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字化与高中数学融合的教学

2024-07-27

例谈数字化与高中数学融合的教学(共13篇)

例谈数字化与高中数学融合的教学 篇1

例谈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柯街中学

周德春

摘要: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教学思想;信息素养 1.引言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设学习情境,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1.1研究背景

现代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课不应该是让学生背数学、记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让学生“做”数学,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学生“做”数学的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使用多媒体教学,可利用图形、图象、文本、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来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有效地促进数学课堂教学。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数学课程内容,使教材具有“生命”

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课程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创设出多种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使教材“活”起来,从而有效的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2.1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而创设情境作为数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有效工具。

案例 1(如图):对于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4,三角函数y=Asin(wx+j)的图象随A、w、j的变化而变化一节,通过让学生接触、观察各种图象,使其意识到A、w、j可能对图象有影响,进一步让学生相互合作,自主探索得出规律,可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发展。

因此我认为应让学生更多地操作电脑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体验数学美的魅力。如三角函数的图像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内容得到深化,使学生认识到了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了学生用数形结合、转化等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建模能力。

2.2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教学能够形象的把信息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例如:课本上的图形是“死图”,无法展现推导球的表面积的过程,而黑板上的图形鉴于技术原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利用多媒体就可以生动的把

OP移出小锥体还原小锥体Q2O1AB球的表面积推导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导过程,便于加强记忆,如右图所示: 2.3.教学方式“动”起来,体现学生主体

MQ在运用多媒体的同时,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索、质疑、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上高二数学“二面角定义及其应用”时,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二面角定义及其应用”的课件,并将要解决的问题:“二面角概念”、“怎样度量二面角的大小”、“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如何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如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在循序渐进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独立探索,并通过实验猜测推导论证,由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教师帮助学生共同完成以上问题,并加以整理,ABα平面延伸运动 二面角直二面角旋转二面角平角EEβCAC然后教师启发性的回答、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就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对主题——“二面角的概念及其平面角的求法”的意义建构,既有效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优化了教学过程,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教育质量。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3.1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多媒体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心态,诱发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多媒体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做”数学,享受在“做”中学数学的乐趣,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3.2根据不同的课型,选用恰当的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在概念教学中,以相关知识为载体,运用电教媒体揭示概念本质,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便于深刻理解概念。

例如在《函数单调性》,运用课件第一次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单调性的概念,再次使用时,帮助学生理解单调性概念的本质。在两次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

第一次演示

第二次演示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面临问题及对策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在感慨现代教育技术给数学所带来的种种益处的同时,也不能不注意它的负面影响。4.1教学过程中信息量过大.多媒体课件教学信息量大,有的老师做出来的课件幻灯片的张数过多,一节课幻灯片不停的切换,没有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学生就像是在看电影,从讲授知识的时间上来说时间明显缩短,学生往往还没来得及消化,下一个知识点又开始呈现。而知识点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前面没弄懂后面的更不会懂,其结果学不到知识,这样的教学现象显然违背了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初衷。4.2教学过程中多媒体“霸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是大前提。多媒体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利用它能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但它只能作为一种工具,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作用.有的教师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计算机,对其他常规教学手段不屑一顾完全忽略了黑板的存在。

同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情感因素是关键的因素,情感教育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应忽视的问题,课堂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逐渐演变成‘人机对话’,没有情感交流,教育就失去了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教学效果。5.结束语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变革课堂教学的传递结构,扩展信息功能,增加个别化教学的能力,优化教学;但也要注意,现代教育技术也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夸大其作用,试图以此盲目代替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现实的,在未来的教学当中,现代教育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能无节制,要与常规教学相结合,要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为重点,设计好媒体使用的强度和时机。当然,这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去探索和完善。参考文献:

[1]徐斌艳.教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2]谢忠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影响因素与推进策略,期刊: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9月 [3]李学云.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初探,[4]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教育技术通讯,2005,(1)[5]严士健,张奠宙,王尚志等.《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例谈数字化与高中数学融合的教学 篇2

一、信息技术不能帮助数学老师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不少数学老师认为传统教学手段已经能够让数学老师完成目标,如板书、教具等,信息技术并不能使教学效果更好. 我们举例来看是否如此.

立体几何在传统教学中,常使用几何图形教具. 然而模型教具通常体积不大,难以让全部学生看清,更不要说细致观察点、线,甚至观察几何体的构成等.

实例: 让学生主动探索圆锥体的面的构成. 传统做法,可在实物圆锥体上按形状贴合一圈纸,把纸张展开引导学生来探究( 图1) . 虽简单可行,但整个现象的构成是粗糙的,学生不能细致地观察、理解. 此外,这种做法往往出现纸张偏离.

可用软件几何画板来展示( 图2) ,通过构建椭圆来绘制圆锥. 由椭圆上点N带动半径ON绕圆心O旋转动画,构成底面; 再用椭圆上的M点,带动母线MC绕顶点C旋转构建侧面; 构建完成后,还可以把圆的周长展开在对应的大圆周上,构建它们对应的弧,构建弧上一个点Q的动画带动半径HQ绕圆心H旋转来构造侧面展开图.

