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关注

2024-10-17

个体关注(共12篇)

个体关注 篇1

关注学生个体, 就要紧贴学生的内心需求, 顺应他们的认知规律, 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尊重他们的个性体验和独立情感, 以此展开数学课堂教学, 彰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快乐成长。

一、鼓励原创———培养自主意识

原创思维, 是基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一种原生性的思维。它凸显了学生的认知基础, 通过鼓励原创思维, 可以窥测学生的学习起点, 把握学生的探究方向。

(1) 盘活储备。着意忽略学习过程的趋同和统一, 降低教师对学生认知起点的强制干预。学生并非是一张洁白的纸张, 任由教师在上面肆意泼墨。在新课伊始环节, 教师要有意识地盘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细心倾听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知教学, 而不是仅靠传统的精心设计的预案来按部就班。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时, 我以多媒体形式展现游乐场的场景:有长方形和三角形组合起来的大门, 有长方形的游乐场地, 有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起来的小木屋, 有长方形的布告栏, 有正方形的草地……再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场景中寻找和发现:“你认识其中哪些图形?”将情境和知识融为一体, 考察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已有认识。

(2) 转化构建。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正确的知识经验, 完善及重组知识结构, 沟通未知与已知之间的桥梁。在此转化过程中, 要针对学生个体知识结构的差异, 有区别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体验, 鼓励他们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去接纳新知。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一课时, 我在组织学生玩“撒小棒”活动后, 进行了两个转化, 一是将小棒转化为直线, 帮助学生从小棒的直观体验中抽象出两条直线间的不同位置;二是将白纸转化为平面, 帮助学生建立平行关系的前提, 即在同一平面内。以直观为基础, 学生的转化过程非常顺畅自然。

二、呵护差异———促进自主生长

世界上每个人的指纹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 同样, 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个体, 学生之间也是充满了各种差异。教师要正视这些差异, 并且善于正面引导和积极应对, 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共同生长。

(1) 有层次, 才自然。自主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能会被放大, 如有的学生遇到更多的困惑或失败, 有的学生会在长时间的努力之后依然一无所获。这是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必然会遇到的情形, 教师要允许学生失败, 要给予学生更充分的尝试空间, 这样才能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自然状态, 促进学生今后的长效发展。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一课中, 设计了这样的一组“问题串”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比较: (1) 把8本书平均分给两个同学, 每个同学分得几本? (2) 把一叠书平均分给两个同学, 每个同学分得几分之几? (3) 把8本书平均分给两个同学, 每个同学分得几分之几?每个同学分得几本?有一部分学生难以区分具体数量与分数之间的区别, 特别是第3个问题中, 给出了1/2本的答案。我及时地制止了同学们的嘲笑, 鼓励这个学生轻声地将自己的答案轻声读几遍, 让他揣摩体会其中的“别扭”之处, 并重新解答, 增强了这个学生的体验, 也树立他的学习自信心。

(2) 有不同, 更精彩。由于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角度不同, 往往他们会给我们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由于教师的尽量不搀扶、尽量不引导, 学生被“逼着”采取源自他们个体的方式方法来展开学习过程, 于是不同层次的探究形式、不同角度的思考角度纷纷出现了。这其中的方式方法不乏有漏洞、有偏差, 教师要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采取宽容、接纳的态度, 鼓励学生获得差异性的和谐发展。

三、彰显个性———锻炼自主思维

很多时候, 尽管我们带着充分的准备迈入课堂, 精美的课件、有层次的教学环节、富有启发行的问题等等, 面对这些学生似乎不领情, 课堂上氛围不够浓烈。这是因为, 在教师的着力引导下, 学生的学习脚步亦步亦趋, 学习的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地展现。只有彰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

(1) 寻求“与众不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 让学生可以崭露头角, 在老师和伙伴面前表现他的“与众不同”, 学生会在成为一个“发现者”的愉悦中获得继续学习的持久动力。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一课中, 引导学生通过用吸管围成三角形的实践操作, 帮助学生明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很多学生都认同通过分别计算其中两边之和再与第三边比较这个方法。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只要计算一次就能肯定能不能围成三角形!”我立即对他投以惊喜的目光, 并启发其他学生思考这个方法可行吗?在大部分学生纷纷点头之后, 再让这个学生说明短边相加大于长边的方法。这不但使这个学生获得自豪感, 也让其他学生得到了思维锻炼的机会。

(2) 终得“百川入海”。学生思维的“多样化”最终还需要得以“最优化”, 只有如此, 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有了真正的阶段性终点, 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才能够得到切实的发展和提升。筛选和优化的过程, 同样要顺应学生的个体需求, 教师不能强制性地指定某一个最佳结论, 而应当在个性与共性之间寻得最佳平衡。

四、引领探究———提升自主能力

关注学生个体, 不意味着教师主导性的缺失, 反之, 这对教师的引导能力和启发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出手时当出手”, 教师恰当的引领, 对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不迁就。正确对待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善待错误并不等于迁就错误。对于那些富有联想力和创造力的想法, 哪怕是错误的, 教师也挖掘其中的闪光点, 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而对于那些明显不着边际、思维层次偏低的解答, 教师应明确地指出问题所在。

(2) 不放任。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是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的基础保障, 教师对于学生的引领作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中, 我在要求学生用小剪刀在纸上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时, 先让同学们独立思考、同桌商量之后, 再开始动手;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 通过学生表述剪法、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 既强调个体展现, 又突出全体参与, 使得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认知深度得到充分提升。

站在学生的角度教数学, 是建立在关注学生、理解学生和发现学生的基础上的, 通过变革性的自主学习方式, 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引领学生成长。正因如此, 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绽放生机和活力, 洋溢智慧和激情。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小学)

(注:本文系小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成果)

个体关注 篇2

滕兴伟

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现代教育思想重要的内容之一。一个良好积极的班级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品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人各有其长,人各有其短,大千世界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素质,教育要求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人的创造性,无个性即无人才,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独创的精神是未来一代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人人有才,人莫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有才,我们再也不能以不当的教育方式扼杀孩子的个性了,好好呵护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奇心,不去伤害他们,这就是成功的教育了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教师应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促使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

一、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良好的班集体,是个性发展的环境,因为班集体的需要构成了个性显露的环境,良好集体的组成给不同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创造了显露才能的机会和可能付诸实践的场所,学生在表现自己才能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塑造和发展了自己的个性。一个班集体的建设,包括了方方面面,作为班主任,我处处留心学生创新的火花。班集体中,学生在开展各种活动时,总会有许多出乎意料的想法,如果得到了老师的鼓励、肯定,会成为实践创新的机会。例如,做值日时,负责的同学会按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工作,教室的环境布置甚至座位安排都有学生参与意见。创新能力只有在创新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和发展起来,在提供机会的同时,我还注意及时鼓励,给学生以创新的信心和动力。对于他们自己安排的班级工作,完成了,我常常说:“你们真行!”“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的方法,居然被你们想到了,了不起啊!”

