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发育支持(共4篇)
个体化发育支持 篇1
随着新生儿科学的发展, 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 但存活患儿脑功能障碍、智力低下发生率仍居高不下, 严重影响早产儿生理及心理健康发展[1]。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及评估 (NIDCAP) 是一种为了让新生儿个体达到平稳状态及以新生儿个体化发育为目标的评估模式[2]。通过对早产儿实施NIDCAP可减少外来刺激对早产儿产生的不适感觉及应激反应, 有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3]。本研究将对早产儿营养个体化发育支持, 并探讨其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神经功能及智力发育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1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1) 出生胎龄<37周; (2) 阿氏评分为7分~9分; (3) 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愿意全程配合。排除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呼吸衰竭综合征、先天性畸形、三体综合征的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男32例, 女28例;孕周30周~36周 (3 4.1 2周±2.1 4周) ;出生体重1 1 6 5g~2 2 5 0g (1 748.6g±21.5g) ;阿氏评分7分~9分 (7.98分±0.58分) 。观察组男30例, 女30例;孕周30周~37周 (34.62周±2.32周) ;出生体重1 325g~2 378g (1 820.3g±24.9g) ;阿氏评分7分~9分 (8.12分±0.68分) 。两组患儿性别、孕周、出生体重、阿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 对新生儿做好保温工作, 如给新生儿穿好衣服及进行包裹, 随后让新生儿接受足部采血以筛查新生儿先天性疾病, 同时给予患儿视觉、触觉、听觉及前庭功能等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发育支持, 具体如下。
1.2.1 个体化营养策略
根据各患儿情况对其进行营养规划, 并制作患儿生长曲线, 定期评估及监测。绘制患儿生长发育图表, 包括体重、头围、身高。观察患儿生长发育趋势, 制定营养计划表。
1.2.2 感染控制
从物品、人员及环境方面进行管理, 确保病房环境干净、独立, 严格护理人员无菌操作, 对物品严格消毒, 确保患儿所在的环境干净、无污染。
1.2.3 发展性照顾
(1) 提供周期性光照:为患儿提供舒适的环境, 病房光照度应用适中。白天拉下百叶窗帘, 避免强光刺激患儿, 影响其休息。夜晚应关闭日光灯, 开启壁灯, 为患儿提供柔和、舒适的环境, 以便其尽早建立日夜调节的生物节律。 (2) 非营养性吸吮:患儿在进入侵入性操作前可给予吸孔橡皮奶头实施肺营养性吸吮, 同时应留置胃管喂养, 每日吸吮8次~10次, 每次吸吮时间为5min~10min。 (3) 减少疼痛刺激:对患儿进行动静脉穿刺或置管时应避免反复穿刺以增加患儿疼痛刺激, 同时应密切留意患儿不良症状, 缩短操作时间, 减少侵入性操作对患儿持久的刺激。 (4) 模拟子宫环境:根据患儿出生日龄及体质量设置保暖箱温度, 保暖箱温度应调节在34℃~36℃, 湿度应控制在80%~90%。同时根据早产儿日龄及体质量调整保暖箱温湿度, 保持无菌环境, 减少夜间光源对患儿眼睛的刺激, 保持病房绝对安静, 让患儿得到充分的休息。 (5) “鸟巢”式护理:为患儿制作柔软、舒适、安全的鸟巢, 将患儿置于其中, 让其肢体能充分接触边界, 让患儿感受类似于子宫内触觉的刺激。每隔2h~3h为患儿更换1次体位, 并确保患儿能触及保暖箱边界, 让患儿能舒适地在里面休息。
1.2.4 直接探视模式
在确保患儿母亲无感染性疾病的前提下, 允许其任何时间入室探视, 并对母亲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入室时应让患儿母亲穿戴好隔离衣服、帽子、口罩, 经“七步”法洗手后入室。
1.2.5 个体化宣传
向患儿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宣教, 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保存方法及运送要求。根据患儿母亲育儿水平, 对其制定个体化健康宣教, 并适时为患儿母亲提供育儿指导。每次探视时, 记录患儿及其母亲互动情况。
1.3 评价指标
两组新生儿于出生时、出院时及产后42d由经统一培训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评估。 (1) 神经行为:采用鲍秀兰修订的“新生儿神经行为 (NBNA) 20项评分标准对新生儿行为进行测评, 新生儿行为包括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反应等5部分。各项目评分分别为0分、1分、2分, 满分为40分, 总评分<35分为异常。 (2) 智能发育评估:采用中国科学心理研究所及儿童发展中心 (CDCC) 共同编制的CDCC智能发育量表对患儿智力发育指数 (MDI) 以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 (PDI) 进行检查。 (3) 体格发育:所有新生儿均于出生后42d计算其身长、体质量及头围增长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
