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联合用药

2024-10-14

个体化联合用药(精选7篇)

个体化联合用药 篇1

本研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544例行个体化联合用药, 以探讨个体化、小剂量、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行个体化联合用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44例,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患者均随访1年。其中男264例, 女280例;年龄60~91岁, 平均 (69.5±8.6) 岁;其中高血压家族史184例, 原发单纯性高血压168例, 合并冠心病56例, 合并糖尿病72例,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24例, 脑卒中40例。

方法: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仍服用治疗该疾病的药物, 未停用。所有患者均采取小剂量、个体化的联合用药方案, 如ACEI类+利尿剂+美托洛尔/钙拮抗剂+利尿剂等。比较采用不同降压用药方案患者的临床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修订版) 。

结果

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大多数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比较好。不知道需要长期不间断服药8例, 认为疾病好转中间曾经自行停药32例, 曾经忘记服药0, 害怕药物不良反应而自行停药32例, 经济困难、无法继续以往用药方案8例, 认为治疗方案太复杂自行停药8例, 认为疗效不好停药0。

血压控制效果:联合用药前收缩压 (154±17.6) mm Hg, 舒张压 (102.6±7.1) mm Hg;联合用药后收缩压 (129±11.9) mm Hg, 舒张压 (89.4±5.1) mm Hg。

临床疗效:联合用药后显效512例 (94.1%) , 有效32 (5.9%) , 无效0。

药物不良反应:544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轻度胃肠道反应41例, 对症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

讨论

合理应用降压药物才能有效、平稳地控制患者血压, 消除或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不良反应较少[1,2]。本研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544例行个体化联合用药治疗, 患者按照医嘱用药的依从性较好, 大多数患者能够坚持遵医嘱使用药物, 从而获得良好的降压效果, 总有效率较高。由于联合用药, 各种药物的用药剂量相对比较低, 因此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较少。目前高血压个体化阶梯疗法在临床被广泛应用, 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公认是治疗高血压的正规方案[3,4]。本研究患者合并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后遗症、动脉粥样硬化等, 大量研究也证明, 单用一种降压药物很难控制高血压, 治疗并发症较困难[5]。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患者用药较多, 因此更需要接受个体化用药方案,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治疗, 因此要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另外, 高血压治疗指南也建议根据患者个体化病情选择最佳联合用药方案。

总之,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程长, 且多伴有其他严重并发症, 过去传统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不佳, 目前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小剂量、个体化的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 才能得到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可靠的用药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个体化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个体化联合用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4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大多数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比较好。显效512例 (94.1%) , 有效32 (5.9%) , 无效0。544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轻度胃肠道反应41例, 对症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个体化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小。

关键词:高血压,小剂量,个体化联合用药

参考文献

[1]Fretheim A, Odgaard-Jensen J, Br.rs O, et al.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ystematic review and multiple treatments meta-analysis[J].BMC Med, 2012, 5 (10) :33.

[2]王复斌.治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选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 6 (9) :1083.

[3]李晓红.原发性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 (6) :29-30.

[4]Ivanova AD, Petrova GI.Hypertension and common complications-analysis of the ambulatory treatment cost[J].Cent Eur J Public Health, 2009, 17 (4) :223-230.

[5]Pareek A, Zawar SD, Salagre SB, et al.Antihypertensive efficacy of metoprolol XL/low dose chlorthalidone (6.25 mg) combination:a randomized, comparative study in indian patients with mild-to-moderate essential hypertension[J].Eur J Med Res, 2009, 14 (7) :297-303.

高血压病个体化用药治疗的护理 篇2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高血压病患者158例,男106例,女52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40例,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118例,其中冠心病38例,心力衰竭26,脑血管病变26例,肾脏病变16例,糖尿病12例,年龄46~78岁。

2 单纯高血压病患者的用药治疗和护理

2.1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用药护理

老年患者首先选用钙拮抗剂,如尼群地平,贝尼地平,安氯地平等。钙拮抗剂可降低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老年性痴呆的危险性。用药时应协助老年患者服药入口,短效药物要按时服用,长效药物不要服用过量以免造成低血压,高龄老年患者应严格按医嘱进行用药指导和护理,保证用药安全。钙拮抗剂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速、头痛和面色潮红、踝部水肿、便秘。临床发现晚服硝苯地平剂量增加时,可出现多尿、口渴。应告知老年患者,解除心理负担,停药后自行缓解。

2.2 应激性高血压的用药护理

应激性高血压是指人在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或遭遇精神刺激,而引起的症状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也就是我们所指的应激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常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注意观察患者含服心痛定或静脉给药硫酸镁时血压下降的程度,待血压平稳后,改用口服降压药,一周后血压就会恢复正常。这类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几点: (1) 保持乐观态度,解除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 (2) 饮食调节和保证充足睡眠。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3) 戒烟酒和适当的运动,控制体重。