显然,这样学生可以清楚观察圆锥体建构,归纳圆锥体特点,更可以自己动手反复观察,自行完成这个圆锥体建构的过程. 这样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传统教具难以实现的,其效果之优越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会让学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多个数学老师认为,简洁的板书更容易集中学生注意力,花哨的信息手段会让学生分心. 事实上,只要避免过多花哨地装饰图片,无目的自由探索等因素,信息手段运用得当,其实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不是分散.

实例: 研究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问题. 如图3所示,在图中所示的一块木料中,棱BC平行于面A'C',

( 1) 要经过面A'C'内的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应怎样画线?

( 2) 所画的线和面AC是什么位置关系?

上课老师用一段FLASH动画很好地完成了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

动画展现了从BC复制出来一条线,平行向上,与B'C'重合后,再平行向左上方移动,经过P点时暂停( 图4) . 然后用锯子动态锯开木料( 图5) ,非常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完成了探究过程. 其中的木头、锯子,非但没有分散学生的思维,反而是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成功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抽象思维科目不需要信息技术

S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这样解释: “信息技术手段更有利于提升形象思维学科的教学效益. 但是数学是抽象思维. 高中生在思维上已经有较好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所以,不需要信息手段. ”

是这样吗? 未必.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任樟辉,1990) . 首先,数学思维本身包含一般思维的特点与品质. 其次,根据数学思维反映的对象不同,狭义上一般分为函数思维和空间思维,分别使用函数( 映射) 概念性质、图形的知识及空间现象来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老师经常从训练内容、类型等各个方面积极探讨,这是数学老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的.

实例: 使用计算机软件常常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中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比如用几何画板、FLASH等软件创设情境,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这是方便易行的手段,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起到重要作用.

四、小结与其他问题

尽管信息技术显然更有利于数学学科的教学,然而,笔者也发现,数学中很多专业数学符号的电脑输入非常麻烦,而一些很好效果的几何课件制作也很复杂,这些都制约了老师们的使用.

例谈数字化与高中数学融合的教学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交互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55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8.055

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的教学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体现在交互功能上,电脑和电子白板的视觉效果比较好;能更好地进行课堂互动,给学生中心课堂的建立奠定基础。其次,电子白板的使用,能够创新版面教学模式。最后,电子白板教学的使用,教师能够通过电脑来进行批注和编辑,能够上传批注,对课件分享、课件积累、课件修改和课件更新非常重要。本文就结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七巧板”一课的教学,谈谈交互式一体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交互式一体机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发挥的优势

1.播放、展示功能。在本节课中,展示功能主要体现在:展示七巧板的结构、七巧板的来源与发展、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等,让学生欣赏,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从而让学生感受其之美。同时上课中利用数码相机对学生作品进行拍照,然后在一体机展示,起到了实物展台的作用。

2.批注、编辑功能。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时,如播放视频或者课件时,需要进行一定讲解和批注,更好地完成教学,以往在进行准备时,教师需要通过软件来处理视频,然后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不需要进行处理便可以标注,或进行文字的书写。通过电子白板的使用能够引进类型比较多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并且可以较为灵活地编辑、控制和展示素材。

3.绘图、设计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拥有丰富的学科工具,便于绘图设计和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如在本节课师生利用七巧板进行图案设计,需要在白板上对做好的七巧板复制、粘贴、平移、旋转、组合的时候,由于操作简单,学生都很有兴趣,踊跃参与。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知识再现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那便是可以存储板书的内容,在白板上书写的内容、资料或者图形都能够保存,从而给教学提供方便,或者可以和其他教师共享;教师也可以将其打印,并分给学生,给学生的复习和课后温习提供方便。在本节课利用交互式一体机的回放功能,将完整的教学流程再次展示给学生,完成课堂的回顾与小结。

二、本节课的教学特点

1.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标理念。本节课我从两条主线进行教学设计:一是由欣赏美丽的图片引入新课,先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激发他们对美的体验。接着让学生观察并认识七巧板的结构特征,按一体机出示的要求制作七巧板。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用七巧板进行创意设计。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只发挥组织与引导的作用。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设计图案,创新意识加强了,探索的过程活泼生动,个性十足,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3.给学生以数学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数学课一向被学生视为枯燥抽象,在本节课引进生活中的七巧板美图,让学生利用七巧板设计,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和感受美,并通过努力创造美,用自己的知识去解读美,把数学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今后运用交互式一体机要注意的问题

1.要转变观念。交互式电子白板最突出的功能便是其交互性,通过电子白板变革了教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作用,不能将其当成高级黑板,或者作为PPT的演示工具。

2.要熟悉功能。教师应在课前先充分熟悉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这样在教学活动设计时才能有意识地将白板所带有的交互性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中。

例谈数字化与高中数学融合的教学 篇4

一、不等式

1.绝对值不等式

绝对值(Absolute value)是指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绝对值用“| |”来表示。绝对值这一概念具有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这两种意义代表着两种解法,并蕴含着数学学习中两种重要的解题思想,即分类讨论思想和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思想。

以|x-2|<4的代数意义及几何意义为例,根据: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进行分类讨论。可得,不等式解集为{x|-2

