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服务(精选10篇)
个体化护理服务 篇1
护患关系是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和帮助性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患者身心的康复, 简化了工作流程, 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1]。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 强化基础护理, 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 深化护理专业内涵, 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不仅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 更是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的有利保证。
1 个体化沟通技巧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1.1 首诊负责制
日常工作中, 不仅护理工作要做到位, 更要把话说到位, 说的清楚明白, 让患者及家属更容易接受、理解。迅速与一个完全陌生的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并留给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在患者刚刚办理完入院手续后, 对周围环境不仅陌生, 更不清楚住院流程, 加上自身疾病的困扰, 心情难免焦虑。责任护士做为患者最直接的接触者, 应在最短的时间内主动对患者做入院宣教并做自我介绍。要使用亲切的语言, 如“您好, 我是您的责任护士, 在您住院期间, 全面负责您的护理工作, 我先为您介绍一下周围的环境吧”。把患者刚入院时最需要了解的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开水房、洗漱间、食堂的位置和功能介绍清楚, 如果有时间并在患者病情允许的范围内, 最好亲自带患者走一遍。患者会很快对自己的责任护士建立起信任的感觉。责任护士承担着患者代言人的身份, 要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 倾听时尽量不要打断患者的思路, 在患者倾诉症状后, 要及时归纳总结, 并向患者核实并简单记录, 让患者感觉到对他的重视。
1.2 检查告知
各种辅助检查的指导沟通在日常工作中尤为重要, 及早预约安排患者做好辅助检查并告之注意事项, 不仅能提早明确检查结论、有助于临床治疗诊断, 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日期, 减轻患者痛苦。对于有些检查项目的特殊要求需要反复向患者强调, 而且尽量使用患者及家属容易接受的词语, 免生歧义。如做上腹部B超检查的患者需禁食、禁水, 但“禁食水”的语音容易让人误以为是“进食水”;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要选择不同的词语, 如对于普通工作者, 说“空腹”即可明白, 但对年纪较大的农牧民, 则应说“不吃饭, 不喝水”。
1.3 一日清单详解
一日清单的及时发放以及向新住院患者解释清楚一日清单的目的非常重要。对于诊治费用的产生、每单笔费用的去处、药物的名称数量等, 患者享有知情权, 护士有必要简明、扼要的向患者解释清楚。在发放清单之时, 不仅要提醒患者仔细看清单的项目、金额, 如有疑问及时解决;而且也要说明一日清单乃人为操作制成, 有出现差错的可能。这样, 如果真的发生了收费等差错, 要仔细查明原因, 及时纠正错误并向患者真诚道歉, 一般情况都能和谐解决。患者认真看一日清单能督促我们更认真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要换位思考, 即从患者的角度思考如果一日清单出现错误, 患者的心情如何、患者会如何去做。充分理解患者就会避免产生护患之间的不信任和误解, 护患和谐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
1.4 关注要全面
在日常的护理中, 经常是进某个房间操作时仅针对于某一个患者。当护士带着有针对性的治疗或护理去做工作的时候, 往往容易忽略同病室的其它患者, 让他们产生了不被重视的感觉。护士在操作结束之后, 应停留几秒钟, 主动询问一下同病室的其它患者有没有需处理的事情, 需不需要帮助, 哪怕是嘘寒问暖, 患者也会被你的行为所打动。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 并将护理计划、措施详细地讲给患者听, 哪些事宜需要患者配合、哪些事宜需要家属监督, 让患者参与进来共同制订修改方案, 体现人性化的服务, 同时增加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2 个体化沟通技巧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体会
护士的言谈举止、表情、姿势等不仅仅是信息传递, 而且展现了护士对患者的态度、责任心, 是护士整个精神面貌的反映, 护患之间的沟通及相互作用是产生护患关系的基础及必要过程。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和精髓, 是对患者的关怀和尊重。良好的人文关怀, 可以融洽护患之间的关系、增加患者抗击疾病的信心和希望[2]。护士只有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 从而获得与患者相关的全面信息, 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计划, 以满足患者生理、社会心理、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要,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沟通需要技巧。作为护士, 不仅要努力使自己具备博学、负责、耐心、细致的优秀品质, 加强职业道德和内涵气质等方面的修养, 更应该学习人际交流的技巧和方法。只有具备了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修养、精湛的专业技术、娴熟的沟通能力, 才能有理、有据, 应对自如。接触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 必须了解各地的风俗、民情, 对一般患者要使用通俗、朴实的语言, 对知识层次较高的患者可使用渊博的知识与他们交流, 达成共识, 这样患者才会信任护理人员, 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护患关系。护患沟通是护士进行工作时最基本的要求, 它与护理知识和护理技术同等重要。良好的护患沟通会增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 增进了解、协调关系、相互信任, 从而减少冲突、矛盾、纠纷,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基础护理学[M].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4.
[2]文红英.人文关怀护理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6) :23-24.
