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2024-07-05

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共12篇)

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篇1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如何能够让学生从作业习练中有更大的收获, 这很大程度在于作业的优化设计。教师如果能够给学生设计富有探究性、梯度行及趣味性的作业, 相信这样的题目大家会更愿意思考与研究。本文将对优化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展开具体分析。

一、设计分层作业

设计分层作业是优化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一个最直接途径。数学学习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基础水平已经形成较大差异, 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能力也因人而异, 在作业设计上如果针对每一个人都是布置同样的作业任务、提出同样的完成要求, 这显然是不合理并且不太有效的。因此, 如果能够在作业设计上显示出差异, 针对不同的学生梯度性的设计作业, 这不仅能够让作业设计更有针对性, 也能够让不同层面的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发展与提升。

在学完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后, 我给学生留下了这么一个作业:

分别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 y=5/x2 (x大于0)

2) y=x+5/x2 (x大于0)

3) y=x+5/ (x2+1) (x大于0)

这道题的设置并不难, 三个小问由简单到复杂依次展开, 这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吸收程度, 也能够让他们对于所学知识很好的展开运用。最重要的是梯度设置作业题目能够让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的数学水平都得到良好的检验, 基础较差的学生基本能够解决第一问和第二问, 前面两个题目还能够一定程度给予他们指引, 让他们可以尝试挑战第三问。基础很好的学生基本通过思考后能够让三个问题都得以良好的解决, 这不仅是对于他们基础知识的一个巩固过程, 对于他们的数学能力也是一种提升。

二、设计探究性作业

在平时的习练过程中, 学生们接触到的作业类型基本为“封闭”式的题目, 这部分题目条件完备, 答案相对也很固定, 然而, 如果学生长时间只是对于这类型的问题进行思考, 这不仅对于学生的思维是一种束缚, 很可能会让学生的思维僵化, 这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想要让作业设计得到优化, 探究性作业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 探究性的问题通常十分开放, 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研究分析的能力, 此外, 探究性类型的题目答案通常不固定,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及层面思考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这种不以对错论英雄的题目设置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很大的鼓励, 往往是学生更愿意尝试的问题。

某次课堂教学结束后我给学生留下了这样一个思考问题:现平面上有两个定点F1、F2, 另有一个动点P。这三点间可能构成如下几种情况:1) 当P到两个动点的距离相同时则P的轨迹可能为椭圆、线段或者不存在;2) 如果P到两个动点间的距离之差为定制, 则P的轨迹可能为双曲线、射线或者不存在。就以上两种情况, 你能对“关于到两定点间的距离的存在关系的点的轨迹”展开探究吗?如果可以, 将你的探讨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时间为一周。

这道题目相对而言综合性较强, 且需要学生有很好的归纳、总结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一道很典型的开放性试题, 检验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必然会需要对过往的知识进行很好的梳理整合, 只有抓住学过的知识要点才能够对这个开放性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从而得出结论。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当设计更多的探究性思考题, 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才是数学作业设计的宗旨所在。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

趣味性试题往往是学生们最喜爱的, 趣味性试题的设置可以从三个方面寻求突破。首先, 题目的设计应当尽量求新, 无论是在题目的形式、内容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可以添加更多新颖的元素, 让数学作业摆脱一直以来带给学生的枯燥乏味的感觉。其次, 趣味性作业在设计上可以尽量求活, 题目应当设计的更灵活多样, 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发与锻炼, 如果能够设计“一题多解”或者“一题多变”的形式往往会更有效。此外, 趣味性作业在设计上应当尽量求近, 要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贴近, 和当下的社会热点贴近, 富有生动情境的题目往往能够更大程度吸引学生的兴趣, 从而引发他们思考, 让他们的数学能力得到锻炼。

在学完判断命题的真假后, 我给学生布置了下面的思考问题:

老师收到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作业, 发现4个同学的作业的笔迹和答案完全一致, 现在老师怀疑4位同学中有一个同学帮助其他3位抄作业, 于是把他们四个叫到一起问道:“到底是谁负责抄的?”

甲说:是乙负责抄的。

乙说:不是我, 是丁负责抄的。

丙说:肯定不会是我抄的。

丁说:乙在撒谎。

现在甲乙丙丁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大家分析下到底作业是谁抄的,

这个题目非常有趣, 当我说完这道题目后很多同学都哈哈大笑, 这次的作业大家完成的都异常认真, 很多学生都分析出了正确答案, 尤其可见, 趣味性的作业设计往往能够更好的发挥功效。

想要让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得到优化,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 可以给学生设计分层作业, 这会让各类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锻炼。其次, 作业的设计应当富有探究性, 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的归纳、总结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升。此外, 有趣的作业设计往往更能够让学生喜爱, 趣味性的作业才能够让学生更投入思考, 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才是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宗旨所在。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如何能够让学生从作业习练中有更大的收获, 这很大程度在于作业的优化设计。教师如果能够给学生设计富有探究性、梯度行及趣味性的作业, 相信这样的题目大家会更愿意思考与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孙世林, 童嘉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J].高中数理化, 2010 (03)

[2]赵本宏.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J].中学数学, 2010 (01)

[3]田林.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08

[4]赵云翔.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8

[5]刘光会.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篇2

2.1.1自主作业

首先,教师应以学生作为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性来设计相关作业形式,避免数量大且难度高。其次,教师应设计多种作业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选择,这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从而减少学生对作业的厌烦情绪,提高作业完成效率。最后,教师还可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使学生明确自身缺乏哪方面知识,进而查缺补漏,攻克难点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自主作业可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协作,取长补短,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还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2.1.2趣味作业

