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个体化

2024-06-04

社区个体化(通用11篇)

社区个体化 篇1

资料与方法

我中心辖区现有人口5.4万人, 家床科配备资料室1间, 科长1名, 全科医生4名, 社区护士4名。人员学历:本科70%, 大专20%, 中专10%。医务职称:高职1名, 中级4名, 初级4名。2008-2012年共建床119人次, 平均年建床23.8人次, 其中男57例, 女62例, 年龄59~82岁。疾病种类:高血压组45人次, 糖尿病组29人次, 脑梗死组23人次, 恶性肿瘤组13人次, 冠心病组5人次, 类风湿性关节炎组4人次, 诊断符合WHO临床标准。

方法: (1) 加强建床宣传, 简化手续流程:结合我中心辖区居住实际情况, 利用中心、站点的宣传橱窗、LED电子屏等途径开展宣传, 在各街道、社区通过家庭医生、健康宣传资料广泛宣传家庭病床服务工作。主要是介绍家庭病床的准入条件, 一般以社区的慢性病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为主, 对符合建床条件的患者简化出入院手续方便患者, 由其家属到我院家庭病床科填写申请表格, 由全科医生负责上门查看, 符合建床条件的就由我院代理电子申请, 办理相关手续, 快捷简便, 受到社区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2) 制定个体化方案:a.建立家床病历和医嘱:家庭病床一经建立, 负责管床的医生在8 h内上门检查患者, 书写家庭病床病历, 制定治疗和护理计划, 提出建议及预防措施。每周巡诊2~3次, 并及时做好病程记录书写和患方巡诊签字。b.家庭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制定一套合理、有效、方便的个体化用药方案[1]。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多有并发症、合并症, 常需要服用≥2种药物合用, 以长效二氢吡啶类拮抗剂 (CCB) 为基础的联合治疗, 不良反应小、疗效好, CCB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RB) 联合使用, 有更好的作用。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首选二甲双胍以及增敏剂, 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注射胰岛素;脑梗死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 并进行科学的康复功能训练,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恶性肿瘤患者, 我们予以生命支持, 缓解疼痛, 改善生命质量;冠心病患者, 根据病情的轻重, 予以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病情较轻患者口服复方阿司匹林, 较重患者服用雷公藤、强的松。c.重视家庭护理, 积极防治并发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在家庭抽血、输液、留置胃管、导尿、鼻饲护理, 褥疮预防护理等服务, 重视家庭病床常见的并发症的发生, 如长期卧床患者要经常翻身、按摩、清洁皮肤, 多饮水、多食用含粗纤维的食物等措施防止褥疮、便秘的发生;糖尿病患者要防止足部感染;高血压患者要预防脑血管意外发生。d.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疾病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普及相关疾病的医学知识[2], 积极参与、配合医生的治疗, 增加医嘱依从性。e.提供双向转诊服务:为了能及时解决疑难病例及病情突然变化处置, 我中心与市级医院签约了双向转诊协议, 配备了救护车, 能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就医, 待其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家庭病床。 (3) 家庭病床期的医疗风险规避:由于家庭病床以家庭治疗观察为主, 医护人员仅每周3次、每次30 min的巡诊时间, 为了避免一些潜在的医疗风险发生, 医护人员在建床时要对患者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和生活照料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 要详细告知和签署书面的记录。尤其对于病情复杂、存在治疗风险的患者, 应充分尊重家属和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进行医疗风险告知并签字。病情恶化或新发疾病应动员患方向上级医院转诊就医。

结果

2008年以来, 家庭病床总建床119人次, 平均年建床23.8人次, 累计建床日20 467 d, 医疗总费用538 196.55元, 日平均医疗费26.30元。家庭病床住院时间28~180 d, 平均住院天数124 d。

家庭病床患者首要诊断疾病:高血压患者45人次、糖尿病患者29人次, 脑梗死患者23人次, 恶性肿瘤患者13人次, 冠心病患者5人次、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人次;其间死亡患者4例 (肺癌晚期2例, 胃癌晚期2例) , 死亡前夕医务人员都给予了人性化的临终关怀[3]。

我社区家庭病床开展5年来, 45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收缩压 (128.4±7.7) mm Hg, 舒张压 (81.6±5.7) mm Hg;29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 (5.61±1.08) mmol/L, 餐后2 h血糖 (6.83±1.35) mmol/L。冠心病患者病情平稳, 脑梗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也有较好的提高, 肿瘤患者带癌愉快的生活。在家庭病床诊疗服务期间医患关系和谐, 从未发生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

讨论

家庭病床是顺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医疗护理形式[4],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 人们群众对健康需求逐步增强, 医疗、康复逐步走入家庭、社区, 社区医生、护士经过全科医学培训后从全科理念全面了解患者的身心健康问题, 掌握多种社区慢性病防治技术, 能为特殊人群提供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一体化的综合卫生服务。

家庭病床主要服务对象为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 其服务的地点是在患者家庭中, 医务人员在同患者诊疗的同时, 也接触了患者家庭内的其他成员, 所以自然也成了患者家庭的保健医生。通过向他们进行健康卫生、慢性病知识的宣教, 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加强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中心与市级医院签署了双向转诊协议, 如遇患者病情加重, 马上帮其联系转诊就医。针对家床患者的首要疾病、并发症和合并症, 全科医生要制定出个体化的服务模式, 即合理饮食、科学的康复锻炼和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能较好地促进患者的身心功能的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提供家庭病床服务是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之一, 是社区医院门诊的延伸, 填补了门诊和住院之间的空白, 大大减轻了患者“看病难、住院难”的压力, 真正体现了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全科医学服务。家庭病床的个体化服务模式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安排、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和照顾压力等方面起到了其他卫生服务模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也降低了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

[1]张谢稍.社区家庭病床用药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2006, 4 (9) :3-5.

[2]陈平.家庭病床患者主要照顾者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 2010, 8 (13) :56-58.

[3]柯梅, 刘连珍, 王瑞海.晚期癌症病人的家居临终关怀[J].心理医生 (下半月版) , 2012, (1) :1-3.

[4]顾和平, 陈耀玉, 庞连智, 等.上海市家庭病床卫生状况调查和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 24 (10) :27-28.

社区个体化 篇2

社区个体诊所规范化建设标准

2012年版

社区个体诊所必须遵守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规范,坚持预防为主的办医方向,全心全意为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一、从业人员

至少有一名具有执业医师以上资格的医生; 至少有 1 名执业 护士。从业人员执业期间必须统一着装(白大挂),配戴统一格式的胸卡。(两人均需执业注册)

二、业务用房

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 60平方米,诊室、治疗室、药房、消毒供应室、处置室五室必须各自相对独立,诊室应位于前排,五室布局合理,并有统一规格的醒目标志牌。五室应与家庭生活区分开独立设置,各室的地面、内墙要硬化防潮、保持卫生,消毒供应室应保持密闭无菌。

三、基本设备

1、诊室:至少有检查床 1 张、诊断桌椅 1 套、资料柜 1 个、候诊椅 2 张、听诊器 1 付、血压计 1 台、身高体重计 1 个、出诊 箱 1 个、有盖污物桶 1 个、紫外线消毒灯 1 台,以及满足需要的 体温计、压舌板。

2、治疗室:至少有紫外线消毒灯 1 台、注射台 1 张、注射凳 1 条、敷料碗 2 只、敷料槽 1 个、敷料镊 2 把、止血钳 1 把、手术剪 1 把、有盖方盘 2 只、有盖污物桶 1 个,及满足需要的冷 藏设施、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器械物品。

3、药房:中、西药品柜(橱)至少 1 个(不得沿街设置透 明药柜)。

4、消毒供应室:高压灭菌锅 1 台、密闭式无菌物品存放柜 1 个、紫外线消毒灯 1 台。

5、处置室:有满足需要的有盖医疗垃圾存放桶、紫外线消 毒灯 1 台。

6、配有灭火器、固定电话,以及其它与开展诊疗科目相应 的其它设备。

四、药品管理

在依法核定的诊疗范围配备药品,进药渠道合法,药品明码标价,无过期、淘汰、变质等假劣药品。

五、门面装饰

1、室外: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的名称、执业科别,制作风格统一、式样一致,内容规范的个体诊所招牌和灯箱标示。

