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2024-06-17

初中历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初中历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清末时期,外国侵略这在中国横行霸道,他们想要变中国为他们的殖民地,中国面临着将要亡国的危险,中国人民也将要成为亡国奴。就在这时,中国人渐渐的苏醒,他们意识到了祖国的危机,意识到清朝已不再是“康乾盛世”的清朝。他们自发组成了爱国主义团体,与外国侵略者作斗争。同时,他们也在精心策划推翻满清统治的计划。这时的清朝,已是一具空壳,清朝的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自明到清,外国侵略者曾多次侵略中国,甚至连中亚的一些小国也赶来中国闹事,当时的清政府太无能了。不过,这些国家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他们最终被俄国吞并。

外国侵略者每到一处(在中国),都会遭到中国人的英勇抵抗,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运动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怎能被毁灭?抵抗外来侵略,保卫国家血肉,是每个中国人民不可抗拒的使命,只有同外来侵略者作斗争,中国人民才不会做亡国奴,才会坚强的站起来,这才是中国的出路,这样国家才能发展,中国人民才能独立自主,如不除掉侵略,我国何来发展?中国人民就会永远做亡国奴。

最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发展了,中国富强了。现在的中国,傲立在世界的东方,没有人会再次侵略,因为中国人民是坚强的,自强不息的!

初中历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新理论。那么初中历史教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几张挂图走进课堂就远远不课标够养了学。生新具的有课正改确, 的要历求史初观中, 历具史有课现要代培

历史思维能力和思辩方法, 能运用历史

对知识正确认识、分析现代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问题。这不仅是对学初生的挑战求。新课标, 下对, 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做好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中一以下几个、转变方面。思想观念

历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师, 虽大多数是从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毕业的, 但他们在中学学习阶段, 接受的是重文轻◇万正史专业课单一中理的应试教育, , 进入高校历史专业后对以人文历史主线的历, 教教后史以, 自身存在两个弱点外的知识接触很少。, 一是很难摆这些教师任师脱教着育应巨系试大统教作内育用部的, , 使束应得缚试教, 教师加育必之然思社或会想多舆仍或论发和少挥的地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识素质教育是一个大的教。育观念问题所以必须认, 要质教育的理论学习与教师不仅要转变观念, 而且更要把素具体操作方法的求掌念上握解结二决合、问起扩题来展。, 基才础知能识够真正从思想观

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师, 知识面比较狭窄, 尤其是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严重不足, 在新的课标下, 往

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 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汁, 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

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而历史科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既丰富多彩, 又难以较为全面、形象地展现。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教师要不断的学习, 不断的充电, 大量采用直观教学辅助手段。

近几年来, 电化教育得到了一定普及。历史教师要适应这个趋势, 才能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基本功方面, 除了以往要求的备课、讲解、板书、示图等能力外, 还要增加绘图、制模型、电教设备操作、组织参观考察等能力。这样才会改变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枯燥无味的形象, 走出应试教育给历史课造成的误区, 使历史课以崭新的面貌在素质教育中占有相当的位置, 发挥其特有功能。

三、灵活运用教法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新课程目标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并重;提倡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为此, 介绍几种简便易操作的方法。

1、阅读法

阅读就是教师课前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 精心设计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 阅读教材, 思考问题。

教师要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 将其转化为问题的情景, 一方面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动机, 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勤思、善问的学习习惯, 学会提出问题。例如, 在讲世界史《新航路开辟》这课时, 我设问:“西欧人为什么要到东方来?”学生回答后, 再播放组合媒体, 引导学生看《十四世纪欧亚主要商路》图, 学生发现西欧与亚洲的往来通商早已有三条路可走。学生就会很容易地问:“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呢?”我不是及时作答, 而是指导学生看书独立思考, 并对有困难学生个别辅导, 得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精讲法

精讲就是教师在讲授时, 用精练的语言, 将教材的重点、难点, 疑点, 从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中, 首先要求学生通览教材, 认真思索。对疑难问题, 教师采取学生意想不到的方法, 打开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起来。例如:在讲述《秦汉时期的文化》时, 学生对张衡的地动仪结构精妙无双难以理解, 我用多媒体演示, 让学生观察。当地动仪上小龙嘴里的一只铜球落入一只蛤蟆的嘴里时, “叮当”一声, 学生不禁拍手称奇。学生对地动仪的精妙就一目了然, 无须再言。然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地动仪的准确度怎样呢?接着举例, 公元132年一天, 地动仪朝西的龙嘴吐出铜球, 三天后陇西快马来报, 那里发生地震。陇西在洛阳西500多公里, 方向准确无误。随后再点明它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动仪。精讲会使学生从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 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3、讨论法

讨论就是老师或学生把疑点提出来, 师生共同进行, 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主要是点拨、开启学生的思路, 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 让学生在课外寻求答案, 增强自信心。

