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2024-06-20

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共12篇)

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篇1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施多年来,新的教学理念已慢慢渗透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以人为本、立足课堂、关注学生、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开始受到教育者的重视,课堂教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教育者摒弃了以往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越来越多的关注到学生,但是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似乎未能和课堂教学的改革同步进行.

一、改变以往观念,丰富作业的形式,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由于现在的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着高考的指挥棒在转,所以导致了一些误区,尤其是到了毕业班,每天都产生很多的复习作业,而且形式相当单一. 周而复始,学生就会产生视觉疲劳,对于没有新意的试卷,提不起干劲,就需要老师能够丰富作业的形式. 同样的考查内容可以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出现,如这个阶段主攻小题,下个阶段主攻解答题. 再比如,在复习数列求和方法这块内容时,我就尝试让学生用文字来归纳求和的方法,而不是单单去解几道数列的题目,通过自己的归纳然后在下一天的作业中去布置解题,效果就非常好. 还有,现如今的新课程尤其强调学生的能力,在每一章节的开头也增加了更切合实际的情境引入,所以在新课前,就可以布置学生一些研究性的作业,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是那么枯燥. 在学习统计这一章时,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作业,通过对高一年级的抽样调查分析“教师的课堂提问能否对学生的成绩起到积极作用”,以及这两者的相关性. 这次作业不仅让本班学生对统计这章内容印象深刻,掌握的很好,也让学生对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布置作业时,大多数情况下以个人为单位,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偶尔,也可以穿插一些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的作业,比如布置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试试团队的力量;有时也可以布置一些有点难度的开放性题目,或者有点难度的思考题,需要几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这样不仅可以调节数学作业的形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从而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二、分层布置作业,增多成功体验,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美国教育家格拉塞在《没有失败者的学校》一书中指出: “一般学生都知道受教育的重要,但失败的经验使他们放弃努力,他们的自我观念也会因失败的经验而不健全,使他们对生活没有信心,对事物不感兴趣,对未来不抱希望. ”目前,我们仍主要以班级为单位授课,这种授课形式带来的一个弊端就是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个体. 在作业的布置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我们只能针对大部分中档生来布置,而对优等生和差生很难去切合他们的实际需求. 我曾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他们的反馈数据中,我也清楚地看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相同作业情况的不同反应,大多数学困生是因为缺乏对成功的体验而慢慢丧失信心,听课的效率也随之降低. 据此,我在半个学期的时间里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做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难度层次的作业,尽量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并让这种体验维持下去,让优等生对他的优势学科更加有兴趣,让学困生重拾信心,也逐渐不再害怕数学,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

三、精挑细选,找出学生易错的原因,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要使作业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那么在作业的内容上,尤其值得推敲. 首先,从作业的难度上,要挑选适合本班学生层次的作业. 作为一所四星高中,其平行班级之间仍有几个层次,所以在教辅资料的选择上,需要斟酌. 一般我会利用多套材料,然后精选其中的题目,进行重新整合,重新编制,使得作业的难度与本班学生的层次相匹配; 其次,从作业的题量上,由于文理科的侧重点不同,理科笔头作业较多,那么在数学上可略作考虑,尽可能适中; 而文科口头作业占大多数,那么数学作业可以相应的多一些. 再次,从作业的内容上,新课阶段,尤其要注意与课堂内容的一致,一般来说,我会根据课堂内容的进度来调节当天的作业,当天的新授内容一定要在作业中有所体现,达到强化训练的效果.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遗忘在学习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地,最初遗忘的速度很快,然后逐渐缓慢. 所以,复习所学内容要尽快的开始,当然,前几天的学习内容也应在最近的作业中循环出现,以达到复习的效果. 我们一般会以备课组这个集体为单位,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这项工作. 必须做到教师走进题海,学生才能走出题海,使作业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 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我们是如何寻找易错问题,并对之进行改变比较的,采用变题的形式多进行联系.

四、对于作业的评价要及时、准确,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对于学生来说,作业完成的好坏对于数学成绩起到关键作用. 那么对于老师来说,作业的评价也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数学成绩. 有的老师认为作业主要是布置的内容,以及讲评,而对于它的评价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关于这个问题,我调研了两个班的学生,结果表明学生很看重一个教师对于他所写作业的评价,对学生来说,一份作业的批改态度是对他们所付出努力的一种肯定. 首先,从教师这个角度,作为一种反馈信息,从作业中,我们可看到学生在哪些方面还比较薄弱,哪些知识点还掌握的不够牢固,甚至于可以发现一些集体性的理解偏差. 这样,便于调节我们的教学计划,在下一天的授课中再次强调. 另外,我还发现,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班级中反馈是不同的,所以在批改作业时,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对每个班的作业错误情况做好统计,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评讲,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他们很希望能够及时看到老师对他们作业的评价,所以,我习惯在处理学生的作业时,给予言语性的评价,而不是简单的对与错. 比如,多写一些激励性的评语,“你做得很棒”,“思路清晰准确”,“再试试,你一定行的”,当然有时也会写一些商榷性和期待性的评语. 当然,面批也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它比起其他的评价方式更直观,能让学生加深印象. 另外作业的评价要及时,这样才能起到反馈的作用,如果学生的作业要到几天以后才能批改,讲评,那么实际收效会很小,因为学生会对所做的作业发生遗忘,而且不再具有新鲜感. 长此以往,学生甚至会对该学科产生怠慢心理,从而对作业的完成大打折扣,形成恶性循环.

