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精选12篇)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篇1
高中数学概念不仅是简单的数学概念,也是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思想方法没有掌握到位,数学概念肯定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从而严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传统的数学概念教学主要关注知识结论的获得,因此也导致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更多地体现为机械记忆而不是理性分析.新课程标准中增加了“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概念教学要实现由“注重知识”向“注重过程”的转变.
一、重视导入设计,为数学概念形成奠定基础
概念教学的过程首先体现在概念的导入上.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的方式引入新概念,如我们在教学必修1(苏教版)《函数的简单性质》中关于“函数的单调性”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生活中购物的事例来引导学生理解:2元钱1瓶饮料,手中的钱越多能买到的饮料也就越多,即随着钱的增多饮料也在增多.这是一个最通俗易懂的单调增函数的例子.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逐步进入新概念的学习.高中阶段的一些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一下子理解起来有难度,这时我们可以先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再归纳成数学概念.如我们在教学必修2(苏教版)《平面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列举生活中几个具体的现象,如“照相机支架为什么只要三条腿就能固定住?”让学生根据这些现象思考、归纳、概括,在教师的点拨下认识到“不共线的三点能确定一个平面”是平面的基本性质之一的定理,同时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入数学概念.如我们在学习了选修2(苏教版)中关于“等差数列”的概念后,就可以类比生成等比数列的概念,这样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区别这两种容易混淆的概念.
二、注重理解过程,为数学概念内化提供认知
概念教学的过程体现在学生对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感悟概念的内涵.数学概念是人类思维的结晶,如果我们能够在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追寻前人的足迹,再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验和掌握数学概念形成的方法与技巧,那就相当于传授给学生一把打开思维宝库的钥匙.此外,我们还可以对概念中繁琐的字词要点进行概括,用更简洁的方式将数学概念呈现出来.如我们在教学必修1中《函数的概念和图像》这部分内容时,对函数的概念可以归纳出“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等三要素,还可以在比较新旧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新概念,让学生在对比中复习旧概念,内化新概念,弄清新旧概念的区别.如比较初中和高中所学的角的区别时,就知道正负角的区分了.
三、逐步巩固运用,为数学的概念意义建立范例
概念教学的过程还体现在学生对概念的巩固运用上,只有学会对概念的巩固运用,才能真正明白数学概念的重要意义.对概念的巩固运用要按照循序渐进的递进式原则,不能在学生刚接触到新概念的时候就挑选灵活性强、综合度高的试题,适宜选一些对概念能直接运用的试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在后续的习题课中,可以挑选一些属于概念延伸运用的定理公式进行变形,让知识前后综合的试题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在教学必修1中“补集”的概念时,我们可以呈现这样的试题:
已知全集U={1、2、4、6、8、10},A={1、4、8},据此求
上题是对补集概念进行直接运用的试题,只要弄懂了补集的概念,此题就迎刃而解了.但是在接下来的习题课中,就应挑选一些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题来训练学生对概念知识进行灵活应用的能力了.如:
设U =R,A= {x︳x<0},B= {x︳x>m},如果,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此题不是单一的补集概念训练题,而是需要综合运用补集和子集的知识来解题,结合题意先计算出瓓UA={x︳x≥0},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子集的概念计算出m<0.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有序进行,在此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我们应遵循科学施教的原则,只有学生亲自参与体验探索,才能明确概念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并主动想方设法地予以解决,得出正确的结论.
摘要:新课程改革正有序地进行,在此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我们应遵循科学施教的原则,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使自己逐步探索的体验过程最终生成数学概念.
关键词:课标,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篇2
在我这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感觉“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例子”或“合适的情境”进行引入,能够让学生构建抽象的概念。我以《体积与容积》一课来说说,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如果我们不结合生活实际,他们是很难理解这一概念的。
我是从乌鸦喝水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设置问题“乌鸦为什么能够喝到瓶中的水?”引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再问学生“在我们身边,哪些事物也占了空间?”通过学生思考意识“书包占了教室的空间”“铅笔占了笔盒空间”等物体都是占了空间的。最后,我用一个魔方和可爱的小公仔进行比较“谁占空间比较大?”让学生感受物体不仅仅占了空间,而且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再加上鲜活的例子。学生就能够通过表象特征去抽象出共同的特征,形成概念。学生认知概念后,还要及时强化,让他们在小组内或同桌间,通过拿物体让对方说出”什么是它的体积”。
2.切实地概括是概念形成的前提
以《分数的再认识》为例说一说:通过看图,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说说从具体概念到抽象概念
(1)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用1/4表示;
(2)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用3/4表示;
(3)把全部蝴蝶平均分成5组,取其中的3组,用3/5表示;
我们把一张纸,4个苹果,或5组蝴蝶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即单位“1”。综上所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反思
概念是高中数学大厦的基石,概念教学也有其内在的特点和结构,本文首先分析高中数学概念学习的两种方式,探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实施反思性教学的必要性,然后结合学科教学实践就如何实施反思性概念教学谈几点笔者的看法与思考.
高中数学概念学习的两种方式
数学概念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着抽象与具体双重属性,当前基于概念的内涵,通常有如下两种方式:
1. 基于概念形成的学习方式
基于概念形成的高中数学概念学习可以分为如下6个环节(如图1所示).
2. 基于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
基于概念同化的高中数学概念学习可以分为如下5个环节(如图2所示).
从这两种学习方式来看,学生要想很好地理解与掌握数学概念,离不开对原有认知结构和知识经验的反思,离不开对感性材料的分析,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反思”在概念学习中的必要性分析
针对上文所述的两种概念学习方式,再结合当前的数学学科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反思”在当前的概念学习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1. 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思考的过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数学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是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学习的本质是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总结数学规律的探究过程,而推动学生探究活动向前发展的要素是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实质就是学生对数学现象、活动的反思.
