研组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

5、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6、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历史人物访谈。(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3)、历史专题报告会。(4)、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5)、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7、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8、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三、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接触新的教材,同学们还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今天小编就整理了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帮助,欢迎阅读!

【篇一】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本学期我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历史学科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历史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狠抓学风。我所教的3个班,学生比较喜爱历史学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六、抓好课后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在我的努力下,历史学科成绩有一定的提高,尤其在毕业班第一、二次质量预测中效果明显,但离学校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已成为宝贵的财富,将引领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篇二】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校领导、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八年级历史备课组活动按时、有序召开,每周一次,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小结如下:

一、制订工作计划本学期初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真制订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有序地开展工作。

二、加强教学管理,贯彻新课标,提高课堂效率1、定期进行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学习新课标,坚持集体备课(即备教材又备学生),认真写好教案,教案能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板书设计、课堂练习、作业安排等内容;2、备课组教师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教学以新课标为依据,并紧扣教材和灵活处理教材、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相关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谈话式教学、直观教学等等)。5、教学过程中关注学困生,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6、学生作业布置少而精,及时反馈作业情况,并找学生谈心和讨论,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果。7、积极参加区、市教研活动,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学习他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1、重点基础知识的巩固性不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错别字丢分现象还是较严重。2、细心、耐心辅导学生不够。各班级低分人数普遍存在。3、解题技巧和题型分析训练不够,学生答题灵活性不强。4、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起主体作用,而教师只在课堂上重视引导点拨?5、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历史,在历史学习中又能感觉到无限的快乐?

四、整改措施及下学期工作思路:1、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从历史的学科特点出发,帮助学生主体建构知识体系,强化对知识点的识记,同时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3、钻研教材,认真备好,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和质量。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4、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指导学生订正,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5、备课组充分交流,多听课,提高业务水平。

【篇三】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级二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为把以后的教学工作做的更好,特将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好计划,备好课,备好学生,上好课

针对目前初三学生在校学习状况,要完成新授课程并复习好迎接中考,必须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时的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使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

历史学科是事实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兴趣性,但对偏理的学生来说,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一味的记忆易失去兴趣。因此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作为教初三历史课的老师,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关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我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差生的培养。做到面向全体,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并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从中考结果证明,在教学成绩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能只做一个教书匠,教学与教科研相联系。尤其是现在正处于课堂改革浪潮中,教学工作中积极撰写教学体会,论文,参加课题研究,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今学期,我写的数篇论文获得省教科所、县级论文,还参加了校本课程的编写工作。积极编写教育教学信息等。

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全镇的两次拉练考试和中考都取得了另人满意的成绩。这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也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和完善,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争取取的更好的成绩。

【篇四】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回顾一学期的九年级历史教学,面对考查内容增加数倍、能力要求全面提升的形势,我知难而进,努力用最小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取的成绩。反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一些做法已成为我们值得珍存的宝贵经验,当然也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先说几点成功的经验

1、坚持减负增效的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学期历史教学,我们两位历史老师形成一个重要的共识,那就是:努力地不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千方百计让学生爱学历史、学好历史。这一学期,我们基本没有布置过笔头的家庭作业,基本没有占用过除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以外的时间补课。我们总是全力以赴把握好每一个45分钟,通过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

2、集体备课、科学安排,顺利完成复习计划。

一学期的教学复习工作能顺利完成,有赖于我们对每一个教学复习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等问题形成比较明确的计划。两位老师虽然分头教学,但目标一致、方法一致,采用的复习提纲、复习卷等都是集体备课的结果,凝聚了两个老师的智慧、增强了科学性。

3、深入研究教材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历史的主干知识,编制了系统复习提纲。

利用各种机会研究教材、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先后数次研讨考试说明,深入领会考试说明中知识点为什么这样选择编排、能力要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例题中透露出哪些命题信息。在此基础上,按照学习专题对考点重新整合,编制了11张系统的复习提纲,对每个专题配以相应的精选习题。这样在复习中做到了讲、看、读、练的有机整合,每课一个专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复习提纲得到学生欢迎,尤其是中外对照的大事年表更被不少学生视为“法宝”。