首先,由于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该充分展现学生的天性,引导他们走向室外,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朗诵、演讲,这些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其次,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辩论比赛、知识竞猜、诗歌朗诵等,这能够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勇气。

2.1.3分层作业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让学习稍落后的学生能够迎难而上,并重拾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同时,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性,设计相应的作业,使作业更有层次,更加具体,以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

2.2多样化设计

2.2.1诗歌鉴赏阅读的作业设计

教师应对诗歌进行散文化讲解,不仅要保留诗歌的原有意境,还要营造良好的诗意情境,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歌中的优美意境。

2.2.2散文教学的作业设计

散文教学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大部分学生均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掌握。因此,教师要做好散文教学的作业设计,这不仅能使语文作业变得多样化,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2.2.3小说教学的作业设计

教师应不断鼓舞学生进入到小说的教学情境中,进一步探触小说人物的心灵,这对学生的领悟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2.3媒介化设计

2.3.1实现语文作业网络化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广泛应用。教师在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媒体的多样化,引入多种多媒体技术。例如,建立班级微信群、微博群、QQ群等,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教师还应结合最新资讯,让学生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根据实时新闻即兴写作,并发到班级群进行展示并加以评价,这能够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

2.3.2实现主题阅读网络化

在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电子书籍,让学生根据特定的主题进行网络电子书籍的阅读,自行查找相关阅读素材。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相互协作的形式,让学生言简意赅地叙述阅读后的想法并写出阅读感受,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活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结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教师也应对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进行合理改革,以满足新形势的发展需求。高中语文作业的内容应呈现多样化,这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想要提升高中语文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要将学生作为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新的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观念,使学生能更好地全面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菊芳.浅谈构建和谐的高中语文课堂[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

[2]刘军.关于建构《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数字教材》的设想[C]//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集(文科专辑),.

[3]邹振锋.探究性学习,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

[4]白小燕.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谈[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

[5]陈冬梅.《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服务意识与行为的研究》实验报告[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2010.

[6]秦恺.简论学生作为研究者[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2010.

[7]吴定彬.高中语文选修课,究竟该怎么上[C]//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集(文科专辑),2006.

[8]陈伟.新时期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C]//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论坛论文集,.

[9]高飞.《诗经两首氓》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4课)[C]//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展论文集,2013.

浅谈高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 作业设计 特点 策略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而且通过作业情况,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然而,高中阶段,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学生的作业量很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抑制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导致数学学习效率低下。那么,如何合理设计布置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作用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高中阶段,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承受着巨大的高考压力,老师在作业设置上仅限于学科知识的内容范围,然而,高中数学具有抽象性、理论性和逻辑性的特点,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往往缺少新意,甚至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

(1) 作业量太多。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采取题海战术,布置的作业量太多,完全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范围。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导致学生为了写作业而写,却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且降低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甚至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和恐惧心理,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水平的提高。可见,作业量太多有害无益。

(2)作业形式单调。高中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是同步练习题或者是试卷,形式单调、枯燥,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3)学生作假。因为作业量太多,形式单调枯燥,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导致一些学生对作业采取敷衍的态度,甚至为了完成作业抄袭答案,难以起到巩固训练,掌握新知识的作用。

高中数学作业的布置和设计存在的种种问题,严重制约了数学教学效果,是每一位高中数学老师不得不面对的实际问题,优化作业设计迫在眉睫。教师只有提高对现状的优化,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1)目的性。即作业要体现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教学单元目标、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就是作业练习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设计作业应侧重放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上。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设计有关开发智力,提高思维力的作业。这样既能保证让学生能依时完成作业,也能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智力。

(2)针对性。即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设计的作业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需要,或太难,或太深,学生不会做,无结果,他们的兴趣和情绪就受到影响。困难性作业应是学生在熟练掌握“双基”的前提下力能胜任的,且要考虑多数同学的适应性。

(3)差异性。班级授课制下,由于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不同会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则可缩这种差距。当然,它需要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作业设计也不例外。可据学生水平把学生分开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也可在布置作业同时,布置适量选做题。按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显然行之有效,但须注意,不能因此走入降低教学标准的误区。

(4)开放性。作业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可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能力,结合教材适当设计一些探索性作业,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伙伴完成研究性作业。

三、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方式

高中数学作业中应包含巩固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巩固性作业主要是落实单元教学的知识目标,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研究性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表、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自选作业。教师按教学单元提供大量的数学巩固性作业,教师只提一个每天完成作业的最低量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其特点是: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学生享受到了做作业的主人的快乐。

(2)分层作业。教师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形成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将学生分成“合格”和“需努力”两个层次。教师提供矫正作业,要求“需努力”的学生独立完成后交给“合格”的学生批改讲评。其特点是: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会整齐划一的,教师不在教学单元开始时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而在教学单元结束时划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教学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作业。而矫正作业的分层次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研究性作业。教师给定范围或专题,学生选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通过反馈与修正形成作业成果,并汇报交流,进行评价。其特点是:教师给定范围,学生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完成时空跨度大,可以寻求合作伙伴,有创造性,与生活紧密结合,加速了个体的社会化,可以培养学生信息利用等能力。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高中数学作业要贴切学生实际,以趣味训练、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应把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让学生在作业中了解高中数学,体味高中数学美学价值,形成积极的探索态度,增强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李雄;高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J];考试周刊,2014(74)

[2]兰俊奇;浅谈高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13)

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篇4

在教学工作中,仅靠教师自己的单打独斗,很难较好地达成上述目标,而且有可能造成低效重复劳动。为此,很多学校开发了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校本作业,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校本作业是教师个人分块设计然后拼接而成的,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观性、随意性、盲目性较强,质量良莠不齐。教研组作为学校中重要的教学研究组织,是教学改革第一线的组织者,充分发挥教研组在作业设计中的作用,能够切实提升校本常规作业品质,切实降低学生课业负担。下面以我校数学教研组的校本常规作业设计为例,谈一些经验。

