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学习

2024-06-22

个体学习(通用12篇)

个体学习 篇1

关注学生个体, 就要紧贴学生的内心需求, 顺应他们的认知规律, 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尊重他们的个性体验和独立情感, 以此展开数学课堂教学, 彰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快乐成长。

一、鼓励原创———培养自主意识

原创思维, 是基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一种原生性的思维。它凸显了学生的认知基础, 通过鼓励原创思维, 可以窥测学生的学习起点, 把握学生的探究方向。

(1) 盘活储备。着意忽略学习过程的趋同和统一, 降低教师对学生认知起点的强制干预。学生并非是一张洁白的纸张, 任由教师在上面肆意泼墨。在新课伊始环节, 教师要有意识地盘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细心倾听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知教学, 而不是仅靠传统的精心设计的预案来按部就班。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时, 我以多媒体形式展现游乐场的场景:有长方形和三角形组合起来的大门, 有长方形的游乐场地, 有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起来的小木屋, 有长方形的布告栏, 有正方形的草地……再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场景中寻找和发现:“你认识其中哪些图形?”将情境和知识融为一体, 考察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已有认识。

(2) 转化构建。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正确的知识经验, 完善及重组知识结构, 沟通未知与已知之间的桥梁。在此转化过程中, 要针对学生个体知识结构的差异, 有区别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体验, 鼓励他们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去接纳新知。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一课时, 我在组织学生玩“撒小棒”活动后, 进行了两个转化, 一是将小棒转化为直线, 帮助学生从小棒的直观体验中抽象出两条直线间的不同位置;二是将白纸转化为平面, 帮助学生建立平行关系的前提, 即在同一平面内。以直观为基础, 学生的转化过程非常顺畅自然。

二、呵护差异———促进自主生长

世界上每个人的指纹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 同样, 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个体, 学生之间也是充满了各种差异。教师要正视这些差异, 并且善于正面引导和积极应对, 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共同生长。

(1) 有层次, 才自然。自主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能会被放大, 如有的学生遇到更多的困惑或失败, 有的学生会在长时间的努力之后依然一无所获。这是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必然会遇到的情形, 教师要允许学生失败, 要给予学生更充分的尝试空间, 这样才能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自然状态, 促进学生今后的长效发展。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一课中, 设计了这样的一组“问题串”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比较: (1) 把8本书平均分给两个同学, 每个同学分得几本? (2) 把一叠书平均分给两个同学, 每个同学分得几分之几? (3) 把8本书平均分给两个同学, 每个同学分得几分之几?每个同学分得几本?有一部分学生难以区分具体数量与分数之间的区别, 特别是第3个问题中, 给出了1/2本的答案。我及时地制止了同学们的嘲笑, 鼓励这个学生轻声地将自己的答案轻声读几遍, 让他揣摩体会其中的“别扭”之处, 并重新解答, 增强了这个学生的体验, 也树立他的学习自信心。

(2) 有不同, 更精彩。由于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角度不同, 往往他们会给我们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由于教师的尽量不搀扶、尽量不引导, 学生被“逼着”采取源自他们个体的方式方法来展开学习过程, 于是不同层次的探究形式、不同角度的思考角度纷纷出现了。这其中的方式方法不乏有漏洞、有偏差, 教师要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采取宽容、接纳的态度, 鼓励学生获得差异性的和谐发展。

三、彰显个性———锻炼自主思维

很多时候, 尽管我们带着充分的准备迈入课堂, 精美的课件、有层次的教学环节、富有启发行的问题等等, 面对这些学生似乎不领情, 课堂上氛围不够浓烈。这是因为, 在教师的着力引导下, 学生的学习脚步亦步亦趋, 学习的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地展现。只有彰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

(1) 寻求“与众不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 让学生可以崭露头角, 在老师和伙伴面前表现他的“与众不同”, 学生会在成为一个“发现者”的愉悦中获得继续学习的持久动力。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一课中, 引导学生通过用吸管围成三角形的实践操作, 帮助学生明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很多学生都认同通过分别计算其中两边之和再与第三边比较这个方法。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只要计算一次就能肯定能不能围成三角形!”我立即对他投以惊喜的目光, 并启发其他学生思考这个方法可行吗?在大部分学生纷纷点头之后, 再让这个学生说明短边相加大于长边的方法。这不但使这个学生获得自豪感, 也让其他学生得到了思维锻炼的机会。

(2) 终得“百川入海”。学生思维的“多样化”最终还需要得以“最优化”, 只有如此, 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有了真正的阶段性终点, 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才能够得到切实的发展和提升。筛选和优化的过程, 同样要顺应学生的个体需求, 教师不能强制性地指定某一个最佳结论, 而应当在个性与共性之间寻得最佳平衡。

四、引领探究———提升自主能力

关注学生个体, 不意味着教师主导性的缺失, 反之, 这对教师的引导能力和启发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出手时当出手”, 教师恰当的引领, 对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不迁就。正确对待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善待错误并不等于迁就错误。对于那些富有联想力和创造力的想法, 哪怕是错误的, 教师也挖掘其中的闪光点, 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而对于那些明显不着边际、思维层次偏低的解答, 教师应明确地指出问题所在。

(2) 不放任。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是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的基础保障, 教师对于学生的引领作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中, 我在要求学生用小剪刀在纸上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时, 先让同学们独立思考、同桌商量之后, 再开始动手;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 通过学生表述剪法、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 既强调个体展现, 又突出全体参与, 使得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认知深度得到充分提升。

站在学生的角度教数学, 是建立在关注学生、理解学生和发现学生的基础上的, 通过变革性的自主学习方式, 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引领学生成长。正因如此, 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绽放生机和活力, 洋溢智慧和激情。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小学)

(注:本文系小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成果)

个体学习 篇2

个体差异与英语学习方法的选择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日益交融,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已在各教育阶段普及。现在的孩子们从幼儿刚就开始同母语一起接触英语了,通过十几年的学习,结果却差异巨大,虽其中不乏佼佼者,可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仍为如何通过英语等级而苦恼,甚至有人由于无法入门而放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说怎么能使想学英语的人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这门语言呢? 这里我推荐一个在线真人外教一对一的网站给大家——阿卡索外教网来辅助大家学习,它一节课15元,外教很不错,有欧美和菲律宾的,可以随意选择,上课体验很好,时间地点都可以自己安排,比较灵活方便,感兴趣的,可以去体验下他们的英语免费试听课。

使用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是大家解决这一学习问题的共识,所以现在到处可见各种有关英语学习方法的文章,教师也在课堂上反复强调总结学习方法。但不论从一个学习者还是教学者的角度,所提到的提高英语水平的方法几乎都没有把个体差异考虑在内的。但是人生来就是独特的,存在先天特有的生理及心里差异,有人喜动,有人喜静。这些差异与后天环境相结合形成有别于他人的个体。这些个体在面对同样的刺激行为(例如同一种学习英语的方法),必然有不同的心理反应。例如,一个天生不善于表达的人要他在公共场合和外国人交流来练习口语,恐怕对他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个体差异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是应予以考虑并重视的。

