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检查

2024-09-12

个体检查(通用3篇)

个体检查 篇1

依据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1](以下简称《GBZ 188规范》)规定,对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的个体健康状况结论分为目前未见异常、复查、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其他疾病或异常5种。虽然《GBZ 188规范》实施已3年多,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许多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及其工作者对5种个体体检结论仍未能正确理解与应用,以致个体体检结论的表述不规范。在《GBZ 188规范》即将修订之际,笔者就职业健康检查个体体检结论规范及应用的相关问题提出管见,以供参考。

1 职业健康检查个体体检结论的特点

由于职业健康检查是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对用人单位各岗位或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后,依据《GBZ 188规范》规定的检查项目对表面“健康”劳动者进行的预防性医学筛检;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是医学筛检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分析获得的、群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劳动者健康资料,其检查项目都是围绕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的,针对性很强,并不是受检者全面的健康信息,只能提供受职业病危害因素损害的相关信息。因此,个体体检结论既不同于临床医学检查结果又不同于职业病诊断结果,一次职业健康检查的个体体检结论只能反映劳动者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损害而言的状况。

2 5种个体体检结论的解读

目前未见异常指本次职业健康检查各项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他疾病或异常指除目标疾病之外的其他疾病或某些检查指标的异常。而职业禁忌证在《GBZ 188规范》中已有明确的规定,根据暴露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结果及疾病史等即可得出个体体检结论;这3种个体体检结论均易于理解与操作。在实际工作中,职业健康检查的主检医师对疑似职业病与复查2种个体体检结论常产生困扰,甚至对二者的涵义理解出现偏差,以致许多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为了减少法律风险,多采用“复查”代替“疑似职业病”,既影响了职业病诊断工作的顺利进行,又不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

2.1 疑似职业病

虽然职业健康监护目标疾病分为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但职业病的诊断须由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机构依据相关诊断标准按法定程序才能进行诊断与鉴定劳动者是否患职业病。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尤其是在一次检查中,发现可能患有职业病者需提交职业病诊断机构进一步明确诊断,职业健康检查的个体体检结论只能是疑似职业病。从科学的角度讲,职业病的发病有一定的规律,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应有3种:目前无职业病、界于无职业病与患职业病之间(如观察对象和原尘肺诊断标准的0+)、职业病。因此,疑似职业病可能是上述3种健康状况之一。

2.2 复查

依据《GBZ 188规范》规定,当检查时发现单项或多项异常者,需要进行复查。由于《GBZ 188规范》未明确复查与出具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要求(即是否需要待复查结果出来后再出具报告),同时《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第23号令)对总结报告与健康检查结果报告都有时限要求,因此,大多数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在总结报告中,草率地列举出复查名单、项目和时间便了事。连对检查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都尚未确定,即出具职业健康检查报告,不仅影响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质量而且有损法律的严肃性。笔者认为复查应包含3种含义:一是要确定检查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如纯音听阈测试、肺功能筛查结果分别存在夸大与合作不好的问题;二是要确定职业禁忌证的具体疾病名称等;三是应确定是否为疑似职业病,以便提交职业病诊断机构进一步明确诊断。虽然,从理论上讲,待复查的最终结果出来后职业健康检查才算结束,但实际工作中难以实施,复查的具体要求有待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此外,因复查工作需要结合相关的诊断标准,最好由具备诊断资质的医师进行复查。

3 个体体检结论的应用

《GBZ 188规范》规定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离岗后医学随访以及应急健康检查5类,但在实际工作中,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一般不涉及应急健康检查。在应用《GBZ 188规范》规定的5种个体体检结论时,需根据用人单位委托职业健康检查的种类,并结合职业史、现场调查或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等资料分析后进行确定。除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可应用5种个体体检结论外,上岗前检查、离岗时健康检查、离岗后医学随访检查应区别对待。

3.1 上岗前检查

上岗前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发现有无职业禁忌证,建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基础健康档案。个体检查结论的种类一般为职业禁忌证与其他疾病或异常2种。由于用人单位对健康检查结果报告有时限要求,以及检查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较好,复查这一结论尽可能不用(转岗人员例外);而目前未见异常与疑似职业病若用于上岗前检查结论则不合逻辑,针对转岗人员,若发现疑似职业病者,可归到职业禁忌证范畴。

3.2 离岗时健康检查

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个体体检结论的种类一般为目前未见异常、复查、疑似职业病、其他疾病或异常4种,若应用职业禁忌证作为结论也不合逻辑。

3.3 离岗后医学随访检查

由于离岗后医学随访检查的对象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具有慢性健康影响或发病有较长的潜伏期,在脱离接触后仍有可能发生职业病、尘肺病,个体检查结论升级为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病。

4 个体体检结论的规范表述

按《GBZ 188规范》规定,体检发现有检查异常所见(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复查和其他疾病)的劳动者要出具健康检查结果报告。规范表述个体体检结论不仅体现着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服务能力与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因此,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及其工作者只有恪守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法律严肃性、科学严谨性和客观公正性,才能经得起法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卫生监督、同行与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的考验,从而降低法律风险、提高机构的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

4.1 主次顺序

出具体检结果的主次顺序应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并结合用人单位委托职业健康检查的种类综合考虑,按先重后轻的顺序列出个体体检结论。

