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的实效性教学

2024-09-05

高中数学的实效性教学(精选12篇)

高中数学的实效性教学 篇1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好几年, 通过多次的培训及自己的教学实践, 本人发现只有切实做好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才能够在教学任务繁重、高考压力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影响实效性的因素

1.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 如果不了解学生, 就会出现盲目教学, 教学的方法不适合, 教学任务目标不明确。因此,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学习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 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和处理能力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师对教学内容要吃透、理解到位, 对课程标准要清楚, 知道自己要讲哪些内容, 所讲内容是认识、了解、理解、掌握中的哪一个标准;还有就是要有灵活的头脑, 处理教材中的难点时, 要使难点不难, 抽象不难懂。

3.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1.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学生如果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 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一定是空谈。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去学习和探究。教师要做的是如何将抽象、难懂的问题转化为有趣的问题。

2.采取恰当的探究学习方式, 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探究式课堂教学, 就是以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 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物,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和探讨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 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

3.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当前,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非常重要, 它改变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本书, 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老模式, 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吸引力、容量大、实效性强。

三、做好课堂实效性的经验总结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 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如果没有有效、及时地对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师的专业素质就不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也就不能长时间地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持续有效, 教学目标就无法完全实现。

对于新课改的意见众说纷纭, 但是新课改实施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已得到专家、学者和众多教育实践者的肯定。如何有效实施新课改, 将新课改的先进理念跟实际教学接轨, 这是以后我们应该思考和摸索的事情。

高中数学的实效性教学 篇2

摘要:高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且数学成绩对升学也有重大影响,所以学好高中数学至关重要。其中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学习质量就尤为重要,学生都应该认识到高中数学的重要性,并将提高高中数学学习质量和实效性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针对于高中数学这一课程中存在的教学弊端,提出几点改革方法,改善目前的课程教学现状。并且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探讨,来提升高中数学这一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存在问题;实效性;改革方法

前言

高中数学这门课程是高中的必修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和高考的结果,还会关系到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以及人们对高中整体的评价,所以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其自身价值显而易见。这门课程涉及到的内容范围特别广,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还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对高中数学教学引起重视。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发现只有通过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1.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手段落后,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高中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手段还是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手段,通过“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只着重于自身对高中数学的理解去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们的自身情况。这样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不仅不会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相反还会增加惰性。学生们不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也就不能更加深入的去理解数学、搞懂数学,学习效果不好。而且教学中缺乏实际,不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所以这样的教学手段是很不成功的。1.2师资水平低,教学质量差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关键取决于学校的师资水平高低。然而现在关于高中数学这门课程的师资水平很低,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只是老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去演讲,不断的灌输,而缺乏教学实际性,非但从不顾及学生们的感受,还去要求学生们认真听讲。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不会教会学生这门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而且还会增加学生们的惰性,或者光用脑不思考。这不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差,让高中数学这门课程难以继续下去。1.3教师盲目教学,对学生缺乏了解目前学校教师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也没有详细地了解自己所教的内容,就随随便便的进行课堂授课。如果教师不了解教学内容,不了解学生,就成了盲目教学。除此之外,高中数学没有及时地更新教材内容,使得学生们学到的知识都比较落后,步入社会后遇到实际问题不会处理,或者还是用老方法去解决,比较滞后。加上高中数学这门课程逻辑性太强,教学内容缺乏实际性。使得学生们不能去实际应用,有些问题难以理解,在学习这些知识时会比较吃力。学习吃力就会让学生们产生厌学心理,缺乏积极性,降低了教学质量。1.4理论与实践联系不足高中数学这门课程最重要的就是讲究理论联系实际,或者说偏重于逻辑性和实际性。然而传统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联系不足,使得学生遇到实际问题

2.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法和对实效性的探讨

2.1改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进和完善高中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手段,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式去取代传统的教学课件。这样的教学手段比较全面,不会让学生感到拘束,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例如当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学生可以亲自上手,去设计、去指挥、去实践,而不是只能通过计算来了解学习。这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具有技术性和实际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所以这样的教学手段才是成功的。2.2提升学校的师资水平,提高教学实效性提高学校师资水平的方法有很多,有长期的培养计划,也有短期的改革措施。其中,主要的方法有:(1)学校应选择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学人才,提高师资水平,从而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2)学校应从教师抓起,首先提升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然后才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所以应加大投入力度,可以通过进修的方式来提升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3)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一定要灵活,并且自身也要参与到课程中,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2.3全面了解学生状况,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应充分的了解学生,并去了解自己所教的内容,拒绝盲目教学。根据新时期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去改变和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由于高中数学这门课程理论性太强,传统教学内容缺乏实际性。有些问题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很难去理解,学的比较吃力。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改善教学方法来解决:(1)拒绝“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脱离书本的束缚,让学生们有自己的想法,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会更好地去理解数学知识;(2)具体数学问题可以通过实例来讲解,不仅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改善教学质量;(3)可以不定时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运用课堂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逻辑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成绩。2.4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实效性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学习,由于课程内容的全面性与逻辑性,还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具体事例教学。并且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去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性。