波利亚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与其穷于应付繁琐的数学内容和复杂的题目,还不如适当选择些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题目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才智和推理能力. ”所以我们要在布置数学作业这一系统工程上不断地研究、探索,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摘要:作业是课堂教育的一种延伸,它作为一种对学习内容起到关键强化作用的工具,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使高中数学作业的效果发挥到最佳,本文笔者结合一些实际经验来简单谈谈对数学作业布置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篇2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对于我们每一个年轻教师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我们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没有足够完成的知识体系,我们在面临新课程改革也有过迷茫,学校非常重视新课程的要求,组织老师们进行学习了解新课改为什么改和新课改都改什么,要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还要突出老师的教,注重导学,经常强调课堂教学也关心学生的有效作业,针对于在教学中的迷茫和如何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怎样更好的布置有效作业,在假期进行了再次的学习,现在就自己所读的书籍来谈谈自己对高中数学的有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完善备课在备课中寻找突破

作为教师备课是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教学中的重点环节怎么样将课备好每个老师都在思考问题,而往往也是老师们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只有合理的备课才能掌握学生学习的侧重点,抓好有效的课堂讲授,现通过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对于备课有这样几点认识: 1.备课时要多看教师参考书,从教师参考书中寻找自己可能忽略被忽略的问题并作备注;

2.备课时多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参考书籍中的教材解读帮助自己进行课标的解读;

3.备课时要让自己弄明白所有的知识点,只有自己明白了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将所有能考虑到的问题考虑详实并做好哪些是重点哪些是略讲的问题。

二、注重课前的检测,抓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点

一节好的课程的断定不在于老师讲授了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而学生在这节课是否掌握了怎么样去断定?就要老师去检测,因此要掌握好每节课开始的十分钟,这个检查实际上很难控制时间题多超过10分钟,一道又不能体现一节课的知识点,通过几次的实践和从书中所学对于课前检测可设计为:先检查概念,再设计一道较容易的题来进行检测,通过这样的检测可以更好的了解到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是否都能够掌握,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可以问老师的机会,这样也方便老师能够找到怎么样去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和巩固依据,检测的及时反馈也决定这次检测是否有效,这就要就老师在检测后及时没有时间去改业要做到全部去看,及时发现哪些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有欠缺,及时找到他进行辅导,这样的检测才是有效的,而这样有效的检测也给教学是否有效做了铺垫。

三、注意课堂教学中的讲练结合

要做到在每一节课上都吸引所有的学生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对于喜欢数学的学生来说他会自觉的跟随老师的思路而能力稍差的学生就会在学的过程中分神,一步不懂则步步跟不上,针对于这些就要求我在教学中能够多进行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要质量,这就要求我要做到这样几点:

1、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时间将重点内容放在前面适应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学生学习状态最好的时间将知识讲授方便学生吸收;

2、设计好相应内容的合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引起兴趣,在选择题型的时候要能够做到由易到难,满足大部分学生,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知识点的应用,这样也能够做到课堂活跃,学生积极配合,从而达到课堂的有效;

3、给学生上讲台的机会,能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即使没有解决完整也要能够做到适时的鼓励,给以学生肯定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本节课学习的目的;

4、做好课堂上的总结,这个地方的总结不是老师机械化的总结这节课讲了什么,而是希望学生能够主动来说自己会了什么,这样可以将每节课的知识进行细化让学生知道哪些没有掌握,哪些掌握较好方便课下学生能够提问;

5、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记笔记的能力,这不是要求把教师多有的笔记都记下,记笔记一个是防止上课走神一个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本节学习了什么,这个也是课堂是否有效的关键,同时也为帮助学生作业提供依据。

四、注重课后的辅导工作和有效作业的布置

作业质量的好坏决定了这一节课学习的好坏那么怎么样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作业呢,这个也是教师不断应该考虑的问题,与学生们在聊天时学生常常会说上课的时候真的都能听明白但是在做题的时候常常是出现了题就不知道怎么进行解答,我也考虑了问题的所在:

1、学生们刚刚接触到新的知识,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有快有慢;

2、在做作业的时候常常对数学作业有抵触情绪放在所有作业后面没有多进行思考;

3、做作业的时候与书本知识分离,就做作业而做作业,遇到填空概念翻书抄上遇到解答题常常抱有“反正也不会的”心态。

接下来想通过自己的教学来谈谈学生有效作业的布置,一再强调给学生减负规定时间,但是这样做是不是就是有效呢,我认为有效作业不在于时间是多少而在于学生是不是能做,是不是愿意做,你为了节省学生做题时间就布置一两道大题,而他们一看题目就认为不会做,那么这样的作业是不是有效呢?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就在于学生乐于去做,所以我认为作业真正的让学生乐意去做并且没有空着的,哪怕只有一个公式一句话一个这道题所需要的概念写上了这样的作业就是有用有效的,这样通过有效的指导受益也是匪浅的,因此有效作业的布置就需要老师多考虑怎么样让学生乐意。

有效设计高中数学作业的若干思考 篇3

摘 要:布置作业是高中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教师可借此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科学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巩固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和培养数学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

一、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是否有效的表现

1.无效或低效的作业设计

教师布置作业时,缺乏针对性,与课堂脱节,偏难怪、出现科学性错误等,都会导致学生的作业无效或低效。作业是课堂的延续与升华,数学教师要备好课,熟悉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如何利用作业解决在课堂上实现不了的问题,最大化地提升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效率。个别教师甚至照搬照抄网上的练习,随便下载并印制一份给学生,让学生做得晕头转向,一头雾水,等教师讲解时才发现问题,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也让学生失去了掌握知识的最佳时机。有的教师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成绩,让学生做重复频繁的大量训练。这种为提速而盲目重复的训练,将机械式地做作业和学数学画等号,规避了数学学习最重要的几个环节,如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等,让学生身心疲惫,会导致学生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成为数学后进生。

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科学合理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而无效或者低效的作业设计导致低效的教学,是一味造就后进生的“慢性毒药”。合格的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慎重考虑作业的设计,通过学生做作业反馈出来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和补救,绝不能将教学成绩的落后归咎于学生素质差、态度不端正等原因。