2. 深入学习数学概念的本质离不开反思
其实,反思在数学教学中并不陌生,但是我们常常将其用于“题后反思”,要求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想一想错在哪里,等等. 其实我们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数学概念时,其本身的含义也需要反思,反思能够促进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才能减少解决问题时不必要的错误.
我们数学概念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要始终抓住概念的核心要素与基本构成,通过问题和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对概念的本源含义进行及时的反思,这样才能避免形式化的概念教学,切实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基于反思的数学概念学习实践研究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就基于反思的数学概念学习如何实施进行分析.
3. 反思概念的基本要素
三角函数问题不仅仅可以从函数本身的转化来思考,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角的变化”这一三角函数的基本要素出发,对于案例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角度的添设与转化进行问题的化解.
4. 反思概念的几何特性
数与形是反映数学概念内在性质的两个方面,高中数学很多概念本身就内含着几何意义,因此从概念的几何特性出发进行反思,除了深化概念的理解外,还能沉淀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案例涉及的问题,从正、余弦函数之间的平方关系入手能够联想到单位圆的问题,借助于圆和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完成问题的求解.
教学实践的几点反思
很多学生在学习概念时觉得概念很简单,但是在运用概念解决问题时却感觉困难重重,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概念时反思的力度和深度不够,没有能够从概念或数学问题出发充分地挖掘其思维价值. 为了促进学生反思并通过反思深化对概念本质的理解,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应该率先示范,积极地引导学生反思概念的内涵和性质. 宏观上找寻概念间的联系,微观上反思数学概念中每个元素所蕴含的特性,借助于反思实现“以一叶而知春秋”的学习境界. 当然,要想引导学生通过反思促成绩和数学素养的发展,还应该重视如下几个方面:
1. 转变观念,跳出题海
由于江苏当前高考模式数学考分对高考成绩的巨大影响,很多时候我们教师采用“刷题”的方式帮助学生训练思维,帮助学生磨合并沉淀下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殊不知这种机械化的重复操作高耗低效,磨灭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学习兴趣. 要知道数学概念和问题其本身就具有无穷的思维训练功能,无须借助于习题“狂轰滥炸”,而应该引导学生从一个数学规律、数学问题出发向纵深挖掘,积极反思,调动其中各种有益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因子,促进学生更多地体验数学概念学习和应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思维带动学习进程,感受思考与学习的乐趣.
2. 以身作则,自觉反思
要想学生勤于反思,我们数学教师首先要善于反思,反思问题的设计,反思活动的科学性,唯有反思才能将数学问题、学习活动的教育功能充分地挖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善于反思的,但是反思停留在写教学反思文章,冷冰冰的学术型反思与教学实践背离度较大. 笔者认为,反思应该联系实践,不仅仅要对冰冷的数学问题有反思,还要挖掘出其中蕴藏着的数学学习乐趣,并将反思意识和习惯渗透到平日的教学之中,让师生反思成为研究数学概念的自觉行为.
3. 切合概念,有效延展
反思不是胡思乱想,更不是无度的变式,反思应该从概念本身出发,挖掘概念的性质和内涵,与概念有较高的贴合度,表现出概念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从概念本身出发进行延展和反思,发现数学概念本身所蕴藏的实实在在的元素和方法. 反思的过程是对概念进行多层次剖析与思考的过程,这样的反思不仅仅是对概念的一种强化,学生从多个维度对同一个数学概念进行反思还能有效防止学生解决问题的片面性和思维缺陷的发生.
高中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策略的实践 篇4
构建全面、正确的数学关系可以帮助高中生理解及掌握相关数学概念和知识,高中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程度是由数学关系的强度、准确性和数量所直接决定的,强度、准确性和数量越高,那么高中生就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知识点。但实际情况是,高中生通常难以准确地构建出概念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通过概念图这种认知工具来规避和改善这一问题,以便起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概念图的内涵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诺瓦 克最早提 出了概念图的定义,主要指的是对知识结构关系进行组织和表示的工具,是对概念间关系进行直观表达的空间网络结构图。通常情况下,概念图把同一主题不同级别的命题和概念置于圆圈或者方框当中,再利用多种形式的连线把相关的命题和概念连接起来,从而构建出该主题的命题网络或者概念网络。通过形象化的方式来对主题概念和知识结构进行表征,以便于学习者理解。
概念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连接词、连线和节点。连接词是用来对两个概念间关系进行描述,用以对连线进行标注;连线对概念间的意义联系进行表示,并通过箭头来指明方向;节点表示概念。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需要宽泛和灵活地利用概念图,允许高中生通过命题、图形和数学式来表征知识。
三、概念图策略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现实意义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大量 的知识和 概念,怎样把概念进行有机地联系,怎样使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由于概念图不但能够对知识进行表征,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内化知识结构,所以,概念图策略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便于学生清楚认识数学概念的本质
以往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主要采取的方法如下:首先引入概念,然后促使概念的形成,最后深化和巩固所需掌握的概念。通过研究教学效果发现,该方法无法有效促进学生进行概 念的自主 建构,无法全面 体现建构 主义、认知主义的教学理念。
而概念图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将 概念图置于先行组织者的角色来开展教学的。在进行新概念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第一,是引导学生对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回忆,应通过概念图来表征和组织旧知识形象,以便让学 生能够充 分整理已 有的知识 结构,从而奠定良好和坚实的学习基础。第二,开展新知识的预习,使学生能够找出中心概念和新概念,获知新旧知识间的相应联系,教师应当详细讲解知识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概念图来对知识内容予以展示,从而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新知识的结构。第三,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来促使学生在其已有知识网络中纳入新学习到的概念知识,通过概念之间意义联系的重新构建,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充分地建构概念意义。教师一定要及时评估学生所绘制的概念图,以便其能够在正确概念图的基础上,不断地练习、修正和巩固新学习到的概念知识。
2.便于教师开展课程设计以及教学实践
在备课过程中利用概念图能够有效提升课题教 学效果,有利于教师清晰地分清楚每一课时、每一节、每一章的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
在教学实施环节,教师应当基于概念图所编制的课堂设计,针对具体的知识内容和概念,在知识讲解的同时绘制概念图,以便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概念图的绘制过程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积极地引导学生接受及掌握全新的知识和概念,帮助学生分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使学生在脑海中清晰地绘制出知识的结构体系。同时,通过概念图,还能够让 学生形成更加直观和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绘制概念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便于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由于概念图“先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使得高中数学教学在引入概念图策略之后,教师能够更加直观及全面地展示和组织教学内容,便于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高中数学教师利用概念图的绘制演示,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及充分地熟悉和掌握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和概念。同时,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动手绘制概念 图,并鼓励和积极引导课堂讨论,实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目的。举例来说,应当在课堂教学之前引导和帮助学生绘制出相应的概念图,在教学完成之后再对概念图进行延伸和拓展,从而绘制出较为完整和全面的概念图。
4.便于开展教学效果评价工作
高中数学教学引入概念图策略便于开展教学效 果评价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能够全面和客观地评价新概念的程度。其次,通过概念 图策略,便于高中数学教师对教学效果开展自评工作,从而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