3.结语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 ; 课堂教学 ;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59-01

1.前言

数学是高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得素质教育能够得到全面的时候,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这是高中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这是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和进行总结的问题。做好高中数学教学的工作,能够体现高中数学教育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学校应重点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知识。

2.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2.1教学缺乏主动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数学学习这个领域,数学是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的。所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许多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热情,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很被动。高中的学习环境和初中有一定的差别,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有很多学生不能认真学习数学,内心对数学已经产生了恐惧感,所以他们不愿意积极地思考问题,导致高中数学教学不能有序进行。

2.2培养应用型人才

高中数学教育是提高学生的逻輯思维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理性地分析问题,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中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高中数学教育的要求是: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理论知识,还要让他们懂得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到实践中,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获得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拥有一个坚实的基础,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知识经济建设的潮流中。

3.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目标

3.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高中教育的主要目的。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结合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数学研究上应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因此,高中数学过程的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学习到更多的新技能。

3.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高中数学中的有些问题,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同力合作才能完成的。人们在以后是生活和工作中,但并不是完全分离的个体,它是独立于其他业务,每个人员负责经营和各个团队成员的高度合作,默契的配合,与公司的整体运营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工程,需要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实现基本的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4.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的方法

4.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学习兴趣,他们才能够积极探索。数学是一个实用的专业,但其基础理论的学习是枯燥的,所以许多学生开始就会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将会对数学产生反感。学生在开始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对数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是枯燥的,它需要一个舒适,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在课堂中微笑教学,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讲解。只有这样,学生可以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有很好的学习热情。

(2)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高中数学的学习比较难,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经过许多挫折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一些基本的数学理论学习是十分乏味和困难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更多鼓励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重新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4.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多媒体教学给教学方式带来了一次全新的革命。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从而能够集中注意力来学习数学知识。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学习更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是提高教师能力的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4.3开展探究式教学

开展探究性的教学,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性的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一个需要探究的对象。然后学生自己进行科学探究,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

5.结论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高中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高中的数学教师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掌握好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中。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好的学习氛围中吸收更多的知识,高中数学课堂应该努力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并通过自身教学的努力,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军.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 高考(综合版),2014(02).

[3]黄艳爽. 新课标下如何做好高中数学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2013(32).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篇4

一、影响实效性的几个因素

(一)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个班级的学生个性都不相同, 他们的想法和学习能力也不同。教师在教学之中, 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了解, 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了全面了解, 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堂环节的设置。如果教师不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设置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不高, 还可能使课堂教学目标完成不了。

(二)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和处理能力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 根据教学目标和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在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时, 要掌握教学的轻重缓急。对于较难的知识点, 可以留给学生较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 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较简单的知识点, 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解决, 以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刻把握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 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不分难易点, 可能就会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简单的问题, 从而浪费了课堂时间, 导致难的知识点没有时间进行讨论, 使课堂教学目标完成不了,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起不到促进作用。

(三)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传统教学中, 课堂中的主体是教师, 教师主导着整个课堂的运作过程。在这种课堂中, 学生的思维几乎不运转, 仅仅是接受教师的讲解, 对教师讲解的题目也不会产生疑问。新课改以后, 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 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还有很多传统教学方式渗透到了新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摆脱不了旧的教学观念, 在让学生提高能力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道路上就不会顺利进行。所以, 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新课标, 把握现在素质教育的方向, 使新课改真正落到实处, 使学生的能力真正获得发展。

(四) 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 对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 设问1:你能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出α与α+180°的三角函数的关系吗? (此问起点太低) , 设问2:你能用圆的几何性质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吗? (此问起点太高, 有点深不可测) 。所以, 我们要不断思考和学习, 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 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教师一定要把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 在进行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时才能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 不管教师创设如何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 学生都对此没有兴趣, 不会去主动关注。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将抽象、难懂的问题转化为有趣的问题, 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1) 教师要从语言上下工夫, 决不能语言平淡、面无表情, 整节课平铺直叙, 应该做到语言既要准确又要生动。

(2) 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讲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设计问题如下:小明假期去打工, 到一家饭店应聘, 老板说第一天给他2000元, 以后每天小明给老板返还1元、2元、4元、8元……至少干够20天, 问:小明同意了吗?回答是小明拒绝了, 让学生寻找答案。这样课堂上气氛活跃, 学习兴趣大增。