2.3 顽固性高血压的用药护理

约10%高血患者尽管使用了三种以上剂量降压药治疗,血压仍未能达到目标水平,成为顽固性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对顽固性高血压首先要查找原因。首先保证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应用了其他药物[2]。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易引起水钠潴留,某些减肥药易干扰降压作用,治疗肾脏疾病贫血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直接作用于血管,能升高周围血管阻力,胰岛素抵抗是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发生顽固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原因明确后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给予匹配的降压药物,血压会明显降至理想水平。

3 有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降压治疗及护理

3.1 冠心病

降压应选择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和长效钙拮抗剂,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应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和β受体阻滞剂,能预防心室重构。尽可能选用长效制剂,减少血压波动抑制24 h血压。如维拉帕米缓释剂或地尔硫卓。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应选择比索洛尔。ACEI易产生刺激性干咳,停药后自行缓解。比索洛尔易产生乏力、疲劳、鼻窦炎这些反应与剂量成正比。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引发心绞痛恶化和心肌梗死。因此,建议患者在密切观察下大约一周内逐渐减量停药。用药治疗时不可随意更换降压药,每天检测血压,根据医嘱调整降压药剂量。

3.2 心力衰竭

高血压合并无症状左心室功能不全的降压治疗,应选择 (ACEI) 和β受体阻滞剂,注意用药从小剂量开始,在有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应采用利尿剂、ACEI或β阻滞剂联合治疗。在用药护理过程中,保证用药剂量准确,降低心衰的死亡率。收缩压达200 mm Hg以上可根据医嘱静脉给药硝普钠持续静脉点滴,严格控制滴数、剂量并监测血压。不能突然停药,根据医嘱调整剂量,应逐渐减量,以免引起血压反弹,造成不良后果。

3.3 脑血管病变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患者不能耐受血压下降过快或过大,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因此降压过程应该缓慢、平稳,最好不减少脑血流量。可选择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ARB) 缬沙坦、长效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片、ACEI贝那普利或利尿剂[3]。注意从单种药物小剂量开始,再缓慢递增剂量或联合用药。发生脑出血时应先降颅内压,脑梗死溶栓时,血压在180 mm Hg/105 mm Hg才可以降压治疗。注意观察患者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症状,血压不要波动过大,短时间内不能达到正常水平。

3.4 肾脏病变

肾功能不全患者,在选用药物降压时,应首先选用ACEI、ARB、CCB这类降压药物是对肾脏损伤小,通过临床试验证明贝那普利、伊贝沙坦长期应用可降低肾功能不全患者尿蛋白,延缓肾衰进程。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增高的患者可以用钙抑制剂,在应用降压药物时,不影响患者的透析治疗。

3.5 糖尿病

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治疗重点是将血压严格控制在靶血压以下,将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降至最低水平 (舒张压小于80 mm Hg) 可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血压的目标应在130 mm Hg/80 mm Hg以下,有效阻止肾病进展和降低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2型糖尿病的患者若要达到标准血压几乎都要联合治疗,ACEI、ARB、α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小剂量双氢克噻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4]。长效的CCB在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中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降压治疗可延缓或阻止肾功能损伤性进展,延长生命。

4 讨论

通过临床上对高血压病患者个体化用药治疗的护理,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和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结合干预高血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合理用药,使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有效地保护了靶器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或延缓了并发症发生的时间,这是我们治疗和护理的目的。

关键词:高血压病,个体化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湛栎.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当代护士, 2006, 8:35.

[2]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61, 4.

[3]王文, 刘立生.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的关系-152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访.高血压杂志, 2003:4.

个体化联合用药 篇3

关键词:个体化用药,辨证论治,整体观

中医具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影响下,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的不断验证和充实,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具有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两大特点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1 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1.1 整体观与个体化用药

