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备课策略(共10篇)
高中数学备课策略 篇1
常言道:“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教学也是如此。备课不仅仅指编写教案,它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确定目标、准备教具、选择教法、设计练习、编写教案等一系列环节。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备课呢?
一、备好教材———瞻前顾后,纵观整体结构,沟通内在联系
备课时,教师不仅要研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要研究这部分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 才能了解所教内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作准备。如,在备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就要考虑: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而且在三年级、四年级讲授多边形图形时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将这些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相结合,找出对称轴。再往教材后面看,六年级又会学习到“圆”,圆也是轴对称图形, 学好轴对称图形对于学生理解圆也有一定的作用。所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应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备好学生———认真分析,掌握学生特征,确定具体目标
在设计教案时, 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确切把握各学段的具体要求,做到不超前,不滞后,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备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服装搭配”一节内容时,我认真分析了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二年级下册在讲授“数字搭配”时,我班学生对“有序”的数学思想掌握得很好 ,90%的学生能很快地利用“有序”的思想解决这一类问题。所以我尝试加大教学深度, 将如何计算得出排列数作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同时也将之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备好教法———换位思考,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程序
在小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要着力铺路搭桥,创设情境,突出知识和方法的“新”,重视学法的“导”。在设计新授课教学过程时,注意分析新知的形成过程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设计出引导的“渠道”。例如,在备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节教学内容时,分析教材和学情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虽然不知道其准确的描述方法和表示形式, 可是就这个定律而言学生并不陌生,采用观察、归纳的方法学生可能不感兴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在备此课时考虑:此课除了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外, 能否渗透一些推理证明的方法。所以我大胆地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流程给出定律———推理证明———练习巩固。
四、备好练习———精心设计,有的放矢,激发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每一道习题, 要使作业具有层次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也是一节课是否有效的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标准。习题设计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与例题相仿的基本题,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二是与例题相比有一些变化的变式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三是新知与旧知融会贯通的混合题帮助学生巩固旧知,理解并掌握新知;四是综合题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分析能力并拓展学生思维。
例如,我在备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复习课练习题目时这样设计练习题目:将题目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溪流
1.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2.两个( )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米 ,高缩小,底不变 ,面积是 ( )平方米。
第二部分:江河
1.自己动手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各一个。
2.解决问题:
上图是一块地的平面图, 现在要给这块地铺地砖,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地砖?
第三部分:海洋
实验小学的教学楼前有一块草坪, 中间有3条1米宽的小路(如下图),求植草的面积。
练习题目分别以“溪流、江河、海洋”命名。“溪流”题目主要是基本的知识点的考查;“江河”题目主要是知识的基本应用;“海洋”的题目主要是知识的拓展。以“溪流汇入江河,江河汇集成海洋”这样的寓意,将数学知识由易到难的层次划分得很明显。
关键词:数学教学,备课,教材,学生,教法,练习
高中数学备课策略 篇2
绥阳中学
一、指导思想
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了解新的信息,更新观念,探求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加强教改力度,注重团结协作,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全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基本情况
本备课组共有5名教师,三名老教师,两名年轻教师,承担着本校高中部三个学年的教学工作。其中三名老教师经验丰富,教师是一名年轻教师,计算机操作非常熟练,是一名出色的教师,但所面临的问题是学生基础不好,学习兴趣低下,所以希望教学改革以及集体备课改变现状。
三工作目标
高中教学任务繁重,我们做到了早计划、早安排,按大纲要求把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完成,如何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安排下阶段的教学进度,保证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是每个教者所必须面对的课题。常规教学注重落实,加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备课组各位成员的特点和作用;争取学生数学素质不断提高,争取学生有很大的进步。