(二) 采取恰当的探究学习方式, 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教学中,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问题, 通过小组中的成员谈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可以激发其他小组成员的思考。通过结合组员对问题的看法结合自己的观点, 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同时对解决问题也有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学习者把抽象的东西通过直观感受和积极思考转变成自己的储存, 是一种把知识逐步内化的过程。学生通过把知识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识会让他们在课堂探究中更积极、更深入。

(三) 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 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教学时, 学生在课堂上遇到难题时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分析解决。但在完成课后作业时, 学生在遇到类似难题时却又往往不知从何下手, 主要原因是没有把在课堂上的知识真正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知识库中的内容, 这就导致在运用这些知识时无法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进行调取, 从而会有“明明在课堂上学会了, 怎么现在又不会了”的困惑。为解决学生遇到的这种情况, 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强度训练, 通过接受新知识, 利用新知识进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后, 就能快速地利用新知识独立地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的实效性教学 篇5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却凸显了,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何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老师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 复习课 实效性

突出复习课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教师科学合理的组织复习课的展开过程,要抓住复习课教学的重点,并且有针对性的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与体系。复习课教学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侧重点,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基本情况,尤其是要明晰学生知识掌握上普遍存在的遗漏或者不足,并且将其作为复习课教学的核心。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复习课教学的成效,并且让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要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及掌握。

一、做好细碎知识的梳理归纳

不少教师在组织复习课时往往更关注于那些大的部分与板块,其实,有的时候学生在一些细碎内容的掌握上都还存在缺陷,复习课在逐渐展开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于学生细碎知识的梳理与归纳,尤其是对于那些核心概念要保障学生有准确的理解,这样才能够为后续复习课的深入打下好的基础。教师可以抽出一定课时来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这些细碎知识的完善,首先要让学生对于一些核心的概念,数学的定理、定义等有清晰与准确的认识,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更为扎实。这样学生在巩固那些复杂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才会有较好的基础。因此,教师首先要在复习课的展开中在这一点上有良好落实,这才是复习课应当有的合理的教学开端。

很多教师认为,像概念性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就不需要多做强调,但实际情况却是学生常常会出错,因此,那些学生不容易记住或者容易产生理解偏差的东西就要多次强调。比如:i的平方是-1,而不是1;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互化可以通过0和1比较大小;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常用的一种方法是1的代换……这些细小的知识点最容易忽视也最常用,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一罗列,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于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归纳。这样才能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也能够为后续复习课的逐渐深入打下牢固的根基。

二、利用習题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巩固具体的知识要点和板块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选取一些有效的方法策略。有的教师仍然停留在从理论层面梳理这些知识的教学模式上,这种方法带给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不深入,能够起到的复习效果也不明显。教师不妨转换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教学策略,可以尝试利用习题来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将具体的知识点融入到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中。这不仅可以给知识的回顾找到良好依托,这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的教学过程,这样的方式显然可以起到更加明显的复习效果。

比如,讲解完三次函数的重点知识点,老师就可以在PPT中,或者是黑板上写出一两题三次函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并不是老师上课讲的知识点在做题时都能用上,这时学生就会在脑子中过滤一遍刚才的知识点,像放电影一样,能用到的就留下,不能用的就暂时搁置在一边。三角函数的关键点在于最大值,最小值,极值,单调区间的求解,这不仅是练习的关键也是考试的关键,教师在组织设计复习课时一定要将这些内容都进行重点回顾。以习题为依托来进行板块知识的复习教学,这种方式可以从多方面提升复习实效。

三、从整体层面提升复习课实效

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已经经历了很长时期的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的知识已经十分丰富,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解题技巧也有了相当的积累。高中时期的复习课教学教师要从整体层面进行把握,不仅要站在更高的视角实现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也要从整体上提升复习课的教学成效。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突出复习重点,注重对于学生知识漏洞的弥补,体现出复习课教学的针对性。这不仅是对于实际复习展开过程的内在要求,这也能够真正发挥出复习课教学的积极功效。

学习数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复习课就是快到终点的那几站。复习课对于每个学生都非常重要,数学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复习课可以加深记忆,把自己脑中零散的知识点有逻辑的、系统的加以整理,更好的影响到数学习题的解答中;而数学能力弱的学生,认真上好复习课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对于自己以前不懂的,或者模棱两可的知识点,通过上复习课来清晰化与明了化,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并且让自己对于学过的内容有更牢固的掌握。

结语

复习课是高中数学教学最后的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做好复习教学的组织设计可以很大程度对于学生知识掌握中的遗漏进行弥补,还能够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与知识框架。复习课教学一定要注重针对性与实效性,要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这样才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程度发挥复习课的功效,让学生对于学过的相关内容都有更牢固的掌握。

【参考文献】

[1] 李得成. 探究数学复习题的方法[J].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2015(02).

[2] 汪记平. 谈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策略[J]. 时代教育,2013(12).

[3] 陈丽敏、景敏、王瑾、任景娜. 问题解决式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的理论探讨[J]. 中国数学教育,2015(Z2).