2.有效的作业设计

“有效性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蕴含三层意义,即“巩固知识有效果,升华课堂有效率,渗透数学思想有效益”。有效的作业能很好地整合学生在课内和课外掌握的知识,难度恰好在学生能达到的最近发展空间。学生有时会做错一些题目,这是正常和必要的,因为数学思维的形成需要遇到挫折和战胜困难的过程。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后,对函数这一概念的理解停留在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层面,如果教师从正反两面设计解析式、表格式和图象式等各种函数模型供学生甄别,必有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函数这一概念。

有效的作业设计能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能让学生意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能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思考感受数学作为一种思维体操所带来的趣味性,让他们喜欢做数学题,爱上数学,真正培养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掌握科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二、如何设计有效的数学作业

波利亚说过:“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与其穷于应付烦琐的数学内容和过量的题目,还不如适当选择某些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题目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解题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才智与推理能力。”这句话回答了设计有效数学作业的前提条件,那就是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需要,做一定量而非大量的练习,从中精选出合适的内容或者编撰出有针对性的题目作为课后作业。

1.作业设计的规范性

如果作业的格式规范,排版合理,就像是房间整理得干净有序,井井有条,让人有空就想进去坐坐,喝喝茶,聊聊天;而面对着一份没排版好的作业,就像走进一间杂乱的储藏间,连多看一眼的欲望都没有了。另一方面,作业的内容也要规范。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师用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课后作业。例如,我校的数学作业基本改编自课本的课后习题,让课后的习题A、B组更能贴近教学进度,更具可做性。也根据课程标准要求,适当增加了一些原创的习题,让学生通过这种针对性的一课一练,既巩固了课堂知识,也见识了更多样化的知识应用。

2.作业设计的多样性

经常听到学生抱怨数学作业太多,没办法在教师预设的时间内完成。究其原因,并非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讲清重点和难点,也不是知识太难、学生上课不专心等,而是作业的题型全部是解答题,个别教师还要求抄题目。针对上述情况,我校创造性地将课后作业改编为6道单选题、4道填空题和2道解答题,每课一练,12道题目还分为A、B、C三个层次,确保全部学生能在30分钟内完成A和B层次的作业。

3.团队协作,提高效率

从2008年至今,我校的数学作业都是由全体数学教师参与设计、修改并整合,形成一整套合理有效的课课练。这套数学作业以人教A版的课后练习为蓝本,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将课后的习题进行分割、整合,由每位教师负责一个模块的编撰和另一模块的修改,同事之间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利用集体的智慧为学生创设一份最真诚的作业礼物,既保证了课后作业的质量,让每位教师能在每节课后不为作业布置疲于拖课,又确保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实现最高效的知识巩固。

参考文献:

[1]朱胜强. 设计有效作业提高作业效率[J].中学数学研究,2012(6).

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篇4

一、高中数学作业评价的现状分析

如果把课堂比喻为教学的主阵地, 那么作业就是教学的分战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及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 是学生掌握知识并形成技能, 以及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目前高中数学作业以高强度的练习为主, 作业评价以教师单方面的作业批改为主。数学老师批改作业的方法多采用“全收全改”, 耗时费力。同时这种作业批改的方式也严重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学生对于“为什么错”“如何改”及“如何避免”等一系列认知缺乏反思的过程, 在这样的作业评价方式下,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无法形成师生互动, 教师无法及时将作业信息反馈给学生, 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作业质量及评价的关注。有调查发现, 大约54.3%的学生认为“作业是否批改无关紧要 , 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应该要及时讲评”, 有近八成的学生认为教师反馈作业的方式应该以“让学生清楚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为主”, 这说明学生更注重作业反馈的实效性, 教师“全批全改”评价的有效性在降低。

二、有效性作业评价方式的探索

鉴于目前高中数学作业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及不足, 在目前新课改的形势下, 我们尝试对作业有效性评价方式进行探索。

1.“评语式”的作业评价方式

高中数学老师教学任务繁重, 习惯性地用简单的“对”或“错”评价学生的作业 , 这样单调的过分重视评价结果的方式缺乏激励性, 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缺乏人文关怀。我们认为在进行作业评价的同时适当地加用评语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作业的评价是师生以书面形式相遇并交流最频繁的活动, 而且学生作业也是学生学习情况最真实、最充分的体现, 反映出的有共性的问题, 必然也有个性的差异, 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的时候恰当地给予评语,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发学生反思在知识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对作业的错误之处追溯根源, 以至于能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另外, 恰当的评语是以书面形式对学生的作业给予中肯的评价, 比起口头上的说教学生更容易接受, 用这样的方式教学效果更显著。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意识到“评语式”的作业评价方式能够增进师生交流, 是思想教育的一个有效的重要媒介, 影响深远。

2.“互动式”的作业评价方式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 从而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以往的作业评价方式中, 学生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教师思维方式的迁移, 缺乏创造性。“互动式”的评价方式是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分为老师评价和学生评价, 其中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在互动评价开始后, 每个学生都要完成提交作业和评价作业两项任务, 而老师的任务则是评价学生提交的作业和对学生评价进行二次评价。以往的作业评价无法形成师生互动, 采用这种新的“互动式”评价方式后,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作业评价的关注度, 让学生在作业评价中发挥主体作用,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责任感和自身的评价能力, 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而且在学生进行作业评价的同时, 可以通过互相讨论加深理解或找到更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亦可采用师生集中进行作业评价的方式, 或利用投影仪对优秀作业进行展评, 促进学生作业质量的提高。