2.一元二次不等式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是高中的基础,但是对于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并不是非常熟练。有了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解法作为铺垫,再练习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接受效果会提高。

以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2-2x-3<0为例,根据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解题思想,会考虑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相对应的方程即x2-2x-3=0,方程的两个根为-1和3,再结合相对应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上,便可得知不等式的解集应为两根之间,即{x|-1

二、对数及对数运算

对数及对数运算是一种新的知识和新的运算,学生不太容易接受。但其实从最基础的知识入手,即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和同底公式解题,是学生应掌握的对数运算中的基本思想,在对数习题,特别是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中应用广泛。

1.对数的运算性质

对数运算性质:同底的对数相加(减)等于底数不变真数相乘(除)。观察运算性质,发现两个规律:(1)对数只能进行加减运算,不能进行乘除运算;(2)对数只能对同底的对数进行运算,并且底数不参与运算。

2.换底公式的作用

(1)将不同底的对数化为同底对数进行运算;(2)同底的对数可以进行相除运算,打破了对数只能进行加减运算的局限;(3)换底公式将底数换到真数的位置,可以参与运算,说明对数的底数也能参与运算。

3.实例解析

以求解对数不等式logx3/4>1为例,解法:将方程两端化为同底对数,即logx3/4>logxx,再通过对于底数x>1或0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篇5

摘要: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介绍了电子白板的功能,并根据多个案例说明了如何才能合理使用白板,为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下的深层次创新教学提供了范例。

关键词:高中语文 电子白板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中学教学中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种信息应用软件和硬件,尤其是自2OO6年我国教育界开始使用电子白板以来,信息化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此,笔者欲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如何才能让电子白板使用更

加充分、功能发挥最大化。

一、电子白板简况

电子白板又名交互式电子互动白板,有的教师在口语中将其形象化为“电子黑板”。它实际是一种多功能一体的教学软硬件系统,是融合了投影仪、计算机和

白板投影屏幕等在内的集成系统,也是传统黑板的进化版本。在传统黑板应用中,粉尘大、书写耗力耗时、互动性差等都是长期以来的缺陷,而电子白板的应用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得教学更加顺畅、沟通更加有效、互动更加频繁,对教学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从实际使用分析,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笔在电子白板随意书写,不再有粉尘影响健康,也 能让课堂效率大幅提高。也可以在白板上突出重点难点,让学生更

能集中注意力、让教学在内容上更加有针对性。还可以创设较好的教学氛围和情

景,通过音频、视频来吸引|学生,让他们学习更有动力和兴趣。在课件的融合方面,白板可以通过批注等功能让教学更加有力深入。总之,白板能够让教学更加有效、学习更加有益处。可以说,每一次教育技术革命都能给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带来巨大的变化,电子白板的使用也是如此,不仅已经给我们的教学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益处,还将在以后的进化中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二、如何让电子白板充分发挥功能

一是营造教学情景,通过电子白板让学生迅速进入教师设定的教学氛围。电子白板的多媒体功能很强大,可以将音频、视频、图片等丰富多彩的材料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以巨大的视觉、听觉冲击,让他们的感觉更加全息,帮 助他们快速融入教学环境和氛围。这点尤其在课堂导入环节是非常有用处的,比如在开始一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对该课文的来龙去脉有形象的认识,让他们知道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作者感情、同类文章的优缺点等等,从而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加强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从而能够做到认真、全面分析文章。比如在教授《米洛斯的维纳斯》这堂课,笔者就使用白板来形象化呈现这篇文章,从而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丰富学生的审美认识,锻炼学生思维的辨证性、表达的逻辑性。

二是催化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电子自板的使用给新形式教学和学习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使得学生和教师都可以使用更加先进有效的方式来教与学。比如对于较为新潮的合作学习来说,在 以前一块黑板、几只粉笔的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的效率是非常低的,而使用白板可以更加高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沟通更加顺畅、学习更有效率,时间使用上更加从容、让学生有充分的参

与。在比如在探究式教学方面,之前教师主导了教学的进度,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能力都普遍不足,而通过使用电子白板技术,学生可以有更多机会来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问题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很多时候都值得笔者深深思考,这无疑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能力提升。以笔者教授 《声声慢》为例,之前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为主来说明诗词意境,而且是通过对“雁”、“黄花”、“梧桐”、“细雨”等字词的分析来达到目的的,通过使用电子白板,教师就可以用画面和音乐来表达这些字词的内涵,将这些内涵具象化,并能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充分表达出来,供大家一起分析、分享。这种交流过程可以通过白板的使用更加有效、全面、及时地呈现出来,无疑增强了师生、生生的互动,也让教师更加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避免了学生看不见、看不全的尴尬,让学生能够对整个教学过程都有效掌握。

三是促进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在传统的教学工具影响下,师生、生生的互动多是片段式的、低效率的,教师在使用电子白板后,就能够有效扭转这一困局,因为白板的使用可以更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在更加自由的空间内分享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时地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互动。比如在分析字词句时,学生可以使用电子笔标注词句并给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师生可以良性互动以修正