四工作要点(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虽然我们备课组的教师都不是第一次接触新教材,但对教材内容还是必须要深入地学习、研究、探讨,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因此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成为首要完成的任务。我们在教学中,更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驾驭教材,在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并注意在进行数学事实、数学概念等显性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隐性的数学课程内容(如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的渗透,使数学教学真正落脚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
在教导处的领导下,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明确任务,加强管理,务求高效。积极宣传并坚持推进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工作的自查、互查、抽查,尝试平时查与突击查,认识基础是备课,重点是上课,落实是辅导,并能坚决、坚持、深入贯彻执行。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接受学校教研部门的指导,及时掌握教学新动态;
3、课堂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所以,一切数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经历过程,并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使学生心理有安全感、自由感的环境中充分发展其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与创新意识。
在提倡学生合作的同时,也积极提倡教师间的合作交流,集体备课是其中的一种形式,要积极探索集体备课的有效形式,防止一人备课,其它人照搬的简单化现象,注意集体备课时合作交流的过程资料的积累(如参与教师的教材分析、结构设计改革的发言,组内的讨论记录等)。相信在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中,大家的教学能更进一层。
加强备课组内的交流,每周三下午为集体备课时间,注重相互协作,强化集体备课,做好每单元的教学进度、内容、深度、广度统一,资源共享;同时,组内应加强相互听课,评课落在实处,改革课堂教学,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教材教法。
五、各轮复习的侧重点与要求
每周,每月的教学都要做到周周清、月月清,使学生和教师都不“欠债”做到学到哪,会到哪。“重点知识板块”、“重点题型板块”、“学习薄弱环节”、“热点问题”、“数学思想方法”中选定。
①要集中精力攻下常考的知识板块,同时又要善于找出各部份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综合应用,开拓思路,发展思维。
②复习应异(忌)于面面俱到,贪多求全,平均用力。要精选题目,大胆删减,不可陷入盲目的题海战术
③上课的复习方式可采用各种方式,和精选典型的例练习题,提问或练习后发现问题所在,再点评提练展示重点知识,后再一组练习,灵活应用加以巩固,不可陷入大量综合题的评讲上,应给学生留有时间和空间,充分发展其思维能力,让学生多讨论交流。
④尤其注重掌握数学内容、思想方法、各类题型的内在联系,力争相关知识的贯通和应用。
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策略研究初探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备课;预设;教学案;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在课改浪潮愈演愈烈的今天,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成为课改的重点,在语文课堂上如何突出新课标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等理念成为考验教师合格与否的标杆,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即使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得到有效运用,学生又能得到真实的文本体验,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备课,只有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才能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一、身入其境,合理预设
所谓“预设”是指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先设计。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离不开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而课前准备不单单是指对教材的准确把握,还包括精心的课前预设,这是保证课堂动态生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课堂教学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以说课堂教学的变化往往会出人意料之外,这时,教师应该能够机智的驾驭课堂,给学生以充分的知识、能力空间,这样的教学急智能使课堂呈现出别样的风采。
英国作家史密斯说:“伦理学在玫瑰丛中,身入其境,芳香扑鼻”。教师备课,首先要“身入其境”,仔细阅读、理解、分析教材,教师自己先读懂教材文本,品味教材文本“芳香扑鼻”之处,在对教材文本有较深入的领悟的过程中,运用新课程理念去思考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学手段与方式,学生学习困惑处后,才能动手备课。
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告诉我们,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而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就是一对典型的矛盾统一体,没有预设,课堂就是死板的,没有生成,课堂就是盲目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当考虑学生的独特性,让教学真正成为一种艺术。
学生阅读文本中的困惑之处,正是“生成”的源泉,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有的放矢地用力,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课堂上更有效的督促学生阅懂文本,去品味文本中的精妙之处,嚼其味,品其香,悟其理,抒其情。
二、教、学案的生成
新课标强调教材选文仅是例子,是完成一定阶段语文学习目标、任务的载体。所以要理解文本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教学过程中的“举一反三”是教师的教案“预设”,但更要看重和处置“生成”状态,合理处置“师生主体协同”的关系,才是有效课堂的具体体现。
有效的“教案”要有全局观,即从整体上明确本册文本在整个高中阶段中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其次把握单元教学目标在本册文本的作用,最后才落实到本篇文本在单元中所承担的教学重点。最后才能确定课堂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合作的具体步骤。
例如诗歌教学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趣味,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不同诗派的诗,由于所咏对象的不同,思想感情的变化也有所不同,所要突出的主旨、意趣也有所不同,所运用的语言和语气语调也不同,教师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单元内的几首诗歌比较欣赏才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在潜移默化中生成新的审美情趣、文化修养。