一、通过教研组文化,形成共同的作业价值观和作业设计指导思想

通过作业设计及相应的反馈、交流和改善,我们形成了作业设计过程中的制度文化。通过校本常规作业设计,我们建立起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数学训练系统,并将作业视为数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关注学生在使用作业中的学习过程,不仅关注学生作业巩固复习的作用,还重视新知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作用,真正使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作业的设计中,我们关注作业内容的基础性、可选择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增强,使基础性作业与发展性作业协调互补,使校本常规数学作业能够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学生作业使用效果的分析,我们确定了作业设计的策略:低起点,小步子,多层次,螺旋式上升。低起点指的是作业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规方法的应用,重视通式通法,降低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小步子指的是各道作业题之间的难度上升合理,给予学生适应的台阶。多层次指的是作业设计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确保底线,提升优秀学生上升的空间。螺旋式上升指的是不求一步到位,尊重学生学习规律,基于记忆曲线和学生能力发展规律,通过合理的编排和再现,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基于上述作业设计指导思想,我校数学教研组对作业中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系统设计,对同一思想方法做到难点分散,层层递进。例如,对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一年级《集合》的作业中,强调集合中元素互异性的应用,重点进行二次方程根的讨论,重视与初中的衔接;而在高二年级《直线与抛物线》的作业中,则强调对方程中参数意义的讨论,重视数与形的相互转化。

二、以教研组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师的校本常规作业设计能力

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校本作业质量的高低。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通过具体的设计实践而获得的经验是个体、零散、感性的,不利于作业设计中共性问题的解决。而通过教研组层面的课题研究,则能将个体、零散、感性的经验整合上升为群体、系统、理性的教育教学智慧,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校本常规作业设计能力,改进作业设计,提高作业品质的持续提高。

针对作业设计中的难点问题,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三题’的选择与策略”“高中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序研究”等相关课题研究。通过将作业设计中的问题及时转换为课题,我们推动教师用教育教学理论解决作业设计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寻找和创造更有效的作业设计方法和策略。

三、确立校本常规作业设计规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校本常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校本作业设计规范的确立需要基于校本学科教学整合的要求。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校数学教研组进行了《市二中学数学课程校本实施标准》的开发,并积极参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研究”。我们对高中三年课程内容进行了整体规划,为校本常规作业设计规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将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的作业要求融入到数学课程的校本实施标准中,确保作业与课堂教学不脱节。

在设计规范上,除了对作业内容的多样性和作业难度层次性作了具体的要求外,我们还对作业的题型、题量和作业时间进行了具体的规定,每天作业量大致控制在12道填空题,4道选择题,2~3道解答题,大部分学生能在40~60分钟时间内完成,将学生的作业负担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在学校和年级组进行的作业调查问卷和召开的学生作业座谈会上,大部分学生反映数学作业量较为合理。

四、校本常规作业的传承、评价与改进是对作业活力的保障

校本常规作业不是一成不变的,其设计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变化、教学改革的推进,校本常规作业的传承、评价与改进是确保作业活力,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规定数学组的作业资源库对组内的所有教师开放,但每年的作业应当在上一学年作业的基础上,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和数学教学研究的新情况,更换至少20%的题目。这样的规定既能使校本作业在大体上稳定,传承教研组集体智慧,确保作业效果的稳定和教学底线的达成,又能促使教师将有限的时间与精力花在“刀刃”上,做到精选精练。

五、规范校本常规作业的批改和讲评环节,使作业贴近学生学习过程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篇5

浅谈怎样设计初一数学作业

古蔺县实验学校 李彦值

摘 要: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初一的所有学科中,数学学科学生能不能学好,直接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那么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作业开始。合理的设计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关键字:格式 排头

学生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一,在很多方面不能适应初中生活。例如:小学的课程只有两门,到初中后课程增加到7门,都是要参加考试,每一科的老师对课程都有要求,都会布置作业。学生突然之间不适应,觉得作业过多,难度大,完成不了,就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同学之间相互抄袭或者应付了事,就导致了我们的家长,老师产生疑问?为什么学生在小学很优秀,进入初中后成绩很差,特别是数学科目的成绩不及格,甚至只有10多分的成绩,一点都没有学懂。是不是我们的学生不努力,还是我们的老师教学有问题呢?

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初一的所有学科中,数学学科学生能不能学好,直接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那么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作业开始。合理的设计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我就浅谈一下我对于学生作业设计的一些认识:

一、注重作业的格式

学生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作业不注重格式,作业不规范,凌乱。我们的第 一步首先规范学生的作业习惯,学生的作业格式习惯是我们数学的第一步。

格式中的第一步就是排头,排头很重要,首先排头包含作业的内容,时间,心情,学习的公式定理。其次就是排头每次必须要写,有的学生最开始不是很注重排头,觉得可写,也可以不写。让学生明确一点不按照规范来写作业无论对错都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写作业的章节内容的原因是让学生明确我们学的那部分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写时间心情跟踪学生的心理动态,学生的学习好,才能心情好,才能生活好,是相辅相成的,及时跟学生沟通,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困扰。公式定理书写的目的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能够熟悉,并在作业中运用。

作业格式的第二步就是中间的作业格式,要求一横排最多做两道题,不能写的拥挤,每一道题之间都要留足够的空余,一篇纸只能做一次的作业,即使有剩余都不能做第二次的作业。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答题格式清晰,即使作业有错误,老师可以在空白处给予改正,学生也能在旁边再次改正,并可以多次进行改正。做题的时候要让学生不要有涂改的,作业书写要规范,字迹工整即使写的不好的同学,书写也要清晰。