3.“开放式”的作业评价方式

这种注重主体的多向性和交互性, 形成学生、教师和家长多主体参与的开放式评价, 是提高学生数学作业评价有效性的前提。通过学生自评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通过学生互评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 通过教师点评则能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家长参评能让家长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开放式”的作业评价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索, 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 “开放式”的作业评价不同于选拔排序而进行的考试, 这种评价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决定评价形式,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此外, 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倡导多元化的作业方式, 使他们在相互交流、合作探究过程中激活思维, 共享智慧,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以及作业的完成率和成功率, 实现对学生作业过程的开放式评价。

4.“分层式”的作业评价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要有不同的作业评价标准,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应该给予鼓励,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讲技巧, 把握好分层评价的时机, 体现出知识的层递性。根据不同难度的作业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 通过这样的作业评价方式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前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创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 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 作业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 每种评价方式都各有特点, 无论哪种评价方式, 目的都是让学生更自信, 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而提高作业评价的有效性。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的时候要学会与学生换位思考,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摘要:数学教学中, 对学生对数学作业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鉴于目前高中数学作业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及不足, 在新课改形势下, 我们尝试对作业有效性评价方式进行探索。本文具体分析了“评语式”、“互动式”、“开放式”、“分层式”的作业评价方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钱正艳.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J].湖南教育, 2010 (12) .

[2]喻德生.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因素的分析[J].数学通报, 2011 (11) .

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篇5

一、提升作业趣味性,让作业更有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学生基本都是被迫学习,更多时候都是在被动的学习,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教学时,应当不断提升作业的趣味性,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原因,这就导致学生对有趣的事情非常感兴趣,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将更多有趣的东西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数学的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教师在进行“质数和合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通过趣味性的作业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如咱们学生的出生日子的是质数的请起立?是合数的请起立?学生的学号最小合数的请起立?通过这些趣味性的问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通过提升作业趣味性,还可以优化课堂氛围,增进师生关系,让学生的数学水平越来越高。

二、提升作业对比性,让作业更有效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思维模式的固定化。比如学生在进行数学课堂的除法学习时,学生在进行课后习题的练习时,学生都会认为教师肯定会一些关于除法类型的试题,这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数学作业的计算时,就会把教师的试题都已除法的思维进行思考,这样就会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定化,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应当将知识进行交替出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还可以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先布置长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然后下一题在布置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两道试题让学生可以经过对比,让学生明确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通过对比的作业形式,就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进行知识的掌握和认识。

三、提升作业层次性,让作业更有效

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时,由于家庭原因和自身能力的不同,这就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出现一些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作业方案,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在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作业设计,这样就可以把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照顾到位。教师可以把作业分成三个层次的作业方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把作业分成基础好的,基础中的,基础差的三种方案,通过三种方案让学生可以不断提升作业的时效性,学生也可以通过适合自己的作业,进行基础的巩固,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四、提升作业探究性,让作业更有效

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时,要将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基础,来进行试题的探究和实践,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养成时刻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生活问题的解决。例如,教师在进行“轴对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前进行作业问题的布置,如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如何画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教材的预习,然后通过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解决一些这些问题,在让学生亲自画一画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教材的讲解。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

五、提升作业开放性,让作业更有效

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时效性的探究时,教师不可以完全按照书本中的定律和公式来进行设计,教师要注重课堂试题的开放性,通过不断加强试题的开发性,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不同方面的试题来进行试题的探究。例如,教师在进行“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多个题目,来进行试题的巩固,通过学生对试题的解答,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梯形是由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进行组成的,这时有的学生通过计算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相加,得到梯形的面积;还有的学生直接把梯形的面积利用公式求出来;还有一部分学生先把长方形的面积求出来,再减去少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积。通过这三种的解题方法,可以不断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结束语:

谈高中数学研究性作业的有效设计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作业 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00003

作业设置的好坏决定着学生是否对数学有兴趣、是否有信心学好数学.课堂教学只是有效教学的一部分,只有通过有效作业的巩固,才能使教学达到真正的高效.结合“四段式”的教学模式,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研究性作业进行思考、探讨.

一、研究性作业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

研究性作业是培养学生研究和探索精神的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安排研究型的数学作业,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

【案例1】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是很自然地生成的,而不是为了应用很突兀、凭空产生的.通过问题3的思考,学生掌握了由a,b是加还是乘,进而选择合理的公式进行计算,做好了上述3个问题的研究学习,问题4的解决就水到渠成.通过依托课本结论又升华于课本结论的研究性作业设置,让学生真正理解了问题的生成性过程,既避免了死记硬背型的重复劳动,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课本上对每一节新课、每一个概念公式都进行了一定的情境设置,让学生能充分体会到知识的由来,更好地理解了概念和公式,但是高中生最大的困惑就是新课堂上能听懂,可是一到作业就不会.通过刚才的案例1运用研究性作业的设置思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研究性作业设置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研究性作业要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在习题课中可以设计具有思考性的作业,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究.

【案例2】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这类题目学生掌握得较差,很多时候只知道“乘以1”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并不能很好地找到问题的本质.学生在进行一定的学习后对不等式的基本知识有了较好的掌握,所以习题课的研究性作业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导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托课本知识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到如下思考.

通过对问题1、2、3的研究,学生找到了乘以“1”之所以能把问题解决,是因为乘上1后,原式就变形为“常数1x+x”,然后对“1x+x”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出最小值.解决这3个问题后就有学生提出一个变式问题.

变式:若a>0,b>0且12a+b+1b+1=1,求a+5b的最小值.

这个问题和课本上的习题相类似,结论变形为a+5b=12(2a+b)+92(b+1)-92

即可.问题1、2、3的“1”是在明处,比较直观,只要把结论稍加变形就可以解决问题,从第四题开始层层递进,“1”从前台走到幕后,通过细心寻找,抓住三角函数、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和三角形内角和等隐含条件把“1”从中找出,问题也就解决了.5个小组的学生,通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把课本上的一个题目扩充为7个问题,从各种角度思考“1”的应用,通过问题的解决又把7个题归一,从而真正掌握了“1”的应用,及减元(消元)方法的解题方法.