2、诊室:配有统一规格的卫生宣传栏和收费公开栏,悬挂高度适中,便于群众查阅;卫生宣传栏内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张贴 整齐美观,每月至少更新一次;收费公开栏内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字迹应工整清晰,收费标准符合规定;统一制作的有关制度牌应上墙,且张贴整齐美观。

六、规章制度

统一汇编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国家制定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汇编成册后,统一下发各诊所。各诊所同时应配有统一格式的处方、门诊日志等医疗及药品管理文书资料。

(一)基本制度

1、个体诊所任务

2、个体诊所医德规范

3、个体诊所医疗管理制度

4、个体诊所药品管理制度

5、个体诊所消防安全制度。

(二)卫生防疫专项制度及表、簿、卡 :

1、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流程图。

2、表、簿、卡: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簿、疫情报告单;健 康教育处方、健康宣传栏本底资料。

(三)医疗管理专项制度及相关资料 :

1、制度:门诊登记制度、处方管理制度、查对制度、消毒 工作制度。

2、技术操作规程:消毒隔离操作规程、清创缝合操作规程、无菌操作规程、常用试敏药物操作规程表、急诊抢救示意图。

3、相关资料:门诊日志、出诊登记本、门诊病历、处方、紫外

线消毒登记本。

(四)药品(药械)管理专项制度及相关资料 :

1、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重大质量问题与质 量事故的报告与处理制度、药品购进管理制度、药品采购员责任、药品储存管理制度、质量信息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2、相关资料:药品购进质量验收登记本、临近有效期药品 验收情况登记本、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一次性使用无菌 医疗器械验收记录本、医疗废物处置登记本、医疗废物消毒记录、医疗废物回收登记本。

七、卫生环境

环境美化,地面平整无垃圾杂物,墙壁清洁无乱贴乱画,门 窗洁净无蛛网浮尘,诊具整齐无灰尘,器械干净整洁,物品摆放 有序,所内有卫生间。

八、注册资金

社区个体化 篇3

然而,据了解,在信息化浪潮冲击下,社会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与信息化无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3万亿,电商为10万亿。当前我国网民总量达到五六亿人,有过网络交易经历的人有3亿多,但是活跃用户只有1亿多一点,网上交易顾客流失率高达70%。这就表明,还有七八亿人不是经常上网,不会网上交易,不能享受到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信息化高效、便利的服务。

不久前,百助通(北京)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在第二届中国移动杯“智慧北京”大赛活动中,被授予云网端一体化智慧社区民生服务示范工程入围优秀解决方案荣誉证书。那么,如何帮助最广泛的社区居民逾越数字鸿沟,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智慧社区建设的先行者,拥有10多项社区智能生活服务系统国家专利的百助通公司CEO石英基。

创建智慧社区已成为国家战略

当前,大力推进商业流通现代化,科学发展社区电子商务,创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石英基表示,促进流通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社区电子商务,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内贸易“十二五”规划中有详细阐述。商务部在促进“十二五”期间零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特别指出:“要加强科技和信息技术应用。加强现代流通理论、流通技术和管理的研究与运用,加大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零售业的应用,加强冷链配送、共用托盘、信息管理等技术或设备的研发与采用,开展智能商店试点。”北京市政府也在《智慧北京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提供方便获取的社会公务服务,使人人享有数字化便捷生活,建设智慧社区(村),提供智慧社区服务,完善面向老年人和特殊人群的数字便捷服务”。

智慧社区建设,绝不仅仅是建设社区互联网。石英基强调,单纯的互联网模式,触及的面很广,但在消费者所在社区而言,真正的服务网点较少。而百助通着力打造的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020社区智能服务模式,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本地化点对点智能化服务,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社区一公里范围内精准、全面的本地化信息服务,填补了传统便利店与新型互联网在本地化服务方面的空白,推进了街道办事处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提高了本地商业服务网点的智能化互动服务水平,代表了智慧社区、智慧生活的未来。

石英基表示,百助通构建的020社区智能商店,将以社区用户为中心,打造本地化服务的全流程、全方位体验。首先是渠道的全体验,社区用户不但可以通过地面的020智能终端享受本地化服务,而且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体验。其次是用户人群的全体验,不分男女老少,会不会上网,都可以在百助通的全渠道中享受用户体验,自行自由消费。同时,也是服务内容的全体验,凡是与本地生活相关的一切衣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项目,都可以在百助通服务渠道中获得。与此同时,社区用户的金融、理财等信息化服务,也可以从百助通获得。百助通的运营方向,是构建本地化的生活服务圈。

智慧社区建设需要转变思维方式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城市的管理和服务职能,绝大多数是依靠社区来完成的。建设智慧城市,重点在于建设智慧社区。石英基认为,智慧社区建设需要以服务为导向,切实服务居民民生,提升幸福生活指数。一切都以围绕人的需求为中心,为居民社区生活等有关方面,提供智能化服务,科技手段的研发与应用,是智慧社区建设的落脚点。

石英基表示,现在城市生活太累,工作累、生活累,很多人都是迫于经济需求而选择留在城市,从内心都想逃离城市,大城市生活的吸引力正在逐步下降。各级政府现在都很重视城市功能服务,特别是信息化、智慧城市建设。我在想,我们建设智慧城市的目的就是要去解决这个问题,要让人们工作在城市,生活在城市,享受在城市,把心也留在城市,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从根本上去构建一种新型的“城市与人“的关系。这种新型关系是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有亲和力、更有吸引力、更规范;让我们的城市生活更轻松、便捷、更人性化、更和谐一点。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结合城市“供需关系”,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采取“管理+服务”的双向思维模式。

石英基认为,一方面,从城市供给和管理的角度,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楼宇、智能水务、智慧安防等等;另一方面,应从市民的角度出发,为市民提供各种智慧生活服务。他说,“我举个例子,上周末我们家换了智能水表,原来没换之前,如果水费不够,它不会自动停水,现在智能化了,水费不够肯定立马停水。从管理的角度,推进智能水表是必须的,但是,我们必须也要为用户创造更多便利的缴费方式,否则,必然给用户的生活带来不便和意外。”

构建一种新型的城市生活管理和服务模式,让我们的城市生活变得更轻松一点、更自由一点、更和谐一点,是智慧社区建设的初衷。“管理+服务”的双向思维模式,有助于提高社会运行效率,特别是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运行效率。双向思维模式中,重点是要加强服务思维,以社区居民的智能化生活为根本出发点,动员一切资源,不断创新,为便民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云网端一体化是建设智慧社区的关键

百助通是中关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经过5年多的发展,一直在城市信息化服务领域实践探索,发现云网端一体化是建设智慧社区的关键。

建设智慧社区,首先需要汇集、整合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種政府公共服务信息、社区便民商业网店信息、社区居民日常购物等产品和服务等各种信息,这些信息经过梳理、整合,完成信息化后,就形成了点多面广的“智慧云”。

那么,如何智能化整合并承载这些社区居民日常所需的服务内容—“智慧云”呢?这就需要构建相应的数据系统,并将数据系统通过光纤等信息管道连通起来,形成一张覆盖社区的“智能化网络”。

nlc202309051038

“智能化网络”整合了“智慧云”提供的各种产品、信息和服务,可是如果没有地面配套的应用服务终端,也无法形成互动,很难感受到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智慧之处。对于社区网民,特别是非网民,要想找到自己需要的本地化生活内容,迫切需要通过社区智能化服务设施来实现。因此,一座智慧城市,智慧的公共服务设施必不可少,只有大量发展各种智慧的公共服务设施,才能让人们体会到智慧城市的便利。

这是一张智慧城市、智慧社区“云网端一体化”应用服务模式图,图中上游“智慧云”是各类生活服务企业和街道办事处等电子政务,下游“用户”是社区居民,中间的“网和端”就是百助通的产业技术平台。