4、科学复习,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注重练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要减负,就是要避免题海战,努力让学生做有用的题,学会做题的方法。我们在复习中努力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选编、练习、批阅、讲评、改正。每份练习卷都是在教师大量查阅各种资料的基础上精选精编而成的。每份练习我们都尽量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避免课后抄袭作业的现象,实现练习的价值和作用。每次练习教师都认真批阅,都要求学生认真改正,真正弄懂每个题是怎么做的。我们十分重视每一张练习的讲评,决不就题讲题,而是深入探讨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应该怎么解决、还能怎样变化,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搞好补差工作,采用新的方式提高补差效率。集中补差强化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习题得到直观呈现,习题练习、方法指导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

今后的工作中改进的地方

1、早学习的东西遗忘多,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安排好对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的系统有效复习。

2、从七年级开始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提高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这些总结可能还不全面,欢迎批评指正。

【篇五】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

1、凸现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

4、积极参加政史地教研组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

5、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6、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历史人物访谈。(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3)、历史专题报告会。(4)、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5)、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7、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8、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三、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接触新的教材,同学们还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篇2

PCK被誉为教师专业化的显著标志,大量研究表明,是否拥有PCK是区分学者与教师、高效教师与低效教师的主要依据。可以说,“学科教学知识不断完善、学科教学认知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近一年来,笔者以优秀教师A、普通教师B为对比样本,通过开展“同课异构”等教学活动获得第一手资料,对初中历史教师PCK的生成进行了粗浅的研究,现就PCK的构成要素——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关于教学对象的知识和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这三个方面谈谈认识,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关于教学内容(即“教什么”)的知识

格罗斯曼认为,教师应具备关于一门学科教学目的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关于学生学习哪些重要内容的知识或观念。这一统领性的观念在教学决策中起到“观念地图(conceptual map)”的作用,它是决定教学目标、恰当的教学策略和选取教材、评价学生的基础。初中历史学科的课程内容是什么?每一节课又应当有哪些教学内容?看似简单的问题,其答案未必是唯一的,“统领性观念”不同的教师在处理上述问题时一定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以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为例,A、B两位老师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及设计如下:

准确定位教学内容“应源于对学科知识、教学目标的知识和信念、关于课程和教材的知识、学科性质、社会文化、特殊背景知识等的综合考虑。”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内容,才具有分明的层次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才能引导师生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规范作用。本课的课标要求是: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作用。从上表可知,A老师能够紧扣课标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做到重难点突出、主次分明、详略得当;B老师的教学重心则落在法国大革命的背景、进程、影响及拿破仑战争等知识点上,明显偏离课标要求,说明该教师的课标意识不强、教学内容的确定有偏差,由此所导致的教学效果的差异也是可想而知的。

生成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需要经历三个程序:

首先,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科知识。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辅、历史文献、历史读物、历史期刊等,要广泛涉猎历史小说、乡土资源、影视作品、遗迹遗址、网络资源等,从而深刻理解初中历史学科的内容、价值、性质、产生过程、知识间的联系及整个课程结构,并能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合,从而为下一步的选取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要科学选取学科知识。教师要具备较强的鉴别、取舍能力,要从初中历史学科具体的教学目标出发,以贴近初中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原则,以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宗旨,在极为丰富的学科知识中选取最有必要、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选取的原则有:第一,针对性,即围绕教学重难点来选取,要深入浅出地运用经典材料来引领学生形成鲜明、生动、形象、具体的历史表象和历史概念。第二,情趣性,即选取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从而加深学生印象、深化理解运用。

再次,教师要恰当转化学科知识。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丰富多彩、角度多维,若千篇一律、原汁原味地传授给学生,只能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教师要立足学情,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转化方法,如对于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和基本线索等可以采取讲述、演示、自学等形式;对于历史概念、规律、评价等,可以采取讨论、探究、课本剧等形式。

二、关于教学对象(即“教谁”)的知识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有何特点?思维品质有何特点?其认知水平又达到何种程度?这些都是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研究教学策略时必须考量的因素。在执教《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时,A、B两位老师都注重引入材料、创设情境来处理相关知识点:

A老师在处理“《人权宣言》的内容”时,是这样设计的:

材料: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六条法津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人权宣言》

问题:根据材料,概括《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

上述材料主要来自教材且阅读障碍较小,设问与课标要求一致,体现出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考查基础知识与学科能力相结合的特征,与初中阶段教学要求和南通中考命题趋向吻合度高。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教师指导恰到好处,目标达成度高。

B老师在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时,运用了下列材料:

在拿破仑统治区,人身依附关系、等级制度、贵族和僧侣的特权被取消,代之而起的是资产阶级的平等、宗教自由……实行行政集中化并设立了新式的、各司其职的政府部门以取代封建特权和由此而产生的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这一切大大激发了人们对年轻的天才皇帝的敬慕。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问题:根据材料,请你分析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影响。