个体化护理服务 篇2
【关键词】高血脂;护理;个体化;系统化;运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89-02
人体的血脂代谢出现异常变化,多数和动脉内粥样发生硬变有联系性。为降低高血脂症的病发危害性,有效消除血脂增高因素,本文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患上高血脂症而进入本院施行相应治疗的105例患者为探究对象,依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作对比组、研究两组,对比组50例以基础方法展开住院期内的护理操作,研究组55例以系统化的个体护理模式展开住院期内的护理操作,对比两种护理法开展情况后,综合评析两组成效情况,现报告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患上高血脂症而进入本院施行相应治疗的105例患者为探究对象,入选病例接受过常规性的系统检查,全部患者的血清检测显示:甘油三酯含量超出1.71mmol/L,由医生依循高血脂症权威诊疗标准展开症状鉴别,且已确诊。对比组50例:2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介于41-79岁间,平均(47.6±11.37)岁;研究组55例: 31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介于42-81岁间,平均(48.4±12.19)岁。以上病例各项基础性资料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两组可进行对照评析。
1.2方法
1.2.1对比组
以常规化的基础方法施行相应护理,当中涉及体征监测、病情探查、讲解必要医疗常识及应急医护处理等。
1.2.2研究组
施予系统化的个体护理服务操作,方法是:(1)心理方面疏导干预。患者身心受到自身病情的较大干扰,使其心理层面出现一些负性情绪,如,担忧、紧张、焦虑等,护士为消除其这些不良心理情绪,针对每例病例的个体具体状况,讲述当前医疗手段的可靠性、科学性运用知识。同时,告知患者高脂血症并非完全依靠医疗方法才可稳定控制,关键在于自身机体状况的良性归转,以消除病人的不安感受。
(2)医护知识宣讲干预。许多患有高血脂的病人,其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情况并不全面。护士除日常监护外,需增强医护知识的宣讲干预力度,将高脂血症和脑血管病、动脉硬化及有关致病因素的宣传材料张贴于病房外走廊的宣传板上,并普及一些必要的日常自护技能常识,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自我监护的良好意识。
(3)膳食方面个体化干预。经综合化、系统化地研究患者的病症状况后,医护人员探查到致病性潜在因素,并依此拟制个体化膳食食谱,叮嘱患者转变过去不良的膳食行为,践行“少食多餐、适量进食”原则,降低动物内脏、脂肪的摄取量,多食新鲜蔬果,足量摄入各种维生素、纤维素。
(4)锻炼方面的个体化干预。机体锻炼能辅助患者尽快消减吸收的膳食热量,在相应程度上起到降低体重量的作用。在拟制每例患者的锻炼规划时,护士参考其多方面因素(膳食量情况、运动喜好、心脑肺功能、作息状况等),并遵照规范化要求提供锻炼活动的具体实践方案。
1.3效果指标
检测两组每例患者血脂指标值,主要项目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总胆因醇)。
1.4统计学研究方法
此研究中,所有相关的调查数据均运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予以处理,运用 2检验计数资料,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运用( ±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P<0.05表明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为两组病例接受护理后各项血脂指标值情况,从表中得知,研究组55例HDL-C、LDL-C、TG、TC的测定值都低于对比组50例,组间比对差异较大(P<0.05)。
3.讨论
对高血脂症病人施行医护服务时,需秉持个体化、综合化、全面化的操作准则,将心理疏导、医护知识宣讲、锻炼方面干预、膳食医护干预等多方面干预工作落于实处,形成兼具针对性、系统性的科学护理模式[1]。这样的护理实践方式在很多方面都优越于传统护理法,其既注重理论内容的普及宣讲,也兼顾锻炼活动、膳食习惯等的科学引导,使医护干预融合到患者的日常作息行为当中,便于高血脂症者形成正确、健康的生活状态,帮助消除其出现的(或潜在的)致病因素[2]。
此研究中,研究组55例HDL-C、LDL-C、TG、TC的测定值分别是(1.24±0.19)mmol/L、(2.98±0.21)mmol/L、(1.48±0.12)mmol/L、(4.59±0.50)mmol/L,对照组50例的分别是(1.57±0.22)mmol/L、(3.57±0.24)mmol/L、(1.74±0.31)mmol/L、(5.68±0.48)mmol/L。各项指标值比对,研究组都低于对比组,差异明显(P<0.05)。这一结果表示,研究组病例各项高血脂指标的降低幅度更大,预后效果更为显著。
综合阐述,比起基础性的常规护理情况来讲,将系统化的个体护理干预践行于高血脂症医护工作当中,能降低病例的各项血脂指标,有助于获得更佳的预后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慧云,赵军香,张丽荣,等.自拟健脾泄浊方联合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3):1463-1465.
个体化护理服务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 并经同一临床医师确诊为椎间盘突出[4]。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主治医师用相同的方法治疗。男47例, 女31例;年龄32~68岁, 平均 (51.2±3.3) 岁;根据护理方式不同, 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骨科护理, 观察组接受“一站式服务”个体化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2.1 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由专职护士对本人及其家属进行针对性专科疾病教育, 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所患疾病的基本情况。并根据患者对疾病认知的实际情况, 就患者的认知薄弱处和患者感兴趣的健康内容进行规划。采用适宜患者的方式,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2.2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产生的烦躁、忧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应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了解患者烦躁和恐惧的根源, 以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对疾病的治疗树立信心[4]。
1.2.3 饮食护理
患者饮食宜清淡, 主要由笔者所在医院营养科的医务人员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为患者设计个体化饮食谱。
1.2.4 专科护理
治疗期间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尤其在急性期, 需卧硬板床。对病情需要的患者定期做腰椎牵引, 牵引时应注意检查牵引力与反向牵引力是否平衡均一, 并注意观察患者的感官体验, 如有不适应及时调整。同时还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与否, 由理疗科医务人员协助定期给患者进行理疗。通过理疗达到活血化瘀, 疏通经络, 减轻肌肉痉挛, 进一步减轻椎间盘压力, 使椎间隙增宽。
1.2.5 恢复期的指导及护理
应根据患者病情的评估情况, 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做各项适合病情及患者个体情况的功能锻炼[5]。并监督检查患者对锻炼计划的执行情况, 从而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 及时调整。主要训练方法如下:患者仰卧位, 屈膝屈髋, 用头、肘、足撑起全身, 背部腾空;2~3周后取仰卧位, 双臂置于胸前, 然后头部和足撑在床上使全身腾空;4~5周后仰卧, 抬头, 胸部离开床面, 从床上抬起双腿。身体两头跷起, 后伸双肩;自体牵引:双膝跪床, 臀坐足跟, 双手放在膝前, 双臂尽力前伸。同时臀部后坠, 保持以上姿势5 min, 然后放松, 重复此动作3~5次。
1.3 观察指标
(1) 生命质量评分:根据SF-36各维度分值变化评定患者生命质量。8个维度包括:总体健康 (GH) 、情感职能 (RE) 、精神健康 (MH) 、生理功能 (PF) 、活力 (VT) 、躯体疼痛 (BP) 、社会功能 (SF) 、生理职能 (RP) 。两组患者在入院3周后评定1次[6]。 (2) 疼痛:用VAS进行测评, 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疼痛情况。在患者入院时和入院4周后分别评定1次。 (3) 采用JOA评分表比较分析患者症状和生活能力, 在患者入院时和入院4周后分别评定1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入院4周后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1和表2。
分
分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疼痛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入院4周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 详见表3。
分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3 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
入院4周后观察组患者JOA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 详见表4。
分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 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 (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 , 尤其是髓核, 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 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 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 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 (或脱出) 于后方或椎管内, 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 从而产生腰部疼痛, 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L4~5、L5~S1发病率最高, 约占95%[7]。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发病人数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为中青年, 所以该疾病造成的社会危害极重, 不仅严重影响到患者和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也极大干扰了社会的正常发展。
在临床上,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采用保守治疗[8]。但保守治疗的康复周期较长, 在其期间患者会经受因临床症状而带来的痛苦。为减少患者保守治疗期间的各种痛苦, 笔者所在科室综合利用疼痛科、理疗科、康复科等科室的资源, 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个体化护理中心。这种“一站式服务”个体化护理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还能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更有利于缓和近年来趋于紧张的医患关系。
