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健康教育

2024-10-14

个体化健康教育(精选12篇)

个体化健康教育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最大限度使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 减少功能障碍的发生。方法 将336例四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66例, 采用常规护理, 按传统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170例, 除了采用常规护理外, 根据骨折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体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 要求护士按计划反复对患者进行指导和教育。结果 实验组在提高健康教育的认知度、参加康复训练的主动性、预防关节功能障碍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P<0.01) 。结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骨折患者术后的功能康复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个体化,健康教育,关节功能,恢复

骨折是常见的创伤之一, 及时、正确的健康教育对骨折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护士要给患者讲解功能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和方法, 注意锻炼的强度和时间, 有些患者害怕疼痛或骨折移位, 常常不愿意进行早期锻炼或锻炼强度不够, 此时, 护士要耐心作解释, 打消患者的顾虑, 同时还应协助患者一起锻炼, 让他们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有安全感和信任感[1]。让不同阶段开始锻炼的患者获得不同效果进行比较, 从而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和参加康复训练的主动性。2004年10月至2009年6月我们对336例四肢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骨折患者336例, 男240例, 女96例;年龄6~75岁, 平均35.5岁。手术内固定305例, 手法复位外固定31例。住院时间15~85 d。上肢骨折102例 (其中肱骨外科颈骨折12例, 肱骨干骨折37例, 肱骨髁上骨折30例, 前臂尺桡骨骨折23例) , 下肢骨折234例 (其中股骨干骨折46例, 股骨髁上骨折17例, 髌骨骨折34例, 胫腓骨骨折95例, 踝部骨折42例) 。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文化89例, 中学文化219例, 小学以下文化28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病情程度差异无显著性, 康复环境、手术方法、麻醉方法相同, 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

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 将170例患者编入实验组, 另166例编入对照组。实验组护士则按评估资料制定具体的健康教育计划、目标和内容, 每天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反复对患者进行教育和指导。对照组护士按传统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两组的评价工作均在健康教育实施1周后和出院前1 d进行。

1.3 效果评价的标准

a) 患者是否提高了对健康教育的认知度;b) 患者是否能主动地进行功能康复锻炼;c) 骨折患者术后有无功能障碍出现。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i2检验[2]。

2 健康教育的方式

对照组按传统教育方式给予主管医师、治疗师、责任护士、住院环境、功能锻炼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教育, 而实验组则按如下方法进行教育。

2.1 随机式教育

利用接触患者的机会, 随时进行教育, 如早交接班时、给患者做治疗时、为患者更换床单时等。

2.2 集中式教育

将患者集中起来,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四肢骨折术后康复锻炼方法, 给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示范操作, 如家属如何给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患者怎样进行主动锻炼等, 使患者获得感性认识。

2.3 书面式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科室自编的健康教育材料等, 介绍四肢骨折术后的康复知识。将比较重要或难懂的内容制成图片并配以通俗易懂的说明文字, 供患者及其家属阅读[3]。

2.4 个体化教育

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的不同进行个体化教育。对个别不识字、无法接受文字教育的患者, 护士就在床边将教育内容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 并对某些康复锻炼的方法进行示范或纠正[3]。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讲解患者进行功能康复锻练的意义

功能锻炼是在不影响骨折固定和愈合的前提下, 训练患者进行全身或伤肢的合理运动, 使伤处的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和关节的活动得以恢复, 防止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关节囊黏连和关节僵直等。

3.2 指导功能康复锻炼的方法

3.2.1 骨折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

在伤后1~2周内, 锻炼的方法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 主动地使肌肉收缩和舒张, 以锻炼肌肉, 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肌肉萎缩。抬高患肢, 消除肿胀。肢体的远端要高于近端, 近端要高于心脏。对肢体末端的关节进行主动锻炼, 如活动上肢的手指或下肢的足趾, 并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 所谓等长收缩, 就是在不活动关节的情况下, 有意识的绷紧肌肉, 持续一定时间后再放松, 该锻炼属静力锻炼, 一般不会导致骨折移位, 每日可多次进行, 每次15~20 min, 做100次左右的收缩。如果骨折涉及关节面, 合并关节软骨损伤, 则可在术后早期将患肢置于持续被动运动机上, 进行有限度、有规律的关节持续被动锻炼, 促进关节软骨再生和修复, 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3.2.2 骨折术后中期的功能锻炼

术后3~7周可作较大幅度关节活动, 开始活动被固定的关节, 如活动腕关节、肘关节, 整个上肢的伸屈、外展、内收, 先由简单动作开始, 动作须柔和缓慢, 随着骨折的愈合, 活动次数可适当增加。下肢骨折患者可进行抬腿和髋关节伸屈活动, 并可上下肢结合, 进行攀扶站立, 逐步开始轻度负重活动。下肢骨折患者在第4周后, 可用双手撑床, 作抬臀、伸屈髋、膝关节等动作。到4~7周后可起床扶拐活动, 但不能负重。

3.2.3 骨折术后后期的功能锻炼

术后8~10周后要通过全面的肌肉关节锻炼, 逐步恢复肢体功能, 对活动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和肌肉要继续锻炼。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 并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负重锻炼, 活动强度以不引起患肢剧痛为宜, 每日4~6次, 每次10~20 min。同时配合理疗按摩, 可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4]。

3.3 讲解功能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要结合骨折类型和患者体质, 采用不同的功能康复锻炼方法。一切锻炼均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 不应由患者随意进行, 以免发生意外或达不到治疗的效果。根据每例骨折的具体情况, 对有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应鼓励患者坚持去做。对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则应严加防止, 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外展活动、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内收活动及肱骨干骨折的前臂左右摇摆活动等, 避免使骨折端承受过大的剪切力、旋转力、折角力和分离力等。功能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 根据骨折部位和程度, 活动范围由小到大, 次数由少到多, 力量由弱到强, 不能操之过急, 不能让患者感到疲劳和骨折部位发生疼痛。应以患者主动活动为主, 如由医务人员帮助时, 仅能做扶持伤肢的辅助动作, 不应由他人用力扳推或做被动的屈伸、扭转等动作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骨折愈合

4 结果

4.1 两组患者对康复锻炼认知情况比较

实验组170例, 能认可健康教育161例, 认知率为94.71%;对照组166例, 能认可健康教育92例, 认知率为55.42%。结果显示实验组能准确演示功能康复锻炼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i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4.2 两组配合康复锻炼的主动性比较

实验组170例, 主动配合有163例, 主动配合率为95.88%;对照组166例, 主动配合有98例, 主动配合率为59.04%。结果显示实验组配合功能锻炼的主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i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4.3 两组并发症及功能恢复的比较

实验组170例, 发生并发症有10例 (5.88%) , 功能恢复有160例 (94.12%) ;对照组166例, 发生并发症有28例 (16.87%) , 功能恢复有138例 (83.13%) 。结果显示实验组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i2检验, i2=10.08, P<0.01,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5 讨论

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选择适宜的教育时间、方式及制定适合病程各阶段的全面的健康教育计划, 将健康教育贯穿骨折患者的整个治疗中, 及时评估健康教育的效果, 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 可以有效地预防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5]。本组患者经过康复锻炼, 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充分说明健康教育是促进骨折愈合及防止出现各种并发症的促进剂。从临床结果显示, 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率达到94.71%, 主动进行功能锻炼率达到95.88%, 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率达到94.12%。通过健康教育患者都能主动、放松的投入到功能锻炼中, 促进了功能的恢复,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迎晨, 高志娴, 刘玉风.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J].职业与健康, 2005, 21 (11) :1862.

[2]陶筱梅.程序式健康教育对四肢骨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14) :2205.

[3]温秒杰, 顾秋珍.对骨科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8 (21) :2000-2001.