上游单位通过SAAS开放平台接入信息,再通过百助通的管理系统,下方到社区各个终端,居民只需要申领一张百助通卡,就可以足不出社区,轻松的解决各种生活服务需求。

百助通SAAS开放接入平台,免费为各行各业开放接口,如政府信息部门、行业机构、公益组织、物业公司、街道、业委会、农副基地及各类生活服务企业,均可以通过服务接入,实现社区落地服务;上游服务伙伴提供免费的接口,可以随时对内容进行修改和上传,非常方便。

智能管理系统是百助通开发的运营管理技术平台,是基于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开发的,可以实现对百助通产业平台上的所有服务和数据进行全智能化管理,实现点对点的精准服务,基本实现让用户“想怎么服务就怎么服务,想知道什么就可以知道什么”,非常人性化。

创建智慧社区,推进智慧生活

石英基表示,推动城市智慧生活服务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是助力智慧城市建设,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利便捷生活,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其次是搭建畅通的政府沟通平台,落实党的政策下基层,党的声音进社区;第三是便民利民,沟通邻里关系,促进社区和谐生活。第四是推动城市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科技部在“十二五”现代服务业规划中指出:要通过服务模式创新,技术应用集成来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第五是要通过为用户提供便利服务来驱动经济增长,发展社区便利服务也是商务部今年的一个重点工作;第六是通过产业化发展,带动城市农业及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税收等。

据了解,百助通云网端一体化智慧社区服务项目,是国内首个以“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为中心”的集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科技民生服务项目,其智能云端专利产品—社区物联网智能商店荣获国家级自主创新新产品称号,是科技部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其智能化控制及应用服务技术系统已经申报国际发明专利,并获得商务部、住建部以及北京市社建办、市经信委、市商委等单位的一致认可和大力支持发展。

该项目秉承科技、便利、经济和低碳的服务理念,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能云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一个基于社区地理位置的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共享三方(政府、企业、居民)服务平台,打造一种应用服务前置、人机高效互动、智能化运营支撑的新型智慧社区生活服务产业发展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傻瓜式”(人性化、智能化)的一卡通智能生活服务。通过整合与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吃、住、行、游、購、娱、健”等生活服务信息要素,建立多方共生共赢的新商业服务生态系统,解决居民本地化服务、“傻瓜式”(人性化、智能化)应用、安全放心保障等系列问题,实现居民社区生活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发展,真正实现居民足不出社区,无论男女老少,无论何种方式,都可以便捷的享有一卡通智慧生活服务。

百助通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产业化示范单位,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本5000万元。公司成立至今,始终致力于智能化信息服务研究,是国内第一家提供“云网端一体化智慧服务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

百助通已获得政府及众多机构的高度认可,并与商务部、工信部、住建部、教育部信息中心及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等建立了战略协作关系,公司的产品服务相继获得科技部创新基金扶持、国家级新产品及科技部的科技惠民计划项目。

责编/杨芳

社区个体化 篇4

关键词:社区医疗,规范化,个体化,妇科炎症

常见的妇科炎症有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炎、输卵管炎等一系列疾病, 其具有发病率高且原因复杂, 给女性患者的生活健康质量带来严重威胁[1]。治疗该类疾病, 传统方法往往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然而治疗周期长且治疗效果不理想, 复发的可能性较大, 许多药物只能起到使疾病短期内得到控制或缓解, 不能长久性治疗[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70例常见妇科炎症患者进行医院规范、个体化治疗, 并与行药物常规治疗组产生的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于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140例妇科炎症患者随机平分为规范、个体化治疗组 (A组) 与常规治疗组 (B组) , 每组均70例。A组患者年龄在19~58岁, 平均年龄 (31.82±4.03) 岁, 其中阴道炎患者28例, 宫颈炎患者32例, 输卵管炎患者5例, 其它症状5例;B组患者年龄在20~59岁, 平均年龄 (32.12±3.93) 岁, 其中阴道炎患者30例, 宫颈炎患者30例, 输卵管患者4例, 其它症状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发病时间以及症状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 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

B组采用常规药物疗法治疗, 具体如下:对于细菌性感染患者使用头孢他啶药物, 进行静脉点滴注入, 注意每次用药量控制在4g左右, 分两个星期治疗;对于滴虫性感染患者使用甲硝锉药物口服治疗, 每日3次, 每次药剂量控制在400mg左右, 口服7d;对于霉菌感染患者使用伊曲康唑药物治疗, 连续使用5d, 药剂量控制在200mg/次/d。对A组患者进行医疗规范、个体化治疗时, 征求患者意见, 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范围根据患者盆腔脓肿位置情况, 再行选择, 而不愿行手术治疗且症状较轻的患者, 根究具体症状行药物治疗, 具体用药方法与B组相同, 并在此基础上, 进行相关疾病知识教育与指导。

1.3 效果判定

显效:患者阴道炎、宫颈炎等相关异常症状表现消失, 阴道无致病细菌、未出现分泌物与水肿现象, 宫颈环境光滑, 未出现分泌物宫颈糜烂部位恢复正常;有效:患者阴道炎、宫颈炎等相关异常症状表现程度减轻, 阴道致病细菌、分泌物有所减少, 阴道、宫颈水肿现象减轻, 宫颈出现糜烂部位面积范围缩小;无效:患者阴道炎、宫颈炎等相关异常症状表现未出现缓解, 阴道致病细菌、分泌物大量所在, 阴道、宫颈水肿现象严重, 宫颈出现糜烂部位面积无明显改变甚至变大[3]。治疗有效率= (治疗显效例数+治疗有效例数) /每组患者总例数。

1.4 数据处理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所观察的相关指标与数据经整理后均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研究, 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A组患者于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00%, 显著高于B组的92.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规范、个体化的社区医疗治疗方式, 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 见表1。

注:A组*项数据与B组相比, *P<0.05

2.2 症状复发率对比

治疗3个月后, A组复发3例, 复发率为4.29%;B组复发10例, 复发率为14.29%。A组复发率显著低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规范、个体化的社区医疗治疗方式, 可有效预防妇科炎症的复发。

3 讨论

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妇科炎症疾病, 具有发病率高且原因复杂, 表现有宫颈糜烂、阴道内出现大量的细菌存在且排泄物多、外阴瘙痒等相关症状, 给女性患者的生活健康质量带来严重威胁。治疗该类疾病, 传统方法往往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由于治疗周期长且效果不理想, 复发率高。而近年来在国内外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按照规范化的治疗方法, 遵循个体化的治疗理念, 对治疗与预防妇科炎症状具有十分可观的效果[4]。此外, 有研究[5]结果发现, 对于社区医疗中心就诊的妇科炎症患者, 应根据具体的文化程度以及职业分布情况, 有针对性的进行养生保健知识的宣教, 通过医患沟通、知识手册、健康讲座等方式, 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饮食方式以及叮嘱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本研究显示, A组复发3例, 复发率为4.29%, B组复发10例, 复发率为14.29%, A组复发率显著低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相关文献报道[6]相符, 这充分说明了,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对妇科炎症患者进行治疗时, 应按照规范化与个体化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才能有效预防妇科炎症的复发。综上所述, 对妇科炎症患者进行社区医疗规范、个体化治疗, 可较好地改善和控制患者相关症状, 有效降低症状复发率, 且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华, 闫冰冰.微波治疗宫颈糜烂50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 26 (9) :783.

[2]狄文, 吴霞.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2006版盆腔炎性疾病诊治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24 (4) :241-243.

[3]任爱玲, 樊冬梅, 楚爱菊, 等.药物结合阴道微波治疗常见妇科炎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3) :418-419.

[4]Galuppi A, Perrone AM, La Macchia M, et al.Local alphatocopherol for acute and short-term vaginal toxicity prevention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 for gynecologic tumo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ical cancer, 2011, 21 (9) :1708-1711.

[5]刘颖, 钱德英, 闻安民, 等.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合并支原体感染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 (16) :2508-2509.

