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的层次化教学(共12篇)
高中数学的层次化教学 篇1
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要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因而必须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为此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 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 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 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将学生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 进行因材施教, 逐步递进。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 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 总是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具体到抽象, 由简单到复杂的。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 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 根据人的认识规律, 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 通过逐步递进, 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 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 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 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 逐步提高, 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3. 教育教学实践依据
目前对普通高中, 以高考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成败的观念至今未打破, 本着普通高中“为毕业生参加社会劳动和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职能,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及教学现状, 切实开展教改实验, 探究“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 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 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使数学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以适应社会需要。
三、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 创造良好的环境
实施分层次教学,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 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以逐步缩小差距, 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2. 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 因能划类, 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 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 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 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练习, 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 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习题, 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 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 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3. 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 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 要以“面向全体, 兼顾两头”为原则,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 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 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 合理地制订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2) 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 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 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 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
(3) 课堂教学层次化。在安排课时的时候, 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 同时兼顾A、C两层, 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 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 课堂上可以不讲, 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逐步上升的规律, 要求不宜过高, 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 A层基本听懂, 得到及时辅导, 即A层“吃得了”, B层“吃得好”, C层“吃得饱”。
(4) 布置作业层次化。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 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 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 (课后练习) , B层以基础性为主, 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 (课后习题) , 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 (课后复习题) 各半。
(5) 单元考核层次化。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 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 提出不同的要求, 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 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 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 (可用附加题形式) 。
(6) 课外辅导层次化。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因材施教, 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 给C层学生增加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 能奋发向上, C层学生“吃得饱”, 能充分发展, 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高中数学的层次化教学 篇2
宁安市职教中心
刘晶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宁安市职教中心
刘晶
目前,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的素质。然而,实际上多数初中毕业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差异很大,势必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从“教”的方面来看,仍有不少教师仅考虑面向占多数的中等生施教,在教学中采用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一种教法、一种作业、一种评估测试,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必然不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不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知道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把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为低层学生,B组为中层学生,C组为高层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结果显示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作些探讨。
一、教学目标弹性化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的“脊梁”,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课改后的新教材的弹性,体现在对不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如教科书中的正文、练习题、习题、复习题A组,是要求全体学生必会的内容;而“想一想”、选做题、复习题B组,则是为程度较好的学生准备的。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从学生实际出发,既要体现《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基本要求,又体现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达到尽可能高的层次要求,变全体统一的教学目标 为保底不封顶的弹性教学目标。如“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这一节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共同目标和分层目标:
共同目标:利用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进行简单的化简、求值和证明。
分层目标:A组——了解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证明过程;
B组——理解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证明过程;
C组——能够证明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二、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过程是分层次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围绕弹性化的目标因材施教的过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先在以下两方面进行尝试:
1、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对于基础题、简易题,先让A、B组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较强、综合程度较高的题则由C组学生回答。这样既能使课堂提问具有普遍性、针对性,又能让A、B组选手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使C组学生感到有压力,决不敢放松半点,从而能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2、编排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课堂练习能及时有效的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起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但是,课本中的习题统一要求的多,层次性不明显,所以教师的备课中,要精心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 本要求一致,包括书写规范、格式正确、字迹整洁等,只是习题技巧分层次。教师对A组学生多给予鼓励,多看进步和优点,多耐心辅导,并创设一些机会让他们多练习、多板演,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C组学生,由于他们的头脑灵活、悟性高、解题速度快等特点,教师要提高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在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当点拨,使他们奋发进取、充分发挥,以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
课堂练习如果说能够起到初步巩固知识的作用,那么课后作业起着进一步巩固知识高知识的作用。因此,课后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题是分层次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后作业如果“一刀切”,往往使A组的学生“吃不了”,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是采取“同”原则,即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为尺度,以课本为统一要求,要全体学生都做。二是“异”,对C组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完成课后有代表性的,并设计一些综合题、提高题和灵活题,加以变式训练。对于B组学生要求独立完成课后全部习题,对A组学生则要求完成于例题的解答方式和格式基本相似的课本练习题。三是“补”,针对各组连练习的情况,设计一些查缺补漏的训练题,侧重巩固基础。
由于分层布置课后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对A组没有强压力,作业基本能完成,抄作业现象明显减少;A组有的学生还尝试着去完成B组习题,收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单元测试多能化 测试是教与学两方面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达标检测的功能、矫正强化功能、层次反馈功能等,单元测试题层次性是分层次教学的有力保证。所以,对待单元测试题,根据三个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水平,可以拟定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或是对统一试卷采取“删、补”的办法,即A组学生删去较难题,C组学生补充附加题。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对弹性化教学目标的检测,有利于检测各类学生学习水平。这种分层次命题多能化测度,既不会使差生考得“灰溜溜”,也不会把优生考得“轻飘飘”,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每次考核后,小组人员及时调整,可将A(B)组中达到B(C)组的编入B(C)组,这样一来,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希望,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松懈。
四、课后辅导具体化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搞好分层次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发展迅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措施。
1、加强A层辅导,促差转优。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水平。在辅导中首先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发兴趣,其次成立课外补课,采取“起点低,多反复”方法,及时做好矫正和补救,同时在学生中开展“一帮一”活动,促进整体提高。
2、强化B(C)层辅导,促优拔尖。对B层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性辅导活动,加强变式题指导;对C层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加强数学竞赛辅导,发展其个性和特长,从而达到促优拔尖的作用。
实践证明,实行分层次教学,能够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能 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控制流失,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数学尖子。
高中数学的层次化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2、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4)布置作业层次化。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
(5)单元考核层次化。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就是在统考中,也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如上次考50分的,这次考60分就算达标了。在每次考核后,每层次的人员应作适当的变动,如A、B层中成绩最好的两名学生分别升为B、C层,而B、C层中成绩最差的两名学生分别降为A、B层。这样一来,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
高中数学的层次化教学 篇4
一、“分层次教学”在高中数学实践中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学生在各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它和以往的以成绩划分实行的班级制是不同的, 分层次教学是完全适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趋势和要求的.之前的宏志班也就是重点班和普通班, 其实也是在向分层次教学过渡的一种方式.但是, 分层次教学的要求明显高于以往的以学习成绩进行选拔的分班制, 分层次教学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严格配合来完成的, 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适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并引导, 学生也要努力适应教师在分层次教学中的教学方法.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 相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来说是重要方面而知识水平也是其中作为参考的一方面, 同时还要结合教材逐渐向目标前进,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差异而进行的因材施教, 学生在心理上、知识上、态度上都会有明显的差异, 把学生每一方面的差异都明确并加以分析, 从基本目标向中级再向高级目标逐渐奋进, 而每个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一个递进的阶段, 每个目标的完成都要总结这一过程中的得失情况, 这一过程中是否对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最重要的是减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以达到高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
二、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依据
1. 心理学依据
教育心理学中说明, 人的认识是不同的, 每个人对于接受一种新鲜事物的接受力和认识程度都有所差异, 不同的学生所有的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以及兴趣爱好、智力发展水平和拥有的智力发展潜力都是不同的, 需要由表及里, 由浅到深, 由简单到复杂, 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虽然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 但是, 在某些方面也是带有规律性的, 教师就要善于利用一些共同性来教育学生, 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在接受新的教育方法和模式中, 达到提升能力和水平的目的.要扬长补短, 让学生在心理上尽量减少偏差, 至少应该让学生在心理上不会有明显的不平衡感.也许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 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方式不同, 所产生的结果也会不同, 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性格问题而产生不应该有的想法, 有的可能会积极上进, 有的还可能会消极怠慢, 而逐渐的失去兴趣, 这时, 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从心理上给予鼓励, 因为, 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最不稳定的, 处于青春期时对于一些事物更加敏感, 在遇到一些不顺心的问题的时候, 容易产生暴躁的情绪, 不让学生产生自卑、胆怯、堕落的心理, 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突出的部分和独特的特质, 教师要有换位思考的思想.当今社会, 家庭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家庭中的庇护更是让学生的抗压和抗打击能力明显下降, 因此, 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这也是实行分层次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2. 教育学依据
因材施教思想源于孔子, 而“分层次教学”是由因材施教的思想而得来的.分层次教学也可以说是教育学中的一种手段, 尊重个性发展, 创新是这个社会的主流, 而中国有些传统也影响了学生向个性化方向的发展, 比如, 枪打出头鸟, 不做第一、只做第二等等一些思想.固然, 这些理论思想在某些情况中是适用的, 但是不可以偏概全, 限制并阻碍个性的发展.高中数学所运用的逻辑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高中生也处于一个转型阶段, 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教师都应该从多种途径来指导高中生在数学知识方面的发展.数学本身就比其他学科的要求更严格, 并且需要很强的严谨性, 所以, 在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中需要更多的策略来应对各种难题, 以各种形式来打破传统的枯燥的数字理论.