[4]高成萍, 崔俊燕;董润泽.浅谈四肢骨折功能锻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11) 1510.

[5]王秀真, 林需.骨折病人的健康教育[J].中医正骨, 2007, 19 (2) :78.

个体化健康教育 篇2

我国传统的健康教育属于大众化传播的范畴,这种模式指导下的实践对过去以传染病为主的疾病谱是成功的,但大众健康教育往往重在提供各类流行病学研究数据,向人们指出某些疾病的发展趋势,可是大部分听众并不愿意或不甘心将自己与统计数字直接“对号入座”,他们更加关心的是“我会怎么样”。如何将面向大众的健康教育个体化、精细化,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中心根据市卫生局要求,结合龙井市的实际情况,中心决定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活动,旨在针对特定的病人开展特殊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内容,我中心制定如下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一.成立组织

为开展好辖区内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活动,我中心成立了个体化健康教育的领导小组并负责实施。

组 长:王钦文(龙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副组长:朴润范(龙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刘金颖(龙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成 员:李连钰(龙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主任)

崔玉霞、金香兰、全起和、王峰、耿艳宏、于永生、朴华玉(龙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

辅 助:陶晓晖(健康教育负责人)

二.实施情况

为开展本次活动,我中心组织医生提前学习了针对个体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和知识。个体化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新的健康教育方式在我中心是刚刚起步,我院打算在今年选择合适的人群和时间落实好本次活动。三.具体内容 高血压病知识的宣教 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教育干预:

针对中青年人对知识易理解、接受快的特点,综合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方法,包括:口头讲述,优点是随机易传授;选择小册子、书籍、发送短信等书面教育;多媒体、网上宣传;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形式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引起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危害性及治疗的重要性等相关疾病知识。2 心理干预:

高血压病作为一种身心疾病,社会、环境、心理应激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中青年人群常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其中有部分病人因角色适应困难伴有焦虑而引起血压升高,因此心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病人尤为重要,我们经常与病人交流,与其共同探讨情绪不稳定原因,指导病人学会心理调节,保持情绪稳定,心境平和,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紧张,鼓励病人多听一些轻松的音乐及做一些放松训练。3 纠正不良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有研究证明,生活方式和行为对高血压发病率的相互作用分别为20%和80%,不良生活方式是患者在多年的生活中形成的习惯行为,非他人干预难以改变。中青年在社会环境因素及个人行为因素作用下,长期超负荷工作,应酬多,生活缺乏规律。我们对病人强调纠正生活中的不健康行为的重要性,促使病人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低盐、低脂饮食、多在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控制每日总热量[7];鼓励适量运动,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及爱好制订合适的个体运动方案:如散步、慢跑、打乒乓球、打网球等,每周运动3~5次,使体重指数保持在20~24之间;戒烟,避免烟中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对高血压和身体的不良影响,如立即戒烟有困难者,可每天减少1支,直至戒烟;节制饮酒,过度饮酒往往降低抗高血压药物的效果,会增加脑卒中危险,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4.服药依从性干预;

目前高血压的控制对策主要是药物治疗,我们告诉病人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进展缓慢,病情易波动,且目前无根治方法。让他们知道血压控制好坏与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呈线形关系,只有有效控制血压,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或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并发症,并以周围熟知人的事例来说服他们,让他们建立长期或终身用药治疗的观念。并针对中青年高血压病人普遍文化程度高,接受理解能力强,工作忙,易忘服药等特点,一方面提供详细的相关药物知识,选择副作用低、长效控释片,并提供可随身携带的专用小药盒(直径8公分圆形,上、下二层相扣,底层自圆心等分7格,安放周一至周日口服

药,上层可旋转,1/7格面积为透明,随旋转可清楚查看到当日是否已服药)可检查每日是否服药;另一方面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家庭支持,经常保持联系,督促提醒按时正确服药。5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监测是高血压病人护理中的关键点,及时教会病人及家属血压监测方法,分段动态监测血压变化,将血压值描绘成曲线图,以判断血压控制情况,并为选择药物提供重要依据。有研究认为,病人在家里进行正确的血压测量,更有助于遵医依从性的提高。糖尿病知识的宣教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针对个性化教育,做到因人施教。如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可让其自主学习,再由医生解答疑难问题;对接受能力低的患者,要反复宣教,使其掌握;对极少数接受能力障碍的患者,要注重对其家属的宣传教育。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反应,双向化施教,教育要坚持持续化,还需要必要的考察办法,如引导患者复述、提问,进行知识问卷考察,以确保健康教育有效。

1.饮食指导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最基本的措施,坚持控制饮食,可以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有效控制血糖。具体可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营养状况、劳动强度及病情轻重等计算每天总热量。热量分配可按早餐1/

5、中餐2/

5、晚餐2/5合理分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要占50%,提倡食用粗制米、面、杂粮,限制食用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蛋白质(0.8~1.2)g/kg〃d,占总热量15%~20%。蛋白质来源应至少有1/3是动物蛋白,以保证必氨基酸的供给。

脂肪为(0.6~1.0)g/kg〃d,脂肪占总热量30%以下。食用纤维素食品每日不少于40g,可延缓食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改善血糖、血脂代谢紊乱,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可适当多用。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及坚果类食物,烹饪得当,少用油盐、煎炸方式。

2.运动指导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可促进血中葡萄糖的分解、改善血液循环、帮助肌肉保持弹性,同时减轻胰岛素或降糖药的剂量、减少副作用发生,达到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状态的目的。安排运动要循序渐进,注意运动前的准备及运动后的整理,运动前后要注意足部护理,外出运动时告诉他人或身边携带有关姓名、疾病等资料卡,以防发生意外。患者如有严重心肾合并症、高血压、活动性结核、酮症酸中毒、微血管病变等时,避免应用此疗法。

3.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①对于口服降糖药者,详细介绍各类型降糖药的药理知识,使其掌握药物的作用、用法、服药时间与饮食的关系、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以及出现不良反应时采取的对策。②讲解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优点,让正在使用胰岛素者现身说法,使患者消除顾虑,走出“注射胰岛素会成瘾”的误区。手把手地教患者注射胰岛素,准确无误执行胰岛素的注射时间、剂量及部位。严格要求患者按时就餐,并密切观察有无低血糖表现,如出现饥饿、心悸、头晕、出汗、无力等应立即让患者口服含糖食物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并及时报告医生。注射部位应以多部位轮流注射,注射点分散,同时注意皮下注射深浅度,利于患者出院后的康

复。

4.血糖监测指导 教育患者自我监测的重要性,有条件者备血糖仪,教会患者使用血糖仪测血糖。血糖监测的时段主要为空腹、餐后2h和夜间血糖。不同时间测定的血糖值,对指导饮食、用药、和胰岛素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除测血糖外,还要定期复查血脂、糖化血红蛋白、24h尿微量蛋白、血压、体重、眼底检查等项目,并交代各项检查的意义和重要性。

5.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优质服务,把患者当亲人,主动诚恳地解释患者的病情,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增加患者自我调解能力。同时鼓励患者之间多交流经验,亲属多子以支持,使患者学有榜样,治有信心使其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以上是我中心准备在今年开展的针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并计划在今年开展基于以上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作为对大众健康教育方式的补充和延续,我中心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个体化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的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

个体化健康教育 篇3

关键词 糖尿病 健康教育 并发症

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34~6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两组均做到以下宣教内容,如疾病相关知识、饮食控制方法、用药指导、运动疗法、胰岛素注射方法、并发症防治、心理指导等教育。健康教育形式,对照组采用口头讲解、回答提问、发放文字图册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需要、兴趣、已有的疾病知识和掌握的技能,针对每个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健康情况进行个体指导,分段进行健康教育。给患者提供反馈的机会,在交流中,允许患者有足够的时间自我陈述,审慎了解到患者的需求后,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和训练方法。

评价方法:半年后通过定期回院复查的方式,统计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和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效果为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饮食控制、用药方法的掌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 果

两组治疗后观察组的健康教育效果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讨 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有利于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了更多的糖尿病的基礎知识和防治知识。护理人员从单纯灌输式的单向交流变为有计划、有实施、有评价的双向交流,形成了护患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新型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个体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残疾。糖尿病教育是治疗的关键[1]需要护理人员持续强化教育以及对患者的长期监测和指导。通过复诊和回访,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持续性、动态性、重复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主动采纳健康行为积极进行自我护理,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研究又有干预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涉及多层次多方面对象和内容的系统活动[2]。由于对照组接受传统的群体健康教育,一般只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但是由于文化水平、职业、病程及对知识理解程度等诸方面的差异,能否由掌握的知识改变态度进而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差别也很大。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职业、理解接受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及时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已成为趋势。这种方法弥补了集体教育的不足,满足了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患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许樟荣.糖尿病教育是治疗成功的的关键[J].糖尿病新世界,2001(2):30-32.