如何自己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是盲目的按照各种宣称最好的学习方法来浪费自己的时间呢?本文将从个体差异的角度来帮助学习者通过分析自己的气质特征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气质本文所提到的气质是指心理学上的气质类型。用气质类型来划分个体差异是由于它具有先天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这些心理特点以同样方式表现在各种各样活动中的心理活动的动力上,而且不以活动的内容、目的和动机为转移。这种典型的心理特点很早就表露在儿童的游戏、作业和交际活动中。气质类型的很早表露,说明气质较多地受个体生物组织的制约;也正因为如此,气质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虽然也有所改变,但与其他个性心理特征相比,变化要缓慢得多,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气质的这些特点有利于排

阿卡索外教网:http://

除其他外界因素的f扰进而进行个体的分类比较,而且气质类型也可以比较容易的通过一些方法进行测定,便于学习者操作。气质的类型及其主要特征根据传统的巴浦洛夫的神经系统类型,气质可分为强而平衡、灵活型(多血质),强而平衡、迟缓型(粘液质),强而不平衡型(胆汁质)以及弱型(抑郁质)四种类型。具有兴奋性强、平衡和灵活、大脑各部分十分协调的强型称为多血质。这种气质类型阳性和抑制性条件反射都容易形成,并具有耐久性。刺激强度和反应强度是相符合的。这种气质是一种活泼性气质,在各种发展中不会产生障碍。他们的语词发展迅速,心理发展水平与年龄增长一致,一般说来,多血质的人言语声音洪亮、迅速、清楚、协调和流畅,并且伴有活跃的身体姿势、良好的模仿性和易唤起情绪的特点。具有兴奋性强、平衡和迟缓的特点称为粘液质。这种个体建立阳性和阴性条件反射都很强,而且稳定,形成速度也也是正常的。粘液质的人容易适应社会环境,言语、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的获得也很迅速。这种类型的个体的言语速度较多血质要慢,它是以平缓,一致的声调进行,也少有情绪表现、模仿性和身体姿势的伴随。具有兴奋性强、无节制、不平衡性的特点,而且皮下中枢兴奋占优势的强性称为胆汁质。这种类型的个体特点极易发展强的条件反射。但条件反射建立较上面两种要慢。胆汁质个体的抑制性条件反射不稳定。这种类型的儿童学习成绩很好,但是适应学校要求的情绪和反应有困难。他们的语速不快,言语发展较前两种类型要困难一些。低兴奋性、兴奋与抑制不平衡的弱型称为抑郁质。情绪强度也很低。这种类型的个体极易疲劳,对强而持久的刺激反应不良,条件反射很弱,形成过程也很慢。言语低沉、缓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观察到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等等,是多血质的特征。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又难于转移,善于忍耐等等,是粘液质的特征。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等等,是胆汁质的特征。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等等,是抑郁质的特征。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的特点及适合的学习方法只属于某一种气质类型的人很少,多数人是介于各类型之间的中间类型,即混合型。而且人的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气质类型也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具有消极的意义。如多血质的人情感

阿卡索外教网:http://

丰富,工作能力强,易适应新的环境,但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容易转移,无恒心等。抑郁质的人工作中耐受能力差,容易感到疲劳,但感情比较细腻,做事审慎小心,观察力敏锐,善于察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细小事物。气质不仅影响人活动进行的性质,而且可能影响活动的效率。例如,要求做出迅速灵活反应的活动对于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较为合适,而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则较难适应。反之,要求持久、细致的活动对粘液质、抑郁质的人较为合适,而多血质、胆汁质的人又较难适应。在一般的学习活动中,气质的各种特性之间可以起互相补偿的作用,所以在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如果能顺应气质的特点,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不当的话,可能会引起厌学或放弃。根据各类气质类型的特点分析,总结以下方法:

1.多血质适应各种英语学习方法,尤其是外向性的英语学习方法。他们可以在娱乐中就轻松学到知识,对外部学习环境适应性强,反应敏捷,记忆力强。很容易从外部环境中自然学到语言,模仿力强。适应不固定模式的方法,多尝试有新鲜感的方式,如与外国人交流,表演,学习英文文章、电影、歌曲等。相反,沉闷、一成不变的学习模式会使多血质的人感到厌倦。人民,重新找到方向,找到正义的艰难历程。朗读者的语言特点及文学价值这是一部德国人写的德语小说。小说展现了德国式的思维,德国式的文化和德国式的语言。德语特有的缜密和严格的逻辑感在施林克平实的叙述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对人物的刻画即细致入微又不让人觉得冗长。任何从单一的角度来审视这部小说的角度都是不存在的。小说刻画的第三帝国,个性复杂的女主人翁,少年伯格对爱人的依恋和成年伯格左右为难的痛苦与纠缠,无不透露出小说不同层次的主题:爱情与道德;历史与反思;纳粹的恶行及战后德国人的代沟问题。通过爱情故事审视出生成长在第三帝国的一代人与父辈之间思想的鸿沟。对于战后青年一代无法原谅父辈在战争中的麻木盲从以及他们对待父辈的谴责,漠视,回避和观望的态度提出异议。无论是从语言还是内涵的角度,朗读者都是战后,尤其是两德统一之后一部难能可贵的文学作品。随着这部作品被翻译成30多种不同的语言,这部题材严肃风格别具一格的作品将不仅仅是在德语国家受到欢迎的一本畅销小说,而且会成为一部伟大的当代文学作品得到全世界文学爱好者的认可与推崇。朗读者带给世人的冲击力,绝不亚于勃兰特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那一跪,被誉为是“欧

阿卡索外教网:http://

洲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赎罪表现。”而朗读者,在德国这个曾经有过大文豪歌德、席勒的地方,被誉为是德语文坛近100年来最为厚重的,最具历史与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

2.粘液质最能适应学校集体教育式的学习。注意力稳定,能从课本以及读物中比较容易获取知识,英语写作和英语阅读能力发展快,而且不易受到外界影响。适应固定模式的方法,如做大量练习题,阅读书报,写作等。但外国人交流,表演对话等交流性的学习方法会让黏液质的人很难适应。

3.胆汁质反复、加强性学习。重复的朗读,多次的复习才能建立起强而正面的反射,但对于枯燥的方法又很难安下心境,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这类人很容易产生极端,最容易放弃学习,所以胆汁质的人应从简单的开始,不拘泥于用同定的方法,在适应学习的环境中,寻找信心,然后在反复加强训练。其中最需要的是培养兴趣和信心,任何具体的方法他们都会毫不费力的掌握。

关注个体差异 指导个性学习 篇3

【关键词】关注;差异;尊重;落实;指导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叶澜教授指出:“每个人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不可能用同样的速度沿着唯一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终点。”就此,我认为,教学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在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的个性化选择,促进个性化的多样发展,实现个性的张扬,从而积极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发展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才能。

一、关注认知基础的差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德国的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树叶。”同样的,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处于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生命体,不存在两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是绝对相同的。[1]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在认知基础表现出来的差异特点,再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三维目标,实施因人施教,制定出适应不同类型学生发展,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切实改变学生被动适应教育要求的教学方式,遵循教学的本质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积极落实教学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原则,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认识差异,有的学生停留在直观的认识阶段,需要借助小棒、手指、图等直观材料才能完成认识;有的学生处于抽象认识层次,可以利用数的组分成或可以通过观察直接抽象出数字。就是直观认识阶段也有不同的认知水平,有的需要借助直观的生活情境帮助认识,有的要一根一根的数,有的可以3根5根地数,来认识数。