本研究纳入2011年2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护理方式,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入院时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入院4周后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说明“一站式服务”个体化护理更能在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期间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结果发现, 两组患者入院时疼痛VAS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入院4周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说明“一站式服务”个体化护理比普通护理效果更好, 更能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期间的疼痛。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也显示入院4周后观察组患者JOA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说明与普通骨科护理相比, “一站式服务”个体化护理能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症状、体征, 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
综上所述, “一站式服务”个体化护理能在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期间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 减轻治疗期间的疼痛, 减少症状、体征, 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值得在骨科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探析“一站式服务”模式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个体化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骨科护理, 观察组接受“一站式服务”个体化护理。通过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 , 下腰痛功能评价表 (JOA) , 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入院4周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入院4周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入院4周后观察组患者JOA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一站式服务”个体化护理能在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期间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 减轻治疗期间的疼痛, 减少症状、体征, 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值得在骨科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一站式服务,腰椎间盘突出,个体化护理,评分
参考文献
[1]陈新用, 梁裕.系统评价方法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J].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1, 32 (1) :46-47, 53.
[2]赵君琴, 秦丽丽.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施护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 2012, 23 (4) :448-449.
[3]潘翠媛.个体化护理对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J].中外医疗, 2014, 33 (3) :144-146.
[4]黄萍.个体化护理提高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J].上海护理, 2010, 10 (5) :30-32.
[5]张慧娇, 洪彩虹.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09, 13 (6) :101-102.
[6]Ware J E, Snow K K, Kosinski M, et al.SF-36 health survey ma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M].Boston.MA:New England Medieal Center, The Health lnstitute, 1993.
[7]陈令军, 林鹏, 曹贤畅, 等.综合康复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78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 (13) :3779-3780.
个体化护理服务 篇4
[关键词] 个体化健康宣教;高血压;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153-02
“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已成为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核心理念,单纯简单的护理操作已无法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近年来,个体化护理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护理模式,可针对每名患者的具体情况及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患者达到身心协调,提升护理质量。笔者以18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个体化健康宣教用于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旨在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2009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8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97例,女83例;年龄35~85岁,平均(53.5±5.4)岁,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且排除各种病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个体化健康宣教 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2 h内填写入院评估表,包括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一般情况、对高血压病的了解等,综合判断患者的健康观及学习能力。根据评估资料、高血压的不同证型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责任护士与医生、营养师、患者及家属充分讨论后制定教育计划,内容包括:(1)疾病知识:高血压的正常范围、分级、临床表现、常见诱因及治疗方法;(2)药物知识:常用降压药的正确用法;(3)心理安慰:鼓励患者培养健康的爱好如读书、棋类、音乐等,培养豁达、开朗的性格,避免情绪激动;(4)合理饮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豆类食品、鱼类、瘦肉、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肥肉、奶油等,避免糖类及盐类的大量摄入,肥胖者减轻体重;(5)根据病情和个人爱好选择适当的运动;(6)生活起居指导:早睡早起,睡好午觉,室内通风,避免噪音,温度适宜;(7)防止便秘:每日按肠蠕动方向按摩腹部;多食核桃仁等,按时排便,切忌久蹲;(8)行为教育:叮嘱患者戒烟、戒酒;(9)定期复诊:教会患者或家属测量血压,定期复查心肾功能。
患者入院后待病情稳定,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个体状态、理解能力采取一对一的讲解方式进行宣教。每次宣教后,由患者提出疑问,给予回答并讨论。每次讲完后,责任护士将写有重点的卡片交给患者,以巩固效果。责任护士应利用巡视、治疗护理的时间检查落实情况,确保患者行为符合要求,并要求家属配合,及时反馈信息。
1.2.2 常规健康宣教 对照组定期组织集体教学,由护士介绍高血压的相关基础知识,并发放宣传手册,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
1.2.3 疗效评价 健康宣教工作开始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比较。其中遵医行为采用自制量表进行评价,内容包括遵医嘱服药、合理膳食、禁烟禁酒、起居规律;生活质量评价采用MOS SF-36量表,评分范围0~100分,得分高表示生活质量较高。两次调查各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80份有效答卷。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chi-square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遵医行为
本研究观察组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
本研究观察组MOS SF-36评分为(32.6±12.5)分,对照组MOS SF-36为(25.5±13.1)分,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99,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当前人们工作节奏过快、饮食不规律且不衡、不健康的心态等问题,均可导致内分泌系统调节失衡,进而造成心血管系统器质性改变,最终形成持续性高血压[1-3]。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心身疾病,常规的医疗干预如药物、手术等很难起到长久的疗效,且高血压患者常需长期服药,各种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充实必要的健康保健知识、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缓解高血压状态,改善远期预后最重要的方面[4-6]。由于患者的生活环境、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各不相同,自制力以及保健意识也有所不同,因此表现为不同的遵医程度。而遵医行为是患者作为疾病主体,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改善健康状态的必要条件。除患者自身因素之外,护理人员进行健康宣教的内容及方法也会影响患者对遵医行为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从而影响患者的行为。因此,笔者采用一对一个体化健康宣教方式,务求针对每名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立体化高效宣教方案,加强宣教效率,提高患者自知自律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肖艳.健康宣教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良性作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6):94-95.