四、高中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策略的实际应用
1.新课预习环节概念图策略的应用
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每节新课开始之前进行预习,并编制概念图。举例来说,在对数和对数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阅读和学习将要讲授的内容,查找内容主题和主要概念,并在笔记本或者空白的纸上记下,在完成阅读之后联想和回忆概念,最后完成概念图草图的绘制。
绝大多数学生在概念图的绘制过程中,都客观地反映出平时的预习 效果,能够在纸 面上列出 相应的知 识点,很少有学生能够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相联系。但经过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讲解,学生都能够对自身绘制的概念图进行完善和修改。利用概念图来开展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在预 习环节进 行旧知识 和新知识 的联系。举例来说,在对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掌握对数和指数的联系,全面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从而为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完成该章知识网络的构建。
2.复习环节概念图策略的应用
引入概念图策略,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有意义的学习,而且其作为全新的评价方式,高中数学教师能够及时全面地诊断学生的问题和学生的学习进展,还能够客观地检查出学生理解知识结构关系的程度,并能够引导学生评价和反思自身日常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复习环节引入概念图策略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解题环节概念图策略的应用
通过概念图策略能够引导学生构建全面的概念 间的联系,所以,在解题环节引入概念图策略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在习题讲解环节积极采用概念图策略,并引导学生通过概念图策略来进行难度较高习题的解答。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构建出全面、准确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所掌握的零星的知识点汇聚成体系性的知识结构。如果教师可以在解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依据概念图策略从题目里获得必要条件并构建出问题和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图,经过长期的培训,就能够有效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概念图策略便于学生对概念间的关系进行构建,最终达到强化概念理解的目的。概念图需要学生对概念间的关 系进行清 晰地绘制,进而便于 学生推理、猜测和反思概念的关系及意义。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概念图策略显然是具有较强针对性、功能强大的教学工具。
摘要:作为知识表征和组织的重要工具,概念图策略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较为详细地探讨概念图的内涵,论述概念图策略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进行概念图策略实际应用的研究。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例谈 篇5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职教中心 杨东红
摘 要: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第一环节,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基础。学生是否兴趣盎然,是否印象深刻,是概念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如何设计概念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和学习,如何提升学生对概念教学的认识,是每一个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们普遍有这样的看法,就是与其在概念教学中花费时间,不如教师多讲一些题,学生多做一些题,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们自然就会理解和掌握好概念。在这种思想支配下的教学结果是:数学教学缺乏必要的根基,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准,大量的机械、盲目的做题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常常事倍功半,反而使学生对数学逐渐失去兴趣。那么,针对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如何抓住有限的概念教学的契机,进行有效教学呢?
一、重视对概念有效的导入
在实际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概念的严密性,导入方式过于学术化。教学过程一般是先引进概念,再加几点注意,然后进行大量的解题练习,这样的教学机械、死板、千篇一律,挫伤了学生对概念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不应简单给出定义,让学生机械背诵定义,而应注重对概念导入的研究,注重对适宜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1、关注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建立概念
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由易到难,逐步延伸和提高的过程,前面的知识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正因如此,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同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熟悉的生活情景,都是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切入点。例如,函数的概念,初中是用变量之间的对应来描述的,高中函数的概念是在初中的基础 上进行了拓展和提高,是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的,是初中函数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再如,在周期函数的教学中,可从自然界中日出日落、寒来暑往等周而复始的现象和天文地理、化学物理以及人类社会中的一些周期现象引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
2、创设数学实验,引入概念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教师创设适宜的数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体验数学的直观性,更易于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在讲指数函数定义前,让学生做这样的实验:拿一张纸来对折,观察折纸的次数与纸叠的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折一次为2层,折两次为4层……以此类推可得出折纸的次数x与所得纸的层数y=2x的关系。
3、利用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
波利亚说过,对数学特征的直观表征,往往能根植进学生的心灵。事实上,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道理和数学中的道理是相通的。因此,如果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数学概念的空间形式直观化,无疑会提高学生理解概念,应用概念的能力。例如:可用地面上直立的旗杆引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用“萝卜的集合”和“坑的集合”来讲映射的概念;用“照镜子”引入对称;用“芭蕾舞”导入旋转体等。
二、重视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贵在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如果对概念的理解不深刻,就会在平时的做题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导致数学学习效率低下,成绩徘徊不前。因此,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学习中概念的重要性。
1、抓住关键字词,全面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历经前人不断地总结、概括和完善,表达已十分精炼。因此,在讲解概念时,要字斟句酌,特别是对其中的关键词语,要仔细推敲,深刻领会其中的深意,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理解概念,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差。例如异面直线的定义是这样的: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这里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表达的意义;再如函数的概念中: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这里要重点讲清楚“任意”与“唯一”包含的意义。
2、利用对比和反例,有效理解概念
数学中许多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相似性,使得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容易产生混淆。例如频率与概率、映射与函数、对数与指数、子集与真子集、相互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辨析这些概念的异同,推敲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深刻理解这些概念。另一方面,许多概念学生从正面理解比较困难,容易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认识,而反例是推翻错误认识的有效手段,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异面直线”的概念,学生往往理解为“在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这时可用书本作为反例:翻开的书本,书脊两侧页面的底边,可以近似地看做分别位于两个页面上的线段,符合“在不同平面内”,但它们所在直线却是相交于一点的,显然不是异面直线。