社区城乡一体化样本轮换工作总结 篇5

成立一体化样本轮换办公室,对样本小区采取包点人员职责制,责任到人、确保调查顺利进行。在调查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调查任务,我们及时召开会议,共同学习、探讨调查方案并认真研究布署样本轮换调查工作,充分提高队员重视度与配合度。

二、宣传发动到位

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社区宣传栏悬挂宣传标语;上门向每个新调查家庭发放宣传单和纪念品。通过多渠道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住户调查工作的意义,提高调查对象支持配合度。

三、培训指导到位

社区统计员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调查点辅调员,熟练掌握操作流程的每一细节,包括样本的轮换范围、退出与进入的样本轮换组情况、轮换的步骤与方法、轮换工作时间安排以及遇到特殊情况的处理等。特别把培训住户记账本领作为工作的重点。统计员分头填写调查问卷、培训记账方法,调查做到深入细致,培训力求通俗易懂。并结合记账指南,详细讲解账本的封皮、收入、支出和实物帐如何填报,尤其是对一笔账既牵涉到收入又牵涉到支出,比如报销医疗费、工资中扣除社保、移动公司充话费送食用油等如何记账,均有详细讲解。

四、摸清情况到位

社区统计员直接入户调查。我们通过电话和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一线的形式,对轮换组样本住宅逐户进行核查,摸清、搞准住宅信息,确保住宅信息的真实性,做到样本代表性、调查质量和数据变化心中有数。

五、选户定户到位

对轮换组样本住宅户全面排查、摸清记账户是否愿意承担住户记账工作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把把不愿意户作为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对不愿意户采取主动上门,耐心做好宣传工作,打消顾虑,尽量争取这些户的配合,确保这些户接受记账工作。

社区个体化 篇6

【摘 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是当代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三种教育考验,它们有着相对独立的教育空间、功能和方式。建立三者教育良性互动,对优化人的大教育环境至关重要,而三位一体策略系统的构建又是其中的关键。三位一体教育互动即家庭、学校、社区相互融通、相互配合的大教育体系,在心理学和社会学中有着广泛的理论根源;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在策略体系的建构上,三者又有明确的分工:学校教育是教育良性互动策略的设计培训、协调实施者,家庭教育是策略实施的中坚力量和榜样示范,社区教育是策略实施中的社会导向和助推器;在策略选择和分工上,又需要按照不同的教育资源分配,对三者不同教育功能进行整合和重新分工,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关 键 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教育良性互动;策略

福建省晋江市作为中国百强县之一,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人口流动也进一步加剧。同时,信息化和高铁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了晋江人通讯出行的方式,还深刻影响到晋江居住民的生活习惯、人口结构、思维方式、社会价值观等领域,并对现行的晋江学校教育产生诸多的影响,甚至于触及了晋江教育的一些传统习惯。如何有效地降低社会综合发展带给学校教育的影响,优化教育的整体氛围?笔者通过对晋江部分中小学的调研和分析,认为以学校为中心建立起“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良性互动模式,可以有效地优化学生的自我教育体系,稳步提升教育的整体成效。

一、相关概念

本课题涉及五个重要的概念,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教育良性互动、自我教育,笔者先做如下概念定位,以揭示它们间的内在联系。

(一)家庭教育

本文指一个未成年个体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生活习惯、教育方式等综合因素对其成长产生作用的过程。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其教育作用位居儿童六大雕塑家之首,是一个人教育的起点和基点。

(二)学校教育

本文指适龄的人集中到学校,以课程体系、授课形式、组织方式等一系列有目的地施加影响,促进成长的过程。它在人的成长作用中位居第二。

(三)社区教育

泛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未成年个体,受到社会风气、人际关系、生活氛围等社区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也属于社会教育的狭义范畴。它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影响人成长最主要的三个要素。

(四)自我教育

即未成年个体自我反思外部现象,以自身情绪感受、接受程度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内化过程。以上三种教育最终均会转化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影响自我教育的基本价值定位。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与自我教育在人发展不同阶段的影响结构图体现如下:

(五)教育良性互动

教育是未成年个体成长中受到综合影响的过程,由于施加影响的各方因素在个体身上产生作用的不确定性,它们所施加的影响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相反或多方向的。本文中的“教育良性互动”,就是指在遵循未成年个体成长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措施的矫正和相互间的良性作用,致使未成年人接受社会正能量的综合作用,激励自身树立起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正能量气场。

二、一线调研与现状分析

立足学校教育的需要,从观察学校营造教育合力的基本现象出发,课题组对晋江市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现状做了近三年的跟踪和分析,采用了现场调查和报道分析两种基本形式,现场调查主要立足笔者所在学区的中小学,报道分析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晋江市教育信息网。经过梳理分析,晋江市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存在着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功能孤立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区教育三者的存在相对孤立,教育间的合力缺乏整合,教育作用此消彼长,常常出现“5+2<5”、“6+2<6”的状态。即在校5天的学习,经过周末2天的冲击后,教育效果就远远小于5天的作用,每天在校学习6小时,经过晚间2小时的冲击后,学习效果会大大少于6小时的收获。个别学校所在的社区还出现一边倒的状况,家庭、社区将一部分教育责任推给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停留在松散状态,基本状态如图2所示。

图2 “家—校—区”教育功能孤立示意图

(二)活动零散

由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三者监管主体责权的不明确性,导致在教育活动协同上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晋求学学生的家庭教育,家庭单位间存在着重视程度、方法艺术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在大部分家庭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家长的基本素质。学校教育的监管主体相对比较明确,主动性较强,但仍会受到家庭、社区教育不同程度的影响。社区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就算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布置要求下,其教育活动也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并且依托于辖区学校开展,走过场的多,效果极不理想。

(三)形式单一

从时序角度分析,“整合家庭、学校、社区教育,共同构建教育合力”的话题越来越得到一些学校的重视,在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也比往年有了很大进步。但在整合教育的活动形式上仍然相对单一。如学校、家庭教育整合仍以家长会、家访等为主,再如学校、社区教育整合上,主要也以进社区老人院慰问老人、进烈士陵园祭扫活动为主,而且组织的次数、参与的学生数都很有限;社区、学校教育整合上,最常见的是公安部门安全教育进校园的活动交流。这些都说明在家庭、学校、社区间教育合作的形式、深度、广度都还很有限,作用也很有限。

三、理论分析与策略构建

在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合力,促进未成年个体自我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把握好哪些基本理论,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设计教育良性互动的策略,构建起良好的教育互动呢?

(一)心理学理论相关论断的运用

1. 过去的经验对现在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来源于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启示:教育良性互动策略的确定要立足于对服务区学生以往共性状态、喜好、心理等因素的分析。

2. 一切行为都是环境影响造成的,行为的形成和维持是强化的结果。来源于行为学派的观点——启示:教育良性互动策略要有可持续操作的程序,要有利于活动的持续开展。

3. 人人都有向上和向善的可能,每个人都可以积极健康地实现自我。来源于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启示:教育良性互动策略要有普及功能,对每位学生都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社会学理论相关论断的运用

1. 一切组织都具有自动调整、顺应和改变的功能。来源于功能学派的观点——启示:教育良性互动策略是一个在实践中逐渐完善的过程,它需要以实践做为平台。

2. 组织成员间的冲突,有助于成员重新思考自己的行为和角色。来源于冲突学派的观点——启示:教育良性互动策略设计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到家庭、学校、社区等责任主体的互动,促进互动策略中临时组建组织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3. 人们的互助、互惠行为是出于自身的利益需要。来源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启示:家庭、学校、社区教育良性互动具有良好的需求基础,有效的互动策略可以优化三者的教育合作氛围,促进未成年个体的良性成長。

(三)“家—校—区”三位一体教育良性互动模型设计

综合以上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及教育良性互动策略的设计条件和特点,“家—校—区”三位一体教育良性互动策略建构模型阐述如图3所示。

四、策略解读与实施建议

教育良性互动是依赖于家庭、学校、社区三个责任主体分别开展有效的活动,并以活动为载体来实现的。按家庭、学校、社区三者在教育中所承担的不同作用,在学校统一协调分配下,共同承担起对未成年个体进行良好教育的责任。

(一)学校教育——教育良性互动策略的设计培训、协调实施者

本文中的“学校教育”,狭义指学校良好的内部学习环境以外,在营造教育合力所应承担的教育责任。在不考虑学校课程设置、文化建设、氛围营造等内部因素的前提下,在“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教育良性互动策略的构建过程中,学校教育应承担起对互动策略的设计、培训、协调、督促等责任。如图3所示,其主要工作职责有:负责建立教育互动委员会、开展家长素质培训工程、构建信息化服务沟通平台,并以此作为教育良性互动的基础工程。