上述材料引自史著,严谨规范,设问指向明确无歧义。但是该材料的阅读要求高,且与教材的离散度较大,初中学生很难做到理解准确、分析到位。从课堂教学来看,B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材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颇有“小马拉大车”之感;学生的答题情况也很不理想。

以上A、B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对比告诉我们,执教者不仅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对学习者的思维习惯、认知状况、学习过程中可能拥有的共性困难等熟稔于心,只有这样,才能准确选择教学内容、科学运用教学策略,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的。

生成关于教学对象的知识需要经过三个步骤:

首先,要全面了解学习主体。全面了解学习主体,才能确定最佳教学起点,才能决定历史课堂教学是否具有针对性和适切性、是否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黑板演练、考试测验、作业批改、试卷分析、课后调查、个别谈话、平时观察等多种途径了解初中生学习历史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心理特点、兴趣动机、思维方式、困惑疑点、个性差异等,在此基础上想学生之所想,补学生之所缺,解学生之所惑,帮学生之所需。

其次,要灵活预设教学过程。“具有有效学科教学知识的教师为了对学生提出的特殊问题做出反应,或者为了对某一事先未预料的事件做出反应,可以改变或停用原有的‘脚本’,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去体验历史、思考问题,找准他们思维发展的连接点,以准确预见课堂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同时,针对某一教学问题,尽可能全面考虑准备几种处理方法,才可以在教学中激活、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经验判断。

再次,要科学评价学习状况。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巧妙运用充满智慧、饱含激励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及时、直接、客观、有效、富有个性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了解自己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优势、进步、成绩与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强化历史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三、关于教学策略(即“怎么教”)的知识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从上文可以看出,A、B两位老师的教学策略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A教师根据新授课的课型特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立足知识基础,着眼提高能力,通过“创设情境、理解新知——组织探究、运用新知——拓展整合、归纳新知”的流程,以问题激起思维,以探究产生共鸣,以问题解决实现目标达成,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B教师虽然也设计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但是局限于基本史实的浅层掌握,触及不到历史的真正内涵,也就无法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同时,课堂教学环境相对封闭、保守,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受到应有的尊重,没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效率不高。

生成关于教学策略的“怎么教”的知识需要经过三个环节:

首先,要广泛吸收教学知识。教学知识范围很广,包括特定主题教学策略和表征的知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知识、一般教学的知识、教学环境知识、情境知识、技术知识等,凡是与教学相关的、能够促进有效教学的实践性知识都可以纳入此范畴。因此,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活动,广泛阅读专业书刊,以获取最新最全的教学知识、教育观念,并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对各种教学知识、教育观念进行理解、分析、判断与整合,从而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学科教学知识。

其次,要合理确定呈示形式。“着眼于教师呈示知识与演示技能为主的行为,称为呈示行为……依照使用手段的不同,主要有语言呈示、文字呈示、声像呈示及动作呈示四类。”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呈示行为往往是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行为、教师指导学生行为一起构成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行为。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呈示形式过于单一或使用不当,则难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深入剖析教学内容中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评价等每一个知识点,根据知识点的自身特征及目标达成要求,确定最适合的呈现形式。

再次,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不同的教学策略有其自身的特点、独特的性能、适用范围和条件,没有任何一种教学策略能够适用于一切范围和条件。因此,有效的教学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确定对于教与学的活动程序、组织形式、方法和媒体等的相对最优的选择。同时,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多种因素的交叉干扰,如学与教、师与生、知与行等矛盾交织,需要在教学全过程中,随时注意已选定的正在运用中的策略可能出现的不协调,及时给以相应的调整、补充以至创新等,使策略过程与认知过程同步。

综上所述,“学科教学知识必然是教学中的知识,是基于教学(in teaching)、为了教学(for teaching)、关于教学(on teaching)的复合统一体,仅为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师所独有。”构成学科教学知识的三个组成部分不是相互独立,而是三位一体的;不是平面静态,而是立体动态的。实践性、生成性、情境性、个体性是其鲜明的特征,因此教师的主动建构和不断反思是生成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必备途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往复中,再造、重组、交融已有的知识储备,创新教育理念和实践智慧,不断促进自身PCK的发展。

摘要:“学科教学知识”(PCK)被誉为教师专业化的显著标志,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效益至为关键。近年来,有关PCK的内涵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围绕如何生成PCK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以优秀教师A、普通教师B为对比样本,通过开展“同课异构”等教学活动获得第一手资料,试图分析初中历史教师PCK的生成轨迹,以改进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生成,对比

参考文献

[1]Diane Barrett,Kris Green.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s a Foundation for an 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Program[J].Science Educator,2009,18(1).