高中数学的实效性教学 篇7

但现实教学中, 即使是教师, 也往往不能对学生的失败原因作出准确的诊断, 笔者尝试根据自身实践经验, 从问题解决的角度, 分析总结笔者从教历程中了解的大部分“学闲生”产生学习障碍的三大方面及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应对策略: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的三大方面

1. 动力方面:

习得性无助.如果将数学成绩最终提高比喻为汽车在崎岖山路上艰难向目的地行驶, 那么学习动力则是汽车前进的燃油、发动机, 是必需的.大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并小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高中学习有多重要, 而是他们从初中开始就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学, 也学不好, 无法从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快乐.再加上初中基础不扎实, 高中课时紧, 内容多, 他就更听不明白, 不愿意听, 听课时就会不自觉地走神, 课后不愿意花时间去解决难题, 于是数学成绩就更加上不去……从而畏难心理、自卑心理更加严重, 更不愿学习, 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最终形成习得性无助.

那些上课走神看风景、自习课捧起数学书不到10分钟又放下、从来不主动问老师同学、老师找谈话时只会低着头不吭声的学生, 大部分都有动力方面的问题.

2. 表征能力:

问题表征和转换表征.问题解决的第一步就是理解问题含义后, 在头脑中建立起对问题的心理表征.对问题的心理表征好坏, 直接影响到问题解决的质量.例如, 对“1+2+3+…+100”的问题解决, 普通人简单地将此问题表征为相加99次, 而数学家高斯通过转换表征形式为“1+100, 2+99, …”, 从而更迅速地解决问题.

问题表征的灵活性体现在“一题多解”中, 每种解法就意味着对同一道题建立不同的问题表征.例如在求解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时既可以用配方法, 也可以利用图像法, 还可以应用导数的方法求解.

问题表征能力不强, 往往由两个原因造成: (1) 阅读理解能力不强.解题的前提是正确的审题, 许多数学“学困生”常常遇到审题困难, 有的学生竟然花了一节自习课来审一道题的题意, 这说明理解能力跟不上. (2) 数学知识结构不够牢固、不会融通.问题表征能力和既有知识有关, 例如“鸡兔同笼”问题, 小学生解起来会较为闲难, 但初中生学习过二元一次方程组, 就能迅速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建立问题表征, 从而解题.

对于那些自己苦思冥想不得其解, 但在教师指引下忽然间“啊哦”顿悟的学生, 大部分都是在表征问题或转换表征方面遇到困难.

3. 策略使用:

元认知能力不强.弗拉维尔 (Flavell) 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 具体来说就是关于个体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节.元认知在认知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为:选择有效的认知策略, 监控认知活动的具体过程, 不断获取和分析反馈信息, 评价各种认知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坚持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并及时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等.

从以往经验来看, 数学学不好, 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起作用而造成的.因为三大因素之间会互相影响和转化, 学习动力因素变化, 则会相继引起问题表征因素、元认知因素变化;同理, 元认知水平没有提高, 也会引发学生问题表征能力减弱, 从而学习动力降低.

二、帮助“学困生”消除学习障碍, 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应对策略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好是成功之母.”只有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才能调动学生乐学乐问, 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 课堂中穿插数学史、数学故事, 营造学习数学的氛围.在数学课堂中, 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数学文化, 了解古今中外多位数学家的故事, 让学生走进数学的殿堂.每一节都花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讲伟大的数学家们的故事, 从而学习数学家探求的精神;或给学生思考一些简单数学趣味题, 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 更好地让学生在整节课中参与进来;或在引入新课时, 加入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趣味小活动, 让学生对了解本节内容有了强烈的愿望, 再去进行学习, 那就让这一节课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我们都知道“圆锥曲线”这一部分的内容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显得枯燥难懂, 而“椭圆”是“圆锥曲线”中的第一个内容.因此在学习“椭圆”之前, 先进行了小活动———折纸, 大家一听做手工, 都兴奋起来了, 拿出上课前让他们准备的一张圆形纸, 认真地听我说折纸的方法, 已经跃跃欲试了.“太神奇了!”折完后同学们都在惊叹着, 经过了这个热身的小活动, 大家的兴致都比较高了, 这时候再学习下面的内容同学们就从被动变为主动了.

(2)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数学课堂中, 老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 感性的知识理性化, 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 给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各种学习活动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教学中, 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做掷硬币游戏, 通过实验, 数据统计, 得到掷一枚硬币出现正反面的概率都是等于, 并总结出概率与频率的关系.从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中领悟如何得到随机事件的概率.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不仅可以促进组员之间进一步互学互助, 遇到问题能及时地讨论交流, 以好带差, 有效地消除他们学习的无助感, 而且可以激起小组之间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 充分调动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2. 让学生学会说题, 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所谓说题, 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问题所呈现的材料, 进行分析思考, 说出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条件、现象、过程、解题思路及应采用的规律方法等.说题过程是学生通览全题, 说明题目要素, 剖析字词句, 探索解题思路, 思考解题步骤的过程, 也是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独立思考, 比较分析, 形成个人见解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说题, 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是提高解题效率的关键.