1. 建立教育互动委员会并指导工作的开展。教育互委会由学校德育主干、家委自治会主干、社区教育主干、学生代表等部分组成,旨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沟通协调学校、家庭、社区、学生等主体关系,设计、指导各项互动策略的组织实施。

2. 推进家长素养工程,发挥家长学校的效果。家长素养工程,即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学习、现场对话等方式,促进家长教育素质的提升,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降低家庭负面行为带给学生成长的不良影响。

3. 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保持教育主体沟通的即时性。依托计算机网络和手机移动终端等技术,以QQ、微信等平台,建立起教育互动相对稳定的沟通途径。如建立班级QQ群,加强班级学生群体或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通报,作业督促和指导,成绩汇报与策略沟通,延伸学科课堂学习,发挥统筹课内外、学科间的作用。也可建立班级微信群,作为出勤通报、一分钟家长会、好方法推荐等平台,统筹校内外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度。

(二)家庭教育——教育良性互动策略实施的中坚力量和榜样示范

目前,晋江大部分家长都是被动地关注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很多时候参加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也都由老师牵着鼻子走。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家长缺乏主动性、对孩子关注度不够、素质不高等诸多因素,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能够激起家长兴趣的参与平台。因此,教育良性互动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建构起能够强化家庭教育作用的平台至关重要。

1. 建立家长督学制度,引家长到学校管理中来。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呵护未成年人成长的过程。从图1分析可得出,中小学是学校教育逐渐占重要地位、家庭教育影响逐渐降低的阶段,二者对此时未成年个体成长都产生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可以主动建立家长督学制度,整合中小学阶段两股最重要的教育力量,通过学校的教育平台,为学生平稳渡过叛逆期保驾护航。家长督学可通过学校安全管理(如学校大门接送轮值等)、解决学校投诉案件、班级听课巡课、校外活动组织等方式,引导家长代表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来,在寻找家校教育相互谅解的基础上,收获家校教育合作效益的最大化。

2. 成立家委自治会,由家长沟通协调自己孩子的事。由家长委员会牵头,成立家长委员会在校常驻机构——家委自治会,设定其工作职责:第一,履行家长督学的责任;第二,围绕学校敏感问题(如学生在校用餐问题、校服问题等),负责组织召开家长听证会;第三,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产生冲突时(如家校教育方式出现分歧等情况),做为第三方机构介入调解,谋求统一的解决意见。

3. 开设家长讲坛,让成功家长传递成功的经验。一所学校的人才资源是极其丰富的,除了教师、校友资源外,还有一股随时不断丰富的对象,即家长资源。由学校提供场地,家委自治会负责邀请组织,请每一届学生家长群体中,在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为学生做人生、职场、学习等方面的讲座,为家长做家庭教育方面的辅导,用一个个生命经历去引导、感染一群生命的成长。

4. 组织家长接待日,让家长也做些孩子的事。缺乏家庭沟通,缺少相互理解,往往是导致家庭矛盾的重要原因。学校可以依托家委自治会,组织较为广泛的家长接待日活动,邀请一些特定的家长参加,让他们也做做学生在校所做的事,如食堂接待日,家长也吃吃平常孩子在校的饭菜;在校活动接待日,家长也过过学生在校的生活;开展亲子活动日,家长和学生一起接受挑战完成任务等。通过家长接待日活动,让家长与学生多些谈论的话题,促进相互理解;也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办学的情况,促进家校理解。

(三)社区教育——教育良性互动策略实施中的社会导向和助推器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社区文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社区文化背景将助推教育环境的进一步净化,家庭和学校教育效果的进一步優化。

1. 建立社区助学制度,创设学生动手与实践的平台。社区助学制度,在本文中特指社区依托社区资源,开发一些学生社会实践平台,以弥补学校教育中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少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社区教育代表通过实地考察和评估,选择几处配套比较完善的定点实践单位,与学校配合组织做好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社会阅历和动手实践训练量。

2. 开设社区论坛,开通行业精英职业指导的渠道。初高中学生都面临着中高考后的重要转折,要选择职业教育还是选择常规的升学教育。在适当的时间里,邀请社区主干企业精英,开设社区论坛,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职业知识,提供职业与兴趣磨合的导向,有利于学生做出更符合镇域经济模式的升学选择。社区论坛可以采取学生走课的方式进行,进而给学生提供最大的行业信息量。

3. 送企业入校园,促进社区多元文化的碰撞。在不同的学区或临近的工业园区内都有些在地方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这种企业在经济上能够取得辉煌成就,企业文化必然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企业文化进入校园,在校园内举行优秀企业文化展览;引学生走入企业,让学生走访地方优秀企业家,了解创业的历程,让学生参观企业工厂,了解劳动生产程序,感受劳动与生产。通过这样一些手段,促进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同时去感知社会、感知劳动、感知艰辛,提高地方自豪感,培养本土情怀。

社区个体化 篇7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社区,个体化干预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聚集了一组最危险的心脏病危险因子:糖尿病(DM)和糖尿病前期、腹型肥胖、高血脂和高血压。目前,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面对代谢综合征这一主要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疾病,早期预防较高科技医疗手段更为有效。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指导和不良行为干预,配合药物治疗,使代谢综合征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0月对蛇口某社区的居民进行入户调查,按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订的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CDS标准)[1]共筛查出代谢综合征患者78例,其中,男42例,女36例;平均年龄39~67岁。纳入对象还要求意识清楚、思维正常、能进行语言沟通、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可独立行走、自行复诊、生活能自理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功能Ⅱ级以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血管病变、肝肾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统疾病等。

1.2 调查方法

对纳入管理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讲明参加此项目的意义,达成管理协议。然后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全面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血压、体重、血糖、血脂)。填写管理表,对其进行干预管理活动;填写随访表,随访代谢综合征患者1次/月,调查结束时间为2009年3月,随访纪录要求及时、正确、详细填写,对没有及时复诊的患者要进行电话督促。干预结束后对纳入管理的患者再进行一次全面体格检查。

每个随访小组成员由1名社区医生、1名护士、1名健康教育人员组成,每月随访患者1次,并为患者检查各项指标(血糖、体重、血压),同时用自制调查表收集患者情况,包括:(1)对代谢综合征相关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测试和评分,不合格为<60分,合格为60~79分,优秀为≥80分。(2)饮食情况,考虑难于具体计量,采用模拟法,分为:较素(鱼、肉、蛋、动物脂肪吃得较少);均衡(动、植物食物搭配较均衡);较荤(大鱼大肉,饮食无节制)。(3)运动情况,同样考虑运动量计算难于量化,也采用模拟法,分为:无运动(无体力劳动,又无体育活动者);少运动(无体力劳动,运动时间每天<1 h者);经常运动(从事体力劳动或每天运动时间达1 h以上者)。

1.3 干预措施

1.3.1 制作、印刷代谢综合征保健知识和代谢综合征防治知识宣传资料,介绍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症状、预防、综合治疗的方法,如科学的饮食、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等。

1.3.2 邀请本区二、三级医院内分泌科专家每2个月开展一次代谢综合征知识讲座,阐述代谢综合征的危害、预防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重要意义、代谢综合征干预的重要性,回答干预对象提出的问题。

1.3.3 给予个体化的饮食指导:糖调节受损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干预是控制饮食,改善饮食结构,进行低热量、高纤维、低饱和脂肪酸饮食,限制脂肪占总热量的20%以下;超重和肥胖患者的饮食指导主要是采用多种饮食方法减轻体重,即低脂、高多糖、高纤维,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干预为减重、减少钠盐摄入、限制饮酒、增加体力活动等。同时要避免狼吞虎咽式进食,每日三餐,定时定量,早饭要吃,晚餐避免过饱,晚餐不要超过总食量的30%,早餐至少达到35%。

1.3.4 给予个体化的运动指导:坚持每天完成30 min的中强度的运动(根据性别、年龄、体型、体力、生活习惯、劳动、运动习惯、运动经验、运动爱好等制订相应的个体化运动。该运动应因人因时而异,个别对待,既要有相对稳定性,又要适应变化而有灵活性)。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患者对代谢综合征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