[2]冯茁,曲铁华.从PCK到PCKg: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转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

[3]Grossman,P.L.A study in contrast:Sources of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for secondary English[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89,40(5).

[4]汤杰英,周兢,韩春红.学科教学知识构成的厘清及对教师教育的启示[J].教育科学,2012(5).

[5]白益民.学科教学知识初探[J].现代教育论丛,2000(4).

[6]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28.

[7]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19.

初中历史教师应灵活营造教学情境 篇3

一、营造温馨安谧的教学情境

讲授《和同为一家》时,可用“稻米流脂粟米白”、“长安百万家”来描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样强大的唐朝政府(汉族政权),对兄弟民族不是采取民族歧视政策,而是采用册封、和亲等的怀柔笼络手段,视之如手足。唐朝曾先后封回纥首领骨力斐罗为怀仁可汗,封粟末族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等,使四方少数民族臣服来朝。皇帝先后派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与吐蕃首领联姻,达到“和同为一家”的目的。唐太宗也因此被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唐朝时,中国出现政通人和、普天同庆的局面。如此营造当时民族友好的气氛。这种气氛,能加深对盛唐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二、营造安宁和睦、激昂向上的教学情境

讲授《海内存知己》时可这样描述: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鼎盛,国力强盛,属于当时世界上封建大帝国之一。但唐朝没有恃强凌弱,欺侮他国,而是与它们平等、友好交往。彼此间互有使者、留学生等往来,也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唐朝时新罗多次派留学生到中国来,人数多时达二百余人;日本的遣唐使多达13批;东罗马使臣也来华朝贡。唐朝也有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等。唐朝通过上述方式影响他国,打造对外友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营造这种课堂气氛,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强烈欲望和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三、营造有负重感的教学情境

讲授“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斗争”时可如此描述:特别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那种“九五之尊”、“胜者为王”的意识,对深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的农民起义首领具有无比的诱惑力。因此当太平天国运动进入高潮后,领导集团内部出现明争暗斗、争权夺利的现象。太平军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不思进取追求奢侈生活,杨秀清权欲熏天,威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导致杨韦内讧和石达开出走,即天京事变,最后在强敌压境下走向失败。此时课堂气氛沉闷压抑。这样能使学生体会到对历代农民革命发展结局的负重感,进而引起更深层的思索。

四、营造激励人心、扼腕兴叹的教学情境

讲授“十九世纪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这些历史时,可以这样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中国早有的精神。每当外患来临时,就会有许多仁人志士振臂高呼,前赴后继地浴血奋战;然而“落后就要挨打”,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根本没有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完整的外交存在,它必然是屈膝求和,出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十九世纪后期,俄英侵略者侵犯我西藏边疆,法国进犯我西南、东南沿海地区,俄国伙同阿古柏侵略我新疆地区。民族存亡到了紧要关头。西藏僧民,左宗棠所率的清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和冯子材、刘铭传所率的清军分别在不同战场奋勇抗击外来侵略,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胜利。但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腐败清政府节节退让。在取得不同程度胜利的情况下仍然屈服,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以此来营造扬抑共存的特别气氛,使学生通过清政府蓄意妥协求和与中国军民奋起抗击外侮的鲜明对比,充分认识到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五、营造豁达,充满自豪感、进取心的教学情境

例如,讲授“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时,可描述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而且,据有关方面统计,在中国封建社会及以前,世界上科技发明成果中有百分之六七十是出自中国人。中国指南针广泛传播,促成欧洲航海家的新航路开辟和环球航行完成,推动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火药的发明和传播,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和世界各地建筑工程的日新月异、迅猛发展。如此渲染带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气氛,能够启迪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奋发拼搏、“只争朝夕”的决心和毅力。

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情境。有的可用介绍具体生动典型史实的描述法,有的可借助多媒体手段铺开一个重要场面的视频展示法,有的也可利用音乐来渲染,营造特定的授课气氛,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不同的背景气氛配合授课,对教师要求更高:既要吃透教材精神,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具体素质和环境条件,还要有丰富的感情色彩,才能有效。但是,所运用的各种气氛,必须是富有感情色彩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要遵循“任何感情只有在自然的时候才有价值”的准绳。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感染力,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熏陶。