为完善相关问题的答案,让最终答案的生成更有群智群力性,学生还可以给文本

增加诸如声音、图片等,让语文课堂更加活泼、有声有色。以 《春江花月夜》教

学为例,笔者在讲解月色江水之美、思妇与游子之情时,光靠几句解析是不够的,还需要用声光色音来充分表达这些优美意境,在第一步可以先放背景音乐,让学生通过管弦丝竹来体会体会融景物、哲理和情感于一体的美妙意境,在通过一些图片展示、动画效果让学生对诗词意境有更深的领悟。随后,就可以鼓励学生集中讨论,让他们充分互动,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甚至可以通过集体朗诵来体会诗词之美。这样,教师就不需要像传统教学方式下的教学一样,得赶着、鼓励着才形成互动,通过白板的使用就可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师生关系达到空前的和谐。

四是协助教师提高教学管控能力。教师在准备电子教案时,电子白板是一个

非常有用的助手,可以说如果不准备充分,电子白板和黑板的功能没有大的差异,而通过使用白板,教师可以随时将自己有创见的体会和想法记录下来,从而有效积

累教学资源,能够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电子白板可以全面有效地记录师生互动过程,这种记录对于教师反思自己教学也是有巨大帮助的,可 以全面回顾自己的所得所失,对 以后的教学也是一种促进。笔者自己切身感受是,通过这种动态的全面记录,笔者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对 以后的语文教学更有信心了,对自己业务提升能力帮助很大,电子白板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管家。

总之,作为一种较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电子白板对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效组织课堂教学都是有诸多益处的,笔者相信,随着电子白板技术的普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同行会喜欢并乐于在课堂上使用,学生也能得到更多的受益。

例谈数字化与高中数学融合的教学 篇6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是建立在有安全感的心理背景下的,因而教师要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表现对教师充满期望、有信任感,学生就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去,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友爱愉悦的氛围中成长。

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从学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那一天起,就进入了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由于情感是学生后天接受教育的产物,因此,学生情感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以教师引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为原动力的,而这种原动力是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基础,它能激发起学生高昂的情绪。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优美的图画、精心的图表、激情的文字等都能燃起学生炽热的情感之火,激发起学生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

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他们具有好奇的特点,善于在动作中思维。因此,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动中思、动中学、动中获取知识,使认知与情感融为一体。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心中的“一半”,学生情绪高昂,有写、有画、有折、有涂,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了解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加深了对平均分的.认识,理解了分数的具体含义。当教师对学生的方法加以肯定时,学生会因自己的劳动得到教师的赞扬而感动高兴,从而激发出更加努力的激情。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是学习活动的内驱动力,通常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应从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教师要尊重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心的主渠道,让每位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从老师“亲切的言行中”读到信任、激励与期待,让每位

例谈数字化与高中数学融合的教学 篇7

一、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直是高中数学教师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以往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拿一支粉笔贯穿堂课始末, 整个课堂都以老师的“教”为主, 而对学生的“学”很少关注, 师生之间很少进行互动, 并且教师讲得很详细, 学生没有什么问题, 他们完全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没有一点思考的余地。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他们要记的东西太多, 只能靠车轮式战术取得高分, 渐渐对数学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

下面我列举两位高中数学教师的两节公开课, 并进行了评价。第一位教师:授课的张老师针对一个综合性很强、难度有点大的问题, 从四个角度展开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在这节课45分钟里, 张老师一口气用了六种方法进行解答。当张老师讲完后, 问同学们:“大家还有其他答题方法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了。”此时张老师不放心地又问:“这六种答题方法你们都记住了吗?”学生齐声回答:“记住了。”这时张老师才松了一口气, 学生的课堂练习完成得也很好。第二位教师:王老师讲的是“事件的概率”, 她首先让学生列举出了一些生活学习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教学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让他们判断属于上述哪种事件, 进而引入事件的定义。接着提出体育彩票中奖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然后组织抛掷硬币的课堂活动, 把学生分成6组, 每个组的抛掷次数分别为5、15、25、35、45、55, 然后算出硬币反面朝上的概率。再把各组数据放到多媒体大屏幕上, 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 进而得出概率的定义。这期间学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通过积极讨论都加以解决了。谁更符合新课改理念呢? 张老师的课堂教学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 当他兴致勃勃地讲完那6种答题方法的同时, 也就意味着学生的创新空间完全被剥夺了, 所以尽管学生作业情况也很好, 但学生所学到的也只不过是对张老师所传授的几种解法, 并且还是被动地接受。除了这些, 并没有其他内容, 更谈不上创新。而王老师的授课就较突出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真正体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方法的引导。同时, 对该教学内容的探究, 充分体现了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使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机整合的作用

1.信息技术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 调 动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 学生也不例外, 他们对新鲜的事物都很感兴趣, 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就必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以往的课堂教学和现在的很多课堂教学都是按照课程标准, 把学生封闭在乏味的教材和死板的课堂内, 教具无外乎一些实物和挂图, 同时有的教具还不便于准备与携带, 这给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很多不便, 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降低。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无法比拟的, 把多媒体技术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结合、直观性、生动性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情境, 能够引发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 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这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机整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