其次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解读文本,勾画重难点,课堂上师生主要是共同解决这些的重难点,这样教学过程才能高效,教与学目标才能清晰简要。通过对每篇文本重难点的逐一解决,每篇文本在单元教学目标要求中所承担的任务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开发,而学生的主动参与,将会使“学案”与“教案”相协调,建构高效的学习课堂。
三、分层教学与面向全体
要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实行有针对性地备课,将教师的教案“预设”,与课“生成”情态有机结合起来,课堂上有效关注或调整”非预设”状态,是对教师的“预设”起到一个有效的补充,达到“师生互动”的和谐统一。
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和认知、理解水平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文本、结合课堂、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选择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教与学的层次性,教学过程所运用的教学手段及方式,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疑、布疑、激疑和质疑,科学的释疑、解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得,有所悟。所以教师的“预设”要服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非预设”状态,随时调整,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例:阅读诗歌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让学生先整体阅读,理解诗歌意象与情感(把握诗歌的内容),“读”懂内容。一读找意象,二读品语言,三读悟情趣。反复阅读是理解内容的前提,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会读”。(2)逐字逐句含英咀华,感受与共鸣(把握诗歌的情感)。一悟诗歌的情趣,情感;二悟诗歌的时代,背景,创作风格与主旨;三悟意境。让学生在所体现的情感的过程中“会析”。(3)结合诗歌相关鉴赏知识去分析声律之美(鉴赏写作手法),情与景交融、想象、联想、节奏等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通过横向、纵向比较,或不同时代、风格、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的过程中“生成”新的阅读能力。
依据教学的任务,看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哪些地方感到困惑,进行梳理再补充到“预设”之中,对学生感到难度较大的一些问题,可在以后的教学中逐一予以解决,对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作难度大一些的鉴赏题,让中等学生完成基本的題,让一些有余力的学生去作一些研究探索。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在备课时如果能认真从以上几方面去思考,理顺期间的关系,那么就能常备常新,常教常悟,教学技艺方能日臻完善,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常学常新,语文课堂教学才能逐渐变得高效起来。
参考文献
[1]王芬.把握三重身份贴着文本教学[J].教学月刊,2011(6).
[2]廖海燕.浅谈高中语文备课中的无效现象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1(11)
[3]王柏荣.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生成性备课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4(10)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备课探析 篇4
首先, 在全县每两周一次的常规教研活动中整体安排教材分析辅导内容、教法研究的内容, 使教师在使用数学新教材中的要求把握、内容整合、教学的进度、课时安排、难点分解、易混易错点的防范、练习拓展延伸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获得有效信息, 以期在数学备课时能做到有的放矢, 心中有数.其次, 将教学视导包括集体视导和学科视导作为一项常规工作, 在高中各个年级数学备课组召开座谈会, 在备课组备课活动中进行专项讨论和研究活动, 先由学校各年级备课组长交流集体备课的工作情况, 包括组织形式、实施流程、要素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获得的启示等方面, 然后交流和分析备课组工作的经验和问题, 并提出改进和发展的措施和方向.再次, 每学期组织分片和分层次的数学教研活动2~3次, 其中一项内容是各校备课组长的经验介绍, 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二、以典型示范和专业引领为先导, 凸显研究意识
教研工作的核心在于研究, 通过对文本、经验、实践的研究, 可以解决数学教师备课中的困惑和难题, 解决教师备课中的实际问题, 改变思维方式.另外, 专业引领、伙伴互助、实践反思式的数学备课研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首先, 我们组织我县高中数学骨干教师进行专题研究, 根据我县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和“江苏省高中数学教学要求”, 研制了数学必修模块的每一章的教学建议, 包括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学建议, 并通过网络和教研活动发到数学教师手中.其次, 我们选择新增数学内容和新旧教材有较大差异的内容进行先期备课, 如《函数单调性》 (必修1) 、《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必修1) 、《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必修2) 、《直线的斜率》 (必修2) 、《几何概型》 (必修3)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必修4) 等, 通过讲座和公开课等形式进行案例分析, 诠释我们对新课程和新教材的理解和实践, 以及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探究活动、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和策略等.案例式的备课活动能有效引领教师感悟新理念, 把握新要求.再次, 我们以典型示范开展了推广“数学校本教学案”的活动, 以此推动学校数学备课组建设和校本教研.我们定期召开全县样本学校数学备课组长会, 共同交流研讨“数学校本教学案”的编写和使用问题, 选出典型案例在全县教研活动中交流“编写和使用数学校本教学案”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 几所学校的教学案成为专业引领的“典型”, 提出“编写和使用数学校本教学案”的规则, 这里有编写和使用的流程、使用的方法和各项保障措施, 在此基础上, 我们提出各备课组编写“数学校本教学案”的编写步骤:“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教学案、个性化修改”;内容的组织形式要求:“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运用、回顾反思”.在内容结构上也要求体现“基础性、选择性和层次性”的数学新课程特点.另外, 还要求备课要做到“为了生成而预设”, 正确处理“生成”和“预设”的关系.“数学校本教学案”不仅克服了新课程实验中教学资料短缺的困难, 深度开发和创设适应新课改需要的教学资源, 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数学备课组的建设和发展.