作业格式的第三步就是结尾,结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用时多长时间,可以及时知道作业到底多还是不多,即使调整作业量,减轻学生的负担。第二部分就是那些题自己会,哪些题不会,哪些题是同学讲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到底是学懂还是没有学懂。可以进行点对点的进行辅导。

二、作业的布置要求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创新的意识已深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知识落实的重要途径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而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学生数学作业的完成状况显得不堪入目,通过我平时的观察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一虚”、“二繁”、“三无效”。“一虚”指学生迫于教师的强制性措施,置中间推理计算过程于不顾,盲目地凑结论,更甚至抄袭他人作业,换来一个按时交作业的假象;“二繁”指作业量繁多及作业难度繁杂,学生除了要完成书本习题外,还被大量形形色色的习题册所累,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而且各类习题册良莠参差不齐,好多都搀杂着一些难、烦、偏、旧的题目;“三无效”指学生做 2 作业和教师批作业终日疲惫不堪,却收获甚微,近乎无效劳动。

实际上出现这些情况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布置作业的随意性。不少老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意图,缺乏必要的思考,而只是把搜集到的一批习题册都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上到哪,练习做到哪,有时对作业的具体内容,教师自己也不太清楚。有的作业已反复做了几遍,但教师仍然不放心,反复训练,导致学生出现厌倦感。这种随意的、盲目的、重复性、一刀切的作业多半是没有效果的,这种题海战术不但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更甚至让学生厌恶和反感,从而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关于作业布置我的粗浅看法是:

1、作业要达到精简,作业要达到巩固的目的,务求作业量要少,作业如果过于多,学生也是应付了事,能在课堂的作业务必在课堂完成,课外作业尽量少。

2、作业要少而精,技能达到巩固的目的又能兼顾基础差的学生。一般作业不要超过4道题,学生能够在尽量少的时间完成。

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篇6

一、作业内容设计

主要是在传统的习题后面增加了日记式的学生后记。对于高中数学来讲,解题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是掌握数学、学会“数学地思维”的关键途径,学生必须通过适度的习题训练来达到学习的要求,因此,一定的习题量是学生日常数学作业必不可少的内容。而日记式的学生后记,预期目标:一是要求学生在做完习题后,对当天所学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总结与反思,继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二是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不断改进教学。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要求后记不限内容,不拘形式,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原则是必须坚持每天写,即使只有一句话,比如“今天的数学课我都听懂了,感到非常愉悦”。

二、实施过程

实践对象是刚升入高中的高一学生,实践时间为三年(高一到高三),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习题作业已经习以为常,都会认真地完成,但对在习题后面写后记,这种作业形式还是非常陌生,需要教师进行指导、规范。

笔者把规范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首先向学生讲明写后记的意义,并作为作业内容的一部分布置下去,要求学生一定要完成,交作业时由学习小组长监督检查。刚开始学生不知写什么,怎样写,教师可以作适当的指导:内容可以是对数学概念、公式和计算推理程序的理解,说说对某知识点的疑问,表露心中的困惑,也可以是对教学过程、方式的评价,对教师提出建议等,还可以是自己对本节内容学习的体会,抒发自己对数学的感受,反省得失等。总之要根据自己的愿望与需求大胆去表达,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形式可以丰富多彩。

第二阶段:学生后记的内容已经多样化,如,有的学生对自己出错的题目进行分析,并在参考书上找同类习题进行强化。还有的学生在学完一章后,会主动把本章的知识点,重难点进行梳理总结,形式也由刚开始简单地罗列,到后来逐步用图表,箭头,甚至自己总结出来的朗朗上口的口诀等进行概括。如,三角比是学生普遍感到比较难掌握的一章,有许多概念诸如“弧度制”“任意角”“象限角”等学生不易理解,继而在后面解题时感到混乱、无绪、易出错,有时教师也没有很好的办法。

第三阶段:部分学生已经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逐步养成了做完习题后写后记的习惯,希望自己的后记与老师、同学分享,交流的欲望也愈来愈强,而且后记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三、实施体会

1.学生方面:习题+后记的作业模式使学生避免了过去作业中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为教师检查而写作业等应付现象,是学生数学素质的综合训练。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对数学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

2.教师方面:习题+后记的作业模式使教师避免了重“教”轻“学”,重“整体共性”轻“个体差异”,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现象,是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开辟了一条了解学生的新渠道,为教师从学生的思维视角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案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是教师了解学生心理、思维及非智力因素等个别差异的重要工具,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四、有待改进的方面

1.实践证明,部分学生很喜欢这种作业模式并逐步形成了个人特色,但不可否认仍有一部分学生作业缺乏主动性,存在应付现象。不管从数学学习的兴趣还是从数学成绩来看,班内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怎样利用好作业这一师生交流的重要领域,提高该部分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及兴趣,是笔者仍在探索并急于解决的问题之一。

2.要让学生持之以恒,保护学生写的欲望。教师在作业批改中的态度非常重要,如果教师默然置之,学生就会交差应付;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给予恰当的反馈,学生就会视教师为知己,写真实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肯定学生,勇于承认学生写后记对自己教学方面的帮助。但是,读、批作业占教师的时间比较多,每天认真地写好每个同学的评语更是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因此笔者平时适时地灵活采取多种作业批改方式。

高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思考 篇7

当下语文作业布置在内容上基本局限于对知识的巩固和再现; 而形式上也以书面形式为主,忽视了听、说、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少教师对作业功能的理解还停留在读、抄、写、背的层面,作业内容基本囿于书后的思考练习以及现成的教辅资料,缺少设计,知识的训练点相对单一化、程式化, 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差异, 忽视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