二、认可思维方式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人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不同方式的功能,引导学生流露自己的思维方式,贡献自己的思维成果,丰富课堂的教学资源,满足人思想深处受人重视、受人肯定、获得成功的强烈欲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的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从思维方向看,有的习惯从已有的条件通过推理判断,一步一步指向未知,获得问题的解决;有的善于运用综合法反其道而行,从问题逐渐导向已知条件;有的喜欢综合两种思维方式的优点,通过中间问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获得问题的解决。从思维的特色看,有的喜欢开展抽象性思维,有的喜欢直观思维。理智的教师尊重这个现实,积极拓宽个性张扬的“空间”,主动认可学生存在的思维方式差异,在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开展主体学习的基础上,又让他们吸收他人思维方式的优点。这样的教学,既认可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肯定了他们合理的思维方式,满足了他们的表现和渴求成功的欲望,又指他们出努力的方向,明确努力的目标。从而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夯实了基础。

三、尊重方法选择的差异,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全部艺术和技术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使他们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问题的解决是一个不断寻求最佳捷径的曲折的探索过程。学生个体的方法是问题解决方案制定的有效资源,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给予个性才能彰显的,提供了充分的“水分”和“氧气”,引导他们开发、贡献自己的方法资源,积极发展自己,培养自主探索能力,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积极地挑战自己,保持思维的连贯,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获得成功的满足和精神的解放,从而培养自觉思维的积极性。

如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这部分的教学,教材安排了在学完24时计时法后再学习经过的时间。例题用欢欢与父母的对话形式呈现信息,“哦!今天就能见到奶妈喽!我们得抓紧些啦,火车9:00就要开了。下午6点了,终于到站了!”要求的问题是:到奶奶家要做多长时间的火车?在教学中,我允许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自己喜欢方法去解决。有的学生借助钟表或钟面(画图),通过数钟面上的格子算出经过的时间;有的学生分两段计算,上午9时→12时→下午6时,用3小时+6小时=9小时;有的学生就会用刚刚学过的24时计时法,下午6时是18时,再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18-9=9(小时)。

我在充分尊重肯定学生个性化方法后,利用激励性语言引导学生比比谁的方法多,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多掌握他人的方法,从而使他们不但得到表现欲望的满足,而且规定了努力的方向,形成个体生命发展的增长点,体验受到尊重的心理满足,体验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强化了学习的欲望,培养了主体内在的学习需要。在长期的主动学习中,增强了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

四、落实发展目标的差异,张扬个体的个性

个性化发展目标是指基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思维特色、兴趣爱好,设计出来的具有一定要求梯度,涵盖知识目标、认知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教学要求。

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的教学,我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程度制定层次目标:A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B层学生应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自主探索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C层学生能独立、自主探索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学困生要求达到A层目标,中等生要达到B层目标,优等生要达到C层目标。[2]

要落实这一目标要求,首先要求教师要改变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抛开教育的功利思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的现状出发,允许教学出现不同声音,允许存在不同的学习方式,允许学生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活泼、平等安全的心理体验氛围。其次,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保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学形式上引导学生运用操作、独立思考、练习、生活实践的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上建立以个人学习、小组交流、师生合作的组织体系,从而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最后,要开展发展性的评价活动,建立自评和他评、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物资鼓励和精神鼓励、正面评价和鼓励性批评,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方式,焕发学生精神活力,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明确努力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

差异是个体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关注学生集体的差异现状,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实现个性化的发展目标,着力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从而在个体的发展中,获得学生群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阳春.《因材施教,促进差异发展》.四川教育.四川教育编辑部出版,2008年第Z2期.

引导个体体验学习个性语文 篇4

(一) 在激发经验中体验

经验是体验的基础。课文中大多是对生活情境的描述, 语言形象生动、惟妙惟肖。教师可激起学生回忆, 以学生曾有过的生活情境、事例感受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 让学生凭借类似情境, 进入文中, 感受其境;凭借相似情感, 以己度人, 感受其情;凭借相通语言, 心有灵犀, 会心会意。

《鼎胡山听泉》这篇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入夜后的泉声, 引导学生领悟泉声的美妙从而感受自然的美妙应是教学的重点。课堂上, 笔者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把句子的感悟与生活体验紧密联系。在引导学生感受那流淌过草地的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泉声时, 可引导:“同学们, 你享受过这种轻柔的抚爱吗?”学生们想到了春风拂面的温暖, 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抚爱, 从而真切地感受到泉水对小草那种温柔的抚爱之情。“厚重回响”所表现的情境学生一时难以体会, 可说:“这么多细流都赶过来共同演奏起这美妙的乐曲, 这美妙的乐曲在空山幽谷中回响, 给寂静的夜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是‘厚重回响’的泉声给自然增添的无穷魅力!”然后让整间教室都回响着厚重的声音:“这只是小小的一间教室, 在鼎湖山那万籁俱寂的夜里, 在寂静的空谷中, 有无数道细流奏响的音乐那才真正的厚重回响呢!”让学生们安静细细体会。这样, 学生对语言的感受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声音的感受上, 而是对声音、形象与情味的整体感受。文章的语言是美的, 课堂的情境是美的, 师生的情感是美的, 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也是美的。

(二) 在自读自悟中体验

教学中, 笔者经常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读书, 做标记, 勾一勾、画一画。在交流的时候, 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可以表述见解, 也可以提出质疑, 不必担心自己的见解是错误的, 不必担心自己的问题是幼稚的。因为学生们都知道:语文课堂是他们生活的乐园, 在这里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每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都会得到尊重。

在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寓言《自相矛盾》时, 在五分钟的自主阅读之后, 学生开始交流。有的说:“我认为应该为那个围观者叫好, 别人都没有看出楚国人的破绽, 它能一针见血地指出, 真了不起!”有的说:“我认为这个楚国人卖的矛和盾质量不一定不好, 或许他的盾和矛质量都是上乘的, 但因为不懂得经营策略, 导致自相矛盾。”还有的说:“看来做宣传, 得有个度, 不能言过其实, 要讲诚信, 更不能自相矛盾。”……再如, 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 学生在体验爸爸和汤姆内心的情感时能自读自悟, 如爸爸说的话“孩子,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 认为在读时应该强调“必须”, 因为这是一个规定, 这是一个任务。 (2) 认为应该突出“这条鱼”, 理由:指的是鲈鱼, 因为有规定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 (3) 认为文中爸爸用低沉的声音说这句话很有道理, 因为爸爸也不忍心把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放掉, 虽然很低沉, 但字字有分量……学生在自读自思、自问自解的过程中体验到阅读分析正确的思维方法, 积淀语言材料, 丰富语感经验, 同时初步体验文章蕴含的情感。

(三) 在领悟精彩中体验

教学时, 教师要抓住学生情感萌动、发展的契机, 细读、品味精彩语言, 悟其神韵, 使学生情感不断得到升华, 加强学生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丰富语言积累, 提高语文能力。如苏教版第八册《特殊的葬礼》中对塞特凯达斯瀑布今昔景象的对比描述, 给读者在情感上造成一个巨大的落差, 心灵上带来强烈的震撼。为了让学生体验到这种情感,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如果我们就是游客, 站在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面前, 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先轻声地朗读课文或默读课文, 让学生进行小组内合作, 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别人分享, 并相互补充完善和丰富对瀑布的直观感受,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声情并茂地说, 可以富有感情地读, 也可以把自己描绘瀑布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在此过程中, 教师也要和学生共享自己的阅读收获, 不要只要求学生去讲。因为面对文本,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