三、“分层次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实施
首先, 要考虑“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前提是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 有集体意识, 在学习中使学生可以建立起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方法, 以便于在以后的实施方法中顺利的进行.其次, 就是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所实施的教学方法, 先设置目标分层, 分层次教学还是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 以教师和学生共同设定的目标一步步推进, 可以分为低、中、高层, 并且各层之间都可以相互帮助, 高层的学生可以辅导低层、帮助中层的同学,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拥有良好的积极性.让学生都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比如, 新课程中有一些公式、定理比较难以理解, 而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 有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疑难问题的解答更有针对性, 还要保证课堂的记律, 课后练习和作业完成的质量.
四、从“分层次教学”中得到的启示
高中数学中的“分层次教学”要不断地克服各种困难, 在注重成绩的同时, 不能忽视能力的培养, 不可造成两极分化.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的协调工作, 与家长的密切配合也是必要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整体的发展, 所以需要统筹兼顾.
结语高中数学的“分层次教学”在理论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改进等, 逐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顿悟力.分层次教学在未来的道路上还会有很多挑战, 但是道路是光明的.
摘要:分层次教学主要是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的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的差异问题.高中学生所存在的客观差异主要在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特征上, 对“班级授课制”的某些不足进行弥补,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明刚.职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初探[J].今日科苑, 2009 (10) .
[2]毛大会.实施高职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 .
高中数学的层次化教学 篇5
"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依一个班级优、中、差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和达标检测等方面加以区别对待,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数学课堂"分层次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分层教学目标,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分清学生层次(如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做到心中有人,从而因材施教。要以"立足全体,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以数学教学"大纲"和"新课标"、"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精心设计教案,立足教有所别,学有所得,研究"丰收"因素,合理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C层学生达到①――③;B层学生达到①――④;A层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C层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层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A层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分层次教学"的.每一堂课,要利用知识迁移规律,恰到好处地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与其密切联系的新知识,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因此,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精神、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置悬念,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类型采取不同的复习引入。当新知识引出后,应及时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对目标做适当说明或解释,以引起学生注意。
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各层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尽量使C层学生不作陪客。如在教学高一的"函数概念"过程中,要求学生复习相应的旧知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①什么叫函数?映射?