教学中, 讨论不但能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 而且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例如:对“三顾茅庐”这一历史事件, 大部分同学从刘备爱才、求贤这个角度去认识, 这属于一般的常规思维。但个别同学提出了疑问:“诸葛亮是不是太清高了?”我及时鼓励这种大胆独特的想法:“这看法也不无道理。假如没有刘备‘三顾茅庐’, 诸葛亮岂不要高卧隆中一辈子吗?同学们切莫一味效法古人, 因为时代不同了, 当今社会为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成才发展的机会, 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 施展才能, 实现人生价值。千万不能因等待而错失良机, 误了前程”!教学中多方面开阔学生思路, 拓宽思维领域,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4、练习法

只有多练才能巩固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 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 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

教学中, 可充分利用媒体组合设计的优势, 采用师生互动与人机交互的练习法。例如:在做选择题时, 通过媒体播放, 让学生亲自操作, 在尝试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在做填空题时, 通过电脑屏幕, 师生一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做简答题时, 由媒体组合设计后, 提供相关的材料, 学生思考完成。

练习, 既能克服思维定势, 突破经验和界限, 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 也能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 培养创新能力。

四、因地制宜教研

受多种因素制约, 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和教研活动的机会很少。绝大多数教师只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圈子里工作和学习, 在缺乏外界信息的环境中, 自我提高的速度十分缓慢, 跟不上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所以教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历史教师, 特别是农村学校, 教育科研要因地制宜, 因陋就简,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认真设计好每一个教案, 上好每一堂课, 处理好教材, 设计好探究问题, 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从终身发展的角度来进行。

浅谈初中历史课的读书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读书教学 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如小组合作学习、"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和谐教学理念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所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我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也对以上新的模式进行了积极尝试。在我看来,不管哪一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课堂改革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点,避免教师的"一言堂"和"强硬灌输"的落伍现象,在融合以上先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什么我们学生理解问题不全面、不深入?为什么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差?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书读得少,读得浅,对于课文知识不能系统地把握和深入地理解。试想想,如果我们仅仅要求学生死记几个名词,生背几个问题,没有感悟,没有共鸣,这样的学习有什么意义?我们也听到有的学生这样抱怨:历史课不就是死记硬背吗?太枯燥了,没有什么意思。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不经意的读书过程中,学生理解知识、把握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教学成绩也明显提高。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该如何养成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培养学习历史知识的多方面能力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具体做法。

第一步:略读。略读的特点是:"提纲挈领",就是提纲挈领地把握课文基本内容、主要思路和线索。一般情况下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要向学生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基本问题,这就为学生的略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基本要求。然后我们可提示学生带着这些基本问题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略读课文。

实际上教材的每一课内容就像一课树,教师应该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出发,首先让学生把握树的主干,然后再去研究、补充它的枝叶部分,进而掌握所有知识内容。这也是第一步一定要略读的原因。

当然学生在略读的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要默读,就是无声地读。只用眼睛看、用大脑想,速度比出声读快得多。其次是在读时要手、脑并用,要做出相应的读书标注,以巩固阅读效果。另外是要扩大"视野",即增大眼睛的扫视范围,由原来的一字一词地看书,变为一句一行地看书。最后,略读时抓住关键问题善于上下文联系、联想。历史事件的发生总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等,学生在第一步的阅读过程中就应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去把握。

第二步:精读。第一步略读完毕后,一般情况下教师需要做的应该是检查学生阅读结果,师生共同解决课文的基本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外,必要的针对性的精讲点拨至关重要。精讲点拨的目的应该是释疑、挖掘、拓宽,帮助学生透过课文的表象深入接触问题的实质,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在这一环节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布置学生有针对性的对课文内容进行精读。精读的特点是"纤屑不遗"。也就是说,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精读的对象应该是课文的重要段落和内涵较深经得起推敲的部分,一般指的是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在精读以前教师一定要做好阅读前的指导工作,要求学生带着质疑的问题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课文内容,边读边思考,认真推敲,解决课文疑难。如《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重点问题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遵义会议召开时14年的时间里,主要领导换了好几任,先后出现了"左"的或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9年也是14年,在议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教师就要提醒学生注意遵义会议召开之前14年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道路,与遵义会议召开之后14年所取得的成就的比较,利用充分的阅读、分析,突破教学的重点,更好地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第三步:品读。近日随着《易中天品三国》一书的热销,品读历史也成为一种受人们推崇的学习方法。品读这一环节应该是在学生对于基本知识、重点难点全面把握的基础上,以启发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态度为目的的。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打开历史课本,一个个生动的历史人物、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的场景告诉给现在的我们要懂得庄严、荣光、忏悔……更多的是留给今天的人们更多的关于现在和将来的思考。所以初中历史课特别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使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悟。比如在《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节的教学目标中这样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红军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就需要学生对于课文内容要学会品读。