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在生理方面,季节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非常明显,伴随四季温热寒凉的变化,人体脏腑气血活动相应地进行调解以与之相适应。人体的脉象也会出现与季节相应的变化,昼夜晨昏的变化,人体也随之产生相应的阴阳消长,营卫气血运行节律调节,以及机体活动的动静变化,地理环境的差异也是影响人体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域的气候、地质、风俗、生活习惯、社会环境、个人的社会地位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而形成体质的差异,从而反映出不同地域的人群所具有的各自鲜明的体质特征,这点在现代的医学实践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证实。现在已经发现,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不同种族、民族的用药者身上的情况存在差别。如抗血吸虫药物甲硫蒽酮在别的种族中引起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较多,但在黑人中这类不良反应较少。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引起肝脏损害的发生率在非洲黑人中约为3.6%,而在香港人中可达27.3%。甲基多巴诱发的容血性贫血,在不同种族之间也有所不同。在服用此药的高加索人中,何康球蛋白试验阳性者可达15%,但印度人、非洲人和中国人中却没有发现阳性者。解热消炎药异丁苯酸在英国人种容易引起肝脏损害,日本人中则比较少见。同样是红细胞膜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非洲人、美洲黑人中多是缺乏G-6-PDA,在服用伯氨喹等药物、出现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的损害不太严重,而地中海地区、高加索人中主要是缺乏G-6-PDB,在上述情况下红细胞损害就比较严重[1]。

在环境方面,现代科学已证明人的生产、生活环境中许多物理、化学因素不但能直接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直接危害人体或与药物发生不良的相互作用,而且可以影响药物在人体的吸收、代谢和排出,影响药物代谢酶系统。例如环境污染物中的铅能抑制△-氨基酮戊酸脱水酶的活性,抑制体内血红蛋白的合成;汞能损害许多代谢酶蛋白质结构上的巯基;有机农药能抑制体内的胆碱酯酶;苯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臭氧能抑制羟化酶的活性等[1],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药物的作用和效果。

由此可见,我们在应用药物治疗疾病时,除了考虑疾病的因素外,还要从整体观的角度,去考虑病人在种族、地域、社会、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针对不同个体实行个体化用药,从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品的疗效。

1.2 辨证论治在对疾病的认识上的辩证观与用药的个体化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是中医学术特点的集中表现,所谓辨证,就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及人体在病邪作用下反映出来的一系列症状和体证,结合地理环境、时令、气候、病人体质、性别、年龄、职业等情况进行分析,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疾病的本质得出辨证结论,确定证候类型,进行论治。所谓论治,就是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在辩证的基础上,确定治疗法则,对疾病选方谴药进行治疗。由此可见,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辨证论治作为中医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由于它能全面辨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而且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去分析解决问题,既看到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病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的同一症候,因此临床用药是极个体化的。疾病的发展与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地理环境、个体的体质差异等,均对疾病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对疾病进行治疗时,要因时、因地、因人采用不同的治疗、用药

如感冒,中医在临床上从整体和辩证的角度就将它分为风寒和风热等类型,因此在论治用药上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之别。而就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药在用于不同类型的感冒时,又因气候、季节、地域和人的个体的不同又各有不同。在季节上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在用辛温解表的麻黄、桂枝时,量不宜过大,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而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阴盛阳衰,人体走理致密,阳气密藏于内,此时用石膏、薄荷等寒凉之品时,要防寒伤阳,因此也当慎用。由于地域不同,在西北严寒地区,用麻黄、桂枝治疗外感风寒证时药量可稍重,而在东南温热之地,药量就应稍轻。

在人的个体方面,它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用药原则,对于老年人,气血衰少,生机减退,治疗时,虚症宜补,而对于邪实虚攻者,就要特别注意配方用药,如辛温解表之时,麻黄的用量就一定要慎之,以免开泄太过,损伤气阴;而虽小儿生机旺盛,但气血未充,脏腑娇嫩,故治疗小儿病,当慎用峻猛之剂以伤脏腑,因此在麻黄的用量上也是很慎重的。在体质方面,由于每个人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不同,个体素质强弱不同,在治疗用药上亦不相同。如阳邪之躯,中医认为就当慎用药性温热的药;阴盛之体慎用药性寒凉的药。

1.3 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在个体化用药的体现

中医在临床辨证论治的实践中采用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在我们今天的医疗实践中也得以证实,如婴幼儿在脏器功能方面发育不健全,对药物作用的敏感性就较高,药物代谢速度慢,肾脏排泄功能差,药物容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老年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退化,因此药物代谢速度也随之变慢,血中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等情况,因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有人调查了1600人的不良情况,发现60岁以下的人发生率为6.3%,而60岁以上的人为15.4%。青霉素在一般成年人的半衰期约为0.55h,而在老年人可达1h以上。苯妥英钠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老年人可比45岁以下的人低26%。对于患慢性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常伴有部分肝细胞的坏死何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纤维化,使肝脏的血流量降低,同时由于肝细胞微粒体内的药物代谢合成减少,可是药物的消除速率降低,使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延长。另外,长期的肝脏疾患可引起肝脏的蛋白合成作用减弱,使血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率降低也可以引起游离的药物的血浓度升高,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对于患有肾脏疾患的患者,常伴有机体脂肪的丢失,使药物进入人体后在脂肪库中的贮存减少,也容易增加药物的血浓度。另外由于体内血中酸性代谢产物的增加,也可使一些酸性药物如巴比妥类、磺胺类、苯妥英、氯贝丁酯、保泰松、水杨酸等与血浆白蛋白的结合率降低,游离药物的血浓度升高。据报道,记住卡那霉素在一班人的半衰期约为1.5h,而肾功能衰竭者中可达25h[2]。