在良好的班集体中,平等竞争是个性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催化剂,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相互比较,产生了竞争,竞争的结果使学生得到提高和自我的重新认识。当今社会充满竞争,竞争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作为新世纪人才的小学生必须学会竞争。竞争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体验到“与众不同”的快乐。要竞争首先要有自信心。学生能悦纳自我,体现自我,勇于展示自我。在我的班级中,常常采用“值日班长”轮岗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自我管理。在众多当过值日班长的同学当中,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值日班长,一定要多动脑筋,想出好的办法,新的主意,同学们才会更信服你。在“值日班长”这个舞台上,学生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的乐趣,他们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开展工作,而且自己的主意、办法越新,效果就越好,这便是创新的魅力。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我经常组织一些学生爱参加,乐动脑的活动。孩子们总能做到个个动手,人人参与,为班集体出谋划策,这样既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又给孩子一次展示自己创造力的机会。如在我们学校,每学期开学初,大队部总要开展“洁齐美”教室的评比,每当评比开始,我就动员班级里全体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装饰教室,别看学生们年龄小,主意可多了:有的从家里拿来了绿色植物装点教室,有的巧手剪出了好看的图案装饰教室,有的奉上了自己的书法、美术作品„„大家齐动手,教室换新样。又如班级黑板报,从版面的设计、内容的选择到插图的安排,都由学生来创造构思。这点点滴滴,不都是孩子们最单纯的创新意识吗?如果没有对自己的信任,就不会有这样崭新的思考。孩子们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在自信中去创新,充分体验了创造带给他们的无尽乐趣。

二、充满爱心和信任

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能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因为爱和信任能引出学生内心深藏的天真和优良品质,这种品质逐渐形成、发展才构成了青少年的个性特点。因此教师的爱心和信任对学生健康成长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是不可少的。如果班主任能以出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差生,当他们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总有失去父亲或者母亲的孩子,对于这群孩子,我总是倾注更多的爱心,不但关心他们的学习,而且关心他们的生活,我的班级里有个王×,父母感情不和时经常当着他的面大打出手,离婚后,他与父亲、祖父母生活,由于亲眼目睹过父母的“战争”,加上父亲、祖父母对其母亲的指责、怨恨,在缺乏正确引导的环境中长大的王×,性格粗暴,动辄打人,特别对女同学更是深恶痛绝,只要同桌的女同学不小心“过界”,他毫不犹豫挥去一拳,哪个女同学不小心碰掉了他的东西,他会口出粗言,拳脚相向。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个别心理辅导,如:课问谈话(“三八”节前让他谈谈他心目中的好妈妈)、“我对老师悄悄说”等,和老师在纸上交流他的思想,班级活动课特别为他举行了“我在你身边”的合作游戏活动,纠正他的本来不良心理,调整他的个性行为。久而久之、王×改变了,在老师和同学的友好鼓励声中不断养成了良好的个性。

三、重视个性差异

班级里,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有的思维迟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认真仔细,有的粗枝大叶。这些心理和行为差异,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个性培养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复杂工程,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育过程中避免一律性,加强针对性,提供选择性。

重视个性差异,比如我班上,有的学生懦弱、自卑,我就不过多的去指责,而是要通过暗示,鼓励等方法,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并经常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记得九七年,我接收了一个名叫许胜的插班生,她的父亲不久前因车祸身亡,抛下了她和母亲。刚开始时,她胆怯、孤僻、不合群,缺少主动表达自己情感和愿望的信心。为了帮助她,使她快乐、开朗起来,我利用班会课向全班同学讲述了这个悲惨的故事,故事激起了大家强烈的同情心,我要求大家关心许胜。后来,中队自发组织了“我为许胜做点事”活动,因为许胜是插班生,有的女同学领她去食堂,有的帮她复习功课,有的一下课就陪她说话、安慰她。不几天,许胜拥有了一大批好朋友。为了让她能充分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大扫除时,我有意安排她为组长,请她为班级的卫生工作出力出汗,在劳动后表扬鼓励她。在教学中,让她大胆发言,渐渐地,她克服了胆怯的心理,增强了自信心。她感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在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中得到了安慰,感受到人间真情,她适应了新环境,苍白小脸上露出了笑容。

班主任在重视学生个性差异,避免一律性,加强针对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意愿,交给他们自己选择需要、兴趣和爱好的权力,以实现学生的个性、主体性的发展。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千差万别的个性特点,导致了学生爱好上的差异,作为班主任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全面考虑要安排活动的程序,掌握活动的进行。班主任应与科任教师协调,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按照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兴趣小组,通过第二课堂,发挥他们的潜能和特长,培养他们的爱好,使其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解决兴趣爱好与学习的关系,很好的引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帮助学生发展兴趣,帮助教育学生把他们的兴趣同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使兴趣在成长中发挥动力作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此,在班级管理中,我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如我曾经教过一个男生,喜欢足球运动,一有时间就会出现在足球场上,甚至在上课时,偷偷用手势在表示足球的射门,听他妈妈说,睡觉前念叨的还是足球,这使他的学习精力分散,成绩一度下降,于是我让他进入学校足球队,使他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并教育他把训练和学习区分开,在他的兴趣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期中考试进步很快。另外,班主任应注重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之迁移到自己不感兴趣的地方。我班的一个学生曾一度对学习文化知识不感兴趣,终日沉迷于看美术的有关书籍、进行美术创作。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并没有急于批评他,而是与他谈心,先赞许他的爱好和特长,并安排他加入班级板报小组,并教育他:爱好美术,并且有一定的水平,理想是成为画家,老师衷心希望你能达到目标,但没有一定的成绩是不能达到目标的。他听后,明白了老师的意图,对学习有了兴趣,成绩提高很快。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帮助学生从无数生活道路中选择一条最能发挥学生个性才能的道路,并激发对学习的兴趣是班主任工作的职责,我们班主任应该尽力而为之。

关注个体差异,改变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个体性差异;初中英语;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个体差异的含义概述

教育学理论中对个体性差异作出如下界定:个体性差异是根据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差别、意志动向等方面存在的不同,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特有的心理或生理上的特点;个体差异也称为个体差别、个性差异。初中英语教学中,个体差异原则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依据,也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二、改变教学策略,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1.制定差异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当体现差异,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无论是哪一层次的学生,为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但同时又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有的老师虽然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比如在对待差生时,老师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的层面上,没有对这些差生进行思维要求或训练。他们对这些差生的要求往往是:只记住单词就可以了,在阅读中知其意,能基本弄懂文章意义就足够了。老师并不要求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单词的意义以及理解文章深层含义,完全没有挖掘他们的潜力和着眼他们的发展。