如在“概率”一章中, 常遇到这类问题:某种饮料每箱装6听, 如果其中有2听不合格, 问质检人员从中随机抽出2听, 检测出不合格产品的概率有多大?可以说题如下:“检测出不合格产品”就是“只要检测的2听中有1听不合格, 用A表示”, 由此设“A1表示‘仅第一次抽出的是不合格产品’, 则P (A1) =830;A2表示‘两次抽出的都是不合格产品’, 则P (A2) =830;A12表示‘两次抽出的不合格产品’, 则P (A12) =230;A=A1∪A2∪A12, 从而P (A1) +P (A2) +P (A12) =0.6”.

3. 实行阶梯式题组训练.

对于难度较大的或者步骤较多的题目, 数学基础差的学生, 求解较为困难, 甚至是无从下手, 遇到这种情况时, 如果我们设计一个题组, 而且题组中的几个题目由易到难, 呈阶梯式的层层递进, 这样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 学生就更容易接受, 学习起来就更加有信心了.

例如二次函数中最大、最小值尤其是含参数的二次函数的最大、最小值的求法学生普遍感到比较困难, 为此作了如下题组设计, 对突破学生的这个难点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1.求出下列函数在x∈[0, 3]时的最大、最小值:

2.求函数y=x2-2ax+a2+2, x∈[0, 3]时的最小值.

3.求函数y=x2-2x+2, x∈[t, t+1]时的最小值.

上述题组的设计层层递进, 每做完一题, 适时指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要点, 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 就能摸到桃”的感觉, 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并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课堂效率.

浅析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 篇8

一、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一) 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内涵

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具有以下内涵: 一是它以学生为主体, 关注学生的学习实效;二是它关注师生之间的交流及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三是它强调对教师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 从而影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因此, 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可以定义为: 高中数学教师以尊重高中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为前提, 在充分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学生特征、教学方法等基础上, 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教学资源, 促进高中学生尽可能地增长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养成数学思维、提升综合能力与素质的系列活动及成效。

(二) 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具有的主要特征

一是有明晰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程度、目标等充分了解, 并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二是坚持全体学生的参与。 创造机会让每一名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都获得提升和发展, 同时也要积极动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教学方式灵活多变。 所谓“教学无定法”, 教师要科学判断和评估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设备、教学习惯、学生差异、阶段特点等因素, 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和进度。

(三) 制约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因素分析

学科因素方面, 高中数学主要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 具有逻辑严密、内容抽象、应用广泛等特点, 对学生自身的数字运算、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想象等能力要求较高, 如果学生知识基础薄弱, 思维能力跟不上, 在学习中就会比较吃力, 有的甚至产生恐惧、厌倦心理, 从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因素方面, 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储备、教学方法和策略、课堂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板书能力能够直接影响和制约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学生因素方面,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和关键, 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信心等都会影响和制约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因素方面, 不同的教学氛围和课堂环境, 容易产生积极、消极等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

二、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教学方式单一, 课堂教学中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关心和审视教学, 更多的是以教师讲解为主, 有的甚至采取“满堂灌”方式, 忽略了学生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二是教学目标仍旧停留在以运算能力代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 而忽视或轻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情感意志力的关注和培养。 三是有的教师冷落甚至脱离数学教材, 过度开发课堂外的教学资源, 使得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宽泛化, 有的教学情境的设置牵强附会, 流于形式, 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和资源。 四是教学评价仍然以考试成绩为准, 存在简单化倾向, 对学生一味讨好和表扬, 使得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 不利于学习效果的增强。

三、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 教师要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一是要认真熟读和研究教材内容, 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深刻把握编写者的意图和用意, 对知识脉络、教学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要深入了解和把握授课班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 有针对性地准备教学方案, 确保教学内容和过程的有趣、生动、有效。 三是要经常性地对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语言水平等进行总结反思, 不断学习“充电”, 做到扬长避短。

(二) 重视数学教材内容的相互联系

一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将所讲解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降低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难度。 二是加强纵向联系, 课堂上带领学生回忆和复习初中学习的相关知识, 实现初中、高中数学知识的有效衔接。 三是加强横向联系, 将数学教学中的历史介绍、物理题型等与相关的历史、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相联系, 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 在讲解函数的相关概念时, 可以介绍中国古代公孙龙等最早的函数萌芽思想, 也可以结合生物学上讲的细胞分裂数目过程, 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从而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深化。

(三)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优化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不断提高高中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 在讲解向量的平移知识点时, 可以利用PPT、Word等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制定出更直观、 生动的平移效果对比, 从而帮助学生更形象、更生动地理解向量的相关知识。

高中数学处于学好数学的基础和关键性阶段。 要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紧紧围绕新的教学培养目标, 不断在改善数学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下工夫, 努力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愉快、充实、有效学习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技能, 在形成数学思维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 实现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芳.探究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J].改革与开放, 2010, 08:123+125.