上海虹口区学习考察的几个体会 篇5

2009年11月,江北区教委组织我区20名校级干部为一个培训班,到上海市虹口区进行为期2周的教育培训和教育考察,以开阔校级干部视野,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工作能力,激发敬业精神。

2009年11月9日(周一)至13日(周五)5天,学员在上海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听5天的专题报告。11月16日-19日(周一至周四)分小组到虹口区的10所中小学考察学习。我与张晓松一道去虹口区曲阳第四小学学习。20日上午培训班参观虹口区第三中心校、华师大一附中。下午结业典礼后培训结束。在本次培训考察中,我有如下几个最深的体会。

一、从培训讲座中看出上海教育人对教育的研究眼光高、行动实、方向准、内容深。

上海市原教委副主任张民生的报告《基础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习与思考、责任与行动》,在简约分析世界、我国基本形势后,指出我国基础教育要首先做好的几个工作:

一是以改革推动减负。负担的内涵是学业负担。负担重是指心理负担。开心工作再重也不是负担。科学家负担重,但他是快乐的。减负要减心理负担。让学生学习有兴趣。让学生考高分不是本事,让学生喜欢你教的学科才是好老师。二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幼儿园重在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小学初中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高中重在培养学生的志趣,大学重在培养青年的志向。三是研究课堂教学。比如为学而教,先学后教,教是为了不教等教育理念值得推广。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郑万瑜主任《以实施发展规划为抓手,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上海市虹口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指出,一般来讲,学校将依次经历“四个阶段”的发展过程,这四个阶段的发展顺序是:规范不稳定阶段,规范稳定阶段(合格),个性化初级阶段(特色),个性化高级阶段(示范)。这对我们每个学校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很有启发意义。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王俭教授《基于智慧提升的教师专业发展思考》,讲到教育的三类智慧:认知智慧,靠学获得;道德智慧靠习获得;实践智慧靠交流与感悟。

虹口教师进修学院马骉副院长《共建快乐有效课堂》有很多观点值得我们思考。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完善人性,完整人格,完美人情,把人当作人,让人成为人;教育要为人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奠基;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人、丰富人、改善人; 学校教育是一种预演和准备; 最理想的教育是让有不同潜能不同理想的学生得以释放和实现; 最高的教育智慧在于对学生的充分的发现和尊重上;三流的教学教知识和技能,二流的教学教方法,一流的教学教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的教育能力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的首要职业能力,校长的核心工作就是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快乐课堂的几个标志:有效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快乐是课堂教学的高端要求(快乐是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周彬《学校管理的思路与出路》,介绍西方管理中的“交易传统”:合而共赢。你想得到你想得到的,你就得让别人得到别人想得到的;只有别人得到了别人想得到的,你才能够得到你想得到的;对个人来说:你的心在哪里,你的钱就在哪里;对管理者来说:你的钱在哪里,教师的心就在哪里。这对我们制定绩效考核有参考价值。

虹口区教育局副局长常生龙《教学行为的改进》,强调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中小学校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入手,切实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一是教学前的改进——备课环节。教师要做到使自己明白(专业素养);使学生明白(教学的科学性);使学生容易明白(教学的艺术性)。

二是教学中的改进——上课环节,上课要做到以下三点:教学要有序;教学要有策略;教学要以思维为核心。

三、教学后的改进——作业环节:作业的目的是什么?与遗忘作斗争,促进思维的形成与巩固;辅导环节:辅导的目的是什么?师生情感之间的交流,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帮助;评价环节:评价的主要目标,为高一级的教育选拔学生,认证学生的成就,检测成就变化的趋向,评价特定的教育项目和政策,促使学校、社区对学生成就负责,诊断个体的学习需要。

二、学习考察的几所中小学概况

1、虹口区曲阳第四小学校。学校占地7亩多,1-5年级,每个年级3个班,共15个班,480名学生,45名教职工。教师中高职称3人,研究生学历3人。年生均经费1400元,另每学年每生120元活动费,绩效工资之后,年生均经费可能增加到2500元。学校85年修建,所在地为上海改革开放初期的窗口,国家三代领导人到此视察。紧邻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各种科研机构。章本荣校长1988年任该校校长书记至今(上海多数学校书记校长一肩挑)。学校是上海小班化教学实验学校,每班28-32人。属于学校招生范围30人左右。每年招收一个班舞蹈班(区内学生自愿报名,学校挑选,基本为女生)。除招生范围学生外,每年报名读该校学生有400多人,学校从中选择一个班30人左右。学生全部在学校午餐,每餐6元,一荤一素一汤。学校特色:上海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市艺术教育示范校。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后,人均年收入在7.8万元左右,校长是教师的1.5倍,该校校长年收入13.8万元左右。

2、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虹口区最好的小学之一。该校已建校89周年,最初为日租界日本人开办。学校修旧如旧。所处街道为山阴路,鲁迅、瞿秋白、余秋雨等名人在此居住过。学校产生过多位如毛蓓蕾似的特级教师。学校最突出的办学特色为艺术教育。

3、华东师大一附中。学校总投资11亿,主要用于征地,其中建筑投资为3亿,占地60亩,全部高中学生为1500人。孙家麟名誉校长介绍当校长的感悟: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办好学校的前提(科研领先,教有特点,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制定准确的办学目标,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科研领先,教育优质,机制灵活,国际知名);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办学机制; 建设一支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形成一套良性循

环的运行机制;广交朋友,多方合作是学校发展的外部条件;培养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和后备干部;搞好凝聚力工作;处理好党政关系。

三、漂亮、精致是上海学校的一大特色

在虹口区,不论是我们重点去学习的学校,参观的学校,还路过观察的学校,给人总的印象是漂亮、精致。

多数学校的校门虽然并不高大、气派,但都是铁花门、大理石面砖,围墙为铁花栏杆,并掩藏在常绿植物之中。操场为塑胶、草坪。校园绿化乔木、花草相映,平面、立体相辉,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和管理的结果。教学楼地面或者是高级地砖、或者是地板胶,墙面干净整洁。教室地板为强化地板砖,学生课桌椅单人成套的钢木桌椅。教室后面为一排造型美观、色彩漂亮的柜子,几乎每位学生一格。多数学校有“班班通”设备。教师办公室内为格子式的设计。我们所参观的几所学校功能室齐全、漂亮,甚至高档。心理辅导室像家庭的客厅,影视厅比肩商业电影厅。

四、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物质投入达到较高的水平上海的许多学校,从外观来看,你是分不出哪所学校好或者差的,因为所所学校漂亮。学校建设都是由政府承担。像华师大一附中,甚至显得有些奢华,投资11个亿,占繁华之地60亩,只容纳学生1500人。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后,人均每年接近8万元,全由政府提供。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每年1520元(含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费),听说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后小学生生均教育经费要提高到每年2500元。每个学科每一课的教学课件,由区教师进修学院统一制作发给每位教师使用。大多实现小班化教学,小学每班大多在28-32人。师生比在1:10左右。学生就近免费入学,学生选校不交赞助费,只是接受学校在不突破招生计划的条件下选择录取。

五、师生文明程度之高令人敬佩

早上8:00上班,8:15早操,几乎没有教师迟到。教师办公室没有教师闲聊的声音,各自教育学生、备课、批改作业,紧张有序。校园内看不见有教师吸烟,也看不见烟头。学生早上进校园几乎90度弯腰向师生问号,看见教师和来宾热情大方问候。校园内几乎看不见一片纸屑,我们在操场环道沟有意寻找也无收获。厕所干净,虽然有水龙头,但地面没有水渍。教学楼墙面、桌凳上没有任何划痕。校园清洁如宾馆,安静如考场。师生没有人跑步行走、没有人大声说话。