2.根据学生差异调整教学内容

在班里必然存在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合这一学情。在同一个班级,使用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进度,这些要求一个老师来完成是不现实的,对于班级人数多的学校也显然行不通。但我们可以试用这种办法: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这里说的同教材,并不等于教学内容完全一样,可以适当调整和组织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3.在教学过程中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总是要求学生适应老师。殊不知“教师适应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特别是集体教学中,教师更要适应各个学生的教育需要。要能在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写教案时就可以做到这样。比如,教师在上对话课时,总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话题功能,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但学生却有不同的需要,优等生学习对话时,特别想自己创设情景实践,中等生需要老师提供给他们一定的情景进行实践练习,差生只需要把课文中的对话掌握就够了。因此,教师备课写教案时,把这些不同需要分别写下来。当然,随着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学生的需要也会有变化,教师要始终把握这一点。

4.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为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应提倡多样性,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科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时间的多少,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前面学生差异中讲到了学生的气质、性格不同,有的学生属外向型,他们积极参加活动的欲望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多鼓励、多表扬;接受能力不强、反应较慢的学生,教师应多利用一些直观教具、身体语言、恰当的比喻等来适应这些学生;有些注意力不集中或容易分心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需不断改变学习活动,并运用行为改变技术,使他们处于一种“活动状态”。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心理环境中的重要因素。教师关心、爱护、尊重每个学生,那么师生间就能保持民主、平等的关系,相互尊重。同时,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学生热爱、尊敬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其力量是无穷的。学生若亲近教师,说明教师已经把学生从惧怕老师、缺乏自尊心以及自感不重要等不良心态中解放出来。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并认可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自我提高、自我约束,要经常与他们打成一片,关心他们的一切,与他们交朋友。同时,教师要为人师表,始终以自己乐观、向上、坚毅的性格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坚定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

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当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这些差异性,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不能再用传统的“一刀切”的教育模式,要切实从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初中英语个体化教学原则是对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尊重的现实表现,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必须要坚持的环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环节,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要对不同学生建立差异性的教学评价原则,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善于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紧跟新课改步伐,创新教学观念、教师紧跟新课改步伐,创新教学观念、教师要善于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等措施入手,不断落实好初中英语个体差异化教学原则。

参考文献:

[1] 叶桔梅. 初中英语个体学习性差异探究与应对策略[J]. 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 2012(11)

[2] 周启山.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 时代教育, 2012(14)

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篇4

一、创造条件,给学生多一片空间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们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爱好、各自特长、因地制宜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给全体学生的发展创造一片适合的空间。我在班级管理中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成长,首先,成立了各种形式的兴趣活动小组,并经常组织开展演讲、书画、故事会、拔河、跳绳、篮球、乒乓球、自编手抄报等各种比赛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在不同的活动中体验不同的成功与喜悦。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我让学生参与制度的建立,制订出适合学生实际的、且被学生认可的制度。在班级中除了设立班委会外,还增设了如班级管理、课间纪律巡查、个人卫生督查、各科作业收发、黑板报编辑、普通话小督查等学生干部,使全班学生人人有事干,班上事事有人干,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及集体荣誉感。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在集体中承担责任, 并在这些活动中提高管理能力。

二、尊重学生,让学生多一点自主

作为班主任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把爱与尊重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俗话说只有当我们真正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敞开心扉,献出挚情,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真正的尊重。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当好学生的引路人。面对学生的迟到、 旷课、破坏公物等行为,班主任应给予真诚的关心,爱护学生,并严格要求他们,从而激发其上进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否则要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把学生培养成既讲道德,又遵守法律的人才。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乐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三、精心培育,让学生多一份创造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由于教育措施的不当,这种差异会更加突现出来,两极分化现象也会更加严重,这就要求班主任要面对实际,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我大胆推进“分层递进,分类指导”的教学策略。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课外辅导材料,引导他们自学, 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让他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由于尖子生学习成绩好,可能经常会受到家长的奖励、老师的偏袒,从而滋生了自私、虚荣和功利主义的思想意识,还会导致学习上的目标局限,后劲不足,针对于此,我们要及时采取个别谈话、家访等办法,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帮助澄清思想认识,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心理素质;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我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勤纠正的训练方法,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每一次考试,我们都要认真分析找出各班总分弱科生承包给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对症下药,进行有目的的谈心交流、学法指导、学习辅导等,促进学科平衡。实践表明,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对于推进整体教学质量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

四、激发兴趣,给孩子多一份自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加强表扬激励,这是让学生乐学的重要手段。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有让人肯定的心理。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时候,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微笑,都可以给学生很大的鼓舞, 从而使他们学习起来更投入。教师要善于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处理好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提问时,当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不要急躁,而要抓住时机给予启发、引导,并给学生再次表现的机会。对那些答错的学生,也应在充分肯定其进步的同时,善意地帮助他们重新把问题答好,使学生因自己终于答出问题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心得体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篇5

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我通常是以同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样下来不但课堂上合作交流比较少,信息反馈不够,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没有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对于这种情况,我首先分析了学生的差异,尤其是认知能力差异和兴趣习惯差异。对于认知能力差异,有的学生学习速度快,接受能力强;有的学生反应较慢,理解能力差。比如,在做语文阅读理解时,有的学生常常带有个人情绪,常拿出现实生活中的事来任意推测,但却忽略了原文,脱离了原文,结果导致判断失误。学生注意力也有强有弱,记忆力强的学生记得快,记得久,且记忆方法得当;记忆力弱的学生识记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多,并且容易遗忘。

而对于兴趣习惯差异方面,学生对语文学习是兴趣是不同的。对语文越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越起劲,而且学习信心越足,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好。学习兴趣也能弥补智力上的不足,有了兴趣就能把艰苦的学习变成快乐的学习。还有一些学生则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语文对他们说无异于一种苦役,学习没有信心,投入的时间、精力也不够,学习效果不言而喻。至于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喜欢早上学习,而有的学生喜欢开夜车;有的学生有好的学习习惯,课前把一切准备好,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上课严守纪律,专心听讲,主动积极,大胆开口,课后自觉复习,朗读、背诵、记忆;有的学生则松松垮垮,不紧不慢,无精打采。

一个班级里,学生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虽处于同一个教室里上课,这些差异给学生的学习成绩带来了相当的影响。而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未充分