因此,中医的辨证论治的思想在此对我们就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要求我们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及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药理学特征、药物治疗的目的、所患疾病、并用的药物治疗以及其他与病人相关的可能对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产生影响的因素辩证的制定病人的用药方案。

2 中医在论治组方上的君、臣、佐、使与用药的个体化与现代药物的联合应用

在组方上,中医讲究君、臣、佐、使。明代的何柏斋说:“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并所者,使也。”即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臣药,则用于辅治主病或针对兼症或并发症起主要治疗作用;佐药,加强君臣药的治疗作用,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或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既能引方中诸药治病所或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及君、臣、佐、使得配方组成,是中医调剂遣药、组方必须遵循的原则,在严格遵循这种原则的前提之下,中医的用药又是极个体化的,这具体的表现在它在辩证正确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病症的变化、体质的强弱、年龄的大小、四时气候的不同、地土方宜的各异,社会地位、生活环境等对具体药物进行选择,按药物的配伍关系,确定药量大小以及选用适当的剂型和服用方法,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使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到最小。由此可见,中医在临床用药中,早已认识到了药物的“毒性”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毒性”对于不同个体作用上的差别,因此在辩证的基础上论治时能充分的利用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药物与人的关系,达到治疗目的。

近代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药物的种类日益增多,患者同时合用多种药物的现象已很普遍,据资料统计很多门诊病人服用六中或六种以上药物的占37%,住院病人中服用药物超过六种达62.2%[1],当合并用药品种数为2~5、6~10、11~15、16~20种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分别达百分之4、10、28、54。也有报道,当合并用药品种数为5种、6~10种、11~15种、16~20种、21种以上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应地为4.2、7.4、24.2、40、45[3],这使得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日益突出,虽然药物相互间的作用的表现是多种多样,但作为药学工作者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如何提高治疗效果和减低不良反应两个反面,中医几千年来的在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的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要求我们在多种药物合并应用时做到充分了解药物的作用和代谢过程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减少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增强药物联用的疗效。如我们在使用庆大霉素时联用适量的枳实,枳实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胆道,从而增强庆大霉素的抗感染作用;在应用抗痨药时,辅用具有保肝作用的逍遥散,能减轻抗痨要对肝脏的损害[2]等。

3 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理论对实现药学服务、个体化用药的指导意义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基因组信息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认为绝大多数人类疾病是基因组信息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4]。而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的形成和发展与先天遗传、后天因素,饮食起居、精神活动、自然及社会环境多种因素有关,该观点与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重视从整体观来认识生命活动的理念一脉相承。而且体质表现出人类个体在功能、形态、结构上相对稳定的特殊性,在生理上表现为个体的生理反应特性,在病理上表现为发病的倾向性,在治疗上则表现为治法和方药的不同。

在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大量的科学事实和实验数据也充分证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除药物本身的因素外,还多与人的机体差异、人所处的环境等方面也有很大关系。

如在机体方面,现在已经发现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不同种族、民族的用药者身上的情况存在差别。许多药物进入人体内后需要经过乙酰化过程而被代谢转化,乙酰化过程就有快型和慢型之分。在日本人、爱斯基摩人中慢乙酰化者很少,而在欧美的人种中,慢乙酰化者可达50%~60%,在中国人中慢乙酰化者占26.5%。在性别方面,一般来说,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女性较为敏感的趋势,对于不良反应,有人调查男性发生率为7.3%,女性为14.2%,但发生药物性皮炎的情况南、女之比又有不同,约为3∶2[1]。用药者的病理状况也是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例如患便秘者,口服药物在消化内停留时间长,吸收量就较多,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本身患脑膜炎后脑血管疾病的,容易诱发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本身有中耳炎或有中耳炎病史的,小剂量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就可引起听神经损害。再者,临床相同的药物对同一疾病的群体可能部分有效,而对另一部分患者却不起作用,甚至对少数患者可能有毒副作用,个体反应的治疗差异显而易见。基因组多样性的研究促进了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这与倡导针对体质特点辨体论治、因人制宜是一个颇具特色的交融点,不仅符合人体多样性的规律,而且关乎因人而异的个体化诊疗体系,对其深人研究亦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3]。