据有关教育机构对视听教育的调查, 学生只靠听只能记住20%, 只靠看能记住到30%, 但如果视听结合起来, 就能够记住70%。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有机整合, 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就能够有效地将视听结合起来, 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播放课件, 可以说简单方便, 不仅能够大大节省板书时间, 还能够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为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供时间保障。并且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能够创设课丰富多彩、高效的课堂活动, 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 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研究、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于是, 如何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就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成为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 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情景资源, 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效探索和发现。

例谈数字化与高中数学融合的教学 篇8

一、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表达手段。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众多媒体结合在一起,并将其制作成随机性交互操作的技术,人们通过感官来获取相关知识,最终提高信息的传播率。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数学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调动学生不同感官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体指通过移动图形、定格、色彩转化等方式来表达数学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形式有效地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存在的弊端。对媒体技术不仅能够将图像直观地呈现出来,而且能够在图像展示的同时,做简要的文字说明。高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通过不同的感官,收到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仅靠听觉来进行知识的获取,那么三天之后知识在人脑中仅存在百分之十;如果仅仅依靠视觉,那么三天之后能够保持百分之二十的剩余量;假如将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三天之后知识还能够存住百分之六十五。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正是将学生的听觉与视觉都调动起来,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参与,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

二、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不仅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而且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了形象生动的动感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完全可以抛弃传统的满堂灌的知识传授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是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多媒体教学将学生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数学知识清楚地展现的学生的眼前,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多媒体教学模式使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多媒体教学课程,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从视、听等多个角度进行全方位的知识传授。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远远优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数字模型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比如,在进行几何图形的教学时,为了能够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看清复杂图形的实质,教师可以将某个图形的个别部分设置成不同颜色,强化视觉效果。这样便能够将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在使学生学懂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多媒体技術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现代教学思想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数学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形式能够形象地再现知识,通过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展示,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新时期,教学手段多以计算机为载体,计算机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能够帮助教师从枯燥的教学形式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等机会,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的有机融合,能够巧妙营造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直观化,通过其新颖的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懂知识,活跃思维。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能够启发学生探索新的知识,积极地思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得到更深刻的理解,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促进高中教育教学发展。

例谈数字化与高中数学融合的教学 篇9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尤其要构建基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 1.信息技术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现代数学教育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多年来数学教学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忽视对观察、实验、想象、猜测等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解题技巧的演练而忽视学生的内心活动、情感体验和合作交流;重视对结果的应用而忽视对过程的探究。教师经常代替学生思维,结果本来生动、机智、充满创造力的整个数学思维过程不见了,导致学生认为数学不过是一些纯粹的理论和枯燥的运算和证明,没有多少实际用处。现在,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开创了一个“数学实验室”,利用“几何画板”、电子白板、“Z+Z智能教育平台”和其他工具软件,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让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

例如:在二年级(上)学习《时、分的认识》时,大多同学只能分清楚时针与分针,全班仅有几个同学能理解1时 = 60分,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虽然我也通过钟表模型的转动让学生感知并体会1时与60分之间的关系,但好多学生仍然有些疑惑,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通过制作FLASH动画和PPT当场给学生演示,学生不光能看出分针怎样转动,时针怎样变化,而且理解了1时 = 60分。这样一来,不光在教学中省时省力,使学生一进入感到新奇,更恰当地化解了本节的疑点和难点,使学习内容小解过程与方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运动的几何元素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在六年级数学教材中,平面几何向立体几何“转变”,即开始对学生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而建立几何图形、文字、表达式的有机联系,在推理过程中,根据因果关系选择适当的表达式是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的要点,也是学习论证几何入门的难点。对此,我把图形、文字、表达式及其因果关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逻辑思维的习惯。

2.动态图象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强化重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人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例如:《认识角》这一课,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画法,结果产生这样的记法如:›、∟、∧、∨ 等形式。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里,只要画出一个角,用动态的角演示,让学生看到无论角朝哪边在记作时都应该记为如∠1这种形式。这个过程除了教师演示之外,学生也可自己动手,亲手经历,大大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3.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上数学课总是离不了要画图,这些作图中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复,并且有时作图本身对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如画各种立体图形(球、圆柱、圆锥、棱柱、长方体、正方体等)和一些平面图形.若利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一个菜单命令就成了。又如:“图形的平移”,先告诉计算机平移方向及平移距离(一个向量即可),再选中平移对象即可完成平移,既简单、明了,又直观、形象。用计算机代替老师、学生做这些工作,既彻底减轻了负担,让教师、学生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去,同时也有助于师生更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科融合的定位。

1.应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是辅助教学,不要放在重要位置。

融合应清晰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工具。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数学学习,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不要为技术而技术,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辅教为辅学。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做一个课件,一节课热闹下来,学生什么收获都没有。我们反对一节课一个课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课堂教学。只考虑教师的方便,什么课都搞成电脑演示,那么将会适得其反。使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是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思维,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2.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融合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用句通俗的话来说:“麦当劳来了,大米饭还要吃”。一讲到融合我们老师就以为每节课都要用电脑来教和学,其实融合后的教学活动不应理解为全堂上机或多媒体演示,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应忽视阅读、计算和证明。同时,学生的活动不应是自由活动。“一节课过去了,学生敲了半天计算机,却收获不大。”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一个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过计算机。要讲究实效。例如有理数的运算、方程和方程组的求解等,用传统教学一样奏效;但方程与函数的关系以及许多几何问题等,则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教,直观、形象,能展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其效果与传统教学很相比难同日而语。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融合中常见的课型。