初中历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

今天我阅读了《中国历史》中的六册,其中一篇“宁可对不起天下人”是我印象深刻。主要讲了汉武帝去世后汉献帝继位,因国家大乱汉献帝无能治理不了国家,自己都没吃没喝的,跟普通老百姓一样。曹操看见后帮助并且保护汉献帝,让他安稳的住在自己的国家里,住在宫殿楼宇里,让他吃好的东西。可曹操却带领兵队去征战四方,占领了大西北,他心怀远大的梦想想要统一国家,不受打仗的战乱影响,让人们都过上安稳的日子。

我觉得曹操是一个勇敢、有追求,能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人,他以前也是一个读书人,凭自己的本事从一名读书人变成一名战士,从战士变成将军,我非常佩服他。他说过别人要对的起他,他可以对不起别人。从这句话中似乎觉得他是个坏人,但实际上在乱世中,这是一种生存方式,实际他是个保家卫国的将军,是一个希望和平,希望没有战争的人。

让我懂得做人要善良,要心胸宽广,不能做坏事,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同胞!

初中历史教师研修心得体会 篇5

刘国成

我参加了初中历史研修,此次学习活动,我收获颇丰,这次活动为打造一名优秀历史老师设置了学习的平台,让我从中了解到平时历史教学存在的不足,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多渠道多领域的传授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信息。

在这一段时间内,我听了别的历史老师讲课,看了他们的案例,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怎样提升教学水平,对我影响很大。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就如无米之炊无源之水。而我的专业并不是历史,而是政治,虽说“政史不分家”,但专业知识毕竟比较贫乏,因此,实际工作中,我要想做个称职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首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护、尊重学生。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你的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没有学生会喜欢听一个没有爱心的、不准中自己的老师的课的。因此,在课间、课后我都十分注意做好,批评学生注意自己的措辞,十分关注且用善意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位学生,当然,对学习也严厉。这样,学生感受到了你的真诚,自然就喜欢与你一起共同交流学习。上课期间,要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体谅理解他们的难处与苦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等等这些都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尤其是那些我们眼中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更应该给以更多的关爱。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最易犯的毛病就是不喜欢、忽视关心这类学生,使他们更远离学校这个大家庭,越走越远,辍学、做坏事等。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不断发展,引导他们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是我们为人之师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初中历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6

【篇一】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本学期我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历史学科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历史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狠抓学风。我所教的3个班,学生比较喜爱历史学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六、抓好课后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在我的努力下,历史学科成绩有一定的提高,尤其在毕业班第一、二次质量预测中效果明显,但离学校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已成为宝贵的财富,将引领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篇二】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校领导、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八年级历史备课组活动按时、有序召开,每周一次,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小结如下:

一、制订工作计划本学期初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真制订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有序地开展工作。

二、加强教学管理,贯彻新课标,提高课堂效率1、定期进行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学习新课标,坚持集体备课(即备教材又备学生),认真写好教案,教案能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板书设计、课堂练习、作业安排等内容;2、备课组教师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教学以新课标为依据,并紧扣教材和灵活处理教材、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相关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谈话式教学、直观教学等等)。5、教学过程中关注学困生,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6、学生作业布置少而精,及时反馈作业情况,并找学生谈心和讨论,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果。7、积极参加区、市教研活动,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学习他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1、重点基础知识的巩固性不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错别字丢分现象还是较严重。2、细心、耐心辅导学生不够。各班级低分人数普遍存在。3、解题技巧和题型分析训练不够,学生答题灵活性不强。4、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起主体作用,而教师只在课堂上重视引导点拨?5、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历史,在历史学习中又能感觉到无限的快乐?

四、整改措施及下学期工作思路:1、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从历史的学科特点出发,帮助学生主体建构知识体系,强化对知识点的识记,同时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3、钻研教材,认真备好,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和质量。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4、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指导学生订正,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5、备课组充分交流,多听课,提高业务水平。

【篇三】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级二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为把以后的教学工作做的更好,特将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好计划,备好课,备好学生,上好课

针对目前初三学生在校学习状况,要完成新授课程并复习好迎接中考,必须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时的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使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

历史学科是事实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兴趣性,但对偏理的学生来说,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一味的记忆易失去兴趣。因此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作为教初三历史课的老师,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关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我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差生的培养。做到面向全体,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并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从中考结果证明,在教学成绩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能只做一个教书匠,教学与教科研相联系。尤其是现在正处于课堂改革浪潮中,教学工作中积极撰写教学体会,论文,参加课题研究,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今学期,我写的数篇论文获得省教科所、县级论文,还参加了校本课程的编写工作。积极编写教育教学信息等。