而在作业的评价上, 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完成结果, 而不是过程, 作业的评价方式也相对单一,不够科学,结论性评价多,过程性评价少。水平不同的学生不 但做着完 全相同的 作业,评价标准也是一样的,部分学习能力欠缺的同学很难在作业的过程 中体验到 成功的乐趣, 感受到教师在作业方面对其予以的肯定和关注, 长此以往, 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无力感和倦怠感。

从作业的布置、完成到评价, 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学生对作业应付了事甚至深恶痛绝。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作业观, 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将语文学科特点与 学生个体 差异相联系,设计富有趣味、充满活力的语文作业,让学生在快乐、有效的作业完成过程中, 及时巩固知识、反馈教学效果,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熏陶情感、开发潜能,促进其个性发展。

钱理群教授指出:“语文课程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技能训练,它实质上是对人的智力、潜能的全面开发,是人的精神素质、境界的全面提高。”语文作业应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上发挥作用,那么,这一作用如何才能得到体现呢?

1. 解析作业的整体性和针对性。当下的语文作业多是现成的练习, 拿这些练习作为作业, 表面看来合情合理, 实际上, 有些练习本身就是粗制滥造,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就算是一本精心编制的练习册,也未必和教师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学情十分匹配。因此,作业的整体性和针对性的解析就显得十分必要。每学期的学习内容、每个单元的侧重点、每篇课文的重难点如何在作业中得到体现, 学生不同的能力层次如何在 作业中得 到一一落实,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有了系统而有 针对性地 考虑和研究, 作业内容和课堂内容相一致, 作业才能真正成为课堂内容的有力巩固和合理延伸。

2. 注重作业的分层。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差异较大。 这不仅要求教师提供差异化的课堂教学, 同样要求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差异的作业。实际教学中作业布置的惯常方式是教师统一内容、统一要求,这样的方式便于教师批改,但是,当作业的内容、数量甚至答案都统一之后, 学生的个体能力便被掩盖了。学生作为个体,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能力水平各有差异, 思维方式也有较大的区别,无差异的作业内容、机械的作业模式、固定的批改要求很容易使学生失去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注意分层, 设计有差异、有弹性的作业, 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作业完成的成就感, 而且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张扬学生的个性。分层作业设计, 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作业量和难度,要体现梯度性。对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同学, 可适当地降低难度,减少作业量,关注基础,但应该注意的是,关于读音、解释、错别字、病句、作家作品等, 实际上应该是小学和初中的重点,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主要任务是学习古今中外优秀作品,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 运用语言文字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因此作业的设计也应该为此服务, 不应该本末倒置,要求过低。

如《赤壁赋》一文,笔者设置以下问题: 1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句。2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3分析“乐———悲———喜”中的“ 乐”与“喜”是否有区别? 这三个题目,前两题为必做题, 最后一题为选做题, 这样有梯度地设计作业,给不同的学生选择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摘取自己的果实。

3. 强调作业的自主性。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课外作业应当使学生的知识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应当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现象, 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多方面的智力需求。”语文作业的完成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 也是学生逐步摆脱对教师及资料依赖的过程。作业的设计要培养学生对自我负责的意识, 使学生在参与、感悟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直接经验, 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提高获取、筛选、积累、整合信息的能力,开发各种潜在的学习能力。作业设计的自主性, 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得到体现。在内容上,要互相渗透,将“道”的掌握寓于“文”中 ,同时 ,要认识到语文即是生活,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共通的, 语文作业的布置上也要求不断更新、扩展现有的课本内容, 要引进课外文化信息,延伸课本内容。在形式上, 要改变传统僵化的作业模式, 使之适合学生的个体思维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作业类型。

4. 体现作业 评价的多 元化。作业的重要功能之一便是评价, 对学生作业的完成过程和结果的多元评价, 可以帮助学生发掘学习潜能, 并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传统的评价方式, 往往只执着于单一的答案和结果, 更多的让学生体验到的是失败和沮丧, 因此优化作业的评价方式也是优化作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作业评价环节, 教师应改变以书面和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多渠道、多元化评价和分析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和弱点, 让学生自己甚至家长也参与到作业评价中去, 并以评价结果作为依据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而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得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也可以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 成为学生发展的有效促进手段。

高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篇8

当前, 高中化学教学已经进入了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的全面实施阶段, 但是纵观国内对于高中化学教学的研究, 多是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角度进行研究, 研究高中作业创新的很少。客观来讲, 高中化学传统的作业观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因此,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如何按新课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优化设计高中化学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二、传统作业模式存在的弊病

(一) 目标欠明

传统作业的功能定位于“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上, 过于注重作业的认知作用, 而相对忽视作业的育人作用, 忽视作业对学生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总认为“做比不做好”。这种认识的狭隘加上应试的影响, 导致了教师布置作业时忽略了对作业的精心设计, 内容随意, 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

(二) 体系欠全

许多教师设计作业时没有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的实际和教学需要形成一套有系统性, 并严格控制数量的作业体系。布置的作业设计中知识、技能训练点的排布相当零散和重复, 不少训练点的选择和时序安排缺乏科学性。

(三) 渗透欠广

传统的作业的应用面太窄, 仅局限于课本, 脱离生活实际, 缺乏应用性。因为, 在教学中有许多抽象难懂的概念和原理, 教师往往希望学生全盘接受, 但是学生还是无法理解, 无法记住, 教师只有借助布置重复性作业强迫学生接受。长期以来, 作业一直偏重理论型作业, 而忽视了实践型作业。