[2] 张红.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健康宣教的效果调查[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9):1144-1145.
[3] 曲丽娟,安晓霞,张东玲,等.高血压患者130例的健康宣教[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5):87-88.
[4]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板社,2008:229-244.
[5] 李立明.流行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2-210.
[6] Krousel Wood MA,Muntner P,Islam T,et al.Barriers to and determinants of medication adherence in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perspective of the cohort study of medication adherence among older adults.[J].The Med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09,93(3):753-769.
个体化护理服务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5月接待糖尿病患者238例, 其中有179例专案管理, 管理率75%, 将这179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179例糖尿病患者全部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讨论稿) 中有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5]。其中男102例, 女77例;年龄35~82岁, 平均 (56.9±6.9) 岁;病程1~33年, 平均 (8.6±2.3) 年。
方法:个体化护理干预策略制定方案。首先, 本社康相关人员针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让他们填写社区居民糖尿病行为干预调查表, 同时进行体检与血糖检测;根据对象年龄因素、文化程度、心理因素、疾病轻重程度制定出个体化护理方案, 包括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护理[6]。该方案应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讨论稿)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年版)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社区工作指导方案》等作为基本的指导, 同时利用本区医院与保健所专业人员到本中心进行督导检查本社康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反馈情况, 同时本社康人员要进行全科医学理论学习, 然后采取一对一全程跟踪管理的个体化护理理念模式, 针对性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本护理方案中重要的是要做好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监测与记录, 以便于护理效果评定。
个体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对本次研究的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填写社区居民糖尿病行为干预调查表, 做好体检 (包括血压、身高及体重等) 与血糖检测。根据研究对象年龄因素、文化程度、疾病轻重及心理因素等, 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与运动策略, 从而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 包括适量的运动、合理的膳食、控制体重及戒烟等, 同时做好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4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 至少每个月1次, 并做好随访工作, 包括血压测量、空腹血糖情况分析与评估等, 以及询问他们的症状与生活方式, 评估其是否存在危急症状等。具体而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饮食护理干预:患者每周称量体重1次, 根据理想体重来合理控制总热量, 不断调整食物的摄入量与运动量, 最大化恢复到或者接近理想体重。为此, 患者要保持饮食的均衡, 尽量少食多餐来保持血糖平衡;主食中尽量以粗制米、杂粮与面为主, 要限制食用糖果、饼干、甜食、冰淇淋等, 提倡患者多使用绿色蔬菜、豆类、粗谷物、根茎类及糖分较少的水果等, 也要减少花生、肥油、瓜子等脂肪丰富食物, 以及一些胆固醇类食物, 如奶油、动物内脏及香肠等, 此外还应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如鱼类、禽类及奶豆类食物;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盐多饮水, 有零食习惯的患者要及时改正, 吸烟喝酒的患者则要戒烟限酒, 尽量规避使用煎炸炒及腌制食品[6,7,8]。 (2) 运动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 运动治疗与护理不可或缺,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与量, 要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的方式包括慢跑、步行、健身操、骑自行车、太极拳及气功等, 不管何种运动, 都要做到循序渐进。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餐后30~60分钟为宜, 但是要注意的是切勿在降糖药物作用最强时进行, 这样可以规避低血糖反应。同时, 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在清晨空腹情况下不宜运动, 特别是在注射胰岛素与吃饭前禁止运动[9]。此外, 若患者需要外出运动, 则要携带好糖尿病卡与甜食或者糖果, 患者在运动过程中若出现低血糖反应, 如心悸、头晕等, 则要及时停止运动, 并且服用随声携带的甜食或糖果。 (3) 并发症护理干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能会累及全身各个重要器官, 通常与遗传易感性有关。为了预防并发症, 则要做好相关的处理, 比如说患者发生视物模糊, 则要减少活动, 并且要保持大便的通畅, 排便的时候不能过度用力, 避免出现视网膜剥离等。还要积极做好高血压的控制, 尽量限制蛋白质摄入, 防止发生糖尿病肾病;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 尽量保持皮肤的清洁, 特别是患者的口腔、足部、阴部清洁必须做好, 避免出现感染;冬春季节, 患者要做好烫伤与冻伤的预防;对于出现创伤与炎症时要及时处理。 (4) 药物护理干预:要详细给患者介绍口服药物的种类与作用特点及服用的方法, 还要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 以便他们做好心理准备。指导患者遵照医嘱服药, 避免出现随意增添或者删减药物的情况, 甚至要叮嘱患者切勿私自停药或者更换药物品种, 若需要换药或者停药皆要咨询医师的意见与建议。 (5) 健康宣教:加强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 促进他们提高自身预防与控制疾病的能力。同时, 将有关于糖尿病的治疗与控制方法告知他们, 督促他们严格按照医嘱操作执行, 同时教会他们做血糖的监测, 若出现血糖异常情况, 则要及时来院进行检查, 从而尽早做出处理。指导糖尿病患者合理膳食与适量运动, 从而提升自身抵抗力, 促进疾病的康复等。
注:相较于护理前, *P<0.05。
观察指标: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 行χ2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结果
本次研究179例糖尿病患者经过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后, 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各项指标相较于护理前皆有明显改善, 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2。
讨论
本次研究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 179例患者经过护理后, 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各项指标相较于护理前皆有明显改善, 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从表1与表2中可以看出, 胆固醇从护理前 (4.62±0.85) mmol/L降低到护理后 (2.03±0.42) mmol/L, 而收缩压从护理前 (125.33±13.21) mmol/L下降到护理后 (118.56±8.59) mmol/L, 舒张压从护理前 (81.64±12.38) mm Hg下降到护理后 (74.69±8.94) mm Hg, 空腹血糖从护理前 (10.68±3.69) mmol/L下降到护理后 (7.21±1.66) mmol/L等, 这些都有明显的改善。本次研究与朱春芳、张秀红、冯伟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 皆表明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于社区糖尿病患者有着积极的意义[10]。
总之, 加强社区糖尿病患者个体化护理干预, 可以提高他们对相关疾病知识、治疗等方面的了解率, 同时饮食与运动护理干预, 可以强化他们改掉不良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运动规律, 坚持合理用药, 提高自身控制与预防疾病的信心, 从而改善生活质量。社康中心应立足于社区更便于接触患者的便捷条件, 积极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同时将护理先进理念应用到患者中, 做好相关的全程跟踪管理, 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体化护理, 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护理中采用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的影响效果。方法:接待糖尿病患者179例, 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采用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进行护理, 护理完成后, 对比分析他们在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本次研究179例糖尿病患者经过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后, 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各项指标相比于护理前皆有明显改善, 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策略, 可以促进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并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 促进他们做好自我管理, 积极配合相关人员做好血糖的控制与疾病的治疗, 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个体化护理,护理干预,影响,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陆俊芹, 孙锋春, 田大侠, 等.2型糖尿病病人的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 2012, 10 (13) :1243-1244.