个体化健康教育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为本院烧伤整形美容科2008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烧伤住院患者, 共180例,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 每组均为90例。研究组中:男53例, 女37例;年龄9~68岁;烧伤原因有热水烫伤、火焰烧伤、煤气爆炸烧伤、化学烧伤等;文化程度:文盲8例, 小学11例, 初中31例, 高中28例, 大学及以上12例。对照组中:男55例, 女35例;年龄10~67.5岁;烧伤原因有热水烫伤、火焰烧伤、煤气爆炸烧伤、化学烧伤等;文化程度:文盲9例, 小学12例, 初中30例, 高中27例, 大学及以上12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入组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1.2.2 研究组

首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如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疾病轻重程度、心理状况以及家庭支持状况等, 作出综合性评估, 然后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 并根据具体情况分阶段、有针对性的灵活掌握实施。对年轻和文化程度较高者采用文字或与口头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对年龄偏大和文化程度较低的、经常更换陪护的要反复讲解, 重点教育。将入院宣教、植皮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出院指导等内容分阶段讲解给患者及家属。也可通过日常护理工作进行, 如利用晨晚间护理、巡视病房、护理查房、各种护理技术操作时,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随机教育并具体示范。责任护士每天与患者进行沟通,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可采用提问与讨论的方式。健康教育方法是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文献方法[2,3,4,5]进行。健康教育每天进行一次, 但入院之初宣教频次应适当增加, 病情稳定后可减少频次;每次健康教育以10 min为宜, 亦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4]。

1.2.2.1 入院宣教

尽快使患者及其家属熟悉住院环境, 介绍病室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护士长、就餐时间等。

1.2.2.2 心理教育

烧伤患者多因为恐惧, 害怕留下瘢痕、影响美观而焦虑不安。应多安慰患者, 向患者简单讲解治疗的方法, 并请周围已痊愈的患者现身说法, 让患者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1.2.2.3 疾病相关知识介绍

介绍烧伤的一般治疗方法、病程、治愈率及预后情况[2]。

1.2.2.4 术前宣教

术前告之患者手术基本情况, 术前1 天备皮, 当日晚10时至次日晨术前禁食、水。术前一夜保持良好的睡眠, 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

1.2.2.5 术后教育

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 适时止痛, 及时解决疼痛问题。饮食指导, 全麻患者清醒后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禁用辛辣刺激、油腻食物。选用舒适的卧位, 抬高患肢。

1.2.2.6 用药指导

向患者讲解药物的治疗作用及用药的时间和注意事项。如静脉用药要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防止药物过敏和副作用。患者如有不适要及时反映, 及时处理。

1.2.2.7 功能锻炼

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持各关节功能位。先行各关节被动活动, 逐步过渡到主动活动。初愈后创面皮肤弹性差、静脉回流障碍, 进行功能锻炼时, 应注意运动强度;待无静脉回流障碍后, 练习下床站立、行走, 以逐步恢复肢体功能。

1.2.2.8 出院指导

继续加强营养, 增强机体抵抗力;进行功能锻炼;保护新生皮肤, 避免日光照射;定期到医院复查。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 进行统计学分析, 应用x2检验 和t检验 ,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生活能力、角色适应和心理状态的比较

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 参照樊长玲等人评价方法[4], 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角色适应、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以正常人群数据为标准, 大于参考标准的75%为较好, 60%~75%为一般, 小于60%为较差。评价情况见表1。

统计学分析显示, 入院时, 组间患者的生活能力、角色适应、心理状态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出院时, 研究组生活能力较好者73人, 占81.11%, 对照组生活能力较好者56人, 占62.23%, 两两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x2=7.91, P<0.01) ;两组间的角色适应和心理状态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x2=7.91, P<0.01;x2=12.81, P<0.01) 。

2.2 满意程度的比较

出院前, 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测试, 研究组为 (96.3 2.6) %, 对照组为 (84.1 3.2) %, 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t=7.58, P<0.01) 。

2.3 平均住院日和治愈好转率的比较

在平均住院日方面, 研究组为 (28.6 2.3) d, 对照组为 (35.5 3.4) 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26, P<0.05) ;研究组治愈好转89人, 治愈好转率为98.89%, 对照组治愈好转82人, 治愈好转率为91.1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4.20,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烧伤多由突发事件造成, 患者一时往往难以接受, 因此多存在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5], 个别患者悲观厌世, 抵触治疗。采取以时间为横轴的常规程序化健康教育有时可能效果欠佳, 而根据烧伤患者的具体情况,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遵循个体化的原则, 选择最有说服力, 最有教育作用的方法可能效果优于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健康知识的宣传, 使烧伤患者的心理上得到支持、健康上获得指导, 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 使患者的病情能得到尽快恢复, 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疗效。

通过实施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健康教育是一种"知-信-行"的教育模式, 护理人员对患者评价的重点在于患者知识的掌握程度、态度改变与否和行为取向如何。这样, 就要针对不同知识层次酌患者及家属行烧伤知识的传播, 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 必须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因此, 必须丰富自己的临床医学知识, 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通过实施健康教育, 护患关系明显改善在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 首先确定患者学习的内容, 有针对地进行指导, 所教内容与患者的需求和教学目的相关, 允许患者尽可能按自己的速度学习, 利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及方言进行教育, 为患者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帮助那些不善于学习的患者尽量克服不良的生活方式。

在对烧伤患者的诊疗和整体护理过程中,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疾病相关知识、各种检查、治疗等方面。健康教育的任务[6]是以患者及家属为对象, 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及家属提高健康水平, 增加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特别是对一些专科性较强、病程长、病情复杂更应如此。烧伤治疗病程长, 只有根据病情的发展及特点, 针对健康宣教调查结果, 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 其内容也应具有个性特点, 即共性与个体相结合, 注重细节,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

参考文献

[1]黄京芳.护理健康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58.

[2]夏琳.烧伤病人健康教育的对策[J].现代护理.2005, 11 (2) :148-149.

[3]黄晓君, 林健, 郭彩云等.对216例烧伤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 19 (5) :5-6.

[4]樊长玲.烧伤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08, 5 (36) :142-143.