三、高中化学优化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 科学性原则

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理论认识是作业编写的基础和前提。编写作业必须以基础理论为指导, 遵循学科规律, 以保证每一项作业都有明确的目的和科学的依据, 以保证作业内容没有科学性错误和作业编排体系的科学性。

(二) 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是指作业的内容与教学内容和要求目标相吻合。在作业设计中既要针对每一具体的知识内容, 又要考虑学生实际, 兼顾学生原有的经验和学习兴趣, 作业内容要针对教材, 紧扣课堂教学内容, , 把着力点放在帮助学生打牢基础, 促使学生提高能力上, 做到有的放矢。

(三) 多样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不应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 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 注重多样化,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凸显学生主体, 变被动的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高中化学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 重新定位作业功能, 实现“三个创新”

1. 观念创新

确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位,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作业观”, 将作业视为学生成长的履历, 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 突破以往在应试教育下作业功能的片面价值观。

2. 模式创新

新课程下的作业模式应不是单一的, 应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应该追求作业的创新性, 要用新型的作业,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重点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 作业内容的多维化

即教师的作业内容要突破书本的束缚, 通过作业将学生引向广阔的空间。

(2) 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作业内容的多样化决定了其形式的多样化。作业的形式可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活动作业、阅读作业、查找资料作业、思维训练作业等。

3. 方法创新

通过方法创新来激发兴趣,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重点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 作业设置上注意分层安排

分层安排是指在作业的内容、数量、难度上要有供学生选择的余地, 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确定应完成的作业内容, 作业数量和作业难度。

(2) 作业数量上注重科学有效

作业的数量一定要适当。一方面要保持一定的作业量, 另一方面不能作业量也不应该太大。教师应该学会把握这个度。

(二) 遵循学生学习的“两大规律”

1. 遵循激发学习动机的规律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即内驱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再难的题学生都愿意去尝试。兴趣是学生作业的内驱力。传统的作业形式过于单一死板, 内容缺乏创意, 加上老师缺乏创造性的使用, 因而学生感到作业面目可憎, 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业的设计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尽量设计灵活新颖, 富有趣味的作业,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作业设计兴趣化, 既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又要符合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

2. 遵循记忆的规律

人的记忆是有规律的:在刚学完的第一个小时内, 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迅速减少, 然后遗忘的速度逐渐变慢。为了增强记忆, 巩固知识就要进行及时的复习, 合理安排学习和复习时间, 排除各种干扰。如果根据记忆的规律来设计作业, 作业的有效性就可以得到大大的提高。记忆的规律还告诉我们, 适当的过度学习对增强记忆是有益的, 这个度应维持在50%左右, 当超过50%时, 过度学习就会引起疲劳, 注意力分散等负面影响, 产生厌倦情绪。任何学习, 都是有一个过程的, 不是一步到位的, 都要经过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校的学习主要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作业设计还应遵循 (下转第180页) (上接第179页) 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等把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增强记忆的效果, 作业的时效性就会大大提高。

五、结论

目前, 高中化学传统的作业观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相关要求, 对高中化学作业的优化进行研究。本文认为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应该实现“三个创新”, 即观念创新, 模式创新和方法创新;还要循序两大规律, 学习动机规律和记忆规律。作业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做好学生作业设计和布置工作。

参考文献

[1]翟生明.弹性作业.中小学管理.2009 (7) .

[2]何如涛.新课改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评价的实践与思考.化学教学.2008 (9) .

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篇9

一、作业设计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具有情境性的作业设计,能融入学生的生活,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促使学生认真主动去完成。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知识来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把数学作业融入到生活之中,从而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比如,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后,笔者设计了“二十四点”游戏的作业题,让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作业设计的大胆突破,使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活泼。

二、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笔者常在作业的设计中设置了一些能增强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知识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请4人为一组,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来测量旗杆的高度,不能爬上旗杆,也不能想办法把旗杆倒下,测量的工具有卷尺、标杆、镜子等。课后,学生们的兴趣表现得非常浓厚,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很好地进行探究活动,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也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学生的创新想法、创新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些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些往往又需要教师来挖掘、来引导。教师的挖掘、引导,不仅表现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在作业的设计上同样可以做得很好。

比如,在讲授“从问题到方程”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你能根据方程2x+3=10编一道应用题吗?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编题目,不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作业设计要注重层层递进,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完成练习,而不是给学生带来负担,增大压力,失去信心。因此,笔者在作业设计中,做到了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作业分层,作业经常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出现,来为学生减负。

比如,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应用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已知函数y=mx2+6x+1(m是常数).

求证:不论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像都经过y轴上的一个定点。

问题1:若该函数是一元二次函数,写出m的取值范围。

问题2:若该函数的图像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求m的值。

问题3:若该函数的图像与y轴只有一个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

优化作业设计,让学生热爱数学 篇10

一、优化作业设计, 激活学生主体意识

新课程理念提出, 教学活动应努力让学生学会主动建构知识, 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不断将新知纳入自己的认知系统, 从而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 学生是否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 是否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觉主动地构建新知, 都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业设计的出发点不仅是考查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熟练情况, 更重要的是能够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将学生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 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时, 应悉心研究知识间的本质联系, 设置一些探究性作业, 不断拓展学生的思路, 吸引学生积极思维, 让他们深入到问题的内在, 从而处于积极状态之中, 实现主动学习. 如, 为了深化学生对角的和差的认识, 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怎样用一副三角板画出15°和75的角? 在此过程中, 你运用了什么知识? 你是否还能用一副三角板画出其他度数的角? 在小于180°的角的范围内, 有多少个角是可以用一副三角板画出来的? 它们有哪些特点? 当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 完成了该作业时, 他们的思维也必然被引向了深入, 并且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深刻体会了数学知识的应用, 加深了对角的和差的理解, 同时更创新了作业的形式, 开启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优化作业设计, 有效实施因材施教

心理学规律表明:个体的成功体验对动机的激发至关重要, 它可对学习动机起到强化作用, 更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 增强学习的信心.