[2] 钟士銮, 钟美.个体化护理及早期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1) :1-3.
[3] 周小英.个体化护理及早期干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22) :256.
[4] 韩晓东.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2) :80.
[5] 宋小苑, 何玉丽, 张惠珍, 等.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4) :39-41.
[6] 李元香, 钟茂帆, 苏娟, 等.社区2型糖尿病个体化家庭护理干预方法探讨[J].中国临床研究, 2012, 25 (6) :619-620.
[7] 李元香, 钟茂帆, 苏娟, 等.社区2型糖尿病个体化家庭护理干预方法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 (5) :95-96.
[8] 杜梁英.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2, 10 (4) :438.
[9] 丁红.9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干预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2 (25) :150.
个体化护理服务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临床患者病例, 共抽取86例, 再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 每组43例。对照组中有男26例, 女17例, 年龄20~76岁, 平均 (47.8±13.4) 岁;观察组中有男25例, 女18例, 年龄21~77岁, 平均 (46.7±13.2) 岁。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比较价值。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抽取的研究按照1∶1的比例分成两组, 一组为对照组, 对其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一组为观察组, 对其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对比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随访结果。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个体化护理。主要内容为:以患者的具体特点诸如病情严重程度、诱发因素以及性格特点等为依据, 对其在护理过程中所需的准备予以提前做好, 针对消化内科患者, 特别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个体化护理能够对人性化服务的特点予以体现。譬如说在入院处便经人格特征量表以及自制基本情况调查表对患者展开性格分析, 针对不同的患者实施具有个性化的, 做到因人适宜;尽量对男、女病室予以区分, 对患者的生活习惯以及隐私等给予尊重, 保证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其焦虑以及尴尬心理得到有效的缓解, 对温馨的就医环境予以创建[1]。
观察组:循证护理。循证护理一般是指对出血进行观察与护理, 诸如:出血期应对患者的血压以及体温等基础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给予密切关注, 对患者的呕血以及便血的色、量、质等情况、尿量的变化等进行详细记录, 经血常规对是否存在继续出血现象进行检测;对观测患者瞳孔等精神、情绪等神智变化予以注重, 若有需要应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循证护理过程中还应注重对症护理[2]。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 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经统计发现,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为86.05%。显然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随访结果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后发现, 两组患者各项正常生活习惯中仅适度锻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余均显示出对照组优于观察组, 且 (P<0.05) , 详见表2。
3 体会
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了个体化护理和循证护理, 结果发现,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表现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6个月时间的随访后发现, 对照组患者正常生活习惯明显优于观察组, 且 (P<0.05) 。这一结果表明, 在对消化内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 合理掌握循证护理技巧对改善护理质量, 满足患者需求以及促进预后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对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消化内科患者的疗效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临床患者病例86例, 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分别对其展开个体化护理和循证护理。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统计,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然随访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正常生活习惯各项指标除适度运动外均明显优于观察组, 且 (P<0.05) 。结论 在对消化内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 合理掌握循证护理技巧对改善护理质量, 满足患者需求以及促进预后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循证护理,个体化护理,消化内科,疗效
参考文献
[1]杨翠琴, 穆睿华, 李慧芳.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4) :464-465.