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全镇的两次拉练考试和中考都取得了另人满意的成绩。这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也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和完善,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争取取的更好的成绩。

【篇四】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回顾一学期的九年级历史教学,面对考查内容增加数倍、能力要求全面提升的形势,我知难而进,努力用最小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取的成绩。反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一些做法已成为我们值得珍存的宝贵经验,当然也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先说几点成功的经验

1、坚持减负增效的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学期历史教学,我们两位历史老师形成一个重要的共识,那就是:努力地不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千方百计让学生爱学历史、学好历史。这一学期,我们基本没有布置过笔头的家庭作业,基本没有占用过除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以外的时间补课。我们总是全力以赴把握好每一个45分钟,通过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

2、集体备课、科学安排,顺利完成复习计划。

一学期的教学复习工作能顺利完成,有赖于我们对每一个教学复习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等问题形成比较明确的计划。两位老师虽然分头教学,但目标一致、方法一致,采用的复习提纲、复习卷等都是集体备课的结果,凝聚了两个老师的智慧、增强了科学性。

3、深入研究教材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历史的主干知识,编制了系统复习提纲。

利用各种机会研究教材、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先后数次研讨考试说明,深入领会考试说明中知识点为什么这样选择编排、能力要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例题中透露出哪些命题信息。在此基础上,按照学习专题对考点重新整合,编制了11张系统的复习提纲,对每个专题配以相应的精选习题。这样在复习中做到了讲、看、读、练的有机整合,每课一个专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复习提纲得到学生欢迎,尤其是中外对照的大事年表更被不少学生视为“法宝”。

4、科学复习,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注重练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要减负,就是要避免题海战,努力让学生做有用的题,学会做题的方法。我们在复习中努力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选编、练习、批阅、讲评、改正。每份练习卷都是在教师大量查阅各种资料的基础上精选精编而成的。每份练习我们都尽量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避免课后抄袭作业的现象,实现练习的价值和作用。每次练习教师都认真批阅,都要求学生认真改正,真正弄懂每个题是怎么做的。我们十分重视每一张练习的讲评,决不就题讲题,而是深入探讨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应该怎么解决、还能怎样变化,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搞好补差工作,采用新的方式提高补差效率。集中补差强化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习题得到直观呈现,习题练习、方法指导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

今后的工作中改进的地方

1、早学习的东西遗忘多,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安排好对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的系统有效复习。

2、从七年级开始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提高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这些总结可能还不全面,欢迎批评指正。

【篇五】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

1、凸现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

4、积极参加政史地教研组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

5、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6、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历史人物访谈。(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3)、历史专题报告会。(4)、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5)、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7、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8、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三、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接触新的教材,同学们还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今天小编就整理了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帮助,欢迎阅读!

【篇一】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本学期我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历史学科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历史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狠抓学风。我所教的3个班,学生比较喜爱历史学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六、抓好课后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在我的努力下,历史学科成绩有一定的提高,尤其在毕业班第一、二次质量预测中效果明显,但离学校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已成为宝贵的财富,将引领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篇二】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校领导、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八年级历史备课组活动按时、有序召开,每周一次,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小结如下:

一、制订工作计划本学期初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真制订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有序地开展工作。

二、加强教学管理,贯彻新课标,提高课堂效率1、定期进行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学习新课标,坚持集体备课(即备教材又备学生),认真写好教案,教案能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板书设计、课堂练习、作业安排等内容;2、备课组教师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教学以新课标为依据,并紧扣教材和灵活处理教材、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相关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谈话式教学、直观教学等等)。5、教学过程中关注学困生,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6、学生作业布置少而精,及时反馈作业情况,并找学生谈心和讨论,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果。7、积极参加区、市教研活动,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学习他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1、重点基础知识的巩固性不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错别字丢分现象还是较严重。2、细心、耐心辅导学生不够。各班级低分人数普遍存在。3、解题技巧和题型分析训练不够,学生答题灵活性不强。4、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起主体作用,而教师只在课堂上重视引导点拨?5、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历史,在历史学习中又能感觉到无限的快乐?