三、以点拨思路和讨论交流为桥梁, 突出指导意识
首先, 我们紧紧抓住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备课的着眼点,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 因此在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 教师在备课时心中要装有学生, 应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学生的可接受为原则,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学生的需要、经验、兴趣爱好出发,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体验学习.
其次, 我们抓住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备课的易漏点和盲点.例如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新课程的使用.由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 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 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而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新课程的使用对部分教师来说或不懂或易忽视, 因此, 我们开设讲座进行使用信息技术的培训和交流.在进行数学必修1函数教学前, 我们开设《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使用Excel》的讲座, 详细介绍Excel作函数图象的方法, 介绍Excel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步骤, 介绍用Excel计算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正态分布等;在进行必修3算法教学前时, 我们开设了《用VBA语言进行算法教学的尝试》的讲座, 使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可尝试借助电脑来学习算法的部分内容.
此外, 我们还开设了系列性的专题讲座, 例如《新课程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情境与探究活动”》、《因材施教与“同课异构”》、《课堂提问的方式与“对话式教学”》等, 引导教师在备课时自问: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情境的创设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数学活动的安排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体现了尊重差异?是否体现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只有在备课中关注了这些问题, 适时地解决这些问题, 才能提高数学备课的质量和效益.因此, 在数学新课程备课过程中, 要做到在备课的每一个环节考虑学生的发展, 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内容和活动的递进序列, 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浅论高中数学的有效备课 篇5
新课程标准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也要求我们要有新的教学思维和模式。但不管如何更新课程标准,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都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而如何落实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做好备课工作。备课是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议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的建筑工程,那么备课就相当于大厦基地的选定。所以提高备课实效对优化课堂教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有效备课,我认为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视备课理念
备课不是对原有教材的复述和教学的照搬,而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
弄清楚备课不是为了备课而是为了上课,教师在备课时既要想好大环节也要想好每一个细微的小环节,甚至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的设计,这都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课堂教学的现实又总是与教案有些差距,有时甚至会出现很大的差距都是有可能的事。因为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边的活动构成的,教师备课时,只能对自己做到充分的把握而无论如何不能百分之百地估计到全体学生,因此,上课的过程绝不可能僵化死板地背着教案走;教师上课前有必要熟悉教案,教师上课前,再次熟悉自己写的教案,一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上课的有关内容,以打有准备之仗;一是为了熟悉讲课的思路与框架,避免无的放矢。但是,熟悉教案并不等于背诵教案。熟悉教案不必花很大气力,只要把握住了讲课中的几个大环节,了解了讲课中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既不必亦步亦趋,不敢“越”教案一步,又可以超然“案”外,灵活地组织教学。熟悉教案不可死记硬背,而要灵活记忆。灵活记忆的方法很多,有图示记忆、线条式记忆、关键词记忆、环节式记忆等等。在这些记忆法里,以环节式记忆为基础,其他的几种方法都建立在其基础之上。
二、熟悉教学情境
传统备课中问题的提出、知识的导入显得机械生硬,割裂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在备课时要将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如在“函数的单调性”教学中,教师呈现2013年盐城市某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图,观察这张气温变化图:(1)观察图形,在6时至11时,气温随时间的增大如何变化?在14时至20时,气温随时间的增大如何变化?(2)怎样用数学语言描述“随着时间的增大气温逐渐升高”这一特征?学生:随着时间的变化,在6时至11时,气温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升高;在14时至20时,气温随着时间的增大而下降.教师引入一些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境,拉近知识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知识遥不可及,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可以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
三、储备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将自己置身于教材的参与者和实践者的角色,以教材为蓝本,深入钻研、细致解读文本.部分教师囿于教材,一味地照搬和接受,陷于所谓的条条框框,全然没有自己的思想,失去了思考和创新,亦步亦趋地跟从教材,使自己变成“传声筒”和“贩卖者”的角色,思想陈旧、教法僵化,课堂缺乏新意和活力.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用好教材,要超越教材,要摒弃本本主义,变通与学生兴趣不符、革除严重滞后的教材内容,紧跟时代节拍,关注社会发展,吸收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鲜活素材,将之融入数学教学中.如在“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教学中,笔者设计如下:要设计一张矩形
四、备练习习题
四、交流完善备课