个体化护理服务 篇7
关键词:循证护理,个体化护理,消化内科,疗效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不规律, 使得消化疾病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但由于患者对消化疾病的治疗依从性较低, 使得治疗疗效不明显[1]。因此, 选择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模式, 提升预后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消化内科患者的疗效影响, 并作如下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消化疾病患者74例, 行循证护理的37例患者为循证组, 男性22例, 女性15例;年龄在26~73岁, 平均年龄为 (43±3.65) 岁。行个体化护理的37例患者为个体化组, 男性21例, 女性16例;年龄在35~71岁, 平均年龄为 (42±3.12) 岁。两组性别、年龄等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可以对比研究。
1.2 护理方法: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 具体措施为:①选择经验丰富的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和护理人员组成循证护理小组, 查阅患者临床资料、检索文献, 提出循证问题, 并根据循证问题实施循证护理。②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 应及时与其进行沟通, 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发病的因素、治疗的原则、应注意的事项等, 嘱患者注重饮食的卫生和规律。对于有焦虑、悲观等负性心理情绪的患者, 需及时给予安慰和疏导, 提升其治疗的信心;也可播放音乐、与之交流等, 分散患者注意力, 消除负性情绪。做好出血期患者的饮食指导, 尽量给予其无刺激、清淡的流食, 戒烟戒酒。个体化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 为其提供一个温馨、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 尽量划分男、女病房, 给予患者相应的隐私。同时,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发病因素和性格特点等, 为其拟定一份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并参照护理方案实施饮食、心理、用药等方面的护理。
1.3 疗效标准:观察两组护理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 并对其疗效进行评定, 其中: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B超及血常规等检查显示无出血现象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 B超及血常规等检查显示无出血现象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为显效与好转之和。同时,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 记录患者饮食合理、规律作息、遵医嘱服药、适当锻炼及控制烟酒等生活习惯改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 其中, 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检验用χ2, P<0.05时, 比较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后对疗效的影响对照:护理后, 循证组显效22例、好转13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59%;个体化组显效19例、好转15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1.89%;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 。
2.2 两组护理后生活习惯情况对照:护理后, 对两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 随访率为100%;随访期间, 两组适当锻炼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但个体化组合理饮食、作息规律、按时服药及控制烟酒等, 优于循证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消化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中, 疾病多与患者健康关系、饮食方法以及心理等相关[2]。近年来, 随着医疗模式的改革和完善, 越来越多的人注重护理的质量, 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基础发展而来, 该病护理模式是将临床经验、科研理论相结合实施的整体性护理[3]。个体化护理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 根据患者的个性差异、病情程度等实施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 该种护理模式能够满足患者及家属多元化的护理需求[4]。本次研究中, 两组护理后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而随访6个月后, 两组适当锻炼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但个体化组其他生活习惯优于循证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循证护理和个体化护理均对于提升消化内科患者的疗效具有积极意义, 但个体化护理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习惯;因此, 护理时, 可结合两种护理, 进而提升护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丽娜.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效果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1) :112-113.
[2]颜海英.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消化内科患者的疗效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 :332-333.
[3]周欣.为消化内科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6) :30.
个体化护理服务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入选患者26例, 男16例, 女10例;年龄53~82 (68.3±9.2) 岁。符合1984年全国锥体外系会议制定的PD诊断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便秘情况。大便每3~5天1次者15例, 6~8d 1次者为5例, 9~11d 1次者6例。临床表现:粪便均干燥坚硬, 排便困难或排便时间延长, 且均伴有腹部胀满 (均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 其中大部分还伴有大便时感到头晕、神疲乏力等症。
1.2 方法
针对每位患者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活动量或运动量、饮水量、进食食物种类以及服用抗PD药物及服药时间等导致便秘的相关因素,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
1.2.1 个体化饮食护理:
PD患者便秘很常见, 所以膳食中应多含纤维素的和易消化的食物, 并保证足够水分摄入。护士首先要了解每位患者的日常膳食结构和习惯, 然后改变其不适宜的膳食结构习惯。 (1) 每天饮水量<500ml的患者, 指导增加摄水量至每天1800~2500ml, 因摄入充足的水分对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 充足的水分能使粪便软化、易排, 防止便秘发生;另外PD患者出汗多, 更应补充水分。根据患者常用水杯的毫升数, 为每个有需要增加摄水量的患者计算出每天须饮用的杯数, 便于患者掌握饮水量的多少, 如300ml/杯则每天饮水应6~8杯。 (2) 对有吞咽功能障碍、饮水呛咳者, 指导坐或半坐卧位进食进饮, 因患者喉部肌肉运动障碍, 导致吞咽困难, 进食过快时可引起噎塞和呛咳;尽可能每餐进食糊状食物, 以增加总水量的摄入。同时指导进行吞咽功能训练。 (3) 指导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蜂蜜, 辅助杂粮、杂豆、魔芋等, 既能缓解便秘又能补充维生素。PD患者每天大约应吃300g的谷类、蔬菜和瓜类, 1~2只中等大小的水果, 同时还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烟酒等。
1.2.2 个体化体力运动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年龄制定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1) 卧床患者增加坐卧时间及自行翻身、起坐、双桥运动等;对不能单独活动的患者在护理人员或家人的协助下增加每天步行训练次数;对于能自行活动的患者及能独立运动的患者制定其能适应的运动方式并增加一定的运动量。 (2) 在增加患者运动强度时, 应做好安全护理, 对于平衡功能差, 易发生跌倒的患者, 应尽量消除环境中可致跌倒的危险因素, 对感觉神经受损而步态发生改变者应穿薄底鞋以增加感觉刺激。
1.2.3 个体化心理护理:
护士首先应获取患者心理障碍的原因, PD患者病程延缓, 治疗只能减轻症状, 预后差, 所以患者常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特别是运动的不协调性也易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 而且常会导致情绪障碍, 护理人员首先尽可能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在患者面前应表现出镇定、自然和信心, 以消除患者的心理危机感。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的PD病与便秘的相关知识, 也可以指导有一定文化层次的患者自行上网查阅有关PD病的相关常识, 并耐心倾听其心理感受, 解答其关心的问题。护士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 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向, 便于及时排除患者的焦虑情绪, 给予患者平静的气氛并指导家人给予有信心的触摸, 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降低交感神经的压力, 可以有助于患者减轻焦虑感、孤独感,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4 个体化药物宣教指导:
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文化层次和接受能力, 采取不同的、通俗易懂的方法指导患者掌握药物剂量。 (1) 说明治疗:PD药物只是补偿治疗, 剂量并不与疗效成正比, 相反较低剂量的左旋多巴制剂比大剂量更能延缓多动运动波动的发生, 大剂量的溴麦角环肽改善PD的症状较少, 恶化者反而增多, 所以治疗PD的药物, 均应由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量至有效剂量维持并随时调整剂量, 以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2) 在进行药物治疗期间, 护士应认真观察患者僵直、震颤及运动功能改善的程度, 同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和症状等, 以便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调整患者的用药也有参考价值。对于出现中枢性不良反应的患者, 护士应告知患者及家属提高防范意识, 防止发生意外。如长期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可出现症状波动、不随意运动、精神障碍等, 要注意观察, 一旦出现, 可报告医师, 改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3]。
1.2.5 便秘基础治疗个体化护理:
首先指导患者进行排便训练, 对一些服入苯海索等易引起便秘的患者指导其将此类药物应于早、中午服用, 避免睡前服用, 让患者养成每天清晨坚持进行排便1次的良好习惯。当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 大便仍不能正常排出时, 才辅以口服通便药物如口服番泻叶、果导片, 也可服用调节肠道菌药物。含有甘油成分的直肠栓剂, 如开塞露等能刺激直肠排空作用, 可对某些难治性便秘者适当使用;对少部分大便特别干结者, 可人工排便以解除患者便秘的痛苦。
1.2.6 出院随访:
因PD患者病程长且目前仍属于不可治愈型疾病, 所以护理工作不仅只保持在住院过程中, 还向出院后的家庭恢复过程进行延伸。如指导鼓励患者尽可能多进行体育锻炼如太极、保健操等;树立坚持继续工作的信心, 培养业余爱好, 同时指导家人应增强和谐家庭氛围, 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增强抵抗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尽可能保持并提高生活质量。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26例PD伴便秘患者经过个体化护理后, 肠鸣音活跃情况及自解大便间隔时间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 (P<0.01) 。见表1。
注:与护理前比较, *P<0.01
3讨论
便秘是指正常饮食情况下, 排便间隔延长, 次数减少, 大便干结及排便困难, 常伴有肛门疼痛及出血等排泄异常情况。许多疾病及病理情况容易伴有便秘, 如抑郁症、痴呆、PD等[4]。有调查发现老年PD伴便秘的发生率达80.7%, 远高于正常人。目前对PD病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 只有坚持服药和加强护理才能提高疗效,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护士应以高度的爱心和责任感, 充分做好各项护理, 稳定患者情绪, 在工作中应该加强安全防护, 主动询问病情, 了解患者思想动态, 积极解决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在生活上给予更多关心, 做好生活护理。主动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 共同做好患者护理工作, 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在生理、心理、精神上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本结果显示, 在给PD便秘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过程中, 首先通过改变饮食结构、足量补充水分、然后制定个体运动方式及量、合理安排服药及心理护理和出院随访的个体化护理后, 肠鸣音活跃情况及自解大使间隔时间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 (P<0.01) 。可见对于PD患者发生便秘后, 个体化护理指导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科将人文关怀融入PD病便秘患者的护理中, 不仅有效解决了PD患者的便秘苦恼, 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各种心理负担, 使患者能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更使患者认识到自身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护理, 其身心健康地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王维治, 昊祖明.神经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06.
[2]Abbott RD, Petrovitch H, White LR, et al.Frequency of bowelmovements and the future risk of Parkinson′s disease[J].Neurology, 2001, 57:456-462.
[3]孙斌.帕金森病诊治120问[M].北京:金盾出版社, 1996:121.
个体化护理服务 篇9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肺癌放疗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影响
肺癌为常见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为姑息治疗,放疗为常用治疗方法。但放疗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疲乏感和副作用,影响生活质量,加上多数肺癌患者存在负性心理,需强化护理。个体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措施,在临床应用广泛,且收效良好,其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需求的一种护理方式。刘爱梅的研究显示,个体化护理对肺癌放疗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質量有提升作用,朱小林的研究也显示,个体化护理对肺癌放疗患者效果确切,可改善其生活质量。本研究就个体化护理对肺癌放疗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肺癌放疗患者,按照编号单双数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个体化组。其中常规组共37例,男32例,女5例,年龄33~75岁,平均(57.7±3.3)岁。肿瘤最小1cm,最大9.3cm,平均(3.17±1.38)cm。左侧病变24例,右侧13例。鳞癌、腺癌以及小细胞癌分别13例、15例和9例。个体化组共38例,男32例,女6例,年龄33~77岁,平均(57.9±3.1)岁。肿瘤最小lcm,最大9.2cm,平均值(3 12±1.31)cm。左侧病变23例,右侧15例。鳞癌、腺癌以及小细胞癌分别14例、15例和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放疗护理;个体化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1)个体化评估。患者入院后给予家庭条件、病情、心理状况、健康知识需求等个体化评估,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2)环境护理。给予患者家庭化病房环境,布置电视、沙发、张贴温馨提示等,保持温湿度合适,光线柔和,为患者带来舒适感和安全感。可设置杂志、报刊等读物,方便患者阅览;走廊设置扶手,方便患者行走。为有特殊需求的患者配备相应的特殊用品,如遮挡屏风的设置等。(3)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性格特点、文化背景等给予健康教育护理,每天跟患者沟通,掌握其躯体、情绪和营养情况,说明放疗必要性和重要性。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应注意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化程度高的可采用专业术语。并根据患者情绪状态,选择在其情绪较好的情况下进行宣教,以提高宣教效果。(4)心理护理。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况,给予个体化疏导。孤独感强的患者需嘱家庭成员多加陪伴;消极悲观的患者应通过介绍成功治疗病例提升患者信心;焦虑恐惧患者应多给予鼓励和安慰,并应用音乐疗法等放松其情绪。(5)副作用护理。加强跟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使其掌握自我护理技能。鼓励患者多进食易消化高蛋白食物,避免辛辣油炸食物,以免便秘和加重病情;餐后适当饮用温水,对食道进行冲洗,避免残留食物残渣。密切观察患者表现,如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疼痛情况,有无烧灼感、吞咽梗阻、进食困难等放射性食管炎表现,有无胸闷、刺激性干咳等放射性肺炎表现,若出现,应及时遵医嘱进行抗菌药物、雾化吸入等治疗,并给予个体护理。
1.3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1)放疗效果;(2)护理前后生活质量;(3)放疗并发症发生率。显效:经放疗,患者身心状况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有效:经放疗,患者身心状况和生活质量改善,但不明显;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放疗效果比较
个体化组患者放疗效果显著比常规组高,其中,常规组总有效率81.08%;个体化组总有效率9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个体化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显著比常规组好,其中,护理前两组的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差异不显著,护理后个体化组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放疗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个体化组放疗并发症发生率5.26%显著比常规组24.3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肺癌为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肺癌患者可出现咯血、胸痛和疲乏感,身心痛苦大。放疗为肺癌常用治疗方法,但放疗可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可导致患者躯体痛苦加重,治疗依从性降低,甚至放弃治疗,不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因而需要加强放疗过程的护理。