三、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概念的形成是概念教学的基础和重点,有时也是一个难点。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串,为学生搭建脚手架,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反馈,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建构概念。例如“向量”概念的教学,可设计如下问题:(1)举一些物理中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2)请再举一些生活中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3)数学中的向量与物理中的矢量有何区别;(4)你愿意怎样表示一个向量;(5)有向线段与向量有何异同。这样让学生依据问题逐步探究,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让学生参与概念产生的过程。教学上确实花费了较多时间,但学生对这一概念却达到了真正掌握。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篇6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数学教学 数学概念 认识 理解 掌握 应用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重解题、轻概念,造成数学概念与解题脱节的现象。有些教师仅仅把数学概念看作一个名词而已,认为概念教学就是对概念作解释,要求学生记忆。而没有看到像函数、向量这样的概念,本质是一种数学观念,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数学方法。一节“概念课”教完了,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剩下的是赶紧解题,造成学生对概念含糊不清,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解题质量。另一方面,新教材有的地方对概念教学的要求是知道就行,需要某个概念时,就在旁边用小字给出,这样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造成学生不会解题的一个原因。如何搞好新课标下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呢?
一、在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认识概念
数学概念的引入,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的例子,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如在“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展示概念产生的背景,如长方体模型和图形,当学生找出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时,教师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异面直线,接着提出“什么是异面直线”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尝试叙述,经过反复修改补充后,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我们把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找出教室或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最后以平面作衬托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学生经过以上过程对异面直线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也经历了概念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
二、在挖掘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理解概念
新概念的引入,是对已有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有些概念由于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原因,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分成苦干个层次,逐步加深提高。如三角函数的定义,经历了以下三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1)用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比刻画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用点的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由此概念衍生出:①三角函数的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②三角函数线。③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④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⑤三解函数的诱导公式等。可见,三角函数的定义在三角函数教学中可谓重中之重,是整个三角部分的基石,它贯穿于与三角有关的各部分内容并起着关键作用。“磨刀不误砍柴工”,重视概念教学,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三、在寻找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平行线段与平行向量、平面角与空间角、方程与不等式、映射与函数、对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等等,在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再如,函数概念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初中给出的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其中的对应关系是将自变量的每一个取值,与唯一确定的函数值对应起来:另一种是高中给出的定义,是从集合、对应的观点出发,其中的对应关系是将原象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与象集合中唯一确定的元素对应起来。从历史上看,初中给出的定义来源于物理公式,而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函数可用图像、表格、公式等表示,所以高中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抓住了函数的本质属性,更具有一般性。认真分析两种函数定义,其定义域与值域的含义完全相同,对应关系本质也一样,只不过叙述的出发点不同,所以两种函数的定义,本质是一致的。当然,对于函数概念真正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容易的,要经历一个多次接触的较长的过程。
四、在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概念
数学概念形成之后,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概念的内涵,认识概念的“原型”,引导学生利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和发现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此环节操作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巩固,以及解题能力的形成。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尽快地投入到新概念的探索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反例、错解等进行辨析,也有利于学生巩固概念。高中数学新课标提出了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的基本理念,概念教学是数学“双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通过数学概念教学,使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概念、巩固概念,是数学概念教学的根本目的。通过概念课教学,要力求使学生明确:(1)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产生背景。(2)概念中有哪些规定和服制的条件,它们与以前的什么知识有联系。(3)概念的名称、表述的语言有何特点。(4)概念有没有等价的叙述。(5)运用概念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等。目前,课时不足是数学新课程教学的突出问题,这会使数学概念教学受到严重冲击。既便如此,我认为在概念教学中多花一些时间是值得的,因为只有理解、掌握了概念,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落实“双基”,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数学,认识数学的思想和本质,进一步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总之,在概念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标对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干扰概念教学的例子要更换,对脱离学生实际的概念运用问题要大胆删除,优化概念教学设计,把握概念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达到认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概念本质的目的。
总之,在概念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标对概念的具体要求,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优化概念教学设计,把握概念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以达到认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概念本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篇7