患者干预后较干预前对疾病知晓程度有明显改变,考查评分不合格比例下降,合格和优秀比例增加。见表1。

与干预前比较,*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P<0.05

2.2 干预前后不良行为的改变情况

2.2.1 干预前后饮食情况:

患者干预前后饮食情况有所改变,饮食均衡比例增加,不均衡饮食比例下降。见表2。

与干预前比较,*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P<0.05

2.2.2 干预前后运动情况:

患者干预前后运动情况有所改变,经常运动的人数比例增加,而无运动和少运动比例均减少。见表3。

与干预前比较,*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P<0.05

2.2.3 干预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

患者干预后TG、TC、FPG、2 h FPG、BMI、收缩压较干预前明显减低,HDL在干预后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代谢综合征是指一系列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包括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糖耐量减低、2型糖尿病、异常脂蛋白血症、中心性肥胖、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纤维蛋白原和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因子增多、胆石症和脂肪肝等[2]。上述多种代谢紊乱可同时或先后出现在同一个患者身上。大量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不合理(脂肪摄入过多、纤维素摄入过少)、活动少都能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不良生活方式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单一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控制代谢综合征,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应该是多角度的,药物、运动、饮食、心理和教育的综合治疗方法已成为当前治疗的重要发展趋势,社区的干预项目也是围绕这几点进行的[3]。

与干预前比较,*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P<0.05

当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积极整合医疗资源,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代谢综合征的社区干预越发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重视,而早有研究表明社区干预的效果显著[4],本课题研究社区的个体化干预,更加强调了患者的个体特异性,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职业、年龄、经济收入、生活习惯等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疗建议,使得干预措施更有针对性,效果更明显;同时社区个体化干预通过问卷和访谈,充分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干预策略可以根据患者本月的调查结果重新制订,使其更具有灵活性;在每月的随访中,还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和鼓励作用,使患者保持健康心态坚持治疗。

此次干预结果表明,社区个体化干预后,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认知、饮食、运动情况得到了改善,生活更加健康,血糖、血压、血脂、体重各项指标的控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对社区内糖尿病患者为期半年的系统管理和实施的社区个体化干预的效果来看,社区系统管理能摸清和掌握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社区个体化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做到预防代谢综合征,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以上管理方法和实施过程是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156-161.

[2]梁琳琅.代谢综合征的诊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1):910-911.

[3]阮丽,曾耀星.代谢综合征的新进展与综合防治[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5):403.

[4]周书明,尹秋生,曹少军.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综合干预后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3):392-393.

[5]Windler E,Zyriax BC.Lifestyle changes for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disease[J].Herz,2001,26(8):513-522.

社区个体化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5月接待糖尿病患者238例, 其中有179例专案管理, 管理率75%, 将这179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179例糖尿病患者全部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讨论稿) 中有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5]。其中男102例, 女77例;年龄35~82岁, 平均 (56.9±6.9) 岁;病程1~33年, 平均 (8.6±2.3) 年。

方法:个体化护理干预策略制定方案。首先, 本社康相关人员针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让他们填写社区居民糖尿病行为干预调查表, 同时进行体检与血糖检测;根据对象年龄因素、文化程度、心理因素、疾病轻重程度制定出个体化护理方案, 包括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护理[6]。该方案应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讨论稿)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年版)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社区工作指导方案》等作为基本的指导, 同时利用本区医院与保健所专业人员到本中心进行督导检查本社康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反馈情况, 同时本社康人员要进行全科医学理论学习, 然后采取一对一全程跟踪管理的个体化护理理念模式, 针对性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本护理方案中重要的是要做好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监测与记录, 以便于护理效果评定。

个体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对本次研究的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填写社区居民糖尿病行为干预调查表, 做好体检 (包括血压、身高及体重等) 与血糖检测。根据研究对象年龄因素、文化程度、疾病轻重及心理因素等, 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与运动策略, 从而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 包括适量的运动、合理的膳食、控制体重及戒烟等, 同时做好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4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 至少每个月1次, 并做好随访工作, 包括血压测量、空腹血糖情况分析与评估等, 以及询问他们的症状与生活方式, 评估其是否存在危急症状等。具体而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饮食护理干预:患者每周称量体重1次, 根据理想体重来合理控制总热量, 不断调整食物的摄入量与运动量, 最大化恢复到或者接近理想体重。为此, 患者要保持饮食的均衡, 尽量少食多餐来保持血糖平衡;主食中尽量以粗制米、杂粮与面为主, 要限制食用糖果、饼干、甜食、冰淇淋等, 提倡患者多使用绿色蔬菜、豆类、粗谷物、根茎类及糖分较少的水果等, 也要减少花生、肥油、瓜子等脂肪丰富食物, 以及一些胆固醇类食物, 如奶油、动物内脏及香肠等, 此外还应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如鱼类、禽类及奶豆类食物;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盐多饮水, 有零食习惯的患者要及时改正, 吸烟喝酒的患者则要戒烟限酒, 尽量规避使用煎炸炒及腌制食品[6,7,8]。 (2) 运动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 运动治疗与护理不可或缺,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与量, 要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的方式包括慢跑、步行、健身操、骑自行车、太极拳及气功等, 不管何种运动, 都要做到循序渐进。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餐后30~60分钟为宜, 但是要注意的是切勿在降糖药物作用最强时进行, 这样可以规避低血糖反应。同时, 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在清晨空腹情况下不宜运动, 特别是在注射胰岛素与吃饭前禁止运动[9]。此外, 若患者需要外出运动, 则要携带好糖尿病卡与甜食或者糖果, 患者在运动过程中若出现低血糖反应, 如心悸、头晕等, 则要及时停止运动, 并且服用随声携带的甜食或糖果。 (3) 并发症护理干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能会累及全身各个重要器官, 通常与遗传易感性有关。为了预防并发症, 则要做好相关的处理, 比如说患者发生视物模糊, 则要减少活动, 并且要保持大便的通畅, 排便的时候不能过度用力, 避免出现视网膜剥离等。还要积极做好高血压的控制, 尽量限制蛋白质摄入, 防止发生糖尿病肾病;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 尽量保持皮肤的清洁, 特别是患者的口腔、足部、阴部清洁必须做好, 避免出现感染;冬春季节, 患者要做好烫伤与冻伤的预防;对于出现创伤与炎症时要及时处理。 (4) 药物护理干预:要详细给患者介绍口服药物的种类与作用特点及服用的方法, 还要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 以便他们做好心理准备。指导患者遵照医嘱服药, 避免出现随意增添或者删减药物的情况, 甚至要叮嘱患者切勿私自停药或者更换药物品种, 若需要换药或者停药皆要咨询医师的意见与建议。 (5) 健康宣教:加强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 促进他们提高自身预防与控制疾病的能力。同时, 将有关于糖尿病的治疗与控制方法告知他们, 督促他们严格按照医嘱操作执行, 同时教会他们做血糖的监测, 若出现血糖异常情况, 则要及时来院进行检查, 从而尽早做出处理。指导糖尿病患者合理膳食与适量运动, 从而提升自身抵抗力, 促进疾病的康复等。

注:相较于护理前, *P<0.05。

观察指标: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 行χ2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结果

本次研究179例糖尿病患者经过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后, 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各项指标相较于护理前皆有明显改善, 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2。

讨论

本次研究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 179例患者经过护理后, 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各项指标相较于护理前皆有明显改善, 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从表1与表2中可以看出, 胆固醇从护理前 (4.62±0.85) mmol/L降低到护理后 (2.03±0.42) mmol/L, 而收缩压从护理前 (125.33±13.21) mmol/L下降到护理后 (118.56±8.59) mmol/L, 舒张压从护理前 (81.64±12.38) mm Hg下降到护理后 (74.69±8.94) mm Hg, 空腹血糖从护理前 (10.68±3.69) mmol/L下降到护理后 (7.21±1.66) mmol/L等, 这些都有明显的改善。本次研究与朱春芳、张秀红、冯伟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 皆表明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于社区糖尿病患者有着积极的意义[10]。

总之, 加强社区糖尿病患者个体化护理干预, 可以提高他们对相关疾病知识、治疗等方面的了解率, 同时饮食与运动护理干预, 可以强化他们改掉不良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运动规律, 坚持合理用药, 提高自身控制与预防疾病的信心, 从而改善生活质量。社康中心应立足于社区更便于接触患者的便捷条件, 积极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同时将护理先进理念应用到患者中, 做好相关的全程跟踪管理, 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体化护理, 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护理中采用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的影响效果。方法:接待糖尿病患者179例, 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采用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进行护理, 护理完成后, 对比分析他们在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本次研究179例糖尿病患者经过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后, 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各项指标相比于护理前皆有明显改善, 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策略, 可以促进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并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 促进他们做好自我管理, 积极配合相关人员做好血糖的控制与疾病的治疗, 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个体化护理,护理干预,影响,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陆俊芹, 孙锋春, 田大侠, 等.2型糖尿病病人的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 2012, 10 (13) :1243-1244.