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篇4

初三历史在中考中占有三分之一的比例。所要学的是初三历史的上下两册,压力是相当大的,加上课程的缩减,稍微不注意就会做成夹生饭,初三学生对于世界历史有的还是很熟悉的,比如人类的形成,金字塔的历史。但大部分应该是很陌生的,比如说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南美独立革命运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学起来压力要比中国历史大些,为此一定要积极的把课备好、备精、备全、备充分。只有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并结合课堂的要求,在问题设计上一定要合理、重点一定要突出、难点一定要引导好、总体一定要在自己的计划之中。总体要把握好,争取做到让学生学的好,学的快,学的精。初三的历史学习是在为学生的良好的世界观服务的,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历史观和明辩历史是非的能力,并且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自己初步的历史评价。但是历史又是中考的科目,还要为学生的中考服务的,为此还要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索历史的记忆方法,对历史大事要学会评价,结合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在初三这一阶段一定要积极的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记忆方法,让学生能够形成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做到学而不忘、学而不乱。初三历史的学习是要复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做到让学生在两者之间能够积极的遨游。争取让学生在中考中历史不丢分,不拖腿。

二、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了第一学期的熟悉,对他们每个人的学习习惯都已经很熟悉了,在上一学期的教学中能够及时的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方法能够结合各班的特点做到灵活的教学。初三学生应该说大部分摆脱了初二的浮躁和冲动,对自己的人生应该有了定位,对于未来都有了自己的精彩设计,在学习中肯定会有良好的表现和起色,但是他们毕竟是孩子,正处于向成年人过渡阶段,身体和生理各项机制还处于一种过渡阶段,学习的耐力和韧性还是需要老师去积极的引导和培养,在学生面前一定要作好为人师表,争取为学生做好表率,让他们有学习的榜样,再说他们的家庭条件都是很优秀的,学习缺乏动力和活力,为此他们的学习都是要靠老师的独具特色且良好的教学方法和精彩的亮点和绝招来激发他们历史的学习,这就好比他们每天都吃的是山珍美味,现在我们给他一些山间小味,他们也许会食欲大振,促使他们向前进,并且在初二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改革,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杜郎口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点,把握对学生正确历史观的灌输,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认真完成教学内容。促使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够作到自我学习、自我检测、自我总结、自我考查、自我探究。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历史的课程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历史知识点的掌握就会游刃有余,进而提高自己的成绩,课堂改革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在课堂中解放学生,同时也是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应大力的贯彻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并结合自我的实际情况,对自己和学生的大脑进行了一次“大清洗运动”。能够和课改的脚步紧紧相随。提高自己的课堂掌握能力。

三、优秀生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问题

其实历史的学习所谓的优秀生和学困生都是相对的,我认为还是我没有做好,比如说初二二班的_ _ 虽然总体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是我发现有一次我在提问她问题的时候她表现的很不错,我就大力的表扬了她,没有想到她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了,所以我认为有些时候还是要积极的探索和发现学生的亮点的,只要找肯定会找到的。对于优秀生一定要给他们布置好有针对性的练习,让他们能够吃好、吃饱,对于一些历史的知识重点和要点一定要求他们掌握和熟记。在这一点上要注意一些处于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学生,一定要让他们把成绩提高到第一梯队中去,要特别注意对第二梯队学生的管理力度,争取让他们在这段黄金时光能够全身心的学习。

初中历史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篇5

一、 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式,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 增强上课技能。

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教室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教室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主动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式,做到有针对性。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认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主动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狠抓学风。

我所教的三个班,学生比较喜爱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教室领导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教室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主动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语文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优良的学风。

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学期,期末考试学生的三率情况优良。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1.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2.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教师网络研修总结 篇6

姓名

省(市)

所在单位

任教学科

任教学段

李xx

xx省xx市

xxx 历史

初中

研修考核自检

请您对照下表中的研修要求,检查您是否按要求完成了所有培训内容!(不需填写)

学习类

答疑类

校本实践类

活动类

考核项

(1)课程总学习时间不少于900分钟;

(2)完成两个课后作业;

(3)阅读所有简报;

(4)完成本研修总结

(1)观看所有视频答疑;

(2)发帖、回帖不少于10个(包括答疑区、问题共研讨区和论坛中的发帖、回复、评论)

学科教师提交“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教辅及职高提交“了解教师教学设计的调查方案”