四、整改措施及下学期工作思路:1、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从历史的学科特点出发,帮助学生主体建构知识体系,强化对知识点的识记,同时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3、钻研教材,认真备好,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和质量。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4、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指导学生订正,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5、备课组充分交流,多听课,提高业务水平。

【篇三】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级二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为把以后的教学工作做的更好,特将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好计划,备好课,备好学生,上好课

针对目前初三学生在校学习状况,要完成新授课程并复习好迎接中考,必须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时的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使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

历史学科是事实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兴趣性,但对偏理的学生来说,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一味的记忆易失去兴趣。因此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作为教初三历史课的老师,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关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我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差生的培养。做到面向全体,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并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从中考结果证明,在教学成绩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能只做一个教书匠,教学与教科研相联系。尤其是现在正处于课堂改革浪潮中,教学工作中积极撰写教学体会,论文,参加课题研究,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今学期,我写的数篇论文获得省教科所、县级论文,还参加了校本课程的编写工作。积极编写教育教学信息等。

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全镇的两次拉练考试和中考都取得了另人满意的成绩。这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也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和完善,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争取取的更好的成绩。

【篇四】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回顾一学期的九年级历史教学,面对考查内容增加数倍、能力要求全面提升的形势,我知难而进,努力用最小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取的成绩。反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一些做法已成为我们值得珍存的宝贵经验,当然也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先说几点成功的经验

1、坚持减负增效的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学期历史教学,我们两位历史老师形成一个重要的共识,那就是:努力地不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千方百计让学生爱学历史、学好历史。这一学期,我们基本没有布置过笔头的家庭作业,基本没有占用过除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以外的时间补课。我们总是全力以赴把握好每一个45分钟,通过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

2、集体备课、科学安排,顺利完成复习计划。

一学期的教学复习工作能顺利完成,有赖于我们对每一个教学复习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等问题形成比较明确的计划。两位老师虽然分头教学,但目标一致、方法一致,采用的复习提纲、复习卷等都是集体备课的结果,凝聚了两个老师的智慧、增强了科学性。

3、深入研究教材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历史的主干知识,编制了系统复习提纲。

利用各种机会研究教材、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先后数次研讨考试说明,深入领会考试说明中知识点为什么这样选择编排、能力要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例题中透露出哪些命题信息。在此基础上,按照学习专题对考点重新整合,编制了11张系统的复习提纲,对每个专题配以相应的精选习题。这样在复习中做到了讲、看、读、练的有机整合,每课一个专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复习提纲得到学生欢迎,尤其是中外对照的大事年表更被不少学生视为“法宝”。

4、科学复习,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注重练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要减负,就是要避免题海战,努力让学生做有用的题,学会做题的方法。我们在复习中努力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选编、练习、批阅、讲评、改正。每份练习卷都是在教师大量查阅各种资料的基础上精选精编而成的。每份练习我们都尽量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避免课后抄袭作业的现象,实现练习的价值和作用。每次练习教师都认真批阅,都要求学生认真改正,真正弄懂每个题是怎么做的。我们十分重视每一张练习的讲评,决不就题讲题,而是深入探讨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应该怎么解决、还能怎样变化,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搞好补差工作,采用新的方式提高补差效率。集中补差强化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习题得到直观呈现,习题练习、方法指导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

今后的工作中改进的地方

1、早学习的东西遗忘多,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安排好对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的系统有效复习。

2、从七年级开始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提高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这些总结可能还不全面,欢迎批评指正。

【篇五】初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

1、凸现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

4、积极参加政史地教研组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

5、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6、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历史人物访谈。(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3)、历史专题报告会。(4)、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5)、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7、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8、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三、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接触新的教材,同学们还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初中历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7

一、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传统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占“主角”, 一堂课传授教材知识, 师费力了而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知识, 对学生未来成长没有太大的作用。新课堂激发学生创新灵感, 培养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人才。这就决定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进行教学环节的管理, 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等。因此, 教师的组织者这角色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 在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中, 教师依据教材的教学目标提出有启发、吸引和鼓励学生思考的问题。认真听学生表述见解, 及时对学生错误见解进行精准的指导, 并把学生讨论的问题引向深度。教师对学生积极而又精妙的见解进行鼓励。使学生感受学习过程中带给他成就感和乐趣感。如我在上《宋代的社会生活》时, 我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把全班分成四个拍摄组分配任务, 每个组按照 (衣、食、住、行) 专题自由组建小组。师提出有启发、吸引的问题:假如你是导演, 让你拍摄一部么映宋社会生活的影片, 你将如何反映出他们的衣、食、住、行。提前一周布置任务,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上网收集资料, 师随时对小组收集资料进行帮助指导, 等到是上课时, 老师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让这活动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朝教学目标的方向发展。在这活动过程中, 教师扮演着重要组织者角色。

二、由传统的支配者、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现行课程目标在要求教师关注“教”的同时, 特别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知识, 学习活动、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一)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指导者

学生的学习知识渠道是多元化的, 当今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的教材上的知识, 而是要指导学生如何获得知识, 掌握获取知识的“渔”, 以及依据知识去加工处理各种知识信息的方法。教师要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目的, 转变成指导知识现实意义,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 辅导者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 以使之成为“教是为了不教”。如《宋代社会生活》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以拍摄组拍摄影片, 请他们作导演平激发兴趣, 使学生由被动的去“学”变为主动的“要学”、“乐学”。学生从自己的认知水平出发, 结合所学知识, 合作表演出一幕幕宋代人生活的生动场面。这些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教师在这环节扮演学生学习知识的指导者。