1.演示型课。它在融合的初级阶段被广泛地采用,主要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图、文、声、动画的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以多媒体的形式解决教学难点,使知识的再发现过程符合中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2.实验型课。它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进行数学实验,亲身体验知识再发现的过程。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作一个动态变化的图形,这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的教学效果远比传统教学来得高效,很受学生的欢迎。

3.网络型课。它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而逐渐深人到中学教学领域,是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它体现教师日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教师运用网络课件和专题网站等资源进行情境创设和提供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丰富资源的优势和网络的交互特性,进行以任务驱动的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和数字化学习环境,成为学生学习的协作工具和研发探究工具。

例谈数字化与高中数学融合的教学 篇10

汉江中学 曾波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操作有机融合,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多媒体技术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优势,并指出将多媒体与数学课堂结合的策略和应该注意的误区。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数学;数学课堂

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以板书、图画等形式为主,学生往往会对枯燥乏味的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和学产生厌恶情绪,这会严重影响教学目的。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被引用到教学实践,并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充分高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并将它有机的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成为新课改许多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优势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大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因此,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接受的信息量大,获得的知识多,并且能迅速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此外,由于多媒体技术具备大容量储存数学信息的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难点

多媒体课件教学进入课堂,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数学的理解有两大难点:立体几何部分与概率统计部分。以往教师对这两部分知识较难做到实验模拟。教师在选择相关软件的基础上,设计有关课件用于计算机模拟实验,可多次出现,帮助学生复习掌握。对立体几何的理解可以借用中学立体几何画板中的范例,使各类几何体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他们的理解速度。对概率统计我选择各种相关的EXCEL等软件,重复多次实验,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二、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堂有效融合起来

(一)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就会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刨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感兴趣就会有巨大的动力。利用多媒体学习数学,教师要深挖教材,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丰富的数学情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中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卡片、实物等感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陶冶学生创新精神。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模拟大量的音频、视频、电影和电视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欲望,激发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学习,勇于探索、自觉去发现。例如在教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一节时,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小猫和小狗为了吃食而奔跑这个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背景,提出“难道它们也懂数学”这样一个疑问来引入教学。小猫和小狗生动形象町爱的活动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中充分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道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两点之间距离的含义。

(二)用多媒体引入知识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知识点多、知识量大时使用多媒体多媒体呈现信息的速度快、容量大,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所以在一些知识点多、知识量大的教学课中就可以适时地使用CAI。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就涵盖了许多知识点: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分类,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画三角形的高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先演示一些三角形实物,然后隐去非本质的特征。只留下三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从而揭示三角形的意义;再出示较多的不同种类的三角形,让学生进行分类,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三角形可以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也可按边分类: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教师通过演示,把出示在屏幕上的三角形重新排列,并用相应的关系图表示出来。然后再通过闪烁等手段逐一演示三角形的底、高以及如何画高,从而利用多媒体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教学重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展示,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媒体课件使初中数学教育的重心发生转移,学校的数学教学从重视培养学生的算术和代数计算技能转向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应用的掌握和理解,将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与理解更本质、更需要智能的方面。如:在《数据的处理》这一章,用EXCEL制作统计表,利用EXCEL的强大功能再把它转化为条形图、折线统计图、扇形图

等表达方式,使学生能在实践生活中体验数据的存在,数据的快速处理对开阔学生视野,体现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有较大的帮助。又如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从多媒体课件中调出茶叶罐(圆柱体)的展开图,让学生集中精神观看后,情绪高涨,思路开阔,紧接着让学生画出生活中许多漂亮的圆柱体包装

盒展开图。不仅如此,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也在一个程序几何画板绘制的图像中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

三、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使用时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防止摒弃板书

有的数学课件把教案搬上屏幕,以“电子板书”代替“黑板板书”,上课教师只需点击鼠标,对其它教学手段置之不理,使课堂由“入灌”变成“机灌”这些只是简单应用了计算机的演示功能,教师成了播放员,学生成了观众。从课堂教学效益角度讲,有些可以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讲得清清楚楚的知识点。

(二)盲目使用多媒体教学

为了使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为了“公开课”、“评比课”而使用计算机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不是排斥传统教学手段,应是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时通过教师的语言、板演、手势及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提问等反馈手段,教师灵活掌握教学策略,因势利导反而会获得更好的效果。任何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是教师开展数学活动的工具,它必须依靠教师科学地设计、精心地组织,才能发挥它的效能。

(三)忽视教学过程。

多媒体数学教学固然可以节省教师作图、板书时间,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密度,但有时欲速则不达。在课堂上,教师把教案搬上屏幕,以“电子板书“代表“黑板板书”,讲课只需点击鼠标,配上讲解。当学生正在思考这一页的问题时,屏幕已经显示到下一页的内容。或者当学生正在解题过程中,屏幕上已经显示出标准答案——解题思路、步骤、结果,学生可能会放弃自己的思考,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

结语

作为教师,应当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引时代活水,使教材活起来,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准最佳的有效整合途径。