分
3 讨论
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及评估 (NIDCAP) 自开展以来已被国内外众多医院实施于新生儿监护病房中早产儿及高危患儿护理中[4]。该项目以心理发育及神经发育为基础, 强调对患儿行为反应进行监测及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采用个体化干预方案[5]。此外, NIDCAP可通过观察患儿所处环境中的行为反应, 以此来不断完善早产儿护理模式, 从而最大限度为患儿提高发育支持[6,7]。相关研究指出, 对早产儿实施NIDCAP可有效降低外来刺激对患儿应激反应及不适的影响[8]。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出院时、产后42d时MDI评分、NBNA评分、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从而表明NIDCAP可促进早产儿神经功能发育, 改善患儿智力水平。骆翠媚等[8]研究也认为NIDCAP促进患儿神经系统及脑损伤后功能康复。分析其可能原因:护理人员根据患儿自主运动功能、运动功能及器官组织状态对其所处的环境及照顾行为进行调整, 从而为患儿提供舒适、可接受、协调性的环境, 消除患儿不安紧张的情绪, 满足患儿心理需求, 促进其体格及智力发育[9]。此外, NIDCAP采用直接探视模式, 为母婴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增加母婴感情交流, 促使新生儿身心健康。韦毅等[10]研究认为, NIDCAP可为患儿母亲提供个体化健康宣教, 提高患儿母亲育儿知识水平及母乳喂养率, 从而促使早产儿生长发育。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新生儿头围增长、体重增长及身长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从而表明NIDCAP可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 有利于早产儿成长。分析其可能原因如下:NIDCAP可为患儿提供舒适的环境, 减少外界声、光对早产儿的刺激, 给予患儿充分的休息, 减轻穿刺带给早产儿的刺激, 可减少早产儿紧张行为, 增强患儿节律性运动, 降低患儿能量消耗, 有利于营养的存储, 促进患儿生长。此外, NID-CAP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 针对性地为患儿母亲提供育婴指导。
综上所述, 个体化发育支持可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 有利于早产儿神经功能及智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婷, 夏珊敏.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与评估程序的国际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26) :39-41.
[2]韦琴, 张昆珍, 李神美, 等.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13) :1210-1212.
[3]袁欣, 王少峰, 李霞, 等.极 (超) 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营养及护理支持[J].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2, 39 (4) :333-336.
[4]沈婷.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及评估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5) :452-453.
[5]王迎, 邓颖.个体化居家照护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15) :1774-1777.
[6]罗玲英, 李琴, 李和勤, 等.45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个体化营养支持综合疗法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2, 33 (5) :903-904.
[7]张欣, 冯淑菊, 韩冬韧, 等.NICU护士开展发育支持护理的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9) :828-831.
[8]骆翠媚, 张晓敏, 吕峻峰, 等.发育支持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质量增长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1, (10) :3-5.
[9]张欣, 李杨, 陈京立, 等.我国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临床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 2011, 08 (7) :298-302.
[10]韦毅, 管颖玲.发育支持护理对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20) :3105-3106.