针对数学概念的学习与教学, 有研究者将学生普遍感到难学、老师感到难教的概念称为难点概念。阮晓明、王琴文等通过调查研究指出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十大难点概念, 其中, 师生共同认定的难点概念为以下六个[2]:函数、反函数、球面距离、二面角、反正弦函数、参数方程。所以, 函数概念既是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 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 因此成为高一数学教学研究的重点。不仅如此, 纵观整个高中数学以致大学数学, 函数作为刻画变量与运动的数学模型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因此既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事实上, 函数概念教学的研究一直是数学教学研究的课题。总体看, 研究者分别从函数概念的形成, 函数概念的思想、演变, 图式理论、APOS理论等不同层面对函数概念教学进行了研究[3], 但尚未从函数概念教学的难点深入分析研究。下面结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探究数学概念的启发式教学策略, 旨在为突破数学难点概念教学的瓶颈提供一种视角。
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 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 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 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 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实施启发式教学, 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二、数学概念启发式教学策略构建
1.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发挥典型范例的意象表征作用
数学概念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思维活动, 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要求, 需要学生较强的内在动机的驱使与推动, 才能坚持下来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由于先入为主的心理机制, 概念教学中第一个或第一组恰当例子的引入常常具有意象表征的作用。如高一映射概念的教学, 有人通过一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引人映射的概念, 其一是给学生指定座位 (一对一的样本) , 其二是给住校生安排宿舍 (多对应一的样本) , 由此启发学生对映射本质属性的分析、抽象与概括, 引领学生能动、自然地建构映射概念。这种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机的典型范例, 对抽象的概念教学既意义清晰又简洁明了, 具有事半功倍之效。所以, 概念教学的导入环节, 应注重创设和引入贴近学生实际、简洁明了、典型的样本范例, 以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而高效引领学生对它所表征的抽象概念的认知、理解和掌握。事实上, 随着学段的升高, 数学概念变得越来越抽象, 理解也越来越困难, 如果教学中对这类范例的积极意义认识不足, 不善于运用范例来进行概念教学, 或轻视范例的这种意象表征作用, 只关注概念的形式化定义与分析, 不仅会极大地增加学生概念认知、理解和记忆的难度, 而且会削弱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2.忆旧迎新、分步设问, 搭建思维的脚手架
根据概念定义的规则, 定义由定义项、被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要素构成。其中, 定义项必须是已被定义过的概念。换言之, 新概念的获得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 并依赖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相关概念、通过新旧概念之间发生联系而实现。所以, 概念教学中, 教师要透彻理解所教概念的本质和来龙去脉, 按照概念建构与发展的逻辑递进轨迹,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规律出发, 先复习定义项中涉及的已有概念、后导入新课;之后进行分层次、有梯度的分步设问与递进启发, 以帮助学生弄清概念的来龙去脉及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尤其是核心概念的教学, 常常需要教师‘不惜力、不惜时’, 费一番周折”[5], 切忌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空降式”教学。例如高中函数概念教学, 为突破教学中的上述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再次学习函数概念的必要性, 弄清高初中函数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在复习导入环节, 依据高中函数概念建构依赖于初中函数概念、自变量因变量等已有概念, 可创设如下分层次、递进式的问题串, 为新知识的建构搭建思维的脚手架: (1)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着变化, 还记得初中数学刻画变化的知识是什么?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2) 判断它们是不是函数的依据是什么?初中函数概念是怎么说的?它涉及几个变量?它们的变量所属的集合有哪些异同点? (3) y=1是函数吗?
3.时间等待、适时点拨, 先辨析本质属性后建构概念
数学概念课的主旋律是让学生参与概念本质特征的概括活动。而本质属性的概括基于学生的认知, 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升华, 这既是概念教学的重点, 往往也是概念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概念教学应力求返璞归真, 使学生自然地实现概念的形成[5]。换言之, 数学概念教学应尽可能从具体实例出发, 而不是从抽象定义开始。数学学习心理学也启示我们, 本质属性的探索是应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 对所研究对象的具体实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和改造过程, 它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花一些时间。所以, 在引领学生感悟、辨析这类事物所独有而其他事物所没有的本质特征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通过分层次、递进式的问题串启发学生观察、分析、比较, 还要在启发提问后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进行辨析、抽象、概括, 做必要的时间等待。
4.设计变式、巩固运用, 例题教学先分析后解答
“举一反三”是数学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之一。概念建构后, 接下来就要围绕概念精心选择或创设样本全面的典型例题, 再一次运用和发挥典型范例的意象表征作用, 启发学生辨析、判断、巩固、运用, 达到变式拓展、触类旁通、掌握概念的目标。尤其是要注重设计和应用“形同质异、形变质同”的问题, 教学中要借助分层次、递进式的问题串, 带领学生对例题进行审题、分析, 启发学生质疑辨析本质属性, 从中发展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实现概念学习由抽象到具体的第二次螺旋上升。
三、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合理设置课堂提问
启发式教学的宗旨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发展学生自己解惑、释疑、创新的能力。研究表明, 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的应用, 分层次、问题串式的提问是实施启发式教学最重要而有效的教学策略。为使分层次、问题串式的提问具有启发性, 要注意提问的针对性和恰当难度, 要以学生的原有知识为基础、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提问要有层次和梯度, 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 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注重在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处设问, 切实揭示教材或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实际矛盾, 形成问题串;提问要精心设计、表达简洁明确, 避免事无巨细、无的放矢;要恰当运用提问的方式, 如正问、逆问、追问、填空式提问等, 提高提问的效率。总之, 无论进行哪一种类型和方式的提问, 提问前对于问什么、怎样问、问哪些学生一定要心中有数、精心准备, 切忌盲目、随意地发问。
参考文献
[1]陈静安, 黄永明.数学课程标准与学科教学.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阮晓明, 王琴.高中数学十大难点概念的调查研究.数学教育学报, 2012 (5) .
[3]乔石.数学启发式教学研究.陕西:陕西师范大学, 2011.
[4]欧慧谋.高中函数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基于数学多元表征学习视角.广西:广西师范大学, 2012.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篇8
所谓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往往是指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和手段,建立起来的一种与概念教学实际相结合的、有着很好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的教学方式,或者说是教学成果.在高中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来讲,都经历了非常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学习实践,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和沉淀,当然也就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当然,我们如果有效的将这些生成性教学资源,成功的融入到概念教学过程中,就能够通过互动来逐渐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概念教学效率和质量,这不仅实现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增长.在当下的高中阶段的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关于概念教学生成性资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策略问题,已经引发了很多的讨论,也是当下数学教师非常关注的一个内容.