参加专家或辅导教师主题研讨活动

非考核项

(1)提交课程学习笔记;

(2)提交研修日志;

(3)提交“我的文章”

研修收获

本次网络研修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设置学习内容,同时强化校本研修环节,通过多层次答疑、多层级简报引领、多种形式活动开展等着力于问题解决,着眼于教学行为转化。请静心回顾本次研修全过程,真实记录您的收获。(无字数要求,简述即可)

课程学习的收获

课程学习中您感触最深的内容有哪些?并简述您有哪些收获。

本次培训从多方面着力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指导着教学的每一环节,有利于教学行为的转化,有太多的受益。学习中感触最深的模块一“专业理念与师德”和模块二“专业知识与能力”。师德这块的学习,内容虽简短,但给我感触最深,因为有爱,选择坚守。大学毕业的李老师,不顾山区的艰苦,毅然选择到农村支教,放弃了城市的喧哗,做自己爱的事业,把爱献给山区的孩子们。山区雷xx老师,孩子还在哺乳期,学校离家远,为了不误孩子们的学习,带着婆婆孩子一起上班,因责任选择坚守。鲁文爽老师,杨xx老师以教育为幸福,因教育而无悔.他们的精神感染和激励着我,以他们为榜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影响较深的还有“先学后教”的典型个案,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这些学校改革起步早,力度大,原有基础薄弱但成效显著,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为一线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专业引领。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收获很多。在网络视频聆听专家讲座,在论坛上发帖回帖,撰写研修日志,写随堂笔记,写小纸条,参加讨论,提交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反思教学,完成作业,进行网上交流、合作、讨论、探究等等,虽然假期很忙,培训继续,在忙碌中分享收获的喜悦。

答疑与研讨交流活动的收获

在本次培训中您提交了哪些问题(包括答疑区、论坛等)?请一一列出来。

您参与了哪几次班级主题研讨活动?请列出这些交流研讨活动的主题。

本次培训主要提交的问题有:

1、教师,我无悔的选择

2、师德建设促师风的形成

3、初中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4、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实施有效教学?

5、如何提高历史课堂的实效性?

参与的班级主题研讨活动有:

1、教学反思

2、谈初中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3、谈您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是如何设计课堂导入?

4、如何看待初中历史教学并实施有效教学的?

通过参与视频答疑活动、问题共研讨活动、班级主题研讨活动,以及提问和查看答疑区的内容等,您有何收获?请简述。

解决了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导入新课的技巧、有效课堂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理念和专业素质。

最困惑问题的解决情况

培训初期您提交的最困惑的问题是什么?现在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教师的工作是很幸苦的,好不容易盼来了假日,又迎来暑期培训。培训初期最困惑的是在繁忙的假日,如何每天抽出一定时间网上学习,开始还真有点不情愿,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点困难逐步克服,繁忙中品尝收获的喜悦,每一天都很充实,研修中增长了教学智慧和业务能力。

实践活动与学习反思

校本研修(实践)活动

请简要回顾并按右栏所列记录您的岗位校本实践过程。

(1)请您写出“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辅人员为调查方案)”的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这节课您用到了研修中所学的哪一理论或方法?

以人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把课堂充分交给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3)其他老师提出了哪些意见或建议?(列出两个即可)

教学设计每一环编写的比较齐全完整,但在教学中能不能完成预期目标?教学中多开展讨论,合作交流,迸发智慧的结晶,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4)教学设计(调查方案)您觉得哪里可以再改进?

我认为应注意教学的有效性,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充实,学生更易于接受。(5)写出您提交的“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辅人员为调查方案)”的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学习反思

通过上面的回顾和总结,您认为本次网络研修后,您还有哪些教育教学问题没有解决?请您详细列出来。您最希望今后的培训解决哪方面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下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怎能评价学生更有效?还的继续学习解决。

我希望在今后的培训中多解决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培训,如:针对某一课采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媒体选择等具体样例;计算机在本学科的灵活运用;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活动等等。

训后研修提醒:“培训有终点,学习无止境”,本期项目虽已接近尾声,但我们的服务还将延续。项目结束后我们会在平台中进行训后研修活动,课程可重复学习,论坛依旧开放,专家会继续在线解答您的问题,平台会长期为您开放。期待您继续热情参与!希望这里一直是您成长的网络社区!希望这个研修的家园给您带去更多的教学智慧和自我突破的勇气!