另外,由于人与人之间在遗传、新陈代谢、酶系统、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烟酒嗜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药物使用中的灵敏度和不良反应方面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从整体、综合的角度去考虑药物的治疗方案的选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适量的药物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中医的辨证论治的原则,就是我们在个体化用药中应该借鉴的很好的方法,用整体的观念去分析解决问题。在充分考虑患者的遗传因素、身体素质、病情、病症的前提下,选用合理的用药方案,通过药物合理的配伍,调节药物的偏性,抑制药物的毒性,增强药物原来的功用,消除或缓解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发挥其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使各具特性的群药结成一个诊治的有机整体,充分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适应患者的治疗,别是适应比较复杂的病症的治疗。要做到这点,这就要求药师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充分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药理知识和其它各种药物信息,以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指导,积极参与到临床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孙定人,齐平,靳颖华.药物不良反应[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梅全喜.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钱会南.中医体质研究与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的相关探讨[J].中医杂志,2003,44(3):168-169.

联合用药降压用药分析 篇4

1常规用药

治疗一般是从1种药的小剂量开始的, 经过一段时间, 医生再根据药效, 修改剂量或换用其他降压药, 但切忌频繁更换药物。因为, 有的长效降压药需2~4周才能起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当然, 在急诊治疗高血压病时, 为了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降低血压, 以免引起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医生一般会采用起效快的短效降压药, 如卡托普利 (开搏通) 、硝苯地平等。一般在15 min左右起效, 使血压下降, 以便再作进一步治疗。但在日常治疗中, 还是服用长效药为好。

2联合用药

2.1 联用导致疗效降低

2.1.1 例1:

某男, 48岁。诊断为高血压, 胃溃疡。 (1) 医嘱:奥美拉唑20 mg, 口服, 2次/d;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 口服, 2次/d。患者用药后血压波动, 控制不好。 (2) 用药分析:奥美拉唑可强烈抑酸, 造成胃内偏碱性环境, 而缓控释制剂一般受pH值影响较大。奥美拉唑可使缓控释系统受到破坏, 造成硝苯地平溶出加快, 药理作用增强, 并失去长效缓释作用, 因此造成患者血压出现波动, 控制不好。 (3) 建议停用奥美拉唑, 改用枸橼酸铋钾冲剂110 mg, 4次/d治疗。换药两天后患者血压控制平稳。

2.1.2 例2:

某女, 52岁, 因双膝关节疼痛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目前血压160/100 mm Hg。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 高血压。 (1) 医嘱:卡托普利25 mg, 口服, 3次/d, 用以降压;布洛芬缓释胶囊300 mg, 口服, 2次/d, 用以抗风湿。治疗1天后, 患者刚有所缓解的血压出现反弹, 控制不好。 (2) 用药分析:布洛芬为非甾体解热镇痛药,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达到镇痛作用, 但它同时也会影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类药物扩血管活性物质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 从而削弱或完全消除此类药物如卡托普利的降压作用。其他降压药, β受体阻滞剂、利尿药与非甾体解热镇痛药联用也会受到类似影响, 而钙拮抗剂则不会。此时宜停用卡托普利, 改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 口服, 2次/d;或用风湿骨痛胶囊代替布洛芬, 仍用以前的降压药。

2.2 联用导致药物副作用增加

某女:69岁, 因高血压, 心绞痛, 一直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 2次/d。后出现心衰症状, 医嘱予以加服地高辛0.25 mg, 口服, 1次/d。第五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 心律失常。 (1) 用药分析:硝苯地平能改变肾小管对地高辛的分泌及重吸收, 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25%~45%。地高辛主要以原形从尿排出, 两药联用会影响地高辛的肾排出, 且地高辛治疗窗较窄, 血药浓度在1.8 μg/L以上就有10%的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两药合用时应监测地高辛的血药浓度, 一旦接近中毒浓度时应立即停药;联用时还需减少地高辛用量。也有人认为先服硝苯地平, 隔两小时后用地高辛, 可避免地高辛引起的心律紊乱。硝苯地平为短效制剂, 降压不平稳, 可致心率加快, 对心衰不利, 此例患者可停用硝苯地平改用ACEI/ARB制剂。

2.3 不合理的中西药物联用

某男, 71岁, 因患高血压, 一直用卡托普利25 mg, 口服, 3次/d;吲达帕胺2.5 mg, 口服, 1次/d。用药能平稳控制血压。此次因感冒咳嗽入院, 医嘱予以康泰克1粒, 口服, 2次/d;克咳胶囊两粒, 3次/d。用药后, 患者出现头昏头痛, 测血压为180/105 mm Hg。