这样设置研究性作业,让学生把一些孤立的、理解不深的知识点,通过自身的探究学习给串起来,充分挖掘出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研究性作业的设置真正把学生从繁重的、机械的重复训练中解放出来,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既能应对眼前的高考,又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王弟成.教学:请让学生先来[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4(9):9-10,13.

[2]黄之.深入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教学内容[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4(9):17-19.

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教学研究 篇7

一、联系重点难点“讲”习题,巩固升华学生主体知识素养

数学作业习题设计的目的,是引导高中生借助所学数学知识和解题经验进行深入研析活动,从而促进高中生巩固升华已学知识和学习经验。众所周知,知识素养是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推动认知进程的有效“根基”。判断高中数学作业习题教学效能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要融数学教材要点难点于其中,实现作业习题有效讲解和数学知识要点内涵深刻巩固合二为一,有机统一。在实际数学作业习题讲解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就习题讲习题”现象,未将习题作为知识巩固和经验强化的“承载体”。高中数学教师开展作业习题讲解,应将习题所蕴含的知识点讲解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借助于数学作业习题解析活动,引导和组织高中生进一步、深一层“回头”复习梳理知识点,重新认知和掌握内涵要义,进而巩固升华自身知识素养。比如“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一节中的习题“|2x+3|-1<a(a∈R)”,教师设计该作业习题的意图就是为了进一步巩固高中生对“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相关知识要点的认知程度。因此,在高中生解答时,要引导高中生说出解答该习题所需运用的数学知识点。要让高中生认识到:“由于无论x取何值,关于x的代数式的绝对值均大于或等于0,即不可能小于0,故|f(x)|<a(a≤0)的解集为渍。”教师此时组织开展复习巩固相关知识点的实践活动,可让高中生结合作业习题以及认知体会,对知识要点难点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和掌握,进一步提高其数学知识素养。

二、腾留实践时机“探”习题,锤炼提振学生数学解题技能

学生动手探究习题、思考分析习题,是数学作业习题讲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评判和衡量其教学活动效能的重要“标尺”之一。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主体为核心、学习能力培养为要务的现代素质教育。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进行作业习题教学时,必须遵循和按照新课改核心要义,始终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习能力培养贯彻和落实到作业习题讲解的全过程。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提供高中生亲自探究、亲自解析的实践过程,使作业习题讲解和主体实践探究“完美统一”,让高中生在教师科学有序的指点和自身思考研析等实践中,展现主体地位,锻炼主体解题技能、提升主体学习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生亲自参与探索作业习题解答活动时,教师不能当“甩手掌柜”,应该做到指导“精当”,保证高中生探究作业习题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教师围绕学生解析习题过程,进行点评:在平面中选择基底主要有以下特点:不共线,有公共起点,其长度及两两夹角已知。而用基底表示向量,就是利用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对有关向量进行分解。

三、引导反思评判“讲”习题,有效培养学生正确学习习惯

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高中生已有数学解题能力素养与高中阶段数学学科教学要求标准之间的差距,决定了他们对自身解析数学作业习题活动的成效不能“全面、深刻”地了解和掌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认知的领路人、解惑者和点拨者,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反思、组织学生辨析。一方面,做好高中生作业习题解析的讲解指点活动,另一方面,做好高中生认知反思和评价辨析的组织引导活动。要鼓励高中生组建合作小组进行集体评价和深入辨析活动,既认识解题得失,又获取解题精髓,逐步形成正确解题方法,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摘要:文章从联系重点难点“讲”习题、巩固升华学生主体知识素养,腾留实践时机“探”习题、锤炼提振学生数学解题技能,引导反思评判“讲”习题、有效培养学生正确学习习惯等方面,研究当前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讲解,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徐元根.对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03).

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之探究 篇8

一、数学作业的设计背景

数学作业设计、批改与讲评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加涅的现代信息加工理论, 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和反思八个阶段。 从作业的作用上来说,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来查看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程度, 学生能通过完成作业了解学习效果, 特别是对一些产生数学兴趣的学生来说, 透过数学作业看到自身的学习效果时, 能在情感上获得满足, 并产生数学学习上的动机。 同时教师对于教学进行反馈, 并提供给学生做作业的机会, 也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及是否达到了教学效果。

二、数学作业的问题与缺失

根据研究表明, 数学作业这一环节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长期以来, 数学教师将布置题海战术作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法宝, 让学生为考试而作业, 过分夸大了作业的功能, 使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与作业中挣扎, 不仅降低了学习的效益, 而且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下文对数学作业的问题与缺失进行具体阐述。

( 一) 缺乏针对性

高中数学教师在备课时, 往往偏向的是如何上好课, 如何对数学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而忽视了对作业的备课设计。由于现阶段教辅资料、 习题集与各种课后练习册的出现, 大多数教师为了偷懒耍滑, 于是随便找些题目作为作业, 来应付学校和家长。 这些作业不仅与教师上课内容的联系不符, 且没有针对性, 严重不符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 这样的作业不仅给学生的生活造成了阻碍, 也影响了作业的质量, 同时给教师批改和讲解作业造成了一定的拖沓。 这样长期以往, 有部分学生对完成数学作业会失去自信心, 还会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 从而影响数学成绩。

( 二) 缺乏层次性

由于外界与内在的原因, 学生身心发展上具有差异性, 造成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也有不同差异, 甚至会出现两极分化。 对于同样的数学作业, 学生的完成质量也有较大差别, 加之数学教师在教学上没有因材施教的观念, 所以作业从根本上达不到教学效果。