[2] 钟士銮, 钟美.个体化护理及早期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1) :1-3.

[3] 周小英.个体化护理及早期干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22) :256.

[4] 韩晓东.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2) :80.

[5] 宋小苑, 何玉丽, 张惠珍, 等.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4) :39-41.

[6] 李元香, 钟茂帆, 苏娟, 等.社区2型糖尿病个体化家庭护理干预方法探讨[J].中国临床研究, 2012, 25 (6) :619-620.

[7] 李元香, 钟茂帆, 苏娟, 等.社区2型糖尿病个体化家庭护理干预方法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 (5) :95-96.

[8] 杜梁英.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2, 10 (4) :438.

[9] 丁红.9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干预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2 (25) :150.

社区个体化 篇9

资料与方法

2016年7-8月收治已确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92例, 其中男79例, 女113例, 年龄65~80岁, 平均 (72.3±0.62) 岁, 病程2~28年, 平均 (9.39±1.08) 年, 均从事轻体力劳动。所有患者病情稳定, 无认知、理解及情绪障碍, 具有正常的交流能力, 肝肾功能正常, 无严重并发症, 均口服降糖药治疗, 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调查干预。排除肿瘤、甲亢等消耗性疾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6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研究方法:干预前参照食物模型提示, 对所有患者进行连续3 d的24 h回顾性的膳食调查, 记录24 h内所摄入的食物种类及数量, 同时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的测量, 计算体重指数 (BMI) 和腰臀比 (WHR) , 检测空腹血糖 (FPG) 、餐后2h血糖 (2h PG) 、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干预组干预前找出患者膳食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制作幻灯片集中讲解饮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澄清一些常见的饮食误区, 统一发放自制糖尿病宣教手册, 指导患者利用食物交换份在同类食物中互换不同品种, 尽量做到食物多样化, 合理膳食, 均衡营养, 同时根据每例患者的体重指数、活动强度、疾病严重程度等制定不同的饮食计划, 告知患者称重饮食, 每周定期开展一次与糖尿病知识相关的讲座, 有疑问可以门诊或电话咨询, 1个月后复测血糖, 进行膳食调查与干预前的比较。膳食指导及评价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2013版) 》的推荐摄入量和《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 (2013) 》推荐的糖尿病膳食目标要求为准[2,3]。

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 2007软件整理数据库,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结果用 (±s) 表示, 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组间干预前后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能量及3大营养素摄入量的比较:干预前干预组中仅有16.7%能量摄入正常, 其中39.6%不足, 43.8%超量, 64.6%的患者蛋白质摄入不足, 而56.3%脂肪超量, 干预后干预组中能量摄入正常比例达到42.7%, 蛋白质供给不足者降至38.5%, 脂肪超量占26.0%, 见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清FPG、2 h PG及Hb A1c的比较:干预组给予集体宣教和个体化饮食指导后, FPG、2 h PG、Hb A1c水平较干预前有所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 和加拿大糖尿病协会 (CDA) 均强调个体化膳食目标与宏量营养素治疗的重要性, 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将膳食干预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部分[4]。我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推荐每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45%~60%, 蛋白质占15%~20%, 脂肪占25%~35%, 对超重或肥胖患者, 脂肪供能比应控制在30%以内[5]。本研究结果显示, 大部分患者存在总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不足, 脂肪摄入过量, 有不敢“多吃”和不知道“如何吃”的顾虑, 经过定期的饮食指导及宣教后, 患者的膳食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之前有所改善, 在药物治疗和日常活动量不变的情况下, 患者血糖水平较前下降。

在社区老年糖尿病管理中, 患者接受饮食指导的频次取决于对饮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和主动就医的积极性, 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在日后的饮食控制中, 由于缺乏系统的监督和管理, 患者多年养成的不良饮食习惯难以纠正, 往往不能坚持改变并受益, 故应该在老年人中定期进行健康教育。本研究在干预时采取集体管理和定期讲座的形式, 患者在同一团体中可以相互交流, 彼此监督, 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提高, 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因此在以后的社区糖尿病管理中, 有必要利用群体干预的优势, 进行系统而又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模式, 加强糖尿病患者生活中的自我管理能力。

摘要:目的:探讨集体宣教辅以个体化饮食指导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192例,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给予集体宣教辅以个体化饮食指导, 对照组进行社区常规糖尿病管理。结果:干预组给予集体宣教和个体化饮食指导后, FPG、2h PG、HbA1c水平较干预前有所下降 (P<0.05) 。结论: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结构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 通过集体宣教和个体化饮食指导, 患者的膳食结构及血糖情况有很大改善。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饮食指导,膳食调查

参考文献

[1]Shaw JE, Sicree RA, Zimmet PZ.Global estimates of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for 2010and 2030[J].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0, 87 (1) :4-14.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83-95.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 (2013) [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5, 7 (2) :73-88.

[4]胡新林, 朱秀丽, 赵宝春, 等.纠错式教育模式在护理专家门诊行糖尿病饮食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 (16) :1198-1201.

社区个体化 篇10

社区作为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 如何从实际出发, 切实有效地管理好高血压患者, 使其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达标率有效提高, 进而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 降低致残率是摆在我们全科医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2011-2014年收治高血压患者310例, 在规范管理的同时, 注重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达到平稳降压, 提高知晓率、达标率, 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致残率的目的,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2014年收治高血压患者310例, 年龄60~80岁, 入选患者按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明确诊断的高血压患者, 生活能完全自理, 听力正常, 能自觉配合监测血压。

方法:从我站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 按照个体化差异, 根据高血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同问题, 从生活方式、体重、服药依从性、服药时间、晨峰血压、血压的时间生物学、睡眠、心理、血糖、血脂、药物的选择、血压家庭监测等方面, 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更好地管理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 进行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根据高血压患者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讲座, 前后对照血压控制情况,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下图。

讨论

高血压是目前世界上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已经形成, 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但治疗率、知晓率还很低, 并发症的发生率、致残率逐年升高。社区医生作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如何科学管理高血压患者, 使其血压平稳, 血压波动幅度在合理范围, 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是摆在我们社区医生面前的重要任务。

为此, 应在管理高血压的过程中, 收集资料, 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有条件的居民可开展家庭自测血压, 有效地监控血压。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社区高血压患者能根据自己的个体化特征有效地控制血压, 使其平稳降压, 降低血压波动幅度, 使血压控制满意, 减少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国家及个人的经济负担, 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P<0.001, ﹡﹡P<0.01, ﹡﹡﹡P<0.05。

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健康教育在社区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310例, 在规范管理的同时, 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 比较健康教育前后血压治疗达标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健康教育前后血压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社区规范管理高血压过程中, 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控制血压, 提高高血压管理的达标率,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个体化健康教育,社区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Pires JE, Sebastiao YV, Langa AJ, et al.Hypertension in Northern Angola:prevalence, associated factors,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J].BMC Public Health, 2013, 13:90.

[2]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 (2002综合报告)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3-57.

[3]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 (8) :701-708.