六、抓教学质量的敬业精神和教师科研意识让人羡慕

教职工做早操,没有一个人迟到。学校看不见一个教师大声说话、闲聊,办公室繁忙、安静。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五认真规范,备课中要求每位教师每节课有手写课后反思。上课教学目标落实、重视能力培养。作业重视面批面该,及时反馈(小班化的特点)。中午召开例如给学校提建议、教研、组织学生阅读等活动。实行绩效工资后,同样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培优补差。学校3:00-3:30对全体学生作业辅导,3:30-4:30针对学困生辅导,学校按照名单对照检查。每个老师除教好主要学科以外,人人有特长,个个参加科研课题。英语教师主抓科学课研究课题;体育老师主抓机器人辅导;数学教师、阅览室管理、档案资料整理一人兼任。我们询问教师:你们工作这么紧张,待遇并不是很高,是怎

样开待的。老师回答,虽然紧张,但也快乐。这真是把工作当作享受了。

七、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各种方法值得借鉴

虹口区第三中心校最突出的特色为艺术(舞蹈、合唱、管乐)。舞蹈团在全国有名,并走向和世界。团长及教师为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编制,多从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系选入。该校每个年级为8个班,其中一个班为舞蹈班。舞蹈班在全区招生,经费来源方式为市教委30万元/年,区教委30万元/年,钟声地产集团冠名30万元/年。舞蹈班不收学生一分钱。

虹口区曲阳第四小学,舞蹈也是学校最突出的特色之一。舞蹈室由区教委投资建设装修。学生来源为每个年级招收一个舞蹈班(几乎都为女生),骨干指导教师为学校外聘,本校教师协助。学校收取每生每月200元的费用。学校舞蹈团经常参加上海市及全国的演出活动。

曲阳第四小学的科技特色,一是硬件设施好。二是聘请上海市甚至全国有名的专家指导科学课题研究。三是聘请周边如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物理研究所专家、院士到校开办讲座、写书评等。四是每年学生科技创新作品目标是获取全国奖项。五四1-2年出一本科学实验课题研究的书及学生创新发明的书籍。

个体学习 篇6

一、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发挥教师调控的作用

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应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进程、讨论的焦点、学习的困惑等。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使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作用,给个体独立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当学生初步理解了面积的意义后,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面积单位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师:(出示甲乙两个面积大小差不多的不规则平面图形)你知道这两个平面图形谁的面积大一些?

生1:甲图形的面积大。

生2:乙图形的面积大。

师:那么到底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待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接着说)同桌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其中一个小组的讨论是这样的:

生1:可以叠起来比一比,谁的面积大就知道了。

生2:比不出来。

生3:叠起来之后,多出来的还是比不出来。

生4:从学习材料中取出一个小正方形,可以用这个小正方形去量。

生3:这个方法可以试一试。

生1:从学习材料中取出一张方格纸,还可以把这两个图形放在方格纸上,谁盖着的方格多,谁的面积就大。

教师巡视到这个小组时,从另一个学生的学习材料中取出一张与前一个学生格子大小不同的方格纸,把甲乙两个平面图形分别放在这两张方格纸上,追问:盖着的方格多,面积就一定大吗?请你们继续讨论。

从教学片断中不难看出,教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证明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这既给学生留下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又为学生提供了同桌交流的空间,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了有价值的问题。在合作过程中,教师把握住学生的讨论契机而提醒:“盖着的方格多,面积就一定大吗?”又一次为学生创设了合作的空间,为学生个体进行进一步的严密思考指明了方向。

二、规范“合作学习”的行为,营造独立思考的氛围

个体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要营造独立思考的良好氛围,合理分组是前提,规范合作行为是保证。

在合作之前要教给学生规范合作的行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规范就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维碰撞和资源共享。怎样做更有实效呢?

在提出有价值问题之后,教师尝试在小组中让每位成员独立自主学习思考,然后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以他的意见为靶子,对他的意见发表见解。或者在提出有价值问题之后,要求学生认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思考,并将思考的结果进行仔细整理记录,在每位学生都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讨论,这样才能给不爱动脑筋的学生或学困生提供成长的机会。

三、形成“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首先是使用表现卡,保证每个成员的参与机会均等。每个学生分到2张表现卡,在小组中每次表现一次交出一张,用完2张暂时不能表现了,等到每人都用完了表现卡,大家重新开始发2张表现卡,这样就能促使每个成员都必须参与讨论。

其次是使用分层加分制,小组发言时如果是学优生发言并正确得1分,中等生发言并正确得2分,学困生发言并正确得3分,这样就能促使组内的互助互学,提升学生分享思维成果的精神,并在分享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最后是评价要突出“合作”意识。无论是个体自评、组内互评,还是集体评价,对于学生个体在合作学习中的行为方式的评价都要突出“合作”两字。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大胆地发言,有序地交流,专注地倾听等良好的习惯。通过这样的个体学习表现的评价机制,让学生逐步知道,在合作时自己该怎么做,反思自己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足,能更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从而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个体独立自主学习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自主学习思考的补充和发挥。两者的辩证关系,可概括为:“密不可分、和谐共存”。合作学习往往是个体遇到困难或个人能力无法解决时才出现的疑难问题,学生这时的困惑使得他们想通过与别人的交流讨论、合作分担个体困难,并合理地使问题获得解决。而合作学习的顺利完成又需要每一位成员的智慧结晶。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多人的智慧却是广泛的。因此,要掌握技巧,合理调控合作学习与个体独立学习的关系,使两者有效并存,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游刃有余,获得最佳的成效。

个体学习 篇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热点。个体学习是网络教育中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它从网络教育诞生之初就已经初步形成。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习自主性、独立性的形成,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协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及提高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协作学习在网络教育中出现得较晚,但它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在发展网络教育时,要正确处理两种学习方式的关系,让它们互相促进,扬长避短,才能使网络教育成为更有益的教育方式。

二、个体学习与协作学习各具特色

基于网络的个体学习和协作学习都是网络教育中重要的学习方式,都体现了网络教育以“学”为主、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同时它们各具特色。

个体学习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的高度自主性。这种自主性具体表现在:学生确定目标后,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不必跟随统一教学内容和进度。并且网上没有固定的学习模式,不主动学习就不可能得到新知识。此外,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自己掌握学习进程,自己负责学习效果。因此,这种灵活性大的学习方式,特别适用于自主能力较强的学生或成年、在职学生的主客观条件。

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这种交互活动指的是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生通过合作过程共同完成学习。协作学习最大的优势在于协作活动的参与者促进了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学生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讨论交流、课外兴趣活动等协作性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 而且可以从其他学生的观点中有选择性地获取对自身有用的知识。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将逐步增强对知识的掌握,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两种学习方式的相互关系

(一 )个体学习在发挥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这种方式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由于单个学生认识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受到自身条件和认知水平的局限, 特别当遇到巨大困难时,即便通过自身长期努力能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而且,个体学习动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学生本身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兴趣和爱好,若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兴趣不浓,则可能会拖延学业、削弱学习效果。而协作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而言, 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2.个体学习中交互性不够。若长期把它作为唯一的学习方式,可能会缺少生生、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个体学习中,情境主要限于单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协作、会话。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如果缺乏交流,教师就不便于掌握学生理解新知识时的普遍反应,学生局限在自己的思考范围内,无法与他人沟通,获取更多信息及更广阔思路。