参考文献:

例谈数字化与高中数学融合的教学 篇11

【关键词】知识能力  激发兴趣  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61-02

前言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激发学生兴趣,并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知识能力与激发学生兴趣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并探讨了此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1.知识能力与激发学生兴趣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概述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知识能力指的是学生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协调、建构新知识和不断探索发展的能力。知识能力强调对基础资源和知识的运用,是一种动态发展并与学生环境动态协调的能力,学生自身的知识探索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属于知识能力的范畴[1]。从本质上来讲,教育的过程就是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的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知识能力与激发学生兴趣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兴趣的激发是产生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知识能力培养则是要奠定学生学习的知识与能力基础。

2.知识能力与激发学生兴趣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注重交流互动

从本质上来讲,教学的过程即师生互动的过程,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涉及到众多抽象性的知识和概念,学生往往存在畏难情绪,如果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往往兴趣泛泛,难以实现知识能力的提升。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营造民主性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打造活力课堂,这对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和兴趣的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2.2多媒体教学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至关重要。高中数学知识有着抽象性、复杂性的特点,涉及到众多复杂的数形关系,教师单纯的依靠教学语言来进行讲解是不够的,且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知识能力的培养。利用多媒体则可以形象生动的来展示数形关系,加深学生理解,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扩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三角函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像展示来解释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公式,将三角函数的动态变化和灵活转换的过程呈现在学生眼前,生动的画面增添了课堂活力,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将生硬的内容生动化,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有效提升了知识能力。

2.3问题创设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关系到整个教学效果,对于促进师生沟通、培养学生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信息交流和反馈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创设的方式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学习[2]。

在指数函数的应用这一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提出“2015年我国GDP为a亿元,如果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那么过多少年我国GDP会翻一番呢?”之后引导学生利用指数函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2.4培养学生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

高中数学中,有许多知识点是有联系的,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激发其学习兴趣。

例如向量知识与几何知识及代数知识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讲解向量加减法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平面图像进行讲解,在讲解向量乘积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向量方向乘积也是有意义的,以此来加深学生理解,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

结论

高中数学有着抽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真正提升学生知识能力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本文简要分析了知识能力和激发学生兴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探讨了课堂提问、课堂互动及多媒体技术应用等具体的实践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淑贤.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例谈数字化与高中数学融合的教学 篇12

一、“几何画板”在高中代数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在研究函数的一些重要的性质(如: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最值;函数的图像和其反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关系等等)时,我们常常把函数的这两种表达方式对照着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以前在传统教学中,为了解决这些数形相结合的数学问题时,我们往往徒手作图,但徒手作图并不是很精确,而且速度较慢;但利用“几何画板”则可以快速、精确、直观的显示出来,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研究同类函数的性质时,我们通常要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函数的解析式作出一个或多个函数的图像,通过函数图像的比较对学生进行函数性质的教学。如:我们在研究指数函数的图像和对数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关系(实质是函数的图像与其反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时,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常在黑板上作出两个函数的图像,但在讲其图像关于直线对称时就比较困难了。然而利用“几何画板”即可以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它们的图像,同时还可以从指数函数上任取一点且作出该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通过点的运动,观察点的运动,很容易发现点始终落在对数函数的图像上。这样使学生更清晰、更直观地得到指数函数的图像与对数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关系:关于直线对称(既函数的图像与其反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的性质)。

又如在讲解函数时,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只能作出几个不同取值时的函数图像,并通过这些静态的函数图像来让学生进行抽象归纳,结果必然不是很准确。但利用“几何画板”,我们则可以通过设立三个参线段(线段的长度随拖运线段的一个端点而发生变化),并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作出函数的图像,在分别改变线段的长度时,通过图形的逐渐变化,让学生可以直观的分别认识到参线段的作用,并作出较为准确的归纳。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归纳事物的能力,同时又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变得快速灵活,又不失一般性。

“几何画板”除了在函数教学方面的应用以外,在高中代数的其他教学方面也有很多用途。如在解决方程和不等式的解的情况;在讲解数列的函数意义(即一个由离散点组成的函数图形)等等。

二、“几何画板”在高中立体几何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立体几何是以公理为基础的,根据图形的点、线、面的关系来研究三维空间图形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是在一个平面中作出一个三维空间的图形,而由于多数学生缺乏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且依赖于二维平面图形的直观感,从而这部分学生往往把平面中的三维空间图形直观的看成二维的平面图形,但二维平面图形不可能成为三维空间图形的真实写照,因此在解决三维空间图形问题时往往产生严重的偏差。为了引导学生走出这个误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通常拿实物,对学生进行讲解,并逐步引导学生走近平面中的三维空间图形,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速度较慢。而利用“几何画板”可通过拖运一些点使平面中的三维空间图形运动起来,从不同的角度把三维空间图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把学生的直观认识和抽象认识巧妙的联系起来,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在平面中的三维空间图形,更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更能接受立体几何的知识,能更好的解决立体几何中的问题。

如在讲解正方体的作图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对平面中所作的正方体进行旋转、翻转(拖运点),让学生清晰的看到现实生活中正方体在旋转、翻转过程中所能见到的面及面的视觉图形,这样更能帮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作到平面中去,正确的在平面中作出正方体的三维空间图形。

例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 篇13

一、改变形式

改变已有命题的条件或结论的表现形式, 将原命题中的条件或结论间接化、隐蔽化, 或改变问题的背景变换出新的命题方法.如在高一数学“集合”知识中有如下一题.