新课程最大的特点是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适合自身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究学情, 把握个体的差异, 实现量体裁衣, 因材施教. 优化作业设计,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作业,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 自主选择, 能够使他们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如在学习“角”时, 有这样一道题目:上午九点钟时, 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 九点半时, 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 九点十二分呢? 显然这一题目几个小问难度逐渐递增, 其面向的对象也显然不应“一刀切”, 教师在出示问题的同时, 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 完成不同层次的题目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完成习题后都会对相应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认识, 但认识的深度和层次显然也是各不相同的, 这也导致他们在解答问题时出现差异. 但每一名同学都在相应的层次上完成了任务, 也都感受了“成功”的喜悦.

三、优化作业设计, 密切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过程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 结合社会生活实际, 帮助学生树立数学绝不是枯燥抽象的数字符号, 它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活生生的知识, 让学生将数学置于社会现实中,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 事实上, 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已经接触到了很多现象, 这些现象与数学知识密不可分,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不断挖掘生活素材, 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 能有效实现这一基本理念, 让学生感觉数学就是研究身边现象的学科, 从而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不断生成学好数学的兴趣和美好愿望.

如下面的作业:四川雅安地震中, 某乡镇大约有5万人受灾, 急需帐篷和粮食, 估计灾情将持续一个月, 你认为应往该乡镇运送多少顶帐篷, 多少吨粮食?

这样的作业来自生活、生产, 为大家所熟知,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是紧密相连的, 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四、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精彩恰当的作业设计, 尤其是一些变式作业训练, 引导学生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中, 在举一反三、变化多端中感受和体会数学学习的奇妙, 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变化无穷与殊途同归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从而对数学课堂流连忘返, 情有独钟, 对数学学习产生深厚的情感, 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断优化他们的思维品质. 如一道简单的小题目: 已知a2+ab = 4, ab + b2= 7, 试求a2 - b2 的值. 教师在出示该题的时候 , 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解答, 通过不同方法完成题目的解答过程. 在学生经过思考后, 从他们反馈的结果来看, 很多学生都给出了不同的解法, 大致有以下几种:①a2- b2= (a2+ ab) (ab + b2) = 4 - 7 = -3; ②已知条件变形为a2= 4 - ab, b2= 7 ab, 代入得 :a2 - b2 = (4 - ab) - (7 - ab) = 4 - ab - 7 + ab = -3;3两式相减, 得:a2 - b2 = -3. 题目本身比较简单, 但几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让学生在变化中体会到解决数学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 达到成功, 条条大路皆可通罗马, 数学学习就是这样魅力无穷, 数学世界真的很奇妙. 既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情感, 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优化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篇11

关键词:数学;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251-01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作业把课堂上获得的教学信息内化成能力,教师则通过批改作业检查教学效果。尤其是数学学科,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学生必须受到足够的训练,通过作业来强化所学知识是数学学习的有效途径。但是,长期以来,一方面普遍反映数学作业负担过重,一方面在升学压力下教师又本能地相信多布置作业教学质量总要好一些,要解决这一矛盾,我认为必须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积极探索新的作业形式,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当前,有的老师忽视了对作业方式进行改革的应有关注,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但却仍在固守、延续着传统的教师为学生“规定”作业的方式,客观上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交互性发展需求,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创造力,直接影响到了整个课程改革的成效。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目标的指导下,认真做好每个教学环节的改革。传统的作业布置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产生冲突,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的新方法,以求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我们要摒弃传统模式下教师作为作业留置和评价的惟一主体、学生被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的方式,倡导从作业的提出、确定到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参与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以体现和发挥学生在作业中的主体性地位和功能,提高作业效率,并实现作业在生成新的知识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效能。

一、布置实践性作业

传统作业中的“问题”和“数据”都是教材或教师精心准备的,而不是学生自行提出和采集的,让学生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造成学生无条件接受,不愿质疑,不想创新。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践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实践性的数学作业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亲自探索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在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知识后,我布置了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每周扔垃圾的数量。在调查活动中,学生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学会了收集、分析数据。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学生创造出许多新的收集、记录数据的方法。这些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的数学作业更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从而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布置游戏性作业

传统作业形式单一,多为书面答题,学生易感到枯燥乏味,难免采取应付的态度,于是我经常结合教材内容布置一项活动或一件制作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七年级上《丰富的图形世界》一章的教学中,我布置了一个让学生动手折小正方形纸盒比赛的作业《看谁折正文形快》,学生在课堂上做得热火朝天,个个都不甘落后,作业的效果当然不错。在“展开与折叠”一节鼓励学生按不同方法用剪刀去展开小正方形纸盒,结果得到了比书上还多的展开图;在“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刀在萝卜或橡皮上切截,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说明截得的多边形有哪几种。这样一来,同学们兴趣很浓,在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获得了经验,建构了知识体系,促进了能力发展。

三、布置合作性作业

传统作业强调独立思考,不鼓励互相讨论共同完成,这与新课程标准提倡 “合作互助学习”相背,由此我注意把让学生“学会合作”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培养,常把学生分成四五人一组共同完成作业,或就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去探究解决,最后用“数学小论文”或“数学方案”的形式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表述出来。对于这样的作业往往学生很乐意通过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去积极完成,甚至成效显著,如“图案设计”一节交来的作品大多立意新颖,设计巧妙,色彩丰富,有的配上了背景,有的清晰表达了创作思路,有的风趣幽默,同学们不仅得到了成功的满足,也体会了团队的力量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四、布置分层性作业