个体化护理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针对患者个体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其疾病情况、家庭情况和文化程度等,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确保患者达到跟身心符合的、跟文化水平契合的、跟健康需求符合的护理,达到最佳身心状态。个体化护理从心理、放疗并发症、健康教育、环境等方面出发进行护理,不仅关注疾病治疗本身,也关注患者主观感受和症状,针对癌性疲乏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疼痛、失眠、营养不良等症状;通过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对其进行个体化支持,有助于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和孤独感,增强治疗信心,从而促进疗效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本研究常规组行常规放疗护理;个体化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结果显示,个体化组患者放疗效果显著比常规组高,这主要是因为经个体化护理,可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心态,对放疗治疗结果也有改善作用。另外,个体化组放疗并发症发生率5.26%显著比常规组24.32%低,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经个体化护理,可加强对放疗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因而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个体化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各项指标显著比常规组好,说明个体化护理的实施改善了患者身心整体状态,也提升了其社会功能和精神状况,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
高血压病个体化用药治疗的护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高血压病患者158例,男106例,女52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40例,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118例,其中冠心病38例,心力衰竭26,脑血管病变26例,肾脏病变16例,糖尿病12例,年龄46~78岁。
2 单纯高血压病患者的用药治疗和护理
2.1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用药护理
老年患者首先选用钙拮抗剂,如尼群地平,贝尼地平,安氯地平等。钙拮抗剂可降低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老年性痴呆的危险性。用药时应协助老年患者服药入口,短效药物要按时服用,长效药物不要服用过量以免造成低血压,高龄老年患者应严格按医嘱进行用药指导和护理,保证用药安全。钙拮抗剂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速、头痛和面色潮红、踝部水肿、便秘。临床发现晚服硝苯地平剂量增加时,可出现多尿、口渴。应告知老年患者,解除心理负担,停药后自行缓解。
2.2 应激性高血压的用药护理
应激性高血压是指人在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或遭遇精神刺激,而引起的症状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也就是我们所指的应激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常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注意观察患者含服心痛定或静脉给药硫酸镁时血压下降的程度,待血压平稳后,改用口服降压药,一周后血压就会恢复正常。这类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几点: (1) 保持乐观态度,解除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 (2) 饮食调节和保证充足睡眠。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3) 戒烟酒和适当的运动,控制体重。
2.3 顽固性高血压的用药护理
约10%高血患者尽管使用了三种以上剂量降压药治疗,血压仍未能达到目标水平,成为顽固性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对顽固性高血压首先要查找原因。首先保证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应用了其他药物[2]。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易引起水钠潴留,某些减肥药易干扰降压作用,治疗肾脏疾病贫血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直接作用于血管,能升高周围血管阻力,胰岛素抵抗是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发生顽固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原因明确后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给予匹配的降压药物,血压会明显降至理想水平。
3 有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降压治疗及护理
3.1 冠心病
降压应选择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和长效钙拮抗剂,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应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和β受体阻滞剂,能预防心室重构。尽可能选用长效制剂,减少血压波动抑制24 h血压。如维拉帕米缓释剂或地尔硫卓。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应选择比索洛尔。ACEI易产生刺激性干咳,停药后自行缓解。比索洛尔易产生乏力、疲劳、鼻窦炎这些反应与剂量成正比。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引发心绞痛恶化和心肌梗死。因此,建议患者在密切观察下大约一周内逐渐减量停药。用药治疗时不可随意更换降压药,每天检测血压,根据医嘱调整降压药剂量。
3.2 心力衰竭
高血压合并无症状左心室功能不全的降压治疗,应选择 (ACEI) 和β受体阻滞剂,注意用药从小剂量开始,在有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应采用利尿剂、ACEI或β阻滞剂联合治疗。在用药护理过程中,保证用药剂量准确,降低心衰的死亡率。收缩压达200 mm Hg以上可根据医嘱静脉给药硝普钠持续静脉点滴,严格控制滴数、剂量并监测血压。不能突然停药,根据医嘱调整剂量,应逐渐减量,以免引起血压反弹,造成不良后果。
3.3 脑血管病变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患者不能耐受血压下降过快或过大,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因此降压过程应该缓慢、平稳,最好不减少脑血流量。可选择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ARB) 缬沙坦、长效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片、ACEI贝那普利或利尿剂[3]。注意从单种药物小剂量开始,再缓慢递增剂量或联合用药。发生脑出血时应先降颅内压,脑梗死溶栓时,血压在180 mm Hg/105 mm Hg才可以降压治疗。注意观察患者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症状,血压不要波动过大,短时间内不能达到正常水平。
3.4 肾脏病变
肾功能不全患者,在选用药物降压时,应首先选用ACEI、ARB、CCB这类降压药物是对肾脏损伤小,通过临床试验证明贝那普利、伊贝沙坦长期应用可降低肾功能不全患者尿蛋白,延缓肾衰进程。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增高的患者可以用钙抑制剂,在应用降压药物时,不影响患者的透析治疗。
3.5 糖尿病
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治疗重点是将血压严格控制在靶血压以下,将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降至最低水平 (舒张压小于80 mm Hg) 可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血压的目标应在130 mm Hg/80 mm Hg以下,有效阻止肾病进展和降低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2型糖尿病的患者若要达到标准血压几乎都要联合治疗,ACEI、ARB、α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小剂量双氢克噻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4]。长效的CCB在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中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降压治疗可延缓或阻止肾功能损伤性进展,延长生命。
4 讨论
通过临床上对高血压病患者个体化用药治疗的护理,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和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结合干预高血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合理用药,使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有效地保护了靶器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或延缓了并发症发生的时间,这是我们治疗和护理的目的。
关键词:高血压病,个体化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湛栎.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当代护士, 2006, 8:35.
[2]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61, 4.
[3]王文, 刘立生.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的关系-152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访.高血压杂志, 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