用药分析:克咳胶囊中含麻黄、甘草;康泰克胶囊中含麻黄碱。麻黄、麻黄碱具拟肾上腺作用, 甘草具类固醇激素样作用, 两药联用使肾上腺素内分泌活性增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建议立即停用康泰克、克咳胶囊, 服用不含麻黄、甘草制剂的急支糖浆或肺力咳合剂止咳。

2.4 重复给药

某男, 63岁, 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检验尿蛋白 (+) 。医嘱: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 口服, 2次/d;卡托普利25 mg, 口服, 3次/d;缬沙坦80 mg, 口服, 1次/d。用药分析:在上述用药中, 硝苯地平缓释片属于钙离子拮抗剂, 降压作用强, 发挥作用快, 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类药物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RB) 类药物缬沙坦联用, 能弥补后者降压温和、起效缓慢的弱点, 可作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基础治疗及联合药物治疗时使用。另外, 钙离子拮抗剂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个体化联合用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就诊消化内科患者1 000例, 并对患者的诊断和用药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上述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 (1) 在上述1 000例患者中, 男女比例为1∶1; (2) 上述患者的年龄范围均在25~75岁范围之内; (3) 病程均在4~7 d, 最长不超过7 d; (4) 上述患者均无影响手术疗效的重大疾病或意识障碍如重大器官功能衰竭、痴呆等。

1.2 方法

通过对1 00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 主要是对消化内科的患者在对药物的重复使用、相关药物使用过量、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3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消化内科方面经常会出现一些因为消化道而出血的患者。研究结果发现:在上述的消化内科的1 000例患者当中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患者有186例, 占总人数的18.6%。在不合理用药的患者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对一些药物的重复使用;相关药物的使用量过大;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其中重复使用药物的患者有90例, 占总例数的0.09%;相关药物的使用量过多的患者有40例, 占总例数的0.04%;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56例, 占总例数的0.056%。同时, 对患者的各种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原因进行探究从而找到合理科学的解决策略。

1.3 统计方法

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在上述的消化内科的1 000例患者当中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患者有186例, 占总人数的18.6%。在不合理用药的患者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对一些药物的重复使用;相关药物的使用量过大;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其中重复使用药物的患者有90例, 占总例数的0.09%;相关药物的使用量过多的患者有40例, 占总例数的0.04%;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56例, 占总例数的0.056%。见表1。

3 讨论

3.1 对一些药物的重复使用和相关药物的使用量过大

消化内科中的出现重复使用药物的情况主要是患者对相关药物的商品没有做到详细地了解。许多的药物因为成分相同或者相似, 并且化学名称的差异但是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这些药物的使用都会使得患者出现重复使用的结果[3]。

联合用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那些患有胃病的患者会同时服用红霉素肠溶片以及含有碳酸氢钠的药物。但是, 红霉素肠溶片中所含的红霉素是一种具有碱性的抗生素, 如果患者强行服用就会对患者的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碳酸氢钠的作用又会适当地减少红霉素的负面效果。因此, 如果两种药物一同进入患者的体内就会对红霉素的药效大大地减弱。

3.2 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

消化内科中不同的药物联合使用不当也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4]。每一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功效, 但是如果患者在复用期间没有对其进行详细地了解和咨询会影响自身的健康状况。在消化内科的联合用药虽然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疗效, 但是也会产生不良的现象[5]。从该文的调查和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56例, 占总例数的0.056%。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改进, 消化内科的相关医师应该对各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效果要做到详细地掌握和了解才能够有效地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出现。

对药物的重复使用和相关药物使用过量的患者在消化内科方面经常会出现一些因为消化道而出血的患者。因此, 在医学上医生针对这种患者的用药主要是经常使用的维生素K和氨甲苯酸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按照医学常理, 两种药物的使用会对患者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 维生素K的使用主要是对患者的肝脏进行适当地治疗。医学临床上患者的消化道上出现了凝血的情况都是很常见的, 如果一定要给患者开一些具有凝血功能的药物就会导致患者的用药情况不合理, 甚至会使得患者的病情恶化。

因此, 消化内科的医师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开处方。如果医生只是单纯地根据相关的医学材料来给患者开药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造成严重的危害。同时医师还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基本职业道德, 通过和各大知名医师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共同探讨各种药物的药理。医师在为患者诊断的过程中要将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细心地为患者普及相关的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和用药的知识。

不仅如此, 医师还应该积极地和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保持及时的联系[6]。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的及时反馈从而有效地掌握各种药物的治疗效果, 并且适时地调整好相关药物的使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加强对消化内科的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和探究, 有利于更好地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出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将会对各种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消化内科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情况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 在实际的医疗诊断工作中相关的医疗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开药。

参考文献

[1]刘颖, 贾俊红, 安丹凤, 等.消化内科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9 (5) :16-17

[2]周金芝, 周国平, 王清勇, 等.临床药师干预对门诊儿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能力障碍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9) :11-15

[3]徐国华, 李庆, 李良露, 等.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10 (21) :16-17.