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安排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往往适合某些学生,而不适合另一些学生。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也往往只是和部分学生进行交流,一些做法只是鼓励某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对他们的学习行为给予强化;而另一些学生却缺少这些机会。如现在大多数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时,总是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比较积极,同时课堂讨论时也总是那些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参与其中,而那些自卑的性格内向的学生很少会举手,结果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愿望、学习的过程和效果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比如,指导学生朗读时,总的目标让学生能有感情、把握好快慢节奏停顿、流利地朗读,但按照学生能力差异可以分层次提出要求,优等生必须达到总目标,中等生则需要把握好快慢节奏停顿且比较流利地朗读,差生只需要读准、读通课文就可以了。因此,教师备课写教案时,要把这些不同需要分别写下来,当然,随着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学生的需要也会有变化,教师一定要始终把握住这一点。

关注个体差异 指导个性学习 篇6

【关键词】关注;差异;尊重;落实;指导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叶澜教授指出:“每个人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不可能用同样的速度沿着唯一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终点。”就此,我认为,教学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在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的个性化选择,促进个性化的多样发展,实现个性的张扬,从而积极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发展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才能。

一、关注认知基础的差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德国的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树叶。”同样的,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处于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生命体,不存在两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是绝对相同的。[1]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在认知基础表现出来的差异特点,再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三维目标,实施因人施教,制定出适应不同类型学生发展,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切实改变学生被动适应教育要求的教学方式,遵循教学的本质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积极落实教学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原则,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认识差异,有的学生停留在直观的认识阶段,需要借助小棒、手指、图等直观材料才能完成认识;有的学生处于抽象认识层次,可以利用数的组分成或可以通过观察直接抽象出数字。就是直观认识阶段也有不同的认知水平,有的需要借助直观的生活情境帮助认识,有的要一根一根的数,有的可以3根5根地数,来认识数。

二、认可思维方式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人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不同方式的功能,引导学生流露自己的思维方式,贡献自己的思维成果,丰富课堂的教学资源,满足人思想深处受人重视、受人肯定、获得成功的强烈欲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的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从思维方向看,有的习惯从已有的条件通过推理判断,一步一步指向未知,获得问题的解决;有的善于运用综合法反其道而行,从问题逐渐导向已知条件;有的喜欢综合两种思维方式的优点,通过中间问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获得问题的解决。从思维的特色看,有的喜欢开展抽象性思维,有的喜欢直观思维。理智的教师尊重这个现实,积极拓宽个性张扬的“空间”,主动认可学生存在的思维方式差异,在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开展主体学习的基础上,又让他们吸收他人思维方式的优点。这样的教学,既认可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肯定了他们合理的思维方式,满足了他们的表现和渴求成功的欲望,又指他们出努力的方向,明确努力的目标。从而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夯实了基础。

三、尊重方法选择的差异,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全部艺术和技术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使他们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问题的解决是一个不断寻求最佳捷径的曲折的探索过程。学生个体的方法是问题解决方案制定的有效资源,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给予个性才能彰显的,提供了充分的“水分”和“氧气”,引导他们开发、贡献自己的方法资源,积极发展自己,培养自主探索能力,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积极地挑战自己,保持思维的连贯,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获得成功的满足和精神的解放,从而培养自觉思维的积极性。

如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这部分的教学,教材安排了在学完24时计时法后再学习经过的时间。例题用欢欢与父母的对话形式呈现信息,“哦!今天就能见到奶妈喽!我们得抓紧些啦,火车9:00就要开了。下午6点了,终于到站了!”要求的问题是:到奶奶家要做多长时间的火车?在教学中,我允许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自己喜欢方法去解决。有的学生借助钟表或钟面(画图),通过数钟面上的格子算出经过的时间;有的学生分两段计算,上午9时→12时→下午6时,用3小时+6小时=9小时;有的学生就会用刚刚学过的24时计时法,下午6时是18时,再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18-9=9(小时)。

我在充分尊重肯定学生个性化方法后,利用激励性语言引导学生比比谁的方法多,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多掌握他人的方法,从而使他们不但得到表现欲望的满足,而且规定了努力的方向,形成个体生命发展的增长点,体验受到尊重的心理满足,体验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强化了学习的欲望,培养了主体内在的学习需要。在长期的主动学习中,增强了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

四、落实发展目标的差异,张扬个体的个性

个性化发展目标是指基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思维特色、兴趣爱好,设计出来的具有一定要求梯度,涵盖知识目标、认知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教学要求。

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的教学,我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程度制定层次目标:A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B层学生应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自主探索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C层学生能独立、自主探索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学困生要求达到A层目标,中等生要达到B层目标,优等生要达到C层目标。[2]

要落实这一目标要求,首先要求教师要改变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抛开教育的功利思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的现状出发,允许教学出现不同声音,允许存在不同的学习方式,允许学生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活泼、平等安全的心理体验氛围。其次,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保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学形式上引导学生运用操作、独立思考、练习、生活实践的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上建立以个人学习、小组交流、师生合作的组织体系,从而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最后,要开展发展性的评价活动,建立自评和他评、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物资鼓励和精神鼓励、正面评价和鼓励性批评,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方式,焕发学生精神活力,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明确努力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

差异是个体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关注学生集体的差异现状,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实现个性化的发展目标,着力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从而在个体的发展中,获得学生群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阳春.《因材施教,促进差异发展》.四川教育.四川教育编辑部出版,2008年第Z2期.

关注个体差异,张扬学生个性 篇7

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 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等等。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 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 英语教师更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这样学生才能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深入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 有助于课堂教学计划的实施, 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助于学生健康和谐地全面发展。

一、智力差异

不同的智力构成语言学习的能力倾向不同, 有人具有天生的语言才能, 有人则语言能力低下。我们承认智力差异, 而且经常会听到一些评论某人智力好, 某人智力差的说法, 但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智力并不决定一切。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将智力平常的儿童作为智力非常的儿童秘密地介绍给教师, 结果这些学生果然逐渐变得成绩优异,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二、认知能力差异

有的学生学习速度快, 接受能力强;有的学生反映较慢, 理解能力差。在感知观察方面, 有的学生感知事物带有情绪色彩, 容易加一些自己的臆测和虚构;有的学生观察事物仔细全面, 尊重客观事实。比如, 在做英语阅读理解时, 有的学生常常带有个人情绪, 常拿现实生活中的事任意推测, 但忽视原文, 脱离原文, 结果导致判断失误。学生的注意力有强有弱, 记忆力也强弱不同。记忆力强的学生记得快, 记得久, 而且记忆力方法得当;记忆力弱的学生识记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 且容易遗忘。