[2]户燕.论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07:133-134.

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篇9

一、什么是有效性课堂教学

在实施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有效性教学,才能把握好有效性教学的风向标。

所谓无效数学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追求表面形式,忽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实际收获,或过分追求教学的短期效应(如只重视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只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的发展和未来,或过分把教学过程简单化,忽视知识的生成和学生的建构过程,从而使学生情感体验肤浅、学习目标模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深刻,进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以致在数学学习中被动和消极,事倍功半,不能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对数学知识不能有效地进行迁移和灵活加以运用,弱化了数学教育的价值。

1. 认为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的知识越多,课堂教学效率越高。

其实这样学生反而变成了接收知识的容器,知识不能及时得到消化。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教学效果却适得其反。

2. 认为通过讲解大量的习题可以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实行题海战术,让学生通过大量练习掌握知识,并集中讲解。这样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3. 认为花费大量时间苦教、苦学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实践证明,这样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考试分数并不完全等于教学质量。这样学习导致学生只能应付考试,并不能学以致用。

4. 认为通过大量使用直观教具或信息技术可以增强学习生动性和直观性。

教学工具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辅助教学,但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盲目大量使用教学辅助工具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这些都是需要在教学中避免的,真正的有效课堂教学需要做到:一是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方面的知识;二是下课后,学生依然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三是学生不再需要强迫学生,而是自主学习。有效教学强调学生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能自如地运用高中数学知识。教师亦可通过有效性教学体现自身的价值,不断增强自己的成就感,并在有效教学的探索道路上充满动力。

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与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其相互影响和交织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复合主体。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和学习方法,而且要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拥有创设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发展自己的教学个性,使数学课堂“活”起来。“活”,表面上是课程的内容活、形式活、情境活,实质上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活”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彰显,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同时,增进相互了解,加深师生感情,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三、创设问题情境,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模型和知识背景,并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类比,为数学知识的形成奠定必要的感性基础。教师设置的问题既要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又要针对教学关键,有的放矢,在重难点处设疑,明确探究目的,注重针对性。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提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从“未知区”向“最近区”发展,最后向“已知区”转化,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有效的问题情境要注意趣味性与针对性共存,创造性与挑战性兼备,开放性与探究性统一。

四、通过数学实验,再现结论的探究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可操作的问题情境,开展各种数学活动,再现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自我操作与体会的过程中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实验手段,尤其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可进行实验操作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知识的变化规律,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发现数学,了解数学,体验数学,掌握数学,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最终实现数学有效教学。

五、实现预设和生成的完美统一,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所谓预设性发展是指可预知的发展,即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所谓生成性发展是指不可预知的发展,也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又需要生成,预设和生成是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预设过度就会挤占生成的时空,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互动,知识不能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生成过多就会导致教学的随意性,使教学失去重心,泛泛而谈,浅尝辄止,从而背离生成的目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控和处理课堂教学的方向,实现预设和生成的完美统一,这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高中数学的实效性教学 篇10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 优等生和差生在一些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特性, 而多数优等生在知识结构方面具有鲜明的丰富性, 所以优等生在知识的接受和运用方面比差生存在优势。相比于优等生来说, 差生在知识结构方面就显得贫乏得多, 造成差生在接受新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种种困难。

比如, 在进行关于“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新知识教学过程中, 优等生对于“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的认知过程显得比较轻松, 原因就在于优等生对于公式中所用到和提及的与教学相关的知识比较了解。正是因为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 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中, 这类学生能够有效和及时地回想起来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公式和定理, 并且能够在思维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而对于差生来说, 由于其知识认知结构相对比较贫乏, 在有关“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的新知识教学中, 这类学生由于缺乏需要建构新知识的旧知识结构, 导致学习出现困难, 表现为听不懂、理不清的情况。很显然, 差生原有知识结构的缺失, 直接影响着新知识结构的有效建立。对于差生来说, 要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急需要的是补齐旧的知识结构, 以实现新旧知识结构的有效建构。而此时如果教师不能够很好地认清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只是照顾优等生的学习状况, 结果只会使差生对新旧知识结构的建构变得无效而失败, 使得优等生更优, 差生变得更差。

可见,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优等生和差生在认知结构方面具有丰富性和贫乏性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要正确地认清这一点, 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改变教学策略,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和发展。