传统作业为了老师批改方便,多数采用 “一刀切”,全班共做一类题,有的吃不了,有的吃不饱。新课程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要求坚持分层作业,即把作业分成几种难度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也可以对学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但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如应用题中要求困难学生一题一解,优秀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中等学生尽力解法多样,这样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和优生,既能让学困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又能让优生免受“饥饿”之苦。

五、布置开放性作业

传统的作业多为同样的条件,同样的结论,有时连策略都是同样的,这样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理念下要尊重人的个性,因此提倡布置开放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开放性作业可分为条件开放、结论开放、策略开放、实践开放等类型。如在学习《证明》时,我常常给学生很多条件,让学生选择一些条件,自己补充结论进行证明。例如,老师给出一个条件,两条直线平行,甲、乙、丙同学各指出这个条件的一个特征:甲: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乙: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丙: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像这样的开放性作业,学生做起来就不会千人一面,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初中数学的减负增效作业优化设计 篇12

一、教师对减负增效作业优化设计的思想认识

要想真正做到减负增效作业的优化设计, 没有教师对“减负增效”概念的深刻认识是不能真正做到给学生布置高成效低数量作业的。因此, 教师要有明确的意识和自身相应的教学准备。

(1) 教学中的精心准备。作业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及时巩固, 所以作业的布置还需要教学质量的配合。因此, 需要教师对教材和教法有一个深入的准备。 (1) 教师对教材的准备。教材是一切教学知识的载体, 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第一手资料, 不但学生要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容和编排方式, 更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需要教师自己先对教材吃透理解透, 明白教材的编排逻辑, 理解教材的编排内容, 对教材的每一个重难点都了如指掌, 并且帮助学生分析教材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准备。教学方法的准备, 需要教师在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 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领悟能力和接受能力总结出一套良好的教学方法。

(2) 对学生的精心准备。学生是知识的获取者, 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习惯, 从而因材施教。在练习方面, 也就是减负增效作业优化的最后阶段, 教师要摒弃“题海战术”的练习模式。现在的初中生学习任务繁重, 并且面临中考的压力, 大量的重复性作业不但不能取得本应有的“熟能生巧”的结果, 反而会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感到数学的无趣。因此, 高质量低数量的作业模式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事半功倍。习题的精简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来选择, 有必要做的布置, 没有必要的果断删掉, 为学生着想, 为学生减压。

同时, 还要对学生自己做好题、做精题的思维习惯的培养。不少学生在长时间“多做题”的教学方式的熏陶下, 逐渐依赖于做题, 但却是没有方向没有重点地做题, 结果出现题做得不少成绩却没有提高的不良后果, 磨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及时培养学生的做题习惯, 培养学生多思考多联系的思维习惯。

二、教师对减负增效作业优化设计采取的教学方式

精致的家庭作业是高效课堂教学效果的延伸和拓展, 可以培养巩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减负增效优化作业设计之趣味作业。众所周知, 任何一件事情没有兴趣去做就很难将事情做好, 因此, 想要学生高效完成少量的作业, 首先需要教师布置的作业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于此, 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以故事、游戏或者实践的形式布置出来。比如对于苏科版初中数学第六章《数据在我们周围》这一章内容的讲解后, 由标题就可以知道数据的统计是由实际生活总结而来的, 针对这一节的内容———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情况的分析和统计, 帮助学生回顾并发现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联系。因此, 对于课后的习题布置,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时俱进的案例作为载体进行讲解, 比如对初中生去网吧的人数统计、对初中生抽烟的人数统计、对初中生谈恋爱人数的统计等。习题的讲解以这些初中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 不知不觉中吸引他们的兴趣, 同时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2) 减负增效优化作业设计之开放作业。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活跃时期, 时代的开放性发展和他们自身生理心理的逐渐成熟, 使得初中生难以接受固定模式化的学习方式。如果课后作业是千篇一律的固定格式, 就会产生轻视学习心理继而敷衍甚至是厌学心理。鉴于此, 教师要允许学生发散思维, 允许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做题思维和做题方法, 允许学生交上不同的答案, 而不是看到不同答案就批评学生。举个例子, 还是在苏科版初中数学第六章《数据在我们周围》中, 当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题目画出不同的统计图而不是简简单单按照要求做。这样不但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还能让学生做出答案后充满成就感,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

(3) 减负增效优化作业设计之实践作业。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将来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使实际生活更加便利。因此, 学会把课堂上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提升和考验。比如苏科版初中数学第六章《数据在我们周围》的学习中, 教师在最后总结布置作业的时候, 可以交给学生实践活动的任务。不再是给学生题目学生自己做题, 而是让学生自己到实际生活中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然后统计数据。可以让学生统计老年人的运动爱好、家长的工资收入层次、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 甚至是老师们的人气指数等等。这些, 都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教师对减负增效作业优化设计采取的课后评价

作业的课后评价也是不能忽视的, 有一个完美的课后作业评价才算是一个知识讲解的结束。因此, 在作业评价方面, 教师要格外严谨, 但是不能古板。首先, 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要求学生的作业质量, 这样不会出现高水平低标准或者低水平高标准的不良现象, 同时可以因材施教帮助基础好的学生更加精益求精, 帮助基础不牢固的学生更进一步。然后作业要及时批改, 及时批改不但体现教师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还能及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所在。而且在批改的同时, 批改方法的选择也是很有必要的。批语不能过于尖锐, 这样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 “严而不凶、柔而不松”是笔者历年来总结出的很好的批语标准, 可以巩固师生关系, 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上一篇:家政教育培训外包下一篇:医疗服务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