(二 )协作学习能诱发学生渴望成功的愿望 , 维持学习动机,但是协作学习同样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个体学习补充。

⒈协作学习需求较高、操作复杂。协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具有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从事社会活动的经验。因此协作学习的组织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准备至关重要, 要根据协作学习目标与任务及协作学习成员的个性特征创造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而在这一点上个体学习的组织和实施相对简单、方便些。

⒉支持协作学习的网络技术有待发展。尽管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如CSCW技术促进了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产生和发展。但在开发中出现了技术与理论跟不上的情况, 如协作学习中的讨论应该是基于三维的共享空间,而现在协作学习中的讨论基本利用电子公告板,即BBS。因此当前网络环境中,更广泛、更常用的还是个体学习方式,支持协作学习的技术还有待发展。

总之,网络教育中,个体学习需要协作学习的配合,协作学习建立在个体学习基础之上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另外, 这两种学习方式之间的界限正被日益发展的网络技术及网络教育理念逐渐淡化, 从而使网络教育逐步走向面向更广泛对象的多元化交互发展方向。

四、如何正确处理个体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

个体学习和协作学习都是网络教育的基本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二者优势,达到扬长避短、融会贯通的最佳学习效果。

(一 )充分发挥两种学习方式各自的特点 。

个体学习中,要围绕学生学习需要,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不断激励学生自觉学习。协作学习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鼓励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协作过程进行积极引导。根据个体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特色,制定不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二 )两种学习方式应取长补短 、融会贯通 。

利用协作学习,克服个体学习遇到的种种困难,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成效,使学生感受到通过协作学习可以有更多成功机会。利用个体学习,弥补协作学习带来的种种弊端,减少协作学习的缺失,强化知识的获取、巩固效果,实现网络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网络教育的重大意义。

五、结语

个体学习 篇8

一、科学建组,合理巧搭配

在建立学习小组之前,应对全班学生进行信息摸底,再进行均衡分组, 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一定原则分组,并由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能力强的学生任组长。在分组过程中注意:一是学习成绩均衡。将学习成绩分层,分布到各个小组中,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住宿生和走读生在分组时加以考虑;二是合理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情趣特长、思维方式的学生成为同一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格互补;三是每个小组使用自己的名称、口号,增强小组的士气。同时,根据学生的性格,安排他们承担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讲解员等,力求小组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责任到人。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可以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整体局面[1]。

组长是小组的首领,要明确组长的职责,既做学习的引导者,又做纪律的管理者,老师还需要帮组长做以下三件事:一是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发挥榜样作用。对组长在各方面要求要高于其他组员。从作业完成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从平时一举一动到各科学习成绩,都要求组长尽力做好,得到同学们的好评,这样可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帮助他们处理人际关系,发挥辐射作用。仅仅成绩优异不能担任好的组长,要教会组长如何维护好与每个组员的关系,如何调动组员的凝聚力。三是帮助他们学会总结、沟通,发挥桥梁作用。一个小组的能力是有限的,帮助组长学会与其他小组长搞好外联,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做好组与组的桥梁,做好学生和老师的桥梁。

二、明确各自职责,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1.明确各自职责

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是保证小组合作的关键。开展小组学习模式,旨在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互教,通过“主动学习、相互帮教、相互评比”的方式,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劣互补。应能实现“优”“差”互补,“良”“中”重点培养,分别承担小组中的纪律、学习、指导等工作,每位成员承担对应的任务,使其在学习生活中提高、突破。

2.促进合作发展

学习小组的管理采用竞争评比机制,最终达到合作发展、全班进步。一是课前分工,开展自主探索学习,小组内成员相互监督,组内检查、组间互查;二是开展小组内部纪律管理,以纪实分形式表现每个学生的得分,以便在组间进行评比,通过批评与表扬、自我总结与批评的形式,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三是班级管理实习小组负责制,通过加分机制,激励进步。在课堂中,在每次活动中,对学生多用“看看哪一组思考最全面”、“某某小组可不能落后”、“某某小组同学进步很大”等激励性语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好表扬,加分的激励效果远远强于扣分的鞭策。

3.优化小组性质

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和实际任务开展情况定期做适当调整或轮换,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习积极性。小组重组能使学生与更多性质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从而可以学会与更多人相处,尤其是那些不愿意与人相处的学生。通过小组重组, 学生可以感受到不仅与小组同伴合作,而且与全班同学合作。学习小组开展一段时间(一个月或半学期)工作后,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成绩变化,进行组与组之间部分学生的调整[2]。

4.实行科学评价

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学习成绩、小组纪律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成绩再优秀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在评价过程中重点关注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沟通过程和合作成效,做到三个结合,即将课堂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 小组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小组成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采用这种客观、公正、全面、合理的评价方式,可以调动优等生帮扶学困生的积极性,让优秀学生明白,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学习,让学习困难的同学学懂知识,就是小组的任务,同时给学习困难同学更多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他们的进步就是小组进步[3]。

三、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1.学会合作,提高能力

在学习小组实施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是小组的成员,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是学习氛围的创造者。在每个小组内部,人人都要为小组负责,力求小组获得较高荣誉,在小组活动时,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协助他人,这就促使学生之间加强合作,学会与他人沟通,实现知识与能力的互补。

2.增强竞争意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学习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使一部分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不放松自己,通过不断努力,改变和提升自己,通过个体活动,为小组赢得荣誉。在竞争过程中,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帮助完成学习任务和其他工作,促进交流。在学习小组实施过程中,把学生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我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学会自我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习小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处处体现以生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热情。在实施过程中,每个成员为了实现小组和班级的目标,都会尽心尽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这种良性激励机制,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在竞争过程中个体得到锻炼,知识得到升华,个人得到全面发展。

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在小组竞争过程中,组间容易出现恶性竞争;二是如果评价不能及时,很容易使学生感兴趣,产生厌倦感;三是在量化过程中,量化标准的粗与细比较难掌握。

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个体差异研究 篇9

网络具有即时性、交互性、全面性、个性化、复杂性等特点, 当这些特点与学生使用网络的策略相冲突时, 教学障碍出现, 如学生学习自觉性问题、应用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参与度问题等, 这些障碍的出现与学生学习策略的个体差异紧密相关。本文对网络环境下学生使用校园网络平台个性化学习策略进行研究,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学生, 找到他们在策略使用上的差异, 从而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性策略, 使网络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

1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的涵义

有关学习策略的定义, 国内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概括来讲, 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有目的、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网络环境具有交互性, 这种交互多见于校园网络学习平台、聊天室、留言板、QQ等。网络资源具有公开性和共享性。 学生可利用搜索引擎方便快速地查找所需资料, 也可通过校园网络学习平台下载、观看教师发放的各种学习资料, 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任务。

结合网络学习的特点和对学习策略的理解, 将网络教育学习策略定义为:网络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 其实质是根据学习目标和材料, 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调控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从而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2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的结构

学习者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 如认知活动、人际交往、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习策略结构的研究, 心理学家们根据不同的视野, 提出多种观点, 但大部分研究将重点放在认知活动上, 而忽略了实践活动方面。本文参照国内外学者的观点, 将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2.1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其主要步骤是对学习资料的反复重现 (有些网络课程基础理论知识需要反复强化训练) 。