一个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是“和而不同的”,我们要求教师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地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解决制约教学的诸多问题。它并不妨碍教师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提倡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对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伴探讨。所以我们要求各位老师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要不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其实集体备课只能解决一节课中“粗枝大叶”的问题,具体的细枝末节还得靠教师本人根据学生的“学情”及自己的“教情”、“精耕细作”。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备课时勿忘自我,注意体现自我,发挥自身优势,要努力使教师个体独具的个性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张扬,努力优化课堂教学,逐步形成较成熟稳定的教学风格。因此,在进行预案设计过程中,我们倡导“三问”:一问我的教学预设是否有效,二问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设计,三问对于我来说,到底怎样设计最有效。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以期在课堂教学中展现最好的自我,不断追求整个教学行为的有效与完美,提升自己生命的质量。教师只有在集体备课后能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创造性的再修改,加工,完善,提升,有的放矢地组织有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
五、注重回馈总结 在做好课前的同时,我们要求我们的组员做好课后备课,即课后抓住教学中印象深、有启发、有现设的环节,进行反思、推敲、总结,对这节课的成败做一个评价,写教学反思随笔,可长可短。
课后备课对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尤为重要。不同的人对好教师的描述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要会反思。课后反思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重要手段。不善于反思的教师,可能有十年八年的教学经验,但不过是把一年的经验重复了十次八次而已。有些教师可能总是埋怨自己的工作太忙太累,忙得连认真备课都来不及,哪还有时间写什么课后反思?不知不觉地走入了一种简单的循环往复之中。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磨道效应”:路走了很多,实际上并没有走出很远,自身的素质并没有得到长足的提高。而善于反思的教师,他通过总结、反思与持续学习,每节课、每天、每年都会有不同的积累与提高。工作十年就会有十年的经验。而这些反思的结果是进行新一轮备课的重要资料,是论文和案例的重要的第一手材料。
浅议初中数学课的备课策略 篇6
关键词:数学课 教学理念 备课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战场,特别是数学学科。但是在许多初中生眼里,数学课是枯燥乏味的,甚至有学生谈“数”色变。在这一形势下,如何上好数学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先思考如何备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备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备一节,教一节,不了解这一节在整体中的地位,以及与其它章节的联系,就很难让学生吃透教材,达到融会贯通。因此,教师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学大纲,了解编者意图,这样上起课来才能游刃有余,课堂应急问题的解决也会更见成效。
其中,教材例题设计,对学生解决问题起着示范功能,是教师把握重难点的指南,教师在备课时应将习题的设计突出针对性,让学生能够通过解题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加以巩固,对难点加以突破,以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备学生
通过设计学案,设计课前练习,或者与不同层次的个别学生谈话等方式,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防止教师在台上激情高涨、滔滔不绝,而学生无精打采、兴趣索然。由此可见,为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备课学生,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再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此外,备学生还要注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教师不但要注重知识的教学,还要让学生会学、愿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课间,让学生看到教师在备数学课;生活中,让学生看到教师在运用数学知识思考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数学学习的氛围,进一步感染学生,给学生树立榜样。
除了以上两点,教师在备课时还可以考虑在每次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两实际问题,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一次解决一两个问题,一个学期下来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密切师生关系都有很大的好处。
三、备教学程序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万事开头难,数学课导入既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学习规律,又要注意学生兴趣的提高。如用游戏、音乐、讲故事、教师导演学生扮演的情景教学等,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达成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
在备课时,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设计成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古希腊哲学家泰乐斯旅行到埃及时测出了金字塔高度的故事,然后提问:“谁能说出他是怎样测出塔的高度的呢?”学生面面相视。这时,我顺势利导,告诉学生:“下面将要学习的相似三角性的判定方法就能帮助你回答这个问题。”
在这一环节,提出问题后,教师还要注意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因为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教师提问以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还是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深入理解或者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更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索问题法、研讨法等,运用这些方法的数学课堂普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我们必须广泛学习、认真钻研、积极实践,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备课方法,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萍.中学数学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M].贵州教育出版社,2007.8.
[2]朱家生.数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
[4]查有梁著.教育模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4.