例1已知数集A={X︱X=2n+1, n∈Z}和B={X︱X=4k+1或X=4k-1, k∈Z}, 则A与B之间的关系是_____.

分析:该题很简单, 大多数同学通过列举验证的方法很容易得出答案, 做题之后觉得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只要老师稍稍动一下脑筋将题设中的条件变一变就可以得到一个非常好的题组, 我在实际教学中做了如下三种改变, 教学效果很好.

变式1:已知数集A={X︱X=2n+1, n∈Z}和B={X︱X=3n-2, n∈Z}, 则A∩B=____.

变式2:已知数集A={X︱X=a+1/6, a∈Z}和B={X︱X=b/2-1/3, b∈Z}, 则A与B之间的关系是_____.

变式3:已知数集A={X︱X=a/3+1/6, a∈Z}和B={X︱X=b/2-1/3, b∈Z}, 则A∩B=____.

又如, 在函数定义的教学中遇到如下一题, 适当改变一下条件或问题 (如变式1、变式2) 都会让学生很有效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2求函数f (x) =-x2+|x|+1的值域.

变式1:求函数f (x) =-x2+|x|+1, x∈[-2, 1]的值域.

变式2:若方程x2-|x|-1+a=0有4个实数根, 求a的取值范围.

当然, 高一、高二新授课的举例变式, 只要老师平时注重知识积累, 相对于高三总复习对原题改编而言要容易的多.高三对原题的改编必须要有新意, 有深度, 这就要求老师对教学大纲, 考试大纲很熟悉, 对知识的交汇点把握得恰到好处[2].

二、小题变大题

根据所考察知识和方法的需要, 将一些较为简单的命题进行有机的结合, 构造出较为综合的大题的方法.

例3 (原题1) 设函数, (x∈R) , 区间M=[a, b], 集合N={y|y=f (x) , x∈M}, 则使M=N成立的实数对 (a, b) 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无数多个

(原题2) 已知函数f (x) =2x3+x2-x-1, 是否存在区间[m, n], 使得函数f (x) 的定义域和值域均为[m, n], 若存在, 求出这样的一个区间[m, n], 若不存在, 则说明理由.

(原题3) 已知函数, 存在实数a, b (a<b) , 使得函数y=f (x) 的定义域为[a, b]时, 值域为[ka, kb], 求k的取值范围 (k>0) .

上面三题出自于三本不同的数学资料, 但为同一类型题, 若在一堂课中同时讲解三题后立即结束转而讲其它题目, 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若经过适当的变化, 可以让学生练练组合由原题1、2、3改编而成的如下变式:

变式:已知函数f (x) =|1-1/x|.

(1) 是否存在实数m, n (m<n) , 使得函数y=f (x) 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m, n], 若存在求出m, n, 否则说明理由.

(2) 若存在实数m, n (m<n) , 使得函数y=f (x) 的定义域为[m, n]时, 值域为[km, kn], 求出k的取值范围, (k≠0) .

该变式题叙述简洁、流畅、内容丰富, 对函数、方程、不等式的考察具有一定的深度, 让学生及时练习将犹如趁热打铁之势让学生难以忘记此类题型.

三、陈题变新题

将已知命题进行有价值的推广或延伸, 形成新的命题的方法.

例4如图1, 过抛物线y2=2px (p>0) 的焦点F, 作直线AB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 点E是抛物线的准线与x轴的交点, 求证:∠AEF=∠BEF.

由已知条件可知, 点E、F的坐标分别是 (-p/2, 0) 和 (p/2, 0) , 它们关于原点对称, 故可猜想E、F只要对称, 就有∠AEF=∠BEF吗?

变式1:已知抛物线y2=2px (p>0) , 过定点D (m, 0) , (常数m>0) 的直线L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 若点E的坐标为 (-m, 0) , 求证:∠AED=∠BED.另外, 把抛物线换成椭圆, 也有此结论吗?

变式2:如图2, 过椭圆的左焦点F任作一条弦AB, 若点M是椭圆的左准线与x轴的交点.求证:∠AMF=∠BMF.

经过如此一个变式过程, 不仅让学生经历新题原来可以这样产生, 在加深了对通性通法掌握的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 从每年高考数学试卷中, 我们总是找出许多与教材中的例题相似或来源于教材例题的试题, 这些试题考查的都是现行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所用方法也往往是普遍性、一般性方法, 既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 也对中学数学的教学进行有效检验.所以, 不管高考命题如何改变, 我们都能在高考试题中找到大量的教材原题或由这些原题进行引申、变化而来的试题.因此, 我们很有必要对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深入研究, 做好教材上的典型例题的变题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避免因乱用复习资料而造成无谓的重复劳动.

参考文献

[1]黎丽.因式分解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 (9) :14-16.

上一篇:如何做出让人记住的广告语下一篇:关于房屋出售合同