二、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策略
1. 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创设出和谐的教学环境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生成性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推动效果.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经较为丰富,这个时期的数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而自主学习习惯的具备,则是学生更好地凸显自己的这种能力的根基.因此,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生成性教学资源来加强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会有积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向量的线性运算”内容过程中,教师为了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潜能,应利用学生对现实某些与数学相关知识的疑惑,抓住向量运算实质和生活中的密切关系,譬如在顺风的时候我们骑着自行车会觉得比较省力,而逆风而行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费力,再比如我们在河水中划船,想要划船到对岸,肯定要对船头做出一定的角度的调整,这些现象学生肯定在日常生活中都遇到,但是却百思不得其解,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引入这些生活实例,并可以提问学生,如果我们想垂直划船到对岸,而且也知道了水流的速度,该怎么样设置角度,才能够划到对岸?这些和学生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案例往往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在一种探究精神的指引下,自己去探求生活实际和知识点之间的有效联系,在这个过程之中,就形成了对教师教学非常有利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概念教学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对已有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发散与拓宽,可以在课本概念的基础上设置一些发散思维的问题,这样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会有很大帮助.对于很多概念的教学而言,让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深入的理解是不够的,教师要进一步拓宽概念教学的维度,要不断培养学生对于概念的深入探究能力.这才是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良好掌握的凭证,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譬如教师在教授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内容过程中,学生在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经验,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已经形成的解题成果,为他们设置出合理而有效的可以利用正弦余弦公式求值的问题,让他们根据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就会意识到解答两角和差三角函数的关键问题就是要对角进行不断的转换,使用诱导公式来解题.在这样的一个引导过程中,教师有效的利用了学生在之前已经形成的解题经验,进一步的发挥他们的解题思路,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并引导他们结合解题经验进行不断的概括和总结,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是一种莫大的帮助.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突破思维局限性
学生在面对问题所进行的一些思考活动,事实上都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的一个有效过程,而在过往的思考问题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就是学生无法解答有些题目的关键所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可以的利用一些创新性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扩展与创新能力.例如,在思考“已知α是第一象限角,且tanα=247,求的值”这个问题时,学生根据以往解题经验,得出了忽略α的取值范围的错误解题过程.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生成性资源,进一步对学生解题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放大,要学生进行辨析评价,学生经过思考后指出,由题意可知,所以.这个思考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上的创新,也体现了创新意识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时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良好体现.
总之,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利用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会有很大帮助;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地展开对于很多问题的实践探究;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灵活思考的空间;能够让学生不断发挥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这对于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效率的提升能够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
[2]李海明.“生成性”学习需要开放式教学[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3]祝惠,姣娥.浅探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6(23).
小议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篇9
一、要让学生认识到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重要意义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一些教师对概念教学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必要的重视, 很多学生也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性。在这种不科学的思想影响之下, 很多学生在教师讲授概念的时候不认真听讲, 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课后把这些概念背下来就可以了。因此, 教师要想搞好概念教学, 首先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性, 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概念教学。特别是进入高中阶段以后, 数学概念的数量相对于初中阶段要多很多, 例如仅仅是在函数这一章就有函数, 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诸多的概念, 这种概念数量的突然增加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仅如此, 高中阶段的很多概念其内涵也更加深刻, 更加难以理解, 而这些概念又是以后进行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因此, 学生首先必须要掌握好这些概念, 这样才能顺利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二、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概念教学方式
很多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候总是采用一些简单枯燥的方式, 例如简单分析一下概念中的语句, 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记忆, 把这些概念记熟, 这样概念教学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这种枯燥单调的概念教学方式不但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最后获得的教学效果往往也不是很理想。因此, 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候一定要解放思想,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概念教学方式,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深刻地理解各种概念。
1. 利用举例法引入数学概念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很多数学概念在我们的生活实际中都可以找到实例。例如, 我们在学习集合概念时候, 如果教师仅仅从字面意思上阐述:所谓集合就是指一定范围的、确定的、可以区别的事物, 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 就叫做集合。通过这种阐述, 学生很难对集合产生具体的感知。为此, 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一些集合的实例, 通过实例来解释集合这一概念, 例如我们的学生所在的班级就可以看成一个集合, 学校中的所有班级也可以作为一个集合, 班级中的男生可以作为一个集合, 女生可以作为另外一个集合, 等等。总之, 通过这种有形的具体的生活中的实例来阐述数学概念会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利用观察法来进行概念教学
现如今, 发现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发现教学法往往更加强调学生的的主体作用, 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来获取知识。这样, 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成为了一个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 会更加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在概念教学中, 我们同样可以引入这种发现教学法的理念, 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自己发现和总结概念。例如, 我在进行等比数列的概念教学时, 并没有事先把概念呈现给学生, 而是给出一些等比数列的实例: (1) 1, 3, 9, 27, 81; (2) 1/2, 1/4, 1/8, 1/16; (3) -1, -2, -4, -6, -8, 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三组数列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通过观察, 很多学生很快发现了这些数列中蕴含的规律。于是, 我再趁势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这种通过自己观察来发现其中的规律, 并进而总结出概念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处于更加主动的学习状态,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利用旧的概念引入新的概念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数学知识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种联系, 而我们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也不要忽视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 而是要充分利用它。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之前学习过的旧的数学概念来引入新的数学概念。例如, 我们在学习平行向量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平行线的概念引入平行向量的概念, 通过复习平面角来学习空间角的概念, 在方程的概念的基础上认识不等式概念, 等等。教师通过这种新旧对比的概念教学方式, 不只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新概念, 同时还能够起到复习旧知识, 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进而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的作用。
三、通过各种练习加强数学概念的巩固
很多学生在学习了数学概念以后能够熟练地记住这些概念的内容, 并且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 但是一到要用这些概念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 这明显是一个实际运用能力的问题, 而这种实际运用能力只有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形成。因此, 教师要想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各种概念就一定要加强对于数学概念的巩固练习。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 教师不要把概念巩固练习仅仅局限在一些教材的题目上, 而是要创造性地利用教学中的概念巩固习题, 并且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自己设计题目让学生练习。这样, 学生在见识到各种题型以后就能够熟练地运用概念, 达到巩固数学概念, 提高数学概念的运用能力的目的。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篇10
一、概念的引入——把概念的产生作为一个问题来呈现
高中数学教材展现给学生的是“由概念到定理, 由定理到公式, 再由公式到例题”的三步曲, 这一过程掩盖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因此, 教学中教师不应只简单地给出定义, 而应把概念的形成作为一个问题来呈现, 利用问题情景情感上的吸引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兴趣.