三、提高数学作业有效性的解决策略

(一) 设计好高中数学作业

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者是数学教师。 要设计好数学作业, 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 再以学生为主体, 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 首先,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 深入分析教材, 找出教材中的重难点, 加强作业中重点、难点内容的练习次数;其次, 在完成了教学计划与内容后, 也要对课后作业的内容进行铺垫, 以此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最后, 作业要设计出针对性与层次性, 让每一位学生在完成每次作业的同时, 都能得到全方面的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高中数学老师在数学设计中应遵循下列原则:一是以提高学生兴趣为目标,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二是布置作业时要考虑量度, 布置过多的作业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过少的作业又达不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教师要把握整体的一个度;三是考虑作业设计上的连贯性, 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都能形成一个整体的体系, 以达到温故知新的学习效果; 四是要加强学生的交流合作, 通过同学间互相合作、探讨交流的方式, 提高双方的学习成绩。

( 二) 批改好高中数学作业

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性, 可以从以下方法进行改善, 一是采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符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若仅用“ 错”和“ ×”来批改作业, 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挫败感, 反之教师可以用“ ★”代表解题思路正确, 用“ ●”代表运算公式的正确运用, 这样可以在不同方面鼓励学生进行解答难题。 二是批改后给学生添加简单的评语, 传递教师给学生的指导意见, 增添人性化因素;三是肯定学生独特的见解, 激发学生主动开拓视野,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能体现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 三) 讲评好高中数学作业

教师在批改作业后,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与讲评, 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学习效果的程度, 以此调整好自己的学习计划与改善学习效果。 教师讲评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清自己的学习状况, 以此来摆正自己的学习位置。 提高高中数学作业讲评性的方法有:第一, 结合教师讲评、学生互评、教师指导与学生讨论的各种讲评形式, 打破教师是课堂主体的传统与局限,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第二, 教师进行讲评要具有针对性、直观性和启发性, 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给予学生真正的启发, 让学生在讲评中收获到学习知识的趣味, 以此提高学习成绩。

四、结束语

学生作业达到有效性, 是提高有效性教学的重要前提, 有效性的数学作业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分析的能力。 教师改善数学作业的设计、批评与讲评, 便能提升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陈兴勇.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优化设计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教师版) , 2015 (19) :163-163

高中数学课后作业实效性研究 篇9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与本数学教研组的同事进行交流研究, 总结出以下五种提高高中数学课后作业实效性的方法。

一、数学教师应在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自己学生的作业,并且给学生提供适当的作业指导[3]。

目前, 大多数高中数学作业主要是写在数学本上的课后练习, 习题作业和一课一练的课时活页作业。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往往是“拿来主义”,按照教辅资料上的编排,一课时做一页练习题,对教辅资料上的作业没有做筛选,自己也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编写题目。这样一个县,甚至一个地区的数学课后作业都是统一的。由于每个学校每个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而不同水平的学生做着相同的课后作业,教师对每位学生又有着相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只能适得其反。要改变这种不匹配的作业布置方式,就要研究自己学生的学习水平,按照学生水平的高低分层次布置作业,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A类:基础达标;B类:能力提高;C类:知识拓展。

A类 :基础达标是课堂所讲的难度较低的例 ,习题的再现 ,可以是原题, 也可以是稍作改动或换一种说法但解法基本不变的变式题。这些题蕴含着本节课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

B类:能力提高是课堂所讲的难度中等的例,习题的对应题,它可以是课堂上己铺好台阶,但未具体讲解的题,也包括部分变式题后解法也相应有点改变的题,它需要有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C类 :知识拓展是课堂上较难问题的再现 ,它可能是与以往所学知识相联系的综合题,或是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它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防止思维定势。

由于作业的内容必须在备课过程中予以确定, 因此教师可以针对作业中的问题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予以一定的铺垫和提示,使得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思维更清晰,方向更明确,把教学和作业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 完成作业时充满了信心, 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加强校本研究。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校学生的各年级各模块数学作业,并建立作业题库。这样不仅可以给自己班上的学生安排作业, 而且可以和学习相同模块的上一级学生进行同期比较,发现问题,查找原因。

二、数学课后作业要适量,并不是量越多越好。

对于传统的作业量,往往有这样的认识误区:总是认为作业多多益善、“熟能生巧”、“做题百遍,其义自现”[4],但是国内有研究表明作业并非多多益善,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布置作业时间的相关曲线基本是正态分布,作业太少与作业太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无益的。而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的实质其实是建立在对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运算操作对于学生来说为理解提供了必要条件, 但要达到理解的程度,只靠熟练是远远不够的;过度的常规练习会影响到学生理解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常规训练强调到不适当的地步,可能使学生形成不良的态度、情绪等,并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过量的数学作业不是提高数学成绩的途径, 而是应该把数学作业控制在一个比较适度的范围内,当然其前提必须是保证数学作业的质量。在达到完成作业目的的基础之上尽量减少作业量,减少简单重复作业,达到精练的目的。

三、改善以往批改作业的方式,丰富批改作业的选择。

在传统的全批全改,面批的单一模式上增加学生互批,自己批,小组抽查等检查作业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这样做有利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帮助学生寻求疑问及改正错误,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控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加强数学课后作业,不仅能巩固当天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潜能得到激发,知识得到拓展。

教师布置作业,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对作业的书写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整洁的作业要做展览,起到标准的作用。对于做错的题要及时纠正,认真检查反思,并更正到作业本上,以便日后复习使用。还要建立一个纠错本,把自己做错的题,自己不会做的题,以及一题多解等典型题记到本子上。这样学生通过题目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建构起知识框架,能力就可以提高。同时,解题思路新颖的作业还要作为范例在班级内展示。课后作业除了考查基础知识外,还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饱饭”,再给他们安排一些能力提高或知识拓展的题。