[5]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
[6]陈德前.初中数学备课中关键环节的处理[J].中学数学,2009(8).
[7]葛友芳.从“教”走向“学”的几个转变——对新课程下的数学备课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0(1).
[8]张庆珍.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备课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J].中学数学杂志,2006(8).
[9]芮卫军.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备课策略[J].成才之路,2008(19).
初探新编高中数学的备课与讲课 篇7
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1. 备起点。
所谓起点, 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 要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 学生才能学, 才肯学。起点过低, 学生没兴趣, 不愿学;起点过高, 学生又听不懂, 不能学。
2. 备重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 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 要紧紧围绕重点, 以它为中心, 辅以知识讲练, 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做到心中有重点, 讲中出重点, 只有这样才能使整堂课有灵魂。
3. 备难点。
所谓难点, 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 一定要注重分析, 认真研究, 抓住关键, 突破难点。例如, 在《立体几何》中, 要结合具体教学中的做法, 采用直观教学, 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 以降低知识的坡度, 慢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高一代数中对函数概念y=f (x) 的理解是一个难点, 可以形象地借助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把自变量x看做“信息”, f即对应法则理解为计算机中的程序, 它对信息按指定的命令进行一系列的处理, 可以输出“迅号”──即我们要得到的函数值y。这样, 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 消化吸收, 从而达到化难为易、各个击破的目的。
4. 备交点。
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 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 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 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 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 学生才能举一反三, 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
5. 备疑点。
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 找准疑点, 充分准备。由于本人从教不久, 学生的基础有时还未把握好, 对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掌握不够, 在选择学生疑点上还存在不少偏差。最大的体会是事先要准备充分, 教学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 多用启发, 让学生积极思考, 质难质疑, 引导学生分析判断, 教师指导则点到为止, 让学生自己把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将疑点搞清楚。
二、上好课是检验备课成效的重要手段
以前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 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萎缩。课堂缺乏应有的活力, 形成了教师教多少, 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 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 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最终导致厌学情绪, 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必须做到: (1) 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 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 并发表各自的意见。 (2) 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 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 既要帮助学生学会, 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 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3) 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学中, 在教师的主导下, 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 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三、高中数学要做到讲练结合
数学知识重视练习, 不像有些学科强调记忆性, 主要是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因此, 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地讲讲练练, 练练讲讲, 把训练当做一条主线。备课时要多备些例题、习题、作业, 安排好讲哪些, 哪些是备用的;如何讲, 由谁做;是老师讲还是学生做 (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 。同时将课后练习题目搞好, 如基础训练、检测题等, 这些练习中哪些口答、哪些笔算、哪些用教具演示, 按训练层次恰当地安排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形成讲练结合序列, 按此有机序列教学, 及时巩固学习效率。
高中数学备课策略 篇8
我国目前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互联网和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改善高中数学备课效果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备课的整合,将数据资源、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更有效的促进和辅助教学. 在此过程中,数学备课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便捷性、 快捷性和广泛性,为备课提供丰富的资源.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新课标逐渐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高中数学备课中,进而从质量和效率上不断优化数学教学体系,通过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数学备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主要会利用到EXCEL软件、计算器、画板等工具,与数学教学中的概率和统计学联系比较紧密. 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探索精神.
二、利用信息技术改善高中数学备课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就以下几点详细分析利用信息技术改善高中数学备课的必要性.
1. 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新型科技的支持与参与
自新课改以来,高中数学有了新的教学大纲,也有了新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新的教学需要,学生也需在此过程中具备相应的搜索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尤其是在概率和统计学部分,靠讲解和板书是很难帮助学生理解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有必要利用多媒体,如PPT、Flash、Matlab、手持图形计算机等工具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可以辅助完成虚拟实验. 此外, 信息技术能够向学生演示图形变化的过程,使间接变直接, 抽象变具体,从归纳猜想到推理证明,增加了数学教学的严谨性和独创性.
2. 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尤其强调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鼓励使用网络、图形处理器和计算器等现代工具提高运算效率,提倡使用信息技术呈现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内容. 因此,信息技术理应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师备课效率的法宝.
三、利用信息技术改善高中数学备课效果的策略
在高中数学教学方面,信息技术是有效的信息处理工具,不仅能够加工和传递信息,还能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结构的构建. 下面,我们就以下几点为利用信息技术改善高中数学备课效果提出建议.