(二)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新课程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积极性,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形成基本技能。如《宋代社会生活》中我指导学生收集宋代衣方面启发指导:宋代贵妇人衣服与唐代贵妇人衣服比较, 你会发现什么特点, 如何拍才能全面体现宋衣, 普通百姓服装如何拍, 北方百姓服装如何拍才能体现, 宋代的染布坊生产过程如何拍, 这些启发式指导帮助学生自主的探索, 学生与学生, 学生与老师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宋代服装由唐代的开放走向拘谨保守的基础知识。在这基础知识上会激发学生探索导致这原因的欲望。这样水到渠成把问题引向深度和广度。这一系列结论得来都是在教师的引, 学生的查、找、悟中得到。在这环节中教师扮演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三) 教师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 还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以史导论、史论结合、根据历史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历史的偶然和必然性;指导学生掌握专题线索、历史阶段特征等方法;指导学生探索复习知识及识记具体知识点的便捷途径;指导学生探索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这系列学习方法指导穿插在课堂教学中, 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的人。

三、由高高在上的灌输者转变为平等交流的合作者

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基本素质。学会合作, 是现代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由过去教学中“主”角转变成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也就是说, 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 又是学生学习的朋友;既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既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学习共同体的一员, 又是关怀学生成长的有心人。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应建立起民主、平等融合的合作关系,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前面《宋代人的社会生活》的每个环节完成, 少不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增进师生信任和情感, 也改变学生怯懦, 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为了适应新的要求, 教师的角色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支配者、控制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篇8

作为所谓“副科”教师,一般一周只与学生接触两节课,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培养师生情感,并进而培养起其学科兴趣,比起语、数、外等學科教师来,我们的难度相对要大些,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自身素质上做文章。以笔者的认识和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师才”可在以下几方面得以体现:

1.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与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接触和交流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恰恰是最具有明显的学科性和专业性的。一些被学生反映为“不会教书”或“教得不好”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专业不过关,凭课本和教参“照本宣科”,既无合理的教材处理也无深入浅出的教材分析,一俟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或涉及学科新成就和较深层次的问题就只好“顾左右而言他”,久而久之,在学生中就失去了威信和信任。况且在当前社会多元化影响下,学科的多元化趋势也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这种联系性无论是在教学过程的教材处理中还是在高层次的考试中都处于越来越突出的地位。特别是在这几年的高考中文科的语文、政治和历史三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要求之高历史上尚无出其右者。

而政治与历史间的联系则更进一步,历史课上所传授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等即是政治课的内容,尤其是现代史部分,由于紧扣时代脉博,如果历史教师对政治学一知半解或有反向的理解,则会给历史教学的客观性产生导向上的副作用。

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整体素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现阶段的中学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大多是经过各级高中等师范院校深造后才走上教育教学岗位的,因此这方面的“师才”问题似乎不太突出,而在下述两方面,教师素质的个体之间差距则十分巨大。

2.掌握全面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课堂主渠道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因此,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有组织教学、课堂提问和解答,批评和表扬等方面的技能与技巧,必须具备有语言表达、身体语言和心理暗示等技巧,同时还必须具备有板书、板绘和使用电化教具的技能与技巧。

此外,经验丰富的老师还善于采用身体语言和直观教具来诱发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准确地捕捉信息,并在脑中形成直观而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是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语言和其他表现同时并存的。学生正是在这种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产生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对使自己获取知识的老师产生信任和崇敬。

因此,作为教师是否具备这一方面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学生的信任,在每堂课之前能否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期待,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达到教育效果,这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业余技能

一个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无疑是受到欢迎的,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的求知欲是很强的,这种求知欲并不满足于在课堂中所学到的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在文学、艺术、军事、体育甚至社会学方面的所有知识和技能都会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他们获得这些课余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阅读一些有关的书刊和报纸,或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来获取的。虽然我们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中可以没有这些内容,但历史科的包容性极强,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接触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无疑会使学生兴趣提高。

初中历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9

市教育局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在临沂十中举办了“临沂市初中历史青年教师培训会”。

11月6日-7日,有四位即将参加省讲课比赛的优秀教师来为我们上课,他们精彩的课堂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通过听课,可以看出课前准备非常充分,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课件设计科学合理,素材选择能最大限度的支持教学;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充分的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认真去观察上课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情况,还有及时总结出上课的不足之处。这些对我以后上课会有很大的帮助,也为我上好课做了很好的导向。