精加工策略。将现有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 学会学习迁移。

组织策略。鉴别出学习材料所讨论的主要问题, 并组合相互关联的元素以建立整体构造。

2.2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其功能是决定策略及实施一览表, 精简项目或对问题进行分类, 以及利用体力或脑力来解决问题。

监视策略。学生根据预期的学习目标和反馈信息, 对自己学习活动监察与调控的过程。

调节策略。学习者根据学习效果, 对学习过程进行调节, 如改变学习方法、调整学习预期、控制注意力等。

2.3行为策略

求助他人。通过他人而获得帮助 (网络环境中学生可通过QQ、MSN、BBS等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和交流) 。

通过书面材料学习。网络提供文档、电子书等形式的学习资料。

实际应用。在实践中丰富学习者的知识, 包括浏览信息、 查找学习资源、讨论问题、收发E-mail等基本技能。

3影响学习策略存在个体差异的因素

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存在个体差异, 这些差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认识和研究这些影响因素, 有利于引导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有意识地控制或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 学和教是教学活动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因此, 影响学习策略存在个体差异的因素分为两方面即内在和外在因素。

3.1内在因素 (学习者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 (1) 原有知识背景; (2) 智力水平 (元认知水平) ; (3) 动机, 动机强烈的学生倾向于经常使用他们已掌握的学习策略, 动机弱的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不敏感; (4)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能力的自我评价和判断; (5) 归因模式, 归因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的解释或推论。

3.2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学习的大环境 (如复杂的网络环境、班级的学习气氛、教师的经验、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时间的多少以及教学信息的反馈等) 和学习者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等。

4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个体差异研究案例

4.1研究过程

4.1.1选择被试对象

从盐城机电高职中选取15级计算机班学习者72人作为被试对象, 该班作为高职普通班, 生源来自城乡不同地区,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计算机知识基础不同, 中等成绩的学生占大多数。

4.1.2测量工具

采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特尔编制的《卡特尔16PF个性测评》表对学习者的个性特征进行测量分类。测量表共有60道题目, 内容涉及学生的兴趣、习惯、价值观等方面。

为了方便分析研究, 根据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将72个样本学习者大体分为四大类型。

第一类:聪慧性、自律性、独立性、稳定性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特征, 乐群性、幻想性得分较低。

第二类:敢为性、兴奋性、乐群性得分高于其他类别, 紧张性得分低于其他类别。

第三类:乐群性、兴奋性、敢为性得分明显较低, 聪慧性、 稳定性、敏感性得分高。

第四类:稳定性得分比较低, 敏感性、幻想性得分高于其他特征。

4.2根据研究结果, 给出建议

(1) 类别一的学习者个性特征表现为自我效能感高, 智力水平高, 常常乐于尝试新的策略和方法, 易对网络中新的事物产生兴趣。但是, 优异的学习成绩会使他们变得骄傲自满不合群, 一遇到困难就设法单独解决而不虚心求教。所以,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利用学校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时, 鼓励其多通过聊天室与同学进行交流, 小组分工合作时, 选其担任项目经理或技术总监等角色, 帮助老师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养成乐于助人、向别人求教和谦虚的习惯。

(2) 类别二的学习者占了大多数, 学习成绩属于中等, 个性特征表现为性格开朗但粗枝大叶, 学习动机弱, 对学习策略的使用不敏感, 存在学习策略应用性缺陷, 学习易知足, 不求甚解。教师课堂教授时应留有学生思考余地, 保证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精加工, 当堂消化, 使新知识与旧知识并存于工作记忆之中。教师应指导此类学生团结第一类别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学生学习, 并经常请教成绩优异的同学, 掌握学习方法的运用, 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3) 类别三的学习者人数也较多, 个性特征体现为头脑聪明, 细心敏感, 自我效能感低, 表现欲低, 怕受伤失败, 在学习过程中不主动与同学进行讨论, 怕暴露自己的缺点, 可能很难接受和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此种类型学生, 教师应采用鼓励教学法, 引导和鼓励学生上课发言, 鼓励其通过校园网络学习平台聊天室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作业成果分享和信息交流。在小组分工合作中, 鼓励其担任发言人等角色, 教师可以主动询问其学习兴趣, 帮助其解决困难。

(4) 类别四的学习者富于幻想,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易对网络上的新事物产生兴趣, 但兴趣维持时间不长, 需要不断有新鲜的东西激发兴趣。学生不会通过客观而有效的途径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而是通过主观感受去评判。对于此种类型的学生, 教师应加强在思想上引导学生, 使其学会沉思, 制定明确目标, 努力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各种干扰, 养成合理作息习惯, 保持最佳情绪状态。在学习的某一阶段结束后,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测评表来帮助他们正确评判自己的学习效果。

5结语

网络作为新型媒体, 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还包括各行各业的运作习惯, 研究学生网络学习的个体差异, 针对性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 以便更好地适应网络化社会。根据以上的研究分析, 认为学习者群体可以被分为独立的, 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类别, 不同的个性特征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有所不同, 寻找到其中的差异之后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

作为新型教师, 除了课程内容的教学外, 教师需要为学习者提供策略的培训、困难的诊断和问题的咨询。教师可以参考分类结果设计针对不同学生类型的个性化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也可针对各个类型的优缺点进行合理协作搭配,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过, 在此基础上要注意的是,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给不同类别的学习者所提供的学习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摘要:网络环境具备多种优点, 但是这些优点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潜在障碍, 这些障碍的出现与学生学习策略的个体差异紧密相关, 因此, 对学生学习策略个性差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运用理论分析方法, 找出网络环境下影响学习策略存在个体差异的因素, 并采取试验测评对学生提出网络学习的指导性策略,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 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设计提出理论性建议。

关键词:网络环境,学习策略,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王亚辉.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学习策略运用的调查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14.

[2]汪双梅.网络环境下学习辅导和测试评价系统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30) .

[3]魏讲利, 杨用华.成人教育学生网络环境下学习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继续教育, 2015 (3) .

[4]叶伟强.如何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数学的能力[J].试题与研究 (教学论坛) , 2014 (2) .

[5]刘娉婷, 傅钢善.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沉浸度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4 (8) .

[6]李运福, 傅钢善.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策略性特征群体差异研究——基于Felder-Silverman学习风格的群体划分[J].现代教育技术, 2015, 25 (6) .

个体学习 篇10

《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第10期刊发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余文森的《深度解读杜郎口》一文。其中论及学生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摘编如下:

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是落实和体现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的两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从学习的职能来说,个体学习解决基础的问题,合作学习解决提高的问题。这也是对合作学习内容的要求。没有个体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个体独立思考而展开的交流讨论如无源之水。合作学习旨在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解疑。个体通过独立学习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在小组里讨论。离开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示,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也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充实自我观点,这是无效的合作学习,它不但不能相互促进,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总之,个体学习是基础,没有高质量的个体学习,就没有高质量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提升,高质量的合作学习使个体学习的困惑得以消解、问题得以解决。在某种意义上,课堂教学就是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互促进的螺旋上升过程。

个体学习 篇11

一、承认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制定差异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的差异首先表现为学习能力的差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感知敏锐、观察能力强、思维灵活、掌握知识快;而有的学生则感知迟钝、观察能力差,思维迟缓、掌握知识慢。如果我们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客观存在,必然导致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因“吃不了”而丧失数学学习信心;部分学生因“不够吃”而失去数学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学习目标就不能“一刀切”。教师应该依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即在制定学生学习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增添学习的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