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师的要求 篇7

新理论。那么初中历史教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几张挂图走进课堂就远远不课标够养了学。生新具的有课正改确, 的要历求史初观中, 历具史有课现要代培

历史思维能力和思辩方法, 能运用历史

对知识正确认识、分析现代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问题。这不仅是对学初生的挑战求。新课标, 下对, 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做好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中一以下几个、转变方面。思想观念

历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师, 虽大多数是从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毕业的, 但他们在中学学习阶段, 接受的是重文轻◇万正史专业课单一中理的应试教育, , 进入高校历史专业后对以人文历史主线的历, 教教后史以, 自身存在两个弱点外的知识接触很少。, 一是很难摆这些教师任师脱教着育应巨系试大统教作内育用部的, , 使束应得缚试教, 教师加育必之然思社或会想多舆仍或论发和少挥的地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识素质教育是一个大的教。育观念问题所以必须认, 要质教育的理论学习与教师不仅要转变观念, 而且更要把素具体操作方法的求掌念上握解结二决合、问起扩题来展。, 基才础知能识够真正从思想观

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师, 知识面比较狭窄, 尤其是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严重不足, 在新的课标下, 往

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 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汁, 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

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而历史科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既丰富多彩, 又难以较为全面、形象地展现。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教师要不断的学习, 不断的充电, 大量采用直观教学辅助手段。

近几年来, 电化教育得到了一定普及。历史教师要适应这个趋势, 才能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基本功方面, 除了以往要求的备课、讲解、板书、示图等能力外, 还要增加绘图、制模型、电教设备操作、组织参观考察等能力。这样才会改变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枯燥无味的形象, 走出应试教育给历史课造成的误区, 使历史课以崭新的面貌在素质教育中占有相当的位置, 发挥其特有功能。

三、灵活运用教法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新课程目标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并重;提倡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为此, 介绍几种简便易操作的方法。

1、阅读法

阅读就是教师课前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 精心设计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 阅读教材, 思考问题。

教师要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 将其转化为问题的情景, 一方面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动机, 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勤思、善问的学习习惯, 学会提出问题。例如, 在讲世界史《新航路开辟》这课时, 我设问:“西欧人为什么要到东方来?”学生回答后, 再播放组合媒体, 引导学生看《十四世纪欧亚主要商路》图, 学生发现西欧与亚洲的往来通商早已有三条路可走。学生就会很容易地问:“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呢?”我不是及时作答, 而是指导学生看书独立思考, 并对有困难学生个别辅导, 得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精讲法

精讲就是教师在讲授时, 用精练的语言, 将教材的重点、难点, 疑点, 从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中, 首先要求学生通览教材, 认真思索。对疑难问题, 教师采取学生意想不到的方法, 打开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起来。例如:在讲述《秦汉时期的文化》时, 学生对张衡的地动仪结构精妙无双难以理解, 我用多媒体演示, 让学生观察。当地动仪上小龙嘴里的一只铜球落入一只蛤蟆的嘴里时, “叮当”一声, 学生不禁拍手称奇。学生对地动仪的精妙就一目了然, 无须再言。然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地动仪的准确度怎样呢?接着举例, 公元132年一天, 地动仪朝西的龙嘴吐出铜球, 三天后陇西快马来报, 那里发生地震。陇西在洛阳西500多公里, 方向准确无误。随后再点明它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动仪。精讲会使学生从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 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3、讨论法

讨论就是老师或学生把疑点提出来, 师生共同进行, 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主要是点拨、开启学生的思路, 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 让学生在课外寻求答案, 增强自信心。

教学中, 讨论不但能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 而且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例如:对“三顾茅庐”这一历史事件, 大部分同学从刘备爱才、求贤这个角度去认识, 这属于一般的常规思维。但个别同学提出了疑问:“诸葛亮是不是太清高了?”我及时鼓励这种大胆独特的想法:“这看法也不无道理。假如没有刘备‘三顾茅庐’, 诸葛亮岂不要高卧隆中一辈子吗?同学们切莫一味效法古人, 因为时代不同了, 当今社会为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成才发展的机会, 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 施展才能, 实现人生价值。千万不能因等待而错失良机, 误了前程”!教学中多方面开阔学生思路, 拓宽思维领域,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4、练习法

只有多练才能巩固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 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 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

教学中, 可充分利用媒体组合设计的优势, 采用师生互动与人机交互的练习法。例如:在做选择题时, 通过媒体播放, 让学生亲自操作, 在尝试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在做填空题时, 通过电脑屏幕, 师生一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做简答题时, 由媒体组合设计后, 提供相关的材料, 学生思考完成。