[5]张文林, 黄声长, 夏琳.58例烧伤病人护理状况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5, 5 (5) :260.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篇5

促进县域教育更高水平均衡发展

近年来,胶南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建设“蓝色之城、绿色之城、幸福之城、未来之城”的重要内容,加大投入力度,推进资源整合,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9年11月我市被表彰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

一、坚持政府行为主导,不断完善“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多年来,胶南市委市政府把教育作为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程,本着“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的原则,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执政为民的切入点强力推进。经过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我市先后出台了《胶南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一五规划》,《胶南市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胶南市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区市直义务学校均衡发展的意见》、《胶南市关于建立健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意见》等相关规划和文件规定,进一步明确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和措施。率先建立了“以县为主”的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实现城乡教师工资全市统发,农村教师人均工资由2002年的1131元增长到现在的3328元;2005年起将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2006年春季,在青岛五市率先实施全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校方责任险;不断完善以政府统筹为主导的帮困助学长效机制,依法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与普通市民同等待遇,近5年以政府助学券等形式资助经济困难学生

近1000万元;投资686万元统一为农村学生配设了班车;投资368万元实施了“农村小学喝热水吃热饭工程”;投资314万元实施了中小学生饮水工程。

二、强化资源统筹布局,大力推进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 胶南市确定了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学校布局调整等建设项目“统筹规划、一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近年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6000万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教学设施建设和校舍维修改造,结合新农村建设,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抓手,科学进行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全市小学由2000年的275所调整到现在的85所,初中由35所调整为26所。从2008年起,投入8700万元按标准化学校要求改扩建、装备义务教育段学校,创建标准化学校数量比例居青岛各区市首位。积极实施农村学校教学仪器增配工程,从2008年起每年投入400万元为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教学仪器更新、配备,在青岛五市率先完成光纤入校“校校通”工程,全市中小学计算机装备累计1.8万台,所有学校均按标准装备各类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农村学校实验教学及信息化装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稳步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争取青岛市资金937万元、镇(处)财政1155万元,完成3.12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改造,彻底消除了薄弱学校。

三、不断完善教师交流培训机制,努力实现城乡优质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胶南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与内容。以实现城乡、镇域内优质师资配备相对均衡为目标,创新实施城区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城乡教师挂职支教与学习制度、优秀教师巡回教学制度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制度,自2004年以来,全市共有649名教师分别由城区学校到农村学校挂职支教和由农村学校到城区学校交流学习。2009年又实施了“新教师顶岗实习制度”,将考录到农村学校的55名新教师安排到城区学校顶岗培训一年后再回原农村学校工作,促进新教师思想与业务的双提升。以建立研训合一的城乡教师培养培训机制为目标,大力实施干部教师读书工程、新教师三年培训计划、班主任培训工程、小学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培训、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举办“教育干部全面提升素质培训班”,教育干部的课程领导能力、课堂教学的指导能力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四、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全力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

个体化健康教育 篇6

几年前,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曾经让我们欢欣鼓舞。主流媒体将人类基因组计划列为20世纪三大科学工程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当时,人们对人类基因组计划最为实际的期望是,从此以后,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科学地指导个体化医疗。这的确很吸引人。

今天,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早就已经实现。但是,科学的个体化医疗目标还是遥不可及。

基因检测信息现在基本没有用

两年前,基因检测在美国很热门。商家声称,基因检测可以指导个体化医疗。于是,不少人掏钱去做基因检测。检测后,大家拿着自己的基因图谱和疾病危险估计报告去问医生:这些信息对避免疾病有没有用?

面对这类问题,大多数美国医生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为此,美国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文章,告诉医生们如何回答这类问题。那就是,“这些信息现在没有用。几年后再回来问我。”

科普伦教授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健康顾问。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后,科普伦教授曾经访问过协和医学院。在由我主持的一个小型中美研讨会上,科普伦教授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美国有个科学家,名叫克莱格·凡特。他因为推动人类基因组计划提前完成而闻名于世。功成名就以后,凡特花了几百万美元,绘制了他本人的基因组序列图。这个相当复杂的基因图谱提供的个体化医疗具体指导意见是:凡特需要戒烟,戒酒,多运动。

当时,科普伦教授在会上幽默地说:“其实,如果凡特先生来找我,只需要花几千美元,就可以获得和上面完全相同的个体化医疗指导意见。”

通常,中国在许多医学领域都要比美国慢至少半拍。但是,这两年,基因检测在中国也悄然升温。商家声称,基因检测可以帮助预测某个人容易得什么病,得病后又会对哪些药物敏感,哪些药物容易产生副作用。这就是个体化医疗。

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本期特别关注中《个体化医疗,万里长征才走了一步》一针见血地指出,个体化医疗的过早商业化存在着4大问题。中国卫生部也认为,基因检测技术用于临床为时尚早。于是,有些聪明的商家变着法子说,他们提供的基因检测是健康咨询服务,不是医疗体检服务。

健康咨询服务的基础是准确可靠的健康信息。既然目前基因检测还处于研究阶段,不能提供有用的健康信息,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做基因检测呢?

个体化医疗本身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健康

若干年后,就算基因检测技术成熟,能够指导个体化医疗了,我们也千万不要幼稚地认为:个体化医疗能够带给我们健康。为什么这么说?

个体化医疗关注的主要是病。光关注病,这本身就是一个很落后的观念。科学还不发达,人类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大家追求的是“活着”。当时,传染病和营养不良是人类“活着”的最大威胁。得了病,很快就会死亡。数百万年来,人类的平均寿命没有超过40岁。年过半百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因此,治病最重要。治好病,我们就可以避免过早死亡,就能够“活着”。那时候,“人生七十古来稀”。

今天就不一样了。“人生八十不稀奇。”“活不到九十九,就是您的错”。科学发达,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我们追求的是“活得更好,活得更久,活得更有意义”。传染病和营养不良基本上控制了。现在我们面对的病大多数是慢病。得了慢病,多数都不能完全治好。虽然慢病不会让我们很快离开人世,不会威胁我们实现“活着”的目标,但是,慢病会威胁我们“活得更好,活得更久,活得更有意义”。

糖尿病、心脏病和肿瘤等慢病,既不是微生物引起的,也不是营养素缺乏造成的。慢病是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方方面面的健康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想健康,必须找到这些危险因素,评价这些危险因素,化解这些危险因素。

我们应该明白:吃药治病永远不是我们的目的。因此,个体化医疗也不应该是我们的目的。医学的目的是恢复和促进健康。医学的作用是:有时治愈,经常帮助,永远安慰。从古至今,药物和治病的作用都是帮助我们减少痛苦,恢复健康。个体化医疗可以帮助我们更合理、更科学地用药和治病。但是,光靠个体化医疗是不可能给我们带来健康的。现在,八成以上的病是治不好的慢病。每个人的健康都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通过健康管理,我们可以使“一年不如一年”的速度减慢。

如果只关注看病吃药,不管理健康,再好的个体化医疗也无济于事。把健康的希望寄托在基因检测和个体化医疗上,必然是病越来越多。不可能有我们的健康。

与其被动等病来,不如主动管健康

聪明的中国人应该相信科学,不迷信技术!我们不能光停留在传统的养生上,也不能光被动地防病治病。要在养生和防病治病的基础上,以健康为中心,主动出击。我们可以采取“前移和下移”的战略,管好健康。主动地从“病人”前移到“高危人群”,从“病”前移到“健康危险因素”,从“医院”下移到“社区、农村、厂矿、企业”,从“药房”下移到“书房和厨房”,从“医学体检中心”下移到“健康管理中心”。

世道变了。环境变了。21世纪的健康大趋势是:专治病行不通,加预防已不够,光养生也不灵,健康要管理。与其被动等病来,不如主动管健康。

有人说,在一个只有6.48%的人口健康素养合格,很多人宁可相信张悟本的绿豆治病论,也不相信营养膳食宝塔的国度,说服大家去管理自己的健康,是很难的!我们能做到吗?