二、优等生和差生在认知结构方面具有整合性和零散性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只是对知识结构的有效构建, 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整合性特征。优等生具有优秀的整合能力, 在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 能够把知识结构和生活中的经验以及其他学科的内容有效地进行整合, 用来完成学习任务;而差生就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比如, 在进行“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的学习中, 优等生能够根据公式的推导过程, 联系已有的知识和公式, 整合形成一个公式的链接结构;在这个链接结构中, 每一个公式都是相互关联和制约的, 具有着统一的逻辑性内部结构。不仅是在这堂课的学习中是如此表现, 观察优等生的学习过程, 你会发现他们的这种知识的整合性是一以贯之的, 这也是优等生之所以成绩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对于差生的表现, 我们看到的是尽管他们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 罗列出与之相关的几个公式, 却不能自主地形成系统性的公式链接结构。这说明差生的知识结构是零散的, 不能够对这些零散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效的整合。于是在实际运用公式的过程中, 就会出现解题思路和方法的缺失, 进而导致知识不明、结构不清的情况出现。

可见, 正是由于优等生和差生在知识结构中存在着整合性和零散性的特点和差异, 导致学生在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时出现明显的不同。

三、优等生和差生在认知结构提取方面具有灵活性和迟滞性的特点

优等生和差生在知识结构方面的差异, 导致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同:优等生具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不仅如此, 在实际运用知识的过程中, 优等生能够在繁复的知识中灵活地寻找到知识点, 并加以运用, 从而解决数学问题, 表现为出色的解题能力。而差生由于知识储备的欠缺和知识结构的零散性, 导致这类学生在提取这些知识的时候显得迟滞, 表现为解题慢而无思路。

从以上这个案例可以看出,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优等生和差生在解题阶段的差异愈发明显。这主要就是因为在认知结构提取方面, 优等生具有灵活性及差生具有迟滞性的特点。而缩小这种差距, 需要教师的努力引导和点拨。

高中数学的实效性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数学 复习课 教学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高中数学是全国高中生没人必学的一门集函数,几何等为一身,开阔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严谨的重要学科。众所周知高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全面,但是也有一部分知识很难理解,三年所学的知识都不同,所以开设高中数学复习课是对高中数学知识的一次大整合,对学生的一次大检阅,对老师教学水平的一个大考验。但现在,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发展很不成熟,存在着复习注入式等多个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老师去解决,让高中数学复习课更有益于每一个即将高考的学生。如何做到?如何解决?也是老师应思考的问题。

一:高中数学复习课的不足

1、复习注入式

现在高中数学复习课,老师只注重自己的讲解,不给学生留下发言思考的机会,这样不不仅使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大大下降,也使老师的教学效率大大降低。有时,老师认为有一些知识点学生只需死记,不需要明白。比如:在进行函数完全平方差等教学时,大部分老师都只单纯的教育学生记忆公式,不让学生去理解记忆,而这一做法往往会导致在考试中如果题目转化复杂,学生就不知道是否该用什么公式去解题。这往往都是因为老师在上复习课时,只注重知识点的讲述,不注重知识点的讲解记忆,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机会,只单纯为应试而复习,从而使学生缺少对知识点的领悟,不能达到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最初目的。“老师包讲,学生包听”是复习注入式的关键表现。很多老师仍坚持以老师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错误的。

2、复习题试卷化严重

现在的高中数学复习课在考验学生知识时,一般都是单纯的发放试卷。老师单纯的实行“题海”战术,总认为题做得越多越好,只注重量不注重质。很多复习试题知识点设计不全面,没有难易之分,不能突出重点,及时复习试卷化了也没有很好的作用效果,学生并不能从中提炼出知识点的精华。试卷题目不注重“一题多解”的出题模式,不能有效地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知识点理解,掌握,记忆的水平,从而会使学生心理上对复习试卷产生排斥心理,进而对高中数学复习课产生排斥。

3、复习课艺术性不高

(1)高中数学复习课授学简单,模式单调,无法激发学生的复习积极性。现在,大部分老师都认为数学并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引用经典,笑话等来进行教学复习,这是错误的。老师只一贯的按照自己的讲义按部就班的对学生进行洗脑,让学生死记住成千上百个知识点,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也是无法接受的。对于一个高中数学知识点,我们可以用一个例题去让学生思考解决的方法,去探究其中一层又一层的奥妙,自己一步一步去把它解答出来,而不是老师教给学生公式,学生搬过公式套在题目里解出答案的这么一个循环的死过程。老师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明白这个公式的由来和应用,使学生主动去学习。

(2)同时,老师课前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前期准备不足,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一直灌输学生“老师教什么,他们听什么,学什么”的想法误区,只进行单一的授课,讲解知识点的循环,单调乏味,沒有艺术性,授课的成果也大大降低。