②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
③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
④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
⑤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
⑥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然后让C层学生回答①②题,B层学生回答③④题,A层学生回答⑤⑥题。通过提问解答,既复习了旧知识,让学生见证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基本上弄懂函数的概念。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所遵循,明确主攻方向,"对号入座",把主要精力放在适合自己层次的那部分知识的学习上。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内容的设计都要兼顾各层次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
三、课前预习的层次性
由于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习目的性、自觉
高中数学的层次化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理论和实践;措施与探究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身心特征上存在很大差异,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也是不可小视的,如果在我们教学中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已不符合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面向全体学生,为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高中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几年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和经验,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和实效等方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能够有效面向全体学生,为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高中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它是一种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的教要符合学生的学,而高中生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的教学也要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高中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我们高中数学教学也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我们的教学要最大程度地开发高中生的差异性,以促进全体高中生的进步和发展。
“分层次教学”和“快慢班”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快慢班”教学是以高中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常常通过一般性的考试进行学生划分,而分层次教学则是根据高中生的数学原有知识、接受能力和提高学习实效的要求,结合教科书和高中生学习的可能性,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层次目标,将高中生依次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開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学习实效。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根据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利用高中生的个别差异把他们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在不同的层次完成符合认知水平的教学任务,组织因材施教,逐步提升,以便面向全体高中生开展教学,逐渐缩小高中生之间的差距,以达到提高整体数学素养的目的,这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
二、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有效实施
1、创设良好的实施环境。高中数学实施分层次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有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高效的学习环境,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能使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分层次教学中的如何分、怎样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以往的应试教育为现在的素质教育,是学识水平不同的分层,并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后进生增加心理压力,我们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指导,了解高中生的心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们分层次的好处。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高中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他们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学生层次化要坚持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根据高中生的数学基础、接受能力、学习态度、数学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实效的要求,结合教科书的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按新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的教学要求,可将高中生按2:5:3的比例分为三个层次,他们分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中等的学生,拔尖的优秀生。我们对高中生进行分层一定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协商,因能划类,依类分层,流动分层的原则。
3、课堂教学环节中“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①教学目标层次化。高中生有效分层后,要有效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此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②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显著增强的特点,只要我们能科学有效地把握教材,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就可以明确提出各层次学生预习目标,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以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③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交流过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完成课堂目标,同时又必须照顾到不同层次的高中生,保证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④布置作业层次化。在讲完一节教学内容后,高中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得以巩固与提高,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后进生吃不消,优等生吃不饱。为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也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提高综合性作业。所以课后作业的布置分层次化是不可或缺的。⑤课外辅导层次化。我们要查漏补缺、提高教学实效,就要充分利用好课外辅导,查漏补缺,积极组织第二课堂。这样可使吃不了的学生“吃得了”,吃不饱的学生“吃得饱”,逐步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三、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效
“分层次教学”能够充分尊重高中生的身心特点,有效减轻高中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他们自尊心与自信心,充分调动和提高高中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分层次教学”保证了面向全体高中生,并特别注重对待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重视高中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高中生的认知、智力、能力都有所进步与提高。由于“分层次教学”优化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提升了高中生数学素养。
总之,“分层次教学”对我们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有强烈的责任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力争我们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人民出版社.
[2]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
[3] 《河北教育》,2015(9).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初探 篇7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 而学生是有差异的,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 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 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 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 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 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 目前普通高中, 若依《大纲》规定按部就班完成授课, 根本无法保证使全部学生“一步到位”地通过会考、高考. 于是平时加课时、节假日补课, 教学中“掐头去尾烧中段”, 极力压缩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达到及早进行会考、高考复习之目的, 这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也严重影响了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 探究“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 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
二、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方案
1.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分层是成绩差异的分层, 而不是人格的分层. 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 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讲清道理: 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 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以逐步缩小差距, 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2. 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 因能划类, 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 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 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 B, C三个层次: 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即能掌握课程内容, 独立完成练习, 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 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即能掌握课程内容, 独立完成习题, 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 层次分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 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 师生磋商, 动态分层的原则. 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 经过一段学习后, 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 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 作必要的调整 ( 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 , 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 B, 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3. 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 1) 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 要以“面向全体, 兼顾两头”为原则,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 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案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例如, 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 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 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 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 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 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 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并注重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能力的培养.
( 2) 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 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 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在安排课时的时候, 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 同时兼顾A, C两层, 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 不至于受冷落. 一些深难的问题, 课堂上可以不讲, 课后再留给C层学生独立思考, 尝试解决, 和老师探讨交流.
( 3) 布置作业层次化. 教师要根据各层次学生情况合理选题做好练习案,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可以以题组的形式分为三个层次: A层是基础性作业 ( 课后练习) ; B层以基础性为主, 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 ( 课后习题) ;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 ( 课后复习题) 各半. 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 一般学生在20 ~ 30分钟内完成.
( 4) 单元考核层次化. 每一单元学完后, 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 它以课本习题为主, 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根据A, B, 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 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 提出不同的要求, 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 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 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 ( 可用附加题形式) . 就是在统考中, 也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 如上次考50分的, 这次考60分就算达标了. 在每次考核后, 各层次的人员应做适当的变动, 如A, B层中成绩最好的两名学生分别升为B, C层, 而B, C层中成绩最差的两名学生分别降为A, B层. 这样一来, 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 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
三、结束语
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 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 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更有利于优秀生综合能力的发挥, 也有利于较低层次学生潜在能力的舒展.