个体化健康教育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待产的初产妇200例,均为足月单胎、头位,无妊娠并发症,年龄22~35岁,平均28.0岁,孕周37~40+6周,平均38+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年龄、胎位、孕周及产科条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产前宣教的方法

两组均按常规进行产前检查及住院的一般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由助产士完成,健康教育的内容如下: (1) 首先介绍分娩环境及医务人员一个温馨而有利于产妇心理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设置家庭式的待产室和产房,保持清洁,温湿度适宜,适而放一些令人心悦的轻音乐使产妇心情舒畅,从而减轻产妇的心理负荷,有利于消除产妇的紧张、焦虑心理.同时医务人员热情地向产妇介绍自己的名字及岗位,用爱心、同情心、耐心、细心为临产妇提供亲情化服务,用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语言、精湛的技术使产妇得到心理上的安慰,成为其倾诉对象,通过良好的护患沟通,消除产妇的陌生和孤独感; (2) 重视对家属的宣教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是影响临产妇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2],良好的社会支持可对应激状态下的产妇提供保护,产前要对丈夫、公婆及父母等家庭成员进行有关的心理卫生宣教,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在产前教育中对期盼生男孩的孕妇及家属,宣传正确的生育观,尤其做好丈夫和长辈的工作,树立男女平等的思想,去除旧观念和封建思想的影响,减轻孕妇的心理压力.同时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分娩过程中,家庭的支持尤其是丈夫提供的支持可唤起产妇积极的反应,缓解其孤独、恐惧感; (3) 注意产妇的生活保健产前一定要对产妇进行生活保健的宣教,保持全身清洁卫生,鼓励产妇进食,特别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产妇临产后每2~4小时排尿一次,避免尿潴留,影响子宫和先露部下降,从而促进产程进展; (4) 及时向产妇介绍分娩的有关知识让产妇了解自然分娩要经历三个产程、分娩的各种体位及减轻分娩疼痛的方法等; (5) 认真向产妇解释自然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的利弊医务人员认真向产妇解释阴道分娩对母子的好处,比如:对于胎儿,分娩过程中子宫有规律的收缩,能使胎儿的肺得到锻炼,出生后有利于新生儿呼吸的建立,促进肺成熟,出生后很少发生肺透明膜病,再者经过阴道分娩,新生儿湿肺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大大减少。对产妇来说,自然分娩有利产后恶露排出,子宫复原,减少产后出血。同时让产妇知道剖宫产是解决母婴并发症和难产的一种手段。

1.2.2 评价方法

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

1.2.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分娩对产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应激反应,是产妇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作用于身体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再者产妇缺乏对分娩相关知识的了解,对分娩时疼痛无心理准备以及家庭成员和医务人员的态度,分娩环境的陌生,都将对产妇的心理产生巨大的作用,所以产前对产妇作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营建温馨的分娩环境,而且可以消除产妇对环境陌生而产生不良情绪,同时让产妇了解分娩的相关知识,可以消除产妇对分娩的紧张恐惧心理。使产妇分娩前积极作好心理准备,分娩时才能充满信心,促进自然分娩。

产妇分娩过程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影响分娩的因素除产力、产道、胎儿外,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也很重要,而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是影响产妇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不断上升与社会及家庭因素有很大关系,为此产前对家庭成员进行有关的心理卫生宣教非常重要,让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生育观,树立男女平等的思想,祛除旧观念和封建思想的影响,减轻孕妇的心理压力。同时提供持续的生理、心理和信息支持,帮助产妇在产程中能最好地发挥内在的力量完成分娩过程,促进了自然分娩,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周方兰, 江红霞.孕妇保健操对分娩的影响.护理学杂志, 2007, 22 (4) :55-56.

个体化健康教育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妇科住院患者138例, 年龄25~60岁, 平均年龄 (40.25±4.5) 岁;病程2~15月, 平均病程 (5.65±1.35) 个月。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6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妇科护理工作中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 即在患者入院以后, 护理人员给予患者一些健康教育的资料以及《护患沟通书》,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大致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相关情况以及护理方式, 同时普及一些疾病与健康的相关知识, 在患者手术前后提醒患者注意一些相关事项, 谨遵医嘱等[1]。在患者痊愈出院时及时的进行宣教。

实验组在护理工作中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 具体措施包括: (1) 入院宣教:宣传教育的过程应该从患者入院开始直至患者痊愈出院为止, 在患者入院时除了常规给予患者《护患沟通书》以外, 还要指导患者认真填写《个体化健康教育需求评估表》, 通过表的内容来了解患者的详细病史、文化程度、对疾病与健康的了解程度、对医院和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等基本的详细信息[2]。在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之后根据不同患者不同要求详细的制定个体化有针对的健康教育护理方式。在了解了患者的基本信息之后护理人员要灵活的应用于护理工作中, 此时由于入院的初期患者对于陌生的环境通常产生一种抵触心理, 再加上手术的压力患者难免产生一些消极情绪,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 帮助患者尽快的熟悉医院的环境, 同时对患者的手术内容要耐心温柔的进行详细的解释, 消除患者的忧虑心理。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到患者实际存在的问题, 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实现护理方式的个体化人性化。 (2) 术前指导:在患者进行手术前依据患者的既往病例有无手术经验护理人员要做好相关的健康指导。除了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嘱咐患者术前必要的注意事项外, 还应更多的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及时的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安抚患者, 建立好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充分的信任, 使患者带着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接受手术[3]。 (3) 术后护理以及出院宣教:术后的护理是伤口能够又快又好痊愈以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的重要方式, 针对不同手术的患者以及不同患者自身身体情况的好坏都应制定一个详细的护理计划来体现个体化的护理特点。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检测及时检查伤口恢复情况, 一旦发现并发症发生的症状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并通知医生。在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谨遵医嘱, 叮嘱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加强锻炼、保证睡眠等。同时向患者与其家属做好相关的健康宣教工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根据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掌握了相关的疾病知识的有65例 (94.20%) 高于对照组的48例 (69.57%) (P<0.05)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为98.32%高于对照组的75.3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小结

护理工作是临床上不不可少的重要措施, 好的护理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态度积极的与疾病抗争。而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3]。上述实验表明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更有助于提高全民的健康知识了解程度,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伙梅, 陆红艳, 陈勉.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探讨.中国医药科学, 2014, 4 (3) :134-136.

[2]王晓芬.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4) :160-161.

个体化健康教育 篇9

1 对病人进行评估

已被诊断糖尿病或糖耐量低减的病人且意识清楚、思维正常、正常语言沟通、有学习能力或病人家属。对病人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评估, 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分型, 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体质量、血压、血糖、血脂、病程及有无合并症等。

2 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

采用一对一的方式给予详细指导, 可发放糖尿病病人教育资料, 进行示范、讲解、讨论, 辅以宣传栏、实物模型、图片、看图说话等。进行健康教育时, 用语要尽量通俗易懂、简洁明了, 避免医学术语和医院习惯用语。

3 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认知教育

了解病人对疾病的态度,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说明糖尿病是慢性终身疾病, 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治疗, 强调遵医行为的重要性。

3.2 饮食指导

对糖尿病病人来说饮食治疗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 帮助糖尿病病人了解饮食治疗的意义, 纠正病人在饮食治疗中存在的误区, 同时鼓励病人与家人共同制订饮食计划, 帮助病人获得理想的代谢控制状态, 这也非常有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防[7]。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身高、体质量、劳动强度制订合适的饮食处方, 热量分配为每日3餐按1/5、2/5、2/5的比例分配或3餐等量分配为1/3、1/3、1/3, 脂肪占25%~30%、糖类占55~65%、蛋白质比例<15%, 运用食物模型指导病人对常用食物的重量、体积、容积的认识, 学习食品交换份的概念及方法。范丽凤等[8]研究显示, 个体化饮食教育后病人饮食治疗的理论知识评分, 包括对食物的重量、体积、容积认识的评分均较教育前有明显提高, 通过教育、饮食、运动、药物等综合治疗, 病人在教育后2周和1个月~2个月时FPG、2 h PG均较教育前明显降低, 显示了个体化饮食教育干预也起到了辅助治疗作用。