三、气质差异

主要表现为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 并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显示出来。由于英语学习侧重于交际性训练, 表现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特别多, 故气质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比其他学科更大。如, 模仿能力的强弱、反应的快慢、敢不敢开口、怕不怕出错等都与学生的气质类型相关。

四、意志差异

学习英语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下苦工夫学和练。在学习中会不断地遇到困难和挫折, 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在同一个班级里, 有的学生意志坚强, 有必胜的信心;有的学生意志薄弱, 遇到一点困难就退却, 甚至放弃。其实, 学习英语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磨炼意志的过程, 稍有偷懒、略有放松就会形成知识的漏洞, 技能、技巧就会不熟练。此外, 学生还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English can not be taught.I must be learned.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五、焦虑差异

一般认为, 适度的焦虑对个人的学习、工作有利;过度的焦虑或缺失焦虑则不利于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焦虑水平, 从而对学习产生不同影响。如有些学生数、理、化等理科成绩都不错, 就是英语学科薄弱, 那么他们就有一种焦虑感, 英语成绩提不上去, 必然会影响自己升学考试的总分, 影响自己考上一所理想的学校。于是他们就把这种焦虑转化为动力, 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学习英语。

六、健康差异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有的学生心理不健康, 因而产生自卑感、不安全感、个人无价值感、敌对感、犯罪感等特别情绪, 结果导致症状行为, 如成绩下降、对批评特别敏感, 嫉妒心特重, 搬弄是非, 心境变化多端;有的学生身体不好, 经常生病, 耽误学习,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固然重要, 但外因再好, 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 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英语中有句谚语 说 : “You may take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

七、兴趣爱好差异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初中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不同的。对英语越感兴趣的学生, 学习英语就越起劲, 而且学习信心越足, 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好。学习的兴趣还能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有了兴趣就能把艰苦的学习变成快乐的学习。有一些学生则对学习不感兴趣, 学习英语对他们来说无异于一种苦役, 学习没有信心, 投入时间、精力也不够, 学习效果不言而喻。正如所有的个性差异都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一样, 学生的兴趣差异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关注、重视、探索、研究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的一种教育资源。

八、情感差异

情感是学习中重大的激励因素和抑制因素。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学会用英语交际, 而交际内容也包括情感。英语教学必须排除心理障碍, 而情感正是引起和消除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情感是不可以忽视和回避的问题, 情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意识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效果,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教师必须真正理解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成功的语言教学中, 应是知情并重。有观点认为, 我们向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情感培养, 要重新排列为情感—能力—知识的顺序。这就是说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情感, 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放在首位, 关注学生的个性, 激发学生对教师的信赖, 融洽师生关系, 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和谐的气氛。

教师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具有一种欣赏的教育意识, 这是一种应该提倡的现代教育理念。欣赏学生的个体差异应该是重要的情感教育。这种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各种不同的欣赏手段鼓励学生, 让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潜能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出来, 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和乐趣。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的个性差异, 这对于完善学生的个性品格也是极其重要的。给学生一个机会, 他就会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一个成功的奇迹。

关注个体差异构建高效课堂 篇8

一、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使学生上完一节课就有所收获, 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这就是教学的起点, 它是影响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重要因素。教学时, 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 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背景, 并不时进行换位思考, 去猜测学生可能会有哪些困难, 会提出哪些问题。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预设, 这样会使自己备课更有针对性, 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教学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 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前, 为了了解学生的差异可以问学生以下三个问题:

1. 你画过圆吗?

2. 如果你已经画过圆, 是用什么工具画圆的?

3. 你知道或者听说过“半径”、“直径”、“圆心”这些名词吗?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有过画圆的经历, 因此, 教师转变把画圆作为课堂教学重、难点的传统做法, 直接从讲述圆的定义导入新课。

二、分层指导, 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更好地发挥潜能,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 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对于优等生, 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 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问题, 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对中等生, 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 尝试思考与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对于学困生, 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

如, 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 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 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 再给三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四、五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倍, 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三个问题, 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一题;中等生做第二题;优等生做第三题。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分层激励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应重视过程评价, 以定性描述为主, 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 教师要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 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对于层次较高, 学习优秀的学生而言, 他们所需求的是一个实现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对于层次较低, 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 则需要一个获得肯定与鼓励的评价。因此, 对学习基础好、有自信的学生, 教师的评价应重在鼓励他们创新;对学习基础不好又消极的学生, 应重在激励他们积极参与, 观察他们细微的进步, 帮助他们走出自卑的心理, 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对优秀生, 赞誉和鞭策并行, 对中等生多给予肯定、鼓励, 而对学困生强调宽容、期待, 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和发言机会, 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达到全体学生都跨上一步、递进一层的教学效果。同时, 要改变单一的评价体系, 倡导多样化评价, 从多角度发现学生值得称赞之处, 对于课后作业也必须实施分层评价。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真正让课堂教学有效、高效。