观摩课后,临沂外国语学校的韩继香老师给我们做了精彩的报告,把这次培训会推向了高潮。她那精彩的点评,理论联系实际,给出的建议中肯、务实,都给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上课有了更多的心得。然后韩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做了《如何能让沉重的翅膀轻舞飞扬》的精彩报告。报告对她自己的成长经历进行了科学剖析、反思及内观,给我们谈感受,谈建议,把自己的宝贵经验毫不吝啬的奉献给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让我们很感动,同时也在内心激励自己要向韩老师学习。

最后,市教研室张西河主任做了《初中青年教师必须注意的六个问题》的报告。报告中对落实新课标教学策略提出了具体细致的要求,讲解了当前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并要求教师抓好考试研究,重视中考的导向作用,并对青年教师发现和培养个性特长提出了建议。这次报告对我们这些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来说就是雪中送炭、及时雨,让我们明确了当前的教学要求和思路,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及教师成长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到自己距离优秀教师还有很大差距,虽然态度认真,但缺乏经验,在各个方面都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落实“分组教学“,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让学生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的其他学习情况也应在了解得多一些,还要扩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多讲一些学生感兴趣和对学生今后工作有帮助的内容,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课堂内容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的收获很多,同时也感到责任很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也是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更是教育活动的创造者。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实现自身持续发展。

《历史研究》读书心得体会精选 篇10

远古历史因传承条件所限,没有或缺乏及时准确的语言交流、文字记载和影音摄录。因此,研究探索和争鸣质疑都必须理性,必须实事求是。凭借“口述心记,”道听途说的“相传”,仅以“曲笔”或“谬误”的翻版史料,甚至在研究过程中产生认识的不同、理解的深浅、判断的差异,以及那些赖以虚名、投机吆喝、盛赞诽章的不严肃现象,发生“一字褒贬”以及“曲高和寡”和“不睹事”讹传的现象是不足为奇的。

写史书、讲历史,社会责任意识至关重要。游戏历史人物或事件,就是游戏读者、游戏社会;演绎、恶搞出来的虚假传说、鬼神故事,是对历史的极不负责。

所以,研究历史必须潜心读史,并要以客观、辩证、公平、求是的态度去理解过去的过去,认识过去的现存意义。对于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做新的澄清,应当规范行为,禁忌玄学;认识问题不偏颇,研究探索不沉醉;推测假设谨慎、论述不应夸张;论点和数据要有必然联系,合乎思维逻辑;写出的文章要有严肃的学术性、犀利的论辩性、民众的共认性、感人的抒情性。

初中历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一、当好“设计师”,精心绘制课堂教学“蓝图”

为了设计一份形式新颖、内容精准、容量适宜的课堂教学“蓝图”,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钻研教材、研究学情、查找资料、构思设计、编辑文档,经过教研组内集体备课研讨后,再修改整理,形成定稿。我认为衡量一份教学设计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是否以学生为主体,是否以学生的活动和自主学习为主。例如,我在设计七年级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这一课时,在两个班级使用了两个不同的授课形式,先在一个班级使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将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出现的时间、地区、生产和生活的重点知识填进表格,独立完成后小组内部交流、比对。后来在另外一个班级同样是以掌握以上知识为目的,在完成自主预习任务后,我将六个小组编排成两个大组,让他们分别扮演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以第一人称介绍自己的生产生活情况。先在各个小组内做准备,然后推选一位代表。同学们在预习后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小组准备阶段十分积极活跃,展示阶段争先恐后,跃跃欲试。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介绍得绘声绘色,非常精彩。很显然,两个班级学生的活动效果肯定不同,后一个班级的同学不仅合作意识、团体意识增强,自我表现能力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更在热闹、快乐的氛围中掌握了比较枯燥的历史知识。

二、当好“主持人”,宏观调控课堂教学

教师应在历史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充分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科学、灵活、智慧和创造性地进行调控,避免学习活动程式化、机械化。开头使用精妙简约、引人入胜的导语,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体操作过程中掌控活动的时间,活动的程度,活动与活动之间要衔接自如;还要能及时处理好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课堂上教师精当的点拨讲解和适度的提升拓展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教学九年级历史《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课,在学习过程即将结束之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迎来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发问是为了引导学生开展交流,让他们自己去感悟、理解。这样提升了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真正做到“学生会的老师一定不讲,老师讲的一定是学生最想听的”。

三、当好“公证员”,评价和激励小组活动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维持热情的持久性,提高历史课堂的实效性,教师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例如,我在班级中实行小组积分竞赛,下课前由负责人进行统计,积分累计一个月后再评奖。基本规则就是答对一个问题或有积极表现的小组得一分,这样平时表现积极的学生给本组赢得了很多的加分。课堂上,我经常给积分暂时落后的小组创造加分的机会。课堂应该是人人展示才能的大舞台,所以我经常为那些不主动表现的同学开设“绿色通道”,给予优先发言的权利。事实证明,这样的评价激励机制让每个成员积极动脑,踊跃参与,学习效果当然就不言而喻了。