3.3 运动指导

运动疗法已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基础手段之一。因病人的年龄、性别、爱好、工作性质以及慢性疾病的影响, 运动量的个体差异很大, 应根据病人的自身情况给予个体化的运动指导, 对糖尿病病人来说, 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提倡有氧运动[9], 运动时间以饭后0.5 h~1.0 h为宜, 每次30 min~40 min, 运动前要进行5 min~10 min的热身和放松活动。重视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 如出现呼吸费力、面色苍白、头晕等要及时停止。详细讲解运动中容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加以预防。马培灵等[10]在糖尿病病人实施运动疗法教育指导的效果观察研究中显示, 指导糖尿病病人每日分次、小量, 餐后进行中、低强度的规律运动, 能有效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减少运动并发症, 观察到通过运动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 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3.4 用药指导

加强糖尿病药物相关知识教育, 以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 指导病人阅读药物说明书, 尤其对低血糖的急救方法, 外出时携带糖尿病急救卡和糖块、食物等, 保证病人生命安全。良好的遵医行为有利于改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 防止、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11]。对口服降糖药病人, 要强调用法正确, 使其分清是饭前还是饭后服用, 监督病人遵医嘱服药。对采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 要教会其掌握抽吸剂量、注射方法、保存方法和注意事项。

3.5 自我监测指导

血糖水平是判断糖尿病治疗情况的最直接的指标, 教会病人学会正确使用便携式血糖仪, 以便经常监测血糖水平, 每次测量均要准确记录, 可为调整药物剂量及饮食提供依据[12]。血糖监测的时间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饭后2 h血糖、睡前血糖。血糖控制标准:空腹血糖不超过6.1 mmol/L, 餐后2 h血糖不超过8 mmol/L。

3.6 低血糖的识别及防治

杨薇等[13]研究显示, 对糖尿病病人进行低血糖防治知识教育, 提高对低血糖的认识,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降低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率, 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低血糖常见症状为疲乏、饥饿、头晕、出虚汗、心悸等, 严重时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应及时识别并进食糖水或甜点。如不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告知病人除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药物剂量外, 平时应身上备些糖果, 携带标志清楚的识别卡, 以备发生意外时提供处理参考。

3.7 防治并发症知识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注意足部护理, 预防感染, 戒烟、限酒。如伴肾脏病变的病人, 应查尿常规、肌酐清除率和血清生化指标 (包括尿素氮、肌酐、电解质) , 一般2个月~3个月测定1次;有神经病变者, 应注意平时有无四肢麻木、感觉异常 (如针刺感、蚂蚁在皮肤上爬行感、烧灼感等) , 如有症状及时去医院检查;糖尿病病人注意检查双足, 观察皮肤温度、颜色和感觉变化, 穿舒服的鞋袜, 防止皮肤破损, 保持足部清洁, 预防感染;对平时视网膜病变病人应避免升高血压及过多跳跃的运动[14]。

3.8 心理护理

由于长期用药及疾病的折磨, 病人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通过与病人交谈, 了解病人的心理、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情况, 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疾病健康教育。针对病人的个体差异, 如文化层次、社会地位、认知能力的不同, 进行恰当的健康教育, 以解决病人的情感障碍, 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情绪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保持愉快和乐观的心情, 就会有良好的抗病能力。

4 个体化健康教育的特点

4.1 因人而异

应针对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特点的差异, 而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健康教育, 注意要突出重点。对初次住院病人, 着重基础知识技能的宣教;对反复住院的病人, 要重点与其探讨血糖控制不好的原因;对于生活贫困的农村病人, 要反复告诫饮食对血糖的影响;对于经常忙于应酬的病人, 要教会其避免乙醇、高脂类饮食的不良生活习惯[15]。

4.2 因病而异

由于疾病程度不同, 采取的教育内容也不同对年老体弱病人要求做轻微活动, 持续时间要短。对于早期肥胖病人则要求其运动量为最大的消耗量, 活动强度要大, 持续时间要长。

4.3 因治疗方案而异

同一种疾病, 因治疗手段不同, 其治疗效果也不同, 需要病人配合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 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口服降糖药病人, 应着重交代清楚用法, 使其分清是饭前服用, 还是饭后服用。对采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 要教会其掌握抽吸剂量、注射方法、保存方法及注意事项。

5 小结

个体化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病人掌握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可以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糖尿病, 增加病人自我管理能力, 改善代谢状况,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使病人对糖尿病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目前普遍采用的集中大课堂进行教育已难以满足病人自我管理的需要, 所以开展糖尿病个体化教育门诊势在必行。

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调动了病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能够针对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健康教育, 因人而异, 鼓励病人提出问题, 因势利导地给予解答, 启发病人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行为,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个体化健康教育形式是护士和病人一对一的交谈, 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密切了护患关系。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还能详细了解病人的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情况, 从而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鼓励病人家属、朋友主动关心、体谅病人的痛苦, 消除情感障碍,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 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终身性疾病,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日益重要, 而糖尿病的教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更好地开展及普及糖尿病教育, 我院开设了糖尿病教育门诊, 对病人进行个体化指导,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使病人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个体化健康教育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在我院CCU住院的446例患者, 其中男345例, 女101例;年龄29~83岁, 平均年龄56.6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32例, 初中139例, 小学121例, 文盲7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3例。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与普通心内科患者一样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 包括出入院宣教、健康宣教小册子、健康宣教专栏、每季度1次科室小讲课等。

观察组除实施以上方法外, 同时给予患者一对一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入院评估, 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 入CCU后二三天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时期存在的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随时调整和充实。并及时根据患者的行为改变情况进行效果评估。健康教育内容:①卫生习惯: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如长指甲、相互交换食品、借阅书报、共用未消毒的用物和餐具等, 养成勤洗手、正确洗手的好习惯, 保持病房环境整洁。②有效排痰:正确卧位、深呼吸、有效咳嗽, 咳嗽时:用纸巾或胳膊遮挡住口鼻。③规则用药指导:应遵医嘱用药。告知患者不遵医嘱私自购药、超时超量滥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后果是使个体菌群失调, 耐药菌株选择性生长, 诱发医院感染。④营养调节:指导科学膳食, 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 少食多餐, 禁烟、酒等刺激性饮食。⑤规章制度:解释探视、留陪等规章制度在预防感染中的作用, 严格限制探视人员, 患有呼吸道感染者原则上禁止探视, 非探视不可的应戴口罩。⑥适当运动:讲解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指导卧位翻身及床旁、室内适当运动, 注意运动的质与量。

1.2.2 调查内容及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查阅记录、现场查看等形式进行调查, 了解患者医院感染防护知识知晓率, 比较个体化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等。问卷调查分别在入CCU时和出CCU时填写。入CCU时填写内容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健康的需求、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多少、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等, 出CCU时填写内容包括卫生习惯、有效排痰、规则用药、营养调节、规章制度、适当运动的掌握情况。

1.3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根据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判定[4]。

1.4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医院感染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

两组患者的卫生习惯、有效排痰、规则用药、营养调节、规章制度、适当运动的掌握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CCU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6.60, P<0.05) 。见表2。

3 讨论

3.1 对CCU住院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技巧很重要

因CCU患者刚入院时病情均“急、危、重”, 医护人员的工作重点在抢救病人, 因此于入院后二三天开始个体化健康教育, 是患者乐于配合和易于接受的最佳时间。实施健康教育中, 应注意不断提高护士健康教育素质[5], 如具有丰富的专科健康知识及良好的沟通技巧, 可促进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才能获得最佳健康教育效果[1]。针对CCU患者的健康需求制定的个体化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全过程, 全程干预满足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需求, 护士的医学及相关学科知识的提高保证了干预计划的有效落实。护士在为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的同时, 热情主动地与患者沟通, 将医院感染防护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给患者, 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观察组患者对医院感染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 说明一对一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措施达到了预期目的。

3.2 对CCU住院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是必要的、有效的

医院感染是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导致病情加重, 甚至威胁其生命, 对生存质量及预后有直接影响, 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6]。医院感染的控制, 尤其是外源性医院感染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院人群 (医务人员和住院患者) 所掌握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健康保健知识及其技能的掌握和运用[7]。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因为忽视了CCU住院患者的特殊性, 未起到实质的作用。通过对CCU住院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 将医院感染的概念、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目的、基本的消毒隔离知识及自我防护知识与技能结合在心内科相关疾病知识中传授给患者, 使患者意识到预防医院感染对疾病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 自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主动配合落实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探陪制度, 医院诊疗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10.31%, 而观察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04%, 说明一对一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措施是有效的。

通过对CCU住院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分析, 把医院感染管理与个体化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普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 提高了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CCU医院内感染, 保障了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郑小芬, 郑文娴, 谢碎林, 等.白血病患儿家长预防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意识与健康教育效果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7) :5-7.