[4]娄颖, 钟小溱.消化内科常用口服药物应用指南表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28 (1) :118-119.

联合用药治疗痤疮52例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痤疮患者52例, 其中男32例, 女20例, 年龄12~35岁, 平均23.5岁, 粉刺性痤疮32例, 丘疹性痤疮7例, 结节性痤疮9例, 脓包性痤疮1例, 聚合性痤疮3例。常食辛辣食物者35例, 月经周期史者13例, 情绪紧张、焦虑、睡眠不足者5者。所有患者血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维生素A、B族及矿物元素锌、钾及卵磷脂缺乏, 痤疮症状明显。

1.2 治疗方法

1.2.1 药物治疗

患者口服甲维合剂、红霉素肠溶胶囊。甲维合剂是我院协定处方, 由西米替丁、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6、维生素A (异维A酸) 组成。每天用芦荟洗面奶 (保温) 或硫磺药皂清洗面部后[2]外涂阿达帕林凝胶。西米替丁可致男性泌乳, 且有反跳现象应少量服用, 早晚各1片 (200mg) , 维生素B族可一日3次, 症状改善后需缓慢减量。

1.2.2 改变生活方式

(1) 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规律的生活方式。 (2) 不吸烟、不喝酒 (尤其是烈酒) , 不喝浓咖啡和浓茶, 还要少食辛辣刺激食物, 少吃糖果及高脂食物。 (3) 不挤压皮疹, 注意面部清洁, 油性皮肤用碱性皂洗, 干性皮肤用保湿洗面奶洗。 (4) 有脓疱或囊肿洗脸时不要过于用力, 以免皮损破溃。

1.2.3 改变给药方式

月经周期采用周期服药法, 于月经结束第3天起开始服用, 并可加服已烯雌酚每日1次, 每次1mg, 3周为1个疗程。异维A酸有致畸作用, 已婚女性患者服用本药需停2年后方可怀孕, 可以改服维生素A胶丸,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3]。

2 结果

有1例症状无明显改善的患者, 因其担心药物不良反应, 依从性差。其余患者均得到满意的结果, 治疗优良者血清检查维生素A、B族水平均有所提高, 痤疮表面光滑、红润无瘢痕。甲维合剂联合红霉素肠溶胶囊及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痤疮, 不但减少了不良反应, 而且有协同作用。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座疮因青春发育期内分泌功能失调, 雄性激素分泌增多, 皮脂腺分泌增多而导致角化栓塞, 皮脂淤积于毛囊内, 在缺氧情况下, 痤疮棒状杆菌及其他细菌侵入局部, 产生游离脂肪酸, 刺激毛囊引起炎症, 进而变成脓疱结节, 细菌扩散到组织, 炎症变得更大形成痤疮, 遗传因素、内分泌障碍、刺激性食物、压力过大、女性生理期等均能诱发痤疮。

试验研究发现, 25岁以上的痤疮患者血清中雄激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增高, 年龄<25岁的患者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的雄激素/雌激素比值增高, 雄激素水平相对增加, 西咪替丁能阻断雄激素与受体结合而且有轻度抗雄激素作用。另有报道, 本品还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可抑制皮脂分泌, 诱发皮肤干燥, 皮脂缺乏性皮炎。服用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6可补充体内维生素B族的不足, 且维生素B6可减少西米替丁的胃肠道反应。

维生素A酸类药物具有控制上皮细胞增生、分化、抑制皮脂腺分泌抗炎作用, 以及减轻色斑, 增加皮肤弹性, 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 阿达帕林凝胶具有全反式维A酸样药理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痤疮, 本药刺激性小、安全性好、使用方便, 但抗炎作用和溶解粉刺作用较强[4]。异维A酸口服配合外用抑制皮脂分泌程度与剂量呈正相关, 停药6个月后, 皮脂抑制率仍可维持在治疗前的40%~50%;增强毛囊皮脂腺导管细胞的有丝分裂活性, 提高毛囊漏斗部角质形成细胞的转化率, 降低粉刺的角质形成细胞的黏聚力, 从而加快粉刺排出, 破坏厌氧环境影响痤疮杆菌生存条件, 间接发挥抗炎作用, 抑制瘢痕形成。

参考文献

[1]黄慧芹.皮肤病偏方验方疗法[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9:208.

[2]赵程明.新编皮肤病诊疗图谱[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18.

[3]吴建华, 刘继勇.皮肤病合理用药[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1:424.