五、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化被动为主动。

课后作业的意义是很大的, 其目的不在于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学习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控制和调节,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一个人的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又决定了命运。所以笔者认为,课后作业不是在老师的督促和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完成的,而是要培养学生自觉、自愿、自控完成,并在其后进行认真评价。

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后作业的现状是:作业教学环节薄弱,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作业观与新课程理念有较大差距;学生学习信念不强,作业态度消极。作者通过教学实践和查阅相关研究论文总结出五种提高高中数学课后作业实效性的方法。

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篇10

一、研究这个问题的必要性

1. 在江苏省教委“五严”规定的新形势下, 所有学校都终止了周六、周日及晚自修的上课。而目前高中生的学习状况, 过去绝大多数学校都采取的是分时到科, 每一时段都安排的井然有序, 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都在跟着老师走, 学生自主时间很少, 现在突然老师上课少了, 给了这么多自主时间,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安排, 随心所欲。

2. 作业在教学中有三大作用。其一, 它是对课堂讲课知识的巩固与延伸。教材教学内容仅靠一次讲授, 而不配以一定数量的练习是不可能得到消化和巩固的。另外, 教师的课堂讲授内容只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内容, 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样, 就必然要通过练习来达到延伸、拓宽、深化知识的目的, 从而比较全面、系统掌握知识。其二, 它具有反馈与交流的功能。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 更多的要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来反映。教师根据反馈信息, 进行查漏补缺, 调整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控制教学进度。另外, 教师对作业进行改评, 及时把相关信息反馈给学生, 让学生及时做好订正及查漏补缺工作。这一循环的反馈系统, 使得师生之间不仅得到了知识上的交流, 而且更得到了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其三,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比如: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持之以恒、不畏困难、富有创见等。

二、 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

1. 教师要给学生的作业提出具体、明确的目标与要求, 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执行。如①书写整洁, 勿乱涂乱画, 支离破碎;②格式正确, 勿随心所欲, 不讲规矩;③步骤清楚, 勿任意省略, 重复累赘;④按时完成, 勿拖拉拖欠;⑤科学使用草稿纸, 勿铺张浪费;⑥先复习后作业, 勿边做边查课本和资料。

2. 教师要精选题。布置作业要根据作业的目的、课堂讲课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作业布置不能机械重复, 要把加强三基的典型题目、课堂变式题目和资料上的题目结合起来, 通过作业来促进学生技能的积极迁移,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否则, 学生感到乏味无聊, 对作业根本提不起兴趣来, 不认真做甚至不完成作业也就在情理之中。另外, 作业难度要适中, 作业过难, 让学生束手无策, 同样也谈不上完成作业了。

3. 分层设计学生作业。一般情况下, 笔者把作业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作业主要考查基本知识的简单应用, 要求人人必做。第二层次的作业考查知识的灵活运用, 要求大多数同学完成, 教师可以必要的指导。第三层次的作业, 是为那些学习基础较好, 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实践表明:通过分层作业, 调动了全体学生的作业积极性, 尤其是差生缓解了心理压力, 逐渐提高作业的信心和自觉性, 逐步摆脱作业的被动局面, 建立起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形式多样和高效的作业的批改与评定形式

1.教师批阅

我的做法是全批、面批、选批相结合。综合训练全批, 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平时课堂检测、自主课的预习作业等教师选批, 每个学习活动小组至少选一位学生批阅。对中下等生或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教师面批, 在批改的时候, 多写一些激励、赏识的话。

2.学生互评

对于平时课堂检测、自主课的预习作业等基础性练习, 教师可按“好、中、差”搭配, 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让组长带领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批改, 批改完毕后统一交回教师, 再由老师检查核定。

3.学生自评

对于一些平时课堂检测等基础练习, 教师先交待批改要求, 让学生独立批改自己的作业, 批改后交回教师检查评定。

4.一度批改、二度批改相结合

一度批改即学生上交的作业的第一次批改, 二度批改指一度批改后教师将作业反馈给学生, 学生对错误进行自我矫正后再上交, 老师对学生的矫正进行再次批改, 对还存在问题的学生则进行面批, 直到学生学会解决这个问题。

5.家长成为作业检查与评价的参与者

这里的作业主要指假期作业, 每一次都要注明完成时间及家长签名, 老师作业批阅后, 每一次都要与家长进行沟通, 让假期作业落到实处。

6.作业的展示与作业评比相结合

通过展览的形式, 让学生自评与互评, 评出作业先进典型, 并予以表彰, 以此来激励学生, 使作业的质量有所提高。

四、 作业的讲评

1. 小组合作讲评

学生首先自己订正那些会而没做对的题目, 然后4~5人一组合作学习, 首先对共性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寻求解决的办法, 若不能突破, 组与组再交流, 直至解决为止。然后个体问题, 则一对一实施“兵教兵”。

2.教师讲评

准确、全面的掌握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明确出错原因是做好讲评的前提。要认真分析出错原因:是定理、公式理解不到位, 还是理解了不会用;是思维不合理, 还是推理中漏掉条件等等。教师通过对作业的批阅, 进行信息采集, 然后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 分类讲评。

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篇11

【关键词】作业 小结 交流 有效性

如何建立一种经常的、有效的交流形式,能使教师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既掌握面上的情况,又能洞察个别典型的变化,学生借此可以倾吐心声、寻求帮助,甚至提建议或意见,共同提高教与学的效益呢?下面介绍一下具体做法和几点体会。