[2]张彦.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 13 (5) :104-105.

[3]容峰, 曾贱高.心血管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 2007, 14 (2) :505-5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S].2001.

[5]王燕, 韩洁坤.护患沟通技巧与方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 14 (9) :111.

[6]王红雷, 李长岭.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11) :1567-1568.

个体化健康教育 篇11

【关键词】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生活质量

健康管理是帮助被管理人了解自己的健康现状,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管理,以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对已患慢性疾病的群体,则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最终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的新型医学服务模式[1]。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终生治疗的慢性疾病,其患病人数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而迅速增加。我院自2010年开始试行将健康管理服务理念运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中,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完整、连续性、综合性、个体化、人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有效地改变糖尿病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意识清楚、思维正常、能进行语言沟通,有一定学习能力,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可独立行走、定期前来随访、生活能自理并排除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病程≥0.5年,均口服降糖药物,稳定药量一周,血糖控制不理想,愿意合作的门诊糖尿病患者13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65例。其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50~73岁,平均56.5岁。对照组65例。其中男37例,女28例;患者年龄41-72岁,平均53.5岁。两组受试对象的年龄、性别、病程、糖尿病家族史、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家庭支持等基本情况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对象条件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诊疗方法,由专科医师告知患者饮食治疗的一般原则,发放糖尿病相关资料,教育患者控制总热量、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保持理想的体重、稳定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等。实验组由健康管理小组实施个体化健康服务,由科主任、专科医师和护士为主要成员组成的健康管理小组,采用个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对门诊糖尿病患者实施半年的个体化、全方位、系统的健康服务。

2.1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经过培训的门诊护士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病人一般情况,找出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的症结。内容包括:吸烟饮酒史、膳食情况、运动情况、心理、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自我管理能力、遵医行为、发病时间、体重、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是否出现并发症及并发症程度、治疗状况等情况进行严格登记,建立健康档案。

2.2确定健康管理计划通过全面了解病人的情况,健康管理小组成员评价患者是否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方式是否得当,运动是否缺乏及运动是否有效,服药是否按时按量等等。找出影响患者健康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管理计划。

2.3糖尿病知识宣教根据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状态,以书籍、授课、播放录像等形式系统讲解糖尿病疾病知识、相关药物疗法、自我监测血糖、足部护理、处理低血糖反应、自我控制情绪方法、预防并发症等,并演示相关操作方法,提前公开健康教育课程表,邀请患者及家属前来听课。

2.4个体化健康管理针对个别患者存在的问题及病人的中医证型进行个体化健康管理,每个患者每月电话或家庭访视1-2次,并做好血糖监测及相关资料记录。

2.4.1个体化健康处方由专科医师和护士向患者展示食物模型,讲解均衡饮食,根据个人口味爱好进行食品交换法计算, 利用量表分析饮食的热量及饮食结构,通过体重指数(BMI)及饮食产生的热量来计算每天的饮食需求量,确定饮食控制的目标,指导患者合理膳食,科学搭配三餐,同时针对食物的四气五味、寒凉温热,根据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体质,开出不同的健康处方。

2.4.2运动指导介绍运动疗法,包括运动前应检查的项目及运动目的、类型、步骤、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注意事项等,利用电子监测仪测试患者1天消耗的热能,从而判断患者的活动程度,确定患者的活动计划。

2.4.3心理疏导和遵医行为指导定期组织医患、家属座流会,介绍成功病例,请患者及家属现身说法介绍经验,巩固教育效果,坚定治疗信心,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的症结。定期向病人、家属介绍病情控制情况,告戒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人际关系,严格执行医嘱,不自行换药和停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效果评价实施半年的个体化健康管理后,由两名经过培训的护士,分别对两组患者情况进行评价。

2.5.1糖尿病认知调查自行设计调查表 分六个方面共18条项目,主要内容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药物疗法、运动疗法、饮食疗法、自我监测、心理疗法,评价分为三级:即浅认知(仅知道0~6个项目)、中认知(知道7~12个项目)、深认知(知道13~18个项目)。

2.5.2临床及生化指标检测:检测患者体重、清晨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用COB-S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体重指数(BMI)采用WHO评价成人标准拟定。即18. 5~25为正常; <18. 5为消瘦;>25为超重[2]。并对130例患者体重指数进行分析。

2.5.3生活质量的调查采用SF-36量表[4],该量表含8个维度,每个维度含2~10个问题共36题,其中躯体角色功能和情绪角色功能的问题仅回答是或否,其余问题的回答分4~5个等级,每个问题根据其代表的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并将各维度得分转换成百分制,每一维度最大可能评分为100,最小可能评分为0,8个维度评分之和为总评分,得分越高,所代表的功能损害越轻,生命质量越好。

2.6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3结果

3.1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比较两组患者半年后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见表1。

从表1可见:实验组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评价高于对照组,有67.69%的患者达到深认知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 <0.01,有统计学意义。

x2=11.2, *P=0.004 <0.01

3.2兩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半年后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见表2。

从表2可见:实验组患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P <0.01有统计学意义。

t1=3.2,P=0.002;t2=3.8,P=0.00;t3=13.1,P=0.00;*P <0.01.

3.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半年后生活质量测评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看出,8个维度中社会功能、躯体健康、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总评分、情绪角色功能评分高于与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躯体角色功能得分最低,糖尿病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躯体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精力、情绪角色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躯体健康。

4讨论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普遍较低(见表3),梁剑[3]等人经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的并发症会降低病人的生存质量,病人积极的主观态度、社会支持、较好的生活制度/治疗方式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此外,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与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本研究表明,躯体总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对糖尿病生活质量损害最大,社会功能、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与上述研究观点基本一致。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确诊后需要长期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的饮食、运动、社交、体力活动等多方面都要严格控制,因而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原来的生活习惯,使患者感觉失去了自由和生活乐趣[5]。加上经济负担、医疗制度改革、工作能力下降等,常常会产生恐惧、自卑、压抑,对家庭内疚甚至绝望的不良心理;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若家庭及社会的支持率下降就会造成患者主观幸福感的下降。