个体化发育支持 篇2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及评估,护理
在出生1 h内体质量>1000 g但不足2500 g者, 即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早产儿的发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生存及生活状况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医学的发展,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存率正在不断地提高, 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及评估 (NIDCAP) 护理模式不断地推广应用于新生儿。该方法把神经和心理的发育作为基础, 对患儿的行为反应进行记录和评估[1,2,3]。在此次研究中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采用NIDACP模式进行护理, 效果明显, 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的58例极低体质量儿中, 男36例, 女22例, 平均出生体质量 (1200±178) g, 平均胎龄 (31.28±3.16) 周。乳类选择中采用母乳喂养率为48.97%, 每天的平均体质量增长 (16.68±1.99) g/ (kg•d) , 平均住院天数 (37.93±10.45) d。两组患儿中, 4例出现后遗症, 1例死亡, 其余均治愈出院。
1.2 护理方法:
实验组采用NIDCAP护理模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结合患儿的发育状况, 对实验组的患儿实施个体化的干预方案进行一系列的干预, 对照组不做下列干预处理。包括控制室内光线、提供正确舒适的体位、减少噪声和疼痛刺激、合理安排操作和护理、尽量母乳喂养、做好预防感染措施等。实验组的具体实施的举措如下:①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采用“鸟巢”护理, 将患儿的包被围绕其身体四周卷成鸟巢样, 使患儿四肢能够得以伸展;先将包被维持鸟巢状放入暖箱中, 预热后放入患儿, 根据患儿的反应调整体位, 调整光线和仪器声音, 减少光线和噪声对患儿的刺激。②减轻疼痛刺激:应用深静脉置管的有效方式, 实验组的30例患儿运用脐静脉联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减少了外周静脉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伤害, 减轻了对患儿的疼痛刺激, 方便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在操作过程中, 给予一些适当的安抚措施来降低患儿对刺激的反应。③非营养性吸吮和按摩排便:如未表现侵袭性操作, 喂养上应用非营养性吸吮, 增强肠蠕动和胃排空功能。如在进奶、排便时给予适度的按摩, 可减轻新生儿疼痛。统计实验组的疗效并比较分析。
1.3 统计方法:
实验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实验组患儿的体格发育指数评分值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在应用不同的护理模式下, 在研究过程中第15天、30天、45天的体格发育程度不同, 得到的指数评分值有差别, 应用了NIDCAP护理模式的患儿和对照组的相比数值差异较大, P<0.05,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研究结束后跟踪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遗症出现情况结果:研究结束后继续对两组患儿进行跟踪观察, 对两组患儿后期是否有后遗症的出现做统计, 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各器官系统发育的不够成熟和完善, 对于外界的各种刺激敏感, 抵抗力差, 容易引发多种疾病, 导致死亡。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及NIDCAP护理模式的实施,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率不断的提高。实验组采用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及评估护理模式, 与传统护理模式对比, 研究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应用效果[4,5,6]。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 采用“鸟巢”式护理方式, 及时监测及调整温度、光线, 减少噪声等各方面的外界刺激因素, 为患儿提供一个和母体相似的生存环境。在整个研究过程中, 认真观察并记录患儿一系列的行为反应, 采取积极的发育护理措施, 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 提高生存率。实验过程中把两组患儿的进奶、排便、体质量的日平均增长量等数据作对比, 可以比较出实验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期注意跟踪观察患儿是否有后遗症的出现, 定期做好各方面的检查, 若有不良状况出现, 及时就医, 做好各方面的干预措施[7,8]。在此次研究中, 实验组的患儿未出现死亡状况, 后遗症的出现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所以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及评估的护理模式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护理应用中的效果明显, 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沈婷.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及评估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3 (5) :452-453.
[2]卢林阳.早产儿发育照顾护理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1) :85-86.
[3]朱清碧, 龚阳红.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支持及临床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20) :1885-1886.
[4]史静, 王宝宏, 战美丽, 等.早期滴服喂养在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应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0, 17 (3) :270-272.
[5]任香娣, 彭艳, 孙献悔.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开始时间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 2010, 24 (8) :2196-2197.
[6]黄芳艳, 林梅, 罗秀状, 等.水床式鸟巢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13) :44-45.
[7]李芳, 危娜, 傅彩红, 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综合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09, 17 (6) :376-377.