二、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差异,提供数学实践平台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够,为了帮助他们把握好这两个不同的质量概念,课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拿几颗花生或黄豆等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当学生知道“1千克=1000克”这一等量关系时,教师先让学生猜测“1千克”的果冻大约有几个,再通过指导学生用天平称量验证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在积极参与这一生动、直观的感性活动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中还结合提一提一包盐的重量,称一称一块砖的重量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个体体验,初步建立对“克”与“千克”的认知。教师在学生初步实践感知的基础上,把课堂活动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校园、家庭、社区等生活环境中去发现、去寻找,并交流“你所认识的1克或1千克的物体”、“几克或几千克的物体”。

三、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引导个性化学习

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同、思维样式不一,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方式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数学”,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如24×12的教学,教师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说可以用24×2×6计算,因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已经学习过了;有的学生说可用24×10+24×2计算;有的学生想到了列竖式计算,并且他计算得很好,原因是他爸爸已经教过他列竖式计算的方法了;还有的学生说用20×12+4×12计算。这些都是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果,印象十分深刻,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学生在比较自己和别人的算法中,学会了放弃,学会了选择。这样,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能获得相应的提升。

四、尊重学生学习体验的差异,组织学习交流活动

相同的学习内容、一样的学习过程、同样的学习环境,每个学生学习的感受、体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习内容的认识与理解不尽相同,这就是学生学习体验的差异。

如在“质数和合数”这节课的小结时,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1:2是偶数里唯一的质数。

学生2:最小的质数是2。

学生3: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学生4:自然数分成质数、合数和1。

学生5:质数只有1和本身两个约数,而合数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其他约数。

……

尊重学生学习体验的差异,借助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展示学习过程的多样性、丰富性,并通过不同学习体验的交互与碰撞,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交流中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

五、正视学生学习质量的差异,实施个性化评价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标准》提倡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评价。

如竖式计算145×8,两位学生都计算错了,对平时学习不认真的学生这样评价:虽然这道题你做错了,但写的数字5和8比上星期好多了,看得出你是越来越认真了,继续努力;对基础差思维迟缓的学生进行分步评价:8和1、4、5三个数字相乘,你乘对了两步,只差一步就完全对了,加油!个性化的评价让不同的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成功感,并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催化剂。对好学生也是一样,比如这样评价:如果注意到了单位的化聚,你解这道题的方法是很有创意的;要是你能运用到××,解法会更简便……常用这些语言评价不同程度、不同态度的学生,多给予肯定、鼓励,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多几把尺子评价,就可能让学生多几分自信,多几分希望。

个体学习 篇12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帮助“弱势个体”树立信心, 增强合作意识

进行合作学习, 必须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组建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地进行。其中“弱势个体”的合理安排对合作小组和他本人都会产生较大的作用。研究表明: (1) 如果合作小组内学生的能力有差别, 小组内部的讨论会更有效; (2) 小组成员能力普遍较低, 他们就没有发起讨论并将其继续下去的必备的知识, 能力较高学生之间的合作经常会发生问题; (3) 尽管研究发现学生向同性伙伴或朋友炫耀学习成果, 但如果小组中男女学生的数量不平衡, 就会影响小组合作的质量。所以我们在组建合作小组, 应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 将合作学习中的“弱势个体”与优等生合理搭配, 做到“组内异质”。并注意组员之间的人际关系, 尊重学生的自愿。组建后应保证要求小组成员间要互相友爱, 坦诚相见, 民主平等。要根据学困生的个性特长, 给他们安排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 并适时组织一些小组游戏和竞赛, 如根据“弱势个体”的特长开展一些游戏和竞赛, 让组员认识他的优势, 让学困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 也让小组成员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组员的努力, 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 变压力为动力, 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增强其自信心。

二、做好“弱势个体”学习的课前准备工作, 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内容

小组成员对合作问题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保证每个组员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中的“弱势个体”在知识掌握方面也往往也是“弱势”的。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要做到以下两点:

1. 注意课前预习

学困生知识基础较差, 课前对知识的复习和预习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合作学习时参与程度以及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程度。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前, 教师要督促这些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前复习和预习, 教师也可以亲自指导, 使学困生掌握合作学习中要运用的知识, 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 感受快乐, 并逐步养成自愿性的课前预习和复习, 从而驶入良性循环。

2. 设计层次性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 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合作内容。这样, 既能激起优等生参与学习的动机, 又能让学困生在这些方面有兴趣地参与小组的讨论和合作。

三、培养和提高“弱势个体”的合作能力和习惯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不仅取决于个人活动的有效性, 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小组中社交活动的有效性。小组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习惯。合作能力和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 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成功, 就必须重视合作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在合作能力和习惯方面“弱势个体”存在的问题更多, 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培养。如果将“弱势个体”放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 对他的合作能力和习惯不加以培养, 就好像将不会游泳的人放在大海中, 后果可想而知。即使有些“弱势个体”能够在实践中磨炼出合作的能力和习惯, 那也是很少数, 也需要大量的时间。这样就根本无法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弱势个体”也无法在合作学习得到发展。

1. 培养“弱势个体”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 “弱势个体”在这发面尤为重要, 合作学习中的“弱势个体”的产生主要原因是没有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教师应该明确告诉他要做到的要求:记住别人发言的内容, 包括必须听清教师的问题, 听懂小组的分工要求;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 要让别人把话说完, 不打断别人的发言, 即使对他的发言有意见或听不明白, 也要耐心地听别人说完;要积极思考别人的发言。这样才能跟得上小组讨论的节奏, 弄清有关知识, 锻炼自己的思维。

2. 培养“弱势个体”的表达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 仅仅会听是不够的, 每个学生还必须学会表达。“说”是表达的一种形式, 却不是唯一形式。“弱势个体”由于发言机会较少, 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有些时候往往心里明白就是说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行为表达能力, 如当他们语言表达有困难时, 可引导他们借助手势、动作、图画等完成其中的表达过程。例如在教学“My Home”一课时, 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套房子并布置各个房间, 在各个房间里画上一些学过的物品, 涂好颜色, 然后小组成员用英语介绍小组设计的房子, 要求用“Look at my It’s pink, It’s very big.It has”进行表达。在交流汇报时, 有意地多让“弱势个体”进行表达, 而其他组员则作为补充发言, 这样使他们的表达能力不断进步。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勇气。在合作交流中, 总会遇到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时, “弱势个体”往往会放弃自己的观点, 没有信心和勇气与其他同学去进行辩论表达, 从而跟随别人。另外, 教师要多关注“弱势个性”在小组中的发言和表现, 多找找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 让“弱势个体”在小组合作中树立信心, 进而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

3. 培养“弱势个体”养成反思的习惯

反思是学习思维活动的动力。合作学习反思是学生对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回顾分析的过程。主要是反省、探索、提高和解决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问题。由于“弱势个体”本身的特点, 反思对他来说显得更为重要。例如, 学生可以问自己:别的同学是怎样想出来的?他们说的对吗?我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了吗?我都明白了吗?今天我发言了吗?我还能说些什么?等等。对于合作学习中的“弱势个体”, 教师制订一张写有这些问题的表格单独发给他们, 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结束或课后进行自问式的反思,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思进行指导和帮助, 使他们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 学会反思, 敢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 促进“弱势个体”的自我提高和不断发展。

上一篇:配合治疗下一篇:生活设计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