参考文献
[1]数学分层教学初探.基础教育论坛, 2011 (3) .
小议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 篇8
1.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实行“分层次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
2.分层教学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一个统一的环境中进行集体学习的有效方式,高中生受自身性格与智力水平等的影响,数学学习效果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而分层教学模式恰好能够迎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基础较弱的学生,能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夯实自身的基础;而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 自主地探索与思考,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并且,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还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学习质量。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1.合理分清层次,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在实际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数学基础的差异,将每个班的学生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使他们能听懂新课,最后达到在教师的提示下能完成教材中A组的习题。B层是基础较好的学生,要能掌握教学内容,独立完成数学课本A组练习题及B组的部分习题。A层是能力较高的学生,他们除了掌握A、B两个层次所掌握的内容外,还可以适当地多做些提升性的题目。当然,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进步了的学生,我们就要及时对分层的情况进行调整,满足他们的上进心,便于他们能更好地发展。
2.备课分层。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应在吃透教材、 大纲的情况下,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在备课的过程中, 对A、B、C层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 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
3.课堂练习分层。
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简言之,就是适当的“增、删、添、换、 并、改”加工,力求使每道习题都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层次性,适合各层学生的练习需要,然后分层落实到各组学生。
4.课后作业和辅导分层。
分层作业是分层教学面向差异,区别对待的重要方面。实验中,向三个层次学生布置三种层次的练习作业:C层:基础题+ 补缺补差题,B层:基础题,A层: 基础题+ 提高题。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 给C层学生补课,给A层学生增加知识竞赛。这样可进一步使C层学生“吃得了”, 能奋发向上,A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此外,对差生的辅导,还要防止把着眼点只放在知识缺陷的补习上,还要注意情感投入,多一份关爱,多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 “对症下药”,使他们真正感到我“不笨”, 我“能行”。
5.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在评价时都应遵循及时性、客观性、激励性原则, 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 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应有所区别,对于A类、B类的学生所取得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对C类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应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在纵向评价的基础上,按月对每个学生进行动态评价,期末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
总之,分层教学在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实验看来,数学分层教学是成功的,但是还有很多问题要进一步探索。“分层教学”,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作为一名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研究教育理论,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摘要:高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方面都有着个体差异,对数学学习的接受能力也不同,为了学生的个体发展,进行分层教学非常有必要。实施分层教学要合理分清层次,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还要实行备课分层,课堂练习分层,课后作业和辅导分层,评价分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高中数学的层次化教学 篇9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差异, 并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进行分类, 所以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快乐与乐趣, 进而有些学生觉得数学课就是在浪费时间与精力, 从而厌烦上数学课, 对于数学重要作用并没有理解, 造成学生对上数学课的误会, 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即分层次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运用, 正是符合了学生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这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与实际的情况进行教学, 从而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这对于我国数学的教学质量与目标实现都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一、分层次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针对分层次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目标上的分层; 二是教学内容上的分层; 三是教学的方法与组织上的分层; 四是教学评价上的分层[1]。
其中对于教学目标上的分层主要采用的是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与特点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教学, 并不是教师个人所采用的行为, 如果教师个人采取的教学行为不满足学生自己的感受则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分层, 并且还能使分层次教学法的主要目标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不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所以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上应该因人而异。对于教学内容上的分层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以及是否符合新课程的标准进行内容上的分层。针对教学的组织与方法来说主要考虑到学生的现有层次进行合理的划分, 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与竞争, 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法的指导, 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2]。针对教学的评价上的分层主要考虑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的划分与实现, 采取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的形式,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身的技术水平, 进而不断地发挥自身的能力, 这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分层次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运用的解决对策
结合有些运用分层次教学学校的效果考察与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分层次教学从某种程度上对学生们学习热情进行了提升, 对学生在学习时不同的要求也予以适当满足, 但是出现的问题仍然是很多的。所以, 为了将分层次教学法运用的更加自如,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适当做出调整:
1. 第一, 教师应当对学生与教材内容重难点做到充分熟知与了解, 要有针对性、计划精确、条理清楚的开展分层次教学[3]。第二, 教师对教学方法还应当构思精巧、设计新颖, 发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第三, 教师应当从各层次学生学习当中对于反馈信息及时获取, 并做有针对性分类指导, 让教和学最终达到动态平衡的效果, 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得到适当锻炼, 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始终坚持面向所有学生的原则。
2. 适当对课外实践进行指导
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如果想要把所有学生学习质量与水平提升上去, 那么就要求学生自觉的做一些数学课外实践活动, 比如像开展数学角, 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教师可以适当做些指导工作, 比如创造更多机会让不同层次学生共同参加活动, 构成一个互帮互进、共同进步的班集体, 这样做可以培养健康心理素质, 同时提升大家学习成绩。
3. 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数学教育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就是对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态度的培养, 让他具有健康积极生活的方式。因此, 对于数学课内容进行分层次教学的时候, 应当将学生视为主体, 让学生个性充分表现出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他们对于数学知识认识和了解, 让他们有参与积极性, 逐渐让学生对数学学习重要性有所顿悟, 让学生步入社会后还可以自主学习, 将终身学习数学的目标贯穿始终。
4. 对分层次教学理论做进一步的研究
理论源于实践, 并对实践造成影响, 数学教师与广大科研工作者应当从教育实践当中对经验教训不断进行总结, 探索分层次教学内在的规律, 并将它升华为理论, 使之对新实践活动也具有指导意义, 进一步让分层次教学的相关理论, 模式和方法被普及化, 从而推动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事业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下去。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主要描述了分层次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在高中的数学课上的实际运用, 进而探究这种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课应用上的重要意义。它对高中数学教学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有相当积极的作用, 但是不断变化的形式等的原因, 使得分层次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受到一定的发展阻碍力量, 所以为了解决这些教学上的困难, 应该贯彻分层次教学法, 学校应该加大对分层次教学的关注与支持, 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想要广大高中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从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科技的不断进步, 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 人们开始普遍关注教育的发展问题, 分层次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为教育的不断革新的主要标志之一, 它为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与进步有其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式以及学校、家庭以及教师等等原因, 使得分层次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受到一定的发展阻碍力量, 所以为了解决这些教学上的困难, 贯彻分层次教学法, 学校应该加大对分层次教学的关注与支持, 分层次教学法是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情况与实际的身心发展的条件,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学教学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与自身素质与天赋的差异, 在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 对于学生数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的提升, 分层次教学根据这一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的数学的教学中, 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冬梅.分层次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5) :99-102.
[2]吴雪丽.分层次教学法用于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搏击 (数学论坛) , 2010 (10) :64-66.
高中数学的层次化教学 篇10
一、新课标下的创新教学 (分层次教学)
1.分层次教学的概念
分层次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以学生为本, 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以促进学生得以充分发展的教学.分层次教学强调的是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和学习的特点, 教学的进度不用同一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所有学生, 进而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等需要, 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一是我们知道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其素质、能力方面是不同的, 这就造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甚至差距很大.二是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学校,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各有差异, 再加上高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问题, 一换上新的教师, 势必造成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 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 不顾及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差异, 也势必造成“好学生吃不饱, 学困生消化不了”的现象.三是分层次教学是坚持发掘学生优势, 重视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认知结构、学习兴趣、态度及学习方式和教学的相互作用, 注重与学生个体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合在一起, 同时重视学生本身的发展, 充分发挥学生表现出的积极性, 促进每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 使之能够在多元的社会环境里实现自身价值.这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鉴于以上三点, 高中数学教学有必要实施分层次教学,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分层次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教师, 必须与时俱进, 和时代同步.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分层次教学的教育观.因为90后的学生是有个性的一代, 禀性和学习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因而我们教师的教学必须着眼于时代和学生个性, 充分发挥出每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使每名学生都能适应社会, 进而以实现其最大程度的发展.同时要结合层次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2.分层次教学在高中数学课的运用