实验组患者的躯体角色功能、总体健康评分较低,调查中发现其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皮肤瘙痒、肢体麻木、疼痛、胸闷、心悸、工作能力下降、看东西费力,对外界反应能力下降,饥饿感,口渴,尿频等,提示我们应充分重视病情及健康状况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时采取各种有效的治疗措施控制病情,减轻病人的不适和痛苦,提高对治疗的信心和满意度。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围,其发病主要由于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劳逸内伤,纵欲伤肾;嗜食肥甘,醇酒厚味;心情不舒,精神抑郁等原因,导致肺、胃、肾等脏腑的气阴亏虚,躁热炽盛而形成消渴。运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原则,通过望、闻、问、切,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身体机能、心理状态、舌苔、脉象、体质、治疗用药等情况,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多层面、多角度的综合治疗和教育,根据病人证型进行辨证施教,尤其在中医食疗、养生、锻炼、心理调护方面更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开出个体化、有中医特色的健康处方,得到糖尿病患者的普遍肯定,能有效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通过每月1-2次的家庭访视或电话回访,和谐了医患关系,加深了医患沟通,患者对医生有了充分的信任,遵医行为不断提高,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家人的关心、支持和督促对患者来说是一个非常主要的因素,通过对患者和家属共同实施健康宣教,改变的不单纯是患者的生活方式,而是家庭的生活方式,使患者的整个家庭建立起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和谐的家庭关系。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就医满意度大大提高。

通过为期半年的健康跟踪,使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对药物疗法、运动疗法、饮食疗法、自我监测、疾病预防知识了解也更加全面,患者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专题讲座,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遵医行为,进一步坚定了治疗信心,疾病得到控制,逐渐摆脱了无端的烦恼和忧虑,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晓嵩. 健康管理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作用 [J]. 中国全科医学, 2006,9(21):1748-1750.

[2]林杰.营养与膳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3]梁剑, 穆世惠, 苏丹婷, 等. SF-36量表在糖尿病患者生命質量评价中的应用 [J]. 现代预防医学, 2004,31(6):808-809,812

[4]Ware JE,,Snow KK, Kosinski M, et al..SF-36Health.Survehy. Man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 [M] .Boston .MA:The Health. Institute ,1993.

个体化健康教育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8月—2013年2月选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收治入院接受放射治疗的78例头颈部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 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头颈部肿瘤病人, 首程接受放射治疗; (2) 放射治疗总剂量>60Gy; (3) 18岁以上, 全身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评分 (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 ≥70分; (4) 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 (1) 头颈部此前曾接受过放射治疗; (2) 沟通有障碍、不合作者; (3) 合并糖尿病或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和神经精神疾病人。退出标准: (1) 除因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因素外, 因其他因素导致放射治疗中断超过1周者;要求退出本研究者。本研究经医院临床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研究对象入组前均获得知情同意权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充分了解本研究的目的、可获得的益处及可能出现的危险。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对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9例, 分别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和放疗科常规健康教育。两组病人年龄、病情、治疗剂量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病人给予放射治疗常规健康教育, 形式包括在护理或治疗过程中进行简单口头知识宣教、病房每月1次的黑板报宣传, 内容包括入院介绍、用药指导、疾病相关知识介绍、放射治疗注意事项等。观察组病人由健康教育专职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 了解病人的个性、身体状况、宗教信仰、文化程度以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 评估病人的健康问题, 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观察组由健康教育专职护理人员通过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开展。 (1) 心理指导。大多数肿瘤病人对放射治疗缺乏认识, 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及恐惧心理, 有的甚至拒绝治疗, 影响疾病的恢复。加强病人心理指导, 鼓励病人面对现实, 配合治疗, 可减轻放疗的副反应、降低复发率[1]。护理人员根据对病人情况的评估, 进行仔细分析, 做适合于不同病人的健康指导, 使病人在问题出现之前做好心理准备, 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 教育内容尽量全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护理人员与病人家属一起共同参与必要的保护性措施, 避免病人遭受心理打击, 使病人做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向病人解释放射治疗的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反应、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病人消除心理负担, 增强对治疗的信心。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技巧。建立指导合作或参与的护患关系[2], 使病人对长期治疗充满信心。 (2) 口腔卫生指导。病人入院后请口腔科医生会诊, 做全面的口腔检查, 了解有无牙周疾病, 放射治疗前2周洁牙, 消除牙垢, 拔除龋齿, 取下义齿, 治愈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鼻咽部的慢性炎症。护理人员与病人讨论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及每日清洁口腔的意义, 使病人养成晨起、饭后进行口腔清洁及放射治疗前后进行鼻腔冲洗的良好卫生习惯, 指导病人正确选择口腔清洁用具:牙刷应选择外形较小, 表面光滑的软毛牙刷 (每3个月更换1次) , 选用含氟牙膏。教会病人正确的鼻腔冲洗方法及口腔清洁方法:沿牙齿纵向刷洗, 牙刷从毛面与牙齿成45°, 牙刷每次只刷2个或3个牙齿, 刷完一个部位再刷相邻部位。对于前排牙齿内面, 可用牙刷毛面尖端刷洗, 刷完牙齿外面, 再刷舌面, 以减少微生物的数量并清除食物残渣[3]。护理人员应告知病人放射治疗会导致口腔分泌物减少, 从而引起口腔干燥, 使病人认识到保持口腔黏膜湿润的重要性, 鼓励病人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在3 000mL以上, 以湿润口腔黏膜、促进有害物质的排出。指导病人配合医生动态监测口腔内的pH值, 根据监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漱口液, 以调整口腔内pH值在6.5~7.5, 保持口腔的正常防御机制发挥作用, 并坚持每日用漱口液漱口3次~5次, 每次时间大于1min。 (3) 饮食指导:随着放射治疗剂量的增加, 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如易产生食欲下降、恶心、乏力、骨髓造血抑制等放疗反应。护理人员与病人讨论合理饮食能促进疾病恢复的重要意义。使病人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 避免辛辣及过酸的刺激性食物, 少吃油炸及腌制食品,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1.2.2 观察指标

本研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世界卫生组织评分标准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rading system, WHOGS) [4]对各组病人因放射治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进行评分。WHOGS结合病人的主客观因素, 将口腔黏膜炎临床诊断标准简化为0级~4级, 0级:无任何症状和体征;1级:轻微疼痛伴或不伴红斑, 无溃疡;2级:红斑伴疼痛、溃疡, 病人饮食正常;3级:溃疡、广泛红斑, 病人能进流质饮食;4级:黏膜炎程度进一步扩大, 病人不能进食、进水, 需镇静药或肠内营养者[4]。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病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炎, 包括红斑、疼痛、溃疡、不能进食水等。观察组病人发生3级、4级口腔黏膜炎为3例 (7.7%) , 对照组为17例 (43.6%) , 观察组病人3级、4级严重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χ2=13.179, P<0.05) 。两组病人发生急性口腔黏膜情况见表2。

3 讨论

头颈部肿瘤病人在放射治疗过程中, 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伤, 因黏膜上皮细胞属早反应组织α/β比值高[5], 对射线较敏感。放射线除直接损伤黏膜外还有放射野放射野内毛细血管反应性扩张、充血、水肿, 出现红斑、腺体分泌减少、成分发生改变及自洁作用消失, 严重者黏膜糜烂, 甚至形成溃疡、出血, 病人口腔疼痛、吞咽困难, 严重者进食水障碍而中断治疗, 因此做好放射治疗期间的健康教育, 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研究中, 通过对观察组病人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使病人了解放射治疗相关知识及坚持治疗的重要性, 减少病人恐惧心理及不良情绪反应, 为放射治疗提供了坚定的心理基础。针对发生口腔黏膜炎的因素采取了积极的预防措施, 加强口腔及鼻黏膜清洁指导, 从而减轻了放射治疗过程中口腔黏膜炎的程度, 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 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减少头颈部肿瘤放疗病人严重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韦艳华, 黄宝芹.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鼻咽癌放疗皮肤反应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3) :67-69.

[2]王惠贤.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3) :1993.

[3]叶政君, 陈玉珍.预防头颈部肿瘤放疗病人口腔黏膜炎的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 2007 (8) :66-67.

[4]田丽, 陈长英.化疗药物致消化道黏膜炎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7) :658.

上一篇:运动观察下一篇:薄壁圆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