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的研究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100例, 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早产儿, 胎龄为28~35周, 出生体质量为1000~2400 g, 平均体质量为1554.36 g。两组早产儿诊断标准符合《新生儿医学》, 早产儿有合并肺炎、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现象, 两组早产儿在出生时间、性别、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的护理, 密切监测新生儿身体指症, 并记录研究中所需要的数据。提供舒适的环境:为早产儿提供舒适的环境, 避免噪音和强光等刺激因素导致婴儿因应急反应出现心跳过快、呼吸急促、睡眠时间紊乱、体质量增加缓慢, 同时强光还有可能导致早产儿视网膜受损[2], 必要时要适当遮盖眼睛, 噪音过大严重影响听力障碍, 要提醒家属和医务人员要低声说话。此外还应严格控制婴儿室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一般控制在24~27℃, 湿度控制在55%~65%, 同时要在监视仪上设立警示装置, 及时调整早产儿生活环境。24 h全面护理:根据婴儿的生活规律、睡眠周期、喂养需要制定24 h全面的护理计划, 使保证婴儿充足睡眠的情况下提供充足的喂养, 设置昼夜交替的环境、保证早产儿的睡眠, 并24 h监测早产儿身体指症。减少侵入性操作:反复穿刺等侵入性操作不仅影响早产儿呼吸、循环、免疫、神经发育, 还会造成长大后注意力不集中、认知障碍等严重的问题, 因此在对早产儿进行静脉滴注时刻采用留置针可以显著减少穿刺对早产儿的刺激[3]。在必须进行穿刺时要动作轻柔, 穿刺前对婴儿进行触摸安抚并给予躯体支持, 疼痛明显时要适当使用镇痛剂, 还应加强护士的专业技能, 避免因技术不高增加穿刺次数, 给早产儿造成伤害。
早产儿抚触:抚触能提供温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 进而产生明显的生理效应, 根据早产儿睡眠周期制定先俯后仰的科学抚触顺序[4], 能增加婴儿的舒适度、安慰早产儿的身心、消除其孤独恐惧感、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 同时通过对腹部抚触能增强消化系统功能, 促进消化吸收和排泄。
体位支持:使早产儿四肢靠近躯体保持蜷曲姿势, 近似胎儿在子宫内姿势, 使早产儿有安全感同时能促进婴儿进奶, 提高体质量;要使早产儿变换多种体位, 避免保持单一体位影响头颅形态、视野变窄、甚至影响小脑发育。
胃肠护理: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重的早产儿, 因胃肠的蠕动功能低下造成喂养不耐受, 因此应先用生理盐水洗胃后对胃肠减压2 h, 婴儿无异常反应时刻采用微量喂养法进行胃管喂养[5]。当早产儿进奶量增加, 吸吮吞咽反射正常方可正常喂养或母乳喂养, 同时可以结合音乐和抚触法, 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发育和身体生长, 提高疼痛的阈值。
父母参与护理:父母的行为对早产儿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早产儿住院期间建立深度探视制度, 帮助和指导父母采用科学的照顾和合理的喂养方式, 解答家长在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在护理过程中要强调父母的重要性指导家长采用袋鼠式的护理方式[6], 让早产儿和家长经常进行皮肤接触, 能减轻家长的焦虑降低压力提高养育早产儿的信心, 同时指导家长在早产儿各生长阶段的注意事项, 帮助父母给予早产儿正确的发育支持护理。
1.3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时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4 d时对早产儿各指标进行统计, 研究组通过发育支持护理早产儿在睡眠时间、进奶量、体质量方面有显著改善且住院时间显著缩短,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数据见表1。1周岁随访结果表明婴儿精神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个体化发育支持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出生后不能经胃肠喂养的67例早产儿。实验组36例, 其中男23例, 女13例, 胎龄27~35周, 平均胎龄为 (32.3±3.3) 周;对照组31例, 其中男19例, 女12例, 胎龄26~35周, 平均胎龄为 (31.3±5.3) 周。两组早产儿的入院时胎龄、性别、疾病分布等各项一般资料显示无明显差异, 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于两组早产儿出现的一些原发疾病采用相同的相应治疗, 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早产儿分别采用如下治疗措施:
早期营养治疗前, 需提前配制全营养混合液, 全营养混合液主要有5部分营养成分组成: (1) 葡萄糖:葡萄糖注射液[天津华津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2020433, 6~8g/ (kg·d) ]的输注从4~6g/ (kg·d) 开始, 以2.0g/ (kg·d) 梯度逐渐增至16~18g/ (kg·d) ; (2) 蛋白质:运用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上海长征富民金山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20126, 0.5~1g/ (kg·d) ]进行输注, 以0.5g/ (kg·d) 梯度逐渐增至3.0g/ (kg·d) ; (3) 脂肪:运用脂肪乳注射液[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50020064, 0.5~1g/ (kg·d) ]开始输注, 每次增加0.5g/ (kg·d) , 逐渐增加至3.0g/ (kg·d) ; (4) 维生素:运用水乐维他[华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3002, 0.5~1mL/ (kg·d) ]和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 (维他利匹特) [华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3138, 0.5~1mL/ (kg·d) ]进行补充。 (5) 电解质:在第2天给患儿补充钠, 在第3天给患儿补充钾, 其余电解质按需求进行补充。最终, 将维生素、电解质混入葡萄糖注射液中, 维他利匹特混入脂肪乳中, 再在葡萄糖液中加入氨基酸, 最后加入脂肪乳, 轻轻摇匀后加以保存。
实验组:从生后2~3d开始进行24h均匀输注已配制好的全营养混合液。体质量<1.5kg者, 从80~100m L/kg开始输送, 每天增加10~30m L, 3d后维持输注量140~160mL/kg不再变化;对于体质量≥1.5kg早产儿, 从60~80mL/kg开始输送, 每天增加10~30mL, 3d后维持输注量120~140mL/kg不再变化;之后, 根据早产儿喂哺量的增加情况转为胃肠道外营养输注治疗。当早产儿的喂哺量达到100mL/ (kg·d) , 停止治疗。实验组早产儿总疗程在8~27d, 平均为 (15.8±2.2) d。
对照组:以葡萄糖注射液为静脉输注营养液。对部分患儿输注血浆或氨基酸。
1.3 观察指标
根据NBNA评分的标准, 对于胎龄40周的矫正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状况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 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监测到的早期神经各项行为NBNA评分进行分析比较。具体见表1。
3 讨论
早产儿胎龄小, 常因胃肠神经发育不成熟造成胃胃肠喂养摄取能量少, 并发生各种早产儿后遗症。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低下, 是影响早产儿正常生活的重要因素。甚至对其一生的行为和健康生活都造成极大影响[2]。近几年来, 随着临床技术的更新发展, 早产儿的存活率正逐渐增加。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已经成为现代新生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 临床研究已经发现, 早期静脉输注营养物质为早产儿提供营养支持可有效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3]。早期识别和防治新生儿脑损伤是发现并及时对新生儿加以治疗的首要任务, 早期的营养支持干预可谓大脑提供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为大脑提供良好的刺激, 极大提高神经元可塑性和代偿的潜能[4]。从而有效改善早产儿大脑发育状况, 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经治疗后, 患儿的智力水平基本上可以达到或接近足月正常儿水平。减轻家庭和患儿的痛苦。
本研究显示, 经过40周的矫正胎龄治疗后, 实验组早产儿经神经测定总评分为 (36.8±1.5) , 对照组经神经测定总评分 (33.2±1.7) ,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表明早期的营养支持, 对于早产儿神经发育有积极地治疗意义。
总之, 早期营养支持能显著地改善早产儿的大脑发育状况, 促进神经发育。因此, 早期营养支持可对于保证早产儿的神经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出生后不能经胃肠喂养的67例早产儿,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36例早产儿进行早期静脉营养支持, 对照组31例早产儿未行静脉内营养支持, 作为对照分析。早期营养支持40周后, 对两组早产儿进行神经测定。结果 经过40周的矫正胎龄治疗后, 实验组早产儿经神经测定总评分为 (36.8±1.5) , 对照组经神经测定总评分 (33.2±1.7) ,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显示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早期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早产儿的大脑发育状况, 促进神经发育。
关键词:早产儿,早期营养,神经发育
参考文献
[1]王书书, 潘家华.80例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 2011, 15 (2) :216-217.
[2]杨峰, 任榕娜.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预后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31 (6) :14-16.
[3]许秋华.早期干预防治早产儿脑损伤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4) :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