一是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应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计划.总的来说, 要先建立适合于中等学生的教学目标;然后照顾两头, 对好的学优生的学习要求要制定较高的教学目标;对学困生要建立以合格为标准的教学目标.比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 要求中等生能够懂得公式的推导, 能运用三角函数公式解决较综合问题;要求学困生牢记公式, 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对学优生的要求就需要高一点了, 会推导公式, 能灵活运用三角函数公式解决较复杂的问题.二是课前预习是重要的教学模式.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在预习时提出不同的要求:学困生要弄懂预习的内容, 对相应的练习题尽量做完;中等生对需预习的内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练习题;学优生在掌握预习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延伸, 能够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三是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个性等多个方面, 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性的教学.四是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交流, 不再是传统教学的老师讲和学生听, 而是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又要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 保证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为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 应以中等生为基准, 同时要兼顾学优生和学困生, 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比率, 一些深难的问题, 课堂上可以不讲, 课后再给学优生讲.课堂教学的交流要遵守循序渐进, 对不同的问题要和不同层面的学生交流互动, 万不可交叉交流, 这样易伤害学困生的情绪.我们知道一些对优等生看起来较为简单的问题对学困生来说, 会有“吃不了”的感觉, 为了弥补课堂教学这种不足, 教师应在课外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辅导.一般来说, 对于学困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辅导, 这种辅导要结合学生的课外作业有针对性地给予具体的指导;对于学优生的辅导要注重让他们解决一些综合性的、挑战性的问题, 同时引导他们看一些数学课外读物等等, 使他们的知识面更宽广, 在“吃饱”的前提下要“吃好”.
3.分层次教学的评价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运用了一定数量的考试或练习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 笔者始终注意到学生的层次性.一是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不同层面的学生按教师的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二是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评价, 按照学生对要求的完成“度”和表现, 及时合理地做出科学、恰当的全方位激励性评价, 这个评价可以教师单独来完成, 也可以动员学生来共同完成.这样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之中加倍努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
总之, 高中数学课堂实施有效的分层次教学, 能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最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本文按照新课标下的要求, 创新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浅谈高中数学中分层次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次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80-01
一、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们依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把水平相近的学生科学地分成不同的组别,并在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的前提下区别对待。这些组别在教师适当的分层计划下和相互帮助中取得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分层教学又叫分组教学或差异分组,分层教学中的分层可以依据学生的智力测验结果或学习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组别,教师根据不同水平组别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无数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智力、心理等方面的不同,在学习上也存在着差异,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很大不同。而在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是指教师教学要适应学生学习。学生存在学习差异,教师教学也要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们之间的差异,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针对学生的层次,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上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使各个层次的同学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全面推行分层次教学,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学生认知过程分成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关于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该如何去做,笔者以下文进行浅谈。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1、创立良好的环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不可避免的就是与学生沟通、交流,实行分层次教学,师生关系是首要面临的问题。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次是个棘手的问题,按照现阶段的教育情况来说,在分层次时的衡量标准是成绩。教师要将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明白成绩差不代表能力差,更不代表人格差,教师在分层次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工作,不能单一的按照成绩来定标准,例如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不给成绩差的学生制造心理负担,不让成绩优异的学生滋生骄傲情绪。在分层次教学的同时,创立一个互相尊重,平等对待的大环境,在任务下达后,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应该参与到讨论、交流中来,避免对层次差的学生的孤立。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教师应该将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去,在教学过程中讲究民主。
2、课后巩固内容层次化。
现代教育中的课后巩固手段包括作业、测验、评价三个方面,要想在课后巩固内容上实现层次化,就要要求教师对这三项内容有深刻的研究、分析。搞好分层次让学生获得较好的巩固效果。具体来讲,(1)作业层次化。作业是在讲解完新知识后巩固的必要手段,课后作业如果采用传统的“一刀切”模式,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带来影响。作业内容过于简单,学习程度好的同学会丢失兴趣,敷衍了事。过于复杂,程度差的同学又会捉襟见肘,甚至会用抄袭的手段完成作业。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作业的难度,考虑学生的能力。如在布置作业时,课后练习、课后习题、课后复习题等,分发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做,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测验内容层次化。测验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平時教师自己出的测验内容,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试题内容进行筛选。在统一考试中,教师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标准,让程度好的不放松,程度差的有进步。从而达到整体进步。(3)评价方式层次化。在测验过后,教师要根据测验成绩给出评价,这对学生有着很强的激励作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内容。以学生本身的水平作为评价标准。
三、总结
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保证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能力上的发展,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分层次教学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工作量加重,需要教师对这种教学有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层次教学有很大的难度,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999.6.13.