四、做好“践行者”,课后积极反思总结

教师应该对自己已有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和评价,找出得失,明确方向,将教学行为不断趋于合理和完善,从而使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断充实、丰富和成熟起来,和学生共同成长。每一节课结束后,我总要及時地进行剖析和反思。有时是静心思考一会儿,有时是写下自己的感受,以便于以后修正自己的教学。

初中历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一、历史教师要利用人格魅力, 增强师生情感交流和学生的向师热情

当今教育界公认:教育者最有效的教育资源包括学识、能力、特别是人格魅力。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信息时代, 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渊博、气质高雅、谈吐不凡、坚韧顽强、正直不阿、无私奉献。。。。。。教师的思想境界、理想追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言行举止, 无不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直接影响和作用, 教师的一举一动起着巨大的精神力量, 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因此, 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自我完善, 提高自身的素质, 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学中, 教师要精神饱满, 情绪高昂, 语言富有感染力, 问题富有吸引力, 形象富有亲和力, 以自己的语言、行动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师生交往过程中, 教师要以遵纪守时、勤学善思、严谨求实、和蔼可亲、民主平等等优良人格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教师只有热爱教育, 热爱学生, 用教师的人格魅力, 投入情感教育, 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起高大的形象, 才能激起学生的向师热情, 从而克服学生对历史的怠学心理。

二、重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 激发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情绪

目前初中所开设的课程中, 就培养学生素质的责任而言, 历史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立足现实, 了解过去, 展望未来”的学科特点, 决定了历史教学不仅对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智力的发展起着特殊作用, 而且对学生的性格、气质、思想品德等基本素质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常说:“学史使人明智”, 只有学生认识到掌握历史知识对于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才能使学生产生对历史学科的求知欲, 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推动功能主要表现在学习目的上:一个没有学习目的的学生, 在学习上是没有进取心、主动性、自觉性的;相反, 一个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学生, 在学习上有进取心、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一旦有了正确的学习目的, 就会有巨大的精神动力, 能克服学习上、情绪上、习惯上的种种困难, 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因此, 历史教师在教学时, 应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学习历史知识是一种迫切的个体和社会的需要, 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这对调适学生的怠学具有一定的意义。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知指向与情绪状态。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具有明显的好奇心, 他们一旦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产生了兴趣, 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它、钻研它。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育不仅不应该使学生厌恶学习, 而且应该使学生有一种不可抵抗的吸引力诱导着学习。”这种不可抵抗的吸引力就是学习兴趣。因此, 对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培养能有效避免各种类型怠学的发生, 使学生不受外界的干扰而持之以恒地学习。

三、改革教学方法, 充分运用丰富的课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与历史的“亲近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理念进一步告诉我们,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历史教学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传统的“一言堂”, “填鸭式”, “满堂灌”等教学方法抑制和阻碍了学生人格的发展, 少数历史教师在实行开卷考试以后又将生动的课堂教学变成了“勾书”、“罗列知识点”等来应对考试, 成为学生怠学的一大诱因。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来设计, 既要丰富多彩, 又要不断更新。如“探究式学习”、“分层次教育”、“合作学习”、“辩论会”、“情景剧”等等。在实践中, 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运用不同的课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在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 “情境创设”指对人能够引起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者具体的社会环境。如何创设情境?著名学者韦志成先生这样论述:“ (1) 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2)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3) 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4) 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5)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6) 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7) 结合实际优化情境。”这些论述完全适合于我们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这样的设计打破了历史与己无关, 使过去的、陈旧的、死的历史变成鲜活、现实、生动、具体的历史, 能调动学生主动去体验历史情境, 增强与历史的“亲近感”, 同时, 用情境创设中的情节推出问题, 渲染烘托气氛, 可以使枯燥的历史生动化, 使遥远的历史形象化, 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削弱对历史的怠学心理。

四、结合历史教材的资源优势, 加强对“怠学”者的人格熏陶, 激励其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教材中的历史知识也纷繁芜杂。在历史教学中, 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 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 使学生认识社会, 了解社会, 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同时还要广泛搜集、深入挖掘与学生的实际密切关联、具有典型性与鲜明性的教育素材, 引起学生的信任与共鸣。如对历史人物的分析, 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 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之情;岳飞精忠报国的壮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顾炎武“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情怀;为推翻封建专制、反抗外来侵略、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品格;华盛顿“提剑三尺, 开疆万里, 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天下为公的表率作用;爱迪生、牛顿贵为天才却低调谦虚的为人态度等等, 既可让学生感知怎样的人格才是健全、高尚的人格, 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对自己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论项目的风险管理下一篇:国际贸易理论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