病灶局部联合用药的处方分析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原

2009年1月-2009 年12月从某院皮肤科、眼科、妇科门诊处方中, 随机抽取有局部联合用药的处方分别为3 264 张、1 482张、966 张, 合计5 712张处方。

1.2 方法

依据药品使用说明书、《临床用药须知》等参考资料, 对所有抽查处方中不合理联合用药常见情况列表分类, 并列举典型处方进行分析。

2结果

局部联合用药的不合理处方有372 张, 占抽取调查处方的6.51%。其中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处方116张占31.18%;重复用药110张占29.57%;用法交代不详94张占25.27%;用法错误和无指征用药分别为34张和18张, 各占9.14%和 4.84%, 具体见表1。

3举例分析

3.1 皮肤科

患者, 男, 40岁。诊断:角化过度伴真菌感染。处方:0.025%维A酸乳膏15g×1支, 每天2次涂患处; 联苯苄唑乳膏15g×1支, 每天2次涂患处;复方土槿皮酊20ml×1支, 每天2次涂患处。用药分析: (1) 本例处方存在用法交代不详的问题。维A酸乳膏 (重庆华邦制药生产) 涂布病灶部位应避免日光照晒, 故晚间、睡前用或采取遮光措施进行用药部位皮肤防护;本处方应在用法中标注用药局部皮肤的避光防护, 药师在发药时应再次告知患者。 (2) 处方存在药物间不良相互作用。复方土槿皮酊是含水杨酸、苯甲酸、土槿皮浸出成分的乙醇溶液制剂, 其中的水杨酸、苯甲酸、乙醇与维A酸联用均可加重病灶皮肤的刺激性或干燥程度[1], 从而影响疗效, 加重皮肤损害。故两者应避免同时使用, 若必须联用, 白天用复方土槿皮酊, 夜晚将病灶皮肤清洗干净后再涂维A酸乳膏, 既可避光护肤, 又避免2种药物间不良相互作用。 (3) 处方存在用法错误。联苯苄唑乳膏为广谱局部抗真菌药, 局部用药后在病灶存留时间长, 按其使用说明书用法为每天1次。为避免与维A酸、复方土槿皮酊同时使用于病灶皮肤, 本品应每天使用1次。

3.2 眼科

患者, 女, 55岁。诊断:屈光不正。处方:氯霉素滴眼液8ml×1支, 每天4次点双眼;0.3%氧氟沙星滴眼液5ml×1支, 每天4次点双眼;红霉素眼膏2g×1支, 晚睡前涂双眼。用药分析: (1) 本例处方存在无指征用药:屈光不正不能说明眼部有细菌感染, 若确诊存在眼部细菌感染, 医师应在诊断栏写明。 (2) 用法交代不详。氯霉素滴眼液和氧氟沙星滴眼液均为每天4次滴双眼, 患者容易误解为2种滴眼剂同时或相继滴眼给药, 有文献表明每只眼容纳30μl药液 (1滴药液为50~70μl) [2], 无论同时或相继滴眼给药均可导致2种药液浓度下降和相互影响, 应写明2种滴眼剂给药间隔时间。眼科临床认为不同的药物滴眼液于同一只眼给药时, 应间隔10~15min。 (3) 处方存在药理拮抗问题。氯霉素与红霉素抗菌机理相同, 均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 故两者联用相互拮抗, 相互影响疗效。

3.3 妇科局部联合用药

患者, 女, 24岁。诊断:霉菌性阴道炎; 外阴炎。处方:双唑泰阴道泡腾片7片×1盒, 每晚1片, 阴道内给药;克霉唑阴道片 (凯妮汀) 0.5g×1片, 每周2次, 阴道内给药。用药分析:本例处方存在重复用药。双唑泰阴道泡腾片含克霉唑及甲硝唑2种主要成分。凯妮汀, 即克霉唑阴道片, 两者均含有抗真菌药物克霉唑, 又同在阴道内使用, 建议选择1种。

4讨论

本文分析结果显示, 病灶局部联合用药的不合理处方以药物不良相互作用最多, 皮肤科的外用糖皮质激素和妇科的外用抗真菌药物重复用药问题次之, 再次是用法交代不详。应加强对医师处方书写规范和合理用药的培训, 强调开具处方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笔者认为, 专科医师开具用于病灶局部的联合用药处方中, 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医师与药师均应引起重视, 相互合作加以纠正, 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药师应严格审查处方, 主动向医师介绍药品说明书相关内容, 做好患者用药指导, 使病灶局部联合用药真正起到增加疗效, 避免不良反应的作用, 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966.

上一篇:食品品牌的文化研究下一篇:高中数学语言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