[2]冯跃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中学数学,1997.2.
也谈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 篇12
数高中学生在生理文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发展和心理特征上学陈观/好, 存在的对数学。尤其是普通高中知识的接受能力的, 学生素质参差异也是客分丽妍差不齐对知识的, 领悟与掌握能力又存在能力差异, 的差距很大导致不同学, 这生层响。此外势必对高, 教学中还存在教材衔接问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 次初、高中教学内容脱节, 而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又常常忽视知识的衔接问。在题, 这样的情况易造成高中学下切”, , 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 以为教学用“一刀
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 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 同一方法来授课,
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 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 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原则, 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面对这些现实情况, 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 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是分层次教学的前提
一般地, 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独立完成练习;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习题, 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开始, A, C层次的学生适当少一些, 并建立档案, 跟踪记载学生的发展情况, 并定期进行合理地升降。
二、设计好层次梯度是分层次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当在教学前仔细剖析教学内容及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层次结构和学生发展的阶段结构, 本着“浅、精、慢”的原则, 按照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 安排教学层次, 包括教师分析讲解的层次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层次。根据教学层次的安排设计或选配相应的启发性问题, 例题, 练习题, 使之形成梯度较小, 层次分明的台阶。上课时, 教师引导学生沿着这些台阶逐步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达到各自力所能及的目标, 课后布置各层次相应的作业予以巩固。
三、学生为主体是有效分层次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在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成绩较差的学生降低教学的起点和难点, 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较大提高后, 学习自信心便有所增强, 可以使得上课能听懂课的人多起来了。而中等生要注重他们本身特点, 保持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适度增加难度, 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 不断结合自身的特点、学习规律, 选择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 更有效地提高成绩。而对于优等生每节课都安排尽可能高的层次题, 优生也获益非浅。同时多层次教学有梯度和层次的科学安排, 又将学习方法寓于教学之中, 随着教学活动由低到高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可以相应得到提高, 从而掌握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也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克服依赖心理。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 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 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学生的数学成绩也能有一定的提高。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愿, 要使学生学会阅读教材, 理清知识结构, 养成自学习惯。还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与能力、观察、实践、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促进智力全面发展, 让学生在主动中求发展。
四、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是分层次教学的重要保障
由于在分层次教学中要做到教学目标层次化, 课前预习层次化, 课堂教学层次化, 布置作业层次化, 单元考核层次化, 课外辅导层次化等等一系列措施, 所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这些措施适应情况, 以及当时的学习情况是非常必要的。《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学生通过数学学习, 得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除了运用新的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对学生数学活动情况的评价是非常之关键。而评价的基础还来源于教师对信息的反馈, 而这样的信息反馈必须全面性、有效性。否则影响教学效果, 影响对学生的评价。
对于同一个数学问题, 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认知表现, 所以通过学生的认知进展情况的反馈信息, 给不同的学生作出相应的帮助指导, 尤其对后进生要多指导, 多鼓励, 尽量做到精批面改差生, 根据反馈信息肯定中差生的成绩, 及时了解并帮助学生存在的困难, 并且从心理上激励, 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最后, 由于分层次教学对老师的要求很高, 也是给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一个挑战的机会, 通过这个机会, 也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和素质。面对学生学习上的不同差异, 运用分层次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原则, 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减少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摘要: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 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 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 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出发, 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中,分层次教学,心理
参考文献
[1]《实施分层教学探讨》.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5.吴建荣
【高中数学的层次化教学】推荐阅读:
高中数学的分类教学07-01
高中数学的教学反思11-16
高中数学的体验式教学09-04
高中数学的实践教学10-02
高中数学新授课的教学11-07
高中数学的概念教学论文07-19
高中数学中的对比教学05-26
高中数学中的情境教学05-30
高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06-08
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法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