基于个体发展指向的社区教育研究 篇11

一、个体发展是社区教育之本的理论依据

社区教育 (Community Education) 一词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 (John Deway) 1915提出的“学校是社会的基础”的思想。这一思想打破了以知识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的学校理念, 倡导教育机会均等, 视学校为社区的基本雏形和社区生活的缩影, 从而引出了“社区教育”这一概念。

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范围, 以全民为对象的一种教育服务活动。社区是一个具有各种类型特征的个人的集合体, 存在着各种价值观、文化涵养、行为方式等, 赋予社区生活的魅力, 正是社区人口的自然、社会、素质的千差万别, 对社区的教育提出了不同的需求。而个人对教育需求的最大特点是要求教育能够促进个人的发展, 增强个人的价值, 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在单个个人的心中成为人类全体未来的希望, 而全体人的发展又是以单个个人教育发展为基点的。”[1]这说明, 教育是人的发展的需要, 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教育必须将每个人视为独立的个体, 尊重其主体性, 发展主体, 为每个人提供表现和成功的机会, 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发展和展现。社区教育同样应该以满足个体需求, 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 实现个体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为本质。为此, 国内外社区教育专家进行了阐述。美国社区教育协会认为, 社区教育是一种教育哲学理念, 它建立在社区学校的基础之上, 致力于为每一个社区成员 (包括个人、学校、工商界、公众和私人组织) 创造机会, 满足每一个成员的多种需要。社区教育以其最直接的使命将是满足学习者个人的需求, 帮助他们达到学习的目的。英国社区教育学者弗莱彻 (Fletcher) 在《社区教育的挑战》一书中阐明了社区教育的理念:社区教育具有社区革新、社区行动的含义, 由社区居民学习如何发现社区问题, 并通过学到的知识改善个人或社区的境况;国际社区教育协会组织章程明确指出, 社区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各种社区教育条件:尽可能利用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内的全部社区资源;社区教育工作方案和步骤要确认个人和社区的各种需求。我国社区教育专家厉以贤在《社区教育理念》一文中认为, 社区教育的内涵包括以下方面:社区教育中的教育概念是大教育概念;社区教育的对象是社区的全体成员;从上面学者对社区教育的阐述中我们看到:社区教育最直接的使命就是要满足学习者个人的需求, 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 开展教育活动, 使每个人都获得其所应有的进步。《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指出, 未来教育者的任务在于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这种任务要求社区教育尊重个性发展的需要显得更为迫切。

二、社区教育缺失个体发展指向的原因

首先, 对社区教育认识不充分, 个体发展难于落实。我国社区教育处于起步阶段, 人们对社区教育认识还不充分, 不清楚社区教育对于社区生活和社区发展乃至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所以, 社会对社区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 缺乏统筹规划和管理机制, 缺乏相关法规政策。制约了政府对社区教育的投入, 制约了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作用的发挥, 制约了社区教育发展的速度, 最终影响到了社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落实和进程。其次, 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素质欠缺, 教育的实效性不足。每种教育存在一定有它存在的特性, 社区教育应该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开放式教育, 是一种不同于学校教育的非正规或非正式教育, 是一种以全体社区居民为对象所实施的教育文化活动。其本质是要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使个体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然而, 由于社区教育在我国才起步, 缺乏专业的管理者和教师。社区教育工作者主要来自学校教育部门或行政部门, 他们大多是“转行”来做社区教育工作, 基本上没有受过有关社区教育理论和技能的系统化培训, 其素质状况与社区教育活动本身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最后, 以供代需设置社区教育课程, 造成居民被动接受学习。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个人发展意味着每个人应该尽最大可能决定和支配自己的道路, 在自己的基础和特长方面, 自主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有机会实现某些独特的人类品质, 使个人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但是在现实中, 社区教育课程设置主要由社区管理者决定, 常常出现课程类型太单一, 一概而论, 偏离了居民的真正需求, 造成居民被动学习、参与率低。

三、社区教育指向个体发展的策略

知识社会的到来, 人们重新接受教育与参与学习活动的需求更加强烈。社区教育最直接的使命将是满足学习者个人的需求, 帮助学习者达到学习的目的。

1. 关注个体, 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

社区教育是一项社会性事业, 它的目的就是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就意味着尊重和发展个人的自主性, 为个人的自主创造各种条件, 给予物质、制度和精神的支持。所以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美国社区教育中80%的经费来源于联邦政府和当地政府的拨款和税收, 学费只占很小的比例。北欧政府对社区教育经费支持的力度更大, 如“瑞典民众中学的开支由中央、省、市三级政府分担;丹麦民众中学85%的经费来自政府补贴”。[2]我国的社区教育才起步, 更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政府、社会各界、民众对社区教育认识到位, 广泛的支持和理解是社区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基础。首先, 各级政府的重视。政府要把社区教育作为区域性大教育和社区整体事业来对待。而不只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应把它与开发人的潜能、维护人的教育权利、增加人的学习机会和提高人的素质等结合起来。加大对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 保证社区教育有足够的资金和场所, 作为社会福利体现出对社区居民的关爱。不仅如此, 还要用立法的形式规定政府和企业在社区教育中的义务和责任, 确立社区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应有的地位。其次, 社会各界和民众的认同。社会各界和民众参与到社区教育事业中, 加快社区教育从“自然形式”到“自觉形式”的发展进程, 获得更多的社区教育资源, 如社区内的学校、社会教育机构, 企事业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管理等资源。在物质资源优势上, 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和体育馆等场所向所有社区成员开放, 尽可能地拓宽每位社区居民的学习空间, 使他们能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在人力资源优势上, 任用高校教师和社区内其他专业人士如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等作为兼职教师, 组建一支专业化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因此, 获得各个层面对社区教育的认同, 吸引更多层面对社区教育的关注, 是社区教育深入发展的前提。

2. 尊重个体, 体现“以需定供”的原则。

尊重个人尊严是教育的终极价值目标。尊重个人就必须使每个人的潜能和需要都得到尊重。而人的需要又是有差异的, 人与人之间存在异质性和相对独立性。因此, 教育必须立足于个人的差异因材施教, 才能增进每个人的实践智慧, 使个人获得其所应有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成人教育学者黄健在其《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与技术》这本专著中提出“需求导向型”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她认为社区教育课程的设置要根据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和社区发展的实际需求确定, 而不是传统社区课程开发中的“以供代需”模式, 这种传统的”以供代需”让社区居民被动地在课程菜单范围内选择, 根本无法真正反映现实生活中社区居民面临的真正困难和障碍及社区发展过程中的困境, 只有找到社区居民实然状态下的急切需要学习的课程, 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 使居民获得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所以, 当“以供代需”问卷调查不能真实反映居民需求时, 可以通过无结构访谈或非结构访谈帮助确定调查内容, 再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因素数量, 才能较为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 真正体现出“以需定供”, 借此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学习、社区活动参与率, 使社区教育指向个体发展能够得以最为基本、最为基础的体现。

3. 了解个体, 提高专兼职人员的素质。

乌申斯基所言:“如果教育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 那么它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3]了解人一定是从个体开始, 而个体一定存在异质性、多元性、特殊性、个别性、关系性、创造性, 个体无疑成为教育人性化的始基。因此, 这就需要加强培训, 提高社区专兼职人员专业素质, 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 根据不同人群的学习差异, 分类别、分层次地开发、设计社区学校课程和学习项目, 对其实施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首先, 社区专职工作者要有服务意识。社区教育工作是一种群众性的教育工作, 涉及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多种教育类型, 具有鲜明的大众性特点。专职工作者必须热爱社区教育工作, 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深入社区, 了解居民教育需求, 开展适合不同群体、不同情趣爱好、不同个体要求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 尽可能地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内容, 调动每个居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 具备社区教育理论知识和社区建设理论知识, 以及与社区工作密切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国外社区教育专职教师既要有相应的学历资格、学位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 又要具备两年以上从事该专业成功实践的经历, 兼职教师一般也有很高的学历水平。我们要加强对社区教师的培养, 确保社区教育的科学实施、贴近受教育者的现实, 提高个体发展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睦依凡.大教育:21世纪教育新走向[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5:204.

[2]杨进.美国加拿大社区教育与社区学院印象[J], 职教论坛, 2003 (14) :61-63.

上一篇:PCR技术下一篇:林木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