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团队精神 篇9

个体差异上的差异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特点, 人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 每个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背景都存在着差异。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关注个体差异, 是因为个体差异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关爱、尊重与帮助, 只有这样他们的心灵才能更加健康的发育成长, 才能使他们更好的融入集体。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采用差异教育, 所谓差异教育, 就是承认学生的差异, 面向每一名个体存在差异的学生, 并根据学生的差异创造与之相应的教学学习环境, 采取差异的教学对策, 教学内容, 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 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那么如何去关注他们的差异, 才能发展他们的个性, 真正地使体育教学发挥出其育人、健身、娱乐、竞争、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等功能, 真正地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呢?这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上课前认真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个性等。比如职业学校的学生, 大部分存在懒散、叛逆、自卑, 厌学, 甚至不协作, 但又自尊心极强, 对新鲜事物又特别感兴趣, 表现欲极强。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有目的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 有针对性地面对全体的学生, 在课前做好调查, 调查好学生的喜好、特长, 根据学生的喜好和特长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 满足学生的喜好, 发挥学生的特长, 让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演和展示,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 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和鼓舞。因为,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 没有一个班的学生在身体条件方面是完全相同的, 这种差异一方面与遗传有关, 另一方面与后天的营养、锻炼、家庭教育等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有很大的直接关系, 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基于这种状况, 如果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 统一的教学方法, 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要求这样一群学生, 那么我们的体育教学效果肯定是不会提高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 从教学内容的选择, 到教学评价的实施, 要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身体条件的差异和心理健康的差异, 不要过分强调学生个体之间的比较, 不强调将学生分成好、中、差, 而是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照顾全体学生, 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与发展, 体验自己的进步与成功, 提高体育学习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所以, 在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更应倡导对体育学习的“弱者”的关注, 在体育教学中还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游戏法”、“比赛法”、“选项法”等特别有效的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成功感, 克服因差异而造成的心理障碍, 激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在体育学习中, 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练习的方法、项目, 并可与教师共学, 共同探究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及不同看法,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创新学习能力。在体育学习评价上要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 促进学生的发展, 而不是为了区分出成绩的高低, 在教师的心目中应该只有差异, 而没有差生 (如考核球类时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又有优势的一项球类项目学习和考核) 。这样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他们就会努力去学习, 努力去争取做得更好。在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 有这样一些学生, 他们对自己信心不足, 自卑, 不合群, 甚至手脚不协调, 像这样的学生是需要我们教师好好的关心、鼓励和给与充分的包容的, 教师要多与他们谈心, 多了解他们心中的结, 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一旦取得一点点的进步都要给与肯定和信心的, 这样慢慢消除他们自卑感,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能很好的融入集体, 消除心理障碍, 使他们的心身得到健康的发展, 同时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还因为职业学校有各种不同的专业, 每个专业对体能和身体条件要求不同,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还应针对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来适应专业的需要。比如根据我们学校的专业实际, 电子专业和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是青一色的男生, 男生好动、表现欲强及专业需要学生的上下肢的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 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就应考虑专业的特点、学生的特点, 应在教学项目上选择爬杆、爬天梯、勒木、表现欲强的篮、排、足、羽毛球以及提高协调性的练习项目等进行教学, 还要在教学中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自选项目练习。以便锻炼学生自我科学锻炼的能力, 培养互相学习的精神和团队精神, 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幼师专业青一色的女生及专业的需要, 就会选择队列训练、游戏、各种与幼儿适宜的比赛项目及适宜女生身体特点的运动项目, 给予女生足够表现自我的空间, 鼓励胆小和害羞女生参加活动。这样既顾及学生的全面性又兼顾了学生个体差异及专业的需求, 使学生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工作能力。这样在就业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我们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教学改革, 学校为了配合体育教学的改革,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实现全民参与健身,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增强班级的凝集力, 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全面开展学生体育俱乐部活动。为此我校在校本课程 (早训形体课) 的基础上以专业部为单位建立体育俱乐部每个部以班为单位建立各种体育兴趣小组 (有气排球、篮球、足球、游戏、拔河、跳绳、板鞋等) 。比赛设有男生组、女生组、男女混合组进行比赛, 每个专业部至少有四个俱乐部 (气排球俱乐部、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娱乐俱乐部等) 共组建32个俱乐部。成为我校体育教育的新追求、新特色、新亮点。保证学生每人一学期至少能有一次机会代表自己班参加比赛, 发挥学生的特长, 照顾个体差异, 以此培育学生的体育兴趣、自信心、进取心、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刻苦耐劳精神, 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优势。例如我在08汽车维修专业 (2) 、 (3) 两个班进行足球教学, 正好我校正在开展体育俱乐部比赛活动, (汽车部开展的是足球班级赛等, 而我教学的两个班喜欢足球的学生差别很大, (2) 班四十三人有十几个学生喜欢, 其中有8、9个学生比赛的意识很好, 而三班四十人只有一两个学生懂玩, 所以比赛的结果是二班得了第一名, 而三班输得一塌糊涂, 我借用这次机会表扬二班的学生, 鼓励三班的学生, 并以此为契机引入足球教学, 经过一年的教学现在二班的学生和三班的学生除了生病和身体的原因不参加学习的八人外, 其余学生都参加学习, 学习的兴趣提高了, 同时我也发现两个班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都提高了, 学生的责任心也加强了。恰恰汽车维修专业需要强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自从我校开展体育俱乐部活动后, 由于我们组织的形式灵活多样, 设计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了乐趣和成功。我们发现原来在体育课中经常不参加活动的部分学生, 现在也主动参加活动了, 原来对体育俱乐部活动有不同看法的学生, 对俱乐部的活动也产生了兴趣并主动要求参加活动, 经常在第七节课就回家的学生也少了, 也开始参加活动了。同时我们还发现各专业部和班级的凝聚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生的交流也变多了, 各专业部的学生会之间也更多地采用体育比赛进行交流。所以我认为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专业的需要、就业的需要和学生差异的特点, 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凝聚力和培养团队精神, 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 从而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摘要:本文采用分析法和举例法等, 根据新课标要求“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团队精神, 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关注,个体差异,团队精神,竞争力

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篇10

一、造成个别差异的因素

每个健康的幼儿他们的起跑线都是一样的,但总会有个体差异,他们的差异具体在哪里呢?以下我大体总结了两点: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1. 家庭环境是幼儿成长的基石

(1)轻松和谐的氛围促进幼儿发展。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会给幼儿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他们觉得安全、舒适、信任。反之则会影响或阻碍幼儿的发展。例如,有些家庭由于父母一方更多地忙于工作,或者出现夫妻不和的现象,幼儿就会缺乏安全感,容易暴躁,不愿意与人沟通。

(2)客观正确的认识帮助幼儿成长。父母对自己幼儿的正确认识和判断对于幼儿成长有着直接的关系。有的家长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估幼儿的能力、性格、特点,挖掘幼儿潜在能力。事实证明,幼儿个性发展良好的可能性与父母正确的判断和后天的培养成正比。

2. 社会环境是幼儿成长的土壤

身处于城市中的幼儿,与同龄人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正在慢慢缺失。进入群体中,很多隐藏的弊端便会暴露出来。如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遇到纷争与矛盾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从而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像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或者拒绝与同伴相处等。

二、如何关注“个别儿童”,让他们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教育方案的必要基础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对你产生信任感、依赖感,才会积极配合接下来的工作,为初步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1)了解儿童特点、兴趣爱好

在开学初,我们走访每个新生的家庭。一方面让家长大体了解幼儿园各类事项;另一方面则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熟悉的环境,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家庭环境,从而制订合适的教育方案。

(2)尊重儿童表达需要,提供自由交流的机会

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儿童发展语言的关键是使他们想说、敢说、愿意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美美是个感情极其敏感、胆小的幼儿,容易怯场。但是在平日中,只要离开教师的视线与同伴交流时,就非常自由、开心,甚至忘情地大笑起来……

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需要教师的关注,身为幼儿的引导者,我们应该为他们创造语言交流的机会,尊重他们的表达需要。在活动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为每个幼儿提供主动交流的机会,提升幼儿的交际能力。

2. 运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关注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教师抓住实际正在发生的冲突事件进行更加具体、直接的方法指导,并让儿童实践、运用这些方式。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选择更为合适的方式和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行为。

(1)适时抓住教育契机

辰辰是个脾气倔强的幼儿,什么事情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很多小伙伴都不喜欢和他一起玩。辰辰动手能力强,兴趣点也多。很多手工活动都难不倒他。