一、交流方式

课堂教学时,尽管师生面对面地交流,但受时空和教学内容所限,很难实现个别化教学,反馈信息相对模糊。事实上,以作业为媒介的交流是现在唯一实现了日常化的一对一交流途径,教师从中获得的信息可能更个性化,更真实,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因此,我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增加了日记式学生小结,小结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不拘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教师视情况写适当的评语,交流互动,仿佛开通一条“师生热线”。

二、几点体会

(一)多样化的小结有助于数学的学习和多种能力的培养

小结内容多种多样,形式也丰富多彩,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知识整理型、抒发感受型、建议意见型、咨询求助型、自我展示型。它们不仅有助于数学的学习,也有助于多种能力的培养。

1. 知识整理型

把当天所学的知识点、重难点用简明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一开始采用较多的形式;学生从模仿老师、解一些典型题例的分析方法、参考书开始,培养梳理知识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部分同学不满足于简单地罗列逐渐尝试用图表、箭头、口诀、形象比喻等技巧编织知识网,对知识进行再加工,提高了概括能力,弥补了单纯做习题的不足。例如,在学习了利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后,一位同学写道:“求值无非定号看锐角,负化正、大化小、化到锐角。”我的评语:“朗朗上口,形象行动”。

2. 体会型

抒发自己对数学的感受,反省得失,这是学生较喜爱的一种小结形式。如:“我今天上数学课特别专心,听懂了,作业能轻松完成,看来上课专心是关键。”评语:“高效之举”;又如:“攻下您的补充题后已是晚上11点,高兴得不想睡,心情好愉快。”评语:“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再如:“我在寒假期间预习了代数第二章《三角函数》,现在听课真主动,我尝到了先预习后听课的甜头。”评语:“持之以恒,必有大成。”

3. 建议意见型

面对老师,学生总会有敬畏的心理,通过文字向老师进言就少了一点害怕,多了一分勇气。教学中值得改进的地方很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能使教师耳聪目明。如“老师,您写要点时能否不用红粉笔,因为太刺眼。”评语:“我忽略了,谢谢你!”又如:“这几天您讲得有点快,我跟不上,我问了几个和我基础差不多的同学,他们也有同感,能不能讲得慢些,讲细些。”评语:“加强预习,咬牙跟住,这是黎明前的黑暗。”

4. 设问型

学生可以说说对某知识点的疑问,也可以表露心中的困惑。如:“例3的解法很妙,您怎么想到的?”评语:“非我首创,见多识广,拿来而已。”又如:“这段时间我很用功,但考试成绩仍不理想,有的不怎么用功的同学分数还比我高,是不是我太笨?”评语:“耕耘终有回报,只是时候未到。”教师此时的答疑解惑肯定更有针对性,既解决了疑问,又培养了学生开放、健康的心理。

5. 自我展示型

如果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独到见解,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小结就为他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老师写几句鼓励性的评语常使同学产生成就感,这是提高学生进取心和创造性的良好契机。

(二)高效反馈

顾泠沅先生提出的让所有学生有效学习的四条基本原理,其中的反馈原理叙述为:教育者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学习者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改善学习的进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小结内容的个性化使反馈信息生动、真实、丰富,教师对学生情况的掌握更加全面,不仅能获得认识方面的信息,还能了解学生的心理、性格、情绪、兴趣等,为后续教学方案制定得更科学奠定了基础。如“数学归纳法证恒等式”课后的习题,大多数学生能做对,但不少同学仍“依葫芦画瓢”,“不太明白道理”,可见,学生认为数学归纳法很抽象,如果仅凭习题的高通过率就认为学生已掌握,岂不判断失误。

(三)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根据小结写评语,有的放矢,在解决非知识问题方面有特殊功效。文字的評语更能打动人,学生有一种受到关注的感觉,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引用小结中的语言进行说理,学生此时的心情可想而知。比如,有位同学找到一种独特解法,我就以该同学的姓氏命名此法。有个高二女生初中数学成绩不错,而今每况愈下,在一次小结里她写了很多,自卑无奈之情溢于言表,使我对她的情况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后来,我通过多种途径给予指导,让她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信心,终于摆脱困境,她说:“我真心地感谢您,您让我学到了数学之外的更多东西。”

小结可长可短,酌情自定,有想法时多写点,平淡之时一句话也行,用时不多,收效明显,并没有增加学生多少负担。读、批小结占用教师的时间相对较多,但投入与效益相比,多花点时间,值。当然,如何处理作业,提高效率,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之,让学生写小结,于教于学,好处多多,是一种很好的师生交流形式。

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篇12

一、作业设计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具有情境性的作业设计,能融入学生的生活,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促使学生认真主动去完成。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知识来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把数学作业融入到生活之中,从而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比如,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后,笔者设计了“二十四点”游戏的作业题,让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作业设计的大胆突破,使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活泼。

二、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笔者常在作业的设计中设置了一些能增强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知识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请4人为一组,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来测量旗杆的高度,不能爬上旗杆,也不能想办法把旗杆倒下,测量的工具有卷尺、标杆、镜子等。课后,学生们的兴趣表现得非常浓厚,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很好地进行探究活动,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也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学生的创新想法、创新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些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些往往又需要教师来挖掘、来引导。教师的挖掘、引导,不仅表现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在作业的设计上同样可以做得很好。

比如,在讲授“从问题到方程”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你能根据方程2x+3=10编一道应用题吗?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编题目,不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作业设计要注重层层递进,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完成练习,而不是给学生带来负担,增大压力,失去信心。因此,笔者在作业设计中,做到了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作业分层,作业经常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出现,来为学生减负。

比如,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应用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已知函数y=mx2+6x+1(m是常数).

求证:不论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像都经过y轴上的一个定点。

问题1:若该函数是一元二次函数,写出m的取值范围。

问题2:若该函数的图像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求m的值。

问题3:若该函数的图像与y轴只有一个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

上一篇:熟悉学生下一篇:交互计算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