例如, 我在讲《排列组合》这一章内容时, 设计了一个故事作为整章的引入:“阿凡提的几个穷朋友在一个饭馆里吃饭, 经常遭到老板的嘲笑和戏弄, 阿凡提帮他们出了个主意.一天, 阿凡提带着他们又来吃饭.饭毕, 阿凡提跟老板说:我们以后就天天在你这里吃了, 每天这样付饭钱太麻烦, 我们就一段时间结一次账好了.等我们这十个人又按照今天的位置坐时, 再结账, 我们付双倍的钱.由于阿凡提是名人, 又绝对不会赖账, 且付双倍的钱, 老板立即满口答应.可是许多天过去了, 还是不见他们付钱.同学们算算看, 老板什么时候会拿到饭钱呢?”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 以趣引路, 以情导航, 重要的是把概念的引入作为一个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 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又如, “向量”概念的引入, 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一只老鼠向西逃窜10米, 假如猫向北或向西北方向追去, 猫能追上老鼠吗?用多媒体演示这幅“猫追老鼠”的动画, 这样的引入生动、有趣、自然, 能激起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进一步设问:为什么猫追不上老鼠?将学生由“好奇”带入“小惑”的状态, 接着教师指出:猫只注意到10米这一距离是无法追上老鼠的, 因此必须引进一个新的量——向量, 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向量的必要性.同时得出猫不仅要多跑10米, 而且要跑对方向才能追上老鼠, 这样让学生解“惑”, 并且初步接触向量的两个本质特征:长度和方向, 从而引出向量的概念.
二、概念的理解——把概念的形成作为一个过程来体验
概念的形成是从大量具体例子中抽象出某一类对象或事物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数学概念的教学不能把概念直接抛给学生, 让学生死记硬背, 然后死扣概念解决问题, 而应重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1.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概念
“从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 也就是知与行的结合, 这是一种比“从听中学”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中学阶段, 并非所有的数学概念都适合学生像当初数学家那样自己去发现.但也有一些概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操作, 以归纳概括的方式得到.例如, 介绍“椭圆”的概念时, 先固定两个定点, 取一定长 (大于两定点之间的长度) 的线段, 用粉笔把绳子拉紧, 使笔尖在黑板上慢慢移动, 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通过操作, 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椭圆的特征, 抽象出椭圆的定义, 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2.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形成概念
波利亚指出“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此在概念形成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自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 自觉获取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 从而形成新的概念.例如, 在教学“曲线方程”时, 在曲线方程的概念形成上, 通过连续设问启发学生回忆直线方程的定义, 自主地观察分析抛物线和正弦曲线, 是否也像直线和方程一样满足定义, 引导学生概括出曲线和方程的本质特征, 将直线方程的定义迁移到曲线方程, 从而使曲线方程的概念形成水到渠成.这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同时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优化.
三、概念的深化——把概念的本质作为一个策略来应用
在概念教学中, 不应简单地把学生获得正确的概念作为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在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之后, 应及时帮助学生把数学概念转化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这一环节既是在更大范围内检验和修正概念定义的过程, 又是一个概念应用的过程.
1.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域与概念系
数学中的新概念教学必须对概念进行仔细分析, 讲清数学概念之间内涵和外延, 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 关于“角”的概念的深化与系统化, 首先罗列出“平面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各种定义, 进行对比.然后对“角”的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结构, 进一步认识到空间“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都是在“平面角”概念的基础上发展和推广的;反之, 这些空间的角都又是转化为“平面角”来表示的, 只有“二面角”是通过“二面角的平面角”来表示.概念讲完后, 教师要及时地运用各种手段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还可以同一些相关概念进行比较, 以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引导学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在概念形成后, 教师还要随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概念解决问题, 使之在运用中巩固概念, 在概念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 当我们学习完“向量的坐标”这一概念之后, 进行向量的坐标运算, 提出问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 试求第四个顶点的坐标.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 不少学生运用平面解析几何中学过的知识 (如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斜率、直线方程、中点坐标公式等) , 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法, 有的学生应用共线向量的概念给出了解法, 还有一些学生运用所学过向量坐标的概念, 把点的坐标和向量的坐标联系起来, 巧妙地解答了这一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 尽快地投入到新概念的探索中去,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以及探索和创造的欲望, 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除此之外, 教师通过反例、错解等进行辨析, 也有利于学生巩固概念.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意义;引入方法
实践证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对物理概念缺乏准确的理解,那么之后的物理学习就无从说起。因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物理概念教学,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相关物理概念,从而使其正确理解相应的物理公式、物理定律、物理原理等,进而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最终促进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对此,笔者从物理概念教学的意义、物理概念的引入方法两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意义
物理概念作为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实质上是以大量的观察及实验作为基础的,主要是将所获得的感性认识通过积极分析、认真比较、概括归纳而形成。由此可见,物理概念之间并非毫无关联,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并且要多个概念联系起来,方能形成相应的物理规律及公式。毫无疑问,如果物理概念掌握不清,学生根本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也不可能由此而构建物理模型,具备清晰的物理思维,更说不上学以致用。如此,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概念教学既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还需广大物理教师积极探索。
二、物理概念的引入方法
1.实验引入法
物理原本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许多物理概念就是通过实验而来的,因而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实验来引入概念,帮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加强对物理概念的掌握。如,进行弹力的概念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让学生深刻理解弹力的概念:拉橡皮筋弹出小纸球;拉弓使箭射出去;演示弹簧装置等等。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掌握弹力的概念。
2.类比引入法
在高中物理概念的引入方法中,类比引入法是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因为许多物理概念就是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而来的。由此,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积极采用类比引入法,能有效引导学生将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如,通过电势能类比重力势能引入电势能的概念;通过电流类比水流引入电流概念;通过电压类比水压引入电压概念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概念。
3.推理引入法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物理概念基本都是建立在已有认知基础上的,其实新的物理概念并非“全新”,而是与旧知识、旧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旧概念推理引入新概念。因而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采用推理引入法,切实引导学生通过旧概念引入新概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新概念。如,进行动能的概念教学,教师就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功的概念,从而在此基础上推理出动能的概念。这样,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链接,更能掌握动能的相关概念。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物理概念教学,力求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相关物理概念,从而引导他们积极、系统地学习物理知识。这样,学生在掌握相关物理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并最终培养其学以致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永强.高中物理概念转变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9).