1.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备课资源和渠道
教师备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能否顺利进行, 作为一门集科学性、严谨性和灵活性为一体的学科,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搜集大量的资料,并选出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例题进行讲解,为优质的课堂奠定基础. 然而仅仅依靠现有的参考文献和课后习题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资源有很大局限性,对于翻阅和查找也是耗时耗力. 幸运的是,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为高中数学备课提供海量的教学资源和例题解析,还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只需在页面搜索需要查找的信息名称,即可在数秒内获取大量的相关资料. 数学软件以及图形计算器等工具能够将图形和立体信息表达的更加直观和简洁,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数学对象,把握其本质特征,因此,信息技术是很好的元认知工具. 此外,中国幕课大学、教育论坛等网站还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交流空间,方便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难题, 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2. 以高中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规律为前提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备课时,无需在导入部分花费大量的时间, 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即可. 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入趣味性的视频或者数学知识,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同时,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哪些知识点是学生易懂的,哪些是难懂和易忘的,从而有针对性理清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此外,教师要强调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安排教学才能为其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每一位数学老师在备课时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对改善高中数学备课效果产生了积极的意义,二者之间的整合也是大势所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学习并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并培养自觉运用现代科技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课标的普及,信息技术在数学备课中的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还能作为计算和数据处理的工具,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品质,是教师得力的教学工具.本文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和策略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相关部门提供可靠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技术,高中数学,辅助教学,数学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石卫东.运用信息技术改善高中数学备课效果[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2).
[2]杨志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整合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学位年度).
[3]代进.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几点反思[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5).
高中数学备课策略 篇9
一、备课标
课程标准简称课标, 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它具有法定的性质, 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考试评估的直接依据。通过学习课程标准, 才能深刻理解新的教育理念; 比如: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仅仅在于讲授知识, 更重要的还在于能唤起孩子的求知欲望,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中来; 总而言之, 教师要力争成为迅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的“打火机”, 而不是“灭火器”; 2、教师的最大快乐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所需要的、使学生感到亲切的, 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教师; 3、“如果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 那么他便生活在天堂里; 如果教师把学生看作魔鬼, 那么他便生活在地狱中”。因此, 只有透彻地领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 才能明白作为教师的个体努力的方向, 做到有的放矢。
二、备教材
高中数学是以高中数学教材为载体来展现自己的; 因此, 要想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必须通过备教材才能达到。备教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 一) 通读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材深度和广度的研究。通读教材一般分为“粗读”、“细读”、“精读”三个过程; 对教材的钻研, 在整个备课过程中至少要进行三次; 第一次是正式授课前对整个教材的通读。第二次是对单元教材的通读, 相比第一次而言要细一些。第三次是精读一节的教材, 相比第一次、第二次钻研地应更加深入。
( 二) 阅读参考书。教学参考书对整个高中数学教材进行了分析, 概括了每章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时间的分配, 是对高中数学教材的补充和说明, 为教师备教材提供了重要依据; 教师要仔细阅读和认真钻研, 要善于从参考书中吸取好的教学经验, 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 三) 研究习题。数学习题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也是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因此, 教师要特别重视研究习题。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 选择习题要由浅入深, 逐步提高要求, 习题的数量和难易要适当, 以免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为了提高自己选择习题的能力, 教师在备教材时必须认真地将教材中的习题亲自动手演算一遍。演算时不能只停留在“会解”的水平上, 要认真研究每一道习题的背景和最优解法。教师还要善于改编一些题, 作为变式补充题, 提高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总之, 认真研究习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备学生
备学生就是做学情分析, 教师在上课前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而又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诸如学习基础如何、学习兴趣如何、学习方法怎样、学习习惯怎样、学习有何特点等等, 都要进行分析。备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方法, 比如档案查阅、举行测验、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个别谈话等等。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 而教学效果的优劣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上。很多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体会到: 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师生关系, 教师的挫败感和失落感也多来自于不能有效地引领课堂, 来自于自己的劳动并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和认可; 所以, 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 备学生是搞好师生关系及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有句谚语说: “对于母鸡来说, 谷粒远比钻石更受欢迎”。引申到教育上, 就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给学生他们所需要的, 而不仅仅是教师认为好的。在新课改理念下,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备课要充分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教学要适应学生的状况。课堂讲什么, 应该在充分“备学生”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否则, 教师把知识传授得再完整、再科学, 没有学生听或没有学生听得懂, 教学效果也等于零。所以, 要使教学取得好的效果, 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去备课; 教师在上课前要采取多种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 教学的起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才有了依据; 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的教学才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才会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备教法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就算教师课前备好了教材, 如果教学方法不恰当, 也是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的。为此, 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方法, 慎重地选择适合本节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教学方法, 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内容决定方法, 方法为内容服务; 要考虑教学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特点等因素。比如: 如何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如何创造吸引学生的情境、如何激发学生的疑惑、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如何调动学习积极性, 如何利用直观教具等等。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 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出发。
总之,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每一位在职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掌握备课的基本程序, 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教学”、“备课”摘自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
[2]陆书环.数学教育学概论[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7.6.