从这个兴趣点着手,我与他进行沟通交流,“说说画中都有些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些,你是从哪里看到的?”一系列的问题促进他的语言发展。首先,在绘画上,教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且利用日常活动的时候,让他给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在同伴的赞美中,他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可见,适当的时机与场合,抓住这样的时机随机地训练,可以有效激发儿童交往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善于发现儿童的闪光点

小明是个活泼好动的幼儿,活动中他好问、好探索、有自己的想法。他乐于与大家交流,总有很多话题,看到小伙伴遇到困难,也总会及时地帮助他们。但是他看到自己喜欢的物品,就会毫不犹豫就夺过来,如果对方反抗,他甚至会用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

此案例中的儿童存在着明显的攻击性行为,但同样也有着积极可贵的地方,如乐于帮助别人,愿意在集体中展现自己等。首先,要引导该幼儿了解自身的问题在哪里。其次,对于他可取的方面要加以肯定,引导儿童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另外,可利用一些活动如户外的体育活动等方式,让这些平日里好动、兴奋点较高的儿童有场所释放情绪。

3. 争取家长的配合,逐步转变儿童个别差异,尽早融入集体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园的共同配合有利于儿童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儿童的健康成长。目前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家长对幼儿的要求与期望也都很高。很多家长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由教师来承担,殊不知家园共育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对幼儿平时在家的情况有所了解,并以此作为前提条件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当今社会,是个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这种竞争的实质,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为此,我们要抓住每个教育契机,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使他们能够经得起将来所要面临的挑战,为肩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任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家庭、教育机构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提倡要“因材施教”,但是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首先,必须“从关注每个儿童开始”,只有真正了解儿童现有的想法、儿童目前的能力、需要,才能给予他们适宜的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有个性地发展。

关注个体差异 实施有效教学 篇11

一、教学活动多样性,层次化

不同的学生在同样的课堂上学习,保证了每个学生受教育的公平性。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发掘学生自身最大的潜能,使学生受到最好的数学教育,得到最好的发展。

1.教学内容由浅入深

课堂上教学内容应由浅入深,既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活动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又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积极进取。同时,课堂上教学的内容要让每个学生都“吃饱”,即使有的学生“吃不下那么多”,也要令其开阔眼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避免由于环境等因素导致学生人格的不健全和社会适应力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活动有了客观、全面的认识,有利于树立下一个更高的、具体的、可行的目标,找到实现自己目标的途径,防止其他因素造成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片面认识,阻碍学生的积极进取。

2.教学活动形式多样

每个学生的感观、思维方式不同,适合的教学活动形式也会不同。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发展。如有的学生视觉感受极其敏锐,教师就可利用实物或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这类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积极开动脑筋,不断深入探究;有的学生侧重听觉感受,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出示教学内容,并伴随不同的声音,增强这类学生的感知;有的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教师就给他们独立探索的机会;有的学生善于和别人共同探讨,教师就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有的学生易从直观的体验中获得知识,教师就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还有的学生善于逻辑推理,教师就给他们搭建逻辑推理的平台……教师应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结合在一起,尽可能地给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并搭建各种学习活动的平台,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身上最大的潜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3.课堂组织面向全体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通过面向全体、因人而异的课堂组织,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身的亮点和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因为班级人数多,学生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想法、遇到的困难也会有所不同,但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上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尽情地表达自己所有的想法。那么,课堂上怎么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并展示自己的优点呢?分层展示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有能力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学生中,请相对来说解决问题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展示解决方法,这样就给能力较强的学生留有展示难度更大的问题解决方法的机会。这样教学,不仅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使学生发掘自己最大的潜能,吸收尽可能多的“营养”,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时,学生一些没有展示出来的能力,可以借助小组交流、同桌交流等形式展示出来,增强自己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另外,没能力解决问题的学生也可以借助和同伴交流的机会与同伴讨论自己的困惑,吸取同伴的经验,获得进一步的提高。课堂中学生的困惑也可以采用分层的形式予以解决,这样有利于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让不同的学生经过不同的思考、探索、操作、学习、交流等活动得到不同的提高。

二、作业设置有弹性,个性化

学习要求一样,作业难度一样,学生的个性就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和发展。如教师布置的作业难度让每个学生“吃饱”,那就会有学生“吃不下”,使得“吃不下”的这部分学生时常经受挫败感,不利于他们健康的心理发展;如果教师布置的作业难度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就不能充分发掘学习能力优秀的学生的潜能。不为学生量身设计作业,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业负担重、成效低,还会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每个学生布置的作业都要量身订制:在能力范围内能够解决的,称为A部分;“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称为B部分;付出努力有可能完成并能开拓视野的,称为C部分。为了鼓励学生能做出更大的努力和取得更大的收获,作业设计中A部分的题目最多,C部分的题目最少,并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性,即至少要做两部分作业。那么,能探索出C部分题目解决方法的学生不仅可以少做一些题目,还能证明自己的能力,从中获得成就感,激发这些学生继续挑战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等优良品质。如果有的学生选择了C部分的作业,答案却不正确,那也没关系。在老师引导或请教其他同学学习解答C部分题目的基础上,只要这部分学生再做一半没选择的那部分题目作弥补就可以了,使探索不出C部分题目解决方法的学生既深入进行了思考,又加强了基础性的练习,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使学生知道自己还是有能力的,从自己努力解决问题中得到成就感,又能清楚自己下一步的努力目标,知道自己应该努力的方面,锻炼了不卑不亢、不屈不挠的品质。

有些学校管理工作过于统一化,规定教师必须让每个学生完成指定的、为数不少的作业,这样虽有利于学校的监督管理工作,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学生的作业繁重且低效。同时,导致教师无法针对每个学生布置个性化的作业,抑制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要有弹性,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三、教学评价多元性,差异化

1.评价内容多元全面

课程目标分为四个方面,说明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而进行的。教育教学的目标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学校、教师不能只以成绩来评价学生,评价学生的内容应多元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学生发展了观察判断能力,有的学生发展了倾听的能力,有的学生发展了逻辑推理能力,有的学生发展了动手操作能力,有的学生发展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有的学生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学生在哪方面获得发展,并没有高低之分。如有的学生在某一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比很多学生弱,但不代表这个学生就差,因为他还有其他方面的能力,不一定每种能力都弱。教师的任务就是发掘学生的特长,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只不过用处不尽相同罢了。所以,学校、教师极度重视学习成绩,以成绩论学生学习效果的做法是错误的,毕竟考试成绩只是考出了学生的一部分学习效果,并不是全部学习效果。有的学生没有掌握太多的知识技能,但发展了自己积极的情感态度,那也是从学习中获得的进步。即使有的学生各方面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但只要他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那也是使自身获得了发展。如果学校、教师注重考试成绩,可能会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更有可能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甚至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提醒自己避免犯这样的错误,不误人子弟。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扬长补短,不让学生被教师片面的评价束缚心灵、大脑和手脚,更要还学生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尽量做最好的自己,经得住生活的考验。