[2]叶永忠.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2(1).
[3]杜丽娜.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J].教育创新学刊,2013(5).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新探 篇12
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从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际、实物出发, 来为学生建立表象体验, 这样的概念教学方式才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方式. 例如, 在讲到“功”这个概念时, 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举这样的例子: 起重机提重物、汽车在刹车以后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以后再停止、重物从高空坠落等, 通过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对“功”这个概念形成一个表象的认识, 接下来, 再通过相关的分析、实验演示等方式对表象进行更深一步的深化总结和概括, 最终形成概念, 这样一来, 抽象的概念就自然而然地生根在了学生的头脑之中了[1].
二、积极引入物理实验
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物理概念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解决这个难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物理实验活动. 比起抽象的语言描述, 实验活动能够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地以实验操作的方式展示出来, 让学生通过肉眼就能观察到一定的物理现象, 从而透过现象理解本质, 进而掌握概念, 例如, 在讲到“弹力”的时候, 笔者就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了这样两个简单的小实验: 拉伸和压缩弹簧, 使得小车在弹簧的作用下发生移动; 把粉笔头放在弹弓上, 用力拉伸弹弓上的橡皮条, 然后将粉笔远远地弹出去. 就这样两个简单而有趣的小实验, 学生就能够直观地形成对“弹力”这个概念的认知, 接下来, 笔者再逐渐引导学生回忆刚才实验过程中的每个步骤, 进而总结出弹力形成的条件以及弹力的概念等内容. 在概念教学过程中, 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 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省下千言万语, 更重要的是, 这种概念教学方式能够给学生提供感性的认知材料, 而这恰好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因此, 学习的效果自然也会比较理想.
三、善于进行概念的类比和辨析
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以后, 并不意味着概念学习的结束, 要想进一步深化地理解概念, 还需要对概念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 其中类比和辨析就是这个过程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类比是找出不同概念之间的相同点, 而辨析是找出相似概念中的不同点, 这两种方法刚好是从两个方面来对概念进行深入挖掘, 二者之间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例如, 把库仑场与引力场进行类比分析, 将机械振动与电磁振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深化等. 除此以外, 通过新旧概念之间的类比,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 在学习“加速度”的概念之前, 先让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速度”的概念, 然后给出定义式V = Δs/Δt, 让学生猜想加速度的定义式. 由于有了前面已知概念为基础, 学生较容易得出加速度a = Δv/Δt, 这样一来, 学生对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就初步形成了[2].
四、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 教师一定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概念的讨论和思考中来, 这样, 在学生的亲身参与下, 才有可能真正地深入概念的本质. 例如, 笔者在讲到“摩擦力”的概念时, 关于“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 由于所需要的实验器材非常简单, 笔者决定把原本的教师演示实验下放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找出问题的答案. 这样一来, 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地提高了很多,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 几乎每个学生都非常认真的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遇到迷惑之处, 相互之间会自发地进行讨论. 就这样, 结论很快就在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讨论下诞生了. 与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相比, 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在理解的层次上会更高, 这样一来, 学习的效果自然也会更加理想.
五、传授科学的记忆方法
虽然我们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不提倡死记硬背, 但不可否认的是, 在概念学习过程中, 背诵和记忆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只是在记忆这个环节, 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 这样不仅能够摆脱死记硬背带来的沉重负担,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添概念学习的趣味性. 在记忆物理概念的时候, 我们可以通过顺口溜、形象记忆、图表记忆等多种方法来实现记住概念的目的, 只要方法得当, 背概念将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而是一件趣味十足的学习体验.
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念的教与学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作为教师, 我们要懂得教的技巧, 而作为学生, 也要掌握学的技巧, 只有这样双管齐下, 方法得当, 才能真正地学好物理概念, 才能为接下来更进一步的物理学习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概念教学无疑是各种教学活动的基石, 能否上好概念课对整个物理教学活动的影响非常重大.在本文中, 笔者就结合物理概念教学的一些实践过程, 总结了几点概念教学中常用到的教学策略, 希望对提升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抽象性,概括性
参考文献
[1]罗习奇.高中物理概念课堂教学设计的初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3 (37) .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推荐阅读: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06-23
高中数学的概念教学论文07-19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教学反思07-05
高中数学函数教学策略07-28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08-07
高中数学导数教学策略10-03
高中数学概念10-25
高中数学策略08-21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07-25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