[3]吴永军.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6.
高中数学备课策略 篇10
在此背景下, 创造高效课堂, 恰恰迎合了广大教师的心理需求, 理所当然地被教师们认同。我们都知道, 课堂教学的起点在于教师的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备课到位, 上课时教师就能避免尴尬的境地, 并且能够真正进行课堂的某些创造教学, 积极主动应对各种课堂生成或者学生的奇思妙想, 也就能够将学生往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引领。因此备好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以下, 我总结自己多年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谈谈对高效课堂下如何备课的几点看法。
一、如何备教学内容
备教学内容是最基础的要求, 这涉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备教学内容要注意哪些要求呢?
其一, 应该钻研《数学课程标准》及其思路, 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 尽可能做到融会贯通, 了然于胸。
其二, 应该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的引导下, 理清讲课的思路, 必须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突出重难点。
其三, 教师应该在考虑学生对教材的可接受性的基础上, 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 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加工和再组织。
其四, 正确合理地使用“教参”, 教参是教师备课时的参考用书, 仅供参考而已, 决不能照搬或克隆教参。
二、如何备教学对象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 如果只注重教材而忽视教学对象, 那么即使教师对教材钻研得再透, 还是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是矛盾的, 特别在现今教育环境下, 更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 做好、做实“备学生”这一环节, 但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备学生”备什么?如何与“备内容”结合起来?
首先, 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尽管同年龄段学生的智力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但就整个班级来说, 这种差异只是程度和数量上的差异, 而不同年龄段学生之间的智力发展状况的差异就不太一样, 有着性质和根本的区别。
其次, 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恰当地向学生提出过高或过低的学习要求, 就可能会收到相反的效果, 显然不利于学生知识和智力的发展。
最后, 一定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 只有从原有的基础出发, 略微超前, 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备课的着眼点必须在全班的大多数学生身上, 那种丢掉大多数学生只针对少数学生的“因材施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但同时还应关注智力发展水平较低及非智力因素方面发展较差的那部分学生, 从他们的角度出发, 多准备一些低层次、难度较小的材料, 促使他们较快地跟上一般学生的学习速度。而对于智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同学, 应相应地多准备一些层次较高、难度较大的材料, 使他们都有选择性地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三、如何备教学方法
备教法就是指解决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门路和程序。一般来说每堂课至少要有三种方法交替使用, 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听课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根据课的性质, 每堂课应以一种方法为主 (如新授课以系统讲述为主, 复习课以学生练习为主) , 同时辅以其他方法。备方法很重要的一项原则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不同的教授方法, 尽量做到教学方法富于变化。
四、如何备教学问题
“备问题”是备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问题既能连接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 又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 这对于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备课过程是教师理清教学思路的过程, 教学思路畅通是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学过程的思维路线一般是相同的, 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的由此得到贯串。而问题备得好, 教学思路就会变得清晰, 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流畅, 然而要真正做到备好问题, 并不是一件易事, 不是不假思索地随意提出几个问题就能达到目的的, 必须注意四个条件。
一是必须吃透教材, 并在此基础上考虑这样的问题:这部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重点在什么地方?有没有特别难理解的地方?怎样提问才能使学生较快消除疑问?
二是必须结合“课标”和教学参考, 准确地把握教材相关内容的教学目的, 以取得和编者一致的意图。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提出哪些问题才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学深、学透这部分内容。
三是必须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学习兴趣。这样, 准备的问题才会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和更受学生的欢迎。
四是备课时还应备开放性、探索性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
【高中数学备课策略】推荐阅读:
加强高中数学集体备课08-22
高中数学策略08-21
高中数学考试策略10-20
高中数学解题思维策略07-15
高中数学函数教学策略07-28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08-07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08-18
高中数学的复习策略09-10
高中数学导数教学策略10-03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