4.2 基本格式

在5种个体体检结论中,“目前未见异常、复查、其他疾病或异常”三者均简洁明了,不会产生歧义(其中,《GBZ 188规范》对复查涵义解释中要求注明内容和时间属于处理意见的内容),可直接作为个体体检结论进行表述;而“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的表述格式应进行规范:①职业禁忌证的基本格式建议采用“检出(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禁忌证(具体疾病名称)”。若检出职业禁忌证不仅要写明具体疾病名称而且应注明职业病危害因素,如果仅表述为“检出职业禁忌证(具体疾病名称)”,就剥夺了劳动者从事非接触该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工作的权利。未检出职业禁忌证的表述,如果是上岗前检查就表述为“未检出职业禁忌证”,如果是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就不需要表述。②疑似职业病应注明性质与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等,基本格式为“疑似慢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毒/职业病名称”。

参考文献

[1]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个体检查 篇2

诊所卫生监督检查记录

被检查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主要负责人: 联系电话: 检查机关: 县卫生局

检查时间:2014年 月 日 时 分至2014年 月 日 时 分 检查地点: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员(行政执法证号:)(行政执法证号:)向当事人(职务)出示有效《行政执法证》后,在当事人的陪同下,依法对你单位检查发现:

一、基本情况:(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登记号: 效期至201年 月 日 许可项目:

(二)人员 现有医务人员 名,其中执业医师 名(含中医 名)、执业助理医师 名(含中医 名)、无资格人员 名、护士 名(其中取得资格 名)

(三)诊疗场所 使用面积: ㎡

诊断室、药房、治疗室是否“三室”分设: 中药柜设置是否规范:

(四)有医疗设备 台:

上诊疗情况: 上诊疗病人 次/人,上业务收入: 元。

(五)目前开展的主要业务:

二、执业情况检查

(一)是否超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许可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是否校验:

(三)在机构名称、执业地点、主要负责人变更是否进行变更登记:

(四)是否存在未取资格人员独立执业:

(五)门诊日志和处方

1、门诊日志是否登记完整 缺少: 姓名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 主要症状 初诊印象 治疗方法 儿童应有家长姓名

卫 生 行 政 执 法 文 书

诊所卫生监督检查记录(续页)

2、处方是否按照规定标准和格式印制: 是否按规定进行保存:

3、是否存在乱用抗生素: 上月处方共 张,其中 张出现三联抗生素

4、是否存在门诊处方用药过多: 上月处方共 张,其中 张出现超过7味药

5、是否存在输注液体: 上月处方共 张,其中 张出现输注液体。

6、是否存在存放、使用过期失效药品:

三、传染病防控与感染控制

(一)传染病疫情

1、是否建立传染病报告制度:

2、是否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

3、传染病报告登记项目是否完整情况 :

4、传染病报告方式:

5、有无传染病病例转诊记录(查门诊日志登记或病历、处方等原始记录):

(二)医疗废物

1、医疗废物处置方式:

2、是否有医疗废物处置登记记录:

3、是否按规定分类收集、包装医疗废物:

4、医疗废物包装物、包装容器是否符合规定:

5、治疗室 是否安装有空固定消毒装置 装置名称:

是否按要求进行定时间消毒: 有无消毒记并记录完整: 治疗室卫生是否整洁:

6、使用的消毒药剂: 消毒药剂是否在有效期内:

7、是否存在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被监督单位当事人签名: 卫生监督员签名:

个体检查 篇3

一、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个体工商户税收管理情况。重点检查:是否认真落实提高个体工商户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政策;核定定额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特别是定额公开和公示制度是否落实;是否存在采取“一刀切”等方式随意调高定额现象;是否存在通过改变纳税期间等方法,变相回避执行起征点政策现象。

(二)委托代征情况。重点检查:委托代征程序是否规范,税务机关与代征单位的权利义务责任是否明确;对代征单位的日常管理是否到位,是否进行了税收政策辅导;代征单位是否存在随意调整定额,违规征收税款情况。

(三)税收强制执行情况。重点检查: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相关税务法律文书是否规范开具和使用;是否存在扩大查封、扣押对象范围情况。

(四)组织收入情况。重点检查:是否严格按照“依法征税、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开展工作;是否存在突击收税、强制预缴税款等违规征税行为。

各地税务机关在对上述内容实施检查的基础上,可根据本辖区内个体工商户税收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安排其他检查内容。

二、检查步骤和时间安排

检查工作以各地自查和税务总局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为自查整改和重点抽查两个阶段。

(一)自查整改

各地要以个体工商户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重点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自查发现的句题,要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整改计划各地应于2012年10月15日前完成自查工作,并将自查报告上报税务总局征管科技司(可将电子版通过FTP上传至制度处文件夹下)。

(二)重点抽查

税务总局个体工商户税收征管检查组将于2012年11月至12月对部分省(区、市)国税局、地税局进行抽查,被抽查单位应在抽查前准备以下材料:

1.自查报告;

2.自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报告。

三、工作要求

此次检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一部署,扎实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向税务总局报送自查报告。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进行整改,确保检查工作取得实效,切实维护税法的严肃性。

上一篇:管理创新经济管理下一篇:校本化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