2.评价方式真诚自然

不同的评价方式能给人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能起到完全不一样的作用。教师评价学生时态度真诚,能使学生对评价的内容更加珍视,因为相对教师漫不经心的评价,教师真诚的评价会起到更大的作用。教师对学生不同的表现做出的评价要合乎实际,这样会使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更加确信,因为相对教师过于夸张的评价,学生更相信令他们感到自然的评价内容。比如,学生回答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教师却大张旗鼓地夸他(她)很聪明,学生要么会觉得教师的评价根本不用心,要么会觉得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是个笨蛋。不管哪种原因,这样的评价都不好,有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对于学生不是太有特点、不是太突出的表现,教师除了可以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语言表达之外,还可以陈述事实,学生就可以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陈述事实这样的评价方式,除了能使所有学生对这个同学的回答印象更深刻外,还说明这个学生是积极思考的、值得肯定的。这样就不会出现评价过分夸张或无法评价的现象了,也不会给学生不真诚自然的感受了。学生对教师实事求是的评价态度会更加深信不疑,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更加有效。

总之,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才能使每个学生获得发展,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目标。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内容呈现由浅入深,又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合适的数学教育”;既要设置个性化的作业,让学生既“吃得饱”,又“吃得好”;既要实施多元性、差异化的教学评价,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个体关注 篇12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帮助“弱势个体”树立信心, 增强合作意识

进行合作学习, 必须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组建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地进行。其中“弱势个体”的合理安排对合作小组和他本人都会产生较大的作用。研究表明: (1) 如果合作小组内学生的能力有差别, 小组内部的讨论会更有效; (2) 小组成员能力普遍较低, 他们就没有发起讨论并将其继续下去的必备的知识, 能力较高学生之间的合作经常会发生问题; (3) 尽管研究发现学生向同性伙伴或朋友炫耀学习成果, 但如果小组中男女学生的数量不平衡, 就会影响小组合作的质量。所以我们在组建合作小组, 应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 将合作学习中的“弱势个体”与优等生合理搭配, 做到“组内异质”。并注意组员之间的人际关系, 尊重学生的自愿。组建后应保证要求小组成员间要互相友爱, 坦诚相见, 民主平等。要根据学困生的个性特长, 给他们安排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 并适时组织一些小组游戏和竞赛, 如根据“弱势个体”的特长开展一些游戏和竞赛, 让组员认识他的优势, 让学困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 也让小组成员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组员的努力, 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 变压力为动力, 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增强其自信心。

二、做好“弱势个体”学习的课前准备工作, 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内容

小组成员对合作问题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保证每个组员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中的“弱势个体”在知识掌握方面也往往也是“弱势”的。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要做到以下两点:

1. 注意课前预习

学困生知识基础较差, 课前对知识的复习和预习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合作学习时参与程度以及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程度。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前, 教师要督促这些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前复习和预习, 教师也可以亲自指导, 使学困生掌握合作学习中要运用的知识, 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 感受快乐, 并逐步养成自愿性的课前预习和复习, 从而驶入良性循环。

2. 设计层次性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 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合作内容。这样, 既能激起优等生参与学习的动机, 又能让学困生在这些方面有兴趣地参与小组的讨论和合作。

三、培养和提高“弱势个体”的合作能力和习惯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不仅取决于个人活动的有效性, 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小组中社交活动的有效性。小组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习惯。合作能力和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 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成功, 就必须重视合作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在合作能力和习惯方面“弱势个体”存在的问题更多, 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培养。如果将“弱势个体”放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 对他的合作能力和习惯不加以培养, 就好像将不会游泳的人放在大海中, 后果可想而知。即使有些“弱势个体”能够在实践中磨炼出合作的能力和习惯, 那也是很少数, 也需要大量的时间。这样就根本无法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弱势个体”也无法在合作学习得到发展。

1. 培养“弱势个体”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 “弱势个体”在这发面尤为重要, 合作学习中的“弱势个体”的产生主要原因是没有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教师应该明确告诉他要做到的要求:记住别人发言的内容, 包括必须听清教师的问题, 听懂小组的分工要求;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 要让别人把话说完, 不打断别人的发言, 即使对他的发言有意见或听不明白, 也要耐心地听别人说完;要积极思考别人的发言。这样才能跟得上小组讨论的节奏, 弄清有关知识, 锻炼自己的思维。

2. 培养“弱势个体”的表达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 仅仅会听是不够的, 每个学生还必须学会表达。“说”是表达的一种形式, 却不是唯一形式。“弱势个体”由于发言机会较少, 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有些时候往往心里明白就是说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行为表达能力, 如当他们语言表达有困难时, 可引导他们借助手势、动作、图画等完成其中的表达过程。例如在教学“My Home”一课时, 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套房子并布置各个房间, 在各个房间里画上一些学过的物品, 涂好颜色, 然后小组成员用英语介绍小组设计的房子, 要求用“Look at my It’s pink, It’s very big.It has”进行表达。在交流汇报时, 有意地多让“弱势个体”进行表达, 而其他组员则作为补充发言, 这样使他们的表达能力不断进步。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勇气。在合作交流中, 总会遇到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时, “弱势个体”往往会放弃自己的观点, 没有信心和勇气与其他同学去进行辩论表达, 从而跟随别人。另外, 教师要多关注“弱势个性”在小组中的发言和表现, 多找找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 让“弱势个体”在小组合作中树立信心, 进而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

3. 培养“弱势个体”养成反思的习惯

反思是学习思维活动的动力。合作学习反思是学生对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回顾分析的过程。主要是反省、探索、提高和解决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问题。由于“弱势个体”本身的特点, 反思对他来说显得更为重要。例如, 学生可以问自己:别的同学是怎样想出来的?他们说的对吗?我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了吗?我都明白了吗?今天我发言了吗?我还能说些什么?等等。对于合作学习中的“弱势个体”, 教师制订一张写有这些问题的表格单独发给他们, 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结束或课后进行自问式的反思,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思进行指导和帮助, 使他们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 学会反思, 敢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 促进“弱势个体”的自我提高和不断发展。

【个体关注】推荐阅读:

私营个体05-14

个体体验06-07

个体学习06-22

个体管理07-08

个体目标07-24

个体防护07-25

个体税收07-29

个体思想07-31

个体成长08-03

个体需求08-09

上一篇:喷头优化下一篇:市场价格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