二: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具有实效性的举措

1、高中数学复习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

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高中数学复习课时

间紧促的情况下,挑选重要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授课,然后在转换成有学生自主学习,由学生对今天一天甚至一周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整理,在整理成答题提纲之时,发现有不懂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及时向老师询问,有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他们去解决难题,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这样不仅是学生成为主体,完成了学生应该独立思考,掌握知识点,记忆难点的人物,也充分发挥了一名老师点拨难题,启发学生,诱导学生解难题,调控学生思唯积极性的角色。当然在诱导学生解决难题时,也应该注意老师要简明扼要地指出学生遇到的难题处的关键知识点,不要前勾后连将所有知识点拿出来,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比如:有一道关于三角函数与几何相互掺杂的题目,我们既要指出它考查的是三角函数的哪个知识点,或者是几何中的那一个确切知识点,而不是以偏概全。只有让学生真正学会独立思考,重点记忆知识点,复习课才算是成功。

2、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要提高乐趣性

理科学科的教学本来就缺少相应趣味去引导学生去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所以,高中数学复习课这对学生至关重要的教育课提高其本身课堂的乐趣性是必然的。老师与学生之间应加强沟通,老师在教学知识时应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如:三角形结构最稳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模具利用全等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实际中的解答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知识点的生活例子。这些例子既贴近生活,也符合所学的知识点。在复习课本来就是进行知识点重新记忆梳理的情况下,这些有乐趣的生活例子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在教学前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规划好复习课的重要知识点,找好贴近生活的乐趣,那么,复习课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复习课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高中学过的所有知识点的复习与之后的高考考试,是所有人都很重视的课程。而就目前来看,复习注入式,复习满堂罐式,老师复习理念错误,复习课堂缺乏趣味性是目前高中数学复习课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应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改变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结构,循序渐进,难易结合等,使高中数学复习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即将要高考的学生,助她们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 周洪伟. 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若干策略[J]. 成功(教育) 2010年08期

[2] 王丹. 初中数学复习课的几点建议[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10期

[3] 王春红. 浅谈初三数学一轮复习课的有效模式[J]. 学周刊 2011年21期

[4] 沈军鹏. 略议如何上好高中数学复习课[J]. 学周刊 2011年32期

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篇12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互动,自主探索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何谓有效教学?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 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人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成功的教学行为, 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双重体现.国内的教学专家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特征要求: (1) 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 (2) 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3) 富有个性化的、多种学习需求的过程.我国的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 指的是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 对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应该是多层面、多角度的.如何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笔者认为, 应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有效数学课堂教学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二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三是师生的合作互动, 学生在课堂上的充分发展;四是学生自主探索, 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二、有效教学的策略

1. 教学目标

(1) 处理好三维目标的关系.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关注数学课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的达成.与原有课程相比, 新课程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 更注重对过程目标的关注, 即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

(2) 确立有效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 有效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符合学生的心理与学生的基础, 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始, 从能激发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人手, 让新的数学知识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之中, 使学生能够轻松自如地接受新的内容.

2. 教学方式

(1) 观察发现.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 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 解决问题, 使学生处于一种自主的学习状态中,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

(2) 生活实践.数学源于生活, 而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也应用于生活, 在我们周围处处有数学, 时时会碰到数学问题, 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 更要注意创设生活情境, 启发、引导学生, 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在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中实践.

3. 师生互动

(1) 充分了解学生.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 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 因此教师的备课完全是为学生而备的, 离开学生的备课是盲目的, 只有针对学生的现有基础、接受能力及其学习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 才是有效的.

(2) 突显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的学习气氛, 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和合作, 关注学生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有创新思维, 教师应给以充分肯定, 使之得以借鉴和推广.

4. 自主探索

(1) 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 我们经常看到, 教师是权威, 一切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怎么说, 学生就得怎么做.结果整堂课死气沉沉, 效率也不高.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 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 促进学生主动地进人最佳的学习状态.

(2) 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鼓励学生质疑,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 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开展合作探讨过程中, 通过交流能得出结论.将数学问题渗透到有意义的情境中去, 从而使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具体化, 激发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活动, 从而学会学习.

数学教学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需要我们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去总结, 去思考,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 课后得到了什么, 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 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激情, 智慧和个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程红, 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中国教育学刊, 1998 (5) .

[2]吴海荣, 朱德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分析.数学教育学报, 2002 (8) .

[3]孙亚玲.国外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运动与课堂教学有效标准研制.华东师范大学网络资料.

[4]周春荔, 张景斌.数学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董林伟.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建议.中学数学月刊, 2007 (6) .

[6]吕宪军, 王延玲.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中国教育学刊, 2006 (1) .

[7]曹一鸣.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和“数学化”.中国教育学刊, 2006 (2) .

[8]董素艳.引发思维的提问策略.中国教育学刊, 2006 (3) .

上一篇: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下一篇:环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