练习, 既能克服思维定势, 突破经验和界限, 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 也能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 培养创新能力。

四、因地制宜教研

受多种因素制约, 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和教研活动的机会很少。绝大多数教师只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圈子里工作和学习, 在缺乏外界信息的环境中, 自我提高的速度十分缓慢, 跟不上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所以教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历史教师, 特别是农村学校, 教育科研要因地制宜, 因陋就简,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认真设计好每一个教案, 上好每一堂课, 处理好教材, 设计好探究问题, 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从终身发展的角度来进行。

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初中 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 使用现状 编写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16-02

新课程改革当中对教学思想和理念进行了革新,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调整和创新,《历史与社会》就是在顺应发展形势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门新型综合性学科。新课程理念给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教师也积极在教学形式、方法等方面做出了尝试,但因为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太深,很多教师仍然没有从应试教育理念当中逃脱出来,对新课标理解上的偏差导致了其在教学行为的偏差。下面从教师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这个教辅材料的运用情况分析入手,就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问题展开了深入思考。

一、当前阶段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的运用情况分析

1.完全忽视,对此本教师教学用书存在的意义及重要性缺乏思想上的认识

虽然我国近些年十分注重教育教学的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观念,但是,一方面以往的教学观念存在时间太久,在人们头脑中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和习惯性思维方式,以致于课程改革推行的声势浩大,但实际上很多教师仍然受控于传统观念之下,不愿接受新的事物。另一方面,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学习资源的获取渠道越来越多,内容和形式也是丰富多样,且下载起来既方便又快捷,所以,很多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就没有将《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这本教学参考书看得很重要,大多数时候可能就将其闲置一旁,一个学期都没有翻开看一下,完全通过网络下载各种现成的资料或教案、课件[1]。

2.过分依赖,完全照抄照搬此本教师教学用书开展教学活动

相对于上述忽视《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这本教参重要性的现象,还存在另一种完全与之相反的现象,那就是把这本教师教学用书看得太过权威,在教学中太过依赖,不仅不对书上的内容加以选择,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还完全照抄照搬书中内容和形式。很多时候一离开教师教学用书就会像失去拐棍无法站稳的残疾人一样,完全忘记了该如何开展教学。

二、针对初中阶段《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编写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1.课时教学目标方面

在当前阶段初中使用的《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中,只是针对整节课教学设立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并没有针对课时明确教学目标,显得比较笼统,不够详细具体,这就在教学上给以课时为主要教学节点和形式的教师带来很多困扰,无法明确课时教学目标。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课中第一课时是《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就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在对图文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后,使学生能够理解在人类早期文明建设中自然条件所起到的培育作用和制约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通过分析相关资料来了解劳动在古猿到人的演变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事实上,一旦教师对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没有清晰认识,无法明确将二者区分开来,就很可能出现直接套用教学要求作为教学目标的做法。因此,应在《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内将课时教学目标明确表示出来,让教师可以有一个统一的参考依据。

2.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以及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面

现初中正在使用的《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当中只是从结构上简单地对课时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并没有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划分出来,同时也没有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方法上的指导[3]。同样的,还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一课为例,因为教参中并没有明确划分重点、难点,所以教师可以把早期的人类起源过程作为重点、把理解人类形成过程中劳动作用以及自然环境因素在人类起源当中所产生影响作用的理解作为教学难点;也可以把了解远古人类由低级向高级持续进化的过程和在猿变人过程中劳动起到的作用作为本课时教学重点、把认识人类起源问题本质作为教学难点。这样一来,不同教师会根据自己理解来划分各个课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而使得学生所掌握知识出现不同的侧重点。

三、结束语

综上,教师教学用书最初的编制目的是为了给教学提供一定指导和参考,但现实情况却是存在完全忽视其存在和过分依赖教参开展教学活动两个极端现象,不是限制了教师的创新思维,就是浪费了教学资源,都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本文以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的《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为例,对教师教学用书的使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由此从课时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评价建议等方面入手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问题进行了思考。

参考文献:

[1]徐宗法.关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运用的现状与编写的思考——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为例[J].文教资料,2012(7):172-173.

[2]苏德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的运用现状及其影响[J].东方教育,2013(5):130.

[3]徐宗法.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的运用现状及其影响[J].新课程.中学,2012(5):114-114.

上一篇:让情感激发渴求知识的兴趣下一篇:停电真有趣小学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